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1 09:56:2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高校教育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高等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一、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高校承载的责任日益加重,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隐患增多,影响大学生安全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面临极大挑战。大学生虽然大多数都成年了,但毕竟还是学生,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受教育者,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透过一系列的大学生犯罪事件和安全事件,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的安全教育有不少值得探讨、创新和加强的地方。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安全教育。
二、高校安全教育的内容
1.法律知识教育。法律知识教育是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了解、运用,达到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目的。
2.国家安全教育。国家安全包括国防、外交、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隐蔽战线斗争等领域与国家安全和利益有关的诸多方面。国家安全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利益至上观念、法制观念、敌情观念、保密观念、安全防范观念及情报信息观念等。
3.网络安全教育。网络功能的多样性,内容的广泛性,速度的快捷性,环境的开放性和使用的普遍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成为网络使用的主体。但他们在网上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防范意识弱。网络文化环境下需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伦理道德和责任意识教育,网络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网络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教育等。
4.心理安全教育。由于社会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尤其是学习、经济、就业、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等诸多因素,使产生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心理疾病造成自杀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此,应及时予以疏导,才能避免各类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的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康人格教育、恋爱与性教育、心理卫生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择业与求职教育等。这对于预防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健康人格发展与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人身安全教育。人身安全指个人的生命、健康、行动等没有危险,不受到威胁。大学生人身安全教育一方面是指校园生活中的人身安全教育,另一方面是指社会活动中的人身安全教育。
三、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状况
目前高校的安全教育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某些管理不到位的大专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是名存实亡。老师上完课走人,学生管理部门只是负责管理学生的纪律工作,班主任(辅导员) 甚至一个学期难得见学生一面。甚至有的学生去不去上课都没人管,更别说去做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化使很多高校都在忙着如何调整学校的学科设置和建设,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最终只是由学校治安保卫部门在代表性地支撑着。高校的安全教育常常被忽视,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在潜意识里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成年了,没必要在安全方面做太多、过细的教育。而安全教育,说到底是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它的日常化有赖于将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治安保卫部门在高校里只是常设的安全管理部门,它的安全教育作用是滞后的,并有其不可以逾越的局限性。
四、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及途径
1.依法治校,把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教育法》为大学生安全教育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为此,必须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一是要构建安全教育的组织机构。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学校安全保卫干部、有关法律教育、德育教师及有关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组成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室,统一负责全大学生安全教育。二是要在学校制定安全教育计划。既要考虑大学生整个在校期间应受的安全教育、掌握的安全知识,又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时段完成的安全教育内容;既要安排正规系统的课堂教育,又要针对不同时期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安排一些现实灵活的内容,使安全教育按照计划系统地进行。安全教育课在期末应同其他非专业课一样,进行统一的考试、考评,其结果进入学生综合成绩测评。三是要构建安全教育的保障体系。要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特点,根据有限的教学时间,有针对性地科学选择内容,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安全教育课要像劳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样,在学校教学计划时间内,有“法定”的课堂教学时间。
2.安全教育须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安全角度来看,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把安全保卫工作的重心前移,抓好事前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将会极大地减轻事后工作的难度,减少违法违纪现象和犯罪行为的发生。严肃法纪、政纪,对违法违纪人员进行处理,也有其教育的效能,但应以思想教育为主,把思想教育和依法惩处结合起来,才能使安全工作富有成效。
3.构建心理健康防御的长效机制,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首先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掌握更多的心理调适方法,自觉舒缓心理紧张,消除心理障碍。同时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学校、家庭和生活,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学业、人际关系、就业等一系列问题,主动适应环境,培养豁达的生活态度,不断提高自己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其次,开设心理健康咨询门诊,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同时,要建立一套危机积极干预机制,对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跟踪,防止出现自残、自杀和伤害他人等事故。另外还需组织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普及宣传教育活动、设立心理辅导热心电话和信箱,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等等。
4.创新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保障安全教育的有效落实。一直以来,影响着大学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辅导员基础性工作比较薄弱,骨干力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经过改革后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基本全部压在了辅导员队伍身上,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和作用发挥的大小,直接决定了安全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目前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一,没有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这必然会影响着各项教育工作的展开。为此,加强辅导员队伍这一基础性工作对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安全教育工作很有必要,也非常关键。
5.加强网络监管,促进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加强网络建设,更新网络技术,提高网络监管水平,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积极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安全的网络信息,及时抢占网络阵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进行信息安全的教育和引导,适时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需要,不仅为他们提供新闻资讯、娱乐信息,还要提供学习生活、求职择业、人文知识、心理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和指导,力争用先进的文化指导学生,用丰富的信息吸引学生,用全面的知识服务学生。
参考文献
[1]葛高林,左惟.大学生安全教程[J].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陆宏彬.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探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蒋夏宁.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03(4)
高校美术教学作为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校教育的质量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1]。尤其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校扩招美术类专业考生的现象,更加证明了高校美术教育在新时期已经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促进高校教育的发展,必须找出目前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虽说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美术类专业,但是很多却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对将要培养出怎样的美术人才定位模糊。基于此,很多高校只能模仿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追求内容的完整和全面,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学习的东西多而杂,但又不够精通。这就使得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就业形势异常严峻。
2.2学生生源质量不够均衡
近年来,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考生报考艺术类专业,这一方面彰显了我国文化艺术获得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则反映了很多文化课不过关的学生都将艺术类学校作为求学的一条路径[2]。由于艺术类院校对学生文化水平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文化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够拥有学习的机会,这就导致了学生素质水平的参差不齐,加大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难度。
2.3忽略了文化课的建设
目前,高校美术教育存在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即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化课和其他素质的教育。这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高校美术教师的绩效考核大多以教师的技能水平为主;二是在美术教学考核机制上,文化课占据的比重很少,只是作为一种考察。文化课受到冷落,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全面提升,对美术教学的质量与成效也存在潜在的影响。
3解决高校美术教育问题的对策
3.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观念
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此类推,高校美术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美术创新的思维和能力[3]。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高校就要更新观念,不盲目模仿而要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确立合理的教学理念,竭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场对美术专业学生的要求。
3.2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个性
传统教学方法下,主要由教师的课堂讲解、现场指导以及课堂训练三部分组成,其重点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美术知识,让学生拥有扎实的美术基本功。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各种要求,为此就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术知识外,还要注重对学生技能技巧的培训,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和手段,结合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让美术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生动。
3.3重视实践,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理应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却普遍较弱,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太少[4]。要想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高校首先就要树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课外美术实践教学,力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具体的方法有:多组织学生去画廊、博物馆等观摩学习;带领学生外出写生;同学生一起举办画展等。除此以外,教师在课堂上同样可以为学生制造实践的机会,如举办班级美术竞赛;将教师设计成学生间进行合作与学习的美术工作室等,通过以上各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4加大投入,完善教学硬件设施
现代社会,利用多媒体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学校教学的发展潮流。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同样如此,这主要是因为美术教学注重直观,要求强烈的视觉效果。过去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这些要求是传统的黑板板书很难做到的。而如今技术条件允许,高校应该加大投入,引进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不断完善美术教学的各类硬件设备,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高校美术教学质量的目的。
4结语
【关键词】美术教育 现状 观念 策略
一、值得关注的高校美术生源
1.应试教育体制下,美术基础教育的目标被严重扭曲
近20年来,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办学规模、招生人数的扩大都是前所未有的。从原来屈指可数的几所美术学院和艺术院校、师范院校设置的美术专业,现在已扩展到了理工、农林乃至医学院校都设置了美术或艺术设计专业。随着招生计划的放开,美术专业的市场前景被各大综合性艺术院校格外看好,纷纷抓住这次机会,以加大自身的发展规模,招收更多的美术生源,把美术教育当成一个“朝阳产业”。然而,在扩招的背后却埋藏着众多隐患。这也恰好给一些急功近利的学生提供了升学机会,助长了各式各样的高考美术培训班。虽然有些比较注重基础培养的培训班每年都为各大高校培养很多优秀的美术人才,但也有许多美术培训班采用的是揠苗助长的教学模式,也输送了大量的美术生源。他们为了在短时间内见效果,挖空心思走捷径,统一使用所谓“短、平、快”的应试教学模式,使得考生走进一个学习美术基础的误区。每一年,办美术班的教师都在揣摩各省联考和各高校单考的高考形势,“有的放矢”地应对美术高考,他们摸懂了往年美术高考的出题思路,强制学生按照“考题”进行练习和特训。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对高校生源来讲无疑是一种损害。因为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应试的套路模式,而对美术基础知识知之甚少,可以说“纯应试教育”是一种完全忽视对学生艺术基本素质培养的美术基础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基础教育沦为考试工具,学生被淹没在大量反复的模式里进行机械的训练,学生的学习行为被严重异化,艺术生的灵性被慢慢地扼杀。
2.扩招形势下,美术招生准入门槛降低
在美术专业大范围扩招的形势下,美术生源的竞争出现了不规则化,所以注重精英人才培养的各大艺术院校必须重新调整选拔标准、培养目标以及教学方式,放宽对考生在专业基础和创造能力方面的要求,降低了考生的专业准入门槛。全国各大院校都在争抢美术生源,对具有一流教学水平和办学经验的院校来说,大量笼络优秀生源势在必行;而对于一般综合性院校美术专业的招生工作来说,同样也在抢夺生源。在每年的1—3月份,各高校纷纷加入到抢夺生源的大战之中。对于那些特别看重打造精英人才的艺术院校,这样的招生现状不得不说是一种尴尬的局面。此外,从往年美术高考考题分析,不难看出,降低要求的标准令人担忧。比如,有的省份连续几年的美术高考素描统考试题都是临摹人物头像照片,其他各省的本科院校单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无非也是男、女青年头像的默写而已;对考生来说,练习好一个套路或者背下某个对象的角度就完全可以应对了,训练两三个月的时间就绰绰有余;考试科目也显得极为简单,对速写和设计基础不做考试要求。可以想象,如此低标准的选拔模式,是否能给美术考生一个客观的评价,艺术院校是否能选拔到有艺术潜能的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招考院校增加考试科目或考试难度,他们担心的不是生源的质量,而是生源数量,影响招生指标,所以降低考生准入门槛是当下美术院校招生政策的普遍行为。那么,虽然降低考试标准,生源有了保障,但是从高校美术教育层面来看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高校美术教育应该是前瞻性和跨越性的文化形态,其教育质量应该和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而美术生源的基础太差,即便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很难在大学短暂的几年时间里完成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这一状况令人担忧。
二、高校美术师资与教学资源不尽如人意
1.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相脱节
当今艺术设计的教学,应该是一门与市场紧密相接的学科,其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包括人文科学知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文化背景。但是,现在很多美术院校的教师多数是从一个校门跨进另一个校门,很少有人参加过系统培训和社会实践,所以实践经验在长期封闭式的研究教学以及从事单一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中存在了很多的局限性。比如,在创新能力和开发意识方面,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美术教育的特点是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更重要的是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方面技术的应用能力。然而,现在美术学院为了应对扩招形势下美术生源的激增而招聘的年轻教师,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很好地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授课。很明显,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尤其体现在一些新的设计专业上。当下,各大院校艺术设计师资的解决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一般艺术设计教师就是自己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留校任教,抑或是从别的艺术学院引进一些优秀的毕业生直接任教。这些教师虽然有相对较高的学历和学识,但是学历高、教学经验少是很普遍的问题,教师严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所以教学和业务水平较低,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师就很难让学生信服。还有一方面就是从美术专业转行成为艺术设计教师的,这些教师既没有接受严格的专业艺术设计教育,也没有相对的社会实践经验,只接受过短期的培训,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见,教师队伍良莠不齐。
2.生多师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近几年美术院校的不断扩招,美术类专业从原来每个专业一个班,每个班十几个人,发展到每个专业几个班级,每个班三四十个人的规模。以前美术学院是一个教师教三五个学生,而现在按照师生比来讲,不难想象这样的数据是令人瞠目结舌的。本来美术学科教学是需要一对一辅导学习的,那么在缺少专业教师的形势下是很难做到教师对学生一对一进行教学,甚至有些课程会出现合班上课的现象。本来一个专业班级三四十人已经足够多了,又由于班级太多而教师资源有限,教学管理者却灵机一动,实行平行班级的相同课程由一个教师来担任,便美其名曰实现了“资源共享”,自以为解决了师资短缺的问题。学生的人数逐渐上升,一个课堂有几十或上百人在一起上课,所以教师布置的课堂教学训练就只能靠学生自觉完成,教师难以对学生一一进行辅导。并且有的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本来就很薄弱,又面对大规模的扩招,繁重的教学任务难以应对,因此学校想方设法用外聘教师来补充本校的师资力量,而有的外聘人员并不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脱节,缺乏对课程教学目标考核的评判标准。此外对刚应聘进校的新教师,在接受教学任务时,一些学校不能界定其学科的专业性,默认其为“全能”人才,不管学的是何种专业,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都必须得胜任,有的教师迫于无奈,边学边教,课堂上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由此可见,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3.硬件设施严重不足
由于连年扩招,原有的教学资源远远达不到目前教学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教室空间狭小,三四十人一个班,实训、实践课程难以完成,教学质量受到影响;二、设备资源紧缺,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当今新开设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上需要各种设备,学校很难备齐。比如,当下兴起的摄影专业和数码艺术专业等需要很多专业设备,大部分高校对这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而办学规模却搞得如火如荼。
三、高校美术教学现状
1.缺乏教学新观念,教学思路老旧
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视美术为技术,教师的教学是在感性的基础上重点利用具体技巧和操作方式来传承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引导性和开拓性。因此,我们的高校美术教育很难落实其本身具有的审美文化教育和艺术创新能力特点的效能。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有很多美术类的专业教师,虽然很清楚艺术是靠个性和审美来创造的,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自己的个性,很少培养和发挥学生特有的个性,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允许学生和自己的观点有区别,大多是拿学分来强制学生按照教师的个性和方法来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符合美术教学的发展规律,又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和对艺术的创造力。此外,艺术设计新专业的设置,使得原有的教学思路已经不适合当今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很多教师不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思路老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思维单一,把艺术设计教学等同于纯造型艺术教学。也有一部分院校在艺术设计教学时基本上都是一成不变地按照老路子、旧思想的培养目标,很大程度上还没有离开传统的教学体制,因此很容易造成人才培养目标不确定、学科的划分不清晰等问题。
2.缺乏教学策略,不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当今高校美术教育的理念落后,改革也相对滞后,学校把重点都放在了校内课堂教学上,实验基地的建设严重不足,而且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只注重形式不注重质量且实习期很短,这都影响了高校美术教育作为应用性第一线人才的培养质量。
总之,时间是证明事物最好的证据,艺术行业的普及化和盲目扩招是否适应美术这一门特殊专业还有待考证。理论与实践脱轨,落后的理念和老旧的指导教学思想恶性的市场竞争,很难使美术教育正常地向良性的方向发展。扩招后给高校美术教育留下诸多现实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陈兴华.对美术专业职业化教育的思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校;创业教育;诊断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问题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诊断性分析
收录日期:2015年4月6日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作为基本原则,强调“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结合相关研究,当前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方法等方面。
一、高校创业教育理念:精英化的期望与功利化的思想
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断,是渗透了人们对教育的价值取向或价值倾向的“好教育”观念。高校创业教育理念是高校对创业教育目标、价值的认知,其不仅能够决定高校创业教育开展的方向,也对创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师资力量等产生直接影响。一般而言,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不是让学生都能够成为企业家,而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能力与开拓意识,从而在其今后的人生中能够受益。但是,当前不少高校中创业教育受到精英化思维和功利化思想的影响,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正常开展。
虽然高等教育在我国早已进入大众化时期,但是精英化的期望还是在各个层面上影响着当前的高等教育。比如,高校在师资力量展示上以知名学者、专家为代表,在教育成果介绍上以企业家和政府官员为代表。精英化的期望反映到高校创业教育中就体现为:首先,创业教育的目标指向“高大全”,以“高科技”为创业领域,以“大产值”为创业目标,以“全产业”为创意愿景,过高的教育期待与残酷的创业现实,极容易让学生承受过大的创业压力;其次,创业教育的范围上选择“小众化”,受国家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热情高涨。有报道显示,选择创业的学生比例有所上升,由2014年的3.2%上升为2015年的6.3%。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肯定不是围绕小范围的创业意愿群体,而应该是着力于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创业教育的内容上偏重“理想化”,将社会创业精英群体中的部分成功典型代表,视为创业教育内容选择上的全部,并且偏重于所谓的成功方法与经验介绍,无视具体的环境,更较少涉及到创业教训的总结等内容。
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国外高校强调创业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的范畴,其所注重的不是学生毕业时的创业率,也不强调创业的成活率,而是提倡将创业教育作为推进学生社会化、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渠道或者途径。而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首先,在教育的动机上存在着功利化思想,一些高校之所以提倡创业教育是以教育管理部门的相关项目为目标的,项目驱动虽然对提升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有着短期的提振作用,但无法从长期上保证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质效果;其次,存在以创业缓解就业统计压力的做法,一些高校寄希望于通过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而缺乏对学生创业的实质性指导;最后,狭隘的将创业教育等同于企业家速成的培训教育,先不说企业家是否能够速成,但就是高校中大部分非工商类专业,就注定了这种功利化教育思维的偏颇。
二、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课堂式的灌输与体验式的局限
创业教育如何进行,也是当前高校着重探索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创业教育分为普及性创业教育与聚焦式创业教育两种模式。英国创业教育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推动型、大学机构中介型等模式。国内创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模式也已成型。中国人民大学的创业教育强调学生整体能力素质提升,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合起来;北京航空大学的创业教育以提高学生创业知识技能为重点,依托实践基地,采用商业化运作方式,锻炼学生创业能力;上海交通大学一方面在专业教育中贯穿创业教育内容,另一方面为创业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资金支持,其综合式的创业教育模式,受到了各界的肯定和好评。但是,除此之外,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仍然停留在课堂式的灌输上,较少涉及到体验式创业教育,受到众多的局限,很少有高校能够结合自身的特色,形成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在互联网和通讯设备的普及下,我们国家的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这不仅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大都是九零后和零零后,在物质生活都有极大提高的生活环境和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吃苦耐劳等优良的品质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致使部分高校学生在价值观取向和判断是非上都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让自己或他人陷入到一些危险的事件中,这种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因而,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是刻不容缓的,并且需要对现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深化对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1、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校的教育是为了不断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融入社会提供一些专业技能的培养,也是学生融入社会之前必须要适应的一个过渡性的阶段。这个时间段内他们必须适应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实现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需要学习与其他同学的相处,因此,在这个阶段进行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种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不仅仅局限于一些安全意识和知识的普及,同时也需要注重建立和培养安全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这对于高校学生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2、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校园安全管理的现实需要
现在的高校管理内容是十分宽泛的,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也是比较充足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在校学生会因为自我控制在能力较差和缺乏社会阅历的影响,极易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是十分不利的。并且,每年都会在校园中出现一些恶性事件,致使校园的安全教育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3、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履行学校法定义务、依法治校的重要体现
科学的进行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是高校应尽的义务,并且保护高校学生的安全也是高校的责任,因此,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教育常识也是高校的教育内容之一。这既可以很好的提高本校的安全教育水平,便于校园的日常管理,同时也是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且对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常识的普及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1、贴近实际,提高针对性。从实际做起,从学生的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才是提高学生安全意识的重要方法。相交于传统的安全教育而言,现代的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难度加大了不少,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有了极大的转变,同时,枯燥的校园安全知识的讲述无法提高学生对于安全意识的重视。因此,需要我们的教研人员在实际的课堂实践和生活中的一些安全隐患着手,并加大安全知识的推广力度,让安全成为校园教育和生活中的重心。
2、反复宣讲和演练,保证经常性。根据学生的流动规律,在新生进校的时候重视安全知识的讲解,并制定相关的安全教育小常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对往届学生身上发生的一些真实性的安全案例进行分析,引发学生的共鸣和重视,并就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实际的演练,让学生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中了解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3、以生为主,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的逃生能力和自我救援能力,实现在紧急状况下的自我保护和帮助他人。引导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中的位置的转变,让他们了解对于安全知识的掌握是为自己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从而真正的实现安全意识的普及。
4、积极运用网络媒体手段,体现时代性。可以通过对学生比较信赖和关注的信息传播路径的了解,进行适当的安全知识普及的方法,在各种信息技术全面发展的今天,各大网站的的帖子都受到了高校学生们的极大关注,我们的高校也可以联合起来在网站上安全知识问题的讲解和安全知识小测试来实现一些安全常识的普及。
5、构建并不断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注重系统性。安全教育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对这一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高校学生为人处世,甚至是后期的社会实践的影响都是极大的。但是,目前的高校在安全教育问题上却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并且缺乏专业的教材和人员进行指导,因此,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这也是实现有效进行高校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
想要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安全教育的重视,必须引导学生建立一种比较正确的安全意识的学习态度和自我定位,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责任意识,减少对其他人的依赖程度。同时,重视安全实践活动的开展和演练,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总结,让学生充分的了解紧急事件发生之后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来有效的缓解问题或降低安全隐患。
2、运用新媒体手段,丰富安全教育形式
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覆盖率高、互动性强、推广方便、精准到达等特点深受当今年轻人的推崇,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就应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点,对高校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而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正在高校中广泛流传着,通过打造品牌微博,让微博成为高校学生安全信息宣传教育的大课堂,能迎合大学生的认知心理,取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
3、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和价值取向的建立
当前的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比较积极的,但是在繁杂的网络信息的影响下,部分意志力较为薄弱的高校学生受到了侵蚀,从而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帮助他们进行心理上的疏通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于正面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时刻以崇高的思想道德和生活中的光荣事迹来进行熏陶,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积极的价值观并充分的发挥它的导向作用,确保高校安全教育的有效进行。
4、增强高校安全教育队伍建设及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在今后的工作中,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的专职队伍建设,培养安全教育的专业人才,提高专职人员的素质及技能。使他们娴熟有序的应用多种手段开展安全教育,具备处理紧急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同时改进基础设施设备,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更新陈旧的基础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建立和完善安全防控监控体系,加强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科技化的力度。
四、小结
鉴于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要性,我们的高校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然后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改变停留在形式上的安全教育现状,实事求是的开展现阶段的安全教育工作。积极的开展相关的校园安全的讲座,或者在学生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进行安全教育知识和影片资料的播放,从而引起学生对于安全问题的重视,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也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一旦发现有什么异常需要适当的进行引导,并陈述其利弊。相关部门也要重视对于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安全教育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