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投资与融资管理范文

投资与融资管理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投资与融资管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投资与融资管理

篇1

关键词:管理者过度自信;融资偏好;公司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0.91;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60(2010)01-0130-09

一、问题的提出

MyerS(1984)在“资本结构之谜”一文中将不对称信息引入到资本结构理论研究中,由此提出了新优序融资理论,即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会先偏好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则先选择债务融资,最后选择权益融资。新优序融资理论由于否定最佳资本结构的存在,因此引起了大量学者对权衡理论与新优序融资理论的实证研究。Shyam-Sunder等(1999)、Fama等(2002)及Frank(2003)等对美国公众公司的实证检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MyerS(1984)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新优序融资理论依赖两个重要的研究假设,即理性人假设与信息不对称,然而Heaton(2002)以人的非理为前提,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对新优序融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解释,这种新解释不涉及信息不对称,由此对新优序融资理论提出了挑战。Malmendier等(2005a)及Peng等(2007)等的实证检验都支持了Heaton(2002)的新解释。事实上,随着行为公司财务学研究的逐渐兴起(Baker,et al,2004),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资本结构决策研究正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Lee等(1995)、Yate等(1998)对过度自信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与美国人相比,中国人更过度自信。而就国内相关的研究而言,学者们主要还是围绕MyerS(1984)提出的新优序融资理论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陆正飞等,2004;刘星等,2004),鲜有学者考察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的过度自信行为会受到人的年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及专业技能等个人特征的影响(Heath,etal,1991 FraSer,et al,2006)。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从管理者个人特征的角度,分别以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及教育背景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从公司投资的角度具体考察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或者外部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传统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在做决策时存在一致的信念(conSiStent beliefS)和一致的偏好(coherentpreferenceS),也就是说,当接收到新信息时,人们根据贝叶斯法则来正确地调整他们的信念,在信念给定的情况下,人们根据例如主观期望效用最大化这样的标准来做出决策(BarberiS,et al,2003)。然而心理学的研究却发现,人并非完全理性的,人在做决策时的信念和偏好会出现系统性的偏差,并表现出过度自信、典型性(repreSentativeneSS)、锚定(anchorin’g)、损失规避及心理会计等行为特征(Kahneman,etal,1982),其中最为稳定的就是人们在判断过程中的过度自信行为(DeBondt,et al,1995)。过度自信行为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对自身能力和知识面的高估而产生的偏差,由此产生的后果就是人们在做决策时会高估决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而低估与决策相关的风险。人的过度自信行为主要产生于“好于平均”(better-than-average)效应,即当人们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倾向于高估自己,认为自己的能力要高于平均水平(Larwood,et al,1977;Alicke,1985),例如,当被问及驾驶技能时,绝大多数的受访者都认为自己要好于平均水平(SvenSon,1981)。这样的“好于平均”效应会影响人们的因果归因,因为人们会把成功的结果归因于自身的能力,而把失败的结果归咎为坏的运气,由此进一步增强了人们的过度自信(Miller,et al,1975)。另外,人们对未来前景的过度乐观也能强化人们的过度自信,尤其当人们乐观地认为他们可以控制行为的结果时(Langer,1975;WeinStein,1980)。过度自信在许多职业领域里都有所表现,例如工程师、医生和护士、律师、管理者以及创业家等(LichtenStein,et al,1977;Bazerman,1990),但是相对于一般人,公司的管理者更可能表现出过度自信(Malmendier,et al,2005a)。

既然管理者存在着过度自信行为,那么管理者的这种行为会如何影响公司的融资决策呢?Heaton(2002)最早从理论上分析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他认为,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高估他们为公司创造价值的能力,并由此高估公司投资项目未来所能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认为市场低估了他们公司发行的风险证券的价值,这导致他们不愿意进行外部融资。当公司必须寻求外部融资时,由于股票价格相对债券价格对市场的预期更加敏感,这使得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认为发行股票比发行债券的成本要更高,因此他们会更加偏好债务融资。这样,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就使得管理者的融资偏好为先选择内部融资,再选择债务融资,最后选择外部权益融资。Mal-mendier等(2005a)在对Heaton(2002)的新解释进行实证检验时进一步指出,由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通常会高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从而高估公司投资项目未来所能产生的现金流量,因此,当公司存在充足的内部资金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会进行过度投资,而当公司缺乏内部资金时,考虑到外部融资的成本太高(Heaton,2002),他们会减少公司的投资,此时公司额外的现金流量能为公司的投资提供融资,由此导致了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Malmendier等(2005a)的实证结果也表明,存在过度自信管理者的公司由于更少地利用外部融资,因此其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会更强,由此支持了Heaton(2002)的新解释。Peng等(2007)以管理者的性别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替代变量,研究得到类似的结果。以上的理论分析同样适用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总经理过度自信比较强的上市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较高。

三、研究设计

1 样本的选取

本文的研究样本为2003-2006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本文首先手工收集了上市公司

总经理的学历和教育背景这些个人信息,能够同时获得这些个人信息的样本观测值共有4040个,然后通过剔除符合以下条件的公司,最后得到共计2430个样本观测值。这些条件分别是:(1)金融类公司;(2)*ST、ST公司;(3)同时有发行B股或者H股的公司;(4)不能获得连续三年主营业务收入数据的公司(用于计算成长性);(5)财务数据异常的样本观测值,比如投资机会(Tobin’q)大于10、负债比率大于1等;(6)财务数据不完整的公司,以及总经理的年龄和任职时间这些个人信息不完整的公司。样本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上市公司总经理的学历和教育背景以及部分缺省的年龄和任职时间信息通过手工收集得到。

2 研究变量的定义

本文主要通过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公司内部或者外部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被解释变量主要为公司投资,解释变量主要为公司现金流量,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公司的投资机会、成长性、公司性质、负债比率、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公司规模及行业等,各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其中,对行业这一控制变量的定义,本文是把全部样本观测值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行业分类标准分成12类(金融类除外),然后再把制造业按二级代码分成10类,并取20个行业哑变量。

需要说明的是,国外学者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度量,目前主要还是借鉴Malmendier等(2005a)及Malmendier等(2005b)的方法,即管理者执行股票期权是否迟于执行期、管理者在职时是否把股票期权持有至到期日、管理者是否习惯性地增持公司股票及商业新闻对管理者个性特征的描述。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并不高,股票期权也是近年来才开始实施,并且持股和股票期权只占管理者薪酬的一小部分,再加上我国媒体的不发达及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本文没有采用以上度量方法。在国内,余明桂等(2006)及姜付秀等(2009)分别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景气指数和上市公司年度业绩的乐观预告(或者盈利预测)是否变化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程度的替代变量。本文认为由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景气指数是对外部经济环境的估计,因此,这一指标更加适合于度量管理者乐观而不是管理者过度自信;而上市公司年度业绩的乐观预告(或者盈利预测)同时受到外部经济环境和公司信号传递(Ajinky.et al,1984;BaginSki,et al,1993)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因此这一指标也存在较大的缺陷。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过度自信行为会受到人的年龄、工作经验、教育背景及专业技能等个人特征方面的影响(Heath,et al,1991;FraSer,et al,2006)。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尝试采用总经理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及教育背景作为总经理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具体理由如下:

(1)总经理年龄。Taylor(1975)和ForbeS(2005)的研究发现,管理者的年龄会对管理者过度自信的程度产生影响:相对于年龄较小的管理者,年龄较大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会收集更多的信息,花费更长的时间,由此减少在决策时所产生的判断偏差;与此同时,年龄较大的管理者在过去可能经历过更多的失败或者决策错误,这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从而减少因对自身能力和知识面的高估而产生的判断偏差。因此,相对于年龄较小的总经理,年龄较大的总经理其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比较弱。

(2)总经理任职时间。Frank(1988)、FraSer等(2006)的研究发现,过度自信的管理者在做决策时虽然会高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但是随着管理者经营管理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从过去的经营管理决策中收集更多的新信息,从而不断修正因对自身能力和知识面的高估而产生的偏差,因此,随着管理者经营管理经验的增加,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会有所减少。相对于任期较短的总经理,任期较长的总经理拥有更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ForbeS,2005),因此,他们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比较弱。

(3)总经理学历。LichtenStcin等(1977)的研究发现,教育水平的高低会对人们的决策过程产生影响,人们的教育水平越高,其在做决策时的过度自信行为就越少,原因在于教育水平越高的人越可能从正反两方面来收集有关决策的信息,从而越容易意识到自己在做决策时所产生的判断偏差(Koriat,etal,1980),由此弱化自己的过度自信行为。因此,相对于拥有低学历的总经理,拥有高学历的总经理其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比较弱。

(4)总经理教育背景。Heath等(1991)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做决策时,当人们认为其对该决策拥有更多的知识时,人们会更倾向于过度自信,原因在于当该决策出现好的结果时,人们会把好该结果归因于自己对该决策所拥有的知识,而当决策出现坏的结果时,人们会把坏的结果归咎为坏的运气。Ben.David等(2006)的研究发现,公司CFOS拥有的专业技能越多,CFOS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多。因此,当上市公司总经理拥有的教育背景不同时,总经理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存在着差别:相对来说,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的总经理可能具有与公司财务决策相关的更多专业知识,因此他们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比较强;与之相反,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的总经理可能具有与公司财务决策相关的更少专业知识,因此他们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比较弱。

另外,本文又借鉴Malmendier等(2005a)对总经理教育背景的分类方法,把总经理的教育背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经管类教育背景,是指总经理过去经历过经济、管理、金融、会计、财务等经管类教育;第二类是理工类教育背景,是指总经理过去经历过工程、技术、物理、化学等理工类教育;第三类是其他类教育背景,是指总经理过去经历过法律、文学、哲学等其他类教育。

3 描述性统计

表2列出了样本观测值的描述性统计。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的年龄平均约为46岁,任职时间平均约为3年;在全部样本中,约52%的总经理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下学历,48%的总经理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约45%的总经理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约52%的总经理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约3%的总经理拥有其他类教育背景,只有约25%的上市公司为民营上市公司。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1 对假说的实证检验

为了对假说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借鉴Fazzari等(1988)研究企业融资约束的方法,构造了以下模型:

其中,β0代表常数项,β30代表系数,t代表时间下标。之所以引入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及公司规模这几个控制变量,是因为Ramirez(1995)、HouSton等(2001)及Malmendier等(2005a)等发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及公司规模会显著地影响公司的投资。另外,为了控制公司性质和融资结

构对公司投资的可能影响,还引入了公司性质和负债比率作为控制变量。

表3列出了以总经理年龄和任期分组的实证检验结果。表3的第(1)列列出了对总样本的实证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CF1的参数估计值为0.058,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一结果与Fazzari等(1988)、Kaplan等(1997)及Malmendier等(2005a)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敏感度。表3的第(2)列和第(3)列分别列出了对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的检验结果①,从中可以看到,CF。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066和0.048,且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前者的估计值要大于后者,F检验的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异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此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表明随着总经理年龄的增长,总经理可能会逐渐认识自身的能力和掌握的知识,在做决策时也会收集更多的信息,他们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减弱,因此他们高估公司投资项目未来所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的程度也比较弱,当公司需要为其投资项目进行融资时,年龄较大的总经理会较多地利用外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有所减弱。表3的第(4)列和第(5)列分别列出了对短任期组和长任期组的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到,CF,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058和0.056,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前者的估计值要大于后者,F检验的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异在10%的水平上显著,由此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表明随着总经理任职时间的增加,总经理的经营管理经验可能越丰富,他们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越弱,当公司需要为其投资项目进行融资时,任职时间较长的总经理会较多地利用外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有所减弱。

表4的第(1)列和第(2)列分别列出了对低学历组和高学历组的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到,CF。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069和0.054,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前者的估计值要大于后者,F检验的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异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而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表明总经理拥有的学历越高,总经理可能越容易意识到自己在做决策时的判断偏差,当公司需要为其投资项目进行融资时,拥有高学历的总经理会较多地利用外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有所减弱。表4的第(3)列和第(4)列分别列出了对经管类教育组和理工类教育组的检验结果,从中可以看出,CF。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055和0.053,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前者的估计值要大于后者,F检验的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异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而同样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表明相对于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的总经理,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的总经理其过度自信的程度可能比较弱,当公司需要为其投资项目进行融资时,他们会较多地利用外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有所减弱。

另外,考虑到总经理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及教育背景这四个变量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这四个变量,通过客观赋权法构建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数,然后根据管理者过度自信指数的综合得分按其中值分为强过度自信组和弱过度自信组再进行检验。表4的第(5)列、第(6)列分别列出了对强过度自信组和弱过度自信组的检验结果,从中同样可以看出,CF,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0.065和0.038,且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上显著,但是前者的参数估计值要大于后者,F检验的结果显示两者的差异在1%的水平上显著,从而再次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说,表明当总经理的过度自信行为较少时,总经理会较多地利用外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有所减弱。

从表3和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投资总体上与公司的投资机会、流动资产及公司规模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销售收入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显著,这一结果与Ramirez(1995)、HouS-ton等(2001)及Malmendier等(2005a)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与此同时,上市公司的投资与公司的负债比率之间基本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公司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

2 对假说的稳定性检验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为地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价格的差异使得计算出来的托宾Q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公司的投资机会,为了减少由此可能导致的对上述检验结果的影响,本文又以公司当年与前一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的平均值计算的成长性来代替公司的投资机会,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了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变量参数估计值的大小、符号及显著性基本没有变化,说明以上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五、结论及启示

随着行为公司财务学研究的逐渐兴起,基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资本结构决策研究正成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正是基于这一研究背景,本文从总经理个人特征的角度,分别以我国上市公司总经理的年龄、任职时间、学历及教育背景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从公司投资的角度具体考察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或者外部融资偏好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经理的年龄越大,任职时间越长,学历越高,以及当总经理拥有理工类教育背景时,总经理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弱,因此,总经理更多地利用外部融资而不是内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弱;而当总经理拥有经管类教育背景时,总经理的过度自信行为越强,因此,总经理更少地利用外部融资,从而公司投资与现金流之间的敏感度越强。

篇2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存在的问题及投资风险

1.公允价值导致利润总额失真

交易性金融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在资产负债表日,将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账户进行核算。“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损益类的账户,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是损失。从而使得企业利润虚增或虚减。网上有资料显示,研究人员通过对上市公司2007年年终报来分析,共有316家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科目本期发生额并不为零,其中有240家上市公司存在公允价值的变动收益,有76家上市公司出现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来源于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平均为上市公司带来了将近300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利润,这一科目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59.44%,而具有公允价值净收益的上市公司则平均得到了5600万元人民币的利润,平均占上市公司税前利润的79.78%。很显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非常大。

2.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余地

由于我国存在客观上的经济市场不成熟以及微观上的账务处理中会计与税法的不同等因素导致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了余地。

(1)由于我国目前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就使得公允价值计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

(2)在资产负债表日,因为公允价值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均调整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最终会为调整账面价值留有余地。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争议

1.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涨效应”

公允价值计量的计量属性所产生的风险和危害最大的表现在于资本市场上行阶段的“价格助涨效应”:即推动资本市场总体价格进一步的上行。就像“不断加温的水中青蛙一般”使公司风险越来越大;“价格助跌效应”则仅仅是在资本市场的下行阶段风险中的一种集中爆发和释放,此时价格风险实际上会越来越小。

资本市场的上行阶段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涨效应”的形成机理及危害可以概括为:资本市场上行使得各类金融工具的价格上升,进而推动大量资本进入投资,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化,高管贪欲得到最大释放,公司治理失效。

2.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跌效应”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资本市场的下行阶段表现为“价格助跌效应”:即推动已经下行的资本市场总体价格再进一步下行。尽管“价格助跌效应”不会使风险增加,而是使风险暴露并逐步减少,但危害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资本市场下行阶段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价格助跌效应”的形成机理和危害可以概括为:资本市场下行使得各类金融工具的价格下跌,从而导致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值和财务收益大幅下滑,财务报表恶化、资本萎缩、融资困难、流动性收缩,导致投资者信心丧失,大量抛售所持资产,资产价格非理性化下降,部分金融机构破产,传导引发全面危机。

3.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可能存在导致流动性收缩等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公司投资风险的基本形式之一,与资金相关联的充足性、流动性、波动性等方面的特征存在问题,最终是以财务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具体来说,公司投资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可以总结为四大类:

(1)交易性金融资产价值的波动性增加了资金管理的难度,增大了失败的可能性。

(2)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导致加快了市场流动性的膨胀与收缩,周期缩短。

(3)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增加了资产负债表负载价值的波动性,风险增多。

(4)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使得损益管理和资本充足率管理更难,问题更多。

4.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乃至危机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交易中,某一家或是某几家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管控的不当可能引发的只是这几家公司的财务风险或是决策风险,若是很多家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出现了集体管控不当或关联管控不当的情况,所引发的可能将是金融风险乃至是金融危机。所谓的集体管控不当,其实是指某一类公司,比如说大量投机于某一类的金融工具,但是当这类金融工具出现问题时,投资它的该类公司都将会陷入被动状态;所谓的关联管控不当,其实是指不同的公司因为相互持股或者是借由资本市场的关联性造成了管控失当现象在不同的公司之间相互传导,形成整体管控失当的情况。

不管是集体管控失当或者是关联管控失当,其造成的影响都是很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管控失当所引起的,并且这一管控失当是大范围的,既表现在金融机构整体的管控失当,也表现在借由资本市场关联的整个欧美地区的管控失当。

三、防控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1.加强投资管控

有投资就会有风险,所以在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时要综合分析投资将会带来的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风险。

(1)制定投资管控策略

预防策略。在投资风险尚未导致损失之前,投资者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建立投资管理制度,进行投资信用评级,责任到人,提高投资决策水平。

规避策略。当存在多种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选择进行投资时,要尽量选择风险较低的进行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分散策略。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分散化,投资于风险水平不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中和由于某种风险过高的投资带来的损失。

(2)集体管控与关联管控并举

由于当几家企业共同投资或出资时,往往由于投资管理不当导致投资风险,引发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所以企业应当加强投资管控,防患于未然。

2.加强风险管控

(1)建议和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控制度

企业要加强风险管控制度的建设,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将无形的风险可量化、数字化。在进行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前,充分分析与掌握风险的大小,而非盲目投资。

(2)提高风险意识,贯彻风险制度

企业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风险意识的自觉性,时刻保持风险意识,自觉提高警惕心理,密切关注风险信息;企业不仅要有风险意识,更要自觉的建立并坚定的执行风险管控制度,将投资风险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3)成立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

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与风险,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成立专门的部门——风险管控部门,来进行投资风险的相关培训,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明确责任,不疏忽任何的投资风险。

(4)制定风险管控机制流程

成立了专门的风险管控部门,该部门就要根据本企业的相关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针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控的机制流程,将投资风险的管控有章可循。

(5)加强信息沟通

包括风险管控相关信息和风险反馈信息,信息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掌握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的风险动态,确保信息流通畅通,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6)加强风险指导与风险监督

企业的风险管控部门不仅要加强风险管控,同时企业的主管部门更要对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进行风险指导与风险监督。

四、总结

篇3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投融资公司;债务风险

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为此,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依托原有城司,打造出新形势下统一的新型投融资平台。

近年来秦皇岛市投融资体系获得了较好的发展,市政府通过采取成立城司、建立“政、银、企”沟通对接机制、建设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以及整合全市担保资源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缓解了秦皇岛市在城市建设发展中所出现的资金“瓶颈”问题,在为秦皇岛市重大项目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的投融资机制与秦皇岛市整体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还存在直接融资比例低,投融资平台小、渠道窄,政府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不明显,已有资源、资金、资产开发利用不够等问题。

一、秦皇岛市投融资总体概况

(一)秦皇岛市投融资体制

2009年11月秦皇岛成立“秦皇岛市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对全市投融资工作进行统一领导,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成员为市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城乡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城乡规划局、环境保护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监察局、审计局、金融办等部门人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财政局,市财政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秦皇岛市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管理各投融资平台,财政部门负责财务监督,审计部门负责审计监督,监察部门负责责任监督。

(二)秦皇岛市投融资平台

目前秦皇岛共有4家投融资公司:一是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该公司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为主,由城乡建设局牵头组建,市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二是建设投资公司,该公司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投融资为主,重点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和国家立项的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由市发改委牵头组建,市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通过国债资金和财政资金注入资本金,获取的经营和资产收益作为资本金再投入,代表政府出资,参与重大建设项目出资入股;三是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该公司以财政投资的公益性项目投融资为主,重点是行政机关和文化、教育、广播、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基本建设项目,由财政局牵头组建,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教育、卫生系统除外)划拨过户该公司,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四是土地储备中心,土地储备中心以土地收购储备和一级开发为主,同时为其他投融资平台提供土地资源,实现资源转化,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组建,以政府投入作为资本金,集中使用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加强土地前期开发和储备管理,确保土地有效增值。还有3家投融资公司正在建设中:一是旅游开发建设公司,由旅游局牵头,整合旅游资源和资产,搭建旅游设施建设及产业开发项目投融资平台;二是北戴河新区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由北戴河新区管委会牵头建立;三是六合公司,由城乡建设局牵头,规范其运行管理。同时《秦皇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规范投融资管理的实施意见》还指出,可根据发展需要,组建新的投融资平台。

二、秦皇岛市投融资平台问题分析

(一)投融资公司规模小,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目前成立的4个投融资平台资产规模都很小,注册资金少,政府基本上以资产注入,资金投入很少,运作主体分散,难以承接大型项目的投资建造,所发挥的投融资能力和经营实力都有限。从目前的经营管理情况看,现有的投融资公司资产运营能力低,经营效益普遍较差。

(二)条块分割严重

目前现有的4家投融资公司及正在建设中的3家投融资公司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投资项目按所属部门的管辖范围进行条块分割。从秦皇岛市投融资管理领导小组成员组成亦可以看出,投融资平台涉及不同部门利益,投资公司在选项目、做决策时很容易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争项目、争利益的现象,造成资源使用效率低下和存量资产闲置。

(三)资产负债率偏高,财务风险大

各投融资公司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了70%,这种高资产负债率一方面使企业承担了较高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投融资平台绝大部分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投资收益率低,当投资收益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时,投融资平台不得不采取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导致风险进一步扩大,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偿还困难时,将有可能导致财务危机。

(四)融资渠道单一,后续融资压力大

秦皇岛4家投融资公司建设资金融资主要来源于国内银行贷款、上级投资补助等,在发行债券、包装上市、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面仍是空白,虽然政府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并着力支持该类融资途径,但受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和资本市场等方面的约束,该类融资比重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有较大提高。

未来秦皇岛市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规模基础建设引致巨大的资金需求,远远超过了政府的承受能力,融资压力可想而知。对秦皇岛市来说,如果在投融资机制上未能有所突破和创新,要完成如此巨大的融资任务难度很大。

三、构建高效的秦皇岛投融资平台

(一)借鉴成功经验,搭建投融资大平台

根据其他省市的成功经验和我市具体情况,整合现有资源,建立实力雄厚的投融资运作平台。如河南省整合政府资源,搭建投融资大平台,成立河南省投资集团,该集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经营省政府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是省政府的投融资主体,公司注册资本120亿元,集团本部总资产220亿元,合并报表总资产504亿元,集团作为大型投融资平台和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有效壮大了政府的投融资能力和对经济的影响力。

秦皇岛应整合现有4家和正在建设的3家投融资公司,成立秦皇岛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具体组建方式可采取控股合并,保持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资产、债权债务不变,以各平台公司全部资产组建成立秦皇岛投资集团,原平台公司成为集团子公司,投融资职能作适当调整,避免处理债权债务的繁杂手续和由于利益重新分割带来的改革阻力。集团负责开展城市、工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隶属市政府直接管理,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实行专业化、市场化管理,解决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降低融资成本。

(二)拓宽投融资来源渠道和方式,实现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

鉴于目前秦皇岛市各投融资公司存在的融资方式单一,融资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笔者建议秦皇岛市建立初期投融资平台时,可以利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入股,即采用一种PPP(政府—私人—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是基于地方政府掌控的大量公共资源基础,与市场力量有效结合的一种方式。现有的BT(建设—转让)、BOT(建设—运营—转让)、TOT (转让—运营—转让)、BLT(建设—租赁—移交)模式应继续发扬光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待投融资平台做大做强之后,再通过上市进行直接融资,从而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的可持续性。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进行融资。目前北京国管中心已经成功发行150亿元企业债券和两期共200亿元中期票据,融资期限分为3年、5年、7年和10年不等,融资成本低于同期银行贷款2个百分点左右,为后续北京市各区的投融资平台有效融资探索出良好的途径。

(三) 完善出资人制度,明确产权关系

目前各投融资公司还没有完全脱离政府部门,条块分割严重,难以形成完整的出资人制度,难以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因此,在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过程中,完善出资人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就显得更加重要。通过完善出资人制度,出资人代表行使所有者职能,按出资额享有资产收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管理者等权利,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使得资本层面摆脱条块分割,真正实现行政与资本分离。

(四)完善投融资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债务风险

从全国情况来看,地方投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不透明,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多个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得贷款,债务管理也分布于不同的部门,造成地方政府不清楚不同层次政府的投融资平台的负债和担保状况,极易形成政府债务风险。秦皇岛市亦是如此,各投融资公司归属于不同的部门,债务游离于财政预算系统之外,且各投融资公司负债比例很高,债务风险不言而喻。政府应出台相关措施,完善投融资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政府应建立一套风险控制模型。根据秦皇岛市经济增长目标、可支配财力,按照负债率和债务率风险区间测算政府可承担的融资额度,对本市政府债务实行预警机制,在加大融资力度的同时,根据政府债务余额的多少,实行动态管理,保证政府债务总额控制在可承受风险以内。

其次,建立投融资偿债保障机制。为强化投融资主体的偿债责任,确保债务的到期归还,应建立投融资偿债保障机制。各投融资公司将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益、资产转让收益和其他经营开发性收益的一定比例上交财政作为偿债基金,财政及相关部门做好监管,专款专用,确保借得来、还得起,促使投融资公司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全国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秦皇岛市政府应抓住机遇,严控风险,理顺投融资管理体制,为秦皇岛市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创造条件。

主要参考文献

[1]刘俊成.港区建设的投融资平台问题研究——以广西钦州为例[J].区域金融研究,2009(3).

[2]唐真龙,陈羽.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凸显商业银行严控“政策性”贷款[N].上海证券报,2009-12-02.

[3]湖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开行湖北分行联合调研组.河南省搭建投融资大平台的做法与启示[J].今日财富:金融版,2008(8).

篇4

【关键词】 创业投资;融资;风险管理

创业资本的筹集是创业投资运作流程的起点,创业投资家凭借自己的信誉和能力与企图进入创业投资领域的投资者签订合伙契约,组建创投,规定所筹资金的投资范围,并保证按照投资者的最大利益投资。事情并不到此为止,在创投运营的整个过程中,创业投资家需要连续不断地筹集资本,以补充投资资金的不足,从而出现了持续筹资的问题。与此同时创业资本家还要考虑,尽可能使所筹资金保持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实现财务风险的最小化,以及经营利润的最大化。由于创业投资具有流动性差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需要一个长期、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证风险投资家不断对原有项目再投资和对新项目投资。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创业投资比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筹措创业投资资金,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金融支持。创业资本的运作过程是融资与投资的结合,正是由于融资过程的艰难性,才使创业投资家面临压力和约束,也才促使其对投资过程负责。

一、创投融资的风险

1.创投融资风险的表现。(1)创投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对资金需求迅速膨胀,能否及时获得后续资金的支持,将直接关系其成长与扩张;(2)创投有一定时效性,适当时候应从所投资的企业或项目中退出来,然后进行新一轮投资。创业资本需要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周转率,才能不断地获取项目在高成长阶段的高利润,用以弥补失败项目上的损失,如果退出机制不完善,退出渠道不顺畅,创业资本将被锁定在投资项目中,创业投资将失去其本色与功能,也为创投进行下一轮融资带来严重的影响。

2.创投融资风险的类别。创投在融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可以划分为静态融资风险和动态融资风险。静态融资风险是指创投进行长期资本筹集带来的风险。创业投资公司出于对其长期发展战略的规划,需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资本来源渠道、资本结构以及负债水平等一定程度相对稳定,不宜发生经常性的变更。动态融资风险是指创投在经营的过程中,出于短期资金安排的需要进行融资从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创投的“存货”,即被投资的创业企业的流动性是非常差的,这样就要求创投在对短期资金进行安排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对手中现有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保留足够的流动资金,或者是寻找可以快速进行短期融资的渠道,避免企业陷入支付危机之中。

二、创业资本筹集的原则

1.理性合作原则。从本质上看,融资过程就是筹资者与投资者之间进行理性合作的过程。根据不对称信息理论,融资者完全有可能借助主观或客观上的便利条件,隐瞒某些不利实情,以达到筹集到所需资金之目的。这种“欺骗”对于资金供需双方来讲都是非理性,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缺乏完备的调查研究将会导致自身利益的损失;从融资者的角度看,虽然短期内侥幸地获取了所需的资金,这是以自身的信誉损失为代价的;从长期看,投资者终将是理性,否则最终将导致资金来源减少,筹资难度加大,进而给风险投资公司带来经营上的风险。理性合作是风险投资公司采用的首要融资策略。

2.规模适当原则。就创投而言,首先面临着如何确定合理的筹资规模以发挥规模效应,从而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的问题。这就要求创业资本家对各种因素全面权衡,通过恰当的方式,合理预测最佳规模,确定发展战略,并以此战略指导公司长期资金的融通。其次筹资成本率与筹资渠道有密切关系并随着筹资规模的增大而增大,如果企业不恰当地过度融资,就会使资金成本大幅度增加,影响企业的效益。再有在运作过程中,由于业务的波动性较大,营运资金的需求量常常也有很大的变动。创业资本家应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准确预测资金需求数量,既能避免因资金筹集不足而影响正常投资活动,又可以防止资金筹集过多,造成资金闲置,不必要地增大财务费用。

3.筹措及时原则。根据资金时间价值的原理,等量资金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由于融资渠道和筹资方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得公司在开始筹资之后,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取所需的资金。创投在筹集资金时必须对资金的使用时间进行合理预期,以便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恰当地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得所需资金。否则,容易出现或是由于过早筹资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增加利息支出;或是因资金到账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造成经营损失。

4.来源合理原则。筹资渠道是筹集资金的源泉,资本与货币市场是筹资的场所,它们共同反映了资金的分布状况和供求关系,决定着公司筹资的难易程度,对成本与收益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5.方式经济原则。公司在制定融资计划时,必须认真研究各种筹资方式的特点,比较在不同筹资方式条件下的资金成本,选择经济可行的筹资方式。公司还应关注不同的筹资方式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问题,力争在最大限度地保持企业资本结构合理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筹资成本,减少财务风险。

三、创投融资的风险管理

(一)静态融资风险的控制

创投静态融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公司对筹集渠道、筹集方式的选择以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问题。

1.筹资渠道与渠道选择。综合考察国内外创业投资的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创业投资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渠道:

(1)富有的个人和家庭。如可以通过发行股份或受益凭证的方式将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创业资本。

(2)政府。适度的政府参与是创业投资发展的必要前提,政府在创业投资资金筹措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财政资金还是我国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之一。

(3)大企业资金。大公司目前在美国的创业投资者构成中居第二位,是仅次于养老基金的重要资本来源,而且发展很快。国内近年来成立的创业投资公司中,产业资本也是主要的资金来源。如资本金为3.1亿元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由清华同方、首钢总公司等公司注入产业资本成立。

(4)养老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是发达国家最重要的风险资本来源,约占风险资本的1/2左右。国内目前,由于政策法规的限制,社会保障基金还无法进入中国的创业投资领域,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来看,养老基金都是创业资本的一个重要来源。

(5)金融机构。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也提供了一定的风险资本,在目前,中国并不允许银行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创业投资。

(6)外国资本。近年来,以美国太平洋创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外国创业投资基金在中国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接触和实践,新加坡、日本等国也组建了旨在投资于中国大陆创业项目的投资基金。只要相关法律和政策的配套能跟上,进入中国的外国创业资本一定也将非常可观。

2.选择筹资渠道,控制筹资风险。一个国家(或地区)创业投资发展的阶段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幼稚期、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美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经历表明,不同创业资本供给主体在创业投资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据专家估计,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已过了幼稚期,目前正处于初创期,再过10年左右的时间我国创业投资将进入成长期,市场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到2018年左右我国创业资本的规模将得到极大的扩张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一个完善和成熟的创业投资市场。

影响创业资本的供给因素划分为创业资本的潜在供给和有效供给两个概念。潜在供给是指有可能开发和挖掘的创业资本供给量,有效供给是指实际能够利用的创业资本供给量。中国目前创业投资发展的突出矛盾是:创业资本潜在供给十分丰富,有效供给明显不足。为了扩大我国现阶段的创业资本筹集的渠道,可以采取如下一些发展策略:

(1)重点培育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创业资本供给机制。上市公司参与创业投资,不仅可以拓展创业资本的来源,改变我国目前创业资本供给规模小并由政府为主导的格局,而且能够通过参与创业投资调整其产业结构,培养新的增长点。在创业投资发展的初创期,上市公司将成为推动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第一主动力。

(2)鼓励证券公司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参与创业投资。证券公司有着优秀的人才,具有参与创业投资的人才优势;证券公司作为直接投融资的中介,在长期的投融资过程中,与商业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以及上市公司等已经建立了密切合作的工作关系,具有参与创业投资的投融资优势;证券公司在长期的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证券发行与交易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具有明显的资本退出优势。

(3)适当放宽对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投资的法律限制。由于受到《养老基金管理办法》、《保险法》和《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制度的约束,目前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还不能参与创业投资。在现行的法律制度的约束下,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资金还不能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应对现行的法律制度进行合理的修订,放宽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限制,允许它们参与创业投资,但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必须对它们参与创业投资的最大法定比例作出严格的规定。

(4)建立有效的信用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创业投资供给机制,当务之急是加快完善信用体系,强化社会信用秩序。

3.筹资方式与资本成本。创业投资公司在进行企业长期资本的筹集的时候,应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做出合理的安排,正确、合理地计算各资本要素的资本成本,以此来确定最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保持合理的债务-资本比例。在经营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避免债务风险,降低破产成本和成本,以利于企业市场价值的最大化。

(二)动态融资风险的控制

创业投资公司的动态融资风险是指在经营的过程中,出于对短期资金需求而进行的筹资并进而带来的财务风险。创业投资项目的流动性是非常差的,在一般的情况中,创业资本要留在项目中长达4~7年,直到目标公司成长起来,达到资本退出的要求,而且创业投资公司投入的资本能够增值或者保本,并成功退出的概率只有40%,其余60%资本的结局都是血本无归。这样就对创业投资公司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人员需要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做出一个合理的评估和预测。使创业投资公司保持合理的流动资产余额,避免企业陷入支付危机。资本都是有机会成本,如果在流动资产中沉淀了过多的资金,将使企业丧失很多盈利的机会。创业投资公司应该寻找可以进行快速短期融资的融资渠道,以利于企业能够在短期资金匮乏的时候进行快速的融资。

创业投资公司在对项目进行注资的时候,往往并不是一次性注入该项目所需要的所有资金的,而是分阶段、视情况进行资金的投入。创业投资公司在进行融资的时候,并不需要在最开始的时候一次性融得所需要的资金的全部,只需要根据实际投入的资金总额,安排合理的资金筹集时间表,以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时间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创业投资项目的特点决定了投资项目有很大的部分是会失败的,此时,创业投资公司不但无法获得预期的盈利,而且会出现收不回原有的投资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公司原有的融资计划受到了干扰。

这些资金构成了创业投资公司的营运资金,创业投资公司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营运资金政策以及如何利用短期负债来及时补充风险投资公司的营运资金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创业投资公司应该结合公司财务管理的实际,采取合理的营运资金持有政策,制定合理的营运资金筹集政策。风险投资公司可以采用的营运资金筹集政策有配合型筹资政策,激进型筹资政策和稳健型筹资政策。创业投资公司应利用短期负债来及时补充营运资金。短期负债筹资具有筹资速度快,容易取得;筹资富有弹性;筹资成本低;筹资风险高等特征。对创业投资公司而言,可以利用商业信用进行短期负债筹资的机会很小,所以应充分利用短期借款来进行短期负债筹资。

四、结论

创投融资是创业投资公司运营的首要环节,增加资本供给和合理的筹资方式是推动创业投资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在创业投资运作的整个阶段中,创业投资家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本的筹集,补充投资资金。创投融资应遵循理性合作原则、规模适当原则、筹措及时原则、来源合理原则、方式经济原则。创投融资风险可以从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来考虑。静态筹资风险控制主要包括创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选择恰当的筹资方式,控制筹资风险,以及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动态筹资风险控制主要指创投采取合理的运营资金筹集政策,并充分利用短期借款来及时补充运营资金缺口。

参考文献

[1]顾骅珊.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运作管理模式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3)

篇5

关键词: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规范发展研究”(编号:2013B291);2013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我省建立和完善投融资体系,解决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筹资机制研究”(编号:SKL-2013-3126)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3月6日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重要意义

(一)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弥补公共财政不足。地方政府不仅担负着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而且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职能和责任。1994 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权向上级中央政府集中,事权层层下放,地方事权承担过多与财力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我国的《预算法》规定,各级政府必须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安排支出,地方政府不能够发行债券募集资金,地方政府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在此情况下,大量举债和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筹资的主要方式,政府的组织优势和银行的融资优势结合在一起,催生了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公司。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创立使政府能够利用市场化手段筹集资金,为地方经济建设输入了血液,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弥补公共财政不足、促进地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二)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中央提出要求要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我国现阶段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201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9.68%,2011年为51.27%,2012年已经达到52.57%,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要不断增加,也就需要将大量的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才能为城镇化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我国快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许多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能够解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而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1995~2010年全国固定资产占 GDP比重从32.9%上升至69.0%,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其中,地方投资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从72.7%提高至90.6%,体现了地方政府在全国的城镇化建设中的巨大能量。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保证。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可以较有效地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一方面政府利用其信用平台,提高政府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在竞争日趋激烈和贷款风险较大的背景下,银行也愿意贷款给具有政府背景的投融资平台公司,以降低金融风险。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时期,市场发育不足,法律制度不完善,合理的产权结构、市场结构缺损,社会性资本难以驱动,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力量的仍然是政府,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政府要主动推进市场建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而一定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成为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还应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分析

(一)偿债风险。偿债风险是指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违约风险。据统计,近几年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迅猛发展的同时,其负债率也在不断提高,很多投融资平台都出现了高出警戒线的情况,一旦到期的债务无法偿还,随之而来的便是相应的债务危机,政府信用相应受损,进而对整个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借贷规模快速增长,而大多数投融资平台在融资中都依靠政府财政作担保,给地方政府带来了隐性债务负担。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大部分资金使用在了投资回报率比较低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项目上,这些项目大多数不具备自偿性、不能产生资金流,贷款偿还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项目收费和出让土地收入,很难有与债务偿还要求相适应的现金流,存在着较大的偿债风险。

(二)政策风险。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具有很强的政府背景,一旦国家的产业政策、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行业发展等政策调整变动,将可能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营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其面临很大的政策性风险。随着货币信贷、财政税收、房地产调控等一系列政策调控逐步到位,地方政府还贷压力将逐步加大,平台基于宏观政策转向而产生危机的概率大大增加。从宏观调控角度来看,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期间银行资金集中投向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平台所投资项目大部分需要利用土地增值收益来偿还,土地价格的上涨将进一步推高房价,挤占购房者其他消费,进而削弱其实际消费能力,这与国家当前调控房价,通过拉动内需、刺激消费,进而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理念完全不符,加剧了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失衡。除此之外,国务院、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都出台加强监管和清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文件和政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面临愈来愈严峻的监管政策环境,将加大投融资平台的政策风险。

(三)财政风险。财政风险是指在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下,由于地方政府有限的财力不能满足履行公共支出责任的需要,从而对政府的正常运转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地方政府财力指的是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资源,包括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以及预算外收入。地方政府公共支出责任指的是地方财政承担的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与管理行政区域内教育、经济、科学、文化、卫生、城乡建设、体育等事业发展所需支出。据统计,截至2012年4月底,地方投融资平台的总负债额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2.73%,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负债是地方政府或有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由政府出资设立并提供财务担保,一旦投融资平台运营失败,所有未清偿债务必定由财政买单,转变为政府的直接债务,过度膨胀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使地方政府面临更沉重的债务负担,将使地方政府的财政风险急剧增长,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金融风险。银行贷款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主要筹资渠道,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过度负债将导致严重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体现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融资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而其自身偿债能力不足,如果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土地增值收益减少,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债务风险就会直接转嫁到金融系统。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商业银行缺乏充足的现金来满足客户取款需要与不能满足客户合理的贷款需求以及其他即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因为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的银行金融风险,是因为市场利率波动造成商业银行持有资产的资本损失和对银行收支的净差额产生影响的金融风险。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管理

(一)增强风险意识。要增强地方政府的风险意识,加快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责任制度,明确投融资平台债务责任划分;要增强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意识,探索建立比较完备的风险防控体系,重点监测企业长短期债务比例、收益项目与非收益项目的比例、土地出让金收益占还款比例等指标,防止过度融资;要增强银行的风险意识,银行应规范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授信操作,加强对投融资平台还款能力和贷款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二)建立健全投融资平台风险控制机构和相关制度。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当按照政企分开、经营管理与监督约束相制衡的原则,建立投融资平台决策、管理、监督三位一体的法人治理架构与经营约束机制。投融资平台应当设立负责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督审计的部门,建立起以监事会为领导机构、风险控制部门为支撑的风险控制监督机制。应建立健全地方投融资平台信息披露制度,应及时公开财政负债状况,将政府负债状况的隐蔽性向显性转变,应当及时向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提供者披露投融资平台的资产负债状况、盈余亏损情况等内容,以提高其资金使用与管理效率。应当利用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平台,披露投融资项目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相关信息,以此强化投融资项目的内外部监管。要发展独立的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客观、综合评价地方政府以及投融资平台的情况,以确定相应信用等级来为资金提供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从而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建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系统。地方政府应当建立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系统,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运行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识别、评价、预测和监控,该体系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生危机的可能性进行预警,并估计其风险程度,使地方政府能够尽早发现风险,有助于及时掌握风险动态,有利于在风险萌芽状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其遏制,避免重大风险给经济发展带来损失。预警系统的建立,不仅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投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等因素,还应具体分析投融资平台债务产生的原因与发展趋势。投融资平台内部应当建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平台公司的风险预警,随时关注投融资平台风险状态,及时警示风险隐患。还应在预警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应急机制,制定对突发性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的处理方案,及时援助出现问题的投融资平台,以防止危机扩大冲击金融系统,造成更多不良影响。

(四)加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管理。应当建立健全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对平台的责任,加强地方政府对投融资平台的债务管理。一是完善对地方政府投融平台债务管理的法律制度,对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区别对待。要建立严格的监控机制,严格债务资金的使用监督,明确并细化债务资金使用方向;二是完善债务偿还机制。要明确债务偿还主体,坚持“谁用款、谁还款”原则,逐级落实贷款风险责任,并建立相应的追偿与问责机制,要严格制定偿债计划,明确偿债的资金来源与还款计划;三是应健全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总量衡量与控制指标体系。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确认、识别与预测评价要包括平台债务规模与当地政府财力的匹配,以及相关联的资金来源、债务余额、偿债安排。具体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余额、平台平均负债额、债务依存度、债务负担率、借新还旧债务额占债务总额比重、债务偿债率、债务逾期率、平均还债年限等。

主要参考文献:

[1]文照明.完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3.1.

[2]陈建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及对策[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篇6

【关键词】 管理层激励; 筹资行为; 投资行为; 公司风险

管理层激励已成为我国企业协调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由于我国一部分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产权结构不合理、所有者缺位、经营者往往具有某种政治地位,这些问题加重了问题,势必影响企业的绩效,加大公司的风险,损害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鉴于此,笔者分析了公司投融资行为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建立管理层激励、公司行为与公司风险之间的作用关系路径,旨在系统剖析由于关系引发的三者之间的关系,找到管理层激励方式与程度对投资、筹资行为的影响差异,从投融资行为两个方面摸索公司风险变化的规律,发现管理层激励对缓释风险、权衡公司风险和收益的正确方向。

一、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无论是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开始关注管理层激励。当薪酬契约无法对管理层的工作努力和经营才能及经营效果作出补偿和激励时,容易诱发经理的机会主义和趋利行为,反映在投资行为上则可能出现投资不足或过度投资,从而引发经营风险;反映在筹资行为上则可能出现过度负债经营,引发各种财务风险。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将对股东财富造成危险。通过对管理层进行激励,影响管理层对自己行为的选择,进而缓解此行为引发的各种风险。Ogden, Jen and O’Connor(2004)指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和商业战略决定着一个公司的运营和财务结构,公司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影响着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公司总风险。唐清泉、甄丽明(2009)指出,国有企业由于所有者的缺位或功能失效,管理层作为自利的“经济人”,容易导致严重的问题。管理层在受到激励之后,行为决策上就会有所倾向,从而影响公司的行为,使公司的风险有所变化。风险得到加强还是得以抑制,与管理层的激励强度密切相关。于富生、张敏(2008)研究指出管理层激励与财务风险密切相关,在管理层激励的实施过程中应关注公司风险的变化。以往的大多研究越过管理层的行为,直接研究管理层激励对公司绩效或公司风险的影响,忽视了公司行为这一重要中介的作用。

关于投资行为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有研究表明管理层激励会影响到管理层作出有所倾向的投资决策,引起投资风险变化,进而影响公司总风险,如Coles,Daniel and Naveen(2005)的研究提供了组织的重要特征、管理层激励的架构、管理层的关键决策(尤其是投资政策和负债政策)之间较强因果关系的经验证据。他们发现CEO薪酬的改变能够改变公司的投资决策行为,可能投资于冒险的资产从而产生较大的风险。Aggarwal and Samwick(2006)认为企业出现过度投资是因为管理层有私人利益;出现投资不足是由于相对于投资,管理层的私人成本太高,需要给予管理层适当的激励,管理层才可能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同时作者指出,激励的增大是来源于风险规避的减弱,在此条件下,激励的增长有利于投资和业绩的增加。周绍妮(2009)通过研究股权激励实施后公司行为发生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大部分公司的股利支付率显著下降,股东减轻了对管理层的约束和监督。同时,大多数公司的投资规模扩大,执行董事比例高的公司,投资规模有效降低,减少了过度投资行为,成本也随之降低,而与投资所带来的风险相关性并不显著。廖理、廖冠民、沈红波(2009)以2004—2006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晋升机制具有激励效应,并且高管激励强度与绩效正相关,同时在经营风险高的公司,由于存在比较严重的业绩监督问题,高管的晋升激励效应更明显。

通过对筹资行为在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的中介作用进行研究,探讨了管理层激励与负债水平、筹资方式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对公司风险的影响。Grossman,Hart(1982)发现,为了降低管理层对现金流的控制,即控制管理层的风险行为,债权筹资比股权筹资更有利,所以提高公司的负债水平是限制管理层控制现金流的方法之一,从而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吕长江和王克敏(2002)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实证研究发现对管理层激励尤其是股权激励,当股权比例越高时,越能够减少管理者与公司股东之间的成本,同时公司的负债率和股利支付率都会降低,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李豫湘、甘霖(2004)研究发现管理层持有股份的比例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关系,公司风险会由此降低。以上作者在发现管理层持股激励能抑制负债无限制增长的情况下,得出有助于公司财务风险降低的结论。

已有的研究在分析管理层激励与公司行为之间关系时,推导了对公司风险的影响,或者直接研究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的关系,而把公司行为作为一个“黑箱”,没有强调管理层受到激励之后在行为决策上的倾向,特别是在公司的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这两个关系公司战略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公司风险关系如何?从管理层激励到公司行为,再到公司风险的作用关系路径如何?本文的研究主题由三条路线牵引,即管理层激励影响公司管理层的投资行为,投资行为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经营风险;管理层激励影响公司管理层的筹资行为,筹资行为很可能引致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最终影响公司的总风险(研究思路见图1)。

我国高管人员的财富和财力还处于积累阶段,短期报酬激励对于管理层十分重要且风险较小,吸引力十足(唐清泉,2007)。我国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管理层面临任职升迁的政治方面的风险,对于长期的激励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具有不确定性,而且我国管理层人员的薪酬普遍较低、差距较大。在基本收入较低时,管理层会缺乏投资动力,通过管理层薪酬激励之后,管理层在收入得到改善和提高的情况下,会努力寻找投资机会,扩大投资规模。

管理层持股作为一种长期的激励机制,是协调管理层与股东利益冲突的关键治理机制。罗富碧、冉茂盛和杜家廷(2008)采用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与投资明显正相关。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管理层持股较少,很难充分发挥它的激励作用,管理层主人翁的地位难以得到体现,扩大投资规模必然要求资金的注入量,风险会大大提升,管理层在综合考虑个人收益、声誉等方面的影响,会缩小投资规模。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a:管理层薪酬激励与投资规模正相关。

假设H1b:管理层持股比例激励与投资规模负相关。

我国管理层薪酬普遍较低,差距较大,通过提高管理层的薪酬水平仅是短期激励计划,管理层对企业没有剩余索取权,无法从本质上让管理层体会到主人翁地位的增强,过度的负债筹资会导致财务风险增大,甚至会面临破产,但是破产对于一个高管声誉的影响会十分严重,所以在我国实施的管理层薪酬激励中,管理层不会过度负债筹资,管理层薪酬激励与负债水平负相关。

如果未对管理层进行持股激励,充分利用债权人监督,股东会希望通过增加负债来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督,限制管理层对自己有利而对公司不利的行为。当实施了管理层持股激励之后,使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趋于一致,股东这种利用债权人监督的想法会被弱化,以致负债水平降低。

假设H2a:管理层薪酬与负债水平负相关。

假设H2b:管理层持股与负债水平负相关。

企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与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等关系密切,投资额大的项目,企业必定希望得到高的回报,以弥补投资时的巨额付出。高风险高回报,投资规模越大,在要求高回报的同时会伴随着高的经营风险。

假设H3:投资规模与经营风险正相关。

公司财务风险的大小与筹资数额的多少、投资回报率的多少息息相关,负债水平越高,财务风险会越大。

假设H4:负债水平与财务风险正相关。

公司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的大小直接取决于日常企业的各项活动特征,而财务风险则与企业的负债经营水平息息相关。在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共同作用下,公司的总风险程度会发生变化。

假设H5a:经营风险与公司风险正相关。

假设H5b:财务风险与公司风险正相关。

二、模型和数据

除公司风险的数据来自Wind数据库、总经理职位发生变化的数据来自RESSET金融研究数据库外,本文所用其余数据均来自国泰安中国股票市场数据库(CSMAR)。选取2008—2010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为了确保研究成果的客观和准确,剔除以下样本:1.ST公司和金融类公司;2.相关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3.2008—2010年间总经理职位发生变化的公司。经过对数据的收集和筛选,本文总共得到了1 497个样本。在实证方面,本文用SPSS17.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运用AMOS7.0做最大似然估计来测算模型参数及模型的拟合度。

本文所涉及的变量较多,具体的变量指标参见变量定义,如表1所示。

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理论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根据理论构建的模型构念如图2所示。

在理论及构念图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本文的结构方程模型如图3所示。

三、实证分析

信度是指测量的一致性,是研究者对于相同的或相似的现象(或个体)进行不同形式或不同时间的测量,其所得结果是否一致的程度。本文通过SPSS17.0对文中的可测变量做了信度分析,各指标的信度分析结果参见表2。

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中,一般认为Cronbachα值≥0.70时,属于高信度;0.35≤Cronbachα值

本文通过组合信度分析和平均变异量抽取值分析来检验指标内在质量,进一步证明选取指标的可行性。组合信度分析及平均变异量抽取值分析结果参见表3。

组合信度作为潜在变量内在质量的判别标准之一,一般认为在0.60以上,表示模型的内在质量理想。从表3中可以发现,组合信度值均在0.7以上,说明模型的内在质量较好。

平均方差抽取量是潜在变量可以解释其指标变量变异量的比值,是一种收敛效度指标,其数值越大,表示测量指标愈能有效反映其共同因素构念的潜在变量。一般的判别标准是平均方差抽取量要大于0.50。在表3中,六个潜在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值分别为0.804、0.702、0.557、0.740、0.694、0.744,均在0.5以上,整体来说模型的内在质量较好。

通过以上对信度和效度的简单检验,可以发现变量之间的信度和效度较好,支持以下模型参数估计,模型中可测变量参数估计值见表4。

标准化系数又称为因素负荷量,该值越大表示指标变量越能有效反映其要测得的构念特质。在本文的初始模型估计中,所有的标准化系数均在0.65以上,因素负荷量值介于0.686到0.964之间,表示模型的基本适配度良好。例如经营风险,标准化系数分别为0.855和0.686,表示经营风险作为潜在变量对测量指标OR1和OR2的直接效果分别为0.855和0.686,其预测力分别为0.855×0.855=0.731和0.686×0.686=0.471。说明用连续3年每股收益(EPS)的标准差和以历史3年主营业务收入的标准离差率来度量公司经营风险,可行性较好,能够解释经营风险,说明每股收益的标准差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标准离差率能有效反映其要测得的经营风险的构念特质。

在潜变量和可测变量之间的解释与被解释力度较好的前提下,对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分析,潜变量回归系数估计值见表5。

从表5和图4中可以发现,各个可测变量对潜变量的解释力度各不相同。如管理层持股激励中管理层三年的平均持股比例对管理层持股激励的解释效果大于公司董事持股比例;在筹资行为中,流动负债除以总资产对筹资行为的解释力度最大;以用于投资的现金流量来衡量公司的投资规模效果更佳;而对于风险的衡量,用每股收益的标准差来表示公司的经营风险比用主营业务收入的标准离差率来解释效果更好,现金比率则比流动比率能更好地度量公司的财务风险。

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八组潜变量的关系中,有五组变量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有一组持股激励对筹资行为的影响在0.05的水平上显著,薪酬激励对筹资行为的影响和持股激励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没有达到理想的显著水平。

表5的结果显示,管理层薪酬激励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在0.01的水平上显著,且与预期的理论假设相符,即管理层的薪酬激励能够促进公司投资规模的扩大,支持了假设H1a。对于管理层持股激励与投资行为的关系,结果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即在持股激励对投资行为的影响上本文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魏锋、冉光和(2006)和陈晓明、周伟贤(2008)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对投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这一点上本文没有突破前人的研究成果。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我国管理层的持股比例过小,甚至是零持股,激励效果不明显;二是我国管理层的财富和财力处于积累阶段,他们对于薪酬的提高更为敏感,而长期的激励方式有一定的风险。

在管理层薪酬激励对筹资行为的影响方面,虽然研究表明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筹资行为负相关,即薪酬激励能够抑制负债水平,但结果并不显著,即假设H2a没有得到证实。对于管理层持股激励对负债水平的影响,本文回归结果显示在0.1的水平上显著,与吕长江、王克敏(2002)和李豫湘、甘霖(2004)的研究结果一致。虽然结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但仍然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即管理层持股比例的上升,有助于抑制公司负债水平的增加,通过对管理层进行持股激励,加强管理层的主人翁地位,使得管理层作出恰当的筹资决策,而不致于一味地过分筹资,负债不断增加,导致无限制地偿还本金和利息而备感疲惫。对于管理层持股激励对公司行为的影响,虽然在对筹资行为的影响上能说明一定的问题,但是整体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这可能是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整体持股比例甚少、零持股现象严重导致的,使得管理层持股激励的作用难以发挥。可见,只有在管理层持股激励普遍实施的前提下,它的功能才能够真正发挥出来。

关于投资行为与经营风险的关系,本文显示结果为正相关,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支持了假设H3,进一步说明在扩大投资规模的时候,经营风险也会增大,所以管理层在作出决策时必须慎之又慎,在追求高回报时,风险也是相伴的。

对于筹资行为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①,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支持了假设H4,即负债水平越高,财务风险越大,与陈长年(1997)和洪乐平(2004)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公司不能无限制地负债经营,如此一来,会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

本文结果证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都与公司总风险正相关,且在0.01的水平上显著,支持了假设H5a和假设H5b,即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任何一个增大,都会导致公司总风险变大。所以,公司应当在财务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力使经营风险较小,或者在经营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使得财务风险较小,这才是明智之举,才能避免公司总风险无限增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一高一低的搭配具有中等程度总体风险特征,当高经营风险和低财务风险相搭配时,对于权益投资人有较高的风险,也会有较高的预期报酬,符合他们的要求;这种资本结构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很小,不超过清算资产价值的债务,债权人通常是可以接受的。当高财务风险和低经营风险相搭配时,对于权益投资人来说经营风险低,投资资本回报率也低;对于债权人来说,经营风险低的企业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入,可以为偿债提供保障,可以为其提供较多的贷款。因此,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此降彼升的状态是一种可以同时符合股东和债权人期望的现实搭配。

在结构方程模型中,要对模型的拟合度进行检验,首先需要验证模型是否出现违规估计②,这就涉及到检验标准化参数估计值和误差变量参数估计值是否合理,之后才可以进行模型整体的拟合度检验。误差变量参数估计值参见表6。

从表4和表6可以看出,标准化系数小于1,误差方差没有负值出现,即没有出现违规估计的情况,可以进行整体模型拟合度的检验。

模型的整体适配度指标又称为对模型外在质量的评估,用来检验模型与数据是否契合得良好。模型验证性分析的拟合指数参见表7。

从表7中可以发现,只有GFI、RMR、NFI、IFI、CFI这几个指标基本达到适配标准,而其他指标并没有达到要求,鉴于模型的拟合度并不十分理想,所以需要对模型作出修正。

在结构方程中,对模型的修正表示对模型指标之间关系的一种释放。通过修正可以降低卡方值,提高模型的拟合度。本文依据各变量及误差项之间的理论关系,将下列误差项连接(e3e12、 e11e12、e4e12、e1e9、e3e10、e11e13、 e3e11、e9e14、e1e5、e1e11、e6e12、e4e10、 e2e14、 e2e10、e9e5、e9e6、e4e11、e7e12、e3e6、e13e14、e9e11、e3e14),在修正项之间,除少数几项外,绝大部分都在0.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可以进行修正。模型修正的协方差估计值见表8。

对模型的修正后的参数估计值和潜变量回归系数估计值分别见表9和表10。

从修正后的结果可以看出,修正后变量之间的显著水平基本没有变化,可测变量的参数估计值依然显著,说明以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修正后的拟合度得到了很大改善,模型修正后拟合度指标值见表11。

从表11的各种拟合指标可以看出,模型的卡方值为101.3,df为47,卡方值之所以较大是由于模型的样本量较大,卡方值与自由度的比值为2.16,表明本假设模型与数据拟合度尚可接受。表中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为0.006,小于0.05;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为0.028,小于0.05;GFI值为0.990,大于接受值0.90;AGFI值为0.979,大于接受值0.90,说明绝对适配度指标达到了要求。NFI值为0.989,RFI值为0.979,TLI值为0.988,CFI和IFI的值都为0.994,均大于接受值0.90,显示模型可以接受,达到了增值适配度指标的要求。各项拟合指标都显示拟合良好,说明整个模型拟合较好。

从表12中可以看出以公司行为作为中介作用的情况下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之间的关系。薪酬激励作用于投资行为,容易导致投资规模的扩大,从而引发经营风险,也就会使公司总风险加剧。持股激励虽然有抑制投资规模盲目扩大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我国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小的原因导致的。在以筹资行为作为中介变量时,虽然持股激励和薪酬激励都能起到抑制管理层过度负债筹资的作用,但是持股激励的措施更为明显,使得负债筹资的水平大为下降,从而缓解财务风险,降低公司的总风险。从激励、行为、风险路径分析各项效果值可以看出管理层薪酬激励与管理层持股激励对公司总风险的影响是不同的,在实施激励的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谨慎执行。

在研究管理层激励、公司行为、公司风险的路径关系过程中,本部分验证了公司行为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本文利用管理层激励对公司风险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的不同来体现公司行为中介作用的效果。中介作用模型如图5。

验证后的参数结果如表13。从表13发现,在管理层激励、公司行为、公司风险的路径研究中管理层激励对公司风险的间接影响,与管理层激励对公司风险的直接影响(ERISK

四、研究结论

本文发现公司风险不仅与公司行为直接相关,与管理层激励间接相关,投融资行为在管理层激励和公司风险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一)以投资行为作为中介的情况下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的关系

管理层薪酬激励对投资规模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投资行为对经营风险有显著正影响近而对公司风险具有显著的正影响,结论与假设相符。说明投资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受到管理层薪酬激励的影响,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会加剧公司的风险,所以在对管理层进行薪酬激励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度”,否则可能会得不偿失,造成加大公司风险的局面。

管理层持股激励对投资规模的扩大有负的影响关系,但本文的验证中结果并不显著,可能是我国管理层持股比例过小,主人翁地位体现得不够充分,很难促使管理层以主人翁的心态合理地作出投资决策。

(二)以筹资行为作为中介的情况下管理层激励与公司风险的关系

管理层激励能起到抑制公司负债筹资的行为,以避免公司因为负债累累而面临破产的危险。管理层持股激励对负债筹资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负债水平降低,财务风险也会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公司的总风险。

综上所述,在研究激励——行为——风险的路径关系时,确实发现公司行为作为中介,会受到管理层激励的影响,之后又会对公司风险产生作用。同时,管理层薪酬激励和管理层持股激励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持股激励对公司风险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薪酬激励要注意“度”的把握。

【参考文献】

[1] 段文斌,袁帅.风险分担与激励合同:对委托—论的进一步检讨[J].南开经济研究,2004(5):19-26.

[2] 高雷,戴勇.管理层激励、企业发展潜力与财务风险——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3):107-125.

[3] 胡国柳,裘益政,黄景贵.股权结构与企业资本支出决策:理论与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1):137-144.

[4] 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权比例相互作用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2(3):39-48.

[5] 廖理,廖冠民,沈红波.经营风险、晋升激励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9(8):119-130.

[6] 李涛.国有股权、经营风险、预算软约束与公司业绩: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发现[J].经济研究,2005(7):77-89.

[7] 于富生,张敏,姜付秀,等.公司治理影响公司财务风险吗?[J].会计研究,2008(10):52-59.

[8] 周嘉南,黄登仕.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报酬业绩敏感度与风险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J].会计研究,2006(4):44-50.

[9] Aggarwal,R.and A.Samwick,2006,Empire-Builders and Shirkers: Investment, Firm Performance, and Managerial Incentive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Dec.PP489-515.

[10] Angie Low,2007,Managerial risk-taking behavior and equity-based compensation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Aug.PP470-490.

[11] Jeffrey L.Coles,Naveen D.Daniel,Lalitha Naveen,2005,Managerial incentives and risk-tak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Sep.PP 431-468.

篇7

关键词:EVA 政府投融资公司 财务战略 绩效评价 激励

随着各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的力度不断加大,在融资渠道有限、财政收入有限的背景下,由地方政府出资、管控,以其政府信用为背景,通过各种渠道吸引资金,并用于对辖内基础、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这些政府投融资平台对解决地方政府部分资金短缺,发挥政府对启动社会投资的杠杆作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私人资本难以流动的一些低效益、高投资的民生和社会项目以及较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试图从企业角度出发,为政府投融资公司搭建一套“EVA”思想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以帮助企业从制定财务战略到业绩评价最后转化为激励制度,从而促进企业新一轮发展。

一、政府投融资公司发展新思路:EVA为核心的管理理念

(一)政府投融资公司的特征和存在问题分析 普遍看来,政府投融资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特征:政府全资组建的投融资平台,其权益资本全部来自于政府,具有政府独资、单一股东的特征。尽管政府投融资公司所有权益资本都来自于政府,但由于财政拨款有限,在其总资本中,权益资本仅占极小部分,而为了满足其运营中对资金的需求而采取向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贷款的方法,带来了大额的债务资本,最终表现为极高的资产负债率。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数据,2009年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7.38万亿元,同比增长70.4%,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在2010年一季度的银行新增贷款中,仍有40%流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经营过程当中,盈利性经营占极少数,绝大多数权益资本及举债获得的债务资本都投入了社会公益性项目、基础或公用设施建设当中,这些投资项目的特点是微薄的利润和巨大的成本。经营管理混乱,使得其经营过程中投资战略不完善,导致其投资项目盈利性低;融资渠道单一,仅通过商业贷款,本身造血能力低下,只能用政府拨款来偿还所欠银行债务。投融资理念的落后,有效投资战略的缺乏,造成公司运营效率低下,运营效益几乎为零;有效融资战略的缺乏,造成企业资金的短缺,甚至难以达到公司建立最初的目标:支援市政建设,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去;市场化机制的不健全,缺乏完善科学的经营管理,投资和融资的困境,使得政府投融资公司面临经营困境,自身发展陷入恶性循环。所有这些,都可以看出,当今的政府投融资公司,仅仅是起到一个单纯的借入资金,并将资金投放到需要建设的项目当中去这样单纯的职能。2009年以来,国家各职能部门及地方政府对政府投融资公司的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如加强贷款管理,降低融资风险;地方政府积极整合所辖投融资公司,充实其资本金,完善治理结构,规范运作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主要是金融危机后大手笔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带来的大规模的地方投融资规模。一方面被动式的大规模投资所带来的是许多尚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上马,在中国特有的“倒逼”机制和2009年商业银行本身流动性过剩情况下,信贷审批有所松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收入并未以相应趋势增长,导致财政风险较大。因此,政府投融资公司要进入良性发展,仅靠国家和地方政府引导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如此发达的今天,更应该用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作为引导,制定良好的财务和企业运营战略,使得经营效果从企业内部获得根本改善。

(二)在政府投融资公司中引入EVA思想的作用 EVA(Economic Value Added)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和实践,日益成熟,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公司业绩度量指标,更是一个企业全面管理架构,是经理人和员工薪酬激励机制,是战略评估,资金运用,兼并或出售定价的基础。笔者认为,将EVA思想合理的运用到政府投融资公司的经营管理当中去,应可以大大改善公司运营效率和效果。进一步来说,EVA的内涵通常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评价指标。EVA是衡量业绩最准确尺度。公司可以把EVA作为全面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管理决策的所有方面全都囊括在内,包括战略企划、资本分配、制定年度计划甚至包括每天运作计划。激励制度。以EVA增加作为激励报偿的基础,正是EVA体系蓬勃生命力的源泉。EVA增加最大化,就是使股东价值最大化。理念体系。在EVA制度下,所有财务营运功能都从同一基础出发,为企业各部门员工提供了一条相互交流的渠道。下文将围绕上述四个方面,结合政府投融资公司具体情况,讨论如何以EVA为基础制定财务战略,检验所指定的财务战略是否有效,将绩效评价结论转化为激励制度,使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发展。

二、基于EVA的政府投融资财务管理框架

(一)财务管理战略框架融资战略是用来规划战略期间内融资的规模、渠道、方式、时间等,并实现最优化资本结构和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资金的保障,以解决公司发展需要的资金并通过控制与利用财务风险来达到降低筹资成本的问题,它与公司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大小有关,主要针对的是企业资产负债表右边的项目。而投资战略主要解决战略期间内企业的投资目标、规模、方式和时间等问题,企业筹集的资金有不同的用途及投资渠道,主要针对资产负债表左边内容。对政府投融资公司而言,投融资战略是密不可分的,融资是为了投资,融资规模与时间等要依据投资战略来进行决策,投资的风险与收益预期会影响融资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基于EVA思想策划的融资决策与投资决策组成了完整财务战略,也是政府投融资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二)基于EVA的融资战略 政府投融资公司的融资活动中很少考虑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的问题,这并非资本成本概念和风险意识得不够,而是筹资战略的操作体制的问题。在筹资过程中对资本的占用使得资本成本和风险真实的存在,尽管负债率过高,但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并不能清楚权益资本的支出,因此大多数政府投融资公司在“利润”仍高高在上的光环下,对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关注不多;其次,以利润或利润率作为评价管理者业绩的综合指标与筹资决策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的评价指标又从根本上违背了筹资决策的目标,背离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总体目标。政府投融资公司在其融资环节体现出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政府独资,资本结构中少部分的权益资本及大量举债获得的大量债务资本使得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财务杠杆的作用,增加利润,但也会造成过高的财务风险,可能对投融资公司的持续经营产生影响。二是融资渠道单一,融资结构不合理,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金融机构贷款,单一的融资模式,使还本付息金额逐年增加,抵抗融资风险的能力逐年降低,缺乏自身“造血”能力,而基本靠财政拨款来偿还债务。一旦宏观经济政策进行调整,“供血”渠道受阻,不仅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债务危机,更使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大,最终使地方财政陷入困境。因此,对于政府投融资公司来说,融资战略的开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正确认识股权融资成本。股权融资并不是“免费午餐”。EVA中的权益资本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以投资者期望报酬率表示,这个报酬率不应低于金融市场一般预期收益率。EVA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总体目标是完全一致的;EVA是筹资决策与总体目标的桥梁,提高了经济增加值,也就创造了企业价值。第二,增强内源融资能力。巨额的应收账款也是政府投融资公司的一个典型特征。然而根据EVA的理念,赊销形成的应收账款是有成本的,这是机会成本的概念。在经济增加值压力下,管理者必须努力提高资本运用能力,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提高流动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增强,能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企业经济效益也跟随着提高。第三,拓宽融资渠道。改变绝大部分融资来源于银行贷款的单一化局面,探索构建以政策性贷款、资本市场融资(短期、长期债券融资、基金融资)以及项目融资、企业债券、收费权信托、资产证券化等低成本、高额度、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第四,调整合理的资本成本。由EVA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运用资本和运用资本报酬率既定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越低,经济增加值越大。公司在达到最优资本结构的同时,必然是达到了其总资本成本的最低,也必是EVA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因此,政府投融资公司在面临不同的融资决策时,可以按照不同融资方案的组合计算得到最低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以达到相对最低的资本成本和企业最大价值。

(三)基于EVA的投资战略 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能否将所筹集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小、高利润的项目上,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政府投融资公司而言,企业本身经营环节不创造价值,资金几乎全部投入到项目当中去。普通企业在投资战略中需要考虑的仅是挑选低成本高回报的项目,而政府投融资公司建立的初衷就是在政府引导下进行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因而对项目挑选范围狭窄很多,这使得其投资战略并不能单纯的从市场角度考虑。然而摒除以上因素之外,仍旧存在一些问题:对投资项目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估方式,使得项目预算、项目实施、项目监控各阶段互相脱节,很难实现预期的效果;对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采用同一评估方式,往往造成企业生产能力的闲置,并遗漏很多虽然规模不大,但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项目;在日常投资决策中,只注重显性成本,而忽略隐性成本,造成应收账款等流动资产的积压、变质和贬值,有时甚至导致亏损。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进程中的问题呢?EVA方法提供了以下一些思路:第一,对项目各阶段评估标准的统一。有时造成实施项目最终失败的原因,并非企业投资方向或项目本身有问题,而是因为对项目评估的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标准,使得项目前后互相脱节,并最终导致失败。EVA就可以解决此问题。首先,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预测项目每年可能带来的经济增加值,并将其贴现以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其次,对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即看此项目是否创造了价值。最后,将项目前后的评估统一起来。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评估标准不会再造成项目评估脱节的现象,因为其在进行项目后评估时具有“跟踪”功能,使项目预期投入的资本及其成本均在后期的实施中给予了充分的反映。只有将项目各阶段联系起来,实现项目预算、项目实施、项目监管的有机统一。第二,对日常投资决策的改进。在政府投融资公司日常投资决策中,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是采取宽松的应收账款政策还是紧缩的应收账款政策呢?是享受现金的流动性还是收益性呢?对于这些问题,采用EVA方法对它们进行选择和判断,答案就非常清楚。经济增加值考虑资本成本的理念,就是把资产负债表转化成另一种支出项目清单,这样管理人员就可以对任何选择进行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和衡量,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尽管所筹集的资金注定是要投入到社会公共及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去的,但相对狭窄的项目选择机会并不代表着不能选择,并且对于投资项目仍旧需要进行投资可行性、本量利等分析,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如果公司有较多好的投资机会(EVA>0),公司应尽量采取低股利支付率政策,以使用内部资金,降低资本成本。同时,公司应切实避免通过缩减EVA>0的投资项目来发放股利。

三、基于EVA的政府投融资公司业绩评价与激励

(一)DDM模型为基础的短期EVA业绩评价模型财务战略制定并付诸实施后,需要检验财务战略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也就是需要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在绩效评价模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股东对企业盈利性评价。作为政府投融资企业,对其经营业绩评价最关键的因素则是作为股东的政府是否对企业的盈利性给予肯定和认可,这需要其企业近期业绩状况以及业绩持续性状况作为支撑。近期业绩状况可以用以DDM模型为基础的EVA业绩评价模型来衡量,而持续性业绩状况则可以用EVA结合BSC来衡量。近期业绩是企业出资人关于企业赢利性评价态度的首要而基本的决定因素。一般来说,“近期”可以定义为企业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并且主要针对财务业绩,一些财务指标可以直接用来表示企业的业绩,另外近期业绩主要是分析各个主营业务的财务业绩,非主营业务可不作为关键性因素考虑。以DDM模型为基础的EVA近期业绩评价模型,可以很好地运用到政府投融资企业中,弥补常规性财务指标的不足:它是企业以现金流衡量的销售收入减去全部资本成本后的增加值。经济学上企业的真正盈利在于其创造的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的机会成本,这样的盈利才是给企业带来真实价值的增长。根据费尔萨姆和奥尔森的股利折现模型(DDM),企业的经济价值(Vt)等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Vt=。考虑企业特定期间的会计账面价值的增值,剩余收益Xt(即EVA的原型),及资本成本k,推导出企业经济价值就可以表示为:Vt=At+。从股利折现模型导出的EVA评估模型,实质是从股东财富增长的角度来评估企业价值,能更有力地发挥EVA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使被评价者的利益与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企业经营的好坏,取决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是否超过投入资本的价值。企业创造的越多经济价值增加值,必然会导致更高的市场价值增加值(Market Value Added)即:MVAt=Vt-At=。由此可知,MVA的大小取决于EVA的折现值,因此,EVA是衡量近期绩效改善的最好标准,也必然成为以业绩为基础的激励机制的最佳衡量标准。而政府投融资公司传统的短期业绩评价方法,还停留在会计指标评价的阶段。每一个会计期间根据所生成的报表上利润等相关数据得出在本期间公司经营状况,以检验短期财务战略是否凑效。基于DDM的EVA模型可以帮助政府投融资公司更加全面的评价本期绩效,以为下一期财务战略的制定和激励制度的进行提供基础。

(二)“EVA综合计分卡”:衡量企业持续性业绩状况 前文所述,政府投融资企业短期业绩评价可以反映本期财务战略的实施程度,但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来说,需要能够更全面更全局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EVA与BSC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EVA综合计分卡”。结合政府投融资公司的特点,可以做以下设计:第一,EVA放置于“计分卡”的顶端,处于BSC中因果链的最终环节。投融资公司发展目标就是实现EVA的增长,其他所有战略和指标都围绕其运行。第二,EVA综合计分卡中引入时间维度。企业要做出未来EVA的预算,包括次年预算、中期甚至长期预算,并在计分卡的时间轴上标明管理者必须达到的目标。第三,任何战略的部署分解与EVA时间轴紧密相联,“综合计分卡”的布局尽量从短期EVA向长期EVA的增长倾斜,这也是EVA与BSC的“综合”之处。第四,EVA为核心的财务绩效评价:即在各个划分好的时间维度内使用前文所述“DDM-EVA”模型计算本期财务绩效。第五,客户方面绩效评价:政府投融资公司主要的客户关系群就是其投资人和债务人,以及其所投政府项目。追踪本企业在市场上创造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的能力,并针对企业自身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提出价值建议。即一方面考察所接受资金的政府投资目标、债务人和债权人的满意度,另一方面设法降低投融资成本,更好地留住客户群。第六,内部业务流程方面绩效评价:考察三个核心业务流程(融资流程改进、投资流程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效果,有效率,改进业务流程的成本情况。第七,学习与成长方面的绩效评价:考察企业是否注重培养员工能力,重视员工个人发展并取得了成果;考察组织信息交流渠道是否通畅、企业内部是否有足够的沟通;考察企业员工积极性是否被激发,员工之间是否能充分合作。

(三)将绩效评价结论转化为激励制度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对企业本期发展情况的肯定和对下一轮发展战略的支撑。对于政府投融资公司而言,单一股东即政府,因此作为经理人及员工,无法掌握权益资本的多少,而无论是试图争取债务资本的融资活动,还是对社会基础项目进行建设的投资活动,都并不能切身的体现他们自身的利益。那么,员工在绩效评价的结果之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使得所有员工都意识到企业利益与其自身切身相关,最大化企业利益,就是最大化员工个人利益。“EVA红利计划”对政府投融资企业较为适用,考虑经营者制定出预期EVA值,将实际EVA值与预期EVA值进行比较来发放奖金。其公式表示为:B=?茁×EVAF+α×(EVA-EVAF)。

其中α,?茁为比例系数,且α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陈国菲:《BSC与 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 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会计研究》2007年第9期。

篇8

关键词:水利建设;投融资;重要性;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2

一、水利工程的特征及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被用于控制、治理、调配和开发利用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包括水库工程、排水灌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防洪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等。

水利工程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同区域各项水利工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并且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水利工程在建设中一般具有投资金额大、工期较长、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另外,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会产生较大影响,并且水利工程的建成还会创造一定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各区域分布差距较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少。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及提高民生福社的需要,加快水资源调配工作大力开展水利建设也就变得更为迫切,并对目前我国经济稳增长目标也有重要意义。同时开发建设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也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人。另外还能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防洪减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及民众用水安全。同时水电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水电既满足能源需求促进经济发展,也能调整能源及经济结构、改变生产生活方式。

二、当前我国水利建设投融资问题

(一)水利行业管理体制问题阻碍投融资发展

目前政府对水利行业干预较多,水利管理体制呈现政企不分、权责不清、多头管理的现象。其中水利项目申报和立项由各级发改委负责,水资源开发由各级水利部门监管,水利设施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管理,企业作为投资主体反而没有相应权力。这些弊端导致政府投资的责任虚化、管理过程的混乱,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的需求。并且水管单位管理混乱,机制僵化,运营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变化及行业的发展,也使与之相对应的投融资政策改革就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产权不明、投贷不分等问题,从而导致水利项目本身难以从资本市场融资,严重影响水利建设及现代水利企业规范发展。

(二)当前水利投融资政策有待完善

我国很多水利设施中同时存在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这就使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区分公益效益与经济效益,导致政企分工不明,缺乏合理的投融资定位,由此水管单位常得不到应有的补偿。另外水利项目建设具有周期长、投人产出比不匹配等特点,而水利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很多又是公益效益与经济效益并存,当政府在投融资政策上没有相应补偿时,金融机构就会本着逐利原则不愿将资金投资到水利项目建设上,转而投向高回报项目。

在资本市场方面,我国目前尚未完善相关政策,如没有建立真正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缺乏吸引民间及外商资本的相应政策等。

(三)水利行业市场化程度低,企业经营管理较差

目前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基本上处于垄断或主导地位,这就导致水利企业普遍存在资产管理体制不顺、机构庞大、激励及约束机制不健全、经营效率效益都不高等问题,进而导致企业缺乏市场竞争能力、效益较低甚至亏损、管理者无竟争意识等。这些问题在降低资金资产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影响企业融资能力。

(四)我国水利项目投融资渠道较窄,效率较低

我国水利建设投资的主渠道仍然是财政无偿性资金,而从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及品种都较为单一,主要是金融机构的一些政策性贷款,以及各地根据自身情况而发行的一些债券。这些融资金额都相对较小,比例偏低,且融资过程手续复杂,融资资金发放缓慢,无法满足水利建设需要。同时我国很多水利项目都是带有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因此政府在引人民营及外商资本方面有所顾虑,设制许多限制措施,无法吸收各方面投资资金,制约了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

三、水利建设投融资问题的解决措施

加快水利建设是我国目前基础产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重要体现,为解决水利建设投融资难问题,必须依据我国国情现状,通过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如下几点措施:

(一)改革水利行业管理体制,改善水利投资环境

首先各级政府要明确水利项目的管辖权、监督权和建设权,调整水利设施管理模式,将行使投资主体的权力下放企业。其次各级政府机构应简化水利项目的申报审批手续,降低申报成本,以利于项目投融资。另外为改变政府多头管理现象,须建立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专门机构进行投融资运作,使其在实现运营规模化、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运作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还需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作为保障,明确水利投资的分乡冬界限、资产权属及投资比例等措施来改善水利投资环境、保障投资者利益。转变投融资机制,建立由政府指导,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合作共赢的建设经营模式。

(二)健全完善我国水利投融资政策

加大政府财政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中水利投资的比重,严格管理财政资金的使用。改变水利建设基金筹措方式,合理拓宽征收渠道提高征收标准,以增加水利资金来源。

充分利用金融市场筹措水利建设资金。如制订政策倾斜制度及金融激励方法,鼓励金融机构向水利企业提供低息贷款;研究适合水利建设的债券产品来吸纳社会资金:鼓励通过银行间交易商协会等融资平台向资本市场筹措资金等。

进一步发挥财政贴息的政策扶持、引导作用。同时努力完善水利补偿政策,如通过适当调整水电价格、减免税收等方法来补偿水利企业,提高效益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三)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创新利用各种投融资方式

首先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将平台打造成政府从金融市场融资的重要枢纽,整合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资金的重要载体,通过投融资平台发行债券、票据等多种方式筹措市场资金。其次在完善政策基础上大力加强公私合作,发展BOT,TOT,BT,PPP等多种特许经营投融资模式。另外尝试进行水利资产证券化(即ABS)融资,整合盘活优良资产以吸收社会资本。还可推动条件适合的水利项目通过股改后上市融资,以及在水利建没中使用融资租赁、采用高新技术等方式来降低成本、减少投人以减轻资金压力。

(四)推进水利行业市场化建设、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加快水利行业市场化建设,首先需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政府财政投人及宏观指导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同时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其次改革产权制度,明确公益性及经营性资产的分类,并将经营性资产的法人财产权赋予其经济实体后推向市场,以实现资产增效目标。同时从根本上打破水利企业垄断,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面向社会的投融资要求。

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上需转变思路,依据水利行业特点,按照市场价值及经济规律制订企业战略以谋求长远发展,同时通过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培育人才、制订考核激励机制等措施来提高管理水平,打造符合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适合我国水利建没发展的投融资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没投融资难的困境,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金融风险预算理论的形成。

造成投资风险的因素很多,包括头寸大小、市场波动、政策调整等等。其中,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同时市场波动的随机性也相对较大,给金融风险投资增加了困难,因此在实际投资过程中,需要事先确定风险目标,同时利用相关的量化措施,降低实际风险与风险目标之间的差异。

2.金融风险预算内容。

通过风险预算,主要是为投资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依据,明确投资方能够接受的风险水平,并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管理。另外,风险预算并不是一层不变等,需要根据投资进程、实际情况等及时的进行调整。具体来说,风险投资预算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投资方可以承受风险的能力;(2)合理分配投资风险预算;(3)对风险预算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4)合理调节风险预算给投资带来的损失以及收益。相对于投资风险管理工作来说,可以将风险预算管理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首先确定投资方是否愿意以及有无能力承受风险,然后进行投资风险的分配,这两个环节紧密相连,缺一不可。作为投资管理中重要的内容,投资风险预算工作对投资决策的正确性,投资成功与否等都具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做好投资风险预算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二、投资管理中金融预算理论的应用

金融预算理论在投资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预测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

对与投资风险程度测算工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1)风险预算误差跟踪。在投资管理过程中,除了对风险进行跟踪管理外,还需要对投资业绩进行归因,同时加强全过程风险管理。从投资形式上,可以将金融投资分为主动式投资以及被动式指数投资。在被动式指数投资中,选择新的买进可标中的证券,为投资成本管理提供便利。但是由于这种证券买进方式不是复制,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影响,导致风险预算与实际风险产生误差,由于这种误差形式主要以超额收益为主,所以也叫跟踪误差;如果投资形式为主动式,就应该实现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同时预期风险,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降低风险。同样的,在市场波动因素的影响下,也会产生跟踪误差,进行主动式投资,就是为了主动消除这种误差,保证投资的收益性。(2)VAR模型预测,其中VAR指的是在投资过程中某阶段的最大损失,但是由于市场波动的随意性以及不确定性,VAR值一般很难确定,这就穾利用参数法、历史法、蒙特拉罗模拟法、模型法等。(3)有时,针对具体的风险或事件,可以采用压力测试的方式,利用不同压力情境,亦或者是通过压力组合测试的方式,对不利事件影响进行测试以及预防。

2.风险配置。

对投资风险的配置涉及到投资者资产配置,资产配置是投资策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从风险管理方面来说,资产配置忽视了市场波动对投资环境带来的影响,而进行风险配置正好能够弥补资产配置的不足,从这一方面也可以将风险预算当做资产配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风险配置与资产配置采用的方式有所不同,但目标却极为相似,风险配置主要采用的手段是将风险在资产、不同组合之间相互转换;资产配置是将资金在不同资产、组合间进行转换。

3.选择投资基准。

投资基准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投资的成败,具体的实施步骤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确定投资目标收益率;其次需要结合投资意向,选择一组意向资产,对其投资风险以及收益特征进行分析;再次,确定资产投资风险的边界;随后,根据确定的风险边界,选择最佳投资组合;最后,进行资产战略性转换,以与标的指数偏离的形式为佳。在具体的投资过程中,投资方也能够选择被动式指数投资,但是在投资风险控制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同时投资收益确定也相对困难,因此可以将投资基准作为投资风险管理的核心。当市场给投资带来负收益时,投资者应该对收益进行仔细的识别,并采用有效的套期策略,保证套期策略能够反映投资风险,这同样与风险投资基准有直接的关系。

4.风险分解。

在对投资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根据管理的形式能够将其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主动投资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主动偏离投资基准,目标是获取比市场平均收益水平更高的收益。但同样的偏离投资基准会给投资带来额外的风险,也被成为主动式风险;被动投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主动风险,但是与主动投资相比获得收益的机会相对较低。现在的金融投资活动中,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被动管理中的稳定、风险低等优点,同时保留主动管理中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提高投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规避。此外,作为投资方,无论是金融机构或个人,都需要具备误差跟踪以及业绩归因的意识,这样才能提高投资风险管理的水平与能力。同时,投资基金管理人员的素质对投资风险管理的作用也非常大,因此需要投资方在选择投资基金管理人前,根据投资方需要承担的风险、投资规模等等确定基金管理人员的数量、风险资产的分配等等。

三、结语

篇10

一场由美国次级债危机演变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了金融市场动荡不安,银行业也遭受了巨大损失。曾经辉煌的投行纷纷破产,应清醒的认识其中导致危机的原因,并及时弥补投资银行存在的不足。该文通过介绍次级债危机的成因,进一步分析投资银行的现状以及监管存在的风险,探讨利用风险管理手段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对中国投资银行发展的建设性启示,抓住机遇,进而完善我国金融体系。

1 次级债危机的成因以及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1)基础型产业房地产企业对银行贷款具有高依存度,危机导致贷款渠道堵塞,信贷风险压力增大。(2)我国各金融机构或国有企业手上持有的美国债券及相应金融产品都是不断扩张的风险源。(3)外汇市场不断波动,我国外汇储备损失不断,中国企业出口成本增加,投资银行备受压力。(4)经济全球化初具规模后,次级债危机导致市场重估、股指下跌、市值缩水,使人们心理预期受到很大影响。(5)海外市场的并购被迫减慢,并极力遏制盲目收购行为。

2 我国投资银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投资银行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形成以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为主体的流通市场。之后逐步形成分业经营,原本混业经营的保险公司、信托公司与证券公司形成独立运作,逐步形成分业经营。目前,投资银行形成了证券承销、证券经济交易、证券私募发行、资产证券化、兼并与收购、公司理财、基金管理、项目融资、财务顾问与投资咨询、金融创新等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在国际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趋势中,投资银行完全走出了证券承销和证券经济的业务框架,并已经形成多样化、国际化、专业化经营的趋势。投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2.2 投行风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2.1 投资银行治理机制存在漏洞

中国的投资银行成功的建立自己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但是仍然有些许漏洞,比如未形成完善的部门风险管理组织。没有主要对上级风险管理负责的部门,所以造成上传下达的困难,使上级主管部门不能及时合适的降低银行的风险。

2.2.2 投资银行发展方向模式的模糊性

投资银行发展方向与目标应不断提高市场份额,努力扩大市场经营范围,但现今金融市场不完善,在中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发展下,投资银行却不得不面临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投资银行的发展模式有三大类:独立发展模式、金融控股公司、全能银行模式,仍然属于三权分立,各司其职。由此可见,中国投资银行的发展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

2.2.3 风险管理观念与方法不同步

风险管理需要日益变化,风险业务迅猛发展,不能与时俱进的观念与滞后不前的管理方法使得风险管理发展缓慢。其次,管理人员风险管理理念不到位,不够重视市场操作风险,忽视不同风险业务之间的联系。再次,金融衍生工具不断推陈出新,不同步的理念也会产生新的风险。

2.2.4 金融产品创新不足且信誉严重缺失

以风险竞争为特征的投资银行目前大多主要以证券承销、交易、私募等经纪业务为主,除规模稍大的投行从事资产并购、产业重组及风险投资之外,小规模的投资银行大多缺乏新意,服务类别大同小异。同时再起广泛的业务范围中存在严重的信用缺失,人们预期心理期望不足。

2.2.5 缺乏高素质风险管理队伍导致信息系统建设落后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了网络系统的建设管理,因此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并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专业管理人才是发展投资的前提条件,而与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却少之又少。处理数据分析资料的准确性不高,评估结果数据质量缺乏可信度,更重要的是没有足够多的专业人员做广泛的市场调研,因此不能准确把握客户的实际需要。

3 对我国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

3.1 建立完善信用机制,营造和谐的行业氛围

近年来我国出现越来越多的个人贷款违约现象,各大机构之间的利益驱动产生恶意竞争,使管理体系内部发生矛盾,不利于投行推出业务,因此必须完善信用机制,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提高自身实力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 加强信息公开性,扩大信息披露范围

风险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产生了道德风险。在新巴塞尔协议中作为三大支柱之一的信息披露,强调了提高管理透明度的重要性。加强信息公开性可以有效地从内而外进行风险监管;加大信息披露范围可以约束市场,规范经营,是信息关联方及时了解信息,进行相关风险识别。

3.3 正确对待金融创新,进行早期风险防范

金融创新能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但也可能造成全面的系统风险,而且不能消除内部风险,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长远来看会不断增加系统总体风险,所以应该理性谨慎的对待金融创新,适时的进行更新换代是可取的方式。同时应该摒除落后观念,掌握最新资本信息,提早防范,提高投资银行的运作效率。

篇11

关键词:金融控股集团;投资项目;协同效应;指标体系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2-0018-05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inancial holding conglomerates often invest many projects including financial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se investment projects have bidirectional and multidirectional connections in financing, investment, operating and profit steps. Financial holding conglomerates are unique in operation and projects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echanism and system of synergistic effect when investment projects are made by financial holding conglomerates and makes concrete proposals.

Key Words: Financial Holding Conglomerates; Investment Projects; Synergistic Effect; Index System

在单一市场对资本的容量相对饱和的情况下,开展多元化的项目投资是金融控股集团的必然选择。因此国际上许多大型的金融控股集团(如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淡马锡公司等)都同时涉及金融和产业类投资项目(包括各种股权投资、实业项目投资、证券投资、不动产投资等)。然而多未必是好,关键在于能否通过资源共享、规避风险而产生协同效应。

一、金融控股集团多项目投资的协同效应:内涵与机理

(一)协同效应内涵与范畴的界定

目前,理论界对于协同、投资协同等范畴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最早系统地进行协同理论研究的美国经济学家安索夫将投资协同(investment synergy)定义(1965)为:在一定的投资总额下,一个产品系列齐全的公司可以比那些只生产系列产品中个别产品的公司,在单一产品上实现较高的销售收入和/或较低的营运成本。日本学者伊丹广之(1987)将协同理解为:公司在一个部分中积累的资源可以被同时且无成本地应用于公司的其他部分。此外,Robert Buzzell和Breadley Gale在《企业群的整合战略》(1987)一文中指出,相对于各下属企业业务表现期望值的总和,探讨企业群整体的业务表现。另外,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1985)、罗伯特・格朗(1985)、奥立弗(1997)等分别从企业业务单元之间的关联、金融企业多元化、企业资源的战略管理等角度对协同效应进行了探讨。我国的邹亚明(2006)在博士后研究报告中则提出,投资协同体现为企业集团对于同一资源重复利用的次数。

综合有关投资协同的定义,作者认为:投资项目协同效应指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同时投资于多个项目的过程中,因为项目间的资本纽带所发生的资源共享、综合管理等所产生的综效。其具体表现为降低融资成本、分散投资风险、提高运营效率、扩大盈利规模等。

(二)投资项目运行过程中各阶段的协同效应

如果按照项目管理理论,把投资项目运行过程分为融资、投资、运营、收益等四个环节。则多个项目之间的协同效应在不同环节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同时,多个项目间还存在多方面的负向关联。具体如表1所示:

表1投资项目各阶段的协同效应及负向关联

由表1中可以看出,多个投资项目可以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关联。在利润最大化动机下,企业就应该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关联管理,以最大限度发挥组合项目投资的正向协同,并最大限度降低组合项目投资的负向关联。

(三)金融控股集团投资项目协同效应的主要特点

金融控股集团,由于内部不同的金融子行业之间以及实业类子公司与金融类子公司之间差别很大,这使得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下多个投资项目的协同效应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集团的特征。

第一,在大多数国家,金融控股集团(或金融控股公司)的投资范围较一般企业而言往往受到更多的法律限制,并更多地使用集中于金融产业内部的投资。特别是在我国,目前金融业仍实行较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制度,金融业的跨行业投资仍有诸多方面的限制。

第二,投资风险较高。从性质上看,金融企业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合投资因较多地涉及金融类项目,其投资组合可能产生“风险叠加”,较一般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其协同效应中分散风险的难度更大。

第三,项目之间的关联度较高。不少金融投资项目之间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例如有的项目之间具有上、下游的产业关联,有的项目之间具有互补性。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合投资对于共享资源利用程度往往更高。

第四,金融控股公司除了在规模性、垄断性、经济性、集团公共产品、品牌效应等方面比单一法人企业有明显的无法比拟的优势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其组织结构上的优势,即总公司对很多交易仍然保留着单一法人企业内部管理的“权威性”,用“看得见的手”进行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使各子公司资源得以合理搭配,更容易产生正的协同效应。

第五,金融控股集团不同行业之间投资项目的协同效应差异较大

金融控股集团旗下往往聚集了金融、产业类的多个子公司,但不同子公司在开展投资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性通常是不同的。例如,银行、证券类投资项目在融资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信托次之、保险又次。按照灵活性、与其他项目进行协同管理的可能性等标准,表2简要地表述了各类金融子公司的投资项目在协同效应程度方面的差异:

表2金融控股集团中金融类子公司投资项目协同效应的简要比较

注:*表示有关种类子公司的投资项目协同程度低;**表示协同程度中;***表示协同程度高。

表2根据金融学原理加以整理而成,分别根据不同金融企业的特点相应的在投资项目的各环节进行划分。但这种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地并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在不同金融体制的国家,该划分也是不同的。综合来看,金融控股集团能够通过组合管理,扬长避短,将各子公司的优势充分发挥,从而取得最佳的协同效应。

二、当前我国金融控股集团投资项目协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主要涌现出三大类的金融控股集团,即纯粹型(如汇金、中信、光大、平安等)、银行控股型(如工、建、中、交通等商业银行)、产业控股型(如宝钢、海尔等等)等管理。但是从近些年来的实际运作情况看,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仍缺乏合理的产业布局

在追求多元化经营超额利润的驱使下,我国的金融控股集团都存在强烈的综合化经营动机。但往往因投资项目过于分散、项目间关联度低而导致效果很不理想。而在金融投资领域,因为其高风险、行业间差异大等因素的影响,投资过于分散的效果比普通产业集团的效果更差。这也是近十多年来海外金融机构在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的同时,大量削减低相关产业的投资,实现归核化经营的重要起因。

(二)缺乏科学的投资管理流程

在我国大多数金融控股集团投资决策过程中,还缺乏科学、有效的投资项目管理制度。一是在决策流程中,缺乏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筛选、论证的过程。这往往导致集团涉足与主产业无关的项目,从而使众多的投资项目难以产生协同效应。二是投资决策过程中缺乏完善的投资授权管理制度,权利、责任不尽明确,导致金融控股集团自上而下的主观性层级控制,并存在各职能部门为避免决策失误而相互推诿的“扯皮”现象。

(三)缺乏整体投资规划与决策管理

与上述集团公司对子公司主观性控制的情况不同,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在制订整体投资规划方面也不够完善。其典型特征就是集团公司缺乏在全局视角上对资源优化配置,缺乏从战略高度和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整体规划的能力,对子公司较重大的投资行为也缺乏科学的指导、协调、整合,往往导致子公司之间在投资方面难以合作,重复投资和内耗现象时有发生。

(四)集团缺乏集中的资金调配权

集中的资金调配,在国内外许多金融控股集团的实践中表明是较为有效的资金管控模式。集团对子公司的投资资金进行统一调度、统一安排,既能够减低融资成本、减少资金闲置部门的浪费,又能够加大优质项目的投资力度和决策速度。在这样的模式下,集团发挥类似于内部资金市场管理者的功能。但我国大多数的金融控股集团特别是纯粹型和产业型金融控股集团的集团公司缺乏足够的资金调配权,这不利于集团公司发挥战略控制方面的作用。

(五)投资管理的信息共享系统不够健全

许多金融控股集团虽然建立了投资信息系统,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一是集团职能部门及各子公司之间缺乏基于权限设置的信息享受,降低了信息使用效率;二是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拥有者共享信息的经济学;三是信息系统对“敏感性”信息的安全管理措施还不够完善,降低了信息共享的安全性和效率。

三、对策研究: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加强投资项目协同管理的若干建议

根据企业管理理论,金融控股集团加强投资项目协同管理,可具体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实现:正式途径中的硬件方面(组织构架的完善),正式途径中的软件方面(配套制度的建设),以及较为“隐性”的非正式途径。三种途径相互补充,共同构成完整的协同管理框架。这三者直接的关系可见图1。

图1金融控股集团投资项目协同管理系统的三大途径

本文根据对多家金融控股集团调研的情况和收集的资料,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硬件”建设方面

主要包括项目管理组织构架、信息网络系统、子公司网点布局优化等方面的建设。

1.建立科学的投资项目管理的组织构架

在市场竞争中,金融控股集团需要准确、快速地处理庞大的信息交换量,这要求现代金融控股集团的组织管理构架必须符合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灵活性、协调性、可控制性及信息传达的真实、高效性等要求,这也是加强投资项目协同管理的基础。当前,我国金融控股集团在组织构架方面,应当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加强投资协同管理:

(1)适应扁平化管理的发展趋势,提高上传下达的效率;

(2)区分产业类、金融类投资活动,实施差异管理和事业部制的专业化管理;

(3)在集团层面设立能够独立分析与决策的集团投资决策委员会(包括与之相关的专项评审会),对有关项目进行专家论证;

(4)集团层面应设有对应的投资管理部门及专业人员,而子公司也应根据业务特点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同时,还应当制定规范的投资授权程序与业务流程,以保证协同化管理的贯彻、实施。

(5)按照权责对应的原则,设立自上而下的投资授权体系,以防止越权决策或者相互推诿。

2.建立基于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

金融控股集团的投资业务信息量庞大,参与人员众多,任务复杂,需多人、多部门协作,这要求对各种业务资料存储在统一(或局部)的数据库中并高度集成,从而可以开展跨部门、跨企业、跨集团、跨行业、跨地域的项目协作及随时的沟通,以促进集团从整体上降低项目风险、减少成本、缩短周期,实现预期效益。基于信息共享(有授权)的网络平台在金融控股集团开展投资协同管理中能够发挥多方面、重要的功能。例如:

(1)通过方便灵活的流程审批,实现项目计划、合同、拨款、收款等的网络化管理,以提高决策的规范性、便捷性;

(2)投资知识库为投资项目经理及管理层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以有力支撑投资活动的运作,提升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

(3)客户关系(投资对象)管理。通过建立统一的、详细的投资对象资料库,管理投资对象的公司资料、人员资料、战略规划、工作计划、行业背景资料等,所有的信息都充分整合,形成完善的、即时更新的投资对象资料库。

(4)对投资项目的运营监控和分析。通过建立数据中心,及时收集投资对象的资产负债指标、现金流量指标、损益指标、财务比例等数据,实时对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审议、确定、共享和分析,生成各种统计和偏差分析报告,从而对投资对象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做出详尽的分析,以支持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并使得投资项目顺利进行。

(5)共用的信息后台部门,可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呼叫服务,以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和效率;而共同的灾难备份则为金融控股集团的数据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3.金融类子公司及产业类子公司在物理网点上的融合。国内外经验表明,在同一金融控股集团平台内的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类子公司,在“防火墙”制度健全、内控机制完善等前提下,将其办公和营业网点在物理上加以集成,是提供一站式服务、扩大品牌效应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点的整合,可达到各子公司共享客户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产品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项目管理效率等目的。同时,也可探索将金融类子公司与产业类子公司在风险隔离前提下,进行合理的网点融合。

(二)“软件”方面:配套制度的建设

从协同管理的视角,金融控股集团可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配套制度加以完善:

1.构建协同效应的定量指标体系

表3金融控股集团多投资项目协同管理指标体系简表

投资活动涉及集团现金、股权等诸多重要资源,必须实施量化管理,以提高决策的精确性。为此,金融控股集团有必要根据业务结构,优选指标,构建一个可量化的“投资项目协同管理指标体系”,并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在选择指标的过程中,应按照:可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反映金融控股集团特点的原则、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的原则等进行。在指标体系建立后,可根据数据情况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横截面的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测度,并可将计算过程进行程序化设置。结合国内外有关的研究,笔者尝试建立了一个简化的多项目投资协同量化管理指标体系:

在具体操作中,金融控股集团可考虑不同行业的子公司对指标体系进行机动的调整,以体现不同行业子公司开展项目投资方面存在的差异。指标确立后,应按照AHP方法(层次分析法)或者专家直接打分的方法,对各级指标进行赋权,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在代入数据后计算出总的协同指数,并把该指数与单个项目的测度结果进行比较,如果多项目加权测度指数大于单项目相关数据,则说明项目管理取得了协同效应;反之,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说明协同管理失败。另外,在分析过程中,还可以对各一级指标的得分进行比较,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并提出相应需要改进的环节。

2.建立项目联席会议制度

为了加强金融控股集团不同职能部门、各子公司决策层在投资方面的信息沟通,通过建立专项的投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通常是可行的方法。在操作中,可由集团的分管领导(或者投资管理部门)牵头、计划财务部门、战略规划部门等职能部门、子公司决策层等参与的投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形式可以为定期(如季度、半年、年度等)和不定期召开相结合,并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地讨论、沟通不同的项目信息。

3.完善项目退出机制

项目退出制度,是促进集团围绕发展战略,对存量投资项目进行筛选、整合的重要制度。一般情况下,金融控股集团及子公司投资项目退出主要是两种情形:

A、集团对子公司投资规定参考的收益要求,对连续三年达不到最低回报标准甚至连年亏损的项目,集团公司可考虑采取股权转让、净资产出售、清算等方式撤资或清算。

B、集团开展资本经营,对于有些战略投资的项目,为了获得并购溢价,在选择适当的时机(如项目或相关进入成熟期)时,进行项目退出,并继续开展新的战略投资。

在这两种情况下,集团或者子公司都有可能选择项目退出。在第一种情况下,是为了终止亏损、降低损失、保证集团的战略实施;在第二种情况下,是战略性退出,其行为本身符合资本经营的目标。通过灵活、主动的项目进、退,才能使金融控股集团把更多的优势资源集中于优质项目,并通过“有进有退”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配套制度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不局限于上述三个方面。

(三)非正式途径的发挥

金融控股集团中,不仅存在各种正式的、通过行政层级途径进行“上传下达”的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项目团队等非正式途径的管理。这些非正式途径的管理在弥补传统方式的不足、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人性化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控股集团加强投资项目协同化管理,必须重视和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具体可重点建立如下机制:

1.临时项目团队

许多投资项目因涉及不同方面的人才、需要不同金融行业的合作才能更高效、低成本地完成,这需要金融控股集团为投资活动配备相应的临时团队制度,对如何在各成员间进行收益分配、责任分担、风险控制、搭建“防火墙”等做出详细的规定。以此为基础,激发子公司之间的投资项目合作热情。

2.非正式渠道的人员、信息、知识共享

这也是创造子公司投资合作机会的重要途径,其方式灵活、多样化,例如通过组织各子公司的员工培训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机会,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加强不同部门和子公司间的信息交流等。

其他的类似的非正式制度还有投资沙龙、金融控股集团内部的BBS系统、项目管理人员的短期借调等等。可见,广义上的非正式途径是非常灵活、多样化的。

参考文献:

[1]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姆斯・卢克斯编著.任海通,龙大伟译.战略协同(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王纳,陈晖萌.金融控股公司的治理与管理的冲突与协同[J].经济导刊,2007,(6):36-38.

[3]迈克尔・贝尔雷,克雷格・麦吉,琳达・莫兰著.苏・弗里德曼,王晓玲,李琳莎译.超越团队―构建合作型组织的十大原则[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4]戚安邦主编.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12

一、本通知适用于国有金融企业,包括所有获得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国有担保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类国有企业。

本通知所称直接股权投资,是指国有金融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相关行业监管法律法规等规定,以自有资金和其他合法来源资金,通过对非公开发行上市企业股权进行的不以长期持有为目的、非控股财务投资的行为。

本通知所称投资机构,是指在中国境内外依法注册登记,从事直接股权投资的机构;所称专业服务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可,具有相应专业资质,为投资非上市企业股权提供投资咨询、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法律意见等服务的机构。

二、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遵循稳健、安全原则,综合考虑效益和风险,建立完备的决策程序,审慎运作。直接股权投资项目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投资、宏观调控政策。

三、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可以按照监管规定组建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实施,也可以通过委托外部投资机构管理运作。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和受托外部投资机构应当符合监管部门要求的资质条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决策流程和内控体系,设立资产托管和风险隔离机制。

四、国有金融企业通过内部投资管理团队开展直接股权投资业务的,应当按照风险控制的要求,规范完善决策程序和授权机制,确定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及批准权限,并根据投资方式、目标和规模等因素,做好相关制度安排。

五、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可以聘请符合相关资质条件的专业服务机构,提供尽职调查和估值、投资咨询及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对拟投资企业的经营资质、股权结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等进行清查、评价。

六、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根据拟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国际通用的估值方法,对拟投资企业的投资价值进行评估,得出审慎合理的估值结果。估值方法包括:账面价值法、重置成本法、市场比较法、现金流量折现法以及倍数法等。

国有金融企业可以按照成本效益和效率原则,自主确定是否聘请专业机构对拟投资企业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结果由企业履行内部备案程序。

国有金融企业应参照估值结果或评估结果确定拟投资企业的底价,供投资决策参考。

七、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根据尽职调查情况、行业分析、财务分析、估值或评估结果,撰写投资项目分析报告,并按公司章程、管理协议等有关规定履行投资决策程序。决策层在对投资方案进行审核时,应着重考虑项目的投资成本、估值或评估结果、项目的预计收益、风险的可控性等因素,并结合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经营情况统筹决策。

八、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加强项目投后管理,充分行使股东权利,通过向被投资企业提供综合增值服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价值。

进行直接股权投资所形成的不享有控股权的股权类资产,不属于金融类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的范围,但国有金融企业应当建立完备的股权登记台账制度,并做好管理工作。

九、国有金融企业开展直接股权投资,应当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包括:公开发行上市、并购重组、协议转让、股权回购等方式。

按照投资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条件、以协议转让或股权回购方式退出的,按照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由国有金融企业股东(大)会、董事会或其他机构自行决策,并办理股权转让手续;以其他方式进行股权转让的,遵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执行。

十、国有金融企业所投资企业通过公开发行上市方式退出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国有股减转持义务。可豁免国有股转持义务的,应按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提出豁免申请。

十一、国有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本通知要求,加强对直接股权投资业务的管理。各地方财政部门可依据本通知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篇13

论文摘要:建设北部湾经济区自匕海)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是如海市生产力捉进中心开展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的出毅和落脚点。一方面,通过体系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本地区科技创新投融资困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另一方通过体系建设可以拓展北海市生产力捉进中心服务领域,延长服务链,实现良性和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叶北满彭瓦海科技创新投融资现状,思考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本架构、功能设计、近期任务、三年规划及保障措施。

1北部湾经济区(北海)科技创新投融资现状

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在促进广西北海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科技创新和企业成长过程中,常常都遇到资金瓶颈问题。

2010年4月,北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北海中心)开展了“北海市科技创新投人现状”调研,调研样本分析表明:

(1)北海科技创新融资结构的特征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和金融渠道融资所占比例较少。

(2)融资难问题被8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70%高新技术企业列为企业面临的首要困难。

(3)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认为科技创新存在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①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虽然政府以各种形式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支持,但与企业实际的资金需求相差甚远;同时,由于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资本市场不健全,风险投资尚未起步,因此在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方面除了从民间筹集到少量资金外,只能将银行贷款作为融资第一选择,狭窄的融资渠道和单一的融资方式成为限制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瓶颈。②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有限。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少,成长性高,收益性好,但目前银行系统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价值,重企业以往业绩,轻未来成长性。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融资成本高且效率低,大量极具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得不到金融资本的支持。

(4) }7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为,优秀的科技中介机构可以为企业融资提供优质专业服务,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5) 95%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创业投资环境。

调研结沦:要破解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题,一是政府要加强政策和资金引导,优化融资环境;二是改变目前单一的融资结构,建立灵活多样的融资渠道;三是建立专业的科技投融资中介服务队伍;四是加强政府、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融合、交流、沟通与合作,构建北部湾经济区(北海)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以下简称投融资服务体系)

2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

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逐渐形成立足北海,辐射北部湾经济区,服务全广西,投融资机构相对聚集,投融资服务相对活跃,具有较大辐射带动功能的投融资服务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商业信用为基础,政府为保障,投融资服务机构为纽带的市场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多层次、多渠道聚集各类国内外资金,缓解科一技创新活动中的融资困难,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瓶颈,促进科技成果走向市场,实现产业化,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奉献;同时,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促使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和科技创业活动,推动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木地区经济、社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3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基本架构

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企业、金融、中介和政府构建投融资服务体系就是要建立和不断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链、金融产品供应链、中介专业服务链和政府引导推动链,井实现各链条之间的无缝链接与相互促进

北部湾经济区(北海)科技创新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应放在以下4个方面

3.1优化科技企业价值链

北海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年底有望达到25 - 30家,有一批像“新未来”“果香园”“深蓝”“辉煌”这样拥有自主开发技术成果、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也有一批像“石基”“宁能”“创新科”这样从发达地区转移过来需要对原有技术成果进行第二次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企业;同时,在2005年开始的百名博上北海创业行动中,北海市已沉淀了50个左右的创业创新项目,本地区企业创新活跃,项目储备充分但是,因为缺乏专业引导和系统支持,许多企业的投资价值还没有充分体现或发挥出来投融资服务体系将帮助这些企业优化科一技企业价值链,增强企业融资能力和融资水平。例如:①帮助企业进行项日筛选与商业策划,为重点项目提供商业计划书、技术和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②重视无形资产,对企业的专利、商标等可评估、可作价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③帮助企业建立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资产负债合理、依法合规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制度

3.2丰富金融产品供应链

目前,北海企业科技创新外源性资金来源主要包括:①间接融资,如银行资金;②直接融资,如股权融资;③政府财政支持,如无偿拨款、贷款贴息、种子资金、创新基金等但这些资金无论是在资金量方面,还是在资金品种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科技创新对资金的需求。因此,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建设一方面要帮助企业深化与现有金融产品的合作,另一方面要拓展新的金融产品(如筹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助推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科技型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等,多层次、多渠道聚集科技创新投融资资源,丰富金融产品供应链。

3.3提升中介专业服务链

在现有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提供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引导中介机构进入投融资服务体系,开展科技创新投融资专业服务。例如:成立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风险投资、银行信贷、产品保险、贷款担保、债权融资、私募融资、增资扩股、上市融资、;个购重组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在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和技术市场开展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制定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细则和投资交易方法,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帮助等

3.4强化政府引导推动链

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宏观管理者,在科技创新投融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引一导、推动和组织,具体体现在2个方面:

(1)直接投资。例如,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的支持力度,设立科技创新创业引导基金等,将政府扶持资金的作用从目前的“消耗性”扶持变为“循环性”扶持,从低效的投人变为有放大效应的投人,实现政府扶持资金资本化运作

(2)通过制汀和完善配套政策(如财政、税收和采购政策等),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例如,允许高新技术企业按当年销售额的3%一5%提取技术开发费,用于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各种类型的风险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基金到本地区发展;组建专门信用担保机构,设立担保基金,为科技创新项目提供贷款担保和贴息贷款等

4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功能设计

4.1投融资聚集功能

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吸引、聚集闰内外投融资机构使北部湾经济区(北海)成为西南沿海投融资机构相对集中的区域,并通过设立引导基金、参股创业投资等方式引人国内外资金设立投资机构。

4.2融资服务功能

通过服务体系,收集和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成果、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市场潜力及是否具有高成长性等方面的信息,将优质的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项目推荐给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通过服务体系将融资业务资源(包括银行资源、信用担保资源、技术产权交易资源、风险投资资源、上市融资资源、基金资源、股份制改造资源等)介绍给企业,协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根据科技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解决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投融资双方的有效对话和沟通

4.3创新扶持功能

服务体系创新扶持功能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积极主动帮助企业申报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科技计划项日,根据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和类型申请各类政府扶持资金,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二是与政府科技、财政、税务等部门建立工作协作机制,充分利用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二是与会计师、律师事务所和融资顾问机构紧密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融资活动提供专业辅导

4.4创新引导功能

服务体系将设立“北部湾经济区创业引导资金(基金)”引人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等资金或基金将选择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参股、贷款、担保等方式支持企业科一技创新活动,}#=根据企业科技创新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给子不同方式的资金支持,体现投融资服务体系的引导功能

4.5技术交易功能

服务体系通过现有的产权交易市场开展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将有效促使科技成果产业化,解决科技成果转化中融资难的问题。同时,通过开展技术产权交易服务,可以吸引国内外的创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落户北部湾经济区,改变本地区自主创新后劲不足、创新资源缺乏等局面_

4.6投融资放大功能

服务体系通过设认“北部湾经济区创业引详资金(基金)”,引人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等,使得进入企业科一技创新活动的资金不再是过去单一的无偿资助形式,而是增加了股权投资、跟进投资、风险投资、小额贷款、知识产权抵押等多种形式,引领更多的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人到科一技创新活动,发挥投融资的放大和拉动效应。

4.7创业孵化功能

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商务计划书编制、创业培训,以及工商登记等政务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服务;为创办3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筹资融资、财税申报、法律援助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等

5投融资服务体系的近期任务

(1)设立北海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首期引导资金不低于400万元;初步建立本地区科技创新投融资运行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吸纳金融机构或其他社会资金注资,为下一步建立具有一定资金规模的“北部湾经济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奠定基础。

(2)提升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运行效率及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区域性资本市场服务功能,为5一10个项日提供种子资金支持,为2家以上企业进行产权交易服务,为2一5家企业或项目提供技术产权(无形资产)交易服务

(3)成立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公司),争取与银行、投行、评估等机构合作,打造北海市科技创业投融资一站式服务窗口,集融资、信息交流、咨询服务、资源整合为一体,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进人资金和资本市场提供服务窗日和切人模式)服务企业30家以上,为企业提供投融资、技术转移、科一技成果转化、政府资金申报、令利与标准等咨询与服务,建立服务示范企业10家以上

(4)引导2一3家创业投资机构或风险投资机构进人北海科技型中小企业,直接投资额为2 000万儿以上,帮企业分担风险,为企业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规范的管理体制

(5)探索北部湾经济区国家小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信息化、专业化服务的机制与模式,培育北海中心服务品牌,建立服务质量标准,提升品牌价值和增值服务能力,提高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北海中心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6为完成近期任务所作的前期工作积累

(1)目前已基本确认首期北海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资金来源北海市科技局、北海市卜业园管理委员会、北海市高新园区管理委员会和北海中心于2010年7月底达成合作意}句,决定共同设立“北海市科一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首期资金注人额不低于400万元

(2)北海市科一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J’资金运行情况良好,为扶持资金资木化运作积累了经验

2008年4月25日,北海市科技局出台了《北海市科一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设立了“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种子资金”,由北海中心负责资金筹措和项目的组织、评审与跟踪首期种子资金运作取得犷圆满成功,第二期于2009年12月启动,日前运行情况良好

(3)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发挥了区域性资本市场服务功能。2007-2009年,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和北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投资进一步完善了北海市产权文易市场的服务功能,该中心已经为北海、钦州、防城港3个市的6家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股权登记、托管、转让、质押、查询、分红、派息、馈赠和变更服务,这6家公司已在北海市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已有1家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1家企业通过了上市辅导期。同时,还为4家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增资扩股、资产重组、融资等提供服务。

(4)已引人1家风险投资公司进人北海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1 000万元。这是北海中心积极探索依托金融资本市场,为高新技术企业直接融资的一项尝试。

(5)初步建成了北部湾经济区科技创新投融资资源信息数据库。该信息数据库现已录人300多条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信息与项目信息、200多条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机构信息、200多条技术前沿报告及案例分析信息等。

(6)北海中心已与上海浦东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生产力促进中心、广西现代物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兄弟单位达成合作约定,它们将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担保、信贷融资服务、企业信用评价服务等方面为北海中心开展业务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

7投融资服务体系的三年规划

(1)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担保、信贷风险补偿等服务试点,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评价体系和多层次多渠道融资体系。

(2)启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根据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积极帮助、协调、引导企业开展规范改制、规范运作和拟定上市方案等,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寻求发展,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服务机构和团队。

(3)设立北部湾经济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争取由财政资金、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商业性金融机构、北海市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共同组建创业引导基金,吸引境内外投资机构来北海设立创业投资公司。

8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8.1编制规划

根据北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及实际需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区域产业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完善相关政策措施。

8.2政策促进

根据北海市委、北海市政府制定的臼匕海市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总体方案》,对现有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创新、补充和进一步完善,引导和鼓励国内外投融资机构到北海开拓业务,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快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对服务体系建设和运营的支持。

篇14

关键词:投资决策 融资决策 利率市场化

Abstract: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our government has employed a policy of interest rate regulation which is relatively better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market environment featuring a backward economy.Through an analysis of association decision between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and enterprise investing & financing,the thesis puts forward how to realize a timely adjustment of enterprise’s financing mechanism and how to get a better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Keywords:Investing Decision Financing Decision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一、Introduction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y closed or rigid economic mechanism will definitely become an obstacle to its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realize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and to bring the role of market regulation into full play by taking a full advantage of the market’s automat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functions. However, based on current situation, the reform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s still facing some major obstacles. Therefore, it is of vital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liberalization of the interest rate.

二、Impacts of Interest Rate on Enterprise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Decisions

1. Impacts of Interest Rate on Financing Structure

As for enterprise financing, there are mainlytwo ways: equity financing and debt financing. Currently, the stock market is developing rapidlyin our country. However, due to severely administrative controls and demanding listing standards, a vast number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in China have to rely on over-the-counter market.

Compared withequity financing, the debt financing has arelatively lower cost but a thin income, thus bonds financing become the mainly financingapproach forenterprises. Accord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relatively spe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erprise’s bond market lags behind whose scale and species areboth inadequate. In addition,enterprises cannot get rid of the dependence on the loan fund from banks yet. In this case, the enterprise nee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bonds; guarantee its repay, and makea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he financing deadline and financing amount for the bonds etc. as well.

2. Impacts of Interest Rate 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Strategy

Investment structure refers to a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among each sector and industr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each field of social production. The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is affected by dual factors: the level and structure of the interest rate. The key issue of it is to determine a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out of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system comprised by various interest rates. The so-called benchmark interest rate refers to an interest rate that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fluctuation of other financial markets.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changes in enterprise investing structure;the higher the level is, the more likely for the investor to invest in the project whose term is short but whose income is fat to save the cost of borrowing.However, if the long-term interest rate is at a higher level, it will flourish the short-term investment items but damp down the enthusiasm of the permanent investment as well which may result in investors’ speculation or gambling behaviors. Therefore, the level of short- and long-term interest rate should be adjus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existed in the economy. The imbalance of either short- or long-term interest rate will affect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economic structure.

3. Impacts of Interest Rate on Enterprise Investment Structure

Interest rate is the income from loans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it is also a direct cost of borrowings for enterprises.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s and the expected returnrate directly determinethe future of the enterprise.I deem thatfinancing structure should be explored from two perspectives: one is the enterprise’s financing length, and the other is financing width. Financing length mainly refers to the time duration of the loans. Firstly,if,after adjusting, long-term interest rate is still in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hort-term one, the investors of enterpriseswill make a contrast between the expected rate of retur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ates to choose the projects with a relatively higher net income ratio. Secondly, the financing width will be directly reflected in the amount of the loan. Ifthe interest rate is relatively low, the enterprise will make more loans;otherwise, less. At the same time, if the market rate of interest is high, in order to reduce risks, investors will choose those low-risk projects which are relevant to their own industry. Therefore,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investment decisions of an enterprise.

三、Analyses on Enterprises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Decisionsagainst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Due to the regulation of interest rate and the restrains it posed on the financial market, the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is tortured and their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decisions are inflexible to interest rate. Therefore, as a means of regulation,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can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accordingly allocate resources effectively.

1. Impact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on Enterprise Investment

First of all,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ill greatly improve current financing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y can conduct a flexible management to control self risk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reality.

Besides,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ill improve enterprises’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n market, many resources are rare ――capital is of no excep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those enterprises with a bad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will encounter a relatively higher cost of borrowing, or even worse, fail to obtain needed loans from banks; otherwise, those enterprises with a sound development and an outstanding operation. Ultimately, the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ill realize a rational allocation of funds and an optimal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Thus, social resources will be integrated effectively.

2.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will Update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Mechanism

Under a rigid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 the interest rate policy is more likely to cause a short of cost in projects invested by government, increase risks.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investors’ risk restrain mechanism by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 the investors who are not in line with it will be sifted out and a multi-subject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system with autonomous decision-making, standard behaviors as well as uniform responsibilities, obligations and profits will be established.

In addition,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layering in monetary market. It will speed up the mutual exchange of funds in different market tools, form an integrated interest rate structure in monetary market to solid the overall functions. The increment of the numbers and kinds in the market tools of monetary, can afford more investing alternatives for enterprises, and accordingly benefit the full allocation of funds and raise the efficiency in financial markets.

3. Impact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on Financing Markets

Financing marke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Interest rate, as a vital financial tool, the liberalization of it will pose profound impacts on direct or indirect financing.

It is mainly through the adjustment of interest rate to realize the adjustment of capital supply in the indirect financing market.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on one hand, gives more autonomy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allows them to manage their own loan programs more rationally and to control the risks of loans more effectively; on the other hand, it will enhance market adaptation abilit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make them able to adjust the level of interest rate in proper time in accordance with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mostly often used tools in our country’s direct financing markets are: enterprise bond and equity issuance.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ill directly act on the coupon rate of the enterprise bond and affect its volume. With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the stability advantage possessed by direct financing will attach attention of more enterprises, which will bring the subject role of financing market into full play.

四、Enterprise Countermeasures to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1. Reshape Enterprise Investing Mecha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To reshape enterprise investing mechanis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enterprises, as the subject of investment, while enjoying a full autonomy of investing, they must resume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ir investing and financing and investment risks. The task to establish a new investment reform mechanism lies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ccountability mechanism of enterprise’s investment. This mechanism makes it necessary for enterprises to assume the corresponding risk responsibilities of an investment subject. And all of the investing projects should observe the principles of decision-maker pays, which is made according to the severity of risks and relevant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s .

2. Establish Risk Constrain Mechanism for Enterprise Investment

Enterprises should strictly adhere to a distinct reward or punish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decision-maker of the investment more positively devote themselves to the planning of the deal flow so as to create more value for the enterprises accordingly. Of course, for those who make an inappropriate decision and cause losses for the enterpris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some punishment measures to force the decision-makers to assume their own responsibilities.

3. Deepen the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 and Increase the Indirect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 the external method of indirect financing with Commercial Bank as its main subject is the major channel fo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enterprises to conduct their financing activities. We shouldendeavor to carry forward the progres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and balance sheet business, lower the independence of interest rate of the banks on loans, and improve indirect financing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Besides, we should reduce non-performing assets in the bank, establish and perfect credit rating system, decrease issues of adverse selection and moral hazard caused by information dissymmetry and further deepen the reform of Commercial Bank and the property system of state-owned banks.

五、Conclusions

As a regulatory tool of macro economy, interest rate has been attach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whose functions of adjusting investment and optimizing resources allocation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o realize the success of reform in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a progressive approach to adjust and reform the mechanism should be adopted on the premise of persistentlyperfectingChina’s economy mechanism.

References

[1]吴树波.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J].理论探索,2006,(6).

[2]蔡虎.利率市场化下企业外部融资中利率风险管理的国内实践探讨[J].财经界,2007,(2).

[3]谢多.《中国货币市场发展的分析》,《经济研究》,2001.9.

[4]樊纲等.《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综述》,《经济研究》,1999.6.

[5]胡维熊.《利率理论与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