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范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1:0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措施

一、引言

城市规划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规划部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求获得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根据城市发展特点及发展目标制定一个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规划过程中通过优化城市资源、降低资源的消耗,从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城市的规划以及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采取立体化的规划模式,从长远的角度进行,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要求。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所谓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也就是一座城市在建设与规划过程中,规划部门应当对城市中的社会、经济、环境进行全面分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不断创新,从而推动城市的快速建设与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城市规划中思路与框架的构件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要想城市在规划与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对常规的规划之外,还必须要求将促进城市发展的资源考虑在其中,并了解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状况,然后在编制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在规划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还必须要对环境容量以及环境承载力这两个约束力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有效措施不断优化规划方案,从而促使城市规划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事实上,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如果工作人员所编制的城市规划方案超过了城市环境承载力以及城市资源的供给能力,那么在实际规划中,我们还应当对其进行全面管理,并结合城市经济的发展来不断优化规划方案,使其在城市环境承载能力以内,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环境承载力与城市资源供给力是城市规划中重点关注的两个方面,其中城市环境承载力也就是在城市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污染的程度,要求环境能够承载这一污染;而城市资源供给能力也就是要求城市在规划与建设过程中,能够提供充足的土地、水、森林等各项资源,从而实现城市的合理规划与建设。

四、当前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对城市规划与建设之前,我们必须要对城市的发展特点及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这样才能够确保城市规划方案的合理性,才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并且没有在规划中落实规划目标,因此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主要体现在:时效性不强、协调性不足、土地利用率不高等。

2、政府过于急功近利,影响到城市的合理规划

在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对其予以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城市规划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的主要对象,要求政府在实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政府部门在对部分城市进行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城市规划法》来对城市进行规划,而是追求其中的短期利益,不利于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另外,还有一些政府在对城市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考虑在其中,导致其建设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不利于社会、环境、建筑的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得不到有效的落实。

五、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的措施

针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对其引起高度重视,对其进行分析之后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将城市中的各种资源、环境等要素考虑在其中,这样才能够确保城市在规划与建设中的合理性,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另外,政府应当对其引起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对其进行规划,这样才能够促使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1、城市全球化对城市规划功能布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世界经济结构格局的变化,全球性地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的深刻变化。城市中心区的结构、建筑的综合体的组织以实现更高的效率,资本和劳动力全球性流动,改变原来城市功能布局。产业的全球性迁移,区域城市群的依托和被依托关系逐步明朗,经济活动中心的全球性集聚,促使全球城市体系的多级化。各城市群中的产业分工各不相同,中心城市将更加发展,以实现其对区域经济的控制和运作。城市在城市群中的功能和地位与过去不一样。

2、市场经济对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

在城市更新中,城市功能的转变和更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统的保护面临空前挑战,由于市场经济的地域在21 世纪大规模扩大,受到经济力量和城市规划管理、建筑设计力量不足的困扰,在土地级差的作用下,尤其在决策层常被急功近利的心态所支配,城市用地出现重构和置换,造成决策不当,城市的文化传统遭到破坏原有的建筑的功能将得以改变和改造。新建筑的创作和原有建筑的更新,城市在全球化过程中加剧了世界各种文化在城市中面对面的冲突,将更加丰富城市的生活和景观。

3、信息化使城市规划的时空发生革命性变革

工业革命使人们向城市集聚而疏远大自然,人们的生活工作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居住和工作空间扩散并亲近大自然;通过现代信息网络,工业革命使人们从郊外到市中心工作,家庭将重新与工作场所相结合,电子社区、虚拟银行等的出现,信息革命则使人们在效外工作到市中心娱乐、消费、社交等等。人们盼望共享空间、交际场所,更多新类型建筑的涌现,信息化社会使城市规划的时空关系发生革命性变革。新的城市建筑形式将成为新城景观的一部分。

4、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城市规划探索之路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当前还处于城市化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渡期。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规划师和建筑师显然是一个挑战,对城市化有了积极的认识,对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探索之路变得更加任重而道远。伴城市化被纳入国家发展政策中。随着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逐步形成,并已得到全世界的共识。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先集中后分散的老路,探索更为合理的城市化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在区域开发、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各个层面得到全面贯彻。

六、结束语

城市的规划应遵循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的定位准则,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的情况下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提高人们对城市的满意度,提高城市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在以生态化基础上的城市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最终也是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1]陈秉钊.当代城市规划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篇2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问题;措施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主要是对城市发展中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设意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不仅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城市规划的概述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主要是将城市发展中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放在了首位。因此,要对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承载力以及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等进行事先地预测,然后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规划方案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速度和现状来对其进行调节和改进。进行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现如今城市发展的现状,同时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进行城市规划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来进行。要符合城市资源的供给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控制力。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经过对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可知,在具体的规划中需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立足实际,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对生态建设进行忽视,另外还有一些工作者不去重视城市规划工作的时效性,没有及时将规划方案进行落实。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些城市的管理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成绩来表现自己的政绩,不惜牺牲城市的环境和资源。虽然这中做法可以对城市一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方面是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

3.1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现如今,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增强。因此,提出了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得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这是一对矛盾。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或多或少地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追寻合理的经济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等。

3.2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城市看成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诸多方面。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中,进而保证城市生态的完整性。因此,要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另外,城市规划中需要加强对城市的绿化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市中的污水、大气以及噪音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加强重视,保证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3.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内容较为复杂,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但是就其根本主要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同时与经济和生态等方面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 城市规划要着眼于未来

4.1 卫星小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恶性膨胀,可以考虑在超级都市的周围,建一些卫星小城市,以缓解城市化的加重卫星城市的建立不需要一蹴而就,可以先规划后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规划,结果原本建立卫星城市的土地被挪为他用,就很难实施原先的计划。

4.2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行业未来城市,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会占主导地位,重工业、劳动力密集产业要会被移出城市城市规划必须要把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放在首先考虑的地位,考虑他们的分布、需要的设施、需要的周边环境等,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3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行为习惯现在人类生活越来越高效率、高节奏,人类对时间的追求与日俱增城市规划要考虑人类的生活节奏的演变,高架桥、地铁等,都是考虑的重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交通工具的具体形式,但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交通工具的速度城市的基础设施要适应新的交通工具的高速度,要为未来的更高节奏做好准备。

4.4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身体健康对于未来城市而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绝不是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城市规划要考虑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问题,考虑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城市规划要方便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给人民群众一个温馨、祥和的氛围,让人民群众能够愉悦、放松的工作和生活。

5 进行城市规划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公众的参与

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深入认清市情,注重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时空统一性,以获取发展机遇的市场独占性。所以,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是政府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政府支持的关键是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政府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实施。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经济、科技、环境、资源、社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框架,各地也根据其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制定了部分地方性法规,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变为实际行动。近年来的宣传和教育已使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要真正重视可持续发展“精神工程”的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主导理念尤其是在城市的建设与规划设计过程中更是要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外本着长远发展的原则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意考虑到城市以后发展的需求着眼于未来进行城市的改造和规划从而使城市的发展状态一直处于时代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邓恩卿.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0).

篇3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城市这一人工环境综合体,由地表自然、社会经济要素以及环境综合作用而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运动方向的有机整体,称其为城市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它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监测和调控等手段引导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向更加和谐、平稳、均衡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了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1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其思考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大多是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社会经济状态分析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规划的目标根据目标分解为具体指标按照以上问题提出不同的规划方案研究不同方案的利弊确定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进行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近期实施方案制定建设规划的管理。通常情况下,规划的重点在于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的着眼点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规中提出了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操作时由于缺乏必要的保证措施和有效的实施手段,往往忽略了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与此同时,在许多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紧张、能源短缺、废弃物污染、大气环境质量恶化、中心区人口过密、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交通设施严重滞后等现代城市通病,这些问题一方面对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现实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今后的长期发展埋下了不容忽视的隐患。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未来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由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较短,与迅速变化的城市发展形势相比,现行城市规划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薄弱环节,如:由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由于体制的原因,城市规划的法制和管理还尚待完善,实施与规划还有相当距离,城市发展上难以改变以往的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发展模式等。有鉴于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出发,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以城市规划为首要环节,保证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思路框架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城市规划中除了包括常规的规划内容之外,还必须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预测在不同政策方案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两个关键指标的约束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及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需要对城市规划的内涵进行必要的拓展,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城市规划的新思路

城市规划是一个反复迭代的过程,如果城市规划的初步方案突破了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及城市的资源供给力,则要求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控制,据此在环境指标和资源指标下得出一个新的城市规划方案,再与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比较,直至满足为止。这种城市规划新思路要达到的基本目标是综合需要与可能,建立一个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城市系统 ; 同时必须考虑城市环境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将城市的资源环境消耗确定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城市规划思路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点:

(1)规划内容已不局限于城市本身的发展,而是将与之关联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纳入规划过程,在保证上述因素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的前提下,寻求城市适宜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特别在规划的开始,就把城市的环境分析和城市的资源分析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分析一并考虑,由此得出平衡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2)整个规划的出发点不仅是以往的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特别强调了城市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对城市规划提出的新的要求。

(3)资源环境体系的基本承载力是决策城市规划方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控制点,即规划方案中建议的城市规划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需要说明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定并不是被动的接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和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会相应发生变化,导致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的加大,以及城市系统允许发展规模上限的扩大。可见,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指标的引入,保证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是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3 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在城市规划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基于资源和环境体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能力,以实现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避免重复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负面效应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可持续发展要求;措施探讨

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意义

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为发展国民经济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在确保水利工程顺利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必须加强工程的管理。人类常说“三分建,七分管”,对于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管理来说,建设是基础,而管理才是关键。工程建立,即安全的好坏, 就会直接影响到效益的高低,但是建设中管理的不当就很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甚至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通过我国技术、经济和法律手段来保护及合理运用已经竣工的农村水利工程,让其充分利用水资源、 防治洪涝灾害,为我国农业、 工业及城乡人民用水提供可靠的保障。但是影响到农村水利工程的因素不可确定且十分复杂,我国的有关水利工程理论知识仍不完善,还处在发展中的阶段,与此同时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迫在眉睫,加上工程量较大、施工条件严峻。

由于我国大型灌溉区域的灌溉用水量约占全国灌溉区域灌溉用水总量的一半,但是其水的利用率却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大型灌溉区域占重要低位。在建设方面上,确保大型灌区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同时,适时的启动排灌更新改造;管理上,深化灌溉区域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公益性专业人员基本的支出和工程维护费,大力推广农民们用水户的灌溉管理,全面建设量水的设施节约用水,不断改进管理手段。因此,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难免会遇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地方,导致水利工程建筑物本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和隐患。水利工程建筑物长期在水中工作,受到水的多方面作用,例如水的压力、冲刷、气蚀、冻融和磨损等物理作用以及侵蚀、腐蚀等化学作用的影响。农村水利工程建筑物失事危害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加大。 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完整,为更多的老百姓带来福音,充分发挥工程和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就必须及时发现隐患,准确无误的解决根本问题;对水利工程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开展有关科学性质的研究,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二、农田水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

早灾已成为我国覆盖面最广、成灾损失最大的灾害,而且受灾面积逐年扩大。今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己经明显不足的水资源还要不断向工业等非农产业转移。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粗放低效利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程度。由于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与国民经济发展严重错位,华北、西北区域性缺水更为严重。.

2.2 防洪抗早标准低

水早灾害频繁发生,并呈上升趋势,由于洪水损坏,老化、给水排水工程河道沉积,水的变化,再加上其他建设用地,每年减少七或八百万亩的灌溉面积。在中国,仍然有许多地方的农业生产条件薄弱和落后,引不进、排不出、灌不上,遇涝一片,遇早一片赤地,完全是靠天吃饭。

2.3 水污染和水环境日益恶化

农业水资源污染严重。据专家估计,农药后大约只有10% - 30%对农作物的影响使用肥料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农业生产的不合理或过度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包括水资源的污染得到了蔓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物处置大量不入水,除了公共卫生设施的需求无法跟上的大量农村人口的发展,不安全的饮用水,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有相当比例的人饮用水标准并不合格。

农业水资源污染严重。据专家测算,农药使用后只有约10%-30%对农作物产生作用,化肥有效利用率只有30%左右。长期以来,由于在农业生产中不合理地或过量的施用化肥和化学农药,也造成了对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 包括水资源的污染。由于大量生产和生活废弃物未经处理排入各种水体,加之公共卫生设施跟不上发展的需要,农村大量人口饮用不安全卫生水。农村饮用水源大多受到污染,有相当比例的人饮用水不合标准。

2.4 工程设施老化失修较为严重

老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如自然老化,工程质量缺陷,不合理的规划,资金缺乏,管理不善,这是由于管理不善和老化造成的损害损伤占10.9%。如果这些老化的工程和设备改造与更新,可持续的水供应将受到严重威胁,难以支持食品世纪我国人口的需求,老水利设施不能成为灌溉和排水的有效载体。

2.5 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手段落后

规行的水资源管理机制,是一个非有效利用水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尴尬局面。一个农业水资源严重短缺,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非常惊人的浪费。输入系统和农村水利经营机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农田水利工程改革进度严重滞后。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措施

3.1 做好新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

我国目前针对新农村的水利现状和其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全面完善的切实可行的规划,调整 “十二五”节水规划和 “十二五”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将新农村饮水安全和小型农水工程建设都纳入其中。强化政府行为,不断持续性的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引导力度。实践证明了一点,我国农村水利建设和管理依靠了政府行为,是水利建设完善的重要保证。加大水利建设和管理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初步构建起水利环境安全保障的体系。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起全面发展先进的农业用水制度,加大对水污染管理的制度,建立并恢复河流自净的能力,促进了水环境的承载范围。

3.2 不断投入创新机制,增加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投入

随着我国城市化步调的加快,水利服务建立的对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要求的质量也愈来愈高,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从过去的防洪排涝问题到现在的水环境问题的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发展主要就在于改革,一定要通过不断投入创新机制,增加对农村水利工程的投入。并且加强农田节水规划的工作,积极的争取到国家的资金。同时,积极推进水利改革的完善,加大国家资金和社会援助的投入,积极融资,积极建设和管理新农村水利工程,依照原则“谁受益、 谁负担、 谁投资、 谁所有”;制定政策,发展民营水利,积极吸引社会的援助和国家的资金,将资金投放到农村水利工程的基础设施上去。共同使用国家的资金, 形成合力。势必要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道路的建设、绿化的植树和经营水利工程的生产结合起来,有科学性的开发水利资源,形成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逐步让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走上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轨道。

3.3 加强和建立水利工程的科学性管理

管理水利工程的人员要把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项使命来对待,向管理要效益。各个部门的管理单位首先就是要建立起完善的管理机构,做到相对于稳定的管理水利工程的人员;然后就是加强财务会计方面的监督工作,确保水利建设和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定期对财务管理进行审计。建设和管理后的水利工程形成的资产要按时交给有关企业和个人,给他们颁发使用权证书,同时也可以采取专业性的管护措施例如: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独立资金等措施,方便形成一系列适合当地社会情况的运行管护模式,让新老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能够良好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黄登红.新时期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大视野.2008

篇5

关键词: 水利工程;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primary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key is to make goo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fertilizer, soil conserv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How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research of.

Key words: hydraulic engineering;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easures

篇6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管体制 饮水管理

1 全县人畜饮水工程管理体制现状

工程规模的不同,类型的不同及不同的经济和技术条件决定了工程采用什么样的管理体制。

到目前,全县共建成254个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其中返困的有102个村。但不论规模大小,都实际上是采取了水务局法人管理的模式,即政府包办。

2 工程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水价标准低,收取难,管理运行经费没有保障

农村人饮工程一般供水量少,而供水成本相对较高。供水水价不到成本的1/3。加上农民吃“福利水”的观念很普遍。不能实现按成本收费使得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经费严重不足,所有工程无法提取折旧费和大修费,只能维持简单的维修、抢修,很多工程的维修、抢修也无法及时进行处理,只采取应急处理措施,而无法进行规范的维修和更新。特别是2007年来的受水费全额上交财政,而财政又没有支付一定的维修和管理运行经费使水管单位处于很尴尬的局面。工程更新改造资金无法积累和落实,导致工程难以良性运行。

2.2 用水户参与不够,群众安全饮水意识较差

用水户参与不够或基本不参与工程运行管理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包揽经济社会各种事务的影响下,目前虽然水管部门积极组织成立用水户协会,但由于运行资金缺乏等原因,管理仍然为政府动员、政府组织、政府规划、政府实施的状态,项目规划到运行过程中始终带有行政命令的色彩,用水户,即农民群众的意识中仍然是只要交了10元钱的水费,一切管理工作就是政府的。就连乡镇一级政府和村乡领导也认为,交了10元钱的水费,就是群众参与了管理。简单的群管理念,造成了第一线管理环节的薄弱和不到位。很一般的堵、漏和闸阀维修等简单工作都靠水管单位去处理,受益群体毫无管理的责任性和主动性。

3 造成的后果

(1)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激发不起农民参与工程管理的积极性和责任性,至使水费难收,普遍存在等、靠、要 的思想,依靠政府确保工程的维护维修。全县按已解决饮水的人口和现行每人每年10元的标准计算,年应收水费为190余万元,而近两年在加大征收力度的情况下,也只收取31%左右。而按2007年底的调查统计,全县人饮工程老化失修十分严重,需维修改选的工程涉及137村,都属于急需修复和更新改选的工程,共需资金588万元之多。就算按现行水价标准足额收取,也不可能在一两年内解决老化失修的问题。而群众的思想上你水管单位收取了水费,但服务根本没有到位,没有解决吃水返困等问题。造成群众不满意,出现越级反映或群体上访等强烈要求解决问题的现象,但对水管单位来说十分无奈。

(2)由于管理体制的不顺,受益户参与管理的程度不高,全部管理工作都依靠政府的水管单位,至使管理粗放,在管精管细上不到位。人饮工程点多面广,每个乡镇仅下派1-2名水管人员,是无法做到管精管细的程度。造成对工程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有些隐患甚至对农民人身及财产有很大的威胁。而一但出了安全事故,责任重大。从目前的管理现状看,受益村和群众平时对这些安全运行管理问题不够重视,一但发现问题严重,就等水管部门去解决,包括工程的修复,财产损失的赔偿等。而受益群众却没有责任。

(3)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进程鉴于农村人饮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政府大包大揽,而事实上揽不住的实际现状。在近两年来水管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改革进程。本县以建立的用水户组织为形式、以民主决策为根本、以自我管理为条件、以工程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用水户全过程参与或管理机制为总体目标。通过不断的探讨和创新,推出适应新形式下的水利管理体制和模式。

1)明淅产权,落实责任。将人饮工程所有权划归受益乡或集体所有,采取建立用水户协会管理方式,实行自主管理。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水务部门作为农村饮水的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并推行适宜的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要对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供水单位加强监管和管理,特别是在饮用水源保护和工程保护、水质监测等方面,切实保证农村供水的质量和安全。

3)努力引导和创建自主管理模式与机制。在人饮工程管理中健全一系列群众全程参与项目建设管理的机制,成立由所有用水户自主参与管理的非赢利性的用水组织,把管理权、决策权、收费权归还给受益群众,增强群众管理工程的责任性和积极性。对用水户管理体制有四点设想:一是联村或跨乡的人饮工程具有供水范围大的特点,涉及到用水协调,宜采用专业管理单位即乡镇站和用水户协会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二是单村供水工程,以受益村所有受益户组成用水户协会管理。三是不论多村或单村供水工程,均按工程所覆盖的受益户不论村、乡区别组成用水户管理协会对该工程进行管理。四是以一家一户和联户自用为主的微型饮水工程,实行“自建、自有、自管、自用”。

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由人、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组成的,它是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的的有机整体,亦可被称为城市系统;可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害子孙后代的情况下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目的就是通过规划等手段引导城市向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为了适应新时代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深入研究,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之中,提出一些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面的思路和措施。

1.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分析

近年来,我国正在不断加快城市化的脚步,这就对相应的城市规划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现在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许多方面还有不足,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1城市规划模式不完善

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模式较为单一,一般都是按照固定的步骤进行的。首先是收集和分析该城市社会经济方面等资料,然后确定该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并以此确定城市的规划目标,并将目标细化;然后参考前面的工作提出和分析不同的规划方案,确定总体规划方案并细化;最后制定近期规划方案并进行相关管理。一般情况下,这种模式的城市规划的重点关注是否有利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而对经济、人和资源的和谐发展,城市规划的可持续性上关注较。下图是西方某著名城市与国内某城市的城市规划效率的对比图,其中灰色部分代表城市规划模式完善的西方城市,白色代表城市规划模式凌乱的国内城市,1为城市规划用地的总体效率,2为城市自然资源的最大利用效率,3为环境污染的有效面积,4则为城市规划的总体效率,从图可知采取完整的城市规划发案势必成功。 图一

1.2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城市的生态环境可以体现出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的,更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的好坏与否,不仅取决于城市的布局如何,规模大小怎样,更取决于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好坏,是否适宜人类居住。然而,现代社会对城市的规划虽然给城市带来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现代化的风貌,但是这样的规划很多时候是以破坏城市的生态坏境作为代价的。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了扩大城市的范围和面积,很多城市大量地开垦城市周围的山林,小河等,以破坏城市周围的生态坏境为代价扩大城市的面积;第二,由于我国很大城市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面积较少,所有很多城市的居住小区不断减少绿化用地,将其用于停放汽车等;第三,虽然国家法律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并要求对大型建设项目及时进行相关大的环境影响评估,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候相关部门对其重视不够,实行不到位,没有使法律法规得到落实。

1.3城市规划缺乏连贯性

城市规划需要规划的包括城市广场,城市绿地,社区街道等,其在整个城市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很多省事的城市规划没有连贯性,经常出现城市规划随意改变的现象,例如去年做好的城市规划方案,可能今年就会,然后实行新的城市规划方案。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等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4文化遗产缺乏保护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城市从形成、发展直至灭亡,在这样一个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遗产。这些宝贵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然后我国现在的城市规划中,比如一些城市的旧城区改造,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十分淡薄,导致大量宝贵的文化遭到破坏,对城市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图所示为某城市的近十年前后的文物保护情况,它很好地说明了文化遗产极度欠缺保护的现状。

图二

文物保护情况

文物出土时间分期 城市出土文物保护率 农村出土文物保护率

10年前文物 30% 40%

近10年文物 20% 30%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规划的思路和措施

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好常规的城市规划,还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即城市发展水平和起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另外,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工作中,我们还要考虑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城市承载能力是指城市生态环境对环境污染的恢复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是指城市的资源能够给城市发展的供给能力。为了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分考虑到这两者的的能力限度,切不可过度使用。城市规划是一个不断平衡的过程,规划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平衡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的过程。

2.1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规划的特点

第一,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不在是单一的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目的,以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土地资源关的系为重点,而是开始强调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城市发展水平和城市环境承载力、城市资源供给力之间的平衡。

第二,城市规划的内容和范围显著增加,不在仅限于城市社会的发展,还要考虑城市中居住的人、资源和环境等,平衡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探求最佳的城市发展模式。城市规划的方案从制定到实行,整个过程都会进行相关的环境影响分析,并综合考虑城市资源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

第三,城市资源城市承载力和城市资源供给力作为两项指标引入城市规划之中。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超过城市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会相应增加,但是其始终具有一个界限。毫无疑问,引入这样的指标,更加有利于合理的城市规划,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应用中的具体体现。

2.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城市规划的思路的具体措施

第一,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措施。

城市规划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城市规划必须要明确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策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利用本地资源和环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支柱产业。同时,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意环境和资源的能力界限,不以破坏环境资源为代价发展经济。

第二,生态环境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措施。

城市是由人、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组成的,三者互相制约,互相作用。城市的发展受制于城市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因此,城市生态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该城市现在活着未来的发展水平。合理规划利用城市的环境和资源,可以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不断提高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考虑:一是提倡低碳生活,不断宣传低碳生活理念,从根本上强化居民低碳生活意识,比如提倡城市居民搭乘公交车或者地铁,减少私家车出行,节能减排;二是加强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视,增加公园绿化带等的建设;三是加强监督和管理。面对一些企业、单位或者个人破坏或者污染环境和资源的情况,相关部门应该予以严厉的处罚,坚决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维护城市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措施。

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发展城市所追求的重要目标,其包括人口、教育、文化、健康、价值观和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出现的问题,可以提出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城市规划的连贯性,应用先进的技术进行城市规划,注意城市规划的连贯性,避免出现城市规划无意义地频繁变动;二是加强城市规划的严肃性,面对破坏城市文化遗产的行为要进行处罚。在这里笔者以城市用地面积为例来说明该如何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合理使用土地便是严格地使控制用地面积与预留用地面积间达到一种平衡。

图三

结语

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主题。因此,城市规划有必要引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综合考虑城市生态环境,协调城市发展和城市环境资源的关系,使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甄峰,万绪才,张越.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J].城市发展研究,1999(2)

篇8

城市园林绿化就是运用植物构建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同时围绕着城市园林绿化区建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的功能。以生态理论为建造的基础,建造一个高效、稳定的园林城市,实现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满足人的各种物质和精神需求,保证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经济的发展必须保持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能源,提高再生和综合利用水平,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自然的发展则必须优先保持自然生态,使开发建设在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

2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1生态园林是可持续发展之本要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生态园林为基础,发挥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建造出稳定的人工群落,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人可以和自然共存。生态园林的3个特点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第一点,生态园林遵循着生态位原则,即城市园林绿化要找到适合的植物,在植物的选择上必须要合理,这样才能避免植物之间的竞争。第二点,生态园林以多样性为主,建造城市园林主要就是充实生物的多样性,特别是物种的多样性。第三点,生态园林的美观性,这就在不断地考验设计者的能力,做到既改善环境质量,又达到视觉上的美观,同时也体现园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2节约建绿是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节约建绿倡导“三节一环保”的健康发展之路:“三节”就是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资金;“一环保”就是追求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改善的节约型园林绿化。设计之初,就把这些考虑在内,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并减少资金的浪费。节约用地的措施:一是大力提倡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见缝插绿等,二是保护好自然的植物群落和自然的痕迹,维护好原有的自然生态体系。节约用水的措施:一是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二是安装喷灌、滴灌等,三是利用河水、雨水、循环水等。节约资金的措施: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建设施工,二是采用新技术新措施。

2.3科技兴绿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现如今,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园林建设已经从原来的观赏性向综合生态性过度。加强园林绿化的科技水平,是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是园林绿化的发展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绿地的存活率,保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为园林植物群落带来稳定性。相关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园林技术方面的研究,推广新的技术,加强绿化体系的建设,这是科技兴绿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保障。

3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措施

3.1园林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人。园林从业人员是建造园林的执行者和设计者,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绿化的好坏。具体来讲:一是提高园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优秀的园林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才能经受住时代的挑战,担当起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二是提高园林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科学素养,只有园林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才能提高他们的劳动价值。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办知识讲座,定期增加专业人员,建立完善的奖罚体制,从而调动起从业人员对园林建造的积极性。

3.2苗木的建设及选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提供品质优良的苗源是最为重要的,苗木是园林绿化中的主体,种苗是绿化工作的第一步。苗木的建设是园林绿化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苗木基地的建设难点就在培育上,所以树种的规划选择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并结合规划区域进行种植,根据实际情况估算出树种的数量,并进行分期培育;根据苗木建设的计划进行育苗的同时要不断更新苗木的品种,培育出高质量、合适的树种。

篇9

【关键词】园林工程;可持续发展;意义;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更新,城市园林工程逐渐受到了各界的重视,然而城市园林工程施工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的问题。如何保证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园林工程起到预计的作用,成为了当前主要所需面对的问题。

1.园林工程的概述

随着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园林工程施工在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当前园林工程施工中主要面临的困难是,如何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实现节约资源、调节生态、防护灾害、城市湿地等资源科学利用及防治危害等建设,以及如何保证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工程的施工应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并严格做到以人为本,建立可持续的发展观,进而使社会及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城市的园林工程施工应以此为标准进行建设。在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中的以人文本,是指将园林工程施工与自然、人文环境进行协调并做到共同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的宏愿。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技术水平,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的水平以及城市园林后期养护工作的水平,进而使城市园林工程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城市园林工程施工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是怎样做到坚持科学发展观,并将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成为现实。基于此,合理的将有限的资源进行高效的使用,对促进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有益,并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及工作环境给予极大的改善,也为城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能否使园林工程施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使城市居民的生活、工作环境得到显著提高,能否对城市良性发展带来好处,能否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前形势下,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主要发展方向[1]。

2.城市园林工程施工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探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大量人口涌进城市,导致城市的土地资源极为紧缺,房屋建筑的建设项目与城市园林工程项目出现了突出的用地矛盾,双方为对土地资源的竞争,及行业发展空间的较量日益突出,而由于房屋建筑的建设项目中存在巨大的房地产经济效益,使得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用地不断的缩小,房屋建筑项目不断的挤占着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空间。在城市中,每一块有可能空出来的地皮都成了商业建设竞争的目标,园林工程较其他行业而言经济效益较为低下,因此不断受到各类商业建设的挤占,导致人们休闲活动的空间越来越狭窄,休闲娱乐场所也逐渐减少,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泡影,如何使城市的物质经济文明建设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为城市居民创造生态的生活工作环境,成为了城市管理人员及城市建设开发者必须正视的问题。而城市园林工程施工依然坚持以人文本的基本原则,使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工序及施工模式,最大限度的节约园林工程建设的投资成本,并科学的将有限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运用到城市园林工程的施工中。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城市的发展道路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及意义,城市化的发展是环境受到破坏及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直接对当地的地貌造成了影响,也对风力、地上及地下水等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从根本上保持并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环境做到了统筹兼顾的保护,并最大限度的使城市湿地及绿地等环境资源得到了保留和保护,最大限度的将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给予修复。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也有利于美化城市,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优美绿色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居民创造了一个极好的休闲放松的娱乐场所,也有利于舒缓城市居民在工作中的压力以及各种压抑心情。同时,城市园林工程也是在各种紧急情况下,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安全的疏散及避难场所。实现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减缓城市房屋建设与园林建设之间的矛盾,使城市的管理者可合理的统筹安排商业开发区与园林工程建筑区,进而达到城市建设、城市生态、居民生活质量的三赢局面[2]。

3.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1以加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进行园林工程施工

城市园林的建设,应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为目的。为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做到统筹的将园林工程的施工进行安排。在每个城市中,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情节及生活习性,虽然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的进步,使这种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改变,但人们的传统风俗、情趣及与生活环境的联系及依赖却得到了衍生和积淀。因此,在当前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应充分对当地居民的风俗及习惯进行了解,并从中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相互依存,使每一个园林建设都拥有深刻的生态文明意义。

3.2将园林工程施工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第二项措施就是将环境保护工作融入园林工程施工中,以保证将城市匮乏资源,得到合理的持续使用。可持续发展也可认为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继续共存,使人类活动降低对周围自然环境及生物的破坏,进而有效的保护城市湿地、山林及河流等。应避免土地资源、水资源、燃料能源及生物种群的破坏。在进行园林施工时,应尽可能的提高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使园林工程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加大周围常见植被的利用范围,尽量少选择外来植被品种,达到重新将山石、沙地、植被的利用,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保证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3.3将园林工程施工融入人们居住环境中

合理的将园林工程施工融入人们居住环境中,是保证城市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城市的不断扩张建设,造成了自然条件恶化、土地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混乱等,因此,为了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就应对园林工程周边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天气状况等采取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有效的进行利用。对城市扩张造成的危害进行妥善的修护。基于此,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应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做好城市湿地等的保护工作,将城市园林工程周围的有限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利用,进而达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宏愿[3]。

4.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是利国利民的重要举措,城市的管理人员不应仅重视城市建设发展,应将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结合,达到双赢的结果。为实现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应结合上文所述,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运旭.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1,15:72+74.

篇10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可持续发展;特点;措施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和系统非常复杂,所以就需要依赖岩土工程勘察为交通建设提供合理和科学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工程勘察通常只进行问题的发现而不实际处理和操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传统观念和方法限制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迎合当前阶段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就需要从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工程,地质和环境具体特点表现,并能根据出现风险的特点进行控制措施的实行,为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1.1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决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不仅包括其系统工程,还有线路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等,每个工程内还包括更复杂的结构和内容,由此可见结构类型多和施工方法复杂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一方面,不同的结构类型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不同,勘察的重点也有所区别,就比如地下工程需要地下水位和围岩分层的数据,而地上建筑则要计算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另一方面,除了施工三大法明挖法,矿山法和盾构法,还有一些辅修的施工方法,操作和组合起来就变得非常复杂。1.2由城市轨道交通地质决定的特点第一,线路地质表现为穿越地质单元多和穿越不良地质多,不仅需要了解好各地质单元的物理参数做好准备,还要注意对断裂带,沉降区,地裂峰和岩溶区等的规模,发育程度和分布状况进行及时了解和处理,避免损失和伤害。第二,城市地质是由自然条件和人的活动共同影响的,在实际勘察中情况多变,需要多种方法共同综合采用进行分析和判断,必要时要进行专项勘察减少失误和减小误差。1.3由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决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环境特点是由城市环境的特点,一般涉及建筑物密度大,地下建筑比较多,地下管线多和事故敏感度高等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仅要关注工程本身的安全性,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解和分析。正是由于其本身是浅埋精密岩土工程,在对人和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这些外在条件也会给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带来困难和风险。

2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风险及控制措施

正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独特的特点,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既能利用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实施,但也会因此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无法应对的风险。2.1风险特点经过了解和研究,最常见和易发的风险主要包括:首先是对地上和地下管线造成了损害,工程和环境的复杂为此种风险的出现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在盾构法中,钻孔封闭不达标导致漏浆,承压水上升,地表水渗透等问题,使得居民的住房和行车安全受到威胁;最后,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如果不达标,对施工人员和居民都会留下安全隐患,这其实是由其系统和结构复杂性决定的。2.2控制措施为了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避免带来的损失,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比如建立健全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等,都是基本和关键的发展要求;另外,在人员正式进入工作之前,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提高解决风险的能力,保证自身和居民的安全。

3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切实的经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走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由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个部分,在进行研究和尝试时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后得出切实可靠的结论,为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实现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还可以与当前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结合和应用,比如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既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资源,又能为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贡献出一份力量。3.1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因为工程地域的水文地质特性和岩土的热物性的限制,许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都非常有限,还出现了浪费和污染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能源的完全利用,还产生了附加污染环境的消极影响,所以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呼声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相符合,就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这两方面的结合和应用。3.2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到了地下水等自然资源,随着人们的不断使用和消耗已经出现了危机,使得自然资源保护的话题引发热议。许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如降低使用成本,反复利用自然资源,强制性法规的实施等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研究,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中寻找到最适合现阶段可持续发展工作推进和实行的措施,引导当前社会的各个方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的系统性,结构的复杂性,工法的多样性和环境的严格性,使得相关工程实施需要提前熟悉和了解线路特征和环境特点,所以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就是必要的,才能在实际工作和操作中针对不同的地质单元,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解决很多工程勘察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不仅促进了当前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还为交通设施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章中良.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分析[J].科学家,2016,4(4):54+56.

[2]张俊.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2358.

篇11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工业社会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高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关注,因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改善的要求,必须有效掌握到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的有效措施。以下就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因而对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未将城市园林建设放在城市发展的中心,只是将其作为点缀城市的植物,因而总是为了城市的美观问题而不停更换植物的品种。在这种状况下,将影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并致使城市的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其次,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部分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对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西方文化的运用,而忽视了我国文化传播,因而由于设计方法不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使园林设计缺乏一定的民族特色,并无法凸显出城市的发展特点[1]。

除此之外,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错误理解了秉承传统文化的理念,因而出现对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抄袭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得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以便更好完善园林设计的方法。

2 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的有效措施

2.1 整体协调性

在对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方法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将整体协调性作为城市园林设计的目标,并且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对城市园林设计之前要深入到城市的生活了解当地的风土文化和城市自身的历史人文等,进而在确保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的整体协调性的同时,促使城市园林的设计能凸显出地方的特色;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充分了解到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而在满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实现对园林景观的有效设计;再次,在保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协调性的同时还应注意在设计中对中式的象征表现手法的应用,进而有效结合表现手法区别开地方城市与其他地域所具备的特点,并且促使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凸显出国外景观所不具备的文化风情[2]。

2.2 尊重自然

在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当中还应注意在设计中尊重自然规律,进而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氛围。同时,由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严重的影响到了城市的环境,因而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实施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生态环境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仍未提高对尊重自然的意识,因而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对于此,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中应更为注重设计理念符合自然规律,达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目的,进而实现最佳的景观设计的效果。

2.3 尊重地域文化

城市园林设计师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之前,要求其必须先深入了解城市的地区文化特色,进而在对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能充分将地域文化特色运用在设计当中。同时若城市园林设计师能将城市人文环境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那么设计的理念能更好地凸显当地特色的同时,也可在与其他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理念的比较中更好地凸显自身的与众不同;其次,在园林的设计中尊重地域文化的设计方式,可以促使人们对园林设计的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可致使人类与社会的关系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并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2.4 利用可持续技术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太阳能等可持续技术的应用,以便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能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的可能,同时通过对可持续技术的应用,也可促使城市环境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促使在可持续技术的应用中城市园林景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3]。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变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提到社会发展的日程中来。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整体协调性和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以便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同时有效解决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缺乏文化风情等问题,进而有效推动城市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军.浅谈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09):112-114.

[2]杨艳.城市河道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潍坊蛟河为例[J].山东建筑大学,2011,32(08):120-122.

篇12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66-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人类在不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省自身,逐渐探索出来的一条真理。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自然三者协调不断的发展。对于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地域―城市来说,能否权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人―环境―经济三者关系。因此,我们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必须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可持续为本打造舒适的居环境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城市文明发展之路。

1 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城市园林绿化的意义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为需求发展的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概念;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拟定了里约宣言,正式确立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可持续发展。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和建筑的标准化和商品化,城市面临着人口不断密集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等问题,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自然,崇尚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们为绿色革命提出的口号。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以维持人与自然协调平衡、维持生态良性持续发展为基础,使社会发展在人类、环境、资源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为目的。多年来人来对于环境的忽略而导致的生态问题的事实证明,城市的环境恶化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是城市及其居民持续获得自然生态服务的保障,提升一个城市的环境面貌,无疑是关系到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维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促进经济和环境因素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发挥园林绿化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必须将将可持续发展理论融入其中。面对中国未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化前景,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前瞻性的融入城市生态建设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绿化建设措施

2.1 坚持整体协调原则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与通常意义上的自然生态系统有着明显差别。它的维持有赖于外界生态系统如自然物质、能量,同时又向外界生态系统施加影响如人才和资金等的转出,它具有开放性、复杂性和脆弱性,更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意义与经济性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整体协调原则。一方面从城市整体的风貌角度出发,针对城市、区域、地段等不同特点,协调处理好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园林绿化的改造是多效益、多利益主体、多学科观点的平衡完善,它的成功与否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改造项目是一个多重目标的复合。我们要充分考查生态学、工程学等方面,进而实现个稳定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2.2 形成城市园林绿化网络

城市中由于大部分土地为建筑面积,可用于绿化的面积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开展城市绿化建设、提高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要利用城市自然地貌特征的原有植被、水体、花卉等,本着保护和恢复原始生态的原则,按照体现不同城市特点的要求,尽可能协调绿地、水体、建筑之间的生态关系,整体上要求乔、灌、草比例适当,树木、花草四季常青,注意绿化空间结构多样性。通过多层次绿化形成一个绿色的网络空间,提高绿化面积指数,必将会大量提高城市绿量,绿化工程的生态功能会在有限空间内得到明显提升。

2.3 加强对城市园林建设的统一规划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已从原来传统的、简单的旅游、观赏功能发展到现代的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高层次阶段,这就要求我们的设计要遵循加强生态建设、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构成具有净化、调节和美化环境功能的园林生态系统。通过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的多样性。

2.4 节约型园林,是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植物的栽植设计过程中,要贯彻因地制宜的、经济实用、节约美观、维持生态的基本原则,又能兼顾色彩搭配合理、高低错落有致,比例对称均衡等要求。我们可以引进垂直绿化、节水型园林等节约型园林建设。垂直绿化的特点是占地少,而绿化面积大,投资少、见效快、易于管理;伴随着城市绿地建设的迅速发展,绿地面积日益增加,园林用水量也逐年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园林绿化中必须改变用节水模式,使之从“耗水型园林”向“节水型园林”过渡,走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3 结论

城市必须与自然共存,人类渴望自然,城市呼唤绿色,是人们对绿色城市的向往,园林绿化建设对于城市生态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城市园林绿化不是短期的美化装饰过程,而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建设任务,我们在未来的园林绿化建设中一定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制定切实可行的绿化措施,发挥其长远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吴金莉,洪波.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2006,(5):38.

[2] 陈锡波.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J].现代园林,2008(10):26-28.

篇13

关键词:生态 规划 城市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面临着建设与管理的繁重任务。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存在比较尖锐的矛盾,所以贯彻可持续发展思想,推进生态城市规划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重点在于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促进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规划的主要着眼点。而在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中,尽管提出了要协调发展社会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保证措施和实施手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资源与环境问题常常容易被忽视,而专注于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

因为在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现行的城市规划与飞速发展城市相比较而言,还客观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因编制城市规划的目标不够准确,对约束资源和环境的考虑不足,导致部分城市的规划不完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为现行体制的限制,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坚决摒弃盲目扩大规模的外延式的城市发展模式。因此,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生态化城市规划,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务之急。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生态城市规划

2.1 规划的基本思路。生态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为前提,着力于城市生态承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的提高,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结合最佳效益。基于此,生态城市规划要切实负起未来、环境和社会责任,才可能实现其可持续的发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建立和实施各种方法、体系和政策,保障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生态城市规划各个环节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2.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应该具有对未来发展的导向性

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城市发展目标尤其是长远目标给予充分预测。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一旦确定下来,它就会对城市未来的建设起到引导作用,以努力实现规划中确定的远景目标。要科学确定城市发展的远景目标,必须要在目标确定前,充分研究城市所在区域的资源水平、特点及承受能力,使城市各方面的利益得到综合平衡。同时,要保持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协调,在扎实完成近期目标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应对近期规划进行不断调整,使其能够更好地趋向于长远发展目标,从而保证城市的整体发展。

2.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规划应该具有对生态环境的导向性

所谓城市规划的环境导向性,即将城市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生态学的角度进行城市规划,注重对城市的环境与资源承载力进行研究,并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充分体现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保护,使城市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动态的平衡,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地利用资源与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保证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导向的实现,就应该确保制定城市规划与实施战略环境评价同步运行,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反馈。从而在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专业规划设计人员能够积极主动对规划实施后所产生的不良环境后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预测。同时,如果专业规划设计人员欠缺相关的环境科学知识,可以从环境专家那里获得最有价值的生态环境信息支持与帮助。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结合环境评价专家与规划设计者的知识,可以保证从源头上解决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从而找准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最佳结合点,确保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得以同步落实。

3.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3.1在经济上实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展经济和治理环境之间是相互矛盾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在城市规划中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创造出良好经济环境并且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在经济上进行可持续发展,就是说要使三大产业进行协调发展,在城市经济结构中,产业结构是主体部分,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及结构有着重要影响。要使城市的生态结构得到改善,使物质之间的能量流动以及物质循环得到促进,对城市产业结构就必须要进行改进。改造产业结构能够使城市经济发展更加适合实际需要,对城市经济发展更加有利,在发展经济时又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3.2在生态环境方面进行可持续发展

城市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它是由社会、自然及经济三个亚系统共同构成的,以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为途径,对城市环境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进行联系,使经济发展和环境资源及人和自然之间形成相互作用关系和矛盾。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进行可持续发展,是对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进行运用,以城市资源环境特点、生态功能完整以及社会经济条件为出发点,对城市系统内各个部分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调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以及城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途径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资源利用三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使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使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统一协调得以实现,从而使人与自然和谐得以体现,以此来使资源与环境能够可持续利用,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

3.3在社会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在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中,除了追求经济的有效增长,还要将社会资源在不同利益团体中进行公平分配,使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得到满足,使社会各个方面能够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在城市规划中,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属于一个系统工程,是复杂有机体,它的立体结构是以人为主体,并且和城市经济与环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为了能够使人全面发展,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要做好系统规划。

4 可持续发展观念下生态城市规划的框架思路

要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不仅要包括促进城市发展的常规规划内容,还必须对城市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予以综合考量,在不同的政策方案下,充分预测城市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状况,在不突破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这两个关键性指标的前提下,制定城市的发展方案,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为此,必须进一步拓展城市规划的内涵,积极探索实现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果制定的初步的城市规划方案,超出了城市环境的承载力及城市资源的供给力,就必须要进行相应的需求管理,有效地控制城市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满足环境和资源指标的要求,重新制定新的城市规划方案,然后将其在此用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进行衡量,一直到合乎要求为止。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任何区域的任何城市,其资源利用和城市的环境污染都必须具有一定限度的,如果突破这个限度,那么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制约。一般情况下,生态城市规划的思路都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4.1 规划的内容具有全面性。规划的内容不仅仅是考虑城市自身的发展,而是要在规划的过程中,把与城市自身发展有关的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等所有因素都纳入进来,在确保各个因素相互协调促进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城市发展、速度和方式。

4.2 规划的内容更加注重适应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的供给力。与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相比较而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不仅仅考虑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及空间资源的关系,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加关注城市环境的承载能力和资源的供给能力,这也是生态城市规划适应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

4.3 规划设计方案不是被动地受承载力和供给力指标的约束。城市规划方案具有一个非常重关键的控制点,那就是资源环境的基本承载能力,要求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决不能突破城市的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一底线。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城市规划方案的确制定并不是被动地受这两个指标的约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特性与环境污染的排放因子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会出现环境承载力不断增大和资源供给力不断加大定情形,同时城市系统的发展规模的上限也可能不断扩大。由此可见,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时,引入环境承载力和资源供给力这两个控制指标,可以保证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结语

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必将呈现飞速发展的态势,而且其地位和作用也将日益突出和重要,同时城市规划的作用也必将越发的重要。在城市规划中要做到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必须突出城市的生态化,重视资源和环境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和承载作用,积极推进生态化城市建设,使城市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得到协调发展,这不仅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理论方法体系的关键,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各种负面效应的覆辙。

参考文献

篇14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城市现代化脚步加快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相同的甚至更快的速度加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既要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要不断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建设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1、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创新工作,基础建设工作都可以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和能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将新科技的引入与人观念的进步作为主要的手段,来发展城市的经济变革城市的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

2、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们所说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狭义上讲,指的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就是强调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人意义:首先,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一个可持续发展工作进行顺利的城市必定是受投资者青睐的城市,因为没有一个投资者会拒绝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会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度。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对工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继而,公司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经济总量也随之提高。从反而来看,城市规划建设不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这样不仅不会吸引新的投资者甚至会使已有的投资者纷纷离去,城市产能自然下降。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在我国人部分城市中绿色植物和公园既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的调节剂。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绿色的植物覆盖率,新鲜的空气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都需要靠可持续发展来保证,而这些正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再者,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持续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指在满足我们现在生活需求的同时又给未来留有满足后代需求的自然条件。以往我们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目光短浅,为了当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对未来的影响。现在,旧的落后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缺陷已经显露,导致很多补救工作需要实施,如退耕还林等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为未来中国留下可用的资源。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意义非凡。

3、实践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城市的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努力的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环境保护规范城市,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1减少污染源

城市工厂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会对空气和水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污染,附近的居民也会受到噪声的困扰。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利益而忽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要使工业的布局规划结合城镇的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的工业向本市转移。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的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积极的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可以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重点工业园区。此外,工厂也不易过分集中,一些排放量较大的工厂要远离城市和居住区,通过对废气和废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2提高绿化率

在城市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的建设。城市中心往往是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所以也是最需要绿化的。在城市中合理的安插绿色的空间,来增加人们的休闲场所,降低建筑的密度。在有限的地面上采用立体绿化的方式从而来增加绿化的面积,提升环境的质量。实行绿化的建设与其他工程施工,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城市公园,不仅能美化环境,更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效应。

3. 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得以稳定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它也是为居民生活和物质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总体。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能源利用系统、环境改善系统、水利系统、交通系统、灾害防护系统、邮电系统这六大系统。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需要做的工作和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说: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用事业,改革原有的传统服务观念:制定并且落实改善基础设施现状,实现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3. 4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注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的是从整座城市的发展建设着于,实现居民生活富足、社会文明礼让、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目标。城市的发展建设要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为前提,满足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做到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另外,为了缩小城市向外蔓延的范围,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致力于把废物的处理、土地的使用情况以及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最合理的使用能源和材料的规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内容。整座城市的规划以城市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用城市中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合理的利用规划这些自然生态资源来为城市创造经济效益。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把人类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生态学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相结合,把一些生态学中的理论运用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打造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协调发展,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居住地!为实现这个远人的目标,还应该将自然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进行详细的分工,并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3. 5强化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第一,妥善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需要投资者和执政者树立经济发展的同时离不开环境保护的观念。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切不可一昧的追求发展经济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了创造一个环保与发展共存的局而,政府各个部分要落实以下几点:工业方而:鼓励环境无污染、少污染型工业代替传统污染严重型工业!农业方而:拒绝引进可能对环境存在污染的项目,人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蔬菜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第二,政府部门应加人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各个部分间应各司其责,狠抓落实。比如:发展计划局要做好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的工作:各个环保部门则要进行统一的管理监督。

结束语:

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追求的不单单只是经济总量的提高更是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最高境界。其实,很多城市成功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表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矛盾,如果规划合理经济、环保便可得兼。城市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说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还应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如果说人类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则城市便是发展的载体。保护自然环境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崇尚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邓梅泰.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观[J].科技与生活,2010. (17):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