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市发展潮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贵州省平塘县摆茹小学55830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城乡差别越来越明显。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尊重客观是教育发展的主流。本文针对现在的教育形式,对城乡教育现状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城乡教育尊重客观规律现状主潮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育界仁人志士们对教育改革众说纷云,都对教育改革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课本的难度有了更大的加重,其是根据城里学生大都上过幼儿园的孩子而选择并编写这样的教材,让农村中有些没要读过幼儿园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了。还有初中英语中发达地区,城市里从小学就对英语较为重视,幼儿园、小学三年就开设英语课程,有一定的基础,对当今选择的教材能适应。然而,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农村的一些领导也选择城里学生用的教材,毕竟农村学校有的没有英语教师,未开设英语课,让农村学校的孩子无从适应,导致厌学辍学,比如像初中英语教材,刚进初一就要求学生会说些简单的英语口语,一个单元要要求学生背一两页生词,再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生刚进校翻开课本,就是那么几幅图画,没有更多的例题,让老师头疼,学生厌倦,如此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太不现实了。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大国里,就应该制定适合众多人口这一客观现状,才使大部分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状况都应采用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教材。犹如教师在课堂中"因材施教",那我们怎么不会"因地制宜"呢?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敢于面对现实,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客体学生,基础薄弱,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一步登天,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和状况,循循善诱学生,孜孜不倦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学有所获,整体国民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强大。
在当今发展迅猛的中国,城里的许多家长在重视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钢琴、吉他、英语培训等,使孩子从小就在拼搏的环境中成长,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基础油不同层次的提高,在课堂中能轻松接受并领会老师的传授,甚至有的家长还花钱请家教,使得学生对改革的教材轻松地快乐的接受。
然而,在农村许多家长知识浅少,无法辅导孩子,由于家境贫困,孩子刚出生父母就远走他乡,打工挣钱,大多数孩子都和爷爷奶奶相偎相依的生活,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得到城里孩子得到的东西,从小就在枯燥单调中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如此高深的教材对农村孩子来说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真正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思想上要关注农村,行动上倾斜农村,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的统一化、标准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带来的教育愉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均衡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还要壮大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每年都选招新教师加盟教师队伍,并且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师资需求,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区小学,年轻教师仍是少而又少。各级政府要不惜资金,足额足量地补充农村所需要的年轻教师和专业教师。壮大农村师资力量是均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针对农村教师队伍,除了正常的工资保障外,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每年都有很多新教师不愿去农村,但不得不去农村任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低,得不到更多的关注,并且自己要付出很多,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如果各级政府能对教师的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年轻的教师们就会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留得住、干得好。
更要制定激励措施,引入竞争机制随着中小学校长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校长年轻化彰显着农村教育的生命活力和教育潜力,大多数校长工作热情高涨,严谨务实,理念先进,思路创新,是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家里手。但在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中,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和工作思路参差不齐,有些教育管理理念滞后,不懂教育规律,对自己要求不严谨,缺乏常规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经验,具有严重的守摊思想和小进即满意识,这些校长的办学思想无疑会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应该加大考核力度和完善任用机制,能上能下,动态管理,通过有效机制,让懂教育、明白教学常规、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的一线骨干教师走上领导岗位。
对农村孩子而言,并不是没有好的方法,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状况,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路子,因材施教,不断地挖掘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很多知识,对农村孩子来说条件较差,我们应客观地看待,不能把城里的教学路子硬搬到农村的教学课堂,免得得会落得"东施效颦"。教育教学的发展会停止,教育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了。
总之,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良好的良性教育环节,才会使国家的经济、科技综合国力增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客观现实,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在现有的客观现实中奋力拼搏,我们的发展才有更美好的前景,所以我认为尊重客观现实才是发展的主流。
?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潮流前线是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唯一品牌。搜于特于2005年12月在东莞道滘成立。过去5年,搜于特营收年均增长达73%,净利润年均增长更是高达87%。2010年11月,在深圳中小板低调上市。
渠道下沉
国内领军的大众休闲服美邦和森马在一、二线城市不断遭遇国际品牌ZARA、H&M、GAP、优衣库等的冲击,苦苦挣扎的时候,搜于特悄无声息地向三、四线城市发展,不断复制着美邦、森马此前的扩张模式。2012年上半年,搜于特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600家左右。
为什么叫“搜于特”?用其董事长马鸿如的话说:就是寻找有特色的元素。
潮流前线装修得炫丽堂皇,门面以黑白作为主打色彩。门头带有中韩双语标志,不知情的会误以为是韩国品牌,知情的应该也会以为很有“山寨”的感觉。但这些独特的设计元素在三、四线城市非常受欢迎,尤其是每年上市的近4000款服装,更是其发展的“杀手锏”。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在小县城和乡镇很难找到的潮店。
渠道下沉是搜于特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从成立至今,搜于特给了加盟商们很大的扶持力度。比如,通过一系列货款信用额度、装修补贴等措施,扶持加盟商开大店、多开店。2012年,要求新开加盟店面积必须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鼓励开设多楼层店铺,这一措施使得潮流前线的终端店铺数量、面积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一位服装品牌的高层曾表示,2012年上半年搜于特的高增长背后其实是在渠道上下了重金,这从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6.64亿元的营收,利润仅有9588万元。
时尚流行
潮流前线的目标客户定位于三、四线城市15~29岁的年经人。他们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见过外面的世界,同样也渴望时尚的穿着,但因为收入有限,他们比较热衷于价格不高,但又有一定知名度且风格与当季流行趋势一致的服装品牌。而潮流前线在宣传时正是这样给自己定位的,潮流前线平均单价在100元左右,比美邦、森马低15%~20%。在产品宣传的广告上,潮流前线请来的都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明星,从宋慧乔到陈慧琳,再到黄圣依,再到现在的谢霆锋和吉克隽逸,无一不是一线明星大腕。除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投放广告外,针对三、四线城市,搜于特联合加盟商,以低成本在全国200多个县级电视台黄金时段密集播放广告。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与此相适应的城市精神支撑。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本质上完全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使创造活力迸发出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更需要有城市精神的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注入旺盛的活力,就要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
二、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动力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不仅要植根于历史,还要体现于现实,推进跨越式发展。其中,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的着重点,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要与城市的性质、城市未来的功能定位、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相适应。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过程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会激发市民的的热情,鼓舞市民战胜困难的斗志,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城市精神建设,着力培养和塑造体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根基。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我们培育和塑造的城市精神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城市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城市精神。时展的潮流推动了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时展潮流既是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的方向,也是拓展城市精神的动力。
为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备和展示其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使城市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展的潮流。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时代的文化构建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后继文化总是毫无例外地包含着前代文化的某些因素,文化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有机成长过程。因此,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不能断裂传统,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转换,才能培育和塑造新的城市精神。要在继承中发展,接受时代精神的选择。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要运用好各种载体
市民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和自我修养,是衡量城市精神的最高标准,也是城市精神的价值取向,它的外在表现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城市精神的载体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社会化程度、城市活力、凝聚力等软环境建设和市民素质上。:
重点解决了中国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后,中国提出“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根据现代化的推进规律,城市化对实现现代化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市化的变化与展望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对建设“现代化河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改革开放30年河北省城市化的进程分析
1. 纵向比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2.65%提高到2007年的40.25%,提高了27.6个百分点。从河北省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看,1978-1990年,年均增长0.50个百分点,1990-2000年,年均增长0.62个百分点,2000-2007年,年均增长1.77个百分点。从整体上来看,河北省城市化水平呈加速发展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增长的更快。
2. 横向比较: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呈扩大趋势。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山东省相比,1978年低1.75个百分点,到2007年扩大到低6.5个百分点。与江苏省相比,1978年低1.74个百分点,到2007年扩大到低12.75个百分点。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在先进省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中落后了。
3. 地位变化:城市地位上升与城乡失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要素向城市的不断集聚,城市在全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7年,城市面积占全省的10%左右,但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3%,城市财政收入占全省的4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在城市地位上升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1978年与2007年相比,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从2.42∶1,上升到2.71∶1,绝对差距由160元扩大到6 500元,城乡差距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点。
4. 效果分析:城市化水平与其经济水平很不相称。测算中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达0.8482,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可解释城市化水平变动的84.82%。按照这一结论,我们可以设计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经验模型:城市化水平Y=26.227Ln(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4.7。2007年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033元,按照全国的经验模型,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应为55%,与实际相比,相差15个百分点。
二、顺应规律,踏上潮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从城市化的发展规律来看,河北省的传统城市化应向新型城市化转变。这是因为,2007年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为40.25%,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城市化的最主要动力是工业化。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也就决定了城市化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在河北省,按照党的“十七”大布署,既然工业化已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么,城市化也就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从城市化的发展潮流来看,河北省的传统城市化应向新型城市化转变。这是因为,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拉开了中国转变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大幕。2007年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要求试验区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城市化发展新路。随后,湖南省就提出“努力走出一条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2008年国务院原则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长三角今后要“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暖通 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暖通与自动控制的存在本身就不矛盾,它们互相促进,彼此共同发展。首先,当暖通需要自动控制解决实际问题时,自动控制促进了暖通的发展,同时由于暖通的问题研究,推进了自动控制技术的前进;其次,基于自动控制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运用某些自动控制技术促进暖通行业的创新和微变革。在暖通变革过程中我们又可以发现新问题,来推进自动控制技术和暖通的共同发展。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智慧城市的潮流被掀起之时,暖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势必要与自控相辅相成。另外,暖通一直遵循以人为本的信念支撑并推进行业发展,运行在暖通行业的自动控制技术也必须以人为本,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创新和发展。
1智慧城市潮流下的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
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之间的关系会大致经历两个阶段,一是相互融合阶段,二是共同发展阶段。
1.1智慧城市中自动控制与暖通的相互融合阶段
从逻辑上讲,并不是所有的自动控制技术都适用于暖通,也不是所有的暖通问题都是由自动控制技术来解决的,但二者绝不矛盾冲突。
由于智慧城市的推进,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暖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动控制技术比之前更广更先进地渗入到暖通行业,但这个渗入具有针对性、专一性、准确性等特点。暖通行业在接纳自动控制技术的渗入过程中,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排斥反应。这种排斥违背了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理念。然而,它的解决首先需要人类这个最大被服务对象在主观上逐渐去接受和相信两者的融合结果,并且需要人类靠集体智慧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融合阶段存在的问题。
1.2智慧城市中自动控制与暖通的共同发展阶段
经过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的相互融合阶段,人类已经无法适应没有自动控制技术的暖通系统了。这时自动控制和暖通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即共同发展阶段。
在共同发展阶段,首先,当暖通需要自动控制解决实际问题时,自动控制会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解决暖通问题,在解决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其次,当自动控制技术在其他领域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暖通单方面需求时,我们可以考虑用先进新兴实用的自动控制技术让暖通行业微变革,并在变革中继续探索新的问题,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2自动控制技术与智慧暖通
智慧城市浪潮中,自动控制技术会打造出智慧暖通行业,智慧暖通反过来会促进自动控制技术发展。他们的共同发展有四大特征,分别是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2.1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全面透彻感知
暖通系统的全面透彻感知是指通过自动控制中的传感技术,主要以人的感受和整体客观环境为感知对象,实现对暖通系统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暖通系统会利用各类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系统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暖通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促进人在舒适的暖通环境中高效率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
2.2自控系统与暖通系统之间的互联
暖通系统之间的宽带泛在的互联是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使城市中暖通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互动,并把重要反馈信号反过来作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使自动控制系统产生应有的信号作用于暖通系统,实现宽带泛在的自控互联。暖通系统之间的自控互联离不开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宽带泛在网络,它不仅是参与互联的多个暖通系统以及多个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双向催化剂,它还可以提高整个智慧城市的整体性,方便整个城市暖通系统的运行管理。
2.3自控系统与暖通系统的智能融合
未来城市智慧暖通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系统的海量数据。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暖通系统的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接收结果并产生信号作用于智慧暖通系统,推动实现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暖通工程,实现自动控制系统与暖通系统的智能融合,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2.4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
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必然要重塑以人为本的内涵,并且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暖通行业也必须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找到暖通系统仍然存在的问题。暖通行业则通过这些问题不断推动自动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实际解决这些暖通系统问题,捍卫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最终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自控技术与暖通共同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共同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非凡,二者的共同发展也是暖通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潮流中不被淘汰的必然趋势。
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的共同友好发展首先响应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遵循了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理念;其次促进产生了智慧暖通,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还极大程度地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服务对象(政府、企业及人)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环境,使人们有更加愉悦的心情和更加充沛的精力贡献集体智慧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 卿晓霞.建筑设备自动化[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 梁晓东.BSCE新工厂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与自控改造[J].暖通空调,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