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能源经济范文

新能源经济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09

新能源经济

篇1

关键词:气候;低碳;经济;能源

Abstract: The so-called low carbon economy, refers to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nder the guidance, throug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innovation,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new energy development and other means, as far as possible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high carbon coal oil, reduc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 for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chiev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in-win the. This paper briefly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rise of new energy were analyzed briefly,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eaning and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under low carbon economy.

Keywords: climate; low carbon economy; energy;

中图分类号:TE0

引言

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共同面对的最大挑战和威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低碳经济正是基于气候变暖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从传统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桥梁。低碳经济强调通过对实体经济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以及发展模式的转型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适应和减缓地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低碳经济的提出及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低碳经济”最早出现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预计按目前的消费模式2020年英国80%的能源都必须进口,同时气候变化的影响迫在眉睫。

2007 年12 月,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 , 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 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至40%。“巴厘岛路线图”对全球低碳经济进一步迈向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是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其本质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低碳经济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经济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产业的领域。著名学者林辉称之为“第五次全球产业浪潮”,并首次把低碳内涵延展为:低碳社会、低碳经济、低碳生产、低碳消费、低碳生活、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家庭,低碳旅游、低碳文化

二、低碳经济下新能源的崛起

近来,西方金融危机逐渐走出持续低迷的困境,在复杂多变的复苏状况下,人们普遍期待新的变局到来,而一场以新能源革命和低碳经济为主题的绿色浪潮正在席卷全球。从美国,到日本、欧洲各国,低碳经济和新能源战略是西方发达国家占领新的国际市场竞争制高点、主导全球价值链的新王牌。

经济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会带来许多重大投资机会。特别是高能效的电力、交通、建筑、工业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这五个方面。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上,低碳经济则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当今世界,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要对持续的经济增长有贡献,而且要对提高劳动就业和降低二氧化碳有重要贡献。

三、新能源的涵义

1、新能源的概念

所谓的新能源是指除传统矿石能源以外的其他能源形式,具有来源上的可再生性以及使用上的低污染性。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

2、.新能源的特点

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3、新能源的种类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分为三大类:①大中型水电;②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③传统生物能。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指除常规化石能源和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核裂变发电之外的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小水电、地热能和海洋能等一次能源以及氢能、燃料电池等二次能源

四、低碳经济理念下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彻底转型。从经济结构上看,要转变现有的“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体系,用低碳农业替代高碳农业,用低碳工业体系替代高碳工业体系,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之路。从能源结构上看,要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构建新能源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着力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淘汰小火电、小煤矿、小炼油等落后生产能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化水平。

2、传统能源也要"绿化"

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作出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要实现这样的减排目标,不仅需要发展新能源产业,还要大力对传统化石能源进行节能减排,而且分析人士认为,后者潜力更大,而且需要付出的成本更低。据中电联的数据,截至2008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79253万千瓦,其中火电60132万千瓦,约占总容量的75.87%,风力、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占比大约仅为7%。目前,我国的电源结构仍以火电为主,分析人士预计传统化石能源"节能减排"很有潜力。此外,我国工信部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意味着以新能源产业发展为由头,我国众多传统产业都有望进行结构调整和发展思路的转型。

3、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

低碳发展之路固然应该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构筑轻型的经济体系,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构筑一个低碳社会,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发展低碳交通。目前,发展低碳交通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而公共交通是实现低碳交通的重要发展方向;构建低碳政府。中国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政府不仅作为投资的主体形成国有资本,还作为消费的主体改善着公共服务的能力;发展低碳社区。社区是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其居民有共同的认同感。发展低碳社区,不仅非常必要,也具有可操作性;倡导低碳消费。

4、开发节能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体现人、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在“功能”方面的协调。绿色节能建筑应是立体环保工程,兼备节地、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特点。绿色建筑的目标在于在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其中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多方面内容,以便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空间。我国已设定了不同地区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国商用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据统计,建材工业能耗占总能耗的10%左右,加上建筑本身需要消耗的钢材、木材和化工产品,估计建筑的间接能耗要占到总能耗的15%左右。

五、结论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将对中国科技技术和新能源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中国必将通过新能源的发展实现人民更加富裕,国家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朱俊生 《可再生能源》 2003 第2期 - 万方数据

篇2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15日开始了访华历程。两国领导人讨论的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是清洁能源与气候变化。伴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到来,低碳经济话题再次升温。低碳经济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并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中一条投资主线。

气候变化博弈,美国急需中国支持

由于共和党布什政府青睐石油等大企业利益而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致使美国长期在国际环境斗争上处于被动。

美国的能源气候政策问题,实质上也是国际气候博弈问题,本质是为了提升其自身国际竞争力,而不是解决世界环境问题。奥巴马政府力推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A),标志着美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迈出重要的一步。奥巴马政府摒弃了布什政府在气候政策上的保守立场,极力推动气候政策立法、促进新能源经济,并藉此改善美国在国际气候合作领域的形象、提高其影响力。但是ACES法案设置美国主要碳排放源的排放总额限制,相对于2005年的排放水平,到2020年削减17%,到2050年削减80%。

而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曾提出,在2020年以前使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25%至40%。美国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其减排承诺与其身份地位相差甚远。虽然国际社会普遍敦促和呼吁美国政府采取更具建设性的气候政策,但受制于内政因素的掣肘和保持美国国际竞争力的考量,在国家利益和国际社会的压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之前,美国政府的与气候政策有关的能源政策推进必将是一个渐进的、充满利益博弈的过程。

鉴于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年底召开,欧盟正力图通过“环境外交”进一步提升自身“软实力”,在国际事务中赢得更多话语权。作为世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最高的国家,美国能否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拿出一个有力的方案将直接决定哥本哈根会议的成败。美国要在国际气候问题上与欧盟抗衡,占据主导权,急需中国的支持。

发展清洁能源,中国需美国帮助

2006年以来,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国,并且中国的气体排放将会继续快速增长,如果没有新的、积极的气候政策,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接近翻番。近年来,中国增加了在清洁能源技术上的投资。中国生产了世界上30%的太阳能电板,还是世界上风力发电的第四大国家,计划在2011年生产50万辆电动汽车。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技术上投资了2210亿美元,是美国今年早些时候制定的经济刺激计划中此项投资的两倍。

中美两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合作存在共同利益和巨大潜力。美国在高科技,尤其是清洁能源的新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中国的优势在于拥有全球清洁能源最大的市场,并且整体制造成本相对低廉。

在当前全球经济背景下,美国对于中美之间的新能源合作诉求更加强烈。中国有可能通过引进新能源高新技术,提高新能源企业国际竞争力。

今年10月29日,中国沈阳能源集团与美国可再生能源集团及美国天空风能公司三方,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总额达15亿美元的风能合作投资协议,用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合作建设总装机容量达600万兆瓦的美国第二大风电厂。

中美清洁能源合作已迈出重要步伐,两国已经签署了能源环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进行了多次能源政策对话和油气论坛活动,今年又成立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

对于寻求高科技支撑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关键在于今后如何借助美国政府的力量促使美国企业做出相关技术转让承诺。中美清洁能源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加强清洁煤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培育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市场、推动太阳能发电的规模化应用、加快解决风电并网技术运行问题、开展智能电网技术合作和交流等等。

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低碳中国正在崛起

哥本哈根协议多方博弈如达成最优解,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实现减排目标指定清晰的方向。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大体具备,中国企业目前已经在多个低碳产品和服务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地位,其中以新能源相关行业最为突出。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将为中国汽车产业开辟跳跃式发展之路。工业节能在政策驱动下稳步前进。建筑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但是,我国离低碳社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一是低碳技术仍以中低端为主,二是低碳产业融资机制匮乏。

低碳经济领域内技术是关键。低碳能源供应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核能、碳捕获与封存(CCS)等,低碳交通运输技术包括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高效的生物燃料等,工业节能技术包括工业流程中的碳捕获与封存、以及工业动力系统等,建筑节能技术包括提高建筑物和电器的效能、热泵等。中国低碳技术循序突破,近期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

市场准入提高,则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有序健康发展。国务院总理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多晶硅、风电设备等新能源行业被列入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产业。这次国务院强调综合运用行政手段和金融政策等进行抑制,要求严格资本市场融资审核程序,对新能源部分子行业的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严格控制,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新能源的长期健康发展,而不是限制、或停止发展新能源。市场准入提高,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利于维护目前市场中优质公司的市场地位。

我们建议从政策制度、研发实力与核心技术、综合业绩水平等3个标准来考察低碳不同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同时重点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从国家产业政策中受益较大、具有明确业绩增长预期的优势低碳行业和上市公司。重点行业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核电、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等低碳子行业。

新能源汽车:中国实现从生产大国到技术强国的跨越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低碳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开源节流,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牵涉36个行业、关乎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就业机会的产业,汽车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电动车已经被许多汽车生产国当做振兴经济的突破口。

新能源汽车推进我国交通能源转型,通过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排放洁净化将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实现我国从汽车生产大国到汽车技术强国的跨越。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优势表现为:国家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明确;汽车产业整体发展前景乐观;新能源汽车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不大等。劣势表现为:研发投入依然不足;配套标准、法规几近空白;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等等。

未来25年,中国将新增2.7亿辆汽车,若电动汽车占乘用车总量的20-30%,那么中国国内电动汽车市场可达到7000亿-1.5万亿人民币。近期中国重点发展的三种电动汽车的应用方向分别是:混合动力车在商用车和家用轿车领域占主体;蓄电池电动车发展为中国特色,产品覆盖大宗交通工具、电动自行车、摩托车和微型轿车;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在公共交通领域。

高效储能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氢经济”最终会取代现在的“石油经济”,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可期。煤基燃料是解决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可以作为解决我国日益增长的车用燃料消费的主要途径。生物燃料汽车在某些区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我国在电动客车,尤其是纯电动客车的研究上具有较先进的水平,且纯电动客车技术世界领先,相对应的也有一批电动客车领域的领军企业。目前,国内外已有多个厂家涉足电动乘用车的研发和生产,且热情日渐高涨。

智能电网:低碳经济时代的能源输送网

智能电网是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把发、输、配、用各个环节互联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新型网络,它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系统各领域都将产生质的飞跃。

我国的智能电网被定义为“坚强的智能化电网”,“坚强”和“智能”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基本内涵,“坚强”即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而“智能”则是在此基础上实现电网的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及互动化。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2010年进行规划试点阶段,主要是制定发展规划、技术和管理标准,进行技术和设备研发,及各环节试点工作,特高压相关企业将显著受益;2011-2015年开始全面建设阶段,特高压输电建设仍是重点,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代表的二次设备将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高级调度系统、全数字化变电站成为标准配置,智能电表将全面覆盖,分布式能源、实用型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站将在主要城市广泛应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展开,将给国内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受益的企业将涵盖电网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核电:政策主导下加快推进发展

核电成为低碳能源供应的支柱,世界核电快速发展。2006年世界核电发电量约2.7万亿亿千瓦时,预计2030年将上升到3.8万千瓦时。如果以核电代替煤电,可减少18亿吨/年的碳排放量。发展核电可改善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也是电力工业减排污染物的有效途径,是减缓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

我国核电发展势头强劲,发展速度和力度远远超出预期。2008年底,我国已建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3个核电基地,拥有11台运行核电机组,907.8万KW的装机容量、占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15%。

我国核电技术发展现状是:拥有比较完整的核工业体系,核电站建设速度加快,实验快中子增殖堆和高温气能试验堆等多项关键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存在的问题是:尚不具备独立自主规模化生产核心设备的能力;对第三、第四代先进堆的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

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已得到较大发展,目前我国30万KW、60万KW及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国产化率水平分别在90%、70%和50%左右。预计2012、2013年前后,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的装备的自主化率将达到75%以上。我国三大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已经改扩建。

目前核电装备制造业的挑战与隐忧在于:

1.核电装备制造业标准化体系没有建立;

2.市场因素起作用,二代改进型技术的装备制业产能将进一步挤兑三代核电技术的装备制造业的空间;

3.目前批量建设的二代改进型机组自主化率不高,有的核心技术缺乏,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国产化率仅50%左右。

在这次中国刺激经济的4万亿投资中,核电成为其中引人瞩目的一块,核电的建设将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其中更多的设备提供商将从中收益。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国核电技术自主化率的提高,我国的核电站已经从以往的建立在海边为主转向内陆省份,其中湖南、湖北、河南、安徽、重庆、四川都将建设百万千瓦级的机组。

我们看好具有核心技术、强势市场地位的核电设备上市公司,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点竞争优势:

1.政府扶持大优势。国家产业政策从“适度发展核电”转变为“加快推进核电发展”,核能装机容量有巨大提升空间。

2.技术优势。国内技术比较成熟,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

3.成本优势。核电发电成本与传统火电发电成本相差不大,远远低于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

4.估值优势。核电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比较优良,成长确定性较高,目前估值水平较低。

5.局部垄断优势。

风电:从“”到“科学发展”

在各类新能源开发中,风力发电是技术相对成熟、并具有大规模开发和商业开发条件的发电方式,因此成为低碳经济的重要领域。全球风力发电快速增长,2001年以来,全球风力发电装机容量每年增长了20-30%左右,2008年全球风电增长28.8%,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球总装机容量已超过了1.2亿千瓦,可减排1.58亿吨CO2。

我国风电发展势头迅猛,风电市场的容量日益扩大。国内风电装机容量连续3年在百万kW级上翻番,2009年上半年国内新增装机443.98万千瓦,累计装机达1659.26万千瓦。2050年风电可能超过水电,成为中国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

我国风电发展是以风电场的规模化建设带动风电产业化发展,促进风电技术进步,提高风电装备国产化制造能力,降低风电成本,增强风电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风电技术发展现状:风电场建设和产业化发展很快,兆瓦级风机机组生产已基本实现国产化。我国风电技术存在的问题:兆瓦级风电机组的总体设计技术和一些关键设备仍然依赖国外;先进的地面试验测试平台及测试风电场尚未形成等等。

当前国内风电市场的竞争格局表现为:风电制造企业面临激烈竞争,内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累计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风电机组制造商4个梯队迅速成长,海上风电争夺战开始打响,风电入网已经成为风电发展的主要瓶颈等等。

篇3

关键词:能源经济;能源计量;计量工作

1 新疆能源经济的优势

1.1 新疆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和西进战略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

新疆煤炭、石油等能量资源丰富,是国家的能源生产基地;同时,新疆地处西北,与中亚、南亚多国接壤,是国家对外能源合作和贸易交易的桥头堡。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能源生产、加工基地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煤电、煤化工、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基地,能源通道有“西气东输”管道,石油输送管道,“西电东送”电力输送通道,规划中的“巴基斯坦―新疆”铁路运输通道等国家能源运输大动脉。目前,新疆已成为集能源“生产、中转、运输”于一体的国家能源基地。

1.2 新疆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统计,新疆地区共有石油远景资源量234 亿吨 、天然气远景资源量13 万亿立方米、煤炭预测资源量2.19 万亿吨 ,分别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1.5%、23.3% 和38%,均在全国位居第一位[1]。同时,“疆电外送”特高压能源通道的建成,“西气东输”管道、石油运输管道的开通,兰新铁路的改造和二线建设为新疆能源产品向外运输提供了保障[2]。

(1)石油天然气产业。新疆拥有内陆沉积盆地49个,总面积约为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21%。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盆地;此外,柴窝堡、伊宁、三塘湖、焉耆、库木车里等五个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也非常可观[1]。其中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229亿吨,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106.9亿吨,吐哈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15.36亿吨。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3]。

(2)煤炭开采及深加工产业。新疆煤炭资源具有煤质好、煤层多、厚度大、埋藏浅、大型及特大型煤田多的特点。全区可划分为三大含煤区,分别是准葛尔―北天山含煤区,西南天山含煤区和塔里木含煤区,含煤区内又分12个煤田和53个煤产地,其中资源量大,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主要煤田有准东、吐哈、伊犁和库拜煤田[4],这几大煤田煤炭资源占全疆总量95%以上。根据规划,2015年新疆煤炭产能将超过4亿吨,其中外运5000万吨[5]。

同时,以伊犁、准东煤炭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产业链。预计至2015年底,形成煤制尿素260万吨、煤制二甲醚80万吨、煤制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煤制油360万吨、煤制烯烃100万吨、煤制乙二醇100万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5]。

(3)电力产业。近年来,新疆电力工业发展迅速,是全国少有的集煤电、风电、光伏发电、电工制造、高压电网建设等优势于一体的区域。电力工业已成为新疆的重点发展领域,电力产业在新疆能源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电源基地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疆内新增装机4900万千瓦,2015年总装机规模达到6500万千瓦。电网建设方面,建成覆盖110千伏、220千伏、750千伏电压等级的全疆电网,与西北主电网联网送电的750千伏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已打通,成功实现了新疆电网与全国电网的畅通链接。哈密至郑州的±800千伏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运行;准东至重庆,准东至华东的特高压电能输送通道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依靠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电,构建“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愿景。同时兼顾新能源建设,带动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形成煤电、风电、光电共同发展,打包输送的局面,从而快速推进“疆电外送”工程。

2 能源计量需求分析

能源计量工作是加强能耗监测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地能源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技术保障。因此,在新疆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能源计量工作也应满足发展的需要。

2.1 石油天然气方面

计量工作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油气集输储运、油气加工以及成品油气销售的全过程。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对石油天然气产业非常重要。

(1)油气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相关的设备仪器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2)油气资源在集输储过程中,管道、容器及相关监测设备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油气资源的加工过程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4)油气资源及其加工产品的贸易交易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2 煤炭开采及加工方面

(1)煤炭开采过程中相关的仪器设备需要计量技术支持;(2)燃煤发电过程中,大量的仪器设备、现场试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煤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交易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3 电力工业方面

(1)电厂的建设及运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2)电网的建设及运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电工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4 高耗能行业

能源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高耗能行业里的矿产、冶金;基础设施里的公路、铁路、机场、通信等;配套产业里的新材料、新能源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相关专业的计量技术服务需求。

3 结语

能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计量工作的支持,能源计量工作的有效支持能促进能源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新疆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同步提高计量技术机构在技术服务方面的能力,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用一流的能源计量服务支持当地能源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见义,彭苏萍,李建忠等.新疆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思考[J].中国能源,2012,34(01).

[2]刘建军.新疆煤炭外运通道规划思路[J].综合运输,2009(10).

[3]康玉柱.新疆油气资源的开发前景分析[J].石油学报,2007(04).

[4]黄磊,贾永勇.浅谈新疆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6).

篇4

摘 要 2012年十月份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确保我国能源安全,这关乎到国家的安危以及持久健康发展。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能源为其发展提供了能力支撑和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单向线性能源经济模式导致出现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不协调的后果。新时期,国家提出了建立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畅想,本文将以当前煤炭经济为例,分析在当前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能源经济的瓶颈现状,分析其背后深层原因,为确保我国传统能源经济焕发活力提出实际性对策。

关键词 传统能源经济 煤炭 新思路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物质能源支撑和基础,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体的一次能源结构将会长时间存在。在我国煤炭作为三大能源之一,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与火电、建材、冶金和化工等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据2011年数据显示,中国煤炭生产总量为32.4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8.2%,而相应的消费总量为1713.5百万吨油当量占到世界消费总量的48.3%。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煤炭产业以及煤炭先关产业占据着重要比重。煤炭采选业是我国当前煤炭产业的上游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它下设的细分行业主要有无烟煤开采与洗选、烟煤开采与洗选、褐煤开采与洗选以及其他原煤的开采与洗选。而与其相关联的下游产业有电力、冶金、建材以及化工等四个重要的行业。而就是因为这四大类下游产业消耗了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88.7%。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无容置疑,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传统的单向线性经济模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初。传统能源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产出的产业特点成为制约我国传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新时期我国提出了全面转变产业结构,对于原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逐步淘汰原有经济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传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很多瓶颈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通过分析煤炭产业的现状来说明这个问题。

1、供需矛盾导致煤炭产能过剩

受后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全球经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疲软的状态。其中,产能过剩成为各国必须面临的问题,对于煤炭行业而言产能过剩无非是对行业行成前所未有的重创。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低于前几年水平,尤其是与煤炭相关联的产业,例如钢铁、化工等产业出现明显的增速下降。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在一定时期内如果某一商品的供过于求就会引起本身价格以及其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供需矛盾直接影响到煤炭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政策转移需产业结构调整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深,以及我国高耗能产业一味追寻产量而忽视质量等问题使得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进入寒冬。我国在哥本哈全球环境会议上做出表态,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到45%,以此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家在当期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转变经济结构,努力朝新型工业化道路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要对传统产业进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很显然淘汰落后产业来支持新型产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在对能源结构调整以及节能环节上面的空前力度,使得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逐步下降。

3、煤炭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作为传统石化能源,属于一次性能源,又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也就是说对于煤炭能源的开采与使用会受到限制。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产期以来不能调和。摆在世人面前的问题是,煤炭能源将会枯竭,这是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此外,煤炭产业的高污染问题一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此外,新能源的广泛使用以及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使得煤炭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威胁。

4.技术低下使产业发展受制

在众多的煤炭上游或者下游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之间,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相对较少,这就使得煤炭产业的产品附加值非常低。很多产业大多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技术水平低、低效率、高污染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忽略环境承载能力,而且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在新时期,煤炭产业要想实现持久发展,面临的问题非常之多。例如火电产业,它产业特点就是投资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来实现发展的,产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时常发生。

二、新时期煤炭产业发展新思路

从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节约先行、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这对于传统能源产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总是能够激发活力和提供发展的动力,煤炭产业相关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寻找一条适合新环境下的长效发展之路。

1.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市场总是时刻变化着,这就要求参与市场活动的每一个个体要尊重市场规律。首先,面临全球的产能过剩,煤炭产业的相关企业,要立足实际,放眼全球,紧紧以国际市场的形式调整国内生产状况。找准规律,避免盲目无计划的运营。因此,在经营思路上,煤炭产业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长远思路,不能拘泥于现实条件,否则企业将面临困境。其次,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积极响应并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确保政策贯彻实施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发展道路。

2.加大科技投入,走循环经济之路

煤炭产业是传统产业一个典型代表,它从出现之初到现在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煤炭产业的瓶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对于单项线性经济模式要进行改革,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延伸相关产业链的纵向与横向发展。当前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煤炭产业企业要着力推进落实此项政策。首先,在生产前期要做好科学规划,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规划上要紧紧遵循市场规律,遵循经济发展趋势,顺势而行,不能够以传统的理念经营和管理企业,否则企业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被淘汰出局。

3.政府牵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优势就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计划与市场两种方式来配置资源,实践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对于传统产业改革上,政府要发挥其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首先,在政策制定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产业转型的政策,要兼顾多方利益,既要注重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此外,还应要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其次,国家要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传统的煤炭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者资金密集型企业,在改革上会出现资金链的断裂,这时国家要发挥其职能,在财政扶持上要加大力度,尤其是对那些有着发展潜力的企业,而对于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进行引导,避免资源的浪费。

煤炭产业作为传统能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煤炭产业企业要敢于面临挑战,并及时进行改革调整,确立新思路,找准新方法,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振兴.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基于SCP范式视角.财会研究.2011(07).

篇5

【关键词】新能源发展;能源强度;经济增长;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资源的使用开始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为此新能源在不断得以开发和发展,这个过程会形成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不同的地区能源发展对其经济效应反应不同,能源开发强度的大小也与新能源开发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这种发展现状下,对新能源开发中要结合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并使能源得到有效利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能源和能源强度的概述

新能源其主要是指通过新型技术来对可再生资源进行开发并予以应用,这个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能、氢能等能源,而目前我们日常最常用的已开发的能源类型例如石油、煤炭等能源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新能源具有比这些能源更加突出的低污染、无污染的环保特点。能源强度具体是一种单位能源产值的能耗,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在单位产值内对能源的消耗,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能源之间所形成的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通常情况下,能源强度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生产技术、经济结构等的影响,而能源强度也会与经济发展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新能源发展的现状分析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形势,众多经济学家也在不断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讨,其中研讨重点是新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形成的互相制约的关系。资源对经济的波动影响是在多方面的因素下所形成,一个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区域,如果能源供给受到一定的限制,那么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受到资源紧缺的影响,会导致资源约束经济的发展;另外一点是在其他能源资源非常充沛的地区,由于资源产业的过剩现象,使得资源反而产生对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约束控制的影响。在这些关系约束中,能源是对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的核心要素之一,尤其是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的技术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造成对能源消耗大且投入高的状况。

三、新能源发展对能源强度的影响

能源强度单位产值内能源的消耗量大小的一种表示。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以对已开发的能源进行补足和增添,同时新能源是低碳环保型的,因此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都非常低,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最为重要的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单位产值的能量消耗,也就是说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程度,降低对资源的损耗,因此无形之中是增加了经济效益。因此,总体来说,新型能源的开发提高了能源强度的利用率,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四、新能源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新能源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促进经济增长的方式,如果仅仅通过能源和资源要素的高投入以及高消耗来实现是完全不够的,其根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和改变经济增长的途径。在当前我国的工业发展的基本国情下,能源消耗会持续上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会不断增加能源消耗量,使能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素之一,而中国要走新型能源发展道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从节能环保、清洁低碳以及科技先进化的出发点进行周全的考虑,积极建设能源利用效率高、污染环境小且具有高新技术水平的经济发展体系。在新能源不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加快建立以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与此同时,要在现有能源应用的基础上对其他新型能源进行开发,强化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平衡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关系。

2.能源的消费结构的权衡

通过能源的开发,在单位产值内形成一定的能源消耗,从宏观上看其对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较为浅薄,但实质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发展,使得新型能源与经济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倾斜和不平衡。所以,各个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和资源开发条件,来协调平衡产业结构,提出可实施性的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尤其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的优势,促使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突出特点,同时能源需求量也相对较高,在这种经济发展形势下,要重视能源的消费结构的权衡,对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尽量降低高弹能源的使用。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积极开创与时俱进的步伐,发展新型节能环保的新能源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中西部地区所具有的资源丰富的优势特点,可积极发展新能源生产产业,在日照强的地区发展光能发电等环保低碳产业,充分发挥各种新型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并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但这个过程要把握协调好能源强度,让经济增长与能源之间取得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使能源得到最大效率的使用,同时也提高了能源使用强度,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根据国际经验,GDP连续两个季度出现环比正增长即可宣告经济衰退期结束。全球最大经济体美国在经历2008年第四季度环比增长-5.4%、2009年一季度环比增长-6.4%的惨淡之后,二季度实现环比增长-1.0%,降幅大大收窄,超出市场预期。据此,可以认为美国经济触底回升的基调已大致成型,很可能在今年三季度或四季度实现环比正增长,换言之,若一切顺利的话,美国经济最早将于今年四季度、最迟将于2010年一季度走出衰退。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二季度日本经济也实现了0.9%的环比增长,为5个季度来的首次增长。业界认为,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长是在经济刺激计划和出口的双重作用下达到的,但其复苏基础和表现并不令人信服,仍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 几乎与此同时,有欧元区经济“双引擎”之称的德、法两国在二季度也实现正增长。此前两国均经历了连续四个季度的负增长,但二季度两国经济同时增长了0.3%。此外,希腊、葡萄牙等国二季度也都实现了同步增长。而其他一些欧元区国家,如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经济仍在下滑,不过,它们距离正增长也并不遥远了。特别是,如果德、法三季度经济持续增长下去,由于在欧元区内部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基本上都可以自由流动,那么,其余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自然也将逐步得到改善。 欧元区之外,英国二季度GDP较一季度环比下降0.8%,降幅明显大于此前市场预期的0.3%,这是英国经济连续第五个季度收缩,由此也使得英国经济复苏进程显著落后于欧洲大陆。 至于近年来经济一直高速发展的中国,判断复苏的标准与发达国家略有不同,主要看经济增速是否回归潜在增长水平区间,即所谓的“保八”。在经历2007年二季度以来的增长连续下滑后,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9%,显著高于一季度的6.1%,接近历年潜在增长水平区间下限。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8.9%,前三季度GDP增速达到了7.7%。因此,中国经济将率先实现复苏,并且复苏势头将比日本、欧元区更为强劲。 据此,大致可以判断,当前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目前都处于经济复苏的上升通道,只不过在顺序上存在差别:先是中国,接着是欧元区和日本,最后是美国和英国,将呈现出明显的经济复苏先后顺序。而这种趋势变化对于能源领域也将产生相应影响。 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将推动能源需求和能源价格逐步反弹。全球经济即将整体复苏的预期,为国际大宗商品和能源价格反弹奠定了一个坚实基础。最新证据是,国际原油价格在70美元左右连续徘徊了5个月后,10月中旬开始大幅攀升,一度冲破80美元关口。这其中固然有美元贬值的因素,但从一个中长期视角来看,也可视为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所发出的强烈信号——因为几乎是与此同时,反映美国实体经济的道琼斯指数也重新登上了1万点大关。 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复苏节奏的这种不同步性,又势必对各种能源的供求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互动也将随之激活。其中,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将激励全球传统能源(如原油和煤炭)需求和供应回升。从需求方面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的原油消费国和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并日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原油和煤炭进口国。此外,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日益重要的引擎,中国经济增长也将随之拉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复苏,特别是中国周边的一些东亚经济体,一个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对其原材料和零部件进口增加。从供给方面来看,中国能源需求增长,直接受益的除了俄罗斯、中东等传统能源供应地外,近年来还扩展到澳大利亚、非洲、拉美、中亚、伊朗、伊拉克等国家和地区。 而欧美复苏相对滞后,则将在一定程度上延迟新能源开发和推广的速度。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欧美着重发展的新能源项目,在这次全球危机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和影响,其研发、生产和推广工作都有所放缓。例如,由于太阳能利用大国西班牙的补贴经费削减以及全球信贷紧缩造成的太阳能新项目开发进度减缓,2009年太阳能电池系统的全球整体导入量预计同比将萎缩三成以上。 由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在衰退阶段都实行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因此,经济复苏过程中,通胀的压力不容低估。同时,由于包括原油在内的全球大宗商品基本上都是以美元计价,美国经济复苏和美联储升息的滞后,对美元汇率走势也将产生重大影响,至少美国经济在今年年底正式复苏之

篇7

一、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基本状况

受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带动,加上去年同期较低,今年上半年能源供需增幅较高,绝对量也已恢复甚至超过经济增长较快的2008年同期水平。

(一)煤炭供需总体呈紧平衡。年初受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和来水偏枯影响,国内煤炭需求大幅增长。进入二季度。随着工矿企业生产稳定恢复、气温逐渐升高等,煤炭市场“淡季不淡”,价格持续上涨。5、6月份迎峰度夏在即。用户备煤积极性提高,港口煤炭库存下降;水电增发,火电压力减缓,电煤需求趋于稳定。上半年全国铁路煤炭运量完成9.8亿吨,同比增长17.5%。6月底,秦皇岛港存煤566万吨,基本处于正常水平,5500大卡/千克山西优混煤平仓价为750―760元/吨;全国重点电厂存煤5780万吨,可用18天,库存充足。近期国际煤价持续上涨。进口煤价格优势渐弱,煤炭进口减少。上半年全国累计进口煤炭8109万吨。同比增长70.6%,增幅逐月回落。

(二)电力市场供需两旺。到6月底,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约9亿千瓦,其中水电超过2亿千瓦。进入6月份,全国用电负荷虽屡创新高,但没有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上半年全国发电量197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3%,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6月份全国日均发电量达到116亿千瓦时,创历史新高;与2008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17.2%。上半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达到2295小、时,接近2008年同期水平,同比提高190小时。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200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6%;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352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增幅比5月回落6.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1%。

(三)成品油市场逐步回暖。上半年油气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全国累计生产原油9848万吨,同比增长5 3%;天然气459亿立方米,增长10.8%。累计进口原油1.18亿吨,增长30.2%;LNG进口408万吨,增长100.2%。一季度成品油消费清淡,二季度需求逐月回暖。汽油消费稳中有升,柴油消费明显增加。

二、转变能源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

(一)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上半年全国电源建设完成投资1344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的37.2%,下降5.7个百分点;水电、核电、风电投资比重增至62.4%,提高5.8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以上风电场风力发电量2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4%。到6月底。全国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已达25台;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2540万千瓦,占世界的40%,是全球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见成效。前5个月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620处,淘汰落后产能7540万吨。全年关停106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任务已分解到140家电厂的394台老旧机组,所有机组将于9月底前关停,“十一五”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将超过7000万千瓦。按同等电量由大机组计算,每年可节约原煤8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4亿吨,分别比2005年减少2.6%、5.5%、3.2%。

(二)能源科技取得重大进展。能源科技研发取得转折性突破。百万千瓦级和AP1000核岛主设备关键铸锻件实现全系列国产化。自主制造100万千瓦超临界机组,自主开发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3兆瓦海上风电机组投入运行。特高压直流领域的研制能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海洋深水钻井平台自主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些长期受制于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专用优质原材料自主创新步伐加快。研制成功大型火电和核电设备所急需的U形管,建成高水平的交直流高压绝缘套管卷制生产线,研制成功大型直驱式风电设备配套所需的变频控制系统,天然气长输管线用大型阀门国产化取得突破。

(三)积极推进保障民生工程。4月份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灾情后,迅速启动抗震救灾保能源供应工作,震后第4天全面实现灾区应急供电保障。及时制定灾区受损水电站修复方案,年底前将修复受损的12座电站中的11座。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后,立即启动了喀什、和田两个热电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新疆与西北750千伏联网工程,近期将加快南疆气化工程等五类项目,到2015年解决南疆三地州县级城市、大镇和主要团场居民生活用气。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电力建设进展顺利,启动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在农村地区的利用,启动全国绿色能源县建设示范。

三、当前能源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

(一)第二产业用电持续高位,但增势减弱。上半年全国第二产业用电量151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2%,增速比1―5月回落2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2712亿千瓦时,环比基本持平;同比增长15.8%,是2009年10月份以来的最低增速,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比上月减少近1个百分点。4月、5月和6月份,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和化工行业用电量保持基本稳定,继续增长的动力减弱。目前高载能行业高速增长势头有所减缓,后续走势有待观察。

(二)电力供应能力总体充裕,但存在结构性偏紧问题。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宽松,但受机组分布、煤运通道建设、来水情况和极端异常天气影响,阶段性、区域性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时有发生。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局部偏紧,西北、东北地区电力供应较为宽松,华中基本平衡,华北、华东、南方平衡偏紧,高峰时段存在限电可能。

(三)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实现煤炭稳定可持续供应任重道远。上半年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全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788,同比下降14.9%。其中,原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79,下降24.2%。但煤矿建设项目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上半年共发生71起。死亡602人。其中新建、改建、技改和整合矿井发生较大以上事故40起,死亡465人,分别占煤矿较大以上事故的56.3%和77.2%。说明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客观上也反映出目前煤炭需求旺盛、价格高企,刺激了一部分非法煤矿违规生产,一些国有大矿也超能力、抢进度生产,造成安全事故。

四、下半年能源走势预测

下半年国际能源形势有望保持谨慎乐观,国内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上行,能源供需形势趋于稳定,走势可能趋缓。

(一)煤炭市场供求保持相对活跃。但存在区域不均衡。近期国有大矿和资源整合煤矿生产能力逐步发挥,运输能力基本满足需求,主要运煤干线检修结束,煤炭供应能力可以保障。下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度夏过冬用电高峰对煤炭消费形成支撑。同时房地产调控新政、各地落实节能减排任务以及下半年水电出力会好于去年等,将带动煤炭需求回落。

篇8

重通集团作为一家传统装备制造型企业,拥有50多年设计制造透平机械的历史,其产品以技术领先、质量可靠、性能稳定在行业中拥有良好信誉,曾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离心式制冷机和第一台高温通风机,其中为北京燕山石化总厂研制的离心式制冷机组至今已安全运行40余年。公司生产的离心式制冷机组在国内核电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9%,高温风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装备制造业遭遇了发展瓶颈,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等新兴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重通集团按照重庆机电集团打造“千亿集团”的目标要求,结合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精心制定了以节能、低碳、环保为发展方向,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和经营模式调整”三个调整为举措的“十二五”发展战略,其中进军风力发电新能源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三个调整的重中之重。

通过调结构实现保增长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能源资源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以气候变化为代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更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我国可持续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其中发展风电已成为近期我国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为此,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各项法规办法,为推动国内风电建设和产业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政策环境。

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早在2007年,在重庆机电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重通集团投资8 000万元,进军风电行业。一方面,从荷兰NGup公司引入850千瓦风电叶片专有技术开始制造风力发电叶片。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形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兆瓦级风电叶片设计和制造工艺技术。另一方面,利用企业实施环保搬迁的有利时机,在重庆迅速建成了年产300套风电叶片的制造基地。2008年重通集团制造的风电叶片实现挂机运行试验,第二年通过德国GL质量认证并取得设计制造许可证,同年与重庆海装、西安玖和能源等风电主机制造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风电叶片产品迅速实现了产业化,批量进入市场,成为重通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

风电叶片的批量投产,对于重通集团的意义不仅仅是获得了新的增长点,更重要的是使得重通集团进入了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新能源行业,平衡了重通集团主业易受宏观调控影响的风险,实现了调结构、保增长的有机结合。

通过收购联合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正当重通集团风电叶片产业刚刚起步、进入市场时,中国风电产业却在经过近四年的快速发展后,因过度和盲目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整个行业进入了一个调整期。

面对风电行业因产能过剩出现的调整局面,重通集团却发现了发展机会:一是当前的产能过剩是规划产能过剩,企业实际形成的产能远远小于规划产能,且大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形成实际产能。二是当前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过剩,只是个别型号产品出现了过剩。随着技术进步,这部分落后产能逐步被市场淘汰,为新规格叶片产品提供更多空间。三是当前风电叶片产能地域分布严重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北和西北地区,而蒙东蒙西、东北等风资源富集区风电叶片企业却非常少。经过充分分析论证后,重通集团确定了进入东北、内蒙古等前期风电发展滞后、叶片厂家少、风资源富集区的发展思路。2011年9月8日,重通集团投资7 500万元收购了吉林省大安晨飞风电设备有限公司100%股权,不仅使公司低价获得了现成的生产厂房和成熟的风电叶片技术,同时获得了大安市政府大力支持。2011年11月,重通集团以大安晨飞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为载体,投资近亿元在锡林浩特市建立锡林浩特晨飞风电设备有限公司。锡林浩特市政府承诺,在大安晨飞进入锡林浩特后不再引入第二家风电叶片厂,并协调其境内风电主机企业优先使用公司生产的产品,为公司提供了可靠的市场保障。2012年1月,大安晨飞又与西安玖和能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建设鄂尔多斯生产基地。至此,重通集团完成了风电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了对蒙中、蒙东及整个东三省平原风场以及西南地区山区风场有效覆盖的区域联动竞争优势。

通过技术创新确保竞争优势

重通集团不仅在经营思路上积极创新,而且在技术上也大胆创新,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叶片壳体一次成型工艺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有效缩短了叶片成型时间、提高了工效。在材料替代方面,与国际同步完成了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叶片的研发并率先批量供应市场。领先的技术优势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有效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2012年,公司与荷兰We4Ce公司联合设计、联合攻关开发的“2.0MW加长型风力发电机组叶片”项目,采用“一拖一跨”(两种规格产品共用一套模具)的设计方案,相对于单一开发某型号叶片的技术方案,将对Ⅲ类及以下风区更有效的覆盖,适用范围广,同时也对2.5MW形成了有效的延伸。此技术方案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有效规避了投资风险。其中“一拖一跨”的组合式模具制造技术更是属国内首创,对于风电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技术和工艺水平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综合优势助力跨越式发展

通过不断的经营创新和技术创新,重通集团在风电产业形成的综合优势正不断得到显现。

地域优势:由于风电叶片的特殊性,运输成本极高,各大主机厂均在同条件下选取离风场较近的叶片厂家,以降低采购成本,而在吉林、蒙西及蒙东三大风电基地区域其他叶片企业较少,因此,与当地及周边的主要风场配套,具有良好的运距优势。

市场优势:重通集团风电产业落户大安和锡林浩特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均承诺不再引进其他风机叶片生产企业,并协调境内风电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重通风电叶片产品,市场优势明显。

产品优势:重通集团已经成为国内风电叶片规格最为齐全的主流叶片配套企业之一,产品规格覆盖850千瓦到2.5兆瓦全系列陆上产品,同时,产品具有良好的技术匹配性,可与国内众多主流风电机组整机配套。

技术优势:重通集团独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叶片壳体一次成型工艺技术和组合式模具制造技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协同优势:重通集团与大批风电主机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作为专业的风电叶片制造商的地位得到业内广泛认可,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口碑,良好的风电产业布局将发挥更好的协同作用。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进军风电产业。重通集团自2007年步入风电领域,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完善了风电产业布局,培育了产业竞争优势,预计2012年可实现产销15 000万元,为2015年进入国内前五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篇9

从历史上看,世界经济每一次大周期的复苏阶段,都伴随着剧烈的经济结构调整,出现引领经济增长的新型行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在此轮经济周期的复苏阶段,谁将引领新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成为未来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制高点?多种迹象表明,新能源可能成为一个重要选项。

新能源之所以有望担此重任,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需求上看,当前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具备可持续性,必须寻找新的可替代能源。按照目前的消费速度,全球化石燃料100年后将消耗殆尽,这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威胁和挑战。面对这一威胁和挑战,人类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研究出新的替代能源,要么回到文明前的黑暗时代。此外,确保能源安全供给、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大气与河流污染,保护人类的共同家园,也亟须新的替代能源。因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新能源提出了十分迫切的要求。

从供给上看,新能源已初步具备了投入、技术、成本、规模等基本条件。在投入方面,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2009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用于绿色能源的投资总额,已超过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全球绿色能源投资已经从2004年的300亿美元上升至2008年的1550亿美元,4年时间内增长了4倍多,超过用于煤炭和石油开发的1100亿美元投资额。其中风能是全球新能源投资额最集中的领域,各国投资额合计超过518亿美元,投资增幅最大的领域是太阳能,同比增幅达49%,达到335亿美元。近年来,我国对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大幅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在技术方面,由于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目前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的关键技术已经被突破。如随着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开发应用,燃料利用率、机组效率大为提高,停堆换料和在役检查时间大为缩短。新能源的两大主力品种风能和太阳能已经具备明确的产业化前景,成本有望在较短时期内大幅降低。尽管一些关键技术离大规模应用仍有一段距离,但随着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相信这一距离也不太遥远。

在成本方面,目前新能源的生产成本总体上仍然大于传统能源,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一大瓶颈。针对这一情况,不少国家在财政税收上对新能源生产和使用给予补贴,为推广新能源发挥了积极作用。如美国政府计划未来10年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新能源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欧盟通过了新能源政策共同行动计划,确立了三个明确目标,即保障能源供给安全、提高欧盟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围绕这三个目标制定了具体的行动计划。

我国近期将太阳能产品纳入家电下乡范围,消费者可享受13%的财政补贴;对可再生能源在城市和农村建筑应用、新能源公交客车等给予直接财政补贴等。可以预计,在政府政策刺激下,新能源的生产成本必将进一步降低。一旦新能源生产成本降低到传统化石燃料成本之下,新能源必将获得飞跃式发展,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在规模方面,新能源目前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根据国家发改委提供的资料,目前我国核电发电量只有910万千瓦,占我国总发电量的比例仅为1.9%,国际上这一比例平均在16%左右。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千瓦,在世界上排名第四。根据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5亿千瓦,年均新增装机约1200万千瓦。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约达8000万千瓦,风电总装机容量将达约1.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180万千瓦。

篇10

关键词:新能源;能源结构;经济发展;可持续战略

一、引言

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过去数十年间,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是全球消耗的最主要能源。然而长期过度开采导致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加上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与生态破坏问题,人们对新能源资源的需求日渐增强。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以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保证,长期以来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如今,传统能源难以保障经济的快速平稳增长,既有能源结构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亟待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在这一背景下,新能源的研究与开发极具现实意义。由于新能源具有资源丰富、环保低碳等特点,顺应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新机会、新动力,为社会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全球新能源战略

(一)新能源战略意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和核能,区别于已被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常规能源。由于传统能源日渐枯竭以及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主要特点的新能源开发逐渐被各国重视。新能源具有以下特点:1.资源丰富,可再生性强;2.不含碳或含碳量很少,对环境影响小;3.分布广,有利于小规模分散利用;4.能量密度低,开发利用需要较大空间;5.开发利用成本较化石能源高。

能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可以带动许多关联产业发展,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发展新能源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传统能源,其经济结构具有高耗能、低产出的主要特点,长期以来造成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社会问题,威胁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能源的出现打破了原有局面,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一方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易于就地发开,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使能源利用走向绿色低碳,契合五大发展理念中的“绿色”目标。因此新能源在能源结构转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我国广袤土地上,许多地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如青海、甘肃、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年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东南沿海和我国北部地区风能集中。这些新能源资源丰富的地区若能因地制宜,形成适度的规模化产出,将会形成强大的经济推动力,带动以新能源为中心的产业链发展,实现区域经济振兴。

(二)各国新能源战略

从全球新能源战略来看,发展新能源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共识,是拉动经济增长和应对未来能源与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欧洲,瑞典、丹麦等国已提出到2020年⑹迪50%的电力能源来自新能源。而根据德国权威机构全球变化咨询委员会的相关研究,未来新能源的替代比例唯有从2020年的20%进一步提高到2050年的50%,才能很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近十余年,世界各国对新能源的发展力度相当可观。以光伏、光热产业为例,太阳能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一直是新能源领域开发应用的热点。各国针对太阳能产业相继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宣布的总装机规模不断上升,近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股投资和建设热潮,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例如日本公布的“面向2030光伏路线图”中提出,到2030年将安装太阳电池组件容量1000GW,通过发展光伏产业缓解能源供给的紧张局面,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同时美国也提出“2030及更久远的美国光伏工业线路图”和“千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力图实现本国在光伏产业的领先地位。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预测,到2020年,欧盟的光伏发电系统将满足欧盟全部电力需求的12%;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发电在世界总电力供应中将达到10%以上,成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供给能源之一。与此同时,太阳能光热发电也发展迅猛,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等国相继加大核心技术的投资力度,至2012年底全球已建成的光热发电站装机容量超过2500MW。根据国际绿色和平组织、欧洲太阳热电协会在《2009年世界太阳能集热发电概况》的预测,如果发展顺利,到2030年光热发电将可满足全球7%的能源需求。

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政府十分重视太阳能产业发展,迄今已通过光伏发电技术为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十余万无电用户解决了用电问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共有7个奥运场馆使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其一年的发电量相当于节约170吨标准煤,减少57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新能源装机将超过全世界装机的25%,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进入大规模普及阶段,系统安装成本大幅降低,新能源消费逐渐走进普通大众生活。

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涉及广泛,在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受到的经济周期影响小,在可预见的未来,必将凭借自身优势特点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成为能源领域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我国新能源前沿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改进。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显示,2013年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为67.5%,石油占比为17.8%,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9.6%。煤炭、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年减少,非化石能源占比逐年增长,表明我国的绿色能源消费正在逐步增加,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能源相关的前沿应用和概念被提出,如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等。根据国家发改委出台的《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一)新能源电动汽车

汽车产业涉及钢铁、电子、机械、玻璃、橡胶等工业领域,产业链很长,具有显著的经济拉动作用。新能源汽车因其节能环保特点被认为是汽车未来的发展方向。2009年我国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率先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工作,通过财政补贴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据统计,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33万辆,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6年工信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显示,至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体销量的比例将达40%以上。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拐点,新能源汽车作为“新经济”在工业领域的标志性行业,将有效促进产业转型,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提出,其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代表,融合了新能源技术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传统能源的利用模式。2016年,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18年要建成一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能源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到2025年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产业体系,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作为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的复杂系统,能源互联网具有分享快捷、多源协同、低碳高效等主要特点,近年来保持较快发展。根据埃森哲预测,到2020年,我国的能源互联网总市场规模将超过9400亿美元,约占当年GDP的7%,成为推动能源行业革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

四、政策措施

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发展新能源对促进能源结构改善、摆脱经济衰退和创造就业机会具有战略意义。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先后公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法规措施,规范产业方向。与此同时,应重点考虑在经济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培育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一)降成本,提供融资渠道

与传统能源相比,新能源产业具有一些特殊问题,如资源分散、不稳定性、技术不成熟、高成本和高风险。总体而言,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且耗费时间长。因此政府需要提供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如在新能源示范区实行企业税收优惠和补贴政策、提供充足的自主研发经费,降低企业成本。还应拓宽融资渠道,如建立新能源产业信贷、新能源专项融资等,为企业、个人进入新能源行业提供便利,使企业免除不必要的后顾之忧,得以专注于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二)防垄断,促进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是新能源产业持续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与传统能源特点不同,新能源是对能源开发、生产、消费观念的一次变革,经济增长不能以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为代价,不能用生态环境的破坏来交换,传统能源市场结构已不能适应新能源行业。未来亟需打破能源市场壁垒,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垄断监管,进而推动能源体制改革,使民营资本成为发展新能源的主力军,有力支撑国民经济发展。

(三)鼓励创新,营造绿色消费氛围

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相比许多传统行业我国在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小,甚至在一些方面还领先国际,因此整体存在赶超先进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应当充分鼓励对核心技术的创新,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通过与国外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联盟,引进高素质人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企业,提升我国的创新竞争力。同时努力营造绿色消费的文化氛围,有效推广新能源产品,例如通过补贴免税政策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和停车场建设,让大众意识到节能环保势在必行,新能源消费符合人们的切身利益。

五、张家口案例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张家口是我国华北地区风能和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位于蒙古高原冷空饨入华北平原的主要气流通道,据估计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4000万千瓦以上,占河北省陆上风资源的71%。同时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可开发量在30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展潜力巨大。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主要的电力负荷中心之一,2014年全社会用电量约为5000亿千瓦时,其中化石能源电力仍占90%以上,对新能源发展需求迫切。2015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河北省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发展规划》,确立了张家口地区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规划部署。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涵养区和电力输送通道节点,张家口率先探索新能源发展的模式机制,目前已拥有“国家风光储输试验中心”、全国首个风电研究监测试验基地以及风机总装、叶片制造等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开发应用、装备制造、科技研发、技术服务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未来将促使能源结构更趋清洁化、多元化,实现大气污染治理,保障区域经济健康平稳发展。

位于张家口市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至2014年已累计输出优质绿色电能超过8.4亿千瓦时,为区域经济贡献巨大。借助规模优势和自主研发投入力度,未来张家口开发新能源成本将有效降低,人们的消费理念将更趋绿色环保。预计到2020年,张家口市55%的电力消费来自新能源,全部城市公共交通、40%的城镇居民生活用能、50%的商业及公共建筑用能来自新能源,40%的工业企业实现零碳排放。张家口还以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为契机,将建设国际领先的“低碳奥运专区”、“光伏迎宾走廊”,向世界展示我国新能源发展成果,彰显可持续发展理念。

张家口市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作为新能源产业基地的张北县,近年充分发挥域内能源丰富的潜力,强力推进风光产业集群化发展,打造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示范区,有力地提升了县域经济实力。有计划显示,未来国家考虑在张北县一带建立新能源特区,建成京津冀地区最大的风电、光伏及光热项目集群,总规模逾2000万千瓦,总投资达万亿元以上。同样,康保县由于地理位置适宜开发风光电,县政府紧抓国家发展新能源契机,将新能源产业培育成全县支柱产业,很快形成了地区的投资热潮。自启动新能源项目以来,康保县已与十余家新能源企业签约,吸引了数百亿元投资,为地区发展注入极大活力。

六、结语

当前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的国际环境下,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在经济发展新时期,为顺应时展需求,有效解决高耗能问题,对新能源的开发投入力度日益增强,近年来已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产业化初具规模。未来将吸引更多投资,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向着全面实现新能源商业化,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的方向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繁荣。

参考文献:

[1]刘松万.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繁荣――培植新经济增长点和新财源.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C].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009.

[2]谢晶莹.新能源:世界各国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J].农业工程技术(新能源产业),2010(01).

[3]张兴兰,冯百侠,赵海军.新能源产业势必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J].中国集体经济,2010(28).

篇11

能源问题在理论上的研究可以追索到20世纪70年代早期“罗马俱乐部”的一系列研究,其最具代表的《增长的极限》一书,着重强调了能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这种研究成果进而引起了各个国家的广泛关注,能源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逐步成为各国经济学家们的重要研究方向。Rashe(1977)首次将能源使用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C-D函数)中,证明了能源的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进而定量地描述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张明慧(2004)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证明了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存在着Granger因果关系[2]。韩智勇(2004)等人在得出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的结果,但它们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性[3-4]。郭志军(2007)通过用协整方法实证了三次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间也存在着相关关系[5]。随着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不可再生能源储量却逐渐减少,能源安全问题成了许多国家面临的一大挑战。同时大量使用石化能源造成环境污染,碳排放增加,引起全球气候变暖,使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环境恶化,这是人类面临的另一重大挑战。因此,面对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二难选择,研究和发现新的能源,进而寻求以代替以往的传统矿物质能源,以最小环境代价来获取高速的经济增长,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新能源是指以新技术、新工艺为基础正在积极研究或正处于开发利用阶段,有待推广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一定产能的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及生物质能在内的其他可再生能源。

二、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1990-2010年份中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和新能源(水电、核电、风电)消费数据和传统矿物能源消费量来自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等,数据如表1所示:

三、新能源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X的变化引起Y的变化,则X的变化应发生在Y的变化之前,在说明X是引起Y的Granger变化。Granger因果关系模型中,检验的程序是决定因变量的加入是否显著地增强了回归方程的解释能力,它仅采用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滞后值。为检验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假设以下的两组回归方程:Yt=∑α1iYt-i+∑α2iEt-iμt(1)Et=∑β1iYt-i+∑β2iEt-iνt(2)其中,Yt=Yt-Yt-1,Et=Et-Et-1,Yt为国内生产总值(GDP);Et为新能源消耗(本文以2011年国家统计年鉴中的水电、核电、风电作为新能源)。则回归方程(1)和(2)因自变量的系数不同,有以下四种可能的因果关系:如果∑αM2t=0且∑β1t≠0,则Yt对Et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如果∑αM2t=0且∑β1t=0,则Yt与Et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如果∑αM2t≠0且∑β1t≠0,则Et对Yt存在单一的因果关系;如果∑αM2t≠0且∑β1t≠0,则Et与Yt之间存在互为因果关系。本文用eviews5.0软件对新能源消费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选取滞后期为2时的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可知,新能源的消费确实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单一的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新能源的消费是引起国内生产总值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是,随着滞后期的增加,本文研究发现,当滞后期5期及以后时,国内生产总的增加也会带动新能源的消费变化。滞后5期的格兰杰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通过图1和图2检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短期内,新能源的消费是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但是从长期来讲,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促进了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因此,为了使国家经济能够持续高速的发展,新能源的开发和研究是必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我们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和价值观,把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和构建低碳社会作为长远的发展目标。要接受以新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概念,在新能源发展的基础上促进GDP的增长,实现GDP和新能源的双向发展。

篇12

虽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保定市新能源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还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

1.1产业结构不合理,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从保定市产业结构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二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这就导致了保定市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以重化工产业为主,限制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此,保定市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加速阶段,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

1.2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保定市新能源资源本身较少,长期以来,经济消耗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在保定整个能源消耗结构中,煤炭占了76%。这种能源结构使得能源需求与能源约束的矛盾日益严重。

1.3资金和技术障碍使新能源产业发展相对缓慢

与其他各行业不同的是,新能源行业十分倚重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其自身竞争力往往难以承受市场考验,而经济压力又让政府补贴不可能长久地进行下去。有经济学家对其抨击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此外,为了使用新能源,汽车、供暖、电力设备等都需要改造。从保定市的实际情况来看,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主体较为单一,多数是靠政府投入,风险投资严重不足;新能源产业的起步发展一般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在获得银行贷款和融资时相对处于弱势地位。另外,目前保定高新区新能源企业数目不少,但持续创新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产业整体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2保定市新能源发展对策建议

2.1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京津冀经济圈”的地理优势下,保定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虽然初见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符合河北省重点产业支撑项目和重点建设条件的新能源产业项目,可优先列入相关计划,享受既定优惠政策。

2.2加强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一条龙

发展新能源产业必须以核心技术为支撑,加大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要在研发环节占领高端核心技术,实现产学研一条龙。形成以新能源企业为主体的高水平研发体系,建立自主创新高地。

2.3培育龙头企业集团,全面带动新能源行业发展

篇13

世界范围内的环境质量退化使得经济发展与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日益得到关注。1995年,Arrow提出了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为倒U形关系的假说,即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EKC假说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出现脱钩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利用发达国家数据开展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工作,从工业物质消耗、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的角度验证了EKC假说[2j,并且发现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还存在同步、U形、N形等关系形式。但是,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与经济发展的响应关系以及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的减物质化历程的研究还非常少。当前,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进人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总量的迅猛增长使得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双重制约。因此,从宏观经济、工业化进程和能源的综合视角,加强对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总结能源消费减物质化的国际经验和一般规律,对于滨海新区实现经济、环境与能源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计量模型研究主要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归纳总结其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减物质化的一般规律和经验。然后,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滨海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响应关系,并据此提出对滨海新区未来能源消费减物质化的认识和建议。

2模型建立与数据来源

2.1指标的选取基于代表性和数据易得性的指标选取原则,本文选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单位GDP能耗作为能源强度指标,衡量能源消费相对减物质化水平;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衡量能源消费绝对减物质化水平的指标。

2.2数据来源和整理

滨海新区相关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天津统计年鉴))[,l、《天津滨海新区统计年鉴})[4];国际方面的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2008年出版的((WorldDevelopmentIndicators2008》[,]。由于数据源限制,滨海新区研究的时间跨度为2000一2007年,美国、日本、法国和瑞典等国家的时间跨度为1960一2005年,德国、韩国等国的时间跨度为1971一2005年。为便于横向比较以及消除价格因素影响,人均GDP按2000年美元不变价格计算,能源消费总量单位统一折合为标准油当量(toe)。

2.3模型的建立

根据已有的EKC实证研究来看,能够用来模拟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响应关系的模型主要有三次函数和二次函数方程。其中,二次函数曲线最为符合EKC曲线特征。但是,考虑到在较长时间跨度内,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可能会出现比倒U形曲线更为复杂的变化。因此,本文优先使用三次函数进行曲线拟合,如果三次项系数未能通过t检验,再选择二次函数进行拟合。夕=ax,+bx,+cx+d+‘(l)式中,a、b、。—回归系数;d—常数项;x—人均GDP;少—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或能源强度,“—回归残差。

3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减物质化的国际经验和规律总结

3.1能源强度与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及规律

对主要工业化国家人均GDP与能源强度指标进行曲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1%0一2005年时间段内,除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的能源强度曲线为倒N形外,美国、日本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曲线均为N形见表l。由于数据源限制,本文缺少1960年以前的统计数据。不过根据Reddy等人对1840一1960年时间范围内发达国家能源强度变化的分析来看,美国、德国等第2代工业化国家的首次能源强度峰值出现在1920年前后,分别为0.9toe/1000$和0.8toe/1000$。该时期的美国、德国正经历着第2次工业技术革命,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阁。1960一2005年工业化国家能源强度与人均GDP关系曲线见图1。日本作为第3代工业化国家的代表,首次能源强度峰值出现在1950年左右,这一年日本的钢铁、化学等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最高的54.6%。进人后工业化时期,由于部门能源强度持续上升,结构节能效果并不明显,先行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强度再度开始上升,并且在人均GDP达到10000$之后,各国的能源强度曲线相继出现了第2个波峰,对应于表1中N形曲线的第l个拐点TPI。其中,德国在人均GDP为10428$(1971年之前)时出现,而美国和日本则出现在人均GDP为15000$左右时。作为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代表,韩国的能源强度曲线实质上为倒U形(曲线第1拐点所对应的人均GDP为O$)。自1973年韩国政府发表《重化工业化宣言》开始,能源强度伴随重工业化过程持续上升。1991年,韩国重工业产值比重达到了巅峰的74.3%t7],与此相对应的是,韩国的能源强度在这一年也达到了峰值,随后便开始持续下降。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l)在特定时间段内,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强度曲线可以验证EKC假说。但如果将研究的时间段分别向前和向后延伸就会发现,总体上各国的能源强度变化表现为震荡下行的趋势。(2)能源强度与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强度不断上升,并且在重工业比重达到顶峰前后,出现首次能源强度峰值。随着后工业化时期的来临,由于服务业比重提升趋缓及能源效率持续负增长等因素,在人均GDP达到10000$后,美国、德国等国家相继出现了第2次能源强度峰值。(3)工业化较晚的国家能够在相对较低的能源强度水平上完成工业化。这些国家工业化周期较短,能源强度的峰值也相对较低。美国、德国等第2代工业化国家的能源强度峰值要低于英国,较晚工业化的日本则不到美国的1/2,韩国的峰值虽然高过日本,但仍远低于美国、德国的水平。这说明较晚工业化的国家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在吸取先行国家节能的经验教训、先进的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实现更为节能的工业化过程。(4)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对于推动能源消费的相对减物质化缺一不可,兼顾结构节能与技术节能可以实现能源强度的迅速下降,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结构节能的局限性将会显现。在相继出现1960年以来的第l个能源强度峰值后,受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的推动,美国、日本等国家的能源强度开始以较快的速度下降。其中,日本在1975一1990年期间能源强度下降了21%,而美国在1970一1990年期间下降了36%。但是,当这些国家服务业水平高度发达、三次产业结构趋于稳定时,能源强度又都开始出现上升。

3.2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响应关系及规律

在研究工业化国家能源消费相对减物质化历程的基础上,对各国家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GDP指标进行回归分析见表2。在1960一2005年时间跨度内,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曲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美国、日本为同步增长曲线,德国为N形曲线,符合“重组假说”所描述的情况,韩国为倒N形曲线,而法国和瑞典则呈现出典型的倒U形曲线,验证了EKC假说。从以上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EKC假说并不普遍存在于工业化国家的能源消费曲线之中,只有法国和瑞典的关系曲线为倒U形。其中,瑞典目前已处于能源消费EKC曲线的右半侧,而法国将在人均GDP达到41602$时出现拐点。(2)能源消费曲线是否为倒U形与经济发展水平及能源强度的高低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瑞典的人均GDP低于日本,能源强度与之对比则相对较高,但却先于日本实现了能源消费的绝对减物质化。(3)实现能源消费的绝对减物质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能源消费曲线可能暂时表现为倒U形,但随着人均GDP水平的不断增长,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仍有重新组合的可能。德国的能源消费总量曾在人均GDP达到17166$时开始下降,但当人均GDP增长到22583$时,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重新藕合。(4)能源消费的相对减物质化是实现绝对减物质化的重要条件,但并非唯一条件。美国和日本的能源消费曲线之所以迟迟未出现拐点,主要缘于经济总量的增长,抵消了能源强度降低所带来的节能量。(5)后工业化国家可以通过产业结构的跨越式演进、缩短工业化周期、推广节能技术等途径,在相对较低的人均GDP水平上,实现能源消费的绝对减物质化。自1960年开始工业化以来,韩国工业在进行短暂的进口替代之后,立即转向高技术产品出口的导向模式。并且,在电子信息、造船、汽车等产业达到政府重点扶持的同时,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也并未受到影响,即便在1991年韩国进入工业化成熟期时,其工业占GDP比重也仅为42.6%,而服务业比重则达到了49.4%。因此,韩国仅用30多年即走完了欧美国家经历了1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按目前的发展趋势,韩国将在人均GDP达到14465$时,实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明显低于德国和瑞典脱钩时所对应的人均GDP水平。

4滨海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响应关系

利用公式(l)对滨海新区2000一2007年经济增长与能源强度、能源消费总量的响应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如表3。滨海新区能源强度及能源消费总量曲线方程的三次项和二次项系数均未能通过t检验,但一元线性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通过了t检验和F检验。曲线拟合结果显示,目前,滨海新区能源强度是持续线性递减的,已处于能源消费的相对减物质化阶段,而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则处于高度藕合的状态,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能源消费快速上升。经进一步分析,2000一2007年期间,滨海新区年均节能率为4.75%,GDP年均增长率达到22.5%,工业经济比重由63.9%上升到68.6%。这说明,现阶段能源强度的下降主要由技术节能因素驱动,而经济规模的迅猛扩张,则是导致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根据美、日等国的经验,按照现有产业结构演进及GDP总量增长的态势,滨海新区未来很难实现能源消费的绝对减物质化,甚至会出现加速上升的趋势。

篇14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 特性 经济性 分析

伴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地球上的能源逐渐消耗,能源的枯竭将带来人类灭绝的重大灾难,因此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加强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在发电过程中加强了对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的应用,它们具有环境污染小、可再生和潜力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发电过程中对于新能源的应用,体现出了季节性和随机性较强的特点。加强对其特性的研究有利于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研发更多技术,促使电压实现稳定。

1新能源发电的特性

1.1生物质能

该新能源具有三个发电机组,其中应用最广泛、效率最高的要属秸秆发电机组,另外还有垃圾和沼气发电机组。在秸秆发电机组当中,利用其直燃来进行发电,其技术相对简单,并且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生成,可以实现零污染,这也是近年来我国秸秆直燃发电厂出现的主要原因[1]。

焚烧秸秆的锅炉不需要太大的容量,更不应该拥有较高的主蒸汽参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秸秆发电的能源利用率,并降低原料成本。同时在运用秸秆发电机组进行发电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运用热电联产,它能够促使秸秆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效率被提升,成本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降低。然而秸秆焚烧发电的方法更适宜在秸秆产量较大和能够实现集中供热的地区使用,要在充分考虑秸秆的焚烧和集中供热条件的基础之上来对秸秆焚烧发电进行统筹和规划,这样一来能够给秸秆焚烧发电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新能源发电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以实现电网友好型电源为基础,生物质能发电就是最好的方法,它具有较高的出力调节性能,能够有效的进行电网的调峰,能够同电网进行有效的匹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生物质能发电的成本不受铁路和煤资源市场价格的影响,发展潜力巨大。

1.2太阳能

运用太阳能进行发电,主要是由光伏电站来进行,它不会对常规的能源进行消耗,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环保特性。通常情况下,其运行应当以公网的现状为准,公网允许,则可以执行投运,接下来各个调度环节的运行应当以最大出力工况为基础,这样一来就能够将常规能源的消耗降到最低,而在特定的情况下,出力应当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例如,在每天的七时到二十时,天气晴朗的状况下,光伏电站能够形成正弦半波的处理形状;如果是在多云的状态下,则这一出力将大大减小[2]。

2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

2.1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电力系统的经济调度受到了系能源不确定出力的严重影响,其难度不断加大,电力设备的使用效率也降低了,这样一来电力系统要想实现稳定的供电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并且,为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电能质量和可靠性的需求,电力系统增加了辅助,如深度调峰需要依靠的火电机组等,对单位范围内的能耗指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2经济性原则

各国在进行新能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想利用其进行发电,则应当考虑到不同能源具有不同的出力曲线、发电成本等特点。在利用新能源进行发电时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性原则,严格以新能源发电发展总量目标为中心,加强对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技术经济性进行研究,为实现成本最低,结构最优的系能源发电做努力,逐步形成区域的合理布局[3]。

2.3净现值法

NPV即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法。是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在这一手段当中,通过运用净现金投资量和净现金投资量的总现值进行计算而得出结论,并根据这一结果来对投资方案进行评价。

在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过程中,就可以充分运用这一手段,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新能源未来报酬总现值-新能源建设投资总额=净现值。在这一公式当中,如果最终结果为正数,那么则说明该新能源的投资方案是非常可行的;相反的,一旦结果是负数,那么就说明该投资方案在某一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够立即进行使用。通过该公式,还可以了解到计算所得净现值越大,该投资方案就越可行[4]。

应用该方法进行新能源经济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方法既存在有点,也存在一些不足。其优点是首先,企业能够直接运用该工程所创造的现金流量。对比而言,很多人为的影响存在于利润当中,资本的预算中,其现金和利润是不同的;其次,所有的现金流量都存在于净现值当中,此时这种计算方法同其他计算方法相比是具有优势的。然而它的不足则表现在首先,过程中是很难确定资金的成本率的,如果现阶段的经济环境相对复杂,那么会使资金成本率的确定难度增大;其次,该方法是能够对投资项目的盈亏进行充分反映的,然而却无法决定单位所创造的效益状况。这种现象导致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会忽视那些收益不大的项目,而只将金钱应用到收益较大的项目当中。

3结语

在世界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能源的消耗现象严重,有些能源甚至已经枯竭,这引起了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加强了对新能源的研究,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对其加以充分的运用。近年来新能源得到有效开发并应用到发电当中,深入研究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特性,以及在发电过程中他们存在的经济性,对于指明新能源应用的研究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净现值法能够充分进行新能源发电的经济性分析,有助于新能源得到更有效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盈.新再生能源发电的电气特性分析及其联合系统的优化设计[D].江苏科技大学,2010.

[2]祁成.生物质与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