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培训范文

初中体育培训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体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体育培训

篇1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师 培训 转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问题分析

1.1培训成果转化的概念

Taylor将工作场所的培训项目成果转化定义为受训者将参加培训后获得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当中。受培训的教师所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和行为转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习惯和坚持。因此,我们可以把培训成果转化定义为受训者有效而持续地将其在培训中所获得知识、技能、行为方式和认知策略运用于工作当中,从而使培训项目发挥最大价值的过程。

1.2培训成果转化的形式

培训成果转化是指将培训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行为和态度等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整个过程。培训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受训体育教师不仅要学习掌握培训项目所要求的各项知识技能,还必须持续有效地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去,将所学转化为所用,转化为体育新课改的效益。在转化中我们要增强来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推广能力和维持能力,要使参加培训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回到原学校能够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2培训成果转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2.1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特征

2.1.1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能力

在农村边远山区中学体育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且兼职较多,专职的较少,很多没有经历过体育学科的专业化培训,所以对各种体育教材、体育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

2.1.2培训动机

动机是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在一定情境下,个体对人、物或事件以特定方式进行反应的一种心理倾向”, 不仅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更是指一个人具有主动参与、克服困难、质疑、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参加培训的态度很积极,但有少数参加培训出于被动或者是应付上级要求或者被迫参加,仍处于被动培训阶段,他们尚未领会到培训对自身的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培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2.2培训设计

2.2.1培训课程的设计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和不同的需求,泰勒认为,教育是一种使人的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与改进的系统性过程,培训课程设计必须考虑前期调研中发现的培训需求是否得到有效的回应,在教师培训实践中,培训需求分析也应该成为教师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克服为分析而分析、培训课程设计与培训需求相脱节的现象。有培训需求分析作为基础的培训课程应该目标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

2.2.2自我管理战略

从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学习行为来看,它包括三个层面的过程: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从认知层面看,它是学习者的主我对客我的认知过程,即学习者对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理想的更加深入地自我认识过程。从情感层面看,它是学习者的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斗争过程。从行为层面看,它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的过程。自我管理战略就是通过这三个过程达进行学习行为的塑造进而学习规范内化。

2.2.3工作环境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工作量很大,他们要上体育课,还要上其它课。职称很不好评,学校领导对体育科目有偏见,绩效工资在学校较低。 教师几乎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不能及时引进优质学习资源。长期以来缺乏对体育的投入和支持,特别是得不到学校领导支持,体育教师消极教学,长期忽略专业发展。以上种种情况导致云南体育农村初中教师专业素质底下,体育教师不能全心投入体育教学,阻碍了农村初中体育新课改的发展。在培训完以后回到原单位,有的教师又回到原点,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技术没有执行机会,有的有执行机会,由于学校经费和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不过硬而无法实现,有的具备以上条件却没有转化氛围,就培训教师孤军突围。

3培训成果转化效果提升的措施

3.1科学的需求评估

科学的需求分析就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之前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专业活动。要想使培训达到较好效果的基础是做好专业需求分析。农村初中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之所以必要,是因为新课改要求的专业能力与初中体育教师实际工作中专业能力之间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体育教学的低效率,阻碍新课改目标的实现。“培训需求是组织及其成员在绩效、行为、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与理想状态之间有差异,但可以通过培训来加以改变的差异。”如果能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找到教师“增长点”,就能使培训课程有了针对性,就可以促进教师的观念更新和行为转变,不断提升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3.2基于需求发现增加培训设计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在培训中对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开展培训需求分析,使培训课程设计与实施基于培训需求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培训需求分析是在规划与设计培训方案之前,由有关人员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组织及其成员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进行系统地鉴别与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需要什么培训的一种内容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培训需求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我们不能为了分析而分析,培训需求分析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设计有针对性、能促进农村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课程

3.3良好培训前准备

根据不同类别、层次、岗位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和专业发展的需求确定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氛围准备中有主要领导出面参与成果汇报;上级的沟通、了解、参与、指导和承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Z].2011.

篇2

关键词:国家级;初中体育教师;同课异构;研修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31-02

2012年10月至11月中旬,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学院举办了两期“2012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紧缺薄弱学科-初中体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结合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课例研究与问题诊断”主题,以一线教师教学中的问题为突破口,针对热点、聚焦难点问题,设计“同课异构”深入课堂的培训环节,提升初中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一轮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同课异构”研修设计的初衷

本次教学观摩研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用多人“同课异构”的研修方式:即多位教师在共同研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共同的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由每一位教师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选择不同的方案、策略、教学资源等,进行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交流展示。

针对教师们的困惑和问题进行“同课异构”,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激发教师对体育教学问题的深度思考;在同行之间研讨、交流,并在专家引领与指导下,提升实践能力与理论水平,使培训更具实效性、指导性、针对性,促进初中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技能提升。

二、“同课异构”研修的准备

多人“同课异构”是在集体研究教材的基础上,个人教学设计、研修团队集体备课、教学现场实践、即时反馈、反思研讨、反思报告的撰写等环节的基础上,碰撞问题、激发智慧、达成共识,解决教学问题及教学困惑,提升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专业水平、综合素养及培养体育教师的问题意识。

(一)“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场所的选择

1.选择北京市普通中学初中体育教学班;

2.“同课异构”研修培训不打乱北京市学校的教学秩序,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进度;使培训常态、真实,既碰撞课堂中的问题,又使学习交流自然、实效、不做作;

3.根据北京市初中体育教学进度确定教学内容(初中体育教学采用过程性考核评价的方式),选定年级和时间,内容即确定。

(二)“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准备

1.问题的研讨与碰撞

为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项目组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如:无主题交流问题的研讨针对性小组论坛主题发言等聚焦问题,以便教师在“同课异构”教学观摩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探讨问题、聚焦问题,提高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研讨,梳理老师们关注的主要问题。

2.“同课异构”教学内容的确定

针对参加培训老师们的问题、困惑及结合北京市教学进度,研修团队选择了初三年级的体育课为“同课异构”的教学内容。根据北京市初中教学内容安排,内容确定为女生—耐久跑,男生—篮球运球过障碍。

3.“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准备

(1)选择和确定学校后,提前3天通知授课教师(国培学员)上课时间、授课年级及授课内容、授课学校学生的基本情况、学校教学资源情况等。国培班的学员以班级为单位(2个班),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利用业余时间、晚上的休息时间集体备课形成教学构想,经班级集体研讨修改、形成教学设计;然后确定参加“同课异构”的教师,班级核心小组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教案。

(2)培训团队负责组织国培学员明确“同课异构”的意义、价值及通过“同课异构”将达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3)被观摩学校安排接待,随班授课及教学观摩场地、教学研讨的会议室、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及体育组工作情况介绍等,使教师明确以“国培”为平台进行“同课异构”培训的意义。

三、“同课异构”研修的实施

通过“同课异构”实践交流,有效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1.相互交流学习,碰撞问题

2012年10月24日上午,国培一期学员们到北京石油附中观摩体育课并与特级教师交流;下午学员们来到北京市育英中学,观摩了4节初三年级“同课异构”教学课,分别由国培1班江苏二十七初级中学孙银花老师、北京育英中学青年教师陈光老师上女生“耐久跑”;国培2班长沙市明德天心中学董飞舞老师、北京育英中学青年教师田希伟老师上男生“篮球运球过障碍”。老师们一致认为,北京市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规范,学生的身体素质好,运动技术技能强,授课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国培学员异地授课虽难度大,但老师们能非常游刃有余的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实践、教学针对性指导,并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控课堂节奏,教学效果好。国培班的学员在与专家、学者、教研员、特级教师、一线教师的交流互动中,就解决当前新课改中存在的困惑及问题,如:教法的创新、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教学效果的评价、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等等畅所欲言。通过观摩、交流、研讨学员们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这种形式的培训得到学员们的好评,老师们遗憾时间太短。

2.国培学员、一线教师是“资源和财富”

在“同课异构”课后即时研讨过程中,老师们结合女生“耐久跑”、男生“篮球运球过障碍”四节课,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到重难点的解决;从教材的定位到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从准备及结束部分的安排到教学组织形式的运用;从体育课的密度到学生运动负荷大小的合理性安排;从体育场地的安排到器械的合理运用;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到教师的应变能力等,就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进行细致深入的研讨。如:本次篮球教学课学生持球的时间应该是多少更合理,学生过障碍撞杆的解决方法及纠正策略,教学难点的定位问题;耐久跑课中的途中跑的距离应为多少合理;示范的次数问题;结束部分如何使学生身心放松,以及使学生达到身心放松的手段等等,通过教师间的互动、专家引领,大家集思广益,有效解决了教师们的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培训教师的自身资源,国培学员、一线教师就是“资源和财富”。

四、“同课异构”研修方式的思考

(一)“同课异构”凝聚了教师智慧,构建了培训学员的文化氛围

1.“同课异构”凝聚智慧、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同课异构”这一环节的培训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发展的平台,通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交流、课后即时反思凝聚了老师们的智慧,部分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2.“同课异构”构建了培训学员的文化氛围,建立了友谊

“国培”一期的培训是来自14个省市、自治区的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可以说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有沿海、有内陆;有青藏高原和新疆兵团,也有中原河南;老师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升能力、转化思想、创新体育教学”。通过备课、说课、集体研讨、教学展示课及教学资源的准备、“同课异构”交流及教学研讨等过程,构建了培训学员的学习文化氛围,建立了友谊,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熟和成长。

“同课异构”使参加培训学员们的研讨从课上到课下,从课堂到寝室,从教学现场到休息时间,针对问题有感而发、有思而想;有时是热烈的讨论、有时是激烈的争论……在真实的情境中、真实的讨论中,流露着老师们真挚的情感、对体育教育事业的执著、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负责、对这份职业的崇敬。

(二)“同课异构”提升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促进学校校本研修的实现

北京市承担“国培”教学观摩的学校,对“国培”项目和“同课异构”研修活动非常重视,他们同样抓住机会对本校的教师们进行校本培训。学校以“同课异构”为切入点,锻炼教师队伍,通过与国培班学员的切磋、交流,推进校本培训,为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学习的平台、实践的平台、发挥特长的平台、挑战的平台;对关注体育教师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师的地位,同时对理解体育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同课异构”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体育教学研究、学校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

五、完善“同课异构”研修方式的思考

1.增加“同课异构”交流的时间

下校观摩环节深受“国培学员”和一线教师的欢迎,从组织“同课异构”的培训经验看,教师们交流的时间相对不足;如果再增加1天研讨的时间,“同课异构”培训环节中对问题的深度分析、问题解决方式效果可能会更好。

2.结合“同课异构”分层次研讨

由于培训的时间短,对有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没有展开充分研讨,如:对教材的理解、解决技术技能教学与学生兴趣的关系的策略等都需要进一步深度研讨。

建议在今后的培训中,针对一线骨干教师教学中的问题结合“同课异构”的培训方式,进行“专题研讨”、“现场研讨”和“深度分析”相结合。“专题研讨”关注“面”(相对较宏观的),即一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现场研讨”关注“点”,即在教学观摩现场(针对课例)老师们关注的具体问题的研讨;“深度分析”关注“点”与“面”的结合,分析问题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的科学、合理的策略。同时应增加下校观摩及针对性研讨的时间和和次数,避免研讨“蜻蜓点水”。

篇3

培训的充实给我不定的心打了一剂定心针,让我慢慢融入教师这个职业,转变学生的心态。文综组长余老师和指导老师彭老师事无巨细的指导,让我快速适应教育教学的工作。

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让我明白了淮阳是一个严谨、积极、向上的集体,也了解了一名教师并不只有教学而已。教育是一门育人的艺术,我们不能只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言传身教,遵守师风师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是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年轻没有经验,是我比较吃亏的地方。刚开始备课时毫无头绪,多亏了彭老师和其他老师的关心和详细指导,才让我理清头绪,开始认真备课。其实一开始我认为备课没有什么困难,现在明白只是想当然了。我们刚成为老师,应该脚踏实地,全力以赴。虽然不可能做到完美,但要追求完美。我们年轻没经验,但我们有活力。我敢拼,敢拼才会赢。

教育是一门育人的艺术,也是一项充满艰辛和挑战的工作。胸无点墨、滥竽充数是不被允许的,是不能容忍的。教师需要有扎实、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透彻理解所教学科,也要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开阔自己的知识。

篇4

我曾在网络上读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被一个社会所淘汰了,那么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失去了再学习的能力。不错,只有学习再学习才能保持与时俱进!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对一个一线教师来说,就更具有现实意义。我们教师面对的对象是富有时代气息活生生的学生,学生有自己的新思想和新主张,会思考,会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我们教师如果僵化了自己的思想,就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又怎能为人师表呢?正如新一轮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业务学习,让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日俱进地得到调整和改善。当今社会,各种知识更新换代较快,旧知识迅速的老化,新知识飞速的生成。如果我们教师仍然死守着自己的传统教学方法、理念,不愿意学习新知识,那么势必跟不上时展。所以,教师的假期再教育再学习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

远程教育培训是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的一项新举措,它不同于以往我们所接受的传统的教育培训,它是应用网络平台,搭建了一个的教育空间,在这个崭新的学习环境中,参加培训的学员不需要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随时进行学习。这种全新的教育培训方式给我们充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掌握学习技巧、策略,最终学会学习。

远程教育培训大大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空间。它把教育培训从实际课堂搬到的网络虚拟空间里,通过网络平台上的多媒体课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我们通过看专家讲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资料外,还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观摩各种类型的优质示范课录像资料,另外,还可以通过论坛跟自己同专业的教师学员交流学习体会,共同学习,加强学员之间的联络和交流,达到资源共享。

远程教育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更加强调了我们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不断培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不断摆脱原有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使学习者不仅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对学习能力的培养、训练,还着眼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

当然,任何事物都具体其两面性,虽然远程教育培训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上带来了不少的方便,但同时它也有很多弊端。例如,我们在上网学习时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去注意其他跟学习无关的信息;在没有老师指导学习时可能我们会抓不住重点,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结果还没有多大的收获。所以,在进行远程学习时,我们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

通过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获得知识,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能力,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好一名教师却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学习、听专家讲座等环节,我感到长了见识,教学思路灵活了,对自己的教学也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在课堂的设计上一定要力求新颖,讲求实效性,不能活动多多而没有实质内容;教师的语言要有亲和力,要和学生站在同一高度,甚至蹲下身来看学生,充分的尊重学生;再者在课堂上,教师只起一个引路的作用,不可以在焦急之中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那样又成了“满堂灌”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但是不能全靠问题来牵引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这样便又成了“满堂问”的形式;另外教师的个人修养和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要靠不断的汲取知识,学习先进经验来作保证。

总之,这次培训对提高教师素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使我获益良多。这次培训对于我将会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在开展教学工作中的影响。

篇5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1(b)-105-02

继续医学教育(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CME)是医学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毕业医学教育之后的一种终身性的医学教育,目的是使卫生技术人员在整个专业服务过程中,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跟上医学科学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新世纪的医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医学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对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及医疗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仅从医学院校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工作需求,故建立终生教育体系和终生学习社会成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1]。

目前,医院开展CME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①举办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②参加学术活动;③对外交流;④教学活动。其中各级各类CME学习班的举办是CME的重要形式之一,根据我院的工作实践和体会,现就CME项目开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1 CME项目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认识不到位

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至国家、下至各省市以及各大单位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以加强和保证CME的顺利开展。但由于在影响医院效益增长的众多因素中,CME只是其中的一个,或者说是一个隐性的、易被人们忽略却又十分重要的因素,故导致了部分医院领导未深刻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对广大临床医务人员而言,为适应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参加CME培训已成为其共同愿望和自觉行为,但仍有不少医务人员对CME的目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竞争意识,学习不是主动而是被动地去为了获取学分,迫于晋升、聘任的所需,一味地为学而学。

1.2 项目主办方积极性受挫

个别基础学科或较专业学科培训项目参训人员较少,有时甚至难以正常开班,挫伤了项目主办方的积极性,导致部分学科开展CME的积极性降低,申报项目少,年复一年,陷入“恶性循环”,从而导致不同学科专业培训力度和培训范围差距加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品牌的构建。

1.3 培训针对性不强

分析近年来参加我院CME项目的人员职称、学历等情况发现,参加培训的人员有的刚刚参加工作,有的参加工作几十年,职称差别大,知识结构差别也大。由于参训人员之间较大的差异性,往往造成培训难度增加,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1.4 培训质量下降

为了能够凑足学时,获取学分,一些项目主办方不得不延长培训时间,使得参训人员对培训内容和安排失去兴趣,造成迟到、缺课现象增多,导致培训质量的下降。

2 主要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终生教育思想

首先要强化各级领导对开展CME紧迫性、必要性的认识。医院领导应该明确认识到,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卫生科技人员的整体素质。作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医院所面临各种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与技术的竞争。其次,要提高医务人员对CME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意识。因此,作为CME工作者必须加强对CME目的与意义的宣传,使广大医学科技人员充分认识加强CME与医学科学和卫生事业乃至个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2 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相结合的CME培训

为确保CME培训质量,应根据参训者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下达培训任务,避免“高分低能”或“高能低分”现象的发生。如对于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是临床经验不足等问题。对这部分人,应该把继续教育的侧重点放在深入临床第一线,选送专科进修,或指派导师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对于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的侧重点应放在注重知识更新、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和开展科学研究上;可通过参加学术会议、专题讲座、参观学习、开展科研等方式进行;使他们能站在本学科知识的前沿,及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技术发展的新动态,能结合实际引进使用,及时解决本专业的疑难问题。

2.3 选好CME内容和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根据我院近几年来举办CME项目的反馈情况来看,大部分医务人员更看重举办项目的内容,都认为CME项目应以实用临床技术、最新临床诊疗技术为主,希望通过参加CME了解最新医疗研究信息,学习科研方法,以提高其临床工作水平,拓宽知识面、增加信息量,能结合实际引进使用,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疑难问题[2]。现在医务工作者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医疗工作,不可能较长时间脱离工作岗位,外出参加培训,工学矛盾严重。因而,做为CME工作者,我们在今后设计和实施CME计划时,应从实际出发,在内容选择和编排方面将新的医学概念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紧密结合,在有限的时间和容量内,包含具有指导性、实用和先进的技术和理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传授给参训人员,以促使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2.4 完善机制,增强办班积极性

在强化全院终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各项配套措施,把CME的参与与医院责任制目标相结合,激发学习热情,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3];让科室意识到CME的开展是宣传自我、扩大自身影响的重要途径之一,与学科品牌的构建密切相关,把“要我办”转化为“我要办”。

另外,也希望CME培训项目审批部门能注重项目的实际内容和编排,降低学时数与所获得学分的硬性关联,以提高项目主办方的办班积极性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志,徐西华,陈琼.迎接挑战加速发展继续医学教育[J].医学教育,2004,33:118-120.

[2]陈运能,李铭邦,冼苏,等.不同学历内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要求的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1,9(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