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数字经济社会范文

数字经济社会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数字经济社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数字经济社会

篇1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经济社会建设;必然

在现代,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而电子信息技术是一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G时代迈进3G,又到即将到来的4G时代,电子信息技术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着,在向国人展示着它特有的生命力。一个人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像上课、看书、看电视等等。可是在这些手段亦或是方式当中,哪种才是最快捷,最方便,最有益于经济的发展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懈的探讨才能够得知。

一、电子信息技术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科技只有与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在经济发展中真正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是当今世界新的一代技术和新的生产力,它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和增值性,其一旦与经济紧密的结合起来,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对经济的倍增作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率。科学技术因为经济的存在实现了它无与伦比的价值,而反过来它同样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和经济社会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也将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

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的信息技术相比,有着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高效、快捷。与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式相比,电子信息技术无疑会显得更加的快捷和高效。这主要是因为电子信息技术采用的是数字化,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的获取更是比以前方便了许多。(2)数字化。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的普及与深入,网络就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机高效、快捷的数字处理技术以及网络化的运行,就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的交流。(3)智能。计算机智能研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模拟人的感知行为和思维活动,进行集约化的逻辑分析以及综合的信息处理。

三、当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仍然应该看到,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不够,电子信息产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相关人员去解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其都将阻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技术人才的缺乏

我国的计算机产业较欧美国家而言,起步比较的晚,在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上面也有所缺失,尤其是具有电子信息高端技术方面的专家与人才,目前的技术人才大都是单一型的,复合型人才还是比较的少,这就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技术人才的严重欠缺成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也是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样,必然使得了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特别是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与不足,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差距还比较的大。

2、发展环境有待提高

假冒伪劣的电子产品、知识产权的侵权现象、电子信息技术市场的恶性竞争都对我国电子信息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伪劣电子产品的存在对于正品的出售与研发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一般来说,假冒伪劣的电子产品比正品售价要低很多,同时,许多民众也乐于购买假的电子产品,因为觉得它便宜,而且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比较快,是不是正品就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他们却没有想到,长期以往,将不再有人愿意销售正品,面对这种情况,研发者的研发热情也会降低。那些科学技术工作者将不再乐意研发新产品,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会滞后,最终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产业结构急需优化

尽管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较理想,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或产品转换率相当低,同时也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化升级造成诸多阻碍。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鉴于此,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必须尽快突破传统产业结构的束缚,同时结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重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以缩短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作为随人类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产物,其应用领域受科技水平制约,其发展趋势也依赖人类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而进步。只有把握电子信息技术的技术应用特点和发展态势,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毫无疑问,电子信息技术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作用。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良好,但鉴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能够大力培养高技术人才,通过立法等各种手段治理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运行与发展环境,最后一点,是要优化信息产业技术的结构。这样,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将越显突出。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

[2]方静.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2011,1

[3]陈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第3卷第4期,2011,4

篇2

1电子设计竞赛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1)竞赛引导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工程概念。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大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1],这些目标直接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而且也直接引导了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即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概念。这与学院突出实践教学体系,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程管理与考核办法是不谋而和的。

(2)竞赛引导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电子竞赛的题目重点突出了应用设计。最初的竞赛题目可以用分立元件完成,基本上是单纯硬件设计与调试,而从本世纪开始明显的提倡使用集成度高的芯片,加大了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今年的题目甚至把单片机最小系统当成是一个器件直接使用,这体现和强调了在现代工程应用系统设计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集成化的各种功能模块通过接口组成系统的设计能力,也引导着教师必须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比如在内容选取上,重点应对功能模块的原理采用简单的电路予以介绍,并由此引出外特性[2]。再如引导学生利用功能模块的功能表,通过接口组成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3]。为此,可以针对现实需要重新编写适当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单片机等教材。

2电子设计竞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竞赛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这几次参加竞赛的学生来看,凡是参加电子竞赛训练的同学,无论获不获奖,都具备了基本电子电路实际制作与调试的能力,尤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4],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充满信心;尤其获奖的同学更是得到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这些学生的进步也对周围没参加竞赛的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低年级的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最重要的一点是,参加完竞赛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体现了较强的竞争力,缩短了和一本学生的差距甚至有的超过了他们。

(2)竞赛锻炼了教师,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在竞赛培训的实际过程,可以发现城市学院的学生和交通大学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区别(当然本身层次上就有差异)。交大的学生只需给定题目和参考资料,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制作、调试,教师有80%的时间是管理和后勤服务,而城市学院的学生,至少在基础培训中,必须先讲基本原理、调试方法、随时跟踪指导,到后期学生才能达到主动设计,因此指导教师也相当于是参加竞赛者,尤其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这无疑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一个很大考验和提高。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近年参加指导的教师在业务方面进步明显,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指导经验,同时对教学改革也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缩短了和双师型教师的距离。

3参加电子竞赛的总结与分析

2009年是我院第一次参加该竞赛,获得了一个省级一等奖。本次基本上属于押题性质,题目理解正确、而且前期训练充分,电源组几乎是2队都是一等奖;而测控组却是一败涂地。2010年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本次没有电源的题目,但由于有一组学生能力较强且配合的很默契,获得一等奖是必然的;而获得二、三等奖的组,由于只有一、两个同学能力很强,在竞赛过程中,时间不够。可见要获得好成绩,不仅团队各个成员的能力要强,而且还要分工明确,各有所长,真正体现团队协调作战能力。2011年仅获得一个三等奖,主要原因是因为竞赛时间准备不足和指导失误造成的。其中,电源题目由于认为过于简单而掉以轻心,中途发现为时已晚,造成时间不够;小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准备阶段组委会的讲话表示小车不会再出,所以在训练中相关器件未准备,在竞赛开始后才从网上订购;二是没能自制一个木制轨道,为了节约成本,想当然的认为小车在地板上走和在木制轨道走是一样,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调试上,直到测试时才发现不做轨道是一个失误,否则获得一等奖的机会很大。可见竞赛中的不确定度因素很多,稍微想的不周全就会造成很大遗憾,尽管如此,能力较强的那一组还是获得了三等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培养应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确实让他们在培训过程、事务管理、竞赛题的分析和竞赛中的决策等各个环节发挥主导作用,回归竞赛的本质。

4今后竞赛培训思路

基本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印制版的设计(原理图和PCB板图)、焊接及测试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练习。从训练内容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电力电子类:降压型、升压型和逆变型开关电源;恒压、恒流、直流并联运行和交流并网运行模式;输入/输出电流、电压以及效率显示;纹波分析与失真度等。

(2)检测与运动控制类:智能小车、机器人倒摆平衡控制、调速控制中的转速、位移、避障、角度检测、无线发射与接收等。

(3)基于FPGA/DSP系统的分析仪器:频谱分析仪、传输波形特性分析仪(该项在“EDA”实验室中由指导教师完成样机)。

(4)放大器设计与制作:音频放大器,频带为10兆赫兹、增益60dB的宽带放大器设计(该项由指导教师完成样机)。鉴于今后的电子竞赛题目趋于综合设计,所以在暑期集中训练前,上述4项基本内容应该培训完成并通过各组交流使参加竞赛的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内容;这样在暑期集中训练时,学生便可集中精力利用电子竞赛等相关网站,通过学习、分析、交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5组织管理与相关政策

为了更好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同时让参加竞赛培训的学生无后顾之忧,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具体如下。

(1)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小组,从二年级开始自愿报名,条件是在一年级的课程(数学、物理和电子认识实习)学习中,成绩较好的且有强烈欲望的同学中选拔;个别有特珠能力的同学另议;对于这些同学在二年级学习中,如果努力参加培训者可以顶替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分。

(2)完成二年级课程的同学,要求电路、电子技术、C语言实训能力强同学自愿报名并经审查批准参加,在三年级学习期间,如果努力参加培训者可以顶替电子综合设计的学分。

(3)参加暑期培训的同学可以顶替生产实习的学分,实际上经培训后的学生已经使得他们的毕业论文变得容易;如果选拔去参加竞赛且获得奖励的还可以顶替部分选修课的学分。

篇3

【关键词】 企业社会资本; 衡量模型; 经济后果; 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3-0035-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的物质财富变得越来越丰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备等物质资料也越来越容易获得。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其他竞争对手所稀缺的并且难以短期内模仿的优势资源。企业社会资本就是这样一种资源,它通过社会网络和联系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日益成为企业绩效差异化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内容,有必要对企业社会资本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

企业社会资本是将社会资本的研究主体从个人扩展到企业衍生出来的概念,因而在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前,有必要在此介绍社会资本的概念。

社会资本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Pierre Bourdieu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历经三十多年的研究发展,众多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领域对社会资本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解释和分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三种典型的观点:资源观、能力观和社会规范观。其中,支持资源观的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包含在社会网络和结构中的一种资源,通过拥有这种资源,行为主体可以获得利益和回报,网络、信任、规范等是社会资本的核心构成要素(Bourdieu,1986;Nahapiet and Ghoshal,1998;Lin,2001)。

本文在界定企业社会资本时,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就是企业通过社会网络、联系和合作所拥有的无形资源,这种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要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至少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企业社会资本来源于社会网络、联系和合作

社会网络越大,主体间的联系越紧密,合作的时间越长,企业社会资本就越多(Paldam,2000;Durlauf and Fafchamps,2003)。这种社会网络、联系和合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起相互信任与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企业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产

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部分可能会通过好的声誉表现出来,通过好的声誉,促进企业与他人的合作,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Lin,2001;边燕杰,2004;石军伟等,2007)。拥有这种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有可能带来的利益不是直接的和当期的,而是间接的和具有延迟性的。

(三)企业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信任

企业社会资本之所以能够存在于主体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主体之间相互信任,信任是他们进行合作和信息交换的前提和基础。而信任产生于为对方利益和责任的履行,并相信对方也会履行对自己的责任,即他们遵循着共同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并不一定追求短期内利益的实现,而是相信即使短期内自己可能是有损失的,但从长期来看,对方会帮助自己实现利益要求。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度量

从前面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可知,企业社会资本由资源、信任、网络、关系等抽象概念组成,企业社会资本真实存在,但却无法直接从社会中衡量。从当前的文献看,企业社会资本的衡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和内涵的分析,设计能够反映社会资本概念和内涵的题项来测量社会资本的拥有情况。如:Peng and Luo(2000)、Collins and Clark(2003)、Acquaah(2007)使用企业管理者与政府的关系、与其他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来衡量社会资本;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用企业法人代表的纵向、横向和社会联系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资本;陈晓红等(2007)在衡量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时主要衡量了企业家的教育背景、行政级别、获得的荣誉奖励以及企业家个人的社会关系等。上述文献在衡量企业社会资本时衡量的实质是企业家或管理者个人的社会资本。

应该说,用管理者或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来代替企业组织的社会资本是不全面的,企业家或管理者个人的社会资本只能是企业社会资本的一部分,企业社会资本还应该有企业组织本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因而,后来的很多学者在衡量社会资本时,不再只包含企业家或管理者个人的社会资本,还考虑了企业组织的社会资本。如,石军伟等(2007)在衡量企业社会资本时,把企业社会资本分成三部分:一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其实质是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二是企业的社会网络资本,实质是企业组织的声誉;三是企业组织的特有关系资本,指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网络、企业的销售网络等。周小虎和马莉(2008)的企业社会资本衡量指标包括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企业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企业管理者的社会关系等。沈艺峰等(2009)衡量企业社会资本时把企业社会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高级管理者和企业股东的个人社会资本,包括任职期限、学历、工作经历等;另一部分是企业组织的社会资本,包括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与银行的关系等。蒋天颖等(2010)将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社会网络、信任和共同愿景3个维度,既包括管理者个人的社会资本也包括企业自身的社会资本。赵瑞和陈金龙(2012)在衡量企业社会资本时,没有使用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而是使用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和数据,把企业社会资本看成企业的一种能力,具体分成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衡量的内容既包括管理者个人社会资本,也包括企业组织本身的社会资本,并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评价指数,用财务指标来表示企业社会资本,有一定的创新和可取之处。

三、企业社会资本的经济后果

Habisch and Moon(2006)认为,社会资本像地球的重力一样,虽然你看不到它,但它却真实存在。社会资本的核心就是信任和网络。因为这些信任和网络连接,产生了相互的信任和合作,消除了交易成本,从而促使信息或知识的共享、创新,促进了团结,提高了企业的绩效。

(一)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企业要想在竞争过程中比其他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优势,就必须拥有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资源或能力。企业社会资本之所以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就在于企业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可以获得其他竞争者难以获得的信息、资源,通过这些短期内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社会资本的运用,企业可以在组织内部以及与各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基于信任的高效的合作模式,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良性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财务绩效(Oh et al.,2004;边燕杰和邱海雄,2000)。张其仔(2004)在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指出社会资本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把社会资本分成短期和长期,认为短期内的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扩张业务和规模,而长期社会资本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这对于新生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资本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资源匮乏是它们的一个共性,且由于信用和声誉的缺乏,创业初期的企业难以在公开市场上自由建立资源渠道或进行资源交易。此时企业拥有的网络资源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信用担保,融通资源、拓宽资源基础,对于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创市场非常关键,是影响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Li and Atuanene-Gima,2001;蒋春燕和赵曙明,2006;温素彬,2014)。石军伟等(2010)把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等级制和市场制两种,等级制主要指企业与政府、银行等行政主体的关系,市场制主要指企业与竞争对手、上下游等主体的关系,并认为它们分别影响企业绩效的不同方面,等级制主要影响市场的占有率等,而市场制主要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等。

(二)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

不同的企业和个人常常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技术,在社会交往和联系不通畅的情况下,互相之间不能很好地互通有无,因而不利于资源和技术的交流和扩散。而企业社会资本存在的目的就是加强和促进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扩散和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在高新企业和中小企业中(Chaminade and Roberts,2002;吴晓波等,2004)。Tsai and Ghoshal(1998)研究了跨国企业内部资源和技术流动的趋势,认为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是大型跨国企业之间资源交换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Yli-Renko et al.(2001)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因和条件,认为新兴技术企业与外界客户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新兴企业获得最新的知识,并通过这些关系和知识有效实施新产品开发和销售。我国学者王霄和胡军(2005)研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认为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以及社会联系和网络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Cooke and Clifton(2003),张方华和林仁方(2004)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企业与外界之间的广泛和良好联系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Chang et al.(2010)根据2007 年中国台湾地区制造业1 000强企业的331份调查问卷数据,证实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新产品创意和营销计划创意,而新产品创意和营销计划创意都能显著地提升新产品优越性。Pirolo and Presutti(2010)在研究社会资本对初创企业绩效增长的影响时指出,社会资本中的强联结和弱联结在新创企业从新建到发展初期的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创新有不同的影响,对于财务绩效而言,强联结和弱联结都是有用的,而对于创新绩效而言,弱联结对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强联结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员工绩效

Leana and Van Buren(1999)认为社会资本影响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工作绩效与组织产出,并且在创造利于员工发展和增强组织忠诚的工作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Dess and Shaw,2001)。因而Luthans and Youssef(2004)认为组织应该重点发展一些潜在的资源,比如社会、人力和心理资本,去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Shub and Stonebraker (2009)认为,强调组织结构、文化和授权的关系型管理战略可以促进员工忠诚,从而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长期友好相处。Ellinger et al.(2012)通过对服务行业顾客和员工的调查研究认为企业应该重视组织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管理,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工作表现和组织人际关系。周小虎和马晓莉(2008)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源,为了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使得员工愿意留在企业工作,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秉持合作互利原则的行事规范,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四、研究评价

由上述文献综述可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资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社会资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更明确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内容和本质;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经济后果的研究,更加意识到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作用的发挥。

毫无疑问,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影响机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仍存在一些有待于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并给予明确回答的问题,主要有:

(一)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度量问题

当前实证研究中常常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企业社会资本的定义出发,结合本身的研究目的,设置有针对性的题干,从而获得特定研究所需要的企业社会资本数据。这类度量方法仅适用于特定的研究目的,普适性和客观性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定量研究。因此,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建立企业社会资本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拓展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的范围,揭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提高财务绩效的方法和途径,以利于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关于企业社会资本形成机制的问题

企业社会资本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资本是否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等经济后果方面,对于影响社会资本形成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更不用说具体的形成条件和环境。因而,开展企业社会资本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开展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具体条件和环境的研究,对于企业积累社会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M]. In John G.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 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1986.

[2] Dess G. G., Shaw J. D. Voluntary turnover, soci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1, 26(3):446-456.

[3] Lin N.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Nahapiet J.,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242-266.

[5] Oh H., Chung M., Labinaca G. Group social Ccapital and group effectiveness: The role of Iinformal Ssocializing T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47(6):860-875.

[6]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

[7] 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J].中国社会科学,2004(3):136-146.

[8] 蒋春燕,赵曙明.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管理世界,2006(10):90-99.

[9] 温素彬.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传导机制――基于多元资本共生的理论解释框架[J].会计之友,2014(9):4-9.

篇4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经济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10-02

一、电力电子的含义和任务

从学科的角度讲,电力电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力电子(功率半导体)器件、变流器拓扑及其控制和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实现对电、磁能量的变换、控制、传输和存贮,以达到合理、高效地使用各种形式的电能,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电、磁能量。电力电子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电力电子元、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2)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型的或适用于电源、节能及电力电子新能源利用、军用和太空等特种应用中的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变流器智能化技术;电力电子系统中的控制和计算机仿真、建模等。(3)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超大功率变流器在节能、可再生能源发电、钢铁、冶金、电力、电力牵引、舰船推进中的应用;电力电子系统信息与网络化;电力电子系统故障分析和可靠性;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稳定性和适应性等。(4)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模块标准化;单芯片和多芯片系统设计;电力电子集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等。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看,无论是电力、机械、矿冶、交通、石油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还是通信、激光、机器人、环保、原子能、航天等高科技产业,都迫切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特别是要求节能。而电力电子则是实现将各种能源高效率地变换成高质量电能、节能、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已经成为弱电控制与强电运行之间,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传统产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化、机电一体化的桥梁。电力电子的突出特点是高效、节能、省材,所以电力电子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是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支撑技术。因此,无论上述诸多高技术应用领域,还是各种传统产业,乃至照明、家电等量大面广的,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领域,电力电子产品已无所不在。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强大的电力电子的产业体系,因此它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体系的瓶颈之一。

二、电力电子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广泛影响及其重要性

下面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电力质量控制、电力牵引和电机驱动、国防和前沿科学技术等实例,进一步具体说明电力电子技术在这些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能源(R E)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各种能源由于其转化为电能的方式不同,将其送入电网时必须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按用户的要求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天然气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它通过提炼转化为氢气后,再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对环境零污染,也可达到绿色能源的要求。诸多系统中直流-直流变流环节、储能控制环节、直流-交流逆变环节和并网控制环节均不可缺少电力电子技术。

值得指出的是,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直接产生的能量通常是不稳定的。以风能为例,并网型风力发电都要用到大容量的风力发电机,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资源,通常多台大容量的风力发电机并联,由于风场风力的不稳定性,它们在并网时如果不加控制和调节,就会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同时为了保证将尽可能多的有功能量送入电网,风力发电系统还必须有储能环节,并需解决存储能量再次转化的问题,上述这些过程都需要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对其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变流技术密切相关,无论是其中的能量变换、储存、发电机控制和并网控制均离不开电力电子这一关键技术。

(二)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Generation)已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外已有多种分布式发电技术获得了工业应用,它使得发电设备更加靠近用户,不但减小了人们对远距离输电的依赖,而且提高了人们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兴趣,提高了用户用电的独立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灾变应变能力。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和小型高速涡轮发电机(Micro Turbine Generator)发电等分布式发电系统都有赖于电力电子技术,以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

根据Darnell公司的报告,从2003年到2008年,全球用于分布式与混合式发电设备(DCG)的电力电子产品(包括逆变器、频率变流器、静态传输开关,直流-直流变流器、交流-直流电源和集成大功率电机驱动器等)将以年均12.2%的速度增长,即将从18550MVA增加到32981MVA。

由此可见,分布式与混合式发电设备(DCG)涉及的电力电子技术是未来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

(三)电能质量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在输、配电中的应用是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最具有潜在市场的领域。众所周知,从用电角度来说,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节电改造,提高用电效率;从输、配电角度来说,必须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提高输配电质量。近10多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和变流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诸多优良特性决定了它在输、配电应用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的发生、输送、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在配电中的应用为例,近年来,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非线性电子设备和敏感负载对电力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得到最大输电量和保证在分布系统的公共连接点有高的电力质量,电压调节、无功/谐波控制和补偿以及电力潮流控制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典型的设备有电力调节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有源滤波器、静止调相机(STATCOM)和电力潮流控制器等。

上述现代电力系统应用的电力电子装置几乎都无一例外使用了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各种新型的高性能多电平大功率变流器拓扑和DSP全数字控制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均是国外大公司的核心技术。

(四)电力牵引和电机驱动

在发达国家,约40%能源是通过电能的形式消耗的,而总电能的50%~60%又用于电机驱动场合,其中大部分是用于风机和水泵驱动。Darnell公司作市场调查后认为,从2003年到2008年,北美市场的变频器将会以每年11.5%的速度增长,从3.63亿美元增加到6.28亿美元。

通用场合下的电机调速均采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一些高压大功率应用(电力牵引,中、高压高性能电机驱动等)场合,依然是这一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五)现代国防和前沿科学研究

电力电子在现代化国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所有现代国防装备的特种供电电源、电力驱动、推进、控制等均涉及电力电子核心技术。而在快中子堆、磁约束核聚变、环保等前沿科学研究以及激光、航空航天、航母等前沿技术中,超大功率、高性能的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和基础,而这些均属电力电子范畴。

三、电力电子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力电子的开发研究已有50年历史,过去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一样,该领域科技发展速度太快,加之我国财力和原有基础薄弱的限制,特别是面临国外高科技的冲击等原因,我国电力电子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即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但是各应用领域均没将其作为研究重点,国内解决不了就依靠进口。应当承认,目前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我国生产的大多数电力电子产品和装置还主要基于晶闸管;虽然也能制造一些高技术的电力电子产品和装置,但是它们均是采用国外生产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组件以组装集成的方式制造的;特别是先进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则全部依赖进口,而许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若干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和软硬件,国外均对我国进行控制和封锁。我们正面临着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若干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迅速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面临挑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虽然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也强调了国产化的问题,尽管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几年后都可以达到国产化率70%的要求,可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最终国外公司拒绝转让的技术和重要部件,均涉及高技术的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各应用领域所涉及的关键电力电子技术可概括为:大功率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及其系统控制技术;大功率逆变器并网技术;大功率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等。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是: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国内不能制造;大功率变流器制造技术水平较低,装置可靠性差;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系统控制技术和系统控制软件水平较低;缺乏重大工程经验积累等。高性能大功率变流装置目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参考文献

[1]Bimal K Bose. Energy, Environment, and Advances in Power Electronics[J].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0,15(4).

[2]蔡宣三,钱照明,王正元.电力电子学的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J].电工技术学报,1999,14(增刊).

[3]钱照明,张军明,谢小高,顾亦磊,吕征宇,吴晓波.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研究进展与现状[J]. 电工技术学报,2006,21(3).

[4] 钱照明,李崇坚.电力电子——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支撑技术[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7,(2).

[5]广州能源研究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研专集[M].2003.

[6]应建平,林渭勋,黄敏超.电力电子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王学礼.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电气时代,2003,(8).

篇5

【关键词】资源建设 “三多、二新、一亲” 智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建设要符合信息时代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习惯和行为特点;学习环境设计要从单一的功能性需求转向多样性、舒适性、文化性需求。”黄荣怀先生用简短的语言说清了在当下改造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并精辟地指出改造后的学习环境应具备的功能和环境模式。

目前,“智慧学习环境”在宏观层面上已有很多探讨,并已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敦促下进行了有效的实质性工作。本文只从职业教育领域,以“传感器及应用子课题”为例,来论述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实践情况。

一、建设基点:遵循教学原则,接轨智慧学习环境创设

2012年3月,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第一次大会在北京召开,笔者参加了这次大会,并担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传感器及应用”课题的具体负责人。在资源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知识爆炸、信息浪潮冲击的今天,教学活动已由传统的线性转变为多维性,创设职业教育的“智慧学习环境”势在必行,广阔深厚可持续发展的数字资源则是“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基础工程。目前的资源建设必须为未来的“智慧学习环境”预埋构建和备足材料。

要达到接轨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目标,资源建设必须要有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料做素材,并以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无论是传统课堂学习环境,还是今后的“智慧学习环境”,都必然遵循教育学的教学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即学习环境的设置使学习直观、可接受和循序渐进,所以,在资源建设中我们以此为原则展开工作。因为受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普及不足的限制,我们现在对创设智慧学习环境还只能做出大体的构想。资源设计首先需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来编辑资源体系。其次,资源库应具有不断充实、不断刷新资源材料的功能,能及时补充紧跟时代步伐的新资源,还要能提供充足的学科边缘知识,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人才转型、职业转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笔者负责的“传感器及应用”子课题资源建设组由4所学校共建。资源建设中,直接担负课程设计及资源编写、制作、整合的人员共有12人,目前已收集了行业标准、仿真实训软件,完成了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方案、动画、PPT、知识点、测试试题、实训项目方案、考试考核试卷、教学案例、技能竞赛方案、教学视频等,建造了一个涵盖课程全部要求的、可持续使用的资源库。这一资源库能满足中级技工的全部需要,对于高级技工则既充实了基础知识与技能,又为其继续学习增加了扩展知识,并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课件、PPT、教学视频、动画、实训项目方案、仿真实训基地、考核试题,给在职企业技工提供继续学习的资源。建设实践中,我们也摸索了一些有效的建设策略,并体会到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实践必须“在游泳中学游泳”。

二、建设策略:“三多”“二新”“一亲”,打造新型职教数字资源

基于“直观、可接受和循序渐进”三条教育原则和创设“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远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确立的具体出发点是“多、新、亲”三个字,收集制作和整合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围绕“三多”“二新”“一亲”的建设策略来展开,其中蕴含着各门课程丰富的内容和需要依据课程特色去完成的众多具体工作。

(一)“三多”:知识点多、技能点多和可视画面多

知识点多,必须把最基本的概念知识一一列出来,如果这些基本概念在不同场合(如书本或工厂企业)有不同命名及解释也要列出。另外,各种课本及不同实例使用到的器材及运作原理等都要照顾到。

技能多,基本技能一个不漏,尽可能顾及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应该具备的能力。

可视画面多,这是直观教学必需的材料,是学生获得知识最初的起始点。用PPT概括描述,用动画表达抽象,用视屏显示实体,可以使教学实训内容一目了然,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化解难点。

资源材料繁多,会带来“乱”的可能,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多次检查核对,避免重复和漏失。还要精心排序,归类明确,便于检索,按知识点和技能点两条线排序,把视觉材料附在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中。

(二)“二新”:资源建设要具有新意和新高度

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投入的人、财、物都是很可观的,因此资源素材必须能持续使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于目前尚在普遍使用但预期不久将会被淘汰的技术技能,宁可不选;而对于那些目前尚未普遍使用、但是未来发展会有应用趋向的新技术新技能,就要不惜篇幅,给予一席之地,这就是新意。

所谓新高度,是指在资源建设中要增加扩展内容,扩展的内容要为中级技工向高级技工提升打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这也就是高起点对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要求。高起点的另一个层面是资源制作技术要能满足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者可以随处学习,自知后续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的学习时间,还能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修订学习计划。要达到这些目的,须技术支持单位与资源内容制作者密切合作、及时沟通,教师写出切合技术制作的脚本,技术制作者做出能充分反映知识和技能的软件。

“一亲”是指一个亲切的服务平台,使用人能用低廉的价格方便快捷地享用一切服务,在职技工、技师能借助这个平台实现继续学习的需求。

三、建设反思:激发智慧潜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关于“三多”“二新”“一亲”建设策略下职教数字化资源的具体建设,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作为一项全新的工程,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目前尚有许多不完善、不充足和不确定之处,如:全国职业教育教学尚未能够实现联网,职教发展的城乡差异和地域间职教发展的不均衡等。此时,不妨把目标定得高些,把起步放得低些,攀登的步子可以小些,有些新知识、新技能教师也没有接触过,就需要教师“用嘴问,用脑学,用手做”,甚至迈开双腿,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去学习和实践,为资源建设创造条件。

职教数字化资源的具体建设除了要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建设理念外,还需要具备实践的勇气和技巧。将教学素材转化为职教数字化资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技术对接的过程,资源建设中制作教师提供的素材技术支持公司觉得不能用,或者技术公司制作的材料,在提供素材的教师看来觉得没有完全表达出原意或误会了原意,是建设中常有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沟通、不断尝试,以求达到最优效果。资源建设中如果舍得先期资本投入,特别是投向技术支持公司,就能使技术支持公司在充足的财力支持下采用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后期建设将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两者间是一种互相“给力”的辩证关系。

要游得快和游得美,游泳就得讲求效能,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也一样,高效的资源建设需要激发课题组的集体智慧。当下国家级的资源建设课题组,无论是总课题组还是子课题组,大都是松散型组织,组织成员关系交往较少。因此课题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由组长单位的具体课程负责人成立一个“研究室”――信息平台,为成员们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场所。在“研究室”里能够知道个人的工作进度,可以比较出工作的质和量,可以讨论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总课题组长可以适时检查调节工作进度与内容,及时向课题组传达总课题组对子课题组的新要求、新精神,使子课题组与总课题组保持高度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在研究室里共同工作的过程,使松散的组织成员相互了解并达成建设共识,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建设团队。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研究室”负责人的勤奋和抢先意识,对资源建设的推进和课题组的顺利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

游泳必须有相对宽阔的水面和充足的水源作为物质支撑。资源建设里的“水”,一是课程教学资源,二是人力物力保障。国家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聚集了全国众多的职教示范校,各示范校积累了制作精品课程的丰富经验,精品课程的精品教材中也含有大量的优质职教资源。示范学校作为我国优秀职业院校的代表在职业教育中不断进取、敢为人先,也获得了国家和地方的财力物力支持。

游泳要游得好,还要多元交流和持续练习。在资源建设中,制作教师的个人工作成果希望得到认可和赞扬,而学习者也会有与制作教师咨询切磋的要求。我们不妨像医疗机构专家挂牌诊疗一样,可以在资源成品上加以个人署名,进而构建一个相对畅通的信息通道。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资源库也要不断充实和时常刷新。职教数字化资源在大规模资源建设过后,还需要以总课题组领衔,建立一个精干的常态组织,负责管理维护已建的资源系统,进入资源的常态建设。

“智慧学习环境”依托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资源管理,并建立四通八达、随处捕捉的网络工程。学习者通过借助功能齐全的接收器,就能随处进行自我测试和学习交流,还能利用仿真资源进行实验实习。资源建设中融入的仿真实验实习器材和仿真实训基地,使学习者无论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点击,在网络中到达要去的工厂、农庄或者开放的研究所、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实习和生产。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9

篇6

1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中出现的问题

1.1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中的不足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进行开放可以说是对双方都是有利的措施。目前许多学校在图书管理设置起了具有层次结构的种类书籍,其中还有专业相关的书籍等,这些都是为了能让教学与科研的相关人员能刚好的适应图书馆。然而就目前大多数的图书馆中的馆藏利用来看,只有和师生之间所运用到的书籍才会被利用,然而其他很多书籍就被放在了较高的书阁中,这种现象造成了很大的资源闲置浪费。然而在美国,各大的图书馆中的查询、阅读所获得的收益是非常大的,从中可以发现美国高校图书馆对于社会开放中的运用是多么的高。

1.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中的不足原因

1.传统观念的束缚

目前许多的高校图书馆中,由于传统的思想导致了其不能对社会形成良好的开放。原因在于传统观念中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生活环境,其中有许多形形的人,他们可以进入公共图书馆看书,而高效图书馆是为还没有进入社会的纯朴学生开放的,所以传统观念不能将社会中不好的东西带进图书馆,从而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这种错误的认识会对高校图书馆的开放造成很大的阻碍效果。

2.没有一个好的管理措施

如今高校图书馆中的资源利用率都不理想,这些现象基本上都是由我国对图书馆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所造成的。在对书籍进行资源管理时,由于这种管理方式与体制在进行服务于资源建设时,往往都将思考点集中在了本单位本系统内部的需求上了,而内有进行全面的考虑。

3.团队意识降低、服务传统

一个好的高校图书馆其中离不开的就是服务性质,而服务性质就意味着人员的素质是否达标,其对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今,图书馆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图书馆在高校中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导致了其需求度达不到标准,这种现象随之会导致一系列的内部员工问题,让图书馆队伍开始没有默契,团队意识降低。

2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应对措施

2.1 强化内部管理员工素养

为了能更好的让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进行开放,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将观念进行更新改进,让图书馆变为一个开放式的图书馆,抛弃以往的只为本校提供服务的思想,采用新的观念将图书馆渐渐与社会进行结合。为了能更好的管理图书馆中的信息,需要对馆员的相关专业素质进行培训,要拥有具备高水平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专业人才,这样有了好的员工基础,再加大对外的服务力度,学会适应不同的形式与服务,从而让更多的读者得到满足。

2.2 建立对外服务机构

高校图书馆应该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具备一定的技能与知识,让这些人组成一个对外信息服务中心,需要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根本,然后对地方政府不同时期进行研究,同时发现其对信息的需求情况,以便于政府进行决策。与此同时,在该校中还需要利用好自身图书馆的特点,要对每个企业或者个人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服务。

2.3 加强图书馆资源共享

如今科技的发展速度迅猛,网络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如今图书馆也将网络进行了很有效地应用,创建了图书馆联盟,其能让图书馆之间达到一种共同的默契,在实行了资源共享的同时还达成了一定的收益,图书馆联盟正是能很好的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道路设定明确的方向。在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合作的参考咨询服务,这种服务效果不仅会满足师生的需求,同时还可以为社会付出一定的贡献。

2.4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管理

对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不仅仅局限在实际的管理方面中,可以结合时代科技的发展,建立一个网络图书馆,利用网络科技将书籍中的内容进行导入到网上,以便于满足更多广大的读者进行阅读。目前许多高校都具备相应的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对图书馆的网络系统与资料整理都有很好的处理能力,这样能让高校图书馆更加融入对社会的服务中来。

2.5 完善图书馆相关制度法规

图书馆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这种情况让我国的图书馆呈现出一种无法可依的尴尬状态。虽然我国此前针对图书馆进行了一些条列与规定,但是这些制度都只是客观规定的,而没有通过国家的立法机构进行指定,所以不具有法律强制性。所以需要国家完善图书馆的相关法律法规,来更好地为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提供一个好的依据。

篇7

【关键词】几何定标;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文物保护

0.引言

近景摄影测量作为一种非接触的性测量手段,拥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应用灵活方便、聚焦范围广、可以随意定向等自身特点;同时可瞬间获取地表的大量物理信息和几何信息[1],形成密集点云和三维可视化等产品,弥补了传统测量劳动强度大、精度低、作业复杂等缺陷[2]。已经成为古文物三维建模的一项重要手段。

随着CCD技术的发展,非量测数码相机在近景摄影测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非量测数码相机镜头畸变大,像主点不在CCD几何中心上,CCD面阵内畸变等,使得图像畸变大,直接使用,测量精度低。因此实现非量测相机的量测化,影像的纠正成为一项必要的工作[3]。同时,在近景摄影测量中引入新的机制、新的数据获取方式、 新的影像匹配算法、产生一套新的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理论-多基线数字近景摄影测量[4]。

总结出利用非量测相机和多基线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对古文物三维建模和可视化的近景摄影测量方法和基本流程,提高近景摄影测量为文物保护提供高精度的可靠数据的效率,成为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2.非量测数码相机几何标定

2.1非量测数码相机检校

非量测数码相机镜头畸变大,像主点不在CCD几何中心上,存在CCD面阵内畸变等,使得获取的影像畸变大。而近景摄影测量软件lensphoto需要相机检校参数,否则会增加像点坐标量测误差。因此实现非量测相机的量测化,即相机检校和影像的纠正成为近景摄影测量前的一项必要工作。

Lensphoto软件计算机屏幕检校的方法,该方法检校经稳固加工后的cannon eos 450D相机,如图1所示。为适应本实验任务要求,相机调焦至无穷远,为使检校场影像清晰,屏幕在相机超焦点距离之外,共需要拍摄影像108张,检校工作量巨大;且屏幕控制场在每张影像所占的比例过小,严重降低了检校参数的精度。

该软件检校参数除像主点坐标外,包括径向畸变参数k1、k2和偏心畸变参数p1、p2,公式如下:

ki(i=1,2)是描述该物镜系统径向畸变的系数,r为该像点的径向。r可用以下近似公式计算:

r= 式中(x,y)是该像点坐标,(x0,y0) 是像主点坐标。

该公式并不完整,实验证明(参考下面检校场检校法),径向畸变参数取至k1,k2精度不能满足地表沉降监测需要;且除径向畸变和偏心畸变外,数码相机还有面阵内畸变。

采用基于Australis 软件大型检校场的检校方法,满足控制场在相机超焦点距离之外,且只需24张影像,检校工作量小。该软件采用的检校参数除像主点坐标外,包括径向畸变参数k1、k2、k3,偏心畸变参数p1、p2和面阵内畸变参数b1、b2,公式如下 [4]:

2.2 影像预处理

运用检校获得的畸变参数,进行了影像重采样。经对比最邻近像元、双线性和双三次卷积三种卷积核,双线性差值法能精度满足要求,且效率较高(原理如图2)。

图2双线性插值原理图

I(Q)=(1-x)(1-y)I11+(1-x)YI12+x(1-y)I21+xyI22

Iij (=1,2)表示ij点的灰度值,I(P)表示P点的灰度值[5]。

3.外业数据采集

外业数据采集包括控制测量数据的采集和影像数据的采集。为把近景摄影测量网纳入到物方高斯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进行了控制测量。为提高控制测量精度,使其精度满足地面沉降监测的近景摄影测量控制测量的精度需要,采用前方交会测平面坐标,三等水准测高程的方法。在影像数据采集方面,为提高影像的相对定向精度和数据处理的可靠性,采用了回转多基线摄影方式进行影像数据采集。

3.1控制测量数据采集

平面坐标采用全站仪闭合导线方法,难以满足文物测量的精度要求。因为控制网建立过程中,选择精度适宜的精密角度测量设备容易满足要求。但是选择精密长度测量手段,却难以顺心。因此,平面坐标的测量,采用全站仪角度的前方交会,精度满足沉降监测要求。高程采用水准测量方式,采用四等水准,可满足高程精度要求,这里不再赘述。

在已知两点A(XA、YA、ZA)、B(XB、YB、ZB)上架设全站仪,前方交会测定待定点P(XP、YP)坐标,如图3所示:

前方交会平面点位坐标中误差MP的关系式为:

式中:

mA、mB:测站点A、B的点位中误差;

m:内角A、B的测角中误差;

S:基线AB的长度;

3.2影像数据采集

多基线摄影测量相邻影像交会角“小”,易于匹配;多基线,总体交会角“大”,确保交会精度;同时多方向交会,使前方交会具有多余(冗余)观测,能够增加影像匹配的可靠性。因此是近景数字摄影测量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根据摄影目标大小,摄影距离,本例采用回转多基线摄影方式[4],即在常规两摄站交向摄影的基础上再增加几个摄站。

多基线立体匹配技术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由于相邻相片之间的基线较短,影像变形相对较小,从而有利于自动化匹配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由于非相邻相片之间也具有较大重叠度,则利用相邻相片的同名点进行匹配传递可以获取具有多度重叠的同名点。显然,通过这种匹配技术获取的每组同名点具有大量的多余观测,若使用选权迭代法获取观测值的权值并利用多片前交进行平差计算,则可以大大提高模型点坐标计算的可靠性和精度。由于同名点不断通过相邻相片进行传递,直到无法匹配为止,这样对不同的模型点具有不同的重叠度。由于影像数据增多,为了提高匹配速度,可以采用金字塔匹配技术,而具体的单点匹配算法可以采用相关系数匹配和最小二乘匹配。

本例选择的文物为较有代表性的圆周型文物,为使影像完成自动匹配,采用每转10°拍摄一张影像的方式,共拍摄36张影像。但数据处理过程中,不能在一个测区内处理,需要分为四个测区,做影像匹配,空三交互,区域网平差,生成点云完毕后,再做测区拼接和整体平差,最后在整体点云上做纹理粘贴,形成三维可视化的模型。

4.数据处理与实验分析

实验选择的对象是河南理工大学名誉校董孙越崎的铜像,该铜像包括基座和像身两部分,基座为约变长60cm的正六面体,像身在几座正上方,高约150m,基座和像身共高月210cm。观测时间2011年7月。

摄影采用Cannon EOS 450D相机,相机镜头为变焦镜头,经过简单的固定,固定焦距35mm,CCD尺寸:4272×2848像素,像元宽度5.2μm。回转多基线正直摄影方式,共拍摄36张影像。

共分四个测区内,每个测区内均匀布设7个控制点。控制点的测量,平面坐标采用全站仪前方交会,控制网高程采用四等水准精度评定:Mp=5.2mm,MH=4.3mm。

作自由网平差,平差后中误差为:0.00088mm,匹配精度远小于1/2个像元的有效数据要求,满足软件限差要求。匹配点如图4所示。

图4 自由网平差图

进一步约束平差,得到7个点的精度统计报告,在X、Y、Z三个方向上的中误差分别为:±0.0034m、±0.0039m、±0.0026m,在X、Y、Z三个方向上基本达到1/2象元精度。生成点云如图5所示。

图5 铜像点云及三维可视化图

另一实验为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门前院名石,生成的点云和三维可视化图像如下图6所示:

图6 院名石点云和三维可视化图

5.结束语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阐述了使用普通数码相机,经过简单固定和高精度检校,用于古文物高精度三维建模的可行性;为达到要求的摄影精度,控制测量采用过了高精度工业控制测量方案,摄影方式综合考虑和摄影测量的几何关系和影像匹配,采用回转多基线摄影方式,经过lensphoto软件数据处理,并得到了满意的成果,为古文物的三维建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限于lensphoto软件的编辑功能有限,建模方面需要进一步开发模型编辑功能,使模型更加美观。

【参考文献】

[1]冯文灏.近景摄影测量[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杨化超,邓喀中等.数字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在矿山地表沉陷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08,13(6):519.

[3]李天子,郭辉.非量测数码相机的影像纠正[J].测绘通报,2006,(10):59-63.

篇8

[关键词]社会服务环境;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2-0045-04

高新技术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就业机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7%。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从事自主创新活动,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特定的环境支持。良好的成长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活动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有助于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迅速实现其市场价值,帮助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社会服务环境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外部成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自主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凸显。朱建新(2009)、代明(2011)等通过实证验证了社会服务环境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显著正相关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重视企业的社会服务环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与问题。因此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企业社会服务环境的评价体系,对其社会服务环境进行评价,有助于促进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文献综述

对于社会服务环境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作了积极探索。Halnbrick(1981)认为,环境不是单一的整体而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且每一部分可以显著地影响政策的制定和组织行为。Freeman(2004)提出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须由外部环境来评判。Bramanti&Maggioni(1997)以社会服务环境作为研究的主要概念,分析了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

国内学者也开展了对高新技术企业外部环境的研究。王栋,李垣(2009)的研究发现:在包容性弱和动态性强的社会服务环境中,较多的资源有助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就是基于资源的观点在这样的环境中更加具有解释力度;而在包容性强和动态性弱的环境中,企业资源所导致的组织刚性反而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支持了组织刚性的观点。梅强等(2000)分析了政府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扶持作用,构建了由资金融通、人才开发、市场拓展、技术支持、咨询信息等五大服务内容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周国红等(2002)将企业的社会服务环境按其自然属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融资支持、咨询和中介机构支持、教育培训服务支持等软件方面,另一方面是基础设施和物业管理支持等硬件方面。马永红等(2006)将社会服务环境分为社会文化、制度建设和服务支持力度三方面,并分析了其对高新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肖怀云等(2008)对社会服务的主体及其职能进行了研究,将社会服务主体分为社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机构及各行业组织三类,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筹资融资、信息咨询、市场开拓、集群化、创业辅导等。邓长霖等(2009)将高新企业社会服务环境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为企业提供的公共资源、基础设施的服务;二是社会提供的创业和营业各环节上的便利条件。

在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环境的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大多将社会服务环境作为企业外部环境的一部分来研究,内容多集中在社会服务环境的构成及作用上。在研究方法上,以表层的描述和分析为主,鲜有系统内部进行综合性的定量和定性研究。因此,深入研究社会服务环境要素的构成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有利于增添该领域的研究贡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社会服务环境评价体系,对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并验证了一个社会服务环境的多层次评价指标模型。

二、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设计

本文的量表开发经历了多个阶段。第一阶段,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基础设施、政府支持、文化导向、资金融通、人才开发、市场拓展、技术支持、信息服务8个维度36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第二阶段,对企业工作人员和相关专家进行认知访谈和焦点小组讨论,修改并删除了4个指标。第三阶段,在苏州市选取了15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的预测试,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又删除了2个指标。最终,形成了一个8个维度30个指标的量表(见表1)。调查问卷结合企业基本情况,以上述30个指标为主,通过Likert 5点量表对每一题项加以度量,1表示“非常不赞同”,5表示“非常赞同”,根据答题者对每一题的打分来判断企业对某一现象表述的态度或看法,分数越高,则说明答题者对这一表述越认同。

(二)研究方法与样本构成

本研究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样本。面向苏州市发放调查问卷175份,收回15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1份,有效问卷率为84.52%。调查企业均为高新技术企业,其中,属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36家,属于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95家,属于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有24家,分布在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吴中区、相城区、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张家港市和太仓市等地区。其样本构成见表2。

收集到调查数据后,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找出影响观测变量的因子个数,以及各个因子和各个观测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检验量表选项的内部一致性;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 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

三、实证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首先采用SPSS 17.0对30个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指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以及各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根据各评价指标与评价目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发现有2个指标对评价目标的影响并不显著:当地创业文化环境有助于创业、当地采用多种形式引进各类人才,因此将这2个指标删除,最后共计28个指标。

对剩余的28个指标数据采用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以确定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3可以看出,样本KMO值为0.912,大于O.9表示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Bardett球形检验的统计量为1765.422,显著性系数为0.000,低于设定的显著性水平(p<0.01),同样表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主成分,以获取初始的因子分析结果,然后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初始因子进行旋转。最终提取了7个因子,

分别将其命名为政府支持因子(F1)、信息服务因子(F2)、技术支持因子(F3)、基础设施因子(F4)、市场支持因子(F5)、资金融通因子(F6)、资源易获性因子(F7),这7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7.142%,各指标在相应因子上的载荷均大于0.5(见表4),表明因子分析结果能较好地代表原始变量。

(二)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即可靠性分析,是为了验证各个观测指标的可靠性,一般通过检验观测指标的内部一致性来实现,最常用的是Cronbach’s Alpha系数。一般情况下,若Cronbach’sAlpha系数小于0.35则为低信度,在0.35到0.7之间则信度尚可,大于0.7则属于高信度。本文通过对提取出的7个因子进行信度检验,发现7个因子的Cronbach’s Alpha系数最小值是0.766(见表4),大于前人所建议的最低临界水平0.7,表明此量表的可靠性较高,量表选项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

为进一步验证模型的结构效度,本文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AMOS 7.0,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根据模型拟合指数考察理论结构模型与数据的拟合程度。拟合度是检验研究模型是否与原始数据吻合的重要指标,本文按照国际上的惯例,采用x2/df、GFI、NFI、IFI、GFI、RMSEA以及NNFI等7个指标来评价上文所建立的评价体系模型。由表5的常用拟合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各指数均通过检验,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较高。

通过上文对调研数据进行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了7个维度28个指标所组成的社会服务环境评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

四、结论

篇9

(讯)2017年6月12日至13日,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IMT-2020(5G)峰会。大会以“5G标准与产业生态”为主题,邀请工信部领导以及数十家国内外主流移动通信和相关应用单位专家500多人参加了会议讨论,面向业界了《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每十年出现新一代革命性技术,持续加快信息产业的创新进程,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当前,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正在阔步前行,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至少十倍于4G的峰值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万物广泛互联、人机深度交互的新时代。作为通用目的技术,5G将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从线上到线下、从消费到生产,从平台到生态,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本报告测算结果显示,2030年,在直接贡献方面,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6.3万亿元、2.9万亿元和800万个;在间接贡献方面,5G将带动的总产出、经济增加值、就业机会分别为10.6万亿元、3.6万亿元和1150万个。

5G正处于技术标准形成和产业化培育的关键时期,全球各国在国家数字化战略中均把5G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强化产业布局,塑造竞争新优势。我国要紧抓这一历史性新机遇,加大统筹推进力度,加快5G产业化进程,超前部署网络基础设施,营造产业生态环境,深化各领域融合应用,全面开创5G发展新局面,为全球5G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来源:信息通信研究院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全文链接:《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

篇10

摘要:专业社会服务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影响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对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来说,建设较强的专业社会服务能力,是构建优秀职业院校的重要举措。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社会的实践为例,探索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社会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电子商务;服务社会;三地四段路径

基金项目:宁波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编号:YGH109);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项目编号:JG2013295)

作者简介:韦群锋,男,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系统分析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8-0035-02

一、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服务社会的路径设计

(一)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专门人才培养

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是指能够将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电子商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发挥其服务于社会的作用,是电子商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1]

电子商务人经历了从单一的网络销售、网络推广、网站网页建设维护到参与经营管理和重大决策的转型过程。在客观上需要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要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不能脱离社会实践。[2]这就要求院校培养更多的高端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对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扎实的电子商务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技能。而且,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提升电子商务人才从学到用的转换速度,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提高电子商务基础知识转化为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效率,人才培养重在使用,具备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以及高超的管理能力。电子商务学科是高端技能型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其理论研究需要电子商务实践支持。

(二)电子商务专业服务(代运营)

随着外部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企业结构转型,很多企业外贸业务出现了严重的影响,为此都转向了国内市场,但如何快速而有效地进入国内市场,他们大都选择了电子商务。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一是自建团队,自行组建电子商务团队负责项目运营;另外,就是将企业电子商务的业务“外包”,交给专业的团队代运营。[3]基于自建电子商务团队的成本与风险控制等多重考虑,很多传统企业选择了外包模式。学校承接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项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目前校企合作最为重要、有效的一种模式,它既能培养学生电子商务运营能力,而且也解决企业电子商务运营问题。既解决了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的电子商务专门人才的需要,也促进了学生的就业。

(三)政校企园合作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加快我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政府、高职院校、经济(产业)园区、企业开展合作,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

产城人融合发展,就是使城市、产业、人才三大元素在同一空间里融合发展,相互需要、相互支撑。园区周边建设公寓、综合体、公园、学校等配套设施,这种“做一个园区,崛起一座新城”模式,可以尽可能地留住人才,促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高职院校联合地方政府共建园区,突破了原来点对点的单线联系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区域经济集群服务、为产业转型升期服务。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由政校企园四方共同指定,高职院校以此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把相关电子商务岗位的工作项目转化为学习项目,形成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项目包,并按照学生学习成长需求,实施进阶式培养,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教学效果,有效满足企业需求。

二、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具体做法

(一)三地四段式人才培养

基于原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而轻视实践教学,缺乏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训练,这与电子商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一致。因此,为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管理能力,对本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学院依托“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展教学,按照项目要求实施教学,形成“三地四段”分段式的教学体系。“三地”,即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及学生毕业实习单位;“四段”,是指三年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分四个阶段组织实施。第1阶段(第1~2学期)主要在校内教室及实训室完成专业基础训练;第2阶段(第3~4学期)主要在电子商务外包基地完成专业核心技能训练;第3阶段(第5学期),主要在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侧重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第4阶段(第6学期),毕业实习。

(二)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基地

2011年10月26日,学校与宁波市企业家协会联合筹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基地。服务外包基地为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规划、网站建设、平台托管运营等一系列外包服务。参与基地的同学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了“学中做,做中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电子商务专业技能。

服务外包基地学员分四个等级。四级员工是指刚入基地的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了解甚少。三级员工一般是指具备一定的岗位知识技能的学生。二级学员指经部门负责人确认认为其具有从事该部门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在部门负责人的指导下能独立承担岗位职责。二级员工一般需经多部门轮岗,达到电子商务项目整体运营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

基地下设视觉营销部、运营推广部、客服部、无线事业部,由专业教师任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培养本部门所需的的岗位知识技能,同时,指导、解决各项目本部门学员所遇到的问题。

项目经理根据企业业务战略目标,拟定项目销售指标并对达成率负责。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营销、推广、客服等工作。

基地承接的每个项目都配有一名专业教师(一级员工)任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与各部门负责人协调确定、调整项目团队成员。每个部门成员原则上是由一名二级员工和多名三级(四级)员工组成。部门岗位责任人是二级员工,二级员工负责项目本部门的岗位工作以及安排、指导本部门三级员工(四级员工)的岗位工作。

学生在服务外包基地通过参与项目运营,学生的专业技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果;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为来孵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团队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三)慈溪崇寿E点电商园

从2013年开始,跨境电子商务开始成为热门,众所周知,宁波的外贸产业历来是长三角区域甚至是国内传统优势产业,其辖下的慈溪市更是全国小家电外贸产业中的翘楚。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以慈溪市崇寿镇为切入点,在当地镇政府的大力牵线搭桥和帮助下,2014年4月,运筹了近半年的政校企联合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宁波e点跨境电商园”正式开园,该园区由浙江工商职院电商专业负责具体的运作,从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英语等跨境电子商务相关专业中选择若干优秀学生直接入驻园区开展项目的运营,选派专业骨干教师驻扎园区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项目的运作,崇寿镇政府则负责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引进当地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解决办公场地及组织本地企业货源,邮政公司负责提供优质物流解决方案,实现政、校、企、园的四位一体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刘永军.基于项目外包的高职电子商务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职教通讯,2014(14):30-32.

[2]曹承龙,朱晓玲.多元协同模式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2(6):712-714.

篇11

在这种情况下,推进机械制造业的自动化就不能毫无目标的盲目投入,必须以市场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的在科技创新领域下工夫,加大科技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将产业链结构优化作为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推进机械自动化的一个误区就是没有目标、忽视市场需求盲目引入自动化、盲目扩大生产线,造成了生产资源的浪费,经济效益低下。所以在推进我国机械自动化的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自动化的努力方向,在综合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保证机械制造生产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才是机械自动化建设的首要目标。树立正确的机械自动化发展方向对推进自动化的目标实现至关重要。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是目前我国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其中,数字化是现代智能科技的核心要素,机械自动化只有通过数字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双重目标。智能化是现代智能化科技发展对机械制造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当前的机械制造工业不再像传统工业从事简单的组装加工,而是需要不断的处理大量复杂的信息,同时在面对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时能够从容的进行甄别,有效的筛选出实用价值高的信息。机械制造业的智能化趋势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绿色化是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而引发的,绿色化强调在机械生产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工业污染,保护周边生态环境。

2将优势产业的发展扶持作为我国推进机械自动化的重要着力点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的基础是机械制造业,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发展程度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战略能够发挥的优势就是计算机管理过程中的自动化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机械自动化的时候,坚实机械加工设备建设这一基础,将适量的数字化机械设备引入工业化的日常生产之中,发挥较强的计算机管理优势,充分调动从业人员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才能,以人为本,建设一个基础夯实、优势明显、单元自动化管理的机械生产系统。目前我国资源能源短缺的现实要求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必须充分重视“低碳节能”的国家政策,那么推进节能型产业的大生产和大发展和推动经济型产业的大繁荣就显得十分迫切,必须将“节能”树立为我国机械自动化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使用较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机械自动化的一个重点努力方向。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可以以自我研发为主导,适度的引入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并对其机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使之完全适应我国的经济社会现实,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结合我国自动化优势,展开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形成具有突出优势的机械自动化技术。

3走低成本、见效快的自动化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的经济社会现实既需要培养机械自动化方面的优势技术,又需要一批投入成本低、见效速度快的自动化技术。当前关于机械自动化的低成本发展模式,国外有许多经验可供借鉴。例如,通过和国外的交流切磋,在强化原始设备生产的基础上,引入国外先进的以“直线电机”为动力的驱动技术,强化生产过程中对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充分调动,就能够形成一个鼓励创新、以人为本、效率优化的新型先进生产系统。

4走机械自动化协调发展的道路

篇12

做数字采集者,我开心

数字采集是统计的第一道工序,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数字加工和开发的质量。近年来由于企业、居民对于统计工作的不理解以及对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大型普查和专项调查时常会遭遇“门难进、脸难看、题难问”等尴尬,这些都导致数字采集工作难度加大。记得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期间,出于各种原因,平房区的有些住户并不配合普查。在那段日子里经常看到,身边的同事为了核准一个统计数据,不厌其烦地给住户打电话核实,或是一趟趟地实地入户,却屡次无功而返,但是他们始终面带微笑,解释着统计工作与百姓生活的联系。有些调查员为了不影响住户孩子学习,趴在煤堆借着手电筒的光亮填写普查表;也有些调查员为了不耽误普查进度,白天在医院陪护生病的家人,晚上又坚持入户调查,以行动诠释着统计人的工作职责。最终我们通过宣传依法统计理念,介绍普查数据服务政府相关部门如制定社保、医疗等与大家切身利益相关政策的积极作用,以法服人、以情感人,赢得了辖区居民的理解与配合,并顺利完成了普查数据采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迈的老奶奶拉着我们的手,误将我们当成政府了解民生的工作人员述说自家住房、生活的困难时,我们更感到作为政府统计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统计调查是“访民情、听民意”的重要手段,统计部门是采集源头数据的重要部门,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采集到的数字真实、准确、完整、不走样地传递到有关部门。作为数字采集者,我开心。因为我知道,通过我们基层统计人的一双双手,我们采集到的一笔笔数字、一户户数据经过科学的加工计算后,最终会汇集成国内生产总值(GDP)、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类”消费支出等宏观经济数据,以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有效反映我国经济社会的运行状况。

做数字加工者,我快乐

数字加工是承接数字搜集与开发的中间环节,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繁杂的源头数字只有通过科学的加工整理,才能汇集成可以公布的统计数据。政府统计部门,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数字加工者的角色。记得刚开始时,为深入了解单位发展现状和需求,我到企业走访调研时,企业曾发牢骚说,“我们单位就这么小,你们政府工商、税务、统计等多个部门轮番上阵,指导检查,我们日常工作都没办法正常开展了”,“我们单位这么小,好几百个的数据都比不上一个大单位的数据,统计数字填准了有多大作用、有什么意义呢,我们的需求又会受谁关注、什么时候可以得到解决呢”。随着局面的逐步打开,我们以《特色功能区经济社会发展解析》、《特色功能区手机报》、专题汇报等系列常态化产品为主打,主动加工功能区数字,搭建沟通桥梁促进企企合作、银企合作及政企对话,工作成效凸显。比如德胜工商所根据统计调查结果,将便民窗口设置在孵化器内,方便中小企业办事,赢得了单位的一致认可;在科技与金融研讨会上,急需资金扶持的科技企业与银行达成了贷款的初步意向。

后来,特别是年报期间,经常会有单位主动打电话说,“你们统计局什么时候有空,欢迎来我们单位指导一下统计工作,看看我们的基础工作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提高的”;或者“我们的发展需求能否有效反映”;又或者有关委办局未到季度手册印发的时候就询问“你们的功能区季度数据什么时候出,我们急需这个数据的支持”。看到这样的转变,作为数字加工者,我感到快乐,快乐于我们的统计工作日益受到基层单位和相关部门的理解、配合与关注,快乐于我们的统计数据、统计成果能够有效反映基层单位的发展诉求。

做数字开发者,我自豪

数字开发是加强数字流动、循环、活化的必要手段。俗话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统计数据活化,才能更好促进统计制度改革和统计工作健康发展。还记得自己在参加统计大讲堂时,一位教授曾说,“政府统计部门掌握了大量的经济社会数据,可是由于繁重的日常统计报表、调查工作,很多数据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发和挖掘,很可惜。”近年来,我们加大了对统计数字的开发力度,深挖数据背后的含义和趋势,提升统计产品的科学性和品质。

篇13

关键词:信息资源;西部;信息化;选择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06)04-0080-03

20多年以来,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和国家历来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发展措施。党的十六大要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一指导性精神,明确了信息化建设在我国社会各领域的重要地位。“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科学发展观,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把信息化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而突出的位置,更加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2006年5月8日中办、国办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标志着我国信息化建设事业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西部信息化建设路径选择,切实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本文拟从创新信息资源观视角探讨这一问题。

1.“信息资源”观与信息社会发展

1.1新形势下的“信息资源”观

以往,资源在人们的眼中通常都是那些能够创造物质财富的自然存在物,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而今,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资源庞大的家族中,又多了一个重要的家族成员――“信息资源”。它作为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是全球化形势下国际竞争的重点[1]。

现代信息资源观是关于信息资源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现代战略资源,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二三十年前数据库时代产生的口号,在推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引导人们重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它的积极精神是我们今天还要继承的。它强调了数据资源的作用,强调了信息共享的价值,强调了信息系统建设,在当时的环境下,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提高竞争力的关键,20年之后的今天,中国信息环境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迫使数据库时代的信息资源观面对着重大的更新。

引发中国信息应用环境巨大变化的两大冲击,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不认真研究这两大冲击对中国信息应用环境的重大影响将无法理解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观念。

信息资源的作用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演进,担当着基础性、重要性、战略性、关键性、主导性和决定性等多种层次的作用。信息资源与材料、能源同等重要,共同构成社会资源利用体系,地位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信息资源对材料、能源等资源具有一定的节约、增值、拓展、创新作用、导向。信息流引导资金流、物流、能量流、商流、人际流[3]。从而,我们可以认识到,信息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资源是国际竞争的焦点。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讨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通常是从微观视角出发,关注的是如何从大量数据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此时,“信息”的含义针对特定目标的抽象内容。在讨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节约能源、材料等物质资源”时,“信息”的含义就不同了,它强调的是非特质的属性。宏观的信息概念有着很大的包容性,它囊括了数据、资料、文件、关系网、影响力、组织力、知识、技术等诸多方面,将信息资源与物质、能量并列时,其中的“信息”指的是宏观的概念。

1.2信息化事业与信息社会建设

当前,信息化事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与困难。主要表现在:信息资源总量较低、质量较差、结构失衡,面临着信息资源短缺的挑战。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流动不畅利用不够、效益不高,相对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还不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困难、采集重复,公益性信息服务机制尚未理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规模较小,缺乏国际竞争力。信息(内容)安全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对不良信息的综合治理亟待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需要完善。我国尚未形成开发国际、国内信息资源的战略部署。

所有这些存在的不足和困难是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普遍碰到的,也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及早提出应对、解决的措施,避免走弯路,探索走一条低成本、见实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建设之路。

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在大力推进信息社会建设,把信息和知识作为现代社会的关键资源。形成了信息资源理论体系、政策法规体系;加快了全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竞争步伐。数字鸿沟在继续拉大。从国内看,我们对信息资源的认识不足,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从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制约了国家信息化的综合效益.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自身来看:信息总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工作进展较快,但急需引导和规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开发不足、利用不够、效益不高。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公共政策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商业性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建设以及推动重点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

信息化的核心和本质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的关键。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下一个阶段信息化事业的重点,标志着我国信息化事业的战略转型,即从IT(信息技术)阶段转向IR(信息源)阶段,从基础设施建设阶段转向深入应用阶段。从数量建设阶段转向质量建设阶段,从粗放配置阶段转向追求效益阶段。

1.3信息技术和信息内容产业

传媒行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逐步走向了主体地位,并成为了又一个新的高端产业和战略产业。“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也为中国的传媒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传统的传媒业已经向现代的传媒业转型。IT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通用、普及的技术工具,要向信息资源( IR)开发利用进军。传媒产业是“内容为王”,并且大力发展数字化产品、网络化服务、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增值开发,才是现代传媒业发展的特征和方向。信息化建设越深入、媒体行业的发展就会越迅速,而且会成为高端产业。同样,它的快速发展反而会带动IT产业的发展。现今,即从IT(信息技术)阶段转向IR(信息资源)阶段,标志着我国信息化事业的战略转型[4],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二者间的关系,不能仅从信息技术观去看待信息化,而忽视了从信息资源观去看待信息化,这样就会导致信息化建设的结构失衡、信息化工作的偏差。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的贡献是全面的,不仅仅是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提高决策水平,更重要的是信息化在增加执行力。信息化提升了全社会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合作能力,促进了知识的传递、技术的移植和社会的智能化,这种贡献是通过大量的软件移植和芯片广泛应用来实现的。并且,信息技术还带来新的娱乐游戏机会。全面认识信息化的作用,将使我们的思想更开放,并把握住和全面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机会。

信息化观念成熟的标志,是能够克服技术崇拜并且以冷静的成本分析对各种信息技术的量材使用。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地加强经济学研究。

2.西部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现代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不断开发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明显降低资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大幅度减少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所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促进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且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大力推进西部信息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西部地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最终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我国确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小康社会,其中十分重要的是要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西部地区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此不赘述。信息技术革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的环境,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其次,信息化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保障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无论是解决三农问题,还是应对资源、能源需求和环境污染问题,信息化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有些方面,信息化是必要条件,有些方面,采用信息技术可以做得更好。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无论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社会正义和社会稳定,还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信息化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对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信息化同样有重要的作用。一是国家的基础创新能力要提高,必须扩大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基数。提高创新能力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13亿人的科学素质,让更多的人进入创新的行列,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将为此创造前所未有的条件。二是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形成更好的创新环境,使产、学、研联系更加紧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科技信息、科研装备等科技资源。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定位是追赶型战略,

3.我国西部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数字鸿沟不仅仅是数字的,研究证明,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质生活水平是正相关。努力缩小东西部数字鸿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和长期的过程。加强信息技术在西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对于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提高全民信息技能具有重要意义。把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5]。关注的重点应包括农村通信基础设施的普及,继续推进广播电视和电话“村村通”工程,开展以提高农民素质和中小学数字教学为主要内容的远程教育,以及完善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等。

第二,加快信息技术在西部经济领域中的推广应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这方面的重点应包括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西部传统制造业,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尤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逐步完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内外部环境,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等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等。

第三,以提高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西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强化电子政务建设绩效管理,不断提高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理政能力。在这方面,统一的政府网络平台、核心业务系统、跨部门业务协同、依法信息公开、一体化在线服务、功能完备的政府门户网站体系等应成为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

第四,下大力气抓好西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断丰富网上中文信息内容,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这方面的重点应包括: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建设,加快传统信息内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促进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网络游戏等领域数字内容产业的成长。

第五,强化信息技术在西部社会发展领域的应用。重点应包括以下诸方面:建立统一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建设,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对弱势群体进行指导与培训。完善教育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发展远程教育,鼓励深入开发电子学习资源,实现优势教学资源的共享。完善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体系,加强疫情监控。加强危机管理系统和应急反应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预警与处理的能力。

第六,继续推进西部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普及应用,不断提升信息化支撑能力。这方面,普及宽带应用应该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在降低使用成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应取得实质性成效。加强下一代互联网研究、试验和应用示范。推进普遍服务,市场主体多元化,创新商业模式,推广多形式、多终端、低成本的实用信息技术,推动农村和边远地区宽带信息网络的覆盖和使用。

参考文献:

[1][3]王雪,丁宝富国家信息化正在走向以信息资源[J]开发利用为核心的新阶段中国传媒科技,2006,(1):63-64

[2]胡小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观念的与时俱进[J]中国信息界,2005,(4):19-20

[4]董宝青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公共政策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05,(4):32-34

篇14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通过加快固定资产投入,大力发展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确保市在全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综合评价中争先进位。

二、工作安排

1.建立指标体系

根据省政府确定的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责任单位,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共设置经济指标、社会指标、质量指标三大类27项指标(见附件1)。

2.建立指标考核机制

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标体系中确立17项考核指标(见附件2)。市政府以下达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考核指标年度计划方式,确定考核指标年度完成目标,年末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对于

未纳入考核的指标,各责任单位要认真做好指标监测、预测工作。

3.成立组织机构

市政府成立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标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指标体系涉及到的市发展改革局、统计局、财政局、服务业局、经信局、商务局(外经贸)、国家统计局调查队、环保局、规划建设局、教育局、卫生局、人社局、农发局、公安局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标考核工作的全面组织、协调、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考核指标年度计划下达,以及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涉及到的一些重大问题的协调解决。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市发展改革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市统计局局长兼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标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按照指标体系收集相关数据资料,认真审核后及时报送领导小组。采取季调度或年调度的方式,了解工作进度,掌握工作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查摆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指标考核工作的重要性,指派专人负责采集资料、审核源头数据、汇总基层报表及数据上报工作,确保统计数据及时收集上

报。

2.统一指标统计口径。各项指标数据的采用原则上以统计部门的统计数字为准,凡统计部门不具体掌握的数据,由各责任单位按季度统计。各责任单位要严格执行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统计口径、范围及

计算方法,注意指标间平衡关系、逻辑关系,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3.做好指标监测、预测,及时掌握其他县(市)相关信息。各责任单位要做好指标的监测、预测工作,加强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衔接,适时了解周边地区及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排名靠前县市的指标情况

,为市政府正确决策提供足够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