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农村道路建设范文

新农村道路建设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农村道路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农村道路建设

篇1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道路建设 研究

1 新农村建设中道路建设的重要性

1.1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现代的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由于较多处于偏远地区的道路交通设施极其落后,道路规划上也不合理,较多地区的道路距离最近的城区需要绕道几十公里,例如许多南方区域,河流和湖泊较多,许多地区的农村道路缺乏必要的桥梁设施等,仍靠摆渡和轮渡等方式通行,严重的制约了农村交通的出行和经济的发展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的力度,一方面极大的改善了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与省道、国道的连接,为村民与城市的交易和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有效地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招商引资。另一方面加快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因地制宜的根据农村的特色利用良好的交通保障和服务,促进农村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

1.2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

在S多地理环境复杂,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农村的道路也是村民的生命线,目前我国许多农村道路年久失修,农村生产活动的特点,农作机械的使用等对道路质量危害较大,许多桥梁和道路长期处于半运营状态,农村混合交通流量较大,针对这些危桥、危路特别是在恶劣天气的影响下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存在安全隐患。对于农村道路建设和规划,不仅满足了村民农业生产机械车辆的使用要求,,还改善了农村村民的农产品交易,垃圾清运和医疗、消防救护的交通需要,极大的保障了村民的安全出现系数,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2新农村建设中道路建设和规划

2.1农村道路建设规划要点

农村道路的规划要结合地区的房屋、农田和地貌等特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村道路交通属于混合性,需要满足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等使用要求等。同时在道路建设中尽可能将机动车辆和行人分离,确保交通运输的安全可靠。二是农村车辆,尤其是生产车辆停放问题的考虑,大部分农村道路两边都是农田或水利设施等,村民在生产生活中大多就近将车辆停靠在路边处,阻碍了交通,因此在设计规划中需要根据生产车辆使用情况,合理设置错车道,或者适当修建集中的停靠点,已经村民的自用车辆和农村客运等车辆的停靠,应根据农村房屋布局,尽量选择靠近房屋集中区集中停靠,改变村民乱停乱放的习惯,方便主要干道的正常使用。

农村道路建设根据实际使用和房屋分布等情况一般在实际建设中分为三级道路,一级道路作为主干道,应该布局在村民房屋集中区的,农村生产的机械设备噪音污染较大,再加上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尽量设置偏离房屋住宅地区,村与村连接、并尽量与就近的省道、国道等主要干道连接,作为农村道路的主要骨架和重要的交通枢纽,确保农村之间和农村与外部城市交通的衔接和联系。二级道路作为农村道路的次干道,实现农村和辖区的各个生产队的连接,并于一级道路形成交通网,三级道路的范围属于村民生产生活的服务型道路,使村民房宅和二级道路的连接,或者作为农业生产用道,实现村民住户之间和农村主要干道的衔接,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

道路的横断面设计,根据调查和研究分析道路建设地区的人口密度、交通流量和使用性质,以及使用功能等,来设计道路宽度的设计,一般人口密度较大的自然村主干道的横断面设计在6-7米左右,二级道路宽度设计在4-5米左右,三级道路设计在2-3米左右,对于主干道两边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绿化带等。根据我国道路设计规范,道路设计应尽可能考虑设计的非直线性系数值,减少长时间行车视觉疲劳等,根据农村的实际地形地貌特征一般要求非直线性系数值在1.0左右。同时根据农村道路建设的实际投入成本上考虑,建设适当密度的道路网,确保农村住宅和生产生活、交通运输等使用,实现村与队、村与村和存与外部之间的道路网的连接和沟通。

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还应考虑时主要干道的市政管网的布置和景观布置要求,对于现代农村的发展需求和趋势,还应考虑在道路建设中天然气、生活用水和通讯线路等埋设。以及针对主要干道和农村旅游发展的需求,还应在主要道路上设置交通标志、路牌和警示牌等、道路两边设置绿化带和其他公共服务性设施等,提高农村道路的景观艺术。

2.2农村道路的建设要求和道路养护

对于农村主要干道的建设,由于主要干道的车流量大,以及农村生产机械和农产品运输情况,并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铺设密实和稳定,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公路路面的损害比较大,再设计中要求根据场地的条件,合理的设计安排公路的排水设施,建立完整可靠的排水系统及时的将雨水排除。针对较为特殊的地段还应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和边坡支护等。一般路面可以采用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尤其是危险路段还应设置防护栏等,二级道路多采用混凝土路面,三级道路根据使用情况可采用混凝土或碎石路面。对路基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国家公路路面的设计规范,科学的进行合理的设计,保证在降低工程的造价条件下促使公路的路基强度达到要求。道路建设过程中控制路面工程的强度和刚度,对路面的结构合理地设计,由于路面在雨水和车辆荷载等不良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都会发生破坏、变形等。

农村道路的养护问题只有是农村道路管理的薄弱地区,一是地方政府对于道路养护的重视程度不足,二是由于地方政府对于道路养护的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往往忽视了农村道路的养护,因此对于农村道路的养护管理,首先建立严格的道路管理机制,设置警示牌或者路桩等方式来限制外来大型车辆的往来、严禁超载超重车辆进入。村委会配合地方政府加强村民自我养护道路的意识,提高村民对道路养护的认识性和积极性,合理安排人员或自觉对农村道路的维护,及时修理存在病害的区段,避免道路病害蔓延。

总结: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近几年来我国在新农村建设中投入力度较大,虽然有所发展,但由于农村地理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局限性,对于农村道路建设大部分的农村依然发展缓慢。农村的道路建设要基于科学可持续发展、生态规划等理念,借鉴国内外对于农村道路建设规划的成功案例,不断完善和创新,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村道路建设有针对性的指定建设方案,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有效地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活环境,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密蜜,陈炜,陈洁群.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未来农村道路景观模式探讨――以江汉平原地区农村道路为例》[J]. 新西部(下半月). 2009(11).

[2] 张广芬,刘刚. 《新农村道路规划与设计探讨――以太原市东峰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为例》[J]. 城乡建设. 2010(03).

[3] 覃永晖,吴晓,王晶,管益敏.《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道路系统规划的双重思考》[J]. 交通企业管理. 2008(07).

[4] 赵晓燕,薛峰.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的道路规划》[J]. 城市. 2010(06).

篇2

【关键词】新农村;道路工程建设;解决对策

1引言

农村道路交通工程是服务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也是缓解农村、农民和农业之间矛盾关系的重要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扩大农村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已成为缩小城乡经济差异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地区居民对道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原因,极大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有必要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现状的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以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

2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运行现状

为了推动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部分村级道路交通网络已逐步形成,县乡道路逐渐成为国省级道路的支脉,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对于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社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农村道路等级及其服务水平有所提升,一方面克服了传统农村道路在通车里程方面的限制,可更好的满足村民日常出行、农产品运输的需要,另一方面提升了地区物流市场的活跃性,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交通运输系统朝着多样化、多类型的方向发展。另外,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时期,农村交通工具较为单一,村民的出行目的及次数受到严重限制,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农村交通工具的数量和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私家车已逐渐成为村民的代步工具,这种形势下,当前的道路工程已无法满足农村交通工具不断增加的需求,这对农村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主体不明确

在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过程中,主体不明确这一问题主要体现在投资主体和责任主体这两个方面。①农村道路建设是国家整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向农民提供交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道路工程实际建设中,大部分人会认为农村道路建设属于公路建设的范畴,其责任主体是交通公路部门;②由于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责任主体不确定,也就难以明确工程投资主体,导致农村道路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极易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

3.2资金不到位

目前,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在建设或养护上的资金缺口较大。目前,很多地方的养护管理及建设资金主要由上级财政拨付,但由于部分村级的经济水平较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管理资金十分有限,不利于保证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3.3建设和养护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机制是促进其性能发挥的关键,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区的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在建设与养护机制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比如:道路工程管理责任不明确,特别是一些农村道路的路面修护、危旧桥梁的改造等项目被搁浅,极大影响了农村交通事业的发展。即使具备完善的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和养护机制,但由于不同地区的政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同,导致建设和养护机制执行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例如:某条农村道路长3km,属于两个村之间的交通连接主干道,道路设计宽度为3m,错车道每500m一个,每年县财政拨付到村里的养护资金是3万元,要求每年定期养护2次,但在实际养护中,每年只在秋季养护一次,只有不到10%的资金用于养护,该道路的养护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3.4缺乏技术性人员

新农村发展模式下,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多数农村地区的交通部门由于薪酬待遇等原因的影响,缺乏大量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全面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专业性和标准性。

4强化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对策

4.1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与道路交通工程所在地的沟通和交流,及时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解决公路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在当前以村级管理为主体的模式下,由道路工程所在地的村级选派专人负责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并由县级、乡镇选派专业人员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加强与村级道路施工负责人的沟通和合作,且每年、每季度定期选出模范施工人员,加强对其经验的学习和传播,才能更好地促进大众对道路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进而确保道路交通工程相关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4.2提高道路施工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了更好的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工程技术问题得到优化和完善,需加强对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①要引导其意识到自身在农村道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对这一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②加强对施工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主要采取远程教育培训与面对面传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且在培训后注重实践考核,重点对其所负责路段的建设效果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加薪和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其技术实力的提升;③由于参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一线施工人员自身工作较为枯燥,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困难较多,村级领导或施工单位可着力解决其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问题,促使其更加全神贯注地参与到本职工作中,进而促进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水平的有效提升。

4.3加强道路建设的资金管理

①拓宽道路工程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比如通过向金融机构借贷的方式来缓解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的现状,并实行资金专项专用制度,严格监管和控制资金的具体流向,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②发动社会捐资。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益团体、经营大户等在农村道路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大力推广转让路桥冠名权、项目开发权、客运经营权等融资方式,引进农村道路建设资金;③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现有资源,大力发展符合农村特色经济的养殖业、果园种植业、林木业等,以通过提升农民年收入来增加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4.4建立完善的管养长效机制

结合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有组织、有针对性的开展道路工程养护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与建设项目安排和资金拨付挂钩,充分发挥县乡人民政府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农村道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向政府和社会行为的转变。另外,还应将日常养护与专项养护结合起来,专业人员与村民相配合,日常养护以“培路肩、扫路面、挖边沟、清涵洞”为重点专项养护,以治理“稳路基、补路面、检桥梁”等病害为主,提高道路抗自然灭害能力和通行能力,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实行道路养护,促使农村道路“畅、洁、绿、美、安、优”的目标,促进人、车、路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5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虽在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在技术、认识、资金和机制上存在的不足,对农村经济发展和道路工程效益的提高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新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强化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的分析,注重道路建设和养护资金的筹集,同时基层交通部门也应明确自身职责,以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工程能更好的服务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京,王建伟,何娟,等.农村公路与新农村建设发展适应性评判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3,30(9):145~153.

[2]卞素萍.转型发展中的新农村建设研究———基于对江苏高邮和宜兴的个案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493~496.

篇3

一、县乡道路管理的基本情况

目前,县乡道路总里程达316.77公里,县乡道路附近人口近22万,学校128所,学生25800人。20__年县乡道路共发生一般交通事故85起,死亡5人,其中涉及摩托车事故71起,死亡5人。至今年三月份止,全县拥有机动车38762辆,驾驶员42931人,其中农用车、摩托车类36631辆,农用车、摩托车类驾驶员35053人。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道路状况差。县乡道路除县城通往关西客家围的龙关公路、横岗至九连山古坑的横黄公路经改造已达三级外,其他均为五级或等外,且大部分道路路面窄,陂度大,转弯半径小,无标志,都是只能满足行人和摩托车、农用车通行要求的道路。在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对道路路面进行了硬化,但基本上都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稍作整理。

二是村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违法率高。尽管通过多年来,特别是实施“五进”活动以来进一步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使村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有所增强。但是,许多村民要改变以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交通陋习,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由于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速度快,驾驶人交通意识淡薄,农村以非客运车辆为主,且非法载客现象较为严重,有的驾驶人人道德素质低,超速超载、乱停乱放、人货混装等违法现象突出,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执勤交警面对愈演愈烈的违章行为时,往往加大纠章力度,但却经常遭到违章者的谩骂,威胁甚至殴打,一些有权有势的违章者还时常以权压法、说情、恐吓,手法、手段不一,常令民警执法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三是交警警力不足,经费难于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目前,乡村道路的日常管理主要还是依赖于辖区交警中队,但中队仅有正式干警3人,其余均为交通协管员(5人左右),与当前的人流及车流量的现状相比,存在着警力不足的问题,中队民警基本上是日夜奔波于国道和省道中,根本无暇顾及乡村道路的管理。且民警常年超负荷工作,得不到休整,而交通协管员待遇又普遍较低,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在增设交通安全设施等基础通管理投入中,由于经费难以保障,造成管理上的被动局面。因此,对于许多乡村道路的管理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导致县乡道路管理长期处于失管、失控的状态。

二、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加快县乡道路的改造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广大群众应强化交通秩序管理意识,使交通管理尽快地步入科学化、正规化的轨道:对道路硬化要科学规划,在规划中应突出道路交通的基础地位,尽量加宽取直,彻底改变山多地险、临崖、陡坡、坡长等道路现状,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各级政府要将道路改造经费纳入计划,将道路交通配套设施、交通宣传设施等建设一并纳入,对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以及临崖、临湖和临河地段,必须设立安全防护墩或者防护墙及警示牌;加大整治违章建筑力度,对占道的违章建筑要一律清除。

二是合理调整交通结构。要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政策,对能开通客运车辆的县乡道路,开辟公交线路,逐步淘汰低速、安全隐患多、占道面积多的人力三轮车,使交通结构趋向合理;要加强路面秩序管理,对农用车非法载客、超载等违法行为应坚决予以打击。同时,要改进工作方式,在严查无牌车辆上路、无证驾驶之时,可采取上门服务、预约办理的办法,方便群众办证上户。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交通安全意识。继续抓好交通安全村的创建活动,使宣传教育的触角延伸到农村的每户居民;抓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大力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采取发放交通安全温馨提示卡的形式,向驾驶人及群众进行宣传;是结合《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周年日、“安全教育日”,利用街道宣传、电视宣传、“五进”宣传等形式扩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篇4

关键词:新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 问题探析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公路交通是农村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的保障,也是新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国家执行农村改造措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建设公路交通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资源开发的问题,使商品渠道得到扩大,农村的经济环境也得到相应的改善,对于农村的城镇化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首先要克服一切困难解决农村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改善农村道路交通。

一、农村道路工程建设概述

1、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背景。(1)农村道路范围的界定。我国公路网包括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对于农村道路范围的界定的观点不同,本文提到的农村道路是指主要为行政区辖内经济、文化、人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道路,以及不属于乡道以上公路的行政村之间及行政村与外部联络的公路。(2)农村道路建设提出的背景我国经济发展至今,由于农村经济体制不断改革全面展开,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全部认识到了农村道路建设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改善了交通条件后,快速地实现了奔小康的梦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下,国家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决策,新农村道路建设二十字方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真正实现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2、实施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原因。我国的经济发展到现在,对于农村的经济改革的体制也在不断地研究和改革,农村的道路建设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的经济和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对于实现小康社会也成为了必备的条件,我国从地方政府到中央也都充分的认识到了这一点,逐渐改善农村的交通环境,使奔小康的梦想快速实现!国家之所以提出开展新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实施工程,就是要符合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也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提出建设新农村道路工程的二十字建设方针:生活富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所以,要想真正的实现新农村的建设,就应该大力加强新农村的道路建设

3、新农村的道路工程交通建设意义。有利于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的条件得到基本改善;有利于实现农村的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村的粮食生产销售一体化。由于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实施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工程,需要运用到大量的材料以及农村的劳动力,这样还有助于农村农民的经济收入增加。农村的道路工程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相应减轻农民的负担,使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快,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了条件。

二、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速度不断的加快,我国政府部门对于这一方面也非常的重视,农村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对三农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就目前来说,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存在于当前农村的发展状况,在农村道路建设进行设计规划方面存在问题,对于道路建成之后的日常养护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下面就着重分析存在的几个问题:

1、资金筹集的问题。资金的投入不足是当前我国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投资的主体,相应的投资体系不够健全。从投资的主体来说,没有明确的投资主体。其主要体现在两个重要的方面:责任主体和投资主体。从一个方面来说,不少人认为农村的道路工程建设是属于公路建设范畴的,所以说,交通公路部门才是责任的主体,政府的主管部门才是责任的主体。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农村的道路交通工程的责任主体不够明确,直接导致了投资主体不明确,所以道路交通建设在资金筹集方面的困难很多。

2、建设规划问题。农村道路工程建设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重视因地制宜!因为农村现在的道路都是等级比较低的公路,很大一部分的道路等级都在四级或者之下,很多的公路还没有被纳入国家的公路网,道路的归属权部门还是当地的村委会或乡镇。

3、道路质量问题。农村用来进行道路修建的资金一般都是来源于当地的政府以及群众,所以资金的来源是比较有限的。这就使农村的道路交通建设所进行施工的标准以及施工的队伍是无法与高级公路建设相比的。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所要求的质量不高就导致一些施工单位在工作中的责任心比较低,所运用的施工技术也是比较低劣的。一些乡镇的施工单位一般都缺乏相应的公路建设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人才,所以导致对工程实施的监管不力,使工程的质量无法达到标准。

4、公路的养护问题。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的前期对于建筑的标准是比较低的,所以在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上就相对比较差,再加上很多的车辆超载严重,所以使原本质量就比较差的公路会出现坑槽、龟裂的现象发生。这样就会使公路在本来质量就不高的情况下再加上长期的超负荷的使用,又没有得到及时的养护,就导致了公路使用寿命缩短。

农村道路交通工程建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明确责任主体,积极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以及农民的热情,从而使资金来源多元化。明确道路建设的职责主体,对于社会上的各种力量的参与支持和投资要予以鼓励。提高公路沿线人民对于道路建设的意识;国家要加大对于道路建设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适当地稳定当地的物价。

2、在道路建设的规划上要更加科学合理。在设计上要因地制宜,努力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公路,在农村道路进行大规模的建设的时候要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专业督导,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些政绩观要坚决杜绝,农村道路的修建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的方法之一,所以要求地方政府一定要正确对待,发展农村道路的建设。现在我国农村的道路建设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现在农村的公路建设不需要再进行大规模地扩张,所以各级政府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公路的质量上来。

3、要加强对道路的养护工作,在公路建设保障质量的同时也要注重建成后的日常维护。因为各个地方地质环境的不同使得在施工的技术以及道路设计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要在施工时进行现场督导,提高道路的建设质量,在进行道路招标的时候要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设置相应的标段,在招标方的选择上要科学。

结语

现在我国农村的道路工程建设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使这些问题都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必须提出合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农村道路交通工程的建设任重道远,所以就要求各级领导部门以及道路施工单位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使我国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更好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自来水;管道线路;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据有关资料表明,全国有3亿人存在饮水安全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任务。2005年,水利部汪恕诚部长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解决1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农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人口减少1/3。在全国上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形式下,切实抓好村村同自来水工程,努力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当前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1.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供水工程是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的民生工程项目。新农村建设中自来水管道线路的建设对农村饮用水的卫生和人体健康十分的有利。同时,严重污的水源、不安全的饮用水也对农作物农产品和牲畜的养殖有着十分大的危害。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仍有非常多的地区人民饮用的水质是不清洁的,仍有很多的人饮用易被污染的浅层井水水源。因此,我国农村的饮水卫生条件亟待提高。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地域性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均衡,虽然国家大力支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入大量资金解决农村饮水问题,但目前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不高,饮水安全形势仍然非常的令人担忧。

饮用优质安全的自来水,不仅可以减少节水传染病的发生,减轻农村家庭饮水的劳动负担,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因此,新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建设完善的农村供水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强饮水安全管理,给农民创建安全良好的用水环境,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的目标。

2.新农村建设中自来水工程设计参数的确定

由于农村条件的限制,与城市供水在工程设计方面有诸多的不同。在进行工程设计中,要在保障工程质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投资,科学合理的选取工程设计参数。

2.1新农村建设供水工程水源的选择

选择优质的农村生活供水水源,对工程设计和建设十分的重要。根据农村不同的地质情况,不同的水源和水质情况,可将水源类型划分为水质型缺水、水源型缺水和管理型缺水。首先要选择规模开发的优质水源,要保证供水工程水源的安全。同时可以根据覆盖城乡的城市供水水源和供水管道网络的布置情况加以利用,开发利用地下水源,实施城乡供水的一体化,可减少供水工程的运行费用,节省处理设施的投资,保证农村供水水质的安全。其次,对于无法利用城市供水管网的地区,可将城市供水管网延伸至工程区域,利用已有的水源,联村供水,保证水源充足优质、安全稳定。

2.2新农村建设供水工程水量的确定

根据GB11730-1989《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计算不同供水条件和不同给水卫生设备类型的用水区域的最高日生活用水量。供水条件分为免费供水和计量表计量收费供水。就目前来看,计量收费供水不仅方便管理,又可提高使用者的节水意识,体现了公平的原则。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自来水安装入户,农家的洗涤和淋浴设备逐步完善提高。所以,农村供水管网的最高日水量标准应按照40-70L/人・d确定。

合理确定水量和时变化系数,是减少管径和降低供水管网造价的基础。按照农村供水城市化的要求,村内供水管网完善,全天24h供水,水表计量入户的村庄,日用水时变化系数Kh宜选低值。对于定时供水的村庄,Kh宜取高值。对经济发达、生活水平较高的村庄,水量应取上限70L/人・d,对于经济水平落后或属于规划合村并居的村庄,应取下限或最低值20 -40L/人・d。

2.3新农村建设供水工程水压的确定

管网水压的确定于村庄的经济发展程度息息相关。在经济条件较差的村庄,若该村庄建筑以平方为主,管网最不利点水头按6m水头考虑,正常管网压力满足12m自由水头。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管网最不利点压力应满足室外消防栓12m水头,正常管网压力能够满足住宅楼房6层所需要的自由水头28m。总之,在水压确定中,要根据村庄情况,降低管道的承压级别,以降低工程造价。

2.4新农村建设供水工程管道材质的选择

在选择管道材料使,要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经济型。选择材质的要选使用寿命长,便于安装且内壁光滑的塑料管道。如HDPE , PP , PVC , PB等。对于山区村庄,管沟为石方的,应在管道底部和管身周围铺设厚度小少于150mm ,粒径小于3mm的石屑。管道承压级别能够满足最高压力和冲击力的要求,同时管道要有承受一定负压的能力。对于部分压力过高管段,为降低管道承压级别,可采用自力式减压阀以减少管道投资成本。

3.自来水供水管网设计

3.1供水管网规划布置

在管道系统规划中,管网的规划与布置十分的关键。合理的管网布置,可以减少工程投资,使管网运行顺畅,方便管理和维护。所以,对要在管网的规划与布置时反复计算和比对各种方案,选择最经济合理的方案,减少工程的投资并保障管网可靠的运行。不同布置方案生成管网管道总长度差别很大,但寻求经济合理的管网布置却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自来水供水管网布置步骤:

第一步 根据地形特征和自然条件科学合理的分析确定管网类型。

第二步 按照管网总长度最短原则,确定管网中各级管道的走向和长度,得到管道总长度最小的树状管网。

第三步 在管网图上标各级管道桩号,高程给水点,连接管件及附属建筑物的位置。

第四步 对各级管道、管件等列表分类统计。

3.2自来水供水管道水力计算

1)管网设计流量计算

管网设计流量水力计算的依据,由设计用水量决定。供水规模确定后,根据水源条件、水厂运行方式和用水量标准,并考虑管网损失水量和不可预见水量计算设计总用水量,然后考虑时间变化系数。用以计算供水管网流量的公式如下:

公式 Q管=(Q日*K时)/(3600T)

Q日 最高日用水量

K时 时变化系数(定时供水取3.0, 24 h供水取15-2.0)

T =24 h

(2)管径确定

确定好管道流量后,管道管径的确定对管网的安装成本和运行费用影响十分重大。确定管径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管网任意处工作压力的最大值不应大于该处材料的公称压力。

②管径流速应大于不淤流速(一般取。0.5m/s),但不大于最大允许流速(通常限制在2.5-3.0 m/s) 。

③设计管径必须符合生产的标准管径规格。

④树状管网各级管道管径由上到下逐级逐段变小。

⑤在设计运行工况下,不同运行方式时水泵工作点应尽可能在高效区内。

4.结语

在建设新农村的供水工程时,工程的规划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布置管网,对工程的成本控制、运行效果、管理和维护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要综合考虑多种设计方案,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布局。使自来水管网安装投入使用后可以造福于农民,改善农民的用水条件。

参考文献

[1]熊绿枝.对农村供水工程设计问题的探讨[J].湖南水利水电,2010 (05).

[2]杨华仙,桑钢,杨国林.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思考[J].西南给排水,2010,32(5);6-9.

篇6

关键词:水土保持规划新农村建设

Abstract: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s the guiding file harness of soil and water loss, only the optimization, scientific, reasonable, can make the control of soil erosion has remarkable ecolog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s and principl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for your reference.

Key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new rur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水土保持是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水土资源的基础性工作,在维护防洪安全、生态安全、饮水安全和山丘区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在新形势下,水土保持必须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新跨越、新发展。水土保持规划是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只有优化、科学、合理地制定,才能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的主要内容

水土保持规划主要包括生态用地规划、生产用地规划、生活用地(居住环境)规划。

2.1 生态用地规划

生态用地是村庄土地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的生态屏障。生态用地规划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封禁治理和管护措施规划。封禁治理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实行封山禁牧,明确放牧形式,改自由散牧为圈养或轮封轮牧;二是陡坡耕地退耕规划;三是疏林地封山育林和抚育管理规划;四是草产业发展规划;五是建立规章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和要求;六是设置封禁标志和围栏;七是管护人员和经费规划。

(2)营造水保林规划。实施林草措施是水土保持的重要手段,生态用地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林草栽植规划内容包括:确定哪些地方需要进行疏林补植,哪些地方需要营造成片的水保林;选择主要树种及造林整地方式,营造乔木林、灌木林或乔灌混交林;遵循适地适树原则,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

(3)种草规划。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主导产业的发展,农村土地利用结构逐渐调整,粮食生产正向着集约化方向发展,在地多人少的地区可以适当发展牧草产业。搞好水土保持种草规划,首先要确定种草地块、面积、品种等;其次如果按照商品生产要求进行草场规划,则既要考虑机械化管理和科学化经营又要考虑机械行走、运输等道路的水土流失治理。

2.2 生产用地规划

生产用地规划是新农村的生产保障。陕西省山区生产用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坡耕地,坡耕地又是水土流失的主要源区,因此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搞好生产用地的水土保持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基本农田规划。基本农田规划既是农民的基本口粮田、主要粮食生产用地规划,又是主要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主要包括修建水平梯田、沟台坝地、小块水地、排洪渠系等。在保持水土的前提下,基本农田应建在缓坡、近村和靠近水源的地块,充分考虑机械耕作、运输、灌溉和农作物管理的便利性。

(2)经济林规划。对经济林建设进行规划有利于新农村主导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经济林水土保持规划的重点在于确定经济林的位置、面积,选择造林整地方式,如修建水平梯田、挖鱼鳞坑等。同时,还要考虑幼林期地表覆盖和抚育管理的水土保持要求,以防止暴雨冲刷造成水土流失等。

(3)生产道路规划。在黄土高原地区,山区生产道路通常没有植被覆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产道路水土保持规划中应明确控制水土流失的要求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如对道路的坡度要求,设置排水沟渠、道路绿化带、路面防冲刷措施等。

2.3 生活用地(人居环境)规划

改善人居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作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制定生活用地(人居环境)规划的目的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防止水土流失,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居住区绿化。村民居住区是体现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主要场所,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有先进舒适的居民建筑、方便适用的公共设施,而且要有优美和谐的居住环境。搞好居住区绿化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防风遮阳,而且可以防止因暴雨、洪水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居住区水土保持的主要措施有栽植树木和草灌植被、道路硬化以及修建排洪沟渠、污水处理设施等。

(2)农村公共场所水土保持措施。农村学校、商店、影剧院、会场、庙宇等公共场所是村民学习、休闲、娱乐、集中的地方,建设时应在考虑其功能性、确保安全的同时合理规划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周边绿化、硬化措施和防洪、排水、蓄水工程等。

(3)乡村道路水土保持措施。乡村道路是农村生产、生活、运输的重要设施,除由国家投入一定建设费用外,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和乡村经济组织出资修建的。由于经济的原因,在修建时一般只考虑道路的通行功能,忽视了行道植被建设,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在乡村道路规划时要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建设,选择合适的路面坡度,建设路面防冲措施、路边排水沟,进行路旁绿化等。

4 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

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须经过统筹安排、系统考虑,在具体规划中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山区农村地形地貌和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制定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做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统一规划,合理用地。合理利用土地、充分考虑土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与定位是水土保持规划的前提和核心。新农村建设生产用地水土保持规划应充分考虑近期建设和长

远发展的关系,做到节约用地、集约经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例如,在山地、丘陵沟壑地区的散居农户可以根据地形地貌集中建设住宅区,尽量不占或少占用农用地;进行生态移民,如果做不到一次规划到位,那么移民安置地在近期还要作为生产用地进行规划治理。

(3)有利生产,方便生活。水土保持规划要为新农村建设的生产、生活服务,必须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在控制水土流失的前提下,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生产高产稳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村经济为目标。

(4)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因山区地形地貌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规划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交通条件和生活习惯,建议在不同类型区先搞一些典型示范规划和实施样板,得到大家认可后再大范围推广。

5 结语

篇7

关键词:景观设计;新农村;建设;运用;特色

1 新农村建设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景观设计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农村建设规划4个方面。更加需要了解新农村中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生活、职业、工作习惯、生理要求,做到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通俗地讲就是对新农村建设中有关土地和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研究,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过程。

2 新农村景观设计

2.1 新农村的景观设计原则

2.1.1 尊重历史文化。不同的村镇景观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乡村风情,是表现古代传统文化的窗口。要确保这些农村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就必须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充分发掘和研究当地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并且加以提炼。对于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村庄,在新农村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要着重对其传统景观和民俗风情加以保护,根据相关的规划原则和依据,对其景观进行独立的规划设计。

2.1.2 保持当地的特色乡村景观。对于部分地方色彩突出和个性鲜明的农村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要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光大,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带有丰富民族特色的农村景观和风土人情,要在设计过程中加以充分运用,并使其与农村景观相结合。

2.1.3 与时俱进。在农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地方特性不明显和现代化程度已经较高的乡村,在传承其原有文化遗产和农村景观的同时,要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发挥设计人员的创造性,设计重点应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色、先进性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条件为前提,适当引进外资和新兴技术,从而全面体现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目标。

2.2 景观设计的理念

2.2.1 绿色环保观念。在农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科学地对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要做好村镇体系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明晰自然环境分布情况,严格控制人类生产行为,对村镇体系进行功能划分和结构优化布局,针对每个村庄进行细致剖析,最终确定具体的景观设计方案和内容,包括村庄选址和建设规模、村庄体系的具体规划、建设风格和特色以及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

2.2.2 整体性的设计理念。在具体的景观设计之前,要认真研究上一级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和目标不可与上级规划相冲突,从而确保规划设计体系从上到下的完整性。在设计过程中,要使居住区和没有进行人工建设的地区相互协调,确保农村景观的整体性。

2.2.3 生态节能的理念。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村镇景观的生态节能问题。这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需要兼顾房屋建设、采光和供水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农业结构和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在确保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建设水平的前提下,应尽量做到生态节能。

2.3 景观设计的方法

2.3.1 使用艺术的设计方法。在农村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作为居住环境直观的外在形象,景观是居民最直接的视觉印象,也是居民产生环境认同感和家庭归属感的先决条件。因此,农村景观设计要以人们的审美意识为前提和基础,尊重其美学观念和艺术理念,对工程设计进行艺术和美学的表现。

2.3.2 协调好土地利用和景观布局的相互关系。注重村镇的生态环境、文化内涵和景观美学艺术的充分结合和发挥,从而创造出适合人居的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观。建立一套综合的指标体系,充分考虑乡镇景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农村景观布局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增加多元化的景观因素,同时保持自身特有的景观特色,最终实现新农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 新农村建设中道路和绿化的景观设计

3.1 道路的景观设计

居住区道路通常可以分为车行道与宅间人行道,按铺装材质划分,居住区道路又可分为混凝土路、沥青路以及各种石材仿石材铺装路等。因此,在进行居住区道路设计时对道路的平曲线、铺装材质、竖曲线、宽窄和分幅、绿化装饰等进行综合考虑,以赋予道路美的形式。

3.2 绿化的景观设计

景观植被的选择采用相辅相成的植物群落。种植绿化实用性、经济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和绿窗等绿色景观,那么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应该了解当地土壤、湿度等特性,做到与环境相协调,与生态相适应,以达到独特的景观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一、村基本情况版权所有!

xx村位于xx镇中部,为镇政府所在地,全村人口4255人,20个村民小组,890户,全村耕地面积2450亩,党员91名,两委干部7人,主要特色产业有四大怀药种植加工、塑料加工、纸业生产等。2005年人均纯收入3880元。

二、主要作法

1、强化组织,加大宣传力度

村里成立了以村委主任为组长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选出工作踏实、责任心强的村民代表为工作骨干,负责新农村建设日常事务。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办法和建设目标,进一步调动全村村民关心新农村建设、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

2、责任到位、分工合作、建立奖罚激励机制

按新农村建设标准的九项要求,村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依任务性质不同进行了分工,将工作人员分成5组,分别负责不同工作,避免了推诿扯皮事件的发生。与此同时,经村两委和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订了切合实际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各工作组定计划定目标,制版权所有!订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日程表,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按时完成。

3、发动社会力量,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针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量大,需用资金多的情况,村建设领导小组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在取得多方支持的同时,借助市县帮扶单位,筹措资金,使各项建设工程有了可靠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1、完成村庄编制规划,村庄规划编制合理,即符合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又不失城镇发展要求。

2、全村计划硬化道路9条2900米,已完成8条2200米,剩余一条道路铺设已近尾声,月底前保证按时按质收工。道路绿化已做好计划,确保美化绿化率达100%。

3、村庄排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全村共挖排水沟3630米,路沟预制已基本完成,村内已建设积水坑塘3个。

4、全村共拆除低矮破旧房屋50间750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30间300平方米,确保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完成了长久垃圾的清理以及村内外的乱堆乱放清除,落实了四有一落实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了各种线路架设,清除了村内各种有碍观瞻的标语广告,美化墙体10000平方米,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5、完成118个露天粪坑和简陋厕所的拆除,改造卫生厕所850个。

6、完成了村文化中心建设,建起了村卫生室,理发店、澡堂和公厕,使村公益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7、建设了文化游园,保证了村民休闲时节的健身娱乐。

四、不足之处

1、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村内建设3处景观墙工程还没有完工。

篇9

3月12,省新农村办在磐石市举办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明确环境美化整体推进县建设任务目标,学习和推广磐石市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建设独特景观带和绿色生态长廊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强全省环境美化整体推进县的沟通与交流。

近年来,磐石市以“集中攻坚、打造亮点、全面推进”原则,“建立体系、实施工程、完善机制”三措并举,全力推进环境美化工作。全市268个行政村、962个自然屯,村村路边都是花,每年栽种花卉达750公里。几年来,全市农村道路沿线共修建植树台586公里,植树120.3万株,42条生态长廊道路两边全部实现绿满栽严。培训班邀请磐石市农业局、黑石镇、明城镇古城村负责人分别从县、镇、村三个层面介绍了绿化、美化、亮化工作经验,花卉种植专家详细讲解了花卉种植技术和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现场参训的12个县新农村办负责人开展了热烈的互动交流,培训班取得实效。

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新农村建设工作需要破解的一个重大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将立足改革创新,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步伐,在总体安排、统筹推进、建设时序、选点布局、建设方式、文化挖掘、增收致富、产业发展、建设内涵和组织推动等方面实现转变。

2015年我省统筹推进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总的要求是: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吉林为总体要求,以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再登新台阶、再上新水平、开创新局面。重点抓好10项工作:高标准推进410个重点村建设,创建100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打造10万个美丽庭院、30万户干净人家,推进5000个行政村农村道路实现“屯屯通”,开展12个县(市、区)美化工程,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35%行政村建立设施管护、民主管理各项村务的长效机制,精心打造特色农村文化品牌,完成2000名村干部培训和100个典型报道宣传工作,切实加强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推动工作。

篇10

【关键词】现状分析;道路铺装;功能意义

道路铺装对于新农村建设中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的乡土文化,优化和改善乡村生态景观环境,提升地域文化品位和促进农村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具有一定意义的研究价值。根据我国现状国情,我国农村道路铺装对于材质的选择应该根据地域特点,遵循“实用、经济、安全、环保”的原则,并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民族风俗以及自然与人工环境,力求保护村庄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营造村庄个性。

1 国内新农村道路铺装现状

1.1 农村铺地要素保护意识不足

在追求现代化生活的今天,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极大地冲击。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审美教育十分缺乏,他们盲目的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农村原本秀丽的乡土景观遭到践踏,农村改造建设面临着混乱无序的状态。因此,在农村铺地保护整治中,应保持和采用当地传统的建筑材料和铺装形式,尽量避免实施路面工程改造,以免造成道路景观的破坏。

1.2 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流失

在我国农村,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目的模仿城市,对农村传统文化进行城市化改造,原本展现农村特色的乡土元素日渐消退,这是一种文化发展的倒退。在农村道路铺装中,诸如古色古香的小方石路、别具风味的砾石铺地等,均可营造出农村古意盎然、安宁静谧的生活氛围,应给于保留并使之传承。

2 新农村道路铺装的功能意义

在所有铺地要素中,唯一“硬质”的结构要素便是铺装材料,并且铺装材料在聚落建筑景观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所谓铺装材料,是指具有硬质特性的自然铺地材料或人工铺地材料。主要的铺装材料包括沙石、砖、瓷砖、条石、水泥、沥青等等。

2.1 划分空间界限、引导行为动向

道路铺装具有划分空间、引导行为动向的作用。道路铺装可构成景观空间的界限,通过同种材料铺砌形式的丰富变化或不同材料的各种选择构成景观空间界限感。例如,新农村主干道道路的硬质铺装与隔离绿化带的交界线就是划分农村交通快速与慢行空间的分隔线。道路铺装在划分空间的同时还具有引导行为动向,划分景观空间功能的作用。地面铺装可在新农村景观建设中利用铺装形式,引导农民行为动向。例如,在新农村环境景观中,常采用直线型的线条引导直线流动的通路;在需要停留的场所,时常采用无方向性并且形式灵活多变的辅料引导暗示居民此空间为休憩活动。因此,休憩活动空间在设计上就特殊的材料而言,方砖或是石板有角度的铺装时常能营造出一个富有温暖和亲切感的景观交汇中心空间,能够带给过往路人休闲自在、轻松自如、不拘不束的情趣与氛围。所以,这种形式的铺装适用于村落道路的停留点和休息地。

2.2 协调视觉比例、构成景观空间个性

道路铺装具有协调视觉比例,构成景观空间个性的作用。环境景观中材料铺砌形状间距的疏密、铺装材料体积的大小、铺装面积的大小等都能影响地面铺装的视觉比例,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当出现较大面积的地面铺装、铺装形体较大且延展性较强这一情况时,会使新农村的休憩、游艺或是运动空间产生一种宽敞、透气感;当铺装较小且紧缩性强的情况出现时,则会使农村休憩空间产生一种压缩感和亲密感。

除此之外,铺装的色彩冷暖关系以及材质本身的质感,也会带给路人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有些农村道路铺装改造大量使用沥青和混凝土,这显然与农村柔美的田园式环境不相和谐。像沥青或混凝土这类的材质往往产生一种冷清、无人情味的感受,所以在农村聚落建筑景观中应当减少使用。与此相比,具有不同形状、大小和色彩的砾石是一种最便宜的铺装材料,它作为铺装材质时可以随意自然的组合。砾石路面特性疏松、质地粗糙,能够形成自然闲适、质朴素雅的视觉效果,更加适合用于乡村环境之中。

2.3 影响游览速度

道路铺装具有影响游览速度的作用。地面铺装的宽度、铺砌线型等方面都对农民在景观园内的游览速度和节奏有一定的影响。铺地面积越窄且铺料光滑适宜行走时,则行走速度越快;铺地面积越宽且铺料越粗糙难行,行走速度就越缓慢。铺地的线型也很微妙的影响着农民行走的速度和节奏。如村落多数给人以柔美宁静的秀色田园之感,景观空间中多设计一些自然弯曲的小径、汀步,会给人以轻松活跃的感觉,使人行走悠闲缓慢;直角转折的小道则会带给人们急促、拘谨之感,使人行走急切快速。

3 结语

在我国新农村景观环境建设中,应特别重视道路建设。道路设计不仅要求与地域乡村环境和谐,而且设计上要力求科学合理。比如过境交通一般不穿街而过,进村的道路一般也有一定的弯曲度,迫使车辆减速,避免干扰住户。田间道路路面用粒料加故土,也可用泥土烧制的土砖铺面,防止雨天路滑。此外,在街巷铺地保护整治中,应保持和采用当地传统的材料和铺装形式,比如,石料丰富的地区人行道可考虑用砖石铺砌等。

新农村道路铺装一定避免拷贝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模式,既要尊重历史,讲究风格,做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就像那些婉转于古老街道的小方石路,古色古香、别具风味,又未尝不可在当今新农村道路建设中运用。新农村道路铺装要做到在继承当地民居优秀传统的同时,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且为村民所接受。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新建农村道路建设平庸无味、千村一色的状况,真正创造出具有各地农村特色的道路景观。

【参考文献】

[1]顾小玲.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顾小玲.风景园林设计[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06.

[3]顾小玲.景观设计艺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4]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5]梁雪.传统村镇实体环境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日]原广司.世界聚落的教示100[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刘沛林.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8]金兆森,等.村镇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篇11

一、整合资金,加快建设步伐

近年来,公主岭市明确提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新农村建设上来,实现“物的新农村”与“人的新农村”建设同步推进。2014年由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000万元;2015年由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3000万元;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下,公主岭市“岭富集团”融资近5亿元(其中,农村道路建设3亿多元;精品线路专项资金1亿元),统一规划、统一招投标、统一建设;一事一议专项资金2300万元,省级18个重点村专项资金743万元。全部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农村道路建设580公里;新建围墙34500延长米,整修围墙5827延长米;大门387个;路边排水沟29600延长米;地下排水设施1874延长米;休闲文化广场11个;路灯905盏;绿化美化公路3条109公里。

二、科学规划,明确建设重点

一是2016年公主岭市出台了《公主岭市2016年-2017年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以省级新农村建设18个重点村为示范带动,以4条新农村精品线路为建设重点。2016年重点提升两条精品线路长平线与公放线,涉及20个重点建设村,全部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2017年重点提升公秦线与长郑线。到2020年,全市力争有100个行政村达到省级美丽乡村标准。二是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新农村建设帮扶意见》,市级领导包乡(镇),市直部门包村的新农村建设帮扶责任,采取资金、项目和物资等多形式、多举措进行帮扶。近几年,落实帮扶资金达1000多万元。

三、高位运作,创新建设机制

一是创新执法体制。积极抓住扩权强县改革、先行先试的有利契机,争得省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各乡(镇)设立城管执法中队,在全市形成了大城管、一盘棋的格局,为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法制保障。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资金不足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实施了扩权强镇财税体制改革,划定基数,超收自留,既提高了乡(镇)抓财税的积极性,又增强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的财力。

篇12

关键词:新农村 规划 建设

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新农村规划不是一乡、一镇、一村孤立进行的,它们是市、县域城镇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做好新农村规划,必须深入了解村庄现状,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才能提出适合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制定出适宜农村发展的特色规划。

1 新农村规划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区域资源、文化和地理特点差别明显,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乡镇有些已经完成产业结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变,率先步入小康社会。但是,内地特别是中西部广大农村,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及工业化基础薄弱,缺乏规模企业支撑,财政困难。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建设凌乱无序,脏乱差现象严重,整体村容村貌落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观念落后,农村旧习俗还普遍存在等等。农业和农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

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往往导致路径跟随、盲目投资建设现象,造成无谓的浪费和建设的混乱无序。所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及管理措施的制定迫在眉睫,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和依据。

2 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六新”,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是让农村直接变成城市,或是在面貌上接近城市,而是要建设成更适合人居住的田园小镇。

2.1 明确思想,科学指导

根据乡镇和村庄经济的形式的发展要求,要从乡镇和村庄建设的全局出发,综合进行乡镇和村庄规划,统筹安排乡镇和村庄建设,逐步改善广大乡镇和村庄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要重点规划和建设好集镇,为现代农业化建设和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前进的基地,为农业剩余的劳动力寻找就业的机会,避免农民大量的流入城市,为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积极创造条件。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依靠当地群众,征求群众意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发展程度,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有步骤有计划的把新农村规划好建设好。

2.2 以人为本,合理配置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使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享受与城里人相同的待遇,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那么,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一是要充分体现科学性,二要尊重普通农民的权利和利益,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农民群众参与规划的制度,明确农民需要什么,农村需要什么,不能搞大包大揽,为了迎合长官意志、业主主意而牺牲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新农村规划就是使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科学、有序,使我国的城市化沿着完善、健康的道路向前推进。

2.3 城乡统筹,科学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融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观念,要通过对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方向性。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片区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统筹配置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农村的各类资源通过实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延伸下移城市公共服务和统一规划配置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城

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及其管理体制、城乡均衡化的公共服务。

2.4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新农村规划一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遵循农业的特有规律来进行规划、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农村规划必须考虑农村自然开放空间、农村自然尺度、农村地理形态及其联系,土地和空间的非农业化对生态循环的影响,农村生活与生产在土地与空间使用上的混合,空间布局与分配比例的特殊规律等等。

此外,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产业特色、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差异,既要使农村特有的地容地貌和自然风景得以保存,又要是农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得以改善,还要使整个地区的人文精神、文化气息得以延续。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各地经济情况的不同,资源状况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对农村建设发展分步规划、逐步推进,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状况、经济情况背景等因素,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设方案。

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八种可资借鉴的起步模式。分别是:现代农业主导带动型、休闲农业主导带动型、畜牧养殖主导带动型、休闲渔业主导带动型、工业企业主导带动型、商贸流通主导带动型、民族特色主导带动型、历史资源主导带动型。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充分参考、借鉴各地涌现的多种多样的建设模式,但注意不能走向模式化。

2.5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首先要节约土地资源,综合考虑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村庄建设用地的开发。从区域层面上划定禁止建设区,并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限制农田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化的同时,对农村将来发展用地的数量与类型做出科学的预测,及时整理闲置、废弃建设用地,以便合理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实现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调整,注重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在进行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时要从功能分区、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绿地系统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合理布局农民的土地。同时,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适合新农村特点的新能源,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切实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其次,在对新农村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同时,开发生态农业产业链,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而提高农业效益,同时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6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

新农村规划要从环境与区域空间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考虑道路、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环卫、绿化、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村域内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实现道路路面硬化,并进行道路断面综合设计;建立符合国家水质要求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保障水质,供水到户;建立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统,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结合周边城镇市政设施进行集中供暖,或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进行分户供暖和作为燃气;建立一套有序、完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体系;在主要道路两侧及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结合村庄出入口和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布置集中绿地广场;进行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缆架设或埋设,电话线缆、卫视天线等通讯线缆及设备的配置等。

根据村庄发展需求和周边公共设施配套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坚持分散和共享相结合的布局原则,以服务全覆盖为目标,配置教育、医疗、商业、行政、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事业。

3 小结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合理的新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应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其战略意义,又要充分分析解我国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新农村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建彬,张红梅 新农村规划要义的几点思考 山西建筑[J] 2007(33);

篇13

几年来,我局始终把推动文明村建设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奔康工程和强基工程,立足长远谋发展,多角度、深层次的开展帮建活动。尤其是在今年的新农村建设中,我们通过强化资金扶持,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平阳河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明确落实帮建工作的新思路

年初以来,局党委高度重视平阳河村新农村帮建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将一批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充实到帮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部署帮建工作,找准帮建工作的最佳切入点。并积极的协调相关单位和部门,理顺新农村建设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关系,形成帮建合力,确保各项帮建工作落到实处,为推动平阳河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努力构建布局合理的新农村

一是着眼长远发展,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新农村帮建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为了使帮建工作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我们结合平阳河村的实际,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出发点,以建设房屋整齐新颖、街道路面平坦硬化、公共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整体布局合理为目标,帮助平阳河村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于指导、服务今后一段时期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使村屯建设有目标、有方向。二是倡导文明新风,建设干净整洁家园。以注重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为根本,有针对性地组织村民进行素质教育培训,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彻底改变以往垃圾乱堆乱放、牲畜散养乱放等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气,树立良好、健康向上的新风尚,切实营造出一个环境优雅、整洁舒适、生产生活健康文明的新型农村。三是丰富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台阶。平阳河村地处偏远,交通、信息闭塞,村民平时除了看电视,没有其他文化娱乐活动。为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协助平阳河村建设一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广场,设立活动健身器材和文化体育设施,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广大农民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

三、加大投入,真抓实干,强力建设彰显特色的新环境

在新农村帮建工作中,我们切实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先后投入帮建资金20余万元,用于平阳河村道路、住房、饮水等设施建设。在农村康居建设方面,为改变村民新建砖房积极性不高这一现状,在县政府每栋补助5000元建房资金的基础上,我们为平阳河新建砖房每户村民再补助3000元,鼓励村民建新房、住新居,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建房积极性,目前,全村已先后建砖房25栋,累计建筑面积达到3000平方米,使平阳河村的砖瓦化率由原来的3%提高到了50%,村屯旧貌换新颜。在村内道路硬化方面,为有效解决农民出门难、行路难的问题,我们抓住新农村建设这一有利契机,积极动员广大村民投工投劳,对村中6条巷道进行升级改造,完成道路硬化面积3680平方米,道路改造率达到100%。在村内环境整治方面,免费为平阳河村提供绿化、美化树苗,完成村周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村中美化绿篱800延长米;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20余盏;巷道内增设垃圾箱15个,并在大小街道设立街牌;无偿提供新建住房所需木材40立方米,更新街道两侧板杖子2000多延长米。在农村教育事业方面,积极帮助改善就学环境,主动为平阳河小学购买了电脑、桌椅、书包等学生用品,对校舍进行改造和维修,教育设施、设备明显改善,教学条件有了根本转变。此外,我们对病残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进行重点救助,妥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四、积极引导,政策扶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篇14

论文摘要:改善农村环境,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是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文章在分析山西省农村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旨在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一、改善农村环境在山西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山西省是资源型省份,并且是农业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资源、环境具有很大的依赖性。要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必须重视农村环境的治理。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长期以来把重化工业作为其主导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给周边的农村生态系统带来很大的破坏。要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进行农村环境的治理。环境是农村能否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基。

二、山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环境问题

自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的农村环境有了些许改善,试点村的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但这还不足山西农村总数量的4%,全省要达到村容整洁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厕所卫生条件不尽人意。大多村舍的厕所卫生条件比较差,难以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卫生厕所的一般标准是:有墙、有顶;厕坑及粪池无渗漏;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根据这一标准,水冲式厕所可能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而旱厕或简易厕所根本达不到,与其标准相差甚远。根据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在农村卫生设施的使用上,使用水冲式厕所的7.1万户,占1.2%;使用旱厕的498.8万户,占84.7%;使用简易厕所或无厕所的82.9万户,占14.1%。

第二,村内道路通行条件差。目前几乎全部村庄都已修建了进村公路,但村内道路却存在着难行的问题。在对山西省28171个村落的村内主要道路路面类型的调查中,村内主要要道有柏油马路的村庄仅有7.2%,低于11.1%的全国平均水平和11%的中部地区水平。其余村落的主要道路类型为水泥路面、沙石路面等,这些道路使用寿命短、轮胎附着力差,大都使用低质量的材料进行修建,而且长时间未进行再修建和维护,大都坑坑洼洼,给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造成了很大困难。此外,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的更差,连最基本的道路修建材料都没使用。这些道路一到雨季和农忙时节根本无法通行,有的连牛马车行走都十分困难。

第三,垃圾裸露堆放现象严重。山西绝大多数农村存在“垃圾靠风刮”的现象。在山西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28172个村落中,仅有18.0%的村实施垃圾集中处理。在这些村落中,处理垃圾的方法是把垃圾运往较为偏僻的废弃地或沟壕,进行没任何处理的直接填埋。农村垃圾大致分三类,即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垃圾和农药包装物垃圾。大多数农村没有垃圾池,农户将生活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树上挂满了各色的塑料袋随处可见。此外,随着对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户使用的农药量也有增无减,产生了大量农药包装物垃圾。这些垃圾的无序堆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环境优美”极不相称。

三、新农村建设中治理山西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建议

第一,选择适宜的农村改厕技术。针对山西省农村的不同发展情况,因地制宜,选择适合不同地区的改厕技术,建立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目前国内改厕建造的卫生厕所主要有三联沼气池式、双翁漏斗式和完整下水道式。其中三联沼气池式厕所建造沼气池时需要的一次性投入资金较大,而且适合人口密集的村庄使用;完整下水道式厕所用水量则比较大;双翁漏斗式厕所易进行批量生产,而且造价低,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由于山西处于华北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因此考虑到山西的实际情况,建议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和较发达的农村地区建立三联沼气池式厕所,便于集中管理,以发挥规模效应;在人口分散地区和贫困地区建立双翁漏斗式厕所。此外,每个村庄都要改善公厕条件,进行修复,达到卫生厕所的要求。

第二,提高村内道路建设质量并加强保护。加大对村内道路的建设力度并进行保养,做到又建又养。实现道路硬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之一,为实现这一目标,应结合山西省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对待。由于村内主要道路反映着每个村庄的外部形象,因此应对沙石路和砖、石板路进行全面改造,较富裕的村落可以建设柏油马路,欠发达的村落建设水泥路。同时还要对农户门前道路和田间道路进行治理。为了方便农户出行和满足农忙的要求,应适当加宽乡间小道并修建农户门前道路,农户门前道路应最低达到砖、石板路的标准。此外,应限制超载车从村内道路通过,从而对这些道路进行保护。

第三,建立农村垃圾处理站。要切实解决农村垃圾问题,应对垃圾进行分类并进行处理。受山西各市县经济条件的制约,在每个村建立垃圾处理站不符合当前实际情况。因此,建议在镇或乡设立投入资金较少、能够简单处理垃圾的处理站,在县或县级以上的市设立功能全面的垃圾处理厂,并对镇或乡的垃圾初步处理进行彻底治理。

同时对各村送到镇或乡垃圾处理站的垃圾进行收购,在各村村民间实行轮流责任制,进行统一集中收购,加强村民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对镇或乡配备收购垃圾的专用车,主要负责对各村的垃圾进行统一收购和运往县或县级以上的市的垃圾处理站等工作。

总之,农村环境保护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新农村建设中,山西省应借鉴发达地区治理农村环境的成功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有步骤地进行村容村貌的改善,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