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范文

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会计行业的工作内容

篇1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行业轮换

一、引言

国务院总理2014年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做到学以致用。从此次会议的精神看,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际上,应用技术型大学缘起上世纪70年代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其所提供的人才资源和技术服务对实体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主要特征是强化技术理论、注重技术应用、突出实践教学。

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应用能力。会计应用能力是指能胜任会计职业岗位所必需的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它是在实际职业岗位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的是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实训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活动。会计实训教学在会计学和财务管理专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务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缩短理论与实践距离。当然,课程实训需要精心设计,决不能把课程实训转化为简单的作业课。

调查发现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行业大多是制造业、商业、物流、金融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毕业后前三年的主要工作岗位有出纳、会计核算、审计、税务等。然而,大多数学校的实训项目仅涉及一个制造业,而且会计核算环节缺乏岗位分工,缺乏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造成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不连贯、不系统,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马上胜任工作。

为此,我们构建了不同行业背景下的“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项目”,可以弥补当下以一个行业、不分岗位实训以及课程间缺乏联系的不足。主要内容是创建不同行业及企业彼此间相互关联的经济业务,将工作任务按不同岗位(出纳、会计核算、主管会计、审计)进行分工,由学生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岗位上进行能力训练。这一改革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会计综合实训的内容,而且对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会计实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不难否认,现行会计实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还存在以下具体问题:

(1)课程实验较多,缺乏综合性实验。高校会计模拟实验多以课程实验为主体,各课程实验之间,实验背景资料不统一,缺乏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联系,以验证本门课程知识为主,对学生从核算能力到财务管理能力,再到审计监督、鉴定、评价能力等整个“能力链”的综合培养和训练不足,造成学生对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的不连贯、不系统,没有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目的。

(2)缺乏行业知识及企业间业务的关联性。现行《会计综合模拟训练》业务内容仅局限于一个制造业企业,缺乏跨行业企业,撇开了该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联交易,未能将其他行业融入进来,对不同行业企业账务处理的特殊性要求不够了解,这些都需要通过系统化的业务设计和实际操作进行训练。事实上,一个制造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商业、物流业、银行以及其他服务业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否则无法生存。

(3)缺乏对会计岗位的认知。现行会计实验是学生每人一套实训资料,两周内要做将近200笔业务(凭证编制、账簿登记,编制报表),一个人既是会计又是出纳,给学生感觉混乱,理不清头绪,做起来也很繁琐,在老师辅导下算是能勉强完成,但要学生对整个过程进行总结,却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企业财务是如何运作的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甚至有一些学生还对做财务人员产生了畏惧逆反的心理。

(4)缺乏对学生实训成绩的科学评估。实训成绩评估是实践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对保证实践教学的效率效果至关重要。然而,传统实训大多数指导老师在对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评价时,普遍感觉比较困难,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意性,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的实现路径

(一)改革内容与改革目标

1.改革内容

本项目一方面将会计实训与审计实训设计成分段进行与整合运行相结合的模式,另一方面将改变过去以单一制造企业为对象进行的“三无”实训(无凭证传递、无岗位分工与轮换、无行业区分),设计了包括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在内的五家不同行业企业及彼此相互关联的经济业务,构建不同行业企业的工作场景,将会计与审计工作任务嵌入到各工作领域,并进行行业轮换实训。改革内容大体从四个方面进行:

第一,将原来三门课程的实训整合为一门综合实训。将现行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与审计模拟实验整合为《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课程。具体内容是将原来分别进行的会计手工实训与电算化实训进行合并,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会计实训资料又成为审计实训的具体内容,构建一体化的综合实训项目。

第二,将原来对一个行业的实训扩展为五个行业实训。改革现行以单一制造企业为实训背景为按毕业生工作行业创建制造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和金融企业四家相互关联的企业及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分别为其设计各自不同的会计与审计业务(包括彼此相互关联的会计业务设计)。具体内容包括每个行业企业的基本背景资料,经济业务设计、行业间内部交易的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会计政策与方法选择、会计科目设计,审计程序与审计方法的选择。

第三,将原来不分岗位实训分解为多岗位实训。改革现行混岗实训模式为分岗实训(出纳岗、会计核算岗、主管会计岗,审计岗),将会计与审计工作任务嵌入不同工作岗位,按照岗位分工进行账务处理,实现行业轮换实训。具体内容是明确每个岗位的具体岗位职责、会计凭证传递路线与传递时间、会计凭证、账簿的设计样式、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的组建、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审计报告的具体要求;行业轮换的具体规定。

第四,将原来一人评价变多人的动态评价。改革现行教师主观考核为“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三位一体的动态考核方式,制订全面、规范的实训考核评价标准。具体内容:指导教师评价指标包括出勤、团队合作、岗位胜任情况、知识迁移能力与综合能力及实训报告质量;学生互评指标主要是就会计凭证传递、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自评指标主要就自己通过实训知识、能力和素质提高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改革目标

(1)建立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的长效机制,促进会计实训教学的实质性改革。学生通过本项目可以系统地梳理会计与审计理论知识,掌握会计与审计专业技术、提高操作技能,熟悉不同行业的会计工作岗位及分工,使其在走出校门后能直接上岗,实现零距离上岗就业。

(2)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重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以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为内容起点,按会计岗位业务构建新的会计实训的内容体系,实现手工实训与信息化实训的对接。因此必须从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计划、教材组织与编写、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以工作流程为主线重新构建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3)建立“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动态考核方式。“三位一体”的考核方式是由原来单一的指导教师考核转变为指导教师、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共同参与的动态考核方式,对学生整体实训效果进行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

(二)实现路径

根据毕业生主要涉及的工作行业,本项目设定为五个行业: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为目的,开发一体化的会计与审计综合实训项目。

会计项目: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财务软件的操作与运用、会计档案归集与保管。

审计项目:审计业务接受、经济业务循环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审计报告的模拟实训,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纳税申报、审计等岗位工作方法和程序,加强学生对财务、税务审计工作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对审计全过程的认知和动手操作能力。

第二步,按照工作行业、工作任务和工作岗位,构建实训内容的“三维”架构

工作行业:为处理不同行业企业会计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将会实训行业分解为: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将工作任务融入到上述各行业的工作岗位中,由学生处理不同行业企业的会计审计业务,以掌握不同行业会计与审计业务处理的特点与区别。

工作任务:我们将每个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分解为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报送、财务软件的操作与运用、会计档案的归集与保管以及税务和审计报告的编制等工作任务。并设计不同行业之间相互关联经济业务及各行业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业务,由参与实训学生进行各行业企业经济业务交易凭证的传递处理,完成会计核算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岗位:根据实训时间,我们将所涉及企业界定为中小型企业,将会计岗位分为出纳岗、会计核算岗、主管会计岗和审计岗。由参与实训的学生扮演不同行业企业中不同的岗位角色,熟悉会计与审计岗位的工作职责及操作要求,完成相应岗位的工作任务。

第三步,以提高核心能力能力为目标,创建“岗位分工、凭证传递、行业轮换”的课程实训模式。

岗位分工:每个小组就是一个企业,设有出纳岗、会计核算岗、主管会计岗和审计岗,每个岗位都有其明确的岗位职责。会计师事务所主要承担税务和审计业务,分别对本交易区域内四家企业进行审计服务。根据获得的会计资料,模拟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审查、评价工作。

凭证传递:将实训学生进行分组定岗(每组3人,每人1个岗位),每个小组每轮实训必须完成一个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按照分岗情况由相应岗位的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亲自操作各行业之间的票据传递。

行业轮换:每个小组在完成一个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后进入另一个行业企业进行实训。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可能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在项目训练设计上,我们将会计工作的岗位分工通过行业循环进行体现。也就是说在行业循环时小组成员内部同时变换岗位,使学生熟悉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以此类推,以使每个小组均有机会处理不同行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每个学生均有机会扮演每个会计岗位与审计岗位的角色。

四、结论

综上可见,会计审计一体化实训项目以培养会计职业应用能力为目标,将应用能力分解为不同行业背景下的会计核算能力和审计监督、鉴定、评价能力,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这种一体化的实训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针对性和创新性,能够引导学生发现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迁移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改变了传统会计实验主要局限于单一课程内容以及验证性实验居多的弊端。

[参考文献]

[1]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

[2]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

[3]刘玉廷.对我国高级会计人才职业能力与评价机制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4(6).

[4]彭峥.“会计学”实验课程创新的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4).

[5]王京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路径选择―――基于职业能力的需求与协同效应[J].大学教育,2013(1).

篇2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125-0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市场经济结构也逐渐复杂多变,而会计行业作为企业经济活动与市场进行联系的最关键纽带,将对企业发展以及整个市场经济活动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会计行业的舞弊、诈骗以及审计失败等问题的出现,直接反映了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尤其是在经济利益面前很容易丧失职业道德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逐步降低了对会计的信任程度。现主要从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监督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一、会计行业中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分析

(一)会计行业市场秩序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

目前,随着会计行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快速发展,会计行业所应有的市场秩序也始终存在着缺陷和问题,导致会计人员的会计职能不能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很多企业受制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对会计人员的招聘和薪资待遇上所使用的方式始终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种延续,这种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为部分会计人员进行舞弊造假行为提供了有利机会,最终导致会计人员将账目做的模糊不清甚至是企业资金管理混乱,使得企业所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体现。同时,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方面还有很多漏洞和不足,尤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奖惩的有关制度问题,始终没有可具体实施的方式应用到实际对会计的管理中去。这些都为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提供了很多弄虚作假的可乘之机,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二)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我国众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使得部分会计人员为了图谋个人利益,做出不符合规范的虚假账目等违法行为,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在部分大型企业中,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很大且所涉及的会计内容多而杂,这导致会计人员的心理状态缺乏积极正确的工作态度,对其工作内容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正确、有效的处理完成,特别是企业中就职时间较长的老会计人员,其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受制于过去传统老式的财务管理形式,对新型的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现代财务管理内容不熟悉也不愿意接受,这给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很多麻烦和问题。

(三)对会计人员及工作内容缺乏监督管理

企业的会计人员受制于企业进行管理,与政府财政部门之间没有直接利益上的关联,这使得政府相关监督管理部门不能对企业的财政信息内容进行直接的监督和管理。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以为企业自身服务为核心,因此财务部门本身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时企业年终所进行的年报审计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会计事务所完成,来对整个企业进行账目的管理和汇总,而并没有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内容进行监督和管理。所以针对企业会计人员所对应的外部监督实际上只是一个空壳,并没有实质的监管部门。这使得企业还是无法避免会计人员在财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造假或者徇私舞弊的违法行为。

(四)政府及社会的监督力度不够

在最新的《会计法》中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监督模式,包括了单位内部监督、国家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但现实会计行业中,国家政府相关监督部门没有正常履行监督责任的同时,社会监督也没有按照预期目标和要求进行。我国所实行的监督方式是通过注册会计师对上市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进行单独审计,因此社会监督的作用力是直接来自于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和执业人员对会计行业监管的客观、公正公平程度决定。但目前注册会计师所具有的监督力量,也存在其内部人员素质的偏差、会计执业的标准不一、国家体制的约束以及执业环境的恶劣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社会监督力度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我国本身所具有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缺乏行业发展基础,所以导致整个会计行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另外,作为通过法律法规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制度的延后性也为政府在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方面带来了很多障碍和困难。国家现有的很多关于会计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存在很多不完善甚至落后的状况,使得政府相关部门在依法执行对会计监督工作中并没有充分发挥效力,也没有专门针对会计全面而落实的责任追究制度,出现部门之间的职能责任混乱不清同时也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等问题,最终导致对会计监督管理职能的弱化。

二、会计行业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国家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对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出现违反会计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时,没有切实的针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处罚制度可以实施遵循,同时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也没有实际的可操作性,我国现有的会计准则、制度和有关会计规范存在着滞后性以及矛盾性,这导致在处理会计职业道德问题过程中,没有制度可循,没有法律可依,影响了整个会计职业道德的标准和实施。

(二)现代企业制度两权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的经营者和投资者没有相互融合,投资者一般不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去,因此对公司的财务账目以及公司资金的情况都没有全面的了解和知悉,这种经营者和投资者两权分离的状况为企业财务人员进行弄虚作假的非法行为提供了谋取利益的有利机会。

三、会计行业及会计人员的监管对策

(一)加强并完善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从而提高会计财务工作的真实可信,同时也保证了会计人员能够高效率、高质量为公司完成财务相关工作。内部会计监督管理职能需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是企业的决策要与会计信息进行密切的关联,其次是企业要建立并执行财务部门通过真实可信的财务信息内容来赢得社会的信任。企业要采取一定的约束和激励制度,来建立起会计人员对企业财务工作的高度责任心。而这种约束与激励制度的平衡把握,是需要在有全面而有效的约束机制建立的条件下,来对会计人员实施可行性的奖励制度,从而激励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关标准,对企业内部的治理方式和管理结构要充分考虑市场状况以及企业发展,根据市场的变化波动能够感受到对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作出判断,以此来降低政府在对会计行业以及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的社会成本。另外,建立健全企业监事会对会计部门的监督管理条例,并与时俱进的引进适合企业经营的董事制度,让董事提出适合整个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以及对企业内部重大问题的解决,从而对整个企业的治理监督结构达到完善和平衡。

(二)会计行业市场秩序的完善

为了给会计行业市场建立一个健康、积极且按法律法规行事的环境,必须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利用政府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完善,并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确保各个会计管理制度能够依法有序的实施运行,并建立会计信息的共享机制,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另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企业发展的状况建立相适应的会计管理体系,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在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下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在制定企业会计管理内容中,要促使会计从业人员从传统的会计观念中挣脱出来,接受新兴现代会计职责和要求。最后,政府部门要与社会其他部门建立监督合作关系,共同为企业的财政部门的会计工作起到监督与管理的作用。

(三)提高整个会计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素质

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整个会计行业秩序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要求必须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其工作监督的力度。作为会计从业人员,首先必须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包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多种有关会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并对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内容有所了解和认识,并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条件下,学会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并在进行会计人才考核过程中,注意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测试和考核,定期通过开展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质能力的综合培训工作,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同时作为企业,应该为企业财务部门创建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管环境,通过建立相关的激励鼓励制度来促进员工财务工作的相互监督和相互提高,从而对整个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作用。

(四)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有效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违规违法行为起到约束和遏制的作用。通过国家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完善建立的同时,相应的也通过建立会计指标评价体系,把所有的企业根据不同的经营类别进行分类区分,并对各个企业所有的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不断建立并形成企业披露制度。而在进行会计信息披露之前,要符合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标准,不能完全从投资者的主观立场进行,要对公众利益的信息需求做参考,信息披露之后,要将其及时传送到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中去,通过这种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力度,为企业的财务工作提供健康有序的环境。

(五)建立并加强社会监督的管理体系

为了给会计行业创造更加健康、有序的会计从业环境,建立社会监督的信息系统成为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通过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引起社会人群对会计行业的关注,从而建立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意识。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当下,可以通过行业网站和各种新媒体来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有力的监督管理,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更加谨慎小心,按照规范依法行事,提高并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篇3

【文章摘要】

文章通过对高职会计综合实训的深入调研分析,在选取学生样本进行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改革设想:通过改革实训内容,体现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通过分岗位业务操作并进行轮岗实训,体现现场工作环境的特点;通过按行业开展循环会计实训活动,体现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等,以期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突破。

【关键词】

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账务处理能力要求愈来愈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的重任,尽管目前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比较全面,但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因此,如何提高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效果,采用与实际工作最接近的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会计综合实训是将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教师的设计与加工,形成系统完整的原始资料,由学生模拟充当企业不同会计岗位工作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流程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并利用会计实务完成的会计资料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和审计实务模拟操作等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会计综合实训的资料,目前多数采用企业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期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采用这种方法能基本反映企业某一连续时期的全部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流程,使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培养实训者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1 当下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多数实训为单项实训,且实训内容单一

单项实训是以理论教材的章节为实训单位,按理论教学进度分别组织实训。内容主要涉及原始凭证的审核与填制、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报送、财务软件的操作和运用、会计档案的装订保管等单项练习。这种实训方式的优点是能够紧密联系相应章节,对相关理论知识如何在实践操作中运用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边做边学,边学边做,且能在学习中加深印象。但其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实训内容被人为分割成若干版块,不利于系统、全面地掌握整个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而且实训内容大都是单一的制造企业经济业务,很少涉及其他行业经济业务,比如商业企业、金融企业、服务企业等;实训过程没有体现实际工作中凭证流转程序,学生实训后仍然不知道在实际工作中该如何与其他企业办理资金结算、票据交接、纳税申报等手续。

1.2 没有分设相关的会计岗位

会计综合实训原本是要还原会计实际操作的过程,但由于课时延续较长、消耗材料多等种种原因,多数实训都是混设岗位,即每一位实习学生各自单独完成(或者两个学生为一组共同完成)全部会计综合实训内容。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不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不但如此,有时连最简单的出纳、会计等的岗位职责也没有在综合性的实训中反映出来。

1.3 业务流程设计存在局限性

绝大多数的会计综合实训仅局限于一个单位的内部会计处理过程,而没有将一项经济业务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单位的会计处理流程均展示出来。实际上,经济业务流转过程中会涉及很多外部单位,如果仅以采购单位为实训主体则会让学生在实训中只做一种行业企业类型的会计实训,而对其它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不熟悉,或者对外部单位之间的业务联系不清楚、不了解。

2 会计综合实训教学设计的新思路

2.1 在会计工作过程要素的总体框架内设计实训课程

目前,“三无”实训被认为是一种切实可行而又行之有效的实训模式。所谓“三无”实训,即是在实训过程中,无凭证流转处理程序、无会计岗位轮换、无行业账务处理特殊性区分,设计了包括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和其他服务业在内的不同行业相互关联的交易业务,并按照工作任务(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设置与登记、会计报表编制与报送、会计档案的归集与保管)、工作岗位(出纳、记账、会计主管等)和工作领域(不同行业)三个工作要素(包括职业基础知识、职业操作技能和职业操守素养等要素),按照工作要素与学习要素相对应原则,将学习要素(知识、能力、素质)转化为工作要素,从而促进了将自然逻辑与认知逻辑的有机结合。

2.2 创建的动态的、多维的会计综合实训模式

一是交易关联。就是将不同行业企业的会计工作任务进行分解,每个交易区域内各行业之间按一定的流程进行交易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训。

二是岗位轮换。每个企业内部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出纳岗、记账岗、会计主管岗和其他会计岗等主要岗位,并按设计的虚拟环境,每个学生在每轮交易关联实训中可依次扮演出纳、记账、会计主管、其他会计等不同的岗位角色,并同时完成所扮演会计岗位角色的相关工作任务。

三是行业循环。每个交易区域中每组学生在完成一个行业企业的全部虚拟经济业务处理后进入另一个行业企业,即进行行业循环会计综合实训。如:某组学生完成制造企业经济业务处理后进入物流企业进行账务处理,在物流企业中同样分别担任不同会计岗位的角色并进行岗位轮换实训,完成物流企业账务处理后再进入商业企业进行账务处理,依次类推,以达到“交易关联、岗位轮换、行业循环”的实训目的。

总之,在上述以“交易关联、岗位轮换、行业循环”为主要内容的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每个学生都能依次进行不同行业企业的账务处理,并且承担不同行业企业的不同会计岗位角色,通过参与仿真的业务交易,模拟仿真的票据流转和货币收付,使学生体会到这种实训方法的乐趣,增强综合实训的效果,实现实训课程要求的循环化、系统化的目的。132

财会研究

篇4

一、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含义及启示

会计准则就是会计工作的规范,即就各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程序做出规定,为各企业的会计行为提供规范。建立会计准则的目的在于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应遵守的规则、方法、程序,是处理会计事务的规范和准绳。我国1993年7月1日公布的十二个行业会计制度(以后又陆续增加)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根据不同行业经济业务特点和性质,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有关内容做了具体规定,其作用在于具体指导企业会计实务的处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尽管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是统一的,但两者在客观上仍存在着差异。①会计准则由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系,即表现会计理论的要求,又体现规范企业具体会计行为的需要,因而是一种科学的会计体系。会计制度是以行业划分为基准而产生的企业会计行为规范,它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如何满足具体会计实务处理的需要,不直接表现会计理论。②从逻辑关系上看,会计准则只有一个体系,而会计制度分为若干种,各种会计制度之间不存在主从关系,相互平等独立,内容大部分重叠,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宠大的行业会计制度群。从而使会计制度失去了科学性,造成会计制度泛滥,政出多门的现象,不利于指导实际工作,使本来应该简单的工作复杂化。③从内容上看,会计准则体系基本上囊括了会计工作的全部内容,而会计制度主要针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内容不够全面,因而不是一种完整的规范。通常所说的会计制度规范性,是指它规范某个行业的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业务而言,这种规范的结果只能使整个国家的会计实务杂乱无章。

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行业不断诞生,而社会化大生产则要求行业划分越来越细。可见,会计制度的种类是无止境的。以会计制度作为一种会计行为规范,永远满足不了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会计制度围绕行业划分,失去了会计政策稳定性,不能反映会计对象的全部内容。而会计准则体系能够克服会计制度的缺陷,无论何种行业,也不论它的业务如何特殊,都不能跃出会计准则覆盖的范围。

二、经济体制改革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财税、金融、投资、外汇、价格、外贸各个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后,会计改革应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服务,即建立和实施体现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

(一)完善和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与调控,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存在差异性,各类企业依不同行业会计制度制作和输出的会计信息同样存在差别,即会计信息资料的可比性和统一性可信度下降。为此,我国必须建立会计准则体系,取代现行行业会计制度,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和统一性的可信度。会计信息的汇总、分析和利用才会有价值,利用这种信息才能对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以会计准则体系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是政府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政府直接干预或指导企业经营活动的政策工具。行业会计制度作为国家财经法规的组成部分,各企业只有无条件遵照执行的义务,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

(二)扩大对外开放需要建立会计准则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就是要吸引投资、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和开展对外贸易,这就要求我们按国际惯例来处理合作活动中的会计事项。而我国现行的会计处理规范模式是:基本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这种模式在许多方面与国际惯例模式存在差异,导致我国的会计信息不易被外国投资者和合作者所理解,影响我国的对外开放,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在国际资金市场上筹措所需资金。可见,实施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准则体系来规范我国企业会计工作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必须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经济文体,一方面企业面对的市场必须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商品经济市场;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能在竞争中生存并获得发展,要求其自身的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在会计工作上需要企业的会计该算工作灵活自主,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去选择更加切合实际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对此,《公司法》第174条明确规定:公司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本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由于行业会计制度之间存在着差异,同时它本身又具有很强的刚性,因而,运用行业会计制度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很难满足以上两个方面的需要。按照我国现有的“基本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模式,难以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制订并实施与国际惯例相适应的会计准则体系势在必行。

三、三种会计体系分析

(一)“基本会计准则+行业会计制度”会计体系。这是目前正在运用的会计体系。在这种会计体系下,基本会计准则是理论基础,行业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行业会计制度形式来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性。但是,采用这种会计体系,正如前述,不利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灵活性的充分发挥,行业会计制度由国家统一制订,不可能照顾到所有企业的情况,满足不了企业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的需要,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不相适应,也同国际惯例做法不尽一致。因此,现行会计改革应取消这种会计体系。

(二)“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会计体系。这种会计体系是国际上普遍运用的做法。在这种会计体系下,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按会计准则体系的具体要求,制订自己的会计制度,作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因而,这种体系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企业经营发展对会计核算的要求,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的需要,也同我国总体经济改革目标相适应。但是,采用这种会计体系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也要求我国的宏观会计管理工作做进一步的改革。虽然目前这样做有很大困难,但这正是激励会计人员尽快提高业务素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改善我国会计管理工作的原动力。

篇5

关键词:税收制度 建筑企业 会计核算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在近年来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建筑行业中,会计核算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为了适应现行的税收制度的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一、会计核算的内容

加强对现代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必须要了解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可以将会计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建筑施工核算、支出与收入账目核算和建筑工程结算核算。在现行税收制度下,要根据财务会计的固有职能和会计组织,进行准确的会计核算。能够完成这两项主要的核算内容,财务会计的核算才能够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具体分为以下两点:

(一)建筑施工核算主要包括的是将建筑行业的预算成本和实际的施工成本进行会计核算

其中包括两个主要的内容:一个是工程施工预算成本,在建筑工程进入设计阶段时,能够将整个工程的成本做一个全面的统筹。另一个是实际的施工成本,主要核算建筑工程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并计算出核算之后的毛利。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才能够将整个建筑项目的盈利和亏损做一个全面的核查,反映出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建筑施工的工程中,对机械作业的核算是衡量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施工机械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一个关键部分,需要进行更详细的明细核算。

(二)支出与收入账目核算是建筑企业会计核算中最复杂的内容

支出的账目,包括购料款、分包款、质保金和暂估应付款等明细科目,涉及到分包单位和建筑企业的利益平衡。收入账目包括三项内容:应收工程款、应收质保金和应收销货款的明细科目。建筑行业的支出和收入账目能够将整个建筑工程的运营直观地表达出来,便于建筑企业进行投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核算的特点

建筑行业的财务会计主要是为建立一整套从建筑设计到施工完成全过程的相关信息系统服务的,它是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整理、输出和记录的程序规范。

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分为集中和独立的两部分会计核算项目。建筑行业的会计既有一般会计的特点,也有建筑行业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在建筑工程过程当中的材料不是按照实际发生的材料成本进行计算的,而是一个整体的实际材料的核算过程。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分级核算法对每项工程成本进行核算

建筑行业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工程施工的流动性大,采用分级的核算办法是比较有效的核算方法,能够结合建筑行业的施工过程当中的分散特点,不仅可以避免由于工程的流动性过大造成统一核算的耗时费力的缺点,而且能够确保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二)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具备可比性

建筑行业的材料一般具有很强的单件性,比较常见的是使用订单法来进行各项工程的成本核算,在同类的工程当中,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三)建筑企业的的会计核算要关注支出和收入的核算

建筑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长的周期性。需要始终关注支出和收入的核算,才能够将整个建筑周期内项目的运行情况表现出来,为建筑企业进行一个合理的调整提供一个参考。

(四)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要协调相关方面的利益

建筑工程的建设当中,除了建筑企业的主体地位之外,还有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分包单位等重要的部门,建筑工程投资大、周期长,协调相关部门的利益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衡量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三、现行税收制度与会计核算

建筑企业在当今经济社会中是一个重要的行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产业,进行会计核算是很重要的。 建筑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关系到很多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会计核算包含很多的内容,能够向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相关的产权变更信息以及产权交易的信息,能够达到对建筑行业的信息监督,为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产权的明晰、保护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适应现行税收制度的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来说,现行的税收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使用发票来确定收入和成本关系。现行的税收制度更加强调的是账目凭证的完备。开具发票是能够将建筑工程的收入和成本进行一个科学反映的重要方面,然后按照总成本的计算方式进行最后的成本结算。

(2)控制会计核算中的管理成本,选择恰当的会计核算方式,能够避免会计核算工作的重复性,进行成本的控制,推进建筑行业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科学的发展。

(3)建筑工程款结算核算。工程款结算是依据合同的程序进行的,在工程完成之后,向有关的发包方开具工程价款结算账单,进行工程价款的结算办理。在这项工作完成之后,能够进行工程项目收支的对冲结算,得到最后的建筑工程账目盈亏信息。这三个方面的核算是始终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之中,构成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体系。

四、结束语

在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要始终关注会计主体的核算内容和国家税收政策的协调统一,依据会计核算的内容和特点,通过采用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将建筑企业的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以便于建筑企业进行投资的调整,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静.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研究[J]财会界.2009.05

[2]万 箫.建筑企业会计管理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