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校园里的数学知识范文

校园里的数学知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校园里的数学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校园里的数学知识

篇1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小学数学教学 启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简称MIT,该理论对传统的智力定义和测量手段提出了挑战,拓展了对人的智能的研究领域,特别对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1]他认为人的智能由“语言—文字智能,逻辑—数学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身体运动智能,自我—自我认知(内省)智能,人际—人际交流智能,观察—自然观察智能”构成。[2]语言文字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这包括文法,音韵学、语义学、语言实用学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是指有效地运用数学和推理的能力。这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准确的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感知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这包括对色彩、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的敏感性,也包括视觉和空间想法具体的在脑中呈现出来,以及在一个空间的矩阵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是指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了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身体运动智能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的生产或改造事物,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人际关系智能是指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能力,这项智能包括暗示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自我认知智能是指有自知之明,并根据所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自己有相当的了解,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是指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的辨别和鉴别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而儿童正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采用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执行科学的教育理念,将影响到儿童以后的成长与成才。所以,由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可以看出,人的智能有8种之多。由此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积极创设适宜的发展条件。

兴趣是影响儿童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对提高学生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电教媒介的广泛应用,电教媒体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创设教学场景,设置好学习内容,使学生边学习边活动,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所以说,在小学教育阶段,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并积极地为学生活动提供条件,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2.巧用语言艺术,寓数学教学于游戏情境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玩”数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幽默有趣,学生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并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数学教学亦是如此,诙谐幽默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数学教学特别有用。另外,游戏活动对于数学教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生最喜欢游戏,游戏能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数学知识。在游戏中引导学生学数学,教师要把数学教育目标、内容及要求都融入到游戏中,让学生从中感知、体验、积累有关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如:在教统计一课时,就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巧妙的教学设计,学生在玩耍中得到知识,在玩耍中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

3.适当鼓励、适度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学习动力。

教学研究表明:及时地给予学生良好的评价能立竿见影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堂上的这种机会很多,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从答题的准确性、计算的快速性、解题方法的创造性等都可找出这样的机会,教师还应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给予学生的激励作用,如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微笑及友善的动作都能起到对学生的肯定作用,对学生作业本上批注一个表扬或鼓励的符号等,都是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肯定。对那些没有做好的学生,要善于寻找闪光点,给予适当的鼓励。不区别对待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在表扬与鼓励中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习主动性,使其自觉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俞剑波.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数学,2003(9).

篇2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数学教师 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thematic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XU Sen

(Architecture Zabor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 Xi'an, Shanxi 710068)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form and innovation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to higher vocational mathematics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the abstractness and rigor of the mathematics discipline,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s discussed and a new way for higher vocational teaching reform was offered.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er; teaching ability

0 引言

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①高职教育的特点就决定了它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以学术型、理论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线。然而,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作为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在教材编写、教学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对传统高校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同时还要职业院校的专业特点、学生特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1 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能力

1.1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高校扩招和高职教育的大众化,高职学生的素质与基础也普遍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而数学基础又往往是薄弱环节,再加上文理科专业的差别,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虽然,近年来针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日渐深入,但高职数学教学过程仍没有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仍然采用“定义―例题―习题”的方式进行讲解,将教学目标放在理论理解上。这样的教学目标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讲,是比较困难的。这样也会进一步加剧学生的厌学情绪。一项关于数学能力的调查结果显示,②大部分学生已经厌倦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76.7%的受访者提出改变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

为了解决这种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与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时调整优化授课计划。在内容上,应弱化理论证明和过于复杂的逻辑推导以及太过技巧性的例题,应当加强几何直观的描述和案例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1.2 根据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开设了微积分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微积分与专业知识联系紧密。但是由于学生所学的专业不同,知识结构不同,而且数学基础也有很大差别。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就应当加强对“导数”中关于经济分析章节内容的介绍;对于建筑、计算机等专业的学生,则应当进一步介绍多元微积分的内容;而对于造价、监理等专业的学生,介绍完一元微积分就基本够用了;另外,对于通信等专业的学生,则还需要重点了解微分方程的内容。

在对于高职学生的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在深度上没必要跟与数学专业学生一样,广度上只要保证“够用”即可。

2 学科内容交叉的能力

高职院校往往都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色,比如建筑类、医学类、航空类职业学院,在这样的学科背景之下,对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功底,还应该对其所在院校的专业知识有一点了解。然而,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大都是受传统师范数学教育出身,知识结构单一,难以做到学科之间的交叉。在授课过程中,只是单纯地从数学的角度讲授,很少对数学结论、结果做出应用性的解释。这就导致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严重脱节,学生仅仅是停留在会背定义、会做习题、会考试的层面,而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些数学工具,这样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学习数学毫无价值的思想。

作为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要在提高自身数学理论功底的基础之上,积极与专业课教师交流、研讨,寻找学科交叉点,同时要熟悉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做到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努力在授课过程中做到,从专业问题入手,抽象出数学知识点并进一步作出数学解释,最后将数学结论应用到专业当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来自专业并最终应用于专业,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 编写适用于本校情况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各高职院校选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基本上都是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高职高专规划(精品)教材,这些教材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改版,已经逐步走出本科高校教材的模式。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往往只适用一本教材,并未根据学生的专业、层次加以区分。比如说,你教的学生是建筑专业的学生,或者是经济类学生,而我们所采用的通用课本中的模型或例题不可能适用于所用专业。

高等数学的教材一定要是适应本院校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专业特点,调整教材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本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编写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教材。总体来讲,应当轻理论、重应用,有梯度,做到因材施教。

4 具有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

数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性而著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觉得乏味、难以理解,从而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如何生动地介绍数学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传统的数学教学都是靠教师讲解、黑板演示为主要方式,这样“平面”的授课方式,难以深刻揭示数学规律,学生接受起来存在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数学软件、计算机模拟等先进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问题。特别是,通过数学实验课程,带领学生通过数学软件分析问题、讨论结果,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5 具有数学建模教学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理论性和严谨性,强调抽象性、系统性,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往往不加区别地传授,使得教学没有针对性,结果导致数学与专业的脱节。许多人在生活工作中,仍然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用数学工具去解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学建模的训练。所以就要求高校数学教师要熟悉数学建模的全过程,具备扎实的建模能力。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将数学建模的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在概念介绍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设置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或者与专业知识有所联系的问题背景,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引入人口增长的案例;在讲分段函数时,讨论个人所得税的问题。这样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在一个熟悉背景下进行讨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加深记忆。

(2)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开放式教学。教材中例题往往过于简单、直接,而且与生活的联系也不够密切。教师在讲完一个内容之后,可以通过一个小型的案例讨论,深化学生对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例如,学完导数之后,讨论一下工厂经济效益的问题;学完微分方程,讨论一下人口增长的问题等;学完概率后,讨论一下福利彩票中奖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当是较为完整的、经过少量加工的数学问题,而问题的主题也应当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日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如果说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双师型”要求的话,那么数学教师就应当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拥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另一方面,还要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不仅要懂数学知识,还要懂一定的其它专业知识。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之下,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不断根据职业教育特点、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特点改进自身的教学方法与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注释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学教师 教学能力 有效途径

高等数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高等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发展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基础薄弱,教学内容抽象,数学普遍反映难学;二是教学内容较多,授课时数偏少,教学进度难以完成;三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四是教材内容陈旧,教材形式单一,教材与专业脱节;五是专业数量众多,岗位要求各异,教学内容众口难调。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的这种状况,要求数学教师要不断进行探索和改革,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

一、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应具备的几种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数学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要求高职数学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和数学教师教学能力外,还要根据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学生状况和专业要求,不断强化以下几种能力:

1、优化整合数学教学内容的能力

所谓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状况和专业要求,立足所用教材,适当改编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根据学生状况优化数学体系结构。高职学生大多数学基础薄弱,而现行数学教材又都抽象严谨,这对矛盾导致学生学习高等数学比较困难,需要数学教师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在内容体系结构上应淡化理论推导和逻辑证明,强化描述性说明和几何直观解释,要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是根据专业特点选取数学教学内容。教学中,需要数学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要求选取数学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时要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一要结合专业特点,不同的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二要教学内容要精练,要大胆删去与专业无关的高等数学知识,只需要专业知识必需的基本的数学理论就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2、结合专业进行数学教学的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大多知识结构单一,他们除了数学知识外,对所教专业不熟悉,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往往不能用相应专业知识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或实例,不能将专业中涉及到的问题引入数学教学,使得数学教学与专业严重脱节。所以,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功底,还要熟知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要熟知专业课中所用到的数学知识,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结合专业实例和案例,将专业知识引入数学教学。

3、根据学情编写教材的能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优化的教学内容要靠优秀的教材进行展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不同的专业使用同一本数学教材,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这样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优化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编写符合学情的校本教材。编写教材应考虑以下两点:一是高等数学教材要适应本专业特点,数学内容要突出本行业、本专业、本地区的特色;二是高等数学教材要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教材要重应用轻理论,重直观解释轻理论推导。

4、应用先进教育技术的能力

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薄弱,需要数学教师要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直观形象地展示数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多媒体、多媒体视听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CS)等手段,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图文并茂地揭示数学规律,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内容。

5、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能力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高等职业学院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数学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脱离的缺憾,可以提高学生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数学教师,要有具备扎实的数学建模的能力,要将数学建模贯穿于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学生以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职院校提高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水平决定着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所以,在高职院校要重视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1、规范教学管理,建立提升教学能力的有效措施

规范的教学管理,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提升数学教师教学能力的前提和有力保障,高职院校要根据数学教学现状建立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听课制度,数学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互相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二是试讲制度,青年教师要对所授课程进行试讲,同行点评,查找不足,改进提高。三是示范课制度,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定期上示范课,通过观摩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四是导师制度,每位青年教师安排一名指导教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数学教学。五是说课制度,每位数学教师学期开学前要对所授课程进行说课,促进教师全面了解教材、学情、教法、学法,全面了解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六是学生评教制度,通过座谈或问卷调查的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意见。七是教学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系统或教学评估方案,每学期末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改进提高。八是科研管理制度,建立科研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开展具有职业特点的教学研究。

2、改善知识结构,鼓励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宽厚的知识结构是高职院校教师搞好数学教学的前提和保证,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必需与专业紧密结合才能达到满意效果。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大多在知识结构上存在不懂“专业”的不足,致使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处在一种自我封闭状态中,数学课和专业课各自为政,数学教学与专业严重脱节,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瓶颈”,加强“双师素质”的数学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求数学教师不仅加强对本学科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对所授专业课知识的学习,要清楚本专业对数学知识的要求。二是数学教师积极与专业课教师进行合作与交流,把专业知识引入数学教学中。三是鼓励数学教师到企业、行业进行锻炼,了解本专业的行业背景,体验和感受数学知识在解决专业问题中的作用。

3、创建精品课程,强化数学教师课程开发能力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在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强化数学教师的各种能力的提高。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首先要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其次要优化教学内容,要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要求选取数学教学内容;三是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将枯燥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四是编写一流的数学教材,教材要适合学科特点,适合专业特点,适合学生实际,适合行业要求。高等数学精品课程建设不是简单的一节优秀课、示范课、观摩课,它是要建设一门精品学科,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综合工程。在这个工程建设中,数学教师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同时数学教师通过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其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结合专业进行教学的能力、编写教材的能力和应用先进教学技术的能力将会大有提高。

4、开展系列比赛,促进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在高职院校数学教师中开展系列教学比赛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是开展说课比赛,通过说课提高数学教师把握教材、优化教学内容的能力;二是开展教育技术应用比赛,如课件制作等,促使教师提高应用数学软件和应用先进教育技术的能力;三是开展优质课比赛,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锻炼教师能力;四是开展教学设计比赛,提高教师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能力;五是开展数学建模比赛,提高教师将专业实际转化为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艳艳.浅谈高职数学教学与专业的结合[J]。时代教育,2011(7)

[2]曾宗福.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能力要求 [J]。职教通讯,2000(10)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 教学能力

教师是职业学校办学的主体,是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直接承担者。而 教学是教师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工作,是教师的第一要务。因此教师的教学能力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在职业学校中数学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又是学生将来更新知识、进行研究的重要工具。因此,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对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

1.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现状

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学校陆续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他们毕业于综合院校和师范院校,具有高等学历和学位,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这是他们的教学优势。但是毕竟他们年纪轻、教龄也短,还存在不少的不足。大多是一毕业就走上教学岗位,没有比较系统学习过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接受过严格的职业培训,并且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学过的专业知识足以应付职业院校数学的教学。从实践来看,大多数高校新任教师仍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前进,开头几年大多是照本宣科,教学效果不佳,教学专业水平进展缓慢。

2.目前高职学校数学教师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对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学生实训配备上,而忽略了基础课程的学习,很多基础课程都被削减课时,有些甚至不开设。

2.2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较为明显

很多年轻老师对教学的热情度不高。不少教师认为教学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还有些教师不认真进行教学工作,备课不充分,讲课不认真,抱有一种应付性的教学工作态度。青年教师平常最津津乐道的是谁又获得了什么科研奖励、拿到了什么项目、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了多少论文,而对教学成就几乎无人问津。同时,有大部分的青年教师或多或少的从事兼职工作。

2.3教学基本功不扎实

如在板书设计上不合理。不能做到标题醒目,布局合理,内容简要,字迹端正,课堂的中心内容突出。概念和公式没有着重强调,因此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4对教材内容驾驭能力欠缺

备课敷衍了事,没有对重难点进行全盘考虑,课堂教学表现得凌乱,抓不住教学的中心内容,欠缺数学课程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2.5青年教师技能不佳和课堂管理不到位

青年教师讲授课程时无艺术性,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疏于管理或不敢管,对学生迟到、睡觉、讲话等很少制止,放任自流。这样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3.对高职院校青年数学教师能力的培养建议

3、1对于青年数学教师上岗前培训力度要加大

目前对于青年教师,在走上教学岗位前,要全面地学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法规概论以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四门课程。学校也要定期举行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相关的培训、讲座和研讨会,可以让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当“青年教师导师”,通过“传、帮、带”与青年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使青年教师熟悉数学教学课程,掌握教学的技巧,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依赖教研室的团体力量,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和点评,对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指导,进而近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3、2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提高教学能力

在职业教育的背景下,数学教学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要求青年数学教师具有相应的数学教学知识,把“数学内容”和“教学”融合在一起,使数学知识具有“可教性”。对于这些教学技巧,需要青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慢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3在实践性教学中培养教学能力

鼓励青年教师指导课程设计,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指导工作,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这样可以锻炼青年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把数学建模的内容充实到理论教学中,增加基础课的应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3、4青年教师要精心备课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备课前,应该进一步了解学生,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备课。青年教师要把关心爱护学生和严格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任何一堂课,都有成功之处,也都有不足之处。一个有心的数学老师会认真总结课堂上的利与弊,对自己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对自我表现进行反省、检查、自我完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同时,多鼓励青年数学教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学习前辈的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学习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的精神,并且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和杂志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如《高校数学》,也可以从某些网站下载到好的教学研究的资料。

3、5提高数学教学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对上数学课的教师尤为重要,这种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数学知识基本上是在课堂上传授的,数学教师是通过口头语言表达和板书表达来传授知识,这种活动是数学教师的逻辑思维、组织与处理教材能力的综合体现。数学教师讲课必须做到语言准确严谨,简明清晰,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富有启发性,深人浅出,生动形象。

学校可安排一些基本技能比赛活动,如开展写一手好字、写一份优秀教案、上一节有价值的公开课、课件制作比赛等等。从青年教师角度来讲,很多青年教师事业心和上进心都很强,希望有机会来展现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能够得到领导和同行们的认可和称赞。通过比赛,教师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教风、教案设计和对所教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熟悉程度、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等,也可以与其他参赛教师进行各个层面的广泛的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得到提高。

高校数学青年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只有从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等方面全盘考虑,切实解决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稳定青年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小学、武术教学、多元智能

1、多元智能理论提出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提出,他提出每一个人思考和认识问题的能力方式存在多元化特点。在这个理论中他指出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至少有八种智能在起作用,主要可分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我们每一个人有同时存在了这八种智能,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很少有人八种智能都突出,八种智能以不同的组合出现在不同人的身上的。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到教育中的目的就是,通过不同的教育模式最大限度的去发展每个人所具备的各种智能。

多元智能与传统理解的智能有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智能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为核心来衡量和评价一个人的。传统的智能观使智力的内涵狭窄化,并忽视了人的发展性以及智力活动的动态过程和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深刻影响。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人人都能成功,每个人都有特长”的教育理念,这对我国实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作用。

2、 多元理论在中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 武术教学开发中学生语言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

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应根据武术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结合武打影视电影设计教学场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在教学场景中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每组设置一名同学为教学组长。组长组织同学进行武术专项准备活动和武术练习,组长在武术课中以组织者的身份喊训练口号,在练习中使得到语言能力的提高。因而中小学生通过在武术课堂分组教学让学生成主体,让他们自己经常性发言有利于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这对于学生的将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活动环境中,学生可以更直接生动和集中的方式接触,体验近似社会上所遭到的各种情景,如冲突、分享、共处、避让、包容等,与同龄人的平等合作交流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武术套路的教学中武术教师经常要求每组学生经过讨论并创编武术动作小套路。在分组教学中使小组每一名同学都要参加到武术小套路的动使武术课顺利开展,每节课要更换组长任何一名同学都有机会成为组长能够得到锻炼和提升作组合创编过程中去,每一名同学必须想出一个动作然后进行组合。在武术小套路的创编过程能够很好的加强学生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

2、2 武术教学对中小学生数理逻辑智能的发展

武术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与其它运动项目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传承上武术主要是以套路形式的形式进行,武术的发展形式之一也以套路的发展为基础。武术套路的组合形式又与技击的形式联系紧密不可分割,武术套路的编排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编排简单的武术套路,使中学生形成形象的逻辑性思维模式。

2、3 武术教学与音乐相结合培养中小学生的音乐智能

大家都知道健美操的练习必须要结合音乐,因此又有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之称。借鉴健美操的音乐教学方法,武术课堂教学完全可以借助一些节奏感强的音乐歌曲。我们首选的是运用影视武打的音乐背景,这既能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了武术教学课堂。例如:在整个武术套路的练习过程中配合一段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学生可以在背景音乐下有节奏地完成武术套路练习,在音乐背景的节奏中全班同学的武术套路演练动作具有一致性,这能够使音乐智能较差的同学调整动作配合节奏。因而套路练习中配合音乐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2、4武术教学能够很好的开发中小学生的运动智能与空间智能

所有体育教学的最大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中学阶段则是培养学生运动智能的重要时期。武术项目与田径类项目有所不同的是前者能够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能够使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五大身体素质全面发展。而田径类的单项体育运动不能够是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田径中的短跑、中长跑、投掷、跳跃等每一项运动只能单一的发展学生的运动智能。武术的练习不仅对学生的力量、速度和耐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的灵敏与柔韧要求非常高,因而武术教学能够使中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发展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武术练习需要很强的空间智能,尤其是武术的套路的演练过中要具备手、眼、身法、步的高度协调。在套路演练过程中除了身法与步法外还有很多方位,体现出武术这项体育运动能够使练习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武术练习非常有利于学生空间智能能力的发展,所以经常性的进行武术练习可提高学生对自我与周围环境的空间感的感知能力。

2、5 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中小高学生自我认知智能

武术的练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自我认识的过程,也是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武术的练习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的练习,武术做为我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之一,她更重要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一种代表。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团结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一名优秀的中学武术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文化的培养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武术作为一种文化通过身体练习可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2、6 中小学生自然观察智能在武术中得到很好的发展

武术套路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动作示范和学生的模仿进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武术教学与田径类和球类运动项目教学相比要求学生更高的观察能力,田径类与球类等运动技术容易使学生掌握并可以进行单独练习,而在武术教学中学生注意力必须高度集并且需要教师反复动作示范。在武术运动项目的格斗中需要运动员超强的观察能力去把握制胜先机,在长期反复的武术练习能够使学生对自然情况达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观察水平,自然观察能力在武术运动项目中是必不可少的。

篇6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元智力;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7-0059-02

传统的智力理论是以人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一种能力的解读。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力的理论,并随着《多元智能》一书的出版,传统的智力理论逐渐被多元智力理论所取代。在多元智力理论中相对独立的七种智力,分别是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智力和交流智力。在多元智力理论看来,任何一门科目的教学中学生智力发展都不是单一的。人的智力发展是多方面、全方位的,

一、教学内容多元化

知识是形成智力的前提,没有多元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产生智能。在美术教学中,不仅要明确最基本的知识内容目标,基本技能目标,而且要掌握广博的综合知识。当今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培养人才素质的基础性和多元性。美国近几十年内,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实施通识教育,增加基础课,减少专业课,改善知识结构。据专家统计,“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50年代为20%;70年代增加到70%。而专业课比重却逐年下降,50年代为45%;70年代降到20%。据统计,美国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为10%左右,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和广博的知识,90%毕业生在专业领域顺利就业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说培养学生合理的多元的知识结构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外,还要具备多元的综合知识。培养未来的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开设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美术史、美学、美术评论、美术创作、绘画、雕塑、欣赏等外,还要广泛涉猎哲学、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等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美术教学中,智力不但体现在对创造力的作用,而且受非智力因素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动机等影响,比受智力约束对创造所起的作用要大。

(一)坚持民主教学原则

建立师生知识对话、情感交流、相互关爱、心灵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民主、平等、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坚持个性发展原则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智力结构,有各自独特的理解和方法,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彰显个性、全面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独特性、自觉性、自制力、毅力和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三)坚持教学方法创新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为学生组织多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古典诗词、图形、神态、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三维动画与绘画课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活跃学生创作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和创新能力,达到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天人合一的效果。

(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教学中要重视教育实习和社会实践,如写生、创作、艺术展览、画展、沙龙、读书会、艺术报告会、人文知识讲座、前沿艺术动态,让视野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学,实践中用,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全面化

美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未来社会是一个更加现代化、智力化、多样化的社会,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现代教师必须具有现代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符合时代和未来发展所需的先进的、科学的、正确的意识和观点,包括改革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未来意识、责任意识、合作意识。要热爱本职工作,坚定职业信念,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牺牲奉献的品格和精神。

(一)合理的知识结构

具有扎实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体包括专业技能,思维方法,实践能力),具有深远的综合知识,新颖的专题知识,从而构成多元的知识和智慧的基础。

(二)具有适应时代的各种能力

篇7

【关键词】高职 中医药教学 立德树人 实践探索

党的十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为先,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育人过程中,更应该把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化、中医药现代化不断冲击着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国际经济全球化对中医药产业提出了国际化、现代化的要求,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知识、较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中医药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在高职院校中医药教学过程中进行立德树人实践探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需要,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现实需要。

一、提升师德形象以立德树人

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到正己而化人者顺,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学是一项具有强烈示范性的工作,教师的言行举止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工作中不断刻苦钻研,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而以教师为榜样,努力提升自己。高职中医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中医药工作者,其应具有的品德要求远远高于其他行业,医学院校的学生应当是既有高尚医德又有精湛医术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传授中医药学知识的过程中,适时地融入品德教育内容,强化课堂主渠道作用[1],让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可以学到理论知识,还能感受中医药学医德的浓重气息,进而加强对医学的认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中医药教学追求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南丁格尔精神、白求恩精神,因此高职中医药教师在拥有渊博的知识、具备丰富的学识和点拨技巧的同时,最重要的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

二、创建优质课堂以立德树人

优质课堂来自教师的精心准备,从对教材的把握到素材收集,从课件制作到透彻的课堂讲解。高职中医药教学要深入挖掘教材文本资源,把握所选用教材编者的精神编辑意图、内在理念和社会价值等[2]。教师通过联系学生实际、学科发展以及关联学科来收集素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既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新颖又紧扣专业,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

在高职中医药教学的准备过程中,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来设计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较为枯燥的中医药知识变得生动、新颖、活泼。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讨式、演讲式、案例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传统的只注重教师的教学、学生绝对听从教师的教导到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自主选择,并同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情感基础以及身心发展规律,采用诸如“鱼腥草注射剂”事件、“毒胶囊”事件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将人类与SARS、非典、HN7等抗争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使中医药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生活,回归生活本真,构建符合学生现实生活需要和未来生活需求的生活化课堂。

高职中医药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中医药教学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PPT、MOOC网络课程、视频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的直观性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趣、化深奥为浅显,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在实践中运用。

三、弘扬传统文化以立德树人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丰硕成果,是目前世界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传统医学。中医药的形成吸收了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智慧和文化精华,其发展、创新、传播也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烙印,并与中华传统文化息息相通,血脉相连。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直到今天,中医药学仍以其独特的优势与现代医学相互补充,作为中国医疗卫生体系中一支不可替代的文明成果,承载着保障我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医疗和健康的神圣使命。近年来,伴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对中医药产业提出国际化、现代化的要求,中医药学不仅在中国得到健康稳步的发展,而且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加速向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以及亚洲一些西方医学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传播。我国的针灸技术已经传播到200多个国家,中医中药出口160多个国家。这些宝贵的中医药历史财富,既有传统的继承性,又有时代的创新性。因此,我们在高职中医药教学中,讲授中医药道法自然的哲学观、预防为主形神兼顾的健康观、整体平衡的生命观、辨证施治的诊疗观和“大医精诚,止于至善”的道德观,同时还要将它的产生背景、现展、风格特点、相关的人文地理等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通过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传统文化和灿烂文明有进一步的全方位的理解,加深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进而加深对人类优秀文化价值的理解,建立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崇敬之心,并自觉地去承担起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创新使命。

四、坚持人本管理以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良好的管理、优质的服务感染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4]。高职中医药院校首先要塑造有特色的大学教学环境,坚持科学精神的同时,加强人文精神的渗透,构建良好的中医药育人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创造性学习。高职中医药教学管理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讲究引导艺术,善用激励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育人工作。高职中医药教学可以开展如急救培训、课内社区医疗实践和课外假期社会实践等实`形式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完善对困难学生的资助、负责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以及后勤服务、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等工作,坚定学生为中医药事业奋斗的志向。

五、结语

高职中医药教学承担着继承和发扬祖国中医药文化,培养具有较高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技能型中医药人才的重任。作为高职中医药教育教学工作者,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师德修养,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融入高职院校中医药教学全过程,强化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发挥好高职中医药教学“立德树人”的使命及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福杰,汪剑.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立德树人”的研究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4(28):20-21.

[2]张凌.浅谈如何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2014(6):112-114.

篇8

工作满意度

问卷 

【论文摘要】本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编制了适用于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以初步拟定工作满意度问卷6个维度为依据编写了预测试卷。预测完成后,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删除了4题项,并且重新得到工作满意度的7个维度,该7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69.274%。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重新划分了有效题项的维度归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正式问卷。通过信度和效度检验,正式问卷信度、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验的要求,但问卷主体仍需进一步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而工作满意度则是个人对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是保证其努力工作的前提,直接影响着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并导致相应的绩效和行为。为此,开展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可以明确高职院校教师对工作中的满意和不满意的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教师激励措施。同时,也可以为学校选拔骨干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进修培训,建立合理的教师职务与职称的晋升通道等管理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以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科学的程序,编制出一套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的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 

1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编制过程 

1.1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概念的界定 

    Hoppock在1935年首先提出工作满足的概念,他认为工作满足是指工作者在心理、生理上,对工作环境与工作本身的满意感受,也就是人们从工作中得到某种程度的满足或是产生某种满意的感受。但是深究其本质,工作满意实质上是一种态度的变数,可以被视为员工对于工作相关各种不连续要素的感受。 

    洛克(Locker,1976)将工作满意度定义为“来源于组织成员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该定义从情绪的角度概括了工作满意度的基本内容。 

    由于研究意图的不同,众多学者对工作满意度下了不同的定义。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根据各学者将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归纳为以下三大类:第一是综合性的定义:对工作满意度做一般性的解释,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对其工作和有关环境所抱持的一种态度,即工作者对其全部工作角色的情感反应。第二是差距性的定义:主要指工作满意的程度,是在工作环境中工作者所得的报酬与其预期认为应得的报酬的差距范围。这种定义也被称为需求缺陷性定义。第三是参考架构性的定义:此定义是将工作满意度视为工作者根据一定参考框架对于工作的特性加以解释后所得到的结果。 

    笔者综合以上定义认为,工作满意度是个人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由此推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以及该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它既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1.2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维度确定 

    工作满意度在概念上和实际操作中通常分为总体构面和多维构面来研究。要想对工作满意度进行准确的测量,很大程度上须依赖对工作满意度维度的划分。目前对工作满意度维度的划分分为两种:单维度和多维度。 

    所谓的单维度测量,就是将工作满意度看作一个整体的水平,不做各个构面的区分,也叫单一整体评估法。测量问题通常为:“你对你的工作满意吗?”等一般性问题。Adler(1985)等学者根据人们对一些问题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程度来判断其工作满意度。 

    而多维度测量,就是将工作满意度区分为不同方面,从而分别进行测量。国内众多研究者对工作满意度一般使用多维度的衡量,主要是根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本土化的测量。比如,卢嘉和时堪(2000)提出工作满意度的结构包括五个方面:企业形象、领导、工作回报、工作协作、工作本身。刑占军(2001)研究影响国有大中型企业职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有:物质、社会关系、自身状况、家庭生活和社会变革满意感等五个维度。 

    根据以上研究,笔者随后对池州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业绩和不同职级的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确定了该校教师对工作方面最为关心的几个方面。在综合文献研究和访谈结果后,本研究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的结构可概括为:“工作本身”、“福利报酬”、“晋升机会”、“人际关系”、“学校管理”和“社会地位及前景”。 

1.3问卷项目的编写 

    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一些成熟的工作满意度测量量表,如工作描述指数量表(JDI)、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SQ)、彼得需求满意度调查表((NSQ)和卢嘉等研制的我国的工作满意度量表等等。在借鉴了多方的成熟观点后,按照确定的六个维度进行问卷项目的编写。共编制出70余个项目。经过对意思相近的项目进行合并,删除有歧义的项目等,反复修改后形成预测问卷的初稿,包括45个项目。初稿形成后,经过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专家建议修改和对5名教师进行试测后,删除了鉴别力不高的8个项目,最后确定了预测问卷,共包含37个项目,其中包括一个效标题。 

1.4问卷内容编排和评分规则 

    在反复的推敲和综合各方意见后,初步编制的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预测问卷包括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否、职称、学历、是否兼任行政职务。 

    第二部分是问卷主体,即37个项目,其中包括一个效标题“我对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总体上是淮意的”。预测问卷主体根据工作满意度的六个维度划分为六个分问卷,每个分问卷包含六个题项,x}标题放在整个问卷主体最后一项。最终打印出来呈现给被试的预测试卷上的项目不按照其所从属的分问卷和其初始顺序进行编排。问卷设有详细的指导语,指导参与者作答。问卷主体采用李克特五级计分法,选择“1”表示非常不同意;"2”表示不同意;"3”表示不确定;"4”表示同意;"5”表示非常同意。 

1.5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正式问卷的确定 

    本研究选取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的79名教师作为被试,共发放79份问卷,回收68份,其中有效问卷64份,有效回收率为81.01 %。本研究过程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 

1.5.1项目分析使用皮尔逊相关进行项目区分度分析,分别计算各个项目得分与总问卷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删除与总问卷相关低于0.35的项目。项目分析共删除了4个项目,共剩余33个项目(其中包含效标题一个)。 

1.5.2因子分析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对测试结果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观察各项目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大多数变量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并且根据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等于0.721; Bartlett球形检验标明,近似卡方值为1321.572,P为0.000,因此拒绝Bartlett球形检验的零假设,我们可以得出本研究有必要进行因子分析的结论。 

    本研究各题项的共同度都比较大(均在0.5以上),说明变量空间转换为因子空间时保留了比较多的信息。因此,因子分析的效果是显著的。提取公因子过程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 

    探索性因子分析参考总方差分解表和碎石图来判断应抽取的公因子数目。根据结果,总方差分析表显示有7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被提取出来,分析过程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所提取的7个有意义的因子所能解释的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69.274%,解释效果比较理想。7个因子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34.000%9.163%,8.293%,5.812%,4.396%,4.082%和3.582%。同时,观察本研究的碎石图分析结果可以发现,前7个因子相对应的特征值均大于1,陡阶梯从第7个因子开始趋于平缓,因此抽取7个因素比较合适。碎石图纵坐标为特征值( Eigenvalue ),横坐标为因子数(Component Num-ber )。碎石图结果以下图1所示: 

    为使因子负荷便于解释,以决定各个项目应J=属哪个因子,将各项目在7个因子上的负荷进行极大方差的正交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  (旋转在13次迭代后收敛)。对旋转后因子负荷矩阵进行整理后得到如表1所示的结果: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负荷矩阵明确各题项归属后,结合各成分所包含题项的主要内容对所得的7个因子,即工作满意度的7个维度进行重新命名: 

    (1)第一个维度命名为工作认同。成分1的项目内容主要涉及自我工作体验、社会价值、他人态度等,共包含7个项目,该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34.000% o 

    (2)第二个维度命名为权益保障。成分2的项目内容主要涉及对教师各方面权益的保障措施,共包含6个项目,该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9.163%0 

    (3)第三个维度命名为领导管理。成分3的项目内容主要涉及领导者能力、学校管理体制和上下级关系等,共包含5个项目,该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8.293%0 

    (4)第四个维度命名为社会比较。成分4的项目内容主要反映教师对其工作与其他类型工作比较后的看法,共包含3个项目,该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5.812%a 

    (5)第五个维度命名为工作报酬。成分5的项目内容主要涉及主要涉及工作付出和所获得报酬情况,共包含3个项目,该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4.396%0 

    (6)第六个维度命名为自我发展。成分6的项目内容主要反映教师对于自身未来发展可能性的看法,共包含4个项目,该因子可以解释总变异量的4.082% o 

    (7)第七个维度命名为能力使用。成分7的项目内容主要涉及教师能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和能

 由于部分分问卷所包含题项较少,分半信度的结果不稳定。所以只能采用总问卷的分半信度作为参考。根据统计分析,总问卷前半部分的分半信度为0.849,后半部分的分半信度为0.9170 

    问卷信度达到0.7以上,即可判定为良好。以上两种信度检验方法的结果大部分都在0.7以上,总问卷的信度在0.9以上,说明本问卷具有很好的信度。 

2.2效度分析 

2.2.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主要反映测验项目对所要测量的内容及行为的代表性程度。本问卷是在借鉴国内外较成熟问卷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预测试之前,对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进行了深人的访谈,并且请有关专家对预测试项目进行了评定。预测试完成后,结合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对问卷项目进行了删除和修改。 

    并且分析得到总问卷得分与正式问卷中各题项得分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在0.411一0.772之间,在0.01水平上均相关显著。正式问卷的各题项均能对工作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2.2.2结构效度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本问卷最后提取出了7个共同因子,这7个因子对整体解释的总变异量达到了69.274%。说明经过较为严谨的编制修改过程,本研究生成的7个维度的工作满意度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2.2.3效标效度本问卷采用效标题“我对我现在从事的工作总体上是满意的”作为效度指标。计算各有效问卷总得分与效标题得分之间的相芜得到的结果是自编问卷与效标题的相关系数为0.590,在0.01水平上相关显著,说明本问卷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3总结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审美能力 培养分析

一、审美能力的培养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指审美施教者通过创造、提供、选择和运用审美媒介,组织、引导受教者参加审美活动,从而诱发和唤起审美感受、体验及其效应,是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理解等多种心理要素综合运动的结果。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通过学习、理解和体验才能够获得。而在众多的培养途径中,艺术教育被公认为是最适合、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其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使学生获得真、善、美的陶冶,继而获得审美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价值

(一)以情怡心

情感性是艺术最本质的特征,每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是创作者丰富而真挚的情感凝结。也正是这种情感性,能够给学生的精神、情绪、心情等带来积极的影响,获得以情怡心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而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这些时间,将会对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学生能够积极参加一些带有娱乐和审美趣味的实践活动,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精神上的压力,以一种轻松和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还能够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终生喜欢艺术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以情启智

除了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之外,艺术教育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一方面,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大脑,特别是能够使掌管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平衡发展。另一方面,艺术教育还能够启发人们的直觉或灵感,培养学生理智直观和自由创造的能力。历史上很多成功的科学家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如既是科学家又是画家的达・芬奇、喜欢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都从艺术中获得了极其宝贵的灵感。所以说,通过艺术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智力,这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尤为必要。

(三)以情导善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真、善、美的集中表现,能够以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效果,给学生以巨大的情感感染力。这一点也是针对高校德育而言的。德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难免会带有说教性的色彩,使教育效果难以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而艺术教育则不同,其不但没有任何强制性和功利性,而且能够将一些行为和道德规范以一种审美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所以效果更加深入、自然和持久。比如通过合唱活动,就会让学生树立起一种集体的观念,认识到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并感受集体成功的喜悦。这种教育效果显然是传统德育所不能及的。

三、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内容和途径

(一)审美认知力的培养

所谓审美认知能力,主要是一种认识和辨别美与丑的能力。要想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培养的就是这种认知能力。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了解这部艺术作品,认识到其特有的审美价值,否则后续的审美活动就难以展开。而这种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依靠对某一种艺术形式的基本学习来获得。比如在对音乐的学习中,应该先对学生进行音乐基础教学,包含什么是音乐、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不同音乐的分类及风格差异等。以此为基础,结合实际的作品,由浅入深地让学生了解到各种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和表现。比如进行曲和摇篮曲,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两者在速度和力度上的差异。教会学生这种基本知识,就像是给了学生一把入门的钥匙。又比如在对美术的学习中,如果学生不了解印象派的艺术追求,就很难体会到印象派绘画审美价值,反而觉得其平淡无奇。而如果事先了解印象派绘画是以表现真实光色变化为主要追求,那么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就会大不相同。所以说,应该将审美认知能力的培养作为综合审美能力培养的第一步,通过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让学生能够从专业角度对艺术品有最基本的认识,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为后来的审美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通过艺术教育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既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艺术之美呢?结合当下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来看,艺术鉴赏正是一个有效和便捷的方式。前面提到,通过对艺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学生对艺术作品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具体的鉴赏中,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到对学生想象和联想的激发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自觉地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作品结合,并在脑海中形成新的意境和意象,从而获得艺术美的感染和润泽。比如在欣赏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前,教师就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张若虚的同名诗歌,通过诗歌获得最初的审美感受,然后再在具体的鉴赏上予以验证和丰富。相信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月升东山、小舟荡漾、花影轻摇的大自然夜色美景。除了学生自主的想象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加深学生的这种体验。比如在欣赏完某一部艺术作品之后,教师就可以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专题研讨,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因为这种感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以每一个学生的感受,对于其他人来说都是一种丰富和借鉴。教师要秉承无错的原则,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比如在音乐鉴赏中,可以通过大屏幕来播放和作品相关的画面,而在美术鉴赏中,则可以利用音响设备来播放切题的音乐。这样就把单独的听觉或视觉体验变为了视听结合,而且这种新颖的教学形式本身就会受到学生的喜爱,从而使学生获得的审美感受更为丰富和深刻。

(三)审美创造力的培养

所谓审美创造力,是指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的条件上,进行全新、独创审美活动的能力。马克思曾说:“只有学会了审美创造,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审美者。”所以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是审美能力培养系列中的一个高级目标。而如何实现这种培养呢?具体来说,主要是两个渠道。首先,是艺术技能课的开设。学校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开设一些艺术技能类课程,如声乐、器乐、素描、油画、舞蹈等。开设这些课程,其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能够达到多高的技能水平,而在于教给学生最基本的艺术创造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钢琴学习后,能够流畅地演奏一些流行歌曲,这就是一种属于自我的艺术创造,而自身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音乐美的陶冶和润泽。所以要求学校要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学习诉求,以便于他们自主的进行审美创造。其次,是艺术活动的举办。相关艺术活动的举办,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如果能够给学生以更多的自,则更是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创造的平台。比如一场美术展览的举办,从地点、时间、作品的选定,到每一幅作品的摆放、对观众的引导等,都需要学生进行通盘的考虑,也只有在这个实际操作过程中,才会涌现出一些新的想法和创意。又比如校园歌唱大赛的举办,可以模仿当下备受学生关注的音乐选秀类节目,比赛从海选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展开,经过层层选拔,直至选出最后的总冠军,并予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奖励。学生们会由此得到创造的快乐,自然获得了创造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所独具的审美价值和功能,以及通过艺术教育所获得的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我们也欣慰地看到,通过艺术教育和活动的举办,学生在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等多个方面,都有了鲜明的提高,为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应该明确方向,树立信心,坚定地将这项事业开展下去,高职院校也必将会因此而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

[注: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2014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项目)《艺术教育视阈下的90后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4-QN-527]

参考文献:

[1]张雅洁.素质培养情境下的艺术教育[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2).

[2]李彦明.论艺术素质培养在教育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03(2).

[3]赵慧琴.对艺术教育审美功能的再认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4]彭赛虹.对学校艺术教育的再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数学教师 能力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高职教育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由于高职教育起步相对较晚,而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高等数学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一名高职数学教师,我深知高等数学对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性,高职数学教师除了具有一般教学能力外,还应不断结合高职教育特点、高职生状况、以及不同专业要求持续强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本文探讨分析高职院校数学教师应增强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期和同仁共勉。

调整优化高职数学教育教学内容方面的能力

调整优化高职数学教学内容,就是根据学生状况以及专业要求,立足所用教材,适当改编教学内容,使教学活动有效开展。当前许多教师依然采用“定义D例题D习题”方式进行教学,将教学目标仍然放在理论理解上。这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高职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也进一步加剧了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为解决这种状况,高职数学教师应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调整优化授课计划,应弱化理论证明和比较复杂的逻辑推导和太过技巧性的例题的讲解,加强几何直观描述以及案例背景方面的介绍,以此帮助高职学生理解抽象知识。

高职数学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选取教学内容。选取时坚持“必需、够用”原则,要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选取不同教学内容,比如微积分课程就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比如,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就应当强化对“导数”中关于经济分析的章节内容介绍;对于计算机、建筑等专业学生,应进一步介绍多元微积分内容;对于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学生,介绍一元微积分内容基本就够用了。 目前一些软件包的运用(如matlab),有助于教学过程中各种运算的解决,可以适当调整精简这方面的内容,教给学生基本方法即可运算可以通过软件解决可在运算方面缩减教学时间。可以适当考虑增加一些教学内容,比如,曲线图、柱形图、散点图等绘图工具的使用。

优化提高高职数学教育教学方法方面的能力

优化提高应用先进教学手段的能力。由于高职学生文化课基础普遍较差、高等数学内容普遍反映难学,所以,如何生动地讲解数学知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难以理解抽象数学内容。教学手段越来越现代化也为高职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数学软件等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更加直观教授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如,在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网络多媒体、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CS)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等手段,通过图形显示、动画模拟图文并茂的揭示数学规律,把抽象的枯燥的数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

积极开展数学建模教学的能力。所谓数学建模就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往往注重理论性和严谨性,侧重强调抽象性和系统性,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往往不加区别地讲授,教学没有针对性,与专业脱节。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学建模训练。所以也要求高职数学教师熟悉数学建模的过程,具有扎实的数学建模能力。把数学建模思想渗透到教学中,高职数学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考虑:讲解数学概念时,应当尽量设置与实际相关的或者与专业知识有联系的问题。例如,讲指数函数时引入人口增长的案例,讲分段函数时讨论个人所得税问题。使抽象的概念在一个熟悉的背景下进行讨论,能够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加深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在讲完一个内容后,可通过一个小型案例讨论深化学生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学完导数后,讨论一下工厂的经济效益问题,学完微分方程讨论人口增长问题等,学完概率讨论福利彩票中奖的问题。这样可更好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学生毕业后将来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习提高高职数学教师自身教学素质方面的能力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高职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除了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教师知识面上单一,必然带来教学内容上单调。“一专”而不“多能”的高职教师,培养不了“一专多能”学生。高职数学教师在业务上不仅要做到“专”更要做到“多能”。因此,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教师在工作之余要不断进行学习、再教育,以提升自身素质。

高职数学教学能力可分为知识方面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教学能力。要做到“一专多能”,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在实际运用时能够顺手拈来非常熟悉,还要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别的专业知识和运用情况不断地拓宽知识,形成本专业知识为基础向邻近专业发展,成为“一专多能”的教师。有条件的教师应该学习第二专业,可以向计算机等专业方向。在“一专多能”的基础上,还要与专业课教师多交流,积极寻找学科交叉点,熟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做到学科间的有效结合。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方面的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方面教学能力,高职数学教师在工作之余还要积极认真从事科研研究,做到教研相长,以科研促教学。通过开展科研工作,可以使高职数学教师不断跟踪学科发展动态,获得新知识、新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身的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谷志元:《高职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职教论坛[J],2012年第5期

[2]吕良军:《高职高专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大学数学[J],2007年第23期

篇11

1.1 准确定位,正确理解教学管理工作的岗位性质

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联系3个方面:教员(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学生(特别是培训的学员)和学校(主要是各院系及公共基础部)。名为“教学管理”,实际上包含的不仅是教学管理,更多的是教学服务,而且是以服务为主,管理是过程,服务是意识。服务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中。可以说,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为一线教员和学生做好服务工作,调节好教员与学生教学时间与企业工作时间,及时转达师生之间的相互要求或意见,保证从理论教学、实训实践到毕业与教学有关的所有环节顺利进行。

1.2 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的岗位职责

首先,教学管理人员要完善各种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衡量教学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学院建立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还有航海技术系和基础部按要求纳入国家海事局要求的船员质量管理体系,因此,教学管理档案的管理就更为繁杂也重要,对教学档案的检查也更为严格,所有的这些都对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有了新的要求。其次,要合理排课,督促教员按时上课,必要时还要调课补课,合理安排考务等。

1.3 教学管理人员还应该是教学人员进行教、科研活动的协作者

职业院校对教师的再教育及科研量和论文有一定的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还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协助;特别是对承担重点或精品课程建设的教师更为需要进行协调与帮助。例如,进行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跟踪与比较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为课程建设的效果提供依据等。

2 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更高要求

坚持原则,有强烈的责任感,利用各种机会努力提高专业素养,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与教师、学生之间是一个最活跃的协调人员,工作中一定要有团结协作之心,教学管理人员又不仅仅只是一个服务者,更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监督者,在这些环节方面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做好这个工作,不仅要认真,还要尽量熟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内容,最好能利用各种机会,自学或选修一下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这样有利于和学生、教师沟通。所以,教学管理人员也要了解一些和自己相关的学科的专业知识,在学生心中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

3 变教学管理为教学服务

3.1 改变观念:教学管理是服务

目前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管理,是一种行政式的由上而下的管理。其主要程序是:指令执行检查纠正。从教学管理的内容来看,对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的管理一般都是程式化的,一般都是预先计划好的。设立教学服务日,把教学服务做到实处。每周随机确定某一天作为教学服务日,由系部教学负责人及教研室主任等组织,对象可以是一个教师,也可以是几个教师,也可以是一个教研组(备课组),并设定一些教学主题进行研讨、解决。

3.2 管理型服务的关键是协调

在工作中注重加强与教务处教师的合作,搞好分工协作;加强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取得他们对教学管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利用学院OA平台、例会时间和QQ群网络平台,加强与专、兼职教师的沟通和联系,了解教学情况,互通教学信息;每次在排课之前熟悉教学计划,掌握教学设施情况,了解教师和学生基本情况,熟悉教学时间等。这样安排出来的课表既方便教师授课,又方便学生学习,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教学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

3.3 提倡全员参与,加强反馈信息的收集,改进教学服务

通过和教学教师的配合,开展教学工作服务管理调查,分析学生及教师对管理过程的各种意见和建议,为上级部门及领导改进教学服务工作提供依据;让学生和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互动是改进教学服务中很重要的一环;只有适合学生及教师教学要求的服务与管理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才是管理与服务的最终目的。这种调查可以是格式化的,也可以是自由谈话式甚至是利用BBS或贴吧中自由发言的方式来进行,只有发现服务与管理中的不足,才能找到改进的依据与设定改进的目标与方法。

3.4 硬件上的制度与软件上的文化建设要同步进行

教学管理实质是一种服务――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教学管理的方法也即教学服务的方法,改变教学管理为教学服务的关键是观念的改变:由命令管理到服务管理;建设协作型管理体系,由封闭管理到开放管理;创立新制度文化,协调是突破口,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确立为教学服务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管理、动态管理为形态的开放式协调发展的教学管理与服务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图书管理;意识转变

一、前言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教学模式方面也在尝试着转变:开卷考试逐渐普及,对于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的锻炼也在不断加强。学生为了独立获取更多的知识,必然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其中通过查阅图书就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因此,图书管理也要跟随教学改革的方向,不断深化和发展,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转变图书管理和服务意识。

二、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生源质量较差,文化基础薄弱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普通高中的高考生,第二类是通过对口考试招收的职业高中生,第三类是“3+2”、“2+3”考试招收的中专生和中职生。和其它大学相比,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普遍较低,新生文化基础、技能基础等普遍较弱,许多高职学生不具备普通高校学生所具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2.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内容不够系统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共基础课明显滞后于时代的步伐;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关系及相互衔接不明显;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明显偏低,技能训练没有受到足够重视;教学方式方法僵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不充分;考核方法缺乏灵活性,不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要求。

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素质不高

当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理论教师偏多,实训教师不足;教师缺乏企业经历,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较弱;兼职教师的作用未能很好得到重视和发挥;缺乏有效的竞争与激励机制。

4.教材缺乏针对性,适用性不强

一是现有高职院校教材内容较为陈旧,缺乏高职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还未形成体系;二是部分高职院校开发的校本教材良莠不齐,质量难以保证。这势必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比、与高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相比,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三、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方向

教学改革最主要是考虑两个问题:“改什么”和“怎么改”。通过总结梳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要改什么,并且有针对性地决定怎么改。

1.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基础课程的改革要遵循两个方向:一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口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为今后参加工作走向社会做好充足准备。

2.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首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主要是指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改革。在课堂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合理的选择教材提高教学的实践性,还要利用实验室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这主要是指通过实习基地,通过组织到企业、工厂见习等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教学目标的改革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应加强实用型、技能型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学生的岗位竞争力,提高就业比例。深化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课程改革,构建以“岗位课程”为目标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4.教学内容的改革

(1)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课程体系。遵循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适当删减以应用为目的的基础课课时,重组相关学科和相近课程,构建具有职业针对性的课程体系。(2)专业理论课中穿插职业或岗位案例,增强职业针对性。(3)专业课和实训课,重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

5.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数据平台对学院“双师型”素质的专任教师比例有着明确的规定,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改革中应积极推行“教师走出去,专家请进来”的理念,加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让专业课教师走出校园,进企业顶岗或轮岗锻炼,加大高职院校教师进企业的比例,同时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6.建立具有实用性的教材体系

教材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基本依据,也是能够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有效载体。高职院校应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收集教学案例和素材,编写切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具有实用性的自编教材,确保教材内容与职业具有较高的贴合度。随着自编教材编写经验的不断积累,教学内容的不断整合、完善,可以公开出版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性教材,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体系。

7.改革考核方式,构建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方式,着重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检验。考核内容要涵盖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察,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又要能够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构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四、建立与教学改革相配套的图书管理

为了与教学改革目标保持一致,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需求,需要对图书管理意识和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图书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一,提高服务观念,增强自律意识。各个图书馆都以“读者第一”为办馆宗旨和服务理念。首先,图书馆领导要非常重视图书馆在教学中的服务功能,有办馆的理念和发展思路,有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此外,关于收入的分配,还应该坚持在保证整体利益的前提之下,适当考虑部门的利益。因机器的采购是图书馆的整体投入,在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基础上,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适当支付一定劳务费用,但绝对不能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而应该是以“服务”为宗旨,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信息服务功能。第二,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培养,作为图书馆成员组成的团队,要对办馆的目标、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形成和谐、合作、共勉的良好状态。第三,树立每一个人的岗位意识,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工作人员具有高度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的意识,能够忠于职守,履行职责。

2.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

要培养并树立“没有围墙的图书馆”的观念,要把管理的范围向网上的虚拟资源方向拓展,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的方式构建一个信息丰富、查询方便、资源共享、利于交流的服务平台。

五、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终身学习的意识逐渐得到培养,学校教育的重点已经转向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和创新意识的运用、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因此,图书管理要适应现代趋势的发展,不断提高其管理和服务意识,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敏.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教学改革的方向[J].教育理论知识,2012.

[2]范文斌.谈高职院校图书管理与教学改革的统一[J].当地教育,2011.

[3]王艳华.谈高职院校的教学常见问题与改革方向[J].高职教育,2012.

篇13

关键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为了进一步增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广泛交流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经验与体会,2013年10月18日至19日,第四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教育部社科司教学处陈矛处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查朱和副主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社张永平主任也参加了会议。

一、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共性和个性

相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因此艺术院校的思政课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不同的艺术院校因为专业的不同也有自身的个性。音乐专业的学生和美术及舞蹈等专业的学生各有自己的特点,表演类专业学生和理论类专业的学生也有不同,因此与会代表认为各艺术院校不仅要研究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共性,还不能忽视个性问题。

二、各艺术院校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方面积累的经验

北京服装学院社科部的张红玲主任就怎样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问题谈了自己的见解并介绍了该校的做法。北京服装学院结合思想政治课老师的职业特点,制订了“双六素质标准”,推行了“科学与艺术素质培养工程”和“百千万工程”,制订了课堂教学的“十字”标准。该校还把歌曲引进思政课教学的课堂,该校社科部在学校的资助下,已经整理了200多首我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歌曲的资料,应用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结合这些歌曲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吉林艺术学院针对学生对网络的兴趣不断增加,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基于网络和手机的思政教育平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广西艺术学院提出了一套“3加3”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艺术专业课实践与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相结合以及校外实践与校内实践相结合。针对当前各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部门网站大多只停留在介绍概况的职能,该校着力开发部门网站的思政教育的功能,并希望能加强各艺术院校间教学实践资源的整合,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坚持做到“三个结合”和“三个贯通”即课堂、实践、网络三结合,教师、教学、教材三贯通,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武汉音乐学院作为艺术院校中少有的拥有思政类专业硕士点的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他们一方面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各教师各具特色的教学讲义,另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业余时间加强艺术知识的学习,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川美术学院为了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师生互动,每学期让学生分组拍摄视频、制作课件并拿出一次课让各个组推举的代表上台讲课。四川音乐学院在实践教学中把表演类专业和非表演类专业区分开来,以提高针对性。该校每个月由思想政治课教师组织一场学生论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云南艺术学院积极把艺术教育和思想政治课教学相结合,加强教师的艺术知识积累,提高教学实效性。中国美术学院提出了指导该校思政课教学的“三心二意”原则,即事业心、职业心、关爱心以及学科意识和服务意识。北京城市学院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大力推行专题教学和过程考核,打破了教材章节限制,按专题开展教学,以多次考核代替过去的期末一次性考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天津美术学院把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与学生外出写生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中国戏曲学院努力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了课程方案落实、机构队伍落实、保障措施落实的“三落实”政策,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该校在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与实效性方面,注重“三结合”,即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内外发生的热点即社会时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学生思想实际相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解决表演类学生坚经常有演出任务影响思政课学习的问题,该校把所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制作了视频挂到校园网上由学生对照视频自学。此外,与会的其他艺术院校的代表也分别介绍了各自学校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方面的经验。

三、目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星海音乐学院思政部主任陈平教授总结小组讨论的意见时指出,目前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在经费、形式、规范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上还有很大的不足,需要下大力气研究改进;各院校思政课建设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严重,有的院校思想政治课不受重视,师资力量不足,课时被挤压的问题比较突出。西安美术学院思想政治部主任沈宝莲教授总结小组发言情况认为,目前大多数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的考试都采用了开卷形式也有少数院校采用闭卷形式。不论开卷还是闭卷,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考核,至于如何考核,这方面各艺术院校都有待研究改进。此外各艺术院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教师魅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她认为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有思想政治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专业的基础知识;除了要搞好教学,还要搞好科研;不仅要在课堂上讲好课,还要在课外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实际,做学生成长的导师。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研究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为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定要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思想实际,正视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热点与难点,关注新世纪大学生的所思所想,找准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人才成长的结合点,在满足艺术人才成长的基础上,重视并实现思想政治理论的价值。

四、专业教师在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中的作用

中国戏曲学院特聘教授、戏曲文学系主任谢柏梁教授作了《发挥专业教师在培养德艺双馨艺术人才中的作用》的主题发言。他从艺术工作者应具备的“德艺双馨”的品质出发,阐释了德与艺、德与师、德与孝、德与国家民族的关系。通过戏曲名家梅兰芳、张学津等人的感人事迹,说明了立艺先要立德。艺术工作者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和喜爱。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杂志社副主编朱和作了《高校思想理论教育科研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他就教师开展科研,进行准确选题,明确栏目要求,提高论文质量等进行了阐述。此次会议还邀请了国内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的知名专家――清华大学学院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作了题为《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的几个问题》的主题报告。报告高屋建瓴,从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入手,分析了思想政治课05方案的主要特点以及课程教材改革的情况,还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及在改革中完善思政课教学体系的问题。肖教授特别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场学术报告对大家启发很大,对于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邓军教授代表研究会作总结讲话,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好、组织好、平台好、效果好,达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他还谈了对研究会今后工作的设想:

1.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方面

首先要找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方向,着眼于机制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能力和魅力,着眼于抓好队伍建设;寻找提高实效性的突破路径,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抓好实践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创新精神,打造思政课的品牌和特色。

篇14

过去的几年,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为学校开启第三次创业的新征程和实现高水平创新性全国高职名校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充分认识到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愿望、教师的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面临严峻的挑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规模和布局分布不均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不能紧跟市场潮流,教师未能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教材内容和信息不能及时更新和优化,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领军人才、教学名师、技能大师数量不足,教学科研团队有待进一步培育,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瓶颈。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质量不高、特色不特、合作的程度不深,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强。故在工业4.0背景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高职院校专业校企共建模式,对高职院校专业的良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有效指导校企合作实践,提高校企合作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校企共建专业模式

根据以上的不足,在国家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三年行动计划的引领下,秉承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校训,结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与职业一体、学业和岗位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必要措施提高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体如下:

1、要明确把握学校教务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凸出顶层设计学校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应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的特色来把握,从企业需求、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就业发展三方面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五年、三年、年度的节点进行系统的谋划,明确重点开展的任务清单,理清学校内涵发展的思路。

2、采取措施营造浓厚干事创业的科研学术氛围提高积极性和浓厚氛围,应做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尊重教师的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要尊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老师,使他们得到认可,有种自豪感和归宿感。

(2)要定期的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工作交流,形成常规性的文昌论坛活动。

(3)逐步在条件成熟的学院建立教学团队,同时制定必要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办法,使它们多出成绩,出好成绩,利用教学团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吸引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浓厚学术科研氛围。

3、要建特色、树品牌、凸内涵,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要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工作,以适应学校的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目标和培养名专业、名课程、名教师、名学生、名企业、名文化的要求,做到内涵提升,外延拓展。

(1)加强品牌和特色专业建设。鼓励二级学院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和内涵发展之路,实现一院一特色、一院一品牌

(2)重视孝文化和创新创业文化的育人特色,营造立德立新、乐学乐业的育人氛围。

(3)积极提升专业层次和课程转型升级:积极把国家精品课转型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在线公开课程,提升学校的软实力和知名度。

4、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动态优化机制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工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创新一套科学、合理、系统的教学管理办法,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构建专业布局和专业结构的动态优化机制。具体做法如下:

(1)强化五表联审制度

这五个表分别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制定的教学计划进程表、每个学期有相应的教学安排表、每门课有对应的授课计划、每个班有一个课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节课有一个授课登记表,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能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教学质量的诊断和改进。

(2)深化专业的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的市场化、社会化,促进专业建设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这种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方式,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紧跟市场潮流,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高新技术的学习和推广通过校企共建把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传递给学校,专业教师可由此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进而转变教学,并加大对行业信息的收集用于指导教学工作,大胆抛弃滞后的教材,与企业技术人员编写适合校企共同发展需求的专业教材,不仅优化了教材,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4)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节约资金,解决学校专业教学场地和设备不足问题,实现办学的创新学校的教育资源(设备、技术等)往往落后于企业生产一线,许多学校花巨资购置实习和生产设备,但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受教学进度的影响,具有很强的阶段性,因此使用率普遍降低,如果不添置设施设备,又会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校企合作化解了这个矛盾,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投资。

(5)建立以学院为主体、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由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质量反馈机制,由校企双方人员共同实施校中厂、厂中校和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

(6)建设专兼结合、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采取有效举措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融、以老带新、技能竞赛等措施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通过企业实践、技术研发、技术服务、国外培训等途径,培养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骨干教师,并完善兼职教师的选聘、培训、使用、考核制度。

(7)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同育人,共同发展企业通过签订学生培养订单协议,协助学校制定教学课程和授课计划,使学生在校即可接受企业文化,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并达到熟练。企业不仅免除了社会上招工的麻烦,避免了招收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不利因素,同时还省去了对新职工的入厂教育和培训等工作。

(8)校企共建多功能实训基地。在数控实训基地内,与武汉金石兴机器人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共建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和校中厂。与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湖北)有限公司、武汉神龙汽车集团等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和厂中校。

三、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的建议

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关键因素是人的因素,为促进校企共建专业良性发展,必须采取综合激励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主动性和专业技能水平。

(1)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我们要综合运用激励方式,构建一种价值激励、情感激励、发展激励等柔性激励和薪酬激励、考核激励、制度激励等刚性激励的立体激励措施来调动广大教师员工的积极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