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消费者分析范文

旅游消费者分析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旅游消费者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旅游消费者分析

篇1

广东地处岭南,主要属于亚热带气候,有大河(珠江)、大山(南岭)、大海(南海)、平原(珠三角)、丘陵(粤西),培育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据统计,截至2013年,广东已建森林公园457个,森林、野生动植物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70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建成省级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48家,以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为重要载体的森林生态旅游区近600家。广东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系统相对完善,同时经济文化较为活跃,能较好结合地域因地制宜推进经济与生态的系统开发,逐渐形成了森林生态旅游、滨海旅游和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游层次鲜明、竞相发展的格局,成为广东生态旅游的一大特征,受到广大旅游消费者的喜爱并积极体验。例如,珠三角的城市森林旅游闻名全国,广州的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广州的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深圳的莲花山森林公园、佛山的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惠州的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都如一颗颗绿色明珠嵌在高度发达的城市中,成为旅游休闲的热地,也是城市发展的“绿肺”;又例如,粤北山区的原始森林和山区林地文化,如丹霞山林区、韶关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等等,充满着岭南历史,体现了岭南古老森林的魅力,是旅游者必往之地。而粤东地区的凤凰山、粤西地区的湖光岩公园,受到海洋气候的滋润,森林与海洋的结合成就了南粤海边生态旅游景点。森林文化的旅游开发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有效来源之一。据统计,2012年广东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691亿元,而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则成为其中一大亮点,产值895亿元,有效促进了广东生态型经济社会的发展。诸多数据与成绩表明,森林文化指引下,广东森林的旅游开发功能得到了充分开发,并且也促进了生态功能的强化,实现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协调。

二、旅游消费者对广东森林旅游文化需求分析

(一)调研基本状况

1.调研目的

所谓森林旅游,可生动活泼形容为3F(Fun、Free、Fresh):一种充满轻松乐趣,可以充分放松,自由体验自然清新舒适环境的休闲度假形态。结合森林旅游的这三个基本特征和广东森林旅游开发的现状,以及从马斯洛需求原理等理论出发,从消费者心理需求出发,调查分析其对广东森林旅游开发的差异性需求。

2.调查思路与方法

结合整体调查与个案访谈的方式,从旅游者参与森林游憩旅游的意愿、旅游活动偏好、旅游措施要求、对森旅游开发的建议以及在周边地区森林旅游的到访率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出发,利用调查问卷(网络调查与实地调查)和访谈提纲,深入研究分析并统计相关数据,对近400名珠三角、粤东粤西地区的不同群体(如白领、在校大学生、政府公务人员以及农民工)进行随机调查,确保调研尽可能做到年龄、职业、教育程度以及旅游参与频率等情况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二)调研结果分析

1.消费者对森林旅游类型需求具有多样化特征

根据森林旅游开发所依托的资源要素的不同,结合旅游者的旅游需求特点,调查出旅游者对五种旅游森林旅游都具有不同程度、多样化的需求。(1)绝大部分受访者喜欢生态观光型森林旅游。这一类森林公园保持原始的生态性,物种丰富,自然景观美览天下,例如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丹霞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以其独特的森林植被、地貌、天然景观等,吸引了广大游客慕名而来。因此,96%的受访者都在“你喜欢以下何种森林旅游?”中选择“生态观光型”,这给森林旅游开发的启示在于:森林旅游的本色在于原生态性,这是发展命脉。(2)休闲度假型森林旅游成为旅游者热捧的类型。此类森林旅游充分开发森林资源的休闲特点,为生活步伐较快的旅游者提供“慢生活”“回归自然”的休闲方式。例如,广东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气候四季宜人,素有“古有桃源今代存”之美誉,是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避暑胜地,离珠三角城市群车程不远,因而成为广大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的好地处。因此,89%的受访者认为“休闲度假”应该是森林旅游的最大魅力。(3)运动康体型森林旅游成为新的生态旅游增长点。充分类用森林的地貌、林业资源,巧妙形成纯天然的、能促进身心锻炼的度假区。例如,广东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华南最大的生态旅游名胜,“万绿湖”及周边森林构建成“天然氧吧”,86%的受访者表示,到该公园旅游主要是进行森林“浴”,即在自然界浴大气、浴水源、浴身心、除疾病、陶冶情操。又例如,部分受访者喜欢到广东省笔架山森林公园,因为该地是广东首个原生态双人自由漂流项目的创始地。因此,在森林旅游景区适当开拓徒步登山、漂流攀岩、野营烧烤等体验性、参与性较强的项目,十分适合当前社会发展户外运动场所极其缺乏的状况,8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与此类活动,其中,100%的青少年和白领认为此类活动有益身心和团队建设。(4)生态体验式的森林旅游方式受到家庭及团队青睐。城市化进度,导致部分青少年对自然较为陌生,因此,结合森林旅游开发,积极推进一些体现自然文化如兰文化、茶文化、种植文化等体验式生态活动,受到了普遍欢迎,特别是受访者(家长)一致表示十分有必要32。例如,惠州、东莞和广州增城、番禺地区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在荔枝、草莓、龙眼等各类蔬果成熟的季节,注重推出采摘活动,并且还与一些学校、单位举办“六一”儿童节采摘基地寻宝、采摘比赛等活动,让游客在游园品果中享受劳动的喜悦,增强实践劳动能力和团队意识。因此,森林旅游中结合实际开拓体验式旅游产品,从情感、思想、感官、行为等各方面为游客创造生态体验,大有发展前景。(5)科普知识型森林旅游拓宽森林旅游内涵。森林资源蕴含着宝贵的自然资源,包括各类珍稀动植物、神奇的自然景观,这些都有较大的科研、学习价值。例如,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森林公园及湖光岩公园,独特的红树林、世界罕见的湖光岩,都是进行生态科普的重要题材。又例如,广东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也是感受海洋、海岛生态文化的好地处。因此,要通过科普景点这一载体,通过展示森林资源的文化成果,满足游客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文化需要,这个形式也得到了受访者的认可。

2.游客对森林旅游开发持积极态度

在被提问到“您希望如何对森林进行旅游开发?”,97.3%的受访者都认为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森林游憩合理开发十分有必要,有利于增添公共休闲平台,为居民旅游度假提供好地处。同时,对于森林旅游开发的程度,受访者的回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1)78%认为“进行简单开发即可,建成城市公园”;(2)69%认为应“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建成旅游区”;(3)56%认为“为拉动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可深度开发成大型旅游度假区”;(4)34%认为“在没有论证前,保持原样,以简单的游憩为主”。调查显示,广东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居民生态素质及旅游诉求较多,对森林旅游的开发保护具有较强的主人翁精神。而大部分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森林旅游开发持有积极态度,因而希望在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中找到平衡点。因此,森林旅游文化建设必须注重旅游者的这一心理反应。

3.旅游者对森林旅游活动项目需求具有多样性

森林旅游必须开发相应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调查显示,受访者希望森林旅游提供的旅游产品依次是:天然景观(85%)、森林气候(74%)、动植物观赏(65%)以及体验式旅游活动(62%)。前述三种是传统的森林旅游产品,而目前逐步热门起来的旅游项目——体验式旅游活动则应更受到关注,受访者都希望多开发能在森林及公园中可供参与和体验的活动,依次有:采摘花果(82%)、摄影(77.5%)、登山(74%)、探险(54.4%)、漂流(53%)、野营(51%)、垂钓(47.8%)以及喝茶聊天(34%)、狩猎、(25%)、骑车(22.4%)。旅游者的需求则是开发者的努力方向,因此,广东地处岭南,山区森林、湿地公园、沿海林地、城市公园、宗教名山等,都能根据各地特色,开发出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需要的旅游产品,包括适合大众化要求的观赏动植物、垂钓等旅游活动,以及探险、登山、钓鱼、狩猎等对身心素质要求较高的专业化旅游活动。

4.旅游者对森林旅游设施体现为追求简约而生态

“食在广东”,广东粤菜文化闻名各地,因此,在旅游过程中享受美食也是广大游客的心理需求和旅游动机。绝大部分受访者希望在森林旅游景区能品尝到当地特色农家美食或者进行日常城市所不能开展的野炊、烧烤。因此,在餐饮设施需求程度上,受访者依次选择的有:品尝农家菜(90%)、野外烧烤(79.5%)、自带食物(53%)、提供快餐(32%)、高档餐厅就餐(31.5%)。而在住宿方面,受访者的选择依次是:在森林旅游地住在农家乐旅馆(86%)进行野外露营(54.5%)、入住森林木屋(43%)、在当地酒店(42%)。通过食宿需求可看出,绝大部分旅游者参与森林旅游,不仅要体验森林生态环境,还希望体验到不同于城市日常生活的用餐和住宿方式,换而言之,体验大自然的魅力,享受生态文化建设成果是旅游者的最大动机,因而为其服务的餐饮、住宿设施不需要过于奢华,而要体验简约、富有森林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简约的措施也有利于保护森林的原生态性和可发展性。

5.影响广东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主要因素是时间与经济

旅游是一项花费时间、经济、精神等多方面的社会活动,因此,特意调查影响广东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各方因素,发现时间和经济收入仍是影响广东居民参与森林旅游的主因。调查数据中,表示“收入不足”占94%、“时间有限”(87%),其次是“缺乏合适的人做伴”占63%和“工作压力”62.4%,最后才是“不了解旅游地”(51.6%)、“交通不便”(34%)和“不喜欢旅游”(14%)。此外,在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上,时间不足和经济不足又有不同的影响程度,其中,对于成年家庭而言,受到家庭经济压力、子女年幼两个因素影响较大;而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虽有时间,但学业压力及经济承受能力也影响到其旅游行为;还有大部分白领认为,国内假期安排时间短,不适合长途旅游,短期旅游选择周边旅游地,容易产生厌倦感,也影响了其出游决策,因而大多数生态旅游者希望能到森林公园开展旅行时间是1周以上。

三、结论与展望

(一)围绕旅游者出游动机,构建人文性的森林旅游发展思路

在生态旅游者的心理(如思乡、信仰)、身体(治疗、运动)、精神(见闻、解压)、经济(购物、商务)四大旅游动机中,绝大部分生态旅游者的出游动机在于精神动机,其次是心理和身体需要。这表明,在建设森林旅游体系中,必须围绕旅游者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以及与自然对话的诉求,在森林文化建设、森林产品塑造、公园饮食住宿措施建设上,体现生态性和自然性。

(二)结合森林旅游的优势,打造特色化的森林旅游产品

森林旅游是自然产物与文化产物的结合体,是将森林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经济资源的一种行为。森林景观、森林文化、森林体验是森林旅游的三大优势,是区别于其他旅游方式的主要特征。因此,广东各地在推进森林旅游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森林资源的特色与优势,尽可能形成与众不同的森林产品,给予旅游者更多体验,避免同质化的旅游开发。

(三)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趋势,构建环保型的森林基础设施

篇2

关键词:荆涂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消费者分析;SWOT分析;在线旅游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端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旅游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劲旅智库的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总交易规模约为41300亿元,其中在线市场交易规模约达5402.9亿元,同比增长47.2%,在线渗透率为13.1%,较2014年11.3%增长了约2个百分点,从年龄结构来看,“80后”和“90后”是在线旅游市场的主体。从旅游电子商务类型来看,在线机票、住宿和旅行社预订分别占总在线交易规模的63.5%、21.1%和13.6%[1]。

一、荆涂山风景区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一)宏观环境分析。根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蚌埠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纯收入)达到26369元(11552元),同比增长9.2%(9.9%)。[2]经济的长期较高速度增长使人们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随着旅游业战略地位的提高以及在线旅游的便捷化,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身产品分析。荆涂山风景区地处蚌埠市禹会区和怀远县境内,是4A级景区,景区主打夏禹文化,以“大禹治水,娶妻生子,召会诸侯”等历史重大事件闻名。景区以四千年前夏部落头领禹“劈山导淮”治理水患为主线,共有100多个景点,以禹王宫、白乳泉、卞和洞、望淮楼、涂山、启母石、圣泉、荆山、荆涂山峡、三圣宫及禾泉农庄等最为著名,其中禹王宫年代久远,文化源远流长,但目前仅存二进宫殿,亟待修缮。景区景色优美、宁静独特,总占地面积60平方公里。

(三)竞争对手分析。蚌埠市目前共有A级旅游景区36个,其中4A级、3A级、2A级旅游景区分别为5个、11个和20个。在5个4A级风景区中,龙子湖风景区、张公山风景区主打自然景观;花鼓灯嘉年华主打游乐性主题公园;蚌埠闸水利风景区主打湿地公园、别墅旅游度假和水利工程观光,但目前正在整顿当中;禾泉农庄作为荆涂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展示皖北民俗风情,弘扬大禹文化,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而在汤和墓古迹园、许慎文化公园、栖岩寺、淮北西大门烈士陵园、总前委孙家圩子旧址等历史文化景区当中,荆涂山风景区的白乳泉景区、禹王宫等年代更为久远。与双墩遗址、垓下古战场等年代久远的风景区相比,荆涂山风景区规模更大,景区资料更丰富。

(四)现有消费者分析。根据《2015中国自由行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互联网渗透率突破10%,“80后”“90后”已成为在线旅游市场的主体,在线自由行已经成为在线度假的主体,其中“80后”和“90后”用户约占70%,且后者更具消费能力[3]。“90后”年龄在25岁以下,具有较强的旅游欲望和消费能力,但同时时间计划紧凑,主要在春节、“十一”和周末出游,对价格更加敏感,更倾向于接受在线周边游和国内中长线游。2016年春节、“十一”、周末和暑假蚌埠市5个4A级风景区的消费者抽样调查与《研究报告》结果大体一致,但互联网渗透率偏低(不到6%),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建设智慧景区的必要性。在校大中专生普遍存在较强的出游愿望,愿意或打算近期出游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60%以上,这些学生在时间上相对充裕,但预算不足。目前蚌埠市共有11所高校和17所中职学校,形成了庞大的潜在市场,如果通过有效的电子商务运营进行旅游宣传和引导,并降低旅游产品成本及价格,这些在校大中专生极可能转变消费者。

二、发展战略分析

(一)STP分析。蚌埠市旅游市场分为注重自然景观、游乐公园、历史文化景观三大类,其中自然景观主要由龙子湖风景区、张公山风景区主导,游乐公园由花鼓灯嘉年华、南山儿童公园主导,历史文化景观市场由于市博物馆的建成正在发生变化。荆涂山风景区应定位为以夏禹文化为主体、具有独特自然风景的智慧景区。根据市场定位,荆涂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的目标市场应为:在校大中专生、小学生及初中低年级学生及其父母、刚踏入社会但尚未的“90后”。

(二)SWOT分析。在系统地进行景区现状及发展趋势、竞争环境及消费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SWOT分析明确荆涂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综合来看,荆涂山风景区的机会和劣势显得比较突出,因此根据SWOT矩阵选择WO战略———改进、扭转型战略。开展荆涂山风景区旅游电子商务运营要依循景区电子商务的概念,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餐饮配套设施的同时,参照智慧景区的标准并结合景区实际,逐步建设景区内部功能模块,以降低运营成本和产品价格,并以禹王宫维修工程为重点和契机,依托旅游电子商务、电子营销及传统营销,对夏禹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大力宣传,扩大荆涂山风景区在蚌埠市旅游业,尤其是在线旅游领域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劲旅网.数据2015年中国旅游市场在线渗透率13.1%[EB/OL].

[2]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篇3

关键词:北京市观光农业 旅游消费群体 活跃分子 放松者 观光者 享受乡村环境者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22-03

北京是中国观光农业发展较早的城市,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自昌平十三陵旅游区出现首家观光采摘果园以来,北京市的观光农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之后,京郊各地以首都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为基础,把农业建设、科研管理、产品加工、游客动手等融为一体,开发了一些观光休闲农业点,吸引了众多的城市居民和部分国外游客,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北京市观光农业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但存在景区类型缺乏特色和品牌、项目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大众性、缺乏针对性,整体宣传力度不够,服务品质有待提升等方面的问题。观光农业经营者要想保持其长久的竞争力,稳固并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就需要根据市场的状况和自身的资源,有针对性地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以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Gilbert(1991)提出了一个旅游消费者决策制定模型。这个模型认为,对于旅游者行为产生影响的因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影响更能体现人的因素,包括心理影响,例如动机或激发因素、个性/态度、感知和认知。第二个层次的影响主要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包括社会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参照群体和家庭影响。

根据消费者行为理论,通过北京观光农业的旅游消费者寻求的利益对其进行分类,比较不同类之间的活动项目、旅游行为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有利于经营者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准确的进行市场定位和开发产品,采用适当的营销方式。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1.调查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对所寻求利益的评价。用1-5的等级把调查结果量化(5意味着很重要,1意味着不重要),包括冒险、逃脱紧张的生活、体验乡村文化、回归自然、健身/运动、怀旧、体验开阔的乡村、扩大视野与陶冶情操、身体得到休息和探亲访友等共10个利益点。

2.调查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的旅游行为特征。包括出游方式、出游时间、选择景点时最看重的因素、停留时间、消费标准和活动项目等内容。其中活动项目包括:民俗娱乐、垂钓/射击、爬山、骑马、野外烧烤、篝火晚会、高效农业展示、果蔬采摘品尝、土特购买、商务会议、漂流、山野乡村观光、农家体验、科研考察和访问历史性地点。

3.调查旅游消费者的社会经济特征,涉及消费者的居住地、年龄、职业、学历和年收入等。

二、数据处理

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用因子分析法对10个利益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的几个利益因子,这些利益因子通过每个利益指标所获得的回归分数被保留做为一个新的因素;接着对回归分数进行聚类分析,通过聚类分析把样本分为不同的群体;最后,分析比较不同旅游消费群体所从事的活动范围、旅游行为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并进行卡方检验。

三、北京市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类型分析

1.北京市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分类。根据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寻求的利益将对旅游消费者进行分类。在北京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分类的鉴定过程中,起初所有的利益指标都被保持,因为它们没有被超过60%的消费者评为不重要的。用1-5的等级把旅游消费者的评价量化(5意味着很重要,到1表示一个利益指标是不重要的)。

调查结果通过两个过程被分析:首先,所有利益指标的得分是确认潜在利益方面的分析因素,用因子分析法(最大方差旋转法(Varimax))对10个利益指标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的几个利益因子方面,这几个利益因子再根据它们分别聚类的利益指标范围而命名。这些利益指标仅仅在0.5以上的因子载荷量被保持,每个利益指标以1的特征值贡献。因子1命名为户外的,因为它包括了回归自然、体验开阔的乡村的项目;因子2命名为乡村性,包括体验乡村文化和扩大视野、陶冶情操;因子3命名为放松,包括逃脱紧张生活和身体休息;因子4命名为运动,直接与运动参与和经历冒险精神有关;因子5命名为情感,直接与怀旧和探亲访友有关。

其次,这些利益因子的每个方面通过每个利益指标所获得的回归分数被保留做为一个新的因素,接着对那些分数执行聚类分析。所有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执行。通过聚类分析把样本分为四个群,四个群的分析结果能被观察到。与分析的第一部分相似,每个群中的旅游消费者根据在他们各个群中所呈现的利益因子的范围而命名。因此,群1被命名为活跃分子,因为它聚类了所有五个方面的利益因子,因此是对所有的利益指标有一个总的兴趣的旅游消费群体,而且是唯一对运动方面评价积极的一个群体。群2被命名为放松者,因为它是聚类了放松方面的旅游消费群体,掺和着情感利益因子。群3被命名为观光者,主要聚集了对假期户外方面有兴趣的旅游消费者,掺和着渴望放松。最后,群4是指享受乡村环境的人,专门对他们假期的乡村方面感兴趣,也掺和着情感方面。

从整个样本中,各个群所占比例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消费群是放松者(32%),紧跟其后的享受乡村环境者(29%),其次是观光者(20%)和活跃分子(19%)。

结果表明,市场实际上已经隐藏了对北京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的几个潜在分类,即活跃分子、放松者和观光者。由此可见,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也不完全是仅仅对乡村环境感兴趣的消费者。这个结果表明,到乡村地区的大多数旅游消费者都掺和着乡村地区其它方面的感知,即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在观光农业中寻求不同的精神满足,这些方面在制定产品开发策略和营销策略时要考虑到。

为了进一步调查这些不同类旅游消费者的特征,每类旅游消费者与外部变量做成十字表格,这些变量是关于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的活动项目、社会经济特征和旅游行为特征。为了核实统计的显著性,这些变量对不同类旅游消费者影响的不同用x2检验。

2.不同旅游消费群体所从事的活动范围。旅游消费者被要求在14种提出的活动范围内选出他们参与的所有活动。14种活动是:山野乡村观光、果蔬采摘品尝、农家体验、民俗娱乐、土特购买、高效农业展示、野外烧烤、篝火晚会、访问历史性地点、爬山、骑马、垂钓/射击、漂流、科研考察、商务会议。用SPSS软件处理调查结果,得到每种活动对于每类旅游消费者参与的百分比,并对它们在不同类旅游消费者所占百分比的不同进行显著性分析。

北京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从事山野乡村观光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果蔬采摘品尝、农家体验、民俗娱乐和土特购买,参与率都达到50%以上,其中前四项活动,没有表现显著性不同。

高效农业展示、野外烧烤/篝火晚会、访问历史性地点、爬山、骑马、垂钓、射击、漂流、科研考察和商务会议等活动都低于50%。其中高效农业展示、访问历史性地点和骑马在群中的不同达到0.01的显著水平。对高效农业展示和访问历史性地点的参与率,受教育者最高,放松者最低;对于骑马,活跃分子参与率最高,而受教育者参与率最低。爬山、漂流、商务会议和垂钓/射击在群中的不同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对于爬山的参与率,活跃分子最高,而放松者最低;对于垂钓/射击放松者最高,而观光者最低;对于漂流,活跃分子参与率最高,而观光者参与率最低;对与商务会议,放松者参与率最高,而活跃分子参与率最低。前四项活动参与率最高,而且没有表现出显著性不同,说明观光农业对于各类消费群体共同的吸引力在于它本身具有的乡村性。

后面的一些活动项目参与率逐渐减少,而且表现出了显著性不同(除了野外烧烤/篝火晚会),说明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除了乡村性以外,还掺和着其它的感知,以及不同类型的旅游消费者对不同的活动项目的参与率是有显著性不同的,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特色活动项目开发力度不够。以上这些有利于我们进行合理的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

3.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行为特征。从出游方式、出游时间、选择景点最看重的因素、停留时间和人均旅游花费这几个方面比较不同群体旅游消费者的行为特征。出游方式有70%的消费者选择与亲友同行和合家出行;出游时间有(下转第226页)(上接第223页)55%的消费者选择周末;在选择景点时44%的消费者最看重景点本身的吸引力;60%的消费者选择停留1天;47%的消费者人均花费为100-300元。

4.不同旅游消费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从年龄范围、社会职业分类、年收入、学历和居住地这几个方面比较不同消费群体的社会经济特征。年龄范围在40岁以下的占到59.7%;社会职业为学生和公司职员的占到58%;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的占到74.7%;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到69%;居住地在北京的占到88.6%。并且这5个指标在不同的消费群体中都显示了显著的不同。从分析结果可看出,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大多是具有较高学历、中青年和中低收入者。

5.不同旅游消费群体总的特征。

(1)活跃分子。这个消费群体是所有消费者中唯一对运动因素评价积极的群体。与其他群体相比,这个群体在活动范围表现较高的参与比例的项目有:爬山、骑马和漂流;在其行为特征方面,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出游方式(与亲友同行)、出游时间(周末)、选择景点时最看重因素(综合服务设施)、停留时间(2天)和人均旅游花费(1-3百元);在其社会经济特征方面,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年龄范围(40岁以下)、学历(高中或中专)。

(2)放松者。这类消费者主要寻找放松,掺和着情感因素。与其他群体相比,在活动范围方面,他们在垂钓/射击和商务会议的参与率较高;在其行为特征方面,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出游方式(单位组织)、选择景点最看重因素(距离和交通条件)、人均旅游花费(300元以上);在其社会经济特征方面,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社会职业(公司职员、商人)、年收入(4万元以上占33.7%)、学历(大专或以上)和居住地(北京)。

(3)观光者。这个消费群体对户外感兴趣,掺和着放松。与其他群体相比,在山野乡村观光方面的参与率较高;在其行为特征方面,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出游方式(和家出行和随团)、选择景点最看重因素(花费)、停留时间(1天)和人均旅游花费(300元以下);在其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年龄范围(25岁以下)、社会职业(学生)、年收入(2万元以下)和居住地(外地)。

(4)享受乡村环境者。这个群体对乡村生活感兴趣,掺和着情感因素。与其他群体相比,在活动范围方面,他们在果蔬采摘品尝、农家体验、土特购买、高效农业展示、访问历史性地点和科研考察等方面的参与率较高;在其行为特征方面,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出游时间(节假日和平日)、选择景点最看重的因素(景点本身的吸引力)、停留时间(3天及3天以上);在其社会经济特征方面,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指标有:年龄范围(55岁以上)、社会职业(官员)和年收入(4万元以上占24%)。

从上面的分析也可看出,仅仅对乡村性感兴趣的消费者只占一小部分,大多数消费者都易于接受乡村活动,但都掺和着其它的动机,所以要从心理的角度,对消费者在观光农业中寻求的利益进行市场细分,针对目标市场,整合旅游资源,拓展产品组合。可以通过对休闲度假、农业修学、考察、土特产品购物等类型观光农业产品的开发,拓展产品组合宽度,通过与生态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进行产品创新,增加产品组合的深度。注重旅游消费心理的研究,以满足其需要。随着观光农业旅游的不断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市场正趋向于细分化,原来的大众化市场正在被越来越多规模较小的市场所取代。因此,在观光农业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了解和研究不同层次、职业、年龄消费者的心理,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此外,在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中应注意不同规格和档次旅游设施的建设,以满足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范子文.北京的观光休闲农业.新疆农业科技,1999(4)

2.Gilbert,M. Measuring the effect of tourism services on travelers’ quality of life:further validation.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1(3)

篇4

摘 要 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地政府也加大对本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扶持力度,但现有休闲农业旅游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合理利用当地文化、环境、历史资源,盲目跟风,且形式单一易于模仿,没有核心竞争力。为了使旅游景区明晰客户对休闲农业旅游需求,了解现有客户群体所获得的旅游满意度的来源,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考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现有消费者市场的旅游需求。

关键词 休闲农业 旅游资源 硬件服务 软件服务 出行动机

一、引言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然资源,结合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村文化及家庭生活,经过规划设计与建设,使人们体验农业及农村生活,达到观光、娱乐、休闲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方式[1]。

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一个服务类行业,游客的感知认知与出行动机对旅游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对通过试调查、专家意见法对选取了旅游资源、硬件服务、软件服务、出行动机四个主要变量对休闲农业旅游游客进行问卷设计,问卷问题针对游客感知在旅游资源、硬件服务、软件服务主要因素下设置若干小因素,量表为五级李克特量表(注: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层级,在下面表格中分别对应5、 4、3 、2 、1),对出行动机选项下设多个出行动机选项。调查对象为徐州休闲农业旅游机构的旅游者,调查一共获得150份有效问卷。基于150份问卷获得本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消费者对休闲农业旅游的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发现现有休闲农业的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现状分析

(一)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这一层面的调查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民俗风情以及景区布局等十个具体方面展开,通过计算各具体方面在总样本的得分均值,大概了解游客对各方面的满意情况。

从被调查旅游资源的整体层面看(表1-1),自然环境的得分最高3.8267,其次是主题表达3.6267,自然资源和地区文化的评分也相对较高,分别为3.5067和3.4733,说明调查样本旅客对旅游景区的主题表达、自然资源和地区文化较为满意,尤其是景区的自然环境方面。也突出了现今休闲农业旅游景区自然环境较好,能让游客接近大自然。但结合实际情况,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景区开发只处于初级阶段,游客较少,资源没有被破坏,所以才能保持良好的自然优美环境。

从表1-1中也可以看出,样本游客在开发规模、景区秩序的评分较低,分别为2.5867、2.8733,说明休闲农业旅游景区虽然占地面积大,但真正开发出来供游客游玩的区域较小,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熟完善。而且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导致景区人流较多时秩序较乱。

表1-1 旅游资源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

平均值

自然环境

3.8267

自然资源

3.5067

民俗风情

3.34

主题表达

3.6267

地区文化

3.4733

现有规模

3.2533

景区秩序

2.8733

安全方面

3.0467

开发规模

2.5867

景区布局

2.9467

(二)硬件服务

景区内硬件服务层面的评价调查通过归纳相同方面情况,最后确定主要十个具体方面,分别有交通情况、就餐环境、价格水平等。

从表1-2 可以看出,被调查游客对景区内提供的车位数量还是较为满意的,评分均值为3.6200,对景区内安全设施的评价也相对较高,评分均值为3.5800。这说明在硬件服务中,景区为游客提供的停车位以及安全设施两块内容基本上能令游客满意,休闲农业景区也切实考虑了游客这两方面的需求。

但在休息设施、公共厕所以及交通情况这三方面的得分较低,分别是2.6467、2.9867和3.0933。这说明游客对这三个方面存在很大不满。景区内休息设施安排建设得少、公共厕所数量、厕所清洁程度可能存在问题以及交通是否不够便捷等都需要景区管理者去考虑。对于休闲农业旅游景区来说,因为需要为游客提供安静的环境和优美的风光,一般都离市区较远,交通便捷问题是一个共同存在的问题。从整体来看,硬件服务各方面评分基本得分都在3.5以下,说明对于硬件服务这个层面而言,总体上客户满意度为一般。所以休闲农业旅游景区应该就景区内硬件服务这个大的方面进行考虑,加强景区内硬件方面的建设力度。

表1-2 硬件服务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

平均值

交通情况

3.0933

就餐环境

3.1467

价格水平

3.24

车位数量

3.62

垃圾桶数

3.4267

休息设施

2.6467

引导标志

3.4133

娱乐设施

3.36

安全设施

3.58

公共厕所

2.9867

(三)软件服务

软件服务层面的调查主要包括景区内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有员工的管理水平、员工服务素质、员工数量以及服务态度五个方面。

调查数据显示(表1-3),样本游客认为景区内员工数量合理,评分为3.5800,但从管理水平、员工素质以及服务态度方面可以知道,游客对其评价较低,说明景区内服务水平一块令人很不满意。对于景区而言,员工数量虽然多,但员工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服务水平需要有所改善。休闲农业旅游很多都是地区经济,聘请的员工也大多是当地居民,他们没有经过训练和培训,服务水平低,导致游客不满意。管理者为了景区能更好更快发展,应该对这个问题引起高低重视,提高员工服务的质量。

表1-3 软件服务的描述性统计

变量

平均值

管理水平

2.6200

员工素质

2.5000

员工数量

3.5800

服务态度

2.9667

(四)出行动机

从调查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表1-4),被调查的样本游客中,有57.3%的游客选择参加休闲农业旅游主要是为了释放工作、学习以及生活压力;有56.7%的游客希望通过参与休闲农业旅游以此来远离城市喧嚣,接近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游客出行动机主要体现在以上两个方面,总体希望能找到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让他们放松身心。所以,休闲农业景区应该加强景区秩序管理,营造景区安静舒适环境。

表1-4出行动机描述性统计

参与目的

选择百分比

未选择百分比

释放工作、学习、生活压力

57.3%

42.7%

远离城市、接近自然

56.7%

43.3%

学习农业科普知识

28.7%

71.3%

享受农家生活

46%

54%

购买特色农家商品

37.3%

62.7%

参加建设活动

22.7%

77.3%

增长见识

32%

68%

三、提升建议

(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

各地区在发展休闲农业时应该结合当地现有的农业、农村和农民,整合农业资源,挖掘农耕和当地民俗文化,因地制宜地编制具有当地特色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引导休闲农业有序发展。可以将休闲农业与农村建设、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等结合起来,从宏观上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二)需求导向,合理定位

休闲农业的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在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各地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市场的消费者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消费者的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找准自己的定位,积极开发具有独家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挖掘市场潜力,通过策划特定主题事件或活动来激发休闲农业市场,让市民在休闲农业旅游中达到缓解压力、享受生活等目的。

(三)培养人才,提高能力

目前各地区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具了解,大部分休闲农业旅游为家庭个人式,经营者文化素质水平普遍偏低,经营理念淡薄,服务水平低。应与休闲农业旅游发达地方合作加强培训。同时制定出相应的培训计划与考核激励机制,加强旅游农业从业人员、经营管理人员的从业技能培训、自身素养培训和公共道德知识培训与绩效的考核等。也可以与高校合作,加强人才间的合作交流,借助高校平台招揽人才,以此提升休闲农业旅游的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四)政府扶持,完善设施

作为休闲农业基础建设、交通等基本因素需要大量的资金需求,普通休闲农业旅游机构无法承担巨大的建设投入资金,基础设施对休闲农业发展都有正向影响,各地政府应该在充分的市场调研与规划下,制定相关扶持政策用于休闲农业项目的建设、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农业技术的推广,集中提升硬件条件。

(五)结合网络,加大宣传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应积极开展网络宣传营销,与旅游类大型网络平台合作,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吸引消费者。休闲农业旅游也可以创办自有的网站进行宣传,加强与旅行社的交流与宣传,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考虑电视媒介宣传。

参考文献:

[1] 刘荣章,刘荣章,林国华,曾玉荣等.休闲农业的外部功能探析[J].福建农业学报,2007.

[2] 毛帅.休闲农业与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的联系与区别[J].特区经济,2008.

[3] 范子文.观光、休闲农业的主要形式[J].世界农业,1998.

[4] 关故章,杨泽敏,孙金才.都市农业的发展概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4.

[5] 段兆麟.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之比较[J].中国供销商情,2004.

篇5

关键词:旅游休闲消费;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

旅游休闲,作为一种典型的休闲活动能带来多方面的消费,譬如: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能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是居民休闲、娱乐和提高生活质量的过程。当经济发展推动居民消费达到一定水平时,其程度自然向提高生活质量转变。因此,旅游休闲消费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相互推动和促进的密切联系。

而浙江省旅游资源的丰富促使其旅游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居民旅游休闲消费也随之增多。与此同时当收入提高,能够用于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及倾向也越多,旅游休闲消费已成为我省居民的经常性消费,并已在各类消费中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本文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方法,研究浙江省居民的边际旅游消费倾向及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以促进我省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1.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新增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居民对各类消费品的边际消费倾向,反映居民各类消费需求的顺序和新增购买力的投向。它是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所依据的基本指标。边际消费倾向表示如下:[MPC=ΔCΔI]

这里,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I表示新增净收入,C表示新增消费。

2.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的影响因素

影响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倾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省居民旅游消费倾向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旅游休闲行业的消费品供给丰富,旅游消费品价格稳定则导致旅游消费倾向会相应的增加。(2)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旅游休闲消费倾向最终取决于收入水平。在其他条件给定不变的情况下,浙江省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那么其购买力就越强,对旅游的消费倾向越大。(3)影响浙江省居民实际收入的购买力水平和对旅游消费品的需求总量,而且影响旅游消费品供求关系和居民对不同类型旅游消费品的需求量和倾向,从而影响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结构。(4)旅游休闲消费习惯和消费预期。

消费习惯和消费预期对于人们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和何时消费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涉及居民旅游消费支出的有关改革措施的出台,浙江省居民的旅游休闲消费习惯和消费预期在不断变化的,从而引起浙江省居民消费倾向的变化。

3.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概念

消费需求收入弹性是用来衡量在价格等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当收入发生变动时,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通常把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消费者收入变动百分比叫做需求收入弹性,其含义是消费者收入变化百分之一,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百分之几。它反映了各类消费需求关于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需求收入弹性EI的计算公式是:

[EI=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ΔQQΔII=ΔQΔI×IQ]

这里,I是消费者的收入,Q代表需求量。Q和I分别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和消费者收入的变化。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反应程度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我们将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商品称为高档品;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但小于1的商品称为必需品;而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的商品称为低档品。

4.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因素

浙江省居民的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因素受到了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1不同的收入水平带来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对其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

不同的旅游消费结构是建立在不同的收入水平基础上的,浙江省居民收入的每一变化都会引起旅游消费品需求的变化。同种旅游消费品,由于处于不同的消费结构中,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消费需求。对于高收入群体,收入增加,对昂贵的旅游消费品的需求增加迅速,对低档旅游消费品的需求仅有微小增长,如:出境出国游览和到国外度假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而坐公共汽车旅行等方式的需求的收入弹性较低。对于低档旅游消费品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品的需求量降低。对于高档旅游消费品而言,随着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4.2旅游休闲消费品的价格比例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

虽然我们往往在分析需求收入弹性时是假定价格比例保持不变,但价格比例的原有水平对货币收入变化引起对消费品的需求产生的弹性显然是有影响的。

4.3不同的旅游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对需求收入弹性的影响

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对人们的需求有一定的影响,人的消费需求行为是个人特征与环境互相作用的产物。个人消费心理会影响其认识、评价旅游消费的环境,以及持有的决策标准,从而影响其旅游消费决策;而消费习惯往往存在一定的消费需求惯性,从而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

另外, 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因素、职业构成均对需求收入弹性有一定的影响。

5.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概况

5.1收入与消费情况

2002年以来,浙江省旅游休闲产业作为休闲行业中的重头部分,其经济逆势向上,国内旅游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旅游保持稳定增长,出境旅游延续强劲增长态势,总体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旅游业整体实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产业结构也变得更为优化,发展基础得到了夯实,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其发展较为快速。

2014年,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 73312.81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39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373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0.7%,连续 28 年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以人均 GDP 为重要指标的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为全省旅游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和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收集的数据,并通过计算得到了浙江省2002年至2014年居民收入和旅游休闲消费的增长率,见表1。

表1:2002-2014年浙江省居民收入及旅游消费情况(单位:亿元)

[年份\&居民收入 I\&增长率I/I\&旅游总消费 C\&增长率 C/C\&2002年\&8003.67\&-\&710.8\&-\&2003年\&9705.02\&21.26%\&767.7\&8.01%\&2004年\&11648.7\&20.03%\&1120.5\&45.96%\&2005年\&13437.85\&15.36%\&1378.82\&23.05%\&2006年\&15742.51\&17.15%\&1690.12\&22.58%\&2007年\&18753.73\&19.13%\&2025.8\&19.86%\&2008年\&21462.69\&14.44%\&2250\&11.07%\&2009年\&22990.35\&7.12%\&2643.7\&17.50%\&2010年\&27722.31\&20.58%\&3312.6\&25.30%\&2011年\&32318.85\&16.58%\&4080.3\&23.18%\&2012年\&34606.3\&7.08%\&4801.2\&17.67%\&2013年\&37568.5\&8.56%\&5536.2\&15.31%\&2014年\&40153.5\&6.88%\&6300.6\&13.81%\&]

数据来源:2002-2014年统计年鉴、浙江旅游统计便览

图1:2002-2014年浙江省居民收入及旅游消费情况 (单位:亿元)

由上面的表1和图1可知,2002-2014年期间,浙江省居民的收入水平一直在提高,从2002年的8003.67亿元的收入,跨越到2014年的40153.5亿元。体现了经济不断发展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我省居民的旅游总消费也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5.2浙江省居民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公式MPC=C/I,MPC表示边际消费倾向,I表示新增加的净收入,C表示新增加的消费。我们计算出2002年至2014年浙江省居民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MPC的值,见下表2。

表2:2002-2014年浙江省居民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及需求收入弹性(单位:亿元)

[年份\&居民收入增长额 I\&旅游总消费增长额 C\&边际消费倾向

MPC =C/I\&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Q/Q)/(I/I)\&2002年\&-\&-\&-\&-\&2003年\&1701.35\&56.9\&3.34%\&37.66%\&2004年\&1943.68\&352.8\&18.15%\&229.46%\&2005年\&1789.15\&258.32\&14.44%\&150.10%\&2006年\&2304.66\&311.3\&13.51%\&131.64%\&2007年\&3011.22\&335.68\&11.15%\&103.83%\&2008年\&2708.96\&224.2\&8.28%\&76.62%\&2009年\&1527.66\&393.7\&25.77%\&245.83%\&2010年\&4731.96\&668.9\&14.14%\&122.93%\&2011年\&4596.54\&767.7\&16.70%\&139.77%\&2012年\&2287.45\&720.9\&31.52%\&249.62%\&2013年\&2962.2\&735\&24.81%\&178.85%\&2014年\&2585\&764.4\&29.57%\&200.67%\&]

注: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公式、需求收入弹性公式得到

图2:2002-2014年浙江省居民边际旅游休闲消费倾向

由上表2和图2可知,从2002年至2014年浙江省居民边际旅游消费倾向是一个波动上升的状态。尽管出现了几次下滑阶段,但总体而言边际旅游消费倾向是上升趋势的,从2003年的3.34%最终达到了2014年的29.57%。而由边际消费倾向的定义可知:它是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图2中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随着收入的增加,浙江省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在不断上升。这体现了我省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对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在不断提高。

5.3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根据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公式:

[EI=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消费者收入变动的百分比=ΔQQΔII=ΔQΔI×IQ],这里,I是消费者的收入,Q代表需求量。Q和I分别表示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和消费者收入的变化。我们计算出2002年至2014年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见表2。

图3:2002-2014年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

由上表2和图3可知,从2002年至2014年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大小波动幅度较大的状态。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只有两年是小于1的,其他年份该值均大于1,且总体旅游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走势也是逐渐上升的态势。而由消费需求收入弹性的定义可知:在价格等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仅当浙江省居民收入发生变动时,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对其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较大的。即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关于收入变动是较为敏感的。

6.结论

由上述分析而得,当前浙江省居民的边际旅游消费需求倾向较大,随着收入的增加,我省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旅游消费的支出在不断上升。这体现了浙江省居民新增购买力的投向,其对旅游休闲消费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而且旅游消费收入弹性也偏大,即消费需求变动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较高,因此在促进经济、增加浙江省居民的收入的同时,也需合理地调整浙江省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以使其有效地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7.相应措施和对策

根据上述结论,针对浙江省目前居民旅游边际消费需求倾向、旅游消费收入弹性都偏大的情况,应考虑以下政策取向,以合理发展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第一,在提高浙江省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应该引导浙江省居民合理进行旅游休闲消费,对各项旅游消费品合理性消费,并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优惠。对涉及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支出的有关改革措施,尽快使其到位,减少浙江省居民对未来旅游消费市场的预期的不确定性,从而保证浙江省居民理性地进行各项旅游休闲的消费。第二,根据浙江省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动趋势,调整旅游休闲产业的结构和产品结构,满足浙江省居民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第三,在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其配套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譬如与旅游休闲消费涉及的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消费需求增加较快,应大力发展与此有关的交通、文娱用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娱乐等产业。

参考文献:

[1]Weintraub Effectivem Demand and Income Distribution.J.Kregel (eds.).Distribution,Effective Demand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C].Macmillan,1983:22-31.

[2]Blinder.A Model of Inherited Wealt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5,(87):56-70.

[3]Della Valle & Oguchi.Distribution,the Aggregate Consumption Function,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ome Cross-country Result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6,84(6):12-23.

[4]Dydan,Skinner and Zeldes.Do the Rich Save Mor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4,112(2):43-51.

[5]宋丹.需求收入弹性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经济新视野,2002(12):45-60.

[6]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73-82.

[7]朱国林,范剑勇,严燕.中国的收入分配与消费不振:理论和数据[J].经济研究,2002(1O):72-80.

[8]刘长庚,吕志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5(04):25-29.

[9]姜德波.江苏省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分析[J].消费经济,2000(05):3-5.

[10]杨天宇,朱诗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之间“倒u”型关系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9-12.

[11]吴晓明,吴栋.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与收入分配状况关系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5):22-32.

[12]周俊.北京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7(07):184-187.

[13]程兰芳.北京市城镇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及其趋势的实证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3(03):63-67.

[14]夏剑锋,周李.武汉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发展趋势分析[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02):17-21.

[15]陈秀琼,黄福才.中国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定量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2006,21(9):59-63.

[16]叶红.我国旅游产业区模式:比较与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06,21(8):24-29.

[17]柯珍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三农”问题关系探析[J].生态经济,2010(01):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