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企业信息化建设路径,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对信息化建设道路的探究已经成为每个公司需要研究的课题,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在同行中脱颖而出。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发展前景 现状 解决措施
1 企业信息化的概述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现在社会,科学技术成为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信息化已经成为每个企业必须具备的软件。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运用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化技术等各种高新技术,对企业的业务和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以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是一种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运营的创新手段。
无论是工业企业或者是商业企业都对企业信息化有着强烈的需求。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企业从原材料的选进到车间的生产情况到最后产品制作完成出库,一直到卖到每个消费者的手中都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原材料是否能供应使用,原材料的质量是否有保障,制作过程中会不会出现纰漏,产成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都是需要严格控制的,新西湖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信息化让透明,有利于企业的快速高效运营,同时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对于商业企业信息化也同样适用,公司产品的销售情况,员工的工作态度,顾客对产品的反响,公司的盈利情况等等,都需要企业信息化帮助完成。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企业信息化具有多方面的特性。企业信息化具有全局性、多方位性、深层次性等,企业信息化运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是生产流程还有销售、售后,对原材料的管理,企业日常事物的管理,企业人员的管理,渗透于企业的方方面面。
2 企业信息化的优点
2.1 有利于管理企业的内部
实现企业的全面信息化有助于企业形成数据供应链,对于企业的一切数据源,管理立着都能找我,解决了信息不畅通的难题,也有利于决策层做出正确的判断,为企业争取最多的利益。有利于管理者对员工的管理,对企业内部情况的掌握、节省生产成本提供了正确的信息,有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技术和研发高新科技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开发出更多优于其他企业的高科技产品,改善企业的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2.2 对企业外部做出合理判断
企业信息化企业的经营者对外界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帮助企业投资更具有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减少企业因信息不透明造成的损失。在信息化时代下,信息都是高度透明的,信息化也给企业引进外来先进技术提高了条件,对于研发人员学习外部的先进技术也提供了便捷途径。例如,聘请外国先进人才帮助企业研发新的产品或者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培养是企业提升的主要方法,但是因为各种外在原因,聘请专业人员到公司进行讲解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视频讲授,这就有效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3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3.1 缺少专业的技术人员
在我国的市场上缺少专业化IT人员,国内的许多企业希望实现信息化,但是没有没有找到合适的技术公司进行合作。有些企业虽然说是有信息化但是技术并不成熟,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还有少数专业人员不结合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情况,硬搬专业知识,降低企业的管理经营质量。
3.2 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偏差
很多企业不能正确理解企业信息化的深刻含义,以为只要把技术引进就行了,不加以管理和学习应用知识,还有一些企业对外国的技术照搬照抄,不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企业信息化建设路上的效果不明显,有时还会有反向效果。
4 企业信息化建设路上的改革措施
4.1 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
企业要深刻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要想全面落实信息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才的培养,只有培养高技术、高专业水平的人才会使企业的信息化发展逐渐成熟。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可以制定培养人才的计划,定期聘请技术人员对企业的员工进行讲解,引进高端技术,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培养人才的体系。
4.2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管理特点对企业的各个部门进行分析,只有做好企业的需求分析,才能正确定位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应用。管理人员正确理解信息化在企业的普及,不仅仅是安装先进设备那么简单,还应该在思想上对信息化引起重视,在平时的管理决策时应用有利的信息,还要组建专门的部门对信息化进行管理。
4.3 加强对信息的合理利用
目前国内企业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较低,不能意识到有效地信息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经常会浪费信息资源。公司高层应该向下级员工下达命令,是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进行合理利用,定期开展会议,向公司高层传达本部门的情况,有利于决策层做出高效正确的决策,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减少因信息传达不明确或不及时造成的损失。
4.4 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
一些公司比较重视企业的硬件设施,注重事业发展,而忽视软件的投资,其实,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软件。企业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引进上舍得下本钱,而不能贪图便宜应用质量较差的技术,反而会对企业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波.中小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及防范措施[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
[2]马澜.分层架构企业网络安全[J].中国信息化,2013(06).
[3]李鲤,贺大兴.化工企业信息化网络安全策略配置[J].广东化工,2011(11).
[4]宋翔,刘新强.基亏B/S的学生信息数据库设计与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2(05).
关键词:施工企业 科技档案 信息化 内涵 现状 建设路径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5-251-02
在“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信息化建设已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科技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顺应潮流、适应时展的重要选择。科技档案信息化对于充分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迅速、准确地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科技档案信息,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与传播的最大化,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内涵探究
科技档案信息化是指综合运用档案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的相关原理,以计算机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科技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理、管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档案信息数字化;二是档案信息接收、传递、存储和提供利用的一体化;三是档案信息网络化。科技档案信息化的作用在于:
1、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的利用率。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连续的社会活动,科学研究离不开参考借鉴已有的科研成果。建立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将科技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使之得到有效利用,既体现了档案“管理在于利用”的目的。同时也避免了科研的低水平重复,提高了科研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率,产生了更广泛的社会效果。
2、提高了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人工档案信息加工的模式。即从文伟资料形成到开发“二次文献信息”时间长。造成信息失去时效性,严重影响了科技档案信息的应用价值。科技档案信息数字化,可直接将各类电子档案信息采集、输入系统,对不同载体的档案信息资源进行扫描、整合、缩微和数字化,利用电脑的功能完成信息加工工作程序,快捷地形成二次文献。
3、增加了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缩微技术、扫描技术、光盘技术的广泛利用,存储密度比纸质档案高出许多倍,大大增加了科技档案信息的存储量:另一方面,档案信息数字化可对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进行重组、整理和组织,将原始科技档案转化成数字化信息,满足授权范围内的档案利用者在调阅时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二、现状审视
科技档案信息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会遇到“数字信息存储与利用,多媒体,网络,用户平台,技术标准等技术问题”。而现实中施工企业的科技档案信息化存在很多问题,无法适应21世纪企业科技档案信息化的要求。
1、标准规范滞后。目前,科技档案数字化建设大都处在试验和探索阶段,但由于标准化推行不力,缺乏统一明确的业务性和技术性标准,再加上计算机软件开发缺乏整体规划性。在通用性、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缺乏系统管理和网络技术的支撑,造成规划要求不明确,软件各异,兼容性差。数据库的设计、修改不规范,数据标准难以共享,建成科技档案信息系统无法转化为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催化剂。
2、安全存在威胁。如何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安全保密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是对科技档案信息化工作提出的一大问题。科技档案的保密性在信息化过程中受到信息网络使用的挑战,科技档案信息系统也存在着安全问题,网络上非法入侵的病毒和窃取、修改甚至伪造机密档案数据等不安全因素,也使得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受到严重威胁。“安全保障技术更新迟缓,主要表现在: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得不到较好的普及应用或者即使得到了应用也得不到度时更新。”
3、人才队伍紧缺。科技档案队伍建设由于受到原有基础、总体环境和工作条件等限制,信息化人才紧缺:一是档案队伍信息化素质远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尽管目前档案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已大大加强。但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技能训练,在技术基础和操作技能方面十分欠缺;二是信息化建设需要的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系统开发、程序维护、咨询服务和信息导航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影响到信息化整体效果。
4、管理程度不高。当今现代化设备不断推陈出新,计算机管理逐渐进入档案室。计算机主要是用于检索,提高利用率,而许多单位尚未充分利用计算机机进行储存。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没有能跟上现代化的发展。档案人员不懂得计算机操作,无法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优势,影响工作效率。
5、利用档案落后。企业科技档案工作仍处在一般性的管理状态,由于科技档案受长期档案工作保守性的影响,仍处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在如何正确处理开放与保密关系的这一问题上争执太多,给科技档案的利用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提高科技档案利用工作一直说法多,行动少。处于等待状态。
三、建设路径
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加强项目档案工作。所有建筑项目都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项目栏案。从项目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件资料,都要严格按照规定收集、整理、归档。项目档案管理单位和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履行职责。对失职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建设项目施工档案是项目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施工档案形成和管理部门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应当大力加强项目施工档案工作。
1、标准体系化。标准规范是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和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科技档案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对电子文件档案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标准规范、时档案文件信息化处理的业务性标准规范和对电子文档数据存储、交换、加密系统软硬件设施的技术性标准规范等。只有在建立上述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才能使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制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力度,尽快出台相关的规范制度和标准。对已经出台的信息管理共用标准、纸质文件档案管理标准和电子文件管理专用标准及规范加以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使科技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传送和程序真正做到有规章可循,有制度可依。
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实现企业档案信息的集成和共享标准是规范行为的准则,实行标准化是档案信息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要认真执行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交换标准,
维护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实现企业信息的高度集成与高效、安全传递,充分发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作用。
2、管理信息化。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档案信息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在科技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是要加强档案资源建设的宏观规划与协调。注重科技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根据科技档案事业发展趋向及科研需求,加快建设一个完善的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网络系统:二是要快速、有效、有序、合法地开展馆藏科技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工作,大幅度提高档案数据库的信息量,实现公用信息平台及开放目录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开放科技档案目录网上查询,提供部分科技档案全文浏览服务:三是要加强科技档案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确立馆藏科技档案资源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模式,努力向社会提供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性的信息,提高科技档案信息服务水平。
3、保障安全化。信息化之后科技档隶主要是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构筑科技档案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就是保护电子档案信息资源,防止未经授权或者偶然因素对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破坏、更改及非法利用,以实现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保证科技档案信息的安全,首先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增强保密意识,认真地对档案信息做出鉴定,确定档案的密级程度和开放范围。严格审查,严格管理:其次,通过制定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从系统建设、信息上网审批、密码管理、载体的保管、网络的维护、检查监督、奖励惩罚等多个方面进行网络管理和运转秩序的规范;第三,通过采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确保科技档案信息安全可靠:对于敏感信息、秘密信息和重要数据,必须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实行物理隔离;利用访问权限控制技术保证包括电子文件信息在内的网络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非法利用;通过防火墙、进行安全扫描入侵检测等。总之,“采用最新的信息安全保障措施,并对这些措施及时更新以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
4、队伍人才化。科技档案是一门专业性强、技术性广、内容丰富的一项专门事业,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是搞不好的。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必须培养有现代化管理头脑的科技档案工作人员,要求管理人员不仅应当有档案学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专业知识;既有预测市场的信息头脑,又有参与企业决策的能力。企业领导应当创造条件努力培养能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人进入档案事业的第一线。
5、资源开发化。做好科技档案开发利用工作。档案的利用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发挥科技档案为企业的经营决策、生产运转、设备维护、基建技改项目的设计。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试制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潜在价值转化为现实价值。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有一句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而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则是基于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可见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企业档案部门集中、系统地保存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基础数据的汇集地和成品库,因此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部分。企业档案部门要抓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机遇,把档案信息化纳入其中,使档案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同步发展。一方面,档案部门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对企业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提出档案管理需求;另一方面要充分运用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开展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以及档案管理和利用。
一套完整的科技档案是一项科研活动从立项到研究到取得成果的全过程的详细记录。其中包含了课题立项的科技背景。科研人员的研究(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出现问题解决的方法,重要参数,操作工序和重要结论等。
档案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孤本性的历史记录,但经过信息化的档案资源是可重复、多平台利用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使档案资源能够更方便、更快捷地为大众、为市场所开发所利用,创造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之真正成为未来信息社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
参考文献:
1.傅荣校.档案管理现代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张新.企业科技档案分类标准化探析[J].北京档案,2004(08)
【关键词】财务信息化;财务系统;系统改造升级;
信息化建设;实施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5
企业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一。只有了解和掌握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趋势,才能有效构建基于提升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效益的财务信息化,真正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由于信息系统专业性很强,长期以来,一谈信息化,企业领导往往将其归为信息部门的事情,所以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信息部门领导挂帅,其他部门配合,导致实施和应用效果并不理想。随着企业管理层和基层业务部门逐步认识到信息系统不仅是企业的管理工具,更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平台;已经意识到业务和管理需求是信息化的核心,信息部门则变为配合角色,财务部门引导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深入人心。在此背景下,株冶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路径如下:
一、硬件、软件等系统环境正常运行与经费保障是顺利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一)系统环境运行正常,保证信息化的进度和效率
系统采用集中部署方式,金蝶财务主机统一安装在本部信息中心机房,主机系统采用两台高性能PC服务器和一台海量存储阵列构成的双机系统。驻外远程用户终端利用Internet网络,通过本部财务远程服务器认证后连入主机K3系统。主机系统采用Windows SERVER2008 R2 64位操作系统,以及SQL server2008数据库,主机中分别部署了21个金蝶K3账套。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维护性。
(二)经费保障,保证硬件、软件按时到位
株冶集团财务信息化改造总预算240余万元,包括硬件设备采购、机房升级改造、软件采购和数据库建设等多个项目。经费上的保障,保证了信息化的稳步实施。
二、领导高度重视和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顺利推进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条件
(一)领导高度重视
公司成立以董事长为组长的财务信息化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以财务总监为组长的财务信息化工作小组。在实施过程中,总经理主持、召开多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的相关重大问题、突破信息化实施瓶颈。
(二)组织推进明确责任人
分别成立株冶实施项目小组和金蝶实施项目小组,明确各小组的项目经理人。由财务部牵头成立信息化专门实施小组,株冶和金蝶各派出人员组成多个2人小组,分别负责实施初始化及信息化实施的具体公司和单位,建立双方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工、细化责任。
明确各信息化相关部门责任人、联络人、关键用户。信息化相关部门的部门长是信息化第一责任人,各部门或子公司等设立“关键用户”。各部门关键用户为各部门的业务骨干,能承担各部门的信息化“传帮带”的纽带作用,能够随时抽调接受培训与数据录入等工作,要求各部门充分保证上述成员用于公司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时间,以利于公司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实施。联络人配合关键用户在部门责任人的领导下协调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
关键时间节点责任人签字。将《株冶信息化实施计划》制作成大型进度表粘贴在信息化办公室墙壁上,双方实施小组成员在每一个关键节点上是否按时完成进度要签字确认,时刻提醒双方按进度完成任务。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舆论宣传
为配合信息化实施创造有利外部环境、鼓舞士气,公司宣传部门对财务信息化工作在《株冶人》报、《有色天地》上进行宣传报道,同时撰写了信息化建设简报。
三、前期调研充分,有利于提高信息化实施的效率和进度
给予株冶财务信息化调研的时间只有4天左右。株冶集团的业务比较复杂,许多具体细节问题调研时没有充分了解到,随着实施的不断深入,新问题越来越多,感觉流程越来越复杂。所以,调研要进一步增加深度、扩大样本范围,深入具体操作层面、了解每个具体的业务员的需求。如公司销售收入分解为出厂价、到岸价、打捆费、运杂费等;如果不深入详细了解,就会影响以后的实施进度。
在适用通用标准、通用流程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个性化开发。株冶的生产规模较大,采购、销售、仓管、质保等主流程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不是标准、通用流程都可以解决的。比如硫酸销售模块,对质保、检斤、质保书打印系统的模块采取定向开发方式。
兼顾对公司原来单个老信息系统的整合、利用、替代,避免信息孤岛。通过本次信息化一期系统的升级改造,株冶将完善其金蝶财务软件的管理功能,并有效整合其原有销售、采购、质保等单独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得原有的财务、业务、质检等多个信息系统纳入统一管理平台,达到全流程供应链管理,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逐步完善株冶的IT信息网络管理,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前期信息化蓝图确认的时间最好长一点,信息化调研更深入一点,再细化一点更有利于后期的开发实施和进度掌控。
四、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有效执行是确保信息化持续稳定运行的制度保障
(一)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
公司已经制定信息化管理制度,包括各部门职责及权限、业务运行处理规定、系统用户权限及密码管理、罚则等,并将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使各部门在实施过程中有法可依,按章办事。
(二)严格执行周例会、日短会制度
为保证实施各方的信息沟通,信息化工作组按照每周四召开一次周例会、每天召开一次短会的形式,保证双方加强交流和沟通,不断总结信息化实施经验,优化实施模式,提高实施效率。
(三)建立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制度
如系统初始化时候,采取课堂讲授与实际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分批完成信息化初始化培训工作,所有参培人员要求考试合格。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培训,对个别培训后没解决的问题,在信息化QQ交流群有专家进行在线解答,确保培训、沟通工作到位。
(四)实行工作任务书制度和奖惩考核制度
以“株冶财务信息化工作组”名义下达近20份《工作任务书》,确保对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任务进行布置、问题进行整改、进度进行控制、瓶颈进行突破,并对工作任务书完成情况进行奖励和考核,确保优化业务管理流程,保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株冶信息化建设工作。
五、复合型人才是成功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有力支持
企I不仅需要专业化的人员,同时也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财务人员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将会成为衡量财务人员价值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如何转变核算角色,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为企业实现价值创造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已经成为财务人员发展的必然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群.集团财务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6(13).
关键词:电力企业;信息化系统;信息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4-0125-02
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国家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各方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软件产品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国内外的软件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市场上的软件品牌和产品多不胜数,分析国内外软件产品的成熟度、功能、价格、适用性、技术要点等情况有助于电力企业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软件产品,推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1 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信息化水平对企业的竞争力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还处于发展阶段。为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必须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提高电力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经济效益。但目前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1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趋势是全球经济信息化,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也是蓬勃发展,但就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信息化建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网络资源和电子信息的利用还不够充分,市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需求。
1.2 信息化建设不够规范
目前,国家电网倡导对电力企业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但由于电力企业特殊的发展背景,其发展过程中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导致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集中,秩序混乱,经常出现重复开发的现象,资源浪费严重;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用的软件也不统一,造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式多样,给数据的整合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1.3 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电力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利用设备和网络来代替人的劳动,因此大量购买机械等硬件设备,往往忽略了软件程序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很大误区。软件程序相当于人的大脑神经,是硬件机械的中枢系统,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软件程序的提升和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硬件设备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另外,电力企业的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直接影响着员工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在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应领导和职工在思想上达成统一,在行动上相互配合,若电力企业的领导和职工不能正确认识信息化建设,将会给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严重的阻力。
1.4 电力企业缺乏专业信息化建设队伍
一个完整的信息活动包含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和应用四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内容都对于人才和软件有很高的要求,电力企业员工需要对当今先进的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和掌握,,而目前电力企业员工的计算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其创新能力和先进知识的更新能力还不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对于软件要及时进行升级和更新,及时发现和利用国内外先进的软件技术提升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水平。
2 信息化系统管理软件的选型原则
电力企业要通过管理软件实现信息化,就应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复利用现有资源来提升企业的无形资产,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现代化。管理软件的选择应考虑与业务联系紧密的、功能简单而且、风险小、实施难度小、周期短的管理软件,其选择原则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适用性,信息化管理软件贯穿了企业的各个环节,与公司的运转效率和员工的工作效率密切相关,因此,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信息化管理软件非常重要。二是经济性,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对软件的需求也是有所差别的,因此,不能一味追求管理软件的高端前卫,而应综合考虑成本价值,选择自身发展特点的软件,且很多软件都能够升级,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三是时效性,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对于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因此应选择开发项目实施周期相对较短的管理软件。四是稳定性好,在信息化社会,若软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管理软件的稳定性是软件选型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原则。
3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软件选型策略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地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对市场的需求催生了一系列电力信息化产品,如SAP、朗坤、用友等软件,但软件的实际用途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其选择必须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如企业利益、信息安全等。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选型将会出现以下策略:
3.1 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型
在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为提升管理效率,便于整体上对集团信息进行掌控管理,提升管理效率,集团可选用大型的ERP数字平台,采用国际知名软件企业,而分公司和企业则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国内先进的EAM管理软件,这种根据实际需求对软件进行灵活选型的策略能够提高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率,降低管理风险。目前电力系统也应用了ERP系统主要用于业务采购、资产管理方面,起到了协同管理、层级审批、多层级管理的应用
效果。
3.2 一体化平台选型策略
因很多集团企业的管理体制为多级管理,集团企业可从上至下选择国内有丰富电力行业实践经验的软件企业提供整体的信息化服务,实现一体化的信息管控,避免因多家企业的多种软件造成采集、加工的数据混乱的情况给企业带来风险。这种软件的统一选型有利于信息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也有利于实现集团的管控一体化。选择统一的企业门户入口,登陆后可显示软件分类、软件层级。网、省、市、县各级用户可根据不同的需求、层级不同选择软件入口。这样不但节省软件开发的费用,同时降低了各级用户操作的复杂性。
3.3 管理系统和生产系统选型标准
由于电力企业特殊的工作背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信息系统的选型大体可分为管理系统选型与生产系统选型。管理系统包含:邮件系统、办公系统、档案系统、财务应用系统,报表系统等。生产系统主要包括:输、配、变生产管理系统,电网规划系统,调度管理系统。不论是管理系统还是生产系统,系统选型的主要出发点有:(1)协同办公,分层审批;通过使用信息系统,应实现多层级审批事务,电子化协调办公模式,省去了原始的纸质式、人工化的办公模式。(2)系统安全性、容灾性:对于一个企业,企业内部的数据是具有保密性的。对于在企业软件中数据安全性,是软件开发厂商在软件开发初期就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一方面,企业所使用的软件中采集的数据是否安全,不对外泄密。另一方面软件数据的必须要按时备份,一旦发生意外,必须具有可还原的性能,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3)可扩展性:信息软件的应用不可避免会出现不适应现象,这时就需要二次开发信息软件,在软件选型时要把二次开发因素考虑中,提供较好的二次开发入口,对软件的选型也是至关重要的。(4)软件服务:软件厂商的售前售后服务质量是企业软件选型的另一个重要考虑要素,售前是否与企业沟通到位,决定了软件的实施效果;是否有专门的售后团队,对软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整改,甚至是软件的二次开发。由此软件的服务质量也应在软件选型时考虑在内。
4 结语
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创新发展和高效运转的重要动力,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应关注先进软件的发展和应用,并根据自身特点以及软件产品的成熟度、技术的先进性、功能的适用性、软件价格、扩展性等灵活地采纳新软件来改善业务流程和管理水平,让信息系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电力企业中,帮助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彭泽武,李伟清,林强,刘文彬.电网企业信息系统
运行方式模型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3,(6).
[2] 李羡.浅谈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J].山东电力高等专
科学校学报,2009,(5).
[3] 杨青峰.发现差距 汲取经验—国外电力信息化建
设对中国企业的借鉴[J].每周电脑报,2005,(31).
[4] 王建设.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初探[J].电力
信息化,2009,(2).
[5] 刘保华.浅议电力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创新的若干问题
[J].中国电力教育,2009,(18).
关键词:企业人格管理 ;企业文化建设 ;意义
企业人格管理具有一定的组织功能,它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向心力。在企业文化中加大对企业人格管理力度,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其实力,使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现今企业在发展运营中越来越注重对美的追求,进行企业人格管理就是对人格美的一种体现,它促使员工自身形成一定的约束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弘扬企业文化,增强社会认可度,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 企业人格定义
企业人格是指企业运行中所表现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及精神状态,企业人格具体是由企业生产、组织、运营等企业流程表现的。一个企业要发展要创新,必然要有一个指引企业发展定位及方向的核心理念,而企业人格则可以将企业知识、意识、行为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人格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分别为企业行为、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三者相互融合才是完整的企业人格。
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外开展的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它是企业人格在活动中的体现,是企业对外展示自身文化及优势的手段,企业行为将企业置于社会生活中,使大众可以充分了解企业。
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运营中所遵循的价值理念,它是企业人格化的重要体现。企业价值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等,可以说它的形成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企业只有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及战略,才能在运营中进一步实施,因此企业价值观是塑造企业人格的关键。
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它具体是由企业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优良传统等诸多因素表现,它是企业文化的直接体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二、 企业人格管理的作用
1.企业人格管理具有组织性
企业人格管理需要对企业的责任、权利、利益三者进行义务承担,通过其自身的完善管理制度,将企业员工团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员工齐心协力,共同进步。企业在运行发展中存在一定风险,此时需要企业向心力来支撑员工与企业共患难,而企业人格管理就是凝聚企业向心力的关键,它是员工之间的理念连接点。
2. 企业人格管理是企业进行社会活动的纽带
进行企业人格管理,有利于企业开展社会活动,它是企业与社会群体及活动保持联络的重要纽带,健全的企业人格管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及连续性,通过系统的管理从而加强企业与社会的联络,保证企业的发展适应社会的经济需求,及时了解社会活动内容,从而掌握社会信息,有利于企业发展商机,使其有更高的发展水平。
3. 企业人格管理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人格管理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文化,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关键。它是每个企业所独有的内涵。企业人格管理对企业整体管理、企业发展定位以及运行模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全的企业人格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 以企业人格管理为路径建设企业文化的措施
1.工作中关心尊重员工的想法
人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情感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所以在企业文化的工程中一定要以企业人格管理为路径,在工作中关心体谅员工,尊重员工对企业的看法。一个企业实施企业人格管理,当员工感受到其自身的重要性以及价值,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形成良好心态,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文化是由企业运营发展中不断总结经验所提炼出来的企业精髓,企业人格管理促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建设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
2. 应建立健全高效的沟通体系
随着经济的不断攀升,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一形势,传统的企业管理,比较注重员工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员工的工作情绪及需求则关注较少,这种做法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使企业立足于日益发展的社会,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就要建立健全高效的沟通体系。建立沟通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与员工的交流沟通,使企业及时掌握员工动向,了解员工想法。因为员工是企业人格管理的主体,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
3. 建立自我管理队伍
新时代的工作人员,从狭义上来讲,员工是为了生活需要,然从广义上来说,工作可以实现一个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方式。组建自我管理队伍,有利于加强企业人格管理,原因在于管理好局部才能确保整体管理的完善,此外,建立自我管理队伍,强化企业员工的团结力,使企业内部形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实现企业文化的高效建设。
4.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综合素质
一个企业员工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能够体现企业文化,定期进行员工培训,加强员工综合素质,是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员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企业注入新的血液,新的力量,从而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奠定基础。现今状况下,企业员工看重的不仅仅是薪资,而考虑更多的是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要真正的贯彻落实,根据员工的不同状况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重点培养员工全面发展,促进企业文化的长远的发展,巩固企业的社会经济地位。
5. 培养员工的绿色观念
我国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总是以一种具有前瞻性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在企业发展中也是如此,在企业人格管理中,要重点培养员工的绿色观念,将节约环保的观念根植于员工心中,绿色观念是企业人格管理的重点之一,企业人格管理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工作质量,减少员工工作中的资源浪费,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形成科学发展观,拖进了建设企业文化的进程。
四、企业人格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意义
企业人格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重点,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功能表现,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决定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企业人格管理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源泉。以下就是笔者所总结的关于企业人格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创新意义:
1.塑造健全企业人格是企业文化的创新目标
企业人格是企业文化建设创新的核心与关键,它在弘扬企业文化中发挥着积极性作用。新时代下,塑造健全企业人格是企业文化的创新目标,企业文化文化要具有创新性,就需要其有独特的企业人格。塑造企业人格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社会反馈及员工思想,制定相关的企业人格,使其适应企业发展。形成企业人格,将其根植于员工心中,对员工形成一定的行为约束力,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的长效发展。其次,企业人格充分尊重了社会群众及员工的想法感受,为企业树立了良好形象,从而赢得社会认可,使整个企业传达给社会群众一种高尚而丰富的企业文化,增加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2. 塑造企业人格是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人格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人格观念、心理、制度、情感。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员工之间统一目标的理论依据。塑造企业人格是通过企业文化来实践的,健全的企业人格需要吸取企业文化中的精髓,将其不断发扬才能发挥出其功能性,影响整个企业价值观、行为理念及精神的形成。企业人格的行为能力包括了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企业人才管理、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员工自我约束力、企业所需承担的社会职责等等诸多因素;企业人格是由三者组成,其思维能力包含了企业对社会经济商机的把握,商业风险评估、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企业人格的塑造是以人为本的,因此具有情感特征,其特征表现为企业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友好合作,获得社会高度认可的愿望以及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展望。塑造企业人格是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企业人格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及精神理念,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的经济运营,增加企业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提高企业的向心力以及社会会竞争力。
企业文化注重培养企业人格的自我管理,在自我管理中不断发现其本身不足之处,加以修整,从而使企业人格更加完善。其实企业人格与人的人格修养有一定的共性,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讲,第一,企业本我,也就是说企业的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整体利益是综述企业的整体运营发展来看其经济效益,局部利益就是指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以及企业每个员工的利益。倘若没有健全的企业人格,易出现企业本我为了个体利益而做出违法或不道德事件。第二,企业自我,使企业在社会中的真实体现,是企业中具体的规章制度以及在社会活动的表现,实现企业自我价值需要在本我的基础上。第三,企业超我,是指一种精神的超越,也就是企业自身行为受道德化约束,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个企业文化建设。
3. 企业人格塑造及企业文化发展是美学范式的范畴
从理论的提出,部分企业就对文化美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追求,甚至一些先进企业已经将全力打造和谐企业、幸福企业作为企业长期的一项目标,以往传统的企业管理已面临被埋没的现状。
坚持“全人“的发展理念。全人的发展理念将人作为主体来对待,以人为本,在企业发展运营中充分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对外,在开展社会活动时要把握社会群体的主观意识,了解社会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其发展向和谐企业靠拢;对内,要及时了解员工对企业的建议及想法,有助于企业的人格管理。
全面发展劳动美育。企业进行艺术品经营,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美的追求,通过艺术品运营,人民群众可以直观的去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全面开展劳动美育的培养,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审美观,使其在生产劳动中带着一种美好意愿去工作,去创造精致的商品。一个企业要时应和谐社会的发展就要注重对美的追求,而企业文化及企业人格就是对美的一种体现,健全高尚的企业人格有利于企业形成永久的影响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五、 总结
企业人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好坏,它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因此,要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必然要全面开展企业人格管理工作,它是现今时代下企业向和谐企业、美好企业迈步的关键,是新时代的企业产物。企业人格对企业的发展方向,运行模式及整体管理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力,所以要对企业人格进行正确定位,从而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推进企业的合理化进程,提升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作者单位: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