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发展愿景范文

城市发展愿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发展愿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发展愿景

篇1

关键词:生态城市;建设规范;发展愿景

中图分类号:F2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38-02

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是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致力于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关系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同发达国家的生态城市建设相比,中国的生态城市建设起步较晚,经济、政策上支持不足,成功的经验也相对较少。而且由于在一段时间内,过于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的功能结构单一化,生态基础差,这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增加了不少难度。在一定时期内,中国只有在工业化城市的基础上,通过生态化改造和提升工业科技化和信息化,并尽量减少工业化所带来的弊端来进行改进和建设。当前,我们所追求的生态城市不仅是“天蓝、水清、地绿”这些形态上和形象上的目标,还应是城市生态功能的健全以及这些功能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良性的生态机制,使城市的生态形象和生态功能统一起来,协调一致,从而使城市真正走上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规范

澳大利亚城市生态学家薛利·霍爱尔说得好:“没有生态就没有经济。”站在新的时代高地瞭望城市的未来,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政府有责任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创新的思维来规划和建设好富有“诗意栖居”的生态城市,以此实现经济与生态互促共进。为此,在建设生态城市过程中,必须遵循四项基本规范。

1.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我们正置身于一个工业文明急剧推进城市化的巨大洪流中,我们正着手于开创现代城市迈向生态文明的伟大时代。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城市生态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规划和建设必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将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在建设理念上,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在路径选择上,要坚持走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在发展目标上,要坚持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奋斗追求。

2.增强尊重自然、道法自然的审美意识。先哲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城市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人工创造。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她的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有多宽的道路,而更多地体现在她的自然。在城市建设中,必须合理布置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充分保护好原有的江河湖水和山木园林,融城市的现代文明于自然环境之中。必须尊重人对自然的情感,尊重自然的生态规律,必须摒弃那些“推山造山、填塘挖塘、砍树栽树”等等大挖大填,舍弃那些以人工“美化”代替自然景色等人为的雕饰和斧凿的痕迹,真正达到人与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共存。

3.丰富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现代城市的生态系统,不仅维系着人们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也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和深厚文化的绵延传承。把她视为纯粹的人工产物,觉得人在城市面前可以为所欲为,那么这个城市必然失去品位、韵味、个性和魅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不只是简单地增加绿地面积和林地面积,更重要的是要把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人文生态系统完美糅合在一起,突出历史文化、地域特色、自然遗存和城市个性的有机整合,把城市的文脉深藏于生态环境之中,从而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的人本化、人文化和人性化。

4.提升良性循环、永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城市不是一个简单意义的地理单元,而是一个由经济、文化、景观、市民等多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生命体,而不能仅仅把她当做钢筋水泥森林的物质实体来对待。她是无私、慷慨的,给我们提供了学习、创业、生息、繁衍的住所。但她又是敏感、脆弱的,渴望我们倾注更精心的关爱、更耐心的培育、更细心的呵护,需要我们在追求高速发展的同时,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倡导绿色消费。一座生态城市不是追求奢华的城市,而是崇尚节俭、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精神的城市。

二、生态城市的发展愿景

生态城市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政策、社会、经济、科技、经济和公众的参与等。中国目前的远期规划年限一般在一年左右,而这种全面深人的规划在一年内往往难以实现,会出现铺的摊子过大,效果差,造成急功近利的现象,最终会导致规划目标不能全部实现。

当前中国生态城市建设的未来愿景主要有:

1.优先利用城市周围先天的自然环境。对城市周边区域可利用的自然资源加以改善和合理利用。开辟城市生态走廊,加强对城市地区自然和生物资源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2.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合理安排绿化用地及生态预留地。新规划的城市应预留出一定比例的空地用于绿化,老城市应结合城市危改工程等,预留出一部分区域用于绿化,对于有历史文脉的遗址或建筑应加以保护,开发时可以适当加以结合。

3.推进生态节能住宅区建设。社区是城市的基础,对城市生态的健康发展有驱动作用。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及其周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

4.城市中的工厂要实现清洁生产,逐步通过碳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等只有达标后才允许排放,各类垃圾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后安全从城市运出。鼓励工商业采用有利于生态环境城市发展可持续的市场、工艺与方法,开发、销售生态产品,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5.要尽量使用清洁能源,逐渐改变中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采用低能耗的先进工艺和技术,降低城市活动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

6.合理规划卫星城镇,控制大城市规模。中国目前很多城市的规模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在大城市周边地区发展小城镇是比较明智的策略。小城镇在规划时要注意生态绿化工程和绿化设计和养护,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和高水平施工相结合。

7.编制和修订科学可行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和改进合理的生态城市建设目标。随着人们对生态城市认识的不断深化,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也要与时俱进,尽可能与中国的国情相符合。规划时要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加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力度。公众参与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会支持生态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生态城市目标的重要保证。

当前,与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相比较,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尚处于初始阶段,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思路、设计方法和管理机制尚在探索之中,需要多学科专家的积极参与,并力求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中国城市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人口、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之路,必须坚持高标准的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管理、高起点的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高科技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这也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何家霖,张建设.道法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2] 杨宁娜.老子道法自然思想及其社会现实意义[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 .

篇2

摘要: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多、分布广,而绝大部分已经面临着资源枯竭的问题,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顺利完成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及保护等问题。国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新崛起在很多方面有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合理利用他们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型

中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与世界其它国家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有着同质性。从法国的洛林地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等老工业基地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经验来看,在一定程度上是与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相适应的。

1经济转型与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是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单一资源经济的有效方针

1.1经济转型的理论性问题

资源枯竭型城市都是因资源而立的,城中的其它产业也依附和服务于资源型产业。产业结构的单一也正是由于资源型城市片面强调自己的资源优势,并以开采、出售资源作为主要的产业方向来发展地区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实质是一个主导产业的再造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就是培育和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替代产业,走产业结构多元化的道路。

1.2根据转型城市的实际情况培育替代产业

一般来说,培育替代产业,要转变依托自然资源求发展的思维定势,在发展接替项目上可将其分为两部分:1、接替产业项目。向上延伸经营伴生、共生资源,以充分利用其价值资源、改变粗放型开采及生产方式。向下延伸,加大资源的深加工程度等。2、替代产业项目。改造、重组、引资扩建存量项目,通向全国,多行业寻求市场。接续产业可以理解为“拉长资源产业链条”。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长期单纯靠出售资源产品,很少进行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附加值,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之路。

1.3国外经济成功转型的实践及给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启示

(1)法国洛林转型改造“进”、“退”的基本思路。

法国洛林以往是以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地战后新产业和国际市场的变化使该地区面临着传统产业衰退的问题。法国政府因此制定了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内容的转型目标。洛林地区经济转型的“进”、“退”的基本内容主要求包括:“进”—即产业的进入政策。旨在以发展新产业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即产业的改造。对传统的有发展前途的产业进行高新技术改造以提高效率。“退”—即产业的退出。放弃成本高而又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放弃夕阳产业而又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产为及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虽然漫长。但由于政府政策合理,产业进退有序,洛林地区的经济成功实现了转型。

(2)几点启示。

尽管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制度环境,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在转型的模式上,还是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转型产业的“进”、“退”走市场化导向的道路。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德国鲁尔区的重新崛起,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排除了纳粹德国高度集权的国家统制体制和战后军事占领当局严格管制的做法,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居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事业与各种形式的私人企业在社会市场经济原则框架内运作,发挥着既有竞争又有相互补充的作用。这点与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国有企业非常相似。转型过程中,政府的必要干预及支持是实现成功转型的有力保障。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投资巨大,历时时间长,政府应承担一部分转型资金。用来完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以及公共设施服务等硬件设施。为新产业的进入提供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为引进先进技术及优秀管理、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2资源枯竭型企业的退出是市场机制重新配置的要求,也是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

2.1资源枯竭型企业选择合适的途径退出以维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破产、关闭。一般是当资源枯竭型企业矿产资源基本枯竭、严重亏损且扭亏无望、企业外部条件不佳的情况下,而前景产业转型方向难以寻找而实行的退出策略。但其破产后后顾问题太多,因而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如我国的云南东川矿务局。

(2)产业转型。一般在企业规模较大,内外部条件比较有利,企业市场环境和区位条件良好时可进行产业转型。这种退出策略利于平稳退出而且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3)改制重组。其实质上是实行政企分离、主辅分离的过程。即实现企业的“非行政化”及“非国有化”。这是大多数资源枯竭型企业都要实施的政策。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让市场来选择企业,而非计划来培育企业,企业只有在体制创新、自主经营、市场导向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原有的模糊责权关系、政策主体的混乱,以及政企不分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不具有可持续性的,如江西萍乡矿业等。

(4)迁移。是企业全部或部分人员设备迁移到其他资源矿区,缩小原有企业规模的措施。但其适应性较差。要求企业资金实力及异地企业的合作。但在中国部分地区有实施,且成效欠佳。如江苏徐州矿务集团公司在新疆阿克苏开办的俄霍布拉克煤矿等。

2.2资源枯竭型企业的退出障碍及其解决方法

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劳动力转移及安置问题是资源枯竭型企业退出的主要问题。

由于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单一,企业组织形式单一,退出及转型时大量的职工面临下岗而这就涉及到一系列培训转换技能、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和离退休工人的养老金等应付费等。解决该问题,首先政府的财力支持。政府应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涵盖所有离退休人员、工伤工残人员,特困职工的养老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体恤金等。其次,依托政府再就业服务体系,根据下岗失业职工的文化及技能水平建立不同类型、专业和层次的培训中心,帮助职工再就业。再次,以发展新产业为主,带动相关产业及第三产业,引进外资,鼓励外场进入以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问题。

3重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谋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长期的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资源进行掠夺式、粗放式的开发利用,不仅导致了资源的急剧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如辽宁阜新的大面积地面塌陷,形成了100平方公里的沉陷区,直接影响群众达30万人,而地下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更严重的危胁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鲁尔工业区曾是德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他们治理污染的对策就是把环保定为国策,将环保写入《基本法》中,迄今以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我们可借鉴之处有:

篇3

面对粗放增长的大量消耗和国内资源供给不足导致的能源供给和消费的矛盾,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能源产业的发展、扩大能源供给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才是解决能源问题困扰的长久之策。

一、西部大开发中迅速崛起的陕西能源产业

1、得天独厚的能源矿产资源优势。陕西是地处西部的能源资源大省。煤是奠定陕西能源大省地位的优势矿产,其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煤炭在陕北、关中、陕南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陕北。含煤面积达5.71万平方公里,占幅员的27.8%。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预测煤炭资源量近万亿吨。石油主要分布在榆林和延安两市,预测石油储量15亿至16亿吨,探明石油储量9亿吨,占全国第5位。天然气资源预测储量8万亿立方米,其中已控制储量1.2万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陆地上发现的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探明储量居全国第2位。同时,黄河、汉江的水能资源也相当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2、 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跨跃式发展。陕西能源开发始于“一五时期”。当时全国156项重点工程中有22项安排在陕西。为和这些重点工程配套,国家投资对渭北“黑腰带”地区煤炭资源进行了较大规模开发。三线建设时期,陕西作为建设重点地区也对煤炭开发加大了投入力度。这两个时期的开发奠定了陕西能源工业的基础。

从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到1998年的20年间,陕西能源产业发展平缓。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大规模展开,仅用5年时间,到2003年原煤产量增加到7392.8万吨,增幅达225%;原油产量增加到1056万吨,增幅达295% ;天然气产量增加到51.85亿立方米,增幅高达1100%;发电量增加到411.21亿千瓦时,增幅为67%。能源生产总量增加到840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136%。2004年原煤产量1.3亿吨(包括中国神华集团公司在陕采煤4000万吨),居全国第三位。原油产量1308万吨,居全国第四位。其中长庆油田采油5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8%,延长油矿采油420万吨,比上年增长30%以上。天然气产量74.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2.6亿立方米,增长44%。

从能源产品的产值来看,从1978年到1998年,能源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不足10%。西部大开发五年来,能源产品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连年提高,已从1998年末的113.5亿元(当年价),增加到2003年末的621.5亿元,增长了448%,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3%以上。这五年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了一倍,而能源产品产值却增长了4.5倍。这充分说明了能源产品在陕西工业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全省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发展能源对陕西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

陕西在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低。2002年全国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为69.78%,而陕西为57.5%,比全国低12个百分点,说明陕西能源产品加工处于初加工层次。二是能源产品一方面初级产品、中低档产品比重过大,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大量优势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产业优势和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开采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采选回收率更低,矿产资源开费严重。三是陕西的能源产品过多地依赖本省资源,既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存在环境保护和资金投入的矛盾。

二、 能源大开发带动陕北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作为革命老区陕北的延安和榆林两市蕴藏着陕西煤炭总量的90%和石油、天然气的全部。“养在闺中人未识”,长期以来这里的人们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在贫困和温饱线上徘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陕北能源化工基地正式拉开帷幕,长期沉睡在地下的宝藏开始“扬煤吐气”。被称为“我国21世纪能源接续地”的榆林市,2004年煤炭产量达8131万吨,煤炭行业实现利税超过17亿元。承担给北京、天津、西安等大城市供气的靖边、榆林气田,共产气74.4亿立方米。陕北的石油开采业开始步入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仅延长油矿就生产原油919.58万吨,比2003年净增166.65万吨,上缴税金13.23亿元,中石油长庆油田在陕北采油587万吨。石油工业为地方提供的财政收入分别占到延安、榆林两市财政收入的81%和28%。

陕北两市各级政府在能源开发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转化,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先后关闭上百家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小电石厂、小电厂、小炼油厂等“五小项目”,集中财力物力建设了6×60万千瓦的锦界电厂、庙沟门电厂及榆天化10万吨天然气甲醇、神木60万吨煤制甲醇等一批高起点、大规模、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煤电一体化、能源化工大项目,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能源大开发促进了城市经济快速发展。长期以贫困著称的陕北成为陕西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2004年,延安市的生产总值达到19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6.8%;财政收入62.99亿元,比上年增长53%。榆林市的生产总值18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财政收入40.3亿元,比上年增长54.9%。榆林市和延安市成为2004年陕西省10市GDP、财政收入增速的第一、第二名。其中延安市人均财力跃居全省首位。

能源大开发带动了工业化,工业化又促进了城市化。一大批农民脱离了农村和农业,投身到煤炭采掘、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公路和市镇建设、电力以及煤化工、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与能源相关的产业和产品生产中去;一批新的城镇拔地而起;昔日的一批贫困县纷纷摘掉了贫困落后的帽子。2004年陕西省有四个县被评选为西部百强县。这四个县的崛起,无不是以能源开发及能源相关产品的生产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神木县:历史上素有“严疆要塞”之称,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英砂、铁矿、石灰石、天然气等。作为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直属企业神华集团在县境内完成直接投资100多亿,地方工业引进资金6亿多元,形成了以煤炭为龙头,建材、电力、化工为骨干的地方工业产业群。2003年神木县地方财政收入达3.4亿元。靖边县位于榆林市西南部,自然资源富集,有丰富的天然气、石油、煤炭、高岭土等地下矿产资源。其中天然气控制储量3200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亿吨以上。在西部大开发和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中,工业经济持续发展壮大,原油年产量达3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达150万吨,建成年净化能力为30亿立方米的亚洲最大天然气净化厂和靖西、靖京、靖银输气管线。在狠抓工业生产的同时,强化农业基础,大力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各项经济综合指标都位居全市前列。延川县是延长石油管理局所在地,以石油开采和石油炼制加工为主要产业;韩城市是韩城煤矿所在地,已建有总装机容量380万千瓦时的大型火电厂及炼钢厂。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延安市过去水土流失严重,榆林市则长期遭受沙漠化威胁。西部大开发五年来,两市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建设。延安市创下了退耕还林面积全国第一的佳绩,榆林市则出现了“沙退人进”的喜人景象。

三、发展大能源,进一步做大做强能源产业

随着世界性的能源短缺和国内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供给地的逐步西移,作为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西油东用的重要输出地的陕西,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加快能源资源开发与转化的步伐,做大做强能源产业,使之成为陕西第一大战略产业,使陕西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陕西发展大能源的基本思路是:以煤油气开发为主体,以电力生产为中心,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坚持初级能源产品开发与资源转化并重,逐步加大转化力度,推进能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和能源的有效利用,支持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内能源需求。

1、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坚持上大项目,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促进开发。在项目选择上,要选择那些高起点、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益、高关联度、规模化的强带动项目,要注重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注重资源的综合利用。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要坚持抓好“三个转化”和“四个产业链”,就是要坚持围绕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以府谷煤电高耗能工业、神木锦界大保当煤电化工、榆横煤化工、榆米绥盐化工、靖定油气化工五大工业园区和榆林、神府两个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重点打造煤电载能产业链、煤制油产生链、煤盐化工产业链和油化工产业链等四个产业链。

2004年12月,陕西省与国内最大的煤炭企业中国神华集团和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全世界500强美国陶氏化学公司签署了联手在榆林建设世界级大型化工项目的协议,将利用煤炭替代石油作燃料,应用现代煤化工生产技术生产烯烃及下游化工产品。此举不仅有助于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更有利于能源加工产品的升级换代,开辟了发展自身资源产业的一条新道路。

2、统筹电力发展的区域布局,建设三大能源基地。其一,建设陕北以煤油气为主的能源基地。煤炭富集地区重点发展坑口电站,同时加快黄河干流梯级电站、水利枢纽建设。“十一五”开工建设古贤、碛口等水电枢纽及23个黄河一级干流小水电。其二,建设渭北“黑腰带”煤炭生产基地。包括铜川、彬长、蒲白、澄合、韩城的煤炭开采及煤电高耗能产品一体化。其三,建设汉江水电梯级开发及安康火电基地。利用渭北侏罗纪煤炭资源在安康建设大型火电厂,开辟陕西电力“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向华中电网送电。同时,加快汉江水电梯级开发建设步伐。国家在汉江干流规划建设7座水电站,其中6个在安康(装机210万KW)。安康、石泉电站已建成发电,喜河电站已开工建设。用15年时间将安康建成西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3、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研发包括核能、氢能等后继能源。同时加快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使之成为天然气的代替品。通过新能源的开发,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篇4

在金融危机阴影依旧弥漫、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压力凸显的情况下,搞好城市绿化建设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化经济建设,不仅有效的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完善了城市功能,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需求,而且促进了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城市绿化产业正蒸蒸日上地活跃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出现了小城镇绿化缺少资金、规划不到位,大中城市绿化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重复建设等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由于城市经济总量和决策者重视程度的不同,各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极不平衡,特别是多数中小城市经济相对欠发达和环境意识不高,致使城市园林绿化投入不足,总体水平偏低。

2.对城市园林绿化的理解还停留在他的自然功能,对而他的经济功能产业功能考虑很少,多年来当作一项纯公益事业去做,与市场不沾边,其结果是生存缺乏手段、竞争缺少发展缺少后劲,有些地方形成了绿化经济效益外部性的特点。

3.绿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绿化市场管理混乱,产业结构设置跟不上发展,每年的绿化季节都是各吹各打,无统一标准,谁有资金谁说了算,作为有技术、又能力的主管局看着粗制滥造的绿化工程干着急。

4.园林绿地系统与城市规划脱节,随着城市发展的步伐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上报、修编,须经各级政府(省、市,较大城市须经国务院)审批,迫于客观现实需要,绿化工程建设脱离图纸。

5.园林绿化行业的生产或绿化施工,很大程度上还以笨重的手工劳动为主。许多技术还依赖于个人的熟练程度。如:在施工中对一些高大乔木的挖掘、包扎、搬运、定植、修剪以及一些名贵树木的繁殖和管养等。均没有较为先进和科学的技术指导。

6.园林树种多样化选择存在着盲目性。有些城市的园林单位虽然很清楚“适地、适树、经济”,但是对各单位盲目购买不适宜的树种却无法控制。

二、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的发展形势

我国35%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按照国家园林城市的要求,城市绿化面积占城市规划区的30%,地方政府争创园林城、生态城的积极性,加速了城市绿化经济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物业价值,而且拉动了房地产、金融、装潢、建材、劳动力与搬运市场等。经过有关部门综合核算其经济投资产出比为1:5,从而推动了大中小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

1.把城市园林绿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大中城市把它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小县城把加快推进创园活动和园林绿化作为改善环境、改善投资、加快发展有机结合来推进,相得益彰。

2.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把绿化定位于产业,树立绿化是生产力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调整城区、乡镇产业结构,建设园林绿化生产基地、城市园林花卉市场,从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从产业发展和生产力促进的规律上去思考、谋划行业更新、更多、更大的发展。

3.科学建绿借鉴国外城市绿化成功经验。从见缝插绿向“点、线、面一体”科学规划建绿发展,高标准的园林城市。

4.生态优先,打造节约型园林。在园林绿化规划建设中,以自然、生态、保留为原则,精选乡土树种,利用植物多样性,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历史文化遗存,因地制宜、因势造景,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景观。

5.多元融资,市场运作。“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城市绿化建设增添新活力。通过市场运作程序,“管护权”、“承包权”、“冠名权”转让,社会资本参与绿化建设,民间资本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绿化建设投融资机制,减轻了绿化建设成本,努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效益的三赢。

6.城市园林绿地定为防灾避灾的场所。规划公园、绿地街头游园活动功能应从人的需要出发,不仅满足居民游憩休闲活动得需求,而且满足防灾避灾的要求。

三、发展城市绿化经济应注重的问题

1.把园林绿化建设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注重结合实际,充分利用海湾、江河、沟渠进行绿化,重点在城市绿化、海河治理等方面建设一批精品工程。

2.把园林绿化与改善城市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对毁绿、占绿等现象进行制止,努力营造整齐有序的城市环境。

3.把园林绿化建设与强化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紧密结合起来。

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抓好污染防治,加快江河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蓝天绿水,保护好、营造好一方水土。

4.把园林绿化与创建文明城市紧密结合起来。搞好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庭院评比、检查、验收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单位建设。

四、发展城市绿化经济的措施

1.统筹城乡发展,科学规划。从生态园林城市出发,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应布置大型生态绿化,科学地配置植物群落,要力戒毁林、毁田造园林的作法,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好的效益。

2.实施绿色图章制度,加强绿化工程监管;实行“绿色图章”审批制度,各类工程建设项目的配套绿化工程要做到“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对达不到规定绿化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通过日常检查来控制工程安全与质量,提高施工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在引导施工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严格资质审批,加强企业管理。经济发大省市绿色图章的启用,收到一定预期效果。

3.依法治绿,加强维护“绿线”的严肃性。

4.作好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

城市是接力的城市,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更是将来的。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积极探索和借鉴先进的园林理念和先进的园林绿化方法,将我们的城市建设成美丽的大花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真正实现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吴福明.园林经济新现象“大树进城”的利弊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7(12).

[2]管怀庆.对城市园林经济发展创新机制与途径的探讨.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01).

篇5

关键词:发展;庭院经济;模式

1 庭院经济的意义

1.1 庭院经济的作用

庭院经济是农户利用房前屋后以及周边的闲散土地和水域,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加工业来获取经济效益,也是目前农村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以这种模式生产的产品可以自给,也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既满足了自己的生活所需,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活跃和丰富了城乡市场;通过错时间种植、高低秆作物套种、种植业与养殖业、渔业相结合,使土地、空间的利用率达到了最大化;发展庭院经济还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时间,集体和个人经济的增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闲散土地与水域的多样化利用,改善并美化了农村和城乡结合处居民的居住和环境。由于庭院经济是以农户为执行主体,其投资少,劳动强度大、更有其灵活性、随机性、适应性强是某些大型企业、产业不可比拟的,由此给农林业新技术的试验、应用推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2 麻城市发展庭院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麻城市地处长江中游北岸的大别山中段北麓,全市总面积360397hm2,境内以山区和丘陵为主,按地貌分:山地60547 hm2,占16.8%,丘陵171549 hm2,占47.6%,平原128301 hm2,占35.6%,地貌特征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截止2010年底,全市总人口11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8.86万人,占总人口85%。也就是说,麻城市绝大多数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或者城乡结合处,可利用的大小不等的庭园总面积大。麻城市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四季分明,冬冷夏热,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全市土地广阔,物种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发展庭院经济潜力大。充分利用闲散土地及水域资源,发展庭院经济,缓解日趋严重的土地、人口、生态的矛盾,发展生产,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庭院经济的几种主要模式

庭院经济可根据产业类型、时间和空间的利用程度、物质循环的方式和重点、节能环节型、目的和用途设计多种模式,综合分析后以产业类型为划分标准归纳如下:

2.1 庭院种植型

这种模式以花卉、观赏苗木和景观草、园艺盆景、果树、药材、蔬菜食用菌等的种植为主。例如在平原地区可以种植经济作物、花卉、观赏苗木和景观草、园艺盆景等;山区丘陵地区可以发展果树、特产林木、药材、食用菌为主;城乡结合处可以种植蔬菜和名优花木;如果有较好的水域就可以大量种植水生的观赏植物和蔬菜,既美化了环境又产生了效益。

2.2 庭院养殖模式

此模式之一种较为普遍的传统庭院经济方式,是传统农业中分布较广的模式。主要是农民在闲散地和水域地饲养农畜、家禽、珍稀动物和水产品。这种模式可根据所处地位平原、山区现有易得资源决定饲养食粮或食草牛、羊、兔等禽畜。如在库区可发展渔业等经济动物。这种模式投入成本低,效益较高。

2.3 庭院生态循环模式

通过各种生物间物质和能量供应关系构成的一个系列性生产方式。例如食物链、沼气利用等。这种模式通常以沼气为核心,围绕种植、畜牧、水产业等进行循环生产。

2.4 加工模式

在庭院中建立小加工厂,进行农产品或手工艺品加工。像三河的中药材加工厂,福田河的白菊,盐田河的板栗等。

2.5 休闲产业模式

围绕城市成产工作人员休闲度假的需要,结合麻城市旅游产业的开发,在庭院及旅游景点周围发展娱乐、度假休闲、避暑山庄、农家乐等服务。

2.6 综合发展模式

庭院经济可以以一业为主要 专业化生产,进行种植业、养殖业、渔业、手工业、小型加工业,也可以将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结合起来,建立立体发展模式,综合经营。

3 麻城市发展庭院经济模式的区域划分

庭院经济虽以其“小而全” 、资源易得、适应性强等特点而模式多样,但由于全市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状况、风俗习惯均有差异,现有的庭院经济模式随意性很强,很多是利用手边的植物资源,低水平的刺激手段以及自己的喜好决定的,所以其经济效益不稳定,家庭的增收也难得到最大体现。因此,以科学的发展观,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对这种利于民、利于社会的经济形式是十分重要的。

以林业发展为主的庭院经济模式,主要是庭院种植型。根据麻城市的地形、地貌、气候、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考虑,可设置以下几种模式:

(1)平原地区:充分利用平原地区土壤、气候条件,农民可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等闲散地重点发展柑橘、梨、李、葡萄、银杏、猕猴桃、桂花等,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麻中南几个乡镇。

(2)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的庭院树种为油茶、柿子、枣子、银杏、栀子、乌柏、油桐、茶叶、等,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麻东的几个乡镇。

(3)山区:宜发展板栗、核桃、油桐、油茶、乌柏、杜仲、厚朴、黄柏、漆树、银杏、五倍子、茶叶、柑橘、柿、枇杷、冬枣、花椒、八角、肉桂、毛竹、雷竹等,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麻东的几个乡镇。

(4)库区:可种植荷花、睡莲等水生花卉以及种藕、蕨菜等水生蔬菜。这些地区主要集中在3个大型水库区域及浮桥和湿地区。

4 发展庭院经济应采取的措施

庭院经济的开发和发展是发展地方经济、使农民增加收入有效途径。政府应予以重视,宜采取如下几种措施予以支持:

4.1 帮资金,解决农户资金困难

资金历来是困扰林农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庭院经济要想得到大力发展,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金融、信贷部门,在安排扶贫攻坚计划或贷款时应侧重考虑农村庭院经济开发专项资金贷款,使农户不因资金困难困住手脚。

4.2 送科技,提高农户科技水平

应选派吃苦耐劳、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送科技下乡入户,开办各种技术培训班,发送传播浅显易懂的技术资料。

4.3 找市场,保证庭院产品的销售渠道

“增产不增收”历来是农户收入难以增加的一种表现,是挫伤农民积极性的祸根,是农民毁林的起因。好的生产经营模式,也需要从其它行业反哺林业,帮助农户拓展销售渠道,保证农户的收入。

4.4 给政策,鼓励农户开发庭院潜力

对于农村户前屋后的空闲地,不便于集体开发和管理。本着“谁开发,谁管理,谁收获”的原则,由农户自己开发,鼓励农户开发庭院经济。政府还应进一步放宽政策,给农户讲明白家庭所有权、经营权的长期不变的方针,给农户吃下定心丸,使农户放心大胆开发,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祁承经.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城市化;景观规划;现状;发展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ed, the corresponding about our country landscape plann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ising tren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w contemporar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o make biodiversity scienc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purpose, do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human nature, therefor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lanning should be advocated, fully will be much discipline comprehensively. This paper will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the problems of research, and find out the suitable for China's urban landscape planning new way.

Keywords: urbanization; Landscape planning;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正在不断的扩大,城市化进程逐步的加快,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意识也随着不断的提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城市的生态环境却在降低。因此,建立一个新型环保的现代化城市显得尤为的重要。这样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发现城市景观规划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和解决,找出适合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新途径。对城市进行绿化及改善,并努力使城市园林规划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将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关园林景观规划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及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对比找出适合我国城市景观规划的发展方向。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

1.眼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对于环境的质量越来越缺乏信心,为居住的环境质量而烦恼。聪明的城市景观设计师运用自己的所学,以追求人文自然和人性化的理念作为原林景观设计的目标,创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规划之路。

因此,面对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发展现状,我们的设计师们应该努力以中国的设计精髓为基本,掌握设计的市场动向,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设计团队的竞争力,以达到能够与国际的设计团队相抗衡。因此,我国的设计师们还要更加的努力,对以上问题进行不断的摸索和研究。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存在的广阔的设计市场,我国的设计师们应把握机会,努力使我国的设计实体逐渐走向成熟。

三、我国成城市园林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中国的城市景观设计艺术成就发展的时候, 也应该静下来反

思一下眼前我国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摸索,发现在我国园林设计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对于整体规划与设计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从大的方向来看,在我国如今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中,多数的自身素质还有待提高,而且这些人有着较为陈旧的设计理念,落后的规划设计手段,以至于我国的城市园林规划相对缺乏科学性,导致设计水平整体较低。对于有些城市,他们缺乏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视,缺乏有效而持久的监督系统以及制约措施,导致我国城市的整体建设以及发展水平降低。

自然生态的不合理利用

在我国如今的园林设计中,生态园林或许只是一个口号,如今的设计师打着生态园林的名号,却做着与实际相违背的事情。例如在生态园林的居住区,有的设计师却种植了很多乔木,在乔木的周围有种植了不利于其生长的植物。有些小区的土地多,绿色少,根本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的理念,自然生态就这样被不合理的利用。

3. 景观设计被标准化、雷同化

如今的景观设计,由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景观设计出现较为普遍的雷同现象。尤其随着计算机的使用,一些有关景观设计的新软件被开发,使得景观设计朝着新的方向进行发展,设计更加科学化,大大的缩短了景观设计的周期。然而,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景观设计大大的被标准化,被雷同化。

对于园林规划中选择的植物品种具有不合理性

在景观规划设计中,有些城市并没有按着生态学中对于植物种植的原则,不尊重植物多样性的种植。缺乏对于植物多样性的考虑,品种过于单一,甚至有些只是一味的追求名贵植物,或者在一块园地上简单的增加树木的种类,缺乏对于植物具体生长情况的考虑,不能保持园林生态的稳定。

对于园林规划缺乏有效地管理

现在的一些城市为了眼前的利益,不惜大量经费用于园林景观的建设,尤其会种植大量的名贵植物。然而,对于应该给予更加重视的园林日常管理却毫不重视,忽视了对于园林植物的日常护养,导致植物的成活率低下,使得植物的生长缓慢,无法充分发挥城市原理规划的功能。

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我国未来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有如下几个方向

树立符合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生态园林理念

未来的城市发展需要着重于生态园林的目标,走生态城市建设道路,提升城市的自身形象,达到使生态园林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努力做到实现城市美化推动旅游的经济效益。为了实现城市的生态居住环境,应加强城市生态基础建设,以一个积极向上的形象呈现在人们眼前,让城市真正做到适于人类居住的终极目标。城市的居民要共同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达到人人懂绿化,人人懂建设,使城市不仅是一个绿地,更是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做到以人为本 注重园林景观设计的共享性

对于城市的作用,就是要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如果一个设计者真正的发自内心的是以人为设计理念,是为了生活、为了人的内在体验,这样的设计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设计者要本着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做到适于人们,宜于人们生活,做到宜人、亲人,做到 尊重自然, 尊重历史。所以,设计师的设计应符合人的理念。既要发扬古人传承下来的人文,宜家的理念,也要做到符合现代化的设计理念。要符合自然,按照自然而进行。运用现代的理念达到符合现代的城市景观规划,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符号。在规划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从而达到温馨,祥和的居住环境。

遵循生物多样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

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上,做到以科学性为基本的理念,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加以艺术创造,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对于园林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兼顾生态与景观,对于植物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力求增加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一个地区要以种植本物种为主,加以其他引进物种,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种植合理的植物,达到实现城市个性化的目标。对于园林绿化建设,应该大力进行实施,建立多功能生态居住环境,构建合理科学的植物群落,以实现和谐的生态环境,达到以人为本,适于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达到理想的绿化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结语

由于我国的城市园林规划与设计起步相对属于较晚,在园林景观设计上还有很多的不足,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阻碍了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而且整体规划设计的水平较低,在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园林景观设计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为建造生态园林景观的目标尽一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分析研究 -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2(6)

篇7

关键词:精细化、城市中心公园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中心公园是城市公共绿地的一种类型;主要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但随着城市旅游的开展及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形成,城市公园将不再单一的服务于市民,也将服务于旅游者;城市中心公园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游憩、娱乐,而且随着城市自身的发展及市民、旅游者外在需求的拉动,休闲、游憩、娱乐等主题的产品细分化、精细化将逐成主流。

生态功能 城市中心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大的绿色生态斑块,是城市中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之所在,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城市的肺”、“城市的氧吧”。城市公园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起着积极的、有效的作用。

空间景观功能 城市土地的深度开发使城市景观趋向于破碎化,唐山市由工业化阶段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城市景观严重破碎的问题。而城市公园在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可以重新组织构建城市的景观,组合文化、历史、休闲的要素,使城市重新焕发活力。城市公园成为城市重要的节点、标志物。

防灾功能在很多地震多发的地区,城市公园还担负着防灾避难功能,尤其是处于地震带上的城市,防灾避难的功能显得格外重要。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13年雅安地震都让我们认识到防灾意识的提高以及防灾、避难场所城市中心公园的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美育功能从城市中心公园诞生开始,它就被赋予了美学的意义。传统艺术、现代艺术的各种流派,或多或少地都能在城市公园中找到它们的踪迹。城市公园融生态、文化、科学、艺术为一体,符合人对环境综合要求的生态准则,能更好的促进人类身心健康,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社会行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百年大计,规划先行。由于城市中心公园具有生态功能、空间景观功能、防灾功能、 美育功能等功能的多样性。那么,使城市中心公园设计真正成为每个城市居民所设计的具有广泛内涵的游憩环境,而不是只注重装饰性的美观效果。对其规划设计也有诸多要求。

城市中心公园规划设计景观异质性城市公园设计景观异质性导致景观复杂性与多样性,从而使景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趋于稳定。景观的丰富多样性可以满足公园的多种功能,因此在对城市公园设计的过程中,应以多元化、多样性,追求景观整体设计手法,追求植物物种多样性,并根据环境条件之不同处理为带状或块状,与周围绿地融合起来。随着现代交通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城乡差别缩小,城市形态在改变,公园也在随之溶解。例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就将大片农田引入城市之中,与城市绿地有机结合,已然成为一个自然的公共游园,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场所,同时增添了景观异质性,丰富了城市景观效果

城市中心公园规划设计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即景观多样性,是城市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城市生态系统中所缺乏的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自然过程得以显著提高。因此,在设计时要注重考虑物种的配置问题。

在公园设计时,应采用以本土和天然为主,让野生植物、野草、野灌木形成自然绿化,这种地带性植物多样性和异质性的设计,将带来动物景观的多样性,能诱导更多的昆虫、鸟类和小动物来栖息。这样,公园及周边环境也能得到有机改善。例如,在城市公园设计中人工改造的较为清洁的河流及湖泊附近,蜻蜓种类会十分丰富,有时具有很高的密度。而高草群落(如芦苇等)、花灌木、地被植被附近,将会吸引各种蝴蝶。这既有利于提升公园的景观效果,同时对儿童的自然认知教育也非常有利。

因此 ,在城市中心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时,要满足发挥城市中心公园主体功能的要求,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本着“简洁、美观、大方”的原则,尊重现状、减少人工,充分利用现有植物、树种,科学规划公园的绿化硬化、美化。

规范城市中心公园规划市场准入机制

城市中心公园的规划设计涉及多行业、多领域,其发展模式、产品模式和娱乐项目的创新发展,都会为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因此,需要有一个核心部门且非常专业的专家团队来统领全国的城市中心公园规划设计定位工作,即对城市中心公园最有特色、最具亮点的分析。对城市中心公园的具体规范、制度、方法了解清楚,这样专家们就能把自己的知识融入整个城市中心公园的规划建设体系中去。而这个规划一旦定下来后,就应该保持相对稳定的建设期,照此执行。国外的国家公园建设对于定位,把握得就非常成熟,像美国、澳大利亚的国家公园都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建设规划,虽然时代在发展,先进的科技产生了,但由于他们已经把技术都融入先进的理念中去,因此规划一直不落伍,这点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目前我国城市中心公园规划的市场现状,有些地方没有一定之规,市场准入门槛低,导致一些规划队伍连资质都没有,就去承接城市中心公园的规划设计,往往以模仿为主要手段,创新力不足,这从长远看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一定要严格规范城市中心公园规划的市场准入机制。

建立通俗易懂的解说宣教系统,突出生态、文化两大主题

城市中心公园内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科普知识,如何把这些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故事表述出来,通过解说系统传递给游客,将是城市中心公园在今后的规划设计时要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突出生态主题,就是要突出常绿树种,在“四季有花、三季有果”上下功夫、做文章; 国外有些城市中心公园,从人文角度来说,他们的人文文化内涵不是特别重,反而对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融合更多一些。尤其是科普园的建设,尤为突出。像蕨类植物,国外是穿插在整个中心公园的类型中,游客每走到一个地方,便会发现与之前看到的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而我国的科普知识介绍让人感觉很累、很机器化,以至于效果很不理想。这就需要我们在旅游解说词上下功夫,改变以往单纯的林业专业术语的介绍方式,而把树的可爱之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出来,让小朋友都能一下记住。如:在建筑、标牌等建设上广泛结合“说文解字”,充分展示“食品文化”,突出文化主题,。只有这样,城市中心公园才能真正与旅游结合起来。目前,我司在规划设计各个主题公园解说词的编写中,也在做这样的创新探索。

规划中要深化创意产品 增设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 提供体验价值

篇8

[关键词]园林绿化经济、现状、发展趋势 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321-01

一、园林绿化经济的涵义

广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是指整个园林绿化活动中发生的所有经济现象,除包括园林设计和绿化施工外,还有园林绿地所具有的物质生产的功能。狭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专指绿地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园林设计和绿化施工。园林设计产业属于创意经济的。

二、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不足之处

1、绿化结构过于简单

城市绿地过于单一,不能科学、合理的引进外来品种。当前城市绿化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过分重视草而轻视树木,植物种类单调。同时在树木引进上过于盲目,过分引进外来名贵品种,而忽视本土树木,这不仅增加了城市绿化成本,而且加重了绿化管理的难度,此外引进的外来品种有些不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性,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2、园林绿化不够科学合理

在城市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受传统观念影响,规划设计遵循原有的模式:“主次干道大乔木,圆盘广场植草”,而不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同时为在短时间完成绿化指标,盲目扩大园林绿化面积,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3、城市园林绿化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经过上报批准以后才能实施,然而为了追求局部利益,园林绿化建设在上报、审批的过程中已开始施工,绿化工程不能严格按照图纸内容进行施工。

4、园林绿化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在我国园林绿化行业无论是生产好还是施工都缺乏先进的、科学的技术指导,仍然是手工劳动,绿化施工的效果与个人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如在园林绿化施工方中对于一些高大树木的搬运、修建和名贵树木的养护等,都依赖于人工,缺乏技术指导。

三、城市园林绿化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并且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追求更加舒适、环境优美的生活、居住环境,因此地方政府加快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步伐。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而且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房地产、建材、金融、劳动力与搬运市场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地方相关单位部门加大园林绿化建设的投资力度,推动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

1、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未来我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努力建成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大中城市把这个目标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发展、调整结构的重要手段;中小县城把是将争创省级园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及生态城市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大中城市把它作为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小县城把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改善环境、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且争取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2、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景观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要遵循生态、自然、保留的原则,精选当地适宜的种子,并且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种植、栽培当地适宜的树木,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打造节约型园林绿化景观。

3、调动多方面资金,实现市场化运作

为促进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可以调动各方面的资金,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的合理利用共同促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形成多元化的园林绿化建设投资机制,提高园林绿化建设资金的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四、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经济趋势

1、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土地资源密切相关,是实施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因此要保证城市园林绿化用地,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最大程度地满足绿化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同时在建设方面要尽可能的遵循当地的客观实际,尽可能不要改变当地的地形地貌,切不可盲目为扩大土地占有率而随意地改变地形地貌,这样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因此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合理栽种绿化植物,从而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加快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步伐,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的覆盖率。

2、多元化资金投入

城市园林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旅游资源,对社会资本充满了吸引力。在城市园林工程建设上政府可建立园林建设保证金制度,进一步开放银行信贷政策,提供更加优惠的金融措施,加速城市园林景区的开发建设。政府财政可与银行联手建立城市园林建设的绿色通道和园林建设单位的信用档案,加强对园林专项资金投放使用的监管和宏观调控。政府的财政性投入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而游乐项目及部分景区建设可引入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或利用外资进行投资建设。引进外资同时引进先进的园林管理经验与管理手段。大量多元资本的注入,可化解政府投资园林景区的资金压力,为城市园林的规模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3、走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合理规划园林绿化的植物,增加乔灌木的种植量,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在有效的土地资源内争取实现最大的生态效益。尽量减少草坪的覆盖率,减少雕塑等建筑小品和大型喷泉的建设。对于草坪覆盖率过大的绿地,要适当降低其比例,增加乔灌木、宿根花卉和地被植物的的种植。此外,加大城市园林隔离带的建设,并且充分利用隔离带,在上边种植乔木。总之,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要奉行节约型的建设方针,合理落实节约型的建设方案。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各种资源,实现资源的利用率,走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建设道路。

4、加强园林绿化企业的自身建设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这样有利于增加企业的竞争意识,提高其建设水平。园林绿化企业要不断提高施工养护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园林绿化的建设水平。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养护队伍参差不齐,未形成规模,企业之间的合作力不强,建设出来的城市园林绿化质量不高,所以引入竞争机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营造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因此,相关单位部门要加大城市园林绿化的投入力度,加快园林绿化的建设步伐,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和谐发展,争取早日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 吴福明.园林经济新现象“大树进城”的利弊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7(12).

[2] 管怀庆.对城市园林经济发展创新机制与途径的探讨.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01).

篇9

关键词:园艺技术;景观设计;发展

园林景观建设能够美化城市、净化空气,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园林景观设计逐渐应用在商务办公区、住宅区、农业生态等领域。而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使园林景观设计如虎添翼,是现代化园林工程的有效助力。城市园林景观的建立不仅可以使人们修身养性,而且还能够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对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

近几年,在我国现代城市的规划中,城市的规划部门已经认识到了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创建园林景观,凸显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是当前园林景观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理念,园林景观部门也加大了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也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园林的整体规划上,而且还根据自然风貌以及地域等差异,营造出了符合当地特色的舒适环境。

二、现代我国园艺技术新解

(一)花卉园艺。花卉园艺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花卉园艺应用范围广,无论是室外环境还是室内设计中都可以融合花卉园艺。花卉园艺包含:插花、盆景、花卉栽培,对人的精神素养有所帮助。随着园艺技术的发展,花卉园艺也被应用在园林景观中,效果良好。在室外环境中,花卉园艺主要应用于公路两侧、城市美化中;室内花卉园艺主要应用在卧室、客厅等。

(二)观赏园艺。我国国土资源丰富、天气变化多样,能够满足不同的植物生长需求。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并带动了观赏园艺的发展,园艺技术中观赏园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园艺生产对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园艺一词原指的是围篱保护的园林内进行的植物栽培,但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园艺变得更为多样化,现如今开始不断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

三、现代我国园林景^设计发展趋势

(一)人性化设计更加突出。人性化设计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点要求,结合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整体风格。居住区有不同的搭配,不同的风格,所以设计师依据不同的景观设计不同的地域风格,如南台、北绿化、利用现代技术设计景观,使之最佳利用,整体景观搭配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园林景观的使用者还要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能够真切地体会设计的内涵,产生愉悦的感觉,并将这种愉悦的感觉升华为一种审美的意象,进而实现园林景观生态功能及观赏性的目标。

(二)商务建筑更加注重景观设计。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三)根据地域特征进行实用性的创新。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除考虑生态因素之外,其次应注意结合本城市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城市的地域特色,创造出独特、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我国地理面积广阔,不论是自然风光、地理特点还是人文环境,都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都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势,也为各地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提供了丰富素材。如果设计者充分利用各个城市的地域特色和当地现有资源,不仅可节约成本,还可避免雷同,设计出更加有特色的园林景观。

(四)注重生态多样化发展。当前,环境保护问题已是全世界面临的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立足于生态化、多样化的原则,为人们提供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在景观设计时,注重运用循环理念,注重植物群众中生态学理论的运用,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植物生长特性进行不同的安排和规划,让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可持续地生长和繁衍。为创建平衡的生态环境、延续稳定的系统,设计师应科学协调自然地形与绿化系统之间的关系。结合生态法则充分体现物种整体特征,配置更为科学的植物类别。在运用生态平衡理念时还要注重利用自然条件中空气、水资源、天然肥,使这些植物生态链形成良性循环,建立有序、长期、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圈。

(五)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百分之三十五,公共绿地跨度大于八米,并且面积不低于四千平方米。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四、结语

我国城市园林规划的起步较晚,因此,整体的规划设计水平有待提高,而园林景观的规划与我国现代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本文根据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现状,以及我国居民对于园林发展的需求,我们发现城市园林规划设计面临着更高的挑战。人性化设计更加突出、根据地域特征进行实用性的创新、注重生态多样化发展等等。相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我国城市园林规划会得到更好的重视及发展。

篇10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新能源;城市经济

中图分类号:F4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9-0052-02

一、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能源的优势

(一)资源优势

出于产业发展的需要,资源型城市一般建设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类资源勘探开发所在区域内。我国这些资源开采地大部分都处在人烟较少、远离大都市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我国北方的一些油田、煤矿正好处于风能资源集中的地区。从2009年至2011年底我国风电行业成为全球领头羊,由图1可见,其装机容量增速超过100%,累计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二,新增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一。中国的新增装机容量和风机产量均占到全球总数的大约1/3。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超过每平方米5 000兆焦,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这些资源就在煤炭、石油城市附近,这是许多资源型城市发展太阳能源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高度普及,截至 2009 年底,全国保有总量达到 16 206 万平方米,世界排名第一,连续10 年增长速度超 20%。由表1所示,我国太阳能电池年产量逐年增加,但由于政府对该领域的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目前我国 90%的光伏产品出口海外。2011 年我国光伏电池产量占全球的47.8%,但国内装机量仅有 2 200 兆瓦,国内市场开发不足,制约了光伏发电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网http:///

(二)技术优势

以能源开采、加工为主业的资源型城市,虽然目前生产的对象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而非新能源,但不少生产设备在加工生物油料时并不是没有用处的。从加工的工艺而言,生物油料与石油之间也是具有一致性的。这些条件就使资源型城市在开发利用新能源时占得先机,在技术与设备方面领先一步。

吉林资源型城市辽源把清洁能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接续替代产业。辽源市锂源新能源有限公司与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共同研发,用磷酸亚铁锂替代钴酸锂,既解决了污染和稳定性的难题,又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2009年,辽源市彤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批纯电动公交车代替燃油公交车上线试运行,成为吉林省首批上线运行的电动公交汽车。由于辽源地处玉米生产黄金带,在生物质能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第一批环保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生物发电示范项目——国能辽源生物发电项目已在辽源达产。惠宇能源生物质燃气获得国家专利,被纳入吉林省“百镇建设工程”热源试点项目。

煤炭资源丰富的日照市依据《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建设波浪能发电。2006年,日照市与驻青岛各海洋科研机构、高校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以及清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国家海洋新能源研究院针对我国海洋能开发中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重点围绕已初步开发的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发电装备和新技术开展研发,主要包括低水头、大流量、变工况水轮机组设计研发等。这些科研攻关为我国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提供科研探索和技术储备。

二、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能源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独立调控新能源发展政策的综合管理机构

原能源部自1993 年被撤销后,能源管理工作一直处于分散状态。这种分散的能源管理模式使能源管理出现越位或错位,大大削弱了中国对于能源的宏观管理能力,不利于构建统一的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不利于能源结构优化,势必影响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难以实现产业化发展。

(二)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尚待完善

2006年施行的《可再生能源法》是当前最具权威的、专门指导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但该法只是构建了一个大体的框架,内容较为笼统,缺乏具体执行的有效指导。并且缺少对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能源的具体指导。如《可再生能源法》把生物柴油列入生物质能发展的范畴,却没有制定生物采油标准,使其难以进入正常的销售渠道。

(三)新能源投融资补贴与税收优惠存在缺陷

首先,现行新能源专项资金制度缺乏稳定性。由于目前的专项资金的来源、额度、适用范围存在不固定、不连续性,因此,缺乏长期稳定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力。

其次,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比较单一。目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等方式获取资金支持。

另外,在税收政策中,所得税方面,只有一些地方对部分新能源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全国统一的新能源所得税优惠办法尚待制定,;增值税方面,同样没有税收优惠的统一规定,只对部分新能源产品给予优惠;关税方面,优惠政策没有涉及那些利用自有资金进口国外先进的新能源设备的企业。另外,专门的能源税种也相对缺乏。有限的税收优惠政策持续性差,其随意性损害了税法执行的严肃性。

(四)研究开发能力弱,技术水平较低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成本相对较高,与其他能源相比缺乏竞争力,其环保和社会效益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难以体现出来。新能源设备及产品的技术论证、检查监督,也缺乏有资质认证的专业公司,增加了运行风险。

(五)公众意识薄弱,新能源能源宣传与教育力度不够,有待继续深入推广

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煤炭一直占据绝对大的比重。对煤炭的过分依赖导致对可再生能源的不重视。公众对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认知程度较低,没有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资源型城市发展新能源的对策

(一)健全和完善新能源法律体系,确保充分发挥法律的作用

在新能源法律体系中加大强制性规定和规范标准。强制推行配额制,有效保证可再生能源发电规划目标的实现;实行绿色证书交易机制,以符合市场规律的方式,促进绿色电力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份额目标。通过强制配额制,拉动新能源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新能源在资源型城市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而优化能源结构。同时,加强执法体系和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建设,保证新能源法的执法力度和效果。

(二)新能源投融资和税收制度方面

1.对于目前的新能源专项资金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当借鉴国外通过设立发展基金的先进经验,将发展基金作为支持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与财政专项资金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成立国家新能源发展基金,为资源型城市新能源经济的腾飞提供资金保障。

2.对我国当前的新能源产业投融资制度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新能源投融资制度,积极拓宽新能源发展的融资渠道,提升新能源投融资市场的融资能力。

3.建立税收政策体系。增值税方面,实行减免优惠政策,降低新能源增值税税率,或实行即片即退政策,按照一定比例退还,从而增加新生能源设备的推广使用和产品的市场占有,帮助新能源企业起步发展。所得税方面,明确规定新能源产品所得税优惠税率;实行投资抵税制度,企业所购置的新能源先进设备可在一定额度内抵免当年新增所得税;对单位或个人从事与新能源产品有关的技术转让、培训、咨询等所得收入,可以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关税方面,为鼓励国内资金投向新能源产业,免征对新能源生产设备进口的关税以及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另外,对传统能源、环境危害大的能源税率从高,可以考虑择机开征碳税和能源补偿税。

4.开发多元化融资渠道。制定信贷优惠和财政贴息政策。以低于市场的利率提供相当于设备投资成本一定比例的优惠贷款,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可以申请中央财政贴息。政府加大投入,支持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研发、规模化生产。同时,开发多元的融资渠道,适时引入私人融资方式,提升融资能力。

(三)加大科研投入,促进技术创新

开展系统的新能源资源调查和评估,加强统筹协调规划。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科学研究的投入,建立研究开发与示范、推广体系。加强自主创新,建立新能源技术创新的基本框架和激励机制。根据资源型城市新能源资源特点,突出开发重点,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能源利用道路

(四)提高全社会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意识,形成全民支持新能源发展的社会环境

加强全社会的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利用新能源的积极性,树立新能源是我国资源型城市未来主体能源的观念。各级政府应该率先支持新能源的发展,在政府采购计划中积极购买和安装新能源产品,带动全社会使用新能源。建设新能源利用示范工程,鼓励国家级大型企业利用新能源,并引导其积极投入到新能源的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中去。对企业和个人自愿认购高价格新能源产品的行为予以鼓励。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融合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 the current society has brought many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nergy consumption is a major problem and the ecological impact. This requires new urban concept for this phenomenon interpretation and summary, landscape city has become 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current mainstream of urban development, eco-cities.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city.Keywords: city; landscape; fusio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在社会不断的进步中,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随着人们就对各种生活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各种需求也在不断的加大中,提高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人们的主要要求,实现风景园林城市的设计是为来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实现城市发展中与环境协调统一发展的前提基础。风景园林作为我国传统的环境设计之一,在当前的城市建设中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高度,是结合当前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以及建筑学为一体的设计过程,是综合社会生产中的经济、文化和其他各个领域为一体的建筑设计流程。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做到城市、人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更是人们对生活需求的主要目标。

一、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科学模型

城市规划是当前城市建设的基础,是未来城市化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更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各个文化和民族特征的体现着。 城市规划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并提出相应对策,是通过当前各种先进的技术结合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手段与设计理论不断的对城市进行协调统一发展设计的前提基础,是采取合适的规划措施,调整城市发展理念的前提与基础。

历史上,有不少的人都对城市的未来提出过设想,推动了城市理论的发展。城在当前城市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城市不断的加快,各种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环境意识增强,有学者开始思索城市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以植物生态形象模拟城市的规划结构,设想出“仿生城市”。

二、生态观在城市规划中的体现

在生态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过程中,以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结构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方法论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协同论的始作者哈肯认为,现代城市是一个分成若干层次的大系统,处在第一层次的三大系统即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系统之间具有相互制约作用。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论认为城市是一种耗散结构,它必须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又不断输出产品和废物,才能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从生态学观点来看,城市犹如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和经济两个子系统,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因此,城市的生态观就是在城市理论探索、建设实践和立法措施等方面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和原理,确立城市是一个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思想,将城市放在较大的区域中研究,以协调人工建造与自然环境良性共生关系,并在规划设计中自觉地引入生态决定因素。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形态和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处理,以满足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发展需求。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城市诸功能要素之间的空间组合格局及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随着对城市功能认识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也在不断的调整。

三、园林设计的特点

园林设计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开始了,人们在几千年前就开始追求居住环境的设计过程,园林式建设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标志。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许多的标志性园林建筑,如当今的苏州园林等。园林设计在今天更是发展到了更高的角度,人们在追求传统建筑的同时更是将世界各个国家的风格不断的融合,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系统化的学科。在当今园林规划设计的观念在逐步深化和完善,领域也在拓宽设计人员在实践中小断结合国情,在传统文化设计的基础上吸取当前各种新思想新潮流,顺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创造出适合当前环境突出其中个性的作品。

四、园林规划设计趋势

正如我国有传统园林文脉一样,各国都有自己的传统文脉另一方面,国际交往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城市现代生活的趋同园林同城市规划、建筑等学科一样,都在尽量保留传统文化个性的前提下,顺应城市发展的大潮,其成果都具有社会思潮和现代生活反哺的印记因此,城市园林将在继承文脉和走向国际化两方面并存,多元化园林创作的趋势将小可避免时代感可能带来走向国际趋同的一面,文脉又让我们小时从民族、地域中寻找到文化亮点两者在高层面上的对接,这可能是新世纪园林文化的趋势和众生布目。

五、城市设计与风景园林设计的关系

1、设计客体的同一性城市设计主要面对的是城市外部空间的形态布局,创造理想的城市空间结构。风景园林设计的对象主要是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如城市内部的绿化设计一直是风景园林师最本行的业务。由此可见,城市设计与园林设计在设计对象上有着高度的同一性,城市外部空间是其共同的工作领域。

2、设计目标的一致性 不管是城市设计师还是风景园林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不断的创新发展,面对和追求的都应是同一个目的DD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营建理想的可持续的城市外部空间形态。所不同的只是他们从不同的方向向这个目的努力和迈进。

3、 设计理论的互通性 城市设计和园林设计,在理论基础也有着很高的互通性。20世纪人类在哲学、艺术、科技领域里几次大的潮流,几乎同时对两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影响,如功能主义到人文主义的变迁,既左右了城市设计理论思潮的发展方向,也直接影响着风景园林师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当相关理论基础随着人们的审美和社会的潮流改变时,两个行业的发展方向也就随之改变。

4、 从业人员的互渗性 城市设计和风景园林设计的渊源很深,突出的一点就是从业人员的互渗性。许多城市设计师有着风景园林的学科背景,而许多风景园林师又是学城市设计出身的。国际著名的风景园林教育家卡尔•斯坦尼兹(CarSteinitz)教授,早年就是师从于城市设计巨匠凯文•林奇。亨利•文森特•哈勃德是哈佛大学第一个风景园林学位的获得者,后来成了城市设计领域的著名专家。

5、 学科发展的互补性 城市设计注重硬质景观的营造,强调景观视觉上的冲击力,将环境看作是建筑在空间上的外延;园林设计注重景观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协调,强调生态原则的体现,将建筑看作是众多营造要素之一。197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生态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处理设计对象,已成为风景园林师工作的一条基本原则。

六、城市发展过程中园林的设计

20多年来,我国城市园林发展无沦是速度还是数量都是空前的,情况一年比一年好新一代风景园林师成长了起来,设计领域和思路有了很大的拓宽园林是一个具备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既要满足生态、环保、休闲和装点城市的社会功能,又要符合植物学特性的自然规律,同时,在艺术上既要体现创作哲理,又要突出设计者所追求的个性这就要求设计者应有较全面的修养,要有高立足点、大视野和全方位的把握能力园林小是纯艺术,任何单纯或极端地追逐其中一种功能,都可能是小完整的园林创作思维在科技飞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现实面前也在裂变之中,生态的、传统的、后现代的各种思想以及对于把城市推向过于刚琢的批判,正在昂首跨上规划设计舞台。

篇12

关键词:城市绿化;环境产业;发展趋势;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园林绿化行业发展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产业,年产值不断增加,已经成为城市经济中不可替代的、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园林绿化是与该城市的历史发展、经济状况、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如何壮大和发展园林绿化经济已成为园林绿化行业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经济管理有机结合,将创造出一条新的经济发展道路。

一、园林绿化经济概述及发展背景

园林绿化经济包含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的内容。所谓广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是指在园林绿化活动全部过程中即从设计、施工到绿地建成过程中的所有的经济现象。除了园林设计和绿化施工以外,还包括园林绿地所具有的物质生产功能。狭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特指的是在绿地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广义上的园林绿化经济,绿地作为产品具有典型的公共属性和正外部性,狭义上的园林绿地经济则遵循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

目前国际上已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城市园林绿化的空间就是城市中的自然空间。现代园林价值观的转变首先是由部分人的需要向人类共同需要转变,园林所创造的综合效益为广大社会公众所共享;由仅供观赏、娱乐的单一价值趋向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多元价值转变;园林体制上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初步形成了社会办园林,园林社会化的格局。由院墙里的封闭式园林走向街道、走向广场、走向市区和郊外。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来看,城区绿地和城市周边绿色植被所产生的新鲜空气和城区污浊空气形成气流交换,已为许多研究所证实。园林发展的好坏不仅标志着城市的活力和文明,同时派生出旅游业和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等多种经济效益,经济的发展必须与环境建设同步,就城市的发展而言,园林至关重要,城市环境的好坏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状况。

二、园林绿化经济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城市绿地面积增长很快,1998年、1999年、2000年,分别比上一年提高了9.14、9.58、8.95个百分点,都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这个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全民环境觉悟的提高,增强了绿化祖国的自觉性;国家法律、法规,把绿化建设列为各级政府的职责,并且规定为各行各业以及公民的义务;在城乡建设中,把绿化列为必须同步进行的建设项目之一。总的来说,在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控下,绿化事业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互为基础的态势。

在绿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据《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报》测算,在城市绿地中,公共绿地占15.8%~16.95%,公园占9.8%~10.1%,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61.19%~62.82%。苗圃占城市绿地的3.67%,其中属于园林专业部门以外的占40.58%~59.16%。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热潮持续升温,城市绿化经济渗透到城市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城市的管理、规划者通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绿化建设。虽然投入大,但是园林绿化产业的产出将大大超过投资额。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不仅能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地区的物业价值,改善城市形象以及居住条件,造福人民,还可以带动其它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因为它本身的经济价值以及对其他产业的巨大带动作用,在将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园林绿化经济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绿化业的经营领域已经向市内外、省内外、国外开拓。

三、关于发展城市绿化经济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城市绿化事业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必须要改变城市绿化的传统观念,坚持科学绿化、可持续发展。

1.统筹发展,科学规划。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出发,遵循生态设计原则,布置大型生态绿化,科学地配置植物群落,将规划设计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小,维护生物多样性和防止污染。同时,还可以将园林规划设计与当地的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旅游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经济节约。

2.提高园林绿化行业自身水平。提高园林绿化行业的整体水平,必须要切实提高设计师、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园林绿化产业中的生产活动真正凝聚有创造力和附加值。同时,在园林设计中应加快对新技术的采用以及推广,使得方案设计与施工图出图实现无缝接轨。

3.健全园林绿化行业的行业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园林绿化经济主体是企业。对园林绿化行业的管理,要通过建立行业协会、制定必要的标准化行业章程、严格资质审查、提高监理水平及监督质量等多种手段来加强行业自律、减少恶性竞争、保障施工质量。

4.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群众参与园林绿化。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公益事业,具有社会性、群众性,对此,相关部门要加大有关园林绿化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普及树木花草种养知识,以提高其认识,力争把爱护园林绿化形成社会风气,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5.加强园林绿化企业自身建设。园林绿化企业必须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城市园林景区的规划设计、招标投标、施工建设、养护管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各个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操作行为,不断提高施工养护管理水平。

四、结语

总之,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做统领,努力探索、积极借鉴先进的园林理念以及园林绿化方法。今后,应注意加强维护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调整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协调城市园林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使绿化建设、养护管理法制化、规范化,依靠园林绿化产生效益必须有专业技术作为保障,运用相应的产业政策,制定可行的发展规划,引导市场的规范运行,把城市园林绿化的经营管理活动纳入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轨道之中。

参考文献:

[1]张祥平.园林经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管怀庆.对城市园林经济发展创新机制与途径的探讨[J].园林工程,2007(01).

[3]左美丽.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经济管理趋势[J].山西林业,2008(03)..

篇13

生态园林建设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指导下,以植物造景为主,利用不同物种(乔木、灌木、草本)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利用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建立多种类型、多种功能、丰富多样的景观,同时植物种类间的组合群体与四周环境协调,依其处地理环境条件,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达到生态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选择合理的植物,是营造城市园林景观成功与否的关键。

2、生态园林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城市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城市绿化尽量选择优良乡土树种为骨干树种,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物种,丰富园林植物品种,形成色彩丰富、多种多样的景观。另外以植物群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增加绿量构建生态园林。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生态园林以其所处地理环境条件,不同植物配置形式,构成不同的景观效果,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3、生态园林美学

生态园林美学,是研究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多维空间艺术景观造型的审美特征和审美规律的一门多边科学。园林景观是人化的自然,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完善的城市绿地景观营构,既要考虑其生态习性,又要熟悉它的观赏性,了解植物自身的质地、美感、色泽及绿化效果。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以生态园林美学表现出植物群落的美感,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植物材料的配置直接影响着的环境观赏特性和功能性。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同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有较强的预见性,使植物在生长周期中,提高景观观赏价值。中国风景园林是多维空间的艺术造型,在推崇自然美为特征的美学思想体系下不断的发展。强调艺术美与自然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之辩证统一,以艺术为手段,以展示自然美为目的,力求体现不是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生态效益和人文景观。强调动静结合,静中寓动,动中求静,静态景物中有动感,动态事物里蕴藉着无限清幽纯朴的静谧之趣。

4、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要做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风格多样,量力而行”。结合和保护传统文化,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包括保留城市自然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改善城市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风格和城市个性。设计形式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托,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理念之中,已达到二者相融合的目的。绿化配置应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是设计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乡土物种不但最适宜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低,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出现的又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因而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按照生态、景观、游憩的要求,细化绿地的功能分区也是生态园林的基本要求。

5、社会性、艺术性、生态性的和谐统一

生态园林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标志,也是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生态园林功能的发挥,可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休息环境,改善城市生态平衡,更好的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态园林强调生态功能、文化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相呼应,也是现代景观追求的三个重要目标。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面临环境日趋恶化的问题,环境与发展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生态园林按照生态学原理和规律,建立与地方气候相适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植物为主,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为人类创造清洁、舒服、优美、最佳的生态环境,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高度的和谐统一。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应转变城市美化的观念,进行合理规划,因地制宜,创造适生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将城市和绿地景观融为有机整体,构建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形成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性生态系统,进而达到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

篇1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自然环境

园林景观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水平和应用价值也在不断提高。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1现状分析

目前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许多问题,而这些是影响其最终效果和美观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具体来说,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3方面:①没有认识到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清楚设计和构建城市园林景观的目的,所以,也就无法在设计中体现出相应的设计目标,进而影响城市园林景观的价值。这是当前很多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很容易忽视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分析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意图,必然会影响其设计的可行性。②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不够。城市园林景观承担着改善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任务,因此,必须要切实加强对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当前,很多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存在明显的“重外观、轻生态”的问题。很多设计人员认为,只要把园林设计好看即可,只要它能够满足人们对美观性的要求就达到了设计目的。其实,这种设计是不合理的。这样的设计不仅会影响城市园林的景观应用价值,还会缩短园林景观的使用寿命。③不重视地域文化同样也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如果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融入地域文化,就会影响城市园林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降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价值。

2设计重点

2.1注重整体的协调性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基本前提是将城市园林景观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让它更好地融入到整个城市中。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之一。具体来说,要想完成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必须做到以下3点:①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必须足够了解整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这样才能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奠定基础;②在开展具体的设计工作之前,应该调查周围群众对城市园林景观的需求和期许,给予设计人员一些参考意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设计的协调性;③在具体工作中,要合理把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表现手法,用最准确的表现手法设计城市园林景观。

2.2注重自然规律

为了更好地提升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效果,应高度关注自然发展规律。在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地利用自然规律,就能够较好地提高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价值。这对于整个城市的环境发展和优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对自然规律的重视度来说,主要是要考虑整个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生态价值的实现。只有其生态价值符合城市发展规律,才能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提出的要求。

2.3充分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

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要使用一些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持续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于各种可再生资源,当前可供选择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并在相关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和极高的价值,值得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推广。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要从设计环节入手,采用各种有助于展现园林景观价值的方式,高度关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落实。

参考文献

[1]宁维晶.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探究[J].北京农业,2015(03):30.

[2]赵兴明.生态理念下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5(06):163-164.

[3]袁纪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J].吉林农业,2015(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