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4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外科手术治疗,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癫痫俗称“羊癫疯、羊角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癫痫长期反复发作将会对神经系统发育、智力、精神和心理造成明显损害,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给患者、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特征是突发和一过性症状,由于异常放电的神经元在大脑中的部位不同,而出现下列一种或多种表现,如发作性的短暂意识丧失、肢体抽搐、肢体强直、口吐白沫、运动障碍、感觉异常、视觉异常或恐惧、面色苍白、幻嗅、腹气上升感等。
癫痫可以简单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所谓原发性癫痫就是指目前各种检查未能发现癫痫病灶者,反之,则称为继发性癫痫。现代医学常用的癫痫诊断检查方法有普通脑电图、长程动态视频脑电图、侵入性脑电图、脑磁图等手段,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酌情选用。
通常癫痫的治疗主要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目前现代医学各种检查方法无法确定癫痫病灶者,一般首先选用药物治疗。但是考虑到药物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长期性和日积月累的副作用,对于下列情况应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1. 通过现代医学各种检查能够发现明确癫痫病灶者,一般首选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病灶,常见的引起继发性癫痫的病灶主要有大脑的肿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畸形、局灶皮层发育不良、脑回、脑裂畸形、脑灰质异位、外伤后软化灶、寄生虫、肉芽肿、脑炎等。
2. 对于癫痫病灶位于大脑的运动或语言等重要功能区,病灶切除手术会导致严重功能障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多处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胼胝体切开术、迷走神经刺激术、脑深部电刺激术等治疗方法。
3. 对于经过正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原发性癫痫,频繁发作,或者发作次数较少但发作程度严重,明显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可以考虑酌情选择相应的外科手术治疗。
癫痫手术治疗的禁忌证主要有下面几种:
1.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轻微癫痫发作者;
2.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者;
3.伴有活动性精神病者。
强烈建议优先考虑手术治疗的情况:
1. 颞叶癫痫,可以伴或者不伴海马硬化等其他病灶者,手术治疗可以使 80%~90%以上患者获得满意疗效;
2. 药物难治性癫痫,发作频繁,或者发作次数较少但发作程度严重,明显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者;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低位直肠癌又占直肠癌75%。以往的外科治疗主要是采用Miles手术,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高龄患者社交范围较小,遇到恶性肿瘤等重大疾患时,难以正确面对,况且要建立人工,很难接受,因而根治与保留功能成为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争论的焦点。手术治疗既要做到根治肿瘤,又要尽可能地保留,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从而减少复发率,提高生存率。随着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及吻合口器的广泛使用,明显地提高了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
1 严格掌握适应症、选择正确术式
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医疗器械的发展、外科医生操作技巧的娴熟,以及社会的进步,Miles手术己经是外科医生对下段直肠癌治疗方案的最后选择;而保肛手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保肛手术(sphincter preservation procedure,SPP)是一种切除下段直肠癌的手术方式,它保留了括约肌的功能,从而保持了肠道的连续性。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直肠癌前切除术现已成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金标准。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保留了括约肌,从而避免了永久性结肠造瘘,虽然可能造成术后排便功能不良,但相对于永久性结肠造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会提高许多。随着吻合器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双吻合器技术的应用,可以完成距肛缘3~4 cm以内的结肠肛管吻合,使大部分低位直肠癌患者可以完成保肛手术,但是仍然有部分患者不能完成保肛手术,因为性别、体质量身高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医生的手术技术、骨盆解剖结构、患者局部组织的功能状态、患者全身状态等因素影响着保肛手术的完成。
2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1982年Heald提出了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概念(TME),TME技术核心是在直视下沿脏层筋膜和壁层筋膜之间的无血管间隙进行锐性分离。Heald等认为在直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亦常隐藏着癌细胞巢,如采用钝性分离,可使肠系膜的包膜破损和系膜内的癌细胞发生播散并残留在手术创面,这可能就是导致引起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他强调,远侧系膜种植不能在术前或术中发现,甚至在常规组织学检查也难以发现。因此,直肠系膜的播散比腔内播散危害性更大,提出应常规完全切除直肠系膜,以达到彻底切除直肠癌,将局部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时至今日,直肠系膜全切除已成为直肠癌术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并被公认为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双器械吻合术使低位、超低位吻合大大简化,从而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3 低位或超低位吻合术后排便功能良好
排便功能及盆腔脏器功能的维持有一定的解剖学基础:(1)保留齿状线上2~3cm直肠的生理意义:保存了肛垫;齿线上方2~3cm处右前、右后、左侧有成“Y”型分布的直肠垫,其闭合可防止粪液的外溢;(2)齿状线上方2 cm处肛垫上皮内感觉神经末梢有Krause终体与Gloom Maszzoni,acinian小体,前者司温觉,后者司张力和压力的变化,具有区别直肠内容物性质,形成排便功能的作用;(3)保留了内括约肌,维持了静态下肛管的压力和张力,保持肛管闭合状态,防止静态大便失禁;(4)保留了耻骨直肠肌,维持了肛管直肠角及排便自制功能;(5)更重要的是全直肠系膜切除能完整保存盆腔内脏神经。直肠全系膜切除术低位吻合手术能保持良好的排便功能其原因为保留肛垫、齿状线上2~3cm直肠有极其重要生理意义。齿状线至吻合口距离越小,大便失禁的可能性越大,但多为暂时性的,可渐渐恢复。
4 根据病情进行必要的综合治疗
对于结直肠癌进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已经得到多数专业人员的共识;本组患者术前均行局部化疗,以达到杀伤部分肿瘤细胞、减少微转移、降低切端癌细胞残留等作用[2]。我们对部分切缘距肿瘤下缘较近、分化程度较低、局部病灶较大等患者进行了术后早期辅助治疗;对于术后可能出现的部不适、排便次数过多、控便功能差等症状,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灌肠、括约肌功能锻炼等处理。
5 展 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器械的改进、手术技术的提高,近年来直肠癌外科治疗进展在于改变原来只是单纯追求长期生存,而是要求在不断提高生存率的前提下,尽量使病人在手术康复后有健全的体魄和完整的功能。现在直肠癌的单纯外科治疗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进一步技术改进来提高治疗效果已经非常困难。因此,如何开展新的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结合多学科综合治疗从而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成为现今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因为癫痫患者多,大家一般不陌生,但对这种疾病有一个清楚认识的人并不多。准确地说,癫痫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内一部分神经元的过度兴奋,并扩散传导到脑的其他部分,致使部分甚至全脑功能突然发生障碍,这种功能障碍一般是短暂的,大多能完全恢复,但可以反复发作。通俗地比喻,就像是计算机中潜伏了病毒,或是处理器芯片质量有些问题,正在使用的程序突然就被扰乱无法正常运行,严重时甚至系统崩溃。当然,人类大脑的复杂性远非计算机可以比拟,异常的过度兴奋影响到的大脑部位和范围可以有很大差别,因此癫痫发作的表现也各有不同――从不易察觉的几秒钟的愣神、短暂的眼前闪光、特异的气味、一侧肢体的抽动到完全丧失意识,全身抽搐;但通常发作过后,一切可以恢复,就像计算机重新启动后又能正常运行。因为反复发作,癫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患者心理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
癫痫的表现千差万别,引起癫痫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可以是一部分神经元先天发育有缺陷,容易发生异常兴奋,或是为神经元提供营养的脑血管有先天畸形,也可以是后天的因素对一部分脑组织造成损害(例如外伤、细菌或病毒感染、寄生虫、肿瘤等),使其兴奋性发生异常改变。要确定是否患有癫痫,不能仅凭发作时的表现,还需要经过专科检查。有过反复癫痫样发作的人应该到正规医院的专科检查确诊,以便于有针对性的治疗。
目前癫痫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两类。对于大部分(70%~80%)癫痫患者,药物治疗可以使他们的发作次数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例如每年1―2次或更低),遗憾的是目前有效的抗癫痫药物虽然很多,但都是通过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而发挥治疗作用的,并不能将容易发生异常兴奋的神经元修理好。这有点像火爆脾气的人,吃了镇静药只能压住一时的火,可是“一点就着”的性格改不了。癫痫患者和关心他们的亲朋好友都要清楚认识到,药物治疗(包括中药)不能根治癫痫,需要坚持长期服药,保持体内的药物浓度,压制脑内的异常兴奋灶不发生扩散。长期服药可能发生的副作用是患者的主要顾虑,也是他们寻求外科治疗的原因之一。
、
对于药物治疗控制不满意的患者,就要想想其他办法了。癫痫患者和家属都希望能通过治疗彻底摆脱癫痫发作的困扰。借助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近年来对癫痫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已经有了重大的进展。诊断方法的进步(包括视频脑电图、高分辨率的CT和磁共振扫描、脑磁图、颅内和脑深部电极长时程监测等)已经使我们能够相当准确地判断出导致癫痫的脑内异常兴奋灶的位置和范围。在此基础上使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切除病灶,已经成为癫痫治疗的重要手段。
原则上,所有经过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满意的患者,以及脑内发现有病变的患者,都应该请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治疗可能性的评估。
经过详细检查,能够发现患者脑内有明确的癫痫发作起源病灶,而且病灶局限在可以手术切除的区域内,这样的患者最适合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也最好。
许多脑内病灶可以引起癫痫,例如外伤(包括出生时的产伤)后遗留的脑内疤痕、先天的脑血管畸形或脑发育异常、脑内的寄生虫等等,部分脑组织的代谢异常也可以是癫痫的起源。最新的磁共振扫描和PET等检查可以看到这些异常病灶,如果脑电图检查发现这些可见病灶就是神经元异常兴奋的起源,我们就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切除了。当然,首先要保证手术不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脑电图检查确定癫痫起源于大脑颞叶前内侧的颞叶癫痫患者,也是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切除一侧颞叶有病变的前内侧通常不会导致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但可以有效地终止癫痫发作,大约70%~90%的颞叶癫痫患者术后可以停用抗癫痫药物。
对于脑内病变范围广泛难以确定的患者,如果药物无法控制,也可以通过手术切断导致癫痫大发作的某些脑内联系纤维,减轻发作程度。
【摘要】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取食管异物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采用外科手术摘除尖锐食管异物4例, 男3例,女1例,年龄5~63岁,平均35岁;其中颈段1例, 上胸段食管2例,下胸段食管1例。经左颈斜切口切开食管取异物1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取异物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取异物1例。术中见单纯性异物嵌顿1例,异物刺入食管壁内造成不完全性穿孔2例,完全性穿孔1例。3例病人采用单纯缝合食管切口,1例用胸膜瓣或肋间肌覆盖于食管切口外并于切口外放置冲洗管持续甲硝唑冲洗。结果 全组无死亡。4例病人均ⅰ期愈合。随访1~5y无食管狭窄。结论 已穿透食管的金属异物和食管镜摘除易引起穿孔的尖锐异物,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胸膜瓣或肋间肌覆盖于食管切口外并于切口外放置冲洗管持续甲硝唑冲洗对纵隔感染严重、无法修补的穿孔愈合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食管异物 嵌顿 外科手术
食管异物是常见临床急症,绝大多数患者可经食管镜、foley管等方法取出异物。如果异物已穿破食管壁,并发食道穿孔,合并有纵隔脓肿等胸科病变,或异物嵌顿甚紧,食管镜下难以取出时,早期行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现将我科收治的4例嵌顿性食管异物进行外科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 男3例,女1例,年龄5~63岁,平均35岁。
1.2嵌顿异物 义齿1例,鱼骨1例,钢针1例,鸭头骨1例。异物位于颈段食管1例,上胸段食管2例,下胸段食管1例。异物梗阻时间6~72h, 术前3例病人行食管镜试取2次,1例病人试取3次。
2 手术方法及结果
经左颈斜切口切开食管取异物1例,经右胸后外侧切口取异物2例,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取异物1例。术中见单纯性异物嵌顿1例,异物刺入食管壁内造成不完全性穿孔2例,完全性穿孔1例。3例病人采用单纯缝合食管切口,1例用胸膜瓣或肋间肌覆盖于食管切口外并于切口外放置冲洗管持续甲硝唑冲洗。4例病人均ⅰ期愈合。随访1~5y无食管狭窄。
3 讨论
食管异物一旦明确诊断,应尽快设法取出。因为与消化道其他部位的异物相比,有其特殊性:①异物一旦存留在食管内,自发通过的可能性很小;②异物嵌顿于食管腔内,粘膜创伤引起水肿,加重了梗阻,如强行吞咽则加重局部损伤;③食管是带菌器官,一旦受损,极易发生感染。④食管穿孔比消化道其他部位的穿孔后果更为严重,而延迟了诊断和治疗,常可引起穿孔,进而导致颈部食管周围脓肿,纵隔感染,食管支气管瘘及食管主动脉瘘等严重后果。
3.1诊断 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一般无困难。但幼儿和精神异常的病人,有时亦可能延误诊断[1]。x线检查是诊断食管异物的主要方法,亦是诊断有无食管穿孔的重要手段。颈、胸正侧位片均应作为常规。颈段食管穿孔在侧位片上可见到游离气体,炎症扩散后椎体前软组织阴影增宽,气管前移,有脓肿时可见气液面,食管穿孔病例半数以上在胸部侧位片上可显示胸膜、肺及纵隔的异常。对可疑食管穿孔的病人可用碘化油或泛影葡胺作食管造影。食管镜检查不仅可以明确异物存留的部位及食管壁的损伤情况,而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应强调在无绝对禁忌症的情况下,尽早作此检查。
3.2术前准备 除常规的急诊术前准备外,术前对异物的准确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在麻醉插管等操作完成后,最好能进行床边x线检查,以最后定位。此时再做一次食管镜检查也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全麻醉状态下,食管壁肌层松弛,有时可取出异物而免于手术[2]。
3.3手术适应症及方法 结合本组经验认为,对于异物尖锐,形状特殊,体积较大,2次以上食管镜检查无法取出或估计强行取出可致严重食管损伤的病人,或疑有食管穿孔的病人及异物与胸主动脉关系密切者,应考虑早期手术。手术途径由异物存留的部位决定。颈段食管异物多采用左颈斜切口,上胸段食管异物多采用右侧后外侧切口。显露食管后,在食管外多可扪到异物。根据异物大小纵形切开相应长度的食管,轻取异物。如有困难,可用小指伸入食管腔内探查异物与食管壁的关系,解除异物滞留原因,切不可将其强行拉出。移除异物后,应仔细检查食管粘膜及肌层的损伤情况,必要时予以修补。用碘伏或双氧水消毒食管切口周围。对于未穿孔或不完全穿孔的病人,分别缝合粘膜层和肌层即可。对于有穿孔,但仅有轻度感染的病例,可将胸膜瓣或肋间肌覆盖于食管切口外,以防食管瘘的出现。术后应禁食,予静脉营养及抗菌素治疗。密切观察颈部切口愈合情况,如有切口感染迹象,应及时开放切口引流。
文献报告多数食管异物造成的食管穿孔发生在24h内,对于食管镜无法取出的嵌顿性异物,手术治疗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麻醉和监护手段的进步和外科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早期手术更完全、有效。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舌癌; 外科手术; 方式总结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3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134-02
舌癌作为口腔颌面部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中的一类,占到了口腔癌的30%~50%之间,容易发生于40~60岁的人群[1]。因为舌体部有着非常丰富的淋巴管和血液循环系统,又因为舌体本身的活动比较频繁,所以,早期的舌癌经常会发生颈淋巴结的转移[2]。本文对30例舌癌手术的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分布在32~71岁之间。发生于舌侧缘的有8例,发生在舌腹的有12例,发生在舌背的有10例。平均住院14d。
1.2 治疗方法
本组均在全麻的情况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而且联合颈淋巴清扫术。
2 结果
通过对30例舌癌患者临床治疗的跟踪,分析各种治疗方式。治疗结果表明,手术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术后30例患者的切口愈合比较好,而且没有感染发生。
3 手术具体方式的总结
3.1 外科手术治疗基本适应证
①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病例;②可以在安全边界内,针对原发灶和颈转移灶,进行切除的病症;③对已发病变进行放疗,且效果比较差的病例;④由于手术切除而导致的口腔功能损伤并不是很大的损伤,或者即使有大的损害,但是能够通过重建使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补偿。
3.2 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现象[3]
舌癌的颈淋巴结的转移率在40%~80%之间变化,这关系着舌癌的浸润生长情况。肿瘤的侵润方式主要分为四类,Ⅲ类和Ⅳ类的浸润方式下,颈淋巴结的转移率分别是58%和77%左右。包括T1舌癌,Ⅳ型浸润方式下的淋巴结的转移率最高,而转移的淋巴结数目最多,预后也最差,颈部淋巴结的转移在防御淋巴结上,有5年生存率的是44%左右,而转移不在防御淋巴结上的是17%左右。
本组中有8名患者的病变是局限在舌体活动部的边缘,而并没有颈淋巴结的转移征象(Ⅰ期)的舌癌病例,行半舌切除以及舌骨上颈的清扫术,手术之后的病理检查,显示出6例颈淋巴结是阴性的,但是手术之后不久,就发现了对侧和手术侧发生颈淋巴结的转移现象,最经常见到的部位是在颈二腹肌和颈静脉中部的淋巴结处。所以,对临床30名舌癌患者,应该使用预防性的同侧颈淋巴结的清除术技巧来处理,或者是进行联合的根治术,对于发生舌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应该积极地进行联合根治术,或者行化疗、放疗,再配合手术进行综合治疗。
3.3 对下颌骨进行比较保守的治疗
在最近过去的几十年中,一般都认为舌和口底区的淋巴管引流是通过下颌骨的舌侧骨膜――中间站,最终到达颈部淋巴结。基于上述考虑,下面的经验可以成立,即在舌癌手术的治疗中,应行下颌骨部分或者进行全部的切除术,以期达到根治的目的。而最新的对于这一领域的认识是,口腔淋巴引流并不需要通过下颌骨膜――中间站,在没有违背肿瘤外科原则的基础上,对术式进行改良,将维持下颌骨的连续性,以便能够更好地维护患者在手术后的功能与面容等,且临床TNM分期与口腔癌侵袭下颌骨之间的关系并不大,或者说没有直接的关系,影响癌侵袭下颌骨的主要因素大概是针对下面两者来说的,即原发灶接近下颌骨的程度和相对于下颌骨的活动度。一般诊断口腔癌侵袭下颌骨的状况,常用X光平片和曲面断层来进行,因为CT和MRI都比较容易出现假阴性或者假阳性的错误判断,还有可能会出现对于侵袭程度太高或太低的不切实估计。但是最近运用一种三维立体重建CT技术(Denta),在诊断肿瘤骨的侵袭时并没有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手术时,翻起骨膜,直视下探查,是确定下颌骨是否有癌侵袭、侵袭程度、侵袭范围比较准确的方法之一。在手术切缘处,使用大刮匙对骨松质进行冰冻活检刮检,以此来确定口腔癌对于下颌骨的侵袭范围和程度,诊断准确率约为97%(29/30)。亦可利用此方法指导手术中安全切除受侵袭下颌骨的范围。本组对口腔癌侵袭下颌骨的患者进行了两种手术,一组部分切除,另一组边缘切除,两组手术后几年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4 对原发灶手术切除治疗
对位于舌前部T1的舌癌,可经口腔切除癌肿边缘外1cm以上正常舌组织,Ⅰ期缝合;而对位于舌体后部和超过T1的舌癌,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边缘外1.5~2cm的正常组织,但不仅指舌组织。若癌肿已经侵犯了舌外肌(包括颏舌肌、茎突舌骨肌和腭舌肌等),此时的手术范围应包括上述舌外肌起点。
舌癌原发灶切除手术,不能保守。若手术前已行放、化疗,则应在此之前确定切除范围,并以这个范围进行,且选择适当的术式。
本文跟踪30例舌癌病人的临床治疗,分析各种治疗方式,最终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各种治疗方式都仍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状态中。相信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治疗效果将会不断提高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汤钊猷. 现代肿瘤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518.
[2]李树玲. 头颈肿瘤学[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721.
关键词:手术治疗 职业危害 防护
中图分类号:R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124-0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医学理论和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许多新方法、新技术、新药物在临床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广泛应用,使外科手术治疗的范围和疾病种类大大增加,给临床外科手术治疗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同时也带来各种挑战。由于工作量明显增加、工作节奏显著加快,导致临床外科手术医师在长期施行手术治疗时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干扰和影响外科手术治疗的正常进行,成为临床外科手术治疗发展的制约因素。
1 外科手术治疗职业危害的原因和影响
1.1 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地不断加大,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愿望也随之增加,健康问题已成为了一个大众化的话题。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看病难、病难看的状况,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一种通病。患者及家属在迫切愿望和良好用心的驱使下,对医院、对外科手术医师的工作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而传媒在报道个别医疗纠纷时不恰当的引导,致使目前医患双方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非常微妙的尴尬境地。面对这种状况,我国尚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来对外科手术医师的人身和权益加以保障和维护。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外科手术医师冒着极大的风险、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开展繁重的手术治疗工作,势必会造成身心的影响和损害。
1.2 不良工作环境的影响
外科手术医师在施行手术治疗时,要具备特殊的条件,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在工作中难免和一些化学消毒剂产生的挥发性气体、物或其他特殊药物在空气中的弥散以及激光、射线、电刀等新手术器械在手术过程中烧灼组织产生的异常气味相接触,久而久之,不良空气污染就对外科手术医师的皮肤、粘膜甚至重要器官产生明显刺激作用。有报道称,化学消毒剂、物和其他药物若在长期的接触过程会中导致机体产生过敏、病变、癌变的作用。另外,新的需要电源带动并可能产生电离辐射或危险射线的手术器械(如紫外线、X线、r射线、超声波、微波)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也大大增加外科手术医师接触的机会,对皮肤、感觉器、神经系统、血液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等重要器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
1.3 生物因素的不良影响
外科手术医师在施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工作需要往往会直接接触到患者的体液、血液、脓液和其他分泌物,或由于手术中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紧急进行抢救以及手术操作不当而造成损伤,此时患者携带的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就可能直接传播扩散到外科手术医师身上,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另外,在针对肿瘤病人,尤其是具有转移特性的恶性肿瘤病人施行手术治疗术时,没有严格手术操作和执行无瘤技术,造成肿瘤细胞扩散而形成对外科手术医师的影响。再者,有的患者故意隐瞒病情,外科手术医师为了治病救人,抢救生命,在紧急情况下来不及对患者机体进行全面检查,而手术室不具备隔离条件,手术医师自身防护意识薄弱和防护措施不健全的情况下给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而造成意外感染。
1.4 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
外科手术治疗是一项细致而又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临床工作,由于外科手术医师在长期繁重的实际工作中,需要长时间站立,体力大大透支,加之工作时间不规律,饮食睡眠失调,极易使外科手术医师在超强应激状态下罹患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偏头病、下肢静脉曲张、内脏下垂等疾病,导致机体的健康每况日下,影响其生活质量。再者,由于外科手术医师在工作时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生活节律变化的诱导下,外科手术医师的机体代谢和内分泌活动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导致心理紧张、焦虑、情绪波动等反应。久而久之使外科手术医师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2 外科手术治疗职业危害的防护
2.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针对外科手术医师所要承受来自于社会环境、自身因素的巨大身心压力和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从保护外科手术医师的角度出发,通过立法,建立健全旨在保护外科手术医师人身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外科手术医师能在一个宽松而有保障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到对患者的疾病治疗中,充分体现人民医疗为人民的服务宗旨。其次,在政策或法律的支持下,引入市场保障机制,利用商业机构(如保险公司)参与医疗机构的管理并接受民众的监督,把外科手术医师在工作中的高风险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分化出去,减少外科手术医师工作风险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另外,对现行医疗体制和管理模式进行有效地改革,强化外科手术医师在临床外科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提升其作用价值,转变观念,使外科手术医师由被动承担风险变为主动要求承担风险,调动工作积极性,减少手术失误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做正面引导,促使外科手术医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让患者及其家属,乃至整个社会接纳、认可、赞同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工作,构建新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根本上消除来自患者及其家属对外科手术医师造成的巨大心理压力。
2.2 改善工作环境,消除不良影响
对外科手术医师工作的环境应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对易造成空气污染的化学药品由专人专管、定点存放、按时启用,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暴露。麻醉师在施行麻醉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好麻醉方法、准备好药物、检查器械用品,在麻醉和手术施行过程中,严密监控,减少药物外漏。手术结束时,正确地整理器械用品,及时清除手术污物和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物品,消除空气污染源。另外,科学合理地安排和布置容易产生电离辐射或射线的电器设备和手术器械,按照使用规程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尽可能减少电离辐射或射线的产生,使用过程中强调自身防护,在特殊时期如妊娠期、患病期、体质衰弱时尽量不使用或远离这些手术器械,减少电离辐射或射线对机体的影响。
2.3 加强个体防护,防止意外感染
外科手术医师在施行手术治疗前应详细、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对可疑患者应做进一步的检查化验以明确诊断,对病原微生物检查呈阳性的患者,术前要积极给予相应治疗,并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避免感染发生。同时,强调严格遵循手术治疗的原则要求,动作要轻柔、精细、准确,做好术中必要的防护,避免手术操作不当引起意外损伤,或受患者分泌物的直接污染而造成感染。手术过程中怀疑感染者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注射相关疫苗,防止意外感染的发生。
2.4 调整身心状态,促进机体健康
外科手术医师面对繁重工作和身心巨大压力下,应注意自己身心健康的调整。平时要加强锻炼,不断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生活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保持充沛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更好地应对繁重的工作。设法改善工作中过久站立和被动的强制,注意养成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同时,外科手术医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在面对急危重病人或频繁的手术治疗时,学会调节自身心理和情绪状态,合理正确地疏导心理压力,才能保持平稳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学习矫正职业性紧张心理和情绪波动,保持旺盛精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才能发挥最好的工作效率。
总之,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同时,外科手术医师在施行手术治疗过程中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为充分发挥和体现专业优势和特长,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外科手术医师的身心健康状况值得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张师前.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预防[J].护士进修杂志,1994,9(8):8.
[关键词] 胃溃疡;内科治疗;外科治疗;效果;安全性
胃溃疡是常见的疾病,调查显示患病率约为10%,而胃镜检出率为8%~10%,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有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种,而何者疗效较好仍存在较大争议[1]。本调查旨在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胃溃疡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的46例胃溃疡患者,均于本院接受内镜检查及活检确诊为良性溃疡,同时抽取同期内科治疗的4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除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排除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下:①内科组(n=46):男性30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6~68岁,平均(41.0±2.6)岁;②外科组(n=46):男性3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24~70岁,平均(42.2±1.8)岁。两组的一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内科治疗 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包括止血、抑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剂、促进胃动力药物等措施,治疗原则是积极对症治疗、积极预防复发、预防并发症等,治疗4周后观察效果。
1.2.2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医生仔细检查患者的溃疡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胃部分切除术,参照国内报道[2],按消化道重建方法不同分为BillrothI或BillrothⅡ术式:BillrothI术式特点是保留幽门,用一次性切割吻合器在胃大弯侧后壁与十二指肠残端重建消化道;BillrothⅡ术式用屈氏韧带以远10~15cm处空肠,经结肠前提起与胃残部吻合重建消化道,或用用屈氏韧带以远6~10cm处空肠,经结肠后肠系膜孔洞提起与胃残部吻合而重建消化道。
1.3观测项目 ①临床效果:治疗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查分为3个级别[3],临床症状完全缓解且胃镜检查由I/Ⅱ级转为0级或由Ⅲ级转为I级以下者为显效、临床症状好转且胃镜检查由Ⅱ级转为I级或由Ⅲ级转为Ⅱ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不明显为胃镜检查等级不变者为无效。以显效率加上有效率为总有效率。②随访情况: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3月/次进行复诊,记录胃溃疡复发率及幽门梗阻、腹胀、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临床效果 内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外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外科组明显高于内科组(P
2.2随访情况 内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17/46),明显高于外科组的13.0%(6/46),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论
溃疡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病因复杂且病程长,有可能发生癌变,故其临床治疗十分重要。内科保守治疗胃溃疡的主要药物有三类:抑制胃酸分泌药、胃黏膜保护剂、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等药物,临床研究证实三联疗法可提高治愈率[4]。内科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治疗后复发率较高,而胃溃疡反复发作有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反复发作的胃溃疡患者若得不到有效控制,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内科治疗无效后即便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也有可能增加了手术风险。一般认为,对于经内科治疗后反复发作的胃溃疡患者,应尽早进行外科治疗,可减少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胃溃疡患者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有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溃疡复发率。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可用于胃溃疡的早期治疗,避免过度延长内科治疗时间,从而避免胃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承棉.胃溃疡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界限或选择[J].河北医药,2004,26(10):820-821.
[2]郭建国.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29-30.
关键词:外科手术治疗肠梗阻临床疗效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它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有绞窄性肠梗阻者为10%~20%。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肠梗阻是一种起病急、变化快的外科急腹症,病情复杂难以估计导致误诊[1]。本文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12月肠梗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采用保守的治疗方法,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具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0年4月~2013年12月肠梗阻患者50例,患者均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肠梗阻患者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2.5岁,其中30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经检查所有患者均出现肠梗阻的症状,如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X线检查发现有肠腔内有气液平面。其中左半结肠癌3例,右半结肠癌2例,直肠癌1例,急性阑尾炎穿孔导致麻痹性肠梗阻25例,腹外疝导致的肠梗阻19例,发生梗阻的部位以乙状结肠、降结肠、结肠脾曲回肓部多见。
1.2方法 观察组25例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解痉镇痛等治疗;对照组25例在此基础上症状并没有缓解而采取手术,根据患者发生肠梗阻的原因、部位及严重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治疗。①非手术疗法:对于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特别是广泛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②对于单纯性肠梗阻可观察24~48h,对于绞窄性肠梗阻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观察不宜超过4~6h。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特别是闭襻性肠梗阻;或粘连性肠梗阻反复频繁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其中包括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加蕈状管盲肠造瘘术,灌洗液选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在清洁后没有粪渣时使用甲硝唑加庆大霉素灌洗,消毒用碘伏后进行断端吻合要保证没有扭曲松紧度要适中,术后禁食时间为4~7d,进行肠外营养支持防止感染的发生。
2结果
两组进行手术的50例患者手术期间没有出现死亡的病例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25例全部采用传统治疗的方法,不能根本解决病情,只能缓解甚至出现延误病情的危险,本文50例患者后均为手术治疗而痊愈出院。
3肠根阻的预防
依据肠梗阻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采取某些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减少肠梗阻的发生。对患有腹外疝的患者,应予以及时治疗,避免因嵌顿、绞窄造成肠梗阻。预防和治疗肠蛔虫病。腹部大手术后及腹膜炎患者应很好地胃肠减压,手术操作要轻柔,尽力减轻或避免腹腔感染。
4讨论
现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肠梗阻的病因加上无张力疝修补技术的应用和提高,腹外疝发生肠梗阻得到有效治疗而降低了复发率和死亡率[2]。对肠梗阻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手术的目的是解除梗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发生[3]。引起肠梗阻的原因有肠道某些部位发生肠梗阻而过度膨胀,当发生坏死穿孔时肠腔内的内容物发生扩散,腹膜将细菌繁殖产生的毒素吸收发生全身性的中毒[4,5]。对于肠梗阻的患者选用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治疗的原则是解除梗阻症状,挽救生命。本次通过分析发生梗阻的部位、原因而采取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中没有死亡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0~230min,出血量为155~205ml,术后禁食时间为4~7d。经本文分析外科手术是治疗肠梗阻的最好方法,可最短时间内回复患者的健康,值得广泛的临床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二瞻.49例老年急性肠梗阻临床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2):152-153.
[2]Kelly MEB,ehrman SW.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ros the ticherniare-pairincleancontaminated and contaminated wounds[J].J Am Surg,2002,686,524-528.
[3]王君.老年结直肠急性肠梗阻48例诊治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444
【关键词】 大面积脑梗死; 标准大骨瓣减压; 颞肌贴敷术
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3-0109-03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urgery of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Method:The clinical data of 51 patients with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ll patients were given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and roofing of temporal muscle.They were followed up and were given prognostic scoring.Result:According to the GOS score,4 patients were excellent or good,15 patients were mild disabled,25 patients were severe disabled and 4 patients died after the operation.Conclusion: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and roofing of temporal muscle is an important method in treating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Massive cerebral infarction; Standard large trauma craniotomy; Roofing of temporal muscl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cheng County,Gucheng 441700,China
大面积脑梗死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较少部分,死亡率及致残率较高[1]。较多此类患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1例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患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1例大面积脑梗死手术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36~75岁,平均65.2岁,全组患者均行颅脑CT或MRI确诊并经手术证实,左侧24例,右侧27例。
1.2 临床表现
无明显诱因突发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运动功能障碍并进行性加重至偏瘫者30例,言语不清或失语15例,意识障碍伴大小便失禁10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8 h~4 d,平均30 h,术前一侧瞳孔散大者8例。
1.3 影像学表现
经颅脑CT或MRI证实均为幕上大面积脑梗死,其中20例因病情变化复查颅脑CT示梗死范围扩大、脑水肿加重,梗死范围均波及2~3个脑叶,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者35例,伴大脑前动脉或大脑后动脉供血区梗死者16例。
1.4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手术方式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充分剪开硬脑膜,硬脑膜骨窗边沿悬吊防止硬膜外血肿,颞肌贴敷于脑组织表面并将硬脑膜与颞肌蓬状减张缝合,手术均于2 h内完成,估计术后短期不能清醒者行气管切开。
1.5 GOS预后评分
5恢复良好:恢复正常生活,尽管有轻度缺陷;4轻度残疾:残疾但可独立生活,能在保护下工作;3重度残疾:清醒、残疾,日常生活需要照料;2植物生存:仅有最小反应(如随着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睁开);1死亡。
2 结果
所选患者均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术,术后随
访6个月~2年,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4例,轻度残疾15例,重度残疾2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其中死亡患者中,3例死于严重肺部感染,1例死于重度营养不良、多器官功能衰竭。
3 讨论
目前国外学者将急性脑梗死范围直径在4.0 cm以上或梗死面积波及两个脑叶以上的脑梗死称为急性大面积脑梗死[2]。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最常见。大面积脑梗死往往起病急、病情危重,不及时正确处理会导致病情迅速恶化,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患者临床表现常为突发头疼、恶心呕吐、语言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少数患者可出现梗死后出血从而使病情更复杂、增加治疗难度及影响预后。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有时与脑出血相似,颅脑CT早期提示脑动脉区高密度影及6 h后提示脑组织低密度灶结合病史可基本明确诊断。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内科往往单纯使用脱水药物来降低颅内压,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方法治疗脑水肿和颅内压持续增高疗效欠佳[3]。而且大剂量脱水药物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损害导致脑水肿加重,故很多患者在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情况下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接受部分颅骨切除术与单纯内科治疗相比,死亡率明显减小[4]。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诊断明确后,一旦错过动静脉溶栓时间,应尽早手术治疗[5]。早期充分有效的手术减压可降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并且是改善预后的关键[6]。目前,目前对于去骨瓣减压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指征尚无统一意见。作者个人体会患者一旦出现下述情况应考虑积极手术治疗:(1)经内科药物保守治疗患者意识水平下降、神经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颅内压持续增高;(2)脑疝前期或已发生脑疝的患者;(3)颅脑CT或MRI影像学表现提示颅中线结构移位超过0.5 cm,脑室及环池明显受压。年龄因素并非手术绝对禁忌证,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手术[7]。一旦患者出现脑疝后再手术则效果不佳,特别对于年轻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不需等到多种因素引起非手术不可的地步才考虑行减压手术以防止小脑幕切迹疝。
目前大面积脑梗死的手术方法较多,有单纯去大骨瓣减压、去大骨瓣减压+颞肌贴敷术、在去大骨瓣减压基础上并颞叶前部脑组织及梗死脑组织切除内减压术。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主要采用去除标准大骨瓣减压并颞肌贴敷脑组织表面+硬脑膜充分切开后与颞肌蓬状减张缝合手术。术中骨瓣去除面积要足够大、需直径达12 cm以上才能达到充分减压目的,该手术也避免了传统手术方式因骨窗过小而诱发患者术后脑组织嵌顿在骨窗处的情况[8]。术中行颞肌与硬脑膜减张缝合的目的主要是防止皮下出血进入颅内从而引起脑血管痉挛影响脑组织血供。脑梗死患者外科手术目的是通过去除骨瓣及硬脑膜减张缝合充分减压从而降低脑水肿所致颅高压,防止脑疝形成从而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形成颅内压持续增高的恶性循环,使缺血半暗带脑组织恢复血供改善脑功能,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减压同时行颞肌贴敷主要目的是通过术后颞肌与脑皮质发生粘连产生小血管沟通形成缺血脑组织的侧支循环,改善脑组织的血液供应,最大限度的改善脑功能。为保护颞肌血供,术中注意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颞肌血供,手术分离颞肌与颅骨时切勿用电刀进行分离,应使用剥离子钝锐性剥离。颞叶前部脑组织及梗塞脑组织切除术目前已不常用,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确定缺血坏死区与半暗区,缺血半暗区脑组织可在手术后血供改善而恢复正常神经功能。但有时颅内压在常规外减压效果不佳时迫不得已只能切除部分颞叶前部脑组织及梗死脑组织来降低颅高压,本研究中有2例非优势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术中脑压太高行部分颞叶前部脑组织及梗死脑组织切除。
外科手术术后常规给予充分的脱水药物治疗进一步控制颅高压,长期应用脱水药物应注意肾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注意控制血糖,高血糖可加重脑功能障碍。术后应适当控制血压,慎用或不用抗凝药物及溶栓治疗以减少脑梗死并出血的发生率。术后还应常规应用相关药物预防肺部感染及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
手术的治疗效果受多因素影响,如患者年龄、手术时机、围手术期的脑保护及相关并发症处理。外科手术治疗使很多患者有了较好的预后,外科手术是大面积脑梗死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基层医院很多此类患者入院时多收住在神经内科,较多患者往往在出现脑疝、一侧瞳孔散大后才转入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此时才进行手术治疗往往会影响患者预后。在外科手术及术后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锻炼从而让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得到较好恢复。
参考文献
[1]周良辅.现代神经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781-783.
[2]韩松,周晓平.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外科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5(2):108.
[3]朱缙伟,成力伟,叶碎,等.去骨瓣减压加颞肌贴敷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6):802-803.
[4]王任直.尤曼斯神经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5-1186.
[5]高亚飞,常涛,杨彦龙,等.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4):338-341.
[6]蔡恩源,白志强,董玲,等.翼-颞联合入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9,8(6):69-72.
[7]王玉宝,高寒,梁亮,等.急性大面积脑梗塞去骨瓣减压手术指征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4,9(3):212-213.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术后护理;观察
重症胰腺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以胰腺急性化学性炎症为主要特征,涉及全身多个脏器的改变,因此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容易引起心、肝、肾、脑等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率高的特点【1】。目前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普遍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做好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和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本文对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采取外科手术治疗,现将术后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1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经血、尿淀粉酶、CT检查等确诊为重症胰腺炎。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13-80岁,平均年龄(40.21±10.13)岁;发病诱因:胆源性9例,暴饮暴食8例,高脂血症3例,不明原因1例。手术方式:胰腺炎切开清除确认的坏死组织、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
2.结果
本组21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及细心护理后18例治愈出院,2例自觉效果不佳而自动离院,死亡1例,为多器官发生功能损害导致。
3.护理
3.1病情观察与术后监护
重症胰腺炎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随时都有病情恶化和危及生命的可能,因此必须严密地监测患者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每0.5-1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以及早发现休克、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每4小时测量体温一次,体温超过39℃或持续低热也提示并发症的可能;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保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改变,如果出现烦躁、谵妄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3.2腹部管道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带管多,常规管道就多达5-6根,部分患者可高达10多根【3】,如腹腔引流管、胆囊造瘘管、“T”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等,这些腹部管道都对患者机体恢复发挥各自不同的重要作用。护理人员要在每种管道上明确标志名称、部位,并按引出的位置分左右两侧妥善固定,定期挤捏,防止管道扭曲、受压等;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的变化,每天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保持管道管口周围皮肤清洁、敷料干燥;同时要看护好患者,以防管道不慎拔出,尤其在变换时更应注意。腹腔冲洗是必要且重要的治疗过程,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冲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则要立即停止冲洗,待各项体征恢复后再继续【4】。
3.3营养支持护理
重症胰腺炎时分解代谢增强,患者容易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加强营养支持可提高疗效和生存率。营养支持分三阶段进行,即术后早期禁食胃肠减压,经周围静脉行全胃肠外营养(TPN),术后7-8天患者整体身体状态较良好的时候,由TPN逐步过渡到经空肠造瘘管行全胃肠内营养(TEN),第10-12天逐步恢复流质饮食。在整个营养支持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都要向患者详细解释营养支持的目的及意义,并做好口腔护理、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3.4.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旦患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血气分析发现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明显,就要考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为了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有效清理呼吸道,定时翻身、叩背,鼓励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如不能进行咳嗽、咳痰者可给予吸痰管吸痰;当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其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5】。
3.4.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当患者血容量锐减、血压下降明显、少尿、肾滤过压降低等症状出现时,则提示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可能。护理人员要合理安排输液顺序,保持输液通畅,并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尿色及24h出入量,以避免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出现。
3.4.3休克
当患者脉搏≥100次/min,收缩压≤80mmHg,脉压差≤20mmHg时提示休克的发生,护理人员要保持输液通畅,保证24h液体输入量的精准,准确记录尿量、引流量变化,如有必要,可插入中心静脉压导管,以能更准确的了解患者循环动态【6】。
3.4.4胰瘘
胰瘘常发生于术后10-14天,一旦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从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脓液、粪样液体或输入的肠内营养液,淀粉酶检测达到正常值10倍以上时,则提示胰瘘的可能。对胰瘘者,应特别皮肤护理,在引流口周围皮肤涂上氧化锌软膏,并给予生长抑素抑制胰液分泌【7】。
3.5心理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危重,治疗费用高,术后带管多,患者面临这些问题时难免会出现恐惧、焦虑、悲观情绪。护理人员要经常巡视病房,利用与患者接触的机会及时与其沟通,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手术治疗的效果,耐心解释放置在体内的各种管道是治疗和护理的需要,随着治疗的不断进行管道也会逐渐拔除,不会留下任何隐患,无需恐惧,并请恢复期的患者现身说教,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护理体会
重症胰腺炎病情危重,早期适宜的手术治疗相当关键,但其外科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且病程长,耐心细致的术后护理是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救治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护理人员应综合患者全身情况,给予密切的生命体征和病情观察,及时准确记录各项护理参数,以便能够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要掌握术后各管道的作用和特点,科学、严谨地做好管道的护理,保证各管道能有效发挥作用;根据重症胰腺炎的病理变化特点,做好必要的营养支持;掌握每种并发症的先兆和处理措施,对并发症做严密的观察,尽量在并发症发生之前即采取有力措施,将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此外,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本组21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及细心护理后,18例治愈出院,2例转院,死亡1例,提示术后护理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肖江萍.重症胰腺炎外科手术后的监测与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8,28(6):961.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3):190-192.
[3] 张敏,李建群.早期重症胰腺炎手术后双套管冲洗负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8,18(3):19-21.
[4] 杨春梅,刘友平,刘春艳.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管道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J].2012,9(8):56-58.
[5] 周晓莲.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术后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疗,2010(21):170.
【关键词】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鞍结节脑膜瘤占颅内肿瘤的4%~10%,目前随着鞍区显微解剖、显微手术器械及手术技巧的进展,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安全性、术后视力恢复均有很大的提高。现回顾总结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28~75岁。病程1~48个月。视觉障碍是最常见首发症状,双眼视力下降31例,其中双眼完全失明3例,双眼只有光感的6例;单侧视力下降11例,其中只有光感4例,视野缺损7例。头痛25例;停经、泌乳及减退15例,嗅觉减退3例,记忆力减退18例,吞咽呛咳4例。眼底检查:5例视萎缩,其中1例为双侧,33例有单侧或双侧视水肿,4例视正常。
1.2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检查。CT示:鞍区圆形或类圆形的占位性病变表现为病灶呈略高密度或均一,明显强化,7例见鞍结节、前床突及蝶骨小翼有骨质破坏。MRI检查MRI则多表现为等Tl、等或稍长TZ信号,明显强化。36例可见脑膜尾征,9例伴瘤周脑水肿。肿瘤直径1~2 cm的有10例,2~3 cm的8例,≥3 crn者24例。
1.3 手术方法 本组42例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气管插管全麻后快速静滴甘露醇根据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式,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包括额下入路, 双侧或单侧额骨瓣;翼点入路; 额下和翼点联合入路。先缓慢放出脑脊液,充分降低颅内压后,再轻柔抬起额叶。瘤体较小者可先电凝切断肿瘤的基底部,阻断供血,再完整或分块切除肿瘤;瘤体较大者,可行瘤内分块切除,最后离断基底部,予以切除。术中注意瘤与视神经、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细小的穿支血管、垂体柄等周围重要结构的关系,防止损伤。分离肿瘤与脑组织的粘连, 向下及两侧分离与视神经、视交叉和颈内动脉的粘连,向前分离肿瘤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的粘连, 向上分离与下丘脑、第三脑室前部的粘连。切除肿瘤后电灼、刮除肿瘤基底部,磨除受侵蚀的颅骨。
2 结果
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标准:Ⅰ级切除25例,Ⅱ级切除8例,Ⅲ级切除9例。术后视力和视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31例,6例视力无改变,5例视力下降。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治疗后在7 d内好转。无垂体低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生,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鞍结节脑膜瘤由于肿瘤具体起源部位不同,显微解剖特点各异,但临床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视神经及视交叉受压迫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可为单侧或双侧视力下降,严重者可失明,视野障碍主要为双颖侧偏盲,眼底视萎缩。内分泌功能障碍或垂体功能不足:减退、闭经、阳疾等及记忆力减退、焦虑、嗜睡等。鞍结节脑膜瘤位置深,与视神经和视交叉、脑垂体、下丘脑、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及其供应鞍区重要部位的穿支血管关系密切,手术的危险性大,并发症发生率高。患者多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出现明显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时,肿瘤已经生长较大,故早期诊断对肿瘤切除程度及术后视力恢复极为重要。
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目前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肿瘤全切除率、手术安全性、术后视力恢复均有较大提高,目前常用的手术入路有:单侧额下入路适用于直径3 cm的肿瘤。可直接和充分显露双侧视神经、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翼点入路适用于向一侧生长的肿瘤。术中应注意:鞍结节脑膜瘤大多血供丰富,很多都是颅内共同供血,术中应控制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才有利于显微操作;骨窗开颅应尽量低,以利于手术显露;打开硬脑膜后,先耐心释放侧裂池、颈动脉池脑脊液,使脑压充分下降,再轻轻抬起脑叶显露肿瘤;对较小的肿瘤,可先处理其基底,予以完整或分块切除;对较大的肿瘤,可行瘤内分块切除,待瘤体缩小,再处理离断基底。电灼、刮除肿瘤基底部,以防肿瘤复发;任何细小血管必须确定系供应肿瘤者,方可电凝切断;如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被肿瘤紧密包绕,不易强行分离,可残留少许肿瘤组织;垂体柄常位于肿瘤后方或侧后方,尽量减少牵拉,防止术后出现尿崩;磨除受肿瘤侵蚀的颅底骨质,防止肿瘤复发。
总之,鞍结节脑膜瘤位置深,血供丰富, 解剖关系复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运用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操作,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王忠诚,于春江,吴中学.颅脑外科临床解剖学.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97-99.
[2] 王忠诚, 白玉廷, 刘阿力,等.神经外科手术图谱.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36-239.
关键词:痔;手术治疗;微创
1975年Thomson提出肛垫下移说,认为痔是直肠下端的扩张静脉平滑肌以及胶原纤维和弱性组织纤维组成的肛垫,是人体肛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只有当其合并脱出(下移)、出血、疼痛不适等临床症状时才称为病,即痔病或症状性痔,这一理论被公认为是痔研究方向的突破性进展,目前该学说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痔治疗目的重在减轻、消除症状,解除痔的症状较改变痔体的大小更有意义[1]。尽管痔保守治疗适用于大部分患者人群,但是仍有部分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普及与患者对术后外观的要求提高,痔的各种微创治疗方法和术式应运而生。本文就痔的外科治疗新技术及新器械的应用及进展进行综述。
1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
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由Longo于1998 年首先报道,这种技术是使用特制的吻合器在齿状线以上2cm处将直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再将直肠黏膜吻合,使脱垂的肛垫向上牵引悬吊,消除痔核脱垂的症状,同时切断直肠上动静脉的终末支,减少了痔核的供血量从而使痔核萎缩,因此解除了内痔的出血症状。此术式的主要特点是肛垫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并且没有外部手术伤口,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出血的对非手术方法无效的Ⅱ度痔疮以及Ⅲ或Ⅳ度痔疮的治疗。周录平[2]研究报道称痔的PPH术治疗与传统外剥内扎术疗效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并且PPH手术的操作时间、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手术,同时手术不良反应也少于传统外剥内扎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 STARR术
直肠下端黏膜切除术(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是近年来意大利学者Longo提出的新术式,主要用于直肠脱垂和直肠前突的治疗,该术式同时使用两把PPH吻合器,分别切除直肠中下端前壁及后壁冗长、脱垂的黏膜、黏膜下层及部分肌层组织[9],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直肠前突与合并的直肠粘膜脱垂。此术式在治疗效果上与其他治疗直肠前突的方法相比具有明显优势[10]。Marquis等[11]对50例女性痔患者行STARR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8 min,最普遍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是排便急迫感,术后1 w发病率为42%,剧烈疼痛为4%,急性失禁为6%,急性尿潴留为4%,没有发生严重的直肠出血、直肠阴道瘘、肛周脓肿及术后死亡等并发症[12-14]。Longo[15]对23例女性重度脱出性痔、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直肠黏膜内脱垂、重度脱出性内痔患者行STARR术,术后疗效较满意,未出现严重疼痛、直肠阴道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聂静好等[16]采用STARR手术治疗55例重度混合痔患者,患者术后均无狭窄或失禁、大出血、直肠阴道瘘、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其中有16例患者出现肛缘水肿,12例患者出现坠胀感,均很快恢复,疗效满意。因此STARR手术作为一种继PPH术后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其优点在于可以同时修复直肠内套叠和直肠前突,恢复直肠容积及顺应性、直肠感觉阈值[17]等,且恢复快,并发症少,但此术式目前在痔手术中的应用国内外报道并不多,远期效果还值得进一步研究考证。
3 开环式微创痔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TST)
PPH术采用荷包缝合的方法,将痔上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环形切除,不可避免地切除了正常的肛垫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的同时还影响了静脉回流,故术后出现疼痛、水肿等并发症的几率较高,由于采用的是环切,如果荷包缝合位置过低,在吻合钉的刺激下发生炎症反应、瘢痕挛缩,还可能出现吻合口狭窄、里急后重等并发症,为此,国内学者王业皇提出TST术并将此术应用于临床。TST术结合传统的分段齿形结扎术及PPH,手术操作步骤基本同PPH术,不同点在于改变了缝合方法,将痔上黏膜及黏膜下组织采用“点牵人”的方法拉入钉仓进行吻合切除。采用“断流”、“悬吊”、“减积”的理论方法治疗痔病,维系的精细功能[18]。王启等[19]治疗60例Ⅱ~Ⅳ期痔病患者,TST术针对痔病脱垂和出血症状的疗效与PPH术、外剥内扎术无统计学差异。与外剥内扎术相比,TST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水肿、疼痛、排尿困难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不足之处为外痔部分仍需剥离切除处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张琦等[20]研究表明,与PPH术相比较,TST术显著降低了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总之,TST术既吸收了中医分段切除保留黏膜桥的长处,又保留了PPH术悬吊的优点,是传统优势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有益探索[21]。
4 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
Morinaga等[22]于1995年首次报道了利用带有超声多普勒探头的直肠镜结合超声多普勒血流流量计进行的痔动脉结扎术。随后各国相继研发出了专门用于痔动脉结扎术的超声多普勒诊断治疗仪,从而迅速推动了这一新技术的普及。该术式是将超声多普勒探头放置于齿线上1~2 cm确定痔动脉位置,明确痔动脉位置后,在镜小窗口部位,用2/0可吸收线,将痔动脉8字缝合,再将镜进行旋转,确定下一条痔动脉位置,直至镜旋转360°。在缝扎过程中,要确保缝线与齿状线距离至少为0.5 cm,选取直肠黏膜较松弛部位,给予8字缝合,将直肠黏膜固定。改术式主要适用于对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的出血明显的伴或不伴脱垂的Ⅱ、Ⅲ、Ⅳ度痔患者。蒋守龙等[23]采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10例出血性痔患者,其中便血症状消除者8例,临床症状消除者2例,2例复发,其中1例患者通过镜检,仍然有内痔出血,另外1例患者经电子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直肠炎。毛国红等[24]研究认为,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总之超声多普勒引导下实施痔动脉结扎术,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对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同样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25] ,因此超声多普勒引导在痔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5 超声刀痔切除术
超声刀是一种新型的切割和凝血装置,采用超声波作为动力源,可直接闭合5 mm以下血管,使用时超声刀刀头的温度
6 Ligasure痔切除术
LigaSure是一种新型的血管闭合系统,可安全和永久闭合直径
7 展望
随着近年来痔病外科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微创技术在痔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痔病的手术方式也在不断改进,探索一种既操作简便、创伤较小、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又能维护正常的肛管生理解剖结构的手术方式仍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陈虎,汪昱.浅谈痔外科术式的演变[J].医学综述,2012,18(21):3626-3628.
[2]周录平.PPH结合痔切除与开放式外剥内扎术治疗痔疮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4,20(18):109.
[3]张鹏军,刘英虎,汪海泉,等.PPH与传统手术方法治疗环状痔疗效对比分析[C]//.田振国,韩宝.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北京:中t古籍出版社,2011:187-188.
[4]王晓峰.PPH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临床医学,2014,34(12):85-86.
[5]洪益平.PPH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观察[J].浙江创伤外科,2014,19(3):393-394.
[6]吴文宗,吴双美,廖星明,等.两种术式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比较[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3):150-152.
[7]Lomanto D, Katara AN. Stapled haemorrhoidopexy forprolapsedhaemorrhoids short- and long-term experience[J].Asian J Surg,2007,30(1):29-33.
[8]Pasha JN,Austin GA,Keith RN,et al. Stapled hemorrhoidopexy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hemorrhoidectomy: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J].Dis Colon Rectum,2004,47(11):1837-1845.
[9]汤献忠,李兴谦,等.STARR手术治疗排便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结直肠外科,2010,16(4):218.
[10]李哲.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临床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8,31(2):159.
[11]Marquis P,De La Loge C,Dubois D,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quality fo life questionnire[J].Scand J Gastroenterol,2005(40):540-551.
[12]Reboa G,Gipponi M,Longorio M,et al.The impact of 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on anoreet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J].Dis Colon Rectum,2009,52(9):1598-1604.
[13] Arroyo A,Gonzdlez-Arg en teFX,Garcia-Domingo M,et al.Prospective multicentre clinical trial of 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for obstructive defecation syndrorae[J].Br J Surg,2008,95(12):1521-1527.
[14] Jyne DG,Sehwandner O,Stuto A.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 for obstructed defecation syndrome:one-year results of the European STARR Registry[J].Dis Colon Rectum,2009(52):1205-1212.
[15] Longo A.Obstructed defecation because of rectal athologies.Novel surgical treatment:stapled trans-anal rectal resection(STARR).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lorectal Disease Symposium[J].Fort Lsuder-dale FL,2008(6):7-11.
[16]聂静好,沈家华,杨新庆.STARR术在重度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5(2):67-68.
[17]唐清珠,子树明,顾成义.STARR手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214例的临床分析[J].外科手术学杂志,2010,4(3):36.
[18]刘安文,陈小岚,郑凯.开环式微创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XT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痔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对比[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9(11):36-40.
[19]王启,陈会林,刘铫,等.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混合痔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5,21(1):54-55.
[20]张琦,屈景辉,杨向东.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治疗内痔的临床研究[J].结直肠外科,2012,18(2):86-89.
[21]王业皇.丁泽民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社,2007: 100-104.
[22] Morinaga K,Hasuda K,Ikeda T. A novel therapy for internal hemorrhoids:ligation of the hemorrhoidal artery with a newly devisedinstrument (Moricorn)inonjunction with a doppler flowmeter[J].Am J Gastroenterol,1995,90(4): 610-613.
[23]蒋守龙,曹俊.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64-265.
[24]毛国红.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临床观察[J].结直肠外科,2016,22(S1):77-78.
[25]黄兆健,刘长宝,胡万乐.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治疗痔病的应用研究[J].健康研究,2014,34(5):520-521+524.
[26]Abo-hashem AA,Sarhan A, Aly AM. Harmonic Scalpel compared with bipolar electro-cautery hemorrhoidectom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Int J Surg,2010,8(3):243-247.
[27]李著,孙坚,毕胜,等.超声刀痔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5):1038-1039.
[28]粟军,张志勇,何鹏云,等.超声刀痔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对比[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2):177-178.
[29]李毅,吴坚,李文忠等. 超声刀加皮桥缝合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11(3):127-128.
[30]Shrestha S,Pradhan GB, Shrestha R, et al. Stapled haemorrhoidec-tomy in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grade III and IV haemorrhoids[J].Nepal Med Coll J,2014,16(1):72-74.
[31]Maloku H, Gashi Z,Lazovic R, et al. Laser Hemorrhoidoplasty Procedure vs Open Surgical Hemorrhoidectomy: a Trial Comparing 2 Treatments for Hemorrhoids of Third and Fourth Degree[J]. ActaInform Med,2014,22(6):365-367.
[32]Athanasiou A, Karles D,Michalinos A, et al. Doppler-guided hemorrhoidal artery ligation and rectoanal repair modif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grade III and grade IV hemorrhoids: one-year follow-up[J]. Am Surg,2014,80(12):1279-1280.
[33]Chiappa A,Zbar AP, Bertani E,et al. The Ligasure vessel sealer inliver resection: a pilot study[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7,54(80):2353-2357.
[34]Eroglu A,Turkyilmaz A, Aydin Y,et al. The use of the LigasureVessel Sealing System in esophageal cancer surgery [J].Ann Thorac Surg,2007,84(6):2076.
[35]Sayfan J,Becker A.Koltun L. Sutureless closed hemorrhoidectomy:anew technique[J].Ann Surg,2001,234(1):21.
[36]Palazzo FF, Francis DL, Clifton MA. Randomized clinical trail of Ligasure versus open hemorrhoidectomy[J].Br J Surg,2002,89(2).
[37]R秀坤,华扬,秦海,等. Ligasure 血管闭合术在痔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11,51(42):89-90.
关键词:纵隔肿瘤;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传统开胸手术;效果
纵膈肿瘤是临床胸部常见疾病,分为转移性肿瘤和原发性肿瘤,前者比较常见,多为淋巴结的转移,后者则位于纵膈内各种组织结构产生的囊肿和肿瘤。该病一经确诊后只要无其他禁忌症,临床上都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对此,我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电视辅助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胸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纵膈肿瘤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21~73岁,平均(46.2±4.9)岁。患者严重程度与肿瘤大小、部位有关,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部隐痛等。术前诊断主要依据CT、胸部X线、MRI,手术指证:包膜完整没有外侵、肿瘤直径<5cm,全身心肺功能可耐受手术及胸腔内没严重粘连。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患者采用俯卧或侧卧位略仰卧,给予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健侧肺单肺通气。第一个套管可选择于腋中线第6~8肋间,将10mm胸腔镜置入探查,明确病变具置及相邻关系后决定后两个套管口的部位。用电钩打开肿瘤表面的纵膈隔膜,用抓钳牵引瘤体,锐性和钝性相结合游离肿瘤,直至小心剥离肿瘤。在包膜外完整切除实体肿瘤,如果瘤体较大会影响显露及操作,对此应行穿刺操作后放出瘤体内液体后再对其剥离,应整块切除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和胸腺瘤。
对照组: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MRI、CT、胸部X线)决定手术入路。首先给予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复合麻醉后建侧肺单肺通气,将肿瘤完整或分块切除,之后将术中切除的肿块标本送病理检查,术后放置纵膈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止痛、气管拔管及术后住院相关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用(x±s)表示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用t检验,如果P <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观察组术中失血量65.4±21.2ml,对照组135.8±37.6ml,观察组手术时间114.5±28.6min,对照组136.9±30.1min,观察组术后止痛时间3.3±0.8d,对照组4.7±1.6d,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48.9±26.8min,对照组55.2±28.6min,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7.4±2.9d,对照组9.5±3.1d,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t=7.88,P<0.05,* t=2.75,P<0.05.
3 讨论
纵膈肿瘤可来源于多种组织,属于临床常见病。针对临床诊断的纵膈肿瘤,只要患者无手术禁忌,均应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将纵膈分成前纵膈、后纵膈及中纵膈。肿瘤部位不同,手术入路也不相同。该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胸闷、咳痰等,同时部分患者还有上腔静脉综合征、Homer综合征及声音嘶哑等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症状及发热感染症状。大部分患者的初步临床表现与纵膈肿瘤性质、部分、大小和是否对周围脏器进行侵犯等有联系,不利于早期诊断,临床确诊需借助患者相关辅助检查及患者显著的临床表现。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医学技术相对于以往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许多无症状纵膈肿瘤都被当下普遍应用的高分辨率CT检测出来。但在治疗该病方面,由于肿瘤具体结构与体内相应的重要器官及大血管有紧密的联系,所以手术风险较高。虽然传统开胸手术操作简单,但由于其切口是根据肿瘤位置选择胸骨正中劈开,切口创伤大,疼痛明显,术中出血多,较易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影响心肺功能。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需没有肺脏遮挡、稳定清晰的手术视野,能使前纵隔脂肪及心包脂肪组织彻底清除,【2】最重要的是达到了微创的目的。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都优于传统开胸组,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恢复快,手术时间短,是治疗纵膈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胃穿孔;外科手术;疗效
胃穿孔是外科常见病之一,主要是在胃溃疡基础上暴饮暴食所致,外伤性、癌症等也可引起胃穿孔。胃穿孔以急性胃穿孔较为常见,疾病起病急、发展快,若不能及时处理,可引起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生命[1]。外科手术是胃穿孔治疗的主要方案,为探讨胃穿孔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特对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40例胃穿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胃穿孔患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剑突下局限性压痛、反复痛等症状。40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5.7±3.6)岁;入院时穿孔时间1h~3d,平均(12.6±2.3)h;21例为胃溃疡性穿孔,13例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例为胃癌穿孔,4例为外伤性穿孔。40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15例,合并冠心病者2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随机将本研究收治的4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40例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抗休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临床给予观察组患者主要行单纯修补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具体手术方式如下:
1.2.1单纯修补术术前常规消毒,禁食、禁水,采用硬膜外麻醉,于患者上腹直肌处做一切口,探明穿孔部位后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采用7号丝线对穿全层缝合穿孔部位,通常缝合3~4针,外用大网膜覆盖结扎固定;
1.2.2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前常规消毒,禁食、禁水,采用硬膜外麻醉,探明穿孔部位操作方法与单纯胃穿孔修补术相同;彻底清除穿孔部位食物残留及腹腔积液,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切除胃远端组织。术后常规抗感染,均禁食一段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恢复情况逐渐恢复饮食。
1.3观察指标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复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以χ2检验,P
2结果
2.1患者手术情况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无1例患者死亡,其中观察组患者中16例患者恢复良好,占80.0%,而对照组患者中14例患者恢复良好,占70.0%,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9~63min,平均手术时间(46.3±5.2)min;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86~156min,平均手术时间(114.3±16.6)min;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5~12d,平均住院时间(8.2±1.3)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0~25d,平均住院时间(11.4±2.6)d。从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来看,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1.2~140.3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21.2±21.3)min;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01.23~303.4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51.3±31.6)min: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观察组20例患者中2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20),其中1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腹腔感染;对照组20例患者中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3/20),其中3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腹腔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1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1例患者复发,占5.0%,观察组患者复况和对照组患者复况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穿孔是常见外科疾病,有慢性胃穿孔和急性胃穿孔,急性胃穿孔起病急、发展快,一旦发生穿孔,大量胃肠液可流入腹腔,引起化学性或细菌性腹膜炎,持续到一定时间后可发生休克,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因此临床一旦确诊应及时行急诊手术治疗[2]。慢性胃穿孔进展较为缓慢,但穿孔至临近脏器时,可引起粘连和瘘管,因而目前认为慢性胃穿孔确诊后也应及时行手术治疗。
目前临床中胃穿孔的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胃穿孔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两种,胃穿孔修补术操作便捷、对手术条件要求不高,安全性较高,从我院本次治疗结果来看,采用胃穿孔修补术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同类研究结果一致[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以往有研究报道[4],单纯胃穿孔修补术的复发率较高,5年内复发率可达到70%,我院本次治疗中,随访6个月~1年,1例行单纯胃穿孔修补术的患者复发,再次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治愈,随访至今,尚无复发。胃大部分切除术是胃穿孔中最为彻底的治疗方法,疗效持续时间长,复发率低,据有关文献报道,改术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胃穿孔修补术[5],但我院本次治疗中,两种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考虑与两组术后的抗感染以及护理对策有关。从以上分析来看,单纯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穿孔优于胃大部分切除术,但有关人员认为,对于无出血史、无幽门梗阻、无胃溃疡穿孔者,以及高龄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者课采取单纯胃修补术,对于出血幽门梗阻、出血者、病情较为严重者应采取胃大部分切除术,临床中具体的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并综合考虑手术技能、手术条件等,确定最为合适的手术方案,以保证手术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江文华.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59-60.
[2]潘英福.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1).
[3]薛玉龙,刘建洛.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