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儿童相对于成人其注意能力和水平都要弱很多,注意的范围和稳定性都很差,但是对感兴趣的事物却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儿童的记忆呈现直观形象的特点,是机械性的记忆,逻辑记忆的能力还很差,记忆还带有很大的无意性。儿童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其逻辑思维水平是较低的。儿童的想象带有很大的复制性和模仿性,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儿童容易冲动,情感不稳定,易变化,情感外露,控制能力较差。所以对儿童的教育,采用的表征形式至关重要。由于儿童的注意能力和水平很弱,记忆呈现直观形象的特点,所以表征的形式必须具有吸引力。描绘性表征经常被用来形象直观地说明问题,并通过描述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得儿童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学的内容上。但是,一味地使用描述性表征,会让儿童的注意力偏离到学习内容的非重点部分,往往被形式所吸引,而忘记所要学的内容。所以,在儿童交通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叙述性表征通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培养受教兴趣的同时,阐明受教内容的重要性和原因,会让受教的儿童有顿悟的感觉。很多教育效果低下的原因在于不恰当的问题表征形式和单一的问题表征形式,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心理负荷,使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减退,甚至对学习内容产生厌恶情绪。
2基于多元表征的儿童交通安全教育效果试验研究
本次试验通过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效果以及心理负荷量的问卷统计,来评价3类教学方式的教育效果。选取某市3所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3所小学分别为2所普通的九年制义务小学和1所交通安全教育学校,每所小学随机选取二年级小学生20名,授课教师为本市交警支队一位有10多年安全宣传教育的民警,授课内容选用交通安全教育小学读本——《平安伴你成长》(1~3年级)。授课方式分3种,第1种为普通的课堂讲解,第2种为课堂讲解结合动画资料的播放,第3种为利用交通安全教育学校的现实场景,让儿童自己驾车和步行,以游戏的方式,配合交警讲解来展开。课堂授课时间为45分钟。教育结束后,立即发放准备好的测试资料和心理负荷问卷,1个月后再次发放相同的测试资料。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测试题目为20道题,3个班立即测试的平均成绩分别为8.05、8.25、7.4,1个月后的测试结果如下,3个班的平均成绩分别为5.9、6.25、6.7,同期分别下降了26.7%,24.2%,10.4%。3种授课方式对儿童的认知负荷量统计(立即测试)如图2所示,包括困倦感、压抑感、吃力感、累的感觉、逃离感、焦躁感、有趣感和兴奋感等。实验研究表明:
(1)普通的课堂讲解形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对儿童安全教育的学习效果,但是长期记忆效果明显弱于课堂讲解配合动画资料播放的方式和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
(2)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短期记忆效果不是很好,可能是由于儿童贪玩的个性,使得注意未能主要集中在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安全知识上。
(3)3种方式中,实地场景模拟、儿童参与其中的方式心理负荷水平较低,兴奋感和有趣感较强,而普通的课堂讲解形式较其他两种方式对儿童心理负荷产生较大影响,儿童在45分钟的学习中,会产生一定的困倦感、压抑感、逃离感等负面情绪。
(4)试验结果表明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必须遵守趣味性和重点知识突出相结合的特点,对知识的呈现,必须遵守多元表征的方式,利用多通道体验和刺激模式,做到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通过互动交流完成对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3结论
出现这种情况,就说明身体一定出现了问题。首先应该注意卫生和每天的清洁问题,以防感染。
再者挑选内裤的时候要注意棉质和透气性能,每天换洗。每天再用温水清洗外阴,换洗下的内裤最好晾在有阳光通风的地方。
还有呢,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禁止夫妻生活,最好的是夫妻双方同时进行治疗,避免交叉产生感染的现象。
(来源:文章屋网 )
一、当前社会交通和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诚然,当前社会交通存在许多问题。一是超员、超载、超速、行人乱穿马路、乱闯红灯、不走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等交通违法行为大量存在,交通参与者交通违法代价不高。二是很多交通参与者交通法制意识、安全意识、生命意识不强,不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成人不带头文明模范参与交通。三是交通安全管理和交通安全教育宣传社会化力度不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大多由公安交警一家唱独角戏,幼儿教育非常欠缺,系统的教育可以说没有,幼儿的交通安全养成教育非常薄弱。
二、如何开展幼儿交通安全教育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我们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坚持知识、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将促进幼儿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统一起来。其总目标:一是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时走人行横道,不乱穿马路;二是不在公路、铁路、铁路口处玩耍和追逐打闹;三是行驶靠路右边行,不违章骑车(指儿童自行车、玩具车)。在具体教育活动目标中,我们又根据不同年龄的幼儿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
1. 认知方面小班。认识“红、绿灯指示标志”;认识“人行横道指示标志”;认识“禁止行人通行禁令标志”。
中班:在小班的基础上增加“注意施工警告标志和注意危险警告标志”的认识。
大班:在中小班的基础上增加“步行标示标志、注意儿童警告标志、禁止停车禁令标志、认识交通标线、禁止驶入禁令标志、停车场辅助标志、急救站辅助标志”的认识。
2. 情感方面。小班:和父母同行时会听父母的话,学会和父母观看红绿灯号,根据信号提示行路。
中班:在认识各种标志的基础上,有自我保护意识。
大班:除自己不到危险的地方去外,学会提醒别人不到危险的地方去,会提醒自己的父母到停车场停车等。
3. 行为方面。小班:会走人行横道和人行道,过马路时会看红绿灯,会跟着大人走。
中班:过马路时不疯打、疯跑。
大班:会遵守交通规则,不独自一人横穿马路。
许多幼儿都知道交通安全与自己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乘车时就不会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不在停着的车辆前玩耍;并认识了常规交通标志图,懂得走路要走人行道,不在公路上乱跑或踢皮球等;在交通安全认识方面有很大的提高,懂得人车分流、各行其道的简单常识;上楼下楼会自觉靠右行;外出参观活动时,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能初步构建起幼儿园与家庭交通安全教育网络;教师的交通安全法规意识也能得到提高。
三、家园配合,共同提高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关键词:儿童阶段 安全隐患 安全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46-02
一、儿童安全教育隐患及安全教育方法的界定
(一)儿童安全隐患的界定
对于儿童来说,家庭与学校是安全隐患常发的两个地点,这种潜在性的危机可能会造成儿童身体或心理上的伤害。如夏季溺水、交通事故、动物咬伤、拐卖诱骗、触电坠楼、烫伤误食等,都是近年来频发的儿童安全隐患事件。这些意外性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儿童本身及监护人安全意识淡薄所造成的。儿童生活在成长特定的环境中,对很多外在事物只能适应和习惯,无力对其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环境做任何改变,这也是儿童安全隐患一直都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原因。
(二)儿童安全教育方法的界定
教育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维下形成的具有目的性、策略性、系统性的教育方式,教育方法对教育成果具有直接的影响。安全教育是针对突发性恶性事件所作出的一系列的应急反应,及为避免自我财产受到侵害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儿童是安全教育意识稍薄弱的环节,小朋友对突发性的恶性事件无应对能力和抵御能力,一些灾难性事件的发生出于小朋友的好奇心,如夏天是儿童溺水的高峰季节,即使每年媒体都会报道这样的案例,提醒每一位小朋友远离河水,但总会有一些好奇心非常重的儿童去游泳或逮鱼,从而发生人们不想看到的意外性事件,安全隐患一直被关注。
二、为何要进行儿童安全教育
(一)儿童的特点
从年龄上划分,儿童阶段是周岁满6-12岁的孩子,该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小学学习阶段。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以下特点:思维正处于启蒙阶段,个人价值观正在形成,对一些事情无自身的判断能力;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的事物总喜欢去尝试或挑战,而这种挑战可能超出自身的能力,从而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对突发性事件无抵御和应对能力,一些临时发生的事故超出了儿童常识范围,在危机环境下很难作出正确的应对措施,致使各种事故的发生。
(二)安全教育的目标
安全教育的目标是指根据儿童的心理变化、认知过程及行为动作,结合外在可能存在的潜在性危险,加强儿童对周边环境可能存在危险的认识,对具有预测性的恶性事件尽可能避免,强化每一位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意外事故率的发生,让每一位儿童懂得生命的不易,活在当下,珍惜生命的重要性。安全隐患是在校内外都可能发生的,安全知识教育有利于提高儿童生命质量,改善儿童的安全态度,培养孩子对恶性事故发生的应对和抵御能力。
(三)儿童安全内容要求
儿童安全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交通安全。每年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都在逐年上升,这是因为在十字路口很多人都“争分夺秒”,处于置交通安全教育于不顾的状态。②消防安全。相信成年人对消防知识的认知都非常少,而火灾所带来的危害性是巨大的,加强消防知识和安全教育是防止安全隐患非常重要的途径。③食品安全。近年来,中国社会各界都在关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是提醒儿童不吃有异味、过期、发霉的食品。④溺水触电。夏天儿童玩水容易发生溺水事件;插座位置较低,儿童操作各种电器易产生触电现象,这两项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会威胁儿童的生命安全,因此这两点也是学校教师强调的重点。⑤游戏安全,即在学校课间游戏中可能产生的挤压、踩踏、摔跤等事件,虽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也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
三、儿童安全隐患及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儿童安全隐患问题现状
近年来,通过媒体报道的各项关于儿童隐患的事件频繁发生,也将儿童安全隐患的问题推到社会关注的热点上。就目前看,我国儿童安全隐患发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是来自外界的意外伤害,如交通事故、游戏挤压、踩踏、摔跤等事件;二是针对儿童作出的刑事犯罪性案件,如拐卖儿童、害等。相对于前者,后者给儿童带来的伤害很大,可能伴随着孩子的一生,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关注儿童安全隐患问题,实际是关注祖国发展的未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儿童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1.儿童安全意识淡薄
儿童好动活泼、好奇心强,对所有新鲜的、有趣的、未知的事物都极为有兴趣,但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很难判断自身是否处于危险之中。即使年长的儿童认识到其事件可能存在危险性,但对危险系数不清晰,总认为这样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危险就这样一步步向孩子们靠近。当事故突然发生时,儿童应对事件的能力非常弱,往往刚认识到其危险性就被当头一棒,面对危险不知道躲闪,这些都是儿童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
2.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学校是儿童安全隐患常发的地点,学校教师管理工作不到位是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其一,学校教师对安全教育的疏忽。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课本知识上,仅抓语数外三门文化课程,忽略了安全教育。其二,学校的相关设备设施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单双杠、体育器材、桌椅板凳等一旦磕碰到孩子们,那么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导致儿童肢体受到伤害。其三,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如今一些年龄稍长的学龄儿童都是自己上学放学,没有家长来接,很容易在上下学途中发生交通事故或走失事件,上下学途中也成为安全隐患的频发阶段。
关键词 大班幼儿;交通安全教育;实践;研究
幼儿园大班时期的孩子已经处在5到6岁期间,这个阶段的成长对一个人的一生尤为关键,是在整个人生中发展最快、最基础的时期,家长和老师为了让孩子可以拥有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努力着。可是这个阶段的孩子由于没有生活经验,因此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无法预料,也导致了危险的高发。加强安全意识,建立安全防范措施,共创和谐校园成为了幼儿教师的首要工作。
一、实施交通安全教育应当从大班幼儿开始抓起
交通安全应当从幼儿抓起,当今社会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站在路口,凑够一群人,不论是不是红灯,大家一起闯过去。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式过马路”。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以这样无所谓或者侥幸的态度带着孩子过马路,那么如果有一天家长没有在孩子身边,孩子也会毫无顾忌的过马路,这样错误的观念不仅干扰了交通秩序,并且对孩子来讲非常危险。对于这样模式交通法则的家长以及成年人对幼儿造成的影响,会直接危及到幼儿的生命、健康乃至家庭的幸福,更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
学前儿童因为其矮小的身体,对交通意识薄弱,对于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危害意识不足,并且这时期的孩子多为好动,一旦事情发生变化时感知能力会非常弱。所以,此时的孩子成为了交通事故高发群体。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儿童14岁以下的就超出了1.85万人,并且,死亡率逐年增加。如此惊人的数据,残酷的现实在向我们宣战,对于儿童的交通安全教育刻不容缓。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关键性习惯、对待事情的态度,大多是在6岁之前形成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阶段成为了人对安全情感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适合学习安全教育的阶段。
二、对大班幼儿实施交通安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通过形象的场景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场景一:幼儿容易发生在马路上嬉戏打闹或者边走边看书的事情。幼儿的天性比较喜欢嬉戏,尤其是在园内被“关”了一天之后,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你追我赶。这都是天性使然,所以很多时候,幼儿在马路上也毫不避讳,对来往的车辆不注意避让,而由于幼儿的身体发育还没有完成,因此身形较为矮小,在他初级车身时,驾驶员很难在车内发现幼儿,就会造成交通事故。正确方法是:幼儿在上下学期间,就算在大人的看护下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不可以同小伙伴们并排行走,不可以在马路上互相打闹,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并且,幼儿在马路上行走时,不可以低头看书或者玩游戏,不可以戴耳机行走,要避免因此发生的意外。幼儿在马路上行走时,其监护人要认真看护,避免意外的发生。
场景二:横穿马路或者跨越交通护栏。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横穿马路,甚至在遇到道路交通护栏时,为了图省事,放弃走人行横道,抱起孩子横跨护栏,这样危险的动作非常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有1万多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而横穿马路以及横跨护栏的事故发生率占主要交通事故之一。正确的方法是:家长一定要按照交通规则过人行道,要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意识,不可以横穿马路、也不可以跨越护栏。应当遵守信号灯的指示过马路。
场景三:有些家长带孩子乘坐公交车时,让孩子自行上下车。并且现在很多公交车为了不让车门一下子开到最大,会控制车门进行分段开启,大约在车门开启到1/3处时固定,可是一旦没有开到指定位置,车门很可能会关闭,由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力气很小,一旦出现车门回弹的事情发生,很可能会夹伤幼儿的身体。并且孩子在下车时都比较着急,往往会忽略过往的行人或车辆,因此在下车的过程里极有可能出现碰撞的事情发生。正确的方法是:在幼儿乘坐公交车上车时,家长要先等待车门完全打开再让孩子上车,而下车时,家长一定要先下车再让孩子下车。
三、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要将交通安全变成一种信念深入到幼儿的心里,并且,作为家长、老师以及成年人都应当思考:
(1)我国对交通安全非常关注,并且也透过不同的形式定期对百姓进行《交通法》的教育宣传工作,在交通方面不断进行整治,可是每年依然会有上万人命归车祸,所以,交通部门要将交通宣传的工作贯彻始终,全面提升百姓的素质。
(2)幼儿园老师一定要具备交通安全意识,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的影响非常重大,老师作为幼儿的保护者、监督者、教育者,一定要做好交通安全的监督、实施工作。
(3)从细微处做起,把交通安全意识稳扎稳打的融入到幼儿的生活当中。不要只走形式,而应当从幼儿身边的细微处做起,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坚持下去,不断的用图片、故事、标识、游戏来激发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4)加强家长的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创办一些交通安全活动,让家长积极的参与进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对幼儿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家长会上也要加强交通安全的宣传工作,让家长签署交通安全责任书,让家长从根本上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从小做起,从细微处做起,用正确的交通安全规范约束自己,约束孩子,才可以让孩子健康的成长,让我们的交通环境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3,(12).
儿童安全教育的资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为主,儿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护的一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儿童网民上升情况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这表示儿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面向儿童设计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对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站认知、理解与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网站建设必须从使用者的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方面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将网站的受众分为学前儿童用户(7岁以下)、小学儿童用户(7~11岁),初高中儿童用户(12岁~成年),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定位受众,来保证网站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符合受众需求,从而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以确保网站的应用价值。国内外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按以上三个年龄层定位受众的网站较少,美国我的宝贝网,有专门对7岁以下儿童提供安全资讯和产品的服务;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
二、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三、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四、总结
关键词:儿童安全教育;受众分析;网站建设
我国对儿童安全教育十分重视,颁布了各种儿童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1991年9月4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02年颁布《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采取了多方面的方式和手段,1996年起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儿童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特别是近些年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它能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与服务,使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成为儿童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媒介。互联网媒介建设与运营的重要支点之一就是受众定位。网站受众的定位决定了网站信息内容的取舍、风格的定位、运作模式和发展方向。儿童安全教育类网站的受众定位,应注意儿童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使儿童能够逐渐产生一种安全意识,以及应对危险的能力,这离不开家长、社会、政府的参与、沟通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支持,也离不开儿童安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因此,定位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受众,需要根据,接受者,儿童;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实施者,教师三个角色进行分析。
1接受者――儿童
儿童安全教育的资源的使用者主要以成人为主,儿童更多的是接受教育和保护的一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儿童网民上升情况明显,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初中学历人群的占比分别为11.2%和36.3%,相比2012年底均有所上升,尤其在初中群体中的升幅较为明显。[1]这表示儿童有越来越多的机会直接使用网络安全教育资源。
面向儿童设计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对儿童来说,他们对网站认知、理解与应用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网站建设必须从使用者的年龄特点、认知情况和接受能力方面出发,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将网站的受众分为学前儿童用户(7 岁以下)、小学儿童用户(7~11 岁),初高中儿童用户(12 岁~成年)[2],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定位受众,来保证网站的内容、风格和运营等符合受众需求,从而保证用户的忠诚度和粘性,以确保网站的应用价值。国内外以儿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按以上三个年龄层定位受众的网站较少,美国我的宝贝网(My Precious Kid:/),有专门对7岁以下儿童提供安全资讯和产品的服务;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即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中国分支,其使命是降低14岁以下儿童的意外伤害和死亡。
2支持者――家长、社会、政府
面向支持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必须考虑支持者的特征。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保障儿童安全,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家长、社会、甚至政府的参与都是必不可少的。根据支持者定位受众,往往决定了网站的功能定位。支持者普遍对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需求是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如“我的宝贝”网会提供论坛服务,在论坛中大量儿童安全教育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无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为儿童安全教育做了推广;社会上的组织机构可以提供一定的儿童安全教育资源,需要网站具有资源和在线专业及技术支持的功能;政府可以提供一定的扶植政策,需要网站具有线上与线下互动的功能。例如,美国国家儿童安全理事会(NCSC:)就是致力于儿童安全的慈善组织,该组织提供300多类儿童安全教育材料,辅以50多个安全顾问,每年为40多个国家,约6000个公共安全机构和超过16000000儿童提供儿童安全资料。
3实施者――教师
面向实施者的安全教育类网站需要考虑教育者的特征。同家长的辅助教育特征有共同之处,也是在获取知识功能和交流功能上对网站有相应需求,但对儿童安全教育资料的使用需求更显著,这类资源通常以全面的信息涵盖、专业的信息分类形式呈现,或学习、交流线上与线下联合活动的形式呈现。如,信息覆盖类型的小精灵儿童网站的儿童安全频道:/news/mulu/16/,提供了分类比较全面的儿童安全资料:游泳安全、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疾病预防、远离、饮食安全、网络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等;活动型的radKids:/,是美国马萨诸塞州儿童安全组织,通过授权认证为当地社区教师提供安全教育计划(组织活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是否能够准确定位受众对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有直接影响,国内儿童安全教育网站面向受众一般比较单一,致使网站应用性一直不够理想,例如之前提到的“小精灵儿童网站儿童安全频道”仅作为儿童网站的子频道存在,对儿童安全教育的传播与发展有限。可多借鉴国外运营较好的儿童安全教育网站的受众定位,针对某一细化对象或针对多个对象进行综合网站建设,可根据国内具体的法律、法规、政策等因素,国家和地方地域因素面向更广泛的受众对象,起到国家儿童安全教育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摘要:通过进行对社会各个领域的人群进行关于儿童安全教育、使用绘本的感受和对立体绘本的各方面事项的抽样调查和对立体书、绘本、游戏、拼图与模型搭建的研究,来探寻如何发挥我国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设计研究的作用,使儿童更易接受公共交通安全知识。
关键词:儿童;绘本;立体书;安全教育
研究内容:在研究内容方面,总的来说,我们主要调查与研究“如何发挥我国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设计研究的作用,使儿童更易接受公共交通安全知识。”
首先从现今的儿童安全的现状来看,在当今社会关于人类健康与安全的诸多问题中,儿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这种伤害对儿童安全的影响和社会经济方面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经调查表明,幼年到青壮年是一个生命力旺盛、健康问题较少、死亡率较低的时期,但儿童却是受伤害的高危人群。由于当今旅游、交易、商贸等活动的活跃程度较高,商业活动繁杂,公共场所周边交通拥挤现象比较严重。地铁、公交交通安全问题也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其中现行儿童交通事故频繁发生,虽然儿童的安全问题近年来屡次发生,备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仍然没有很多高效易推行的举措。
国内外经验证明,安全教育需要从儿童抓起,儿童是弱势群体,他们有权利得到足够的安全保障,使儿童接受合理的安全教育并且增强儿童的应急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其中不仅在于社会交通、治理措施等方面存在问题,还涉及到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处在迅速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喜动、好奇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中的活动特点是活动量大、范围广、种类丰富,但因其年龄小,生活经历少,心理以及生理上不成熟,导致他们难以形成自我保护,不仅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易发生伤害事故,而且在一些外来的突发事件面前也不具备相应的反抗能力。
儿童安全教育形式存在问题,学校的安全教育教材相对单一,缺少吸引力,儿童缺少学习兴趣;又或者尺度较大,儿童理解偏差;且传授方法仅限于对安全知识的传授,口头表达的安全知识,得到的效果微乎其微。并且往往学校和老师也没有适合的方向入手,同时学校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安全教育意识也很淡薄,并且在人员方面,缺乏安全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教材、安全实践演习。
据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万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在中国,意外伤害占儿童死亡原因的26.1%,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年7%-10%的速度快速增长。据数据统计,其中1-4岁的儿童最多,在各种儿童意外伤害当中,根危害发生频率以及程度,依次是跌落、家庭中毒窒息、溺水、活动中受、交通事故、烧伤、烫伤。
其3-6岁儿童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相对较差,还不能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观察,他们感知的是事物的外表,喜欢观察具体的、突出的、鲜明的无需太多思考的东西。安全知识相对缺乏,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同时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对于家长或者老师的教导,牢记与遵守的能力较低,有不可控性。有调查表明,当儿童一人在家时,进行敲门实验,通过查煤气、家长朋友、推销等理由时,几乎都敲开了门。其侧面也反映了家长对于这些低年龄儿童安全的忽视性。虽然多数家长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不到1/5的家长表示接受过有关儿童安全教育的培训与宣讲活动。家长的重视程度与儿童安全教育实施性仍然不足。家长的言传身教是儿童行为取向的重要途径,孩子最初的行为方式受家长的行为影响,因此,要强调与重视家长在教育中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以身作则,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安全生活氛围。
排除社会不法分子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性来看,大多数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可以控制、防止的。如果家长掌握有关知识和仔细看护,完全可以避免事故。发生意外伤害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预防方法常常十分简单。有关专家介绍,美国由于从1987年开始“全美儿童安全”的宣传活动,在2003年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就已经降低了39%。加强儿童安全知识教育和社会宣传,在全社会建立一个自然保护体系,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儿童安全,是防止意外伤害的最有效方式。
近年来,安全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育人功效日益凸显。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但是,安全教育依然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在很多地区,只是学校进行偶尔的火灾、震灾逃生演习;由于社会整体趋势的发展,现在从襁褓开始就已经在被灌输着学习再学习的思想,不仅老师、家长忽视了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儿童本身也将安全教育放在一个不是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儿童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安全类课程开课率不足、实践活动参与面小、师资短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由于用于安全教育的时间零散、教育形式表面化,我国实施安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儿童安全教育是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启蒙教育之一,诸如儿童成长环境的选择,基本卫生常识,儿童的举止行为,交友取向等都是安全的基本教育途径。在行为规范方面必须给予忠告和提醒。在我国的民族传统中,十分重视和倡导家庭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从儿童有认知能力时即开始。《三字经》、《弟子规》、《小儿语》等都是可以作为儿童安全教育参考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这些古代启蒙读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教育资源,对儿童进行文化启蒙、养成教育和强化安全意识,是古往今来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手段,值得我们去借鉴。其中《弟子规》对儿童行为举止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并且教育儿童基本的注意事项与行为准则。其与儿童的心理、生理的行为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一致的。并且提醒儿童与其家长,在儿童能力未到达的情况下,不要擅自做主,随性而为。其中包括:
(1)卫生习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2)衣着: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3)安全: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
而在游戏中,儿童开始获得其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动机、技能和态度。在游戏中,儿童好像是一个比他自己高出一头的人,在此过程中激发儿童潜在的领域性、竞争性。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在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儿的潜在发展水平是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的合作中体现的。教学的组织应基于活动而不是静止的因素。既观察儿童在自发游戏中的行为,也观察儿童在有组织的活动中的行为才是明智的。“并且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生活重心,游戏最常见的工具就是玩具;学习则是孩子成长的必要过程,学习最典型的形式是书;玩具书就是兼具了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拥有玩具的趣味和功能,玩具书把跳出平面的书的限制范围,创造了三度立体的空间,在设计上用眼去发现去探索的机关和结构。
拼图与模型搭建也是非常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在局限的2D范围里拼出一个物品,一个合于逻辑的东西。使其懂得顺序/秩序/逻辑的意义。儿童需要观察范例上的正确拼法,才能拼出正确答案。培养观察力,培养耐心、专注力,通常拼图都是由日常生活中拼起,所以儿童要熟悉身边的事物,才能按照逻辑拼出正确的图形,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儿童的耐心及专注力,让他可以坐得住的做一件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上,玩拼图能W习推理思考能力,因为小朋友会经由尝试不同的选择,到决定正确的一片放下去,也就是经过假设、判断到选择的过程,让他学习运用逻辑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且感官的触动对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有极大的帮助的。感官教育包括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培养孩子敏锐的感官,锻炼孩子辨别力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比起那些一闪而过、只带来一时的快餐文化,欣赏绘本对于儿童无疑是一种让眼睛享受、让心灵愉悦、让精神提升的美妙体验。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与环境保持平衡与协调的需要(即认知的的需要),以及社会往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各种需要激发了儿童的游戏行为,各种需要的满足儿童的游戏兴趣得以维持,并且将其行为进行规范。
绘本是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也是儿童安全教育的载体之一。绘本中包含了各种绘画的方法,并且绘本中的细节突出,独特有趣的叙事关系,而且绘本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不断增强孩子的专注力、有效提升孩子的记忆力、提高孩子的听力水平、熏陶孩子的领悟力、促进良好品行的习成提升。而且在情感上受到熏陶,使他们对艺术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预留给孩子更多想象的空间。基于儿童安全教育的立体绘本研究至少需要从上述方向进行完善,而不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形式感等方面而生产制作。
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紧急通知,今年下半年开学以来,*县、诸暨市等地中小学连续发生饮用水质问题和食物中毒事故,截止到9月底,由于溺水、交通、火灾、燃气中毒、误伤、坠楼、心源性猝死等事故原因,今年*市中小学生及幼儿非正常死亡人数达25人,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近期,县政府组织教体、公安、卫生、安监、建管、工商、消防等部门,开展了一次学校安全工作检查和隐患排查活动,也暴露出我县个别地方和学校安全意识欠强,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措施不够扎实,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漏洞和隐患。时值国庆长假开始,是户外活动较多时期,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火灾和交通等事故的高发期,安全维稳形势十分严峻,各镇乡(街道)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保持高度戒备,防范于未然,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责任,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
按照“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各镇乡(街道)要不断完善“政府统一领导、职能部门负责、有关单位参与”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长效机制。要严格执行“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工作方针,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将学校安全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精、做到位。县教体部门要主动与公安、交通、卫生、安监、消防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建立健全学校和当地公安机关、家长、社区的学生安全联防制度,努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和共同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加强统筹协调,把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各镇乡(街道)教育发展统筹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加大学校安全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对工作不力,,造成师生人员伤亡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二、齐抓共管,切实加强隐患排查整治
各镇乡(街道)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及时发现,认真整改,切实加强对交通、溺水、食物中毒、传染疾病、校舍安全、自然灾害等事故的预防。一是要牢固树立隐患不除、事故难解的观念,始终强调安全工作“不注重细节,就会出大事”的原则。排除隐患要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对已有的成果要认真总结、巩固加强,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狠抓落实,以此促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安全工作信息网。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另一方面对排查中发现的问题,职能部门要不留情面,及时通报,限期整改。三是要加大科技创安力度,认真制订科技创安规划,统筹规划安排,分步组织实施,力争用若干年时间建成覆盖全校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三、加大力度,切实提高学校工作实效
学校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维系社会稳定,确保校园平安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为此,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生交通安全。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加强学生接送车的管理,要定期开展专项安全整治活动。在学生接送车集中的校门口、必经路段和条件较差的路段,要加强警力,重点查处“病车”、“黑车”和超载、超速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县发改、交通、教体等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加强协调、加大投入,将学生交通安全工作切实抓实抓细。要从方便学生就学的角度出发,统筹研究城乡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重视延伸城郊部位学校公交线路。在学生客运高峰时间尤其是周末学生流集中时段增加班车,方便学生出行。加快发展面向农村地区尤其是中小学校的客运网络,努力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向这个年龄段儿童传授的防火方法必须简明易记。例如,自己身上着了火怎么办?教小孩最好的方法是“站住、躺下、打滚”,三个动作六个字,很容易记住,有的读本告诉儿童,身上着火可以躺倒打滚、可以贴墙转动、可以脱下着火的衣服,也可以跳到河里。这里且不说跳到河里的方法本身有误,因为在奔向河的途中火势会扩大,跳到河里又有溺水的危险,就这么多的方法让儿童难以记住,即使记住了,身上真的着火了,他们不知选哪一种好。
2慎用否定教育法不用恐怖教育法
在向儿童传授防火知识的时候,尽量告诉儿童要怎么做,在使用否定教育法,告诉儿童不要怎么做时,必须再三说明,否则会收到相反的效果。例如,至今还贴在社区画廊里的消防知识挂图中,有一幅一个小孩子点着蜡烛在床下找东西的图,旁边的图解是不要这么做。这就是典型的用否定教育法传授防火知识不慎的例子。仅在画廊里张贴了这样的挂图,没人给儿童一再说明。儿童看了这幅画可能看不懂图解,或没记住图解,但他会记住这幅画,一旦有机会,他真可能模仿着这么做,就违背教育的初衷了。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弱、形象思维能力强,这就是否定教育法要慎用,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再三说明道理。在一些消防宣传活动中,人们在展板中展示了火场灾后尸体横陈,惨不忍睹的场面。这种恐怖的场面会使儿童在一旦遇到火灾时削弱逃生的信心,弊大于利,不能用作消防安全教育的手段。
3消防安全技能训练不可少
消防安全教育既包括知识传播,也包括技能训练。对于儿童而言,有些技能要反复训练,才能让他们记住。例如,在技能训练中,逃生训练是最重要的。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儿童去当地的消防科普教育基地的烟气逃生长廊中训练,根据模拟火灾释放器产生的烟气层不同的高度,采用不同的行进姿势逃生;没有这种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可以让四个孩子各握住白被单的一角,举起、降下,让其他孩子在被单下采取不同的行进姿势逃生。当然,技能训练也要结合知识讲解。要在训练前告诉儿童烟气颜色与温度毒性的关系,在家里发生火灾时,如何判断该逃生还是固守待援,疏散逃生时要疾走,不要奔跑等。技能训练结合知识讲解还有成功的实例。团中央廊坊消防安全教育基地几年前在教小学生“身上着火怎么办”时,结合三个动作的知识教育让他们做训练游戏,在打滚时把系在背后的气球压破,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记住要领。
4消防安全教育需要家长配合
【幕后音】
男:“关爱生命,平安出行。”
女:“唱响希望,放飞梦想。”各位观众,连州市“大手牵小手、文明交通、安全生产与关爱生命”暨庆祝“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现在开始。
一、童声合唱《 小白船》《 共产儿童团歌》
(主持人上)
二、女: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现场的观众朋友们!
合:晚上好!
男:欢迎您光临“大手牵小手、文明交通、安全生产与关爱生命”文艺晚会的晚会现场。
女:拂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阳光。”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这是属于孩子们的节日。
男:对,六月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六月里的孩子们欢天喜地。
女:在此,我们向现场的孩子们说声:节日快乐!
男:今晚,让我们“大手牵小手,平安快乐一起走。”
女:今晚,让我们欢歌,让我们舞蹈,让我们一起
合:唱响希望,放飞梦想
下面介绍今晚亲临现场的领导有……
首先请 领导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舞蹈《丰收乐》
三、女:谢谢第一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
男:为了进一步深化清远市“文明交通行的计划”,切实增强全市广大青少年及公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制造良好的交通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我市关工委、公安局、市安监局、文体旅游局、教育局、市妇联等相关部门联合组织了摄影大赛、书法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晚会等一系列活动。
女:对,今晚的晚会就是其中的一项活动,晚会由市妇联承办,晚会得到了市交警大队、市安监局、市关工委等相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再次,我们代表承办方表示衷心的感谢!
男:下面我们来欣赏欢乐谷健身舞蹈队表演的民族健身舞《花儿香》
谢谢!谢谢永葆青春的阿姨们。我想,她们永葆青春的秘决不单是坚持锻炼,还永远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在此,我还要说的是永葆青春的同时,还要注意交通安全。
四、生命是唯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得精彩。我们每天都要出门,去上学、上班、去办事,我们经常会乱过马路,乱闯红灯等现象,再次,给大家提个醒:要想您的生命得到保障,那就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下面请您看一个有关交通安全的节目。请您欣赏连州中学表演的情景剧《交通法规在我心》
五、男:看了这个节目,我想说的是为了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我们交警的朋友们餐风露宿、顶风冒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女:对,我们都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做到平安出行,关爱生命。下面我们请四小的小朋友为我们表演舞蹈《开心假日》。
六、女:谢谢四小的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看到孩子们高高兴兴的,相信我们成年朋友也一样的高兴。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是父母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进步。
男:育人不仅要进行智力教育,还要进行道德、法律教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也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学生从小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让孩子们都争做文明守法的好少年。
舞蹈《天地喜洋洋》
七、交通安全知识有奖问答
通过刚才的交通知识问答这个互动环节,相信大家对交通安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给大家提个醒,你平时有没有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没有最好,有的话马上改正。(女)是的,交通安全关系到生命的安全,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平安,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交通安全靠大家,让我们人人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交通秩序,做遵守交通规则的榜样。下面请您欣赏一个特别的节目《肚皮舞》。
八、观众朋友们,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喜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了,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乐器之王”和“乐器王后”的对话,有请卢林老师和他的学生为我们表演小提琴、钢琴合奏。
九、拉丁舞又称拉丁风情舞或自由社交舞。拉丁舞是大众民间舞蹈,休闲,放松,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拉丁舞分为桑巴、恰恰、伦巴、牛仔和斗牛五种,五种舞蹈各有风格,其中桑巴激情,恰恰活泼,伦巴婀娜,斗牛强劲,牛仔逗趣,而少儿表演的拉丁舞又会是怎样呢?一起来看看实验小学孩子们表演的《拉丁舞》。
十、非常感谢实验小学的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其实拉丁舞也是一种体育舞蹈,拉丁舞腿脚的运动、腰胯的扭拉和臀的运动,可以让人全身得到锻炼。因此,少儿学习拉丁舞,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将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请你欣赏舞蹈《春蚕》。
十一、连州市歌德琴行自开办以来为我市培养一大批音乐人才,下面请欣赏歌德琴行的李飞睿小朋友为我们表演钢琴独奏《解放区的天》
十二、观众朋友们,今晚我们欢聚一堂,以晚会形式宣传交通安全知识,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事业的发达,马路上的车辆川流不息,马路日益拥挤,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2年全国发生交通事故4.6万起,死亡人数1.1万人,平均每天人2人以上死于“闯红灯”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这是个多么可怕的数字。交通事故往往是人为的不遵守交通规则造成的,“不闯红灯、不超速行驶、不酒后驾车”等等,这些最为普及的交通规则说来简单,但为什么总是有人不遵守呢?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眼消失,当你面对一幕幕醒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场景时,能不痛心疾首吗?交通安全,人人有责。在此,我们由衷地为你送上美好的祝愿:祝你平安。独唱《祝你平安》
十三、观众朋友们,本台晚会得到了市公安局、名汇花园、锦莱商城、连州市唐家能源有限公司、连州市兴发矿冶有限公司、连州市祥有混凝土有限公司、连州市小带锰矿、连州市中城能源有限公司、连州市天平燃气有限公司、连州市联发造纸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承办方对以上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请你欣赏拉丁舞《拉丁star》
十四、观众朋友们,今晚的晚会也得到了市电视台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提醒您:今晚晚会的实况将于6月1日晚上在连州电视台播出,欢迎您到时观看。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个由老干艺术团表演的节目《潇洒女兵》
十五、感谢老干艺术团的精彩表演,晚会进行到现在已接近尾声了,感谢现场观众的热情捧场。接下来请您欣赏少儿舞蹈《畲家娃娃菜园乐》
结束语:
2021儿童交通安全线上教育课观后感范文有哪些?交通安全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如果不注重交通,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有很大机率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春季儿童交通安全线上教育课直播观后感五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1儿童交通安全线上教育课观后感1作为妈妈的小跟班,我每天傍晚既要忙着做作业,又要跟着妈妈去买菜,总觉得时间特别珍贵。
五点过后,我和妈妈准时汇入回家的车流。下菱菜场是我们娘俩每天的必经之路,我和妈妈争分夺秒,上演着短短十五分钟的微剧:找停车位、下车、过马路、买菜、再过马路、开车回家。
回放每一个镜头,最惊心动魄的要数巧过斑马线了。下班的车流来来往往,每一个行走在马路上的人都行色匆匆,或奔、或走、或冲,和时间较量着,都想着尽早到家。每次遇上无交通指示灯的斑马线,常常车不让人,人不让车,汽车喇叭声、协警的哨子声、催促声及制止声混成一片,怎一个乱字了得。在斑马线上一来一去,妈妈总是一手护着我,一手伸向来车方向,示意借过。尽管每次都是安全通行,但也会让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跳好长一段时间。
那天我和妈妈照例去买菜,因妈妈手上拎的重物特别多,她用臂弯半搂着我,在斑马线上蜗行。眼见着远处驶来一辆车,离我们越来越近,司机丝毫没有减速的意思,我和妈妈进退两难。情急之下,我不知哪来的勇气,伸出右手向司机挥了挥,车子在斑马线前停了下来,刹车声真美。透过汽车挡风玻璃,我发现司机微笑着向我竖了个大拇指,原来是个和蔼的中年男子。他静静地等我们过了斑马线,才轻踩油门向前驶去。我的心头流过一阵暖意:“这位伯伯真好,让我们先行,还送我大拇指。”“大概是你的挥手让伯伯觉得可爱,更让驾车者感受到了尊敬吧。你今天这招确实是个聪明的举动。”“对了,妈妈,干脆以后我在过马路时也竖起大拇指夸赞那些礼让行人或静候红灯的司机吧。”“好主意!”妈妈笑着说,“以后过斑马线都不用提心吊胆了,竖起的大拇指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其实,并非只有驾车者才要遵守交通法规,行人更要遵守。每年因过马路发生的交通意外中,大部分是行人在左右暂时无车时抱着侥幸心理乱闯红灯,结果招来不幸;也有些是觉得离斑马线太远,懒得过去,直接横穿马路而出意外。在交通法规面前,谁都马虎不得。
如果大家都能互敬对方,严守交规,那么悲剧将不再发生。
2021儿童交通安全线上教育课观后感2那天一大早,我被妈妈从美梦中唤醒,一同去她的单位值班。因为昨天晚上睡得很晚,迷迷糊糊的我一上车倒头就睡。
“砰!”一声响亮的撞击声把我惊醒了,我只觉得手臂一阵酸麻,头晕乎乎的,整个人都撞在前排椅背上,一阵恐惧从心底袭来,吓得我都要哭出来了。妈妈赶紧踩住刹车,顾不上揉自己的腿,先赶紧揉我的手,嘴上还不停地说:“疼不疼?别害怕!”听了妈妈的安慰,我慢慢地坐了起来,往车后一看:哦!天哪,太可怕了!原来,后面那辆车把我们的车撞了,后面那辆车的车头已经被撞扁了,仔细看,车里的安全气囊都弹了出来。我们的汽车被撞又撞了前面的车,就这样接二连三地相撞,造成了四车追尾的交通事故!
我吓得魂飞魄散,妈妈带着我赶紧从车子里逃出来。前面那辆车的司机说,他的头一下子撞到了方向盘上,而副驾驶座位上的乘客撞到了挡风玻璃上,头“嗡”的一声响,好半天才缓过来。那个司机还说:“还好系了安全带,不然早就头破血流了!”
最前面那辆车的司机质问肇事司机:“你到底是怎么开车的?!”那个司机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在看手机。我还以为道路畅通呢!”我心想:又是一个“低头族”!现在一边开车一边看手机的人非常多,一不留神就有可能酿成悲剧。再看看自己,今天正好没系安全带,爸爸妈妈平时总是苦口婆心地劝我系上安全带,如果今天我系了安全带,就不会撞得那么严重了。警察叔叔很快就来了,他们调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对那个开?a href='//xuexila.com/fanwen/address/hunjiasangqu/' target='_blank'>悼词只乃净辛搜侠鞯呐溃⑶蚁蛩赋觯绻挥邢蛋踩饷囱现氐某祷觯衷诳峙滦悦寄驯A恕?/p>这次的交通事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坐车时一定要系好安全带。也提醒大家,不管坐在车子的哪个位置都要系上安全带,因为事故发生并不是你能预料到的。“文明行走,构筑和谐”,这需要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让“平安大道”更加畅通无阻!
2021儿童交通安全线上教育课观后感3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命如此脆弱,需要精心呵护,无视交通安全就等于漠视生命。交通安全就在身边,我们应格外重视,严格遵守。
近日,交警阿姨就来到我们的课堂,来教我们如何更好地走路、骑车、坐车、开车。
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人民币。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重重地扣击着每位同学的心,我们要更加在意交通安全了。
通过警察阿姨的讲解,我们还懂得了汽车的惯性、自行车使用常识、乘车知识等交通安全常识。
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知识,遵守交通法规,让交通安全时刻驻立心中。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安全天空而努力吧!
2021儿童交通安全线上教育课观后感4“过马路,左右看、看见红灯停一停、绿灯亮了向前行。”这首儿歌,刚上一年级时老师就教给我们了。从那时起,我便知道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过马路时的一个不留神,开车时的一次违章,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红灯那一头,也许就是生命的尽头;斑马线的那一边,也许就是生命的边缘。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一辆小轿车司机一边接打着电话,一边开着车。当车开到一个十字路口时,黄灯亮了起来,也许是司机着急赶路,想抢在红灯之前过去。于是,猛地一踩油门,车子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向十字路口。这时,两个刚放学的孩子追闹着从斑马线快跑过来,根本没注意马路上的情况。司机的车速快,两个孩子跑得也挺快,只听“呯”的一声,疾驰而过的小轿车将两个孩子撞飞了,结果一个当场死亡,一个脑震荡。
整个事件的发生就在眨眼之间。也许,在车祸发生后,司机会想,如果我停下来,等红灯过了再走,这一切都不会发生;两个孩子在过马路时如果不疯狂打闹,仔细看看马路上车流的情况,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可是,世上没有如果,时光不会倒流,已经发生的一切都无法挽回。血淋淋的事实留给人们的除了深深的伤痛,还有无尽的反思。
没想到,这样的事,在我的生活中真实上演了。不久前的一天晚上,我和几个好朋友相约去县医院广场玩,正准备过马路时,听见“铃”“铃”“铃”几声急促的自行车铃声,只见一位大哥哥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往前飞驰,我们几个吓得四散逃窜,等我们回过神来,接下来的一幕更是让我们心惊肉跳,一辆小轿车不知何时从何地飞快的过来了,自行车丝毫没有减速或避让的意思,只听“砰”的一声,自行车一下子被撞出几米远。大哥哥被撞倒在地上,轿车司机和旁边的行人纷纷跑过去扶起倒在地上的大哥哥,大哥哥起来后试着走了几步,幸好并无大碍,轿车司机连忙把他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这一切,我们都亲眼目睹,如果他们任何一方遵守交通规则或礼让一下,这一切都不会发生。虽然有惊无险,但我相信他们以后再也不会在马路上那么霸道。
这一件件惨痛的事件都在告诉我们,小小的方向盘,把握的不仅仅是行车的方向,更重要的还是生命的方向。如果每一位司机朋友都能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每一位行人都能文明礼让,我相信安全会时常伴随在你我的身边。
我们是学生,老师们几乎天天都在嘱咐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时刻注意安全。可总有一些学生,把老师的话当作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上周六,我去新华书店买书,等我走出书店,发现有两个小学生嘻笑着,你追我赶的冲过马路,还不时回头看看后面的人有没有追上来,他们的举动让路上的司机提心吊胆,纷纷减慢了车速。看到这一幕,我想:“这些小学生也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了吧?竟然在马路上疯狂打闹!这里是玩的地方吗?”
生命,只有一次。它很宝贵,也很脆弱。有太多的生命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香消玉殒。我们要珍惜生命,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这样,马路上就不会再有车毁人亡的血腥场面,完美的家庭也不会变得支离破碎。因为,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1儿童交通安全线上教育课观后感5一个人的生命如同那薄薄的蝉翼,经不起什么风吹雨打,它是脆弱的,却又无比坚强。造物主创造了人,充满活力的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吗?
当我看到一朵鲜花盛开的时候,我为之高兴;可是,当我看着一朵朵花儿慢慢凋谢,不免有些伤感。我的定义中,花开就是生命的开始,花谢就是生命的结束,人的一生中可以看到多少个花开花谢呢?当你看一次时间,时间就悄悄溜走了一次。
我不禁感叹一句——生命如此短暂!保护自己的生命是每一个人的天职,有了生命才谈得上如何让它更精彩。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只有昨天,今天和明天。是的,生命在慢慢地离去,生命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是否精彩,把握住每一个瞬间,让生命如同璀璨的星群,发光发亮……在这忙碌的街道上,在这欢歌笑语中,隐藏着一个多么可怕的魔鬼,你知道吗——交通隐患!
现如今,减少交通隐患成了多么要紧的任务。记得,那是去年的一个中午,人们穿行在人山人海的街头,急促的喇鸣声震耳欲聋,这时,一辆轿车狂奔而来,我站在路边,头发都立了起来,只见前面,有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蹦蹦跳跳地走在路上,“啊——”只听一声尖叫,一辆疾速的汽车撞上了那个学生,刚才还那么活泼的孩子现在就被撞倒了一旁,人们也纷纷停下脚步来,看着这惨不忍睹的画面,多么的悲惨啊!肇事司机的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赶紧拨打了120,司机抱着那个孩子,“你一定要坚持下去,马上医生就来了!”看着奄奄一息的孩子,我不禁落下眼泪……鲜血流在了地上,耀眼的红色是那么抢眼,不一会儿,救护车来了,医生们把孩子抬上了担架,肇事司机也跟随去了,看着救护车慢慢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人们也散了,而我却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关键词】角膜穿通伤 小儿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79-02
小儿角膜穿通伤通常是小儿在玩耍时被棍棒、刀枪等刺伤所引起[1],是小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小儿角膜穿通伤并发症,故笔者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我院2009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21例(21只眼)角膜穿通伤患儿临床护理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8月我院共收治21例(21只眼)角膜穿通伤患儿,其中男孩18例,女孩3例;患儿年龄为13个月~14岁,平均年龄为(5.4±1.2)岁。所有患儿均为单眼受伤,其中右眼13例,左眼8例。21例患儿根据致伤原因可分为金属锐器伤11例,爆炸伤7例,木棒刺伤3例;伤口呈不规则线性者12例,呈不规则“Y”字形者6例,呈星形者3例;伤口长度为3mm~15mm。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常规进行B超或CT检查,以确定眼球内异物数量、大小、位置、性质等。患儿于仰卧位下进行局麻或眼球后阻滞麻醉,术中根据患儿异物情况进行显微镜下处理,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治疗等,术前、术后加强护理。
1.3 护理方法
1.3.1 术前护理
1.3.1.1 加强一般护理
发生角膜穿通伤后,必须立刻给予眼罩保护,并明确告知家长不能让患儿揉搓眼球,并尽量避免患儿剧烈哭闹。2岁以下患儿可通过转移其注意力方式减少患儿对角膜穿通伤的关注和对疾病的恐惧感;3~7岁患儿则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与其建立良好患护关系,获得初步理解和配合。学龄期患儿可以给予正面鼓励,使其克服对疾病的恐惧并转为配合治疗[2]。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术前患儿眼部准备,包括滴抗生素眼药水、全麻前禁食等。
1.3.1.2 加强患儿及家长心理护理
角膜穿通伤是一个眼科急症,患儿及其家长均处于焦虑、紧张、急躁状态,护理人员要及时安抚患儿及其家长,向其讲解患儿病情、手术前准备、手术前注意事项及手术方法等,以减少或消除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患儿哭闹等会造成家长的烦躁、着急情绪,因此护理人员也要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通过转移注意力、鼓励等方式让患儿安静下来,并配合治疗和护理。
1.3.2 术后护理
1.3.2.1 加强病情护理
手术结束回到病房后,要密切观察患儿伤口疼痛状况、敷料有无渗血等异常状况。如患儿患眼出现持续性胀痛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则要立刻向医生汇报,并及时进行处理。护理人员要保持好眼部敷料干燥清洁并定期更换。
1.3.2.2 加强一般护理
术后护理人员要加强一般护理,如给患儿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就医环境;帮助患儿熟悉周围环境;每天每隔1小时进行病房巡视,多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以及时了解和观察患儿的患眼状况;给予患儿家长饮食指导,要鼓励患儿多摄入含丰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及动物内脏,以促进角膜尽快修复,同时保持每天大便通畅。
1.3.2.3 加强健康知识宣讲
要积极进行易造成眼部损伤的健康知识宣讲。如下床时要注意有意识地保护伤眼,以避免碰撞到眼球;不能用手揉搓眼球或挤眉弄眼,以防角膜伤口裂开;要避免剧烈而用力的咳嗽、避免打喷嚏等以防震动患眼眼球而引起眼内血管发生破裂出血,从而影响到角膜愈合;短期内不能洗头,以避免污水进入眼内而引发感染。
1.3.3 出院指导
护理人员在患儿出院时要详细向患儿家长交代具体用药方法及复查时间等,并指导患儿用眼卫生。要叮嘱患儿及其家长3个月内要尽量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避免碰撞到眼球。由于患儿尤其是学龄前患儿视觉系统结构和功能均尚未发育完全,角膜穿通伤后通常易形成弱视[3],故要告知患儿家长定期进行视力复查以及时发现弱视和进行相应训练等。
2 结果
经及早积极手术治疗及加强术前、术后及出院护理,所有患儿角膜穿通伤均为一级愈合,无一例出现术后感染及交感性眼炎等并发症。除2例患儿因眼球损伤严重、眼内容物大量脱失、视力丧失而采取眼球摘除术外,其余19例患儿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3 讨论
小儿发生角膜穿通伤与其顽皮、探知欲望较强烈有关,再加上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较差、自我保护能力较弱,故成为了角膜穿通伤的高位人群。早期、及时、正确进行处理,并做好术前、术后及出院护理,包括加强一般护理、心理护理、病情护理、健康知识宣讲等,对于患儿视力恢复、降低致盲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闾洪涛,高建鲁,主编.4,JL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55.
[关键词]农村幼教;安全;教育人类学;城乡比较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06-06
一、问题的提出:如何解读农村幼儿独自上幼儿园现象
对于城里人来说,幼儿上幼儿园要接送,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接送,而是怎样接送才不会与上下班时间冲突,谁来接送等问题。但我们在中国某农村地区一所幼儿园开展教育人类学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一些农村学前儿童在没有成人陪伴的情况下,常常独自或与其他儿童结伴往返于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跟大多数不熟悉农村生活、不了解农村幼儿教育的“局外人”一样,作为研究者,我们观察到这种现象后,最初的反应是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以让这么年幼的孩子(3~5岁)独自上幼儿园和回家呢?
虽说农村的自然环境不像城市那么复杂,可再自然的环境,对年幼儿童来说也充满了危险。比如,爬坡上坎摔跟头,玩水掉到水里,过马路避让车辆等。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农村家长难道真的不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吗?城乡幼教工作者怎样看待这一现象?在不同的看法背后反映出怎样的教育观念和教育问题?对这一现象的解读,能否为幼教工作带来些许有价值的启示?
二、研究方法:多重话语人类学
现代人类学重视对多个地点、多层话语的研究。任何一种文化内部,并不是自成一体、井然有序,而是充满了随机性、变化、矛盾冲突与不和谐的。对同一种社会现象,不同的当事者有不同的解释。而这些解释本身又受到地域、政治、权力、阶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选择多重话语的人类学研究方法(Multi-vocal Ethnographv),力图展示中国幼教工作者对家长(是否)接送幼儿上幼儿园这一现象存在的多种看法,并探讨这些看法背后的问题。同时,我们借鉴1989年美国教育人类学者托宾(Tobin)等人比较中、日、美三国幼儿园教育的研究方法,也采用了以录像为媒介的视觉人类学研究方法(Visual Ethnographv)。在组织小组讨论前,我们制作了一个约20分钟的录像。在录像中,我们尽量记录中国西南山区某农村幼儿园(化名“长江幼儿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如幼儿来园和回家、集体教学和自由游戏、点心和用餐、午休和人厕等。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并不是录像本身,而是不同观众(个人或群体)对录像的反应,即人们在观看录像后的所思所想和言论。这有些类似于心理学研究中的“投射技术”,研究者研究的问题是被试对刺激物作出的联想,而非刺激物本身。
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以下步骤收集访谈数据:首先,我们把录像播放给“局内人”(即被拍摄的长江幼儿园的教师和园长)观看,并针对录像中涉及的教育问题征求她们的看法。然后,我们把录像播放给其他群体观看。这些群体包括其他幼儿园的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师范大学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师以及有学前子女的家长。从地域分布上看,本文收集的访谈数据主要来自重庆(郊区)、成都(郊区和市区)、贵州(农村)、上海(市区)。看完录像后,研究者对观众进行访谈。大部分观众在观看录像的同时就会评论或指出录像中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个别观众还会要求暂停录像播放,以便进行点评。
幼儿独自上幼儿园这一现象所引发的讨论主要涉及幼儿教育机构中儿童的安全问题。我们期望来自“局内人”和作为“局外人”的其他群体对这一现象的不同解释和看法不仅能加深人们对农村幼儿教育的理解,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城市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进行反思。
三、研究发现:大家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
(一)第一反应:安全上要改进
当我们把在长江幼儿园拍摄的录像放给城市幼教工作者看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该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存在“安全隐患”“不太安全”。幼儿园教师在看到幼儿早上独自来园、下午独自离园以及园外活动等情景时,常会发出“哇”的惊呼声,或不断摇头、做出“不可思议”的表情,或与周围的人窃窃私语。观看录像后,老师们首先提及的内容通常也与安全问题有关。
我们必须再次强调,观众的兴趣点、担心和讨论与其说反映了录像中所拍摄幼儿的生存状态本身,不如说反映了观众自己对录像中情景的理解。换句话说,当城市幼教工作者在观看录像过程中流露出对长江幼儿园幼儿独自上幼儿园和独自回家这一现象的惊讶时,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该现象本身有多么不同寻常这样的结论。作为研究者,我们希望探讨的是:观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他们的言谈揭示了哪些与他们自身的儿童观、教育观有关的东西?对于长江幼儿园是否确实存在“安全隐患”这一问题,本研究无法作出实证性的回答。我们更关心的是,在长江幼儿园的教师和家长眼里习以为常的教育现象,为什么在不少局外人的眼中却那么不可思议呢?
(二)城乡比较:农村这样是可以的,城里肯定不行
尽管觉得幼儿独自上幼儿园、回家存在安全隐患,但很多观看了该录像的城乡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对录像所呈现的相关场景还是表示可以理解。其主要理由是:农村幼儿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允许幼儿独自上幼儿园。比如,农村的自然环境单一,不像城市那样复杂;在农村步行比在城市安全,车辆不多,车速也不快,很多乡间小路根本就不通车:农村的社会风气比较淳朴,鲜有恶意拐骗、绑架幼儿等事件发生;农村邻里之间交往多,不同家庭不同年龄的孩子常在一起玩耍,孩子们可以结伴上幼儿园和回家,等等。
虽然我们见到有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也会出于对幼儿安全的担心,强制家长每天按时接送,遇到实在不愿接送孩子的家长,还要求他们跟幼儿园签订安全责任书,但发生在我们拍摄的长江幼儿园中的现象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绝非个别。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农村家长对孩子是否需要接送有自己的判断。家长作出这种判断通常是综合了当地的各种因素(如觉得孩子不会出现太大的安全问题),但也可能仅仅是依据某一个因素(路太远,无人、无时间接送等),或者根本就没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在被问及为什么这里的孩子大多自己上幼
儿园和回家时,长江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回答说:“没有必要要求家长来接送。”再细细追问,教师们告诉我们,一直以来当地的风俗就是这样,上幼儿园的孩子跟上中小学的孩子一起上学、放学,走的也是同一条路(因为幼儿园就在中小学旁边),至今未出过安全事故。孩子们成群结队,每天都这样走,对路况越来越熟悉,家长就觉得没有必要天天接送。那些住家离幼儿园近些的,孩子就在家长眼皮底下,一般不存在走丢的问题;那些住家远的,家长对孩子从幼儿园步行回家要花多少时间心中有数,如果超过了时间,他们会派人出去找。农村这种稳定的、鲜有变化的生活,也间接地保障了孩子独自上幼儿园、回家时的安全。
农村居民彼此之间比较熟悉,即使有什么异常问题发生,也能得到及时处理。在我们调查期间,就曾发生过住家远的幼儿未按时回家的事件。孩子的奶奶出来找(因父母亲均在外地打工),一路上没找到,最后在镇上找到了园长(教师和园长都住在幼儿园里,家长们都认识她们),园长帮忙打了几个电话,最后证实孩子是跑到同学家去玩了。
我们在四川甘孜州丹巴县某村做田野研究(另一研究)时与当地学前儿童家长的交流也证实了前面被访者提出的部分假设。一长者在被问及如果孙女上学前班是不是要接送时表示,第一次报名时要送去,但那以后就不会接送了。孩子自己走到学校没有问题,而且即使有问题,这种走路(走各种各样的路,复杂的路)的能力也是需要锻炼的,所以没有必要接送。
一些观众指出,这种现象出现在农村是可以理解的,但城里肯定不行,因为城市“情况复杂”“安全问题多得多”。学前儿童独自上幼儿园的现象难道真的仅仅出现在中国农村地区吗?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我们发现好几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提到,即使在城市里,学前儿童自己上幼儿园和回家,也曾经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三)时代变迁:我们小时候,哪个来接送嘛
这个录像似乎总能勾起人们对过去的回忆。人们总是倾向于说,“我们小时候……”“我想起……”似乎眼前的录像,讲的就是多年前年幼的自己。
我看了这个,其实没有想到现在的幼儿园,而是想到我小的时候上过的幼儿园,当时的情况跟这个差不多。[s老师,成都市区,青年]
我们那个年代,小时候,哪个来接送嘛!点点儿大的娃娃,放心地在那里耍……乡坝头,啥子都做过了……但是我觉得我小的时候,真的是无所谓。[z园长,成都市区,中年]
录像让受访者联想起的不光是他们的童年时光,还有他们对以前工作的回忆。特别是对教龄长一些的教师来说,录像里所呈现的,让他们联想起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时幼儿园接送孩子的一些情景。
(谈到上世纪60年代的接送)早上都是家长把娃娃统一送幼儿园来,放学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集体送……我们分两路,出了幼儿园,一路往左边走,一路往右边走,送过大口子,然后儿童就自己走了。[c老师,成都市区]
受访者的回忆逐渐向我们展现出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接送幼儿这一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发生变化,如何越来越受到大众(包括家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的重视。
以前都是这样的(指下午离园时教师集体送过大口子,家长不来接),期间好像也是这样的,后来就发生变化了。[C老师]
我们小时候上幼儿园也一样,路很远,可能要走二十多分钟,只有一条路,还要过一条大河。老师就是跟我们一起走过去走过来,从来没有出过安全问题,觉得很正常。那个时候可能相对现在(安全事故)还是要出得少一些。这个地方(指录像拍摄地)也是这种情况。[S老师]
(现在)肯定是越来越严,越来越重视。我们从开始随随便便接送,到后来委托,到用指纹打卡机……原来都没有这么严……最近这两三年,不一样了,我们就要核对(指来接送的人),要签委托书,要给父母打电话,必须核对了,才能让其他人接走幼儿,越来越严了。[z园长]
三位教师的回忆涉及不同的年代。c老师提及的应该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S老师提及的是上世纪80年代前期的事情,而z园长提及的则是上世纪90年代以后的事情。
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第十九条指出,“幼儿园应当建立安全防护制度,严禁在幼儿园内设置威胁幼儿安全的危险建筑物和设施,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未提到“接送”问题。2006年由教育部、公安部等多部门联合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指出,“小学、幼儿园应当建立低年级学生、幼儿上下学时接送的交接制度,不得将晚离学校的低年级学生、幼儿交与无关人员”,对“接送”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四)追本溯源:安全是紧箍咒
许多接受访谈的教师常常从谈论“接送”问题开始,最终会不可避免地谈到安全问题。园长说,老师也说,大家都说安全重要,安全压力大,很紧张,安全是紧箍咒。
现在安全的紧箍咒每时每刻都在制约着教师,一天下来没有出什么安全问题教师都要长舒一口气。这学期结束了,娃娃走了,没有出问题教师又要长舒一口气。[Y园长]
领导都在说,现在90%的责任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把那个安全紧箍咒念那么紧,就是要最大限度地避免责任事故的发生,但是有些事故是避免不了的。[z老师,成都]
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受访者谈起对安全问题的感受时竟然不约而同地使用了同一个比喻:紧箍咒。应该说在当今中国幼教领域,用“紧箍咒”来形容安全问题对教师日常行为的制约是再传神不过了。无疑,直接受紧箍咒制约的人是工作在一线的教师。间接地,紧箍咒也制约着幼儿园园长和其他相关行政管理人员、研究者、政策制定者等。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间接受制于紧箍咒的人,也扮演了念咒的唐僧的角色,对教师施加着无形而又无处不在的压力。但经念得最凶的,恐怕得算部分家长。家长对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儿童意外事故不分青红皂白的追究成为最令教师们头痛的事情。一旦家长开始“念咒”,教师和园长都会同时受到惩罚。安全的紧箍咒对教师和园长日常行为的影响之大是外人无法体会的。它让教师时刻警惕自己是否会因为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而受到惩罚。为了避免因为忽视安全问题带来的惩罚,教师们自然会小心翼翼地组织活动,尽量避免需要一点冒险精神或孩子有受伤可能性的活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五)对安全问题的反思: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
这种安全压力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的结果直接表现在孩子身上。不少教师都提到,现在的孩子并不幸福,因为他们有很多东西都不能玩,有太多的限制。而录像里的幼儿园教师的安全压力并不大,孩子也更加开心。不少观众在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这种宽松氛围的赞赏。
我觉得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没有安全上的压力。像我在幼儿园就有这种感觉,非常担心娃娃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担心得不得了。但在录像中就看不到这点,我感觉他们在玩游戏、上课时很有活力,很大方……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出去都是手牵手。但我看他们出去那种状态,全部是自己走自己的,而且教师的感觉比较放松。[s老师]
接受访谈的教师普遍认为,在长江幼儿园的这种氛围下,农村幼儿在身体、动作、独立性、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显得比许多城市幼儿要好。教师们似乎也非常向往这种安全压力更小的、更宽松的环境。反之,如果幼儿园迫于安全压力而一味地“消极保育”,将会使孩子失去很多锻炼的机会。
这个(录像中的)幼儿园的娃娃可能比我们幼儿园的娃娃在动作发展上要更好一些……这不是我们每天让娃娃锻炼走步、跑步就能练出来的,真的是潜移默化的。[s老师]
看上去这个幼儿园的孩子性格方面发展得很好。[G园长,上海市区]
像我们这里的娃娃就应该再放手一点,不要太过分地保护了,还是要放手,要不然他们什么都不会。[Y老师]
你说奇怪不奇怪,孩子手牵手地出去有时还是会发生意外。我觉得安全问题不是说你小心翼翼,手拉着手就可以避免的……现在的娃娃就是成人包办太多。[s老师] 五、讨论与分析 当前,在中国的幼儿园教育领域,甚至整个基础教育领域,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任何教育方案如果存在安全问题,通常是要一票否决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出现一次安全问题,幼儿园所有其他工作都会连带着被否定;如果某班级中有一个孩子出了安全问题,且家长又“闹”到幼儿园的话,该班的带班教师的所有出色业绩将会被全部否定。这也许有其合理的一面。毕竟,儿童的人身安全应是教育机构中教育者必须首先加以重视的问题,如果连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证,还从何谈儿童的发展?但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探讨怎样接送是安全的,什么样的活动安排是安全的,城市幼儿园应该如何接送,农村幼儿园又应该如何接送等问题,而是想要给读者展现一个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常教育现象所揭示出的,中国城乡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儿童人身安全问题的一些感受和看法。
我们发现,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安全压力似乎与幼儿是否开心、愉快、幸福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幼儿园教师指出,今天这些孩子(大多指城里孩子)其实并不幸福,因为他们受到太多的限制,有太多的地方不能去,有太多的东西不能玩。而类似我们录像里所呈现的幼儿园,尽管幼儿在物质上较为贫乏,没有城里幼儿那么多的玩具、图书,但他们开心、愉快,对周围环境表现出热情与专注,这种状态令城市幼儿园教师、园长羡慕不已。
与各种很“先进”的教育理念相比,安全问题处在更为核心的位置,是不可触犯的底线,也是无形且时时刻刻制约着教师教育行为的紧箍咒。教师听了很多有关课程改革的讲座,看了很多优秀的课改案例,观察了不少的现场教学活动……然而,这些课改的“精神”遭遇安全事故时,就变得行不通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们会调整他们的教育策略。比如,不开展某些活动,尽管这类活动对儿童的发展有意义(比如,园外参观,有身体碰撞的体育活动等);尽量减少某些活动(如户外活动,运动量较大的集体活动等);降低活动的挑战性。
教师们总是怕孩子出事(安全问题)。虽然教育改革提倡教师们要“尊重儿童”“信任儿童”,把儿童看作能自我建构知识的人,但在安全紧箍咒的作用下,渐渐地,教师们心目中真实的、无形中内化了(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儿童形象却是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容易受伤、缺乏社会经验、没有应变能力的。在安全压力之下,教师们总是觉得这样也危险,那样也危险,孩子做事情时总是有些胆战心惊。于是,教师们开始不相信孩子,明显地低估孩子的能力。而这种低估和消极保护,又反过来导致孩子缺乏锻炼的机会,无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防范意识也得不到相应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