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范文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金融危机;企业风险;财务管理;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091-02

引言

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伴随着危机企业财务风险加大, 如果疏于防范控制则很容易使企业陷入资金困境,最终导致企业倒闭。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财务活动中因存在不确定性或不可控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在经济周期的正常阶段,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是基于规模―速度― 资金―效益的平衡框架,以企业能够承受的财务风险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应当是确保企业现金流畅通,使企业安全 渡过危机,迎来经济复苏。

一、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根源

1.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即投资风险的存在。由于竞争激烈,市场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的投资效益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二是资金调度的不合理性。资金合理调度,可以相对节约资金占用使其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在时间上相互衔接,形式上相互协调,充分挖掘资金使用的潜力。资金调度不合理,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三是外币汇率风险,只有当企业进行外币筹资业务时才发生。企业借入外币进行筹资活动,如果归还时该种外币汇率下降,就会产生汇兑收益。反之,就会产生汇兑损失,这样就要使企业以更多的本位币来归还借款。

2.投资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方向错误。选择的投资方向从一开始就是夕阳产业、市场淘汰产品项目或国家即将控制投资发展的污染环境产业,投资之日开始就决定了其注定失败的命运;二是投 资过程不能严格按预算控制投资成本。形成边投资边修改预算的“钓鱼工程”,最后扩大了投资总额,造成投产后资产折旧费用占产品成本比例过大,在经济上制约了工程项目资金的回收期缩短;三是投资购建的资产在技术上不先进。购建技术落后的设备、或从经济上看已经不先进的设备,从生产工艺上注定了投资项目资金回收的风险。

3.资金回收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账政策过于宽松。适当的赊销能够促进企业产品销售扩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过于宽松的收账政策则有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造成企业资金大量流失;二是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漏洞。管理层对抓紧应收账款催缴工作的力度如何,能否安排专人专门负责应收账款的管理,甚至派人长期上门催缴,落实难点、焦点客户的账款回收,是该问题的内部原因;三是不愿动用法律手段讨回债权。基于维持长期客户的关系,不愿诉讼法律手段解决长期拖欠 问题,造成问题积累超过限度,使其酿成现实风险。

4.收益分配风险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收益确认的风险,即由于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和会计方法的不当,有可能少计成本费用,多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增当期利润,使企业提前纳税,导致大量资金提前流出企业而引起企业财务风险;或者有可能多结算成本,多计有关费用,少确认当期收益,从而虚减了当期利润,影响了企业声誉。另一方面是对投资者分配收益的形式、时间和金额的把握不当而产生的风险。如果企业处于资金紧缺时期,却以货币资金的形式对外分配收益,且金额过大,就必然大大降低企业的偿债能力,影响企业再生产规模;如果企业投资者得不到一定的投资回报,或单纯以股票股利的形式进行收益分配,就会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降低企业信誉,股票上市企业的股票价格会下跌,这些都会对企业今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1.调整企业资本结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对企业最有利的资本结构,以最低的资金成本,最小的风险程度,取得最大的投资收益,在风险和利益之间寻求最佳配合。在好的市场采取进取型策略,并对可能的风险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可以适当多借入资金;在不利的环境中,应谨慎从事等待有利时机的转化,以此组织调整资本结构,可以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

2.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

3.保持高资金流动性。保持高度的流动性是企业控制财务风险、减轻财务压力的重要保证。企业的资产越容易变现,则偿债能力越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企业要合理安排好资金。在资金安排上要考虑到借款的到期日、利息的支付日和存货的库存结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用款的高峰和低谷期,使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以避免资金使用不当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4.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管理政策和改变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对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5.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清内部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责任,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其次,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以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6.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及相应的数据化的关联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同时,企业应立足于市场,建立风险防范和规避机制,形成一套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时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促使财务管理人员将风险防范贯穿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三、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金融危机后的企业国际竞争性

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应树立成本的系统管理观念,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视为一项系统工程,强调整体与全局,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内容、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每种成本管理方法的本质及其适应的经济环境的特色,构建出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2.引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思想。现代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多变,竞争也日益激烈,因此,企业开始重视制定竞争战略,并依据顾客需求与竞争者情况的变动随时调整举措,这样就进入了战略成本管理阶段。战略成本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而制定的。战略成本管理从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出发,对企业内部、竞争对手及企业所处行业的价值链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达到知己知彼、洞察全局的目的,并由此形成价值链的各种战略。

3.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目前,由于大多企业的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懂成本,因而对他们所进行的设计、拟定的 工艺、制订的计划及采取的措施,会对产品成本起什么作用、有多大的影响,一般无以估量。

4.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参照行业和本部门的实际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消耗定额作为核算及考核的参照依据,为准确核算打好基础。二是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控制规模和额度。资金占用通常涉及到储备资金定额、 生产金额、成本资金定额及流动资金定额等步骤,在成本管理中严格落实资金定额有助于企业资金战略的统筹使用和合理规划,以保证单位资金的运用自如、生产经营的井然有序。三是原始记录和凭证的完整性。涉及产品产量的传票、台账、劳动时间及个人考勤簿,原料的领料单等相关消耗单等原始记录要划分责任部门保管, 按规定的时间交回财务部门进行归集整理。四是内部价格的制定和执行。原材料计划价格的制定、产成品库存的模拟计价等应保持响应的稳定性,以便成本计算、考核的一致性。

5.搞好企业成本性价比。成本是附属于产品之上的价值形态,其主体必须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适宜顾客的使用价值需求,并不是越低越好。制造成本降低不能以偷工减料为手段,更不能擅自降低质量标准,损害顾客利益。运用价值工程管理成本,就是要搞好成本的性价比,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观念,不能一味地盯着可比产品的数字,要具体辨证、量比地分析和验证。

参考文献:

[1]严真红.中国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上海会计,2005,(2).

[2]唐晓云.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6,(2).

[3]李雪莲.公司财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李海燕,李泽红.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综合评价[J].现代商业,2009,(4).

[5]邢岚紫,郭敏.略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北方经济,2009,(8).

[6]王国明.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J].会计之友,2005,(6).

[7]李宝强.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控制对策探析[J].市场论坛,2006,(1).

[8]隋玉明,王雪玲.中国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资产减值的会计政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65-70.

篇2

金融风险管理通常指的是通过金融管理策略与科学的管理措施,减少企业资金运作的金融风险,避免企业金融操作带来的经济损失。从微观角度分析,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就是指的可以降低企业金融操作风险,避免企业经济损失的管理方式。例如企业在风险投资中,进入股票市场和期货交易市场,管理人员通过科学、有效的策略正确投资,正确管理,准确的预测金融风险环境,采取最佳的方式适当规避金融损失,让企业在投资中获利。另外从宏观角度分析,金融风险管理可以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降低国内金融投资出错的概率,确保经济活动中资金的高效运用,确保经济整体的稳定发展。

二、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随着全球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金融活动与金融投资的方式在不断改变,金融风险管理的策略也需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业的兴起与发展,要考虑到金融投资的风险,还要考虑到金融管理方式与过程中的控制力的变化,财务控制与分析是帮助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财务控制与财务分析可以最快的辨别金融风险,通过金融风险判断科学管理金融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一)金融风险的特点

第一,金融风险本身是根据市场变动所产生的,因此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其产生的因素和根源也是客观的,金融活动本身因为贯穿整个经济投资整体,为了保证经济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和资金有效的运营,因此金融投资的管理者与负责人必须要科学、合理的处理股市萧条与暴跌的情况。金融风险会对经济市场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状况、国家税收、企业生存年限都会成为受影响的目标。金融危机的到来会对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造成不同的影响。第二,金融风险是可以叠加和重复积累的,金融风险的发生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还具有重复叠加的特性,很多金融风险可以一层一层的叠加,积累直到一个市场和经济秩序的崩溃。金融风险本身是可以通过统计学预测的,一旦有对市场和企业具备不利因素的金融风险被判断时,需要采取措施保证企业尽量降低损失,减少金融风险带来的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失。第三,金融风险还表现出了一定的消极性与积极性,企业对待金融风险的管理措施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清晰、客观的判断金融风险,清晰的认识不同的发生原因,这样才能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中掌握金融活动的风险,求得稳步发展、获得利润。

(二)金融风险的防范

在金融风险的防范中,首先,应加大对金融活动的风险评估。比如对客户经营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进行评估,确保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其次,做好企业的经营状况分析,对其经营状况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金融风险的最小化。再次,加强金融行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减少因技术问题导致金融风险的可能性。此外,还应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在逐步完善金融监管的同时,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干涉和控制,促进金融活动市场化、法制化不断完善和健全。总之,任何经济活动都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金融风险的管理我们应该坚持科学的、谨慎的管理原则,增强业务能力,最大可能的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

三、我国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和对策

(一)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

首先,企业对金融风险管理及财务控制的认识还不足,企业财务控制的内部结构还不完善,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程序还不够健全,方法还不够成熟。在金融危机后,大部分企业财务控制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企业深刻认识到“资金链”的重要性,企业金融市场中资金投资与运作的能力还需要逐步增强,通过资金运作提升企业经营实力,改善企业经营活动能力,提高企业经营业绩,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个方面,企业需要在财务控制上稳步提升管理与控制能力,要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通过加强金融风险管理的方式去应对金融风险的潜在发生几率。其次,金融危机环境日渐复杂,对我国金融市场与经济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的财务控制水平通过应对复杂金融市场与经济环境的方式得到了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细节问题:第一、财务控制的环境尚不理想,企业内部组织框架尚不完善,一些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认识不足,无法深刻体会财务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金融风险管理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致财务控制达不到预期效果。第二,财务控制的内部信息交流体制不健全,企业缺少统一的、能有效操作的财务管理交流系统和制度,对于市场风险、业务风险等方面的信息资源相对匮乏,增加了企业决策的风险。第三、我国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预防金融风险管理的政策性建议无法得到企业的重视,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状态,财务部门的监管体系也尚需完善,导致了企业财务控制能力的降低。

(二)完善财务控制的措施

为提高企业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性,财务报告必须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遵从提高企业效益的同时减少企业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首先,完善财务控制环境。企业高管应认识到财务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财务评估在企业规避经营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一方面确保企业各部门的独立性,避免其他部门高管对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工作效果的影响。另一方面实施恰当的授权、问责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风险防范意识。其次,企业上下应充分认识金融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一方面不断提高财务部门评估风险的能力,加强其对金融风险评估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鼓励和培养广大员工参与到企业风险评估中,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

再次,需要加强企业金融投资整体方案的完整性,通过完善企业财务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方式,保障各部门对不同环境下经济投资方式与风险投资方式的应对策略,通过对本岗位经济建设发展的一些认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分析,确保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预防能力不断提高,在金融风险中可以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保证企业会拥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在投资中可以让企业获利。第四、加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源的联系和交流,保证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充分性,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的全面性,提高信息分析的准确性,改善企业预防金融投资风险的能力,降低企业投资带来的损失。第五、企业要培养专业性的财务管理与控制人才,提升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让这些管理人员专门负责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方向,保障金融风险的科学经营与发展,提升金融管理的效果,帮助企业获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而且要保证财务信息的独立性,防止财务信息的泄露,提高财务部门的管理能力,加强财务部门对突况的应急能力,减少企业经济损失。在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择方面也要慎重,要选择财务管理控制专业性知识丰富,实践经验较强的人员,还要不断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所有人员的财务管理与分析知识,可以最快速度的分析出存在的金融投资风险,最快的判断金融风险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同时,专业的财务人员可以通过稳定企业资金流,确保企业在金融波动前能有效的预知和防范。第六,增强企业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度。再好的政策没有执行就是空谈,再好的方式、方法,没有执行就看不到效果。因此在金融风险管理与财务控制中必须增强其执行力度,才能确保其管理效果。

篇3

金融风险管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已经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经过2008年后,更多的企业经营者在制定金融风险管理和保值策略时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风险管理是要做到防患于未然,有如我们平时买保险,有谁买保险后是真正愿意看到意外事故发生的呢?

本文将从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开始,谈谈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具体可行的定量方法,来设置风险管理的量化目标;并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操作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想法,使企业能够根据企业自身及行业特点,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和保值策略。

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也许是个传统的老话题了,然而,风险因素却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中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原材料价格风险等。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对各种风险的敏感程度显然是不同的。

以利率风险敞口为例。从表1中可以看到,钢铁业的平均债务股本比率(Debt Equity Ratio)约为1.03倍,由于行业的经营特点,其中资产的一半是由各种债务组成的。而行业的平均股本回报率(Return on Equity)约为5.40%。因此,当债务成本上升1%时,假设其他因素不变,股本回报率将下跌1.03%, 占了原股本回报率的19%! 由此可见,钢铁企业一般对债务成本的变化都比较敏感。

对比表1中零售行业的数据,零售行业显然对债务成本上升的敏感度相对要小得多,平均每个百分点债务成本的增加,只能将股本回报率下拉0.65%,只占原股本回报率的4.22%。

由于股本回报率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它可以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管理方法及金融杠杆的程度。虽然较高的股本回报率,并不代表公司的经营表现一定优于其他行业股本回报率较低的公司,但在同行业的竞争中比较股本回报率,还是能够拉开企业经营表现的差距。

从表1中还可以了解到,由于对利率成本有较高的敏感度,钢铁、汽车及石油天然气企业如果能在降低利息成本上下功夫,就可能在同行的竞争中有更强的优势。反之,如果不对利息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些企业的业绩就有可能落后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

金融风险管理除了能够减轻金融市场的不利波动对企业的影响、增强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还可以增强企业的财务稳定性,并可以在股票和债券市场上获得比风险管理不佳的企业更高的估值,降低股权及债务融资成本。

金融风险管理的定量指标

企业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设定一个明确、合理的量化指标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那些有专业管理团队的企业来说,明确的量化指标,不仅有利于将市场风险管理制度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专业风管人员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使风险管理工作真正起到控制风险、降低成本的作用。

举例来说。企业的美元债务通常是按浮息支付利息的,如六个月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加信用差价150点,每半年支付利息。显然,浮息债务的利息成本受Libor变化的影响。当Libor上升时,债务成本增加;而Libor下降时,债务成本也随之而降。

通过利率掉期操作,企业可以将债务的浮息支付转为固息支付。假设当前将5年期Libor+150点的浮息债务,转为固息债务的市场年率价格为5%,我们可以把这个5%称为初始掉期利率,如果企业决定进行利率掉期的交易,企业的利息成本就从此锁定在了5%的水平。由于市场每天对今后利率走势的预期是不断变化的,在不同时点上将浮息债务通过利率掉期交易转为固息债务的价格也会不一样。

企业是否将债务成本锁定,取决于企业对债务成本的敏感度、对利率市场的理解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如果企业认为利率今后会上升,将利息成本锁定显然是明智之举。但如果判断失误,企业的债务成本虽然锁定了,也有由于过早地锁定成本而失去了将成本锁定在更低水平的机会。

有目的的等待,事实上也是市场风险管理的一种重要决策。只不过,这种“决策”往往被“再看看吧”“再等等吧”等简单的语言所淹没了。

事实上,当企业基于对市场的判断,认为利率市场还有下跌的空间,并决定继续维持债务对利率的敞口时,可以把初始掉期利率5%作为一个合理的债务成本的指标。因此,不论企业现在或者将来将债务成本锁定,或不作任何锁定,或锁定后又平盘再回到对市场利率的敞口等的操作,最终都可以把其操作的平均结果与初始掉期利率相比较,从而判断后来的风险管理操作与一开始的锁定是否有增值。

如果企业对利率走势没有任何判断和看法,应当在一开始就选择用初始掉期利率,将其债务成本在融资完成之后马上锁定下来。否则,这个初始掉期利率就可以成为本债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进行风险管理操作的量化指标。

如果企业希望能更主动地把握债务成本的控制权,它们可以将债务和管理的综合成本,设为年率5%+a或初始掉期利率+a。其中,a为企业可以接受的最大风险管理的成本。

当然,任何人的手里也不会有能预测市场变化的水晶球,只要企业不是立刻将债务成本锁定在当前年率5%,同样的债务,明天的市场固息水平就有可能高于或低于5%,因此,将a设为零显然是不太合理的。这样一来,风险管理人员就没有任何操作空间。

但是,如果把a设得过大,可能同样也是不合理的。如果购买5%的利率上限保护(Caplets)每年的保护费平均为0.50%,要是把债务的成本目标设于5%+0.50%的水平,可能对风管人员的要求又显得过于宽松了,因为只需购买这样的一个利率上限保护,企业就一定能使债务成本小于或等于5.50%。也就是说,不论Libor怎样波动,当每期的债务浮息支付的年率低于5.50%时,企业按低于5.50%的浮息利率支付利息;而当浮息的支付年率高于5.50%,企业可以从购买的保护中得到补偿,使其综合支出为5.50%。

因此,a应该是在大于零但小于0.50%的范围之间的某个数,比如0.30%。只有选定了合理的指标,企业的风险管理人员才能既有决策的空间,又肩负一定的挑战。

成本目标一旦设定,就应该有相关的文件记录,以便今后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如果最终的债务成本低于目标指标,节省的部分将会被认为是风管人员的增值。有了成本目标,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的方法选择及操作时机选择上,便有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自。不管如何操作,风险管理人员必须在原来所规定的框架下进行操作。从评估的角度来说,企业则可以用市值的方法,来评判在任一时间点上将风险完全对冲时风险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效果。使用类似的方法,企业也可以利用初始汇率远期来设定汇率风险的管理目标。

风险组合优化管理策略

最近几年,随着金融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国外有些大公司已经开始进行企业总体金融风险组合优化管理策略的实践。这种实践,是基于企业由局部风险管理转向战略风险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即寻求风险和回报的平衡,不是仅仅进行风险管理,而是风险和收益的管理结合。这种管理方法,使企业战略目标、策略、数量化方法等融为一体,代表着未来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方向。

下面通过举例,来对这种管理策略作一下介绍。

第一步:分析公司财务报表。

表2、表3分别是O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

根据这两个财务报表,可以看出O公司承受着多种汇率和利率风险,但仅凭两个财务报表只能看到分散的风险,不能看到总体情况。因此,需要分别针对利率和汇率风险进行汇总。

具体做法如表4(表中数字均已由财务报表中的不同货币转换为人民币)。

在分类加总财务报表中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后,便可以知道O公司在对汇率和利率风险的敞口头寸的金额和敏感度,进而了解公司所受到的风险对公司收益的影响程度有多大。

第二步:设计金融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分别针对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建立风险组合,对不同的风险进行组合管理。

根据公司的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目标,如管理目标是将风险敏感度降低到原来的50%等,选择不同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组合,来达到管理目的,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对组合进行动态调整。

第三步:寻找风险组合的最佳风险/收益比。

假设O公司的期望净利润是1亿元,经过金融风险敏感度分析,O公司净利润将受到金融风险的影响度为:

・有5%的概率使净利润降低1000万元;

・有20%的概率使净利润降低500万元。

同样,也有可能:

・有5%的概率使净利润增加1000万元;

・有20%的概率使净利润增加500万元。

因此,公司希望调险组合达到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以使金融风险影响净利润下降的概率降低,而保持影响净利润上升的概率。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专业机构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计算和试错,来找到达到理想状态的风险组合,达到最佳风险/收益比。

最佳的风险/收益比并非只有一个点,而是无数个点,这些点连成线,便是最优风险/收益比边界。这样,为了达到公司最佳的资产负债结构和风险组合最优化,只要参考公司的风险偏好程度,根据愿意承受的风险程度和能够承受风险的最大限度,在最优风险/收益比边界上找到最适合的点,使期望收益尽可能高,同时大幅降低原有的风险。如图1中原有的风险组合在A点上,通过寻找最佳风险/收益,将风险组合移动到C点,既降低了潜在的风险,又提高了潜在的收益。

图2中是公司在实施最优化组合调整前后,金融风险对净利润影响概率分布的对比情况。可以发现,在进行调整之后,左半条曲线明显右移,说明金融风险造成利润降低的可能性明显减少;右半条曲线基本与原来的曲线重合,说明金融市场造成利润增加的可能性维持不变。这样的调整,便达到了风险组合优化管理策略要求达到的状态。

风险组合优化管理策略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需要复杂的模型、大量历史数据以及其他一些条件的支持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

・资产和负债、收入和支出的每一项细节;

・精确的预算;

・有关金融市场趋势的准确预测;

・波动率和关联度等。

达到这些条件本身就是很不容易的事,国内的企业还需要真正强化内部各种管理尤其是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才可以向着更加科学精确的风险管理方向发展。

篇4

随着时代不断演变,金融市场日渐完善,金融行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更好地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不断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而这必须加强金融创新以及金融风险管理。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金融创新以及金融风险管理。

关键词: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就金融创新而言,是指在金融领域中,借助某种方法手段,重新组合金融要素,也或者进行合理化改革,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发展机会。金融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金融工具、融资方式、支付手段,其已成为金融领域中关键性变革之一,其创新的主体并不仅仅是指金融机构,不同类型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也包含其中,符合新时期金融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以有效规避金融风险,促使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必须意识到金融创新的重要性。此外,在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日渐深入,不同类型的国外金融纷纷涌入我国金融市场,冲击着我国金融领域,加上国内经济市场瞬息万变,各类金融机构急需要优化完善,导致我国金融行业发展中各类风险频繁出现,各类风险系数不断提高。同时,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金融市场,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纷纷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不断拓展新的业务,但对某些新金融业务并不熟悉,导致其无法顺利开展,自身信用也不断降低,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必须加强金融风险管理,降低各类风险系数,有效防止各类风险频繁出现,促使多样化的金融活动顺利开展,确保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途径

第一,注重政府部门金融监管职能的发挥。面对竞争日渐激烈的金融市场,政府部门必须综合分析多方面影响因素,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监管职能,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准确把握当下金融监管突破口,科学创新金融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要认真履行自身已有的金融监管职能,适当放宽在金融创新方面的限制,确保金融创新有更大的空间,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高度重视违规金融行为,加大对其管理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合理化处罚,确保金融创新有良好的环境,最大化降低金融风险系数,促使一系列金融创新以及风险管理活动顺利开展。此外,政府部门要借助自身已有的金融监管职能,大力支持金融行业,围绕金融市场,不断开展全新的业务领域,逐渐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二,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构建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在新形势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已被广泛应用到金融行业中,尤其是业务以及产品创新方面。在应用过程中,金融机构必须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确保应用其中的信息技术更好地发挥自身多样化作用,有效降低各类风险发生率。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必须根据自身各方面发展情况,结合极易出现的金融风险,构建全新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明确不同部门以及岗位工作人员职责,有效防止“权、责、利”模糊化,科学开展多样化的金融活动。金融机构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科学、合理”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随时动态监督所开展的一系列金融活动,一旦出现风险,及时进行预警提示,便于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要围绕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准确把握金融动态变化,构建合理化的金融风险预测评估体系,科学预测以及评估出现的金融风险,根据金融风险发生范围以及危害程度,进行合理化处理,加强金融风险管理,避免金融活动开展中金融风险频繁出现,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三,注重金融业国际交流和合作,注重金融创新管理。在新形势下,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日渐深入,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不断融入到国际金融市场中,国际金融环境也日渐复杂化,需要在多国作用下,动态控制金融风险。同时,随着国际间交流日渐频繁,我国金融业生存发展浪潮中不可避免会和国际金融合作、交流,这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我国需要多层次加强金融业国际交流以及合作,和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签订合理化的合作监管协议,多参与到国际监管组织中,统一金融义务,明确金融监管标准以及准则,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动态变化,优化完善我国金融业务准则,全方位动态监管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加大金融风险管理力度,有效规避金融风险。此外,金融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多层次加强金融产品、金融制度等创新管理,利用已有的优质资产,科学衍生出全新的产品,丰富金融产品类型,优化创新多样化股权、债权这类产品,优化金融业开展的业务,促使金融业更好地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国内外金融市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正确认识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要准确把握二者间的关系,注重政府部门金融监管职能的发挥,注重金融业国际交流和合作,注重金融创新管理,加强信息技术风险管理,构建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等。以此,确保金融业发展有着良好的运营环境,确保一系列金融活动有序开展,金融创新的基础上,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使我国金融业健康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巍.基于金融创新条件下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5:214-215.

[2]尹丽.后金融危机时代消费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协调发展的逻辑路径——基于消费金融公司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3,06:152-155+165.

[3]杨国华.基于金融创新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5,30:271+276.

篇5

关键词:金融;风险管理;企业;财务控制

金融行业的不稳定性随着我国政策及汇率的不断改变而逐步提升,从而也提高了金融风险的发生率。金融行业的收益向来具有不稳定、不确定性、波动大的特点,这也加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随着我国科技的高速发展和进步,高科技电子及信息技术不断被运用,这也培养出了一大批电脑高手。但是很多电脑高手为了经济利益,通过黑客或者一些病毒软件将破坏的魔爪伸向企业,导致企业的机密被泄露,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同时也阻碍了金融行业的发展。

一、金融风险管理

1.为什么要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做好金融风险管理主要是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性以及可持续性发展,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率,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买卖股票时,首先对股票的价格做好充分的统计和分析工作,预测后期走势情况,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买卖,力争将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由此看出,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一些风险和损失,不但能保证资金高效使用,而且对社会经济活动资金流的稳定起到促进作用,以保持整体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2.金融风险有什么特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和客观性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有一定的累积性和叠加性。金融风险不但会导致股市暴跌和国家经济极度萧条的情况,而且还给国家的稳定和国民的生活质量及水平产生巨大的影响,2007年金融危机的发生就是很好的体现。国家物价普遍上涨,众多企业宣布破产、倒闭,导致失业率逐步攀升,整个社会都惶恐不安、叫苦不迭。即便是再强大的国家、企业或者个人也经受不住这样的压力。但是,金融风险也并不是说来就来的,一般都经过了时间的酝酿和一系列问题的积累,由于不重视、不解决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金融风险的爆发。所以,事先做好科学的分析和预测,能在危机发生时做到临危不乱,减少一定的损失和危害。3.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加大风险评估力度、做好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工作、提升金融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等是预防金融风险发生的有利举措。加大对企业或个人的经营能力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评估,可以有效的保障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仔细的审核和分析,可以将金融风险降到最小化;提升金融行业技术的发展水平可以降低由于技术问题而引起金融风险的几率;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使金融市场更规范,降低了政府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和干涉,而由专门的监管机构监管,更法制化。

二、企业财务控制

1.企业财务控制的现状。企业财务控制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工作,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由于2007年金融危机的前车之鉴,很多企业逐渐开始重视企业财务控制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财务控制管理还非常不完善、不成熟。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还是由于有些企业对财务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和认识有所欠缺,没有构建完善科学的企业财务控制体系,同时,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发挥出良好的作用以推动公司的发展,导致企业陷入危机中。2.完善财务控制的有效措施。要想保证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就必须树立以提高企业效率为目的、以减少企业资产损失及风险为原则的核心目标。具体实施措施为以下几点:(1)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营造良好的财务控制环境,明确财务风险评估对企业经验起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构建出完善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和风险预警。(2)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各部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防止财务信息泄漏,并给予财务部门适当的问责权利,免受其他部门管理人员对财务部门工作的影响,提高财务部门地位,确保财务部门的正常运行,确保企业的资金稳定和安全。(3)树立、培养企业员工的风险意识。企业在经营中,要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风险评估中去,做到人人参与公司经营,让员工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作用及责任,以此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4)完善企业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企业各部门规章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及部门工作人员的职责,使每个人都能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利的贡献,促进企业的发展速度。(5)加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增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使得信息分析更加全面和准确,提高了企业的防风险能力。(6)聘请专业的金融风险管理和企业财务控制管理人才。金融风险管理和企业财务控制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到位,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经营。对于人才的选择不可小视,必须选择对市场具有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科学和专业的分析能力的金融风险管理人才。财务控制管理必须选择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谨慎、正直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正常、顺利的运作。(7)加大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的执行力度。即便有再好的方法和政策,倘若没有良好的执行力度,那么也就是纸上谈兵,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结语

2007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让我国中小企业正确认识了金融市场,了解到了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在未来,我国企业一方面需要不断调整企业发展方向,通过企业财务管理与控制策略,加强企业的管理科学性,增强企业在金融风险控制中的生存能力。企业要通过财务控制与分析的方式提前预判企业金融市场投资存在的风险与问题,并做出重要的改进,进一步完善企业的财务控制方式,确保企业在金融市场中可以稳定、安全、有效的发展,加强企业自身运营的有效性,让企业有实力应对金融危机与市场的挑战。

参考文献:

[1]严旭.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6,(12):152-153.

[2]刘计敏.金融风险管理与企业财务控制的研究[J].商,2015,(02):20.

篇6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我国很多企业纷纷开始了金融投资活动。所谓金融投资就是以金融市场为依托,来进行的一系列金融资产买卖投资,而真正的金融投资会因市场的不断变化,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风险,这种风险如果没有采取预防或者处理,极可能造成企业的损失。而风险又是金融市场中必不可少的,所以建立金融投资风险评估就显得相当重要。以下就金融风险的成因和特点以及类型进行分析,探讨了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1 产生金融投资风险的主要原因。

企业的日常金融投资活动会因市场的变化和其他一些外部因素而产生风险,这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表现为四点。与金融商品的销售者之间的联系、与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变化、汇率的变化以及投资过程中的市场变化引起的。

1.1 因金融商品销售人员的影响。

事实上,在实际的金融投资过程中,金融风险会因为金融商品销售者的行为和操作产生风险。金融商品销售人员的风险因素是指,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产生的收益来自于销售者,销售者对于投资的结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商品销售者的信用问题。因信用问题会直接影响到金融商品的投资结果,所以企业在与金融商品销售者达成协议时应选择多家销售商签订协议,并分散进行金融投资活动,避免销售者过于单一从而因该销售者信用问题影响整个企业的金融投资结果。

1.2 因投资过程中的利率变化。

众所周知,金融所获得的利益与利率的变化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利率上调,金融投资的产值就会下降,反之则会上升。因此,在实际的金融投资过程中,投资的结果与利率的变化是紧密联系的,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金融投资活动时需要考虑到利率的变化引起的投资结果变化,整个过程中要调整好投资的资产与货币之间的比例关系,以提高金融产品对利率的变化反应,防止因利率的大范围变化使得投资结果面临太大的风险,最终因不适应造成企业的损失。

1.3 因投资过程汇率的变动。

除了上面提到的利率变动会对金融投资造成影响,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变动也会对金融投资的结果造成一定的风险。因经济的发展,金融投资已经逐渐走向国家化、全球化的方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已经不满足于国内的金融投资活动,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外,而因国家之间货币的汇率不稳定,所以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会对着汇率的变化带来一些影响。因受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国家之间的汇率不可能一直稳定,这也给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从而影响到了金融投资的效益。

1.4 因投资过程中市场的变化。

实际上,在金融投资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到投资的商品风险,更要关注投资的金融商品在整个市场的环境变动。因金融商品的效益会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无形中造成了一种投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方面,金融风险对于部分商品投资者或者商品的投资会产生影响;而另一方面,金融风险也会产生大范围的影响,甚至造成整个世界的金融风险。因此,在实际的金融风险防控中,对于市场风险的调控与管理显得异常重要,这也是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作用。

2.1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

企业中的金融投资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要识别可能影响到企业金融投资活动的潜在事件,并按照对待风险的措施和方法来管理风险,保证企业的金融投资不受太大影响,从而实现经营目标。事实上,风险评估属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八要素之一,能够通过识别风险事件是否会影响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而进行的一种评估。其原理就是,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决定是否对其采取应对措施。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投资的数量逐渐增加,企业所面临等风险也逐渐加大,为了确保企业的金融投资效益,做好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相当重要。

2.4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是审计与监管的重要手段。

随着企业的金融投资活动越来越多,也使得金融投资的审计与监管难度逐渐加大,金融投资的工具种类有很多,且其操作模式与风险也大有不同,这也给金融的审计监督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就要求审计人员能够利用合理的金融工具来估计风险,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来评估风险,保证审计和监管的职能。

3 企业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及其实践。

3.1 风险评估有利于风险管理。

企业在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等因素产生一些风险,而企业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的有效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运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手段。也就是说,所谓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分析和识别对企业是否会产生影响的事件,以对待风险的态度来管理面临的风险,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风险评估实际上属于风险管理的一部分,是针对有可能对企业发展带来影响的事件分析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分析,并为企业采取措施提供依据的工作。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的经济产值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张,金融资产的数额也逐渐增大,这就向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企业的发展,完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则必须加强金融投资风险的评估。

3.2 风险评估有利于审计和监管工作。

金融投资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准确的评估当前企业的发展现状,由国家相关的部门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管评估。伴随着金融投资活动的增大,金融审计与监管的工作也逐渐变难。此外,随之增加的还有金融投资工具种类与投资操作模式。为了处理这些问题而埋下了很多金融风险,这就要求国家相关部门的审计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审计操作来监管相关企业,加强自身的金融投资和风险评估知识和水平,科学合理对金融风险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金融投资的风险评估就更加被凸显出来,金融风险评估的建立就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金融审计和监管目标。

3.3 金融风险评估有助于企业的业绩评估。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企业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对于上市企业而言,遭受的打击更是严重的,很多企业的经济亏损都非常巨大。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金融投资活动不仅要面对国内以及国际的环境影响,更要承受来自市场的变动带来的影响,为了更好的实现经营目标,业绩评估和金融风险评估非常有必要。对于自身的经营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综合市场前景与金融风险来分析,审时度势的来才操作金融投资活动。一方面,要不断创新金融投资工具,规避金融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另一方面,还要对自身的投资业绩进行严格的考核,这对于抑制企业过度投资,推动企业更快获得利益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说,金融风险评估还有助于企业的业绩评估,更好的为企业金融投资服务。

篇7

关 键 词:金融风险;变迁;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4)05-0010-04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伴随的金融风险也日益凸显,随着巴林银行、大通曼哈顿、住友、瑞士联合银行、美林等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倒闭,金融风险备受全球关注。金融风险种类繁多,一旦造成损失,数额巨大,影响广泛。因此,研究金融风险、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就显得日益重要。

一、金融风险的分类

美国保险精算协会(CAS)将风险分为金融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和灾害风险 [3] 。我国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中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 [4] 。Chernobai,Rachev和Fabozzi [5] 在《Operational Risk》一书中,将银行金融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风险、商业和/或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政策风险、普通法律风险。可见,不同行业对风险的分类是不一样的, 这主要是由于风险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一样,进而风险管理的重点也各不相同。根据新巴基尔协议Ⅱ,结合Dowd、Culp [6] 等学者关于风险的分类,本文对金融风险的分类如图1所示。

信用风险是金融交易中对手违约的可能性,与信用事件的发生有关; 而信用事件与交易对象执行其先前承诺的金融义务的能力的变化相关。据此,结算风险、结算前风险、迁移或降级风险及价格风险都属于信用风险。

市场风险是与价格变化相关的风险。 因此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证券价格风险及商品价格风险均属于此类。

操作风险是与操作过程有关的风险, 如图1所示,其包含内容较多,也是当前金融风险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及影响较大的一类风险。

以上三类风险基本上是某项业务或某个部门发生的风险,是局部的风险,虽然其影响可能是全局性的,甚至导致金融机构的破产。归于其他风险的是对金融机构整体产生影响的风险,是全局性风险,对金融机构短时间内的影响或许并不显著, 但是却会影响金融机构的长期发展,因此也是必须重视的风险。

二、金融风险变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革命性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变迁。早期的金融风险着重于市场风险,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大量运用,交易日趋复杂,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也日益凸显,而且其后果严重。近年来随着金融风险事件的频发,人们更加关注金融风险,而且不仅关注某个业务单元的风险,更关注金融企业的风险。

(一)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活动日益频繁,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新型金融工具不断涌现,金融市场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1972年,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推出外币交易期货,这是第一份金融期货合约。1975年10月,该交易所推出了抵押证券期货合约,即利率期货合约,同年, 开始交易美国政府国库券期货合约。1982年推出股票指数期货合约,之后期货交易被引入到多种金融工具。

期权也在同一时期得到迅速发展,1973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开始买权交易,1977年推出卖权,1985年推出股票期权,1989年推出利率期权产品, 1990年推出长期期权LEAPS,1992年推出类股指期权,2003年推出VIX指数。

除此之外,还有1970年推出的浮动利率票据、1973年开始的外汇远期交易、1974年推出的浮动利率债券、1980年推出的货币互换、1981年开始的零息债券、双重货币债券、利率互换以及1984年推出的远期利率协议、欧洲美元期货期权等。

金融创新不仅出现在流动性较好的市场上,也出现在流动性较差的市场上, 并且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类市场急剧扩大。 如1970年推出的特别提款权、 联邦住宅抵押,1980年的债务保证债券、1981年的票据发行便利、1983年的动产抵押债券及1985年推出的汽车贷款证券化、可变期限债券等。

金融创新不仅体现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上, 而且体现在金融交易技术的创新上,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工程迅速发展,数学家、物理学家及计算机科学家根据金融理论设计模型, 收集实时交易数据进行程序化交易, 随着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更快的闪电交易。

(二)金融风险的变迁

金融创新不断出现,纵然有着供给方面的原因,但也存在着需求的原因。从需求方面看,它是规避风险的要求。早期的金融业务较为单纯,主要是存贷款业务, 人们主要关心的是利率对资产或负债在收入上的影响。就风险类型来说主要是市场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外部环境越来越不稳定,股市大幅波动;汇率不再稳定,自1972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汇率一直不稳定;利率处于波动中,美国短期国债的利率变动较大; 大宗商品的市场更是不稳定, 商品价格在长时间稳定后会突然发生跳跃性变化。为了规避这些市场风险,出现了相应的金融创新,如各种期货、期权。

随着全球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机构迅速扩张,业务范围逐渐增加, 由先前的分业经营发展到混业经营,而随着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市场也日趋复杂,但是相应的金融风险管理却较为落后。金融产品的复杂性与风险管理的落后共同造成了大型金融灾难频发。1993年昭和壳牌石油公司在远期合约中亏损1250亿日元,而该公司的年利润约为400亿日元;1994年宝洁公司在衍生品交易中遭受巨额损失;1995年巴林银行倒闭,其亏损额为6亿英镑,而该行的资本总额才3.5亿英镑;1997年瑞士联合银行损失了4~7亿美元, 第二年又损失了7亿美元;1997~2002年爱尔兰联合银行的交易员隐藏了6.91亿美元的损失。这些损失数额巨大,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导致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收购。而这些灾难的发生基本上都是由于操作风险造成的,与市场风险不同的是,操作风险损失巨大,影响致命。

随着金融工具在流动性较差的市场上的创新,即抵押证券的出现以及金融衍生品的创新,信用风险出现的频率也大幅增加。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信用风险的一个典型案例。由此造成的损失也是显著的,它导致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倒闭,这是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的银行。另外,全美最大的储蓄及贷款银行―华盛顿互惠公司被接管, 美国保险大亨―美国国际集团在2008年第4季度亏损617亿美元,创下美国公司历史上最大亏损。

流动性风险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风险。2008年冰岛发生金融危机, 其三大商业银行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er由于流动性短缺而濒临破产,相继被国有化。三大银行的债务大约为610亿美元,而冰岛的GDP则只有50亿美元。 [7]

从以上金融风险的变迁可以看出:

1. 早期的金融风险以市场风险为主, 现在的金融风险以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为主。人们对市场风险的认识比较完整,而且数据比较充足,市场风险已经得到比较好的管理。但是信用风险及操作风险却由于人们认识不够及历史数据缺乏、模型不完善等原因而没有得到较好管理。

2. 早期金融风险仅限于某个业务单元, 现在金融风险则涉及整个企业、行业。因此,风险管理要上升到战略管理的高度,确定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策略,而不仅仅是进行业务单元的风险处理。

3. 早期金融风险损失较小, 现在金融风险损失较大,涉及面较广,影响更加持久,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愈加显著。但是单个金融企业的风险案例、历史数据有限,风险管理能力也有限,因此,有关风险管理的模型共享、数据共享,以及进行风险管理的交流就显得日益重要。

4. 早期金融风险较为简单,现在则更加复杂。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不仅风险的承受主体在不断变化,风险类型、风险的大小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风险管理也变得日趋复杂。

总之,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风险并不是减少或消除了,而是从一种形式转移成另一种形式,或在不同投资者之间转移,金融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度量,各类风险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密切, 复合型风险(如信用风险与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越来越多,风险管理也日益迫切。

三、金融风险的管理

鉴于金融风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仅仅管理某种风险显然是不够的, 需要站在金融企业的角度进行全企业风险管理。

(一)风险管理步骤

管理金融风险,首先要构造风险轮廓图,对金融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 这些风险包括宏观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及金融企业特有风险;需判断哪些风险需要对冲, 哪些风险无需对冲, 哪些风险是可以利用的。

其次,确定风险管理战略,使风险管理与金融企业目标一致。 在这个过程中要确定金融企业的风险容忍度,承担风险的类型,同时还要确定分配多少资金用于风险管理。 这里的金融企业目标主要是指股东价值。在某些情况下,对冲风险的成本可能比不对冲造成的损失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使股东价值最大化就应该保留风险。

再次,进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衡量。 风险识别主要是找出对金融企业目标有显著影响的不希望的可能结果, 关注的是造成损失的下方风险,但也要关注上方风险。风险估计是确定负面事件出现的概率,及相应的现金流,估计预期与未预期损失。 风险衡量是将风险估计的结果与董事会设立的风险界限进行比较, 确定风险管理的成本及损失的大小。

然后,进行风险处理。根据上一步的结果确定处理风险的方式,即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转移还是风险保留。 与金融企业风险政策不一致的风险应该规避,如果投资某个项目的收益低于对冲成本,就不要投资于该项目。 风险转移是将风险通过保险或金融衍生品(如期权、期货、远期合约等)转移给第三方;投资组合多元化可以降低风险。 如果风险是可以接受的或者风险没有被识别就保留风险。

最后,进行风险监控。保留的风险必须要进行监控。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风险分析的环境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因此,要对其进行监控,以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二)风险管理工具

由于金融风险日渐复杂 ,其管理工具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当前主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包括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决策树、计算机模拟及风险价值测量等。

敏感性分析涉及的是“如果”重要变量发生变化,对企业价值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它允许分析极端状态,评价单一变量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时每次只能变化一个变量。

情景分析是在可能的未来情景下估计结果和价值,每一个分析都有相应的发生概率。和敏感性分析相比,情景分析中每次变化的变量可以不止一个,情景分析能够计算给定决策的期望价值。

决策树是序贯决策中常用的工具,下一步的决策依赖于先前的决策结果,上一步决策中的信息有助于未来结果的精确估计。

计算机模拟是所有分析方法中最为深入的方法, 它运用计算机模拟每个变量可能的取值而给出最后的结果。它给出的是分布值而不是期望值,因而更具价值。

风险价值 [8] 测量的是一定期限内一定置信度下的潜在损失。是目前业界使用较多的一种风险测量工具。

事实上,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这些工具并非单独使用,往往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使得风险测量结果更为准确,为风险管理提供更精确的决策依据。

四、小结

金融风险是与经济相伴随的经常出现的风险,随着经济、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不断,风险也更加复杂、难以识别,复合型风险在逐渐增加,造成的影响也日益显著,因此对金融风险管理也提出了新要求。 金融风险管理不仅是单个业务单元的风险管理,更是全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不仅要求风险管理部门高度重视, 而且要求董事会重视风险管理,正确理解风险管理。应认识到,风险管理不是消除风险,而是管理风险使其达到预定目标,而这个预定目标是与股东价值相联系的。为此,要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程序,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风险识别与度量,正确运用风险管理工具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Dowd K. Measuring Market Risk(2nd Edition)[M]. West Sussex, England: John Wiley & Sons,2005.

[2]张秀丽. 金融风险测度模型及其蕴含的金融风险主观性[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7-82.

[3]Risk Taking: A Corporate Governance Perspective[R]. 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 World Bank Group,June 2012.

[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EB/OL]. http:///gzjg/qygg/200606200105.htm.

[5]Chernobai A.S., S.T. Rachev & F.J. Fabozzi Operational Risk: A Guide to Basel II Capital Requirements, Models and Analysis[M]. New Jersey: John Wiley & Sons, 2007.

[6]Culp C. Structured Finance and Insurance: The Art of Managing Capital and Risk[M]. Hoboken,NJ: John Wiley & Sons,2006.

篇8

一、金融风险管理的认识

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对于未来的收益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财务损失的风险。金融风险管理是各类经济主体在运营和筹集资金的过程中,通过了解各类金融风险,用最低的金融成本来实现金融的最大安全保障,从而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办法。金融风险管理主要是要通过金融风险的控制和处理,减少损失,实现资金的筹集和运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

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离不开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我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对健全的金融组织结构和风险防范机制还有一段较远的距离,很多金融机构都还没有建立起风险管理部门,内部管理机制较差。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风险管理体系存在的缺陷将严重阻碍风险管理的整体运行,同时也给金融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障碍。

2.缺乏对金融风险的范范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挑战。在环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对于风险防范和法律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机构甚至都没能很好的了解金融风险的概念。很多机构为了扩大资金规模,没有经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就开始盲目的开展各种筹资理财活动,让很多的不良贷款行为有机可乘,增大了金融风险。而许多的投资者们往往只关注最后的经济回报。忽略了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由于我国的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使得金融风险的管理制度和监管力度需要再进一度加强,所以,很多人对于金融管理的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

3.国内金融资源匮乏

金融资源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与保障,然而,国内的金融资源存在多方面的不足,影响了金融风险的正常管理。金融资源的匮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制度的供给不足。对于存款的企业,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对于贷款的企业却存在着到期无法还款的风险,这种存贷款不均衡的现象将导致银行不良债权增加,增加其金融风险;第二,产权制度供给不足。金融产权制度的缺陷导致银行和企业的关系混乱,一旦企业运营不良,就会大量的占用着银行的信贷资金,不良贷款增加,金融风险也随之增加;第三,货币制度的供给不足。不均衡的利率制度和过低的利息支出对资金的使用者很难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得银行的呆账不断增加;第四,金融制度的供给不足。金融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要么没有竞争,要么过度竞争两种不良的竞争局面给投机资金造成生存和活动的余地。第五,金融监管制度供给不足。传统的监管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金融日趋信息化和电子化的现状,内部监管制度的完善是金融管理的重点。一旦监管制度存在问题,就会迅速造成连环反映,使经济受到一定的威胁。

4.市场信息不透明

金融产品是信息咨询的结合体,金融市场信息的能够帮助投资者对于企业的经营状况有一个全面仔细的评估,还可以积极的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然而,我国的金融市场信息目前还不是非常透明,造成公司的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可能会给投资带来一定的风险,造成一定的损失。信息的不透明,还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向被门内部控制,引发金融市场的混乱,如此种种,都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5.风险管理技术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导致了很多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但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一直比较落后。风险测量工具的落后、资金损失率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缺少必要的量化工具等等是制约风险管理制度创新的主要因素。另外,还缺少成熟的风险测量工具,使得风险管理制度失去实施的基础。

三、加强我国风险管理的对策

1.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金融管理体制是加强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可以更好的避免外界金融机构的影响,内部风险管理体制也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增加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要适当的加强相关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意识;建立科学严密的金融管理体系,完善结构设置,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责权范围,强化责任和风险的意识。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加强相关人员的素质,时期具有发现风险的能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险的发生。

2.提高风险的管理意识

提高风险的管理意识主要是从金融机构和企业单位或者居民个人两方面着手。加强金融机构的防范意识,就是要练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从业人员队伍。积极开展金融法规的宣传和学习活动,加强风险管理的防范意识,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内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另外,金融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其他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要把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和金融机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分析其行为导致利益的变化,要不断自觉的提高自己的风险管理意识。

3.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

制度创新是金融创新中较为经济的创新,它不仅可以影响其他创新的收益。还可以充分发挥先进制度的激励功能,从而有效的促进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风险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管理体制的创新。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创建全面风险管理制度;第二,监管制度的创新。监管机构应由“静态”合规性监管向“动态”审慎性监管转变,监管制度的重点在于审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三,交易工具制度的创新。虽然我国目前的建议手段和建议风险较为单一,但也应该及时的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为交易工具的推广打下基础,从而有效的规避金融风险。

4.加强国际合作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金融市场发展趋势。要不断的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联系,对于国际资本的流向进行严格监管,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同时,还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四、结语

篇9

金融风险管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具备金融风险管理专业知识的高级财务人才。随着金融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风险日趋复杂多样,特别是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所以本课程的宗旨是帮助学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金融风险管理技巧,提高对金融风险管理策略的比较和选择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化解企业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中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目前在教学中,发现学生总是感觉这门课很抽象,尤其对一些技术、方法性的问题掌握不好,另外由于这门课相对比较复杂,学生也缺少兴趣,结合这们课的特点,我们考虑将其建设成网络创新课程,具体的建设思路如下文。

二、金融风险管理创新课程建设措施

我们的总体目标是经过三年的建设,将金融风险管理课程建设成同类课程中优秀的、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同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上传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网站上开设学习沙龙板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力争建成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团队,力争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都达到优秀。

2.1师资队伍建设

构建的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要有科学合理的师资培养计划,并取得优秀实际效果。团队之间要定期交流教学心得与经验,汇总发表教研论文,联合申报教研项目。另外团队之间也要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定期发表科研论文,围绕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展开科学研究。同时,我们考虑聘请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邀请他们定期做报告,与学生分享金融、证券、保险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应对措施以及发展趋势,另外也邀请他们定期在网上与学生交流。

2.2课程内容及载体

课程内容及载体中包括大纲、自编讲义、参考书目及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案例库和第二课堂。制定符合培养计划、内容完整的教学大纲,并邀请国内其他高校老师以及金融企业专业人员进行论证。根据教学大纲自编讲义,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方法,规避现有教材中出现的过难或者是不专业的现象,一轮讲授完毕后,要根据讲授结果进行反复修改,最后达到出版水平。为学生推荐丰富的参考书目,以及国内外与风险管理相关的网站以及其他院校的精品课网站。根据教学大纲和讲义,充分吸收国内外高水平的成果,建立多媒体课件,课件要来源于讲义,但不囿于讲义,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搜集国内外关于金融风险的各种案例,附加该案例的分析及经验教训,分银行、证券、保险三个专题建立案例库。我们每月开展一次第二课堂,邀请金融企业的专家来做讲座,每次讲座中拿出半个小时,让专家与学生交流,也为学生答疑解惑。

2.3教学条件

建立金融风险管理网站。上传教学讲义和课件,设置文献库和案例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料,让学生及时掌握本课程最前沿的理论发展。在网站上开设学习沙龙板块,随时更新相关的金融新闻和评论,为师生提供学习交流、讨论答疑的互动平台,实现师生的即时互动;建立金融风险管理实验室,通过引进金融风险管理软件,使学生在实验室更直观地学习接触各类金融风险,并自己动手设计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通过实验教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以致用。建立1-2个校外实训基地,使学生有机会走进各大金融企业,亲身感受学习金融企业的经营运作、存在的金融风险,以及风险管理措施。

2.4学生管理

通过网络创新课程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切实把握各类金融风险,能够形象掌握各类具体金融业务中的风险点,拓宽学生金融理论的相关知识面。并且我们考虑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与老师进行网络互动,使学生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提高。设置科学合理的激励学生学习的奖惩机制,使学生通过适当的课内理论和课外实务作业的训练,充分理解并牢固掌握课程知识点。建立风险沙龙,在网站上建立一个“风险沙龙”版块,给出具体的情景模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学生的排名,并且这一排名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考核因素。建立风险学苑,在网站上设置“风险学苑”的版块,将关于金融风险的热点问题和相关的作业训练题目,分专题列示,并实现师生学习答疑的互动讨论。

2.5课程管理

确保有高质量、规范齐全的大纲、讲义、实践教学、考试考核等课程建设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特别是在学习资源、答疑讨论、课程问卷、在线测试、课程作业及研究性教学等方面充分发挥平台的作用。在网站上实现在线考试,并且发放课程问卷,在问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

三、小结

篇10

一、金融风险的涵义

每个投资者和消费者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金融风险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是每一个经济实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内容。在经济生活中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与金融风险之间都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对一个国家宏观决策和经济发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怎么减少和回避金融风险对于金融界而言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可以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防范金融风险,不断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就需要对金融风险的涵义和种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金融风险作为风险中的一方面,就好像人们对于风险存在不同的定义一样,针对金融风险的定义,实务界和理论界也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有些人认为,所谓金融风险,其实就是人们在金融活动中可能发生的经济损失或者事件;有些人认为,金融风险是主要发生在金融领域的一种风险模式;有些人认为,金融风险主要是一种经济损失所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等。综合上述三种观点,最后一种观念与风险的范畴似乎更为贴近,换言之,金融风险是一种可能性,与金融风险的本质更为接近。所谓金融风险,其实就是指包括金融机构在内的每一个经济主体,在金融活动或者投资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因素的不确定变动,所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风险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外汇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货币购买力风险、流动性风险、证券市场价格风险以及国家风险等几类。

二、金融风险管理起源

金融风险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其发展时间已经有30多年,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环境和规则,都呈现出较大的变化。金融市场不断出现波动,使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成为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需求;第二,随着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金融学理论也得到较大程度地发展和进步,在此基础上,对金融风险管理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第三,当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得到了较为快速地发展,这样一来,风险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具有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在3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环境主要发生了以下两方面的变化: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外部经济环境都会对其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产生影响及制约;第二,20世纪70年代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全面崩溃,进而宣告世界范围内的固定汇率制度走向衰亡。在此之后,很多公司以及个人都会面临形式各样的金融风险,例如,汇率风险等等。尤其是在之前的10多年进程中,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出现在世界范围内,例如,1987年美国的“黑色星期一”大股灾,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等。通过这些事件,可以得知,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损害。与此同时,人们也开始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起重视。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逐渐取代之前传统的经济学。通过新古典经济学,可以看到很多针对信息和不确定性的经济分析框架,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与此同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金融学已经从众多学科中独立出来,并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全新的经典金融理论和模型逐渐创立起来,并且也得到了广大金融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接受和运用。例如,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有效资本市场之父”的Fama提出“有效市场假说”,夏普和林特纳等人创立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罗斯的“套利定价模型”,以及布兰科-斯科尔斯创立的“期权定价理论”等。综上所述,在金融风险管理理论和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会有更为坚实可靠的依据。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也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模型、仿真模拟等手段,对遇到的各种金融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进而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一门新的学科,称为“金融工程学”。

三、我国目前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金融组织机构不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当前,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组织机构也随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求其不断完善和健全,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作为其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金融体系也逐年发生变化,同时也获得了较大成效,银监会和证监会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和规定,进而使我国金融内部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进步。然而,与国际上较为先进的金融风险管理体系相比较,我国还没有建立足够健全和完善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以及管理体制。主要可以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第一,央行的信贷资金管理和金融监管工作主要针对业务范围的控制展开,现行的风险管理体制还是运用传统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相对而言,较为薄弱,已经不能与当前金融市场的运行模式相符合和适应;第二,金融机构内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出现大量债权,同时不良贷款的现象也逐渐增多,从而使信用风险不断上升,致使金融资产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第三,当前,我国很多金融机构并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监管组织机构不够完善,同时其他部门也没有能力独立承担各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从而使风险管理出现更多难以解决的难题。总而言之,我国很多金融机构风险监管不够健全和完善,管理体制也存在较多问题。

2.风险防范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金融市场全球化发展也随之出现更多相关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我国金融机构进行全面转型,但是却不能正确认识金融风险,甚至对金融风险的基本概念和根源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法律意识较为淡薄。例如,针对银行而言,商业银行为了扩大自身资金规模以及贷款规模,进而出现很多不良贷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盲目扩展各项理财投资业务,不断增加金融风险。针对投资者而言,为了获得更多收益,没有了解金融市场行情,盲目投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因为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相关制度和规定不够完善,在金融体系中还不能完全渗透相关法规和制度,造成监管力度不够,法律意识淡薄。所以,针对金融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重要性的大力宣传,对于全面提升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金融市场信息不透明。所谓信息透明度,其实就是指信息者应该在第一时间将全面、可靠的消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公开披露,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对某家企业的经营活动、财务状况以及风险投资理念等进行较为准确地评估。在很大程度上,金融产品其实就是信息咨询的集合体,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信息透明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不可或缺。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信息并没有实现透明化,这样就会使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失真,存在很多内部交易,而且也极有可能对资金流向进行自行操纵。从宏观角度分析,会使市场秩序混乱,而且也会引起市场的巨大波动。上述这些情况对于投资者进一步投资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也进一步使金融投资风险加大。而资金的短缺,使金融市场资金融资出现恶性循环,从而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4.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单一。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主要金融机构属于混合经营,就是将传统存贷款业务、理财业务以及期货交易业务作为有机整体,同时开展,并实现全球化运作模式。但是,我国还在沿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为存贷款模式,针对中间业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作为之后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金融产品相对较为单一,面对需求各异的投资者无法满足,投资渠道越来越窄,投资者不能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在我国,金融企业存在较多的指令贷款,致使利润降低,呆账积累现象严重,从而使金融风险概率不断加大。而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瞄准我国作为发展基础,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发展,若是我国不能与当今国际市场流行惯例运作相匹配,那么我国金融企业,将很难找到一席之地。

四、完善金融管理的应对策略和措施

1.完善风险管理体制。为了使金融机构免受外界金融风险的影响和制约,就要将内部风险管理体制放在重要位置,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其抗风险能力的强弱,需要与其内部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相结合。所以,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应该定期组织相关金融人员学习相关法规制度,从而使相关从业人员以及公众对风险管理防范意识得以不断提升。金融主管部门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结构设置,进而使内部管控更具有有效性。第二,应该建立合理有效的责任制度,使各相关规章制度更加规范,进一步明确责任人的权限和责任范围,强化风险和责任意识,进而使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第三,应该不断加强相关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使其具备发现潜在风险的能力,并且可以针对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解决,从而使风险管理体制得到不断完善。

2.加强国际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联系越发紧密,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国际金融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导向。总结美国金融次贷危机可以得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任何地区或国家均无法避免,因此,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以共同面对和应对危机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加强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沟通联系,应对流入或者流出的国际资本进行严格的监管,以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和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此外,还应对过往的金融危机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宝贵的经验财富。

3.加强监管力度。金融监管是指一国政府通过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市场和机构进行的某种规定或者限定。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可以确保金融市场发展稳定。第一,应明确市场定位,对违规问题进行处罚,尝试建立信用等级制度。第二,应完善财税制度,并正确处理企业、财政、银行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三,还应加强宏观调控,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为加强金融监管力度提供重要支持。同时,也应注重金融法制建设,以加强金融机构本身防范监控风险的能力。

4.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制度创新。在各种类型的金融创新中,制度创新是经济的创新,这不仅因为制度创新决定着其他创新依托的制度环境,从而影响其他创新的收益,更因为制度创新可以发挥先进制度的激励功能,对金融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首先,针对风险管理体制的制度创新。为了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需要更好地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审贷分离的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并按照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创建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其次,针对交易工具的制度创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金融理论的发展,衍生金融产品层出不穷,虽然我国目前的交易手段和交易工具都较为单一,但应及时建立针对衍生金融产品的管理制度,从而为新交易工具的推广奠定制度基础并有效规避由此诞生的风险。再次,针对金融监管的制度创新。监管机构应给予交易主体和交易工具充分的成长空间,从原来的静态合规性监管向动态审慎性监管转变。监管制度应侧重于审查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风险模型是否合理、完善和有效,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是否对风险进行了及时、准确的度量、监测和控制,是否有充足的资本金抵御银行面临的风险,等等。

五、结语

篇11

【关键词】金融风险 防范 体系构建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的特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起的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以及当前5大商业银行28万亿贷款带来的隐形风险,都说明了我国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存在漏洞,金融风险管理存在严重的不足。金融经营的是货币,存在不可避免的风险,如何构建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是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前提,对于当下金融市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金融风险管理现状

(一)不良贷款数额持续增大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压力随着宏观经济的下滑,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国家银监会对于5大商业银行的28万亿贷款做出了自查的要求。当前银行贷款呈现出的典型特点是数额大,且五级分类模糊。通过相关数据可以发现,大多数省市的金融市场中,贷款数额较之去年都有明显增加,这种攀升趋势将很有可能带来风险。金融危机一般爆发于企业,集中显现在民间,然后就会引燃银行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高层管理提高了重视程度

如何防范金融风险成为中央经济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国家银监会在数次经济形势通报会上都有明确表态,未来几年银监会将会以规范和健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主要任务,做好金融风险管控工作,强化贷款风险控制,做好房地产部门的信托风险管理。另外还就如何树立金融防范的意识,把守风险底线,分析当前金融形势,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等工作做出了明确指示。

(三)贷款种类越来越广泛,风险防范的难度越来越大

2011年底我国的金融业总资产约为119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了几乎3倍,但是银行业的金融资产总额呈现下降趋势,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的资产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我国主要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约有800多家,用于农业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金额也成逐年上升,逐渐增多的贷款种类对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金融机构数量多

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越有800家,总资产额超过2600亿,存贷款相当,主要服务于三农和中小企业贷款。在这些金融机构中,民营资本持股率达74.3%。可见我国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涉农和中小企业的贷款逐年上升,这为金融风险的防范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贷款五级分类存在偏差

主要表现为不能严格执行分类标准,金融机构的分类制度不完善,对分类结果的审批不及时,分类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

(二)贷款去向的专业性预测团队欠缺

目前金融机构的操作方式多为只管把钱贷出去,而不问贷款用于何处,这样就导致对贷款的去向考察不足,难以做出专业性的判断,无法准确分析贷款去向和形势,容易引起风险。

(三)没有合理利用互联网

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在金融风险防范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很多贷款单位向金融机构提供的财务报表都是有问题的,和提交给税务局的有很大差别。所以金融易购应该与税务局联网,加强风险管理。

(四)人才缺失

金融风险管理师是从事金融管理的资格证书,具有国际权威性,但是目前中国取得这一证书的不过1200人左右,相比较于中国庞大的金融市场很明显是远远不够的。

(五)担保制度不健全

担保登记分散,不利于查阅;当前的动产抵押制度有漏洞,导致担保工作效率低下等都是目前金融风险防范中存在的不足。

三、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构建策略

(一)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

在信息化时代,先进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具体实现方式是开发风险防范管理系统,通过将地市部门和主管部门联网,使得主管部门可以随时掌握金融机构的贷款情况。管理系统最好可以与金融风险防范控制合作部门联网,比如税务局和担保登记中心等。

(二)风险防范体系的设计要精细

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内容必须全面而真实,从用户名到风险等级等都应该齐全。本着科学性的理念,体系的制定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要实现体系的长期可用性,这样可大大控制和减少管理成本。要及时更新贷款等级,优化防范体系,建立责任制,真正做好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制定工作。

(三)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

目前国家金融机构众多,遍布范围广,贷款金额越来越大,与之匹配的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也应该具有多层次性和广泛覆盖性。组织机构的设立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和管理目标,避免职责重复浪费资源。首先要完善风险管理框架,建立督查机构,实现现场考察,实现金融风险的快速识别和防范。其次要建立必要的风险处理机构。当风险出现之后,要对其进行集中处理,严格维护金融市场秩序。最后要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组织。从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到各个股东,以及督查、处理部门,一起组成风险管理委员会,在随时变动的市场经济之下,多总结经验,创新防范途径,做到金融风险的专业化内部控制。

综上所述,金融风险呈现出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如何做好对其的防范对于国家金融经济市场的健康运转有着重要的意义。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从加强对互联网的应用、精细化风险防范体系的设计、健全金融风险防范组织机构等方面来做好防范体系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春青.金融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J].开发研究,2012(05).

篇12

(一)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在加强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控制以及防范风险方面,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发挥着相辅相成的作用。首先,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最初目标就是为了防范企业的潜在风险,从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趋势来看,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其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存在很大的互补性。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将企业面临的潜在风险识别出来,再通过企业内部控制来对风险进行防范、控制和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同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又依赖于风险管理对风险的合理识别和评估,两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二)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从内部控制在企业中发展的历程来看,近些年来,风险管理成为内部控制体系发挥的主要作用,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规范企业的风险管理,COSO委员会基于原有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推出了新的《全面风险管理统一框架》,在原有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这一要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面临的风险早已超越传统的经营财务等风险范畴,新的金融风险、控制风险等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出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来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二、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以及风险管理意识的缺失

我国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比较落后,没有严格按照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来构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以及风险管理文化存在缺失。首先,很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企业的管理权以及控制权往往集中在少部分管理层手中,董事会以及独立董事制度形同虚设,内部控制体系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其次一些企业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淡漠,企业对风险的理解还停留在传统的经营、财务风险阶段,对完善企业风险管理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的员工在日常的工作中也缺乏风险意识,导致风险管理的开展缺乏环境和基础。

(二)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缺失,没有成立专门进行风险识别、评估、分析和管理的机构,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不健全,风险防范和管理的能力比较低。尤其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很多企业逐步涉足资本金融市场,参与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越来越多,很多企业为了追逐高收益,往往忽视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带来的高风险,企业对新型金融风险的管理能力严重缺乏,导致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破产风险等大大提升,严重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缺乏先进的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我国很多企业频繁地参与全球经贸活动,为了规避汇率波动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给企业交易带来的风险,很多企业在交易过程中使用金融避险工具。其中,以期货期权交易、对冲工具等避险产品和套期保值交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尽管企业使用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初衷在于规避风险,但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加之大多数企业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经验不足,使得一些企业往往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隐患。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很多企业因为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而爆出巨大的亏损事件,其中,以中航油的期权交易业务巨亏和中信泰富的杠杆外汇产品交易失败最为典型。这两件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缺乏,导致企业高管擅自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三、构建风险管理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以及风险管理意识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管理意识是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土壤,企业要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为指导,从环境、制度、文化等各个方面为风险管理导向下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提供保障。首先,企业要将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作为企业组织结构建设的重点,以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为指导,从组织架构的设置、公司管理层次的安排以及权责明确清晰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企业尤其要重视董事会制度建设,并引入专业的独立董事,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工作的执行监督;其次,企业要不断强化内部控制人才队伍建设,在企业管理者以及全体员工中加强对风险管理的宣传,建立健全运行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要不断优化自身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良好的风险意识;另外,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二)构建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不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到风险控制等全过程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首先,企业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能力,即能够准确及时的对企业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辨别,引导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企业应该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在风险被识别之后要对其进行评估,衡量其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程度,并根据相关的数据和模型分析风险所处的级别和可能发生的损失程度,并以此为依据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风险评估是一个动态可持续的过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持续变化的,因此企业需要对风险变量进行持续的评估;另外,企业应该针对风险选择科学的风险应对和防范策略,即结合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依据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进行应对和防范,以最小的成本将风险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最后,在风险应对策略制定之后,企业还要大力强化执行力度,各个部门要加强沟通和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将内部控制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并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机制,督促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执行。

(三)构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一定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作用,构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企业要为风险管理机制的发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一是要不断提升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强化其对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的认识,积极领导企业全体员工构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二是要在全体员工中树立风险意识,让其在日常工作中对风险时时留心,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从而为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三是要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文化,要将风险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经营目标中去,让企业文化成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土壤;其次,要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部控制管理体制。要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有着清晰的认识,要将风险评估、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中去。在风险发生之后,要积极运用风险管理手段来对风险予以控制,并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流程,从而以制度化的形式将风险管理机制落实。

(四)强化以内部审计为主导的内控监督机制

篇13

关键词:农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

一、国外金融风险管理方法研究的演进

1938年马考勒(Macaulay)提出久期的概念。它是债券在未来产生现金流的时间的加权平均,其权重是各期现金值在债券价格中所占的比重。在债券分析中,久期已经超越了时间的概念,投资者更多地把它用来衡量债券价格变动对利率变化的敏感度,并且经过一定的修正,以使其能精确地量化利率变动给债券价格造成的影响。久期的概念不仅广泛应用在个券上,而且广泛应用在债券的投资组合中,他是债券投资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策略----“免疫策略”的理论基础。

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马科维茨提出了的投资组合理论即马科威茨的均值方差模型,该理论不仅揭示了组合资产风险的决定因素,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还揭示了“资产的期望收益由其自身的风险的大小来决定”这一重要结论。马可维茨的风险定价思想和模型具有开创意义,奠定了现代金融学、投资学乃至财务管理学的理论基础。

196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夏普(William Shape)在发表《对于“资产组合”分析的简化模型》一文中提出单因素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当市场股价指数上升时,市场中大量的股票价格走高;相反,当市场指数下滑时,大量股票价格趋于下跌。据此,可以用一种证券的收益率和股价指数的收益率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模型:r it= Ai + βi rrmt+εit 该式揭示了证券收益与指数(一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1970年威廉・夏普又在他的著作《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中提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指出只有一种原因会使投资者得到更高回报,那就是投资高风险的股票,该模型主要应用于证券定价。

1973年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费希尔・布莱克( Fischer Black)和迈伦・舒尔茨(Myron Scholes)提出了一个影响极为深远的金融经典模型布莱克舒尔茨期权定价模型,这两个模型的出现和发展对实践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1976年斯蒂芬罗斯(Steven Ross)从无风险套利机会的市场均衡角度出发,提出了套利定价模型(Abitrage Pricing Theory,简称APT),模型表明,资本资产的收益率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诸如GDP的增长、通货膨胀的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并不仅仅只受证券组合内部风险因素的影响。

1993年G30集团在研究衍生品种的基础上,发表了题为《衍生产品的实践和规则》的报告,提出了度量市场风险的VaR(Value at Risk:风险价值),该方法已成为目前金融界测量市场风险的主流方法。稍后由J.P.Morgan推出的用于计算VaR的Risk Metrics风险控制模型更是被众多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目前在已有的定量风险管理方法中,VaR风险管理技术最受瞩目,运用最为广泛,并且已经从最初的运用于市场风险管理扩展到信用风险、交易风险等多种风险的管理。

2002年10月1日,巴塞尔委员会了修改资本协议建议的最新版,同时开始新一轮调查(第三次定量影响测算,QIS3),评估该建议对全世界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可能影响。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或称“新巴塞尔协议”)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6年新协议的正式实施,时间跨度长达30年。几十年来,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所体现的监管思想也不断深化。《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出意味着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渡。由于监管思想的深刻、监管理念的新颖、考虑范围的全面以及制定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合理,这个报告成了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监管准则。此后围绕银行监管产生的核心原则或补充规定等,都是在报告总体框架下对报告的补充和完善。尽管巴塞尔委员会并不是一个超越成员国政府的监管机构,的文件也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各国的监管当局都愿意以报告的原则来约束本国的商业银行。

2004年9月,美国著名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赞助委员会COSO提出的《企业风险管理――总体框架》(简称EBM),即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已从制度安排上着手建立以风险容量控制为中枢的相关风险全面管理框架,如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实施、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7年3月全国工商联《关于指导民营企业加强危机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等。

二、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得到极大的应用,温涛(2005)中国农村金融风险的形成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原因,无论是中国农村金融的内部风险问题,抑或是外部风险问题,从深层次来看,都属于体制性风险;沈冰、李晓玲(2006)从金融脆弱性的角度提出防范农村金融风险的方法;陈军、曹远征(2008)阐明,有效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是构建竞争性机制和筛选机制;石敬勇(2009)提出了运用现代金融衍生工具规避环境风险中的市场风险,探索“银行+合作社”的模式来应对信用风险和无担保的弊端,选择先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铺垫前期工作,再由非正规金融机构替代以拓展市场的路径;杨大光,陈美宏(2010)只有构建和完善农村金融的风险分担及补偿机制,才能走出农村金融的融资困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向农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长期落后的格局,从而为农村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充足的金融支持;蒋定之(2010)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进一步培育诚信文化,努力建设良好的信用环境,着力培养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的观念,这是农村金融机构管控化解风险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从根本上改善经营风险状况的必由之路;白继山、温涛(2011)认为通过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指标的监控可以对农村金融风险起到预警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粗糙集方法构建农村金融风险预警模型;陆远权、张德钢(2011)认为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完善融资机制加强金融监管和三农投入能有效控制风险,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阳(2011)认为对于农村金融机构,同样可以实施巴塞尔协议,资本量的要求只是一个表面的要求,Basel II的精髓是提高资本监管对于风险的敏感度,要求更准确的计量,但这些只是技术层面上的,Basel II本质是将资本的作用和全面风险管理相结合,只要朝着本质的方向去做,那么就是在实施巴塞尔协议;张文学(2011)从时间的角度,认为农村金融贷款的定价应该考虑农民收入,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以上所提只是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著述中有代表性的少数文献,国内理论界对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研究在不断深化。

三、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的趋势

(一)国外的风险管理研究的趋势

近几年国外关于风险管理的研究内容已经涉及到: 风险管理如何对股东分散化的公司运作产生正面影响;损失控制的适当决策规则在何时选择损失融资的方法和这些方法又如何应用;在企业的风险规避上,采用投保和期货或期权金融工具的选择标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保险合约和保险公司的运作意义;政府应如何推出相关政策来帮助公民避免风险等等。

(二)国内的风险管理研究的趋势

基于入世后的形势, 我国也加快成立风险管理学会、协会, 并由保险学会和协会共同合作,推动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在风险管理的研究上,我国学者目前较为重视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去进行探讨,结合哲学、法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来对风险管理进行探讨,也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比如可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尝试运用周易的思想来进行风险管理(如在风险预测和风险决策上),这样既可开拓风险管理技术上的新思路,又可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益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提高。

总的来看,近年来风险管理的研究更注重微观层面的研究。在研究对象的选取上注重个体,更多的针对个人、企业、决策或金融工具等微观主体;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多角度,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方法想结合,做到更全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J] 法规政策,2008 (08).

[2]高凌云、刘钟钦 对村镇银行信用风险防范的思考[J] 财政与金融 2008 (05).

[3]郭田勇、陆洋 当前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困境与对策[J] 农林经济通讯 2008 (10).

[4]陈雨露、马勇、杨栋 中国农贷市场的利率决定:一个经济解释[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06).

篇14

关键词:企业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

一般而言,金融风险指的是定量金融资产在此后一段时间里预计蒙受利益损失的风险,外部传染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是现今国内最主要的金融风险种类。因为长时间积累的机制性原因,加上受到原有经济体制的限制,目前我国企业大多出现了过度依赖银行信贷、资产财政化等现象。考虑到企业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性,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类金融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的基本类型

1.市场风险

在市场通胀的背景下,将会带来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后果,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用户的购买力,进一步提升企业面临的金融风险性,不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相反,在市场通货紧缩的局面下,货币量持续减少,也会限制用户的购买力,并且由于物价的下跌,各企业难以获取到更多的收入,甚至会造成企业入不敷出的状况,引发巨大的金融危机。

2.汇率风险

此类风险指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借助外汇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往来和交易,世界汇率的不稳定会对企业造成巨大的金融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最有可能遇到的有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等各类汇率风险。首先,折算风险指的是将功能货币折算成记账货币而引发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资产负债和损益折算两种风险;其次,交易风险是由于外部汇率变动,经济主体蒙受的一系列经济损失,主要有确定风险与不确定风险两种;另外,经济风险指的是全球汇率变化对各企业运营的影响,令企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各类潜在风险。

3.利率风险

此种风险即为市场经济中利率波动对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消极作用,令实际经济收益和预期收益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通常情况下,这一风险可以细化为期权风险、基差风险以及定价风险等。其中,定价风险为首要的风险类型,它是由于利率的波动对重新定价以及预估时间二者间产生差异导致的;期权风险一般是因为部分用户利用自己所有的隐含期权做出某些经济行为,这样一来就会对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威胁,然而这在商业银行当中却是极为常见的;如果企业中的短期债券收益比长期债券更高,那么就会造成收益率曲线风险。

二、我国企业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风险管理秩序混乱

诸多风险之间可以互相影响,提升风险性。对我国企业内部的有关机构而言,若在风险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众多不同的管理核心,便会令企业在此工作环节中出现一系列疏漏,进一步引发有关风险。另外,许多机构都期盼处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核心位置,在汇报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有夸大风险的现象,从而造成企业管理人员判断失误,这不仅会阻碍自身部门的进步,更会扩大金融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危害。

2.风险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当今,绝大多数国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未能选取合理系统的风险分析工具,也没有把压力测试、风险承受压力、风险偏好等工具有效运用于金融风险管理工作当中。所以说,大部分企业在现阶段的经济市场当中,缺乏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体制,如此的环境也令企业内部金融风险工作存在更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另外,企业内控机制也亟待健全,在风险防控方案、内控核心流程研究等内容上,仍旧缺少足够的经验。总之,各国内企业在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不仅应当提高对资源分配工作的重视程度,还需要继续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与防范各类金融风险的水平。

3.风险管理工作亟待完善

各企业均应当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重视各个环节,搞好系统的规划。然而,目前仅有少数企业管理人员接受并认可了以上管理理念,大部分领导者觉得生产运营乃是企业防范各类风险的前提基础,往往会忽略资源配置、人员配备等必要的工作,这就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由此可见,如何令更多企业管理人认可此风险管控理念是目前存在的又一大难题。

三、改善国内企业金融风险管理状况的有效对策

1.强化金融风险管理意识

在我国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管理者对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的欠缺,令企业无法及时发现各类潜在金融风险,进而导致企业发展遇到各类难题。所以,为了更有效地抵御金融风险,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加强风险管控意识,更注重对各部门、各环节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比如说,企业管理层需要更加深入地领悟国家对国内企业的具体规划及标准,明确外部汇率、市场利率等的变动情况,这样的目的是更有针对性地制定金融风险管理方案。除此之外,在各企业运营环节中,可借助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对出现或潜在的金融风险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金融风险防控意识,推动企业的发展。

2.稳定金融风险管理秩序

有序性是每个企业生产运营的必要前提,但是在诸多国内企业中,仍旧出现了金融风险管理工作秩序不良的情况,令企业管理者无法做出科学、客观的判断,从而加大了金融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鉴于此,这些企业应当进一步完善内部工作体制,更加重视对各部门工作的考察,以保证各部门工作的实效性,全面展现其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转变工作思想并给领导者的判断提供有力依据。例如,企业管理者可联合董事会制定《金融风险防控细则》等文件,保障风险管控计划的完整性、准确性等,更好地为各部门提供工作依据。此外,各部门管理者需要及时转变自身理念,切忌为个人或部门私利而故意夸大金融风险的危害性,进而误导企业管理层的判断。如此一来,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推动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3.不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金融风险控制体系都是其内部管理工作进行的基础前提,并且也是风险防控方案的制定依据。要想从根本上健全金融风险管控体制,就必须引入先进的风险分析工具,像情景分析、压力测试、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等等,按照各工具自身的特性和功能,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的风险管理过程中。与此同时,还应按照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基本需求,在内部构建起一个健全的风险防控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具体的管理框架,最终寻找到真正适合本企业的金融风险管理路径。另外,企业管理者需要按照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等有针对性地分派风险管理任务,同时在各部门及员工间构建起适当的职责联系,根据绩效测评体制展开风险防控工作,以推动金融风险管理工作朝着规范化、合理化的方向演进,有效增强风险管控的水平和有效性。例如,在出现金融风险的时候,企业各个职能机构的工作者可以利用风险承受压力分析工具,对即时的情况和风险危害进行分析,然后把数据结果呈报于管理者。

四、结束语

总之,国内企业目前面临着各类各样的金融风险,在此项工作当中有着许许多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说,企业管理者应当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对策加以改善,通过风险管控体制的健全、风险管理秩序的稳定、风险防范意识的增强等手段来减少和规避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