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范文

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篇1

关键词:城市建设 持续发展 环境

Abstract: The mankind has entered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orld economy city changes a process to be accelerated greatly, population gathers to the city, city housing shortage, reduced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production and living space increasingly tense. With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The shortage of energy, industrial dust on atmospheric pollution, destru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the greenhouse effect caused by natural disasters has been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1+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码

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今天和明天同样重要,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上的繁荣,掠夺式的开采自然资源,一味向大自然索取而不去保护;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因此,保护环境已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探求人类与自然共荣共存、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九九二年六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类历史延续和发展指导纲领,也是人类面临严峻生存环境的明智选择。

面对现实,提高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当今,可持续发展已作为全球发展战略受到世界各国广泛认同。我国一九九四年五月,国家制定了《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并确定它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期计划中的一个指导性文件,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走向人类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基本建设事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速度之快,数量之多是解放以来前所未所的。但是,成就很大不等于没有问题,仅环境污染的情况,全国各地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当前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过程,法制建设、市场经济的管理机制仍不健全,旧有传统发展经济的模式仍在我们头上徘徊,重经济、求发展往往由于经济条件所限而忽略环境污染治理。城市建筑行为(包括建材的生产)所造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大量的建筑垃圾,野蛮施工造成的尘埃等污染约占环境污染的30%以上,我国江、河、湖、海的污染、掠夺式的捕捞,造成水生动物逐渐减少濒临灭绝,令人心痛不已,给子孙后代留下遗憾。

我国是人口大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的现代化、机械化农村大批剩余人口涌向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1949年我国市级城市仅135个,城市人口5700余万,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0.6%,截至1996年底,我国设市城市以达666个;城市人口吼几乎增加十倍。据国家建设部预测,到2000年我国市级城市可达800个左右,城市人口的剧增,势必造成公共福利设施、住宅的短缺。基本建设需要土地,扩大城市只能向农村延伸,占用耕地,而我国耕地面积人约仅1.76亩,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1/4。目前,我国人口已达到13亿。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由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森林的砍伐,土地退化、荒漠化,可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未来,节约用地、保护环境至关重要。

为城市未来发展找出不足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环境质量已提到日程上来,公共建筑、住宅小区、旧城市改造的环境质量有所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广场、绿地、停车场等的数量、面积有所增长,但是从城市的整体环境看也仍有不足之处。我们认识到以下几点:

1、城市规划不当,为城市的持续发展留下隐患。尤其是旧城的区域性改造,“见缝插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原址拆旧建新,住往是建筑面积扩大、层数提高,原本紧张的用地更趋紧张,造成城市空间容积量过高,建筑物互相遮挡,建筑外部空间紊乱,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整个冬季建筑下部始处于阴影区内,阳光不足,影响人们身体健康。

2、一个城市的特色与它的历史发展、人文传统有着密切关系,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城市的特色形象、独特的民族风格是漫长历史进步、发展、演变的沉积,是劳动人民智慧和情感的结晶。城市的规划、建筑设计也应准确把握城市面貌的风格特征进行设计,不能以个人的喜好而随心所欲,而忽略整体环境。但是由于设计者素质低下,或是缺少精品意识,使新建筑与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城市的风格和整体形象,以此看来,城市设计的规划应加大管理力度,即要维护城市的整体形象和风格,又要给建筑师留有创作的余地,便于发挥设计者的才干。

城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需要规划、建筑、园林、美术等多专业的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才能创造出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城市建筑。

3、城市建筑仍存在着盲目求大、互相攀比之风,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有40个城市提出了要建设国际大都市的设想。近些年来,城市升格已成为一种风气,城市级别升高,城市规模扩大,浪费大量土地、耗费大量资源。城市建设、规划应着眼于社会宏观发展的实际需要,经济的环境、综合各种因素,如:人口的规模、城市发展远景的居住用地、公共环境用地、广场、道路、全面安排。否则,由于城市盲目扩大而造成布局分散,半截工程过多,城市基础设施及管理机制跟不上、盲目开发,浪费大量土地资源。

4、城市设计也应同建筑设计一样“精品设计”,而某些城市的当权者往往急于改变城市面貌,大拆大建,缺少科学论证和可行性研究,不顾客观条件,一拆就是一条街,所建的全是底层商服上部各层是住宅,高度一样,层数一样,规划呆板,形式单一,千楼一面,毫无特色,几十年又拆不得,为城市的发展留下遗憾。

5、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法》是城市建设顺利发展的基本保证,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各项规划建设活动都必须遵守《城市规划法》,以法治城,只有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才能搞好城市建设。城市建设审批、监督的管理机制不严,某些开发商从个人或小集体利益出发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见利忘义,随意改变设计的使用功能及立面造型,增加层数,增加建筑面积,扩大进深,超占红线,违反了城市设计的规划意图,破坏了城市建设整体环境,增大了建筑密度,有百害无一利。

三、城市未来发展的探索

现代城市设计已日趋复杂,主要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总体到局部及细部的城市设计服从于多功能和高质量城市空间的塑造。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设计已取得宝贵经验,但城市设计是随着时代进步而逐步进化的,城市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是永不休止的追求。

城市设计应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宏观把握远景计划,对城市的近、远期发展留有余地。一个完整而健全的城市功能设计是逐步形成的,因此它具有渐进性和连续性。城市设计应有统领全局的观点,强调时代精神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城市空间的组织、生态环境的保护、文化遗产及城市风格特色的延续作出切实可靠的原则性规划。

城市设计是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国内外历史名城不乏数例,如:中国春秋时代的齐临淄、越邯郸、秦咸阳、唐代的长安、明清的北京;古埃及的卡洪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德国的吕贝克城等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人文传统的城市特色现代城市的发展已不是原始物质堆砌,已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塑造。以人为本,优化人居环境是历史赋于我们的职能和责任。现代化城市应具有的特征是:

1、优美的自然环境,较高的生活质量,无污染、生态系统平衡。

2、健全的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结构。

3、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统。

4、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智能化。

5、城市管理机制健全、管理现代化。

6、节能。

7、产业及产业结构现代化。

8、城市特色。

篇2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问题、有效途径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propos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ity, and then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n effective way.

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oblem, the effective way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社会、 城市经济、 城市环境资源为达到可持续的目标而做的基础建设和创新工作,即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最少的劳动、 技术、 资金和资源消耗,在城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以人的观念更新,科技进步为主要手段,取得城市增长、 城市结构变革和城市进步所产生的聚集效益,从而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即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和挖掘,使城市的功能、 规模和结构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协调到协调,由非可持续到可持续的变化过程,因此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应是以社会、 经济、 环境资源的可持续性、 协调性和聚集性为基本特征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目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规模是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确定合适的规模对城市建设发展影响很大。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一定是建立在对城市性质明确定位,对城市经济发展状态有一个理性和科学的思路和对承载城市发展自然资源合理测算的基础上。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测算得出的,很多地方政府和官员盲目最求省市建设大规模,思想上具有规模越大就越显示发展能力与决心的倾向。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城建规模导致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的确定、城市物质空间的布局、城市基础设置的安排以及自然资源统筹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为城市良性发展留下很多遗憾和弊端。所以说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单纯追求规模扩张,更应从效益入手,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经济中心和城乡联系纽带的作用,从而是城市规划更加合理,城市建设更加科学。

2、忽视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基础,如果一个城市内部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不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物质循环系统等众多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种系统良性运转、互相促进,是城市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生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很多城市管理者与规划人员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从目前很多城市规划的实践来看,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在城市建设中还存在着片面最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问题的做法。即便顾及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仅仅停留在水体与绿化系统的布置安排这种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难以真正的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和谐发展。

3、城市空间布局杂乱。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城市形态功能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城市形态的形成由很多要素决定的,如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等。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很自然又很客观的结果。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规划对城市形态的考虑有失偏颇,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小到一个单位的设计,设计人员总希望在形态上有所突破、有所寓意。盲目追求一种纯粹的图面效果去迎合一些社会追求,使城市状态的创造走入一种误区,城市空间布局杂乱。要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除充分考虑城市的性质特征与规模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好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城市的气候特征,使城市的物质环境更好的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空间,这才是城市空间形态创造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城市建设走上一条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三、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

营造城市的目的在于有利于人的工作方便的生活。因此,城市规划一定是以人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城市规划中一定要以方便人的活动为前提,以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建设清洁优美城市为目标。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诸多方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着力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居民的住房、行路、用水、用气、卫生、娱乐等条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仅要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学、玩等生存和生理需求,同时还要满足生态环境和精神心理需求。

2、坚持规划先行。

要有效控制城市这个大系统,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研究制定一个战略性、总体性、综合性的城市规划体系,确定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宏观要求和综合策略。只有以规划为龙头,城市才可能从总体上实现有序、有效、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要加强城市规划的管理,使城市规划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需要。积极规范城市建设发展蓝图,使其既能指导城市的长远发展,又能指导当前的各项建设。既有一定阶段内相对稳定的目标,又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在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中,要做到同与城市土地管理紧密相结合,重点解决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严格进行各项建设用地的规划与审查,坚决制止违法用地和违章建设。为了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经济发展的组织功能,要逐步克服城市建设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分散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工业、住宅建设不配套等问题,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建设的活力和综合效益。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互为依据,相辅相成,要切实搞好两者的衔接。

3、注重生态环境。

要实现和谐城市建设,在城市规划中就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还应该注意城市结构、功能的合理性,居民生活、工作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状况,交通运输状况积极规划对城市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城市作为一个包涵众多因素的整体,任何一点的确实都会影响城市建设的科学进行。城市建设中的良好的生态环境简单主要包括水、陆、空三部分,即优质的水资源、清新的空气及良好的绿化。只有全面做好这三方面的生态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与保护城市环境资源,大力营造城市生态环境,有效疏解城市功能,降低建筑密度。保留和控制好城市的公共空间,更多地创建园林式社区、园林式单位、园林城市、促进人与自然、城市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发展。

4、坚持城市保护和历史文化的延续。

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是城市的灵魂,古代建筑、历史街区、传统风俗、传奇人物、浓郁的风情都延续着历史的文脉。城市建设就是一部史书,它凝聚着各个时代文化风貌。我们有古老的文明和灿烂辉煌的古建筑文化,要坚决制止对古城古建的“建设性破坏”和“保护性破坏”,同时,也要抵制建设中的盲目“西化”。中国建筑要体现民族特色,但也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古建筑、古城保护中的成功做法,注意充分利用和保护古城风貌,继承和吸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5、重视科技创新。

城市建设是能源、资源的集中消耗和环境污染过程,传统的建设标准、工艺、设施、材料和管理监督手段已满足不了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大科技创新步伐,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环节。通过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信息化,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规划设计与监督管理水平。通过以钢代木,以塑代木,节约林木资源。通过智能化建设节水型住宅小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服务业,提高城市的节水能力。

篇3

关键词: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

所谓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主要是指区域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环境资源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基础性创新以及建设工作。在有限的时空尺度影响下,利用最少的技术、劳动、资源以及资金消耗,在城市环境实际承载能力内,利用科学进步以及不断更新的人的观念实现城市增长、城市进步以及城市结构变革所产生的一系列聚集效益,从根本上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所提出的相关需求。[1]这种可持续发展也是对城市发展能力的挖掘以及建设,保证城市规模、功能以及结构是实现简单到复杂、小到大、低级到高级的转变和发展。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以资源环境可持续、社会、经济、聚集性以及协调性为基本表现特征,促进城市建设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不合理

城市规模一般是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综合考虑的一个问题,对城市发展规模进行确定对城市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要想保证城市规模的合理发展就要对城市发展性质进行准确科学的定位。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多城市规模大都没有经过准确科学的计算,不少官员以及地方政府不切合实际发展状况,盲目对城市发展规模进行扩大,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会导致城市分布以及空间、确定控制范围、基础设施的安排、自然资源的统筹等工作中产生严重的资源浪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和遗憾。[2]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是要从实际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进行分析,保证城市在城乡联系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保证城市规划工作更加合理。

(二)忽视生态建设问题

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工作顺利实现的基础以及外部条件,若城市建设过程中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将会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包括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系统、文化系统等不同的构成部分。只有创造一个互相促进、良性运转的生态环境系统,是保证城市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3]从现阶段城市规划工作来进行分析,我国一些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城市,在进行建设活动中,只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从根本上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无法受到重视,从而导致城市可持续规划以及发展工作受到影响。

(三)城市空间布局较为杂乱

合理科学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保证城市形态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能够保证城市实现可持续、稳定性发展。城市形态一般是由城市规模、城市性质、城市气候特征以及城市地理环境等一系列因素共同构成。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种客观、自然的结果。我国现阶段很多城市规划过程中很少对城市形态进行科学考虑,从总体规划到单位设计过程中,设计工作人员只满足各种寓意以及突破的相关要求,他们所追求的一种社会需求,从而导致城市状态在创造过程中形成不同的错误观念,让整个空间布局杂乱无章。[4]要想从根本上创造优秀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除了要考虑城市规模、性质特征等因素之外,还要充分结合城市气候、环境特征等影响因素,让城市经济发展环境能够与自然环境实现和谐统一,创造出更具有价值的城市形态,保证城市建设工作走上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的道路。

二、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所以,城市规划工作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保证城市建设朝着高质量的环境、清洁优美的方向发展。城市建设要通过建设、规划、服务、管理等工作,实现城市基础实施的不断发展。还要对城市各种服务功能进行综合完善,改善人们的行路、住房、用气、用水、娱乐以及卫生等条件,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环境,满足学习、工作、娱乐、生活等需求。

(二)坚持规划先行

要想从根本上做好城市建设工作,就要对城市系统进行合理有效控制,制定一个总体性、战略性、综合性的城市发展以及规划体系,科学合理地对城市发展以及城市建设的策略以及要求进行制定,只有坚持规划的先导作用,才能保证城市建设实现有效、有序以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保证城市规划满足未来发展需求。在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时,要保证与土地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节约、合理用地,还要对各种建设用地项目进行审查以及规划,从根本上杜绝违章建设以及违法用地现象的出现。

(三)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要想从根本上建设和谐城市,就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利益,还要注意城市功能以及城市结构的合理性,综合考虑居民的工作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交通运输状况以及规划对科学技术、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5]作为一个系统复杂的整体,任何一个因素可能都会对城市建设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一般是由水、空、陆等构成,只有对这三种因素进行合理科学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生态环境以及城市建设的顺利发展,合理有效地对城市功能进行疏解,降低城市建筑的密度,控制和保留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各个公共空间,创造更多园林式单位、园林式社区,实现人与城市经济、自然以及城市环境的和谐、融洽发展。

(四)重视科技创新

要想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就要从根本上对科学技术进行重视,并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来实现创新。城市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属于集中消耗资源以及能源、环境污染的综合结果,传统的工艺、建设标准 、材料、设施、管理监督手段已经很难满足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要求,所以,要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来加大科学技术的创新工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保证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工作走信息化发展道路,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城市规划以及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城市监督管理以及规划设计工作水平,用钢材取代木材,用塑材取代木材,从根本上实现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工作,还要建立并完善智能化节水型的小区、节水型服务业、节水型企业,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节水能力 。

结语: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城市化水平的显著提高以及更多新城市的出现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主要发展潮流,从西方城市建设以及发展的趋势来分析,我们只有更加科学地认识到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在城市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协调自然、人、社会等不同的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城市建设以及发展事业取得更大的经济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殷建民.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3)

[2]贺川江.石河子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3(22)

[3]许德毅.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设计探讨[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6)

篇4

关键词:沈阳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In the city of Shenyang in the process of upgrading,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is feasible. Shenyang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should driv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perfect mechanism, improve the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coordinated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dea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of Shenya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Shenyang; ecological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城市化是人类文明进步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反映着人类的历史。沈阳市在十几年的城市化进程中,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一直是做为中心工作展开,但是在生态城市建设中还存在误区,需要在现实工作中逐步解决。

生态城市的概念及沈阳生态城市建设的选择

“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量充分利用、信息反馈调节经济效益最好、社会高度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不论学者们从哪个角度阐述生态城市的概念,都与上述生态城市的概念大同小异,我们无须一一摘录。基于生态城市的概念,生态城市就是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城市生态应该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即在庞大的城市载体系统工程建设中必须考虑生态问题。

沈阳在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对生态城市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其一,不论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城市的建设情况看,还是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现实来看,生态城市的建设都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就谈不上生态城市的建设,沈阳作为东北三省中心城市,提出生态城市建设是具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其二,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经济实力上档次的标志,也是一个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没有经济基础,不能搞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建设最终也是为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由于有东北振兴的政策支持,沈阳市在未来几年内将呈献强势增长,生态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其三,强调生态城市建设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也是为了避免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走入“生态中心主义”。“生态中心主义”是伴随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态危机的出现而产生的。其核心思想是为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与生态危机,主张人类必须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这种观点如果运用到生态城市建设中去,就会形成一个概念误区,即人们为了追求生态保护,将把其它问题放在一边,尤其会把人的利益包括人的经济利益放在次要地位。实际应该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首要利益。作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试点城市,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首先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如果片面强调城市的“生态”中心,就有可能忽视人的经济利益中心。没有人的利益中心,沈阳市的生态建设也就没有了基础,换句话说,正是人的经济利益驱动人们去进行城市的生态建设,只不过这个“人的经济利益”不再是我们理解的人们为了片面追求的那个经济利益了,即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时不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可以说,人的经济利益永远是催生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动力。

基于以上认识,沈阳城市生态设计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绿化设计,而是要增强其对城市生态健康发展的作用,城市绿化已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给人以多样化的生态体验,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沈阳市生态建设的目的是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最终是人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

沈阳生态城市建设的深层次含义是要尊重和维护大自然的多样性,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良好繁衍生息的环境。沈阳市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其不同于其它地区的生态要素和生态条件,要充分利用地区的差异性来创造有特色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城市生态建设应与自然融合,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在城市整体层面上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融合,保障沈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沈阳建设生态城市的机制问题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是不容置疑的实际。许多人认为,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应该是政府部门的事情。老百姓这样认为,政府部门也这样认为。于是我们的生态城市建设就形成了只依靠政府力量单枪匹马打天下的局面。不建立一个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新机制,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就不可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是生态城市建设的保障。政府应该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导力量,应该加大力度、有效地引导、规定、维护、激励整个社会保护和建设城市生态环境的行为,忽视了市场和公众的因素,对于沈阳生态城市建设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尽力完善相关制度。

沈阳生态城市建设应加快市场推进的力度,这是指环境保护引入价值观念,建立和推广市场机制。这就需要通过税费和环境产权的手段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企业与自然的关系,配合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契约意识,以达到遏止环境滥用,促进公众和企业认识环境的使用价值、自然生态价值和生命支持功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的目的。但是政府应通过政策调控市场价格,即要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又要照顾到公众的承受力。克服以罚代管的现象,使政府执法行为做到合理性和有效性兼顾,只有这样,公众和企业才能认同政府制定的环保政策并自觉执行。

另外,在城市各系统的建设中要树立生态建设的理念,研究各自的生态问题,遵循生态化原则:“节约能源、资源、无害化、无污染、可循环”。从能源系统、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光环境、热环境、绿地系统、废弃物处置,禁用有毒材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生态追求,这方面问题以沈阳绿地系统和水系统举例说明:

3.1绿地系统生态建设

沈阳市在绿地生态系统建设中,对城市绿地系统不能只做绿色空间的组合、景观景致的塑造等形态研究,而是需要将其作为生态城市的有机整体来研究。城市的每块零星绿地都是生态绿地系统中的一个生态斑块,每一个(带状或其它形状)起生态连接桥梁作用的绿地都是一条生态廊道。沈阳城市的基本自然要素,如原野、森林、湖泊等,都是生态绿地系统中的基质。斑块与斑块之间、板块与基质之间要有廊道连接沟通,这样有利于构筑丰富的复合生态环境,促进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迁移并互相影响形成新的物种,同时结合其它生态要素营造出多种复合生态环境,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繁殖栖息。

沈阳市绿地系统的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营造,并注重生态环境特色的创建。沈阳市应避免城市出现“千城一面”的“病态”形象,生态城市的建设应注重本地自然特色的培育和本地真实自然的塑造,在绿地建设中要注意形成生态景观,从时间上通过绿地中植物的不同表现来反映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从空间上营造水、陆、空三个层面的生态景观。自然的和人工的点、线、面水体沟通形成生态水系,陆域上花开四季,绿树成荫;空中蜂飞蝶舞,造就出生机勃勃的生态景象。生态景观的培育和建设已成为沈阳人居文化新理念的重要特点,这应成为沈城生态建设的一个契机来使生态城市建设得到深入。

3.2城市水系统的生态建设

沈阳市水系统与绿地系统的结合,可以创造出多种类的生态环境,为水陆生物和栖息动物的繁衍生息创造出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沈阳市对浑河水系进行提炼、加工、升华的过程中应遵循生态的自然原则,应力尽自然。从有利于生态的角度看,不应过多将水体的载体用水泥砂浆等衬彻或截弯取直,岸线也要建成生态岸线,以形成从水生到陆生生物通过水体与岸边达到水陆交融的和谐统一。天然湿地或人工湿地都是造就复合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培育,要从建设生态系统的角度加以保护利用。城市生态建设要把各种文化沉淀汇合于城市生态载体中,利用各种传统符号折射历史机理,尊重城市过去的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平衡。

对于穿越沈阳城区的浑河,在河道水体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中,要实施“碧水”工程,恢复河流水体的自然生态功能,合理分配生产岸线与生活岸线,精心营造滨河开放空间,增加滨水绿带的观赏性、亲水功能,发挥绿带的生态作用,并赋予其历史文化的内涵,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品位。加强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已成为世界发展、竞争的新主题。

沈阳生态城市建设应重视乡村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大多学者都围绕“城市”这一地域而展开,而把“乡村”排除在外。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应力避这一误区,使生态城市建设很好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溶解”城市,保护利用高产农田作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在《中国环境报》撰文指出,保护高产农田是未来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田园城市的规模也将乡村农田作为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在现代我国城市扩张规模以及规划、管理方式上,农田实际上很难在城市用地范围内存在。从总体规划和审批开始,城市就是一个边界明确的土地利用单位,凡是进入城市边界的,所有土地便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用地,当然还包括绿地系统。农田则迟早被征用,城市中是不允许有农业用地的。这其实是一个地域误区。因为随着网络技术、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及随之而来的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城市形态也将改变,城乡差别在缩小,城市也在“溶解”。大面积的乡村农田将成为城市功能体的“溶液”;高产农田渗透入城区,城市机体延伸入农田之中,农田将与城市的绿地系统相结合,成为城市景观的绿色基质。这不但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农副产品,同时还为城市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和教育场所。

二是建立乡土植物苗圃。很多城市在绿化建设时往往不惜工本到乡下和山上挖大树进城,却很难看到当地丰富的乡土物种的使用。沈阳市绿化建设重视名贵树种的分布,但是由于名贵树种成活率低,反而迟滞了绿化建设,乡土物种的适宜性决定了它应成为绿化建设的主力军,而沈城目前缺乏培养当地乡土植物的花圃系统,因此,应需要前瞻性的物质准备,建立沈城乡土苗圃植物基地,应该作为沈阳城市未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大战略。

5.结论

综上所述,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应在确定建设生态城市目标,加强企业市民生态意识的同时,完善生态城市建设机制,城市各系统树立生态建设理念,在城乡协调发展下实现沈阳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承宗生态城市建设的若干问题 [J] 北京 城市问题2006(2)

2.谢翠蓉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J] 北京 城市问题2006(5)

3.俞孔坚我国高产农业应立法保护 《中国环境报》2007年1月12日

4.李金明生态城市建设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祁 刚 男 出生于1981年8月 硕士工程师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篇5

关键词:园林规划;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对策

园林绿化是城市里仅有的带有生命的绿色公共设施,可以极大的发挥美化城市居民生活坏境和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这些作用都是无法替代的。在城市的整个生态系统中园林是重要的组成内容,在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贯彻“以人为本”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要的生态举措,是现代城市规划一项重要的内容。随着逐渐对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视,各个城市都加强了园林绿化的工作,提高了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水平。但是,从目前城市园林规划的整体情况来看,城市的园林规划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提高园林规划的科学水平,解决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作用

目前,园林绿地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空间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普通市民提供了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基础的城市公共设施。人们有了更多的生活空间,可以在生活的闲暇去享受绿色,使人们的户外活动有了更多的去处,实现人们亲近自然,提高生活品种的愿望。同时还能使人们的娱乐、锻炼、户外活动等各项要求都能得到满足。

园林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园林能够把城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都吸收,对空气进行净化,留住水源和保持土壤等。人类的生存环境中空气必不可少的基础,是影响人类居住的最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借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把把城市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吸收变为氧气,同时大量的树木还能把城市中众多的汽车尾气和粉尘进行吸附和阻挡。很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城市的污水有着极强的净化作用。大量的署名还能净化城市的土壤,借助繁茂的地下根系把大量的有害物质都分解到地下,对土壤起到净化和保护的作用。第二,园林还能对人的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节。人们生活在绿化较好的园林环境周围,可以让人保持充足的活力,内心也十分的安宁,有利于城市居民的保持良好的情绪。城市中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容易损害人的健康,而树木可以有效的吸收各种噪音,降低噪音的分贝,使城市居民感到生活舒适。第三,园林还有效的改善城市的小气候,缓解城市的热岛现象,在夏天降低城市的温度,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为城市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节省大量的电力资源。第四,园林绿化还能为城市增添很多的人文景观。在城市中进行园林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使人与自然可以协调发展,园林绿化不仅可以极大的改善环境,还能增加城市的文化而后艺术底蕴。优秀的园林规划可以为居民提高很多的人文景观,改变城市的面貌,让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要求,陶冶人们的情操,促进城市居民的艺术文化修养的提高。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城市对外的魅力,使城市充满了吸引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和居住环境,有利于吸引外地的人才和企业来本地投资。因此园林规划对城市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有极大促进作用,如果园林规划搞的好,城市的文化和经济也会更加的繁荣。

二、我国城市园林规划中常见的问题

㈠片面的重视景观建设,对生态效应重视不够

目前广西的一些城市由于缺乏园林规划的经验,往往简单的把园林规划作为城市景观的附属品,而不能对园林的生态效益仔细的考虑,不考虑园林对城市环境的改善作用和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作用。在规划时也不能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土壤特点。对城市园林的规划很多情况下都是一味的追求园林绿化规划的广阔形式、具有视觉上冲击力以及整体的对称,放松了园林改善环境的设计要求。表现最为直接的就是不少的城市规划出的城市广场和公园看上去十分的美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艺术表现力,但植物的品种十分的稀少,往往都是比较好看单一植物,没有遵循园林坚持植物群落的原则。还存在着很多居民小区以及城市公共绿地只是简单的种植一些树木的现象,虽然这样起到了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但很容易导致城市的生态布局不合理,整个城市的总体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现象。因为这些不合理的园林规划,严重的影响了城市园林功能的发挥,不仅极大的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耗费大量的资金,还不能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城市的长远发展。

㈡园林规划只重建设,日常管理比较松懈

当前广西的一些城市对园林建设的热情很高,而对园林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得很不好。这导致了很多地区用于园林日常养护的经费较少,平时的养护设备比较陈旧和不足。城市的园林部门应该对建成的园林实现统一的规范管理,把防治病虫害、除草、浇水、修剪和施肥等日常的养护工作完成好,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城市园林规划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但一些城市对园林的管理很不规范,平时不注意管理,造成很多种植的树种成活率很低,即使成活了生长也很慢。往往是面临上级检查或者有重大的活动时,才会突击对园林进行养护,很难把园林管理好。

㈢园林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不合理

生态学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种类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能够保证整个群落的稳定发展。要保持整个城市园林系统的生态稳定和协调发展,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规划时要考虑树种配置的多样性。但一些城市在园林规划中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对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甚至出现了在一块园林中种植了上百种的树木,而且很多城市只是一味的追求名贵树种,这表明园林管理部门对园林规划的认识不科学,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这种只是简单的增加树木的种类,而不考虑这些树种的具体生长情况,很难真正的形成稳定的植物生存环境,不利于保持园林生态结构的稳定性,很难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三、园林规划的改进措施

㈠园林规划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

广西地区各个城市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必须根据各个城市的气温、土壤和纬度等条件,设计出符合本地特点的园林规划方案,提出的方案要能体现出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在新城区土地资源较为充足,可以采用大面积种植的方法,而老城区因为可以用于种植的土地不多,园林规划时可以对原有的地块进行改造,针对所在地区的居民的实际需求进行改造,为居民提供活动休闲的空间。同时应该精心规划,把城市的园林规划出多种不同的风格。在园林中要合理的配植树种,多挑选些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树种,广西的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雨热同季,降水丰沛,要根据这一情况挑选那些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成本低、容易养护的树种。

㈡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发挥园林的生态效应

篇6

2009年,铜仁地委、行署通过《铜仁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着力打造铜仁城市经济圈。这对铜仁市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为此,铜仁市抢抓机遇,直面挑战,按照在全区“走前列,作表率,先突破”的要求,拓宽思路,超前谋划,将城市功能定位为:贵州东北部中心城市,中西部交通枢纽,黔湘渝鄂边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新型生态产业聚集区,集山水园林、民族特色、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城市。但要实现这一建设目标,必须既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又要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台切合市情的措施,才能真正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具备的优良条件

铜仁市位于贵州东北部,东与湖南接壤,是铜仁地委、行署所在地和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铜仁大兴机场通航、渝怀铁路过境、铜玉高等级公路投入使用,形成立体交通网络,使铜仁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近几年来,铜仁市实施“兴工富市、强农稳市、商贸兴市、旅游活市、环境立市”发展战略,全面改善了城市供电、供水、通讯、城市干道、旅游接待等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增强,城市品位提高。特别是通过开展城市文明创建活动,先后荣获“中国西部名城”、“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50强”、“省级文明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等称号,打出了城市品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从新加坡近50年快速发展来看,城市规划是龙头,规划一经确定,至少管50年,谁也不能更改,当政者只能是规划的实施者,确保规划的严格执行。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突出“花园城市”特色,在管理上实行人性化管理,突出为民理念,从而得到市民的拥护。借鉴新加坡成功的城市建设经验,我认为铜仁市城市建设应该分四步走,即科学规划,盘活资源,开辟财源,优化管理。

制定科学规划,以规划引领城市发展

铜仁城市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铜仁市应该围绕打造集山水园林、民族特色、多元文化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城市目标,制定未来50年城市发展概念规划和近15年实施性的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广泛征求意见,一旦规划确定,就必须严格执行。当务之急是做好四件事:一是制定未来50年城市发展概念性规划;二是全面完成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三是理清建成区(含谢桥新区)、川硐新区(含东城区)的相互关系,利用好前期进行的城市概念性设计成果,分两个片区完成控规带城市设计;四是完成部分城市重要场馆、重要节点、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特别是要完成一些标志性建筑和公园、桥梁、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详规,使城市建设有据可依。

铜仁市的城市规划,必须按照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要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心打造,达到既有城市品位,又满足居民需要的效果。铜仁市作为连接张家界、凤凰古城和梵净山的重要接点,必须按照山水园林、民族特色和多元化为一体的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在山、水上做足文章。铜仁是一个山环水绕的城市,精心打造锦江12个半岛,规划设计水上活动中心,打造梦幻锦江美景。同时突出居住在铜仁的苗族、土家族、侗族三大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围绕中南门古城、东山历史文化古迹和九龙洞风景名胜区两个“国保单位”,发展多元文化,努力打造旅游目的地,为实现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而奋斗。

铜仁市的城市规划,必须统筹兼顾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城市与农村、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等关系,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总体规划必须统筹城乡建设,更好地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把城乡规划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将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城乡实现总体发展,相互衔接,相互促进。铜仁市现建成区面积才2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5万人,按规划,远期目标是面积100平方公里,发展人口80万,并规划开发建设几个新区。在规划中,我们要多方考虑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变为城市人口,规划建设桃园新村,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充分解决其进城发展的就业、住房等问题,努力实现城乡均衡持续发展。

盘活现有资源,筹集资金加快城市发展步伐

今后3年,铜仁市城市建设预计需要资金40亿元。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建立融资平台,成立铜仁市锦江投资公司,盘活国有资产,壮大公司实物资本,将国有资产由存量变增量。加大银行贷款争取力度,向农发行、国开行、建行和信用联社等商业银行争取贷款和争取中央财政发行政府债券,总金额在7亿元左右。目前,农发行已有1.95亿元贷款到位,向国开行、建行、农发行争取的2.7亿元贷款已分别上报省行。二是3年内力争完成土地复垦整治3万亩,筹集资金6亿元。三是3年内收购储备土地10万亩,可筹集资金约20亿元。四是加强城市有形和无形资产的经营。对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场、城市客运车辆、报刊亭、广告等特许经营权进行出让和拍卖,3年内可筹集资金7800万元左右。五是争取国家的城市给排水系统、城市快速干道、路网改造、污水收集、垃圾清运、廉租房等建设项目,预计在3年内投入14亿元左右。通过以上途径,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开发后续财源,为城市发展增添活力

一是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围绕铜仁地委、行署制定的“两带两圈”战略目标,做好“铜仁城市经济圈”和“大兴至大龙”工业带产业规划和轻工业区、资源型加工业区规划工作。按照“大招商、招大商”总体思路和要求,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点,搞好项目策划,强化项目储备,加强前期工作,寻求工业招商新突破。抓好运行调度,搞好协调服务,兑现各项政策措施,并根据工业经济的形势,及时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措施,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并渡过难关。

二是大力发展商贸业。做好商贸业网点发展规划和旅游商品一条街规划编制工作,延长民主路步行街至北门口,将该区域打造为以大中型百货、专业店、品牌店为主的城市核心商业区;在引进著名品牌、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突破;规范经营户的经营行为,做到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文明经商;帮助各市场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商誉,打造诚信市场。加强对上海华联超市、金滩批发城、金码头等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的管理和跟踪服务。

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按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际标准旅游城市标准,做好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努力搞好旅游宣传推介工作。力争通过招商引资,综合开发锦江、九龙洞景区;通过加大网络、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对铜仁市旅游资源宣传和报道力度,重点开辟贵阳、重庆、长沙和珠江三角洲客源市场。

此外,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篇7

    关键词:园林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一、园林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一)水体污染问题突出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我国的水体污染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较为严重;在统计的138个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北京、太原等许多城市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二)城市大气质量严重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石化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硫化物、氮氧化物严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三)固体废物泛滥成灾、垃圾围城现象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万~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亿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四)噪声扰民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2/3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B(A)。

    二、园林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尊重场地、因地制宜,寻求与场地和周边环境密切联系、形成整体的设计理念,已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风景园林师的作用并非在于刻意创新,更多地在于发现,在于用专业的眼光去观察、去认识场地原有的特性,发现它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引导。其中,发现与认识的过程也是设计的过程。因此说,最好的设计看上去就像没有经过设计一样,只是对场地景观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而已。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场地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概括出场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就像“潜能布朗”所说的,每一个场地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场地的灵魂。

    园林景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一些景观元素构成的实体;一是由实体构成的空间。实体比较容易受到关注,而空间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们目前的设计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质实体景物,对软质实体景物相对忽视,对空间的形态、外延以及邻里空间的联系等等注重不够,形成各种堆砌景物的设计方法。因此,注重空间结构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强调空间胜于实体的设计理念,针对视觉空间领域进行整体设计的方法,对我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二)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地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三)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据环境部门监测,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 1 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 1/3 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 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 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 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 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 60%~70% 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四)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理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固体废物的排放量来确定。做好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必须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学习引进国际先进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与国内研发先进设备及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针,将处理固体废物的过程与火力发电、农业复合肥制造、金属冶炼、沼气收集等先进技术的开发相结合,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国际一流固体废物处理体系,研发现代国际一流处理设备。实现低成本处理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废物资源,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构建和谐的城市家园。

    三、园林景观艺术对城市起的作用

    (一)园林景观艺术可以促进城市生态景观的多样性

    园林景观不仅在对防风沙、涵养水源、吸附灰尘、杀菌灭菌、降低噪声、吸收有毒物体,调节气候和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居民身心健康方面有一定的自然环保作用;而且在营造优美、舒适的环境方面也有着非凡的艺术效果。单一的景观元素是无法造就人们所需求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场所,同时也很难形成怡人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观来的。在营造的过程中经常涉及到绿地生态景观、山体景观、水体景观、湿地景观、道路廊道斑块等景观,是自然生态景观再现于城市景观当中,从而使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得到缓和。这样一来就更加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多样性。而景观的多样性包括了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地貌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景观的多样性。园林景观艺术提倡生态之园,丰富的植物群落中,较多的植物品种,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错落有致,丰富的山体、水体等景观都是动物们喜爱的栖息、繁衍的地方。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保护城市生物的多样性,真正地增加了城市的生气。从而逐步向实现园林生态的城市景观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生态的城市景观。

    (二)园林景观艺术有利于更好地宣扬城市文化,使得城市更加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充分体现城市的个性

篇8

[关键词] 城市规划 生态系统建设 可持续发展

一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取决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之为依据,指导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随着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系统整体功能的复杂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也更加突出。

1.生态城市规划的观点

从生态学的观点而言,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这里所谓结构合理是指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功能高效是指资源的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关系协调是指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资源更新协调、环境胁迫和环境承载力协调。概言之生态城市应该是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

2.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要求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至满足为止。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

根据研究目标设立了两个决策作用点: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环境承载力即城市环境对污染承载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即城市的资源(包括土地、淡水、森林、能源等资源)对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对于任何区域,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城市的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限度将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4.规划确保城市生态系统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一切设施都是人制造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自然的分解功能不强。第二,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城市中人口密集,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食物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城市中的工业、建筑业、交通等都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且迅速地转化成各种产品。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其中的有害气体必然会飘散到城市以外的空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绝大部分不能靠城市中自然系统的净化能力自然净化和分解,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处理,就会造成环境污染。由此可见,城市生态系统不论在能量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5.城市规划工作中生态建设应该遵循的原则

1)生态优先,体现以人为本:

鉴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矛盾,城市生态应该把净化大气、保护水源、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维持碳氧平衡、防风防灾、调节城市小气候环境等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应从满足人体尺度,为人类提供方便,增加生活情趣含量以及观赏休闲等需求作为建设重点;从偏重于视觉效果转向注重人体身心健康角度综合考虑,强调人居环境,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相互协调。

2)师法自然,注重生物多样性

通过建立稳定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达到传承文明,师法自然,景观多样,应接不暇的效果。充分利用树种资源和生态位资源,形成不同类型的城市生态系统,既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和生活需求,又为不同生物提供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3)系统优先,强调整体效果

科学配置,完善城市生态的类型和布局,最大限度提高系统生态总量,发挥城市生态环境的最优效益,实现生态系统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充分提高整个城市的总体功能。

4)因地制宜,突出本土特色

根据不同地段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质量,确定适宜的环境结构,选择应用具有主导功能特点的构思,进行城市生态环境的合理布局。借鉴本土建筑特别是建筑群落的优点,突出生态建筑群落模式的特点,完备优化城市结构。

结束语

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人类在地球生物圈的重要活动,生物圈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都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人们在开发和利用生物圈中各种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不能忽视生态系统自身的特点和生态规律,不能忽视人类活动对各种生态系统造成的胁迫效应和影响,更不能将充满生命的生物圈简单地看作人类的资源库和蓄污池。人们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按生态学规律办事,才能使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能够被人类持续永久地利用,才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持续拥有这美好的地球家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篇9

从20世纪末开始,人防工程建设日渐规范化,同时在建设的过程中也更多的体现出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我国当前已经建设出了很多质量好,面积大,效益高同时种类也很丰富的人防工程,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对人防工程的实际建设状况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对人防工程建设的认识还是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只是将人防工程简单的当做是防空洞,而如果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这种看法具有十分强的片面性,而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人们已经逐渐转变了这种老旧的思想,新型的人防工程在建设初期就已经做好了可行性研究,在建设的过程中,一方面充分的满足了战时防空的需要,同时又和当前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结合在了一起,所以其功能性更强。此外,在人防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去执行,在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树立质量意识。在工程投入使用之后,一定要具备非常强的综合效益。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防空工程已经朝着民防工程的方向在转变。

2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途径

2.1综合整体规划

要想做好人防工程建设工作,就一定要从工程建设的根本入手,在建设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和目标,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制定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人防规范,此外在执行的过程中还要制定一个合理的政策方针,在建设中必须要和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保持和谐共存的关系,设立的目标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合理性,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处理好这其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人防工程必须纳入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做到地上和地下统一安排,遵循统筹安排、合理利用的原则。要切实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融合工作,逐步建立与规划、住建、国土等部门的定期沟通机制,齐抓共管,保证开发过程规范有序进行。

2.2不断拓展人防工程建设领域

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相结合,是世界各国民防建设的普遍做法,既有利于城市平时发展经济、完善功能,避免各类建设的相互干扰和反复拆迁、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又可增强城市平时防灾、战时防空的能力。切实承担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要求的管理及监督检查职责,会同城市规划等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城市地下空间的规划建设、开发利用及项目审批工作,进一步拓展人防工程建设领域,满足现代城市安全防护要求。不断拓展人防工程建设新领域,把人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城市建设相结合要求落到实处。

2.3把好设计审查关

城市人防规划和城镇人防规划,是指导城市和城镇人防建设、地下空间战时开发利用的法规性文件,应严格执行,不能有随意性。坚持“以建为主”的指导方针,正确处理好“建”与“收”的关系。应当做到“以建为主,应建尽建,以收促建,应收足收”,把“建”放在首要位置,有效增加城市、城镇人防工程的防护面积。严格对人防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审查。在初步设计文件审查阶段主要解决出入口布置、进排风口部布置、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划分、结构形式布置等问题。在审查时既考虑战术要求,把握技术可行性,切实保障人防工程的防护标准,也要注意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人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4提高人防队伍素质

人防部门自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对工程规划、设计、材料、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加大培训环节的投入,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一些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和技术人才,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队伍,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获得非常强大的技术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真正有做好相关工作的能力,同时人防工程建设的质量才能得到更好的保证,从而也为我国人防工程建设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5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当前,可持续发展在国际范围内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发展思潮,实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不断的提高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协调好以下三种关系。首先是立足眼前,目光长远。不能只看眼前的发展,而不顾长期的发展。其次是要协调好质量和效率的关系。在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发展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谋求发展。这也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视对质量的监督和控制。最后就是要协调好自我创收和多渠道资金筹集之间的关系。

2.6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篇10

首先,结合上文之中提到了关于可持续化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在具体的技术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然而对于基础设施规划方法论方面却存在严重的缺乏。当前,随着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人类在进行环境开发、自然改造以及资源利用等,都不能够超越环境的承载能力。然而,关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必定会涉及到这些方面。其中,关于水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利用以及空间资源等的利用,都必须严格控制在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另外,如果要结合环境资源的供应量以及环境自身对于污染的净化能力来判断环境的承载能力,那么两者在本质上属于一个恒量,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技术改革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要想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就必须要把城市环境承载力分析作为基础,然后结合城市发展中的资源消耗情况确定合理的消耗指标,继而制定具体的方法不断改进传统的基础设施规划方法。这样在进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规划人员就能够结合不同变量之间的改变,最终在规划编制方法上呈现出不同的政策、技术以及时期等出现的不同结果,从而客观的评价不同规划编制方法的优劣。同时还需要建立专门的规划政策指导,保证基础设施规划能够顺利实施,有效的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因此,有利于控制环境资源消耗的总量,还可以促使人们利用生态型的方法以及技术,提升环境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其次,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条件,现阶段的经营城市就需要把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管理等所有方面同经济发展的经营思想统一进行糅合,并把经营思想贯穿其中,继而结合政府调控以及市场运作,以城市公共财政为范畴,有效的运作城市资产,同时结合流通、组合、转让以及裂变和出租等多种方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强化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城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的最大效益。而且,在经营城市时,一定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巧妙的运用经济学手段解决城市建设项目之中的问题,使得传统的城市技术经济逐步转变为城市市场经济。例如,利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不断满足居民各种生活需要等方式,不断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满足居民的长远利益需求。并且能够把政府的行为方式逐渐从传统的微观模式转变为宏观模式;关于城市的整体开发、利用以及管理经营等都需要政府进行参与,并且实时公开管理,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关于城市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等都需要政府进行整体化的经营管理,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一定要把单纯的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便利作为基础,尽最大可能的降低交易成本,借助于城市的发展带动城市周边以及所在地的整体经济发展,整体提升城市所在地的经济增长点。

然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逐步提升,人们对于城市品位以及城市功能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这样随之而来的就是提升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要求。因此,可想而知,科学合理地经营城市能够有助于城市避免出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乏的局面。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决定着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一直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如此,因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周期长以及公益性强等多方面的特点,对于政府投资建设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这样长期以来就导致政府投资与需求之间出现矛盾,无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需求。但是利用经营城市的手段,政府可以利用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招商融资,还可以借助于掌握的可控资源实现城市资产的运营,继而扩展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继而,利用城市资产进行聚集、重组以及运营,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最终实现以城建城以及以城兴城。

最后,对于传统的基础设施规划而言,其缺乏认真的研究以及设计,这样城市在实际的现实发展过程之中就会出现一些与规划成果不相符的部分。对于商业市场化运作方式的城市而言,在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如果只是单一的技术性质规划,缺乏与之相匹配的配套实施以及管理的相关政策,这样很大程度上规划都逃不脱沦为一张图纸的命运。同时,由于社会体系的缘故,一些与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相关的技术突破在发生重大改变时,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无法随之发生改变,继而滞后了整个社会的实际变革。因此,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监管跟踪机制,并且政府也要给予专门的配套实施政策,保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同原来的规划位于同一水平面,这样当外部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的时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自身进行调整,积极应对各种突况。而且也能够有效的预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返工现象,防止出现社会资源的浪费,使得其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促进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步伐。

2结语

篇11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本文就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突出问题和建议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二、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所谓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是指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为满足城市的经济、环境与社会等主要内容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而进行的基础建设和创新工作。也可以定义为,在城市发展建设的具体范围之内,通过对发展的不断完善,发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城市生态环境可承载的范围之内,以最小的经济、技术、资金、资源、劳动等内部消耗,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既满足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发展需要,同时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建设发展需要。

城市,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城市都是人类从事各种活动、生活、工作等主要的场所。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主要包括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空间结构等。本文就是从城市的空间结构出发,提出探讨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就是利用有限的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地资源科学设计,克服“城市化病”带来的各种矛盾。倡导再生原则、节能原则、公平原则等是城市建设及规划设计的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式和任务

1.当前城市化步入加速发展时期。在改革开放前20年前,某城市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差距与国内拉大,但近几年来该市城市发展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城市建设发展方面。主要集中体现在对城市体系结构与空间布局和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两个方面。市区通往各区街道的公路较窄,规划不合理,空间过于分散,规模偏小,规划和建设良好的城市物质载体系统,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城市化赋予城市规划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2.环境与资源保护成为突出问题。我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人口压力,区域与城市环境和资源正在面临严重的形势。我市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区域和城镇环境与资源被破坏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很好的加以解决,通过规划有效实施来加以保护控制。要通过城市体系规划的确定和实施,建设区域生态屏障,提高区域植被覆盖率。加强城市环境与资源保护利用和空间管制。快速发展建设城市生态系统,强化城市历史建筑遗存保护。

3.WTO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WTO规则下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带给城市规划工作的冲击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职能向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性、公益性和长远利益方向转换和强化。也就是城市规划要加强对区域、各类空间资源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不同层面进行整体和长远的有效控制与合理分配。②要求城市规划管理规则向与WTO规则接轨方向转换。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与WTO规则要求不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管理规则需要改变,如全面推行城市经营性土地由市场招标供给等。③城乡规划调控的功能、目标和途径日益复杂。规划部门肩负的城市各类资源保护的职责日益繁重。 

四、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1.城市规划不合理,盲目追求大规模。 城市规模是城市建设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确定合适的规模对城市建设发展影响很大。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一定是建立在对城市性质明确定位,对城市经济发展状态有一个理性和科学的思路和对承载城市发展自然资源合理测算的基础上。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城市的建设规模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测算得出的,很多地方政府和官员盲目追求省市建设大规模,思想上具有规模越大就越显示发展能力与决心的倾向。而这种不切实际的城建规模导致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的确定、城市物质空间的布局、城市基础设置的安排以及自然资源统筹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为城市良性发展留下很多遗憾和弊端。所以说我们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单纯追求规模扩张,更应从效益入手,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经济中心和城乡联系纽带的作用,从而使得城市规划更加合理,城市建设更加科学。 

2.城市空间布局杂乱,形态功能得不到成分发挥。 

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城市形态功能的发挥,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城市形态的形成由很多要素决定的,如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等。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很自然又很客观的结果。

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城市规划对城市形态的考虑有失偏颇,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小到一个单位的设计,设计人员总希望在形态上有所突破、有所寓意。盲目追求一种纯粹的图面效果去迎合一些社会追求,使城市状态的创造走入一种误区,城市空间布局杂乱。要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除充分考虑城市的性质特征与规模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好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城市的气候特征,使城市的物质环境更好的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空间,这才是城市空间形态创造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城市建设走上一条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3.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生态问题。 

生态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基础,如果一个城市内部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不可能得到可持续发展。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经济系统、文化系统、物质循环系统等众多组成部分。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种系统良性运转、互相促进,是城市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很多城市管理者与规划人员追求的主要目标。但从目前很多城市规划的实践来看,我国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省市,在城市建设中还存在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问题的做法。即便顾及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仅仅停留在水体与绿化系统的布置安排这种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难以真正的实现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和谐发展。 

五、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1.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布局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多采用“单中心”规划模式,将会带来市中心人口密集,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密集程度大等弊端,因此建议城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可因地制宜地采用“多中心”的方案,即确定城市是由多个城区组成,相互之间具有独立地位,但是分工协作,共同构成城市和谐的整体。

2.维护便捷的交通条件 

四通八达的交通干道相当于城市的脉搏,向城市输送动力和资源,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交通道路的便捷和安全性是关系到城市真正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对于道路布局,应以市中心为中心呈整体放射状,环形或者井字型设计,便于交通的四通八道。其次,道路宽度应当因地制宜,和周围相关环境相配套,既要便捷交通,也要合理用地,盲目扩道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最后,在交通指示路标、专用车道、限行标准等设置要明显合理,这样才能各行其道,便于城市交通出行。 

3.设置优良的公共设施 

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质量和安全,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中,优良的公共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舒适的公共场所,可以给居民美的享受,成为放松城市压力和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场所的亲民性应当放在第一位,贴近居民区,商务区,便于市民的休闲交流。其次是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为公共设施具有普遍性,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故而要更具安全性。以城市的排水系统为例,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置不好,遭遇大雨或者暴雨就有可能造成人们的出行不便,甚至威胁生命财产的安全,排水系统的设置要以城市以往降水量的最高数为标准,就高不就低。 

4.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在于它的当下而是它的历史底蕴。在我国有很多文明古城,沉淀了我们传统的美德和文化,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将城市的文化之美展现给每一位异乡客,而不是撕碎给大家看。这可能面临到新旧城区的冲突,这就要求在规划时注重两者的衔接,或者呼应或者对比,从而更能突出地方特色。 

六、结束语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才能更好的满足经济的发展、人民的需要。优良的城市布局,健全的公共设施也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杨志峰.《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 科学出版社,2005.07 

篇12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

前言:可持续性发展城市按照可持续性发展学原理,以空间的合理利用为目标,以建立科学的城市人工化环境措施去协调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关系,使人类在空间的利用方式、程度、结构、功能等方面与自然可持续性发展系统相适应,为人类创造一个安全、清洁、舒适、美丽的工作与人居环境。可持续性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是在对城市的深化认识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安排城市居民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活动的强度、广度和深度的行为。

1背景研究

1.1国际环境

可持续发展引起联合国环境与开发署等多个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始于联合国首次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随之,城市规划业成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焦点之一。以“城市与持续发展”作为主题命名的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环球论坛第一次国际会议于1994年6月在英国的曼彻期特召开。进入二十一世纪,在全球城市时代的大环境下,城市规划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主题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1.2国内环境

在资源严重紧缺和匮乏的21世纪,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资源消耗国,毋庸置疑,城市必将迎来人口和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关系之间如何协调发展的考验和挑战。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快,城市中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将会面临更为冷酷和严峻的形势。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怎样确定,具体怎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都是我们在当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关于城市规划

2.1城市规划的概念

规划,即比较长远的、发展的计划。通俗意义上讲,城市规划就是指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可以在预先计划的时间内实现。城市性质、规模及发展方向,可以合理利用的城市土地,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等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及确定等均属城市规划之范畴。

2.2城市规划的内容

总结诸多的国内外城市规划实践发现,常规的城市建设和管理,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并以此为指导依据,进一步展开实施城市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要想使城市的发展更加合理,就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预测和规划,以明确定位城市的发展性质、发展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格局,在科学规划的组织和指导下,按计划逐步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

3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城市,象征着人类的文明和社会的进步,它既是生产力的空间载体,也是承载经济聚集实体、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综观全球经济发展基本趋势,城镇聚集区往往也都是经济中心区,故而,只有城市及其聚集区坚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才可能带来区域的、国家的乃至于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现状是,在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城市范围内,其城市建设与管理的任务尤为突出甚至繁重,而我国城市规划的经历较短,经验也不足,这与社会经济活动中瞬息万变的城市发展情况相比,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关系矛盾辈出的西方国家相比,形势更加逼人,任务也更加紧迫,正因如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科学研究并积极探索合理的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基点,努力协调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和人口彼此间的关系,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经济价值的。

4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顾名思义,要求既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又不损害以后的发展所需,体现了发展和限制两个方面的内涵。结合城市规划这个课题,具体要求即为城市规划与当地实际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口之间的彼此和谐。

4.1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社会经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收入总量不断扩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但另一方面,在谋求发展的同时,我们要统筹兼顾,杜绝杀鸡取卵的错误工作方式,更要避免走入用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来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发展思路误区。城市规划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铺设条件,奠定理论和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城市规划,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理想就会被束之高阁,难以实现,城市基础规划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我们要保持头脑清醒,协调好城市规划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既能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经济作用,又能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城市规划,二者保持高度协调,和谐共处,都能得到长足发展。

4.2城市规划与社会的和谐

城市规划可以很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给社会以良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城市规划应当充分尊重自然规律。规划得好可以造福于民,规划得不好则要徒劳地浪费掉许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更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出发,城市规划需要重视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使城市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容量相协调,使城市规划与社会主体和谐相处。

4.3城市规划与生态的和谐

“宜居”―城市的基本品质要求,一个城市的宜居程度,是集经济、生态、社会等于一身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显示的结果,其中,尤以生态良好为首要条件。生态良好的城市是以环境的容量和生态的承载力为前提,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科学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和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并且保证物质能够循环良好,能量能够流动畅通。生态资源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可利用性等,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充分全面的考虑到生态资源的循环利用,尽量使生态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坚决摒弃过度消费甚至是奢侈浪费,要崇尚简朴,以“绿色”规划为设计理念,达到城市规划和生态的和谐。

4.4城市规划与人口的和谐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不再是简单的要求物质生活的保证,而是转向了选择好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人文环境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城市规划要适应人们的变化,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城市规划工作做细致,以满足不同层次城市居民的不同需求。城市规划从业者要真心热爱城市,热爱城市中的人民,要保持创新,加强实践,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领导作用,使城市规划工作科学化、人性化,规划和建设出更适应时代要求、符合本城市实际、具有该地域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会日益凸显和重要,我们紧跟国际趋势,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引入到城市规划这个课题中来,将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为基点,全面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和人口之间的和谐发展,建立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体系,避免重蹈其他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曾有过的错误覆辙。

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符合基本哲学原理的,是一个长期、曲折又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共同不懈努力才会得以实现。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潮流,我们要运用属于自己的规划方法,以更高标准的科学城市规划水平引领世界。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生产力发展的空间载体,是一定地域内经济集聚实体和纵横交错经济网络的枢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大力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只有实现城市地区的持续发展,才能推动区域的持续发展乃至国家的持续发展。然而目前,在城市规模和数量不断加大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科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中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解决城市建筑设计上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现状

伴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好做好城市规划工作。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实现城市科学有序发展的蓝图,是各级政府指导、管理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从目前我国城市规划的实际来看,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并不是很理想,没有协调涉及城市整体规划的各项因素,对城市整体形象的塑造缺乏协调统一,使得城市建筑风格过于杂乱。设计人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一味的追求建筑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忽视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对于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充分考虑和利用各个城市特定的自然条件,才能规划出一个科学合理、令人满意的城市布局。

建筑是城市规划的客观载体,其外观和色彩的搭配是衡量城市规划效果的重要指标。在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城市自身环境以及人文特点,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域特征、气候特征以及文化特征等。城市规划是从城市的大体建设来说,然而解决现代化城市问题还需要从城市的建筑设计出发。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建筑设计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能量损耗已是发达国家的2~3倍,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能量耗费,更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城市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威胁。因此,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的主要方向。

二、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生态建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是一门涉及建筑学、美术学、环境保护学等多种学科内容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生态建筑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的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参与,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互动作为发展的基点,将人作为自然的一员来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及其人为环境在世界中的位置。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类永恒不变的话题,在现代化城市日益崛起的今天,如何处理好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关系的有效措施。

(一)协调人和建筑以及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所倡导的生态的主体是人与自然,那么所谓的生态建筑的主体就是人和建筑以及自然。如何协调好人和建筑以及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建设生态建筑的关键环节。也就是说在建设城市建筑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少的消耗一切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坚持重复使用和循环使用能源,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以促进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环境污染的处理方式,尽可能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妥善处理有害的废弃物,减少城市光污染、声污染等污染。在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更不能萌发“向后代人借资源发展经济”的想法,唯有将人和建筑以及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落实到实处。

(二)坚持使用绿色环保型原材料以及设备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中,我们所倡导的生态建筑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绿色环保为建筑理念的工程项目。可见,坚持使用绿色环保原材料以及设备是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建筑设计人员从整体上把握设计的方向,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与绿色设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自然能源、绿色建筑材料和智能化的控制等高科技技术结合使用,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化目标。在建筑设计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应充分掌握不同城市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从当地的自然生态特点出发,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的环保型能源的利用,一方面,可以减少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营造一个绿色环保型的城市环境,实现城市建筑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在城市规划的建筑设计中,建筑设计人员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建筑设计的主体。所以,要想设计出生态建筑,建筑设计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及可持续法治理念,充分了解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把城市捡着成为经济发达、社会高度民主文明、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优美宜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城市。此外,政府人员也需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全力支持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普及生态建筑。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从经济上给生态建筑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引进高新技术,转变我国生态建筑技术不成熟的局面,从技术上支持生态建筑的发展。最后,生态建筑的实现并非建筑设计人员和政府的努力能实现的还需要施工人员充分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生态建筑的过程中,全面掌握专业建筑的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实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充实自我。

结束语:

综合上文,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以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作为世界性的发展中大国,城市化进程呈现迅猛发展之势。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与建筑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力城市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建筑是当前解决城市化建筑问题的必经之路。只有协调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使用绿色环保型原材料以及设备、全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才能有效实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相信在建筑设计人员与政府以及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将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代琳。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山西建筑,2012年10月

篇1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中图分类号:G3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可持续发展理论也开始由概念走向行动,人们的环境意识正不断得到提高。当今世界一些发达国家,伴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态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现代人对生态需求与消费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生态城市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

2.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经济增长的唯一评价指标是产值的

高低。企业在生产时只顾追求产量的提高, 对于生产过程中排放物、

污染物等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没有给予充分的注意。用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评价当时的生产状况, 就是不惜以削弱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

能力为代价, 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这样做的后果就是自然资源特别

是不可再生资源大量枯竭,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物种灭绝, 土地沙漠

化。而自然回赠给我们的就是自然资源耗竭、全球气候改变、地下水

污染、海水赤潮、沙尘暴……这些现象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于是人们认识到了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系统

与经济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 有着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关系。其中, 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

受到生态环境系统的制约。主要表现在: 一是生态环境系统为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载体和必须的环境;二是生态环境系统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使经济系统的发展具备必要的物质和能量;三是生态环境系统为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提供了必需条件。

3.如何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3.1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多元化、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各层次、各子系统之间和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其目的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不断地开拓和占领空余生态位,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潜力,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共生。

首先,城市生态规划强调协调性,即强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这是规划的核心所在;其次,强调区域性,这是因为生态问题的发生、发展及解决都离不开一定的区域,生态规划是以特定的区域为依据,设计人工化环境在区域内的布局和利用;第三,强调层次性,城市生态系统是个庞大的网状、多级、多层次的大系统,从而决定了其规划有明显的层次性。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更强调城市生态平衡与城市生态发展,认为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城市生态平衡和城市生态发展。

3.2城市生态规划需遵循的设计原则

(1)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设计要重视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体现尊重、包容和公正,生态规划要着眼于社会发展规划,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公平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2)经济生态原则。经济活动是城市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之一,经济的发展决定着城市的发展,生态规划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持续性。这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要贯彻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优化产业经济结构,促进生态型经济的形成。效率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3)自然生态原则。城市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原则要求生态规划必须遵循自然演进的基本规律,维护自然环境基本再生能力、自净能力和稳定性、持续性,人类活动保持在自然环境所允许的承载能力之内。规划设计应结合自然,适应与改造并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平衡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4)复合生态原则。城市的社会、经济、自然系统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规划设计必须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三者兼顾,综合考虑,使整体效益最高。规划设计要利用这三方面的互补性,协调相互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努力在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协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价值。 以上这些原则都是普遍性的,但城市是地区性的,地区的特殊性又受自然地理和社会文化两方面的影响。因此,这些原则的具体应用需要与空间、时间和人(社会)的结合,在特定的空间中有不同的应用。

3.3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内容

(1)高质量的环保系统。对不同的废弃物按照各自的特点及时处理和处置,同时加强对噪声和烟尘排放的管理,使城市生态环境洁净、舒适。

(2)高效能的运转系统。包括畅通的交通系统,充足的能流、物流和客流系统,快速有序的信息传递系统,相应配套有保障的物质供应系统和城郊生态支持圈,完善的专业服务系统等。

(3)高水平的管理系统。包括人口控制、资源利用、社会服务、医疗保险、劳动就业、治安防火、城市建设、环境整治等。保证水、土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适度的人口规模,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4)完善的绿地生态系统。不仅应有较高的绿地覆盖率指标,而且还应布局合理,点、线、面有机结合,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组成完善的复层绿地系统。

(5)高度的社会文明和生态环境意识。应具有较高的人口素质、优良的社会风气、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高度的生态环境意识,这是城市生态建设非常重要的基础条件。

从生态规划内容可以归纳出一些具体的城市生态规划目标:从人类的角度来说,城市中具有合理的人口规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和谐;从土地的角度来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开发有序,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城市功能获得适宜的生态区位;从空间的角度来说,城市空间与其承载的城市功能相适应,具有高效、低耗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空间的多样性和异质性使得城市既呈现动态发展的态势又保持稳定有序的结构;从环境的角度来说,城市功能的发挥不超过其环境容量的限制,促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结语

生态城市作为未来的人类聚居地,它的实现有个发展建设的过程,也就离不开规划的指导以切实可行的规划指导当今城市的生态建设,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础城市生态规划就是以人—自然整体和谐的思想为基础,对城市的结构功能、资源利用、生态关系进行社会、经济

和自然的整体协调发展的调控,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