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发展潮流范文

城市发展潮流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发展潮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发展潮流

篇1

贵州省平塘县摆茹小学558300

【摘要】在教育体制改革中,城乡差别越来越明显。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前提。尊重客观是教育发展的主流。本文针对现在的教育形式,对城乡教育现状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城乡教育尊重客观规律现状主潮流

随着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来自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教育界仁人志士们对教育改革众说纷云,都对教育改革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观点。

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中,令我感到震惊的是课本的难度有了更大的加重,其是根据城里学生大都上过幼儿园的孩子而选择并编写这样的教材,让农村中有些没要读过幼儿园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了。还有初中英语中发达地区,城市里从小学就对英语较为重视,幼儿园、小学三年就开设英语课程,有一定的基础,对当今选择的教材能适应。然而,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农村的一些领导也选择城里学生用的教材,毕竟农村学校有的没有英语教师,未开设英语课,让农村学校的孩子无从适应,导致厌学辍学,比如像初中英语教材,刚进初一就要求学生会说些简单的英语口语,一个单元要要求学生背一两页生词,再比如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生刚进校翻开课本,就是那么几幅图画,没有更多的例题,让老师头疼,学生厌倦,如此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太不现实了。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使国家更加繁荣昌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大国里,就应该制定适合众多人口这一客观现状,才使大部分人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状况都应采用不同的教育体制,不同的教材。犹如教师在课堂中"因材施教",那我们怎么不会"因地制宜"呢?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应敢于面对现实,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客体学生,基础薄弱,我们不能好高骛远,一步登天,根据自己学生的基础和状况,循循善诱学生,孜孜不倦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学有所获,整体国民素质提高了,国家才能强大。

在当今发展迅猛的中国,城里的许多家长在重视教育,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钢琴、吉他、英语培训等,使孩子从小就在拼搏的环境中成长,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基础油不同层次的提高,在课堂中能轻松接受并领会老师的传授,甚至有的家长还花钱请家教,使得学生对改革的教材轻松地快乐的接受。

然而,在农村许多家长知识浅少,无法辅导孩子,由于家境贫困,孩子刚出生父母就远走他乡,打工挣钱,大多数孩子都和爷爷奶奶相偎相依的生活,缺乏父母之爱,没有得到城里孩子得到的东西,从小就在枯燥单调中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如此高深的教材对农村孩子来说真是"难于上青天"啊。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改善办学条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统筹和投入力度,真正把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思想上要关注农村,行动上倾斜农村,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把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最大努力实现办学条件的统一化、标准化,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到先进的教学设施所带来的教育愉悦,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是均衡教育发展的物质保障。

还要壮大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每年都选招新教师加盟教师队伍,并且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仍满足不了农村学校的师资需求,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区小学,年轻教师仍是少而又少。各级政府要不惜资金,足额足量地补充农村所需要的年轻教师和专业教师。壮大农村师资力量是均衡教育发展的最重要的保证。针对农村教师队伍,除了正常的工资保障外,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每年都有很多新教师不愿去农村,但不得不去农村任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农村学校条件艰苦,待遇低,得不到更多的关注,并且自己要付出很多,还面临着不少现实问题。如果各级政府能对教师的现实问题高度重视,年轻的教师们就会在农村教育战线上留得住、干得好。

更要制定激励措施,引入竞争机制随着中小学校长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校长年轻化彰显着农村教育的生命活力和教育潜力,大多数校长工作热情高涨,严谨务实,理念先进,思路创新,是推动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力军,是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的行家里手。但在农村中小学校长队伍中,自身素质、管理水平和工作思路参差不齐,有些教育管理理念滞后,不懂教育规律,对自己要求不严谨,缺乏常规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经验,具有严重的守摊思想和小进即满意识,这些校长的办学思想无疑会成为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阻力。因此,应该加大考核力度和完善任用机制,能上能下,动态管理,通过有效机制,让懂教育、明白教学常规、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的一线骨干教师走上领导岗位。

对农村孩子而言,并不是没有好的方法,我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应根据自己学生的状况,寻找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路子,因材施教,不断地挖掘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很多知识,对农村孩子来说条件较差,我们应客观地看待,不能把城里的教学路子硬搬到农村的教学课堂,免得得会落得"东施效颦"。教育教学的发展会停止,教育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了。

总之,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良好的良性教育环节,才会使国家的经济、科技综合国力增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尊重客观现实,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在现有的客观现实中奋力拼搏,我们的发展才有更美好的前景,所以我认为尊重客观现实才是发展的主流。

?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篇2

潮流前线是东莞市搜于特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唯一品牌。搜于特于2005年12月在东莞道滘成立。过去5年,搜于特营收年均增长达73%,净利润年均增长更是高达87%。2010年11月,在深圳中小板低调上市。

渠道下沉

国内领军的大众休闲服美邦和森马在一、二线城市不断遭遇国际品牌ZARA、H&M、GAP、优衣库等的冲击,苦苦挣扎的时候,搜于特悄无声息地向三、四线城市发展,不断复制着美邦、森马此前的扩张模式。2012年上半年,搜于特门店数量已经达到1600家左右。

为什么叫“搜于特”?用其董事长马鸿如的话说:就是寻找有特色的元素。

潮流前线装修得炫丽堂皇,门面以黑白作为主打色彩。门头带有中韩双语标志,不知情的会误以为是韩国品牌,知情的应该也会以为很有“山寨”的感觉。但这些独特的设计元素在三、四线城市非常受欢迎,尤其是每年上市的近4000款服装,更是其发展的“杀手锏”。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在小县城和乡镇很难找到的潮店。

渠道下沉是搜于特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为了快速抢占市场,从成立至今,搜于特给了加盟商们很大的扶持力度。比如,通过一系列货款信用额度、装修补贴等措施,扶持加盟商开大店、多开店。2012年,要求新开加盟店面积必须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鼓励开设多楼层店铺,这一措施使得潮流前线的终端店铺数量、面积和质量都在稳步提升。一位服装品牌的高层曾表示,2012年上半年搜于特的高增长背后其实是在渠道上下了重金,这从财务数据中可以看出:6.64亿元的营收,利润仅有9588万元。

时尚流行

潮流前线的目标客户定位于三、四线城市15~29岁的年经人。他们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见过外面的世界,同样也渴望时尚的穿着,但因为收入有限,他们比较热衷于价格不高,但又有一定知名度且风格与当季流行趋势一致的服装品牌。而潮流前线在宣传时正是这样给自己定位的,潮流前线平均单价在100元左右,比美邦、森马低15%~20%。在产品宣传的广告上,潮流前线请来的都是当时很受欢迎的明星,从宋慧乔到陈慧琳,再到黄圣依,再到现在的谢霆锋和吉克隽逸,无一不是一线明星大腕。除在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投放广告外,针对三、四线城市,搜于特联合加盟商,以低成本在全国200多个县级电视台黄金时段密集播放广告。

篇3

一、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需要与此相适应的城市精神支撑。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本质上完全一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把人们的精神振奋起来,使创造活力迸发出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加强,更需要有城市精神的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也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过程。我们要努力学习好、实践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注入旺盛的活力,就要加强城市软环境建设,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

二、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是推进城市发展的动力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不仅要植根于历史,还要体现于现实,推进跨越式发展。其中,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的着重点,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要与城市的性质、城市未来的功能定位、城市的未来发展目标相适应。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过程贯穿于发展的始终,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会激发市民的的热情,鼓舞市民战胜困难的斗志,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在推进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要花大力气加强软件建设,提高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法治化水平,加强城市精神建设,着力培养和塑造体现民族精神、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新一轮发展的根基。

三、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要与时俱进符合时展要求

我们培育和塑造的城市精神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城市精神面貌的精神内核,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城市精神。时展的潮流推动了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时展潮流既是城市精神培育和塑造的方向,也是拓展城市精神的动力。

为建设成现代化的城市,必须具备和展示其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使城市精神富有时代气息,顺应时展的潮流。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过程。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时代的文化构建都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后继文化总是毫无例外地包含着前代文化的某些因素,文化的发展就是这样一个新旧交替、新陈代谢的有机成长过程。因此,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不能断裂传统,只有在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转换,才能培育和塑造新的城市精神。要在继承中发展,接受时代精神的选择。

四、加强软环境建设,培育城市精神,要运用好各种载体

市民的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和自我修养,是衡量城市精神的最高标准,也是城市精神的价值取向,它的外在表现必须通过一定的载体。体现城市精神的载体主要集中在城市的综合管理水平、服务水平、社会化程度、城市活力、凝聚力等软环境建设和市民素质上。:

篇4

重点解决了中国工作重心转移问题后,中国提出“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目标。根据现代化的推进规律,城市化对实现现代化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市化的变化与展望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对建设“现代化河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改革开放30年河北省城市化的进程分析

1. 纵向比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2.65%提高到2007年的40.25%,提高了27.6个百分点。从河北省城市化的发展速度看,1978-1990年,年均增长0.50个百分点,1990-2000年,年均增长0.62个百分点,2000-2007年,年均增长1.77个百分点。从整体上来看,河北省城市化水平呈加速发展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增长的更快。

2. 横向比较:与先进省份的差距呈扩大趋势。河北省城市化水平与山东省相比,1978年低1.75个百分点,到2007年扩大到低6.5个百分点。与江苏省相比,1978年低1.74个百分点,到2007年扩大到低12.75个百分点。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在先进省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河北省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较慢,在发展中落后了。

3. 地位变化:城市地位上升与城乡失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生产要素向城市的不断集聚,城市在全省中的地位日益重要:2007年,城市面积占全省的10%左右,但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3%,城市财政收入占全省的4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在城市地位上升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1978年与2007年相比,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从2.42∶1,上升到2.71∶1,绝对差距由160元扩大到6 500元,城乡差距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点。

4. 效果分析:城市化水平与其经济水平很不相称。测算中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二者的相关系数达0.8482,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变动可解释城市化水平变动的84.82%。按照这一结论,我们可以设计城市化水平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经验模型:城市化水平Y=26.227Ln(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4.7。2007年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033元,按照全国的经验模型,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应为55%,与实际相比,相差15个百分点。

二、顺应规律,踏上潮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从城市化的发展规律来看,河北省的传统城市化应向新型城市化转变。这是因为,2007年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为40.25%,处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城市化的最主要动力是工业化。走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也就决定了城市化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在河北省,按照党的“十七”大布署,既然工业化已走了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么,城市化也就应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从城市化的发展潮流来看,河北省的传统城市化应向新型城市化转变。这是因为,2006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拉开了中国转变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大幕。2007年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要求试验区要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城市化发展新路。随后,湖南省就提出“努力走出一条湖南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2008年国务院原则通过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要求长三角今后要“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

篇5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暖通 自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暖通与自动控制的存在本身就不矛盾,它们互相促进,彼此共同发展。首先,当暖通需要自动控制解决实际问题时,自动控制促进了暖通的发展,同时由于暖通的问题研究,推进了自动控制技术的前进;其次,基于自动控制技术本身的迅猛发展,我们可以运用某些自动控制技术促进暖通行业的创新和微变革。在暖通变革过程中我们又可以发现新问题,来推进自动控制技术和暖通的共同发展。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当智慧城市的潮流被掀起之时,暖通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势必要与自控相辅相成。另外,暖通一直遵循以人为本的信念支撑并推进行业发展,运行在暖通行业的自动控制技术也必须以人为本,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创新和发展。

1智慧城市潮流下的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

随着智慧城市的推进,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之间的关系会大致经历两个阶段,一是相互融合阶段,二是共同发展阶段。

1.1智慧城市中自动控制与暖通的相互融合阶段

从逻辑上讲,并不是所有的自动控制技术都适用于暖通,也不是所有的暖通问题都是由自动控制技术来解决的,但二者绝不矛盾冲突。

由于智慧城市的推进,我们必须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促进暖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自动控制技术比之前更广更先进地渗入到暖通行业,但这个渗入具有针对性、专一性、准确性等特点。暖通行业在接纳自动控制技术的渗入过程中,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有可能产生排斥反应。这种排斥违背了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理念。然而,它的解决首先需要人类这个最大被服务对象在主观上逐渐去接受和相信两者的融合结果,并且需要人类靠集体智慧和先进的信息技术解决融合阶段存在的问题。

1.2智慧城市中自动控制与暖通的共同发展阶段

经过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的相互融合阶段,人类已经无法适应没有自动控制技术的暖通系统了。这时自动控制和暖通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即共同发展阶段。

在共同发展阶段,首先,当暖通需要自动控制解决实际问题时,自动控制会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致力于解决暖通问题,在解决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其次,当自动控制技术在其他领域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暖通单方面需求时,我们可以考虑用先进新兴实用的自动控制技术让暖通行业微变革,并在变革中继续探索新的问题,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2自动控制技术与智慧暖通

智慧城市浪潮中,自动控制技术会打造出智慧暖通行业,智慧暖通反过来会促进自动控制技术发展。他们的共同发展有四大特征,分别是全面透彻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2.1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全面透彻感知

暖通系统的全面透彻感知是指通过自动控制中的传感技术,主要以人的感受和整体客观环境为感知对象,实现对暖通系统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暖通系统会利用各类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系统环境、状态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暖通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促进人在舒适的暖通环境中高效率学习、生活、工作和娱乐。

2.2自控系统与暖通系统之间的互联

暖通系统之间的宽带泛在的互联是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使城市中暖通系统之间互联、互通、互动,并把重要反馈信号反过来作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使自动控制系统产生应有的信号作用于暖通系统,实现宽带泛在的自控互联。暖通系统之间的自控互联离不开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宽带泛在网络,它不仅是参与互联的多个暖通系统以及多个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双向催化剂,它还可以提高整个智慧城市的整体性,方便整个城市暖通系统的运行管理。

2.3自控系统与暖通系统的智能融合

未来城市智慧暖通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系统的海量数据。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暖通系统的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再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接收结果并产生信号作用于智慧暖通系统,推动实现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暖通工程,实现自动控制系统与暖通系统的智能融合,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2.4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

自控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是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必然要重塑以人为本的内涵,并且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暖通行业也必须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找到暖通系统仍然存在的问题。暖通行业则通过这些问题不断推动自动控制技术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实际解决这些暖通系统问题,捍卫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系统的共同智慧理念,最终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自控技术与暖通共同发展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

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共同发展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意义非凡,二者的共同发展也是暖通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潮流中不被淘汰的必然趋势。

自动控制技术与暖通的共同友好发展首先响应了智慧城市的建设,遵循了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理念;其次促进产生了智慧暖通,有利于智慧城市的快速建设;还极大程度地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服务对象(政府、企业及人)营造了轻松愉悦的生活、工作、娱乐、学习环境,使人们有更加愉悦的心情和更加充沛的精力贡献集体智慧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

参考文献

[1] 卿晓霞.建筑设备自动化[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

[2] 梁晓东.BSCE新工厂暖通空调系统节能与自控改造[J].暖通空调,2014(05).

篇6

日本、德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先后走过了一条由区域经济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路。在我国,以深圳、广州城市群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板块和以上海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板块率先发展了起来,其它如温州经济板块、青岛经济板块等小区域的经济板块,也形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似乎“区域经济”总是与经济发达地区关联在一起,于是人们对“区域经济”情有独钟。国内许多向往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甚至县乡城镇,都先后提出了打造区域经济圈的口号。可以说,打造区域经济板块,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国人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有人说,“区域经济”开始形成潮流。

更奇怪的是,经济越落后的地区对区域经济似乎越感兴趣。

发展区域经济果真就这么简单?不是!

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的心态把区域经济简单化,甚至把发展区域经济当成了建设大开发区,划定一个框框,包装一个概念,描绘几幅图纸就能成事。区域经济是地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之间内在的整合与联系,需要客观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国务院某权威研究专家认为,与其搞这样难见成效的大开发区似的区域经济,不如踏踏实实地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以集群形成规模,以规模创造地方品牌。

从国外的区域经济发展历程看,经济板块的形成首先都来自市场动力,都经历了一个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政府的一厢情愿。在国内也可以证明这一点。板块经济是佛山较典型的发展模式,禅城的陶瓷、南海的铝型材、顺德的家电,成千上万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地区从事同一产品的分工合作,形成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又自然地形成了在市场中独一无二的板块经济、区域经济。而这种在产业集群基础上产生的区域经济并不是政府意志的产物,它是无数企业在市场的反复磨炼锤打之后共同的自发的选择。

一些热衷区域经济的地方,往往是当地政府自作主张地先进行定位,以自己的辖区为中心搞区域经济,既没有市场优势,更没有产业支撑,政府就提出建立一个、几个甚至多个产业带。其结果可想而知,政府本身没有资金投资,基础条件缺乏吸引力,招商引资又能力不足,结果是政府自欺欺人地糊弄一番了事。这样建区域经济,无疑是空中楼阁。

区域经济更不应成为诸侯经济。不少地方政府、地方城市总是天天发“龙头老大”梦,往往牵强地联盟周边一些次发达地区城市,以某个虚幻的概念统领在其区域规划之下,而自己位高自居,自封为王,表面是加强区域性协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但实质是通过实施排他性的区域封锁,以区域市场淡化统一市场,谋取诸侯局部的利益。

区域经济潮流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苗头,拿区域经济造势、作秀、出政绩。一些地方区域经济蓝图挂出来时,总要在媒体上热热闹闹地炒一番,领导也会振振有辞地来一番表白,但炒作过后就风平浪静了。

当前经济发展趋势需要发展区域经济,但区域经济绝不是一种时尚。发展区域经济要尊重产业基础,要具备客观的发展条件,还要有足够的理性。

篇7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载体。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低经济效益、低生态效益、低社会效益的传统生产方式,对城市这一人类居住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引发了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城市理念,超越了公共卫生事业从大健康的角度出发,其强调在产业、环境、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各个方面都以人的健康为中心,通过依靠社会力量、政府部门共同努力的方式,最终实现以健康为指向的城市发展。这种理念对于中国当下城市而言还是一个新事物,人们对这种理念的认识和接纳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目前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城市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实现科学发展的主要观念。在各种城市病困扰城市发展的当下,转变传统城市发展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建设健康城市在中国的推进正迎来最好的时机。但什么样的健康城市建设模式最适合中国,如何才能走得更扎实、更有效,这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总结。

西方工业文明时代建设城市,主要是为了企业家能够赚钱、能够发展经济。我们建设健康城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从规划设计、管理运作到制订的各种制度和机制都以人的健康幸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到我国来说,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才能建设中国的现代化城市。这完全是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不是简单的发展经济,而是有健康的人群、健康的质量环境、健康的社会环境有机结合的发展整体,并且这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能够不断地创造和改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地扩大资源,使人们在享受生命充分发展方面能够互相支持,建设健康城市是一个时展的标志。

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健康城市建设在实现党和国家的这项伟大任务中居于主导地位。第一,建设健康城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抓手。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态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检验现代化发展的状况如何,只要抓住人民健康这个抓手,就可以了解现代化发展的全局。人的健康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个方面。人的健康如同门的把手,只有抓住把手推开门,室内的摆设才能一目了然。第二,城市是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战场,健康城市建设对国家的科学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城市是人口集聚的中心,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将来大部分人口要居住在城市。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健康城市建设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最好的形式。建设健康城市是一种世界潮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前景十分广阔。

在北京召开健康城市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暨第九届中国自我药疗年会,主要是为了交流经验,推动健康城市在我国的健康发展。健康城市建设是世界历史上一个创新的事业,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潮流,在我国这种理念还未深入人心,但是我们作为健康城市的宣传者、推动者,能够为人类这项伟大的事业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应该感到自豪。

篇8

“亚洲都市景观奖”旨在亚洲各国和地区之间建立起交流和奖励的有效机制,促进亚洲城市创造良好都市空间、形成优美景观、彰显城市特色,共同营造美好的生活空间 绿色亚洲。该奖项强调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积极成果加以表彰,表彰的类型主要是在可持续发展建设方面产生了积极、深远影响的,能够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示范及推动作用的城市、人物、活动和项目。

据介绍,该奖项是亚洲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首次针对城市景观营造方面给予的肯定和倡导。与一般的城市类表彰相比较具有两个鲜明特点:其一评选强调对入围城市在景观营造实践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对所有经过初评审查的城市,评审专家委员会都将组织专家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和专项咨询,具体帮助城市梳理景观体系,定位城市景观特质,塑造城市宣传品牌。其二高度重视市民意见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对项目的评选、表彰和宣传,引导、鼓励和检验正确的城市设计和都市景观环境,提高城市主人――公众对城市景观环境的正确认识,并由此参与到城市建设中。

随着20世纪后期以来亚洲地区社会经济实力的不断蓬勃发展,亚洲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容忽略的重要引擎。以亚洲为思考点的大型展览、研讨交流、专题研究活动方兴未艾,呈现出一种至为特殊的“亚洲现象”。在此潮流的带动下,众多亚洲城市在独特的地理和人文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个性鲜明的城市风貌和景观建设成果,同样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尤其是以日本福冈为代表的亚洲城市在都市景观建设方面进行的成果显著的探索,将对亚洲乃至世界城市景观营造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绿色亚洲・美丽都市”系列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亚洲人居环境协会首先发起,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区办事处、福冈亚洲都市研究所、亚洲景观设计学会等多家国际机构支持的一项区域性国际交流活动。该项活动通过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举办主题竞赛、举行大型论坛、组织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唤起亚洲社会各界对于城市景观环境营造的高度重视,同时及时总结和研究亚洲各国城市景观建设的长处,并结合亚洲地区不同地域的国情,促进亚洲都市景观的整体提高与可持续性发展,应对世界绿色低碳的时展潮流。

据悉,作为“绿色亚洲・美丽都市”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亚洲都市景观奖”最终的评选结果将在今年9月21日日本福冈市举行的“绿色亚洲・美丽都市”系列活动中揭晓,届时将举行相关颁奖典礼和学术交流活动。

篇9

2016年已拉下帷幕。结婚行业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大热的婚纱摄影、婚庆等行业正经历大洗牌,结婚人口未来5年将呈下降趋势。即便如此,结婚消费呈上升之态,新人对婚嫁的自主意识也不断增强,“定制”成2016婚嫁热词。

2016年各细分行业商户分布概况(图一)

2016年全国结婚商户总数约达15.6万,其中婚纱摄影、婚庆、个性写真、结婚小行业占比相较2015年有上升,竞争愈发激烈,而婚宴、婚纱礼服、彩妆造型等行业占比有所下降。

2016年各细分行业新增商户分布(图二)

截止到2016年12月,2016年互联网新增结婚商户约9.4万户。分行业来看,婚庆公司,婚纱摄影,个性写真行业新增商户数量最多。

2016年各细分行业下线商户分布(图三)

截止到2016年12月,2016年互联网结婚下线商户约7.6万户。分行业来看,婚纱摄影,婚庆公司行业下线商户数量最多。

2016年各城市商户增减趋势(图四)

在结婚商户数量Top20的城市中,除了杭州,长沙,济南,其余城市的商户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重庆,成都,广州下降最多。

2016年互联网结婚活跃用户年龄分布(图五)

2016年互联网结婚活跃用户中,53%的用户集中在21~30岁,32%用户集中在31~40岁。核心用户仍主要集中在8590后,有晚婚趋势。

2016年 互联网结婚用户性别占比(图六)

2016年互联网活跃用户中,男女比例约为1:1.78。意味着女性正成为结婚筹备和决策的主力军,店铺陈列可参考女性审美。

2016年各城市结婚用户婚礼花费概况(图七)

结婚用户花费总计价最高地区均为上海,北京、杭州。浙江,江苏省份的城市总价较高。青岛,大连,郑州,西安是较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婚庆行业潮流风向(图八)

户外婚礼、中式婚礼和草坪婚礼流行趋向依然势头强劲。新颖的求婚策划、婚礼定制逐渐出现在消费者视线中,是分享新人爱情故事、表达自我和圆梦的佳机,极大地迎合了8590核心结婚人群的追求新颖、强调自我感觉的需求。

婚纱礼服行业潮流风向(图九)

“蕾丝”、“私人订制”、“鱼尾”等元素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越来越多的新娘不仅仅将婚纱作为出席婚礼的战衣,还希望融入自我元素参与设计,婚纱的收藏价值得到升华。受2016年娱乐圈多对明星婚礼影响,明星同款受到关注。

婚戒首饰行业潮流风向(D十)

“定制”依然是婚戒首饰的潮流风向标,小众品牌因其独特的创意、唯美的寓意以及用户参与感的叠加使其脱颖而出,受到消费者喜爱。在明星效应爆棚的2016年,明星同款的婚戒首饰关注度不可小觑。

篇10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城市化”是一定区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居住和消费功能向城市聚集。在这些聚集过程中,一个突出的现象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所以,城市化率又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一项硬指标。

“大城市化”的必然结果是愈来愈强大的聚集效应,同时也带来了聚集空间趋近极限和难以持续的种种“城市病”。当城市的发展到了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此,中心城市曾经辉煌有加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吐故纳新

从历史上看,“城市化”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城市自然形成阶段。17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出现之前可谓城市自然形成时期。第二个时期是“大城市化”阶段。由于工业化需要以大城市为基础和吸纳大量农村劳力,人口和产业便源源不断地向大城市“单向汇集”,形成了一大批特大中心城市。第三个时期是城乡一体化阶段。

19世纪末,霍华德发表了《明天的田园城市》,成为城市化理念发生重大转变的标志性事件。由于单向发展的“大城市化”所积累的“城市病”和城乡矛盾导致了城市化的不可持续,于是出现了“大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双向对流的局面,也就是一方面“大城市化”还在进行,另一方面大城市的一些功能和产业、人口向周边村镇转移,即“逆城市化”趋势更加强劲。“双向对流”,就是城乡一体化。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来的新潮流。城市化发展水平越高,“逆城市化”趋势越强。“逆城市化”对“城市化”而言是吐故纳新,对村镇来说,则是巨大的发展能量。“逆城市化”潮流涌向哪里,哪里的乡镇发展速度就快。利用“逆城市化”趋势发展小城镇和乡村,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小城镇和乡村成为中心城市自我优化、减轻空间压力的广阔平台,促使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产业优势更加突出,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更加强大。由此形成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乡村彼此之间产业呼应、优势互补、良性循环的空间布局。

“双向对流”的成都经验

城市和乡镇的“双向对流”,成都是个不错的例子。

作为中国西部的特大中心城市,成都的城市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逆城市化”趋势也特别明显,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在经济功能方面,制造业开始外迁,从文化功能看,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优质资源出现外移,消费功能上,“农家乐”成为城市居民的消费热点;居住功能方面,城市人口向城郊和小城镇转移。而且,边缘城市开始形成,卫星城镇也正崛起。这些趋势表明成都的“逆城市化”已汇聚成潮流。

早在3年前,成都便选择了“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新路。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其做法和经验都很有特点。简而言之,是以县城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建立健全市场化配置资源为机制,以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为保证,以转变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突出体现在“三个集中”上: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那么,借助“逆城市化”的力量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到底效果如何呢?

从成都的案例可以说明一些具体问题。

通过“逆城市化”,极大地提高了“乡村都市化”水平,使成都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生产方式的改变,主要反映为“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仅三年,成都就建立了七大特色农产品基地,新建和扩建了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农业产业化项目36个,组建了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12家,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产113.5万户,带动面达56.5%。

居住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主要反映为“农民集中居住”。截至去年年底,成都市已累计融资600多亿元,投入村镇建设和农民新居工程建设,修建农民集中居住区364个,居住用房344万平方米,聚集农村人口36.4万人。已建成征地农转非人员集中安置区82个,人住11.1万人。2006年8月26日,国家旅游局在成都召开“全国乡村旅游现场会”。成都的乡村旅游,特别是“农家乐”,走在全国前面,足以表明成都“乡村都市化”的程度非常高。

另一方面,“逆城市化”也极大地推动了城市自身的城市化。成都GDP年均增长13%,城市化率年均接近两个百分点。2005年度中国200城市竞争力排名,成都居第一位,表明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有助于城市化。

“城市病”的良方

促进村镇发展,普遍使用的力量一般有两类:一是依靠农村和小城镇自身的实力,即依靠小城镇所管辖的区域经济的自然增长和农村人口转移。第二是依靠政府的支持,即“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但从成都的实践可以表明,发展村镇还有一股力量,那就是“逆城市化”的力量。

从这个实例我们可以总结一些经验。首先,利用“逆城市化”的力量可解决“城市病”,促使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其次,交通、电信的发达是“逆城市化”得以畅流的基本物质条件。再者,利用“逆城市化’的力量发展村镇,即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发展应注重与中心城市“对接”。同时,提高小城镇吸引消费的能力和消费力,也就是吸引中心城市的人流、物流和产业流,为二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奠定坚实而深厚的基础。此外,在创造吸引和驻留“逆城市化”的条件上着力,即强化特有的天然优势、历史优势,以及创造新优势。

篇11

李 颖

中国人的时尚消费行为是在较强的时尚意愿导向下,基于较少的时尚知识和素养来实现的。中国时尚主要受商业力量的驱使与影响,属于典型的商业化时尚。

“中国城市居民时尚消费的更迭速度是全世界最快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如此认为。两年前,时尚传媒集团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共同推出了一份《中国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快时尚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时尚最突出的特点。对于快时尚的特点,时尚传媒集团事业发展部调研主管吴云凤说:“纵向上体现在产品拥有较低的品牌忠诚度;横向上表现为对产品的好感度持续时间较短,利用率较低。”

快时尚在中国

快时尚在中国何以出现?对于这个问题,王云凤做了透彻的分析。

首先,中国文化明显具有开放的性质和特色,强开放性为快时尚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因为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中国人更容易接受不断涌现的新鲜事物和理念;新的产品、新的品牌,人们都愿意去尝试或拥有,从而为中国快时尚现象提供了一个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其次,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讲,时尚消费更新潮、能力更强的人,常常会被认为有着更高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的人更向往拥有相对更高的社会地位。而拥有新式、新一代或刚刚上市的产品,则被认为是一种显现身份和社会地位的方式。因此就有了喜新厌旧的消费态度,这进一步说明了中国人的时尚消费为什么如此之快。

最后,中国人的时尚消费行为是在较强的时尚意愿导向下,基于较少的时尚知识和素养来实现的。人们在时尚媒体与人物的认知度上表现较好,但对于时尚事件、时尚概念和时尚品牌内涵等方面了解较少,特别是对时尚概念和时尚品牌内涵等方面的了解较少。

由此可见,喜新求贵的中国人,不断需要更多的消费形式和标签以实现身份认同的诉求,而并不是因为理解了品牌和商品的内涵,从符合自身的价值观和信仰出发进行的严肃消费。

快时尚在中国的表现,《中国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指出,在我国10个大中城市的中高收入居民中,39.2%的人每隔一个月左右便会购买服装,而且当年购买的时装在次年的使用率降至10%左右,当然冬装例外。从前被人们认为可以长期使用的耐用消费品,现在早已成为了快速变动消费品。16.5%的消费者不到一年就会更换手机,26.1%的人一年左右就更换MP3。此外,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私人轿车等高价位产品也出现了快速更新的趋势,而且这种更换频率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不难发现,中国城市居民对于时尚的认知和理解尚处于‘浅时尚’阶段。人们的时尚行为,尤其是在现实消费行为上的表现往往会因为缺乏对知识和品牌的深度理解,而表现出较低的忠诚度。―方面是时尚消费的高频率更迭速度,另一方面是人们对时尚品牌内涵认知不足,时尚消费‘浅’而‘快’。简而言之,人们消费的是一种商品形式,而非真正的品牌消费。”王云凤如是认为。

而袁岳认为:“在这种‘浅’而‘快’的时尚现象背后,商家不能忽视其中隐藏着很大的成本风险,那就是产品持续不断地变化与概念翻新,真正考验到许多企业的知识体系与运作能力。今天,在消费者心理与需要高度动态变化的市场上,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更新能力,很快就会被快时尚消费者抛弃。”

这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快时尚产品的试验场。对此,王云凤颇为认同:“在中国市场上,对于任何新的产品,几乎都有足够多的人群去尝试,这就导致了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仅仅是‘世界加工厂’,更成为世界产品的试验场。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诺基亚已经将其核心产品研发中心设在中国,其‘核心’就意味着,根据中国的消费潮流首先在中国市场上推出新产品,经过中国市场检验后,卖得最好的产品才会再销往其他国家,辐射周边市场。快时尚已经成为中国时尚产业崛起的天然土壤。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一先天优势,不断求新、求变。快速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全球时尚产业化进程中获得更多的机遇,中国将成为世界时尚潮流的另一个策动者。”

快时尚的推动力量

有哪些因素推动快时尚的发展?王云凤认为:“高级白领是中国时尚的核心群体,他们支撑快时尚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城市居民时尚指数研究》报告指出,高级白领在过去一年内,每月用在时尚产品和服务上的平均花费为1800元,远高于其他群体。其中,在高级白领的时尚产品消费方面,有43.1%的人拥有私家轿车,59.8%的人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84.7%的人拥有数码相机,70.8%的人拥有信用卡,更有43.2%的人拥有金卡。在高级白领的消费类时尚活动中,79.4%的人频繁泡吧,71.7%的人经常到美容院护肤美容,60.6%的人经常进行时尚旅游,35.省略上租借名家设计的皮包。

而对于时尚迷而言,若是得不到法国老牌子Balenciaga(巴黎世家),那也就算了,因为还有其他候选名单,就像在商品齐全的百

货公司Holt Renfraw购物,还有许多选择。

这种注意力不足的现象超越了时尚本身,李说:“时尚显然便是我们所看到的东西。”

通过科技的运用,李说,我们已经将年轻一代限制在“快、快、快”的圈子里。“除此之外,他们已经不需要其他的速度了。”

单就电子游戏为例,她说:“他们被限制在即时满足感之中。就像是一按按钮,立即就能感受到击中目标的喜悦。这就造就了他们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

同时,零售商不仅仅留意观察时装舞台上的动向、大街上的潮流变化,关注潮流观察者的言论,他们还自有一套特定的技术方法可以追踪消费者,看看谁在买一些什么东西,在哪一家店购买,什么时候购买。

Le Chateau公司创始人西格尔(HerschelSegal)回忆说,以前商家要在看到竞争对手的产品推出后,才急匆匆给自己的厂里打电话,让他们推出类似的产品。而现在,蒙特利尔开创性的快速时装连锁店,每个星期日下午都会收到从自己的180家连锁商店发来的细节报告,从而根据细节报告制订下一周的行动计划。“这样能够尽可能地利用零售店数量的优势。”西格尔说。

运用当前的科技,商家能够更好地洞察消费者的需求。而就消费者的心理而言,他们希望商品更新的速度更快一些,而不是慢一些。

“时装秀和网站上的信息会很快地为某些产品带来需求。”法罗基说,“消费者在信息获取上已经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Le Chateau公司和主要的国际性市场玩家H&M和Zara多年来努力的成果,是成功地将“快”元素植入到时尚界,它们以周为单位,甚至是以日为单位,按照时装舞台上的样本制作仿制品,以补充自己的商品库存。

“坦白地说,”法罗基说,“这样的市场发展状况是消费者应该得到的,而行业市场玩家有义务满足消费者的这种需求。”

但是外界的信息如此繁杂,伴随着新潮流不断替代旧潮流,识别信息好坏的难度日益增大。

去年圣诞节,通过研究秋季时尚潮流报告,李很高兴地意识到,红色系衣服将会在圣诞节掀起一股热潮,之后她便去购买自己心目中完美的红色服装。然而,零售商们还没有从时装舞台和杂志潮流预测上获得这一消息。“我无法找到一件令我满意的红色衣服。”李说。

到了圣诞节的时候,事实证明,这个红色热潮的预测并不准确。李叹息道:“这几乎等同于没有潮流,因为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这是一种超潮流。既然这样,那么人们穿什么样的衣服还有什么关系呢?”

但法罗基说,并不是所有潮流都能被消费者接受,而对于成功的零售商而言,关键是从50个趋势中找出5个消费者真正关注的。但要知道,任何潮流趋势的改变都是不可避免的。

但由于经营理念的不同,比如蒙特利尔的一家服装企业La Va De Soi,这家企业主要经营豪华针织品,在从事了25年的相关业务之后,它才刚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店。

“我们的企业更趋向于慢时尚,好质量。”这家企业的拥有者奥黛(OdileBougain-Nasri)说。但毫无疑问地,这样的企业仍然必须时刻关注潮流,尤其是潮流中对于流行色系的预测。“潮流这个词太深远了。我们只是挑了某个潮流趋势,跟着它走一段时间。”奥黛说。

李预测说,从某种程度上讲,人们将会停止购买。“他们到时将会说‘够用了就行了’。”在经济萧条时期,消费者手头的钱都不多,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情景,人们可能会恢复到一些基本点――追求更简单、更简约的时尚,以作为对今天潮流过度现象的一个反应。

篇12

拿底盘来说,低底盘轿车适应的是城市和高速公路道路,当发达国家普遍摒弃了城市化而转向乡村化后,高底盘的越野车成了流行的时尚。国人当初把低底盘车开到高低不平的乡间道路上,磕磕碰碰后,才感觉到对suv的需求。在中国城市开车,还有不同于世界人民的上马路牙子的特殊需求,逼得一些高档车也不得不加高底盘,改进技术。

以车的长短来说,德国车卖到中国,要凭空加长十公分,看似技术问题,实际与社会发展状况有关。中国处在从温饱向发展转变阶段,汽车除了作代步工具外,还有轿子的功能,用来显示人的发展程度、“发达”程度。而发达国家现代化程度更高,用车来炫耀社会地位,已不再是主流的诉求,因此满大街开小车,没有哪个车主会感到难为情。追求的是内在品质,比如,当捷达车在中国都过时以后,美国还到处可见捷达车的身影。但仔细一问,才发现外观一模一样的捷达,在美国全都采用的是四轮驱动技术,而中国全都是采用两轮驱动技术,内部的配置也有天壤之别。而在发展程度更低的社会,如印度,B级车和C级车比中国少得多,小车还具有对步行的社会优势,尽管新德里大街上许多小车车窗挤碎、撞痕陈旧,也不觉得有碍观瞻,要是放在北京,绝大多数都是不许上长安街的。

我的邻居在美国做过汽车生意,他告诉我,判断美国短期什么车行情好,有一个特别简单的规律。中东一动荡,油价一上涨,车市风向马上从美国车,转向日本车,而美国一旦在中东有了利好消息,车市风向马上从日本车,转向美国车。因为日本车的技术省油,美国车的技术费油。当然,也有逆国情追求时髦的,比如,悍马在美国已经不行了,但中国暴发户中的愣头青还喜欢得不得了,开上悍马俨然已经成了中东战场上的大兵,油跟水似的一拧龙头哗哗即来。

车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从宏观大势上把握,也没有改变这些历史上的规律。表面看,车在眼花缭乱地发展,技术在从不同的方向相互矛盾地涌现,但人仍然是主语,人一方面受技术决定,一方面决定技术的未来。

在车过剩面方向稀缺的今天,如果不知道人的发展,肯定把握不了车的发展。那么,在车的智慧革命中,人向什么方向发展呢?归结起来,主要是三大发展方向:城市化、信息化和生态化。

第一,人的城市化决定车的城市化

按说,人类发展的未来方向是乡村化,发达国家已经度过了城市化阶段,向乡村发展;但是,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很可能将是逆大势而走城市化道路。架不住中国人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因此汽车技术发展,将在中国牵制下,显示出强烈的城市化诉求。汽车技术将不断适应城市化带来的新需求。

未来汽车技术发展将受制于人的发展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方向,一方面,汽车技术的研发优势,仍掌握在德、日、美等发达国家手中,那里的主要问题已不是城市化,而是追求更高的现代化,即乡村化,伴随逆城市主义(anti-urbanism)的发展需求,车的技术也会转向逆城市化。我们如今在车展上看到的五花八门的新概念技术,许多都是逆城市主义思潮的产物。在中国,北京这样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城市,也出现了从以轿车为中心的城市车,向多元化的乡村车的发展势头。以奥迪为例,过去只有A6一枝独秀,摘定了城市的权力中心,就把握了车市的主动权。但今年以来,宝马、奔驰以100%到120%间的速度增长,对仅以60%多速度增长的奥迪,就构成了巨大压力,迫使他改变城市中心倾向,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汽车需求的主导权,日益转向中国。而中国下一步的城市化浪潮,将对汽车技术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中国车市自身,也将发生结构性的变化。过去是北京车市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三四百万的汽车保有量,对任何其它城市的车市来说,都具有说一不二的导向作用。但随着城市化遍地开花,以及超级城市的限行、限购,这种情况将逐步发生变化。超级城市之外的大城市、中城市的需求,将成为汽车技术需求的新增长点。哪种技术适应了这种需求,哪种技术就会大发展。

放眼世界,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强劲增长,将从需求方,对城市车的技术定型和潮流产生不同于对欧美城市车的要求。例如印度车的小型化特点,就带有浓厚的国彩。适应本地化的城市车技术发展,是值得重视的。

第二,人的信息化与车的信息化互动

当然,人类并不只是退回去,补工业化、城市化的课这样一种需求,人类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人的信息化就代表着更高水平现代化这样一种人类发展方向。

在这个方向上,技术发展与人的发展是互动关系,而不是像前一个方向那样,技术只是一种适应关系。

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将在推动车的科技革命过程中,深刻改变人本身。当前,这方面的技术进步十分迅猛。像荣威350,已经将移动互联网、3G,甚至开放源代码等互联网前沿潮流,代入了汽车技术之中。许多高档车的价值构成中,信息化的部分已远远超过了机械化的部门。这使汽车的行业属性已从制造业,转变成信息业。

与此相应,汽车技术将发生重心转移。例如,移动互联网将使汽车将成为大号手机,相当于人坐在手机里到处游逛。这个趋势一旦开了头,将来我们关于什么是汽车的概念将发生变化。再如,汽车信息系统技术,将从一种应用型技术,转变为平台型技术。它已不再仅限于针对发动机、安全系统等的汽车电子技术,而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车载电脑)、导航系统、汽车视听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车载网络等,并且向乘车人开放。再比如,物联网加上芯片,发展到智联网阶段后,车的技术面临道路的智能化改造和交通信息系统升级的重大机遇。

个性化是智能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发展起来后,人的发展的一个主要诉求变化。过去,一个车型生产很大一个批量,消费者只有很少的选择。将来一方面是消费者参与汽车定制,要求技术有大的突破;另一方面,消费者以汽车为平台,在代步之外,派生新的增值型应用,驱动商业模式创新。举例来说,当前最热的桌面SNS如FA CEBOOK被淘汰后,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手机SNS,手机SNS又可能升级到大号手机SNS(即汽车SNS)。原来路上陌不相关的两部车,可能因为车主的共同爱好,而通过SNS产生感应,并基于LBS在200米范围内定位到一家乒乓球俱乐部,临时玩到一起。等等。再比如,由于汽车SNS这种大号移动设备SNS的出现,在途汽车可以派生出web2.0式的视频交通SNS,相互播报眼前200米的路况,相互提示选择最佳路线,在没有指挥中心的条件下,自助避开交通拥堵。

第三,人的环保压力决定车的生态化

相对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的低碳技术等环保技术的发展,是人迫于自然环境压力,而对技术的选择。人是通过被自然决定,而产生了主动的觉悟,进而产生了技术需求。

篇13

正如阿仕顿董事长龚政所言,面对日益变化的男装市场,我们不需要走在潮流前列,只要紧跟潮流,产品符合现代男士的品位追求,便能使阿仕顿“快时尚”理念深入人心。

快旋风

中国服装业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变迁,第一次是由产品品牌单一粗放型向百花齐放型转变,第二次变革聚焦于打造中国本土服装品牌,无差异化营销的行业洗牌已基本完成。

有行业人士透过去年的数据分析及对未来三到五年的外部经营环境预估,断定出“共同做大一个蛋糕”的时代已不复存在,接下去将迎来的是一场以产品为中心进行转型变革的市场争夺战。在这种环境下,新的消费需求与期望正在被不断催生,消费升级和模式转型孕育出太多的商业机会。

随着消费观念的日渐成熟,新时期不仅在成本竞争上发生变化,在消费群体上也发生着重大变化。80后、90后新生代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和消费理念,正深刻影响着服装业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只有时刻了解动态,把握消费者最新需求,才能实现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与超预期的满意度。作为“城市休闲生活的追求者”,阿仕顿服饰对城市、休闲、男装的精准地位,将新一轮中国男装的“快时尚”潮流进行到底。

其实,早在阿仕顿发展之初,它就以高端定位进入服装行业,其“快时尚”的发展模式所折射出的企业文化内涵,与当前消费者内心诉求高度契合,文化价值观也同样产生出强烈共鸣。

这种共鸣,无形之间影响了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需求,正是这些元素,帮助阿仕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差异化的发展速度。

阿仕顿男装的消费者年龄结构平均在25岁至45岁之间,每款服饰都紧跟时尚潮流,简约修身的版型、简洁流畅的线条、简单时尚的个性品味,无一例外地符合着现代都市男士的品味追求。

当今社会加速步入移动信息时代与个性化时代,以往的大众偶像时代正在逐渐衰弱,取而代之的将是以阿仕顿“快时尚”理念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微博、微信上即可窥见一斑。可以说,“快时尚”不仅是一种生活观念,更是一种对快速时尚化潮流及趋势的信仰。

超值时尚

随着男士们愈来愈多地追求时尚品味生活,服饰正是这种生活及个人魅力的外在体现,诠释着男人的自信与从容。

从市场竞争来看,“快时尚”之所以能够受到消费者的青崃,是因为按“快时尚模式”运营的品牌能够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产品,提高了消费者对时尚的选择性。

在阿仕顿看来,产品质量是根基,就像越高的楼需要打下越深的地基,越高的树要扎下越庞大的根系。只有产品做到极致,品牌才能经历风雨而岿然不动。阿仕顿充分认识到质量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极度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同时,阿仕顿的设计师们不断总结国内外最新的服装流行趋势,从中获得设计灵感,使得阿仕顿服饰能够始终跟随时尚的步伐。

而多年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强大的开发设计能力,也让阿仕顿能够把握到流行时尚的脉搏。正如阿仕顿服饰的董事长龚政先生所言:“面对日益变化着的服装市场,我们不需要走在潮流前列,只需紧跟潮流,贴合现代男士的品位追求,才能永葆企业的生机。”

纵观男装领域,许多品牌同质化的产品都价格偏高。而阿仕顿男装的发展是以快取胜的“快时尚”模式,

新品味

在服饰品牌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人们对时尚服饰的日益关注,消费者在购买服饰产品的同时,也偏重其品牌所带来的文化品位。“快时尚”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即上新品速度l陕、平价和紧跟时尚潮流,而阿仕顿的经营理念“时尚、超值、多样”与其不谋而合。

在这个以“快”当道的时代,服装对人们的意义早已从耐穿纺织品演化到快速时尚消费品,绝大多数消费者都希望能更陕、更多、更便宜地拥有时尚服装。

篇14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到“十二五”时期,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不仅一些央企和能源巨头纷纷涉足房地产业,就连全国各地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也纷纷下设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究其原因:一是为了追求房地产行业的短期高回报;二是为了追求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和多元化经营;三是土地资源作为不动产有较大的升值空间,而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有资金和融资上的优势;三是随着煤炭市场的升温,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的职工也越来越多,商品房取代了福利房的时代,与其让职工去买别人开发的房子,不如让利润回归企业,自己开发房子一部分卖给职工,一部分开拓社会市场;四是房地产企业所涉及的工程管理、物业管理等诸多相关业务可以安置大量的职工子女就业,为职工谋福利。

进入“十二五”以来,国家为了遏制通货膨胀等一系列由房价过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在“十一五”末期已经开始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上,再一次加大了调控力度,相继出台了“国八条”、“限购令”、调整贷款基准利率等办法控制房价过快增长。特别是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简称“国五条”要求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在限购区域、限购住房类型、购房资格审查等方面,按统一要求完善限购措施。针对房地产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各级政府还会继续加大调控和整顿力度,在做好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以促进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面对市场的持续调控压力和挑战,一些小型房地产企业因为资金压力纷纷面临出局,而国有煤炭企业下属的房地产公司该何去何从?是随波逐流,还是另辟蹊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国有煤炭企业下属房地产公司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和理念进行分析,简要概括为“三个多做一点”:

一、为矿山多做一点,寻求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国有煤炭企业下属的房地产公司,源于矿山,必须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为矿山服务的重任。解放后,我国的各大煤炭企业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光和热,特别是为南方一些沿海城市的发展在背后做出了许多默默无闻的贡献,推动了诸多发达城市的发展,但煤炭企业所在的矿山却始终面临生活环境差,条件设施差等困境。随着国家的整体发展进步,和煤炭行业的逐步景气,近些年矿山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相对于城市而言,矿山的建设速度慢,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还很差,公共设施还很不健全,跟发达国家的煤炭企业相比,职工的居住环境更是相差甚远。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能源还不能完全替代煤炭,国家对煤炭的需求还会持续旺盛,特别是国家出台政策对煤炭行业进行了彻底的整合重组后,国有煤炭企业的效益会保持稳定和持续向好,在这种条件下,改善矿山的面貌,加大矿山的建设力度,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势在必行,这将是企业发展的大计,也是企业要承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国有煤炭企业下设的房地产公司就要主动承担起这方面的任务。要根据当地和企业实情,结合矿山发展规划,利用好矿山的有效资金,在矿山周边开发环境好、规模大、配套好、交通便利的商住生活区,建设诸多游泳馆、图书馆、健身馆等公共设施,以彻底改善矿山的整体面貌。

而房地产企业所涉及的工程管理、物业管理、房屋销售等相关业务,也为矿山提供了一大批就业岗位,用于安排矿工子女就业。另外,近年来尽管大多数煤炭企业都向高科技创新企业方向发展转型,但煤炭企业的在人们心中的品牌形象长期以来停留在挖掘破坏资源上,黑乎乎的矿山形象已经在许多人心中形成了印象,而房地产开发在树立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方面有良好的效应,这能让人们改变过去的旧观念,让国有煤炭企业低碳、环保、现代、时尚的形象和品牌树立起来,让更多的人才关注矿山、热爱矿山、为矿山奉献服务。

二、为职工多做一点,促进文明和谐的矿山文化建设。

“十二五”以后,福利房的时代已经终结,商品房和保障房将成为主流。作为国有煤炭企业下属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要始终本着“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主导思想,在公司经营绩效良好的基础上,多为职工着想,按照矿山的发展情况,主动承担一些保障房的建设,用最低的成本价格和最优良的质量品质,让广大矿工及家属能够安居,安居了才能乐业,才能在干事创业上无后顾之忧,才能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为矿山建设发展服务。

在建设矿山安居工程方面,无论是开发矿山保障房还是条件较好的矿山商品房,下属的房地产企业都可以提前进行摸底调查,从价格、面积大小、结构户型等方面考虑职工的需求和支付能力,设计出最适合职工购买的房屋,让常年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矿山职工彻底告别棚户区时代,和城市人住上一样的好房子,而且价格实惠。让矿工充分感受到企业发展带来的温暖和自豪感。职工的需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和谐矿山的建设也就顺其自然形成。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能实现双丰收。

三、为城市多做一点,美化城市,引领本地区住宅潮流。

有煤矿的城市大多数是二三线城市,且三线城市居多,而这些城市相对于一线发达城市来说,城市建设速度和住宅发展进程是比较缓慢的。“十二五”时期,国家的转型跨越发展政策将更多地在资源型三线城市凸现。而大型的房地产巨头企业进入三线城市的还寥寥无几,当地的一些小型房地产企业又因为资金和实力方面的局限性无法开发超大规模的商住小区,更无法引领本地住宅建设的潮流。这个机遇和重担也就落在了国有煤炭企业下属的房地产开发公司肩上。这些公司有强大的政策和资金后盾,和当地政府之间的合作也比价密切,因此更能拿到最大、最好的土地资源,有实力和财力开发超大规模的商住小区,有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可以引进一些发达城市的住宅理念,引进一流的技术和节能环保材料,从而为三线能源型城市打造一道道亮丽的建筑风采,为美化城市,带动城市住宅产业化进程做出突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