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初中物理杠杆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

篇1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杠杆教学 学情差异

一、学情差异分析的意义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对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即更高效地由不成熟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学情差异分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情分析只停留在教案上,很少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也没有与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物理概念的前概念相联系,这样的分析没有意义,对提高教学效率帮助不大。

三、具体实施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分析学生的年龄段、心理特征为主,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由于思维定势,学情分析比较粗略,但是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对学情不能准确把握,那么教学设计只是纸上谈兵。笔者认为对具体的某一节,学情分析应该更加细腻,这样才能更贴切、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下面以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为例,谈谈教学设计与实践。

1.前测

在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三点:支点、重点和力点,知道了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是费力杠杆。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自身条件不同,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所偏差。因此,需要在课前采用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杠杆小问卷

说明:该问卷答案不计入你的成绩,仅用于教育研究,请放心填写。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1)你知道杠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

(2)玩跷跷板时,如果你面对一个比你壮的同学,怎样才能把他(她)跷起来?

(3)你知道杠杆的哪些内容?

(4)画出钝角三角形外一点到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线。

从初二年级随机选取两个班发放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2份,这些问卷反映出学生对杠杆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杠杆有三点,有的同学能画出杠杆的支点;通过第二题能看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能用图表达出位置的改变对跷跷板保持平衡有影响这一结论;从第四题能看出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错,但是遇到复杂一点的题目就表现得有些束手无策。通过这张问卷,笔者发现学生很聪明,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了解远远比预料的要多很多,有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还需要教师加强。

2.设计教学过程

由于学生对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例子入手,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杠杆概念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从生活走向物理。有的学生只记得杠杆有三点,但具体是哪三点似乎忘记了,这需要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小学科学中的杠杆知识,把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起来,通过回忆旧知识引发对新知识的渴望。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中,需要学生选取实验仪器分小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动手前,笔者先明确实验方法、目的,让学生养成有目的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评价和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很多学生知道杠杆是什么,但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并且得到结论后,再引入杠杆的定义和力臂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和杠杆的五要素。

从前测的第四题中反映学生对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得不太好,笔者把杠杆左端的砝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在保持杠杆水平的状态下,改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让学生思考,测力计的示数会不会发生改变。

经过学生思考和验证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测力计示数会发生变化,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使学生在努力尝试后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学生感受杠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提升民族自豪感,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工具的进化过程,让物理与草原文化、饮食文化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让物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物理这门科目的看法。

3.后测

本节课结束后,笔者继续采取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用问卷与前测的问卷相同,通过对比前测后测问卷的内容,看看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有哪些改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结语

有效的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迅速进入教学状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预备状态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针对不同的类别设计一份包容性强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顾康清.关于物理新课程理念下学情分析的研究[J].中学物理,2011(09):3-5.

[2]蒋敏杰.对“学情分析”中若干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9(1).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杠杆;教学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念,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一节新课时,一定是通过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工具,如劳动工具锄头、撬棍、钓鱼竿、扳手、火钳等这些工具,直观地认识什么是杠杆,以及通过对身边工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到底是什么以及通过实验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过程与方法的这一环节,作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过程,将平时看似抽象的东西通过示意图简单地体现出来,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分析,同时也在实验中学会总结,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获得数据,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言道,学物理不如做物理,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一项技能来抓。

教育是培养人的情感、智慧,以及培养出来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观,这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留心身边的杠杆,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同时也应用到了物理。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再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起到引领和示范

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抓重点、抓关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也要强调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杠杆力臂的概念及其作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实验分析法、实例分析法,力求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及的简单机械数不胜数,每天我们吃饭用的筷子,我们骑的自行车,剪刀等日常生活工具,电工用的起子等等,同学们没有从物理的角度去学习、去认识,生活中大多都是为用而用,没有去动脑筋想它的工作原理,也没有把它的形状结构进行抽象理

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学生从对这些物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涉及一个教学技巧的问题。如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要理解这几个要素,我个人认为最好是联系教具,联系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物体,最好是能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学生往往把杠杆施于别的物体的力作为动力或阻力。学生在数学课中也学过点到线的距离,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对上述学生易犯的错误,需要在后续的练习中多次强调和纠正,才能解决。

教学流程图:课题引入―图片展示认识杠杆―杠杆五要素―杠杆示意图(注意力臂画法)―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归纳结论―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为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按以下过程先导入新课,分两步进行,一观看动画和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豪言:“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引入)

那么什么是杠杆呢?进入新课就可以展示自己准备好的羊角锤,一根棍模拟撬动粉笔盒,直接引出杠杆的定义,再给学生演示这个实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粉笔相当于一根硬棒,当我们用力让这粉笔撬动粉笔盒时,一定要让学生回答是哪个力充当动力,那个力充当阻力,让大家在演示中明白动力以及阻力的概念。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物理知识通过做来体现,这样总比我们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解好得多。然后把长棍撬动粉笔盒的情境抽象成图形,逐渐引出杠杆的五要素。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验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平

衡,即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展示实验器材:带刻度杠杆支架钩码线,设计实验过程:(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2)杠杆两侧分别挂上钩码,使杠杆再次平衡;

(3)记录F1 L1 F2 L2在表格中。实验过程中,把简单的要点板书在黑板上。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参与,共同分析完成实验数据,一定要从先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搜集数据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小结时,让学生自己主动回顾并归纳分析,教师只是参与引导的角色,绝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结论,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水平,逐步实现将教育真正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构建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应生活化,也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生活化教学,而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对于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大有裨益。因此,为了构建优质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用物理的眼光看生活,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通过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那么如何通过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将之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当然,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通过收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材料来对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从而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如,教学杠杆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杠杆原理相关的知识:秤杆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来称东西的?吊车、推土机、飞机、活塞式抽水机等等,是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如何运用杠杆原理等等。学生在思考中不难发现,原来生活中杠杆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从而对于物理知识充满了探索的兴趣,这对于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先思考并掌握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来构建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

如,进行热传递的教学时,学生都知道用火来烧一张纸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如果将纸紧紧缠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就会毫发无损。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都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便想一探究竟,这样,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到渠成。

再如,教学重力的方向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进一步促进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先用细绳栓好一个重物,观察其方向后剪断细线,观察物体下落的方向,再结合生活中砌墙师傅所使用的重锤线的原理等来掌握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后,要能利用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达到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目的。比如,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让学生知道买菜时如何对付那些小商贩的缺斤短两问题;学习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相关知识,学生能明白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等等。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以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要构建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毕竟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并将用于生活。因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务必立足于生活,有效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建发.关于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浅议[J].中学课程资源,2012(09).

[2]丁小军.怎样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0(48).

篇4

关键词:初中生 物理 实验教学 研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10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也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重要现代化学科。初中物理新课改以后,提出了物理学科要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学生学习技巧的培养,让初中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物理知识的信心。很多初中生一提起物理就感到头疼,他们认为物理非常难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努力钻研物理教师讲课的内容,勤加练习,就一定能够将初中物理学习好。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反思

(一)实验完成情况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初中物理实验课大多都在物理实验室进行,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师资情况和硬件设施不同,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艰苦地区农村的一些中学,受到条件限制,物理实验教学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现在实验的需要,使得初中生在做实验时很多人围着一个实验设备,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亲自用到实验设备,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有些学校一学期所做的物理实验数目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差很多,甚至还有个别的学校不做物理实验的情况。由于不能确保初中物理实验保质保量地完成,使得实验课的教学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二)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影响教师教学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物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只注重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对于物理实验并不是十分重视,有的物理教师不教学生实验,只是给学生讲解物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在听讲后增强应试能力,所以就出现了“做物理实验不如讲物理实验,讲物理实验不如背物理实验”的错误观念。由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物理教师减少实验的时间,只给学生讲实验,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初中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得到结论,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够得到理想的成绩,至于做不做实验并不重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确保初中生的物理成绩,但是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了。

(三)学生动手能力差,对物理实验不重视

初中生在物理实验时不敢动手,不知道如何动手等现象是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由于学生自身原因以及对物理学科的错误认识,他们对物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物理实验的理解能力低,只知道机械的按照物理教师的说法去做,不知道自己动脑去思考。

二、建设高效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升学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物理实验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帮助初中生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会根据初中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在实验课上学到新知识。比如在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时候,为了同时兼顾上等生和下等生的学习质量,我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讲解或者提问,对于差等生我会告诉他们杠杆的平衡指的是杠杆静止或者匀速转动,然后会带领他们亲自操作杠杆,帮助他们分析得出杠杆平衡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而对于上等生我就让他们自己操作杠杆,调节杠杆,增减砝码,在不断的实践中自己去总结平衡原理。在物理实验课上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物理产生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发物理实验资源

初中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使物理教学生活化,加深物理实验与生活的密切程度,要使初中生明白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这样才会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我在教学中会注重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做实验时我不会直接告诉学生需要选择哪些器材,而是让他们通过预习实验内容来自己选取实验器材,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发现有些实验器材是可以用其他器材代替的。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去自主尝试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对学生提要求,带着任务去做实验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给学生带来一些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有了具体的要求,初中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才会更加顺利。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通过物理实验提高自身素养。比如在做实验前,我会给学生讲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按照要求去做,增加物理实验的效率。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步骤、数据表格填写、实验报告的书写模式等一系列都要提出相应规定,只有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养成好习惯,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按程序按步骤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4601

初中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而物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经验常识成为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让学生顺利学习物理知识。下面以简单机械和功的学习为例,简单谈一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导入新课学习

生活中很多器械工具都是遵照一些物理学上的原理发明制造出来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于常见的器械工具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初中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实物作为教具导入新课学习。

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和功一章中的“杠杆”时,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常用的工具都是变形的杠杆。初中生对这些工具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羊角锤、钓鱼竿、镊子、剪刀、起子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思考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些物品,以及用了这些工具之后是费力了,还是省力了?学生对这些东西都非常熟悉,也顺利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第一个东西叫羊角锤,这是一种特殊的锤子,像羊角的一部分主要用来起钉子,用这个工具可以更省力。”一个学生介绍了羊角锤。另一个学生则对钓鱼竿非常熟悉,“第二个物品是钓鱼竿,是用来钓鱼的,也是一个简易杠杆,但是,钓鱼竿不省力。”教师肯定了这两个学生的回答。为了启发学生探寻杠杆原理,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羊角锤起钉子时省力,而钓鱼竿钓鱼时费力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答案,顺利进入了新课学习。

直观的实物器械是创设物理学习情境的有效武器。教师通过灵活恰当地应用这些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好上课准备。

二、结合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了形形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中有不少与简单机械和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为基础,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杠杆”知识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羊角锤导入新课,之后,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看到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杠杆原理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再列举“用杆秤称量物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实例,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情况应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学生立刻就想到了杠杆原理。教师接着学生的回答给出了具体的数字:“杆秤的提线到秤钩的距离为1个小格,秤钩上挂着被称量的物体,秤砣的重量是100克,提线到秤砣的距离为10个小格,那么,这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学生们立刻用杠杆平衡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出物体的重量是1000克。这种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机械和功”有联系的生活现象,可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物理原理,透彻理解物理知识。

三、借助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应用

物理知识有很多源自生活现象,反之,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提供了平台。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时,可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辅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