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学生品德教育范文

学生品德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学生品德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学生品德教育

篇1

1.教学性质的决定作用

在我国,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的必修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系统的教育,其中包括和社会科学的初步常识问题教育。其是我国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学校社会主义性质教育的实施。有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德育工作要想体现出时效性,情感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也就是说在德育工作中包括了“爱”的教育,这一点也就对其情感性进行了决定。

2.教学原则的决定作用

政治学科教育具有非常鲜明的原则性,要求知行统一。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设计中,不但要对“知”和“不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解决,还要解决“行”和“不行”、“信”和“不信”之间的矛盾。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投入一定感情,那么就不能动之以“情”,更无法实现晓之以“理”,因此,在进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一定要对知识教学和情操陶冶进行有机结合,对情感教育进行有效实施[1]。

二、情感教育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实施

1.营造积极的气氛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本身就应该具备一定的积极性,这样才可以对整个课堂教学的气氛起到一定的主导作用,有助于营造出一个积极的课堂教学气氛。首先教师在走进教室的时候,脸上一定要挂满笑容,这种亲切、积极的情绪,可以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感染,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这样不但可以对学生的热情和情感进行调动,同时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比如在学习“礼貌显魅力”的教学中,我首先提出一些问题:(1)向别人问路时,你应该怎么说,怎么做?(2)向同学借东西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3)归还物品时应该怎么说?然后找同学进行表演,这样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且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充满情感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流方式,其可以促进人们的心灵相通。但是想要语言具有打动人心的作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情感。那么在对学生思想道德教学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在讲课的语言上要具有一定的情感和感染力。同时还要对自己讲课的语调、表情以及动作等进行注重,以确保是真情流露,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教师发自于内心的热情。以此对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进行增强,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情感教育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发挥[2]。比如在认识逆反心理的危害中,我配上多媒体用一种声情并茂的语言配合一定的画面进行朗读课前查找的材料。读过之后,全班同学都沉默了……充满情感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并讲他们带入情感世界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离不开离师生之间感情的沟通和心灵的交融,所以教师在授课中应该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使用充满感情的语言,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这样不仅发挥情感导向的作用,而且对提高教学效率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3.情感事例贯穿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对情感教育的目的进行实现,就必须要对课堂教学中所选用的事件和事例进行筛选,可以根据学生的关注度进行,这样可以对学生情感上的积极体验进行激发,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教学中,可以加大对情感事例的应用。例如,可以讲解“某学生生被全班同学虐待”这样的事例,首先这一事例和学生自身具有直接关联,有助于引起他们强烈的共鸣,对学生和教师情感上的沟通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么也就可以更好的对教学目的和任务进行完成。

4.以身作则,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对学生来说,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也是与他们成长过程接触时间最长的人群。教师的特殊性使得他们的需要、兴趣等都能很大地影响学生的需要与兴趣,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形成也会产生极大影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在学生的面前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情绪随时调节,始终使自己呈现出最乐观的心态,将自己凌驾于情绪智商,尽可能做情绪的主人,避免自己的不好情绪和烦恼、怨恨等影响到学生,给学生带来负面的影响。特别是思想品德教师,更是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和情绪问题。思想品德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思想品德教师要具有比其他教师更广泛的兴趣与更渊博的知识,只有通过自己的能力打动和吸引学生,才能引导学生认真听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感兴趣的领域加以了解和关注,并适当地点燃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尽量做到平易近人,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们产生与老师沟通交流的愿望。

5.教学方法灵活化

要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还要求学生及时一定要实现其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不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可以为学生创设出不同的学习环境,那么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则可以更进一步对其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能力进行提高,对他们的情感进一步进行丰富[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注重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发表,对他们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指导他们进行改正,从而对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水平进行提高,对情感教育目的进行实现[4]。

三、总结

篇2

调查表明,当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环境、课程、实施主体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1.实施环境的问题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交往活动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影响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1)社会环境

从小学开始,学校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道理讲了很多,实效却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社会有时未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现今,一些网络不健康信息层出不穷,学生甄别能力弱,极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暴力恐怖游戏,潜移默化地侵蚀了学生的心灵,模糊了他们的道德认识。

(2)学校环境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偏差。重智轻德普遍存在,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将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奖金、考核挂钩。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公正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进而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有时可能背离了正确的方向。

(3)家庭环境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部分家长只顾经营自己的事业,没时间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更谈不上会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另外,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遇到挫折时,心理抗压能力弱。

2.实施内容的问题

实施内容主要指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但课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材内容

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上有时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着重于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但有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若教材过于单一乏味,内容缺少趣味性,则很难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2)教学形式

一堂生动有趣的思想品德课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部分教师大多采取说教的形式,让学生们坐在枯燥乏味的教室里进行重复的学习,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灌输知识的状态。教学缺少系统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大打折扣。

(3)课程评估体制

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并未关注学生的课外表现,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真实而全面的反馈。他们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养成和培养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相对于课堂教育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没有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仅靠个人主观印象就做出评价。

3.实施主体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主体。然而,现今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教的能动性、学生学的能动性未得到很好的配合。

(1)部分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学校缺乏专职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师缺少专业的知识,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课堂教学不能吸引学生。部分教师只注重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分数,不注重学生平时的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虽纳入课程计划,但大部分教师不严格执行计划,当成是“副科”,看轻思想品德课的思想越来越严重。

(2)有时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多是教师的硬性灌输,空洞说教,生搬硬套的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很少对学生感情进行激发,引起学生感情方面的共鸣。还有部分老师不仅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情感活动,而且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致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对策与思考

以上问题仅仅是枚举一些现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协调,综合解决。

1.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环境

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因此,应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宣传工作中,从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提供良好的社会保证。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生机勃勃,井然有序,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出校园文明的润泽作用。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来给予学生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再次,应重视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家长形成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正确认识。

2.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系统

首先,应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教学内容中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去体会、感悟,学会合作,提高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中更多融入学生能够理解的信息,让他们去认识社会。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革命故事、先烈事迹等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爱国主义精神、情感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对革命先烈的事迹及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与感悟。应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促进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知行统一,提高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素质。让学生走出课堂,自觉主动地参与,亲身体验。应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笔试、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等综合内容。在评分上,还可以通过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做到评价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3.提升思想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

篇3

一、小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分析

现在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众星捧月,从小养成了为所欲为、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不仅社会观念淡薄,是非观念差,连起码的家庭观念也极淡薄。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可是由于年龄小,知识少、阅历浅和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处于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儿童的品德行为正处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阶段,可塑性强,只要正确地引导,就能促进儿童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变得更加优秀;反之,如果在德育的某一环节上出现偏差,则将使儿童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因此,加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我们学校和家长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它对于人品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让小学生及时了解思想道德的内容,他们就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指导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道应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从小道德观念强,思想品德好的人,长大以后是很少违法犯罪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不良道德习惯的人,往往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于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影响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因素

通过与学生谈话,家长沟通和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学生出现不良道德品质的因素有: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学生自身因素

当前的小学生,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稍遇不顺,便会发脾气,情绪冲动产生不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

(二)家庭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许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对孩子提出的任何物质的要求都尽力去满足而忽视运用正确方法对子女进行品德教育。父母离异的残缺家庭,孩子过早地推动父爱和母爱,在单亲照顾下成长。这样,很容易出现偷窃、斗殴、浪荡、内向、怯弱、忧郁等行为

(三)学校因素性格特点

在学校,小学生没有任何方式可以免于从教师那里获得道德态度,道德信仰和施行行为习惯,教师对待小学生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小学生品德的发展。社会学家的调查证明:强制专横型的教师只能培养出屈从推卸责任不愿合作、弄虚作假等品质的学生;放任自流型的教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道德品质差,学习也不会好,因为他们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责任,不懂得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不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更无合作精神和自觉性可言;而民主型的教师,能尊重小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学生性格,培养的学生有责任心,有自觉的行为习惯,有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共同合作的行为表现,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小学生道德教育对策分析

小学生思想品质受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完成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一)学校方面

小学生喜欢模仿老师的言行,因此教师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牢固树立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信念,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学习对教师的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把政治理论水平、育人效果、师德作为衡量教师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单一凭分数论高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把班主任单独评议改成自评、互评、家长评议相结合;缩短评议时间,及时与家长沟通。只有教育的思想正确,把学校德育摆在重要位置,才能把学校真正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基地。

(二)家庭方面

“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应积极地为孩子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作为教师应该爱护、尊重学生、对出现打架、骂人、旷课等行为的孩子要正确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努力改善他们与群体的关系,不能强制,以免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加快不良品德形成。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让学校的教育,使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

篇4

【关键词】品德教育 填补 教才育人 浅见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7-0070-02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德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没有德育做基础,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所树的人,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和修养。俗话说:“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有德有才是正品。”而目前的现实是,许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育,忽略了孩子的德育,导致了“高智低德”现象的产生,这种现象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笔者是一名思品老师,又是班主任,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在班级管理中自己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了一些方法,愿意拿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权作引玉之砖。

一 挖掘教材育人的渗透点,适时进行教育

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加强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育人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是学校中最普遍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吸收的“精神复合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的,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具有“最普遍”“最基础”“最丰富”的特征,并伴随学生求学阶段的始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忽视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就是忽视基本的育人功能。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渗透德育教育,增强育人的实效性。赫尔巴特曾说:“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就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课堂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课堂教育的组织者――老师,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挖掘教材育人的渗透点,适时运用励志教育,发挥学生的特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角色的重要性,做到有的放矢地利用一切现有的资源,如利用“案例”“相关链接”等栏目,结合社会内容中各类典型鲜活的教育个案,加强对学生的公民道德规范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在良好的道德氛围中健康成长。事实证明,励志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一个人的潜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实际,用发展的观点引导和教育学生,可以多介绍一些学生熟悉的名人先进事迹及成功经验,引导学生树雄心、立壮志,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勇攀科学高峰,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二 必须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统一起来

现代家庭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必须实现沟通与协调,只有家庭、学校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和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夸美纽斯也形象地说道:“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就像一架飞机的双翼,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出事。”所以,家庭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不能背离家庭教育,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但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偏差,走入误区,有的家长重智轻德,只盼孩子将来成“龙”,忽视教育孩子眼下成人。“望子成龙”的观点非常狭隘,其现实目标就是孩子考上大学,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把成绩抓上去,把分数搞上去,其他什么都不管,导致一些孩子出现了“高智低德”现象,可以说,这样的人将来在社会上绝对不受欢迎,注定难成大器,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将成为不良家庭教育的牺牲品。这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成长,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

许多家长都用自己的处世之道来教育孩子,这些方法含有浓厚的明哲保身的意味,他们不知道孩子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如果用成人的思想教育引导孩子,势必会让孩子少了几分纯真多了几分世故,使孩子过早地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人际压力,剥夺了本该享受的无拘无束的快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老师要经常和家长联系,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交流、沟通,帮助家长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尽量与学习教育保持一致,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否则,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脱节,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

三 注重问题生的转化

“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在一个团体中,个性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一些问题生,他们一般是指在品德的发展方面和对知识的掌握、能力的运用等方面差的学生,多表现为学习吃力、纪律涣散、粗暴不讲礼貌、骂人打架、顶撞老师等,由于问题生的种种表现而影响集体,作为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往往会使问题生更加失去信心,若不及时转化,将会对其本人和集体产生难以预料的后果。如果能把他们转化过来,将有利于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就像下一盘棋,关键的几个子走好了,整盘棋就活了。但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却非常艰难,他们的一些毛病和不良行为已不是一两天了,他们的表现也反复无常,要想彻底改变这些学生,就必须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从心灵深处打动他们、改变他们。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学生身心进行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问题生,他们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对问题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转化问题生是教育者责无旁贷的,对问题生的转化也是成功教育的魅力的体现,也是教育艺术和以德育人的教育价值取向和追求。

四 巧用赏识教育

教育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赏识,便是教育的一种艺术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赏识教育正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被认可和推广。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赞赏。”对于教师来说,要怀着赏识的态度、真诚的爱心去对待学生,赏识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所有的孩子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让他们尽情享受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美好。

篇5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既包括意识行为方面又包括政治道德方面。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中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使其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并且其教育的内容是优秀民族文化与道德规范的有机结合。因此,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作为中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应该把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目标。下面笔者就来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下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同行参与到相关的探讨中来。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

当前,由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严重,使得学校和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关注而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引导和教育。面对这一现状,我国对教育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呼吁人们加强对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真正让学生在中学时代形成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品德,为其今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近年来,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深入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对学生思想品德上的教育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初中这一阶段作为学生优秀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意识和行为极其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对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正确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人的思想品德在形成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中学生来讲,加强其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要想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对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根据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的经验分析发现,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1.学生自身

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学习能力还是思想行为方面都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其思想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并且正开始青春期的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传统的思想教育工作往往是简单的说教,带有很强的灌输性,这样学生就对教师、家长在思想品德上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抗拒。

2.家庭

来自家庭的教育对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也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父母的行为意识和思想品德,对中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模范和榜样的作用。但是,学校作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往往会忽视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造成学校德育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协调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

3.教师

教师,是中学生学习过程中接触最多的人,其思想意识和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会产生最为直接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只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发展,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再加上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法律观念淡薄,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容易理解为简单的说教。

4.社会

面对信息共享的时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事件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社会作为学生成长的第三课堂,是学生补充知识形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场所。但是,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众多的不良风气,这些不良风气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具体措施

面对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

1.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教师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培养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交朋友,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这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基础。只有与学生之间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与教师进行沟通,参与到教师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来,教师才能及时发现学生思想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积极的引导。

2.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以身作则,正确引导思想品德发展

要想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能够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身教大于言教,注意自身言行和品德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心理学的研究,及时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从而发现不良的行为品德,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纠正。

3.学校、社会与家庭密切配合,开展积极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学校、社会与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能够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加强。作为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学校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使双方能够共同关注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作为社会,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不良习气进行整治。

社会在不断进步,历史的车轮证明青少年这个年龄段永远是最活跃的时期,所以,如何能够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摸清中学生的个性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加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且细致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一线的老师付出多方面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广泛参与。总之,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从各方面进行分析不断加强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新颖.浅谈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对策.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

篇6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环境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予以正确的引导,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错误的教育观念

一直以来,教师的精力主要都是放在语、数、外这三门主要的学科上,而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就是成绩,没有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大部分中学生认为当前的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做老实人反而会吃亏,和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这对于培养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素质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二)单一的教育方法

当前,绝大多数学校对于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很单一,集中体现在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类设置,而是仅仅根据教材里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导致绝大部分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教育课堂非常枯燥,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现在的中学生大多思维活跃,更加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单一的教育方法,很难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良的教育环境

当前中学生受教育的环境不怎么理想,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缺乏一体化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环境系统,学校、家庭和社会未形成合力来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现在很多中学生经常会到网吧去上网,网络上有很多负能量以及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违背的内容,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识别力,会对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并且一些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无法自拔,不能很好地转换现实中的角色和游戏里的角色,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出现问题。

二、中学生思想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因为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评价一名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成绩。学生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如果你要想获得更高的学历,就要拥有好的成绩,通过中考和高考。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了学校德育的失衡,影响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二)教育方法的欠缺

对于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而言,造成教育方法欠缺的关键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将教材上的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手段,而学生也没有独立的时间进行思考,所获得的知识完全就是被教师灌输到脑海中的,根本不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和探索获得的,这种教育方法只会让学生渐渐丧失学习兴趣。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培养综合素质方面下功夫,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师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主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比如,对于初一的学生,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自律、荣辱以及集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初二的学生,由于这个时间段正是学生的叛逆期,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法制等方面的意识。

(二)改进教育方法

中学生生性好动,思维非常活跃,求知的欲望也很强烈。所以,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选择适合中学生年龄段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师可以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贯穿在每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比如,语文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音乐课陶冶学生情操,历史课教育学生报效祖国等。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教育环境的构造,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会受到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所以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是非常关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普查,掌握学生的思想,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家庭要加强孩子的素质教育,给他们树立榜样;社会要建立绿色网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再不受到虚拟网络的侵害。综上所述,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适应当前的形势,与时俱进,根据中学生的特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作者:战娟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篇7

贵州省平塘县卡蒲小学558300

【摘要】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进一步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争做合格小公民,教育学生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任务,也是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 品德 培养 策略

如果说理想和信念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人生进取的强大动力,那么良好的思想品德便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基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德育为先,以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为切入点,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是当前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否重要,答案是一致的--很重要,但是如何把这一重要性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去,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在这里,我作为一名多年的教育管理者,谈一谈自己这些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拙见。

1.充分利用升降国旗、国旗下讲话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能做到坚持不懈吗

国旗、国歌、国徽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是值得我们乃至所有的中小学生所深刻认识的。试问,国旗中的五星有什么深刻内涵?国歌的词、作者及创作背景如何?能否完整唱出来?国徽又有何深刻寓意?我们学校中有多少学生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或一知半解?学生对以上内容不了解,怎么谈得上热爱祖国,又怎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是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以上不知,我们教育学生一味的读书、学习、考试,又有何用?我们的奋斗目标将迷失,我们的教育教学也必将处于摸索之中。充分利用升降国旗,组织学生进行该方面的知识竞赛,搜集一些好的国旗下的讲话内容,我想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的效果定会事半功倍。但是一定要坚持不懈,不要为了某项检查而一时头脑发胀,过后却不闻不问,这样便会把庄严的升降国旗演变成一种作秀表演的舞台,在学生幼小心灵里埋下一颗随随便便的种子。

2.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班会和队会我们充分利用了吗?能率先垂范吗

课堂教学包括文化课和班会课。我作为校领导,可以协调课任教师在他们所教的学科中渗透荣辱观教育,达到全员育人之目的。班主任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大力开展荣辱观教育。”条条大道通罗马”,可是我们的班主任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不能熟记于心的人已是屡见不鲜,这一点都做不到,何以育人,何以垂范,少先队组织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班集体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可是我们许多学校的少先队组织,特别是乡下及偏远地区的学校几乎处于瘫痪或半瘫痪之中。试问,这种状况,何以发挥主阵地作用?又何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再如,艰苦朴素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而现在这一传统已远离了小学生,取而代之的是铜臭气,这与我们的教师不无联系吧,教师上课浓妆淡抹,奇装异服,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行为准绳远离了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成空话,我们的教师们能率先垂范吗?

3.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作为班主任,我们能深刻牢记吗

小学阶段处在人的发展的基础阶段,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发展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小学阶段思想品德的形成,对儿童的一生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小学阶段班主任和其它科任老师对学土进行科学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就为他们以后思想品德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否则相反,使学生形成不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深远意义。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课程计划中,规定了小学阶段德育方面的培养目标:初步具有爱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等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文貌、守纪律的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过去工作认为教育便是智力的开发,着重于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在则普遍认识到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可忽视。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的圆桌会议上指出: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人利己动机的驱使,对为社会服务和提高对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有兴趣。当今迫切需要回到具有关心特征的早期时代的价值观。人们常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些语言来自于实践,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之重大。

3.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一重要性,我们认识到了吗

班主任担负的任务要比一般教师多,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如此,对学生的影响也超过一般教师。他们的做法把系统教育、随机教育同常规教育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形成了系统化、经常化、制度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一定要坚持不懈、率先垂范、与时俱进,进而形成一个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以至和谐社会。也希望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加强领导,学校认真谋划。当然,我们的班主任也起着直接的、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其途径和方法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教育规律就是可行的。这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努力研究和实践。在这里,我谈的只是个人拙见,望加以选择的去吸纳,以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

篇8

思想品德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另一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仅指道德教育。品德实际上是指道德品质,在这里所论及的是广义的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弱智儿童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是弱智儿童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能预见自己所作出的行为的后果,思维发展相对缓慢,情感意识薄弱,对很多行为的自我调控能力也比较差,道德判断的水平也很低。常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和活动,甚至导致其犯罪行为。因此,弱智教育教师必须研究和重视弱智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我们应如何针对弱智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呢?

一、热爱学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热爱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弱智教育教师要有更深厚、更伟大的师爱。弱智学生并不像健全学生那样可爱,在发展上也不会像健全学生那样会使教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更难说是人类的希望。面对大千世界,他们茫然无知,加上所受的冷遇,会给他们在精神、心理上造成创伤,他们可能会发怒,可能会说错话、做错事,甚至会打骂老师或轻生等等。然而弱智教育教师仍然应该拿出全部的爱奉献给他们。“点燃蜡烛,毁灭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人民教师自我牺牲精神的真实写照,普通学校教师在“照亮别人”的过程中,常会感到工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但弱智教育教师的工作却很少会结出“累累果实”,尽管如此,仍需他们默默无闻地、不知疲倦地为弱智儿童的缺陷补偿和各方面的发展而勤奋工作。若没有这种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便不可能做好教育弱智儿童的工作。

而作为弱智儿童,他们是社会的不幸儿,在社会或家庭中,他们很少享受到温暖和爱,所以致使他们的缺陷程度加重,有的孩子可能表现出蛮横无理、胆小、任性,还有的孩子时不时的表现出一种防卫的姿态,他们有的会丧失自信心,这些病态的心理都会严重的影响着弱智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医治这些病态心理的最好“药方”是给学生施以特殊的理解、信任和爱,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还可以为他们逐步建立起向上的信心。只有这样做,才能逐步使弱智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淡化,逐步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强化。例如:我班三年级一名叫常昊的同学,在学校中经常同其他同学打架,是出了名的“坏学生”。针对他的这一不良行为,我在教育他时曾经发过“火”,曾经狠狠地批评他。但这一切不但没让他回头,反而发展到了骂老师。后来,我改变了教育方法,经常同他谈心,去了解他、关怀他,讲道理给他听。在课堂上,给他诸多的鼓励、表扬,并且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帮他改正缺点(在他刚要骂人时,及时制止并拍拍他的肩膀或口头表扬,让全班同学为他鼓掌)。使他时刻感受到教师的爱、集体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常昊同学骂人、打人的次数明显减少,受到了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二、在各科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弱智学生对新鲜事物较感兴趣,他们的好奇心、模仿性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各科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中适当做一些游戏,既可以增强弱智儿童的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渗透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学习《龟兔赛跑》《骄傲的大公鸡》等课文后,教师指导全班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做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做解说,指定几个学生扮演乌龟、兔子或公鸡、青蛙、蜜蜂、喜鹊、老黄牛等。游戏结束后,先由学生发表自己对这些动物的看法,说一说自己学习到了什么,最后由教师总结,得到“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或“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等结论。

三、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重视主题班队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篇9

思想品德教育课作为中学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对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来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因为诸多因素使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鉴于农村中学生所处的特殊的教育环境,思想品德教育应采取以下的方式。首先最重要的是要给予农村中学生爱的关怀,使学生感到他是处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爱的关怀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也是做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有位哲人曾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以关爱的方式去对待学生才能让他们懂得怎样去关爱他人,对待学生没有同情,他们就变得没有同情,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是教师开展工作的力量源泉,也是使思想品德教育发挥其作用的重要前提,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潜移默化地提升着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当一个老师怀着一颗关爱的心去传授思想品德教育时,老师本身就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课的最好的典范,只有怀着关怀之心的老师,才能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师要以关爱的心去做那些有益于学生的各种繁杂琐碎的工作,要以兴趣盎然的状态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有利机会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具体到日常的教学中,在思想品德教育课中教师应多运用鼓励性手段唤起学生对学习、对自己的信心,教师可以利用拍肩、摸头、鼓掌、赞许或期待的眼神、点头等手段鼓励学生,而且现在的学生,大都有一种自我推销的欲望,参与意识较浓,总想在各种场合表现自己,针对他们这种心理特征,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大胆释放自己,呈现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关心、理解、公正、热情、鼓励、信任的环境形成了浓厚的民主气氛,让学生从中体会民主、和谐的乐趣,让他们在学习中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质的熏陶,实现寓德于教的目的。另外思想品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在课堂的范围内,应该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从点滴做起,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结合中学生面临的各种人生问题、社会问题、情感问题等给予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使学生们能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思考,主动地处理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容地应对各种挑战,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农村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以关爱为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力求使每一节课处理都恰到好处,做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努力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效性、感染力和吸引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态度和科学世界观的好公民。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永兴县教育局

篇10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特点

在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学校在进行教育时,应该重视对课本知识以及教育模式的创新,不能只将课程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有限知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使学生能够亲身的对课本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各项活动的不断完成,对自己的思想品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品质[1]。小学生还处在思想意识不全面的阶段,所以学校的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引导,这样才能对小学生起到教育作用。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原则

1.针对性原则: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思想品德养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小学生在思想品德养成过程中的不良的习惯以及错误认识,学校以及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情况,对其进行积极的思想引导[2],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并对其进行及时的改正。

2.教育的多样化原则: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想意识不完善,所以,教师在对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应该采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如可以以班会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的讨论或者进行社会实践使学生对思想道德进行全面的认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对道德教育的兴趣,从而使教育的效果得到明显的上升。

3.坚持示范性引导原则: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中,教师是学生的直接行为引导人,小学生在思想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成熟,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他们将教师的言行作为自己行为的规范,所以,教师的行为规范在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言行一致,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教育的效果[3]。

二、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开展的创新性

对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创新,主要是对其教育教学的内容进行合理化的创新,它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新的基础,对其内容的创新主要是指对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的安排等等的创新,创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思想品德的教育效果。

(一)对课堂气氛进行相应的改变

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气氛比较轻松的教学模式,因为小学生对社会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还没有建成自己的世界观,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教学环境的轻松[4],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去接受教师所教授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局限于室内教学,还应该积极的运用室外的有利条件,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对其进行全面的认知,在日后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以及行为习惯。

(二)对课程进行合理化安排

1.创新教学的内容

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所以学校以及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该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当中,让学生通过肢体以及感官的认知,对思想品德教育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内容中融入便于学生理解的,符合现代化发展的信息,这样可以使学生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2.完善课外活动的形式

在对学生进行课外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主吸收能力对课外活动的形式进行及时的创新,在对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仅只局限于学校之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积极的参与社区的一系列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看望老人或者孤儿[5],这样可以是学生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来对一件事情进行思考,并且做出合理的处理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的过程中去了解并领悟优秀的思想品德的建成,不断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可以达到思想教育的真正目的,有效的提高思想教育的教育效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篇11

人民教师是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做先进教育思想的探索者、开拓者、倡导者。在基础教育领域,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一、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是反映一个人心灵的窗口,关系到每个学生的一生道路是否能走好。教学中,我先从学生的思想教育抓起,教育他们爱祖国、爱科学、爱劳动、爱班队。通过讲故事、参观、读书时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告诉他们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让学生参加升国旗仪式,使他们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心灵得到陶冶。充分利用学校基地实验田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在“五一”国际劳动期间让学生参加义务劳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通过爱科学、学科技,争当“四有”新人的活动,充分让每位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用眼观脑思,手做心想,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兴趣。为了使学生们爱班如家,提高全班的凝聚力,组织学生们进行拔河比赛、接力赛、歌咏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们明白“人心齐,泰山移”,一根筷子容易折,十根筷子难折断这个道理,使学生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当好学生的朋友与师长

尊重、理解、信任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和关爱,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课余时间,我常常找学生们谈心,专心致志地倾听他们的心声,同他们面对面平等地谈话,象他们的朋友和兄长那样听他们诉说,了解他们心中所思所想。然后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引导、启发。同时要还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空间,去掉束缚,卸下包袱健康地成长。从不摆老师的架子,以大欺小对学生指手画脚,而是和他们平等友爱地相处,设身处地融入其中,既当学生的师长,又当学生的朋友。

三、决不放弃一个

老师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不管学生素质高与低,学习好与差,既然成了我的学生,决不轻言放弃,而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对于脑筋反应快的学生针对他们理解能力强,应多加点知识,让他们“吃饱喝足”,避免重复。对于较差的学生多给他们“吃偏饭,开小锅”,采取辅导、答疑、手把手教的方法让他们赶上或超过较好的学生。对于那些贫困生我自掏腰包为他们买衣买物,并发动学生献爱心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决不放弃一个是做教师的原则。

四、变被动灌奶为自主吸奶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互动活动。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使教与学相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每位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即打破课堂上的“教师至上,教师是中心”的陈规陋习,变被动灌奶为自主吸奶。众所周知,奶灌得快了,婴儿容易呛着,灌得多了,婴儿吃得过饱会撑着,灌得少了,婴儿会饿着。最好的办法是让婴儿自动地、自主地吸奶。只有这样,婴儿才会根据自己的生理要求,适时适量地吸取奶汁。学生学习和婴儿吃奶是一个道理。有的老师为了争名次赶进度,不管学生是否能接受,就给学生大量地灌输习题、作业,长此以往学生不仅消化不了,还出现了过剩现象。而且时间久了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食情绪,这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根据这个浅显易见的道理,在教学中我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我起辅导作用。通过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断地变换口味,从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自主地吸吮知识,做到了既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又要消化得了。让过去的老师讲,学生听,变成老师和学生一起动。这样一来,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其效果是开动了学生的大脑,锻炼了他们的积极思维,大胆地创新,使他们不仅想学爱学,而且会学。不要杞人忧天,担心学生饿着了,自己的胃口自己知道,容量大小自己清楚。要学会该放手时就放手。

篇12

一、积极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思想品德是一门集知识性、社会性和现实性很强的课程;中学生学习它,不单单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为此,中学生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程,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同学们就要有一个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好坏,先决于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积极学习态度是同学们对学习的内在精神要求,是一种积极向上状态的体现,是一种有效学习的内驱力,能使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有想学、愿学的冲动,从而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思想品德的主人。正是这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增加了同学们对知识渴望,激发了求知欲,进而从感情上才能把思想品德课程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的学科来认真对待。

其次,积极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们一种无形的偏爱的精神活动或者说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关心、喜好,从而积极参与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活动,力求得到愉悦感和心灵上的满足。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如果我们教师在生活点滴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肯钻研,乐探究,喜交流,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了。

第三,领会学习讲成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解题能力训练的检测,树立正确的检测观念。其一,教师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学习中的检测,做到不慌、不弃,不骄不躁;重视它,又要邈视它,要有一颗平常心。其二,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就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题能力训练中去。

二、教师要有积极、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观

思想品德是一门立足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课程,它的教育理念是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形成积极、正确的教育观:构建充满生机的有效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中领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提升学习能力。

(1)教师要积极构建生动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

在思想品德教育导学中,教师一定要深挖掘、细发现,借势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动机同时迸发,使其学得带劲且快乐。那么如何确保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根据导学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方法、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思想,一起碰撞重难点问题,进而才能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

(2)教师要给予学生体验的空间,学会合作学习

篇13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智慧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3-0003-01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运用人文式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心理规律,运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来教育引导学生,以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新时期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1)注重情感引导,培养学生“情感丰富,真情实感”情怀;(2)注重关爱教育,鼓励学生学会懂得“怀感恩心,知恩图报”;(3)注重信任和尊重教育,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品质;(4)注重价值观教育引导,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理念;(5)注重团结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精神。这些教育方法的运用,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体味到教师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和风细雨式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得到发展提高,符合“四有”新人的要求。

一、注重情感引导,培养学生“情感丰富,真情实感”情怀

情感是人类所特有一种心理活动,正是这种活动要求使得人们在表达的过程中能够知晓对方的语义,使得交流成为彼此之间情感的外化表现。笔者以为,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尤其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应该注重运用正确的思想情感引导,一方面,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发展趋势,为教师真实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情况提供良好的的条件支持;另一方面,能够通过这样的情感引导,让学生能够真实地展示自己的行为修养,便于教师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及时调整教育策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二、注重关爱教育,培养学生“怀感恩心,知恩图报”言行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自我提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源泉。教育一旦离开了爱,学生的思想永远是“只有空谈,没有真行”。因此,笔者以为,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关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爱的教育成为他们思想品德中重要的基石,指引着向他们不断前进。这样的教育,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以仁爱之心对待世间生灵的良好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让他们在爱的教育中进一步感受爱的伟大,培养他们的知恩图报言行。

三、注重互信互尊教育,培养学生

“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品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利用这样的关系进行交往,不仅能够使得彼此之间的交往更富有人情味,还使得学生的情感能够得到真实的表达,便于教师进行引导教育。

学生的生命是唯一的,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和讴歌不仅是教师所追求的教育方式,还是形成互相信任和尊重的必然体现。对于一个个体而言,生命都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的,所以生命才显得伟大而且值得敬畏。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他的工作应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运动。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以为,教师应该首先运用信任的眼光对待学生言行,让你的信任使得学生的虚假无处藏身,其次是鼓励学生与教师大胆沟通交流,尊重他们的心理发展需要,说真话;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将这样的互相信任和互相尊重运用于学习生活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

四、注重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认识

自我,发展自我”理念

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帮助学生走出困境,提升思想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这样的价值观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的价值意义更具有真实性和情感性,便于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让价值观教育成为学生自我疏导,自我提高的有效推动力。

教师应该帮助初中生认识真实的自我,正视自己成长中的变化,要懂得主动寻求帮助。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了解自己,改变自己,培养自理、自立、自律、自学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自我的成人感往往使初中生反抗、骄傲、大胆、固执,否定自己的儿童特征,而真实的情形并非如此,他们还不能准确地把握自己。

五、注重团结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团结

合作,共同进步”精神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课程教学应该在优化教学资源、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样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彼此和谐相处、的良好学习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以满足他们的学习发展需要。

篇14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现状成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5-049-03

1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堪忧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1.1 最想父母的时候是缺钱的时候

一些中学生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对本校100多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放假时和父母的谈话次数、谈论话题、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谈话不多,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很好沟通的习惯,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

1.2 伸手要钱,出门讲价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7年8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部分学生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1.3 无心读书,荒废学业

在学习时间特别是自习时间,以玩扑克、麻将、桌球等方式为名聚众而赌,谁输了谁请客,否则限期交款或者被揍。他们不惜花费父母的钱财上街玩电子游戏机,或沉溺于网络游戏等。

1.4 公开敲诈勒索

少数无心学习的学生,他们经常旷课,校际之间互相勾结,对一些家庭比较宽裕的同学,或者对他们认为看不顺眼的同学,进行公开敲诈勒索,限定在某一地点按时“交货”,少则几十元,多则百元以上。斗殴打架,还常牵涉入社会上的无业青年聚众闹事,更有甚者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

1.5 贪图个人享乐

个别学生偷盗同学钱财、自行车,就连日常生活用品、学习用具也不放过。或者内外勾结进行偷盗、抢劫。消费讲排场、好面子,同学之间流行相互请吃喝,进出高档消费场所。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

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2 中学生道德缺失的主要成因

2.1 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一些家庭过于溺爱孩子,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经常还有四大护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孩大都产生唯我独尊的心理。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冷漠一代”。

2.2 社会上的一些坏风气也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影响

近些年来,社会上一些人趁改革开放之机,把一些不该开的东西也开放起来。诸如赌博(包括一些电子游戏机),它将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犯罪。贩卖黄色书刊、播放黄色录像带、影视屏幕上形形的不健康镜头,都将使不少学生的思想受到影响,精神上受到污染,有些学生无心念书,有些学生过早成熟,有些甚至犯罪。还有一些录像带都是一些杀人、抢劫、枪战的影片,使得一些学生也学得很野蛮,动不动也舞刀弄棍,有些还弄出人命。

2.3 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

学校以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导致一些中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素质差,职业道德低下的人。一类是课堂上可以讲些大道理、道貌岸然,一离开课堂却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再一类是只教书不育人,成绩好的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坏学生,这种思想认识和方式方法,常常引起学生的对抗情绪,逆反心理,致使学生对教师的反感递升为对学校的反感,增加了学生的厌恶的情绪。还有一类教师是投机钻营、贪小便宜的人,成天就想在学生家长上捞一把。今天要求这个家长这样,明天要求那个家长那样,使得教师的人格、名誉扫地。

3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措施

3.1 创设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努力使学校墙壁也说话。”这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阵地。如:在校建立专门的德育橱窗,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敬校爱校教育;操场四周的围墙变成绘有各类启思益智壁画的文化墙,在醒目的位置修建庄严的升旗台,在显眼地方写上校训、校风,让广大师生在践行校训、校风的活动中逐渐培养起爱校、爱集体的责任感;楼道内精心设计了《热爱祖国》、《了解家乡》等各类图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内张贴学生《守则》、《规范》、名人画像、格言、标语班训和庄严的国旗,以名人事迹激励学生,以名人格言引导学生,以标语班训要求学生。让校园中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3.2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德育元素,将对中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感悟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道德观。

如教学思想品德课《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时,可让学生分别模拟盲人过马路、瘸子挑担、哑巴求救……使他们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从而明白为什么要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产生同情残疾人的良好品质,并养成自觉帮助残疾人的良好行为。

3.3 教师率先垂范以人格塑造人格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它没有皇权的独断专行,却有皇权一样的让人顶礼膜拜”。学生由于年纪小,见识少,对于是非、善恶、美丑等还没有成熟的观念和切身的体会。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标准。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学校应特别重视对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必须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的职业特点,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教师要从思想到作风,从言行到举止,处处带好头,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对抽象的规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让学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样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这不仅增强了教师德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实效性,而且让学生在教师表率的潜移默化中形成教师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3.4 以活动为载体,行为育人

课外教育活动范围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能发挥特有的作用。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系列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开展多种主题鲜明的活动。如可抓住欢度国庆的有利契机,在国庆前夕开展“歌唱祖国”歌咏比赛,组织《迎国庆手抄报比赛》。利用周会课和各种集会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在平时狠抓文明礼貌教育,让学生养成守公德、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3.5 建立科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现教书育人

改革现行的思想品德课升学评价制度,把单一对知识的考查变为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的综合思想品德素质的评价。

在评价方法上,除了采用考试这种评价手段之外,还要使用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庭评价和操行分评价等评价方法。可以把德育工作中的操行分评价和班主任评价应用于其中。我们只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不科学的,学生的操行分是学生平时表现的真实记载,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思想品德的真实情况,所以学生的操行分应是学生思想品德得分的重要组成成分。

总之,中学时期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大,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家庭、社会,引导学生养成优良品德,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治礼.浅析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安徽日报,2010.

2 王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走进新课程,2002.

3周济在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会上的讲话.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