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范文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5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物理杠杆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物理杠杆教学

篇1

关键词: 初中物理 杠杆教学 学情差异

一、学情差异分析的意义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即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对学情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更要从行动上全面了解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这一过程有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即更高效地由不成熟发展成为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

二、当前初中物理教学学情差异分析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调查研究发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对学情分析只停留在教案上,很少建立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也没有与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物理概念的前概念相联系,这样的分析没有意义,对提高教学效率帮助不大。

三、具体实施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以分析学生的年龄段、心理特征为主,在物理教学中也是如此。由于思维定势,学情分析比较粗略,但是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对学情不能准确把握,那么教学设计只是纸上谈兵。笔者认为对具体的某一节,学情分析应该更加细腻,这样才能更贴切、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下面以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第一节杠杆为例,谈谈教学设计与实践。

1.前测

在小学科学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三点:支点、重点和力点,知道了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是费力杠杆。但是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每个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自身条件不同,已有的生活经验不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所偏差。因此,需要在课前采用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为设计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做准备。

杠杆小问卷

说明:该问卷答案不计入你的成绩,仅用于教育研究,请放心填写。非常感谢你的合作!

(1)你知道杠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吗?

(2)玩跷跷板时,如果你面对一个比你壮的同学,怎样才能把他(她)跷起来?

(3)你知道杠杆的哪些内容?

(4)画出钝角三角形外一点到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线。

从初二年级随机选取两个班发放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2份,这些问卷反映出学生对杠杆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杠杆有三点,有的同学能画出杠杆的支点;通过第二题能看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很多学生能用图表达出位置的改变对跷跷板保持平衡有影响这一结论;从第四题能看出学生的数学基础很不错,但是遇到复杂一点的题目就表现得有些束手无策。通过这张问卷,笔者发现学生很聪明,他们对于一些问题的了解远远比预料的要多很多,有些细枝末节的地方还需要教师加强。

2.设计教学过程

由于学生对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从生活中常见的杠杆例子入手,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杠杆概念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从生活走向物理。有的学生只记得杠杆有三点,但具体是哪三点似乎忘记了,这需要教师带着学生回顾小学科学中的杠杆知识,把小学科学与初中物理衔接起来,通过回忆旧知识引发对新知识的渴望。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过程中,需要学生选取实验仪器分小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动手前,笔者先明确实验方法、目的,让学生养成有目的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自己动手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规律,培养学生评价和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探究实验,学生充分体验到实验的乐趣。很多学生知道杠杆是什么,但是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并且得到结论后,再引入杠杆的定义和力臂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为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理解杠杆的概念和杠杆的五要素。

从前测的第四题中反映学生对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得不太好,笔者把杠杆左端的砝码换成弹簧测力计,在保持杠杆水平的状态下,改变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让学生思考,测力计的示数会不会发生改变。

经过学生思考和验证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测力计示数会发生变化,由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用直尺测量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使学生在努力尝试后感受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为了让学生感受杠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提升民族自豪感,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工具的进化过程,让物理与草原文化、饮食文化相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让物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对物理这门科目的看法。

3.后测

本节课结束后,笔者继续采取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用问卷与前测的问卷相同,通过对比前测后测问卷的内容,看看学生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有哪些改变,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结语

有效的学情分析可以帮助教师迅速进入教学状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预备状态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根据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针对不同的类别设计一份包容性强的教学设计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顾康清.关于物理新课程理念下学情分析的研究[J].中学物理,2011(09):3-5.

[2]蒋敏杰.对“学情分析”中若干现象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9(1).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杠杆;教学

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理念,因此我们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一节新课时,一定是通过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工具,如劳动工具锄头、撬棍、钓鱼竿、扳手、火钳等这些工具,直观地认识什么是杠杆,以及通过对身边工具的演示,让学生理解杠杆的五个要素到底是什么以及通过实验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过程与方法的这一环节,作为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过程,将平时看似抽象的东西通过示意图简单地体现出来,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分析,同时也在实验中学会总结,通过自己的实际动手获得数据,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培养学生的初步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常言道,学物理不如做物理,所以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作为一项技能来抓。

教育是培养人的情感、智慧,以及培养出来的人应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以及社会观,这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留心身边的杠杆,让学生知道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同时也应用到了物理。真正地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再仅仅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起到引领和示范

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抓重点、抓关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同时也要强调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杠杆力臂的概念及其作法。

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实验分析法、实例分析法,力求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利用多媒体直观展示,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涉及的简单机械数不胜数,每天我们吃饭用的筷子,我们骑的自行车,剪刀等日常生活工具,电工用的起子等等,同学们没有从物理的角度去学习、去认识,生活中大多都是为用而用,没有去动脑筋想它的工作原理,也没有把它的形状结构进行抽象理

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学生从对这些物体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涉及一个教学技巧的问题。如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要理解这几个要素,我个人认为最好是联系教具,联系生活中那些实实在在的物体,最好是能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学生往往把杠杆施于别的物体的力作为动力或阻力。学生在数学课中也学过点到线的距离,但遇到实际问题时仍把支点到动力或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作为力臂。对上述学生易犯的错误,需要在后续的练习中多次强调和纠正,才能解决。

教学流程图:课题引入―图片展示认识杠杆―杠杆五要素―杠杆示意图(注意力臂画法)―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归纳结论―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为此,在本节的教学中,按以下过程先导入新课,分两步进行,一观看动画和以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豪言:“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你知道这句话中的道理吗?(引入)

那么什么是杠杆呢?进入新课就可以展示自己准备好的羊角锤,一根棍模拟撬动粉笔盒,直接引出杠杆的定义,再给学生演示这个实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粉笔相当于一根硬棒,当我们用力让这粉笔撬动粉笔盒时,一定要让学生回答是哪个力充当动力,那个力充当阻力,让大家在演示中明白动力以及阻力的概念。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物理知识通过做来体现,这样总比我们仅凭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解好得多。然后把长棍撬动粉笔盒的情境抽象成图形,逐渐引出杠杆的五要素。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验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杠杆平

衡,即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展示实验器材:带刻度杠杆支架钩码线,设计实验过程:(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2)杠杆两侧分别挂上钩码,使杠杆再次平衡;

(3)记录F1 L1 F2 L2在表格中。实验过程中,把简单的要点板书在黑板上。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教师演示,学生动手参与,共同分析完成实验数据,一定要从先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搜集数据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小结时,让学生自己主动回顾并归纳分析,教师只是参与引导的角色,绝不包办代替学生的结论,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与水平,逐步实现将教育真正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构建

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学应生活化,也就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进行生活化教学,而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对于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大有裨益。因此,为了构建优质高效物理课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用物理的眼光看生活,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切实通过生活化的物理课堂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那么如何通过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积极利用课程资源,将之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从而在此基础上构建优质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当然,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立足于学生实际,通过收集与教材知识密切相关的材料来对物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连,从而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如,教学杠杆的相关知识,教师就可以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与杠杆原理相关的知识:秤杆是如何利用杠杆原理来称东西的?吊车、推土机、飞机、活塞式抽水机等等,是否运用了杠杆的原理?如何运用杠杆原理等等。学生在思考中不难发现,原来生活中杠杆的应用远远不止这些。从而对于物理知识充满了探索的兴趣,这对于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二、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先思考并掌握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积累程度,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效地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而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来构建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

如,进行热传递的教学时,学生都知道用火来烧一张纸是轻而易举的,但是如果将纸紧紧缠在铁棒上再用火烧,纸就会毫发无损。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都被充分激发了出来,便想一探究竟,这样,通过教学方式的生活化,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水到渠成。

再如,教学重力的方向的相关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以进一步促进优质高效课堂的构建,比如,先用细绳栓好一个重物,观察其方向后剪断细线,观察物体下落的方向,再结合生活中砌墙师傅所使用的重锤线的原理等来掌握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通过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

物理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物理知识后,要能利用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从而达到构建优质高效课堂的目的。比如,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活动来让学生知道买菜时如何对付那些小商贩的缺斤短两问题;学习了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相关知识,学生能明白如何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等等。因而,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学生活动来构建优质高效课堂,以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要构建初中物理优质高效课堂,物理教学的生活化是极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毕竟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并将用于生活。因而,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务必立足于生活,有效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以最终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建发.关于生活化物理课堂教学浅议[J].中学课程资源,2012(09).

[2]丁小军.怎样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0(48).

篇4

关键词:初中生 物理 实验教学 研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10

初中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科学,也是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重要现代化学科。初中物理新课改以后,提出了物理学科要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对学生学习技巧的培养,让初中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学好物理知识,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物理知识的信心。很多初中生一提起物理就感到头疼,他们认为物理非常难学,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努力钻研物理教师讲课的内容,勤加练习,就一定能够将初中物理学习好。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反思

(一)实验完成情况差,教学效果不理想

初中物理实验课大多都在物理实验室进行,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师资情况和硬件设施不同,很多学校的物理实验课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艰苦地区农村的一些中学,受到条件限制,物理实验教学技术装备无法满足现在实验的需要,使得初中生在做实验时很多人围着一个实验设备,不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亲自用到实验设备,学生对于物理现象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有些学校一学期所做的物理实验数目与教学大纲要求的差很多,甚至还有个别的学校不做物理实验的情况。由于不能确保初中物理实验保质保量地完成,使得实验课的教学面临着严重的阻碍。

(二)重理论轻实验思想影响教师教学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物理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只注重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对于物理实验并不是十分重视,有的物理教师不教学生实验,只是给学生讲解物理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在听讲后增强应试能力,所以就出现了“做物理实验不如讲物理实验,讲物理实验不如背物理实验”的错误观念。由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课时有限,物理教师减少实验的时间,只给学生讲实验,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初中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得到结论,在考试的时候就能够得到理想的成绩,至于做不做实验并不重要。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确保初中生的物理成绩,但是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就无从下手了。

(三)学生动手能力差,对物理实验不重视

初中生在物理实验时不敢动手,不知道如何动手等现象是目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由于学生自身原因以及对物理学科的错误认识,他们对物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物理实验的理解能力低,只知道机械的按照物理教师的说法去做,不知道自己动脑去思考。

二、建设高效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正视学生的升学率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上,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物理实验的操作性和技巧性,帮助初中生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我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会根据初中生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初中生都能够在实验课上学到新知识。比如在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时候,为了同时兼顾上等生和下等生的学习质量,我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讲解或者提问,对于差等生我会告诉他们杠杆的平衡指的是杠杆静止或者匀速转动,然后会带领他们亲自操作杠杆,帮助他们分析得出杠杆平衡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而对于上等生我就让他们自己操作杠杆,调节杠杆,增减砝码,在不断的实践中自己去总结平衡原理。在物理实验课上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对物理产生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结合生活实际,开发物理实验资源

初中物理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很多生活中的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解释。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使物理教学生活化,加深物理实验与生活的密切程度,要使初中生明白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这样才会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我在教学中会注重对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在做实验时我不会直接告诉学生需要选择哪些器材,而是让他们通过预习实验内容来自己选取实验器材,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发现有些实验器材是可以用其他器材代替的。在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去自主尝试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对学生提要求,带着任务去做实验

初中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要给学生带来一些任务,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学习。有了具体的要求,初中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才会更加顺利。物理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通过物理实验提高自身素养。比如在做实验前,我会给学生讲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和要求,让每一名学生都按照要求去做,增加物理实验的效率。从实验的原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步骤、数据表格填写、实验报告的书写模式等一系列都要提出相应规定,只有让学生在实验室里养成好习惯,才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养成按程序按步骤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17004601

初中生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而物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经验常识成为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教师应立足现实生活,让学生顺利学习物理知识。下面以简单机械和功的学习为例,简单谈一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

一、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导入新课学习

生活中很多器械工具都是遵照一些物理学上的原理发明制造出来的。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生活经验,对于常见的器械工具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时,教师可根据初中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熟悉的实物作为教具导入新课学习。

例如,在学习简单机械和功一章中的“杠杆”时,考虑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常用的工具都是变形的杠杆。初中生对这些工具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羊角锤、钓鱼竿、镊子、剪刀、起子等物品,让学生观察,说出物品的名称,然后思考生活中,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些物品,以及用了这些工具之后是费力了,还是省力了?学生对这些东西都非常熟悉,也顺利引发学生的联想,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纷纷举手回答教师的问题。“第一个东西叫羊角锤,这是一种特殊的锤子,像羊角的一部分主要用来起钉子,用这个工具可以更省力。”一个学生介绍了羊角锤。另一个学生则对钓鱼竿非常熟悉,“第二个物品是钓鱼竿,是用来钓鱼的,也是一个简易杠杆,但是,钓鱼竿不省力。”教师肯定了这两个学生的回答。为了启发学生探寻杠杆原理,接着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羊角锤起钉子时省力,而钓鱼竿钓鱼时费力呢?”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答案,顺利进入了新课学习。

直观的实物器械是创设物理学习情境的有效武器。教师通过灵活恰当地应用这些实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共鸣,做好上课准备。

二、结合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新知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了形形的社会现象,这些现象中有不少与简单机械和功有一定的联系,教学中,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为基础,开展物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例如,在学习“杠杆”知识时,教师可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羊角锤导入新课,之后,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容易进入学习状态。教师看到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杠杆原理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重要原理的理解,再列举“用杆秤称量物体的质量”“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实例,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情况应用的是什么物理原理,学生立刻就想到了杠杆原理。教师接着学生的回答给出了具体的数字:“杆秤的提线到秤钩的距离为1个小格,秤钩上挂着被称量的物体,秤砣的重量是100克,提线到秤砣的距离为10个小格,那么,这个物体的重量是多少?”学生们立刻用杠杆平衡条件列出算式,计算出物体的重量是1000克。这种通过生活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与“机械和功”有联系的生活现象,可为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支持,帮助学生深入思考物理原理,透彻理解物理知识。

三、借助生活中的问题,实现知识应用

物理知识有很多源自生活现象,反之,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提供了平台。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简单机械和功的知识时,可为学生设计一些生活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辅助学生巩固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

篇6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初中物理教学;措施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与实践缺乏联系

很多物理知识都能应用于实践,物理与实践紧密相连。就现在的物理教学而言,老师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在带领学生学习完课本知识后,就直接让学生做物理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将学习的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老师的物理教学应该与实践联系。学习物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让学生真正掌握一些物理知识。

(二)学生对物理缺少学习兴趣

物理知识复杂难懂,很多学生学习物理时非常痛苦,学习起来有困难。久而久之,他们就对学习物理丧失了信心,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带领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现在的很多老师教学任务重,在课堂上争分夺秒地讲授课本内容,忽视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对物理没有兴趣,长久下去,甚至可能对物理产生抵触心理。老师在课堂讲课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工作不是在浪费时间。一旦让学生对物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老师以后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

(三)学生不愿意动脑思考问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都是直接给学生讲所有的物理知识。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讲解,所有的问题都想直接听到正确答案,于是就变得越来越懒,不愿思考问题,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学习物理需要学生思维活跃,动脑去思考物理问题。老师不可能为学生讲解每一个物理问题,很多问题还是要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

二、初中物理课堂实施项目教学的策略

(一)习题转化策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习题的选择上,老师应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探究为主的练习题。学生通过分析这些问题,能逐渐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学会分析问题。在以后的生活中遇到相同的物理问题时,学生就会习惯性地用物理的思维和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1]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要具有探索精神,因为很多物理原理都是在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的。探索能力是学生应该从小培养的能力之一。例如,在学习“杠杆”这部分内容时,老师给学生布置的练习题应该以探究性的题目为主,让学生自己观察杠杆的作用原理,分析杠杆的特点。老师可以让学生在家找到一种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物体,并分析它是怎样工作的。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多的。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联系实际,通过对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物体的观察,学习杠杆的作用原理。

(二)知识迁移策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物理知识与实践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物理知识,只能学到理论部分。只有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才是真正掌握了物理知识。根据项目教学法,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告诉学生这些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是怎么运用的,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滑轮”这部分知识时,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展示滑轮的实际应用,让学生在课下自己动手制作滑轮,并思考它有哪些作用。知识迁移策略能让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只有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用途。

篇7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生活化教学概述

生活化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物理学科中,生活化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以物理学科中的某个知识点为主体,指引学生去不断挖掘自己生活中与这个知识点相关的物理现象,并且在此基础上,联系物理教科书指导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实验与探索,从而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让学生的物理素养得到培养与提升[1]。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生活化教学,如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设计生活化的物理实验、布置具有生活气息的作业等。对于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而言,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通过生活化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巩固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并且以此为基础,通过生活化教学,再将新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使之系统化,构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且进行自主学习。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实现高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教学手段生活化

无论是对于什么科目,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都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而言更是如此。运用适合学生学情与学科特点的教学手段,可以很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学。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学手段的生活化能够赋予物理知识于生动有趣的形象,从而使学生产生了解这些物理知识的兴趣,并且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对应的物理知识[2]。例如,在进行杠杆知识的教学时,可以引入学生在生活中曾经接触过又很感兴趣的东西作为教学素材,比如天平、跷跷板等。这些东西既和教学中要学习的杠杆知识息息相关,学生又曾在生活中接触过。而在教授杠杆的概念知识时,通过对这些东西的巧妙运用,由于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象化,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并掌握杠杆的概念与杠杆的三要素。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更加喜欢物理学科的学习。

(二)实验教学生活化

生活中随处都体现着各种物理现象,只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已经习以为常,而不会主动去思考这些物理现象的深层原因。因此,开展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初中物理课堂,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境的物理实验,不但能够使学生掌握课堂上的物理知识,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探究能力,养成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比如,我们发现,把热水瓶中的热水倒出一大杯以后,再塞入瓶塞时,瓶塞会跳起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教师可以将这种现象作为实例来进行“改变内能两种方式”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探索,最后教师在加以解释。而在物理实验室里,实验器材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实验,拉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距离感,使学生爱上物理学科的学习。

(三)问题设置生活化

任何课程的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置都是不必可少的,这是师生互动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个知识点引发思考的主要方式。而问题设置的巧妙与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生活化初中物理教学而言,这一点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设置生活化的课堂问题,并且在恰当的时机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3]。例如,初中物理课程中有关摩擦力的教学。教师选择了啤酒这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教师把一瓶啤酒外部涂上洗洁精,而另一瓶啤酒则作为实验对照,不做任何处理。学生在自己尝试分别拿这两瓶啤酒时,很容易就发现,处理过的啤酒瓶很滑,拿起来更费劲。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瓶子外涂了洗洁精的啤酒更难拿起来?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摩擦力内容的教学,对这种现象加以解释。如此一来,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快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

(四)作业布置生活化

布置作业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学习完当天的物理知识后对自我进行检测,而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中掌握学生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业的布置更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相应的,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单纯只是以教材为主,或是一味进行习题训练,而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作业布置的生活化,为学生布置贴近自己生活且力所能及的物理作业。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就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做出物理假想,再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相应的物理实验,并且记录好实验过程与结论,最后对实验报告进行汇报。这类作业的布置,能够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究与思考的物理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结论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要遵循素质教育的思路,与时俱进,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生活化的物理素材,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物理,激发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进而实现初中物理的高效教学。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积极展开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卢波 单位: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杜金友.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7):95.

篇8

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数学模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24―0058―01

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笔者就对这五种模型作详细阐述。

一、 物理对象模型

这种模型是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它的应用最为广泛。例如,质点就是忽略运动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它看成一个有质量的几何点,其条件是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实际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本问题研究的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以来,很多类型的运动描述就得到化简。比如所有做直线运动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因为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每一个部分每时每刻都做同样的运动,所以就可以忽略其大小和形状,只需要找这个物体上的一个点进行概括,当然这个点的质量等于物体本身的质量。这样,直线运动物体的运动轨迹就是一条直线,很容易想象、理解和刻画。

二、 物理条件模型

这种模型是忽略研究对象所处条件的某些次要因素而形成的,以轻质杆为例加以分析。比如杠杆,在初中阶段,问题往往归结到力矩的平衡上来,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和阻力都包括杠杆以外的物体对杠杆的作用力,还包括杠杆本身的重力。而杠杆重力的力臂在杠杆上的每一点都不同,这样除了杠杆的形状是几何规则的少数例子以外的绝大部分杠杆问题在初中阶段就没法解决。而轻质杆的引入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轻质杆是忽略了自身重力的弹性杆,当外界物体对杠杆的力矩远远大于杠杆自身重力的力矩或者与杠杆自身重力的力矩相互抵消时,就可以把杠杆当成轻质杆,杠杆受到的力矩只有外力矩,这样所有杠杆平衡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 物理过程模型

这种模型是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某些次要因素建立的。在初中物理中有:匀速直线运动、稳恒电流等。这些物理模型都是把物理过程中的某个物理量的微小变化忽略掉,把这个物理量看成是恒定的。因为这些量的变化量与物理量本身相比太小了,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不用考虑过程中物理量的复杂变化情况,而只考虑恒定过程,分析问题就容易多了。

四、 理想化实验

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逻辑推理,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特征,得到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实验。理想化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初中物理中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理想化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许多,现在列举其中的一个例子。同样的小球从同种材料同样高度的斜面上滑下来,在摩擦力依次减小的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的路程依次增大。伽利略由此推知:小球在没有摩擦的水平面上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理想条件下的物理现象)。牛顿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牛顿第一定律。无需多论,也足以见得理想实验应用的广泛和其重要性。

五、 数学模型

篇9

关键词:生本理念 初中物理教学

所谓生本理念,就是在一切为了学生的根本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开展初中物理教学,需要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掌握生本教育内涵,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与手段,不断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精心设生活化、问题化物理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也有利于营造和谐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进而实现高效教学.以问题式情境来讲,就是教师通过预设情境,将常见的生活问题创设为直观具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从中提取和发现与物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在强化他们物理感知的基础上促进知识的类比迁移与内化生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问题为切入点精心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说,创设情境是落实生本理念,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例如,在讲“浮力”时,笔者创设如下情境:同学们是不是都有坐船的生活经历?你们是否理解轮船的制作原理?为什么铁块放在水中会下沉,但是以钢铁为材料制成的轮船不会下沉?为什么载重量越大轮船下沉越多?轮船能否同汽车一样航行在水面呢?随后,笔者播放了一段《泰坦尼克号》电影中轮船撞冰山的视频,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主思考与探究.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后续的高效学习夯实了基础.

二、引导合作,高效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落实生本理念,打造高效物理课堂,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活动和教学思考中,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高效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合作探究学习的最大特征就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个人价值,实现整体提高与进步.具体来讲,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的物理学习能力,根据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并引导小组中的每位成员找到自己最佳的角色和位置,以便发挥合作探究的整合优势.例如,在讲“杠杆”时,教师可以在完成高效导学的前提下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预习阶段遇到且尚未解决的物理问题.同时,要确保不同的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不同的探究内容和方向,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杠杆原理、杠杆应用等不同环节的合作探究,逐步深化教学,无形中让学生全面掌握杠杆相关知识,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可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组织高效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思维,是落实生本理念的有效途径.

三、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单纯的理论讲解与传授显然是不够的,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若是学生无法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将很难掌握物理知识内涵,也无法养成良好的物理素养.教师要坚持生本理念与原则,立足教材,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物理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进而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拓展练习,不仅是增强物理与生活联系、完善学生知识系统的有效方式,而且是培养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拓展性练习题,是落实生本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例如,在讲“机械能及其转化”后,学生对能量转化机制尚存疑问,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坐过山车、蹦床、蹦极的视频,并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上述运动的能量转化关系加以解释,以加强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地球卫星的发射与运转视频,并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讨其中有哪些能量转化关系.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而且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生本理念为指导,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既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善于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实现高效物理探究,还要将教学联系生活,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课堂互动;初中物理;物理教学;必要性;运用方法;影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手段与教育理念不断涌现,促使初中物理教学需要不断前进,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响应素质教育号召,培养能力型学生,从而推动教育不断进步。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中,课堂互动的教学方法一直得到广泛应用,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课堂互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课堂互动的目的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从而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实现教学任务。由于学生从刚刚接触物理到深入了解物理的规律,这个过程需要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反馈共同来完成,如果不进行课堂互动,物理课堂将是教师一人的天下,学生能不能听明白则成了未知数。这对于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培养不利,不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互动是十分必要的。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互动的运用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课堂需要一个良好的教与学的氛围,才能调动学生进行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学生有没有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通通 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引入,用物理知识与学生一起探讨其规律,培养学生深入挖掘问题的能力,完成与教师的互动,从而将物理知识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解二力平衡是,教师可以将学生经常玩耍的玻璃球放在课桌上,用两只手给力,使球可以静止,也可以直线行走,曲线行走,力消失后,球还会运动。从这个现象出发,提问学生球为什么静止,为什么直线行走。然后再启发学生提问球为什么会曲线运动,为什么无力后仍运动等等。然后教师进行逐一讲解,不但将二力平衡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又将二力不平衡状态,物体是何反应,惯性原理渗透给学生,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和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制作动画来演示物理现象,透过现象与学生一起分析其原理;还可以通过课堂小实验来讲解物理知识,一边讲解一边提问,并将学生的反馈进行整理,讲解。这些方法的运用,都能很好的完成物理课堂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同时,教师们还可以采用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来进行物理学科的生动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从自己教学的最终目的出发,依据可以营造的基本情境来结合教学的内容,创造出可以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欲望、探索等方面的精神之间的融合,继而创造出十分融洽的教育与学习氛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导入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的思考,自动发问,自己解答。从而更为扎实的掌握知识,更为深入的了解知识,更为切实的巩固所学知识。譬如,初中物理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章节――杠杆章节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即利用一个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充分过渡,让学生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更为宏观的认识。首先教师可以举出现实生活中为数众多的关于杠杆方面的具体例子,继而引出这一个基本概念,第二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在课本中学习过的关于杠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去摆出各种关乎杠杆的实例。在将这两点充分结合起来之后,我们就可以发现,可以设置出许多关于杠杆的实例,包括学生们小时候常玩的撬动势头、撬开饼干或汽水瓶的盖子,继而引导学生使用各种不同用途的杠杆特征来给杠杆下一个十分清晰准确的定义。

三、课堂互动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影响

1.课堂互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通过课堂互动,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渗透,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所学内容。同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疑问进行归纳,对学生进行再次传授,强化已前学习过的知识,渗透其它物理知识,从而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形成了一个交往以及互动性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于在课堂进行过程中发生的情况进行随时随地的掌握,并且在学生的心理方面给与一定的支持,学生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会体会到许多自身理性的力量,继而很容易进入到一种自主性学习、自由性学习的状态中,继而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自信。

2.课堂互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课堂互动中,应用小实验将学生带到物理天地中,从而改变了教师主为,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气氛沉闷的情况,它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材料、自己做实验,或参与讨论述,因此,提高学生自学和思考的能力,同时促进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可以使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的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学方案中课堂互动元素比例增加,使物理教学在“开放”状态下完成,因此,课堂互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是物理教学改革的必然。

3.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从课堂互动中学到更多书本中没有的物理例子,不但开拓了学生们的思维,不能够在教学互动中,使学生掌握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能力,从而为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素质,有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构建初中物理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推进物理教学改革。

我们可以采用将实验教学的方式贯穿进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因为中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就决定了他们天生是比较好动的,因而,在实际的课堂学习中,加强对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更为切实的感觉到学习中的乐趣,从而不断增强对于初中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我们进行“长度的测量”这一章节的学习时,就可以采用实验互动的方式来开展,可以尝试着让四位学生用同一把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对于学生自己测量的最终结果先不进行公布,当四位同学都完成测量之后,让他们将自己测量得出的结果写在黑板上,因为学生进行测量的结果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结果的差异性必然会激发学生们探索的兴趣,从而加强对于物理学真理的探知兴趣。

四、总结语

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给教师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高要求,教师们要想努力使得自己的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具体有内涵,并且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力,就需要不断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师生进行动态方面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课堂互动就自然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他也是响应素质教育的物理教学手段。通过不断改变课堂互动的运用方法,可以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和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

参考文献:

[1]梁毓厚.谈谈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J].学周刊,2013,(14):122.

[2]李琛.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2005.

[3]谷友青.多媒体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2):89~90.

篇11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引言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是让学生亲自完成一些物理实验的教学手段,其需要学生在充分掌握物理规律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实现高质量教学。电子白板是一种融合黑板、计算机以及粉笔书写等多功能的教学方式,其能够为当前的初中教育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途径,促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因为物理教学内容大多数都是以抽象性内容为主,通过电子白板的教学,能够通过电子白板将各种教学公式以及教学实验展现出来,从而使教学课堂更加丰富有趣。

1.电子白板促使初中物理教学更加互动、多变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来实现更为高质量的教学,从而提升物理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多变性以及互动性[1]。互动性主要展现在师生通过电子白板的显示,实现双方的互动。电子白板融合了多媒体教学当中的计算机以及投影技术,能够将更为丰富的内容通过电子白板展现给学生,通过有趣的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素材,展现物理教学当中的实验或公式,从而让学生更容易理解[2]。例如,在初中物理“杠杆”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之前先通过一个关于杠杆运动的视频播放给学生,其中既需要包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通过杠杆原理进行工作的设备,也需要播放一个关于杠杆工作的原理简介图。通过电子白板,在播放这些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暂停或继续播放,并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掌握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该视频的内容。于此之后,再讲解杠杆原理的相关知识,必然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并且提高学生对物理课堂的学习趣味性。

2.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突破教学难点与重点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许多学生因为在小学阶段的学习状况不相同,在初中物理学习阶段会存在不同的基础,一些成绩较差的初中生在物理学习时较为困难和吃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相同。对此,对于学生无法掌握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进行教学,促使学生更加容易突破教学的那年与重点。例如,在初中物理“电流”的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仅仅是通过单一的教材内容以及教师讲解来进行学习,其最终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对此,教师便可以借助电子白板进行教学,通过模拟实验流程图,借助一个动画的方式显示电流在整个线路当中的走向。与此同时,交互式的电子白板还具备区域放大、拉幕以及照相等功能,借助这些功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动画当中不理解的内容[3]。由此可见,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难点与重点,促使初中物理教学更加简单、优质。

3.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在实际的初中物理课堂中,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对课堂进行辅助教学,并将电子白板的教学模式融入到课堂练习当中,使课堂练习更加灵活多变,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来提升课堂练习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应用相应的具备激发和探究效果的教学方法来优化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同时,还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尽可能的发挥出学生对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对学生的练习作业进行批改与评讲。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整理初中物理的教学资料,将涉及到教学内容的资料整理到资料库当中,以供之后随时调用,从而给予教师创造便利。电子白板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情绪,还能够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实效性。与此同时,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合理的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更好的优化教学资源,合理调整教学课堂的教学步骤,抓住教学重点。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传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并整理各种介质的传播,将其制作成为一个表格或图片,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

篇12

关键词:物理教学;观察性反思;实施对策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观察性反思的能力以及反思意识,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及核心素养,这也是我国初中物理人力资源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一则物理教学反思的案例

在某个学校中的某班的一名物理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杠杆”这一课时教学时发生了这样的一个窘境:

那是在一个正常的物理教学的课上,我像以往一样,通过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通过动手来解决问题,我提出的问题是:在使用我提供的工具下,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之前已经订好在木头中的钉子拔下来,通过让学生使用羊角锤,把钉在木头中的钉子的,分析在使用羊角锤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的使用是关键,进而提出“杠杆”这一名词的含义,紧接着就是顺理成章的像同学们介绍“杠杆”之中涉及的其他名词。所以在我看来对于力臂的引出是很正常客观的。但是,接下来我引入力臂这个词的时候,出现了让我毕生难忘的情形,当我介绍完强调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的距离后,就有同学举手提问:为什么这么规定力臂呢?随后不少同学也带着疑惑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问:是啊,为什么要讲力臂昵?

我并不能回答出他们的问题,顿时觉得很尴尬,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只能接着往下讲课,课程结束后,离开教室之后,我觉得自己很遗憾。

回到办公室之后,这位老师也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开始了反思,到底哪里存在了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第一,在上课之前的备课过程中,就只是对想要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提前备课,并没有对这些内容会给学生带来怎么的思考以及学生会提出怎样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只是简单地思考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并没有想到深入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在对“杠杆”等名词介绍之前,是先让学生动手拔钉子,之后才对这些概念进行提出,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一些概念的提出就更具有真实性,可以看得到摸得着,不会懵懵懂懂模模糊糊,但是对于力臂这个概念的提出的时候就会有些匆忙,没有一个实际看得见的实物来表现出来,就会引起学生们的怀疑和质问,这时候,课前又没有准备关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当然会出现哪种尴尬的情况。

在反思的基础上,他对“杠杆”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还要对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的一些观察后提出的疑问的把握,这也是一种教学质量的体现,不能一味地给学生们灌输思想,还应该在学生们学到这种思想后产生反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通过教师这种对于教学之后的反思和改进,相信会产生一种新式教育,对学生有更大的帮助和益处。

二、“观察性反思”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通过上文一则物理教学案例观察性反思的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观察性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少走很多弯路,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并能够充分发挥教师本身的优势,推动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经常进行观察性反思教学,通过与其他的教师经常交流、现场听课等方式,相互促进、共同提升。

1.现场听课

初中物理课堂是教师展现自身专业技能的舞台,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行为,来完善自身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首先要走进他人课堂,积极参与现场听课活动。听课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是一个涉及课堂全方位、内涵很丰富的活动。特别是同事互相听课,没有考核或行政评价的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这样的相互观察、切磋和批判性对话,既有助于执教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能使听课教师在对“他人教学行为现场”观察、审视、分析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相应的专业发展。

2.相互交流

观察性反思,主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审视、自我观察、自我监控,实现对自身的评价以及能力的提高。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借助交流的方式,获取更多的成功信息和经验,并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创新意识更强。换言之,教学反思不仅仅是一种个体行为,它更需要群体的支持。另外,如若失去进入“他人教学行为现场”观察的机会,也可以加入交流的行列,不管是执教教师的“亲历性反思”,还是听课教师的“观察性反思”,都有利于所有教师的专业发展。

3.阅读报刊

物理教育专业报刊所刊载的文章大多是物理教师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学科智慧或学科创新的结晶,他们或从理论层面反映初中物理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及进展,或从实践层面反映初中物理教学实际及初中物理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研读这些文章,有助于广大初中物理教师的“观察性反思”,并从他人的实践积累中体悟学科智慧和学科创新,缩短个体在实践中的探究时问,从而加速专业发展的进程。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反思与观察的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教学体系,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观察性反思教学,其着力点在于“观察”与“反思”两个方面,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学会“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思”自身的教学情况,发现自身教学的问题,并能够根据这些观察与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观察性反思的推动下,初中物理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再思考,并总结经验教学,使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由此可见,这是提高我国初中物理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初中物理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有效手段,现代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从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观察性反思教学,总结教育心得,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启亮.教师学科专业发展的几个层次[J].教育发展研究.2011(Z2).

篇13

【关键词】生活现象 物理规律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26-01

新课改理念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来认识物理规律,利用所学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现象让学生去感知物理知识,从而总结与之相关的规律,这样学生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就会比较容易,并且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物理知识规律的讲解变得更加简单,易于学生的理解。

一、探究生活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展示了很多物理现象,这些现象大多来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如果教师能通过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带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会使学生从内心上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进而激励学生深入探究,并产生创新的欲望。

如在教学《压强》一课时,在学习如何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之前,为了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考虑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你将如何实现使你对地面的压强增大;又如何使你对地面的压强减小。请同学们讨论后演示出来。”学生通过热烈的讨论后,纷纷演示:有学生捧了一堆书站在地上来增大压强;有学生则用一只脚站在地面上来增大压强;还有学生手里捧着一堆书且用一只脚站在地上来增大压强。当学生演示减小压强时,课堂气氛异常高涨:有学生走到前台后,脱掉外衣来减小压强;有学生则是趴在地上来减小压强;还有学生坐在了地上来减小压强……学生在演示的过程中,为自己也为同学上了很生动的一课,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获取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掌握了物理知识。

二、引入生活元素,调动思维意识

由于年龄因素,学生对一些物理规律很难理解透彻,教师如果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起来,根据课本内容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在分析生活现象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蕴含其中的物理规律。

如在教学《平面镜》一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清楚地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师把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呈现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究,最终获得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例如,让一个学生站在平面镜前并匀速地走向平面镜,那么在平面镜中他的高度是多少?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会如何变化?学生看到这个问题就非常感兴趣,在自主思考后,开始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讨论,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对物理现象进行了探究,并能对同伴提出的观点再次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和物体始终一样大小;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也就是说所成像和物体是关于平面镜对称,而且所成像是虚像。

引入生活元素能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物理规律,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让学生逐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深刻领悟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思想。

三、走进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多让学生走进生活,从身边的生活入手,探究其中的物理规律,使生活素材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主动探究物理规律,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动力。

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教材中描述了杠杆的本质:一根硬棒,当力作用在能够围绕其上的固定点转动。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看到的杠杆却是形态各异的,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发现杠杆的存在。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开启啤酒瓶盖时就是杠杆的一种;平时扫地也是杠杆的一种体现;拧螺丝用的扳子也是杠杆的一种;用来剪东西的剪刀也是杠杆的一种。然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器具的构造,仔细体会它们的工作过程,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再将杠杆的定义与其进行对比,从而体会杠杆的结构和应用原理,进而充分认识杠杆的本质特征。

通过探究生活化的物理知识,加上教师的引导,给予学生足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处于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中,充分感受、发现物理规律。让学生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篇14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诸多初中物理教师的关注。本文围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这一论点,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探讨且提出相应的对策,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实验积极性不足

笔者在多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受之前“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操作类的课堂学习不感兴趣,认为只要会做习题,在试卷考试中能写出答案即可。以至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中主动参与实验操作的积极性不高,物理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不仔细观察、不用心思考。

2.教师对实验教学落实不足

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讲解和物理定律的推导,遇到需要进行物理实验的课程时,用投影仪视频演示物理实验操作的方法,或者让学生读背实验操作步骤的方法代替实验操作,没有给学生提供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缺乏实验操作学习,物理实验教学落实不足。

3.学生物理实验学习时间不足

物理实验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在实验中遇到很多问题,教师要帮助指导解决,不能顾及每一位学生。并且大多数初中生在完成物理实验后,虽然填写完成了实验操作手册,但是学生在完成填写作业后,似乎是完成了一个任务一样,将物理学习抛之脑后不再搭理,导致学生物理实验学习和思考中断。

二、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实验积极性

初中物理教师想要保证物理实验教学的成效,就需要改变学生注重试卷考试的观念,采取方法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教师可以先从简单的物理实验入手,让学生从实验中明白,通过实验操作才能慢慢积累真实的实践知识。

例如,在学习浮力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折一个小纸船,然后让学生把小纸船放在水面上,观察小船的漂浮情况,接着让学生在小纸船上放置诸如小块橡皮之类的物体,观察小船此时的漂浮情况。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实验和观察发现,小船上放置物体后会出现下沉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船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上呢?放置物体后,为什么会出现下沉的现象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动手实验,学生便轻松地从中明白了“浮力”的知识,通过这类小实验,也能逐渐提高学生物理实验操作的积极性。

2.落实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教师要选取合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学习。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前,教师要做好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的详情。在实验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从实验中挖掘物理知识的能力和主动思考探索的能力。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首先要讲解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如,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实验的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并演示实验操作步骤。然后让学生开始动手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受得作用力哪个是动力?哪个是阻力?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尊重实验数据,不得随意篡改实验数据。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学会物理实验的方法,还能启发他们的思维灵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3.拓展物理教学空间

处处留心皆学问,对于初中物理来讲亦是如此。很多教师让学生课前预习、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却忽略了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多思考,拓展物理实验教学空间,注重实践教学,将物理实验教学延伸到生活中去,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热胀冷缩”的知识时,会特意提到水的特殊之处:水遇冷变成固体后,体积没有变小,反而会增大。学生φ飧鱿窒罂赡懿惶明白,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里的冰箱冷冻室中放置半杯水,并在水面高度的位置标记,几个小时后再去观察水杯水面高度的变化。这种简单有趣的家庭物理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让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进行物理实验,亲自体会物理的魅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从简单的物理实验入手,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落实物理实验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同时,拓展物理实验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多种举措,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阿哈甫・叶金汉.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