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3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数字经济社会,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电子信息技术;经济社会建设;必然
在现代,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因为科学技术水平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表现,而电子信息技术是一国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G时代迈进3G,又到即将到来的4G时代,电子信息技术以迅猛的速度在发展着,在向国人展示着它特有的生命力。一个人获得信息的方式有很多种,像上课、看书、看电视等等。可是在这些手段亦或是方式当中,哪种才是最快捷,最方便,最有益于经济的发展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不懈的探讨才能够得知。
一、电子信息技术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许多人所不知道的是,科技只有与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在经济发展中真正的实现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其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是当今世界新的一代技术和新的生产力,它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和增值性,其一旦与经济紧密的结合起来,就能够充分的发挥对经济的倍增作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国民经济的效率。科学技术因为经济的存在实现了它无与伦比的价值,而反过来它同样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和经济社会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也将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电子信息技术的特点
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的信息技术相比,有着以下三方面的特点:(1)高效、快捷。与传统的获取信息的方式相比,电子信息技术无疑会显得更加的快捷和高效。这主要是因为电子信息技术采用的是数字化,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信息的获取更是比以前方便了许多。(2)数字化。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的普及与深入,网络就成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通过计算机高效、快捷的数字处理技术以及网络化的运行,就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动的交流。(3)智能。计算机智能研究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智能化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可以模拟人的感知行为和思维活动,进行集约化的逻辑分析以及综合的信息处理。
三、当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问题
近年来,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我们仍然应该看到,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不够,电子信息产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相关人员去解决,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很好的解决,其都将阻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技术人才的缺乏
我国的计算机产业较欧美国家而言,起步比较的晚,在相关方面人才的培养上面也有所缺失,尤其是具有电子信息高端技术方面的专家与人才,目前的技术人才大都是单一型的,复合型人才还是比较的少,这就不能够很好地满足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技术人才的严重欠缺成了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出现的最主要问题,也是目前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这样,必然使得了我国在电子信息技术方面,特别是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与不足,同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差距还比较的大。
2、发展环境有待提高
假冒伪劣的电子产品、知识产权的侵权现象、电子信息技术市场的恶性竞争都对我国电子信息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伪劣电子产品的存在对于正品的出售与研发也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一般来说,假冒伪劣的电子产品比正品售价要低很多,同时,许多民众也乐于购买假的电子产品,因为觉得它便宜,而且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比较快,是不是正品就没有多大的关系。但他们却没有想到,长期以往,将不再有人愿意销售正品,面对这种情况,研发者的研发热情也会降低。那些科学技术工作者将不再乐意研发新产品,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就会滞后,最终将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3、产业结构急需优化
尽管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较理想,但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致使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或产品转换率相当低,同时也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化升级造成诸多阻碍。由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机构不合理,从而导致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中所研发的产品无法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提并论。鉴于此,如果想使电子信息技术的产品能够与其他国家的产品相媲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必须尽快突破传统产业结构的束缚,同时结合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重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结构,以缩短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信息技术作为随人类科技发展而出现的产物,其应用领域受科技水平制约,其发展趋势也依赖人类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而进步。只有把握电子信息技术的技术应用特点和发展态势,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服务于社会的需要。毫无疑问,电子信息技术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能起到巨大的作用。虽然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良好,但鉴于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在发展中仍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引起重视,能够大力培养高技术人才,通过立法等各种手段治理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运行与发展环境,最后一点,是要优化信息产业技术的结构。这样,电子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促进作用将越显突出。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有限,因此,本文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指正。
参考文献:
[1]蔡鑫杰.电子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15
[2]方静.试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J].信息与电脑,2011,1
[3]陈丹.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第3卷第4期,2011,4
1电子设计竞赛与教学改革的关系
(1)竞赛引导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工程概念。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促进大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1],这些目标直接体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而且也直接引导了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进行的一系列课程改革,即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概念。这与学院突出实践教学体系,制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程管理与考核办法是不谋而和的。
(2)竞赛引导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电子竞赛的题目重点突出了应用设计。最初的竞赛题目可以用分立元件完成,基本上是单纯硬件设计与调试,而从本世纪开始明显的提倡使用集成度高的芯片,加大了软件在系统中的作用。今年的题目甚至把单片机最小系统当成是一个器件直接使用,这体现和强调了在现代工程应用系统设计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集成化的各种功能模块通过接口组成系统的设计能力,也引导着教师必须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改革。比如在内容选取上,重点应对功能模块的原理采用简单的电路予以介绍,并由此引出外特性[2]。再如引导学生利用功能模块的功能表,通过接口组成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3]。为此,可以针对现实需要重新编写适当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和单片机等教材。
2电子设计竞赛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竞赛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从这几次参加竞赛的学生来看,凡是参加电子竞赛训练的同学,无论获不获奖,都具备了基本电子电路实际制作与调试的能力,尤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和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4],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充满信心;尤其获奖的同学更是得到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这些学生的进步也对周围没参加竞赛的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给低年级的学生做了很好的榜样和示范,提高了他们学习和参加竞赛的积极性。最重要的一点是,参加完竞赛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体现了较强的竞争力,缩短了和一本学生的差距甚至有的超过了他们。
(2)竞赛锻炼了教师,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在竞赛培训的实际过程,可以发现城市学院的学生和交通大学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显著区别(当然本身层次上就有差异)。交大的学生只需给定题目和参考资料,他们自己通过动手制作、调试,教师有80%的时间是管理和后勤服务,而城市学院的学生,至少在基础培训中,必须先讲基本原理、调试方法、随时跟踪指导,到后期学生才能达到主动设计,因此指导教师也相当于是参加竞赛者,尤其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这无疑是对他们专业能力的一个很大考验和提高。而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近年参加指导的教师在业务方面进步明显,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而且也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指导经验,同时对教学改革也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缩短了和双师型教师的距离。
3参加电子竞赛的总结与分析
2009年是我院第一次参加该竞赛,获得了一个省级一等奖。本次基本上属于押题性质,题目理解正确、而且前期训练充分,电源组几乎是2队都是一等奖;而测控组却是一败涂地。2010年获得一、二、三等奖各一项,本次没有电源的题目,但由于有一组学生能力较强且配合的很默契,获得一等奖是必然的;而获得二、三等奖的组,由于只有一、两个同学能力很强,在竞赛过程中,时间不够。可见要获得好成绩,不仅团队各个成员的能力要强,而且还要分工明确,各有所长,真正体现团队协调作战能力。2011年仅获得一个三等奖,主要原因是因为竞赛时间准备不足和指导失误造成的。其中,电源题目由于认为过于简单而掉以轻心,中途发现为时已晚,造成时间不够;小车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准备阶段组委会的讲话表示小车不会再出,所以在训练中相关器件未准备,在竞赛开始后才从网上订购;二是没能自制一个木制轨道,为了节约成本,想当然的认为小车在地板上走和在木制轨道走是一样,结果花了很多时间在调试上,直到测试时才发现不做轨道是一个失误,否则获得一等奖的机会很大。可见竞赛中的不确定度因素很多,稍微想的不周全就会造成很大遗憾,尽管如此,能力较强的那一组还是获得了三等奖。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学生的培养应以能力和素质培养为重点,确实让他们在培训过程、事务管理、竞赛题的分析和竞赛中的决策等各个环节发挥主导作用,回归竞赛的本质。
4今后竞赛培训思路
基本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包括印制版的设计(原理图和PCB板图)、焊接及测试方法(学会基本仪器的使用)等练习。从训练内容上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电力电子类:降压型、升压型和逆变型开关电源;恒压、恒流、直流并联运行和交流并网运行模式;输入/输出电流、电压以及效率显示;纹波分析与失真度等。
(2)检测与运动控制类:智能小车、机器人倒摆平衡控制、调速控制中的转速、位移、避障、角度检测、无线发射与接收等。
(3)基于FPGA/DSP系统的分析仪器:频谱分析仪、传输波形特性分析仪(该项在“EDA”实验室中由指导教师完成样机)。
(4)放大器设计与制作:音频放大器,频带为10兆赫兹、增益60dB的宽带放大器设计(该项由指导教师完成样机)。鉴于今后的电子竞赛题目趋于综合设计,所以在暑期集中训练前,上述4项基本内容应该培训完成并通过各组交流使参加竞赛的学生全面了解相关内容;这样在暑期集中训练时,学生便可集中精力利用电子竞赛等相关网站,通过学习、分析、交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5组织管理与相关政策
为了更好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同时让参加竞赛培训的学生无后顾之忧,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具体如下。
(1)成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小组,从二年级开始自愿报名,条件是在一年级的课程(数学、物理和电子认识实习)学习中,成绩较好的且有强烈欲望的同学中选拔;个别有特珠能力的同学另议;对于这些同学在二年级学习中,如果努力参加培训者可以顶替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学分。
(2)完成二年级课程的同学,要求电路、电子技术、C语言实训能力强同学自愿报名并经审查批准参加,在三年级学习期间,如果努力参加培训者可以顶替电子综合设计的学分。
(3)参加暑期培训的同学可以顶替生产实习的学分,实际上经培训后的学生已经使得他们的毕业论文变得容易;如果选拔去参加竞赛且获得奖励的还可以顶替部分选修课的学分。
【关键词】 企业社会资本; 衡量模型; 经济后果; 形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03-0035-0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社会的物质财富变得越来越丰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设备等物质资料也越来越容易获得。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其他竞争对手所稀缺的并且难以短期内模仿的优势资源。企业社会资本就是这样一种资源,它通过社会网络和联系给企业带来了竞争优势,日益成为企业绩效差异化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了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内容,有必要对企业社会资本当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价,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一、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
企业社会资本是将社会资本的研究主体从个人扩展到企业衍生出来的概念,因而在对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和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之前,有必要在此介绍社会资本的概念。
社会资本是社会学的一个概念,最早由法国学者Pierre Bourdieu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历经三十多年的研究发展,众多学者从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领域对社会资本的本质进行了多方面的解释和分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观点,概括起来有三种典型的观点:资源观、能力观和社会规范观。其中,支持资源观的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是包含在社会网络和结构中的一种资源,通过拥有这种资源,行为主体可以获得利益和回报,网络、信任、规范等是社会资本的核心构成要素(Bourdieu,1986;Nahapiet and Ghoshal,1998;Lin,2001)。
本文在界定企业社会资本时,认为“企业社会资本就是企业通过社会网络、联系和合作所拥有的无形资源,这种资源能够给企业带来利益”。要全面地理解这一概念,至少要把握以下三点:
(一)企业社会资本来源于社会网络、联系和合作
社会网络越大,主体间的联系越紧密,合作的时间越长,企业社会资本就越多(Paldam,2000;Durlauf and Fafchamps,2003)。这种社会网络、联系和合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只有承担社会责任才能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起相互信任与良好的合作关系。
(二)企业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产
企业社会资本作为企业的一种资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部分可能会通过好的声誉表现出来,通过好的声誉,促进企业与他人的合作,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Lin,2001;边燕杰,2004;石军伟等,2007)。拥有这种资产可以给企业带来利益,但有可能带来的利益不是直接的和当期的,而是间接的和具有延迟性的。
(三)企业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信任
企业社会资本之所以能够存在于主体之间,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主体之间相互信任,信任是他们进行合作和信息交换的前提和基础。而信任产生于为对方利益和责任的履行,并相信对方也会履行对自己的责任,即他们遵循着共同的社会规范和价值观。他们在合作过程中并不一定追求短期内利益的实现,而是相信即使短期内自己可能是有损失的,但从长期来看,对方会帮助自己实现利益要求。
二、企业社会资本的度量
从前面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可知,企业社会资本由资源、信任、网络、关系等抽象概念组成,企业社会资本真实存在,但却无法直接从社会中衡量。从当前的文献看,企业社会资本的衡量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和内涵的分析,设计能够反映社会资本概念和内涵的题项来测量社会资本的拥有情况。如:Peng and Luo(2000)、Collins and Clark(2003)、Acquaah(2007)使用企业管理者与政府的关系、与其他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来衡量社会资本;边燕杰和丘海雄(2000)用企业法人代表的纵向、横向和社会联系来衡量企业的社会资本;陈晓红等(2007)在衡量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时主要衡量了企业家的教育背景、行政级别、获得的荣誉奖励以及企业家个人的社会关系等。上述文献在衡量企业社会资本时衡量的实质是企业家或管理者个人的社会资本。
应该说,用管理者或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来代替企业组织的社会资本是不全面的,企业家或管理者个人的社会资本只能是企业社会资本的一部分,企业社会资本还应该有企业组织本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因而,后来的很多学者在衡量社会资本时,不再只包含企业家或管理者个人的社会资本,还考虑了企业组织的社会资本。如,石军伟等(2007)在衡量企业社会资本时,把企业社会资本分成三部分:一是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其实质是企业家个人的社会资本;二是企业的社会网络资本,实质是企业组织的声誉;三是企业组织的特有关系资本,指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网络、企业的销售网络等。周小虎和马莉(2008)的企业社会资本衡量指标包括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企业与上级领导的关系、企业管理者的社会关系等。沈艺峰等(2009)衡量企业社会资本时把企业社会资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企业高级管理者和企业股东的个人社会资本,包括任职期限、学历、工作经历等;另一部分是企业组织的社会资本,包括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与银行的关系等。蒋天颖等(2010)将中小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社会网络、信任和共同愿景3个维度,既包括管理者个人的社会资本也包括企业自身的社会资本。赵瑞和陈金龙(2012)在衡量企业社会资本时,没有使用传统的问卷调查方法,而是使用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和数据,把企业社会资本看成企业的一种能力,具体分成内部资本和外部资本,衡量的内容既包括管理者个人社会资本,也包括企业组织本身的社会资本,并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评价指数,用财务指标来表示企业社会资本,有一定的创新和可取之处。
三、企业社会资本的经济后果
Habisch and Moon(2006)认为,社会资本像地球的重力一样,虽然你看不到它,但它却真实存在。社会资本的核心就是信任和网络。因为这些信任和网络连接,产生了相互的信任和合作,消除了交易成本,从而促使信息或知识的共享、创新,促进了团结,提高了企业的绩效。
(一)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
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企业要想在竞争过程中比其他竞争对手拥有更多的优势,就必须拥有其他竞争对手所没有的资源或能力。企业社会资本之所以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就在于企业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可以获得其他竞争者难以获得的信息、资源,通过这些短期内难以模仿和复制的社会资本的运用,企业可以在组织内部以及与各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基于信任的高效的合作模式,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良性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财务绩效(Oh et al.,2004;边燕杰和邱海雄,2000)。张其仔(2004)在研究企业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时指出社会资本在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把社会资本分成短期和长期,认为短期内的社会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迅速扩张业务和规模,而长期社会资本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绩效。这对于新生企业和中小企业来说,企业社会资本更是至关重要。因为资源匮乏是它们的一个共性,且由于信用和声誉的缺乏,创业初期的企业难以在公开市场上自由建立资源渠道或进行资源交易。此时企业拥有的网络资源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信用担保,融通资源、拓宽资源基础,对于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创市场非常关键,是影响新兴企业和中小企业绩效的关键因素(Li and Atuanene-Gima,2001;蒋春燕和赵曙明,2006;温素彬,2014)。石军伟等(2010)把企业社会资本分为等级制和市场制两种,等级制主要指企业与政府、银行等行政主体的关系,市场制主要指企业与竞争对手、上下游等主体的关系,并认为它们分别影响企业绩效的不同方面,等级制主要影响市场的占有率等,而市场制主要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等。
(二)企业社会资本与知识共享和技术创新
不同的企业和个人常常拥有不同的资源和技术,在社会交往和联系不通畅的情况下,互相之间不能很好地互通有无,因而不利于资源和技术的交流和扩散。而企业社会资本存在的目的就是加强和促进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扩散和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在高新企业和中小企业中(Chaminade and Roberts,2002;吴晓波等,2004)。Tsai and Ghoshal(1998)研究了跨国企业内部资源和技术流动的趋势,认为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和联系是大型跨国企业之间资源交换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Yli-Renko et al.(2001)研究了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因和条件,认为新兴技术企业与外界客户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新兴企业获得最新的知识,并通过这些关系和知识有效实施新产品开发和销售。我国学者王霄和胡军(2005)研究了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认为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任和合作以及社会联系和网络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显著正相关。Cooke and Clifton(2003),张方华和林仁方(2004)等学者通过研究证明企业与外界之间的广泛和良好联系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Chang et al.(2010)根据2007 年中国台湾地区制造业1 000强企业的331份调查问卷数据,证实社会资本正向影响新产品创意和营销计划创意,而新产品创意和营销计划创意都能显著地提升新产品优越性。Pirolo and Presutti(2010)在研究社会资本对初创企业绩效增长的影响时指出,社会资本中的强联结和弱联结在新创企业从新建到发展初期的过程中对企业的财务绩效和创新有不同的影响,对于财务绩效而言,强联结和弱联结都是有用的,而对于创新绩效而言,弱联结对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强联结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员工绩效
Leana and Van Buren(1999)认为社会资本影响了员工的职业发展、工作绩效与组织产出,并且在创造利于员工发展和增强组织忠诚的工作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Dess and Shaw,2001)。因而Luthans and Youssef(2004)认为组织应该重点发展一些潜在的资源,比如社会、人力和心理资本,去发展和保持竞争优势。Shub and Stonebraker (2009)认为,强调组织结构、文化和授权的关系型管理战略可以促进员工忠诚,从而促进企业和员工之间长期友好相处。Ellinger et al.(2012)通过对服务行业顾客和员工的调查研究认为企业应该重视组织社会资本的投资和管理,这样可以显著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工作表现和组织人际关系。周小虎和马晓莉(2008)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非常重要的无形资源,为了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使得员工愿意留在企业工作,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企业内部员工之间建立良好的、秉持合作互利原则的行事规范,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四、研究评价
由上述文献综述可见,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社会资本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对企业社会资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更明确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内容和本质;通过对企业社会资本经济后果的研究,更加意识到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更加重视企业社会资本的积累和作用的发挥。
毫无疑问,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企业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影响机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仍存在一些有待于从理论上深入研究并给予明确回答的问题,主要有:
(一)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度量问题
当前实证研究中常常采用访谈或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企业社会资本的定义出发,结合本身的研究目的,设置有针对性的题干,从而获得特定研究所需要的企业社会资本数据。这类度量方法仅适用于特定的研究目的,普适性和客观性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定量研究。因此,有必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建立企业社会资本的综合评价体系,对企业社会资本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拓展企业社会资本研究的范围,揭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和提高财务绩效的方法和途径,以利于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
(二)关于企业社会资本形成机制的问题
企业社会资本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社会资本是否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等经济后果方面,对于影响社会资本形成因素的研究还比较少,更不用说具体的形成条件和环境。因而,开展企业社会资本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开展企业社会资本积累的具体条件和环境的研究,对于企业积累社会资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Bourdieu P. The Forms of Capital[M]. In John G. Richardson (ed.),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 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New York: Greenwood, 1986.
[2] Dess G. G., Shaw J. D. Voluntary turnover, social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1, 26(3):446-456.
[3] Lin N. 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4] Nahapiet J., Ghoshal S. Social capital,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the organizational advanta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8, 23:242-266.
[5] Oh H., Chung M., Labinaca G. Group social Ccapital and group effectiveness: The role of Iinformal Ssocializing Ti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47(6):860-875.
[6]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
[7] 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J].中国社会科学,2004(3):136-146.
[8] 蒋春燕,赵曙明.社会资本和公司企业家精神与绩效的关系――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J].管理世界,2006(10):90-99.
[9] 温素彬.企业社会责任影响财务绩效的传导机制――基于多元资本共生的理论解释框架[J].会计之友,2014(9):4-9.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经济影响;可再生能源发电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7-0010-02
一、电力电子的含义和任务
从学科的角度讲,电力电子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电力电子(功率半导体)器件、变流器拓扑及其控制和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实现对电、磁能量的变换、控制、传输和存贮,以达到合理、高效地使用各种形式的电能,为人类提供高质量电、磁能量。电力电子的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电力电子元、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2)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新型的或适用于电源、节能及电力电子新能源利用、军用和太空等特种应用中的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变流器智能化技术;电力电子系统中的控制和计算机仿真、建模等。(3)电力电子应用技术,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超大功率变流器在节能、可再生能源发电、钢铁、冶金、电力、电力牵引、舰船推进中的应用;电力电子系统信息与网络化;电力电子系统故障分析和可靠性;复杂电力电子系统稳定性和适应性等。(4)电力电子系统集成,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电力电子模块标准化;单芯片和多芯片系统设计;电力电子集成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等。
从工程应用的角度看,无论是电力、机械、矿冶、交通、石油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还是通信、激光、机器人、环保、原子能、航天等高科技产业,都迫切需要提供高质量的电能,特别是要求节能。而电力电子则是实现将各种能源高效率地变换成高质量电能、节能、环保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已经成为弱电控制与强电运行之间,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之间,传统产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节能化、机电一体化的桥梁。电力电子的突出特点是高效、节能、省材,所以电力电子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技术,是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支撑技术。因此,无论上述诸多高技术应用领域,还是各种传统产业,乃至照明、家电等量大面广的,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领域,电力电子产品已无所不在。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独立自主的、完整的、强大的电力电子的产业体系,因此它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体系的瓶颈之一。
二、电力电子技术对社会经济的广泛影响及其重要性
下面结合可再生能源发电、分布式发电、电力质量控制、电力牵引和电机驱动、国防和前沿科学技术等实例,进一步具体说明电力电子技术在这些经济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性。
(一)可再生能源发电
可再生能源(R E)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各种能源由于其转化为电能的方式不同,将其送入电网时必须应用电力电子技术按用户的要求对其进行调整和控制。天然气虽然不是可再生能源,但它通过提炼转化为氢气后,再通过燃料电池转化为电能,对环境零污染,也可达到绿色能源的要求。诸多系统中直流-直流变流环节、储能控制环节、直流-交流逆变环节和并网控制环节均不可缺少电力电子技术。
值得指出的是,大部分可再生能源直接产生的能量通常是不稳定的。以风能为例,并网型风力发电都要用到大容量的风力发电机,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资源,通常多台大容量的风力发电机并联,由于风场风力的不稳定性,它们在并网时如果不加控制和调节,就会对电网造成严重的冲击,同时为了保证将尽可能多的有功能量送入电网,风力发电系统还必须有储能环节,并需解决存储能量再次转化的问题,上述这些过程都需要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对其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技术特别是大功率变流技术密切相关,无论是其中的能量变换、储存、发电机控制和并网控制均离不开电力电子这一关键技术。
(二)分布式发电
分布式发电技术(Distributed Generation)已得到了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外已有多种分布式发电技术获得了工业应用,它使得发电设备更加靠近用户,不但减小了人们对远距离输电的依赖,而且提高了人们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兴趣,提高了用户用电的独立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灾变应变能力。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燃料电池发电和小型高速涡轮发电机(Micro Turbine Generator)发电等分布式发电系统都有赖于电力电子技术,以实现安全、可靠、高效的运行。
根据Darnell公司的报告,从2003年到2008年,全球用于分布式与混合式发电设备(DCG)的电力电子产品(包括逆变器、频率变流器、静态传输开关,直流-直流变流器、交流-直流电源和集成大功率电机驱动器等)将以年均12.2%的速度增长,即将从18550MVA增加到32981MVA。
由此可见,分布式与混合式发电设备(DCG)涉及的电力电子技术是未来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关键技术之一。
(三)电能质量控制
电力电子技术在输、配电中的应用是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最具有潜在市场的领域。众所周知,从用电角度来说,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节电改造,提高用电效率;从输、配电角度来说,必须利用电力电子技术提高输配电质量。近10多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和变流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装置的诸多优良特性决定了它在输、配电应用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在电能的发生、输送、分配和使用的全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在配电中的应用为例,近年来,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非线性电子设备和敏感负载对电力质量提出更高要求,为了得到最大输电量和保证在分布系统的公共连接点有高的电力质量,电压调节、无功/谐波控制和补偿以及电力潮流控制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技术,典型的设备有电力调节器、静止无功发生器(SVG)、有源滤波器、静止调相机(STATCOM)和电力潮流控制器等。
上述现代电力系统应用的电力电子装置几乎都无一例外使用了全控型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各种新型的高性能多电平大功率变流器拓扑和DSP全数字控制技术,这些关键技术均是国外大公司的核心技术。
(四)电力牵引和电机驱动
在发达国家,约40%能源是通过电能的形式消耗的,而总电能的50%~60%又用于电机驱动场合,其中大部分是用于风机和水泵驱动。Darnell公司作市场调查后认为,从2003年到2008年,北美市场的变频器将会以每年11.5%的速度增长,从3.63亿美元增加到6.28亿美元。
通用场合下的电机调速均采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一些高压大功率应用(电力牵引,中、高压高性能电机驱动等)场合,依然是这一领域的技术制高点。
(五)现代国防和前沿科学研究
电力电子在现代化国防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已成为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所有现代国防装备的特种供电电源、电力驱动、推进、控制等均涉及电力电子核心技术。而在快中子堆、磁约束核聚变、环保等前沿科学研究以及激光、航空航天、航母等前沿技术中,超大功率、高性能的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和基础,而这些均属电力电子范畴。
三、电力电子技术目前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电力电子的开发研究已有50年历史,过去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一样,该领域科技发展速度太快,加之我国财力和原有基础薄弱的限制,特别是面临国外高科技的冲击等原因,我国电力电子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即各行各业都迫切需要,但是各应用领域均没将其作为研究重点,国内解决不了就依靠进口。应当承认,目前我们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目前我国生产的大多数电力电子产品和装置还主要基于晶闸管;虽然也能制造一些高技术的电力电子产品和装置,但是它们均是采用国外生产的电力电子器件和组件以组装集成的方式制造的;特别是先进的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则全部依赖进口,而许多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若干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和软硬件,国外均对我国进行控制和封锁。我们正面临着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特别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若干关键领域中的核心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迅速改变这一现状是我们面临挑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
过去,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虽然引进了不少国外先进技术,也强调了国产化的问题,尽管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几年后都可以达到国产化率70%的要求,可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发现,最终国外公司拒绝转让的技术和重要部件,均涉及高技术的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产品中的核心技术。各应用领域所涉及的关键电力电子技术可概括为:大功率变流技术;电力电子及其系统控制技术;大功率逆变器并网技术;大功率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和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等。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和存在的问题是:全控电力电子器件国内不能制造;大功率变流器制造技术水平较低,装置可靠性差;电力电子全数字控制技术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应用系统控制技术和系统控制软件水平较低;缺乏重大工程经验积累等。高性能大功率变流装置目前几乎全部依靠进口。
参考文献
[1]Bimal K Bose. Energy, Environment, and Advances in Power Electronics[J]. 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00,15(4).
[2]蔡宣三,钱照明,王正元.电力电子学的发展战略调查研究报告[J].电工技术学报,1999,14(增刊).
[3]钱照明,张军明,谢小高,顾亦磊,吕征宇,吴晓波.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研究进展与现状[J]. 电工技术学报,2006,21(3).
[4] 钱照明,李崇坚.电力电子——现代科学、工业和国防的重要支撑技术[J].变流技术与电力牵引,2007,(2).
[5]广州能源研究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研专集[M].2003.
[6]应建平,林渭勋,黄敏超.电力电子技术基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王学礼.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电气时代,2003,(8).
【关键词】资源建设 “三多、二新、一亲” 智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建设要符合信息时代学生的认知特征、学习习惯和行为特点;学习环境设计要从单一的功能性需求转向多样性、舒适性、文化性需求。”黄荣怀先生用简短的语言说清了在当下改造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并精辟地指出改造后的学习环境应具备的功能和环境模式。
目前,“智慧学习环境”在宏观层面上已有很多探讨,并已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敦促下进行了有效的实质性工作。本文只从职业教育领域,以“传感器及应用子课题”为例,来论述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实践情况。
一、建设基点:遵循教学原则,接轨智慧学习环境创设
2012年3月,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课题第一次大会在北京召开,笔者参加了这次大会,并担任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传感器及应用”课题的具体负责人。在资源建设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在知识爆炸、信息浪潮冲击的今天,教学活动已由传统的线性转变为多维性,创设职业教育的“智慧学习环境”势在必行,广阔深厚可持续发展的数字资源则是“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基础工程。目前的资源建设必须为未来的“智慧学习环境”预埋构建和备足材料。
要达到接轨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目标,资源建设必须要有大量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料做素材,并以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无论是传统课堂学习环境,还是今后的“智慧学习环境”,都必然遵循教育学的教学规律和教育心理学的认知规律,即学习环境的设置使学习直观、可接受和循序渐进,所以,在资源建设中我们以此为原则展开工作。因为受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普及不足的限制,我们现在对创设智慧学习环境还只能做出大体的构想。资源设计首先需要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来编辑资源体系。其次,资源库应具有不断充实、不断刷新资源材料的功能,能及时补充紧跟时代步伐的新资源,还要能提供充足的学科边缘知识,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可以达到人才转型、职业转型,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
笔者负责的“传感器及应用”子课题资源建设组由4所学校共建。资源建设中,直接担负课程设计及资源编写、制作、整合的人员共有12人,目前已收集了行业标准、仿真实训软件,完成了课程标准、课程考核方案、动画、PPT、知识点、测试试题、实训项目方案、考试考核试卷、教学案例、技能竞赛方案、教学视频等,建造了一个涵盖课程全部要求的、可持续使用的资源库。这一资源库能满足中级技工的全部需要,对于高级技工则既充实了基础知识与技能,又为其继续学习增加了扩展知识,并为教师提供了教学课件、PPT、教学视频、动画、实训项目方案、仿真实训基地、考核试题,给在职企业技工提供继续学习的资源。建设实践中,我们也摸索了一些有效的建设策略,并体会到基于“智慧学习环境”创设的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实践必须“在游泳中学游泳”。
二、建设策略:“三多”“二新”“一亲”,打造新型职教数字资源
基于“直观、可接受和循序渐进”三条教育原则和创设“智慧学习环境”的建设远景,我们在资源建设中确立的具体出发点是“多、新、亲”三个字,收集制作和整合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围绕“三多”“二新”“一亲”的建设策略来展开,其中蕴含着各门课程丰富的内容和需要依据课程特色去完成的众多具体工作。
(一)“三多”:知识点多、技能点多和可视画面多
知识点多,必须把最基本的概念知识一一列出来,如果这些基本概念在不同场合(如书本或工厂企业)有不同命名及解释也要列出。另外,各种课本及不同实例使用到的器材及运作原理等都要照顾到。
技能多,基本技能一个不漏,尽可能顾及不同地域、不同领域应该具备的能力。
可视画面多,这是直观教学必需的材料,是学生获得知识最初的起始点。用PPT概括描述,用动画表达抽象,用视屏显示实体,可以使教学实训内容一目了然,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化解难点。
资源材料繁多,会带来“乱”的可能,所以必须对材料进行多次检查核对,避免重复和漏失。还要精心排序,归类明确,便于检索,按知识点和技能点两条线排序,把视觉材料附在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中。
(二)“二新”:资源建设要具有新意和新高度
资源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投入的人、财、物都是很可观的,因此资源素材必须能持续使用一段较长的时间。对于目前尚在普遍使用但预期不久将会被淘汰的技术技能,宁可不选;而对于那些目前尚未普遍使用、但是未来发展会有应用趋向的新技术新技能,就要不惜篇幅,给予一席之地,这就是新意。
所谓新高度,是指在资源建设中要增加扩展内容,扩展的内容要为中级技工向高级技工提升打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这也就是高起点对知识与技能层面的要求。高起点的另一个层面是资源制作技术要能满足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学者可以随处学习,自知后续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的学习时间,还能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学习计划,修订学习计划。要达到这些目的,须技术支持单位与资源内容制作者密切合作、及时沟通,教师写出切合技术制作的脚本,技术制作者做出能充分反映知识和技能的软件。
“一亲”是指一个亲切的服务平台,使用人能用低廉的价格方便快捷地享用一切服务,在职技工、技师能借助这个平台实现继续学习的需求。
三、建设反思:激发智慧潜能,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关于“三多”“二新”“一亲”建设策略下职教数字化资源的具体建设,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必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作为一项全新的工程,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目前尚有许多不完善、不充足和不确定之处,如:全国职业教育教学尚未能够实现联网,职教发展的城乡差异和地域间职教发展的不均衡等。此时,不妨把目标定得高些,把起步放得低些,攀登的步子可以小些,有些新知识、新技能教师也没有接触过,就需要教师“用嘴问,用脑学,用手做”,甚至迈开双腿,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去学习和实践,为资源建设创造条件。
职教数字化资源的具体建设除了要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建设理念外,还需要具备实践的勇气和技巧。将教学素材转化为职教数字化资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技术对接的过程,资源建设中制作教师提供的素材技术支持公司觉得不能用,或者技术公司制作的材料,在提供素材的教师看来觉得没有完全表达出原意或误会了原意,是建设中常有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沟通、不断尝试,以求达到最优效果。资源建设中如果舍得先期资本投入,特别是投向技术支持公司,就能使技术支持公司在充足的财力支持下采用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后期建设将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两者间是一种互相“给力”的辩证关系。
要游得快和游得美,游泳就得讲求效能,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也一样,高效的资源建设需要激发课题组的集体智慧。当下国家级的资源建设课题组,无论是总课题组还是子课题组,大都是松散型组织,组织成员关系交往较少。因此课题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由组长单位的具体课程负责人成立一个“研究室”――信息平台,为成员们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场所。在“研究室”里能够知道个人的工作进度,可以比较出工作的质和量,可以讨论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也可以及时总结经验与教训。总课题组长可以适时检查调节工作进度与内容,及时向课题组传达总课题组对子课题组的新要求、新精神,使子课题组与总课题组保持高度一致。更为重要的是,在研究室里共同工作的过程,使松散的组织成员相互了解并达成建设共识,形成具有凝聚力的建设团队。在实际建设工作中,“研究室”负责人的勤奋和抢先意识,对资源建设的推进和课题组的顺利工作,起着关键性作用。
游泳必须有相对宽阔的水面和充足的水源作为物质支撑。资源建设里的“水”,一是课程教学资源,二是人力物力保障。国家职教数字化资源建设,聚集了全国众多的职教示范校,各示范校积累了制作精品课程的丰富经验,精品课程的精品教材中也含有大量的优质职教资源。示范学校作为我国优秀职业院校的代表在职业教育中不断进取、敢为人先,也获得了国家和地方的财力物力支持。
游泳要游得好,还要多元交流和持续练习。在资源建设中,制作教师的个人工作成果希望得到认可和赞扬,而学习者也会有与制作教师咨询切磋的要求。我们不妨像医疗机构专家挂牌诊疗一样,可以在资源成品上加以个人署名,进而构建一个相对畅通的信息通道。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资源库也要不断充实和时常刷新。职教数字化资源在大规模资源建设过后,还需要以总课题组领衔,建立一个精干的常态组织,负责管理维护已建的资源系统,进入资源的常态建设。
“智慧学习环境”依托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资源管理,并建立四通八达、随处捕捉的网络工程。学习者通过借助功能齐全的接收器,就能随处进行自我测试和学习交流,还能利用仿真资源进行实验实习。资源建设中融入的仿真实验实习器材和仿真实训基地,使学习者无论在何处都可以通过点击,在网络中到达要去的工厂、农庄或者开放的研究所、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实习和生产。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发展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1):7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