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品质教育培训范文

品质教育培训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品质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品质教育培训

篇1

关键词:教育培训;品牌建设;认证机制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育培训趋同现象及其引发的问题

(一)培训趋同现象

1.管理类培训需求基本同化

随着教育培训规模的整体扩展,国内一些知名高校的高端培训在办学品质和办学效果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从各高校历年培训项目的实施来看,党政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这两大类培训对象的培训需求基本同化。

党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需求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是领导力架构与提升,二是政策和形势分析解读,三是人文修养和人生智慧;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需求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升级转型与决策,二是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思维;三是企业家国学文化熏陶与管理运用。这两类人员的培训内容基本上围绕这些主题进行组合与变化,不同高校的相关项目地存在着大同小异的倾向。

2.综合性高校培训对象基本类同

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其相关培训发展优势较明显,而综合性高校因缺乏与行业的直接关联性,对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就难对接,因而往往在培训空间的拓展中将重点放在了党政管理和企业管理这二类学科专业性不是太强的培训对象上。

3.综合性高校内部培训项目同质倾向

一些综合性高校充分利用其专业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在继续教育方面专业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双轮驱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其不同的运作手段和运行机制导致两者阵营对垒,专业背景优势主导下的专业学院与体制灵活开放的继续教育学院在培训内容上不可避免地发生重叠与交叉。不同的办学机制与体制,直面碰撞,矛盾无可避免。此外,专业院系间也会出现同质项目的冲突,如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都会有以企业经营管理者为对象的培训项目,公管学院的干部培训与其他专业学院针对相关行业内的干部培训项目也会发生竞争,而继续教育学院内部不同办学中心也会因同质项目引发不同形式的问题。社会培训需求基本同化和综合性高校培训对象基本同类,使得校内培训项目同质化矛盾日益突出。

(二)同质项目引发的问题

首先,培训师资资源紧缺。专业学院与继续教育学院,项目的类同势必导致培训内容、教学计划与师资遴选都会出现趋同,从而导致校内培训资源紧缺,特别是优质师资短缺,引起人力资源成本人为抬高。

其次,争抢高端生源。同质项目的竞争直接导致校内办学单位间争取的是同一类培训对象甚至同一批生源,在其他办学条件没有明显优劣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压价竞争、无序竞争的情况,各办学单位重市场、轻内涵,项目的研发、更新升级以及质量建设等得不到更好的保证。

再次,培训机构内耗。同质项目竞争造成一些办学单位过分关注培训资源和生源竞争,忽视培训品牌内涵建设,不利于继续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品牌项目认证机制策略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种知名度,有了知名度就具有凝聚力,并能成为发展的动力。由于教育培训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特征,谁拥有了培训品牌,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从而处于培训市场的领导地位。而品牌项目认证机制的构建,是促进继续教育品牌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品牌项目认证实施的必要性

学校作为引导高校教育培训品牌认证的主体,应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和指导办学单位的品牌项目认证,强化各办学单位品牌意识,确保高校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增长。

(二)以品牌建设为导向的同质项目审批原则与流程

1.项目审批三大基本原则

学校教育培训环境的规范与有序,可以较好地推进学校教育培训的发展与繁荣,因此学校职能部门需要对全校教育培训项目进行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三大原则性考量和审批。

项目的合法性是项目审批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主要检视办学单位申报的项目中课程体系是否符合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聘请的师资是否拥有相应的资质;项目的规范性是审批项目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项目收费是否在政府财经政策框架内执行,合作团队是否具有优良的经营纪录,合作内容是否确保学校办学的主体性原则;项目的合理性是审批项目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在项目合法和规范的前提基础上,还要看其是否涉及同质竞争和低价竞争等。

2.同质项目审批原则

对于校内不同办学单位申报的同类同质项目,学校坚持以下审批原则,有效避免同质竞争,使学校继续教育走向有序化和品质化:

坚持学校声誉第一原则:知名度与美誉度并举;坚持学科背景优先原则:培育专业化与精英化;坚持品牌项目保护原则:政策倾斜,制度保证;坚持优质项目免检原则:简化流程,鼓励自律;坚持历史项目区域原则:做好做大,做精做强;坚持行业委培规模原则:以一带面,提升质量;坚持新办项目领先原则:激励创新,差异发展;坚持合作协同联动原则:减少内耗,合作共赢;坚持违规事件处罚原则:赏罚有序,良性竞争;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流程透明,全民监管。

3.同质项目审核的基本程序

一是成立项目协调工作小组。在学校层面成立项目协调工作小组,成员包括学校管理部门相关领导、若干校内外专家和法律顾问等,协调解决一些同质项目的特殊和疑难问题。原则上协调小组的决定为最终决定意见。

二是审议和界定专业学院学科边界。专业学科背景有争议的教育培训项目实施重新审议和界定,协调小组进行专题讨论审定,相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专业学院反馈,然后形成决定,最终确定项目承办归属权。

三是继续教育学院内部整合梳理。继续教育学院内部各中心实行区域或行业划块,统筹申报,减少竞争,形成合力,重力出击。

(三)品牌项目引导策略

避免同质项目竞争的有效举措,就是对教育培训品牌项目建设实施政策引导。学校管理层作为引导本校教育培训品牌认证的主体,应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制定相关政策,规范和指导办学单位的品牌项目认证。学校监督办学单位实施品牌认证,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秩序,确保继续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增长,其收益是巨大的,花费一定的监督成本也是必须的。所以,学校必须规范办学单位的办学行为,加大违规办学的查处力度,使办学单位实施品牌项目认证。受训者购买经过认证的品牌项目产品,办学单位精益求精提供品牌项目,从而保证受训者的长期利益,实现双赢,整个社会的教育培训水平也随之提高。

1.品牌项目的认证与引领

实施品牌项目建设的理念引领,鼓励中心按区域或行业纵深发展,以品质促效益,给予品牌特许,树立品牌标志,形成品牌效应。

如学校某继续教育中心5年内在山东地区完成290多个培训项目,受训学员达1.5万余人次,形成了良好的区域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性;另一个继续教育中心,从2003年至今在全国烟草系统已经举办了80多期培训班,树立了良好的烟草培训品牌。

2.品牌项目的错位与创新

积极引导专业学院依托学科背景,整合学科资源,凸显专业特色,鼓励原创项目,体现亮点特色,倡导行业分流,实施错位发展,打造高端品牌,鼓励研发专业特色明显的高端培训项目。

如学校某专业学院开发的求是精英班,以高端性、专业性、独创性、针对性、实用性、稀缺性等特质,成为学校教育培训高端品牌的经典范例,目前已成功举办4期,已被推广应用到浙江大学的其他高端培训项目之中。另一专业学院研发的新型城镇化专题培训项目,充分发挥了专业优势,学科特色鲜明。此项目至今已经连续举办6期,成为学院重要的原创性特色项目。

3.品牌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重视品牌项目建设,强化品牌宣传,统筹协调,联合促销,持续统一,形成系列品牌,创造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如学校浙商企业总裁高级研修班、经典工商管理总裁研修、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等系列企业家培训班已连续举办多年,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了一定的口碑。仅2012年,这三类经典精品项目年总收益已分别超过几百万元,培训人次累计1000余人。

因此对于具有高度专业背景,具有独特创新性,并且树立了培训品牌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训项目,在实行品牌项目认证时应予以优先权,强化品牌项目的社会吸引力和公信力。

(四)品牌项目认证的原则与流程

培训品牌认证主要遵循三大原则:一是质量原则,即申请品牌认证的项目应具有良好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二是总量原则,即申请品牌认证的项目能充分体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原则;三是数量原则,即申请品牌认证的项目必须满足一定的期数条件、人数条件以及连续举办的时间条件。

(五)品牌项目认证流程

品牌项目认证与实施流程:讨论听证、形成决定并公告、办学中心申报、协调小组讨论审定、意见反馈、网上公示、品牌项目最终确定、管理系统公布8个环节,充分体现品牌认证的公正、公平、公开原则。

三、教育培训品牌项目维护与保障策略

(一)品牌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被学校认定为品牌的项目,根据授权范围,此类项目其他办学单位不得再行涉及。对品牌项目予以政策保护,建立品牌项目资源库,在学校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中开通绿色通道,品牌项目通过系统申报,学校不再审批,可享受免审待遇。

(二)实行年审和抽查制度

品牌项目实行年审制度,一年申报一次。对于已经认证的品牌项目,在免审的同时,学校不定期组织抽查。不符合要求的品牌项目,撤销其认证资格,取消免审,以保障品牌项目的公信力,实现品牌项目的长远发展。

(三)建设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推进。”刘延东同志在2011年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继续教育的生命在于质量。”因此,加强继续教育质量建设,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已经成为一种的共识。随着高校继续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办学要求。为了获得更多的培训资源,一些知名高校的教育培训范围也是以高校所在区域为主,逐步幅射到全国各地。因此,高校间的教育培训主要是以高校知名度、地域优势、优秀师资等进行博弈与竞争。为赢得更多的教育培训市场份额,很多知名高校开始关注如何在项目策划、课程定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及在营销策略上不断进行改进与提升。总之,学校继续教育要吸引市场,赢得先机,创出特色与品牌是必由之路,而品牌的根本就是质量。

近年来,随着媒体对某些培训机构的问题曝光,教育培训行业,包括一些知名高校的继续教育,一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公信力的缺失导致公众对培训机构的教学资质与品质产生质疑,而对那些具备教学专业度、教育诚信与责任心的培训机构,特别是知名高校教育培训机构来说,改变大众的不信任心理,以良好的口碑实现自我品牌的塑造与提升,更显得任重道远。

浙江大学近年来致力于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估指标的建立,目前已初步建立了继续教育质量建设体系(简称ZTQS),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办学单位进行自检、自查、自控、自律,建设良好的教育培训质量保障环境,促进继续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

(四)继续教育以评促建,提升质量

2012年底学校印发了《浙江大学继续教育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设立了继续教育质量奖,授予在继续教育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办学单位最高荣誉奖,目的在于表彰在继续教育事业中追求卓越绩效,提高办学质量,增强竞争优势及在社会责任、经济效益等方面位居全校前列、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优秀办学单位,以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以评奖为媒介,提升全校继续教育整体办学质量。

(五)制定继续教育质量手册

篇2

【关键词】贫困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教育

虽然农村劳动力是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通过分析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情况可以发现[1],农村劳动力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低下、缺乏一定的职业技能的现象,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对职业培训与教育提升未予以高度重视,导致农村劳动力对就业或创业存在知识的想法,尤其是贫困农村劳动力长期从事务农或务工,自身综合素质相对低下。针对这种现象,我国已出台关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与创业各项政策,并且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农村劳动力自身的素质与技能,确保贫困农村劳动力在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

1贫困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现状

1.1农民基础教育发生分化现象

据研究表明,部分学生专心于学业,在努力学习后已到大城市读大学,而部分学生则在初中毕业走向社会,甚至也存在学生小学辍学的现象。因此,在初中毕业以及小学辍学走向社会的这部分人在外工作多年后因年龄较大或是文化水平较低等原因,重返家乡成为贫困农村劳动力队伍中的一员。

1.2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大部分农民为了谋生不得不离开家乡与土地,因此在城市中均可发现由农民在交通业、建筑业等行业组成了一支极具特色的产业群体。虽然,农民在我国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国际金融危机给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部分大龄农民由沿海经济的发达地区重返家乡后无法快速就业。

1.3我国城镇化的推动

城镇化的推动与进展虽然为社会经济框架与生产方式的变革创造了有力机会,但在这一情势下,由于贫困农村农民相对缺乏创新的劳动技能以及市场、生产经验,导致部分农民盲目生产与经营,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赚不到钱,而且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2贫困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与教育提升的措施

2.1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指依据职业的分类与职业技能标准开展的规范性培训,在贫苦农村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2]:1)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免费技能职业培训:遵循实用、实用等原则,同时分析社会与产业的发展形势,依据劳动者培训的意愿作为导向,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此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技能,确保其顺利就业或创业;2)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针对部分农民缺乏就业户创业意识这一点,相关部门在继续宣传创业培训与实施就业政策的基础上,还应通过培训提高农村农民的创业意识,并且有目的的选择就业项目或是创业经营项目等;同时,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对家乡创业者实施部分税费减免的政策,针对创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小额担保贷款、就业培训等,在使用开放性资金方面上适当倾斜于农业创业方面;最后,全面宣传创业知识与模范等,在农民群众中选出个人综合素质优、生产经验丰富等的农民进行培养,并且予以相应的指导,确保他们在贫困农村中灵活应用学到的技能,或是与其他村民传授技能,以提高平困农村的整体技术水平,实现共同致富的目标。3)加大就业服务体系中培训职能: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列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作日程中,并且贯彻落实到基层劳动保障所,严格开展绩效动态与目标责任管理,推动职业培训技能工作的进展。

2.2开展专项技术培训

为全面推广贫困农村力职业培训,可依据相关管理机制,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在农村内通过培训会,开展专项技术培训。同时,采取理论与技能培训、就业与创业培训、务农与务工培训共同结合的方式[3],由农业培训部负责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多种培训信息,并且普及农民免费培训政策,在贫困农村中由专业教师向农民讲解惠农政策、民生政策等。同时,幺专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需依据农民在就业与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进行授课,一方面可为农民解决难题,另一方面也能够确保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农民的劳动力技能,并通过劳动技能帮助贫困农村劳动力脱贫。

2.3将农民纳入中职教育

相关研究表明,部分农村贫困家庭的学生考虑到农村生活环境与城镇的差异,可能在初中、高中甚至是小学毕业后已开始放弃读书的机会,走向社会。这部分学生因缺乏工作经验或是文化知识水平较低,进入社会后通常从事技术技能低、流动性大与劳动报酬低的工作,同时他们对于学习积极性较低,在工作之余不乐于学习。针对这一情况,并考虑到职业教育招生与企业招工困难的问题,可通过三方结合开展教育之路。如,企业应聘新员工后由职业学校负责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而这些学生在签订协议后入校培训与学习,在这一期间中产生的培训、学习费用或是学生生活费均由企业或国家补贴。同时,也可采用半工半读的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职业职能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费用的问题。在这种方式下,也能够保证企业与学校招收到所需的人才、学生。需注意的是,在进行教育提升培训过程中,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是确保在进入社会后有能力解决生存与就业问题的重要能力。同时,提高创业意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创业信息平台,可及时帮助与知道其中的部分创业学院,避免他们走弯路。此外,在培训学习内容中融入法律知识与国家政策等相关知识,通过培训学生,在帮助务工农民掌握关于就业与创业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法律意识的提高,享受到帮扶政策,保障今后的生活与工作。

2.4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教育培训一方面需要将就业作为导向,同时分析市场状况与贫困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以及对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其合理安排培训内容,确保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培训,为贫困农村劳动力提供切合实际的帮助;另一方面,在教育培训基础上适当增加心理辅导培训课等内容,帮助他们从其他途径了解职业技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教育培训过程中不仅需要创新培训形式与手段,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首先分析培训对象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与文化知识水平作为开展培训的标准,例如针对文化知识水平较低的农村劳动力,则选择对文化知识要求不高的技能内容进行培训,针对市场需求大的创新技术则注重在年轻农村劳动力中开展。此外,相关部门可通过寻求企业帮助等方式增加教育培训成本,避免师资缺乏对贫困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造成影响。

2.5积极引导农民创业

在开展职业培训后,相关部门应积极引导农民创业,鼓励农民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但部分农民因为长期务农或是在外打工,对于创业存在错误的认识,例如创业风险大、创业需投入大量人力与物力等,导致他们无创业的想法或是不愿意创业。虽然不可全部否定以上的想法,但相关部门应帮助贫困农村劳动力正确看待创业,真正认识到创业是风险与收益并存,提高贫困农村劳动力的创业风险意识。同时,在改变贫困农村劳动力对创业的看法后,帮助他们找准创业定位,并规避风险,或是由农民成立专业的创业合作组织,如此一来,不仅能够让贫困农村劳动力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创业,而且能够通过合作增加贫困农村劳动力的整体信心,促使他们在创业道路上越走越远。

2.6为农民提供有力保障

考虑到贫困农村劳动力在面对就业与创业时,不可避免的会担忧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或是缺乏保障,导致他们缺乏就业、创业的积极性,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公民提供有力保障:1)定期开展贫困农村劳动力劳动技能与创业知识等相关培训,从中带动农民劳动技能的提升,有效减少企业解雇或下岗的现象;2)相关政府部门积极鼓励贫困农村劳动农民参与到由政府投资的基础设置建设工程中,为农民提供推进社会发展的机会;3)贯彻落实惠农政策,确保农民享受到各项惠农政策,并且在贫困农村农民就业与创业过程中积极提供指导与帮助,激发农村农民的潜能;4)全面保障农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避免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确保农村劳动力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篇3

在日常的训练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是教练员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运动员提高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一种系统的行为活动。在日常的训练中如何实施呢?

一、 创造必要的条件

1. 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和谐的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练和运动员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练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练,我来引导你练。再次是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是一种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训练教学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

2. 人性化的管理。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要建立一套科学化、人性化的规章制度,能行之有效地对人的作风、纪律、工作生活上进行规范。“身先足以率人,量宽足以得人,律己足以服人。”是作为教练员、管理者必备素质之一,有良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关系及严格的自律规范,便于形成严谨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作风,也是运动员将来在大赛中承受压力的性格基础。

3. 一定的教育技能。实施心理教育,教练员还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运动员的情况:通过观察、谈活等形式,了解队员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内心世界等;教学设计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身心、个性特点,没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特别是运动员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反应,有灵活处置的能力。

二、 掌握操作要领及重点

1.整合训练目标。训练目标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训练多偏重以专项技能技巧为核心,忽视了“以人为本”,以至割裂了体育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底蕴,以及与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的有机联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己启示并要求我们对训练目标进行整合。训练目标是一个多元化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感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比如,专项训练中,除了教会运动员正确的动作,以及形成自动化,教练员还应从渗透心理训练的角度着手,引导运动员感受体育的魅力,加速其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兴趣,使之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2. 创设参与情境。训练及比赛中,是教练员和运动员需要共同面对的,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感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运动员的积极参与。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运动员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

3. 进行行为实践。行为实践,它有助于运动员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物的理解。比如,可以组织运动员观看女排的比赛录像,了解女排艰辛的奋斗历史;结合跑步训练,让学生了解“刘翔”为国争光的事迹等等。所有这些实践活动,都会给运动员以震撼,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起学、练的兴趣。

三、把握心理训练的主要内容

1.锻炼坚定的意志。意志是人们为了达到有意识提出的目标而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所做的持续努力,对个体的学习、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教练员可以充分挖掘运动员的优秀品质,进行心理教育渗透。

2. 培养活跃的思维。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专项体育独特的思维实例启迪运动员;另一方面,还应指导运动员把握体育形象性和运动性的特征,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篇4

1 虚拟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

教学需求分析 好的教学软件需要好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软件的设计中也要贯彻这种教育理念,既要提供充足的图文、动画、视频等演示资源来支持教的功能,又要有良好的界面导航及虚拟实训交互设计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中职《电子产品装配实训》课程主要以项目教学为主,通过10个典型的电子产品装配让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电子产品装配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虚拟实训教学软件中应具有4种功能:漫游功能,能够多角度观察虚拟实训器件及仪器设备,操作场景;演示功能,能够演示电子产品装配实训中的操作程序、操作方法及错误操作结果;交互功能,能够利用键盘、鼠标对屏幕中的虚拟器件、仪器工具等进行理想的自主操作,该功能是虚拟实训软件的核心功能;考核功能,能够进行理论与虚拟实训操作的考核,验证学生学习水平,并给予反馈。

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通过上面的需求分析,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本文以直流稳压电源的虚拟组装项目为例,对软件功能模块加以说明。

实训指导模块,重点以文字说明形式帮助学生熟悉实训目的,进行实训指导,使学生能够了解实训过程及注意事项;知识链接模块,重点以图文、视频动画的形式,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如元件器、电路图的识读等加以详细说明;装配演示模块,以二维、三维动画交互的形式,向学生演示相关操作,如元器件的检测、安装等,使学生熟悉操作程序,牢记错误操作导致的严重后果;虚拟装配模块,通过鼠标、键盘的组合,学生可以进行多角度观察,自主拾取器件、工具进行虚拟实训,并给出相应提示;实训考核模块,分为理论考核与虚拟操作考核两部分,理论考试采取随机抽题方式,由后台题库支持,可自主更新,实操考核借鉴游戏过关记分的方法,根据操作的正确与否,扣除相应的分值。

2 虚拟实训教学软件的实现

根据本虚拟实训软件模块的划分,主要进行两方面的系统设计,一是登录和用户管理系统,二是虚拟实训系统。

登录及用户管理 登录及用户管理的实现,主要应用动态网页及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库中建立一张具有用户名、用户密码等字段的表,用于记录相关信息。当用户从前台网页登录时,将用户名、密码借助PHP动态网页技术提交至后台,验证用户信息正确后再将学习时间、学习成绩等信息返回前台显示。

虚拟实训系统的实现

1)基于Unity3D的虚拟教学软件实现流程。Unity3D是能够比较方便的创建诸如3D游戏、建筑可视化等内容综合开发工具,包含了图形、音频等方面的引擎支持,并以C#或者一种类似JavaScript的语言为脚本语言,来实现交互设计。Unity3D开发虚拟实训主要分为4个步骤:首先,创建仿真模型;其次,利用3DS max优化模型;再次,利用Unity3D对模型进行交互设计;最后调试,完善并。

2)虚拟元器件模型的建立。在电子产品装配虚拟实训中,主要涉及到电子元器件及印制电路板的模型创建。例如在直流稳压电源装配实训中需要准备的虚拟元器件有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还要有一块虚拟印制电路板。如果这些虚拟物件直接在3Ds MAX中创建相当麻烦,Proteus软件中预置了上千种元件的3d模型,我们可以利用其印制电路板设计模块,方便的生成印制板电路和元器件的3D模型。然后再导入3Ds Max中进行组合优化,最终得到虚拟实训所需虚拟元器件模型,再以FBX文件的形式导出备用。

3)漫游功能的实现。在Unity3D中我们可以利用鼠标、键盘事件对摄像机的视角进行控制来实现对元件和场景的漫游功能。例如,利用按住鼠标右键拖动实现视角的旋转,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将Unity3D中预置的Camera Scripts

下的MouseOrbit.js导入到工程中;其次,将MouseOrbit.js附加到Main Camera上,然后在其Inspector面板中对MouseOrbit.js组件的Target参数进行设置,本实训项目中选择印制电路板作为该参照物;最后,将鼠标右键触发事件添加到MouseOrbit.js代码中去,实现按下鼠标右键才触发视角旋转的功能。

4)装配演示功能的实现。在本项目的装配演示模块中,我们主要实现元器件在印制电路板上的安装与分解。单击装配演示界面上的分解按钮时,各元器件从电路板上分解出来;单击组装演示按钮,系统将自动将各元器件按照一定的顺序安装在电路板相应的位置,如图1所示。该功能的实现利用附加在Main Camera上的装配演示脚本来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①在脚本中Awake()函数里获取所有元件的名称及正确坐标,并记录在数组中。

②在脚本中OnGUI()函数里利用Button控件创建分解与组装演示按钮。当检测到分解按钮被按下时,将所有元器件的位置进行偏移,完成元器件位置分解操作;当检测到装配演示按钮被按下时,首先根据数组中存的元器件名获取元器件的当前坐标,若其与数组中所存的元件在电路板上的安装位置不同,则利用Vector3.MoveTowards方法将当前元器件移动到数组中所存的该元件的安装位置。移动完成后,进行下一个元件的安装演示,如图1所示。

5)虚拟装配功能的实现。本软件中单击手动组装操作按钮进入虚拟装配实训,这时可以通过键盘、鼠标对屏幕中的虚拟元器件、仪器工具等进行自主操作,组装到正确位置时,元器件会吸附到电路板上。当鼠标指向待安装的元器件时,会在电路板上正确的安装位置显示元器件虚影进行提示。该功能实现的关键技术是鼠标拖放和碰撞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①准备两套虚拟元器件,一套是辅助安装的元器件虚影。当按下手动组装按钮时,将电路板上的辅助安装元器件的renderer.enabled属性设置为false,并全部添加Box collider组件。然后分组显示将要安装的元器件。

②在Main Camera上附加Unity3D中预置的DragRigidbody.js脚本,为需要安装的元件添加Rigidbody和Mesh collider组件。

③在将要安装的元器件上附加手动组装脚本。编程思路是在Update()中获取当前鼠标拖动的元器件,然后利用OnTrggerEnter进行碰撞触发检测,若碰撞的是与之对应辅助元器件则将其在安装位置显示出来。

3 作品

在Unity3D中经过功能测试无误后,开发的作品最后能成web网页、可执行EXE文件等多种形式。在本实训教学软件中,为便于与其他教学资源整合,采用网页的形式。

4 结束语

本文以直流稳压电源虚拟实训项目为例,展示综合运用Proteus、3DS MAX、Unity3D开发电子产品虚拟实训软件全过程。该虚拟实训教学软件已经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应用,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经过不同班级对比,使用该软件可以明显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但虚拟实训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实践实训项目。

参考文献

[1]姬洪强.《现代教育技术》虚拟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9.

[2]石小法.电子技能与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篇5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1998年,美国心理学家塞格里曼首次提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他认为,当前的心理学对人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重视不够,因此要把关注发展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因此,积极心理学主要倡导关注人们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美德和品质,用积极的心态来解读人的心理现象,以此激发人们的积极心态、优秀品质,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去开创幸福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主观层面。重点研究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第二,个体层面。重点研究人性中积极美好的品德的形成和评测,例如友好、智慧、尊严、仁爱、进取等。第三,集体层面。重点研究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的组织环境与社会制度。

二、积极心理学对S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供电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S供电公司的上级单位――云南省供电公司高度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多次强调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从S供电公司的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情况看,经过多年来对员工进行的系统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培训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员工培训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这主要表现在:

1.以工作忙脱不开身为由不参加培训。部分公司的领导没有把培训摆在应有的位置上,错误地认为培训可派可不派,认为抽调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会影响工作,调班、请人代班增加了单位的负担,总是把眼睛盯在完成当前任务上,忽视员工素质的提高,以工作忙为由,不派员工去参加培训。同时他们认为,培训内容可学可不学,认为自学可以代替培训,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接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日趋多样化,不必到培训中心接受专门培训。

2.部分员工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责任心。一些员工认为,学习不学习无所谓,提高不提高没关系,参加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而是乘机放松休息。因此,培训期间部分学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经常迟到或早退,更为严重者在家休息不来参加。这充分体现了员工缺乏长远眼光,缺乏岗位竞争意识,没有认识到培训其实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反而认为培训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把培训当作任务来完成或者选择放弃。

(二)积极心理学对员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目前,积极心理学已经在社会各领域里被推广和运用。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引入积极心理学可以激发员工努力地工作和幸福地生活。从员工教育培训方面看,S供电公司引入积极心理学具有以下方面的意义:

1.增强企业对员工教育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企业要认识到每个员工都有优点,通过挖掘培养员工的素质和潜能,不仅能让员工成就自己、获得幸福,而且也能帮助企业提高效益。供电企业中,人力资源同样是最关键的资源,S供电公司只有充分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员工才能体会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这样才会树立主人翁意识,参与到企业的各种活动中。

2.提升管理者教育培训员工的技巧。积极心理学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安排合适的员工到合适的岗位上,充分发挥不同员工的作用,这样会激发员工认同自己、欣赏自己的信心和热情;员工在发挥自己特长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这必然要求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势与潜能,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不同的教育培训措施。

积极心理学同样要求管理者要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员工,通过模仿、表情反馈等积极情绪的表达,营造积极的气氛,让公司员工保持积极的心态。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学会情绪管理,善于控制和调节情绪,不轻易对员工发怒、不随意显露出悲观情绪等,为员工带来正能量。

3.激发员工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情绪如满意、兴趣、快乐、自豪和爱会拓宽认知范围,提高认知灵活性和思维的创造性。积极的情绪能够增强心理和生理恢复力,有利于增加社会联系,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参加人际或者社会活动。积极心理学重视发掘人性的优点,认为培养每个人身上潜在的积极的心理品质,有助于帮助人们找到真正的成功和快乐。发掘员工的积极人格,使每个员工都能体验到成功和快乐,才能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积极心理学在S供电公司员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

(一)加强学习与宣传,明确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

1.大力宣传积极心理学及其意义。S供电公司首先要介绍积极心理学,让全体员工都能基本掌握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帮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积极心理学对公司和员工的重要意义。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引入,让员工逐渐学习到心理学知识,更容易接受教育培训工作,便于公司更好地开展员工教育培训活动并提升培训效果。同时,通过在公司内部的广泛宣传,可以在整个公司内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每位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端正工作态度。

2.加强对教育培训管理者的培训。现有工作人员接受的理论教育基本是以传统心理学为主,因此,对教育培训工作人员(例如人事部、部门负责人等)进行培训是积极心理学成功应用的基础。他们是直接面对员工进行实际操作的人,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培训工作中推广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受他们的影响,必须对他们进行系统全面地培训,并注意实施细节,保持教育培训各方面工作的一致性。

3.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与目标。S供电公司要明确教育培训工作的积极基调与目标,切实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重视员工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心理品质。把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和观点引入到公司教育培训的整个过程中,从培训计划到培训实施,再到培训评估和培训反馈,始终把积极基调贯穿其中,无论是战略层面、方案层面还是技术方法层面,都要保持一致,避免出现培训前期以积极基调为主,后期又不能贯彻的矛盾情况。只有把积极的基调与目标贯穿于教育培训的全局,员工才习惯接受,增加对公司的信任感。

(二)从公司角度引导教育培训工作

很多企业过去一直把教育培训看作是员工的福利,认为企业要为员工培训工作付出很多成本,去帮助员工成长和进步,认为这本是员工个人之事。其实大家都知道,企业开展员工教育培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提升企业效益。因此,在积极心理学的背景下,企业要转变理念,把员工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让积极心理学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教育培训的目的。

1.把教育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S供电公司应从自身战略出发,明确公司需要的员工素质和能力,进而通过教育培训去发现、强化,在帮助员工进步的同时实现公司的更好发展。积极心理学理论发展历史不长,但是其意义是深远的,这从它宽广的应用领域就可以看出来。所以,公司的教育培训应围绕积极心理学理论,帮助员工成长、推动公司发展,同时扩大公司在员工中的影响力、提高接受度,更好地为公司和员工服务,达到二者的和谐与双赢。

2.培养员工的积极人格,营造良好的教育培训氛围。个体拥有积极人格的需要产生后,就会主动去了解并学习积极人格者应具备的行为认知,并将其物化为日常的行为。S供电公司在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中,要努力挖掘员工内在的积极动机和资源,使员工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动决定者。因为员工自我投入越多,其行为的自主性就越高,人格成长的动力也就越足。员工一旦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企业归属感,将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统一,就会愿意为企业发展而奋斗。对公司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也自然会以积极的心态参与,通过教育培训弥补自身的不足。

S供电公司要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让员工对教育培训产生浓厚的兴趣,变被动为主动,摒弃以往的消极应付心态。公司可以在培训时聘请相关领域的成功者,分享他们在职业生涯中的经验,这些成功者在职业生涯起步的时候和企业员工有类似的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他们的分享,可以让员工意识到,持之以恒的努力也可以给他们带来成功,从而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以积极心态应对教育培训活动。

(三)重视教育培训技巧的运用

1.优化培训内容。乐观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个人的绩效,因此我们要在培训内容中重点培养员工的积极乐观态度。积极乐观态度的养成需要公司从培训的角度入手,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企业培训课程中。积极心理学的融入不仅仅是体现在各种培训方式中,如研讨法、角色扮演、拓展训练等,更重要的是要系统地形成一个对积极心理学作简介和如何在工作生活中运用的课程体系,重点介绍各种积极情绪养成的方法,包括乐观情绪的培养,感激的培养,同情心的培养等等。通过培训让员工养成积极的心态,不仅有利于他们解决工作中的事情,也有利于他们稳妥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从而在轻松的环境下更加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最终给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

2.针对不同年龄段员工制定不同培训方案。人们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目标和关注焦点各有侧重,对各个要素的需求程度不一样。所以公司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员工,在培训中针对不同年龄段员工制定不同的积极心理学培训方案。

第一,青年员工。对于18~29岁左右的青年员工,他们重点关注教育和家庭、发展人际关系、获得晋升和较高的薪酬回报。而青年员工一旦在某方面受挫,极易灰心丧气,因而乐观情绪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公司在培训中就要引导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个人自我价值的认知辅导;重点培养员工的决策能力、自主思考能力和抗压能力,注重发展员工的沟通能(下转180页)(上接176页)力、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心理。

篇6

关键词 农民;教育培训;必要性;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27-01

2013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提高农民素质,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泰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创办30多年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农业远程教育和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近10年来,全市农广校共培养大、中专学员近万人,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培训近2 000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数万余人,培养致富创业典型100余人。农广校为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农民教育培养的必要性

(1)农民教育培训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民自身的素质是自我发展和增收致富的决定因素,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作用,才能提高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2)农民教育培训是村民自治和“乡风文明”的需要。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严重制约村民享有正常的民利,妨碍农村民主管理。通过法律知识培训、政策理论辅导等,可逐步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农村文化发展滞后,乡风民规不文明、不健全现象普遍。开展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科技知识、政治理论等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是改变旧观念、树立新思想的重要措施,培养农民重科学、讲文明的良好风尚,使广大农民树立起“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新理念,实现思想进步、乡风文明[1-2]。

(3)农民教育培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措施,是推动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谐,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食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是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城镇建设、工业、服务业的发展与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密切相关,农民工已成为二、三产业建设的主力军。只有提高农民的素质,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基础才能稳固。

2 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农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外出务工,务农者多为老弱妇幼,其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的能力相对较弱,务农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农民科学种养水平偏低。

(2)农民教育和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实用技术,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需要,与市场衔接不密切。培训形式主要是集中办班,实例教学、现场操作少,学习应用效率差。

(3)受传统观念影响,农民被动接受培训和教育。“庄稼活不用学,人家种啥咱种啥”和传统观念制约了农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主动性。

(4)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不富裕,降低了他们接受教育的能力。培训经费投入少,受培训人数众多。同时,农民中等职业教育自费,农民继续教育机会减少,能力提升受到阻碍。

(5)教育培训机构的队伍素质待提高,条件待改善。

3 发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对策

(1)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农民培育工作落到实处。农民教育培训是全局性、战略性、长期性的任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政府部门公共服务职能,要确保工作落实[3]。

(2)进一步提高农民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培训能力。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已经,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民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把农广校办好。

(3)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丰富,形式可多样。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渠道,要充分发挥体系优势,开展符合农民需求的培养方式和内容。工作要下沉,沉到乡村、田间、农户、乡村企业。要延长办学链条,既教书育人又推广技术,既传递信息又普及科技,使办学工作紧密地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由单纯的教育培训向教育培训示范推广结合转变。

(4)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属于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事业,农民教育培训经费必须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项经费必须专款专用,加强经费开支的监督检查,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5)改革教育培训评价机制,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考核,重在考核对农业生产的贡献,解决实际问题的多少,培训农民的效果。摈弃只看论文量、看成果获奖层次的评价标准。

4 参考文献

[1] 杨天宏,杨华.对施甸县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J].云南农业,201(11):18-19.

篇7

关健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中图分类号:C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 2015 )01- 0069-03

随着《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农科教发[201317号](以下简称意见)等有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等战略性文件的出台,给广大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很大鼓舞和启发。“意见”指出:“各级农广校是我国农民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是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农业部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笔者利用在基层农广校工作多年经历,通过对岑溪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回顾,解读“意见”,思考对策,为在新形势下做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点滴建议。

岑溪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回顾

农民教育培训的成效

多年来,岑溪市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稳步发展,成效显著。2009-2013年,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教学班共招生787人;阳光工程培训6501人次;对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大培训396人;新型农民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02人;其他各项培训152900人次。通过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为岑溪市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

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骨干岑溪市农广校配合市委组织部、基层办以农村党员干部、青年农民为对象,开展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工作,2009-2013年共招生787人,其中党员314人,占3 9.9%;村干部293人,占37.2%。大多数农广校学员经过2年的系统学习实践,发挥了“双带”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

依托特色产业集群开展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产业升级

(1)在农业企业办阳光工程培训。2013年,农广校为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开设了《蔬菜栽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市场营销》等阳光工程培训课程,对学员进行面授和现场指导。通过培训使员工科技素质、经营理念等方面明显提高,使企业得到了发展壮大,由原来的蔬菜专业合作社,升级成为广西悦绿源农业有限公司,对接发展9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及农户达655户。2013年公司种植蔬菜面积达200hm2,产值达6000万元。公司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注册了“悦绿源”商标。

(2)开展“一村一品”培训。岑溪的澳洲坚果、特色蔬菜和糯玉米等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很好,农民急切需要这些方面的技术信息。市农广校因势利导,开展岑溪市新型农民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进村办班,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性培训。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共培训了10个专业村,培训农民基本学员402人,带动周边农民19100人。做强、做大了“一村一品”,农民获得增收、得到了实惠。1.1.3为保证粮食安全做好培训,为了全市的粮食生产的大局,市农广校联合农技、土肥、植保等二层机构,举办了《超级稻高产栽培》、《水稻免耕抛秧栽培》等技术培训班。通过技术培训,样板带动,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并持续获得稳产和增产。2013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01万hm2,粮食总产达22.2862万t,较上年增加0.4262万t,增幅1.95%。全市粮食生产工作扎实有效,保障了农民利益,促进社会稳定。

抓柑桔黄龙病防控培训,为全市柑桔产业保驾护航岑溪市柑桔种植面积l万多hm2,是岑溪种植业支柱产业之一。近年由于柑桔黄龙病发生较严重,柑桔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全市多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了柑桔黄龙病防控工作。至2013年底己在全市14个镇开展柑桔黄龙病防控技术宣传培训145期,培训果农13400人次。喷杀柑桔木虱、砍除黄龙病树及建立柑桔黄龙病防控示范园等措施落到实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确保全市柑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从业者质量安全意识市农广校配合市、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站,对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从业者开展农业法律法规及农药安全使用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识。提高从业者质量安全意识,保护消费者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支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市党委、政府对本市的阳光工程、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均作了具体部署和指示。各镇党委、政府及村“两委”则在组织实施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得各项培训工作卓有成效。

基层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党员踊跃参加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和其他农民科技培训,学以致用,发挥了基层党员的传帮带作用。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敬业爱岗,甘于奉献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繁杂辛苦,又不起眼,少见科研成果,但教师们还是克服困难,完善自身,默默坚守在农民教育培训的岗位上。

围绕特色产业作文章从招收学员到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和实习考核等,都紧紧围绕特色产业,使受训学员素质提升,产业呈跳跃式发展。

整合培训资源,团结协作市农业局统筹调配全局的培训资源,形成以农广校主导,其他业务站通力协作,共同完成农民教育培训任务。

亦师亦友,教师和学员互动交流对学员来说,农广校的教师亦师亦友。教师们经常深入乡村地头,一边作学员的导师,一边向学员学习,分享学员实践的第一手材料,又充实了教学内容。

存在困难与问题

对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不足,培训资源有限,培训覆盖面不广 由于培训资源不足,培训覆盖面不广,造成了获得培训的农民所占比例不高,有不少农民得不到培训而无法脱贫致富;有些农民因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欠缺而投资产业失败。

培训时间短,授课内容欠针对性由于经费、学员忙等原因,培训时间往往只有一天半天,培训内容无法讲深讲透。授课内容理论性内容过多,实用性内容偏少。

缺乏沟通协调各部门农民教育培训的权威机构,存在培训内容重复等问题近年来,除农业部门外,基层党委政府、人社、科技、扶贫等部门也开展农民培训。由于全市缺乏沟通协调各部门农民教育培训的权威机构,存在农民培训走过场,培训内容重复等问题。

培训教育的对象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当前农村中农民中,外出务工占了六成以上,走的大多是40后岁以下青壮年。留在农村劳动力大多达到50-60岁,这部分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技能素质较低,活力欠缺,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

培训软硬条件欠缺市农广校部份办公用房和教室年久失修,教学设备也趋于陈旧老化。高素质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思考及建议

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育,既要执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遵循农业部下发的职业农民基本培训规范,也要结合当地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性做好工作。

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

设立专门的领导机构要设立专门的职业农民培育领导机构,规模要不小于原来的“阳光办”。由政府牵头,农业、财政、教育等涉农部门的负责人参加。机构对职业农民培育进行统一领导,做好统筹规划,组织实施,项目管理等工作。

资金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周期长,程序复杂,必须有足够的财力支撑。逐步把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公共财政投入范畴,才能充分显示这项强农惠农举措的效力。农广校利用配套资金完善自身建设;从制度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通过政策扶持,解决职业农民在资金、技术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困难。

用活公共资源作好合理规划,在农广校作为农民职业培育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把其他支农惠农项目粮食高产创建、菜篮子工程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等与农民职业培育结合进行。达到相互促进,多方共赢的效果。

完善自身建设,强化教育培训公共服务机构功能改善基层培训机构办公场所简陋,教学设备老化等状况。充实专兼职师资队伍,定期培训教师,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聘请资深或实践型专家教师。

稳抓项目管理把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农业部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估办法,增加激励机制,为职业农民培育注入新的活力。

更新观念,拓宽培育对象

设立职业农民培育创业同区,让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人驻创业。大中专毕业生专业知识丰富,思想活跃,接受能力强,有于劲;返乡农民工思想理念先进、创业欲望强烈、经济实力较强。可以参照工业园区的方法,结合土地流转、土地治理项目,由政府部门加以扶持,让上述培训对象入驻园区,边培训,边创业。

创新培育培训内容和方式

发掘培训资源,努力探索新的授课及师生交流方式尽快提高学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授课;为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建立便捷的交流平台,提高教学效率。

边干边学,农作学习两不误开设田头班、午休班,把黑板摆在田间地头。让学员放下手里活,马上能听上老师的课,使学员农作学习两不误。

利用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培育职业农民梧州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今年将在岑溪建成,有关部门应协调对接好,把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作为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实训实习基地,让学员第一时间接受高科技农业的熏陶。

办好特色产业班岑溪有多种特色农业产业,且靠近粤港澳,交通发达,利于发展旅游休闲农业。上述特点可作为设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的依据。为了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可开办休闲农业班、砂糖桔班及澳洲坚果班等特点鲜明的教学班。

利用品牌效应、营造良好氛围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典型群体。通过报刊、广电、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营造良好氛围,使这项惠民工程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篇8

2004年教育培训行业的连锁分支网点数量(直营机构、加盟机构数量)快速稳定增长。

无论是教育培训行业的分支机构总数,还是直营机构和加盟机构,其增长百分比都为双位数。其中分支机构总数增长率为42.86%;直营分支机构增长率为21.88%,加盟分支机构的增长率是其2倍还多,达48.06%。这表明教育培训特许体系正处于规模上的扩张期。(如图1)

从行业细分而言,英语培训和婴幼儿教育领域呈现出的连锁机构数量增长趋势如图2所示。

从特许加盟分支增加的绝对数量看,2004年各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加盟店一般都在5~30家之间,相较其他行业,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教育培训对教学服务品质的高要求导致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教育培训机构在进行扩张时对特许发展速度都进行了一定的控制,以确保特许加盟分支的教学服务质量。

2、教育培训连锁体系营业收入迅速提升。

2004年教育培训连锁机构的赢利能力大大增强,整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2003年增长58.07%,其中直营机构的收入增长38.66%,加盟机构的营业收入增长78.40%。(如图3)

从行业细分而言,英语培训和婴幼儿早期教育领域连锁机构的收入增长趋势如图4所示。

3、教育培训特许经营属于中等投资规模。

从特许加盟单店的投资规模看,教育培训行业总体上属于中等投资规模。一般教育培训店的单店基本投资在30万元~50万元之间,如东方爱婴,环球稚思。红黄蓝等,但有的单店投入高达200万;另外,一些特色幼教课程加盟体系,基本投入在10万元左右,如东方之星。根据项目特点以及授权市场情况不同,教育培训机构面积从50平方米~2000平方米不等,经营面积大小,往往直接影响实际投资的大小。

4、普遍重

视教程和教材研发与人员培训。

和其他行业相比,教育培训特许经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独有课程和教材的研发和教师队伍的建设。调查显示,成功的教育培训特许经营企业,均已形成独有的教程和教材体系,且在教程教材的研发和师资培训上投入巨大,占总部年营业收入的12%~25%。

调查表明,2004年教育培训特许体系对内部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而目前教育培训企业2004年直营系统参加培训的人数要高于特许加盟系统参加培训的人数。(如图5)

5、教育连锁培训企业服务标准化程度高。教育连锁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形式,各企业部致力于提高本企业的服务标准化程度。接受调查的企业中,45%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体系有较高的服务标准化程度,45%的企业认为自己的服务标准化程度高,另有10%的企业认为自己的服务处于初步标准化阶段,尚有待提高。(如图6)

6、单店特许和区域开发是教育培训行业特许经营的基本模式。

教育培训行业各企业特许经营的模式多用单店特许和区域开发的模式,很少用二级特许模式。可见,单店特许是教育培训行业特许经营的基本模式,原因在于总部采用单店特许可以把握教学内容和质量关口,提高教育培训的服务标准化程度。另外,区域开发有利于企业在提高加盟商积极性的同时对市场进行合理布局。统计表明,有约50%的企业用单店特许的扩张模式。(如图7)

7、教育培训连锁企业实行单一品牌策略。

接受调查的教育培训特许连锁机构的反馈信息表明,教育培训连锁所有企业都实行单一品牌策略。这主要源于目前各教育培训机构大多采取聚焦战略,定位于教育培训的某一细分市场进行发展,实行单一品牌,便于总部对资源进行集中管理整合,集中精力全力打造现有品牌。

8、教育培训特许连锁体系的配送统一化程度高。

连锁培训企业的配送内容主要为教材教具、教辅设备及宣传品和装饰物。调查表明,连锁培训机构在教材教具和教辅设备方面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配送,而在装饰物及宣传品上实现了部分配送。

篇9

【摘要】职工教育培训是现代企业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如何使职工教育培训效果显著,提升整个企业的知识技能水平,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是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培训人员层迫切关注的。企业教育培训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和需要,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认识水平,价值观念,工作模式和习惯,团队配合的意识都在不断变化发展,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摸索出适应时代特点的职工教育模式,需要企业管理者、培训师、职工共同参与,共同搭建学习型、团队型、科学型等现代教育培训机制。

【关键词】职工教育;培训

一、职工培训教育的作用

企业在对自己进行衡量上应该考虑到,企业内部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与其他企业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等问题。在对知识的提升上,通过对职工的教育培训与开发,来补足、提升职工的职业知识与技能。

(一)有助于提高职工的职业能力。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提高职工的职业能力,更好地胜任现在及将来的工作,取得好的工作绩效,为职工的晋升和高收入提供机会。

(二)有助于改善企业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包括生产过程质量和产品质量、客户服务质量等,教育培训能使职工素质、职业能力的提高,改进工作态度和提高劳动技能水平;增强岗位意识和责任感。这些都将直接提高和改善企业工作质量。

(三)有助于增进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教育培训与开发工作,职工能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四)有助于满足职工实现自我价值。通过教育培训职工更好的胜任现有的工作,提高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更深的理解。且更能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和任务,实现职工自我价值、满足成就感;感受到企业对职工的重视,满足员工的归属感。

二、企业教育培训中应坚持的原则

教育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手段,它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这种价值的实现,还要求企业在实施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而遵循这些原则也是教育培训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一)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规划。教育培训与开发工作不仅要保证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要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规划,不仅关注眼前问题,更要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讲究实效原则。教育培训与开发的目的是通过提高职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所以应该结合职工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等实际情况进行明确目标的培训,要把教育培训和工作结合起来,注重教育培训应该学以致用。

(三)树立清晰的目标。目标对人们的行为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是行为的预期结果,教育培训工作的目标是企业要求实现某种需要而实施对职工教育培训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设置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是教育培训方案实施的导航灯。教育培训目标与方案有机结合就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三、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一)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一般有两种:一是靠引进,二是靠自己培养。所以企业应不断地进行职工教育培训,向职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培训良好的行为规范,使职工能够自觉地按惯例工作,从而形成良好、融洽的工作氛围。通过教育培训,可以增强职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增强职工与职工、职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队精神。就企业而言,对职工教育培训得越充分,对职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教育培训不仅提高了职工的技能,而且提高了职工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对工作目标有了更好的理解。

(二)提升职工技能水平。

职工教育培训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岗位培训,其中岗位规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被视为岗位培训的重要目标。岗位人员上岗后也需要不断地进步、提高,参加更高层次的技术升级和职务晋升等方面的培训,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达到岗位规范的高一层标准,以适应未来岗位的需要。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它也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

(三)有助于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想尽快建立学习型组织,除了有效开展各类教育培训外,更主要的是贯穿“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一个能够充分激发职工活力的人才教育培训机制。成功的企业将职工的教育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学习型企业与一般的企业最大的区别就是,永不满足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来提高效率

(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作用凸现出来,人力资源成为了企业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资源。一个企业要想建立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提供比其竞争对手质量更好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竞争对手所不能提供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或者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与其竞争者相同的产品或服务。研究表明,职工教育培训对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建立有着强烈的直接影响。

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教育培训后取得的实际效果。人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首要因素,为了使职工充分发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对职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培训是企业必不可少的一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职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重要的作用。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职工素质的竞争和学习能力的竞争。造就高素质的职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非学历教育与人才所从事社会的工作紧密联系,其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对发展中国人才需求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因此,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与层次比例越来越高的学历教育“两翼”齐飞,将是中国未来的教育形式。另外,非学历教育贯穿于工作后的各个阶段,教育重点和内涵都发生了很大转移,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学员组成和学员需求、教育培训运作方式都发生变化。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上看,学历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使我们拥有再学习的能力。而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些非学历的教育与针对性的培训。学校也应改变原有的培训观念,将培训教育作为与学历教育并重的一项重要职能。从终身教育角度看,非学历教育应该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由于社会对非学历教育的需要逐步扩大,因此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将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大力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是高校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另外高校的非学历教育培训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还存在影响其发展的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应根据社会需求开展对在校学生的非学历培训教育。

一、高校非学历教育具有的优势

(一)结合社会需求可充分体现自身专业及生源优势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在逐步扩大,高校生源数量在培训项目的开发上占有绝对的优势。非学历教育的内容具有短期性培训性的特点,教育的内容可以针对某一个方向集中进行,但课程的设置应灵活,并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例如: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凡申请ISO9000、QS认证的食品企业,必须拥有2名以上持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食品企业化验员、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方能进行认证。该证书也是海关食品检验、机场配餐、食品企业质检部门等工作机构聘用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结合自身食品相关专业优势,利用业余时间每学期举办一期食品质量检验员培训班,培训结束后统一参加发证单位举行的考试并获得证书,学生毕业后可持此证上岗。从职业前景来看,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市场对食品质量检验人员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参加此项培训,提高食品质量检测水平已成为高校食品专业毕业生职业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高校雄厚的专业师资力量是培训的核心保障

高校培训项目开发的核心优势是雄厚的教学与科研力量,尤其是各个高校所拥有的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这是社会培训机构望之莫及的宝贵资源。在高校培训部门面向社会寻求教育培训项目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好本校专业学院的优势学科,在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上才能够创出品牌项目。例如,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培训部门利用食品相关专业的师资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联合举办针对上海市食品相关企业食品质量检验员的培训,质监培训部门负责招生及管理,学校培训部门负责课程授课,目前已培训完成并取得证书人员约1,500多人。此培训项目得到了众多企业的认可,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依托高校便于开发精品培训课程

随着全国非学历教育的高速发展,全国各个地域培训机构的总数逐年增加,培训课程的质量已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精品培训课程应具备:高端化、国际化、综合化、个性化的特点。成熟的高校培训部门依托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师资力量,相对容易形成精品培训课程,以品牌优势确定在培训市场的竞争优势。

二、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有待创新,职责需进一步明晰

目前,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还未完全实行制度化管理,即建立完整的培训等级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等。质量是培训的生命,但培训的质量不局限在教学质量一个方面,而是包括培训产品的市场推广、教学支持、平台搭建、后续服务等市场与服务的方方面面。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行政机构中均设立了校企合作处,或是每个院系由于教学需要,一般都在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样就容易造成办班主体混乱,与外界企业联系比较分散,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口径,职责不清晰,容易造成很多管理上的疏漏,并影响学校的办学形象。

实行制度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培训登记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学员管理制度。首先,开发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软件系统,该系统包括学籍管理、教师管理、教务管理和考务管理等功能。其次,实现组织机构的高效性。高效的培训教育管理机制应是既有自己的独立编制,又有庞大的兼职人员。这种管理机制既能够保证管理人员的精简又可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再次,加强横向协作的高效性。积极开展与国内外院校的合作,开设各类课程班,协助学员完成学位课程培训。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培训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并力争形成一套包括完整的培新等级制度、档案保管制度、统计制度、学员管理制度等新的培训管理制度。

(二)市场开拓途径单一

随着社会经济、产业和职业结构的变化,人们对知识与信息相关的培训要求也逐步强烈。例如,在金融投资培训项目中,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抓住了细分市场中的金融衍生品投资分析师培训项目;在炙手可热的营养师培训项目中,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细分出了儿童营养师培训项目;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针对食品专业开始一系列的培训内容,如食品质量检验员、营养指导师、ISO22000/HACCP内审员等,在师资培训项目的细分市场中,不少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都开办了培训师培训项目等。目前,高校培训对象的主体大多以在校内学生为主,社会培训为辅;而就职业发展角度而言,社会从业人员根据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则需要强化某些方面的从业技能,这就需要培训机构给予及时的辅导和培训,而如何开拓社会市场也将是高校培训机构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高校培训绩效考核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高校教师在进行非学历教育工作的绩效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工作数量,教学工作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态度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目前高校非学历教育教学工作量大多采用市场化运营模式,即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主要从教学课时量和学生总人数两个方面考虑,客观上体现了教师工作数量的多少,以此作为发放教师薪酬的主要依据。

第二,教学工作质量是培训机构成立及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学工作质量应主要从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成绩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为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应在培训期间不定期安排由专家组成的听课小组,随堂对主讲教师的课堂表现进综合、客观、全面地评定,确定授课教师教学水平是否达到学校规定标准要求。另外培训学生的成绩可直观地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应综合考虑上述两种因素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确保高校培训机构的长远发展。

第三,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其教学态度也是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之一,培训机构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授课教师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授课。

篇11

关键词:铁路 企业 职工 教育 培训

随着高新技术在铁路运输企业的广泛运用,我国铁路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大秦2万吨重载运输,京沪350KM/H高铁的运营,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我国已成为世界铁路发展最快,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国家。大秦重载运输及多条客运专线的运营,使铁路企业内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企业中多数职工的专业素质与新技术、新生产模式的要求还相差甚远,职工的思想素质对于一系列的新变化也相对滞后,形成了高端设备低端运用、自动化设备人工操作、问题设备带病运行等诸多问题。为使一线职工更加适应铁路高速发展的需求,铁路企业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全方位、立体化的职工培训,如:列车分布式动力系统、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等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动车司机、动车车辆检修、新重载设备维修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等等。目前,如何开展好企业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的素质,已成为影响铁路企业能否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企业培训,对提高职工素质、促进铁路行业的又好又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企业的经济增长与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密切的关系。根据发达国家有关统计表明,其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教育水平提高带来的,二分之一是创新带来的,只有百分之十五是设备投资带来的。而教育程度高的职工,其创新积极性也高。研究表明,多一年科学文化,可提高劳动生产率1.6倍,增加合理化建议百分之六。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生产技术与管理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生命周期很短,18世纪技术生命周期为40年,19世纪为30年,近半个世纪为10―15年,目前只有5―10年。因此,企业要创造世界一流经济指标,永久保持世界先进行列,要靠高、新、尖技术人才,而高、新、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于企业不间断地进行教育培训来保障。

当前,关于铁路企业职工培训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缺乏相应的探索。职工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企业培训也是提高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同时,职工培训不能仅仅是强调岗位的适应性,更应该培养职工对工作的构建能力,要从注重短期目标转变为重视长期目标。

为了使铁路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生产经营、技术进步服务,在教育培训方法上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培训方向上要对准需求

做到主动调研、主动适应、主动服务。要充分树立企业是继续教育主战场的思想,深入调研企业需求,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为铁路企业的改革服务。

2、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讲求实际,强调实用、实效的教育内容

要把重点逐步转向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上来,直接为企业新设备、新任务服务。例如:在职工中普及重载运输及高速铁路新知识,印一些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的小册子,职工人手一册,随时看随时学,(笔者认为,可以参考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使职工对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有了一定认识,即提高了职工业务素质,又可以潜移默化的运用于工作当中。使职工教育培训内容,真正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企业实际需求。

3、在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

注意长短结合、业余与脱产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注重补充交叉的网络性的教育结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由职前教育、在职教育等构成一个横向系统,纵横系统互相交织、互相补充,形成一个具有系统性、层次性的网络工程。并可以通过现代远程教育――利用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因特网,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形式于一体,多种媒体优化、有机组合教育方式。例如:脱产培训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使职工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灵活选择,既方便了生产任务紧,抽调一线职工脱产培训紧张的站段,又解决了沿线职工路途遥远、乘车不便的实际困难。为企业职工提供广泛的、实际的、人性化的教育培训服务。

4、在培训方式上要分层次

培训高级管理人员与培训生产工人,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各不一样。

5、在培训教材上要抓好自编教材

重视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目前,职工教育要求紧密联系企业实际,既要考虑实用性,又要注重先进性。对于一些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例如:对于重载运输中列车分布式动力系统,LKJ-2000列车运行监控记录装置;高速铁路中ATP列车超速防护系统;车辆安全防范预警5T系统等等一系列的新技术,职工们大部分只是听说过,实际内容却知之甚少,可以结合本单位实际需求,自编一些相关教材,即结合了实际工作,又能直接服务于运输生产。

6、在培训的师资队伍上要专兼结合

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7、职工进行教育培训时,不仅要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还应进行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培训,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如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领导、职工大都看好业务能力、管理技能的提高,而忽视了职业道德、个人修养的升华,这是一个在企业职工培训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对于我们铁路企业来说,职工职业道德的好坏、个人品质的修为直接体现在工作当中的“责任心”上。许多工作中的纰漏,并不是职工不会干、不能干,而在于工作当中有没有真正的“责任心”。通过相应的培训,使职工在道德品质上有所提高,做到:做事讲原则,作业按规章,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将“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新技术、新设备更好、更快、更安全的服务于社会,促进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共同发展。

在抓好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要采取加快培养核心人才的方式来带动企业智力开发,突出抓好重点培训、层次培训、个性培训和需求培训。如:以构建机、车、供、电、辆“五大”专业技术人才群体为目标,抓好专业理论、先进技能、科学知识和良好作风的培训,着力提高职工业务技能和创新能力。

总之,企业要搞好教育培训,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树立适应时展要求的培训理念,构建科学系统的培训体系,确保职工在工作中能不断增强知识、技巧,提高能力,达到职工发展、岗位需求和企业目标三者的完美结合,以促使企业科学、持续、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一)研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对于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并未引起教育者与培训者的重点关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建设者与参与者的农村妇女知识与技能高水平的缺失,将会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如何更好地调动她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真正了解和把握农村妇女的教育和培训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选取宁波市农村妇女作为调查对象,设计了专题问卷,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2010年1月,教育部、全国妇联下发《关于做好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决定共同开展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农村妇女发展现代农业及创业就业能力。本课题抓紧这一契机,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以宁波为个案研究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需求和开展实施措施,为全国妇联开展妇女培训工作提供借鉴。国内对于女性教育的研究,较多关注女性主义理论的建构,大多从哲学角度入手分析和建构理论,实证对策和实用主义的理论稍显单薄。本课题则从调查问卷入手,充分利用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学生多、遍布广的优势,在宁波全市范围内广泛选取样本,通过数据统计系统对问卷进行科学的分析,从不同侧面区分不同层次的妇女的情况,反映不同调查主体的需求,并形成具体的调查报告,可以弥补已有女性教育培训理论关注实践视角的不足与缺乏,从而更好地满足农村妇女学习需求,提高农村妇女教育水平。

(三)关键概念的界定本研究中的农村妇女指户籍为宁波地区的非城镇户口,且以在农村生活、工作为主的妇女,要求专科及以下学历,年龄18岁到50岁之间。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本调查选取18岁到50岁的宁波地区农村妇女为主要调查对象,样本取自宁波市所辖的九个市县区的农村妇女,共收集问卷3506份,其中有效问卷3506份,有效问卷的比率100%。

(二)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以统一设置的《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和学历教育调查问卷》,问卷涉及调查者基本情况、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情况、教育和培训需求、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及希望和要求五个部分,采用客观选择和问答两种形式。调查的实施借助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的实践环节进行。

(三)数据收集和处理问卷采用集体施测的方式,要求被试在三周内结合学习实践完成,在被试填写量表之前,由主试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告知调查目的,讲解填写方法。被试答完后统一收回问卷,回收后根据要求剔除无效问卷,并将数据录入计算机,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调查数据的结果

(一)宁波市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1、从年龄和文化程度来看从图1可以看出,此次调查的3506名受访对象平均年龄为33.9岁,主要集中于21-45岁之间,占总数的89.9%。其中又以年龄段26-35岁最多,占总人数的39.5%。说明宁波的多数农村妇女正处于青壮年时期,是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最佳时期。从图2可以看出,宁波市农村妇女中高中学历人数最多,人数1314人,占38.5%,其次是初中水平,人数1103人,占32.3%,大专有572人,占16.8%,还有324人只有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占12.4%。总体看来,宁波市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以初高中学历为主导,大专学历的比例相对来说比较低。说明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学历水平存在极大的上升空间,宁波市的农村妇女学历教育对象中,12.4%农村妇女只有小学学历或文盲,这也说明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是迫切的,也是必要的。2、从工作单位和职业来看调查发现,65.6%的受访者在集体企业或个体企业打工,而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作的人数很少,只占14.4%。从所从事的职业来看,超过38.7%的受访者在企业从事生产工作,18.2%在企业从事管理工作,有近12.9%的受访者从事个体经营,14.5%的受访者务农或是做家庭主妇。以上数据表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基本都在家庭附近的个体企业打工,而且所从事的多是较初级的工作,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客观上需要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身的学历或职业技术水平,以适应21世纪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调查中也发现,农村妇女干部、乡镇干部、居委会干部等所占比例较小,均小于2%,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参与事务管理的意识还比较薄弱,亟待提升。3、从工作状况和工资收入来看宁波地处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工资收入较高,调查数据显示,75.5%的受访者收入大于1500元,甚至10%的人超过了3000元,农村妇女较高的工资收入一方面为继续学习提供了经济的保障,另一方面也会使农村妇女安于温饱,不愿意继续学习和深造。针对目前的工作状况,超过47.3%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50.4%的人感觉一般,也有5.8%的人感觉不满意。总体来看,宁波地区农村妇女工作状况总体满意度不高,超过一半以上的人对工作状况感觉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妇女的工作状况,来提高他们工作的满意度是当前比较重要的工作。但是当调查这些女性业余时间的处理与安排时,她们又表现出很高的盲目性,只有19.2%的受访者表示会利用业余时间安排学习,而超过90%的人选择聊天、看电视、打牌和逛街等消遣类的活动,说明农村妇女自主学习的意识还较差,需要加以帮助和引导。

(二)接受教育和培训情况分析针对宁波地区的农村妇女接受教育与培训情况,设置了针对农村妇女的社会适应性及工作状态、培训需求及培训动机、培训重点等几个维度进行调查。以期了解农村妇女针对教育培训的态度和见解。1.从社会的适应性及工作的状态来看在社会适应性方面,74.9%的受访者认为她们的知识与学历结构基本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25.1%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学历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工作状态方面,59.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能力应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40.3%的人认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在解决工作、生活的问题方面存在欠缺,处理工作及生活问题时存在困难。一方面说明宁波农村妇女社会适应能力一半以上较强。但是存在社会适应性自信心不足的问题,有必要通过学历教育增强自身知识水平,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2.从接受培训的情况及对培训的要求来看针对培训活动的举行频率及培训周期的问题,超过94%的受访者表示所在单位或社区基本没有举行过教育培训活动,反映出社会有关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与教育缺乏重视,尤其是一些个体企业,对单位职工的培训支持力度不足。同时,调查中发现,70.3%的受访者希望能够自费接受教育培训,而且希望能够每月或每周举行一次半天到两天的培训,说明农村妇女自身关注教育培训,希望能够接受一定形式的培训教育,并不过度关注培训费用的来源,当然也有16.5%的农村妇女希望能够接受免费的教育培训。3.从接受培训的动机及培训重点来看关于接受培训的动机和培训重点的调查是两个多选题,限选三项,通过调查发现,对于培训动机的选择,最多的三项是获得文凭、更新知识和胜任工作,占到所有受访者的62%,基本代表了农村妇女参加培训的最基本的目的。多数农村妇女希望通过更新知识,获取文凭来更适应自己的工作需求。当然也有12%的受访者认为通过培训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但此项是建立在前边三项实现的基础上。而对于培训意愿和培训重点,从所选答案来看,无论从事哪类工作,最主要的是综合素质,占到了所选答案的67.4%,这可能也是宁波市农村妇女愿意接受培训的重要原因。其次是沟通和心理调适及家庭关系调试问题,占到22.8%和25.5%,相对于这三者,参政议政、公共管理公共关系等退居次要地位,这也说明农村妇女视野较窄,只关心自己自身素质及自己的心理调适问题,只想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而对国家大事不够关心。4.女性面临的问题及影响培训的因素针对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这是一个多选题,限选三项,从选择的结果来看,受访者认为女性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存与竞争压力大、学习与晋升机会少、提升素质动力不足,此三项占所有选项的72%,这是宁波市农村妇女希望参加培训的主要动机所在。而影响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因素主要是内容缺少趣味性、工学矛盾、培训时间选择少、学习地点不便利四个方面,占所有选项的74%,说明宁波市的农村妇女目前面临的工作压力较大,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习,增强生存和社会竞争实力,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增强晋升职位的机会。但是她们认为一些客观的因素如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工学矛盾等因素影响了她们接受培训或参加培训。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政府和培训机构的重视,政府及培训机构应重点解决农村妇女关心的问题。

(三)教育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100%的农村妇女愿意继续学习。其中最希望提升学历的有1657人,占48.6%;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有1755人,占51.4%。两者基本持平。1.接受学历教育方面第一,从图3来看,48.6%的受访者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升自身的学历水平,其中,中专占22.7%,大专占50.7%,本科占26.7%,说明成人业余学历教育存在巨大市场空间,其中以专科和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农村妇女相较于宁波的女外来务工者,外来女工更愿意拿到高一点的文凭,作为自己立足宁波和找到更好工作的敲门砖。第二,专业选择上,从图4可以看出,30.7%的受访者选择会计学专业,经济学、行政管理及企业管理也有较多农村妇女选择,主要是由于这些专业与农村妇女所从事的行业有较大相关,这也为成人教育专业设置提供良好的参考信息。第三,在学习方式上,54.5%的受访者选择业余学习方式,并且大多数倾向于选择晚上和周末业余时间学习方式,35.8%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脱产或半脱产学习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掌握的理论知识及学历证书。这些农村妇女希望通过学历教育及技术培训,能够获取进一步拓展工作范围的机会。第四,在培训学校的选择上,从图5可以看出,有占66.1%的受访者认为广播电视大学是最佳的学习途径,说明电大的学历教育在社会的认可度较高。选择自考、普通高校、其他成人高校、中专技校等的人数比较平均,均在10%以下。但综合却达到了36.9%,说明虽然电大在成人学历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但也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2.从接受教育培训方面来看第一,从图6可以看出,农村妇女的短期培训需求丰富多样。选择创业技能、管理能力培训和计算机应用列前三,总和占50%,说明宁波市农村妇女希望通过技能培训获得一技之长,用于改善自己的工作条件,提高生活水平。烹饪技术与教育子女问题也比较受农村妇女关注,说明部分受访者的关注度仍旧停留在自己家庭生活中,也说明开展短期培训的必要性,除此以外,还可以根据农村妇女的现实需求开展更多的培训项目。目前,她们最感兴趣的是创业技能的培训,反映了她们创业意识在不断地增强;面对生产和竞争的压力,她们也比较关注心理卫生与生理保健知识的培训;此外她们对类似理财与投资、市场营销等也有一定的关注。第二,由图7可以看出,在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农村妇女中,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希望参加电大组织的短期培训的比例最大,占到了48.1%,其次是当地政府和妇联组织的短期培训,各自占到了21%和13.5%。说明农村妇女对宁波电大的培训寄予厚望,也希望当地政府和妇联能够在妇女培训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目前最关心的问题分析针对宁波地区农村妇女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设计,主要是希望了解当前农村妇女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从图8可以看出,当前农村妇女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子女升学与就业、农民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三个选项占到所有选择的51.9%,子女升学及就业占19.2%、农民养老占17.4%,医疗保健占15.3%。这基本反映了现代农民家庭最重要的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这些最原始的民生问题,是与农村妇女最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她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愿望。如果这些问题得到了良好解决,能够去除农村妇女的后顾之忧,将会帮助农村妇女释放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学习,反之,她们就很有可能放弃继续学习。关于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也占的比例比较高,分别达到了8.6%和7.0%,此外也有一部分农村妇女比较关心其权益保障、就业问题及就业技能的培训问题,说明部分农村妇女也在尝试着经济独立。与此相对比,外来务工妇女则关心的是打工挣钱,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的问题,同时还比较关注子女上学与就业问题,除此之外,她们还比较关注打工中的工伤及劳动报酬的足额发放问题,这与外来务工妇女的现实工作环境相关。

(五)希望和要求此项调查包括2道主观题,主要是希望了解当前农村妇女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的学习需求及对宁波市的妇女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以期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的教育与培训工作。第一个问题是:您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还有什么希望和要求?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希望政府重视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是社会应多支持低文化的农村妇女,挽救那些错失学习文化机会的农村妇女;2)希望自己有机会参加培训,提高自己的技能,增加自己的工作能力;3)希望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不冲突,单位能够组织一些培训,更好地适应工作;4)希望社会能够提供农村妇女展示自己的平台;5)希望能够不断充电,以更大的信心迎接挑战;6)努力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适应社会,提升生活品质。综上所述:农村妇女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更多关注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专门针对农村妇女的培训;也希望企业、政府与社会能够创设条件允许自身参加教育培训,并且能够获取展示自身的机会,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改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技能改善生活,提升生活品质。针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农村妇女由远及近的人生需求,是教育培训者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您对宁波市妇女教育培训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多一些实用性培训;2)培训时间上能够考虑农村妇女的实际特点;3)在学费上能够免费或少收一些学费;4)多组织就业培训,提供一些就业机会;5)培训的内容最好丰富一点;6)培训最好能与妇联或社区联合起来;7)能够进行定期、定点的培训,特别是增加培训地点。等等。以上回答基本反映宁波市农村妇女对于教育培训的需求,较真实地反映了农村妇女的心声。宁波市农村妇女针对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培训费用、内容、时间、地点、性质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她们重点关注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条件的便利性、学习费用的低廉性,基本反映多数农村妇女的观点。

四、结果分析与讨论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知,宁波市农村妇女以青壮年为主,高中学历人数最多,多在集体或个体企业从事较初级的工作,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工作状况基本满意。但是她们面临着较大工作压力,有较强教育培训需求,希望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技术能力,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近些年来,宁波市在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查数据也反映出宁波市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行动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各基层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培训效果较差。其次,是培训内容,培训质量不高,培训缺乏针对性,导致农村妇女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再次,是缺乏农村教育培训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虽然政府投入很多,但是部门之间协调不够,教育培训各自为政,培训的效果与中央的目标要求相差较远,与农民所需求的培训也有差距。

五、研究对策

针对宁波市农村妇女目前的教育与培训的现状,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注重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培训的力度,切实改进农村妇女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高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的理性认识对于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各级政府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转变工作模式,把原来以工作为中心,转变为以农村女性的个人能力与需求为中心。把教育培训与农村妇女的需求结合起来,使培训贴近妇女、贴近生活,使妇女真正得到实惠。各级政府要把提高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建立利益机制、激励机制引导农业部门等单位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教育工作。

(二)改进农村妇女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各农村教育培训机构应以农村妇女的实际需要和发展为根本,在内容组织、时间安排、地点选择、授课方式上应灵活多样,让更多的农村妇女愿意参加培训,让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有地方、有时间、有能力参加培训,让参加培训的农村妇女切实感受到学得懂、学得有用、学得方便。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在科学的设置培训内容、增强教育培训针对性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以质量来吸引广大妇女参加教育培训。

(三)构建全方位的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与服务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宁波高校的教育优势。可以利用高校的地缘优势,全方位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多样性短期培训、夜校、双休日班、随到随学班等培训模式。充分利用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平台,广泛开展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二是校企合作培训。主动联系地区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村妇女的就业结合,针对企业的需求合作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既可以解决目前的“民工荒”问题,又可以为农村妇女提供就业机会。三是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术培训。各行业协会的负责人,往往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负责人,他们和政府的联合,有助于从技术与政策层面保障农村妇女的就业渠道与高薪技术技能的提升,能够加速农村妇女对先进技术经验的融合与参与。

六、结语

篇13

一、目标和任务

2012年,我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两区”建设项目组织实施对人才的需求;紧紧围绕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代职业农民培养、农村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农业大中专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农业专业技能提升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等多种形式,分门别类组织培训。具体目标和任务:

1、农业大、中专“双证制”学历教育。一是积极配合市、县(市、区)农办做好大专涉农专业学历招生工作,推荐60名农业领军人才参加农林大学学习;二是完成农广校种、养和涉农专业学历招生1000名,确保完成800名。

2、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计划完成1500名,确保完成1000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3、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计划完成20000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2000名,农业专业技能培训8000名。

4、现代远程教育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卫星平台、电视专题、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等途径,开展季节性农业实用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污染防治、农业政策法规等培训,举办“农业专题”宣传培训活动20-30期。

5、阳光工程培训。按照阳光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努力完成今年省下达的阳光工程培训计划。

6、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根据各地农业产业特色,培育和建立一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实验教学基地;二是根据教育培训的需求,不断充实师资队伍。

二、工作措施

1、深入调查,了解需求。要以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意见》和省农业厅《关于开展进村入户大服务活动通知》的精神和要求为契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设计调查提纲,根据“两区”建设等各类农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广泛听取意见建议,认真进行分析梳理,制定今年教育培训的计划,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确保今年教育培训计划的全面完成。

2、整合资源,协作办学。要根据日益发展的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对教育培训的需求,创新思路,整合资源,继续完善并加强协作办学。一是继续加强与社区学院、职业技术学校、党校等教育培训组织的协作,共同做好非纯农专业农民中专生的培养。二是充分发挥乡镇村农村成人学校、农民学习会馆、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中心和实验基地的作用,送教下乡,方便农民,提高学习效果。三是请进来,走出去,请有关专家教授来讲课,根据需要,组织外出培训。

3、主动汇报,争取支持。一是及时主动汇报农广校工作,及时向当地农办报送年度培训计划和经费投入预算,确保培训经费的落实。二是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涉及到组织、教育、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和农口各部门,要根据教育培训计划和实际工作要求,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和协调,积极争取有关各方的支持,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系统内部的配合,形成合力。

篇14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欧洲国家;合作发展

2002年11月,欧洲各国和欧盟教育(培训)部长聚首哥本哈根,重点讨论如何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问题,并通过了《哥本哈根宣言》。此后,欧洲各国普遍建立能力与资格框架,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学分转移系统,制定共同的质量标准与原则,并陆续承认非正规、非正式教育成绩。2004年,英国资格与课程执行局组织专家综合31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分析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哥本哈根进程,并全面报道了职业教育培训为实现欧洲全民终身学习所做出的贡献。为此,本文选择其中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潜能、合作发展成果以及优化措施等主要方面,向读者做一简要介绍。

一、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合作发展的潜能

一直以来,欧洲各国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培训在活跃经济和劳动市场、推进社会与个人发展、最终促成欧洲高新技术经济和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的巨大贡献和积极作用。特别是在2000年《里斯本目标》和2002年《哥本哈根宣言》以后,欧洲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与社会合作者纷纷结合本国实际,相互借鉴学习,多样化地发展VET与终身学习策略。然而,正是由于欧洲各国职业教育培训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课程内容与评价标准日益分散,培训环境差异明显,培训方式丰富多样,培训对象与目标各不相同,职业培训既要满足企业雇主的各种需求,又必须为各种不同境遇的社会公民提供平等的终身学习机会,这不仅特别需要各个部门、国家内部以至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而且需要各种知识学习内容与技能培训形式方面的相互合作,不断调整VET合格证明的透明度与相互承认,促使欧洲职业教育培训一体化,为欧洲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主要成果

1.欧洲职业教育培训的最新进展。(1)不断提升初始职业教育培训(IVET)的品质。近年来,欧洲IVET的重点在于保持和改善其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改革措施:首先,注意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培训方式建立各种灵活的连接。例如:改革VET教学法(奥地利、塞浦路斯、芬兰、瑞典);推进VET形式与课程的多样化(保加利亚、法国、波兰和葡萄牙);建立指导与咨询体系;开设职业定向课程,引导职业科目与青年人进入高等教育等。其次,注意吸引更多股东和当事人群体进入初级职业教育,并与企业和社会参与者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注意满足劳动市场需求,逐步提高WET的吸引力和灵活性。最后,普遍建立质量保证机制与合格证明框架,以确保IVET的质量及其学习成绩的透明。(2)努力扩展继续职业教育培训(CVT)。2003年,欧洲议会确定成人劳动人口参加终身学习的目标比例是12.5%,但欧洲国家实际平均值是8.5%。分析各国劳动人口参与CVT偏少的主要原因有:首先,老龄雇员(55-64岁)明显低于青年工人(25-29岁);其次,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机会远远少于大公司;第三,纺织行业职业培训仅占邮电/通讯业和银行/保险业的1/3;第四,企业雇员文化程度越低参加CVT越少;第五,男性参加CVT的比例普遍低于女性;最后,劳动场所实习培训仍有许多障碍等。为此,各国政府陆续制定政策并创造条件,其主要做法包括:提供经费支持;承认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鼓励人们参加非传统方式学习培训,积极扶持和扩展不同行业与部门的CVT。与此同时,社会合作者也在提供不同层次且内容多样的CVT。例如,英国联合学习基金会依靠行业联合,超越工作场所的学习障碍,资助和担保各种非传统环境的职业培训;荷兰则有公司专门鉴定工人以前取得的合格证明与专业培训成绩。此外,欧洲各国都非常重视中老年劳力(55-64岁)的继续职业教育培训。很多国家正在调整劳动市场政策,取消提前退休和延迟退休年龄,努力为老年雇员提供更多的继续培训机会和工作岗位。

2.职业教育培训与社会包容。提前离校的学生、妇女、移民以及经行业重组后下岗的群体,由于处境不利、语言障碍、缺少经费、时间和基本能力,以及不能主动进入职业培训体系等原因,极有可能成为社会排斥的高危群体。为此,各国VET系统不断创造条件,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从而预防和解决了许多社会排斥问题。近年来,欧洲国家积极的劳动市场政策以及非传统全民培训和基本技能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社会凝聚力,而且增加了全社会劳动就业,提升了职业技术和生产力水平。

3.完善新课程内容,注重对职业能力与关键能力、企业技能和信息交流技术的培训。(1)职业能力与关键能力。广泛发展职业能力是VET改革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是所有培训内容与形式的核心,而且与培训环境密切相关。为此,各国普遍强调劳动场所实习培训的重要性。其次,为了满足不同国家与行业的需求,欧洲各国正在模拟不同类型生产环境,整合多样性职业技能与知识,努力形成基本职业能力综合学习培训方案,并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特色。最后,许多国家充分认识职业能力发展与形成的能动性,正在倡导学员注意吸收各种非正式知识与经验“反射”,不断丰富职业能力与关键技能。(2)企业技能。企业技能不仅影响雇员的职业态度、品质与能力,而且是他们发明创造、独立承担责任和完成任务的基础。为此,欧洲各国已经把企业技能教育培训作为VET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许多继续职业培训机构,持续瞄准不同企业的特殊需求,主动提供多种培训内容与形式,并收到良好效果。另外,德国与比利时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继续职业教育,也包括各种企业技能培训。(3)信息交流技术

(ICT)。信息交流技术是职业教育培训重要内容之一。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VET系统,都以此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制订具体培训计划与技能评估方案,并为公民提供ICT技能合格证明。有些国家已经把ICT作为国家初始职业教育培训的基本培训项目;有些国家规定雇员技能文件夹必须包括ICT技能说明;而奥地利和德国早已把正规与非正规ICT学习纳入职业教育。当然,从总体看来,欧洲国家ICT培训还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有待不断转化与提升。

4.形成终身学习的新环境和新方法。(1)新的学习环境与方法。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鼓励人们自主参与批判性地思考和行动,有助于人们认同并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这种学习环境支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文化;关注学习者的需求与动机;尊重多元学习风格;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和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学生的自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与归属感。例如,丹麦于2000年改革职业学习管理体系与教师任务,曾在一些职业学院建立了开放的学习文化环境,支持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已经创造出许多自我管理或集体管理学习的范例。(2)合作伙伴关系。合作伙伴关系是提高VET教学效能的必要形式。欧洲许多中小规模企业围绕大公司,组织开发性学习培训,建立分享知识能力、协作培训成绩的共同平台。而学校教育与企业劳动实习场所的连接和平等交往,既可以保证学校安排充分的劳动实习和地区性信息和网络服务,又可以促使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善区域性关系和市场信誉。在法国,优先改善学校本位的VET劳动实习,加强职业本科教育与劳动实习课时的密切联系,可以作为这方面良好实践的样本。(3)电化学习。电化学习是VET的有效辅助工具。它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材料,促进师生互动,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有利于学习者克服空间或时间障碍。目前,欧洲各国VET系统正在积极推进各种电化教学和学习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学习和相关培训形式的潜能,提高各类职业教育培训的效益。当然,还有许多国家不能提供计算机辅助、网络终端和直接网络学习的机会,其主要原因并非是受到硬件与软件问题的限制,而是各类管理与培训人员缺少经验或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5.学习评价与认证。学习评价与认证是欧洲职业教育培训系统改革的关键领域。当前,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回应各种个性化学习培训形式,发展新的评价方法,促使正规课程与职业知识考查转向日常能力评价,建立与其他考试与评价系统相互联系的标准,增加各种职业技能及其合格证书的透明度和可移动性。有些国家政策已经承认公民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成绩,并充分考虑相关认证的累计性和形成性。它们重视学习评价在控制培训质量、鉴定雇员优势职业技能方面的作用,希望最终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并促使人们更积极地参与终身学习。当然,无论是通过正规、非正规还是非正式学习获得的能力,其评价与认证都必须严格考查学员定向培训的内容、质量、数量及其个人简历说明,并注意把握相同的标准。

6.质量保证体系及其改革。由于VET日趋分散独立,因此特别需要国家层面的质量管理。目前,所有欧洲国家都非常重视质量保证问题。当然,各国标准质量管理序列并不完全相同,有的是ISO系列,有的是根据学校需求制订的QIS(如奥地利),还有一些国家则采用自我评价质量保证程序(如丹麦和荷兰)。考察不同国家的质量保证策略,主要是看它能否既快又好地促进VET改革。丹麦质量保证试验项目具有明显特点:(1)选择多个试验场所,形成工作网络,减少机构重叠与政策障碍,便于实践经验交流。(2)明确规定地方经验要在固定周期内向更高层次转移,并与师范教育和学校发展规划相互衔接。(3)重要质量问题则由学校、地区或部门顾问委员会以及国家决策者密切合作加以解决。当然,任何国家质量保证体系的改革,都应该充分依据欧洲合格证明框架(EQF),积极借鉴别国经验,才能不断开发新的质量保证工具与手段,完善质量保证机制,最终实现相互协调与信任。

三、优化欧洲职业教育培训合作的主要措施

1.相互尊重是良好合作的基础。相互尊重各自国家、部门、地区职业教育培训系统的价值观念、重点与基础,是欧洲VET合作发展的基础。哥本哈根行动计划,首先支持各成员国家根据自己的传统、现状、目标与速度来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培训。而欧洲合格证明框架(EQF)以及普通教育质量保证框架(CQAF),已经成为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多样性发展与和谐共存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和基本保证。

2.加强行动协调。《哥本哈根宣言》强调欧洲国家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VET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继强化欧洲范围、改善透明度、承认能力与合格证书以及促进质量保证以外,需要欧洲各国相互合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此,特别需要各国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开放性合作,注意吸引各级从业团体积极参与VET教学改革,相互协调VET教学政策与实践研究,不断提升 VET教学质量。

3.不断增加新的手段,改善IVET质量。欧洲各国IVET需要制定更多系列措施以改善教学质量,提高灵活性和吸引力;注意加强关键能力和特殊职业能力的培训,增强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其他培训形式之间的联系;帮助所有青年人成功进入劳动市场,并帮助他们选择接受普通教育或者高等教育。同时,IVET还要包容被社会排斥的群体,并在知识、技术与能力全部等级系列,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教育培训。

4.促进公民参与继续职业教育培训(CVT)。面对社会人口老化、全球经济竞争加剧、劳动技能需求变化、技术革新以及信息交流技术的普及,欧洲各国需要不断加强继续职业教育培训,注意发现和跟踪处境不利的劳动群体及其就业需求,认证先前学习的各种成果(无论正规、非正规还是非正式学习),并通过经费奖励、创造更多学习机会等措施,鼓励人们重新开始学习,更多地参加继续职业教育培训。

5.注重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当前,师资培训与补充是欧洲国家VET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障碍。几乎所有国家的职业教育(培训)部长都认为,需要加强各类培训机构间的密切合作,不断改善VET教师专业技能。他们希望:(1)重新树立教师职业威信;(2)强调职业教育培训教师的企业经验;(3)增加教师培训课程的投入;(4)引入VET教师培训合格证明机制;(5)规划更具吸引力的教师培训内容与形式等。当然,各国教师培训策略还必须注意不同教学目标与职业的特殊需求。

6.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00年里斯本欧洲峰会要求各国不断增加人力资源人均投入。比较而言,欧洲与美国公立教育支出(5.1%)大体持平,但在私人教育投资方面,美国与日本明显超过欧洲。然而,职业教育培训作为长期投资的效益是可以预见的。为此,无论是政府、公共部门、劳动组织、社会参与者还是雇员个人,都有必要不断增加投入。与此同时,还有必要增加一些配套措施。例如:加强中央各部门合作;制定职业教育培训投资法规;下放资源分配权利;鼓励公/私投资联合办学;补贴和奖励企业和个人投资VET;保证各类投资的“合理性”等。

7.充分注意数据的和谐一致。适当的统计指标与可靠数据是计量职业教育培训进程的先决条件。然而,各国VET统计数据不仅缺少连续性和内在联系,而且也不容易存取,制约着欧洲VET合作发展战略。为此,有必要加强VET经费、基本技术与核心能力、高中以上VET以及CVT等数据的统计分析。

8.推进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欧洲国家适当通报各自VET进程,形成开放的合作与交流,是促进欧洲VET改革、最终实现里斯本目标的重要条件。然而,欧洲国家职业教育培训与劳动市场政策仍然缺少有效的交流与协调。为此,需要各国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培训自我评价系统,及时反馈统计数据,为开放合作交流提供必要的条件。

9.强化欧洲劳动市场要素的作用。欧洲合作发展VET,已经在适量控制劳动力与学生流动、减少就业障碍并缓解冲突、开放欧洲跨国劳动市场等方面做出贡献,它是支持欧洲劳动市场健康发展的要素。欧洲各国应进一步鼓励所有职业教育参与者,根据欧洲合格证书框架不断提出、评价与完善各种培训方案,并提倡考察访问与现场实习,促进国家间职业教师的相互交流,积极开展双语教育培训课程等。

10.扩展欧洲VET信息网络。应当鼓励更多群体参加合作,并逐步建立和形成包括各级决策者、研究人员和特殊从业者团体在内的信息网络,促使欧洲VET各项政策与教学实践信息资源在更大范围得到充分的交流与利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