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商务有关专业范文

电子商务有关专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商务有关专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电子商务有关专业

篇1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及分析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虽然进行了一些行动导向改革,但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了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进行了工作过程化改革。但在课程编排上,存在着两种观念偏差:形式上符合工作过程,将原有课程改头换面,但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固守课程的学科性的思想仍然存在;另一种是盲目过急的观念,忽视文化知识教育而过于偏重职业技能训练。学习情境设计一个接一个,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上,学科本位思想至今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仍产生重要的影响,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改革与创新。

2、在课程内容上,表现出繁、难、偏、旧的弊病,课程与课程之间内容交叉重复,缺乏有效整合,既占用了教学时间,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又降低了教育教学质量,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情境设计上科学性不足,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3、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不协调。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虽然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但其不足是按照原来的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过程,使以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组织的课堂并未得到落实。

二、构建与开发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产业发展的实际

目前,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实践不尽如意。主要原因是立足学科知识的发展来构建与开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主要是培养电子商务企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或相关工作的高技能人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能否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关键在于能否构建起反映这一本质特征的课程体系。因此,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作过程分析法分析电子商务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以任务定课程,课程目标突出实际情景要求,课程结构实现模块化,建立以符合实际工作任务的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开发设计与实施,从源头上保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把专业基本知识渗透到专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过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课程标准相衔接,从而构建“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企业参与”的全程化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开发要结合目前新兴电子商务模式和技术,不但更新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新的技能。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开发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都在进行工作过程导向改革,课程按职业技能模块化。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由技能课程和理论课程两部分组成,每部分由多个模块组成。

(1)技能课程。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和建立,设有网络技术和商贸管理两个模块。网络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数据库、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4个单项技能。商贸管理模块。包括网络营销和电子交易方面相关的单项技能。每个模块和单项技能实训课程制定独立的考核标准单独考核。对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能力、技能培养规律,合理安排实训进程,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理论课程。针对以上技能模块,在进行训练时要同步建立相关理论模块。网络技术理论模块。包括网络技术、网页规划与网站设计、PHOTO、ASP程序设计、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课程;商务管理模块。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客户关系管理、网络广告实务、ERP实务、电子商务支付与安全、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实务等。在这种模块化教学中,存在着将技能和知识分裂的迹象,违背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老师是先讲知识,后操作实训。没有在实训操作时结合知识传授。结果学生只能模仿,不能在企业实践中创新运用。学生感觉学了一堆没的相互联系的知识。在他们头脑里既没有形成学科性的知识体系,也没有创新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只是在浅层次的动手上得到煅炼。学校也开设一些知识扩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如网络技术类。

包括EDI技术、电子商务系统设计、XML技术等;商贸管理类。包括电子商务与金融、商务谈判技术、供应链管理等。但是由于学生在第一阶段学生中对相关知识掌握就差,在学习这些扩展知识时就可想而知。在接下来的综合化课程中,很难结合本专业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本地区对人才的需要情况有针对性地完成就业上岗的培训,为就业上岗作好充分准备。之所以会产生上输、储存、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目前,国内B2C电子商务主要采取以下三种物流模式:快递公司模式、自营物流模式和第三方物流模式。[8]采取快递公司模式,客户收到邮局的领物通知单,然后再到邮局取所购物品。此种方式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通过快递公司服务,配送速度与服务质量自己无法控制,难以达到客户的要求,而且费用太高,不太适合校园“网上商城”的物流需要。网站自营物流模式是在各地的网民密集地区设置自己的配送点,在获得客户的订购信息后,由配送点的人员将商品为客户送货上门。这种模式可以保证物流的准确与及时,保证顾客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即购即得”的购物心理。它也存在着如下问题。首先是配送点的布局、人员的配备数量、商品的库存量很难合理地确定。其次,由于要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对配送时效有严格的要求。第三方物流是指有供需双方外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它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将企业或商家一定期限内部分或全部物流活动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来完成。这一模式也不适合校园“网上商场”。由于校园配送范围较小,业务集中,送货方式较为单一,并且独立组织配送所耗费的人力成本不大,因此校园电子商务网站可以采取自营物流模式。由学生自己组建的配送中心,让学生熟悉物流全过程。可在本校园内设置配送点,在获得客户的购物信息由配送点将商品送货上门。这种模式基本满足客户“即购即得”购物心理需求,大大缩短了配送时间,配送成本也相应有所降低。

(一)基于“网上商城”的资金流平台运作

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过程。校园“网上商城”的资金流运作主要是保证电子商务的资金流能顺利从客户端流向网站。一般网上支付方式有离线支付和在线支付两种。现金支付。现金支付主要采取传统的钱物交易方式,优点是交易直接,客户放心。但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的交货就无法采用现金支付的方式。电子支付系统应有安全电子交易协议或安全控制协议,这些涉及安全的协构成了网上交易的可靠环境。由于在校师生居住范围较小,所以其支付方式相对简单,常用的支付方式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方式和电子信用卡支付方式。另外根据校园特点,也可以考虑使用校园一卡通进行支付。许多大学校园网的建成投入使用,为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建立提供了可能,一卡通的日渐成熟为“网上商城”的支付提供了技术保障。可在各配送点加装一卡通的终端,实现校园“网上商城”的资金流,对于送货上门的客户,可采用收取现金的方式。

(二)基于“网上商城”的信息流平台运作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 高职 人才培养

电子商务应用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据专家测算,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达到200万。另一方面,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开展已有将近6年的时间,如今在全国开设该专业的大中专院校共有275所,加上以专业方向和高职高专等形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累计超过400所。然而通过这几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学生就业质量并不是很理想,据统计,2004年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可见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的平均水平。

是什么原因导致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存在偏差呢?这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高职院校,担当着为企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如何培养实用的电子商务人才,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是个迫切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1.专业培养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普遍短,加之电子商务专业开办时间短,由于办学经验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难以清晰地界定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往往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且培养的过程中经常随着企业和市场需要的变动而变动,造成了很多院校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过于宽泛,所有电子商务应用所涉及的技术和应用都开了相应的课程,结果是什么都学,什么都不精,没有特色。

2.专业特征不明显,课程设置不能相融互动

电子商务专业是涉及计算机、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既能全面了解与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加上很多院校本来对电子商务的概念尚没有明确地把握,就更使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成为一个大拼盘。教材都是其它专业现有的,比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等,而不是专门针对性设计的。授课老师也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各教各的,而不是围绕一条主线索来组织教学,从而出现教学内容重复交叉,或者课程之间不能相融互动,学生的学习也失去了积极性。

3.实践环节薄弱,技能不突出

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强于书本而弱于实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实验、实训、实习环节的安排。尽管这两年很多高校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推出了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供学生模拟练习,但是这些软件仍然脱离于实际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而商务行为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电子商务实验室系统如果没有真正的商人参与,如果将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固化,事实上与书本教育并没有本质区别。即便是在学校实验室可以进行基础训练的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等内容,但由于课时、实验条件等原因,学生掌握的程度也不是很扎实。

4.师资严重缺乏

现有师资大多数从计算机、网络、管理、营销或其他专业调派,其知识储备大多来自以往出版的一些电子商务书籍,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实用,由于师资大多没有电子商务实战经验,不少师资在从事电子商务教学时显得勉为其难。

二、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从应用角度来看,电子商务目前急需以下三种类型的人才:一是商务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和商贸知识,懂得如何将信息和电子商务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从而开发出企业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能够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实现企业的产品推介和销售服务。二是技术支持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精通电子商务技术,掌握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应用,了解企业经营和管理流程,具有一定的商贸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解决企业的商务问题。三是战略管理型电子商务人才。他们通晓电子商务全局,熟知本行业和相关行业的电子商务理论与应用,能从战略上分析和把握其发展趋势。

作为高职院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应用能力为主,则主要着眼于前面两种类型人才的培养,定位于培养熟悉企业商务运作流程,掌握现代商务管理理论、营销技能,能应用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开展商务、管理活动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看来,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既要懂的商务管理,又要懂技术应用,这也是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一个难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得学生掌握跨管理、信息技术、商务运营、计算机网络等门类的知识和技能,笔者认为,过分追求“全”将会使学生的个性被抹杀,学生的精力也有限,学校可以在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学校资源以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对专业再进行细分,以“宽口径、厚基础”为思路,有针对性地、多方向地培养人才。

三、构建合理的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体系

1.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工作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设计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研,掌握专业发展动态,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在明确就业岗位的基础上根据从事该岗位必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相关企业中的商务运营、网站管理、客户支持三个大的方面,具体而言包括客户服务、销售、库存、采购、网络促销、市场调查、网站编辑、网页设计、后台开发、网络管理、配送管理、数据库维护、结算等。

因此根据岗位分析,我们可以将电子商务专业按能力模块,进行分方向教学,可以考虑将该专业分为商务管理和技术应用方向,从第四个学期开始,每个学生在继续学习本专业共同的必修课的同时,根据个人的爱好和特长,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选修该方向的强化课程,以利于形成专业特长和培养个人核心竞争能力,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商务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商务运作、信息化管理的能力,面向的岗位主要有营销管理、市场调查分析人员、行政文员助理、仓管员、采购员、客户服务人员、网络营销人员,开设的专业课程有:商务谈判、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营销、国际贸易等。技术应用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维护管理的能力,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在企业商务运作的应用,面向的岗位主要有:网页设计、网站维护人员、数据库维护人员、电子商务系统操作人员、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人员等,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数据库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等。

2.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

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专业性质 专业建设 网络营销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始于1997年。如果说美国电子商务是“商务推动型”,那么中国电子商务则更多的是“技术拉动型”,这是在发展模式上中国电子商务与美国电子商务的最大不同。在美国,电子商务实践早于电子商务概念,企业的商务需求“推动”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的进步,并促成电子商务概念的形成。当Internet时代到来的时候,美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先进和发达的电子商务基础。

在中国,电子商务概念先于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启蒙者”是IBM等IT厂商,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需要不断“拉动”企业的商务需求,进而引致中国电子商务的应用与发展。所以,在1997年和1998年,正是一些IT厂商和媒体,它们以各种方式进行电子商务的“启蒙教育”,激发和引导人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兴趣和需求。经过这一阶段,在1999年和2000年,以网站为主要特征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在风险资本的介入下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最早的应用者,成为这一阶段中国电子商务的主体。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的深化和资本市场泡沫的破灭,网站电子商务开始跌入低谷,而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却开始大规模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中国电子商务从2001年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企业电子商务成为中国电子商务新的主体。电子商务发展的方向性变化也说明现在电子商务已经从当初单纯依靠技术为主体的时代转向以营销为主要目的的转变。

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电子商务已经开始从技术应用向商务应用领域转变,传统的网站建设已经不是电子商务的主要领域,如何有效的帮助企业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开展企业相关的营销活动才是如今电子商务的主要应用领域。

二、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我国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蓬勃发展期三个阶段。到2010年教育部共批准339所本科学校和800多所专科学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同时,我国也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研究生阶段的培养过程。2003年教育部允许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招收电子商务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也标志着电子商务教育在国内已经进入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再加上近些年各高职和中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可以说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已达到上千所,而宁波某技工学校也是这千余所院校之一。

三、电子商务专业在技工类院校的困境

正是由于电子商务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新兴专业,而且在不断完善对其的理解和应用,这也使得该专业建设也是处于摸索阶段,尤其是对于很多中职、技工类院校,在专业设立之初只能模仿和照搬本科生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这就使得在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开办院校迅速发展、招生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出现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困境。

国际电子商务师认证委员会(中国)研发中心调查显示,目前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仅为20%,远低于我国高校83%的平均就业率。这一调查结果显示了电子商务学生极低的就业率现状。作为蓬勃发展的朝阳行业的学生,为何就业存在着如此大的困难,其原因引人深思。

1.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

一般认为电子商务专业是边缘性学科、交叉性学科,因为它包含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现代物流学、法学等学科属性。国内高校授予的学士学位也出现在各个学科领域,包括管理学学士、经济学学士、法律学学士、理学学士和工学学士等不同学位。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到底应该属于什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仔细分析一下“电子商务”这四个字,拆分一下就是“电子”和“商务”,即得其最简化概论:电子手段下的商务活动。那么,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电子”还是“商务”呢?答案是后者,前者只是实现后者的手段与环境而已。

从电子商务从属性上来讲,其商务本质勿庸置疑;从教学的角度讲,电子商务大多数情况下归属管理学科,同时又带有部分经济、计算机、法律、物流等专业的“特色”,这就回到了原点,即电子商务专业以什么属性为主?结合当下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现状来看,依我看来,无论是经济学理论、计算机技术、物流管理流程、互联网法律法规等都是在为电商行业本身的运营在做服务,而这个运营过程往往又是实现产品或服务的营销过程,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的实现手段与商务目的之间的主从关系已然确定。

我认为,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就是商务运营,再细化可以认为就是营销,属于营销学科,即网络营销。这一点既符合我国教育部2011年公布的最新学科专业目录:电子商务为110209(属于:管理学类。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也符合当今电子商务潮流的发展趋势。

2.课程体系设置重点有偏差

既然把电子商务的专业性质定性为营销,那么在专业学习时就可指明系统学习方案,让学生明白在校学习都应该以营销为中心,无论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是互联网技术的学习,或是实践演练的操作,都应围绕着网络营销来进行,而且目前市场也是这样要求电子商务相关企业的,企业运营中网络营销是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手段。

但是很多院校在进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却是偏向网站建设、网络维护等内容,往往忽略了营销,认为营销只是电子商务的一个小小的附加职能。就以宁波某技工学校为例,纵览其05年~13年电子商务的教学计划(09年除外)就不难发现这一问题。根据这8年的教学计划,总体归纳可以将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分为五部分:

(1)专业核心课:物流与配送(108课时)、ASP(216课时)、网页美化(含有PS、FLASH)(108课时)、网页制作(108课时);电子支付与安全(72课时);电子商务案例分析(108课时);国际贸易实务(108课时)、外贸函电(108课时);管理信息系统(108课时);

(2)专业基础课:电子商务政策与法规(72课时)、电子商务概论(108课时)、基础会计(108课时)、经济学(144课时)、数据库(108课时)、计算机网络(108课时)、网络企业管理(108课时);商务英语(72课时);网络营销(108课时);

(3)专业辅助课:应用文写作(108课时);商务谈判(72课时);商务礼仪(72课时)、汽车文化(72课时)、汽车英语(72课时)、汽车构造(108课时);

(4)实践操作:电子商务员考证辅导(4周);助理电子商务师考证辅导(4周);中级工课程设计(网页制作4周);高技工课程设计(网站制作4周);毕业设计(4周);下场实习(22周);

(5)全校公共课:如数学、语文、英语、体育、政治、计算机应用等,一来是为了顺利通过第三年的成人高考,二来是掌握一些未来职场必备的基本技能。

虽然每学期课时周数略有变化,但以每学期18周为基本课时周数,每周32个课时全部上满为假设条件,对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分布做如下图所示:(见图2)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全校性质公共课占据的比例是最高的,这是因为根据目前技工类院校的培养模式,入校前两年半学生要顺利通过成人高考,所以在此期间以各公共课为主,专业课涉及较少。而位居第二的是实践操作的课时,这是由于在学生最后一个学期18周甚至22周的时间都要下厂实习,所以占据次席,这也符合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技工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的规定。而在专业核心课内容中,我分别从“电子”和“商务”两部分涉及的课时数做了如下比较:(见表3、图3)

从上述图表中可见,在专业核心课上,电子类的相关课程,以接近60%的比例占据绝对课时数,而在60%的所占比例中,与网站有关的课程又占据了接近70%的内容,也正是因为此原因,在每届学生的课程设计内容上,也都是以与网站有关的内容为主,从这一数据中说明,其电子商务专业依然是以电子为主,而忽略了商务这部分内容。

即便商务的相关课程占据了40%,但是不难看出这部分内容依然没有体现营销的核心,而是以与商务有关的相关行业为主开设课程,如物流行业、外贸行业等,一旦使用行业这个概念来作为课程设置的一句,就使得学生在接近五年的学习中,感觉什么都学点,但又什么都不清楚,依然无法自己所学专业做具体定位。

3.学生对专业认识模糊

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如果你问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电子商务专业是什么,他们大多数都会回答:电子商务专业一个很“杂”的学科:学的专业课杂;老师对电子商务的理解和阐述杂;教课方式、风格杂,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认识杂……所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常常被“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等字眼所迷惑,不知道电子商务在学什么、应该学什么、学什么比较好、重专业知识还是实践操作、怎么找发展方向等等问题,往往是毕业了,没有成为“复合型”人才,反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知自身归属,也不知道从事什么工作、行业。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朝阳行业,在经历了起初的如火如荼之后,却面临着今天这般的招生窘境的原因。

四、对技工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确定电子商务专业性质

既然电子商务专业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被定性为网络营销,虽然诈看这样的定性过于狭隘,但也不失为一种专业建设的思路。一旦这种思路确定后,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可以以此为参考来规划日常学习,无论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律学、物流学专业知识,还是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运营推广技术,都清楚的知晓所学的一切知识都应围绕着网络营销来展开,就能避免学习系统混乱、对发展方向不知所措的现象,同时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长处,为自己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基础。

鉴于宁波某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男女生性别比例(见表4),可见,其电子商务专业主要以女生为主,而网络营销的方向也恰好符合这一趋势。同时,从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方向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是营销,也有极少部分毕业生自主创业,但从事与网站、网络有关的工作几乎为零。所以,将宁波技工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性质定性为网络营销,是能够适应当今网络时代下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2.调整专业课程培养方向

既然电子商务专业是一门交叉性综合学科,它既包含了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数据库等电子类课程,有涵盖了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物流学、广告学、信息管理学等等传统社会学科,但是它培养的人才绝对不是计算机人才或者是网络人才,而是旨在培养掌握一定计算机信息技术,能熟悉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法律、和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互联网渠道开展商务活动能力的人才。

所以,该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开设应从偏重于网站建设、网络维护,向网络营销、商务活动能力上转变。根据职友集网站对宁波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前景的统计数据显示(见图4),电子商务专业的相关就业大多集中在电子商务客服专员、对接专员和电子商务专员这三个方向,也正是由此,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学历要求大多集中在大专(见图5),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大多集中在不限(见图6)。

从以上数据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宁波电子商务人才市场上,学校所培养的电子商务学生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符合电子商务客服专员、对接专员和电子商务专员这三个职业要求的电子商务人才。也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以各种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商务营销活动为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的商务活动能力。所以不能简单套用普通本科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他们是培养大而杂的系统性学生,而技工院校是培养杂而精的定向性人才。只有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培养不同层级的既熟悉电子商务全面知识、又掌握重点技能、能从事实践工作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就业市场上让学生清楚的找到自己的定位。

3.树立学生正确就业观念

据调查,在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方向往往很是模糊,毕业生在应聘时也很不易把握就业的机会。其实,电子商务专业是建立在传统商业基础上的,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念,把眼光放广一点,姿态摆低一点;告诉学生任何专业都是个壳,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人的能力、素质。如果自己的综合素质足够,加之以较强的动手能力,企业自然会慧眼识珠;最怕的是什么都不行,而心态上还依然认为学得是个热门专业。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就业时从所学的专业知识出发,结合社会的需求,积极地多渠道地寻找就业良机,寻找专业与社会的诸多“契合点”。

五、小结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序幕已经拉开,一旦时机成熟,将呈现大规模、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态势。针对当前的形势,技工类院校在培养电子商务学生时,应变压力为动力,化困境为机遇,多平台、多渠道、多方位地培养适应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具有“IT+营销”背景的应用复合型人才或“IT+营销+管理”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电商人在线

[2]职友集

[3]张梁平.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困境引发的职业人才培养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6.04

[4]艾瑞咨询在线.cn

[5]王新庄等.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

篇4

通过从xx年年10月9日至xx年年11月10日为期20天的问卷调查及访谈,问卷调查对象是07电子商务班及历届电子商务的毕业生,发出问卷共162份收回150份有效问卷。通过调查,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一、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现状

在访谈中,学校的有关领导透露,连续几届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情况都不是很理想,就业率非常地低,每年的毕业生中只有10%的毕业生是从事有关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剩下的都很难顺利地找到对口的工作,曾经有有关人士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已达到1000多万家,其中大中型企业就有10万多家,初步估计,未来我国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每年约20万人,而我国目前包括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每年输出的人才数量不到10万人。人才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这些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时本应抢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在北京xx年的人才需求调查中,电子商务人才需求是排在第一位的。但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为20%,而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已达4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京表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力争xx年全国应届毕业生在9 月1日前平均就业率达到70%以上,很明显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远远低于全国大学生就业平均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42.9%的电子商务专业非应届毕业生表示:虽然没有毕业,但是他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电子商务毕业生很难就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形势为非应届毕业生蒙上沉重的就业压力与心理负担,他们已经考虑辅修其它专业。如果不能扭转这种局面,未来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将会出现短缺的局面。因此,整体上全国的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现状都不是理想的。

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

篇5

关键词:电子商务 基础教学 改革

引言

电子商务基础作为电子商务课程的主干课,是学习电子商务的入门课程。学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因此,作为学校如何创新培养机制,老师如何改变教育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是现阶段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发展需求。

一、教学现状的解析

(一)有关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定义及作用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所学的内容是有关电子商务的定义、分类、电子商务的基本组成及交易过程,电子商务的基础技术,电子商务的3个关键环节(电子支付、物流管理和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构建商务网站,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以及电子政务的含义、基本内容,电子政务的发展及电子政务实施等等,这些将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可以使他们全面掌握有关电子商务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了解它的技术知识。

(二)在传授电子商务基础课程时所面临的问题

1、课程安排的合理性有待提升

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在关于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没能完全按照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只靠“拿来主义”来教授学生。然而,由于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知识点多,概念性强,理论与实践的接触点少。并且突显的教学现状是以老师的说教为主,学生以听讲为辅。导致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概念理解不彻底,不能很好的掌握所学习的知识。

2、教学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

老套的教学模式,不能推陈出新,特别是在教师讲授方面,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使得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停滞不前。

3、硬件设备更新较慢

对于学校而言,由于受资金或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很多学校对硬件教学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缺少可供学生实践学习的场所。因此,大部分学生只能依靠书本的有限知识去了解抽象的概念,而无法在实践中去应用这些概念。对于一些条件比较好的高校而言,也无法做到与时俱进,不能及时更新设备,使学生很难接受好的环境与理念。

4、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起步较晚,相关人才储备匮乏,许多学校的教学都是从市场营销、计算机等相关专业选拔过来的,从而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于部分教师而言,因缺乏响应的专业素养,仅能将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缺乏自己的独特见解与教学创新,从而无法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

二、如何改善制约电子商务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电子商务基础课是学习掌握相关电子商务课程的先行军,是一个支撑点。对于后续专业的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由于课程的特殊性我们要重新认识和改善教学特点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应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教学监督,教学要有侧重点

作为学校要充分重视电子商务基础课的教学与学生的管理工作,对于老师,要给予老师一定的监督,在教学上加大考核的力度。对于教学有突出贡献的老师要给予适时的嘉奖。鼓励老师与学生互动。在教学上要把相关的商务课程放在重要位置,适时引进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构造良好的学习与实践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与实践操作能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电子商务的魅力所在,认真的领悟学习电子商务基础知识,从而真正将所学应用到电子商务实践操作中去。

(二)强化教学创新

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作为一门电子商务入门的基础课,其显著特征就是基础性和实用性。由于电子商务在国内尚未发展成熟,对于基础课程的教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学校而言,应该是最具备科技先进性的,教师也应及时更新理念。同时,对于电子商务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在教学的环节中也应有所体现。因此,在教学上,我们也要重视通过网络多媒体,实际演示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网上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实践操作。用商务的理念来引导学生的同时,还要彻底改变被动的教育模式,将枯燥、抽象、空洞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与具体化,并加强师生间的协作交流,切实促进电子商务基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利用企业的前卫性,进行校企合作交流

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最终实践者,是老师与学生最好的学习空间。现在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在理论层次上,还需要有较强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为了使学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学校而言,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争取让学生真正参与工作当中,体会和领悟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关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养,为毕业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作为当今的新兴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人们日常生活、企业业务开展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学校而言,要对电子商务基础课程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适应学生的求知需求,以切实促进电子商务基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电子商务 人才培养模式 美中比较

一、前言

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突破5.5亿,日交易额超过25亿元人民币,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据有关统计,2010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5000亿,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达25000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6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200万人,预计到2012年将达到1900万人。未来5年,在中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将有半数企业在经营中尝试或运用电子商务工具,国内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达到300万以上。

中国目前有超过300所本科高校和超过700 所高职院校开设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前景形成反差的是, 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 对口就业率远远低于普通高校其他专业的就业率。与此相比,美国作为电子商务开展较早的国家,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成熟,所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同。因此,本文将从培养层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模式五个方面对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试图从中得到借鉴,为我国今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简介

1. 美国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发展较早。在1998年,美国著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就由工业管理研究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创建了电子商务学院,1999年宣布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电子商务专业硕士学位。该校电子商务专业主任Michael Shamos教授说:“如果要经营网上商务,就需要了解许多商务知识;同时还需要懂得许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否则,你可能需要雇用太多的技术人员,你自己则无法制定明智的采购计划,对建立网络一无所知,为别人所左右。电子商务硕士学位应比哈佛的MBA更有价值,原因在于既懂技术又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匮乏”。

目前典型的提供深入电子商务教育的学校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州大学、西北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大学等。但美国大学一般不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电子商务多是作为独立的课程,或者选择在有关课程中根据需要添加相应内容以达到传授电子商务知识的目的。比如,西北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纽约大学都设有独立的电子商务主修课程,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则是将电子商务的内容整合到其他课程中。

2. 中国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也可以追溯到1998年,几乎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同期开始。其发展历程经历了尝试期、规范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在尝试期,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伴随着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学者的不断研究,通过在各校以公共选修、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相关课程,也有少数学校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电子商务方向或电子商务班(以至开设电子商务研究生方向)等。在规范期,为适应市场需求,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规范化、规模化,中国国家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底和2001年初分两批批准了13所普通高等学校试办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在发展期,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从2002年开始又批准了第三批、第四批等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院校。截至2008年,全国已有327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其中一些高校开设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电子商务研究方向。

三、美中两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1. 培养层次的比较

根据Harlan等人(2001)对AACSB附属的77个商学院的调查分析,美国大学提供4种不同层次的电子商务课程安排,分别是理学硕士、理学学士、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电子商务方向的工商管理硕士。从其搜集的教学计划样本来看,MBA阶段的样本数量占到了40%,其次是理学硕士阶段,两者的数量占到了总体样本的70%;在课程设置上,非技术类课程和技术类课程的比例大概为2:1。

由此可见,在教学层次上,美国的电子商务教育采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阶段,并以MBA教育为重点。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因为国内教育界普遍认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宽口径特点必须要建设在宽泛和大量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选择在时间比较充裕的本科4年,有助于学生搭建扎实的理论知识框架。

2. 专业设置的比较

电子商务是由多门基础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型学科,涉及计算机技术、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门类。在专业设置方向上,国内外高校一般都有着不同的侧重。

从奥斯汀的得克萨斯大学电子商务研究所查到的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情况看:美国的计算机学院和商学院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占绝大多数,尤其是在著名大学的商学院,普遍开展电子商务教育。另外,有很多小专业一般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或辅修电子商务专业,比如说市场营销类、信息管理类等。

我国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多是依托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教学资源而开设的,其培养方向和院系的专业特点有明显的关联性。比如有计算机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则含有大量的计算机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规划、开发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授予的是工学学位;有经管背景的院系,其培养计划中含有大量的经管类课程,重点培养的是能够从事电子商务管理的人员,授予的是经济学学位或管理学学位,由此形成了电子商务两个不同的培养方向:偏技术和偏经管。

从科类结构看,两个国家对电子商务所属的科类基本认同,都是在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技术类院系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或相关课程。

3. 课程设置的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各大高校各具特点。例如:

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对经济管理和技术课程采取并重的态度,力图使毕业生能成为未来企业中电子商务应用方面合格的经理人、规划人、分析家和编程人员。其专业教学内容涵盖了各种商务模式,具体涉及电子化市场研究、电子目录、网站管理、自动化撮合、电子商务安全支付、分布式交易处理、定单执行、客户满意度、数据挖掘与分析。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实施需要与技术紧密结合,因此需要涉及网络、分布式数据库、计算机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Web设备、人机接口设计;另一方面成功地引入电子商务不仅需要了解其成本和效益,而且需要懂得商业重组、适应管理(集成传统系统与Internet前端)、供应链结构、电子化商业中的会计与审计、仲裁职能、作为交换媒体的资金性质、快速商业反应、电子商务法律、政策及规则。

华盛顿州立大学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是“开发、使用和管理信息技术、数字网络来帮助组织在Intemet上从事商业活动。”课程设置中技术类核心课程包括:网络商务编程、数据库管理、通信、电子商务概论;商务类核心课程包括:消费者行为与电子商务、传统与电子环境中的营销、数字企业的财务管理、网络法律。专业选修课(任选两门):网络营销、网络伦理、电子商务中的服务业、电子商务的企业家精神、国际电子商务、数字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不断出现的技术、信息系统项目团队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整个课程设置以商务为主,强调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各方面的基础训练;技术类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其在商务中的作用与地位;课程设置中的专业选修课则充分体现了商务与技术的融合,表现了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除此之外,华盛顿州立大学开设的电子商务课程中与人有关的课程至少有两门:消费者行为、沟通研究或人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有关消费行为方面的知识,能够在将来的工作中了解客户。

我国学者马刚等的调查发现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形成了经济、技术、管理三种取向,开设的核心理论课程分别如下:

经济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政治经济学、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安全、网络营销、网络经济学、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数据库技术、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电子商务法。

技术取向: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系统开发技术、管理学概论、经济学基础、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库引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信息与网络安全、网站设计与建设、网络营销、中间件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网络支付与结算、多媒体技术、运筹学引论、电子商务法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

管理取向:电子商务概论、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法律、电子商务技术、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网络营销、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网站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网上支付与网上金融、网络经济学、企业电子商务管理。

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都体现了电子商务学科的交叉特点,课程覆盖了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和计算机科学及法学等学科。但是课程设置的随意性很大,其层次、作用、地位缺乏内在逻辑性。许多院校仅将现有的有关技术和商务方面的课程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的有机融合。另外,课程设置中关于能够反映信息社会和电子商务最新发展的前沿类课程较少,反映出对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的侧重不够。

纵观三种取向的理论课程设置,可看出其培养方向模糊。虽然界定了取向,但很多院校的课程设置并不能清晰地确定其培养的电子商务人才将来的就业目标。显然,培养适合各个行业的通才,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目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和实用需求。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多增设一些与特定行业相关密切的课程。当然,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设置多个就业方向,这些就业方向最好能够与已经确定的取向吻合,这样有利于课程的设置。

三种取向的实验课程设置多局限于针对特定课程的验证型和认知型实验,设置了很少针对跨专业乃至跨学科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的综合型实验。

4. 师资力量

美国高校大多是在经济、信息管理系统、市场营销等专业下开设电子商务课程,侧重讲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教师专业特色浓厚,对某些课程的研究非常深入。比如,由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讲授网络营销等课程。另外,美国高校经常聘请一些电子商务研究机构、公司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来兼职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很强的事务处理能力。

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许多学校在申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时,并没有足够数量的、达到一定教学水平的和能够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师资队伍。许多教师是从计算机、通信、管理学、经济学等专业转而讲授电子商务课程,懂技术的不懂商务,懂商务的不懂技术,根本无法胜任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制定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因教师缺乏,只能是有什么样的教师开什么样的课,教师会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善,知识内容不合理。

5. 教学模式的比较

美国的电子商务教学形式多样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麻省理工开设的电子商务营销课程,设置了项目研究、带薪实习、课余实践等环节;斯坦福大学的网络营销课程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因特网服务或产品;哈佛大学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案例研究。同时美国的高校一般都设有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对电子商务领域的定价策略、法律问题、在线消费行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则被要求对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上,美国高校坚持以市场导向为主,以基于因特网的技术、产品开发、营销、管理和战略制定为基础,通过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结合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强调动手操作能力等方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制定新的竞争方式与企业战略的能力。

中国的电子商务教育总体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实习的学分一般只占总体学分的12%左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国内电子商务教育的薄弱环节。高校在制定电子商务培养方案时仍然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充分调研,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的渠道不畅通,导致输出的电子商务人才较难适应社会需求。

四、总结和建议

中国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在专业设置方面与美国基本相同,但在培养层次、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和教学模式等方面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借鉴和学习美国开展电子商务教育的成功经验。具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1. 以市场为导向

人才的培养是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对人才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五种机构、三种类型:五种机构分别是专业电子商务公司、IT网络公司、企业的信息服务部门、咨询服务公司和专业网络营销服务公司;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技术类、商务类和综合管理类。

此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和地域存在关联,随信息化的进程发展而动态变化。院校应该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与时俱进,充分了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及时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特别要掌握就业所辐射区域内的人才需求情况,针对该区域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侧重某种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更具竞争优势。

2. 定位要明确

电子商务专业的多面手人才培养要求体现了电子商务专业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和宽口径特点,很容易造成院校在培养该类学生的过程中只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一种表面堆砌,无法深入对电子商务的内在规律展开研究,技术与能力的培养没有层次性和方向性。因此,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结合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人才培养层次、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美国相比,中国总体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层次较低,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从本科阶段的三种教育层次来看:研究型院校侧重科研人才的培养,教学型与研究型院校侧重高级应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学型院校侧重应用人才和实用人才的培养。这三种层次的人才互相不能取代,也不可或缺,他们实现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合理梯队和人才的多样化。因此,高校应该在对自身合理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电子商务培养的层次问题。另外,从电子商务的培养方向来看,可以分为经管类和技术类,或细分为经济类(网络贸易与营销)、管理类(ERP、SCM、CRM)和技术类(商务网站的规划、开发与维护)。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有统一的共性课程,也要有突出自身人才培养层次、方向的特色课程,形成共性与个性兼具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3. 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操作水平。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派教师到国外高校进修学习,学习国外最前沿的理论动态和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界的电子商务专家兼任该学科某门课程的教师,这些处在电子商务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具有丰富的商务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掌握着电子商务最前沿的信息。这样,既保证学生所学的知识不会落后于时展,也保证了学生毕业后不会感到自己的知识与实际工作需要脱节。

4. 改进教学模式

一方面,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教学。因此,不论哪种层次的培养都应该打破封闭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校企结合的教学与实践模式。另一方面,目前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电子商务的探索期和尝试期,对于电子商务的理论和方法的掌握都不够成熟,急需专业方面的相关指导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高校应该抓住机会,联合企业,一方面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挖掘研究课题,为企业排忧解难,使知识转化成产能;另一方面利用企业资源创建实习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上级部门也应该为高校和企业的联姻牵线搭桥,疏通渠道,提供资金和政策的扶持,促进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形成产、学、研结合,资源有效共享的良好局面。

5. 纳入非学历认证教育

目前社会上有很多电子商务非学历认证教育,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提升从业能力。与高校教育相比,非学历认证教育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而企业在择人的时候也比较重视这些证书。典型的认证考试有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推行的“电子商务师”系列认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下设的电子商务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学院推出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系列认证、IBM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设计师认证等。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层次和方向,选择性地将这些认证考试纳入培养计划,采取选修的形式或者1+x(学历证+职业资格认证)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培训或鼓励学生自主参加培训,进行职业定向,提高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Harlan L,Kathy H.E-Business Education at AACSB-Affiliated business Schools:a Survey of Programs and Curricula[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l(7):328-331.

[2] Subhash Durlabhji,Marcelline R Fusilier.Ferment in Business Education:E-Commerce Master’s Program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2002(3):169-176.

[3] 毕凌燕,牟小勇.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培养体系调查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243-244.

[4] 李枫林,刘滔,徐静.中外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8):73-75.

[5] 李琪,彭丽芳.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卢淑静,周欢怀.基于中美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0,29(1):189-191.

[7] 马刚,苗慧勇,张英英.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课程体系研究与设计[A].李洪心、李琪主编.电子商务教育、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七届全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与学术研讨大会论文集[C].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76-284.

[8] 王学东、李丛伟、.中美电子商务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信息导报,2006(10):59-62.

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概论 实验教学 竞赛

The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the E- Commerce Conspectus

Hui Guangl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Anhui, Huainan, 232038, 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this course in teaching at present,This paper proposed Pertinent countermeasures and emphasized the studying way by the academic competitions and reforming means of examination. These give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ing of this course.

Keywords:Electronic commerce Experimental teachingCompetition

一、引言

《电子商务概论》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专业的选修课。该课程从宏观的角度介绍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它涉及商务、计算机、网络营销、网络通信与安全、电子支付、物流管理、法律等方面。同时,该课程十分强调实践性,需要紧紧围绕电子商务实践展开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国内对电子商务概论教学的研究较多,但都没有系统性和完整性[1]。本文在分析总结各种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教学,对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的问题

1.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验实践教学

电子商务概论涉及的知识面广泛,需要讲解的理论和模式较多,每个章节都之间关联性不大,且内容较浅显,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目前,课堂讲授式的理论教学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虽然增加了上机操作,但本质上仍没有脱离单调的理论教学的模式。这已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的学科特点和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2]。

部分学校花大力气建设电子商务实验室,但缺乏有效的利用,造成资源浪费。主要表现为硬件设施较完善,但软件跟不上,缺少软件的后续的升级和完善。部分软件缺乏或者对软件使用的指导不正确,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3]。

另外,实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由于电子商务实验内容的繁杂导致了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的缺陷,从而使实验课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部分模拟仿真软件远离真实的商业环境,甚至有不少软件已经落后于现有的应用。实验内容也处于较低层次,仅仅是让学生了解B2B、B2C、C2C的商务运作模式等。从目前的情况看,电子商务概论实验中验证性实验过多,缺少综合性、设计性以及创新性实验。学生不能从全局上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理解。就具体的实验环节来说,有三种实验情况[4]。第一,缺少到企业的实际调研,在极少的企业调研中多数学生只看表面,不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应用及分析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教师在实验课上仅仅提供电子商务网站,让学生自己浏览和进行网上购物,这样做学生只能看到电子商务前台的实现,无法接触电子商务后台处理。第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做网页、建网站,没有根据专业或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专门的实验课程体系设置。

2.缺乏与实际结合的电子商务案例

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学,需要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提供丰富的电子商务案例[5]。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加案例分析和讨论,掌握主要的知识内容,汲取企业的电子商务成功经验,并从中激发创新思维意识,提高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但目前大部分教材中的案例普遍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计算机和管理理论的有机结合;二是国外案例较多,缺少中国特色;三是案例缺乏代表性,不能指导电子商务的盈利方向和发展前途;四是学生和教师自身参与的电子商务案例较少。

3.师资力量较薄弱

目前高校中大部分电子商务教师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他们并没有深入系统地学习过电子商务有关知识,所掌握的电子商务理论不成体系,这种现象存在于多数高校当中。这导致部分教师在授课当中偏重电子技术环节而忽视营销和管理知识。

4.教材宽泛,缺乏针对性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根据自己授课专业特点和经验选择教材,但由于教材涉及知识点宽泛,各个章节的关联性不大,而大部分教师都是依照教材进行电子商务课程的授课,按照章节按部就班地进行。同时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一些技术和理念日新月异,从而需要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来紧跟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

三、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策略

1.教学手段多样化,加强实验实践教学

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扩展教学手段。在每节课内容讲完后,布置相应的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完成作业并适当地安排讨论课,就作业的内容进行讨论,从而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激励措施,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与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6]。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和其它途径收集有价值的网站地址和电子文挡等形成资料库,可为师生提供大量的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源,进而丰富资料库的内容[7]。

针对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在讲述《电子商务概论》的过程中,尽量将电子商务概论中的相关理论与各专业的实践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根据各高校自身情况,通过的相关教学软件的具体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基本流程,掌握B2B、B2C、C2C等主要模式的操作,掌握网上银行、认证中心的操作;通过对后台的操作,掌握电子商务后台的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软件熟悉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物流等知识。另外,通过校企共建的实践基地的实习,可以掌握电子商务的基本原理、电子商务流程、电子商务管理等。相关专业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概论的理解与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竞赛完善自己的知识,通过与其他学校的学生比赛,找出不足,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将比赛成绩与综合测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自身的能力。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与掌握有关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的兴趣。与此同时,鼓励学生积极通过淘宝、拍拍等平台参与网络购物,或者开设网络商店,仔细体会电子商务的有关知识。开设网店可以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一项长期实践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此项实践进行创业[8]。

根据该课程的课程性质及教学特点,可以灵活进行考试形式改革,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与实践。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成绩评定按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计算。平时成绩按课堂考勤、课堂提问、作业、课堂展示、小组讨论等综合评定;实验成绩按照学生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实验报告计算;实践成绩按学生参与的实践情况、实践报告等进行综合评定。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习惯,不仅提高了学生平时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而且真正让学生通过思考、研究、讨论进行学习。

2.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

《电子商务概论》的知识实践性很强,仅从理论上讲述学生理解不深刻,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案例,通过案例来深入浅出地分析各类知识理论。一方面,学生容易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如何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应用和解决问题,为将来灵活应用打好基础。

案例分析应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中,针对某一主题,让学生到互联网上或自己周围寻找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分组展开讨论,对新找到的案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和评述。把国外案例与国内相似的案例进行结合比较,从比较中来加深学生对电子商务相关内容的理解。教师应以身作则,除了注意收集案例之外,还应积极参与电子商务活动,将自己身边的案例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3.提高师资力量与水平

对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应定期进行培训,掌握当前最新的电子商务知识。电子商务概论的教师应掌握计算机技术、管理学、营销学和经济学的知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能综合各个方面的理论,进行完整的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同时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技术日新月异,这要求教师紧跟时展,多注意行业的动态变化,即时根据行业动态变化信息改进教学内容上一些过时的知识,结合行业内的动态信息讲解课程内容,掌握该领域最前沿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发展情况和知识教授给学生[9]。

4.有针对性的选择具教材

电子商务概论教材的选择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对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办学层次应有不同的重点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对电子商务专业而言,电子商务概论应侧重于电子商务技术基础、电子商务模式、网络营销、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政务、移动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法律等内容。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主要侧重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包括网页设计、网站建设和电子商务技术方面。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教学内容应关注企业信息化的整体和电子商务战略方面。针对国际贸易方向的学生,应该突出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流程的实现,包括EDI技术、单证的处理、网上交易与电子合同、网上备货、报检、催证、审证和改证,网上投保与报关、网上制单结算,网上国际货物储运和配送等。

四、小结

电子商务正在迅速发展,而发展的关键就是高质量的电子商务人才。由于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唯有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寻求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当然,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讨,这将激励我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为培养更多更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顾桂兰.电子商务概论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9(4):169-171.

[2]李 霞. 电子商务 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J]科技风,2009年第4期:264.

[3]田苗.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J] . 职业时空,2008年第5期:25.

[4]罗凤兰,林瑛.《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南昌高专学报,2008年第4期: 137-138.

[5]陈南南.《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 科技风,2008年19期:137.

[6]吴凌娇. 《电子商务概论》教学方法探讨[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9月: 54-60.

[7]张丽静 高可攀. 多媒体技术在《电子商务概论》教学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5年9月(下):308.

[8]王蓓.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09(9): 49-50.

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审计;审计风险

随着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日渐完善,电子商务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目前,我国对于新兴事物的审计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对于由此产生的风险及防范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充分了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制度以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对于进一步加强电子商务经济规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与审计风险特征

电子商务是随着现代网络技术不断完善而出现的产物,是结合电子支付方式、网络商贸、数据处理等技术的综合型新兴贸易方式,具有不同于传统贸易的无纸化性、多样性、隐蔽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也因电子商务的特性而具有区别于传统审计的特性。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特征

传统审计主要包括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会计凭证、交易往来合同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除此之外,还包括因电子商务交易而产生的电子发票、回款单、支付凭证等。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获取相关会计信息以外的资料,如被审计单位的战略计划、内部控制制度以及同类单位的相关数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安全性相关的电子商务信息;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时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现有资料得出的其他相关信息。会计信息与其他相关信息共同构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资料,只有这些信息完整才能保证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具有易破坏性。电子商务环境下所有相关的审计信息都转为电子信息,相关的取数、存储以及汇总加工等都通过计算机完成,一旦中间步骤有人工操作不当之处,就会导致整个数据信息有误且很难被发现。因此,注册会计师在提取相关数据信息时要对最终呈现的数据做合理性和完整性分析,减少因操作不当带来的信息错误。同时,因为电子数据缺乏原始纸质凭证做基础,电子数据被篡改比较容易,进一步加大了审计信息的易破坏性。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信息具有动态性。由于电子商务平台24小时在线服务,在这一实时过程中,电子商务信息处于动态传输中,为注册会计师提取审计信息提供了难度。注册会计师不能因为提取审计信息而认为静止电子商务信息的传输,这样很可能破坏原有的电子商务信息。而为了保证注册会计师提取的电子信息准确完整,职能通过电子商务在线实时数据访问实现,进一步加大审计的风险。

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安全难以控制。电子商务环境下,作为交易平台的网络环境具有开放性和数据实时变化性,如何保证网络安全是保证审计基础数据准确性的基础。针对目前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技术的日益更新,电子商务的网络安全正受到各方的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控制系统是保证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信息准确性的重要基础,也是保证电子商务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特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而使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重大报错风险和检查风险。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同样包括该两大部分,其中重大报错风险是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可能存在的与电子商务有关的财务报表错误,是在审计开始之前就存在的风险;而检查风险是指在发生电子商务有关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经济活动存在不合规问题,该报错可能与前期的重大报错风险有关,也有可能是单独存在的风险。

1、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与传统模式下的审计风险,同样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该风险不以注册会计师的意志而转移,是每个被审计企业都存在的固有风险。该风险由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电子商务本身具有的特性以及其他外部条件所决定。同时由于审计以抽样调查为主,样本的偏差可能导致整体审计推断结果有误差,进一步导致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

2、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审计风险涉及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发生在整个审计过程之中。在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审计业务阶段,如果对被审计单位的状况不够了解,可能面临不良资产的风险;在审计业务前期准备过程中,如果没有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并制作符合被审计单位自身业务特点的审计方案,则可能导致最终出具的审计结论有失偏颇的风险;在审计业务实施阶段,如果没有准确收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信息,并进行甄别和判断,可能发生错误的审计判断,加大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3、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具有部分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存在客观性和普遍性,但审计风险同样具有部分可控性。注册会计师在接手某个审计业务时,可以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基础上,执行全面完善的审计计划,准确甄别收集的审计信息,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将认为可控部分的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在国内外都属于探索阶段,相关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国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国内的研究重点相对来说全面一些,不仅分析了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而且针对不同的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国内研究动态

刘强(2009)在《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中提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报表审计将面临巨大的冲击,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环境对于传统财务环境的挑战,因审计对象和范围的无限扩大而产生的界定问题,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审计风险。对此,张倩在《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防范》中指出,针对电子商务环境下风险的信息化与不确定性,应该及时把握电子商务的政策动态,正确区分传统经济下的审计风险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审计环境、审计对象、审计主体以及审计客体的风险防范措施。针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李俊杰(2010)在《电子商务审计探析》中做了详细的分析,他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分为电子商务固有的风险、传统环境下的审计风险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综合审计风险,并通过对电子商务特有的国际化、信息化及无纸化等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提出防范风险应从把握网络安全审计以及完善电子数据分析等方面着手。

(二)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对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风险的原因上,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合理、电子商务本身存在的无纸化、信息化、支付方式多样化等特征,以及传统审计模式无法适应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多边性。Harkness通过研究传统审计模式下电子商务的交易风险,总结出电子商务模式下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审计线索的变化、审计技术的更新速度慢以及审点的多边性。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风险分析

(一)审计环境产生的风险

1、我国电子商务运营环境不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进而得到迅猛发展,各方数据表明,中国的电子商务规模已处于国际前列。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一些辅助业务却没能跟上。一方面,作为电子商务基础的物流系统还不能满足现有发展迅猛的电子商务市场,极大制约了电子商务业务的进一步扩张。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式下,大部分实物都以物流系统为辅助,但目前的物流系统存在配送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售后服务维权机制不健全等,导致物流系统建设缺乏竞争力。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建设还无法满足日渐发展的电子商务市场。电子商务竞争中,各企业的竞争力主要集中在产品信息的收集、顾客需求信息的收集以及产品质量和配送效率上,而这些的基础都在于信息系统的建设。在这方面上,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存在差距。

2、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不完善。我国对于电子商务的立法最早于2004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首次对新兴贸易进行了法律规范,也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审计提供了法律基础。但我国在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建设上起步较晚,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我国出台了电子签名法,但有关电子商务完整的法律体系建设还未完善,导致电子商务在细节处理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企业在处理问题上的混乱。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只适用于传统模式下的审计,对于新兴的电子商务审计尚未做明确规定,导致注册会计师在进行电子商务审计时无相关法律法规做参考,审计结论存在一定的偏差。

(二)审计对象产生的风险

1、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传统模式下,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以手工为主,包括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业务处理是否得当以及经济业务规范等进行控制,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在此基础上还要对网络信息系统建设、计算机运行风险等多方面进行控制,这从专业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此外,传统模式下的业务审批需要多层的人工审核,并按职责分工确保对每一层次的审批做到记录规范、准确,审计部门可以随时调取相关审批流程记录,而在电子商务模式下,内部审批的控制都以计算机程序自动设定而完成,缺乏人为的主观可调整性。同时,由于我国缺乏电子商务所需的专业人才,在电子商务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尤其对于电子商务购销业务中的发票开具与保管,导致账面混乱等现象时有发生。

2、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处于刚起步阶段,具有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较少,电子商务业务的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且大部分属于兼职人员。因此,现有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无法适应对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的网络化电子商务需求。一方面,专业素质不足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无法对国际贸易中的产品进行准确认知,无法通过外语与外商进行准确的交流和贸易协商,也无法对日益更新的电子商务交易系统进行熟练操作,导致电子商务企业交易无法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传统的兼职型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国际化贸易需求,现有的电子商务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对产品充分认知、营销、计算机等综合素质,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从业人员大部分缺乏电子商务以外的综合型知识。与此同时,我国电子电子商务企业在人才管理上存在对待不公的现象。出于企业业绩的考量,大部分企业重销售人员而轻技术维护人员等基础保障人员,导致相关人才流失。此外,因为缺乏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视,导致信息泄露事件时有发生,这是企业在信息安全建设上的疏忽,也是人才建设上的不完善。

3、电子支付、电子签名审计难度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合同签订以及货款支付等都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扩展了传统模式下的结算方式,因此,与之相关的审计范围也相应扩展。在新型业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网上签订的合同、网上的支付阶段等进行完整、准确地审查,并结合被审计单位提供的相关财务纸质凭证进行分析,推断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问题。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业务活动形式多样、结算方式复杂、支付方式隐蔽、电子签名确定难度大等,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增大了注册会计师的审核难度,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审计风险。

(三)由审计人员产生的审计风险

1、审计人员专业水平不够。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电子商务以及网络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而就目前我国审计人员具备的专业水平来说,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下的审计水平,与现有的高科技业务环境衔接不上。同时,审计队伍中的人员老龄化也是突出问题。这就导致这些具备扎实财务审计专业知识的人员缺乏对计算机方面知识的了解,存在审计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现有的审计人员选拔上,单纯以财务、审计等传统模式下的知识考察为主,缺少电子商务、计算机等综合方面的考量,导致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不熟悉电子商务业务的处理过程和会计处理方法,更缺乏对电子商务审计风险的判断能力。

2、缺乏特有的电子商务审计软件。目前,针对电子商务模式下的审计软件还很少,大部分都是与传统贸易模式通用的审计软件,但对于电子商务模式下大规模的数据处理还缺乏运行能力。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财务软件都以传统通用型财务软件为主,在传统软件下很难导入电子商务模式的审计软件,软件之间的不兼容性导致特有的审计软件无法推广。同时,会计师事务所不可能因为传统审计软件的运行能力不足,而单独开发特有的财务软件和配套审计软件,这巨大的开发成本与审计业务收入不相匹配。另外,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时需要被审计单位提供专门用于审计取数的系统接口,但就目前我国的执行情况来说,只有部门企业完全执行这个规定,致使审计部门调取电子商务数据困难,加大审计风险。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防范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电子商务环境下存在的审计风险,应有针对性的从几方面进行着手防范。

(一)完善我国电子商务审计环境

1、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经营环境。针对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物流体系不完善问题,我国应着手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提供物流相关的财政优惠政策等进行扶持。同时,我国可以参考国外的先进物流建设经验,建立第三方物流专业机构,将物流从电子商务运营中独立出来。通过建立第三方物流专业机构,一方面可以增强物流的综合服务能力,提高货物运送的效率,另一方面,独立的物流第三方建设可以形成完善的物流网络,提供更专业、便捷的服务,降低运送成本等。因此,完善第三方物流系统建设是规范我国电子商务经营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电子商务稳步发展、降低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基本保障。

2、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完善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可以从法律层面规范电子商务的经营市场,从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个人隐私、保障网络交易支付安全等角度进行规范。同时,对于电子商务的经营管理上,政府应以市场自我调节为主,不应过度干预。在电子商务审计方面,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虽然已经出台了1633号审计准则,该准则从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审计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大致规定,但在审计具体程序中的相关数据提取细节、判定标准等方面并未作详细的规定。因此,有必要从适应现代电子商务运营要求方面,完善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准则,减少不确定性。

(二)防范电子商务审计对象的风险

1、完善电子商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作为规范企业经营的重要制度,能让电子商务企业强化风险意识,重视对企业数据完整性、准确性的控制,提高企业所有层面对于电子商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强化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企业的内部控制教育和培训非常重要。首先,企业要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其次,在内部控制的实践中,要加强对政策的执行掌控,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制定各部门具体的考核计划等进行电子商务业务的全过程控制;最后,在执行结果的考量上,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和激励机制,提高全员对于自觉践行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此外,对于电子商务企业数据和程序的安全性控制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制定完善的准则予以规范,从法律法规角度进行强制执行。

2、提高电子商务企业从业人员专业能力。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电子商务贸易,必须从加强本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入手,提高整个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首先,企业要重视对具备管理能力和电子商务从业能力人才的重视和培养,利用提升薪资福利、加强企业凝聚力等方面留住人才;其次,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要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包括最新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消费动态,通过不断对员工充电来提升专业能力;最后,在企业中更要实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提升员工自我学习和竞争的能力。

3、加强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内容的审计。针对目前电子商务审计中存在的电子签名、网络支付审核等问题,从事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在日常应加强对这些方面知识的关注,提高自我对电子商务运行的认知和对电子商务取数的能力。同时,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控制问题也是一个待解决内容,企业可以通过购买防护能力更强的防火墙技术和加密技术,提高本企业的数据安全,从而降低企业整体的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

(三)防范电子商务审计人员的风险

1、提升电子商务审计人员专业能力。针对目前审计人员存在的对电子商务业务审计能力不足的问题,建议加强审计人员对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在自己内部组建电子商务审计小组,配备传统模式下审计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和新生代对网络数据等方面较为熟悉的新员工,通过新老员工的知识结构配合,达到最强的审计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在进行审计人员培养的时候要加强学生对于电子商务等新型综合知识的灌输,同时可以与周边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联合培养,通过学生的日常实践更好地了解电子商务审计内容。

篇9

报告指出,2012年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1.85万亿元,同比增长32.14%,占全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23.08%,继续保持领先地位;2013年上半年,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10万亿元,预计全年将达2.55万亿元。纺织服装电子商务交易产品的种类覆盖全产业链,产品品类多样,使得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成为电子商务交易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通过座谈、走访、重点交流和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实地调研,大量的资料收集和整理,《2012~2013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对2012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情况、企业应用平台与服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着重对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应用情况做了较全面的梳理。

随着第三方平台成为纺织服装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主要途径,平台服务的集成化发展,提高了纺织服装企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成效,平台后收费模式成为发展方向,增值服务收费渐成主流。

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方面,2012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总额为2900亿元,同比增长67.44%,占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的15.68%,占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实体交易额(1.79万亿元)的16.2%,较2011年增长5.8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电子商务交易额为1880亿元,预计2013年全年的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4666亿元,同比增长60.90%。

报告指出,电子商务已成为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和服务商户的重要举措,应该不断引导商户建立电子商务的战略意识和品牌意识,随着电子商务带动流通体制变革的初步显现,专业化服务水平将成为市场平台的核心竞争力。

篇10

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员,在培养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子商务教学活动的推进,关于电子商务的教学内容、实验室建设以及有关的软件等方面的研究越来越丰富。电子商务专业属于交叉学科,与市场营销、管理学、计算机等专业联系紧密,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由于电子商务在企事业的运用的普及化,企事业单位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民办高等院校也加强了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仍有比较大的差距,进入到社会中的电子商务人才的相关能力远远没有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可以通过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得到印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薄弱,实践内容缺乏,对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缺乏了解,学生不了解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实际应用等都成为了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电子商务方面的工作的软肋。因此,设立规范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实验、实操、实习等方法,巩固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提升就业能力,成为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是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2.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专业的实验软件

由于受到资金、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成立专门的电子商务实验室进行实践教学的民办高校并不多,并且即使有实验室环境,专业的电子商务软件也相对比较缺乏,在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也比较薄弱。这一方面和学校自身的投资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和相关软件的研发能力和速度有关,所以导致也有一些民办高校耗大量资金购买相关软件和实验室。但从民办高校的整体应用情况来看,专业的电子商务实验软件还是相对比较缺乏。以软件开发和设计出名的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为例,该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耗费大量资金购买了两款专业的电子商务模拟软件:用友的CRM客户关系管理软件以及南京奥派电子商务立体化实训平台系列的电子商务应用软件,这两款软件主要集中在客户关系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的营销、安全、创业实践方面的操作,内容较为丰富。

2.2教师的实战经验较少

民办学校的教师一般是以研究生级别以上的应届毕业生为主。由于电子商务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高校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同时能够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校也并不一定在电子商务领域内具有绝对的研究优势;一般硕士和博士在毕业后即进入到相关高校继续从事电子商务的教学工作,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将课本和互联网中的案例相结合,并没有真正将所学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因此教师的实践经验较少,难以在课堂中取得满意的效果。但当前也有不少民办高校的教师以应届毕业生和在企业中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为主,能很好地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大学生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更好地促进学生和社会实践的融合。以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为例,该专业的专任教师中,1/3的教师有实践工作经验,在教学时能更好地将书本知识和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3授课方式落后

当前电子商务的专业课程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虽然可以将互联网上的相关案例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较为生动地讲授书本知识,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还是以看为主,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中,缺少对该部分内容的主观感受,知识体系仍处于抽象阶段,难以实现整体理论的融会贯通,并且也难以主动激发创新精神。

2.4前沿知识涉及较少

当前民办高校的知识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延用公办高校的模式,以搭建基础理论体系为主,关注理论性和创新性的知识,而对具体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并不是很了解,教学环境更多地是偏向于理想状态和虚拟状态,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有不少学生在进入到企业工作之初有不少实际操作内容需要在工作中进一步自学才能了解,经常出现不适应的情况。

2.5学生缺少真实体验

虽然有学校购买了实验软件,但是实验软件和电子商务实际应用仍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大都是在虚拟的环境里进行实践,因此有不少实习的学生表示实验内容和现实中的应用不同,这一方面和软件不能实时与现实对接有关,即使学校购买了相关软件,也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挂钩。另一方面也和学生有一定关系。大学生在经历了漫长的学习过程进入到高校后,更多的学生都是"大一适应、大二大三琐事多、大四焦虑"的状态,真正学习和用心实践的学生人数并不在多,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大一到大三时都不能很好地学习和领会,只是在即将要毕业时才发现应尽早实践,但为时已晚。

3.解决上述问题的相关对策

3.1加大对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投入

由于电子商务专业自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依托实验能更好地进行相关教学工作,只有学生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领会,比如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安全、数字认证等内容只有在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才能更好地掌握,因此硬件和软件资源对实践教学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提高实践教学的成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套一些实践教学所需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创建电子商务的情境,使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实验了解电子商务的实际运作情况,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3.2设置模拟教室

在通过软件模拟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模仿企业实际的运作情况。比如企业的运营体系中包括运营、推广、编辑、采购、仓储、配送等多个部门。在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由不同长处的成员组成,使每一位学生在模拟的企业部门中都有一定的职位。在每次教学时,教师在实践前,先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介绍相关理论,然后由教师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分配相关项目任务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步骤,由该部门中的同学独立完成项目。如果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则需要给予指导。通过模拟教室的方式,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企业的模拟运营中,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3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校外实习是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一般是采用学生直接进入到电子商务企业进行实习的形式。校企合作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利用企业的商务优势。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实习,切身感受到电子商务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当学生有了具体的实物产品营销过程体验,通过真枪实弹的演练,更有学习和提升自己能力的欲望。在企业中进行学习和锻炼,也可以为学生进入社会从事相关工作时能迅速适应做准备。同时,采用传统理论教学和企业人才需求实训相结合,在完整的公司环境下,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岗位技能训练,能锻炼学生的技能素质和综合素质,打破当前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实际经验不足与企业人才紧缺的壁垒,达到培养新经济竞争环境下的紧缺型人才与企业战略发展人才储备的双向需要。

3.4创造条件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由于民办高校电子商务专任教师的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提升任课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学校和教师都应付出努力。学校要创造条件使教师能够走入企业,接触实际的电子商务运作;提供进修的机会,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当前电子商务的最新动态,与个人的教学活动相结合。教师也可以主动利用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实战中掌握电子商务各种模式的业务流程、网络营销方法。一方面增加个人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通过个人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相结合,授课内容将更为生动和富有活力。

3.5组织各类电子商务竞赛

篇11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对策

跨境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络发展起来的,通过网络空间进行交易、进行相应的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国际商业活动,通过网络空间,有着独特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但人才的稀缺已经成了制约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为了使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不被当前的瓶颈所束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应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

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得到迅速的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电子商务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交易规模自2008年到2014年就可以达到年均增速31.8%,而从2012年起,我国跨境的电子商务交易的规模更是进入了加速增长期,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就已经达到5000家,外贸企业也已经超过20万家。已经而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电子商务的交易份额在我国进出口的交易总额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由此可见,跨境电子商务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十分显著。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主体也在不断地壮大,其中主体包括世界各国的消费者,以及我国内在本身的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因此,随着跨境电子商务自身的不断壮大,它在我国跨境交易经济中的影响不容小觑。

二、跨境电子商务给企业人力资源带来的问题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的供应总量不足

随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加大,这也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部的极大困扰,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需求量远远超过我国各大院校所能提供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也就是说,人力资源供应总量不能满足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社会需求。

(二)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只有不到20%,这远远低于其他专业的就业平均水平,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各大高校的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符,很多高校对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的都很模糊,只注重电子化技术和简单商务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做到企业所需要的那样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知识的结合,缺乏人才培养的专业化,使人才的培养和真正的社会需求脱节。

(三)企业在人才的使用中存在误区

许多的企业在人才的使用上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他们往往认为,电子商务中所需求的人才应是复合型人才,所以很多电子商务工作人员同时充当工作中的多个角色,例如,一个员工在完成网络推广,同时还要进行商务洽谈以及网络管理,这使得从业人员很难兼顾,觉得自己难以胜任。复合型的人才更为公司的主导,就是的专业型人才得不到重用,造成工作分工形成很大的误区。

三、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人力资源的对策

(一)充分做好招聘计划

面对电子商务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企业首先要加大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设,充分做好人员招聘计划,做好人力资源配置,保证企业获得足够的人力,其次,企业应设立专业的招聘小组,把好人员招聘的关口,招聘人员要充分了解各个岗位的人才需求,由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涉及领域较多,而本专业人员有限。所以,招聘者可以根据招聘岗位的需求招聘适于该岗位而非本专业的实用型人才。

(二)加强对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从公司发展的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满足公司对人才上的需求。电子商务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靠各大院校的教授,无法满足该行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因此,企业也应该在学校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积极给学生提供能够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有机会把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的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公司的人才积累做准备。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不仅是学校紧迫的任务,更是各大电子商务企业应有的责任。首先,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要明确人才的定位,以及培养的方向,形成校企联合,签订人员需求合同,确定好培育方向,加强企业实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了解自身的不足,进而进一步提高自身能力。进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首先,需要企业明确岗位职责,规定好各个岗位的责任制度,这样使责任更加明亮,设置好明确的内部结构,使管理更加行之有效。使员工能够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积极投入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其次,设立考核指标,综合岗位职责设立合理的考核指标,指标下发到个人,明确工作任务,将指标作为职位晋升与薪资奖励的标准。可以得出员工的工作效率,这样可以避免企业在员工使用上的失误。最后,明确好公司考核的流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监管好考核流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奖励制度透明化。

四、总结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跨境交易的必然趋势,而电子商务对人才的渴求度也在逐步上升,日新月异的跨境电子商务也给人力资源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如果想要长远发展就必须把人才的汲取放在首位。人才战略已经成为企业无法避免的重要战略,加强与各大高校的联系,积极育才,为公司人力资源做出良好的储备。

参考文献:

[1]张剑勇.浅谈我国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10.

[2]任翔.电子商务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挑战及企业的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 2010.

[3]张娟.电子商务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挑战及企业的应对策略[J].电子测试, 2014.

篇12

各类电子商务大赛的特点都是与电子商务实际环境紧密结合,很多大赛的参赛项目就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参赛过程中,通过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的了解。同时参赛学校也可以通过大赛交流,及时了解电子商务最新的发展和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电子商务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其能够与电子商务市场环境紧密结合,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需求。综上所述,电子商务大赛对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有很高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大赛可以检验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促进其不断完善向前发展。

2利用电子商务大赛促进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途径

2.1调动学生参加电子商务竞赛的积极性开展校企的交流活动,邀请大赛主办方或电商企业到学校开展一系列的学生座谈,让学生了解大赛的具体情况,增加学生对大赛的了解,从而培养参赛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专业教育讲座,请往届获奖同学做报告等各种形式宣传电子商务大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赛积极性。开展学生交流活动,邀请以往参加过大赛的同学,为同学讲述大赛经历,分享大赛所得,提高学生的参赛兴趣。并可将参加大赛与学生在校的实践课程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参赛。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规律,首先通过专业教育等途径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兴趣与参赛热情。

2.2引导学生综合利用电子商务专业知识首先通过模拟训练,依托相关教学软件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仿真“电子商务平台”,供学生模拟实践。为学生提供电子商务三大模式B2B、B2C、C2C流程的前后台全程仿真环境。学生可分别扮演电子商务环节中各角色,适时变化身份分组进行交互式操作,充分考虑各种实际运营情况进行模拟演练。后期逐渐增加自主创新内容,并开展实际的电子商务综合运作,逐渐培养学生的电子商务综合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运用电子商务的能力。通过参加大赛,根据比赛过程由专任教师布置任务,安排项目逐步开展实训任务。开展设计、开发、建网站,进行网上购物、开网店,从调研、沟通、采购、销售、广告、公关等环节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电子商务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运作能力。

2.3合理设置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与电子商务发展相适应有针对性的进行电子商务竞赛的选题。在校内实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到电子商务企业实习,做些和专业有关的工作,将参赛项目实际运营起来。在参赛结束后,积极总结经验对照实践教学课程,对已有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充分总结参赛经验,灵活开展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适时调整。本文来自于《价值工程》杂志。价值工程杂志简介详见

3总结

篇13

    [关键词]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创新措施

    [作者简介]杨加猛,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博士,江苏 南京 21003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9—0177—03

    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的人才需求日趋旺盛。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统计,2006年中国19267家大中型企业的电子商务采购金额达到5928.6亿元,电子商务销售金额达到7210.5亿元。据此估算,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15000亿元。而据有关专家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每年都将超过20万人,而且这种趋势还会进一步延续。电子商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市场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成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设立了电子商务专业。2001年,首批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13所高校开始招生。此后,普通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不断扩大。2003~2005年,全国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招生规模为1.5万人/年,专科招生超过6万人/年。截止2006年6月,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本科院校已达306所,高职高专类院校864所,在读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已超过10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约7万人。

    受教育部高教司委托,由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西安邮电学院等高校组成的“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5月对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数量基本适度,但教学质量尚需进一步提高。其中,师资状况上,为本科生授课的教师中,讲师和副教授合计占总体的67.4%;教师毕业专业中,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和经济学三类合计占71.9%。学生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的人数与企业的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相差较大,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综合素质、学习能力、知识结构、计算机水平、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等方面较为突出,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就业状况上,电子商务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与就业率略低于平均水平的反差,人才供需双方需要进一步对接、人才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二、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

    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和经济形态,电子商务带来了整个社会范围内的一次巨大变革,需要一支浩大的、有新型商务管理和技术能力的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队伍。但相比其他较为成熟的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时间短、内容新、任务重,正处于初步探索和不断完善的阶段,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需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方向细分不足。相比许多传统专业的明确定位,部分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上相对宽泛,培养方向上缺少细分,“高级、复合型”的培养初衷与实际结果存在反差。例如培养模式上,高校工厂化培养与企业个性化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知识结构上,学生宽厚的经济、管理学基础与社会专业化导向间存在反差;就业意向上,本科生从事电子商务项目管理或技术的预期与众多企业的操作性人才需求存在反差等等。

    2.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从现有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分为技术、商务和管理等几大模块,但各大模块之间相对割裂,课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这一状况与部分学校的培养目标宽泛、专业定位不明有着较大的关联。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明确各模块功能和课程内容的导论(概论)课程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同一模块的前后课程在内容上有所重叠,导致学生缺乏对本专业的整体性认识;另一方面是实验、实训,尤其是综合性实践项目相对缺乏或效果欠佳,没有达到有机融合各大模块的目的。

    3.重理论、轻实务。强于书本,弱于实务,是目前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中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实务训练对于复合型、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状况是,部分高校仍存在着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师照本宣科、学生乏味听讲的现象,缺乏必要的案例教学和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而电子商务教材本身,又存在着或偏于定性描述、或偏于具体技术、深浅不一、案例和实训内容缺乏等问题。有些即使是重视实务环节的高校,也只是以软件模拟为主,且面临着软件简单、陈旧、脱离现实等困境。

    4.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综观培养方向细分不足,课程体系缺乏有机集成,重理论、轻实务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究其根源,在于这一新兴专业的师资相对缺乏。据“中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组的调查,现有电子商务专业教师中,毕业于电子商务专业的仅为1.9%;而在国际交流经历和专业实践经验上,84.5%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没有国际交流经历,44.4%的专业教师没有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实践经验。由于本身较少参与实践活动,导致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指导实验和创业等方面的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当然,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有待提高这一问题,也与电子商务专业成立时间短,电子商务内容广博、学科交叉大,引进企业高级实务人员存在困难等原因有关。

    三、电子商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与创新措施

    1.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b培养复合型人才,首先需要复合型教师,师资质量的提高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除了积极引进熟悉中国电子商务实践的海归人才和有较高实务经验的企业人才以外,高校和青年教师自身都应做出更多的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具体应注重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师资培训。组织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进行扎实的专业培训,学术带头人定期或不定期地就人才培养中的有关问题与专业教师充分交换意见。建议青年教师从讲授电子商务导论和带实验课开始,注重推广先进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手段,多采用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二是多参与实践项目或活动。专业教师应积极争取、参与或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和社会项目。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电子商务竞赛,进一步融入电子商务的真实环境,熟悉企业的网络商务应用模式,并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三是与企业或其他高校开展师资合作。通过与企业或其他高校联合申请课题、开发课件或出版教材等多种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促进青年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2.细分培养方向,明确核心课程。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很广,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实现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培养。而培养复合性人才也并非是技术、商务或管理类课程的简单叠加。因此,高校需进一步把脉市场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做到前宽后窄、先博后精,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在技术、商务或管理的某一方面有所侧重。在培养方向上,高校可以按照电子商务内容,如电子商务物流、营销、贸易或项目管理等进行细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行业进行专业定位,如医药电子商务、化工电子商务、农林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等,培养学生掌握必备的行业知识和电子商务策划、应用能力。建议推行本科导师制度,根据学生专业兴趣分类指导,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并符合企业的细分需求。

    在专业定位上,不同高校可以结合其行业或专业优势进行细分。但作为同一个专业,其核心课程应予以规范,以体现一个专业的基本培养规格和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在这一方面,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个相关高校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望在近期形成电子商务专业规范和教学质量标准。

    3.改革教学方法。电子商务专业反映了技术和商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其教学方法也应突破常规。例如,根据企业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和学科发展前沿,适时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结合完整的商务项目,让学生了解一个项目的策划与运行全过程,以培养高层次的项目管理人才;采用课堂讨论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搜集、分析、处理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建立、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网站,一方面为学生下载优秀论文、辅助案例和前沿教学内容,以及提交作业、交流学习心得等提供平台,另一方面为学生参与网站建设和维护、丰富网站内容等提供实践机会。

    4.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目的是为了给社会提供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无论是原有的偏管理或偏技术的培养模式,都必须着眼长远,又切合我国社会信息化初期的市场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为此,实践性教学成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最重要的内容和环节,已引起了各个高校的高度重视。

    建议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进一步创新实践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而言,高校除引进、更新电子商务开发及模拟软件,建立企业实习基地以外,还应充分借助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创新学生实践、实习方式。一方面,校园内的招生、宣传、图书设备采购、网络教学、后勤服务等逐步电子化,学生可以利用高校的电子商务氛围,学习、研究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内容;另一方面,以相关电子商务竞赛为载体,借助阿里巴巴、淘宝、腾讯、各电子银行等电子商务平台,使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问题,了解各种商业模式和典型应用。此外,还可以探索高校教育与社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的机制,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建立起学习、实践的“生活化、商业化”培养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完善包括课程实验、综合实训和社会实践在内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篇14

关键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

一、引言

电子商务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在线电子支付以及有关的网络服务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

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一环,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如今,电子商务已改变了市场结构和人们的工作环境,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在此影响下,各中职学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以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许多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上由各校自行确定,多数中职学校现有课程设置基本是“会计 + 电脑”模式,学生主要学习会计基础、会计法规、会计模拟、经济法、国际贸易、网页设计和网站制作等课程。电子商务专业没有一个清晰的专业教学目标,也没有任何实训课程,基本没有电子商务专业方面的核心课程。

通过对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不能很好地突出以技能为本的指导思想,理论课比重大,教学实训、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第二,不符合学生的就业实际,没有与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具体需求紧密结合,没有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第三,教材往往直接移植高职相关专业的理论,不适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第四,各门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在一起,也未能体现电子商务专业工作过程这一主线。第五,教学方法、模式不灵活,不适应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要求。

三、课程设置的改革思路及解决对策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再构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应由电子商务人才的社会需求或就业岗位形成学校的专业培养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进行课程设置,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一)电子商务的社会需求、就业岗位。

传统企业延伸过来的电子商务公司将是未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力量。基于目前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结合本地区企业的需求,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一批能够帮助传统企业建立电子商务部门、拓展电子商务领域的专门人才。

(二)电子商务的培养目标。

电子商务人才分三类:战略型电子商务人才、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和技术型电子商务人才。根据中职生的年龄和经验水平,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突出实践性,让学生能迅速理解、适应和进入电子商务环境,能够熟练运作电子商务活动。因此,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第二类人才,即商务型电子商务人才。

(三)电子商务的课程设置。

从本质上讲,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务模式,属应用型专业,更强调实践能力。因此,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来选择一些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核心课程。

笔者在电子商务公司进行过半年的实践调查,了解到目前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有5个,我们可以根据岗位要求来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详见右表:

四、小结

通过电子商务课程的改革,学生对未来的岗位有了进一步认识,专业技能有了明显的提升。调查显示,我校97%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较强,通过对近三届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情况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大幅度提升,由09届的16%提升到2011届的50%。

总之,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以学生的就业岗位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以技能为本的指导思想,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创造实训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l] 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丽光,张德军. 把脉电子商务人才培养[J].电子商务世界,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