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道德素质教育范文

道德素质教育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0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道德素质教育,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道德素质教育

篇1

一、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

教师职业是由许许多多教师个体所组成的。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党和国家规定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是指教师个体所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教师对教育、对学生、对同事、对家长和对学问、教研的态度上。教师的道德素质与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有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越短,教师的道德素质就越高,反之就越低。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书面上规定的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教师道德规范、准则全部内化。例如,在问卷调查中发现,有95%的老师都回答自己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体罚学生的做法是错误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具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说明这些教师并没有把道德准则完全内化。而教师所从事的却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的道德素质势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

二、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上

师生关系是教育工作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关系。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选择一个目标。如果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有怎样的氛围就能塑造怎样的学生,而氛围是由教师来带动的,不同的教师特别是不同的班主任就会形成不同的班级氛围。因此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而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好坏则取决于教师道德素质高低。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在“尊师爱生”问题上,首先考虑的是“爱生”,眼中没有“好生”“差生”,课堂抽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所有学生避免有害健康和不安全的情况。不会故意造谣和中伤学生,特别是不会拿刺耳的话语来挖苦、讽刺“差生”,即使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不会公开学生个人的隐私。总有办法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对课堂出现的混乱状态能有效的制止。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等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时,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不会轻易地发大火,乱骂人。进入教室时总是衣着整洁、体态端庄、面带笑容面向所有学生。始终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置,做学生的好榜样。如许多特级教师在治理“乱班”时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道德素质高的体现。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很强调自己的尊严,在“尊师爱生”的问题上首先考虑“尊师”,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为学生必须“铭记在心”。有时会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说出某学生的个人隐私,甚至取笑作乐。对“好生”百依百顺,而对“差生”任意挖苦讽刺。上课时经常没有好方法维持良好教学秩序,随意骂人,动不动气走不上课,或者随意叫学生站在讲台、门口,或者罚抄、罚写等。上课抽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方面只顾“好生”,不管“差生”,对待学生因人而异。进入教室时总是怒气冲冲,面露不悦。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对立面上,甚至憎恨学生没能弥补自己的无能。如近期报刊杂志上披露的许多校园恶性事件的肇事者-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道德素质低的体现。

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课堂氛围。而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很容易与全班学生持对抗情绪,或者教师被貌视,班级乱哄哄。建立良好的班风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紧张的或者乱哄哄的班级氛围和课堂氛围则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家长的态度上

家长与教师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共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与教师有着平等的关系。家长是学校教育的支持者,也是学生法律上的监护人。因此,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事关重大。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会认为家长如果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学生在校表现可能会更出色。把家长视为自己的伙伴和合作对象。为维护这种健康的伙伴关系,对家庭信息保密(对家庭隐私权的尊重),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听取家长对教师和学校工作的意见。经常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包括学科的学习成绩、技能和能力的发展、学习态度、品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定期向家长传达。不会利用职务关系向学生家长谋取私利。此外,还通过许多其它方式与家长沟通并争取他们的合作。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认为家长是教师对学生教育与管理权力的延伸,经常喜欢向家长告状,希望家长帮自己对付学生。对学生的批评常常转嫁到家长头上,指责家长没管教好自己的孩子。不尊重学生的家庭隐私权,有意或无意向其他学生讲述某学生的不良家庭情况。有时会暗示地向家长索取某些好处,对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学生有意刁难。

四、教师的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与同事的相处上

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提倡教师之间相互尊重与合作。紧密团结的教师团体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总是能心诚地对待领导和同事,力图避免侵犯同事的尊严、影响合作的种种行为。对同事取得的成绩由衷地表示祝贺,在业务上和修养上能取长补短。对于同事的表现和有关工作的批评在其当面而非私下进行。承认自己在教学、教研上的不足,努力客观地对待同行的评价。对自己取得一点成绩或受到一点批评都能坦然处之。能承担学校管理中教师应承担的责任。与同事能和睦相处,乐意帮助同事,把同组的教师视作家人,分享快乐、分担忧愁。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总是面前一套,背后一套,领导面前一套,普通教师面前又是另一套。喜欢搬弄是非、挑拨离间,搞得同事相互猜忌、心烦意乱。不能正确地对待同行的评价,爱听好话,烦听批评。对取得一点小成绩喜不自禁,对几句批评耿耿于怀。经常推卸教师应承担的责任,遇事总喜欢指责别人,不去反省自己。对同事取得成绩冷言冷语、不屑一顾,对同事遇到困难幸灾乐祸,麻木不仁。

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组成一个紧密的教师团体,产生高效益的教学效果,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良好的校风。而道德素质低的教师只能组成离散的教师团体,不断地“窝里斗”内耗着教师的精力和时间,使教学质量下降,纪律涣散,教风、学风、校风变得较差。

五、教师道德素质表现在教师对待教研、教学的态度上

教师对教育、教学的不断总结和不断创新是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体现。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的教师才能永葆青春,与学生保持较近的距离。当年龄逐渐增大时,不会被学生所讨厌,被教育所淘汰。

一个道德素质高的教师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奉献全部精力来提高自己的教研和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灵感,经常撰写论文总结教学经验,并在不断地撰写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善于接受新观念、学习新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善于利用先进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耳目一新,有新鲜感。

而一个道德素质低的教师不思上进,经常在麻将桌上、扑克牌上、游戏机上消磨时光。对教研、教学不求甚解,一年复一年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不喜欢撰写论文,不愿意接受新观念、新方法,也不愿采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教学设备来进行教学,上课马马虎虎,有时噜噜苏苏,学生越听越厌烦,还老是埋怨学生不肯好好学习,埋怨学生笨。

篇2

关键词:道德素质教育;高校大学生;新时期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道德的培养与素质的提升,历来是人们提倡的主题与关注的焦点。人们在评价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时候,往往将其道德水准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近年来,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被宣传的沸沸扬扬。尤其针对在校大学生,如何克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是每个学生工作者广泛思考的问题。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剖析,可以发现道德素质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层面。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本应在道德层面具有较高的水准,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

一、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的大学生,基本上是80末和90初,其所出生和成长的时代背景,使得“80后”、“90后”成为了时下特殊的群体。追求时尚、突出自我、自私且自傲等成了这部分群体的突出特点。在道德素质方面,具有共性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不懂得尊重他人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中,尊重他人与被人尊重是第四个层面的需求(较高层次)。古往今来,尊重他人与被人尊重是一个硬币的两个层面,是互相依托、缺一不可的。若是强调哪一个更重要,学会尊重他人是被人尊重的基础。

然而在现实层面,一些高校大学生似乎不懂得尊重他人,骨子里总有种过度自傲、过度自以为是的倾向。当我们向社会呼吁“尊师重教”的同时,我们的学生是否懂得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师?简单打一个招呼、一句问候似乎在一些学生口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冷漠、麻木、牢骚、抱怨。于是在某些情况下,老师们会怀疑,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怎么会是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还是高等教育的悲哀?

在高校,尤其在高年级学生群体中,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比例越高。特别是在一些即将毕业的班级中,认真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少,遵守校纪、校规的学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不在乎、无所谓、不理会。面对即将踏入社会的这部分学生,不得不令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

(二)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新时期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其家庭里独自享受万般宠爱,从而导致其性格中自私的成分多了一些,出现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体现在不懂得与他人分享,性格孤傲,自以为是。很多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理解,以自我意识为主导,认为希望它如何、就应该如何,而现实往往与其想象背道而驰。所以,有些学生变得牢骚满腹,有些学生脱离群体。

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只会让一部分学生偏离主流,不懂得团队意识和合作共享。

(三)缺乏责任感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理应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然而现实却不完全如此,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甚至连最基本的责任感都不具备。如有些大学生,对学习投入的精力很少,导致多门考试不及格,依据有关标准,由于学分不能满足最低要求,面临被退学的问题。而学生本人似乎对此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将责任推给学校,似乎其不努力学习是学校的责任,是辅导员的过失。这类学生群体,缺乏最基本的责任感,不懂得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最基本的道理。

对自己负责只是责任感的最底层,若无法对自己负责,基本就谈不上对其父母负责,对其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负责,对民族振兴负责了。

(四)审美观有缺失

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缺失,也体现在审美观的缺失上。当今世界,讯息、传媒高速发展,各种思想、观念融汇,影响了一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对美丑的分辨上,一些学生也丧失了标准。唯金钱论、唯权利论,使得一部分学生摒弃了传统的如依靠自力更生寻求发展,依赖自我进步寻求人生价值实现的美德。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要培养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要从基本的外在美,如穿着得体、举止文雅,到内在的心灵美,如勇于追求美好的事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

二、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几点思考

针对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办法。

(一)对素质教育有全面的理解

毋庸置疑,素质教育是各个高校都在大谈、特谈的焦点。学历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再高的学历,若道德素质不及格,也是人才培养的失败;应试教育不是素质教育,学生的成绩再好,若道德素质有缺失,也是人才培养的遗憾。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将道德素质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中心。一切的工作要从如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开始。

(二)教育者要以身作则

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与个别教育者本身有问题是分不开的。高校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为榜样。无论在教学工作中,还是在思政管理中,要擅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要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让学生认识道德素质的重要性;要通过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思想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改变学生的言行。

(三)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

在新时期,很多人忽略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那已经过时、已经没有听众了。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永远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中国传统的美德,也要永远传承下去。

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在这个时代过时吗?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天地君亲师,尊重老师永远不过时。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过时吗?我们培养的大学生,理应是高素质人才,理应成为社会的栋梁,理应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然而若不具有责任心,则民族兴衰,又怎能寄予此类人身上?传统文化中,“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过时吗?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从这三句话中完全可以找到答案。

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在新时期,仍要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向学生进行传输,这将有助于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

(四)将道德素质作为学生评价的重要指标

为了进一步深化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在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层次,除了日常的宣传、教育之外,有必要将道德素质作为学生日常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学生的日常考核,以往偏重于其学习成绩、获得的奖励等方面,而忽视了道德素质的考核。在学生的综合评定中,对道德素质的评价也很少。这往往导致学生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也不会将道德素质作为关系个人荣辱的重要方面。

作为一个定性指标,在学生评价体系中如何衡量道德素质是一个难点。除非对一个学生非常了解,否则单纯从老师层面不能轻易对其道德素质做出评判。因此,采用“同行评议”的方法对学生道德素质层面进行考核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具体来说,以同班同学的评价意见作为主要依据,以辅导员老师的评价意见为辅助依据,最后汇集这两部分意见作为学生道德素质考评的最后得分。对于道德素质得分较低者,其评优、评奖的资质要慎重考虑。

三、结束语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全民道德素质的提升,而在校大学生理所应当成为道德素质的典范和先进者。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高校应当全面重视、努力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并以道德素质的提高带动全面素质的提高,从而使大学生们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付春晓.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道德素质养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

2、赵丹.高校辅导员规范和引导学生行为之策略探析[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

3、杨英.关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陈磊.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

5、郑伟.道德教育与提高大学生素质探析[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

6、王洪飞,徐姣.“80后”大学生的特点及其成长规律研究[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9(6).

篇3

关健词:教育信息化高校信息道德素质教育

当前,为适应数字化、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各高校都在大力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高校计算机“五进”—即进教室、宿舍、家庭、实验室、办公室,极大地推动了师生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和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因特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载体,以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通道、以及内容的广泛性、访问的快捷性等使之成为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有利工具。

互联网提供了广阔丰富的信息搜索,网络信息的极端丰富和信息流动的极端自由,一方面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广阔空间,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另一方面也导致了信息的过度膨胀和泛滥,成了信息污垢滋生繁衍和传播的“场所”。各种合法信息与非法信息、有益信息与有害信息、有用信息与垃圾信息、真实信息与虚假信息混杂在一起,严重防碍了人们对有用信息的吸收利用,导致一些辨别能力差的上网者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上出现了迷惘,而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者,更是屡见不鲜。这些给社会带来了许多消极负面的影响,导致了各种决策失误和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据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全球每1亿网民中就有至少57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综合症”。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冲击等诸多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目前,许多大学生上网是为了聊天、玩游戏,真正上网查找资料用于专业学习的很少;对网络最普遍的应用就是发邮件,看时事新闻;有些大学生因“网络成隐症”而逃课,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阅读不文明、不健康的网上信息,以至损害生理和心理的身体健康;还有一些缺乏自律的大学生在作毕业论文时,不作自己的研究思考,不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直接从中国期刊镜像网站下载文章,经剪贴和技术处理而成来应付老师;更有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大学生在BBS上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冒用别人的IP地址、盗用别人的帐号、甚至因好奇而充当了黑客……

高校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因此,大学生要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在网络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航行,就必须具备抵御风浪的能力—即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培养大学生的信息道德素质,高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信息道德是人们依据信息行为规范从事信息活动的品德,是指人们在应用信息技术时,能施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它是调节信息生产者、信息加工者、信息传递者和信息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其内容包括:信息交流与传递目标应与社会整体目标协调一致;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遵循法律规范,抵制各种各样的违法、、迷信信息和虚假信息;尊重个人隐私等。

当前,随着全社会对信息道德问题的日益重视,高校信息道德素质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信息道德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大学生熟悉信息道德法律和规范,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成为具有较高信息道德素养的人。通过教育培养,使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络的各种功能,引导大学生上网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训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品质;同时,明确网络的负面影响,规范大学生的上网行为,提高大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对信息污染的免疫力。

高校信息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为:

1坚持正面灌翰、正确引导的原则,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健康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犯罪容易判断,而在网络社会里,人们的身份、行为方式等都被隐匿,人们的交往具有虚拟化、超时空和数字化的特征。这使得人们摆脱了现实社会的道德伦理的束缚,有了自我表达意见的机会,从而使现实的道德伦理和行为规范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这容易使人们忘记了社会角色,淡化了社会责任。为此,各高校应建立一种信息道德教育机制,组建一种可操作性的教育力量或整合原有的教育力量,实现统一协调的、有目的、有层次的高校信息道德教育服务。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开放等优势条件进行正面灌输,通过构建学生理论学习网站、网上书记校长接待室、网上党校,或在主页中开设相应栏目等形式,开展网络文明、网络道德的宣传教育。针对重大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网上网下引导。做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认真贯彻实施,对大学生的信息行为进行规范引导。还可以通过积极健康的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戒除对不良网络生存方式的沉迷,建立积极有益的正常学习生活交流方式,展示和发展健康的个性。

2大力推广和普及有关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的网上行为

自1986年4月开始,我国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系统安全规范》、《计算机病毒控制规定》、《互联网安全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一系列规定和法规,并在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条文中写人了有关计算机信息安全方面的条文。近年来,为适应信息产业和信息犯罪增加的形势,我国加快了信息立法的步伐。2000年9月29日国务院第31次常委会议通过公布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是我国为尽快融人世贸组织规则而制定的有效管理信息产业、应对国际竞争和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框架性政策。对于以上政策法律法规,高校应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大力普及、推广,且做到教育内容与最新的信息道德规范同步。

篇4

【关键词】德育;学生;道德教育

一、家庭德育教育

家庭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阵地。学生从小就接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和教育,家长的政治态度、思想作风、兴趣爱好,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适当扩大学生的知识,以形象的事例教育他们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不那样做,逐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对好的行为习惯表示满意、快慰、愿意学习和模仿。对坏的行为和不良倾向表示不满、不安、厌恶。做每件事事时都想想道德,不能做的事坚决不做。

二、学校道德教育

(1)养成良好习惯。在中国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欠缺的问题颇感头疼,忙于应付经常出现的打架、损坏公物、争抢好处、集体活动很难开展等问题,处理得不好,还会造成班级风气恶劣、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现实中独生子女比例较大,家庭教育不到位,使学生普遍存在着团队意识差、互助意识差、缺少合作精神等现象,如果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也忽略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会加剧造成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缺少集体主义精神。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起社会公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班风,已经成为学生素质养成教育的前沿问题。

(2)培养社会意识。教育是建立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在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事的引导,及时抓住机会,因势利导,把出现的问题和素质教育紧密结合,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些小事,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使学生习以为常,影响到学生们最基本的素质的养成。虽然看来这是一些小事,只要要求一下就可以,如果和学生的素质教育联系在一起,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也会使学生真正的建立起自己的社会角色意识,对其今后的发展是极其有利的。

(3)因势利导。注重对学生行为的意识调整学生的社会意识,应该建立在班级意识的基础上,这对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生活是建立学生社会意识的最佳途径根据我做班主任的经验,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逐步建立起来的。发生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也是解决学生素质教育的最佳时机。虽然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缺点,但是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看到缺点,更重要的是对每个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因此,要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去挖掘他们的优点,建立起社会角色意识,就可以保证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提高。如果我们只注中课堂上的说教,而没有把我们的要求放在这些小事上融会贯通,那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往往就会造成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缺失,即使通过硬性要求强迫学生们做到了一些表面上的文章,也不可能变成学生们自觉自愿的社会公德意识,就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因此,注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心理调整,是素质教育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三、社会道德教学

传统美德和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积淀和瑰宝,承载着十分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具有重要教育意义。承继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扬传统美德,使学生习获优秀中华文明成果,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发展,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亲近母语,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强化民族认同感,弘扬爱国精神,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国学教育研究,有助于丰富新时期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涵,拓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视域,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本书坚持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域,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特征和当代学生思想实际,对融国学教育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以国学教育强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作了系统研究。

随着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扩大,公共生活制度建设滞后的现象也日益严重。如原有的制度对公共场所中公众行为的规范多,而对公职服务人员行为的规定就不严格;涉及一些公共新场所的制度未能及时出台等等,都需要我们加强对公德制度的建设。制度的控制性作用最终服务于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用制度来强制性规范人们的行为,并不是公德建设的最终目标,以制度为必要的辅手段,通过调控人们的行为,进而培养公民的公德意识,才是其落脚点。家庭、学校、社会每个部分都要高度关注学生道德素质教育并且积极合作,任一部分都要配合另一部分工作,必要时可以交流商量策略。一点不能马虎,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相信若各方面都做得很好,学生道德素质将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戚万学等.现代道德教育专题研究.北京:教育科研出版社,2005

[2]何成银.我国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国学教育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摘要】目前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准整体不高,对于艺术行业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普遍不足,而且职业追求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此外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思想道德问题。为了促进艺术类高校学生综合发展,必须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整体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道德素质教育;对策

【立项课题】浙江音乐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6SZ008。

目前,艺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属于高收入行业。很多青年为追求表面的“亮丽光鲜”,加入到艺术学军中。相比之下,抱着“一夜成名”心态的学生众多,而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受到社会、家庭、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普遍下滑。因此,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对于纠正以及调整他们的心态、思想乃至价值取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应是积极向上的,应该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崇高的理想抱负,具有明白是非的思想观念,具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问题较为严重。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例,他们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文化熏陶形式多样,部分家长与学生将艺考作为回避文化课高考的“通幽曲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其中包括理想信念问题、道德观念问题、道德行为问题等。这对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特点

(一)金钱观念不够成熟

中山大学针对大学生网络信贷进行了课题研究。调研报告显示,在各专业当中,艺术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信贷的意愿最为强烈。调查显示,超过20%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亲友推荐了解网络信贷的,10%的受访大学生则是通过平台宣传和媒体广告等途径得知,7%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微信与微博等平台了解网络信贷的,超过50%的受访者之所以有网络信贷意向,主要是因为短期缺钱。其中部分学生最后发生还不起钱的情况,将债务转化给父母,可以说是变相啃老。武汉女大学生裸贷5000元最后利滚利欠26万元的新闻炒得火热,而且媒体相继爆出多起女大学生裸贷新闻。新闻当事人多用贷来的钱购买化妆品,旅游等。裸贷现象并非单独指向艺术类大学生,而是基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网贷现象。由于艺术类专业特点与接触人群,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更加重要。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学生为了接触不同的圈子进行网络信贷,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是当下高校开展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1]。

(二)业道德认知水平浅显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于自身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影响,而近39%的艺术类大学生对自身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虽然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努力加以改变。多数学生认为专业水平才是工作能力的最重要考察标准,而非职业道德素养,因而在日常学习中出现了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而不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艺术类大学生在高校都接受过道德素质教育,理应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是当代高校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理想信念时而动摇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种价值观充斥,网络文化冲击,加之家长与学校的管理存在“盲点”,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容易感到迷茫困惑,难以树立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受到市场功利性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人生目标与正确的价值判断,过分贪图物质享受,关注自身利益,导致道德水平低下。

三、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总的来说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因素。当下,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某种程度的认识误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艺术类学生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抵挡外界诱惑,奉行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道德观念出现偏颇。

二是学校因素。部分艺术类高校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未能做好学生道德思想的及时纠正。

三是家庭因素。学生进入高校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督和约束,与父母的沟通变少;而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减小,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知之甚少,没有做好教育引导。

四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思想不坚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缺乏社会经验,难以正确取舍,使得理想信念与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问题,甚至犯罪[2]。

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明确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时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人生的轨迹。对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心理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发展水平,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正视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时下热点话题,如“多位老艺术家的片酬抵不过一位当红明星‘小鲜肉’的片酬”,让学生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和发掘老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与职业道德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业内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为学生举办讲座,面对面交流,这样更具有教育意义。此外,艺术类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家的世界,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多知名艺术家早年的奋斗史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为学生形象立体地实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二)注重价值观念教育

无论是基于思想价值观,还是职业价值观,艺术类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时,需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现阶段艺术类大学生,甚至整个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或多或少都暴露出一定的价值观念问题。在校园内,艺术类学生追求多元化的发展与个性化的审美,有的学生无视纪律,甚至质疑道德的意义。虽然一小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拥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时,教师一定不要去搜索宽泛且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或者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举例教育。例如,可以利用优秀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其实艺术类学生普遍很努力,不仅参与专业训练,而且要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加强对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学生的道德观念淡漠,除了社会因素外,家长与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家庭教育不只是中小学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更是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必不可少。对此,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来。学校与家庭要协调统一做好引导工作。教师和家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通过言语与行为来影响学生,感动学生,使其能够自觉端正言行。大学生已经迈向成年,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但是其思想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地变化,因此道德素质教育正如登珠穆朗玛山,在于不断地坚持,不断地渗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必然会有相应的收获[3]。

(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

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可以说都是外力,只有学生内在真正意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之后,才能由榷外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遵守纪律与规范行为等方面入手,做好基础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念理论教学,使其明确艺术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同步提升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目标,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4]。

五、结束语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常态化,营造教育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灿平,王思思.浅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21):74-75.

[2]林畅,刘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9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01):94-99.

篇6

在讲述有关地球环境时,告诉学生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个人,都应爱护地球,不让地球环境污染和破坏。在讲述自然资源时,除了给学生介绍有关土地、水、森林、矿产等资源的有关知识外,还应教育学生对资源要合理利用和保护。使学生懂得: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生存的摇篮,大自然是同我们生死相依的朋友。教育学生将来从事社会主义建设时增强保护环境意识,使地球环境不受损害,这些知识也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教学过程中还告诉学生由于滥伐森林,滥垦荒山,黄河、长江沿岸水土流失严重,如今黄河每年输入下游的泥沙达16亿吨、黄河每年带走的氮、磷、钾肥约4000万吨。难怪外国地理专家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而长江呢,目前已是紧跟黄河之后黄水滚滚,水无清日了。因此,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遵纪守法,这样才能国富民强,否则将会变成历史的罪人。人与自然环境应和谐相处,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明了人地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要把自己的家园建成绿色环保家园,使学生感到学习地理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2、加强几个意识教育

2.1全球意识

在教育教学中致力于使学生认识到,由于科技的发展,地球似乎正日益变小,地球上许多问题互相联系,很多看来是局部的问题,都会带来全球性的影响,每个公民都应承担他们从本区到全球规模行动的责任。即便是宇宙事业进一步发展的21世纪,人类仍然要在同一个地球上生存,即21世纪人类仍然“只有一个地球”。

2.2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懂得,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人必须尊重自然,不损害自然必需的进程。人既不能屈从于自然,做自然的奴隶,同时也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无休止地掠夺和破坏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应当恪守的重要行为准则。

2.3“人口道德”意识

在教学中还要使学生意识到人口激增对环境所产生的巨大压力,认识到节制人类自身繁衍的必要性;明确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意义,知道承担个人应担负的责任和义务。

2.“4环境道德”意识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有意或无意、直接或间接的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让学生懂得,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同时也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通过发展与环境发生关系,环境对人类有巨大的反馈作用,破坏环境既危害自己,也危害他人、危害社会,最终危害人类的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而保护环境,是人类持续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2.5“资源道德”意识

篇7

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熏陶的主阵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子,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会分析判断。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巧妙引导,尤其是利用重大节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等内容的主题教育,结合学校实际,使学生把握方向,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和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让学生在融入社会之前就形成良好的价值认知。

二、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业意识,培养耐挫心理

中职学校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来掌握娴熟的技能,同时,更要让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我国当前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各行业都充满了竞争,但同时也富含着成功的机遇,让学生明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原则、用人制度、就业形式,从而树立职业竞争意识,树立创业意识和正确的从业态度。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学生由于刚刚走出校门,缺乏经验,加之遭遇生活和工作的不顺,从此一蹶不振甚至走上邪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这些学生缺乏应对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另一方面是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忽视心理疏导,让他们缺乏耐挫教育,没有让他们体验过失败,致使他们享受在无忧无虑的校园里,而一旦面对社会、遭遇挫折时,要么无所适从,不知所措,要么逃避,拒人于千里,抑或失去生活的信心,致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低谷,甚至走上社会的反面。为此,我们在平常的德育工作中,要不断激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面对竞争,我们作为时代的弄潮儿,应该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毅力,去开拓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而不是选择退缩,更不是选择放弃,天地之间,大千世界中总会有适合自己的一片天空。通过这样的教育,耳濡目染,不断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唯有平时不断积累自己,不断锤炼自己,才能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社会的栋梁。

三、用高尚的师德感化学生,铸就美好品格

毋庸置疑,教师作为学生成长途中的引导者,作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素养,用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通过自己对事物的态度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言谈举止间生成对事物、对社会现象的正确认识。如针对一些学生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教师通过亲切的交谈,春风化雨,让他们知道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让他们知道,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自己这方面优于别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会逊于他人,只有自己从各个方面去完善自己,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趋完美。通过这些心与心的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师德的伟大。

四、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塑造学生心灵

篇8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公德 道德素质 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等方面拥有的基本品质。

实际上中国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小学就已经开始了,但遍看各种公共场所、大街小巷,人们素质低下、文明欠佳之举屡见不鲜。例如,乱闯红灯、不遵守交通规则;买票、付款、上车等不排队;年轻人公交车上不让座;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等。说明我们素质教育的成效并不尽如意。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果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健全,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甚至会对他人、对社会带来危害。总书记曾强调,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不打算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作全面深入的分析,这里主要想针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的道德素质修养方面进行一下探讨。

一、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表现

尽管我国的教育体制已逐渐由以应试教育为主导过渡到以素质教育为主导,但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力度比较大,而对于做人做事、行为规范方面的基本道德品质,学校教育引导的力度还不够。

在大学里,仍然能够看到许多不知礼、不守礼、不文明的行为。上课迟到、早退,还不懂得向老师赔礼道歉;课堂上大声说话,接听电话;卫生间乱涂污言秽语,用后不知道冲水;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打架斗殴;校园里搂搂抱抱等等……这些本不该发生在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身上的东西,却在校园里时有发生。诸如此类的不良行为,已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将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当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二、对大学生重点进行道德修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过去我们的教育方针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现在讲以德树人、德育为先。在2009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曾任教育司司长的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在答记者问时曾说过:“德育是基础,无德再怎么样也不可能把你的知识、能力奉献给国家,为国家和人民造福。所以强调了德智体美德育为先。”

1.加强大学生的行为规范礼仪教育

讲文明、讲礼貌是体现精神文明程度的最具体表现。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联系当前大学生的行为表现,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专门的行为礼仪教育。

“礼仪”,是为了维系社会正常的生活秩序,所需要共同遵循的符合“礼”的行为规范、准则和仪式的总和。它是个人道德修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素质的体现,也是人类进步的一种标志。任何的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让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各种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他们就能优雅地展现自我形象和自身的才华魅力,轻松地开启各种社会活动的大门,顺利地铺就走入社会之路,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所以,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对于大学生个体来说,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心理保健功能。

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循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 从而推进整个社会乃至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

2.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考验。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大多在观念上都能够认同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讲究公共卫生,尊重他人,处理好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等公德意识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上述公德意识行为的体现上,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水平却表现得偏低。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不文明现象的存在。除前面所述的迟到早退、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外,还常有以追求金钱、享受为目的的恋爱,个别女大学生为了个人的私利、私欲,无视公德、道德,打着爱情的旗号,甘愿当“小三”,成为破坏他人婚姻、家庭的祸首,而且并不为自己的行为感到丝毫的羞耻、愧疚和不安。如此道德意识的缺失,最终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社会秩序的失调。而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观念、道德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振兴。鉴于此,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成为当前高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认识。社会公德要求的文明范畴是最基础的文明行为,如果一个受着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连这些基础的文明行为都做不到的话,那将是教育的悲哀。其次是注重大学生自己的养成教育。公德教育不仅仅只是唤醒大学生的公德意识,更重要地是对大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并加强管理,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自觉抵制庸俗,低俗的不正之风,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大学生的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能否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

3.加强教师自身道德素质涵养

“德”字要求不光对学生,也对教师。教师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要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是前提。教师应在不断补充适应时展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其师德、能力、个性情感等方面素质的提高,以增强其教书育人的有效性。千百年来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首先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德才兼备的做人样板,才能对学生产生行为上和心理上崇高的影响力,教师榜样作用越完善、越崇高、学生效仿的可能性就越大,感染力就越大。

三、对大学生首要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的迫切性和意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道德是做人根本”,“是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人生观的发展、确立的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应抓住这个关键时期进行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调整品德结构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从而树立大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中华民族的整体国民素质,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和振兴。对大学生首要进行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只有培养出品行端正、道德高尚、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担当起来历史赋予的使命,推动社会的发展,否则,他们不仅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而且可能成为害群之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想道德素质决定了一个人人生的坐标和航向,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大学生走向社会,用人单位无不重视大学生的德性和品行。因此对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无论是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德华.我国高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评价体系存在问题及分析.才智,2011

篇9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方法途径

一、高职院校要创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理念

1.高职教育思想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高职教育应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要高度重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既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又具有爱岗敬业、踏实肯干、谦虚好学和与人合作的精神。高职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把思想道德作为核心灵魂,在教育观念上改变过多的偏重技能的倾向。把技能教育扩展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多地注重高职学生的理想主义、道德人格和思维方式的教育,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2.深刻认识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是高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本质是养成教育。高职教育所肩负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加强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夯实道德基础,唤起学生内心的自觉,使行为规范的外部强制变为学生的内在需要。高职学院党委、行政应将德育工作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头等大事,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格局。

二、高职院校要加强以职业道德为重点的道德教育

1.加强高职生的法纪意识与文明修身教育。对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重点是加强高职学生的法纪意识和文明修身教育。首先,应制定具体而可供操作的规章制度,用来约束、规范高职学生的道德行为,提高他们的道德自律意识;其次,进一步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修身活动,如播放专题片、举办文艺晚会、道德情景实验、个性化寝室设计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2.重点加强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应突出职业特色,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突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敬业精神是一种基于责任心对工作、对事业的全身心投入。注重诚实守信教育,既是对高职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教育,又是一种重要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道德人格高低的标示。讲究团队合作精神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努力做到相互尊重,以诚相待;相互配合,顾全大局;相互学习,谦虚谨慎;相互帮助,加强协作。

三、创新高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途径

1.改进道德教育课程,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是每个高职学生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应改革课程体系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进一步发挥好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一是要改革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把高职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其职业性。在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上,既体现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共性,又体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二是改进思政课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以往的单一说教方式,引入丰富的形式和方法,如多媒体课件教学法、道德难题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社会活动法,聘请社会成功人士、本校的优秀毕业生现身说法开设专题讲座等,把许多教学内容融合在丰富的形式和活动中,让学生加深对道德的认知,受到相应的道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性。调整教学比例,增加实践课时等等2.强化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养成教育中的实践环节。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对高职学生的道德养成教育中,必须强化实践环节。一是充分利用教学实践环节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训练。通过教学实践环节,让学生担任一定岗位,在工作上独挡一面,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在工作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增强高职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三是通过各种知识性、技能性竞赛,提高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四是组织学生开展暑期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带着某一专题,深入社会实际进行调查研究,到特定的地点进行参观考察、专业实习、民间文化调查等,丰富理论知识,增长社会见识。3.建立知行统一的学生道德评价机制。一是改进德育课程考核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分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体系。课堂教学的考核应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在考核方法上可采用开卷与闭卷结合、期末考试与平时考试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主观卷与客观卷结合等多种形式。实践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读书研讨、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二是制定科学的道德评价标准。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学生的道德状况的科学评价,既要重视其长期的内在素质的表现,也应重视其外在行为的量化积累,做到在量化的基础上做出定性化的结论,并尽量让定性化指标带有定量的测定,最终给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结论。三是完善道德评价途径。高职学院应拓宽德育评价的途径,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社区相应部门给予评议,将会增强道德评价的客观公正性,防止片面性。

四、优化高职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环境

篇10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道德素质;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21-02

就业,是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高职学生三者之间的一个重要交汇点,而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但能反映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也影响社会对学校的评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市场对求职者的能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导致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尤为激烈。因此高职院校在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其职业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因为高职学生毕业后能不能真正融入并适应社会,从根本上取决于他们是否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具体而言:在实施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时,在培养要求上需与企业岗位要求相匹配。只有这样,在对问题的破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以“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

一、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要求的分析

铁路行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仅仅看应聘者专业基础知识,更看应聘者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民族意识、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职业素质,甚至后者比前者更为看重。通过笔者的走访及向铁路行业企业招聘负责人咨询发现:正因为在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不足,已成为铁路行业企业对其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一)走访过程中所获得的数据统计

1、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素质要素分析

课题组对铁路行业企业一线岗位员工的公民素质、科学思维、人文素养、人际交流、个性品质、创新素质等6个方面的操作化得到铁路行业企业的认可,并将特质分为46个特质要素,但是这些特质要素是否能够准确反映每一项特质是一个有待检验的问题。为此,课题组对各特质要素在各项特质中的重要性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形成了特质要素重要性分布表。(表1)

在了解了各特质要素的重要性分布情况之后,课题组就挑选哪些特质要素来作为特质的组成内容进行了进一步调查,95%的企业员工认为可以将最重要的前3个素质要素作为各项特质的组成部分。

根据表2数据显示,我们认为,公民素质这项特质主要可以从民族意识、爱岗敬业、道德素质3个方面进行评价;科学思维这项特质主要可以从尊重事实、理解能力强、遵循逻辑3个方面进行评价;人际交流这项特质可以从诚实守信、有亲和力、能换位思考3个方面进行评价;人文素养这项特质可以从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间的关系、做事认真、人格独立3个方面进行评价;个性品质这项特质可以从宽容、吃苦耐劳、孝顺有爱心3个方面评价;创新素质这项特质可以从积极进取、创新意识、喜欢质疑3个方面进行评价。

(二)对数据进行分析所获得的结论

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笔者发现:铁路行业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岗位要求,排在前几位的依次为:民族意识、爱岗敬业、道德素质、尊重事实、诚实守信、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做事认真、宽容、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等。因此可见,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需着重就上述能力的形成下工夫。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通过在校生座谈会、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个人访谈等形式我们了解到,目前部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能令人满意,还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表现在择业上,往往是对所提供的工作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的关注,在城市工作、丰厚的薪金是学生们的共同愿望,从而导致一些岗位趋之若鹜、一些岗位无人问津;表现在敬业精神上,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奉献意识已弱化,比较强调索取,缺乏实干精神和基本的敬业精神;表现在创业上,自主自立意识淡薄,缺乏积极进取,缺少吃苦和奋斗精神。

三、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对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和企业对高职学生岗位要求分析的差距,基于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一)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和“两课|”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就业指导”、“两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职业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要从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出发,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前提,以开展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精神、心理承受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学生要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

(二)拓宽教育途径,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育

高职院校在教育学生掌握过硬的技能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一个职业人。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或专业技能的同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针对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需要,培养其相关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责任、职业道德纪律等,把专业课堂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主渠道之一,使职业道德“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去。其次通过教师自己的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将良好的职业道德潜移默化于学生心中,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内容及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学会自我职业生涯设计,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择业。

(三)充分利用实践、实习环节,在实训中完成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职业道德是高度角色化和实践化的道德。通过真正的职业场景,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职业道德,才能更好的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我们要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各种实践、实习环节,精心设计,认真组织,统筹安排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也可以考虑安排聘请实习、实践基地的管理人员或行业劳动模范介绍该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规范,由教师指导学生到实践操作的现场感受和体会职业道德和从业精神的内涵。

每年,我院轨道交通系都会组织学生到相关制造企业或者铁路行业进行企业实习。通过实习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并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强化学生基本职业技能。

(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篇11

一、德育经常化,就是要全面贯彻教学方针,对学生经常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二、德育制度化,就是突出一个“管”字,加强管理,健全相应的制度、目标,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制定“振兴奖学金”条例、学生立功受奖条例、学生操行评定条例、学生宿舍卫生条例、学生劳动条例等。

三德育管理量化,就是以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为主要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更好地、准确地考查学生行为表现,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纠正不良倾向。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五章四十条进行常规检查和阶段性检查,并分别以自尊自爱、注重仪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生活勤俭、尊敬长辈等项计分,前三项为常规检查内容,后几项为阶段性内容,对见义勇为、扶老携幼、拾金不昧、自觉维护治安者进行表扬加分。将每条内容进行量化,便于检查,对违纪的学生按规定扣分,按优等、良好、及格、不及格分为4个等级,以班为单位,每周一小结,学期中进行初评,学期末总评,公布结果。

四、德育学生化,就是德育工作让学生参加、处处考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治、自愿、自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满意、高兴。德育学生化突出一个“导”字,开展各种活动,发扬民主树新风,为学生办好实事,引导和疏导学生积极向上。如,开展班级卫生评比活动、国庆书画展览、校庆征文,定期出版学生报、举办革命歌曲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形成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几气。

篇12

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人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少灵魂的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而道德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部分。培养出具备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高校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人文道德素质只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养成,任何急功近利的说教式的教育都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学校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包括教师、管理者和服务者,营造出整体优化的育人大环境,近朱者赤,学生长期置身于具有良好校风学风、高雅的文化品味、浓郁的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才能成为具有较高人文道德素质的人才。高校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重知识轻素质是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多数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这个问题与专业课教学无关。然而,大学教育中,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如果把这部分教学处理成单纯的专业知识教学,不与人文道德素质教育融合起来,我们就会失去赋予学生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很多机会和时间,人文道德素质教育就难以深入而持久。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是高校教学人员的主体,如果不对他们的教学过程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予以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论述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问题。

二、生命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重视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1.生命科学领域辉煌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的贡献。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在生命科学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1978年,英国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引发了世人的普遍关注;1985年,人类实现了对DNA碱基配对测序的自动化,标志着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成熟;1997年,克隆羊多莉出世,使得克隆人开始变得可能;1998年,科学家成功分离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使人类生命科学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9-2001年,科学家们成功地从成年人体内分离出干细胞,并找到了培养方法,使得人体脏器的再生不再是梦;2001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发表,表明生命科学技术开始向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方向挺进;2004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正式完成并公布,其精确度高于99%,进一步宣示了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辉煌[2]。生命科学在解决食品、疾病和健康等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的作用。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命科学研究及其技术进展为未来人类解决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等方面还将做出重要的贡献。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如美国一位科学家所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科学领域在为人类谋福利和在基本知识的积累上有像目前生命科学那样的广阔前景[3]。在某种意义上,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或者专业人才正在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他们不仅通过器官移植改变了某些器质性疾病无法治愈的窘境,还通过转基因技术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种。

2.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带给人类困惑和灾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如此。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越发展,它的正负作用也都越来越大[4]。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健康、富庶和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问题甚至灾难,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对人类伦理和法理学带来新的挑战。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医学很有可能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对因下药。但人类基因组研究也对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带来了冲击,基因技术滥用很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通过基因技术制造怪物将破坏人类原有的生态平衡,克隆动物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一些动物的天性将会被人为的改变。基因技术一旦被滥用,人类的伦理和法律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不复存在。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技犯罪已经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生命科技犯罪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或者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生命社会关系等重大后果的一系列行为及与其他生命科学技术的利用有关的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总称,例如制造基因武器或生物病毒等。生命科技犯罪作为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滥用,严重背离了生命科技发展本应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基本宗旨。以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为例,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某些疾病的医治成为可能,带给了类健康和长寿,但同时引发的人体器官买卖等问题又使人类面临很多困境。

3.加强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生命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多方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学术价值目标、经济价值目标、道德价值目标、美学价值目标等。道德价值目标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历史告诉我们,科学工作者只有明确其科研道德价值,以造福人民为己任,以维护和增进人类的和谐发展为导向,其工作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因此,专业人才的科学良心事关重大,因为他们所具有的特殊的知识背景使其在知识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因此他们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将促使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所带来或者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后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旦意识到专业研究成果会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就应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上文所述,生命科学的确已经带给人类很多的隐患和威胁,而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本身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会对此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多数都有生命科学专业,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生命科学专业人才过程中注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生命科学研究高度发展的时代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生命学科虽然被归属于理科范畴,似乎不具备人文色彩,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从这点出发,生命科学是具有人文色彩的,随着人类对生命科学现象、原理的深入研究,人文色彩在这一领域必将越来越得到彰显。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1.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道德素质,运用教师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所谓人格是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终生的。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不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不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教师能不能为科学献身,有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的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敢不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向陈旧的学说挑战,其实大学生看得很清楚。教师的学识、为人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大学专业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素质。

2.充分发挥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科学史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生命科学史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科学家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课程内容中穿插一些科学发现的历史,向学生揭示自然奥秘是如何被揭开的过程,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锻炼正确的思维方法。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伟大的科学家对青年的无限魅力是我们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教材。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的许多著名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造福于人类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孟德尔、摩尔根在经典遗传学上的贡献,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袁隆平两系杂交水稻法这些典型史实和典型人物,处处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由此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人类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3.结合社会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生命科学的研究,在涉及到人类健康发展的科学实验中,还应考虑它的技术手段和成果是否给人类带来危害,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制定和完善准则规范是重要的,而科研工作者和专业人才本身的道德自律也是重要的制约机制。科研工作者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界限,人类有能力驾驭和引导技术向需要的方向发展,然而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人类几乎摆布自然的本领,因此必须谨慎小心地衡量各种技术抉择是否合乎需要,这种强大的力量必须用于高尚的目的[5]。教师要在专业课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生命科学造假、相关的学术腐败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严重影响专业人才的社会声誉的大问题。在2006年12月,《科学》杂志的编辑们评出了年度科学欺诈事件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和其研究小组伪造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这一事件动摇了科学大厦的诚实根基。在讲授干细胞研究进展时,可以穿插这一事件,教育学生在治学中要有高尚的学术品格,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就是直接损害学术品格,瓦解学术研究,导致学术泡沫化和无谓地消耗人力物力的可怕病毒。

篇13

我国高等教育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中的艺术教育也逐渐从精英化走向普及化、大众化,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艺术人才的培养不但需要造就高水平的艺术专业人才,而且更需要的是艺术人才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与其他普通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相比表现为更加敏感与偏激。其中个性张扬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现象,针对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的特殊特点,准确把握艺术类大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已成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延伸和具体化,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途径和活动形式。在新的时期下,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有了新变化,所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工作的方式也有了新变化:

1.利用媒体网络信息进行教育的方式。随着各种高科技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也含有了科技成分,媒体网络已经深入到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们的艺术观造成巨大冲击。因为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们喜欢接受新鲜事物,渴望了解掌握它,这种冲击波既有积极一面,又不可避免地有消极影响。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要成长为优秀的艺术人才,就必须有正确的艺术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互媒体网络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艺术观,使这些高校艺术类大学生能真正担负起传播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对大学生们进行教育影响,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教育。

2.组织展开座谈讨论的方式。艺术类大学生在学习上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更加务实,讲求实际。他们努力在大学里、社会中完善和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生活上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开放、自由、自立、浪漫的生活。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思想顾虑,不畏人言、敢于离经叛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也确实特别想得开,衣着注重性感、生活无拘无束、乐于模仿影视中的浪漫情调等。通过组织展开座谈讨论的这种方式,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以及向往而言,可以说是投其所好,使大学生们相互教育。但我们选择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时要有明确讨论的主题,抓住艺术类大学生们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开展热烈讨论,切记不要离题,否则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对他们影响更不好。

3.运用演讲、报告的方式。这是一种传统方式,是中国革命年代时期使用最普遍的一种方式。在当代社会这种方式仍可实行,不过已具有了新时期的气息。

鼓励动员报告。由于高校中艺术类大学生们情感丰富且不稳定,但他们有关心人民幸福、振兴中华的愿望,所以对他们进行动员报告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加强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如新时期抗洪救灾,无偿献血,这都需要动员报告,一个好的动员报告,能鼓舞起青年人土气,振奋青年人的精神,激发他们的热情。因而对艺术类大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动员报告是不可缺少的。

登台演讲报告。艺术类的大学生们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精神,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我们便可因势力导,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艺术类大学生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空间,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让艺术类大学生们登台演讲或作报告,一则可教育引导其他青年,二则也教育了他们本人。学校或其他单位经常组织这种真挚、动情的“演讲比赛”活动,可以促使艺术类大学生们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让他们明白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的示范作用,可以加强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

4.开展综合评比竞赛、奖励惩罚的方式。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激发鼓励青年上进和推动各项工作发展的积极有效的措施。开展综合评比竞赛方式针对艺术类大学生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现的增强以及好胜心、好学心等基本特征展开进行的。对大学生们采取综合评比竞赛的教育方式,能激发起他们的热情,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如学校每年度在各班级评选优秀党、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就是这种典型方式的应用。同时,大学生们的经济头脑比较发达,他们往往注重经济效益。艺术类高校大学生大多在中小学时代就接受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艺术天赋和创作能力。其中不少学生参加过艺术比赛,获得名次,然而其往往陷入追求名利的实用主义。艺术专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相对较多,对社会现实认识较为深刻。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可以获得较高的报酬,因此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所以精神奖励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既达到教育目的,又防止了他们认为金钱至上的观念的滋长。我们应适当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配合精神奖励,来达到奖罚分明的目的。

二、当代社会高校艺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法的应用

在具体实际工作中,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法的应用,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采取的必要手段,是为实现教育目标、传授教育内容,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必要的思想工作方法的具体应用。

1.民主讨论法。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要采取民主的方法,讨论的方法,这也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决定的。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老师宠爱,同学羡慕,往往使他们自我感觉极好。可是他们进入大学后,以往的那种核心地位和优越感都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心里失衡、经济焦虑、学习焦虑、对艺术的理解偏颇等等。我们要把自己放在与青年人平等的位置,以同志,朋友的态度平等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共同磋商,以换得他们的信任和理解。

2.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的方法。艺术类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专业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与其他普通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相比表现为更加敏感与偏激,个性张扬是艺术类大学生的普遍写照。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说服教育。要联系他们的思想情况、关心的热点,否则道理一大篇,实际不沾边,“隔靴抓痒”,可能会引起反感。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准确把握艺术类学生的心态和行为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3.情感感化法。工作中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动人,情感感化法。运用尊重,理解、关心、信任等态度以情感上影响青年人,感化青年人。我们所说的“情感”,主要指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朋友同志的情感,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才能打动人心,达到教育效果。再结合艺术类大学生们的文艺方面的特长,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通过各种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在大学学习之余,得到情趣和精神上的享受。

篇14

一、德育经常化,就是要全面贯彻教学方针,对学生经常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二、德育制度化,就是突出一个“管”字,加强管理,健全相应的制度、目标,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制定“振兴奖学金”条例、学生立功受奖条例、学生操行评定条例、学生宿舍卫生条例、学生劳动条例等。

三德育管理量化,就是以贯彻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40条为主要内容进行量化管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更好地、准确地考查学生行为表现,及时表扬好人好事,纠正不良倾向。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五章四十条进行常规检查和阶段性检查,并分别以自尊自爱、注重仪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守社会公德、生活勤俭、尊敬长辈等项计分,前三项为常规检查内容,后几项为阶段性内容,对见义勇为、扶老携幼、拾金不昧、自觉维护治安者进行表扬加分。将每条内容进行量化,便于检查,对违纪的学生按规定扣分,按优等、良好、及格、不及格分为4个等级,以班为单位,每周一小结,学期中进行初评,学期末总评,公布结果。

四、德育学生化,就是德育工作让学生参加、处处考虑学生的需要,通过自治、自愿、自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使学生满意、高兴。德育学生化突出一个“导”字,开展各种活动,发扬民主树新风,为学生办好实事,引导和疏导学生积极向上。如,开展班级卫生评比活动、国庆书画展览、校庆征文,定期出版学生报、举办革命歌曲比赛、广播操比赛、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形成助人为乐、互相帮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好几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