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范文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社会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篇1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

Abstract: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scientific planning is to solve how to speed up the building of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rove now rural landscape,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farmers inevitable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total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well-off society.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make the country strong and the Chinese dream.

Keywords: the goal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中图分类号: F3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农村建设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对现代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法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建设,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科学规划。

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科学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一 . 整体性原则:

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进行科学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包括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保障及福利等几个方面。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以及我们国家农村的现状形势,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农村现状面貌是头号任务,是重中之重。因而,在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加强经济建设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采取符和自身发展的措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富裕 ,缩小城乡差距。加强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其素质和道德水平,营造民风淳朴,家庭和睦,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社会风气,调动农民积极性,从根本上治理脏乱差,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广大农民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让农民得到安居乐业 , 使乡风文明有一个大幅度的提升。另外通过科学规划,更要充分显示出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加强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广大农民当家作主,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科学规划,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二.优化性原则

坚持科学规划的控制性,区域性,协调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规划。

科学利用规划,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规划,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质的变化,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目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还相对比较落后,离我们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还相差很大,广大农民的经济生活,法制观念,文化素质等方面都有待遇提高。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都有还待遇改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能是一纸空文,“经济落后,社会秩序仅靠乡规民约,环境脏,乱,差”反而是其表现。现在,亟待要解决的是农村道路,住房,能源,水利,通信等。因为在我国的农村集中了巨大的劳动力,同时也蕴藏着一个潜力很大的消费群体,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我国经济增涨最可靠,最持久的动力源泉。

通过科学的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系统性的科学规划,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功能定位,充分利用科学规划的前瞻性,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量得到最大释放 ,实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持续增长。既可以消化多余的劳动力,又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基础,又促进了经济繁荣,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了全面建设小康水平社会的进程。通过加强科学系统性的规划,适度超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科学规划,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增强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卫生体系建设,尽早实现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养。

三. 可持续发展原则

严格遵循科学规划,坚持长远的战略眼光,加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高起点(适度的)规划,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早日实现小康社会建设,为国家未来的发展留下空间。

在我国,在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中,不管是自然资源,物力资源,还是人力资源 ,可以说是资源辽阔。但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民风习俗积极发展都存在差异,就发展而言也不平衡,有个别地区仍然比较落后。因此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好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利用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把

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种资源利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村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要求还相差很远。因此,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其总目标和总任务,就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划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按照规划,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制定措施,分布落实,科学实施。充分利用农村中的多余劳动力,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科学管理和使用好农村独有的自然资源特色,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提升和改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面貌。下大力挖掘各地民风习俗中的优秀文化和传统,并对其进行发扬光大和提升,丰富广大农民业余文化生活,改善广大农民的精神面貌,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觉悟,增强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让广大农民确实感到生活得到全面提升。促进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充分利用科学规划中的实践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把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进行产业运作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鼓励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去:学习先进的东西;请进来,积极引进高科技,充分利用利资源,积极利用项目进行建设,或农民参与投资经营,带动其他农业经济项目建设,以推动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经济与社会面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广大农民经济生活的提高,在改善广大农民名居环境的同时,严格按科学规划,尽量保留原来的风格,原来的环境和绿化以及原来的房屋,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此同时对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进行统筹兼顾,科学布局,积极发动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既增加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又开阔视野,学习了外来的先进文化,促进了思想转变,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基础 。

结束语:科学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证,只有坚持科学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性,才能发挥科学规划的最大效能。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就必须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地理情况,生态环境,社会生活环境等,通过全面,系统,可持续性的科学规划,严格准确把握规划的功能定位,分步推进,科学实施。最终把农村建设改变成为生产发展,经济繁;设施完善,生活宽裕;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王云才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篇2

(一)某些学生思想认识不够

一年多来,课题组收集长城学院500份问卷,其中15%学生表示社会实践就是去农村走走看看,意义不大,这说明一些学生对社会实践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敷衍应付的心态。一旦真正地接触实际问题就盲目无措,难以达到提升自我、服务农村的目的。

(二)农村当地对社会实践认可不够实践育人与新农村建设双赢在于

在农村开展社会实践大学生是受益者,所在农村也会受益。如今,广大农村尚未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基层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可度存在问题。课题组也在社会实践农村随机调查发现:当地政府或“单位缺乏对社会实践活动意义的足够认识,把接收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种负担,表现为虚于应付或借口推辞”,或以安全或年轻为借口,阻止学生开展调查。

(三)实践基地管理不完善

实践机制不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许多农村问题都由复杂原因引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需要长效而为。“它们需要深层次的了解处理,这就需要长效实践基地的建立和长效机制完善”。

二、解决之道

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双赢模式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良性互动,需要解决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是探寻社会实践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规律,构建两者结合的双赢模式。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拓展社会实践的内容和领域“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出了许多好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如支教、普法宣传、党的理论宣传、义务文艺演出等”。大学生在农村开展实践,要围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大学生成才的要求,挖掘原有实践形式的潜力,使原有的活动焕发新活力,同时,又要以贴近农民、贴近农村、贴近农业为原则,探索新模式,实现社会实践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要求的结合。

(二)加强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完善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针对某些大学生不重视社会实践的问题,高校要对社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特点科学安排社会实践的内容,长城学院为此专门编订了实践教学教材、大纲和教案,并且在特殊的章节突显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容,明确农村实践的目的和意义;抓好学生干部的培训,鼓励学生积极深入农村开展实践,使青年大学生在农村受教育、长才干。

(三)增强基层农村的对社会实践重视

篇3

同志们: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篇4

同志们: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篇5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篇6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篇7

同志们:

上午,我和夏副书记、蒋副书记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实地踏看了仙岩镇西鲍村、甘霖镇下路西村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现场,刚才,市小康办对前阶段工作作了总结汇报,看了听了之后总的印象是认识高、决心大、动作快,我基本满意。就下阶段工作,国土、建设、财政、组织等有关部门都谈了想法,夏副书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在此,我再谈四点想法,供同志们参考。

一、要从全局性、系统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

去年年底以来,市委先后召开了读书会、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三级干部大会等三次会议,对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提出的“一个主题,两个率先,三步走战略”,是XXX新一轮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和总要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统筹城乡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是村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总抓手,也是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好载体。对这项工作,中央有要求,群众有愿望,外面有典型。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从全局高度出发,提高认识,全面发动,全力推进。

二、要以现代化、城市化的理念系统谋划、合理布局全面小康新农村

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市里提出了“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一条绿色走廊”的市域城镇一体化规划框架。各地各部门必须在这一总体框架下,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按照“做强中心镇,整合中心村,建设示范村,整治一般村,迁移高山村”的思路,扎实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现代化、人性化的要求精心设计,体现前瞻性、科学性、整体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不同的村庄类型要确定相应的户型、层高、色调,形成各自的风格。

在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四对关系:一是点与面的关系。在抓好示范点的同时,要与全市面上的农民建房管理结合起来。二是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保护好生态环境,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做到实用性与前瞻性的统一。三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大村、中心村,重在“推陈出新”,填平修补、功能配套、改善环境;对小村、散村,要实行整村搬迁;对山区村,要鼓励搞点式生态型别墅,做到整体性与特色性的统一。四是保护与建设的关系。要牢固树立保护历史、保护生态、保护耕地的意识,特别是对历史遗产、文物在建设中能保护的要保护,并尽可能做好“借题发挥”的文章,难以保留的零星物品也要统一管理,切不可毁了历史。当然也不能以此为由而影响建设。

三、要从体制、机制上着力探索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要加快推进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寻求突破。一是宅基地整治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做到先规划再拆迁,拆旧建新补偿费必须全额到村,乡镇不得提留。二是乡镇要在经营性出让土地收益中提留10%左右用于新农村建设。三是市财政从净土地出让金中提取1%用于新农村建设。四是对市里重点抓的高档次示范村,可考虑在不影响土地市场的前提下切出少量经营性用地用于出让。五是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管理、资金使用管理等办法,做到规范透明。

四、要靠方法、作风来保证全面小康新农村健康发展

1.抓领导。市里已成立了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各乡镇也要相应成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落实职责,形成合力:市建设局要重点抓好全市村庄布局的一体化规划;国土资源局要负责调整好新农村建设所需土地,市里规费一律减免;市财政局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明确资金用途,严格审批手续,做到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并列入政府审计;线路管网问题,采取“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各职能部门负责落实。

篇8

1.促进农村分工分业和农民稳定就业,建立农民长效增收机制

1.1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 按照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立足于区位、资源、特色优势,加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构建产业集群。目前,双阳发展有机米业、酒业、酱菜业、鹿产品加工业等9400余家产业化企业,年创产值3.9亿元,实现税金5000余万元,安置劳动力1.2万人。全区按照组团发展和功能村建设要求,重点发展奢岭、双营、主城区和山河四个组团以及14个省级示范村,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和人口聚居区,通过农村工业化和产业区域化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 重点抓好“五大产业”,即以梅花鹿为主的精品畜牧业、以蔬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以旅游休闲为主的农家乐旅游业和以生态采摘为主的林果业、以农产品为主的加工业。通过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现实条件和长远基础。全区农民可支配收入达5477元。

1.3加速创业主体培育,挖掘农民创业潜力 千方百计鼓励农民利用技术、资本和资源进行创业,着力培养一批小老板、农场主、牧场主和经纪人,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发展和分工分业进程的加快。通过农民创业年活动的开展,全区涌现各类实体性的农村创业组织和单元2100多个,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牵动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安居的农村新貌

抓规划。按照产业发展、村屯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要素,双阳区在完成全区镇村规划的基础上,分期分批推进乡村规划建设,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科学性和连续性;抓典型。按照梯次发展的原则,突出“三线”村屯建设,不断巩固完善和提升省市区三级示范镇村典型水平,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办法,使这部分的新农村建设更加完善,带动和典型作用更加突出;抓环境。双阳区把环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使政府、社会、农民三力合一,建设、整治、管理三项并重,政府督查、舆论引导、农民教育同步实施,环境建设快速推进,乡容村貌有了可喜的改观。

3.统筹协调,配套建设,全面发展,使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同步推进

培育建设主体,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打造农民教育体系,积极引进新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完善区内职业培训机构,加强农民夜校建设,形成“三位一体”农民教育培训网络体系;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满足农民求乐、求美、求康健的需求,重点强化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凝人心、聚人气,形成合力,增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推进农村民主管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和探索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新机制,推广“三驾马车”管理模式,重点普及了屯务理事会,借助村两委选举,使屯务理事会达到580个,农民真正参与新农村建设和管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

4.加大投入,健全机制,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4.1加强组织领导体系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高度重视,纳入日程。成立新农村全面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区主要领导任组长,副书记和主管区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保证人员、车辆、经费。各乡镇(街)相应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组织,设立专门的办公机构,保证领导体系和工作体系的顺畅。

4.2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一是出台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二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三是建立农民创业政策体系;四是创新用人机制。

4.3构建多元投入体系 一是捆绑使用支农资金;二是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新农村建设;三是市场化运作建设资金;四是利用惠农政策筹集资金。

4.4建立部门帮扶体系 长春市实施市级领导包村,极大地支持了双阳区的新农村建设。双阳区按照“家乡人包保家乡,哪个村出来领导干部就负责哪个村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有重点地选择68个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包保全区134个行政村,按照3年1届,确定各部门的工作任务,纳入部门岗位责任制考核范围,区电视台每周一通报帮扶进展,真正形成了城乡联动、合力建设新农村的浓厚氛围。

篇9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这次全市村容整治暨村庄绿化工作现场会,主要是总结推广**镇以绿化村庄推动村容整治工作的经验做法,动员大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熟悉,切实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村容整治和村庄绿化为切入点,强化工作措施,全面启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刚才我们现场观摩了**镇前**村街道绿化、围村造林的情况,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前**村的做法好,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和借鉴意义。希望同志们认真学习,结合各自实际切实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这项工作抓好。下面,我就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统一思想,充分熟悉搞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总要求是五句话二十个字: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治理民主”。可以说,这二十个字涵盖了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方面面。虽然建设内容非常丰富,但既然是建设新农村,就必然要求有新形象。村容整洁就是新农村的形象,是最轻易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就要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入手,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全市面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1、搞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要内容。中心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都反复强调,搞好村庄规划、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改善。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面貌还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不足,环境脏、乱、差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村庄是农民生产生活的集聚地,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对村容进行整治,配套必要的设施,搞好环境卫生,改善村容村貌,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真正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善村容村貌,建设整洁村容,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主要工作。非凡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农村惠民政策的落实,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村容整治工作日渐提上日程,这也是富裕起来的农民的迫切要求。

2、搞好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是培育新型农民的客观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根本的是培育新型农民。“人改造环境,环境塑造人”。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村容整洁是乡风文明的外在表现,环境好了,文明的程度才能提高。假如我们的乡村污水横流、道路泥泞、垃圾遍地,谈何文明?乡风文明的地方,往往村容整洁,而村容整洁的地方,往往乡风文明。在村容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在乡风文明的氛围中成长,村民的整体素质自然也会在无形之中不断提高。所以说,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入手,是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选择。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我们一定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脑袋发热,一哄而上。要清醒地熟悉到,目前农民收入水平还不高,我们的政府财力也有限,尽管各级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步增加财政向“三农”的投入,但短期内不可能增加大量投入。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不能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也不能等待观望,寄希望于上级扶持,更不能畏难发愁,无所作为。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要出发,立足自身、立足现有的基础,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由易到难,逐步推进。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就是群众迫切需要、我们力所能及、农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牢牢抓住“村容整治、村庄绿化”这个新农村建设的启动点,扎实有效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前**村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实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取得了村容整治、村庄绿化的初步效果,找到了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村庄学习借鉴。

二、要强化措施,扎实稳妥地推进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大农民群众对此也寄予厚望。要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作为当前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抓住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创造和总结更多的经验。在工作推进中,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要不等不靠,迅速展开。我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以村庄绿化、净化、美化为目标,深入推进村庄街道整治工程,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优化居住环境,每个村庄抓好一条主干街道硬化,并配套排水排污设施;抓好一条主干街道亮化。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提高农村林木覆盖率,做到通村道路、主要街道有林木,村庄四周有林带,实现村庄在林中、庭院在树中、人居在绿中,改变农村环境“脏、乱、破”的局面。今天是24号,3月份即将过去,留给我们植树的黄金时间不多了,过了4月下旬,植树最佳时间就错过了。因此,(本文源于文秘城:)要求我们必须迅速行动起来,不等、不靠、不要,立即着手研究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非凡是林业部门要提供必要支持,包括树苗采购、栽植技术、管护措施等等;镇(街道)要组织专门力量靠上抓这项工作;各村要抓紧时间启动挖穴、购苗等实质性工作,从村庄绿化开始做好村容整治工作。

2、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村容整治的目的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害在于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就是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从当地农村实际出发,绝不能超越农民的承受能力,搞大拆大建、盲目追求高标准,或者不考虑农民的实际需要,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工程。有什么基础干什么事;有什么条件搞什么标准。尽力而为,就是在确定村容整治工作目标的前提下,发扬“说了算,定了干,天大的困难不改变”的精神,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把

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做好、做细、做实。做好,就是要让群众满足,村民受益;做细,就是认真研究村容整治的每一个环节,确保不出纰漏;做实,就是踏踏实实进行村容整治、村庄绿化,沉下心来做,铺下身子干,干出效果。

3、要抓住要害,突出重点。抓好村容整治、绿化村庄工作的要害是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惠。当前,我市农村人居环境还比较差,面临的问题很多,在解决上也存在轻重缓急的不同。有的急需解决,如眼下植树黄金季节,要抓住时机,开展村庄绿化造林;有的需要逐步解决,如有的村进村路、街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外面的车进不来,村里的人出不去;有的可能需要通过长期努力才能解决,如村村通油路,农民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环境卫生、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前**村的实践表明,立足已有条件开展村容整治,凡是能用的或者经改造后能用的资源和设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我市在新农村建设中提出,每个村庄抓好一条主干街道硬化,抓好一条主干街道亮化,抓好主要街道有林木,村庄四周有林带,就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了农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在村容整治项目的选择与实施上,必须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充分考虑农民的传统习惯和生活生产需要,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来决定是否开展,根据农民需要的缓急程度来决定项目的实施顺序。对于农民一时还认不清、看不明的一些重要项目,先搞试点、示范,通过实实在在的例子,让农民逐步理解和接受。要防止脱离农民的实际需要,简单地由村集体或个别村干部决定整治项目。没有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单靠村集体“一头热”,整治项目很难搞起来,更难维护好,即使搞了,农民也会感觉到没有得到实惠。

4、要广泛发动,共同参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是农民自己的事情,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群策群力,协力推进。村庄整治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工作十分复杂,既需要制定计划、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又需要筹措和治理相应的资金、实物与劳务,还牵涉到相关的决策、监督与项目的后续治理。像前**村建立了林业协会,广泛吸纳老百姓参加协会入股,通过协会实施组织村庄树木的运营维护治理。实践表明,发挥村民的参与作用,加强对村庄整治的实施组织和治理,直接充实了村庄事务的组织治理力量,为村庄公共设施的长效治理提供了组织基础。这些做法值得借鉴。近期抓村容整治,根本目的是要使整治成果长期保持下去,必须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必须要有好的机制来保证。

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向深入

组织做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全面启动新村建设,是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各村庄义不容辞的工作职责,各级要毫不动摇,积极推进,稳妥实施,务求实效。

1、要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从去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新农村建设到现在,已有近半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中心、省、**市和市委都对新农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要求。接下来的时间,身处新农村建设工作一线的同志们需要按照各级的要求,真正把建设新农村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议事日程,干起来、动起来。我们今天召开的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现场会就是用前**村这个活的样板统一大家的思想,迅速行动起来,从力所能及的具体事情做起,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推向深入。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自身工作职能,贴近广大群众的迫切需求,围绕帮助村庄绿化、美化、净化、硬化等方面的内容,帮助争取建设项目、资金、提供政策以及其他方面的扶持。各镇(街道)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大局出发,充实工作力量,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指导。各村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从村容整治、村庄绿化工作着手,掀起新农村建设的热潮。

2、要围绕主题,不断深入。我们把村容整治、村庄绿化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这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必须不折不扣的做好。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拓展村容整治的内容,与全市正在开展的“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结合起来。村容整治可以深入农户,开展以家庭清洁为主题的系列清扫评选活动,将卫生做到农户家中,教育帮助农民养成文明卫生习惯;可以召开“村容整洁”集中整治活动现场会,充分发挥文明村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农户为基础、村庄为单位,重点治理房前屋后的乱堆放、乱扔倒、乱张挂、乱涂画“四乱”,清理房前屋后淤泥、垃圾,保持房屋立面及室内清洁卫生,做到农户屋外屋内能“看”、脚下能“行”,确保村容村貌有效改善。农民垃圾随处扔、污水泼街上、棚屋随便建、粪草门前放、瓜菜沿街种、畜禽满街养等陋习彻底改变、

3、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搞好村容整治、村庄绿化以至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是市委今年部署的工作重点,也是全市农民的迫切愿望。各有关部门、镇(街道)、村都要按照市委的要求,加强相互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抓好村庄整治工作。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采取督导、检查的方式,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及时协调解决村容整治、村庄绿化,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加强监督,确保事事有人干、事事有检查、事事有落实。

4、要抓好试点,扎实推进。全市1700多个村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村容村貌等情况千差万别,村容整治工作不可能短时间内全面展开。当前的重点,首先是抓好今天与会的64个示范村庄的村容整治工作,当然有条件的镇(街道)也可以选择更多的村庄展开,在部分村庄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再逐步推开。目前先期进行村容整治的村,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认真筛选整治的重点内容,如村庄绿化、村庄内部道路整修、村庄排水设施、村庄垃圾集中堆放点、村内乱搭滥建、村庄废旧坑塘与河渠水道整治等等。二是注重充分发挥村级班子的领导组织作用。前双丘村的实践表明,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

领导班子,非凡是有一个有本事、有能力、办事公道、有奉献精神的带头人,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就快,村容村貌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篇10

周济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机遇。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科技的支撑。高等学校要深刻认识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思想,坚持服务“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周济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科技创新有着强烈的需求,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解决。高等学校要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一方面高度重视现代科学问题和前沿技术的研发,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面向“三农”第一线,特别是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造福农民群众。要破除偏见,摒弃鄙视社会服务、鄙视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错误观念,在与“三农”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科学研究水平,把高水平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周济指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广阔天地,高等学校具有人才、知识、技术优势,完全可以大有作为。要弘扬主旋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要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为服务“三农”培养、培训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和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和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带头人。要发挥学科门类齐全、相互交叉融合、人才荟萃的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紧密结合“三农”实际加强学科建设,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积极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重要的生力军作用。要努力探索各种有效途径,深入农村一线,广泛开展技术指导示范、成果转化推广、信息咨询传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建立和完善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和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周济要求,要动员起来、组织起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高等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为新农村服务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凝聚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摆在学校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要坚持“农科教”、“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服务工作,特别是要切实转变工作思路,坚持数量与质量相结合,以质量为重点;分散服务和集成服务相结合,以集成服务为重点;项目合作与战略合作相结合,以战略合作为重点;适应性与引导性相结合,以引导性合作为重点,不断提高合作的规模、层次、质量和水平。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实发挥农业、科技、教育网络联盟的优势,建立知识、信息、技术和人才培养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要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力度和改革力度,为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制度保障。要大力宣传广大师生员工在艰苦环境和困难条件下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服务“三农”的伟大实践中体现出的高尚品德、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以及先进单位的典型经验,为高校投身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落实中央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河北是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农林院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强教育、科技、农业等部门的合作,形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高等院校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创新平台,培养创新团队,实现教学、科研、生产的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实现教育、农业、科技的紧密结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科技、教育、产业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建设创新型国家,薄弱产业是农业,薄弱区域是农村,薄弱群体是农民。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促进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高等农林教育承担着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输送人才,推动农林科技创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农林科技进步,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河北农业大学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科技与“三农”紧密结合的道路,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依靠科技服务“三农”的有效形式和宝贵经验。科技要素植入农村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要把优化要素配置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科技是现代农业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引导科技植入农村作为农村科技的重要使命,要致力将现代科技根植于农村一线;加强科技创新,把科技成果引入农村一线;加强机制创新,把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一线;加强人才培养,把科技知识引入农村一线。科技部将把发挥农林高等学校的作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林业发展;新农村建构;横向流动制度

一、林业生态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新农村建设中的兴林,是以森林生态、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功能充分发挥为特征的兴林;其富民,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对林业多方面需求得到满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富民。兴林是富民的重要途径,富民是兴林的根本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快生态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和产业发展生态化。

(1)林业生态建设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实现“生产发展”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2)林业生态建设是实现村容整洁的根本途径林业生态建设是村容整洁的重要保障。国家启动的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及四旁植树等工程,对于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治理荒漠化,防治干旱、山洪等自然灾害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村容整洁的治本之策。

(3)生态良好是农村生活宽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活宽裕包括衣、食、住、行、文、教、医、卫等各个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而这些指标无一不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4)生态良好是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重要标志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

二、以林业建设促进园林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遏制生态恶化,全面提升农村绿化水平,改善生态和自然面貌,实现“村边森林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隙地全绿化”的生态秀美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建设总体目标下,通过以下的重点林业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

(1)以标准化建设推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近年国家相继制定并实施了生态公益林、速生丰产林、经济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利用、森林病虫害防治、林副特产等各个领域的系列标准,对国家林业生产、生态及产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2)加快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建立健全良好的产权关系,以责、权、利一体化的体制构架与运行机制,实现对财产所有者的资产的保值增值。

(3)完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实行公益林和商品林的林业分类经营管理制度,通过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林农提供一种森林经营者进行自主选择森林功能用途的机制和实现森林功能的机会。

(4)实现从林权管理向林地管理的转变现代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确有必要及时地转变到以地权管理的重心方面来。

(5)调整政府的林业投资政策和管理职能。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总要求,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手段,引导和调控林业产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切实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其公共管理能力。

(6)建设类型及具体措施结合广安实际,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稳步推进。以美化、绿化村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整村推进的方式,建设各具特色的“富裕生态家园”示范点。

①城中村、郊区村和园区村庄建设绿化,主要街道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适宜的花灌、乔木树,达到绿化美化香化;农户庭院栽植乔、灌、花、藤或经济植物,实现庭院绿化;村庄绿化合理布局,搞好景点绿化。

②地处山区或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村建设村庄内绿化,主要的进村路或街道至少要栽植1行乔木;农户庭院要栽植乔、灌、花、藤本或经济类植物,实现庭院绿化。

③农田林网建设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采取“挖好隔离沟、防止树根窜到农田里;栽植深根性、不易串根的树种;栽植窄、半、矮冠树种;避开根系分布层、及时采伐更新”等技术措施,加快农田林网建设,宜林网耕地必须全部实现高标准农田林网化。

三、发展林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必须分林种,找准侧重点在立地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方,规模发展经济林果、木竹原料、苗木花卉、木本粮油、森林蔬菜,并进行产品深加工,让农民从林业发展中直接受益。

(2)必须分区域,找准突破口林业发展要打破行政界限分区域重点规划,逐步实现绿化、美化、产业化的目标,构建山上生态林、地头经济林、路旁原料林、城郊花木林、农民房前屋后花果林的新农村生态景观。

(3)必须分阶段,确定新目标在抓住国家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契机,大力营造生态林,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基础上,第一阶段全面改造交通沿线的低质低效林,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本建成林业产业基地。第二阶段初步建成以森林旅游和木竹材、森林蔬菜、绿色果品、珍稀花木以及特有动植物制品与精深加工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和以生态林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

(4)必须分产业,推出好项目根据丰富的森林资源,将木本草本植物、陆生野生动物等多种物种开发出大产业。结合新农村建设,在不同阶段,分产业推出好项目,既能加快林业产业发展,又能促进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牛国元.宁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12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三绿一处理”、“八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加强村庄规划和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达到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二、工作原则

在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十条工作原则。

三、目标任务

我乡共有县定点7个,要按照“五新一好”要求,同一标准,同步实施,同步推进。除县定点之外,每个行政村要有一个乡定点。各点要达到“八改四普及”、“三绿一处理”的目标。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八改四普及”、“三绿一处理”

改水:做到全体居民用上干净安全的卫生水,自来水(集中供水或分户供水)到户100%以上。

改厕:全面填埋露天粪坑,拆除坑式老厕,卫生厕(三格式、水冲厕)到户95%以上。

改路:村内主干道硬化100%到位,入户便道硬化到户100%到位。

改房:做到房屋整洁,内外统一修缮,整体效果明显。墙体及残垣断壁、破旧空心房、危房全部拆除。

改栏:做到人畜分离,拆除一切影响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的旧、烂猪牛栏,使用砖混结构的三格式或水冲式猪牛栏,鼓励使用沼气。改造到户达95%以上。

改沟:檐阶、水沟浆砌,并沟沟相通,到位农户达90%以上,村庄内主排水沟要达到100%。

改线:彻底改变各种线路“蜘蛛网”现状,对各种线路要实行统一整治,达到改标成行,整齐美观。

改环境:空闲地种果、植树,护坎,护坡,无垃圾,无乱堆乱放,环境整齐、清洁、卫生农户达90%以上。

四普及: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沼气、太阳能热水器入户率不断提高。

三绿一处理:

抓好农户庭院绿化,农户房前屋院要栽树种果。抓好村内道路绿化,村庄内道路两旁要全部栽树绿化(以栽风景树为主)。抓好村庄四旁绿化,村庄四旁要全面栽树绿化(有条件的以栽果树为主)。建立垃圾回收和循环利用制度,每一个建设点要以满足垃圾填埋需要为原则,建设一个面积不少于100m?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填埋场。促进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全面实行建设点垃圾无害化处理。

(二)突出产业发展

每个建设点要编制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要把计划落到每个农户,80%的点要形成“一村一品”,未形成“一村一品”的点也要培育3-5户产业发展和经营服务业大户。

(三)突出文明和谐村庄建设

以“八荣八耻”教育活动为主线,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要大力开展“三村”“星级文明户”活动。二是要开展“五个一”建设,既:每个建设点要建好一个文化活动室(兼理事会办公室、图书室)、一处户外休闲场所、一个宣传橱窗、一支文体队伍、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规模较大的文体活动。

(四)突出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要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二是要建立村庄规划长效执行机制。

(五)突出加强农民培训

(六)突出组织建设

各建设点要建立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两委”成员、党小组长与理事会、合作社“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组织管理模式。建立“一会九组”(理事会、纠纷调解组、红白喜事服务组、禁赌禁黄组、环境卫生管理组、发展“一村一品”(合作社)组、文化活动服务组、村庄规划执行监督组、计划生育服务组、资金管理组),并建立与“一会九组”相配套的村规民约或制度。

四、工作方法

1、政策宣传。各村要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宣传,精心部署,大张旗鼓对新农村建设进行宣传,使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操作程序和九条原则,人人明白,家喻户晓。

2、科学选点。各村根据自然村庄的现状分布,将群众基础较好的、公路沿线、村民自愿参与率较高的村庄作为开展整治的示范自然村。

3、选好理事会。经筛选后的预定试点村,要进一步宣传有关政策及九条工作原则,在85%的群众能接受九条原则的前提下,产生理事会。由村民自主推选有威望、有能力、公道正派的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工人、老教师、青年极积分子组成。

4、签订协议。由乡新村办与每户农户签订新农村建设协议书,农户签协议率要达到85%以上。

5、做好规划。由理事会成员先行进行整体规划,并带头组织群众参与规划,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并报乡规范办完善后,报上级认定。示范点的规划要细化到房、厕、水、路等。

6、核算工程量,算好“两笔帐”。由理事会先行进行工程量预算,公益事业和个人负担要分别预算,并将预算表公开,征求群众意见。

7、筹措资金。动员和组织村庄各农户、每个成员尽其所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动员外出经商办企业成功人士和在外工作人员为家乡建设出资,鼓励群众捐资,筹措足够资金用于村庄整治。

五、工作程序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坚持早部署、早安排、早规划、早动手。各村要利用前后有利时机,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选好理事会,收好自筹资金,搞好“两个规划”,一季度要完成两个规划和拆迁;二季度完成改水、改厕、改栏;三季度完成改房、改路;四季度完成改环境。要把“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农民培训、“三村十星户”创评及树立新风尚、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建立村民自治长效管理机制和“五普及”工作贯穿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过程。

六、措施保障

1、实行每月一督查一通报,季度一评比,年终一考核。平时考核情况记入年终考核。

2、对于村干部实行严格考核,当年不做点的村实行一票否决,不评先不评优,连续两年不做点的村,视为不称职两委班子。各点的考核情况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评,并与村干部年终工资挂钩(具体考评标准待定)。

3、乡财政给予每个点不少于2万元的补助。年终对各点进行评比,实行打分制。

篇13

一、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效果显著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菏泽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快公共政策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镇文明向农村辐射,繁荣、富裕、文明、和谐、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逐步显现。

(一)生产发展方面。对经营和劳动收入增长感到快和较快的比例达到37.7%。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菏泽市各级政府紧紧扭住农村经济发展这个关键,因地制宜,抓住转方式调结构战略机遇,积极规划发展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物流商贸等产业,积极招商引资,利用资金和人才两种资源,拓展城市和农村两个市场,鼓励规模经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

(二)生活宽裕方面。广大农村居民切实感受到了近年来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大举措大成效。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使农村各项民生建设进入了良性发展阶段。政府财政在关注农村民生问题上,有侧重地加大了对农村各项事业的投资扶持力度。2011年,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支出达21.1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覆盖率逐年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5.7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3万人。粮食直补等转移性支付不断加大,农民生活负担逐步减轻,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按照农村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在农民生活质量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4.17%,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其中,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重和农民信息化程度两项指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基本实现了全面小康水平要求。旺盛的农村需求激发了农村经济的潜在活力,内需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1年,农村住户年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达到4273.3元,同比增长19.6%。各类百货、超市、连锁店等纷纷进驻乡村网点,农村消费服务业和物流商贸流通得到了较快发展。

(三)乡风文明方面。各级政府大力加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资修建文体娱乐场所,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和文化站作用,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科技文化产品,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截至2010年底,菏泽市乡镇综合文化站86处,农家书屋1660余处,广播电视通村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

(四)村容整洁方面。各级政府积极稳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针对农村垃圾无序堆放、秸秆焚烧等行为开展专项整治,推广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推进清洁能源利用。截至2011年底,菏泽市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万多个,沼气产量3950万立方米,太阳能热水器应用61.4万立方米,节能减排取得新突破。

(五)管理民主方面。在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的同时,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同样取得了稳步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稳步推进,民主议事、村务公开等制度不断完善。按照农村全面小康监测指标体系,在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100%。农村基层组织的换届直选,进一步激发了广大村民的民主参与热情,参政议政意识进一步增强。

二、农村居民对新农村建设的顾虑与期盼

更全面、更真实地了解和把握未来新农村建设整体方向,摸清当前广大农村居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对于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未来新农村发展,广大农村居民主要存在五大顾虑与期盼。

(一)收入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在评价新农村建设五个方面进展速度时,17%的调查对象选择了生产发展,显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速度与广大农村居民对收入增长的期待还有较大距离。

1、经济环境影响。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率长时间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造成城乡居民绝对收入上的巨大差距。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63倍,收入水平低严重制约着农村各项建设。2011年农村人均纯收入15%的高增长能否在金融危机二次探底的不利环境下继续维持还不确定。农村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否稳定牢靠,还需要经受经济周期的艰苦考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现实压力依然巨大,需要进一步多渠道挖掘农村增收潜力。

2、结构性制约因素影响。制约农民增收的结构性问题很难在短时期内完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广大农村从整体上仍然附属于城市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农村底子薄、制约因素多的情况将长期存在。土地、技术、户籍等制度层面和操作层面的条条框框仍然制约着资金、人才流动性和投资回报率。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低、缺少实用技术仍然是制约农村居民增收的主要问题。由于对未来地租上涨的预期,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不强,流转期限一般很短,地块零散,制约着种田大户在农机具购置、水利设施建设、新技术应用等诸方面的投入力度,土地规模经营效益难以发挥。

(二)民生保障能否不断改善。医疗、养老、教育三大领域是农村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医疗、养老的基础设施条件、人员素质、服务质量受到广大农村居民的普遍关注。农村地区敬老院数量少,规范化程度不高,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比例低,当前农村老人主要还是依靠家庭养老模式。与庞大的农村居民数量相比,医疗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城乡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学前教育尤为突出。广大农村居民接受更好的医疗、养老保障,接受更优质教育的愿望非常强烈。农村医疗、养老、教育领域需要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争取早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民主法制能否同步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上,还应该体现在农村社会风气、社会管理、基层民主等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广大农村居民对当前民主法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十分关注。

三、综合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要化解广大农村居民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顾虑和担心,必须系统构建新农村建设五大支持体系,稳步协调推进。

(一)构建新型农村产业体系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旅游强市、以工促农、以二带三、和谐共享”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建立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制造业为中坚、服务业为支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各具特色的新农村产业体系。

针对工业园区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产业雷同、相关度差等问题,重新调整园区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较强集聚优势的园区,加大土地、资金扶持力度,严把招商引资入园关,提升园区内产业关联度,拉长产业链条。同时逐步建立起以民生保障为核心的新考核体系,将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比重提升,由各县市区明确乡镇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不同的发展方向分类考核,充分调动基层政府的工作积极性。

(二)构建农村基础设施系统

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必须加大农村自来水网建设和电网升级改造,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的水源和稳定的电力能源;必须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在原有村村通公路、县级公路基础上,优化路网结构,提高公路质量和密集度,优化客运线路和站点布局,实现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必须加强通信系统建设,改造邮政布点和电信设施,推进“三网合一”工程;必须合理安排社区配套设施建设,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风俗习惯和生产方式,建设农机大院、仓储中心、养殖小区等生产附属设施,建设社区活动中心、综合文化站、卫生所、幼儿园等生活设施,增强社区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

(三)构建社区建设利益协调机制

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在立项选址、规划设计、土地挂钩、拆迁补偿、搬迁安置、土地复垦等社区建设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决策权交给群众,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激励、算账对比等方式,征得群众同意,取得群众支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对经济条件好、基础设施强、群众意愿足的镇村,结合实际,可以适当提高标准,加快速度;对经济条件差、基础相对落后的镇村,从整治村容村貌、修建道路、清理“三大堆”等简单易行、投入少的工作入手,打好基础,逐步发展。坚持解放思想,稳妥推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综合利用土地开发运作、社会资本参与、银行贷款、特许经营、转让租赁、业主承包开发等新方法,扩充农村建设投融资平台,以整合实现增值。

(四)构建农村基层服务保障体系

农村老年人口绝对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要弘扬孝道文化,增强人们赡养老人的责任感,提高家庭的养老保障能力;要增强老年人自我保障能力,鼓励身体健康的老人发挥自身潜力,开展社区互助养老;要扩大土地收益,依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增收,为农村养老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新农保保障水平,完善农村敬老院、养老院配套设施,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农村医疗保障必须坚持公益性,需要进一步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适时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重大疾病和慢性病保障水平。同时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造建设,鼓励大医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对口帮扶,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

篇14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统战工作是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历来都对统战工作高度重视。统战工作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要按照“五到位”(即领导到位、制度到位、活动到位、服务到位、管理到位)和“六个纳入”(纳入党务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党务活动议事日程、纳入宣传新闻总体计划、纳入教学内容、纳入国民教育计划和理论研究建设工程等)的总要求,加强对基层统战工作的领导。镇党委配备精兵良将具体抓,村、社区和企事业等要有专人抓。建立完善配套的网络体系,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干部分片联系统战对象,实行区域负责制度,完善工作台帐,确保机构健全,运转灵活,活动正常,工作高效。

二、广交朋友,形成团结联合的良好工作氛围

统战工作对象广泛,文才荟萃,知识密聚。要广泛团结知识分子、工商业界、宗教界、各派和民主人士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努力建设新时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文化。统战工作的对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各工作部门都与他们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党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从事统战工作的人员要与他们多交心交流,结为知心朋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学习他们的长处,了解其学习、工作、生活状况,有问题和困难及时解决。要扩大党外人士参政议政,组织进行调研和座谈,集中智慧,形成全民共建的强大合力,使统战对象有地位、有威信、有信仰、有作为。

具体来说,要注重做好以下几点:

1、组建知识分子协会。知识分子学有所长、业务精通,要安排他们指导科技示范户、专业户和重大规模户,助推科技兴农,早日发家致富。

2、重视工商业界的作用。组织社会工商业界人士进行考察学习,以拓宽视野,科技创新,组织进行扩大再生产,多为社会消化剩余劳动力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要进行正确引导,认真开展扶贫济困,关老爱幼,以及支持公益事业等活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团结宗教界人士。要借助宗教的有益活动和正确思想,以弘扬正气,倡导积德行善、乐善如施,达到净化心灵,__民风的目的。要进一步规范民向信仰场所管理,严厉打击异端分子、以及×××分子的非法违法活动。民间场所有条件的要作为历史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要加强规范控制,加大对环境、生态的保护,使之逐步成为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4、团结派和民主进步人士、非公经济人士。发扬我党长期坚持的政治协商优势,巩固社会主义民主。坚持民主监督,合作共事,肝担相照,荣辱与共的工作方针,使他们围绕党委的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发扬长处,献计出力。同时,要在政治上关心他们,适当安排工作岗位和代表、委员名额,参政议政,有位有为。

5、发挥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及共亲属的桥梁纽带作用。进行广泛联系,搭建交流平台,多进行招商引智引资,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完善机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现在的农村正处在发展的转型期,农民朋友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层次的变化,发展方式也更需要进行转变,新农村建设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可谓任重道远。

1、要建立党外人士培养机制。选配坚强的村级班子队伍,要加大党外干部选拔培养力度,选拔非公经济人士、知识分子中的优秀代表进入村(社区)班子,打造精品团队,形成智囊团、参谋部,为新农村建设担负指挥,组织作用。

2、完善创业富民扶持奖励机制。制订适合创业的扶持政策,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大学生、转退军人、下岗职工施展才干,致力创业,成为新农村建设强大的生力军,带领全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