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3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绿色新能源技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0 引言
随着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绿色节能、美观性、经济性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面临着环境污染及能源紧张的现实,绿色建筑的概念被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必将成为今后建筑行业的主流方向。同时,经济带动了技术的飞跃,为缓解能源紧张,如何开发、利用新能源成了当前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新能源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它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占地面积168500m2,共有6座楼,1#—4#楼均为27层,设有1层地下室,5#、6#楼为32层,设有2层地下室。小区内有大小两个水池,养有多种观赏鱼,池上架有木桥,周围是绿化带及草坪,另有花木栽植,楼群错落有致,整体搭配效果良好。为打造绿色建筑,实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楼层采用玻璃幕墙作为围护结构,并对建设做了详细设计。
2 绿色建筑的设计
2.1 概念
绿色建筑,是在环境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后才提出的,并非简单的“绿颜色”,而是一种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理念,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对现代化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节能减排为基本理念,从各方面降低建筑消耗、减轻污染程度,为人们提供环保健康的居住空间,以达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材料上,使用高新节能材料;在技术上,积极开发新能源技术,如风能、核能、太阳能等。
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尚有差距,自上世纪80年代起,绿色建筑在我国起步,在30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近些年,政府对此更为重视,并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为绿色建筑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很多迹象表明,我国的绿色建筑日臻成熟。
2.2 设计
在该工程中,“4R”理念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保证每个人员都对此十分熟悉,“4R”即①Reduce,尽量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使用率;②Renewable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③Recycle ,对废旧物加以回收;④Reuse,有选择性地重新使用旧材料。
在建设、装饰时,对环保、节能予以高度重视,多使用节能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使得室内空气质量大幅提升,且建筑材料可循环使用,符合节材理念;各楼顶阳面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并设置有水箱间,阴面可做观光用,使楼顶空间得到充分利用,而地下室则供停车、堆放杂物,符合节地理念;室外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在多雨季可储存雨水,补充池塘所用,室内则全部使用感应式水龙头,厨卫间是用水的主要区域,对此做了仔细考虑,如卫生间使用再生水冲厕,符合节水理念。
3 新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
为实现绿色建筑的建设,建设单位对节能尤为重视,以节约能源为核心,兼顾环保、居住舒适度等因素,做了详细规划。
3.1 围护结构
该小区内,4#楼正对一水池,远看呈莲花形状,为与其相对应,玻璃幕墙外倾近65°,在夏季可反射阳光,减少辐射。同时,玻璃幕墙采用呼吸式结构,分内外两层,内层使用温屏玻璃,具有阳光透射比小、传热系数低、性价比高等优势;外层选择的是普通钢化玻璃,并设有通风窗,内外层之间设置有空气夹层,小区冬季较冷,如此设计可合理利用太阳能,对夹层起到加热作用。
根据天津地区的气候推算,1月份白天的室外温度约为﹣0.96℃,幕墙夹层由于利用太阳辐射,温度约为2.7℃,假设室温为16℃,消耗热量不到普通建筑的75% ,至少可节能25% 。夏季炎热时,玻璃能够减少阳光辐射。而平时窗户打开时,通风效果良好,室外空气穿过夹层进入室内,可实现自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提高空气质量。
3.2 遮阳
考虑到遮阳,楼板处按照出挑结构进行设计,同时为清洁幕墙提供了方便,另外,在出挑处可栽种季节性花草,改善空气、供人欣赏。因幕墙太阳辐射较大,该小区采用了移动遮阳板,在太阳移动时,也可最大限度地遮挡正面辐射。在遮阳节能方面,将太阳能电池板安于遮阳板上,借助太阳能发电,以维持遮阳板移动,若无阳光或阳光较暗时,则通过市政供电网进行补充。
3.3 太阳能利用
太阳能是当前最为重要的一种清洁型能源,投资相对较小,而且利用率高,在世界各国都有广泛应用,该小区作为秉承现代化理念,在生活用水方面即采用该技术。为进一步节约能源,路灯使用太阳能路灯,楼道、走廊则使用太阳能发电系统进行发电,在能源转换中,传输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在13—17层安装有太阳能发电系统。在家用电器方面,如照明灯的设计,选择的是白色发光二级管,其优势在于:①光照度较大;②可直接利用直流电,节省了逆变器等设备的费用;③使用寿命较长。
3.4 空调系统
该小区在设置室内空调时,选择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新风机则使用热泵型溶液除湿降温型式。在夏季,利用溴化锂溶液减除新风湿度,然后与蒸发器进行换热降温,再送入室内,此过程中,低浓度的溶液首先与排风机进行全热交换,而后吸收冷凝器的热量,对溶液加以浓缩,可使其再生利用,由于对热量的合理利用,机组的COP值可达5.5左右。在冬季,将四通阀的方向加以调整,对新风起到加湿加热的作用,根据回风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新风量可进行自动调节,进而维持室内空气较高的质量。
安装独立新风系统,可减轻空调末端的湿负荷。相关试验表明,与普通形式相比,干盘管形式可将冷水温度提升10—13℃,从而使得冷水机组的COP值大幅提高,同时降低了室内送风温差,使舒适度有所增强,此外,还能有效抑制各种病菌在室内滋生、蔓延。
3.5 冷热源的选择
在众多能源中,环保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在当前最受重视,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占据着重要地位,相关数据表明,二者的初投资及运行费是最低的。相比之下,水源热泵在实际回灌时颇为困难,而该小区有2个水池,底部面积较大,因此,选择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一般而言,建筑在冬季从土壤吸收的热量要低于夏季排放的热量,长此以往,必将使土壤温度增加,经考察计算,该小区冬季吸收与夏季排放的热量区域平衡,可忽视以上考虑。
3.6 玻璃幕墙不舒适性的改善
比普通结构的墙体相比,玻璃幕墙在夏季会对人形成热辐射,冬季会形成冷辐射,舒适度较差。为此,在楼板300mm高的坎墙和屋顶梁下的混凝土墙内埋有一组塑料管。冬季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阻挡冷空气的辐射。夏季,冷气流下行,有效地阻挡部分热辐射,使人体的不舒适感得到部分改善。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行业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绿色建筑以节能减排为主要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需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技术,并将其合理运用于绿色建筑中。
参考文献
[1] 俞舟涛.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知识,2013,22(6):187-188
[2] 侯恩哲,佟昕.绿色建筑中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与思考[J].节能,2013,20(4):133-134
【关键词】:新能源技术;绿色建筑;应用
1、导言
建筑产业是全球土地、环境资源的开发使用者,对于能源方面消耗也十分巨大。因此,房地产开发商们在建设房屋时,除了将房屋建造的宜人以外,也要思考关于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相关问题,因此新能源应运而生。所熟知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都是可再生的新能源。对于这些新能源的研究、使用与开发,会从某种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另外,物美价廉、安全可靠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若加强对新能源的利用,就会减少对煤、碳、石油的开采,稳定生态系统,更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绿色建筑与新能源
2.1绿色建筑
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有关绿色建筑的概念界定是这样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通过最大限度地从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方面节约资源,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目的,促进自然和谐共生,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是一种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为人类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居住、活动的空间,具有全寿命期、绿色化、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整体设计等特点,实现了“以人为本”与“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
2.2新能源
对比新能源和传统能源可以发现,新能源具有丰富的来源,且新能源具有用不完的特征,同时在利用新能源的过程中也很少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良好的生态性、清洁性。目前我国新能源主要分为传统的生物质能、太阳能和可再生能源等、大中型水电三类。而一次能源(如核电站外的地热能、风能、太阳能等)、大中型水电站、常规的化石能源是目前我国开发利用的主要的新能源。这些资源的优势在于干净清洁、可再生、具有丰富的资源,将其作为替代性能源发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发展潜力。
3、新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3.1地源热泵节能技术
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室内温度,并持续的减少建筑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在应用到绿色节能技术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根据地理进行建设和理性的选择自然环境的特点,特别是在大温差的地区,其中重要的是我们要保障施工的合理性。在使用地源热泵的成果上,夏天时,它可以对建筑内部进行有效的吸收多余的热量,在冬天时又会对室内产生大量的热量,以最合理的方式稳定的调整着温度。在所有绿色的节能建筑中,墙地源热泵技术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应用到实际的节能技术,当前我国的技术与世界领先的水平还有着不小的差距,那么这就需要我们对绿色的节能技术加强研究和推广,这样才会更好地实现高效、绿色节能建筑的节能。
3.2太阳能技术
3.2.1太阳能建筑
现在传统的太阳能建筑主要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主动式太阳能建筑因为设计步骤太为复杂、地理原因产生的成本过高,因此不易建造,基本没有出现在现实的住宅产业中。被动式的太阳能建筑由于整个过程中不主动使用能源,因而相对会比较简约,容易设计和操作,也是现行住宅中使用的比较多的形式。被动式太阳能住宅主要使用栏杆等围护结构来实现自我的放热吸热,不依靠任何外界的辅助手段,广受人们的喜爱。如使房间朝向南边,阳光直射过来;在房屋的顶部建造一个水池,也可以聚集热量。
3.2.2太阳能发电与发热
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就是太阳能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就是太阳能发热技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供暖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都是常用的方式。现在许多住宅小区中,随处可见有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池板,其被广泛的使用于楼道、路灯和草坪灯等多处照明设备。值得一提的是,太阳能热水器已成为使用范围最广、技术最成熟的一个家用产品。用户在顶楼上放置一个太阳能真空集热管,收集太阳能将水进行加热,然后连通管道到住户,就可以坐在家中使用热水,这项开发给业主带来方便。如何将太阳能充分吸收和有效的进行采集,是建造房屋保温工艺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我国北方广泛采用的是被动式的太阳能建筑系统,设计者采用特殊的建筑部件,使建造出来房屋的屋顶、墙壁以及地面都带有一定的保温效果。防止外界的高温进入室内,需要隔热墙的防护。冬天的时候可以收集大量的太阳的热能,从而使房间的温度升高;夏天的时候能对热量产生一个特定的通路,加快气体的流动,从而使房间的温度下降。另外,储热墙还有一个功能,防止外界的气体进入,同时也阻止内部的气体散发,通俗来讲,即里面的东西出不去,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利用太阳能还能制冷,主要有两种方式:一需要用到机械装置,太阳能让机械装置开始工作,机械装置自行制冷;二需要吸收式制冷机,太阳能让吸收式制冷剂工作,然后制冷机制冷。
3.3可再生能源利用
所谓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像现在常见的太阳能与风能等,我们就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这样就可以减少日常所需补充建筑物的能源消耗、能源消费的问题。目前,太阳能、风能是大多数使用较为熟练应用的节能技术。利用常见的太阳能,大部分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外墙安置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可利用的太阳能光电、在其他建筑物中经常会用到的就是电力和热水,这些节能方式大部分是使用风能的设施,在我们常见的风力发电技术中一般会使用简单明了的建筑设计,从而减少了建筑物、工作内部线路节能建筑。
结论
总之,新能源在建筑的应用可有效减低环境污染,缓解能源危机,提供居民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建筑发展方向,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融合自然环境、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必定成为未来建筑的发展走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青睐。
【参考文献】:
[1]常慧.可再生能源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节能,2013,04:39-41.
【关键词】绿色节能环保技术;沈阳;新世界花园;住宅领域;环境保护;宜居住宅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热议犹酣之际,我国政府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久利益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人居需要,绿色节能环保元素已经演变成了建筑的基本符号,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在建筑业中进行着绿色节能环保的尝试,我国在绿色节能环保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从太阳能屋顶到保温外墙,从节能门窗到反热玻璃,从生态透水砖到风能发电,探索的工作从未间断,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探索的领域不断拓展,人类的探索精神一往无前。
沈阳市自1991年起即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建筑节能技术,截止到2005年底,沈阳市节能率达到50%的住宅的年竣工率已经高达90%。从2006年开始,沈阳市强制执行居住建筑节能率65%的新标准。为响应政府号召,为环境保护贡献新世界中国地产的一份力量,沈阳市新世界花园项目在施工设计中采用以下几种工程技术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1.不使用粘土砖
为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切实保护耕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沈阳早在1999年就向建筑部门下达了《关于禁止和限制使用粘土实心砖的通知》。要求沈阳市各建筑设计、房屋开发、建设监理以及工程施工单位禁止和限制使用粘土实心砖,推荐使用空心粘土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粉煤灰、废渣空心砌块和轻质隔墙板等新型墙体材料。沈阳市新世界花园项目严格遵守该项决定,不采购、使用粘土砖,而是使用粉煤灰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作为内墙填充体。
2.地源热泵技术与清洁能源
2006年夏,沈阳市新世界花园项目扩建销售中心建成,新的销售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采用了地源热泵的供暖方式。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球浅层资源(包括土壤、地下水、地表水或城市中水)既可供暖又可制冷的高效节能的空调系统。它利用铺设在土壤、地表水、中水等中的换热管道,来实现空调房间与土壤、地表水等之间的换热过程,以达到建筑空调的效果。它的制热能耗量较其他采暖方式减少了50-70%;制冷能耗量较其他制冷方式减少了40-60%。地源热泵系统还为用户节约了大量的运行费用与维护费用。
另外,沈阳市新世界花园已经与沈水湾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合作,开始采用清洁能源为园区提供热源服务。沈水湾清洁能源有限公司所提供的清洁能源是利用沈水湾污水处理厂每天20万吨污水处理后从中提取的热量作为采暖热源。沈阳市新世界花园现有园区采用清洁环保能源用于供暖服务而不是采用传统的高能耗、低环保、高污染的煤热供暖能源,届时,一个洁净、环保、健康、安全的沈阳市新世界花园园区将呈现在诸位的眼前。
3.外墙保温技术
沈阳市新世界花园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住宅居住品质,早在一期的A、B组团时即使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加芯墙技术。加芯墙技术即指在外墙中设置苯板保温隔层,从而提高外墙保温性能。但是缺点是外墙厚度过大,建筑面积利用率不高。目前沈阳市新世界花园在住宅建设中采用了现在较为流行的外墙外保温技术。外墙外保温技术的优越性十分明显,它不但能够避免建筑热桥,而且还可以避免墙面的冬季结露;并且,它还可以保护建筑的主体结构,减少温度应力,从而极大地增加了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外墙保温技术比内保温增加了建筑使用面积,极大地拓展了居住空间。沈阳新世界花园采用挤塑聚苯板(简称XPS)作为外墙保温板,经专用的固定件将保温材料贴、挂在外墙上,然后抹抗裂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格布形成保护层,最后,还要加做装饰面。其中挤塑聚苯板因其所具有的优良的物理特性和较为低廉的成本,而在全世界范围的外墙保温外挂技术中得以广泛应用。
4.Low-E玻璃与三玻两空窗
4.1 低辐射镀膜玻璃简称低辐射玻璃或Low-E玻璃,因其所镀的膜层具有极低的表面辐射率而得名。普通玻璃的表面辐射率在0.84左右,Low-E玻璃的表面辐射率在0.25以下。这种不到头发丝百分之一厚度的低辐射膜层对远红外热辐射的反射率很高,能将80%以上的远红外热辐射反射回去,而普通透明浮法玻璃、吸热玻璃的远红外反射率仅在12%左右,所以Low-E玻璃具有良好的阻隔热辐射透过的作用。冬季,它可以把室内暖气及其他室内物体散发出来的热辐射,像一面热反射镜一样,将其中的绝大部分反射回室内,保证了室内热量不向室外散失,从而节约了取暖费用。夏季,它可以阻止室外地面、建筑物、阳光发出的热辐射进入室内,节约空调制冷费用。Low-E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一般在11%以下,与普通白玻相近,低于普通阳光控制镀膜玻璃的可见光反射率,可避免造成反射光污染与紫外线照射。正是由于Low-E玻璃的这些优良特性,所以被称为绿色、节能、环保的建材产品。沈阳市新世界花园在新建的住宅项目湾景华庭中,即采用了该环保产品。
4.2 三玻两中空窗
三玻两中空窗的窗型配置的优点为隔声消音、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效果优良。特别是沈阳市新世界花园项目地块北部毗邻沈阳交通主干道南二环路,为了降低交通噪声对新世界花园住宅项目的影响,沈阳市新世界花园住宅项目采用的三玻两中空窗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这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外窗的隔声、隔音能力,改善了室内的居住环境,而且更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效率,进而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5.电梯节能配置
在高层住宅设计中,往往需要配置两部或者两部以上的电梯供业主使用。在电梯配置中,将电梯设计成为原层停靠,这样就极大地减少了电梯在不使用时频繁地自动返回首层的无谓能耗。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2;F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5-0253-01
1 导言
工业革命的出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工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过度开发利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能源需求量不断增大,环境污染问题加剧,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系统产生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数量不断的增长,政府开始重视能源问题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调整发展战略,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加大新能源技术应用研究,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轻工业化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能源技术作为低碳经济中的关键支点,对于发展低碳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低碳经济环境下要不断发展新能源技术,不断提高新能源技术水平,才能更好地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2 新能源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2.1 生态能源
主要的生态能源共有三种,这三种转换形式分别是直接燃烧的生物质气化、热化学转换的生物质液化以及生物学转换层面上的生物质发酵,这三种生态能源是我国传统能源的重要补充,也是发展新能源技术的重要实践,生物质能源在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我国生物质能源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向德国、英国等生物质能源大国进行借鉴学习。
2.2 地热能
利用地热能发电是我国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地热能可以储存在发电装置内,也可以直接利用,进行采暖、洗浴、温湿等应用。地热能具有低成本、可再生等优点,同时能源的转换效率较高,但在20世纪,因为开采的难度性较大,我国一直搁置了地热能的利用。目前我国多个地方已经开始进行地热能的商业化,地热能领域还有巨大的潜力与商业前景。
2.3 太阳能
由于太阳能的收集简单与低廉性的特点,深受我国新能源公司的青睐。在发达国家太阳能也是主要的发电能源之一,美国、西班牙、日本相继建立了太阳能运行装置,促进了太阳能从自然能源走向商业化能源的进程。
2.4 风能
风能的应用作为能源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是风能发电,第二是直接利用风能作为能源,第二种通常的应用为带动水泵提水,利用风能带动各种机械装置。
2.5 海洋能
海洋能是指依附在海水中的能源,通过各种转换方式进行能源的利用。海洋能主要由波浪能、抄袭流与洋流,潮汐水坝、海洋能转换、盐分梯度渗能。波浪能主要指在海浪的运动中产生的能源,可以用特殊的机械设备进行收集,如今波浪能的应用已经开发了几个1MW以下的示范项目和少数的大型项目,工业界的目标是开发出商业化技术。潮汐流和洋流的能源利用建于1967年的法国潮汐能大坝,以及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电厂都属于潮汐能与洋流的能源应用。
3 新能源技术的特征
3.1 新能源技术具有低碳的特征
由于现阶段使用的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其他排放物较高,所以称之为高碳技术。新能源低碳技术主要是指利用一些低碳或者无碳的自然能源进行生产生活,例如太阳能、水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低碳技术与高碳技术相比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排放物较低甚至没有。新能源低碳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变现有的生存环境。
3.2 新能源技术具有战略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的发展,人们对于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强,但是这些能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终有一天会枯竭。与传统化石能源不同的是,太阳能、水能、风能和生物能这些都属于是可再生的能源,而且储量是非常多的,不会出现枯竭,可以保证能源使用的安全。随着国家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新能源技术产业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对于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一项主要的措施。同时,新能源技术具有绿色环保无污染的特点,符合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3.3 新能源技术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我国对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由于新能源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技术,人们对于新能源技术市场又不够了解,因此新能源技术的投资具有高风险。但是正是因为新能源市场中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新能源技术又具有高回报的特征。
4 低碳经济下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对策
4.1 建立层次结构先进合理的新能源产业体系
依靠我国微观与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争取建立以传统能源为主、新能源技术为必要补充的能源市场,增加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在我国能源消耗中的比重,由于对这些清洁能源大力使用,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的环境进行改善,建立第二代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4.2 培育拉动性强的领头企业,大力宣传新能源
依靠我国经济政策对能源市场进行调整,协调传统能源企业与新能源企业的关系,并大力扶持新能源龙头企业,为后续的跟进企业开辟市场。进行新能源技术的前期研发,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龙头企业应该负起的责任。同时龙头企业也瓜分了新能源企业的大半块的市场,能够有新的资金用于高科技新能源技术的研发、新能源广告的宣传、新能源宣传市场的完善。鼓励新能源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基地,鼓励新能源企业就地取材,减少运输量和成本的消耗。
4.3 完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低碳经济下新能源利用率
新能源企业相比于传统的能源企业的优势在于,新能源企业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与市场潜力。因此完善新能源企业的理论体系,研发更先进的新能源技术是如今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改革新能源的O备,使新能源设备现代化,并且改善新能源企业之中格格不入的部分。大力的招商引资,为我国的新能源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保障,同时大力宣传新能源的环保性能与实用性,减少市场与新能源技术的隔阂,给银行贷款给新能源提供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完善新能源的产业政策,给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减少我国资源浪费,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结束语
随着传统化新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将会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最主要的清洁能源。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节能减排势在必行,发展低碳经济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能源技术未来将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支点和新产业,在低碳经济环境下不能只单单停留在某个产品开发和环节应用中,要把新能源技术发展成为一个有效的产业链,使其成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在新能源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新能源技术的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大新能源技术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地区和机构间的合作只有通过不断的提升新能源技术,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及相关排放物的排放量,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梅,李时黎.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09):6-11.
[2] 王黎明.浅析低碳经济环境下的新能源技术发展[J].企业导报,2016,(13):78.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国外经验;困境
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政策激励瓶颈问题探讨:以保定光伏产业为样本
1.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国家与地方稳定的新能源消费市场并未形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消费市场支撑,而现阶段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新能源产品需求订单大幅减少,给我国新能源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二,政府新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新能源行业的领导和管理又分属于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导,这样的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新能源开发体制的建立,也不利于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
第三,新能源产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光伏产业中进行对比和定位,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是材料、销售市场、关键设施三头在外的产业格局。生产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所需的高纯度硅料进口还是占有很大比重。多晶硅生产的很多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产业的关键设备依然依赖进口。研发科技的滞后,不仅使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四,缺乏明确的新能源行业规范。光伏产业中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行业规范的缺失,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光伏企业的参差不齐,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良莠不一,各地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情况十分突出,光伏市场呈现无序发展的情况,这无形中也给光伏产业带来了隐患。
1.2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政府政策激励问题
第一,结构性缺陷: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了蓝图,但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应当还有完整的专项规划,我省现在“新能源专项规划”体系中仅仅只包含了风电与生物质能,从结构上看显然是不完整的。
第二,内容性缺陷: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一是政策内容中发展目标的制定缺乏依据,战略规划缺乏预见性。二是政策规划中的原则性规定较多,政策手段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三是政策内容中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够,缺乏研发战略具体设计。四是政策手段缺乏规范设计与组合,而对于宣传教育手段体现不够。
第三,配套性缺陷:大量综合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我省配套政策许多还没有完全落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激励体系中除详尽而科学的战略规划之外,还有着大量综合配套政策落实和出台。与此同时也明确了相应政策具体配套措施应该紧跟落实到位。
2 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1 发展模式
命令控制。在英、澳、德、西班牙等国,他们国内的垄断性能源企业,主要是电网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或价格计算规则,收购可再生能源产品。以色列政府强制要求开发商在新建和既有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经济激励。众多发达国家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电价。在德国等多数欧洲国家,政府采用固定电价的政策,规定风电:9~10欧分/kWh;光伏发电:45.7~57.4欧分/kWh;生物质能发电:10.5~15欧分/kWh,均保持在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之下。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投资补贴、产品补贴和用户补贴。希腊、瑞典、印度对投资项目分别是30%~50%、10%~25%、10%~15%的补贴,荷兰对个人投资风电补贴20%,美国对风电补贴1.7美分/kWh,为期10年,欧洲大部分国家对太阳能热水器补贴20%~60%。
税收优惠。印度政府规定进口风机整机25%关税,散件零关税;美国风力发电实施1.7美分/kWh的生产税抵扣;希腊对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和产品免税;丹麦对个人投资风电免征所得税;瑞典、英国对非可再生能源强制征收电力税,分别为1.99欧分/kWh和0.13欧分/kWh,从而使企业选择新能源燃料。
市场产业化。美国、丹麦、德国、西班牙、英国、印度等国设置专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丹麦政府累计投入了20多亿欧元的研发经费,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风力发电设备与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2 发展经验
以上列举的发达国家新能源发展模式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河北省的新能源发展路线必须根据本国新能源的发展阶段,合理制订规划,定制明确而具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省内各地区能源结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有所差异,我们应明确重点,差异发展。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多方鼓励,以经济激励为主。政府应当通过法律手段鼓励和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并且在全面促进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犯罪的出现。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各种方式支持新能源设备制造与技术创新。
3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1 政府政策激励
财政补贴、收费政策。关于财政补贴政策,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建立系统的财政补贴激励政策:第一,根据新能源不同产业的实际状况,制定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第二,定位河北省新能源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财政补贴实施方案和可操作性的细则,细化地方政府预算支持新能源研发、商业推广及对资金进行监管的具体操作规程,将相关财政补贴计划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第三,细则中应视发展阶段给予不同力度的投资比例,按发展进度安排由多到少的合理财政补贴额度;第四,明确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接受补贴者的义务,如资金用途、不得随意放弃研发或生产,以及享受优惠条件后应达到的经济和技术目标,研发或生产失败如何处理等。
税收减免政策。建议河北省新能源税收激励政策的建构,需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利用税收杠杆对使用新能源的主题进行税收优惠的同时,注重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税收进行消费限制;二是注意选择多种税收的手段方式配合进行激励;三是税收手段要和其他不同手段配合使用。具体包括:制定鼓励新能源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对从事符合发展规划的新能源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单位和个人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服务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多元化融资政策的设计。一是建议成立专项新能源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省政府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建议推动与商业化银行合作,打造绿色银行概念,提供绿色贷款,发行绿色债券。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选择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3.2 技术创新
我省政府应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强风力发电设备核心制造技术的研究;加强开发与建设相结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利用新能源全面解决建筑耗能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强生物燃料与垃圾燃烧发电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新型的生物燃料动力,逐步替代化石燃料的利用;加强潮汐发电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河北沿海潮汐资源。
培养人才、稳定队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力基础。一方面,要加快引进人才,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培养人才。要与本省的主要大专院校建立联系,有计划地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 3 市场保障
优化新能源发展环境,拓展消费市场。我省可以借鉴德国等国的做法,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确保参与可再生能源研发、生产的企业略微赢利,促使企业更积极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产业。
强力推行公用设施、设备新能源、建筑使用消费新能源政策。建议推广保定经验,出台分阶段逐步全面推广河北省各地公用设施、公用设备、公用建筑等使用新能源的相关政策。
强力推行新能源政府采购。建议以政策的形式明确对新能源产品采购范围。明确将新能源电力列入各级政府强制采购的产品清单,将新能源技术如地热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结合到新建筑物的建设中,以及优先考虑在生产或运输等环节使用新能源的供应商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样政府采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涉及可再生能源产品在价格上的障碍,以调动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
建立规范的新能源技术标准与产品认证体系。建议以政策形式尽早出台各个新能源产业的行业标准,建立新能源相关的工程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和新能源产品认证体系,建立严格而具体的新能源市场准入的规则与制度,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争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规范、有序的新能源市场环境。 4 价格引导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国外经验;困境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123-02
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及其政府政策激励瓶颈问题探讨:以保定光伏产业为样本
1.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相关问题探讨
第一,国家与地方稳定的新能源消费市场并未形成。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稳定的消费市场支撑,而现阶段受到国外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外市场受到严重影响,新能源产品需求订单大幅减少,给我国新能源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第二,政府新能源产业管理体制比较分散。新能源行业的领导和管理又分属于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导,这样的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新能源开发体制的建立,也不利于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
第三,新能源产业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亟待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光伏产业中进行对比和定位,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依然是材料、销售市场、关键设施三头在外的产业格局。生产光伏电池、电池组件等所需的高纯度硅料进口还是占有很大比重。多晶硅生产的很多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产业的关键设备依然依赖进口。研发科技的滞后,不仅使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四,缺乏明确的新能源行业规范。光伏产业中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行业规范的缺失,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光伏企业的参差不齐,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也是良莠不一,各地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情况十分突出,光伏市场呈现无序发展的情况,这无形中也给光伏产业带来了隐患。
1.2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政府政策激励问题
第一,结构性缺陷: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规划了蓝图,但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应当还有完整的专项规划,我省现在“新能源专项规划”体系中仅仅只包含了风电与生物质能,从结构上看显然是不完整的。
第二,内容性缺陷:目标依据、原则规定、研发战略、政策手段。一是政策内容中发展目标的制定缺乏依据,战略规划缺乏预见性。二是政策规划中的原则性规定较多,政策手段的实施缺乏制度保障。三是政策内容中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够,缺乏研发战略具体设计。四是政策手段缺乏规范设计与组合,而对于宣传教育手段体现不够。
第三,配套性缺陷:大量综合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我省配套政策许多还没有完全落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激励体系中除详尽而科学的战略规划之外,还有着大量综合配套政策落实和出台。与此同时也明确了相应政策具体配套措施应该紧跟落实到位。
2 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2.1 发展模式
命令控制。在英、澳、德、西班牙等国,他们国内的垄断性能源企业,主要是电网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价格或价格计算规则,收购可再生能源产品。以色列政府强制要求开发商在新建和既有建筑上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经济激励。众多发达国家通过价格杠杆来调节电价。在德国等多数欧洲国家,政府采用固定电价的政策,规定风电:9~10欧分/kW•h;光伏发电:45.7~57.4欧分/kW•h;生物质能发电:10.5~15欧分/kW•h,均保持在常规能源发电成本之下。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投资补贴、产品补贴和用户补贴。希腊、瑞典、印度对投资项目分别是30%~50%、10%~25%、10%~15%的补贴,荷兰对个人投资风电补贴20%,美国对风电补贴1.7美分/kW•h,为期10年,欧洲大部分国家对太阳能热水器补贴20%~60%。
税收优惠。印度政府规定进口风机整机25%关税,散件零关税;美国风力发电实施1.7美分/kW•h的生产税抵扣;希腊对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和产品免税;丹麦对个人投资风电免征所得税;瑞典、英国对非可再生能源强制征收电力税,分别为1.99欧分/kW•h和0.13欧分/kW•h,从而使企业选择新能源燃料。
市场产业化。美国、丹麦、德国、西班牙、英国、印度等国设置专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丹麦政府累计投入了20多亿欧元的研发经费,支持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风力发电设备与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
2.2 发展经验
以上列举的发达国家新能源发展模式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河北省的新能源发展路线必须根据本国新能源的发展阶段,合理制订规划,定制明确而具阶段性发展目标。同时省内各地区能源结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有所差异,我们应明确重点,差异发展。新能源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多方鼓励,以经济激励为主。政府应当通过法律手段鼓励和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法律保障,开辟绿色通道,并且在全面促进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和经济犯罪的出现。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利用各种方式支持新能源设备制造与技术创新。
3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探究
3.1 政府政策激励
财政补贴、收费政策。关于财政补贴政策,建议通过以下措施建立系统的财政补贴激励政策:第一,根据新能源不同产业的实际状况,制定各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标;第二,定位河北省新能源发展目标,研究、制定具体的财政补贴实施方案和可操作性的细则,细化地方政府预算支持新能源研发、商业推广及对资金进行监管的具体操作规程,将相关财政补贴计划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第三,细则中应视发展阶段给予不同力度的投资比例,按发展进度安排由多到少的合理财政补贴额度;第四,明确享受国家财政补贴的对象应具备的条件以及接受补贴者的义务,如资金用途、不得随意放弃研发或生产,以及享受优惠条件后应达到的经济和技术目标,研发或生产失败如何处理等。
税收减免政策。建议河北省新能源税收激励政策的建构,需注意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利用税收杠杆对使用新能源的主题进行税收优惠的同时,注重对传统化石能源利用税收进行消费限制;二是注意选择多种税收的手段方式配合进行激励;三是税收手段要和其他不同手段配合使用。具体包括:制定鼓励新能源技术进步的税收政策。对从事符合发展规划的新能源技术开发、技术转让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所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单位和个人为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服务有关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所取得的收入,予以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多元化融资政策的设计。一是建议成立专项新能源发展基金。积极争取国家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支持以外,省政府设立新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实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重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建议推动与商业化银行合作,打造绿色银行概念,提供绿色贷款,发行绿色债券。鼓励金融机构丰富信贷品种和创新抵押方式,加大对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选择成长性好、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实施重点培育,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3.2 技术创新
我省政府应鼓励新能源企业加强风力发电设备核心制造技术的研究;加强开发与建设相结合的太阳能利用技术和产品,利用新能源全面解决建筑耗能是新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强生物燃料与垃圾燃烧发电技术研究,充分利用新型的生物燃料动力,逐步替代化石燃料的利用;加强潮汐发电技术的研究,充分利用河北沿海潮汐资源。
培养人才、稳定队伍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力基础。一方面,要加快引进人才,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培养人才。要与本省的主要大专院校建立联系,有计划地培养新能源专业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改善人才成长环境。
3.3 市场保障
优化新能源发展环境,拓展消费市场。我省可以借鉴德国等国的做法,对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明确、具体的优惠政策,确保参与可再生能源研发、生产的企业略微赢利,促使企业更积极地投入到可再生能源产业。
强力推行公用设施、设备新能源、建筑使用消费新能源政策。建议推广保定经验,出台分阶段逐步全面推广河北省各地公用设施、公用设备、公用建筑等使用新能源的相关政策。
强力推行新能源政府采购。建议以政策的形式明确对新能源产品采购范围。明确将新能源电力列入各级政府强制采购的产品清单,将新能源技术如地热能技术、太阳能技术结合到新建筑物的建设中,以及优先考虑在生产或运输等环节使用新能源的供应商来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这样政府采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涉及可再生能源产品在价格上的障碍,以调动企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
建立规范的新能源技术标准与产品认证体系。建议以政策形式尽早出台各个新能源产业的行业标准,建立新能源相关的工程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和新能源产品认证体系,建立严格而具体的新能源市场准入的规则与制度,规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力争为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规范、有序的新能源市场环境。
3.4 价格引导
细化固定电价制度。建议为推动新能源绿色电力的消费市场拓展,河北省应当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以政策形式进一步明确河北省绿色电力固定电价的细则。具体而言,在政策中明确宣布对新能源发电实施固定电价政策,河北省将政府扶持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通过向省级电网企业服务范围内除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用电以外的电力用户征收一定比例的电价附加,建立河北省新能源发电扶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补贴绿色电力并网发电中新能源发电项目目标电价与脱硫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的差额。
关键词:低碳能源 低碳经济 发展 措施
低碳经济指的是基于低的能耗、排放及污染所进行的一场经济模式的伟大创新,是人类社会创建绿色生态文明的一大进步。虽然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建设成就,但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应对环境问题,它同时也是我国发展社会经济的内在要求,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一、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
我国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换言之,促进能源经济革命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所在[1]。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针对现代经济的运行和发展开展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建立起最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低碳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能源的根本目标在于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两大本质转变:其一,基于碳基能源的现代不可持续发展经济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其二,以往的高碳黑色型能源消费结构要彻底转化成低碳甚至是无碳的绿色消费结构。由此,我们发现发展低碳能源就是要促进能源生产、消费的低碳转变,全面实现能源生态化经济,这是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能源基础。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低碳能源经济革命应包括三个阶段目标:其一,近期目标,即把煤炭的清洁利用及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坚持提高利用能源的效率,加快开发新能源、低碳固碳等技术;其二,中期目标,即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坚持推广新能源技术,如氢燃料电池等,还要广泛应用碳收集、埋存等技术;其三,长期目标,即建立可持续能源体系,其主体包括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的核能等。这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对低碳能源的发展实践而言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促进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低碳能源发展措施
(一)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重视对节能减排的激励
当前,我国能源行业面临市场价格不合理,刚性的、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敏感度偏低,在能源的利用上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就务必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把高能耗的能源消费结构的刚性减弱,引导能源行业不断创新节能环保技术,发展低碳能源,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首先,应加大改革能源产品市场价格的力度,抑制能源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把能源的稀缺程度更全面地反映出来,并加大处罚高污染企业的力度,给予产业创新、升级更多的支持、激励。在约束各行各业的能源消费时,应完善制定相应的标准,并采取法律强制措施,如建筑节能标准、机动车燃油标准、家电能耗标准等,同时大力宣传、普及低碳制度,让消费者、生产者都能更好地了解低碳制度,引导消费行为变得更加绿色、低碳,为国家低碳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2]。
(二)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
不管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创新都是进步的灵魂。为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积极开发低碳新能源技术、低碳产品,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条件。如企业可以自身战略环境为基础,构建起合理的、科学的低碳营销模式。当前,低碳新能源消费已经演变成必然的市场趋势之一,企业只有把低碳能源元素融入到以往的生产经营模式中,按照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做出改变,才能真正降低生产经济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资源利用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以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大力践行低碳理念的低碳能源经济战略,大力开发并利用清洁能源。从当前我国的国情来看,水能、太阳能、风能、植物能源等应用比例的提高具备较大的可行性。新型能源的普及与推广需要面对市场化技术、市场化能源的难题,只有提高低碳能源技术的含金量,建立低碳经济技术体系,才能把低碳经济带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为此,我们要坚持推广先进的低碳、无碳能源新技术,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
(三)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提升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
为不断推进节能减排,我们还应加大发展循环经济的力度,推进资源、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把保护生态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降低社会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消极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大力推进生态化的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高碳的能源,完成建立低碳绿色消费体系、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其次,要积极促进新能源产业的绿化发展,围绕低碳能源产业群,为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提供支撑点;另外,要把低碳经济政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碳排放纳入经济政策的范畴加以执行,利用政策的力量督促企业节能减排,并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避免过度开发,为发展低碳能源经济保驾护航。
在产业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国家应加大宣传低碳能源产业光明前景的力度,把低碳能源产业经济的发展作为未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扶持,促使低碳能源经济在我国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低碳经济中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同时,要坚持发展和扩大低碳能源产品的出口贸易,鼓励低碳能源消费,并对低碳能源工业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等进行合理的调整,把低碳能源经济变成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从而不断提升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
三、结语
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低碳能源经济在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通过建立健全能源消耗标准、创新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发展低碳新能源经济等措施对节能减排进行激励,并及时构建低碳经济技术体系,从而不断提升低碳经济健康发展水平,为全面实行低碳经济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关华,赵黎明.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分析与调控[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5):84―89
关键词:环境;新能源产业;标准
从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模式来看,新能源产业是一个非常具有潜能,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也应该顺应形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探究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道路和途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国内外目前都在潜心致力于环境问题的解决,倡导发展低碳经济,开拓新能源产业,打造一个绿色的低碳生态环境,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一个生态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推动经济建设的持续进行,促进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为全人类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1.目前新能源发展的国际形势和在我国的现状的简述
国际能源署对2000一2030年国际电力的需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将最快。国际能源署的研究结果认为,在未来30年内,非水利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比其他任何燃料的发电都要增长得快,年增长速度近6%。在2000一2030年间,其总发电量将增加5倍。到2030年.它将提供世界总电力的4.4%,生物质能将占其中的80%。国际能源署预测,在未来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成本将大幅度下降,从而提高它的竞争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成本与多种因素有关,因而成本预测的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这些预测结果表明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成本将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国家经贸委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十五”规划,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重点发展太阳能光热利用、风力发电、生物质能高效利用和地热能的利用。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国在风力发电、海洋能潮汐发电和太阳能利用等领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2.1.缺少健全的制度环境.新能源作为一项新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已经作为一项全新的发展战略被部署给各个行业,然而却没有与之配套的有效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做支持,这就使得新能源产业建设缺少有效的法律法规做保证,也就会导致各项政策措施在具体落实执行中举步维艰。
2.2.缺乏自主研究与创新能力。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这其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自主研发能力,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技术,能够支持新能源的产业化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凸显自身的优势地位。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来看仍然令人担忧,虽然在新能源产业化建设中一些技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然而这其中的核心技术却多数来自于国际社会,我国的新能源自主研发能力仍然值得提高和发展。例如:生物能发电与发热技术仍然相对落后,能量转化能力有限,能源利用效率仍然需要提高。
3.在低碳环境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标准
任何一个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都必须参照本国的国情进行,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环境特征以及国家制度等方面来制定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结合国际形势,积极借鉴世界先进国家的能源技术等,来发现自身在新能源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缩小我国同世界在能源产业发展方面的差距。
3.1制度先行、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化发展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趋势,也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乃至整个人类生存空间利益的必要举措。因此,要想促进新能源产业化优良发展就必须首先获得国家政策制度的大力支持。我国行政部门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新能源自主朝着产业化步伐前进,另一方面也要有重点、有侧重地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与新能源相关的法律法规系统。⑴ 建立清晰的新能源产业规章制度,为能源市场的正常规范运转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在确保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基础上要尽量控制和削减复杂的市场监管项目,完善资源配置工作,促进新能源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技术的创新发展等等。⑵ 规范市场准入指标。完善低碳产品的标准设计,加强对绿色产品与环保系统的科学认证,用这种方法来控制低等水平能源生产企业的介入。细化新能源市场目标,供应一些能够促进新能源发展的科学信息以及更加宽广的舞台。
3.2.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从目前来看,技术限制仍然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想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化接轨,达到我国环保建设的要求,就要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力度,争取实现能源技术成果的转化,发挥低碳技术的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⑴ 提倡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国家政府以及能源企业要加大技术自主创新与研发支持力度,扩大资金投入,给予更多的政策与制度支持,通过创建科学的激励机制来鼓励行业人士自主创新,自行研发具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新技术。⑵ 行业合作,优势互助,共同研发。新能源技术的自我创新不是完全依靠企业的力量就能够实现的,同时需要大学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的协助配合,在三方齐心协力的配合下形成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科研道路,不断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新技术的市场化运作,并逐渐朝着产业化方向迈进,要不断创造商业机会来加快技术市场的进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3.3.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在各个领域的联系不断加强,无论在经济发展、资源交易还是在文化交流方面都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趋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现阶段,环保问题已经成为世界问题,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加剧了世界各国在新能源研究方面的联系,新能源产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无限的发展前景,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只有密切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打造出一套科学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形成自身的优势,实现本国利益。因此,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在发挥自身新能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同世界各国的合作,试着引进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创造的新能源技术,同时更要加快自身能源技术研究的步伐,积极开展同世界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灵活利用世界先进技术推动本国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同时也要善于将自身的专利技术推向世界,为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4.结束语
伴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快,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于新能源建设,创建一个环保新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低碳经济开始发展起来,整个社会都在试图打造低碳发展模式,形成一个低损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环保社会,促进整个社会朝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形成新能源产业优势,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
参考文献
[1] 陈兴中,孙丽丽,李富忠.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9(10).
[2] 黄永山.中国薪能源战略研究[EB/OL].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网站.
[3]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黑龙江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黑龙江省科技厅网站.
不过,与去年签订的技术合作项目有所不同,本次新奥将在未来10年内投资50亿美元,以“资金+技术”的方式在美国内华达州建立清洁能源生态中心,该中心主要项目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和未来能源生态城。在3月“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在接受本刊专访时,雄心勃勃地表示:“新奥已经为‘走出去’积累了很多年,现在,应该大胆地进行境外投资的尝试,这对于新奥的整个产业链以及扩大规模都是相当有帮助的,对于新奥未来实现跨国经营也具有战略意义。”
而新奥的这一动作在中国新能源领域被视为具有标志意义的大事件,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家新能源公司向国外输出技术。而这一变化也暗合了副主席早前指出的:“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30多年前单纯由美国提供资金和技术,中国提供劳动力、资源和市场的传统合作模式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新奥成功入围两国政府的协议,一方面源于其技术优势,一方面是其近年来在海外市场的不懈拓展,拥有了相当的品牌知名度和一些重量级的企业合作伙伴。
作为新奥的创建者,王玉锁一直是新奥 国际化战略坚定的支持者和倡导者。熟悉王玉锁的人说,他头脑敏锐、眼光独到,尤其是对于机会的把握既准又稳。
技术优势
20多年前,王玉锁创办新奥时,新奥还只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从液化气销售、汽车出租业起步,到涉足城市燃气的公共事业领域,如今,已经形成了包括能源分销、能源化工、太阳能源、智能能源等在内的互为依托、互相协同的清洁能源产业布局,总资产超过400亿元人民币,100多家全资、控股公司和分支机构分布在国内100多座城市及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2001年5月,新奥燃气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次年,新奥燃气转入主板,成功拓宽了融资渠道。也就在2002年,新奥集团筹措了由美、欧、亚及香港本地8家银行参加的国际银行贷款,用于燃气项目的开发。有人把这视为新奥国际化战略的萌芽,这笔资金为新奥在中国市场开疆扩土的加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009年7月,刚就任美国能源部长不久的朱棣文一行驱车专程访问位于河北廊坊的新奥集团,这是整个访华行程中,唯一一个中国清洁能源企业的访问安排。朱棣文饶有兴致地参观了新奥集团煤基能源生产“零排放”技术试验中心和光伏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参观结束,他对新奥集团的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和实践活动表示了赞赏和鼓励,并希望中美能源产业界加强交流,共同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此举在中美两国都引起了轰动,新奥也从默默无闻突然变成全球新能源领域里的一匹黑马。
这一转变的过程,要从2004年说起。当时全球能源紧缺、能源安全及环境保护开始成为世界性话题,新奥毅然进军煤的清洁利用领域,积极寻找更为清洁的替代能源;随后进军太阳能领域,构建清洁能源产业链。“只有把企业的战略融入国家的战略,企业才能有巨大的市场;只有把科学技术发展融入世界的发展大趋势,企业才能有可持续的发展。”甘中学一直很欣赏新奥的这句口号,在新奥国际化探索进程中,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曾在世界500强企业美国ABB公司任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的甘中学,现在是新奥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新奥智能能源CEO。2003年,他同其他7位海归博士一同加盟新奥;2006年,新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并获批成立新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专攻新能源技术研发;接下来几年中,新奥又引进了海外博士及专业研发人员180多人,如今新奥已经形成了一个由近百名博士、600多名硕士组成的高端技术团队。
依托这一专业团队,新奥的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也开花结果。目前新奥科技已经申报专利超过270项,并形成了煤基低碳能源转化技术及泛能网技术两大技术体系,涉及能源分销、能源化工、太阳能源、生物能源、清洁能源综合解决方案等多类业务,似乎在清洁能源领域里无所不包。其中煤催化气化、煤地下气化、微藻生物吸碳技术等还被列入 国家863、973计划,目前煤地下气化和微藻生物吸碳技术都已开始在内蒙古进行产业化示范。
由此,凭借着高端核心技术,新奥的国际化进程有了质的飞跃。从2009年开始,新奥先后与美国国家清洁能源实验室(NETL)、可再生能源国家实验室(NREL)等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煤催化气化、微藻固碳等技术链中的多项技术的联合研发和产业化推进。
不过最为业界所津津乐道的是新奥率先提出的“C经济―智能化”理念。新奥认为,人类想真正全面解决能源问题,最首要、最关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能源体系,要系统全面地围绕能源生产、应用、储运、回收四个环节,以先进的方式开发能源,以系统的方式利用能源,用智能的方式管理匹配能源,在达成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推动能源与经济向着低碳与循环(C经济)的方向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们依托持续创新的清洁能源技术,为客户提供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系统解决能源生产应用中的清洁与效率问题。这一理论获得国际能源界的高度认可,被国际智能电网联盟主席Guido Bartels认定为“中国的能源思想创造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市场拓展
事实上,除了持续保持技术优势外,新奥的海外市场,尤其在美国市场的拓展步伐同样值得关注。
就在朱棣文参观新奥两个月之后,2009年9月,新奥集团和美国最大电力企业之一的杜克能源在克林顿全球倡议会议上签订合作协议,加速发展低碳和清洁能源技术。双方表示将合作开发商业太阳能项目、煤基清洁能源、生物燃料、天然气、智能电网、能源效率和藻类吸碳技术。同年10月,新奥太阳能源与杜克能源建立了以产品技术换市场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杜克拥有的丰富市场资源,以及新奥拥有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及系统集成技术,共同开展光伏电站、光伏建筑一体化工程(BIPV)等业务。
2011年1月,新奥与美国杜克再次合作。杜克对新奥的系统能效理论和泛能网相当感兴趣,“美国与中国有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一个清洁能源的未来――环境更美好、人们更健康、工作更快乐”,美国杜克能源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罗杰斯在谈到与新奥的合作时表示。罗杰斯提出的“重新定义能源”的话题与新奥提出的“能源新常态”不谋而合。
业界人士认为,杜克主要是因为低碳减排等外在要求促使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导致其越来越重视智能能源、多联供等技术,并与新奥签署了《建设未来能源技术示范平台》的合作协议。这次合作受到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的盛赞:“代表着目前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高水平。”
同年6月,新奥集团、河北廊坊政府与美国夏洛特市政府及美国杜克能源公司共同签署了《中美绿色合作伙伴四方协议》,再次涵盖新奥的5项核心技术。新奥在北美的市场继续扩大。
不仅如此,新奥太阳能也早已从2009年开始构筑海外市场,搭建了覆盖亚洲、北美、欧洲、中东、北非的市场网络,并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承担了数十个大型地面电站、屋顶电站的咨询、设计、建设与运营项目。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新奥的国际化是具有标杆意义的,观察新奥的国际化,可以看到不断渐进的商业模式和不断创新的技术,为企业顺利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为中国的新能源企业的国际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规避壁垒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企业“走出去”的规模呈现出不断扩大之势。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企业的不断壮大,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升级。去年年末中美在光伏电池领域产生摩擦,美国宣布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面临倒闭浪潮的德国太阳能企业,也把倒闭的部分原因归咎于中国。
不过,市场分析人士发现,美国针对中国的光伏等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并没能阻挡中国的新能源产品走出国门。相反,它正促进了中国的新能源企业积极开辟国际市场,并进一步走出国门――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在美国本土设厂以及技术研发中心。
来自国内媒体的报道显示,早前中国一 些著名的新能源企业已经在美国布局,像著名的尚德电力2010年宣布在美国凤凰城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太阳能电池生产工厂;2011年初,江西赛维LDK斥资3300万美元收购美国太阳能电力70%的股权。金风科技在美国伊利诺伊州兴建一个计划耗资2亿美元,总装机容量110兆瓦的风电厂,作为其产品的“样板间”。
“中国企业走出去,购并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更多的企业家应该以一种创业者的思维去做,不仅可以提供当地就业,还可以实现税收,减少贸易摩擦。”王玉锁说。他衷心地希望国外政府能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开放的市场和公平的政策,对待在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并帮助他们实现长远发展,就像GE、IBM等大公司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一样。
2012年新奥集团与美国内华达州签订的《清洁能源生态中心合作意向书》显示,除了新奥的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新奥集团以技术为核心驱动帮助当地政府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基地、太阳能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共同打造一座集绿色电力、绿色制造、智能生态城为一体的绿色新城。而智能生态城就是新奥“C经济―智能化”理念的一次实践应用。此前,该理念已经在中国河北、上海、湖南等多个地区得以成功应用,有力帮助大型园区和大型工商用户等降低能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在今年3月“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再次表达了对美国市场的兴趣:“美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市场,如果美国的投资政策更加开放的话,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大量资金投向美国,帮助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发展。”据他介绍,此次与美合作是一个10年规划,将创造数千个就业机会。
[关键词]国际经验;低碳经济;低碳技术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是一场依靠技术创新与政策措施来实施的新能源革命,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同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与市场机制,其实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的比例,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效、开发新能源和节能减排,核心是低碳技术创新,目的是转变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
1.1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经济向低碳转型的主要制约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特点,我国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这就使我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从而严重加剧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之间的冲突,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社会的构建。
1.2当前发展阶段与发展低碳经济之间的矛盾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和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前提,而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高碳排放;若全力发展低碳经济,则要牺牲经济发展,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使用,这必然会减缓经济增长速度,从而造成了发展阶段和低碳经济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在这一特殊发展阶段,寻找解决经济增长、能源消耗和低碳环保之间矛盾的途径至关重要。
1.3低碳技术水平落后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严重障碍
技术进步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但目前我国的低碳技术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对低碳技术创新、研发和应用激励不足,缺乏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研发力度不足,缺乏成熟的核心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工业生产领域,核心设备的制造能力差,产业体系薄弱;此外,一些重点行业由于缺乏先进低碳技术,使得高碳排放的现象长期存在,即“碳锁定”,这就阻碍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由此得出,技术落后严重制约着低碳经济的发展。
2国际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
2.1英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1990年以来,英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签订《京都议定书》后,英国更是将减少碳排放、控制气候变化置于国家战略地位,尤其是2003年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确定了发展低碳经济的长期节能减排目标,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行者,为各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一系列成功经验。
2.1.1构建低碳政策体系。2006年,英国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表了《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该报告以经济学角度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指出必须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经济发展必须向低碳转型。在该报告指导下,英国政府又出台了一系列的低碳政策:2009年,颁布了《低碳转型计划》及涉及能源、工业和交通的相关配套方案,规定了碳减排的具体目标,旨在于2020年构建绿色、繁荣的低碳社会;2010年,了《海洋能源行动计划》,旨在开发海洋能源、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总之,英国通过构建完善的政策体系确保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低碳化目标的实现。
2.1.2研发低碳节能技术。为促进新型低碳技术与新能源的研发,英国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英国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进行新能源技术研发,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使英国在风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低碳能源开发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此外,英国政府对低碳产业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积极发展碳捕获与封存技术,大力支持绿色制造业,研发节能减排技术,确保英国在碳减排、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技术领域居世界领导地位。
2.1.3完善低碳经济政策。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英国政府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经济手段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发展低碳经济:一是征收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税是针对煤、石油、天然气、电力等特定能源的供应者,以不同的税率按照供应对象的不同征税的税收政策,目的是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于2001年开始实施;二是碳排放交易制度。英国政府最早实施碳排放交易制度,即在排污权一级市场上,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将排污权有偿出让给排污者,排污者购买到排污权后,可将排污权在二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三是设立碳基金。英国的碳基金主要在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活动,极大促进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2.2美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长期以来对能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予以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使美国低碳经济迅速发展。
2.2.1低碳法律制度支持。为使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法律效力,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例如,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2009年,美国众议院先后通过了《美国绿色能源与安全保障法案》、《美国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等等。这些法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对传统高碳能源的过度依赖及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同时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2.2.2开发可再生能源。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注重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低碳技术发展。其主要从两方面支持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鼓励低碳技术创新,降低可再生能源成本。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商品化的技术示范项目,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新能源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从而降低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税收激励措施。为调动企业对新能源研发和应用的积极性,政府对开发和使用新能源的企业采取减免税、生产补贴及电力价格优惠等激励措施。
2.2.3低碳税收优惠政策。目前,美国主要建筑、清洁能源和消费等领域采取多样化的低碳税收优惠方式,包括直接减免、税收抵免及加速折旧等。首先,在建筑行业,政府鼓励居民使用节能建筑,对于使用节能玻璃和节能设备的居民建筑,在更换节能设备时给予成本10%的税收减免;对于符合国家一定的节能标准的新建筑,给予一定金额的税收减免。其次,在清洁能源领域,例如,对开发可再生能源的企业予以减免前三年的税收;投资风力、太阳能及地热能发电设备的企业享受投资额10%税收减免优惠。最后,在消费领域,政府鼓励居民低碳消费,对居民购买的节能设备和电器,给予购买成本20%—30%的税收抵免;对于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居民,可以取得政府补贴。
2.3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作为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日本本土的能源资源极其匮乏,因此,向低碳转型是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减轻气候变化对本国经济和环境的冲击,日本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核心内容,并出台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公共政策,从而促进了其向低碳经济转型,加快了建设低碳社会的步伐。
2.3.1技术创新。日本是全球低碳技术的领军者,鼓励低碳技术创新、改良和应用,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抢占低碳技术制高点。日本政府加大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金投入力度、鼓励能源技术创新;积极开展水能、太阳能、地热能等领域的研究;此外,还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节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高效技术。
2.3.2树立低碳社会意识。日本政府认为,国民是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社会的主体,国民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是低碳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一方面,日本政府致力于宣传低碳知识和低碳理念,使国民树立低碳意识;另一方面,普及低碳化教育,政府在公共场所开展低碳教育,使国民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开展绿色、低碳的社会活动。
2.3.3财政补贴政策。为鼓励国民使用新能源发电产品,日本政府对家用新能源发电产品进行政府补贴,对使用该类产品的居民执行每千瓦七万日元的高额补贴优惠政策。对于使用节能设备、实施设备技术改造及废物再利用设备的节能环保企业,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对购买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和家庭,政府提供高额补助金。同时,对节能环保相关行业的投资者和进行节能减排的企业分别给予一定的贷款优惠政策,并对购买和使用节能产品的居民进行补贴,促进节能产业发展。
3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能脱离世界环境实现经济发展。根据我国的国情,提出适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我国经济低碳转型。
3.1完善低碳经济相关法律体系
应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工作目标要求,深入研究制订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良好发展,应当按照低碳经济要求,制定能源基本法及其配套措施,修订能源、电力、环境保护等法律,完善低碳经济效率评价和执行机制,建立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政策体系。
3.2加大低碳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发展低碳技术
政府应当加大对低碳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低碳技术发展规划,构建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共同发展的多元低碳技术体系。在重点工业行业,鼓励研究和开发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从而减少碳排放和降低行业生产成本;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积极推进风能、潮汐能和生物质能等的研发、创新和应用。此外,汽车、建筑等领域要加强低碳能源技术创新,促进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发展。
3.3加强低碳经济国际合作
我国应当紧跟国际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加强国际低碳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低碳技术转让,从而引进、消化并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低碳技术,掌握低碳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生产的核心思想,加快构建低碳社会。
3.4大力宣传低碳理念,引导公众节能减排
公众是低碳经济发展的主体,因此应当大力宣传低碳经济理念,使公众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通过杂志、媒体、学校教育等方式宣传低碳知识,使公众转变传统的生活、消费方式,引导公众进行低碳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方式,倡导公众绿色、低碳出行或选择新能源交通工具,鼓励居民购买使用节能家电和设备等,从而从全方位、多角度动员社会成员进行节能减排、参与低碳经济发展。
3.5加大财税政策优惠力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政府采购方面,政府应当优先采购低碳节能产品和设备,并规定一些企业与低碳产品和设备的供应商签订一定年限的采购计划,同时向公众推广低碳节能产品和设备,加快其普及和应用。在政府预算方面,政府要加大对低碳生产和开展节能减排活动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在政府补贴方面,对于购买并使用低碳产品、节能设备的消费者以及研发低碳技术的企业,加大财政补贴和政策优惠力度,激励企业和消费者低碳消费和节能减排;此外,对开发、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企业或单位,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等。
[参考文献]
[1]李国志.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借鉴[J].当代经济管理,2014(01):94-97.
[2]万莎.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及其经验借鉴[J].新金融,2010(05):45-48.
[3]潘家华,庄贵阳,郑艳,等.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核心要素分析[J].国际经济评论,2010(04):88-101,+5.
[4]张杰才,毛茜.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14-18,+129.
[5]张焕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与路径选择研究[J].生态经济,2012(04):73-76,+81.
[6]廖红英,孙志威.发达国家低碳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1(05):72-76,+99.
[7]骆华,费方域.英国和美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及其启示[J].软科学,2011(11):85-88.
[8]刘成玉,杨颖.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制约与调控政策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157-161.
[9]张安宁,唐在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与启示[J].中国财政,2009(08):68-70.
[10]刘书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一、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争先发展新能源产业
1.金融危机推动美国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上个世纪后半期,新能源技术与电子、信息等新兴技术同时开始萌芽,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是,新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相比应用成本较高,因此,新能源技术在上个世纪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是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必须寻找一个新的产业作为拉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然而,美国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中已无竞争优势,大部分实体经济已通过外包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它不可能把已经转移出去的实体经济重新收回。重振实体经济,必然扶持那些生产技术制高点由美国掌握的产业,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首选。发展新能源产业可以实现美国经济振兴、能源独立、增加就业,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地位。
新能源产业的崛起将引起电力、IT、建筑业、汽车业、新材料行业、通讯行业等多个产业的重大变革和深度裂变,并催生一系列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对其他产业发展的直接拉动表现为多个方面,一是拉动新能源上游产业如风机制造、光伏组件、多晶硅深加工等一系列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加工业的发展;二是促进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一系列输送与用能产品的开发和发展;三是促进节能建筑和带有光伏发电建筑的发展。这不仅填补美国实体经济的空缺,使美国由消费社会转变为生产、消费并重的社会,而且可增加国内就业,降低污染物排放。
尽管一些新能源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从目前来看,新能源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成本仍然过高,发展新能源产业需要政府大力扶持。2009年2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为7870亿美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其中新能源为重点发展产业,主要包括发展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和碳储存、可再生能源等。
2.欧盟加大发展“绿色能源”的力度。
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欧盟就开始积极倡导发展节能环保产业。2007年,欧盟委员会提出欧盟一揽子能源计划。根据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20%,将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的比例提高到20%,将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20%,将生物燃料在交通能源消耗中所占比例提高到10%,以及在205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60%至80%。为了支持上述一系列目标的实现,欧盟进一步提出新能源的综合研究计划,该计划包括欧洲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智能电力系统、核裂变、二氧化碳捕集、运送和贮存等一系列研究计划。其重点包括:大型风力涡轮和大型系统的认证(陆上与海上),太阳能光伏和太阳能集热发电的大规模验证,新一代生物柴油,第IV代核电技术,零排放化石燃料发电,智能电力系统与电力贮存等。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欧盟委员会公告称,欧盟委员会已制定了一项发展“环保型经济”的中期规划。其主要内容是,欧盟将筹措总金额为1050亿欧元的款项,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时间中,全力打造具有国际水平和全球竞争力的“绿色产业”,并以此作为欧盟产业调整及刺激经济复苏的重要支撑点,以便实现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两大目标,为欧盟在环保经济领域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奠定基础。欧盟打算用5年的时间,初步形成“绿色能源”、“绿色电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城市”(包括废品回收和垃圾处理)等产业的系统化和集约化,为欧盟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欧盟将低碳经济看作“新的工业革命”,在发展低碳产业问题上,从排放指标的制定,到科研经费的投入、碳排放机制的提出、节能与环保标准的制定,再到低碳项目的推广等,欧盟率先出击,步步为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进低碳产业发展,力图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和低碳产业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例如,欧盟计划,到2012年12月31日,淘汰所有的白炽灯,用绿色环保的节能灯取而代之。欧盟要求成员国救助汽车业的资金必须用于节能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必须用于小排量、洁净型或混合燃料汽车或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制和产品生产。2008年11月23日,法国总统宣布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荷兰的经济刺激方案中也包含对可持续能源行业的投资和支持。德国通过了温室气体减排新法案,使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从现在的14%增加到2020年的20%。
3.日本立足于节能和新能源产业的长远发展。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泡沫经济和大量制造业企业向海外转移的影响,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之中。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日本政府吸取以前应对危机的经验,在本次应对方案中,明确提出了不以增加短期需求为目标的指导原则,力求以“结构改革促经济发展”的方式,取代“通过扩大政府支持刺激经济成长”的方法,提出了普及开发节能技术、加大研究清洁能源力度的目标,并给予了相当大的预算支持。这进一步体现了日本通过解决危机,促进能源结构转型、继续保持在节能方面优势地位的战略目标。
日本95%的能源供应依赖进口,出于能源安全等方面的考虑,2004年6月,日本通产省公布了新能源产业化远景构想:计划在2030年以前,把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等新能源技术扶植成商业产值达3万亿日元的基干产业之一,石油占能源总量的比重将由现在的50%降到40%,而新能源将上升到20%;风力、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市场规模,将从2003年的4500亿日元增长到3万亿日元;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到2010年达到8万亿日元,成为日本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之后,日本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意向进一步增加,拟定了旨在占领世界领先地位、适应21世纪世界技术创新要求的四大战略性产业领域,其中之一就是环保能源领域,包括燃料电池汽车、复合型汽车(电力、内燃两用)等新一代汽车产业,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资源再利用与废弃物处理、环保机械等环保产业。
二、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策略
1.美国:对外积极参与减排,对内大力培育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产业虽然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带动作用,但与其他新兴产业不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要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的市场空间。美国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前,以影响经济发展为由,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然而,奥巴马上台后,一改过去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在新能源、环保政策方面较为高调,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行动中由消极转为积极,表示将在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以减少50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他还承诺,要通过新的立法,使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比1990年减少80%,并拿抵税额度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型汽车。
在新能源产业尚不具备成本竞争优势的条件下,要想把这个产业作为带头产业,唯一的办法是制定更加严格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环境保护规则,提高化石能源的外部成本,并把世界各国引向这一平台上竞争。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美国等发达国家一个主要目标是要求把中国和印度等大国加进去,因为只有世界各国尤其是能源消费大国参与,新能源产业才能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才能凸显美国新能源技术优势,否则有可能由于能源成本的上升使美国的制造业竞争能力进一步下降。因此,在发展新能源产业过程中,美国着力构建新的国际竞争平台。这就像上世纪90年代美国为发展信息产业,在当时新成立的WTO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新加坡会议上,推进信息产业的全球贸易自由化。因此,积极推进温室气体排放,也是为美国新能源技术与产业发展创造国际市场。
2.欧盟:建设统一的区域能源市场,以法律法规保障产业发展。
市场规模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欧盟各国由于国土和人口的原因,市场需求非常有限。欧盟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最重要做法之一是建设统一的欧盟市场,为产业发展创造市场条件。在《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中,提出强化对欧盟能源市场的监管,要求各成员国开放能源市场,制订欧盟共同能源政策,在与外部能源供应者的对话中,欧盟应“用一个声音说话”。
为了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欧盟以灵活的市场机制与严格的法律制度相结合,在鼓励低碳发展的政策上不断推陈出新,制定了很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计划,保障欧盟节能与环保目标的实现。欧盟还积极建设碳排放交易的市场机制,认为碳排放交易是以最低成本来实现减排的工具。欧盟认为碳定价至关重要,是确保环保技术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市场的重要因素。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计划在对企业提出政策要求的同时,又给企业一定的灵活性和自由来探寻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减排途径。欧盟认为,全球碳市场必须在2012年后全球气候变化协议中发挥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引导私人投资来应对气候变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为了实现环保和减排目标,欧盟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以《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为代表的环保指令,既是维护欧盟境内居民健康安全的环保法规,同时也是一种比反倾销等措施更为严格的贸易壁垒。近期,欧盟通过了一项新的家电更高能效等级标准,电冰箱、冰柜、电视机、洗衣机和集中供暖循环器将在原能源标签的基础上引入节能性能高于现有等级的三个新等级,并首次对电视机制定最低能效标准。
3.日本:坚持运用产业政策引导新能源产业发展。
日本是一个能够较好地运用产业政策的国家。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及节能环保方面,日本仍坚持政策的引导。日本在2009年颁布的《新国家能源战略》中,提出了8个能源战略重点:(1)节能领先计划;(2)新一代运输能源计划;(3)新能源创新计划;(4)核能立国计划;(5)综合资源确保战略;(6)亚洲能源环境合作战略;(7)强化能源紧急应对;(8)制定能源技术战略。具体的目标是:2050年之前实现消减温室气体排放量60~80%的目标。在2020年左右将太阳能发电规模在2005年基础上扩大20倍;建立购买家庭太阳能发电剩余电力的新制度;今后3年内在全国36000所公立中小学中集中设置太阳能发电设备;今后3~5年内并将太阳能系统的价格减半。环保汽车、绿色家电方面,3年后开始电动汽车的批量生产和销售,到2020年新车的59%为环保汽车,在世界上率先实现环保车的普及。
日本实现上述目标的具体措施是,根据每种能源的特性和发展阶段,进行相关产业群的培育,并对风险性投资提供支持。例如,对于进入推广阶段的诸如太阳能发电、风能和生物能源等新能源,在政策投资的公共设施中,积极采用与新能源有关的设施,并通过提供诸如补贴和税收等扩大市场需求的支持。在新能源利用方式方面,日本通过建立太阳能发电产业群、燃料电池和蓄电池产业群、风力及生物质能等“地产地销”的商业模式,形成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大的工业结构。对于处于准备阶段的创新技术,支持政策集中在促进技术开发和试验证明方面。与此同时,促进开发和推广高效利用能源的创新技术,扩大对新能源风险性投资的支持。
三、发达国家能源变局的启示及我国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分工的格局形成,使得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发达国家开发新产品――形成国内市场――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产品再进口――开发更新产品这样一个循环过程,即产品成熟后再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循环发展;后发国家则是先进口,然后国内生产,再出口这一近似于雁形的发展形态。而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产业发展模式是按照产业链进行分解,在全球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配。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几乎同步进入新能源产业,但发展中国家只是承担技术含量低的部分环节,而发达国家掌控核心技术和占有新能源市场。
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新的技术变革,这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我国有可能通过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变革,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的差距,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所面临的挑战是,我国虽然在数量规模上,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并不落后,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主要集中在相关制造环节,缺乏核心技术,能源利用效率较低,环保能力低。因此,在以节能减排为目标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我国可能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已率先回暖,从总体上看有利于应对发达国家的能源变局。我国应抓住机遇,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现有产业节能的改造。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是治理经济衰退的有效途径。由于经济低迷,民间资本投资意愿不强,我国政府应通过制订一系列税收和信贷政策引导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生产设备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节能消费品补贴,促进节能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生产。
二是新能源发展要坚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发展模式。新能源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其对经济的带动主要表现在技术收益上,在大规模产业化方面还不具备市场条件,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因此,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对策应立足于技术创新及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方面,避免我国搭台唱戏、发达国家卖票收钱的问题。要把我国拥有巨大的能源市场的优势用于促进我国具有知识产权的能源产业发展上面。
我国一些城市的环境规划设计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管理与设计,仅仅是程序化的先建楼后造景,未能充分利用空余土地资源。一些人工园林景点过于单调古板,未能从生态环境资源的根本主旨出发,这种违背自然、影响视觉美感的设计方案,不仅不利于生态气候的循环,还对管理费用造成了巨大浪费。因此,应统筹设计植被、生物、动物与人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使各种因素达到和谐统一、共荣共生、持续发展,充分利用植被的绿色涵养功能、树木化学降污功能与自然水的多样性等特性进行规划设计,以此全面提升城市环境美化标准与居民健康满意指数,全面推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多功能化发展。
2.以绿色生态美感设计理念进行统筹规划
要充分结合现代建筑学的基本原理、生态价值观、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新技术,营造适宜的生态居住环境,对影响城市生态平衡与美感的各种环境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文因素进行统一协调与统筹规划,使其和谐共融、统一共生,有序而持续地发展。在城市住宅布局整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对环境空间的生态环境进行充分合理设计,依据南北朝向、最大向阳与通风程度对住宅区进行规划,留出科学合理的通风道口与生态绿色走廊;科学合理地设计建筑单体、群体的朝阳区与阴影区,使居民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阳光;应以城市空余地面为基准,强化区内景观园林建设;充分利用城市内外自然山水环境,使之统一,通过远山借景、引水入市等美化生态景观;保持动植物种类的多样化,创建自然和谐的生存环境;扩展区内园林树木种植面积,加强生态气候调节能力,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与健康指数。设计师可以通过科学统筹规划绿地、建筑与景观,形成通透深远、富有层次感的景观空间,通过以曲代直的形态布局,美化建筑形态与园林分布空间。
3.艺术美学角度下自然可再生资源研究创建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绩效评价;支持体系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2-0003-03
近年来我国在氢能开发技术、风力发电、光热能利用等方面都居世界前列,尤其是河北省在风能、太阳能利用方面发展前景广阔。但我省是能源消耗量很大,能源结构主要是煤炭,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能源可持续承载能力的矛盾日渐明显,在新能源技术进步加速、资源环境硬性约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转变用能方式显得尤其重要。目前,新能源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相关机制不完善,本文主要针对新能源发展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对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为完善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持体系提供可行性对策。
1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中太阳能和风能发展较为迅速。保定市已经形成了在风力、光伏发电、新型储能、高效节能、电力自动化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中航惠腾拥有3.0兆瓦左右系列叶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目前是国内外风轮叶片专业化制造企业,其产品占国内市场的45%。英利集团靠其价格优势享誉国内国际市场。国家风光储输示范项目工程落户张家口市张北县,总投资约120亿元,开发规模为50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11万千瓦储能装置,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12月底建成投产发电,二期扩建工程将全面展开,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并网太阳能光伏电站、国内陆上单机容量最大的风电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化学储能电站,智能化运行水平最高、运行方式最为多样的风光储输四位一体新能源示范工程。众多装机超过10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在承德、黄骅等地也纷纷开工建设。另外邢台的神州巨电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与储能方面的技术和生产能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应急电源、军事领域、储能电源等新的绿色动力能源。
总的来说,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产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我省对建设多元化新型能源结构认识不足,从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种类来看,目前主要集中在陆地上的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等相关产业发展较快。而潮汐发电、垃圾发电等其他方面研究尚不足,生物质能利用率较低,核能和海洋能等其他产业尤未形成。从新能源利用技术的推广来看,我省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新能源利用系统的运行、管理、服务等行业有待完善。
2 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及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法规支持体系
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配套的政策支持和完善的法律保障。发展新能源,政府支持是关键,系列化的优惠政策是保证。新能源行业的领导和管理分属于多个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和指导,该管理机制既不利于新能源开发体制的建立,也不利于出台统一的政策措施。
第一,结构缺陷:缺乏完整专项的产业规划。我省现在新能源专项规划体系中仅仅只包含了光能、风电与生物质能,结构不完整。
第二,内涵缺陷:政策手段缺乏规范设计与组合,宣传手段体现不够。政策内容中缺乏研发战略的具体设计,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不足。
第三,配套缺陷:河北省综合配套政策不完善,许多还没有完全落实。政策激励体系中除详尽的战略规划之外,还有综合配套政策落实和出台,相应政策具体配套措施应该紧跟落实到位。
2.2 科技创新与人才支持体系
新能源产业发展初期,主要依靠技术引进,自主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河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格局是材料、销售市场、关键设施三头在外。如天威英利、中航惠腾和科诺伟业等龙头企业虽加大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但部分核心技术仍需进口。研发科技的滞后,不仅使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新能源技术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制约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2.3 质量认证标准与监管支持体系
目前新能源产业技术标准匮乏,强制性检测和认证制度尚未建立。在缺乏明确的行业规范、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前提下,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企业恶性竞争,导致在全国范围内新能源企业参差不齐,企业生产的产品也是良莠不一,很多产品未经任何检测就被大量投放市场,这些质量安全隐患严重阻碍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各地企业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情况十分明显,市场呈现无序发展的情况,这无形中也给新能源产业带来了隐患。为此,新能源产业需在现有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完善质量认证标准与监管体系。
2.4 绿色产业链保障支持体系
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标志就是无污染,然而,在新能源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成本和技术的制约,导致环境污染。在新能源发展的初期,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是新能源产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又一瓶颈。为此,新能源产业的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3 完善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体系的对策
河北省面对国内外环境的风云变化以及其他省份的激烈竞争,省内各地区能源结构、政策导向和发展趋势有所差异,如何保障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应明确重点、差异发展。
第一,进一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制定并出台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设立发展新能源专项资金,根据发展需要和省财力状况确定资金规模;要运用税收政策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予以支持,对新能源技术研发给予政策倾斜,对设备制造的企业给予适当所得税优惠,建立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
第二,建立和完善新能源产业创新体系技术。创新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我省新能源产业应尽快实现粗放式过快发展模式到自主创新为主的稳健发展模式转变,利用各种方式支持新能源设备制造与技术创新。新能源产业涉及到多学科的交叉,技术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来支撑。为此,新能源产业人才战略应将高端人才引进、自身培养和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产学研创新模式,促进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第三,健全质量认证标准与监管体系。建立新能源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制定行业标准与监管制度,促进优势资源和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能源产业集聚;有针对性地制定新能源产业产品的市场促进政策,支持其产业化应用和推广;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新能源产业投融资平台,建立新能源产业协调推进机制。政府部门承担起政策引导的责任,理顺与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关的行业标准、治理监管、金融服务、技术平台等各种关系,保障新能源产品的质量认证与市场监管。
第四,完善绿色产业链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强对新能源产业污染环境监管力度,健全环境监管和督察力度,建立分层次的环境监管制度,实行专管员公示制度,建立督查机制,找出督点,提高督查频次。对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保障新能源产业无污染,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五,建立一套新能源产业发展支持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其支持体系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4 结语
在面对这样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新能源行业技术发展也比较快,竞争比较激烈,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国际市场的金融压力,怎样保持成本领先、技术领先,并具有环保优势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新能源产业的各个支持体系需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才能使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保持可持续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艾建军,郭兰,任光欣.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人才瓶颈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10).
[2] 吕天文.中国新能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电源世界,2011,(11).
[3] 王玺,蔡伟贤,唐文倩.构建我国新能源产业税收政策体系研究[J].税务研究,2011,5(312).
[4] 朱永亮.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阵痛与对策探析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5).
[5] 陈焕新,甄亚丽,王纪,等.试述保定新能源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J].区域经济:178-179.
[6] 郭毓东,江立明.论新能源的产业引力效应及政策创新——以湖南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
[7] 郭超英.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
[8] 杨洁,刘运材.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支持研究——基于太阳能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分析[J].行业扫描.
关键词:金融危机;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2.2;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11-0008-02
一、低碳经济的兴起及意义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过去几十年里,世界经济得到了长远发展,但同时出现了很多负面效应,特别是全球气候开始变暖。为了缓和气候变暖,世界需要寻求一种可持续的新兴经济发展方式。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制定的《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我国有关部门指出,2007年中国化石燃料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同时我国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清洁水源和清洁空气现已成为中国的稀缺资源。因此,发展低碳经济,追求绿色GDP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道路。
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经验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障碍。在此情况下,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促进国内金融机构更好地开展碳金融业务,具有重要意义。
1.美国低碳经济
早在2006年9月,美国就公布了新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战略规划:通过捕获、减少以及储存的方式来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美国政府已经制定了相应的计划,主要有:通过“煤研究计划”(CRI)支持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NETL)进行清洁煤技术研发,“清洁煤发电计划”(CCPI)主要支持企业与政府建立伙伴计划,共同建设示范型清洁煤发电厂。
奥巴马上台后,通过了《低碳经济法案》,计划加大对国内发展低碳经济的补贴和投资,建立碳排放与交易市场,在建筑行业强制要求建设更加节能的房屋,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
2.日本低碳经济
日本资源严重短缺,开发新能源是其多年来一直采取的政策。2008年6月,日本政府提出日本新的防止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即著名的“福田蓝图”,这是日本低碳战略形成的正式标志,包含了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日本的具体措施有:(1)将扶植光伏产业列入新经济刺激计划,通过利用核电与太阳能发展清洁能源;(2)改革产业结构,资助基础设施以鼓励节能技术与低碳能源技术创新的私人投资;(3)选择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建设“环境模范城市”,推动向低碳社会的转型。
3.欧盟碳经济
欧洲是目前低碳研究最先进和新能源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为应对气候变化,欧盟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欧盟已提出减排目标,并制定了部分法案,各国也都在酝酿立法。
欧盟各国还积极鼓励新能源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一是加大对新能源产业的科研投入,二是加快立法工作,三是实行鼓励措施,英国的鼓励政策有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碳额度补贴和绿色能源交易。
三、对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启示
中国作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并正向工业化过渡时期,应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和实现绿色GDP的增长。可以预计,中国将是未来数年低碳经济的主要市场。
1.加强规划和立法为低碳发展创造条件
我国应制定专项规划,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目标、重点和保障措施,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碳使用率。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将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总体安排部署;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国家科技规划和相关科技计划。另外,我国应加强立法,鼓励发展低耗能产业和绿色经济,对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行取缔或限制。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我国需要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发展高能效低碳排放的产业。一是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避免留下长久不利影响;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
3.加大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是继工业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变革。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全社会的低碳意识,形成低碳的生产方式和消费行为。
4.加强新能源开发和新技术创新
我们应加大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新能源开发和新技术创新。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切实解决新能源发电上网难题;加快研发先进技术和设备,推进第四代核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多途径利用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其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为我国塑造一个可持续的低碳未来。
参考文献:
[1]邓莹.低碳经济的兴起与我国环境金融的构建[J].经济问题,2010(9).
[2]秦军.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对比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2).
[3]楚国良.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