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范文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篇1

要点分析

一、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条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1.地形类型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平原区位选择优势:平坦、土壤肥沃易耕作;交通便利;节省建筑投资。

高原区位选择优势:热带地区的城市分布地;气候较凉爽。

河谷、开阔的低地区位选择优势:山区城市分布地;气候较温暖、交通便利。

2.气候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3.河流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河流水运起点或终点区位优势:便于货物转运,城市供水;运输功能;古代军事防卫。

两河汇合处区位优势: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过河点(渡口)位置区位优势:河流两侧,便于交流。

河口位置区位优势:河流腹地宽广。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区位优势:天然河面利于安全防卫。

二、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1.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工业革命后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煤矿:以煤矿为基础的矿业城市:曼彻斯特、匹兹堡、大同等。

石油:以石油为基础的矿业城市:阿伯丁、大庆、盘锦、东营等。

铁矿:以铁矿为基础的矿业城市:鞍山、攀枝花、包头等。

2.交通与城市区位

3.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政治:作为政治中心而新建的城市,如:巴西利亚、华盛顿、伊斯兰堡、堪培拉等。

军事:因军事目的而建,后发展成为城市,如:北京。

宗教:宗教城市,如:麦加、麦地那、拉萨、梵蒂冈等。

三、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交通线兴衰(河流,铁路线等)――对该地城市分布和发展的影响(济宁、扬州因京杭大运河淤塞济宁、扬州而衰落;阜阳因京九铁路而兴);科技、旅游――现代一些新兴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日本筑波)。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如科技城:筑波、硅谷、爱丁堡;旅游城:黄山、张家界、桂林;特区城:深圳、珠海、汕头。

学法点拨

在学习中学生应该掌握城市区位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一、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选择

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例如对浦东开发区的区位优势的分析,就应该从上海市的城市发展需求出发来分析,由于上海城市在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服务型、信息化、国际化大都市,为此其扩大中心商务区的功能是最为关键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①紧邻外滩老商务区,历史基础好;②与老城隔江相望,易发展成一个整体;③地势低平、水源方便;④老城区人口、工业、商业活动高度集中,环境问题严重,急需减压;⑤滨江临海,交通方便。

二、具体城市的区位分析

主要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来分析其区位条件(城市的形成多与自然条件相关――气候优越、地形平坦、水运、水源便利、矿产丰富;城市的发展多与经济壮大有关,如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开发)。例如重庆市的形成和发展区位:①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②国家政策的支持(直辖市);③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④农业基础好。

命题趋势

结合实例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因素即分析影响城市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分析影响城市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等是学生的学习难点,要更好地分析与理解城市区位原理,就应该明确命题的变化角度和情境,熟悉试题的命题趋势。

一、分析城市区位的有利条件,或宏观上全面评价城市区位的不利条件(制约条件)

例1.(2007年高考文科综合全国卷I)读图完成以下问题: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槽)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袭。

[解析]此题从燕京的空间位置入手,主要考查城市区位选择的优势条件。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河流、地形、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和宗教”,根据题目要求“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因而主要可从地形、土壤、水源和气候四方面加以考虑,通过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二、全面评价城市区位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例2.(2006年高考天津卷)读我国两区域图,回答问题:分别说明a、b两市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的有利与不利自然条件及其影响。

[答案]a城市:地表起伏较大,土地利用难度大;邻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b城市:地形平坦开阔,空间拓展余地较大;邻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选择。根据题目要求,可知题意是要求分析城市区位选择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由于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主要有气候、河流、地形、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和宗教等,结合两城市的区域图并分析其区域特征,不难得出结论。

三、细化分析某一城市区位因素

例3.(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在中国,近代铁路和公路出现之前,河流的交通运输功能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图中所示通商口岸的选择与它们方便的水路交通条件密切相关。比较图中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

[答案]A位于河流交汇处,E位于河口。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选择,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河流、地形、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和宗教等,根据区域图和文字信息,明确图中所在区域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并综合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当然,还应该认真阅读试题要求,可知试题要求细化分析城市区位因素即“A、E两城市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通过细化分析不难得出:A、E两城市在河流交通运输中的区位特点为“A位于河流交汇处,E位于河口”。

四、从宏观上分析比较两城市区位的有利条件、不利条件或宏观上全面评价城市区位的区位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

例4.(2004年高考江苏卷)读图完成下列要求:(3)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城市的区位选择,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有:气候、河流、地形、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和宗教等,根据区域图明确图中两个城市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并综合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容易得出a和c所示国家的城市相对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其共同区位因素是“气候温和湿润;海上交通便利”。

当然在今后的复习中除以上命题的趋势以外,还应该关注以下趋势:具体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动态变化;分析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客观评价城市区位分布的合理性等。

思维技巧

在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时,应该首先考虑:1.这个城市在刚形成时,是何原因把它吸引在一定的区域的;2.然后再进一步考虑是何原因促进或制约了它的发展;3.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真正找出某一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以及其它一些主要因素。

例如:简要分析近年来有何新因素对武汉城市的发展起较大的作用。

思维技巧:此题的解答其实是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城市区位原理分析武汉城市的发展,要针对武汉的具体情况来分析,必须熟悉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以及武汉及其附近的地理情况,并能够用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进行全面的分析。

篇2

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介绍

一、地形与城市区位

1.城市主要分布在平原: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美国三大城市带位于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场所。

2.热带城市分布在高原:巴西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上。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利。

3.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如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

二、气候与城市区位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分布在降水适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这个地带内,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一般比内陆地区优越,人口又向沿海地区聚集,使世界城市多数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世界三大片城市密集区:大约60°N以南的欧洲地区;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

荒漠干旱地区、高纬度寒冷地区、湿热雨林地区很少有城市分布。我国特大城市中只有包头、兰州、乌鲁木齐位于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三、河流与城市区位

1.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古代更明显,沿河设城是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沿河城市区位: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如江西赣州;②河流汇合处,如宜宾、武汉、重庆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汇合处;③河口处,如上海、广州等。

2.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最大处、河心岛等处。如伯尔尼、巴黎、波士顿等。

四、自然资源与城市区位

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很快,人们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工矿业的发展,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工矿区出现了一批新兴城市。

依托煤矿发展起来的城市:伯明翰、曼彻斯特、匹兹堡等;

依托世界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阿伯丁等;

依托金矿开采兴起城市:约翰内斯堡等;

依托铁矿发展起来的城市: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依托中国石油发展起来的城市:大庆、玉门等;

煤炭工业城市:大同、鹤岗、抚顺、开滦等。

五、交通与城市区位

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也有重要的影响。城市是人口密度较高、面积比较大的聚落,是货物和人员的集散地,需要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因此城市分布的趋势是向交通便利的位置集中,世界上的城市一般都建在主要交通线上,沿海、沿江、沿铁路干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的轴线。不同交通运输时代,城市产生的区位因素不同。

古代城市:南方多位于河流汇合处,北方多位于大道汇合处,如邯郸。

现代城市:铁路公路沿线形成城市。因铁路枢纽兴起的城市如石家庄、郑州、蚌埠、宝鸡,株洲有京广、浙赣、湘黔线通过,是个“火车拉来的城市”。

六、政治、军事、宗教与城市区位

古代的雅典、罗马、西安、洛阳、巴西利亚、美国华盛顿、澳大利亚堪培拉、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为政治中心而建;美国的圣地亚哥、阿那波利斯,英国的普利茅斯,法国的土伦,日本的佐世保和我国的旅顺等,都驻扎大量军队,拥有大量军事设施,为有名的军事城市;麦加、麦地那、梵蒂冈、拉萨由宗教中心发展而来。

在分析城市区位因素的问题时,要注意影响城市区位因素很多,同一城市发展的不同时期,影响其区位的主导因素也不相同。城市区位因素也在不断变化,有些因素如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有些因素如交通、自然资源等自古至今都一直对城市区位产生巨大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有些新的因素成为影响一些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如因科技而形成的日本筑波科学城;因旅游因素而兴起的城市,如桂林、泰安、黄山市等。

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分析知识拓展: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1、城市化特点: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主要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城市化动力机制:社会经济发展是主要动力

3、城市化的前提: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起步早(现处于后期);

水平高

速度慢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出现逆城市化

出现大都市连绵带

5、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起步晚(现处于中期)

水平低

速度快

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虚假城市化——南美洲

滞后城市化——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

城市化水平很不平衡:南美较高,亚非较低

6、逆城市化的原因:

大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篇3

关键词:旅游企业 空间区位选择

旅游企业区位是旅游企业活动的空间。笔者将研究旅游企业活动的场所及场所选择过程的理论称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理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旅游企业空间区位现状分析,主要指旅游企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现状和关联分析;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预测,指旅游企业选择某一空间区位,其在该区位的经营成本、利润、客源市场等预测;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决策,指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和区位空间秩序的决策。

白光润(2004)把区位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区位三种。对于旅游饭店、主题公园、会展旅游类旅游企业来说,其空间区位选择对其生存与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旅游资源区位因素

旅游资源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旅游吸引力,拥有全国甚至世界吸引力的核心旅游资源就会吸引相关的旅游企业形成集聚现象。到目前为止,尽管兴造了很多人工的主题公园等景点,但是资源禀赋的优势仍是核心旅游产品中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核心旅游产品的区位也就决定了旅游产业集聚的区位。

旅游资源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旅游资源区位往往就是旅游企业区位。旅游景区(点)型旅游企业需要依托旅游资源来开发核心旅游产品;旅游度假型企业需要依托良好的自然与生态环境营造旅游度假氛围而定位在旅游资源所在区位。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状况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布局状况。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可能呈现出带状、圈状、点-轴状、星云状、梳状等不同形态。由于旅游资源,尤其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长期的过程,而且在一定区域内旅游资源空间集聚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等地域往往是旅游资源的集聚地。旅游资源的集聚会带来旅游产业的集聚,旅游资源的空间形态对旅游企业空间布局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旅游企业空间区位对旅游资源区位也会产生影响。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主题公园景区等主题景区的开发与建设使原本不是旅游资源区位的区域被开发成著名的旅游区,如杭州沿杭州湾区位目前已开发成主题公园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旅游企业区位的形成对原本缺乏旅游资源或仅为潜在旅游资源的区位被开发成旅游资源区位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旅游市场区位因素

市场泛指产品销售场所。本文提到的旅游市场主要指旅游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旅游者数量。旅游市场区位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有几下方面:

旅游客源市场与旅游企业的相对位置。旅游企业区位越接近客源市场,则区位越好。旅游者出游遵循距离衰减规律,越接近旅游客源市场的区位,旅游者到访就会越多。

旅游客源市场规模。这主要取决于客源地人口状况(人口规模、人口增长速度、人口职业构成、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教育构成、人口的空间构成及人口的空间流动等)、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客源地的国民经济总量发展状况、个人收入状况及外贸收支状况等)、客源地社会与文化背景等。客源地不一定是异地。目前旅游客源市场中有一定比例为当地客源,因此,旅游企业空间区位所在地(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人口等状况也是客源市场规模的重要影响因素。

旅游客源市场结构。旅游市场一般分为国际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当地休闲市场。旅游企业的客源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到空间区位选择。一般如果以国际旅游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如高星级饭店、国际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则宜布局在国际性大中城市,这些城市往往是国家出入境口岸城市或具有国际航班连接的主要国际客源市场。如果以当地休闲市场为主要客源定位,则可以布局在居民集聚区、城郊交错地带等。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

在相对分散的旅游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有效的、有质量保证的及一定容量的区域交通网。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提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之一。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任何一种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或发展的思考都必须包括交通因素的规划与思考。旅游交通区位是指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空间距离和可达性。

旅游交通区位因素是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需要重要考虑的区位因素之一。如果城市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有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或城市交通干道等快速交通方式可达,则旅游企业可以把原本在核心区布局转移到在边缘区布局。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一般都较好地解决了旅游可达性问题,游客可以便捷地抵达,旅游企业区位选择则偏向在城市旅游空间集聚区布局。另外城市的外部旅游交通区位也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一座城市是否有航空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吸引国内中长途客源,甚至国际客源;是否有铁路运输方式将直接影响到城市到访客源的规模、城市旅游吸引力的范围及游客的抵达便捷程度;是否有高速公路等快速公路交通方式将直接影响到中短途游客是否可以快速便捷地抵达及自驾车游客等散客的旅游决策行为。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在考虑交通区位时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投资数十亿,并于1997年倒闭的苏州昆山福禄贝尔乐园的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忽视了当时我国自驾游还处于起步期,企业虽然处于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但当时游客,尤其是散客还不能便捷地抵达。旅游交通区位直接影响到旅游企业以后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旅游从业人员区位因素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是城市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而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密度、素质与技能等在区域之间是有差异的。如长江三角洲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高校云集,开设旅游专业的高校也相对于高校较少的浙江嘉兴、湖州、舟山和江苏无锡、常州、镇江等城市要多,而且上海等长江三角洲旅游中心城市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多,特别是熟练的旅游从业人员多。

旅游从业人员因素虽然不是旅游企业选择区位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但因为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定区位的旅游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大中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实习生)的数量在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旅游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从业人员的工资成本空间差异明显,因此,旅游从业人员会对旅游企业在城市间选择区位有影响,但对于在城市内的具体哪个区位选择布局影响并不大。

旅游集聚因素和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旅游产业集聚与分散是旅游产业空间配置的两种形式。旅游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带来以下优势:共享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使其不需要单独对旅游区域的基础设施进行专项投资;共享客源,旅游者的出游行为具有多目的性,可能会同时选择数个旅游产品,同时光顾数个旅游企业,客源共享有利于减少旅游企业营销成本;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优势,旅游企业集聚可以共塑特定区位的旅游形象,可以进行旅游合作,如进行旅游市场联合营销等减少旅游企业经营成本;便于相互交流旅游信息和旅游市场信息,有利于加快旅游产品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区位的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治安状况、政府管理与决策水平、旅游经济发展状况、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当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态度、旅游发展政策、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状况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也对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具有一定影响。

旅游企业区位选择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定位战略

借鉴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chun 与 kalnins(2001,2004);begin(2000)等学者在对饭店等住宿业空间区位选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旅游企业发展战略对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空间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

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研究表明:饭店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受到城市的社会经济与城市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对它们的变化产生影响;饭店集聚仅仅发生在定位差异化的饭店之间;在寻求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性的集聚布局及差异化的扩散布局的平衡点上,重点考虑的是价格与地理范畴中的相关因素。

对旅游业来说,由于重新定位的高成本性及产品的不可移动性,基于价格、规模、服务基础上的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决策对成功经营是非常重要的。旅游饭店在进行产品与地理区位选择时,必须认清新饭店是否与竞争对手的定位一致或有所差异。基于效率原则,对具有相似旅游市场细分的旅游企业来说,空间经济模式总体上趋于集聚而不是扩散。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企业,其区位选择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chun 与 kalnins(2001,2004)研究表明:住宿接待业通过集聚,能减少消费者的搜寻成本,继而增加需求。集聚经济是旅游企业区位选择注重考虑的因素,但成功的旅游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应是具有显著差异定位的企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与其竞争对手存在的差异,或拥有以较低成本提供所需要的产品与服务的能力,或能以独特的方式提品与服务并比竞争对手创造出更多的消费者价值。与竞争对手拥有的资源具有相似性,也许会增加竞争度。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布局能使集聚企业获得正的外部性而取得竞争优势,分散布局能使旅游企业获得地方化经济取得比较优势。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认为旅游饭店空间区位选择是基于集聚战略还是分散战略,将取决于饭店决定是否与竞争对手定位一致还是有所差异,或是在某些方面定位一致而在其他方面有所差异。urtasun 与 gutierez (2006)研究表明:旅游饭店区位选择中涉及到的地理区位、价格、规模与服务等4个方面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体;与竞争对手的地理距离受饭店规模与服务一致性影响而缩小,受价格一致性而扩大;在马德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规模与服务的新饭店区位选择时选择集聚布局所获取的利大于弊,而具有与竞争对手相似价格的新饭店扩散布局则弊大于利。

参考文献:

1.白光润.微区位研究的新思维[j].人文地理,2004

2.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3.孟庆红.区域经济学概论[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篇4

二、知能构建

1.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如图1)

2.城市等级体系及空间分布(如图2)

三、图表剖析

1.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如表2)

2.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如图3)

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形成前提是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一般选择最接近的中心地,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最终会形成六边形服务网格。在这个体系中,高级中心地位于它的服务范围中央,有六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在服务范围角上;这低一级的中心地又有自己较小的服务范围,其角上又有六个更低一级的中心地分布,如图4。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的服务范围之间并没有明确分界。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理想平原,因此同等级的相邻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可能会重叠。生活在两个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人,有可能到两个中心地寻求不同的服务。

四、技巧点拨

1.如何分析城市区位因素

(1)确定主导因素。确定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首先应从城市刚形成时考虑,是什么因素致使城市在目前所在地;其次,随着历史的发展,是什么因素促进和限制了该城市的发展,通过对各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即可确定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2)考虑发展变化。某些区位因素在城市发展早期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其影响慢慢减弱,如军事、宗教等因素。而一些过去影响比较小的旅游、科技等因素,现在却成为某些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另外,随着交通方式的改变,其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3)构建区位分析。①地理位置:分析城市在一定区域内的位置特点及其与河流、重要交通干线等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关系;②自然因素:所在地区的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③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从交通、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城市发展的优势、潜力和不足。

2.城市等级与空间分布

城市按规模和等级看有大小、高低之分,一般规模大、等级高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比规模小、等级低的城市大,而规模和等级相当的城市的服务范围需进行综合考虑分析。解答相关题目时应注意三点: ①等级高的城市具有的职能,等级低的城市不一定具有; ②同一个区域内,等级较高的城市服务范围包含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辗段В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③同一个区域内,等级是变化的,但变化是有条件的。

五、典题精练

(2015年福建卷)图5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篇5

关键词:会展业地理区位;区位选择;空间尺度

作为会展旅游的核心,会展旅游的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会展举办地,举办地所追求的是会展旅游给居民和商业团体带来的直接和间接利益。会展旅游的吸引力激励和鞭策着举办地去赢得会展市场,最富有竞争力的会展旅游举办地能够使会展业的不同利益群体获得各自的利益。因此,会展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将影响到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所谓区位就是从空间的观点,确定地理现象位置、距离、规模、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区位研究的目的是寻求地理事物存在的地域内在规律。

一、会展旅游业的地理区位和空间尺度

区位(Location)一词,除解释作空间内的位置SituationorPositioninSpace外,还有放置和为特定目的而标定的地区两重意思。所以区位与位置不同,它既有位也有区,还有被设计的内含。地理区位这个术语是在区位论引入地理学后才开始使用的,它增加和强调了区位同有关地理现象的相互联系,并赋予各种地理要素以区位概念[1]。由于地理区域存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因此依据地理区位因地理现象和事物存在的空间形态不同,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会展业也存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种不同的区位尺度,它们关注的重点分别为会展业的地区布局(宏观)、地点布局(中观)、会议与展览的场馆布局(微观)。这些侧重点构成了有序的空间层次。

(一)会展地区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宏观区位

从目前会展业的发展分布情况和各地区的经济分析来看,会展产业带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密切相关[2]。发展地区会展业应考虑如下区域经济条件:

1.区域经济发达程度

会展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与经济发展有着紧密的关系。纵观世界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等都是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我国城市会展业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崛起也充分表明会展业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强烈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总量的扩大必然会对会展产生强大的需求,促进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2.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开放程度

一个城市要发展城市会展业,必须具有较高的开放程度。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一般都是开放程度较高的国际大都市。在我国拥有“中国第一展”、并被誉为“华南会展之都”的广州,因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政策束缚少,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因此会展市场开放度很高。广州既有国家级的广交会,也有纯粹的国外来华专业展,还有民营展览机构所办的各类专业展。

3.第三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达程度

会展业与交通、通讯、住宿、餐饮、旅游、商业等行业有较强的关联性,需要这些行业提供完善的服务,满足参展客商的多样化需求。另外,国际会展业发达的城市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城市产业发展起来的,如德国汉诺威的工业博览会,法国巴黎的时装展等,因为只有特色的城市产业才能培育出特色的展览项目。

4.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

旅游与会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城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会提高城市会展活动的吸引力,世界上著名的会展城市如汉诺威、法兰克福、米兰、新加坡等都是著名的旅游城市。瑞士东部小城达沃斯是阿尔卑斯山系中海拔最高的城市,人口100余万,是世界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每年1月末,世界经济论坛在这里召开年会,仅此一项每年就给达沃斯带了7000万美元的利润。另外,每年除有400多个大小会议在此召开外,还有70万游客前来度假。因此,具备特色的旅游资源,成为会展业发展的一个必备条件。

5.政府的支持

会展旅游是一个涉及多行业、多部门的产业,通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与其他经济部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互动中实现良性循环,共同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规划时,积极考虑本国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进行有利的安排。除客观条件外,发展会展业还必须有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如德国的汉诺威、法兰克福、慕尼黑、杜塞尔多夫等都是国际著名的展览城市,它们都把展览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出台一系列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参展商和观众。

(二)选择会展城市时考虑的因素:中观区位

会展旅游业的中观尺度主要是指会展举办城市的选择问题,该空间尺度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的区位条件、经济实力和城市吸引力状况等因素。

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

发展会展旅游必须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世界上最重要的150个专业展览会中有近120个都在德国城市举行,与其地处欧洲中心、交通便捷密切相关。从城市看,2001年承办各种国际会议最多的10大城市,如巴黎、伦敦、日内瓦、布鲁塞尔、柏林等,几乎都在地理位置上得天独厚。我国的香港、上海、北京等城市会展旅游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地理位置优越。

2.高度发达的城市经济

会展业成本较高,无论举办何种会展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资金投入。据世界银行提供的资料,20世纪以来举办国际性会议次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和城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均在10000美元以上。瑞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长期位居世界第一,举办国际会议次数排行世界第九位。因而发展会展旅游的旅游目的地通常是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或城市。

3.完善的会展设施

现代化的会展设施是开展会展旅游的物质基础和先决条件,许多会展旅游目的的成功得益于良好的会展设施。纽约、底特律、米兰、伦敦、巴黎、东京、法兰克福、慕尼黑都有10万或20万m2以上的大型现代化展馆,汉诺威建有展出面积接近47万m2的世界上最大的展览场馆,新加坡也有一个近10万m2的博览中心。

4.良好的城市形象和较强的城市吸引力

城市形象是旅游竞争的武器,缺乏城市形象或城市形象不佳的城市很难向游客促销,也就是没有竞争力。发展会议展览旅游的城市必须要有鲜明的城市形象。城市的吸引力在于城市形象,城市旅游资源的丰度和文化内涵则是营造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会展与旅游是分不开的,很多时候会展的举办就是冲着举办地的名胜古迹、美丽风光和良好的城市环境而来的。

5.完善的城市功能

会展业对城市功能有极大的依赖性,没有完整的基础设施、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通信设施等,一些大型会展活动,如世博会乃至一些交易会是不能举办的,要成功举办一些大型会议也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只有提升城市公众休闲、城市娱乐、康体、文化、商贸、购物、交通、通讯、邮电等城市功能,才能吸引会展旅游者和旅游投资者。新加坡发展会展旅游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交通、净化环境等以吸引投资者和会展旅游者。

(三)选择会展场馆所时考虑的因素:微观区位

会展场馆选址对会展业的发展而言举足轻重。场馆一旦落成,也就决定了会展业借以发展的空间地理区域。这一区域内的各种基础设施,包括它的相关配套设施、道路交通状况等等,就成为会展业的运行环境,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甚至行业本身的发展。在会展场馆的选择的众多因素中,交通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对于那些正在选址建立会展中心的政府规划部门,选择好展馆的建设位置对展馆效益和城市会展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好的会展场馆,不仅应该具备完善的内部设施和服务机制,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周边环境[3]。

其一,好的展馆应处于交通网络发达地区,四周交通便利、换乘方便,各种交通设施齐全,便于游客和参展者的参展行为。

其二,展馆地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其它行政机构服务区域,避免给附近居民带来困扰或者妨碍其它公共事务。

其三,展馆附近应配有齐全的配套基础设施,如宾馆、酒店、商场、健身场所等等,为展会和旅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避免了重复建设所造成的浪费。

其四,展馆群体架构应呈现狭长、分散型,而非集中、聚集型,避免因展馆过分集中而带来的车辆拥堵,难以对其进行有效地集散。这样既可以使观众有效参展,又能够发挥展馆优势,兴办品牌展会。一般而言,会展场馆多选址于城郊结合部即与上述因素的可实现性有关。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要避免庞大的会展活动所带来的周边交通问题,对展会的明确定位和对专业观众的区分,也是加强对展会控制、减少观众流动量,以及提高展会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会展旅游业区位选择的综合因素

具体到某一个展会的举办地的区位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吸引力、会展场馆的周边环境及自身状况等因素[4]。

三、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

从理论上讲,会展业的区位决策过程可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为会展预先策划阶段,主要是确定会展的时间和预算,并开始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准备工作。在此阶段中,要考虑各种各样的先决条件。例如协会执行委员会的新成员,可能会提出对这个过程的不同观点。过去的经验,尤其是最近一次会展的执行情况是未来会展地点选择的重要依据,比如先前已经制定的轮换使用会展地点的政策。预期的环境条件对会展的举办具有也是非常重要的。毋庸置疑,为数众多的地点选择因素都会对这个策划前的步骤产生影响,并进而在做出最后地点的决策时,能够看出每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在这个早期步骤中,其他竞争区位在准备候选地名单之前通过与协会的接触,就可以开始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决策过程。新晨

第二步的主要工作是通过调研和现场考察,收集能够满足最低要求的可能的会展区位和详细信息,对地点选择进行分析。对于重大的会展还可邀请候选的举办地的代表向协会介绍商务活动开展情况。另外,要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最后的建议。

第三步根据会展策划者或者选址委员会的建议,由会展主办方做出区位选择的决定。委员会的成员可能会对到底哪些地点选择因素更为重要提出不同的看法,而且相竞争的举办地常常会不断地进行据理力争,还可能提出先决条件的问题。例如从吸引参展商或与会者以及获利的角度,会展的特定目标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最后阶段,为举办会展(第四步)和会后评价(第五步),将此次区位决策过程作为下次会展的先决条件。评价还可能提出一些潜在的备选或竞争区位,以备未来举办会展时选择。

参考文献:

[1]杨吾扬.区位论原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

[2]主.会展旅游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16-23,97-98.

篇6

关键词:证券公司;区位因素;回归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110-03

前言

中国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大力发展证券市场。证券市场不仅具有天然的融资功能,还是有效配置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它的某些指标还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投资者信心的晴雨表,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和调控政策亦往往通过证券市场反映其效果。

证券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各种金融创新业务也加快了步伐。但从整体上看,经纪、自营、以承销业务为主的投行仍是国内券商的最主要业务内容和利润来源。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对外开放,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威胁。为促进我国证券公司更合理、更有序、更健康地发展,学者大多从如何评价和提升证券公司的竞争力,制约证券公司发展的因素,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制度、治理结构、经营模式、营销能力、人力资本等角度进行研究,对证券公司区位的研究相对较少。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对适于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探讨。

因为证券公司总部的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整个证券公司在国内的发展,所以,每个证券公司在选择总部的区位时都会做一番思量。但是究竟何种区位因素能够有效促进公司的发展并不十分清楚。本文以拥有证券公司总部(以下简称证券公司)的22个城市为对象,结合城市内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探索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一、区位因素分析

1、资本规模

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开放,国际投资银行逐渐介入,我国证券公司资产规模普遍偏小已经成了威胁其生存与发展的因素之一。资本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证券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开展业务的能力,公司所在区位拥有的资本数量多有利于公司扩资、融资,促进公司发展。

2、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资本形态,具有其自身独特的性质,其基本特征有:依附性、动态性、私有性、波动性、群体性、创造性、层次性、潜藏性。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与其他行业相比,证券业的经济效益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产出。证券公司的员工是知识型员,所以,证券公司应落户于有人力资本优势的区位,有利于提升公司人力资本的经济效益。

3、科技实力

区位在科技实力上的优势能给予证券公司的运作更多技术支持,同时区位内的大学、科研院校、企业研究中心等是证券公司员工的很好来源,此外,科技实力强的区位,拥有的潜在个人投资者也多,这就增加了对公司的业务需求,有利于公司发展。

4、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一个区域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基础设施发育的完善与发达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活跃度、开放度,是吸引外部稀缺资源和整合内部资源的基础性要素,电力、邮电和交通构成区域发展的基础性环境。证券业所需的技术、信息及其产品主要依赖于现代通讯和网络设备,证券公司与客户,以及客户与客户之间主要通过网络等设备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此外,证券公司与外部的交流也需要发达的交通设施,所以说区位的基础设施对证券公司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

5、社会区位优势

社会区位优势指证券公司所在区位的政治文化区位优势,不同的区域在国内的政治文化区位是不一样的,这体现在区域的行政中心等级和科教文中心等级两个方面。我国证券公司无论在总部的选址或是营业部的选址时都会选择所在省份的中心城市或是直辖市,这种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这类地区的社会区位优势高。

6、经济发展状况

个人投资者、机构和企业进入证券市场的前提是拥有一定量的资本,所在地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影响潜在股票需求者和供给者的数量,同时,一个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越多,说明企业发展状况越好,企业数越多,潜在的需要上市融资的企业数量也就越多,所以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影响证券公司发展的区位因素。

二、实证检验

本文用证券公司所在城市的特定指标表示对应的区位因素,构成计量检验中所需的七个解释变量,并选取变量对城市内证券公司的发展情况进行量化,构成被解释变量,利用Eview3.0计量经济学软件将各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一一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并对其t值及模型的异方差性进行检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检验变量的选取

证券公司发展的好坏不能简单的用某项经营业绩指标来表示,公司发展的好不仅指公司规模大,还要考虑公司的风险控制情况等。王晓芳、王学伟(2008)选择证券公司经营中的18个参考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全面反映了我国证券公司的综合实力,以排名的形式对我国证券公司2006年度的经营状况做出了全面、客观的评价,本文中采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用其数据构造实证检验中所需的被解释变量。2006年,我国共有104家证券公司,但是公司的规模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加客观,只采用前50家公司的综合得分,剩余64家不进行考虑。前50家公司的总部分布在全国23个城市,用每个城市的证券公司的平均综合得分表示证券公司在该城市的发展情况,这就得到了检验中所需的被解释变量。

为了得到检验中所需的解释变量,需要选取变量来量化六个区位因素。为了得到检验中所需的解释变量,需要选取变量来量化六个区位因素。本文从《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选取了资本数量指数、人才竞争力、科技实力指数、基础设施竞争力、政治文化区位优势指数这五个指标依次量化前五个区位因素。另外,经济发展状况这一区位因素,用城市的GDP与人均GDP两个变量表示。

2、样本数值

对上述各变量的样本值进行整理,现列表如下。

3、回归检验

利用表2中的样本资料,将前五个解释变量分别与被解释变量――证券公司的平均综合得分,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并记录斜率项的t检验值。将地区GDP与人均地区GDP这两个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记录t检验值及F检验值。本文采用了截面数据做样本,对于这类计量经济学问题,由于在不同样本点上解释变量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差异较大,往往存在异方差性,所以,本文对回归模型的

异方差性做了White检验。并给出了与各模型相对应的怀特统计量。回归结果见下表。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20的t分布的临界值为t0.025(20)=2.086,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20的£分布的临界值为t0.05(20)=1.725,因此,前六个解释变量的参数都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下的t检验,人均地区GDP的参数未通过检验,但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其参数也通过了检验,且给定显著性水平a=0.05,查,分布表,得到临界值F0.05(2.19)=3.52,又11.8>3.52表明模型的线性关系在9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成立,即地区GDP与人均地区GDP确实对证券公司的平均综合得分产生显著影响。从怀特统计量的值及其伴随概率看出,每个模型都不能拒绝同方差性这一原假设,即不存在异方差问题。

4、结果分析

通过回归检验,发现七个解释变量都对被解释变量产生显著影响,根据t值的大小,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变量依次为:人才竞争力、政治文化区位优势指数、地区GDP、资本数量指数、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实力指数、人均地区GDP。基于上述发现,得出以下结论:六个区位因素对证券公司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但影响程度有着些许区别,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力资本、社会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状况、资本规模、基础设施、科技实力。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城市文化产业 区位因素 地域组织

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影响因素分析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影响因素也有差别,侧重点也随之变化。当前,各种不同门类的产业结合紧密,影响因素繁多,需要从经济整体角度出发,多方面全方位的考察区位因素。基于此,本文综合考察各种影响因素,选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是地域文化因素。地域文化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影响重要性正日益显著,因此社会文化因素成为分析城市文化产业影响因素的首选因素。根据文化产业的内涵和定义,地域文化因素包括一个地域内的文化沉淀和文化创新。文化沉淀主要指某一地区所具有的文化资源,通常是该地区经过长期历史进化形成的文化底蕴,是每个地区所特有的文化特色。文化沉淀从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前者包括古代历史建筑物、具有历史气息的城镇、民间艺术品、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等等,后者包括口传心授的语言文化、历史传说、民风民俗等等。按照所包含内容,文化资源可以分为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等;按照产业发展性质来划分,可以分为可开发的动态文化资源和不可开发的静态文化资源。可以说,地域性的文化沉淀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基础和前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和根基。

文化产业实质上就是对地域性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形成具有市场价值和竞争力的产业链条,其前提就是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因此文化产业发展的健康与否、竞争力高低关键在于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当前,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激烈,文化产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需要从文化沉淀出发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强化文化品牌意识,才能凸显差异和增强竞争力,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文化的发展具有动态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只有充分利用历史积淀的文化底蕴,加上不断的创新,城市文化产业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

二是资本因素。对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影响较大的资本因素主要指金融资本。文化产业需要对原有文化底蕴进行整合、开发,需要扩大市场影响力,需要利用各种传媒进行宣传造势,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做基础。当前,文化产业集团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产业规模的日益增大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在分析资本因素对区域文化产业的影响时,区域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区域文化产业风险资金的可获性都成为重要的制约因素。

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国内外成功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表明,要想使文化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只有充分调动政府投资、民间资本、外资引进等多种融资渠道,采用金融信贷、资本融资等多种融资方式才能形成完整的投融资体制。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下出台的文化产业相关政策,对小型文化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区域政府如果指定某些文化企业作为地区文化产业试点,则会在政策上给予相应扶持。除了政策引导,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影响意义的因素还包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所关注的资本的法律地位、享受的权益、资金流通和退出机制、财税政策等,这都是文化企业发展非常关注和重点考虑的因素。

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受技术操作、市场变化、财务风险的影响,文化产业投资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成功率不足30%。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传统金融机构,出于资金安全性和收益率的考虑,往往不会投资此类产业,只有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财团才敢在文化产业领域中大胆运作,因此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回报。当前的情况在于,受背后潜在高收益的影响,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产,融资渠道单一且不顺畅、企业创始人社会信用缺乏,资产抵押匮乏,为了寻求足够的资金,风险资本的触角便伸向了文化企业领域,成为提高投资的重要渠道和途径,一般情况下文化产业选择区域的主导因素变成了能否获得足够的风险资本。

三是制度因素。在进行区位因素分析时,逐渐地将制度、技术纳入到区位选择的考虑因素中。制度因素的引入能有效避免传统区位分析无法有效分析法律、法规、产权等因素影响效果的弊端,使得对综合成本区位的分析成为可能。总结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制度因素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相配套的文化产业法律法规、文化产业政策扶持、文化管理体制建设,都对产业文化的发展具有引导和指导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城市文化产业的健康运行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区域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运行体制的影响。

四是人力资源因素。人力资源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日益显著,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在于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较多的知识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的地位更加突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相关方面的人才。文化产业需要不断的创造和创新,没有专门的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就无法推动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缺乏人才力量的文化产业必定没有长远发展的根据和基础。文化产业的每一环节,包括创作、整合、生产、推广、销售都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育,在城市文化产业区位选择上,人才的作用不可或缺,其中影响因素主要是文化产业人才构成、数量、素质、储备,这些人力资源要素的不同,对文化产业区位分布的影响必然有所差别。

五是技术因素。技术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在于技术与技术之间相互依存的特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文化产业的区位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因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文化产业作为文化整合的产业链条,需要丰富的知识和技术做基础,从提出构想到面向大众,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撑。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文化传播媒介的诞生有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进步,各种文化印刷品、录像制品、电子排版、网络媒介等技术在文化领域得到普及和应用,文化产业逐渐摆脱了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经营模式,普遍实施工业化批量生产模式。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形成、发展和成熟起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渠道的拓宽、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激光技术的日新月异等催生了许多新型的产业。可以说,技术的应用是保证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文化产业区位选择具有尤为突出的影响。

城市文化产业的地域组织

地域组织是指对地域空间格局中的点(节点,城市)、面(结节区域、腹地)、网络(流的通道)进行组织与安排,是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按照客观规律对地域进行的组织与管理形式。文化产业近年来方兴未艾,分析地域组织形式,可以分为文化街、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业中心城市、文化产业群、文化产业带。这里以文化产业园区为例,阐述城市文化产业的地域组织问题。

第一,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内涵界定。对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界定,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标准,这造成了对产业园区的概念认识不清、容易混淆。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界定也更加重视,笔者在调研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内涵应该包括:文化产业园区以文化资源为基础,依靠地域性的文化底蕴,在资源整合的基础上研发出和文化相关联的相关产品,通过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区域性综合研究体系;城市文化产业园区需要一套适合其发展特点的运行机制,园区内的组织管理人员按照组织的有关规章制度统一管理;城市文化园区是在特定地域内进行文化创造,结合商业运行机制将艺术化的文化和商业消费有机融合,供人消费和娱乐,集中代表了该地域的文化气息和氛围;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目的在于满足地域内的居民和外来游客的某些文化诉求,集中反映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社会与经济需求。

第二,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机理。文化产业地域性呈现出空间聚集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技术特征:需要大量知识型劳动力;产业的运作较大程度地依赖知识型企业;以传播文化为主要业务的文化传媒公司经常对文化型人才进行争抢,文化公司的发展依靠体制的有效运作;由于文化企业的整体需要外来企业和资金的参与才能有效运行,因此也需要制度约束才能平稳运作,在这种背景下,城市文化产业链条便顺应形势自发成立,这也解释了文化产业通常容易在特定的地域形成产业园。

第三,以城市文化产业园区为代表的城市产业文化地域组织区位选择分析。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态势和特点可以看出,在今后一段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仍以城市辐射周边为特点,文化产业园仍然主要分布于城镇,笔者基于此对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区位选择进行了浅析。在综合分析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影响因素中,重点就以下几个区位选择标准进行了探讨:一是选择具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区域,对于享有较大声誉的地区更佳。城市文化产业区位的竞争力来自于由文化滋生的文化产品的生命力,生命力较强的文化产品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上,因此在一个地域建立文化产业组织之初,应该对地域文化历史进行全面考察和综合论证,以最大限度地挖潜文化优势,并以这些优势为核心向外辐射,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二是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应尽量选择在临近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地域。这些地域内人才云集、文化氛围浓厚,能源源不断提供文化产业所需的创意和思路;高校和科研院所成熟先进的设备,能为文化产业的策划、生产、传播提供便利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支撑,并能够不断滋生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形态。三是城市文化产业区位选择应该定位于超前意识强烈的区域。城市文化产业的地域性整体规划被写进城市发展纲要中,相配套的制度在该区域能得以落实,可以在区域内实现新型的产业运行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另外,由于政策的扶持,在区域内政府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法保护和奖励知识创新和产权创新,用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引进文化型人才,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四是城市文化产业区位选择时,尽量选择宜于人类生活、环境优美、氛围宽松、文体活动等较为发达、生活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加上优厚的待遇才能吸引较多的人才,才能打造区域性文化品牌。五是城市文化产业区位选择应该尽量考虑人口密度,选择那些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因为不管是文化生产活动还是文化服务活动,其目的就是将文化产品推向大众和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人口越密集,市场前景越广阔。一般情况下,城市中心人口密度较大,因此文化产业宜选择在城市中心。六是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应选择在交通和通讯较为方便的地域,这样才能方便和外界沟通,才能提高品牌竞争力。

以上是城市文化产业区位选择应考虑的因素,实际上要想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往往具有较大难度,在大多数情况下选择影响因素较为突出的要素,应该对区位选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选择较为理想的区位。

结论

本文对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和地域组织进行了浅析,可以看出影响城市文化产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地域性的文化因素如文化积淀、氛围;资本因素如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风险资金等;制度因素如地域内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等;另外还包括人力资源因素、市场因素等。地域组织方面主要包括文化氛围、学术气息、品牌意识、人口密度、交通和资讯等。通过分析,以期为城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因素和地域组织的运行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参考。

1.谢植雄,叶妙君.文化经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J].人文地理,2013(19)

2.钱紫华,王爱民.城市文化产业集聚体:深圳大芬油画[J].热带地理,2012(26)

3.荣跃明.文化产业:形态演变、产业基础和时代特征[J].社会科学,2010(9)

篇8

关键词:文化产业集群 区位商 区位因素 相关系数 技术创新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主要是依托城市而展开。城市文化产业具有低投入高回报、物质能源消耗少取得效益大等特点,被认为是最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城市文化产业的集群发展不仅为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提供了新的和强大的动力,而且在创造自身价值同时也必然会带动城市相关产业发展。如何促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快速、有序发展成为当前城市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理论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学者们尝试对特定区域的文化生产特殊形式的空间组织进行理论化研究,空间集中和结块是两种引起产业集聚的重要空间模式。斯科特(1997)认为文化产业的生产具有五个鲜明的特点。此外,他测算了影视业、多媒体等在洛杉矶的集聚度,分析了多个大城市的文化经济;Nachum和Keeblee(1999,2000)深入研究了伦敦中心区的媒体集群,他们发现了地方化集群学习过程作为媒体集群创新和活力主要源泉的有力证据;HaraldBathelt(2002)分析了德国莱比锡文化产业集群的再次兴起,认为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分析不能仅仅集中在对内部关系的考察,还要分析文化产业集群与外界的关系;德雷克(Drake,2003)指出,文化产业的结块是提高创新速率的催化剂,在分工与专业化越细致的地方,文化产业的集聚现象越容易出现,因此文化集群在大城市出现的几率要高于乡村和小城市;努森和佛罗里达(Knudsen and Florida,2007)从人口密度入手,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研究创新和经济增长集聚以及空间集聚的关系。

(二)国内研究概况

在我国,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区域文化产业集群的实证分析。厉无畏等(2005)对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进行了思考;刘丽等(2006)对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张斯龙等(2006)描述了长三角报刊产业集群的现状;关松立(2007)将中外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詹大成(2009)对文化产业集群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周国梁(2010)对美国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进行了研究。

另一方面,中国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影响文化产业集聚或集群形成的因素。康小明、向勇(2005)讨论了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关关系;王伟年(2006)对城市文化产业的区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探讨了城市文化产业的地域组织问题;刘蔚(2007)分析了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文化产业的集聚格局、文化产业集群的生产组织网络、社会网络,以及跨国公司与文化产业集群的互动关系。

综上所述,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我国大部分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处于文化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要体现文化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成本降低等集群效应需要推动城市文化产业集群进入成熟期、延长城市文化产业集群整个生命周期,本文基于区位论、文化产业链原理、相关分析确定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指出创新与耦合是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

城市文化产业集群识别

区位商又称专业化率,所谓商就是比率。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用来衡量某一产业在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计算公式为:

LQ=(eij/ei)/(Ej/E)

式中LQ:i地区文化产业的区位商;eij;i地区文化产业的增加值;ei;i地区的总产值;Ej:全国文化产业的产值;E:全国总产值。

当LQ>1时,说明文化产业在i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具有集群效应;当LQ=1时,说明文化产业在i地区的专业化程度与全国相当;当LQ

本文中所使用的原始数据来自于2004~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我国14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商,如图1所示。

G·Tichy借鉴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集群的生命周期划分成诞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而且,国际经验表明,当恩格尔系数低于40%时,文化产业将进入加速增长阶段。从图2中可以看出,我国从2000年至今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一直小于40%,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很大潜力。但是,从图1中14城市文化产业LQ系数,可以看出我国大多数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仍然处于成长阶段,集群优势还不十分明显,需要分析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因素,以促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向成熟期发展,充分展现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意义。

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分析

(一)基于区位论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或称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空间联系。对区位主体的区位影响大的因子是主要因子,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区位因素包含自然区位因素和人文区位因素。比如工业区位因素包含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包含自然条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条件。产业区位因素和城市区位因素均包含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根据产业区位因素的已有研究,文化产业区位因素包括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地理环境是指环绕社会、比较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和地形。气候包含雨热、光热水组合,日照、昼夜温差等因素,地形为平原或三角洲,或地势低平或地形平坦开阔,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便于原材料、产品运输及销售等;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社会制度,社会群体,社会交往,道德规范,国家法律,社会舆论,风俗习惯等。经济因素是指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状况,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状况、经济结构、居民收入、消费者结构等方面的情况。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基础、文化资源、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产业政策以及社会创意环境等。

(二)基于文化产业链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分析

文化产业链是一个关于文化产业中围绕文化产品而展开的各个环节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所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概念。文化产业链包括策划创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与延伸开发等环节。基于文化产业链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作用机理如图3所示。

1.文化创意及文化产品是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源动力。文化创意指文化创新的成果,核心在于人的创造力。文化产品是文化产业经营的主要商品形式,文化产业的价值链以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为开端。文化产品又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各国的产品设计呈现一致的国际化风格,缺乏地区性的文化特色。让中国元素体现于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才能创造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又能让国际认同的优良的文化产品,才能促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

2.集群内企业的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技术资本是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文化产业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与人才密不可分,极其依赖人的心智能力的文化创造活动,人才资本是创意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文化资本的积累是在具体形式当中进行的,这一过程包含了劳动力的变化和同化。文化产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有财政投资和社会投资两大渠道。当前城市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进一步创造宽容环境,拉动社会资本投向文化产业,解决文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技术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可以成为资本,与人力资源、生产设备等生产要素聚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价值增值,可以称之为技术资本。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在本质上就是文化产业与技术的高效聚集体。根据文化消费市场需求而研发的技术可以促进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释放,促进地方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相关产业发展是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动力。产业联系是产业联动的基础和前提。产业之间的联系越是紧密,产业联动的效果和效益可能越高。直接消耗系数又称为投入系数或技术系数,表示每生产单位j产品需要消耗i产品的数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第j产品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第i产品部门货物或服务的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之和。完全消耗系数可以反映了产业间的直接联系,又可以反映产业间的间接联系。

表1以陕西省为例,基于2007年投入产出表列出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均居前六位的相关部门。通过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展示了和文化产业联系比较密切的六大部门。基于产业间联系,坚持技术创新,重点培育优势文化产业,塑造文化品牌,规划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链,才可以有效保护与开发区域文化资源,发挥聚集效应。

(三)基于相关系数的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筛选

根据相关系数的界定,相关系数高于0.5时,说明两因素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并且具有互相促进的作用。本文以西安市为例,选取指标依照2004~2012年西安市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年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告中所给指标,遵照可观测性原则,计算各指标和西安市历年文化产业LQ之间的相关系数。在城市文化产业区位因素中。选取相关系数高于0.5的因素,分类后构成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外部动力因素和内部动力因素,如表2所示。

(四)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动力因素作用关系——双螺旋结构

“双螺旋”结构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其理论基础是文化经济学,核心在于文化和经济的耦合发展。我国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目前的动力实质上表现为内、外动力的双螺旋动力结构。外动力主要体现在政府的合理规划与引导,内动力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人力资本、文化资本、技术资本、社会资本的积累。两者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推动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

首先,在文化产业链中,政府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实施相应的金融、税收优惠政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拉动文化消费需求,而企业主要负责引进高级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生产、销售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精品,打造文化产业链主体。其次。在经营过程中,政府负责措建文化产业招商平台,企业则着重进行文化产业经营项目的硬件设施改造,提升服务水平和文化产品质量,提升招商引资的实力。

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创新与耦合

(一)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挖掘内部动力

1.培养高素质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基础,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高级文化产业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领军人物缺乏已成为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发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主渠道作用,对创意人才的培养需要清晰定位,培养系统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和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不仅要强调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强调培养创新能力,如洞察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等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同时需要构建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文化人才社会化、市场化。加强对创新型策划人才、产业经营人才和文化新技术开发应用人才的培养,关注非公有制文化领域人才的培养。支持和鼓励开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研究,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2.加强文化产业高科技技术研究,提高文化产业链的科技含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数字电视,数码电影,宽带接入和视频点播,电子出版和数字娱乐等新的文化产业群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将会在文化产业数字化过程中得到改善,需要以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进行文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城市文化产业集群在本质上就是文化产业与技术的高效聚集体。技术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可以成为资本,与人力资源、生产设备等生产要素聚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实现价值增值。根据文化消费市场需求而研发的技术可以促进技术资本价值增值效应释放,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促进地方文化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产业间的耦合集群发展——增添外部动力

篇9

[关键词] 中心位置;门户位置;经济职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经济区位在地理空间之中存在,地理空间通过经济区位发生作用[1]。尽管交通、通讯等技术进步削弱了区位对地方发展的作用[2];但在较大尺度上,空间的有限性、唯一性并没有改变,空间摩擦或距离摩擦仍是影响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2009年世行报告抓住密度、距离、分割三要素,通过实例分析了地理因素的重要性[3]。

在区位中,有两个特殊区位,即中心区位和门户区位。若一个城市兼有两种区位,则必是所在区域的首位城市,如武汉、郑州等;若不能兼得,则易形成双中心结构,如大连与长春、宁波与杭州等。区位不仅总体上影响城市发展,也深刻塑造了城市职能,如交通枢纽城市、港口城市等类型的特殊职能。

2 济南和青岛发展特征比较

2.1 综合经济

2011年济南市GDP为4406.29亿元,人均GDP为64310元;青岛市GDP为6615.60亿元,人均GDP为75546元。2005-2011年,济南市GDP年均增长率为15.29%,略低于青岛市的16.14%。青岛市发展水平优于济南市。

青岛市第二产业优势明显,济南市第三产业比重高于青岛市。但从2005-2011年情况来看,青岛市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均快于济南市,且第三产业增长快于第二产业,经济服务化趋势显著。

2.2 第一产业

2011年青岛市人均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484元,略高于济南市的3455元。青岛市劳均农用地和劳均耕地为12.13亩和9.26亩,高于济南市的11.02亩和8.48亩;青岛市农产品出口额达49.78亿美元,远高于济南市的0.28亿美元;青岛市农业表现出更高的规模化、外向化水平。

2.3 第二产业

“一强一弱、一快一慢”是近年来青岛和济南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2011年青岛市人均第二产业增加值为35824元,远高于济南市的26564元。2005-2011年,青岛市工业增长率为18.85%,远高于济南市的10.24%。

近年来,济南市工业竞争力呈下降态势。2005年区位商>1的行业有7个,竞争优势显著。2011年区位商>1的行业仅有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区位商仅为1.04,竞争优势微弱。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子信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机械制造、石化及化纤等传统优势产业均呈现衰退态势。青岛市工业则表现强劲。2005和2011年,青岛市区位商>1的行业均为14个。传统上青岛市以轻工业为主,2005年重工业超过轻工业。目前,非金属矿采选业、食品饮料、纺织等初级行业虽然优势有所下降,但仍保持显著优势;装备制造、服装、橡塑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行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4 第三产业

2011年,济南市第三产业14个行业中,10个行业区位商>1,具有显著优势;虽然数量上少于2005年的11个,但行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传统行业比重逐步下降,新型商贸餐饮业、交运仓储邮电通讯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

2005-2011年青岛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8.84%,高于济南市的17.74%,但内部结构显著不同。虽然青岛市区位商>1的门类由2005年的6个上升到2011年的8个,但数量和质量(区位商)仍低于济南市。青岛市竞争力上升的行业主要体现在信息服务、金融、商贸、居民服务、教育等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则有所下降,而这两个行业正是济南市竞争力上升的行业。

3 基于区位视角的审视

3.1区位特征影响了城市竞争力

在传统自给自足、封闭运行的经济环境中,中心城市一般是区域经济中心。在开放的全球化时代,门户城市作为区域对外联系的窗口,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的通道,更具有经济优势。

作为我国重要的门户城市,青岛市经济发展比济南市更具优势。青岛市综合竞争力全面超越济南市,在我国(含台港澳)294个城市中,青岛市位于第7位,高于济南市的第25位。从6项分指标来看,经济增长指数和经济规模指数反映发展结果,济南市低于青岛市;其它4项指标可是为发展潜力因素,济南市除产业层次指标略高于青岛市外,其它3项指标都显著低于青岛市[4]。

3.2 区位特征影响了城市经济职能

在全球化时代,门户城市比中心城市在分享全球化的红利方面具有先天优势。截止2011年,青岛市累计实际使用外资392.84亿美元,远高于济南的73.67亿美元;青岛市进出口总额723.17亿美元,外贸依存度70.62%;同期济南市进出口总额为104.00亿美元,外贸依存度为15.25%。

与济南相比,青岛市第一产业具有更强的外向型。在外商投资从中小企业到大中企业、由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中,第二产业结构的变迁与之有很高的契合度;而济南市的产业结构受外资影响较小。第三产业方面,青岛市的交通、商务、商贸等职能更加突出,但由于沿海其他城市的竞争,相对优势有所降低;济南市作为中心城市,又是政治中心,在商务、科研等方面更具优势;随着内陆发展加快,交通、商贸、金融中心的功能进一步加强。

3.3 区位特征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由南到北、由沿海到内陆的历程,城市总体发展、产业结构变迁均受此影响。传统上,我国实行的是“低成本竞争”模式。但近年来,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约束力不断加大,新增长点引致的外延扩张空间缩小,2008年经济危机后各国调整发展实体经济致使出口受限。这些都要求我国全面调整发展思路,重要的方向之一就是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作为省会城市,济南市在行政、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独特资源是其优势所在,重点应在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创意产业、金融经济、教育产业、高新技术研发等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随着经济和消费中心向内陆的转移,交通和商贸职能将进一步强化。青岛市由于区位和滨海优势,未来海洋经济面临广阔的发展空间。

4 小结

4.1 区位因素对地方发展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交通、信息技术进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位因素对地方发展的影响,但区位因素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区位因素不仅影响城市整体发展,而且影响城市经济职能和发展趋势。且随着发展水平的变迁、区域格局的演变,区位因素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有所变化。

4.2 山东省双中心结构要求处理好济南市与青岛市的分工

在综合竞争力上,青岛对济南具有相对优势。地理位置上相对较近,两座城市均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交通运输方面,济南的铁路运输、青岛的海运各具优势。在科研机构竞争力方面,青岛与济南都处于国内较靠前的水平。在生活环境竞争力上,济南和青岛均有继续提高的潜力。在人才本体竞争力,企业本体竞争力、生活环境竞争力、商务环境竞争力、创新环境竞争力上青岛相对较强。而在教育、科技、枢纽交通等方面,济南市则较有优势;济南市行政中心的地位带来一系列青岛所不具有的优势。

因此,济南市和青岛市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实施错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小建,李国平等. 经济地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美)托马斯·弗里德曼.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8.

篇10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国内外学者对住宅选址问题的理论分析,详细对影响住宅区位的因素进行了解,找出我国目前在住宅区位选择上出现的问题,最终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住宅选址;区位理论;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人们对住宅越来越关注,在生活上已从满足物质要求向满足精神要求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住宅的要求已由原先“住得下”逐渐发展为“住得好”。 住宅关系到千家万户,住房是影响人们健康,寿命和心理活动的至关重要因素。居住条件的好坏,影响一个人的生产生活、身体健康及家庭生活的幸褔。对于开发商来讲,开发住宅产品必须要考虑住宅选址的问题。

一、 国内外对住宅选址问题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住宅区位理论是研究住宅空间分布规律、探讨住宅开发和建设活动所应遵循的空间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住宅区位论也是与城市区位论相伴相生的,因为住宅区位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点大多产生于城市经济学家或城市地理学家的对城市区位问题的研究过程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20世纪20-30年代,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基于人文生态的住宅区位理论。从人文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城市地域划分的多种模式,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以下几种理论:巴基斯的同心圆理论;霍伊特Homer Hoyt, 1939 提出的扇形理论;哈里斯 C. D. Harris 和乌尔曼 E. L. Ullman 于 1945 年提出的多核心理论。

第二种观点是20 世纪 50 年代,学者从经济角度出发,从城市交通费用和住房费用相互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住宅区位的互换论。代表人物有温哥和阿隆索、墨思和伊文思。他们主要从经济角度出发,认为在消费者收入和其它商品的消费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家庭选择住宅区位的原则是在随着城市中心距离的延长而趋于下降的住宅费用与趋于增加的交通费用之间进行互换,并挑选综合费用最低的位置。阿隆索认为一个家庭的固定收入将用于住宅消费交通费用和购买其它商品。通过模型表明,假定城市居民的收入与爱好相同,其选择的住宅如果越靠近市中心,租金就越高,占地越小;如果越远离市中心,则租金下降,所占的面积增大。在城市中心和郊区之间住宅费用和交通费用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第三种观点是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代表人物是Robson的压力论。

上述的国外住宅区位理论都涉及了居民家庭在选择土地和住宅产品时所考虑到的因素,以及在这些因素下的决策方法,这些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但是过分的强调交通因素在区位选择上的重要性,将区位比较简单的用交通费用进行衡量。最关键的是上述研究方法都是立足于土地私有制而进行的,若用于我国住宅消费的区域选择时,则显得土地价值的分析色彩过重,与国情不相符,必须有鉴别的加以利用。

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学习西方理论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住宅区位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国内学者对住宅区位选择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区位因素的分析及不同社会属性人群的居住偏好,且基本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者相关模型的研究较少。其中交通的通达性、生活环境条件、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环境对住宅区位的选择影响较为明显。应当认识到我国城市居住区位研究的背景有不同于国外的实际情况。

首先,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西方发达国家落后,城市化进程较发达国家滞后,决定了我国城市中 高收入阶层的居民较少,仍以中低收入居民为主,而且城市郊区化还未发展成熟。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还不完善,市场还不健全,住宅区位还不能完全由经济规律影响和调控。此外,我国在家庭观念、文化观念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同于国外的情况,所以国外的研究成果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我国。

二、 影响住宅区位选择的因素

1.交通的通达性

通达程度由通勤费用和通勤时间组成。其实质是把通行距离和时间作为整体,既要求通行距离短,又要求发达的交通网络把出行时间减到最低程度。反映通达程度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交通运输条件及就业区、商业区、学校和医院等城市公共设施的位置。住宅区位到市中心的距离越短,或者相应的交通设施越完善,居民对其综合评价越好,区位的经济价值也就越高。

2.居民的社会属性

社会环境主要通过人们在社区交往时的心里感受,影响到人们对住宅区位的选择。居民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们对社会环境要求不同。居民的社会属性主要指居民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家庭属性、民族、宗教等等。通常具有相同社会属性的居民倾向于选择相同的住宅区位空间。

3.自然环境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住宅消费逐渐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倾向于选择环境优美、污染少的地段作为住宅区位。同时,自然环境条件的好坏又影响到房地产开发商的投入和收益。因此,房地产开发商倾向于选择自然条件好的住宅区位进行开发建设。

4.政策因素

由于我国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政府干预的力量在住宅区位分布方面得到了体现,城市规划的制定、土地部门对于地价的调控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住宅区位的分布。

5.居民收入的差异

高收入阶层用于房屋消费支出的比例也相对比较大,因此,受住宅区位的约束比 较小;而中低收入阶层由于受收入的约束,用于住房消费的支出相对低,故只能选择适于自己购买能力的区位,如郊区。居民收入状况还通过居住面积与交通费用作用于住宅区位的选择。

我国不同收入阶层对住宅区位的选择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由于我国公共交通设施尚不发达,加之郊区综合服务水平较差,使得市区仍是高收入家庭的首选住宅区位。郊区由于房价低廉成为普通家庭的住宅区位。但随着交通条件及服务设施的改善,越来越多的高收入阶层倾向于将郊区作为优先选择。

4.家庭的生命周期

大量的个体居住变迁过程中发现,不同阶段的家庭结构状态对住宅区位呈现不同的目标选择,但有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一般先由城市中心向城市扩展,一定阶段后又出现逐步靠近城市中心的回归趋势。

三、我国目前住宅区位的现状及问题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城市住宅区位大体形成了公寓区位最接近于城市中心,花园别墅及联排别墅处于最,普通住宅在两者之间的空间格局。这是房地产开发商在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住宅经济运行机制下,综合考虑影响我国住宅区位的各个因素,兼顾住宅市场的需求方与城市政府的调控,权衡得失而做出的区位选择的结果。

但是中产阶层对于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的要求都相对较高,所以这里就凸显出一个问题,中等收入阶层趋向于向普通住宅区位购房,但是对此区域的房屋条件的满意度较低。普通住宅区的居民对交通的通达性要求较高,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房屋的条件要求较低,趋向于在市中心附近购房,但是市中心的房屋的价格又是低收入阶层难以承受的。

四、对策建议

城市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工作地、通勤便利性和对居住环境的偏好 等因素选择满意的居住区位;房地产开发商也必须按照市场需求在不同的区位开发、建设功能和等级不同的住宅,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居民对居住空间的需求;而政府既要考虑到经济效率又 要考虑社会效率,把房地产发展和住宅用地的开发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从而使住宅区位格局由过去的政府单一主导逐渐向居民、开发商和政府三种力量共同作用转变。

参考文献:

[1]田东海.住宅政策:国际经验借鉴和中国现实选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篇11

内容摘要: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加速发展。本文以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16个城市的区位选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基本特征、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并运用panel-data技术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2004-2009年间地区宏观经济水平、地区消费力、商业环境、对外开放度是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外资零售企业 区位选择 影响因素

国内外对于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问题的研究概述

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全面对外资开放,至此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发展进入快速扩张期。面对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国内外学者对其扩张过程中的区位选择问题做了相关研究。

郭崇义(2002,2003)对外资零售企业的所在城市和位置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出不同业态的零售企业有不同的选址偏好,并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区位特征和规律。张闯、夏春玉等(2006)基于28家跨国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主要受对外开放政策、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与消费力、商务环境和投资政策、城市性质等因素影响。张闯(2006)基于58家连锁企业的店铺比较研究发现跨国企业区域扩张过程中注重战略布局,优先选择区域中心城市。汪旭晖、刘勇(2008)对沃尔玛、家乐福等六家跨国零售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主要受地区商业发达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影响。

另外,伯特(Burt)和特雷德戈尔德(Treadgold)认为,跨国零售企业海外投资往往首先选择那些与母国具有地理临近性的市场。迈尔斯和亚历山大研究指出,欧洲零售企业尤其偏爱像母国临近性的海外市场投资。虽然外国学者的研究不仅仅针对我国,但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纵观现有文献,国内外对外资零售企业扩张阶段区域内的区位选择研究较少,大多数研究限于宏观层面,缺乏对其影响因素和布局趋势的实证分析。笔者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来检验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因素,从而进一步丰富外资零售企业的区位选择理论,并预测其区位选择行为的趋势。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区位选择的基本特征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外开放较早,备受外资零售企业青睐。通过对其外资零售企业进行分地区统计就会发现,其区位选择过程呈现出了一定的区位特征和规律。

(一)空间分布不均衡

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凭借其良好的投资环境、优越的基础设施和优惠的国家政策,一直以来是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投资的重点区域。早在1992年,上海就成为我国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的首批6个城市之一,而杭州、南京等省会城市及宁波直到中国加入WTO之后才陆续开放。政策上开放时间的不同,造成了外资零售企业地区发展的不均衡。2004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出于对市场的了解和购买力等因素的考虑,往往优先往零售基础好、经济水平高的区域中心城市投资,进一步拉大了城市间的差距。截至2010年3月,外资零售业共在上海市开设店铺1610家,占整个长三角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56.6%,扣除掉便利店有1452家,依然占50%。

(二)逐步向二三线城市布局

随着上海、南京等城市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和对周边市场的了解,近几年外资零售企业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长三角地区的二三线城市市场,通过并购和设立分店的形式开始迅速扩张。沃尔玛分别在嘉兴(2006)、无锡(2006)、昆山(2008)、绍兴(2009)等地区开设了新店,易初莲花在无锡(2003)、泰州(2005)、南通(2005)、温州(2006)等地开设了新店。家乐福绍兴店是其在中国内地三线城市开设的第一家,随后其新开几家店都设在浙江省的二、三线城市。2005年华润万家收购了浙江宁波慈客隆超市,其在二三线城市扩张的步伐得到进一步的加快。虽然上海作为全国一线城市其外资零售业发展水平继续高于周边地区,但是其零售市场所占份额比例已经开始逐年下降,据统计,2000年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一线城市网点数占整个地区65.79%,2009年则降至48.92%。

影响外资零售企业长三角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

现有研究表明,外资零售企业网点数量和地区的经济开放程度及经济发展程度等密切相关(李飞,2009)。本文以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作为理论假设,利用2004-2009年长三角16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建立基于panel-data技术实证模型对零售企业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行为进行实证分析。

(一) 实证模型及实证结果

模型拟选取各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网点数(NUM)作为被解释变量,假设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过程中受地区宏观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来代表)、地区消费力(CONSUME,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支出来代表)、地区商业环境(RETAL,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来表示)、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用Trade(由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地区当年GDP得来)和FDI(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来代表]、地区开店成本(TERI,由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地区的GDP表示)的影响。据此,本文基于panel-data的技术实证模型为:

其中,i代表不同的地区,t代表年份。鉴于外资零售企业新开店前需要经历考察准备期,本文采取各城市指标前置两年的方式,零售企业门店数(NUM)采用2006-2009年的信息,而各城市指标则采用2004-2007年数据。将长三角16个城市的相关指标数据进行对数处理后,纳入模型,通过EViews6.0软件进行混合数据的GLS加权回归处理。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检验后,将显著性较弱指标(FDI和TERI)剔除,把余下指标重新纳入模型得到实证结果(见表1)。

(二) 实证结果分析

调整后的模型实证结果变得非常显著,R2为0.992123,各指标都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具体来说,实证结果显示外资零售企业网点数与地区人均GDP成正相关,说明地区宏观经济水平是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地区居民家庭平均全年消费支出(Consume)和地区外零售企业网点数呈正相关,说明零售行业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时受地区消费能力和地区商业环境影响较大,这一结论与汪旭晖、刘勇(2008)的结论相似,只不过他们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来表示地区消费力。不同的是,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地区限额以上零售企业数(RETAIL)与地区外资零售企业数量较强的正相关,且显著性较强。这说明可能2004年底零售企业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区位投资时更加理性,倾向于选取消费力强和商业氛围良好的地区进入。同时模型结果显示,地区对外开放度(trade)和外资零售企业数存在正相关,这表明外资零售企业在区域扩张过程中倾向于对外开放水平高的地区。另外实证结果表明,地区基础设施水平指标(TERI)对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网点数影响不显著,笔者认为可能是长三角地区作为东部发达地区,基础实施水平整体较好,相互间对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影响差别较小。

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区位选择的趋势

以上文实证分析的区位选择因素为依据,预计未来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将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动向。

(一)外资零售企业将加速向二三线城市布局

随着危机后经济的复苏和零售企业在中国持续的发展,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扩张力度。现阶段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二三线城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过程中,人均GDP普遍超过3000美元,普通城镇居民消费正经历转型升级阶段。发达国家发展证明,当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候,零售市场将会经历快速增长期。中国连锁协会发表的2009年一季度报告表明连锁零售企业二、三线市场销售增长首次超过一线市场。2009年,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共开设店铺116家(不含便利店),其中85家开设在了二三线城市,占总数的73%。种种迹象表明,未来东部地区消费能力较强、竞争相对滞后的二、三线城市将是外资零售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外资零售企业本土化进程加快

目前外资零售企业纷纷加快对我国本土化进程,在长三角地区不少外资零售企业已经悄悄退出大城市“第一商圈”的争夺,转而向社区及乡镇发展自己的客户群体。相比于大城市大中型零售网点资源越来越稀少和竞争日益激烈,城市周边的社区和乡镇地区的零售市场存在巨大潜力。早在1999年,沃尔玛就在美国本土开设了第一家社区店,只是当时我国城市配套基础设施较弱,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成本过高,直到2002年才在深圳开设了第一家社区店。目前在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等城市的社区零售业已经比较成熟,而在周边地区县市,随着基础实施建设完善和百姓消费观念的转变,可以预见将来一段时间内外资零售企业的社区便利店、生活超市、农村放心便利店等业态将会得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崇义,戴学珍.北京市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研究[J].经济地理,2002(6)

2.张闯,夏春玉,汪旭晖.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的店铺布局与市场选择――基于28家跨国零售企业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6(5)

3.张闯.中外零售企业中国市场的跨区扩张―基于58家连锁企业店铺布局的比较研究[J].财贸经济,2006(8)

4.汪旭晖,刘勇.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6)

5.李飞等.中国零售业对外开放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Burt.s.Temporal Lrend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British Retailing[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Retail,Distribution and Consumer Resarch,1993,3(4)

7.Myers.H and Alexander.NDirection of international food retail expans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European retailers[C].Milan: Universita Bocconi,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Distributive Trades,1995

篇12

[关键词] 会展场馆 区位分析

会展业在我国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壮大,成为我国非常具有活力的新型产业之一,并且仍然在稳定的向前发展。会展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会展场馆是会展经济发展的载体被誉为会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是展览业发展的基础,区位因素又是会展场馆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区位有利于提升会展场馆的影响力,提高其使用效率,促进会展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以,会展场馆的区位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会展场馆的区位的内涵

一个会展场馆的区位因素就是影响该会展场馆的各方面因素的总合,它不仅仅是一种地理区位,而是一种综合的环境要素的集成,包括地理位置、城市环境、政策法制环境、管理水平、设施设备、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

二、会展场馆的具体区位分析

1.地理区位

(1)具有比较高的开放性,接近国际市场

一般说来,在一个国家的沿海地区、首都或者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较高,居民的思想先进,城市的对外开放度高,有利于举办大型的国际展览,同时对国际参展商也会具有比较大的吸引力。如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上海国际展览中心等。

(2)所处位置有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或者接近主城,与主城联系密切

会展场馆除了自身的场馆设施建设之外,还要求有完善的城市配套设施。具体有航空港、火车站、公交系统,酒店、旅馆、商场、文化休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对于参展商来说,出于方便布展的原因,往往愿意选择场馆附近的酒店住宿,这就要求会展场馆附近必须有足够的酒店等公共服务设施,能够充分满足参展商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利;对于建设在卫星城或者城市郊区的会展场馆来说,要与主城有密切的联系,便于利用主城成熟的城市设施。例如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位于北京北三环东路内侧,离市中心10公里、使馆区5公里、机场20公里,周围密布着20余座饭店,使展商生活、办事都十分便利。

(3)便利的交通

交通是制约会展场馆的一个重要因素,交通便捷,尤其是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可以使大量的人流物流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和空间内迅速疏散,避免了在召开大型展会期间造成交通拥堵。这就要求在会展场馆选址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交通的因素,选择那些交通便利的地方。

(4)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一个大型的会展场馆往往会成为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其建筑应与周边环境相适应相协调,与江海湖泊、公园绿地向结合,创造良好的会展环境,也有利于会展场馆的升值,吸引更多的参展商。

2.经济区位

经济区位指影响会展场馆的经济因素,具体包括:

(1)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区位里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决定了会展场馆的建设。在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拥有良好的投资环境的地区建设会展场馆,无论是对于会展场馆以后的利用率还是场馆落成以后展会的召开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经济发达也会给场馆的建设提供便利,吸引展商。

(2)劳动力及资源、原材料成本和市场规模

该地区如果劳动力丰富廉价,资源充足,原材料成本低,可以降低会展场馆建设的成本,利于会展场馆的建设。同时如果市场规模比较大,并且有稳定的增长率,能够保证场馆落成后的使用率,不至于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具有广阔的市场作为依托,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有较具影响力的产业和知名度比较高的产品品牌;都会提升场馆的吸引力。

(3)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一个具有较高发展水平第三产业的地区对于会展场馆的建设比较具有吸引力,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可以为会展场馆的建设和场馆落成后展会的召开提供便利的服务,比如酒店、商场、休闲购物等,满足客商的需要,提高场馆的吸引力。

3.政治区位

(1)时局的稳定性

要建设会展场馆,在考虑区位因素时必须首先考虑选择地点的时局稳定性。只有和平、稳定的环境才能够使会展业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只有和平的环境才能使场馆免受战火的破坏,才能够吸引客商来参加展会,不会有展商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参加展会的。

(2)国家及地方的优惠政策及政策的连续性

为了促进会展业的发展和会展场馆的建设,国家或者地方都会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于场馆的投资建设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同时必须考虑这些政策的连续性,政策越优惠,连续性越强,越能促进会展场馆的建设。

除了以上因素外,还包括法律的完善程度、民众的支持程度、科技因素、地价等因素,这就要求在规划的时候必须统筹考虑,选择最优区位。

另外,我国会展场馆在建设中还应注意,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满足日后的发展需求;展馆地址应远离居民区和其他企业及行政机构服务区域,避免在展会召开时,由于大量人流物流聚集,造成交通拥堵,影响其他居民和企业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东部、西部、中部应根据自己实际建设场馆,发展会展经济,避免盲目建设、遍地开花。

三、结论

会展场馆的区位布局对办展效率、办展效果、展会后场馆经济效益的发挥和会展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建设一个会展场馆之前,一定要认真考虑分析场馆的区位,将场馆的沉没成本降到最低,使场馆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房地产 区位选择 宅房地产 商业地产 “04”分析法

0 引言

房地产开发的前期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项目的选址,选址直接决定了后期的开发和销售。而有些地产开发公司却对项目的选址没有做详细的研究和规划,从而出现了后期的一系列问题。由于房地产的开发存在相应的特殊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使项目的选址也存在着较多的影响因素。故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模型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主要特点

1.1 较强的地域性、差异性

土地开发、房屋建设及使用,均具有不可变动的地理位置,在开发项目时必须考虑到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就地使用能够获利的可能性及投资收益。房地产开发项目可以分为很多种,由于项目地理位置、用途、内容、规模的不同,以及建筑物本身的造型、装修、结构、配套设施等不同,各开发项目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即使是同一类项目,由于项目所在的区位、环境等条件不同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然而这种差异性直接影响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

1.2 开发过程的环节多、周期长

土地及建筑物作为项目开发的内容,一般工程量较大,完成一个开发项目一般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与项目开发受法规政策严格约束的特点和参与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部门多直接相关。从项目立项开始, 建设环节多,而且各环节不可或缺,而且都有直接约束和控制工程的进度。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全部开发过程涉及到土地、规划、建设、消防、交通、教育、人防、环保、市政等较多部门。

1.3 投资回收期长

由于开发的周期长,从房地产项目前期工作开始到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这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只有等到所建商品房开始预售、预租才能实现资金回收,而且出售、出租本身也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固可知房地产项目的投资回收时间较长,资金周转慢。

1.4 开发具有综合性

现代房地产开发项目要求合理布局、全面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即在开发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建筑结构,也要对项目区位的公共设施、公共建筑进行综合规划和协调。如商业地产的开发,更要体现人性化和多元化布局,综合考虑交通状况、客流量、公共安全等。

1.5 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由于房地产项目具有以上特点,也就相应决定了其投资风险较大。因开发周期长,从而很容易受到国家政策、宏观政治经济形势、市场需求变化及竞争对手等方面的影响。在项目建设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等有可能发生变动,从而影响项目的投资额。当公共利益需要时,可能遇到强制性征收、停止使用或限期拆除情况等。

2 房地产开发项目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

房地产开发投资首当其冲的选择就是区位选择,区位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的成败,一旦选址错误则会造成资金成本的周转困难。考虑到这一因素,房地产开发公司高瞻远瞩,选择最优的区位进行开发,才能使房地产开发与居民消费需求良好吻合,获得好的效益,并最终促进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发展[1]。

2.1 交通的通达性及便捷性

完善的交通条件,可以带动相关区域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区域的升值,而且还可以带动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2]。有利的对外交通条件,能够将“嗅觉灵敏”的开发商吸引进驻这一区域,住宅的开发和商圈的日渐形成,提升了这一地域房价。同样到市中心的交通的便捷程度,包括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程度和公共交通的便利程度,居民对其综合评价就会越高,因此房地产价值也会越高。

2.2 城市设施状况因素

完善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设施为居民的生活带来方便,房地产的价值自然提高[3]。其中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供水、排水、供电、供气、供热和通讯等设施;生活设施主要包括学校、医院、超市、银行、农贸市场等设施;文化娱乐设施主要包括体育场、图书馆、公园等设施。

2.3 区域的繁华度

商业的繁华程度是反映城市经济、信息、物资与人员聚集程度,是反映城市功能的重要指标。如果商业的聚集程度高和服务项目齐全的话,对顾客的吸引力就大;另外,高档公寓、写字楼向商业中心区域集中之后,对整个城市的功能布局都有好处,而且形成相对集中的效应,对促进这个区域的房地产发展,对增进其投资吸引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4 环境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视。一个地区绿地较多、公园充足、环境优美,则该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水平较高;相反,噪声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其房地产价格水平则较低。

2.5 制度政策因素

影响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制度政策因素主要有:房地产制度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有关规划和计划等。在项目选址的过程中要对以上因素进行实际调查,搜集资料,具体分析研究,了解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不仅要考虑现状,还要了解未来的发展变化,尤其要了解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4]。

3 房地产区位选择影响要素功能分析

3.1 “04”分析法

“04”评分法的分总和为2n(n-1),n为对比的要素数量。“04”评分法的四种情况:

①非常重要的功能得4分,很不重要的功能得0分。

②比较重要的功能得3分,不太重要的功能得1分。

③两个功能重要程度相同时各得2分。

④自身对比不得分。

3.2 住宅地产区位选择要素功能分析

在新的房地产运行机制条件下,作为住宅房地产市场独立消费主体的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收入、工作地、通勤的便利性和对居住环境的偏好等因素,选择能够满足自己期望的居住区位[6];同时,开发商也必须要按照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在不同的区位开发和建设多样化功能和等级的住宅商品,从而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居民对居住空间的多样化需求;政府是管理和监督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主体,既要考虑到经济效益,按照市场要求推动城市住宅建设的商品化发展水平,也要考虑社会效益,通过政策引导,把住宅房地产引入长期规划中,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实现城市健康持续发展。

我国住宅房地产的相关影响如下图1所示。

图1

按“04”分析法如下表1所示。

由上分析可知,对于住宅房地产,居住环境对区位的影响最重要,其次是交通的便捷性,再次是住宅附近的教育情况。

3.3 商业地产区位选择要素功能分析

商业地产的选址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3],是商业地产链中以消费者为中心观点的重要体现,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在项目选址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现状,还要了解未来的发展变化,尤其要了解城市建设的长期规划,如所选地区的街道、交通市政、公共设施、居民住宅及其它建设或改造项目的规划,有的地点从当前分析是优越条件,而随着城市的改造将会出现新的变化,而不适合投资。反之,从当前分析不适合投资但从规划前景看又有发展前途。

我国商业房地产主要因素如图2所示。

图2

按“04”分析法如表2所示。

由上分析可知,对于商业房地产,与住宅地产还是有很大不同点的,其交通便捷性对区位的影响最重要,其次是客流规律,再次是制度政策。

通过“04”分析法可以知道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在房地产区位选择的综合评价中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该法可操作性强且能够准确地反映影响房地产区位选择因素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分析可准确地对房地产区位选择作出定量的综合评价,从而使土地的区位效果达到最优。

4 合理确定房地产区位

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接连不断地出台,住宅类项目开发的脚步不断放缓,而商业地产却因此引来发展的机遇。在此形势下,旅游地产凭借其政策导向性和资源稀缺性优势深受投资客们的青睐,成为万众瞩目的楼市新宠[7]。同时,“教育地产”这种重要的房地产开发模式,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涌现出众多以教育为主题的房产项目,并得到了众多学龄家长和房产投资客的高度关注。所以,不仅交通因素,区域繁华度、自然环境等各种因素都会对房地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把握影响房地产区位的其他主要相关动态因素,用“04”分析法就可以对房地产价值或者说价格水平进行动态分析,从而可以准确地评估和预测房地产价格。

5 结论

文中提出了一种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是以价值工程分析方法为工具,在综合考虑各种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区位的敏感性因素。“04”分析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工程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房地产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选址,也可以用于政府部门进行城市规划、工业开发区选址等。

参考文献:

[1]蒋立红.影响房价的区位因素分析[J].开发天地.2005(4):79-81.

[2]刘正山.房地产投资风险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张文忠,刘盛和.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机理研究[J].北京规划建设,2000.

[4]莫宏伟.房地产全程策划实战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5]Fariborz Moshirian,Toan.Determinants of US investment in real Estateabroad [J].Journal of Multi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2000(10):63-72.

篇14

一、高考地理试题中区位分析试题的分类

分析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文综试卷中有关“区位分析试题”命题素材丰富,设问角度灵活,总的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一:评价区位选择是否合理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6.图1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判断东部工业区的选址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合理。图为该工业区(三个工厂)分布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废气对城市污染小,位于流经河流下游;不会对城市用水产生污染;位于主要交通线(铁路、主要公路、河流)沿线,交通运输方便。

(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36.Y城市是历史文化名城。20世纪50年代后,在老城区以西10余千米处建设了以机械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区。(如图2所示)

说明图中A工业区布置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交通便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留有余地;与文化生活区之间建有绿化防护带。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Ⅱ)36.某城市将建印染厂、水厂、污水处理厂、科技园区和生态公园。图3中的A、B、C、D、E五处可供选址,该地盛行东风。据此并读图3,回答问题。

在A、B、C、D、E、五处中:

(1)印染厂宜选址于 ① ,理由是 ② ;

(2)水厂宜选址于 ③ ,理由是 ④ ;

(3)污水处理厂宜选址于 ⑤ ,理由是⑥ ;

(4)科技园区宜选址于 ⑦ ,理由是 ⑧ ;

(5)生态公园宜选址于 ⑨ ,理由是 ⑩ ;

参考答案:(1)①B ②在居住区的河流下游和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2)③E ④在城区河流的上游 (3)⑤A ⑥在城区污染源的下游 (4)⑦D ⑧靠近高等院校 (5)⑨C ⑩在污染型企业与居住区之间

(2007年高考文综重庆卷)图4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5千米,建设费用31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费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根据图4及相关信息,回答(1)-(3)题。

(1)图4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发展④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c地建休闲度假地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环境承载量大,旅游配套设施好

B.环境优美,旅游配套设施好

C.环境承载量大,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D.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3)最适宜在b城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A.建材工业 B.仪表工业 C.造纸工业 D.森林工业

参考答案:(1)D (2)D (3)B

(2007年高考文综山东卷)图5位华北某小城镇略图,读图回答问题。

该城镇与依托矿产资源,调整工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你认为最适宜在该城镇布局的工厂是

A.建筑材料厂 B.化肥厂 C.冶炼厂 D.电镀厂

参考答案:A

类型二: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

(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39.环渤海地区被确定为我国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的重点发展区域,是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甲、乙、丙三区域工业发展共同的区位优势,除了良好的农业基础、发达的海陆交通、优惠的政策,还有哪些?请再列举两方面。

参考答案:科技水平高;经济基础雄厚。

(2)甲、乙两区域建立化学工业不同的主导区位因素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甲区域:原料和燃料;乙区域:市场。

(2007年高考文综宁夏卷)37.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计划在a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参考答案:有利条件:接近原材料产地;靠近水、陆交通线(交通运输便利)。影响: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对策:合理采伐和育林相结合,采取防治污染等措施。

(2)该地区计划建一大型机场,分别说明b、c两地作为机场选址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提示:大型机场占地规模大,c地需填海。)

参考答案:b地有利:位于几个大城市的中间(靠近几个大城市),便于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便利)。不利:占用大量农田和湿地。C地有利:通过填海修建机场,可以保护农田和湿地。不利:位置偏离大城市,不利旅客和货物的集散(交通不便);填海造陆,工程造价较高。

类型三:分析某类最佳工业区位的选择

(2007年高考文综四川卷)3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05年10月2日13时30分(当地区时),“和平之旅”使者哥德堡号仿古木帆船于图8中A港启航,经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于2006年8月29日10时30分(抵达地区时)抵达图9中B港。

甲区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解释。

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___________________;

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劳动力资源丰富(有较多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才);区内市场狭小;对外经济联系方便(临海)。

油气开采和化工:临近北海油田;邻近世界重要油产地。

机械设备:近钢铁产地(鲁尔工业区);科技力量雄厚

食品工业:乳畜业发达;消费市场广阔。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城市密集(有城市群);海运条件便利;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

类型四: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从动态角度观察某类或某地区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视角。例如,钢铁工业布局就依次走过了煤产地接近铁矿接近交通便利地的演变。行业的兴衰,社会环境的改变,都将使区位布局随之发生变化。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36.图10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参考答案:两厂都属于污染(大气)较重的工厂,仅次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较为合理;现已完全被新城区包围,污染城区,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需迁出城区。

类型五: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

(2007年高考文综天津卷)36.图11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回答问题。

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甲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自然条件及其治理措施。

(2007年高考文综江苏卷)31.东北地区是我国以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础。表1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图12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结合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参考答案:原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技术基础好;国家政策支持。

(2007年高考文综全国卷Ⅰ)40.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读图13,回答(1)~(2)小题。

(1)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燕京在区际联系中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需的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的水运(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夏季(东南)风带来的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的侵蚀。(2)位于几条古大道的交叉点,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可通东北平原;北可接内蒙古高原;西可联系黄土高原并进而联系大西北;南经华北平原可通过东部平原地区,且东南离海较近。

二、高考地理试题中区位分析试题的复习策略

1.掌握区位选择的基本原则

(1)可持续原则。区位选择的核心原则。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某地区工业、农业、商业、城市、交通、旅游等的区位因素,采用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等措施,以绿色GDP为依据,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寻求这种布局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2)主导性原则。不同的产业部门,其投资要素中各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区位选择一般要看是否满足其主导性需求。如装配工业区类(普通服装)要看是否有廉价劳动力;冶金工业(炼铝业)要看是否有廉价电力和原料;饮料业(啤酒)要看是否有便捷的市场。商品粮基地主导因素是优良土地和水热条件;花卉业主导因素是市场和水源;宁夏平原水稻种植主导因素是水源;南疆长绒棉种植主导因素是昼夜温差大。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和把握其区域特征,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对典型区域区位特征的归纳和概括。如以农业为例:

(3)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的自然环境制宜,因不同的经济环境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区区位,把握区位联系的特殊性。细心地分析给定的环境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是合理进行产业布局的基本方法。如“珠三角”的区位优势是邻近港澳台,面向东南亚,对外贸易的优势明显。宜大力发展外需性产业;武汉的区位优势是“九省通衢”,对内贸易的优势明显,宜大力发展内需性产业;上海的区位优势是具有中国“大地理中心”的位置――长江流域出海口、南北沿海航线的中点,对内、对外均有很大优势,发展内、外需性产业均可。

(4)因时制宜原则。区位因素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除了静态地从综合、主导方面分析区位因素外,更要从发展变化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例如,某个工业地域的繁荣、衰败等皆由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引起。又如,钢铁工业分布的历史演变为:前期为煤铁复合体型,后期为临海型。再如,劳动密集型工业,大约每十年变化一次,在二战期间主要在美国,20世纪50~60年代主要在亚洲“四小龙”,20世纪80年代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20世纪90年代主要在中国沿海省份,21世纪初主要在中国的中部省份(即中部的崛起)。

2.理解区位分析的基础知识

区位分析知识主要集中在高中地理必修(1)下册,我们要认真学习教材中的每一个案例,通过相似知识的整合、核心知识的辐散,掌握区位分析的基本方法、基本规律,构建高质量的区位分析知识结构,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城市发展的区位分析

①城市新区的发展区位选择――从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分析比较城市各个方向发展的优势,选择发展的重点方向(大比例尺的平面图上)。例如分析浦东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应从上海市的城市发展需求出发来分析,上海城市在扩张、“退二进三”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建设成服务型、信息化、国际化大都市,故扩大其中心商务区的功能是关键。因此可答为:①紧邻外滩老商务区,历史基础好;②与老城隔江相望,易发展成一个整体;③地势低平,水源方便;④老城区人口、工业、商业活动高度集中,环境问题严重,急需减压;⑤濒江临海,交通方便。

②城市“点状”的区位分析(小比例尺的平面图上)。多分析其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形成多与自然条件相关――气候优越、地形平坦、水运发达、水源充足、矿产丰富。发展多与经济壮大有关,如交通的发展、经济的开发、科技与旅游的发展有关,如重庆市的形成和发展区位:①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②直辖市;③西南重要的工业基地。

(2)某工业部门设置地理位置的选择

①国内两地或多地(小比例尺图上)的比较区位优势――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要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A.自然条件:位置、地形、水源。B.经济条件(追求利润最大化):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C.社会因素:政策(促进就业、社会进步、区域均衡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个人爱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D.环境因素。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同时注意: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分析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九个方面。同时要注意:A.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B.分析时应从有利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例如,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A.位置优越,交通使利。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炭,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B.接近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C.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D.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而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②工业类(大比例尺图上――城市平面布置)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角度采点:A.“风”――应保证有污染的气体不吹向居民区,注意图中风向条件。B.“水”――应保证有污染的水体不流向居民区,把它放在下游,注意河流的流向。C.“宝”――有好的经济效益。依据产品生产过程中对要素的特殊需求,接近原料地、燃料地,接近市场,接近廉价劳动力,接近科研中心等。D.“地”――从地域空间联系和地形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3)农产品生产的区位选择

①小比例尺平面图上,从农产品的生产特点、质量要求和营销的特殊需求条件来分析。A.米袋子问题。从商品粮(余粮)多来分析。例如:试分析鄱阳湖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的条件?――余粮多、稻米生产的特殊需求来分析。可答为:地势平坦,易机耕;气候优越,水热丰富,单产高;劳动力充足而廉价;国家政策扶持。B.菜蓝子问题。例如珠江三角洲(市郊地区)花卉、蔬菜生产区位分析――花卉、蔬菜的生产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分析回答为:市场广阔,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面向港澳、东南亚;交通方便;水源方便;劳动力廉价;保鲜技术先进;地势低平,土地肥沃。D.钱袋子问题。例如分析陕西中部黄土高原地区苹果生产的区位优势条件――苹果是非主食,是辅助食品――市场要好;质地要求“脆”――水分适中、“甜”――昼夜温差大、“色丽”――光照充足。种植苹果的过程中,施肥、整枝、护果――耕劳动力多;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旦栽培有中长期的效益。故答为:品质优良,市场广阔;地处我国平原向高原、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地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适中,品质甜、脆、粉红、个大;劳动力廉价,土地低廉,成本低;土壤疏松肥沃;符合“退耕还林”工程需求,有国家政策、资金扶持;有利于水土保持。

②大比例尺平面图上的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去分析。自然条件有:土地(地形、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水源(指灌溉水源)。同时注意:自然因素的改造: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种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外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就社会经济因素而言:一是市场(决定性作用):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二是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即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减小。如乳畜业,一为对市场的需求,二为对牧草的需求;茶叶生产,一为对多云雾的需求,二为对酸性土壤的需求;旅游休闲业,一为对环境的需求,二为对市场信息的需求;在最适宜的地方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五国成为世界主要商品粮生产国,荷兰、丹麦、新西兰等成为世界主要的乳畜产品供应国,拉丁美洲、非洲及东南亚和南亚成为世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4)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

应从“两头地域、沿线地域”建设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来分析。从“自然条件、政治效益、经济效益、技术条件”等角度综合采点。在分析中,社会经济因素――决定因素;自然因素――制约因素;科技因素――保障因素。①从自然因素考虑归纳如下:A、地形:地势平坦对交通线的选择限制少;地形起伏大,铁路多要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公路、管道需要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河流湍急,不利航行;但对航空影响小。B、地质:喀斯特地形――防塌陷、渗漏;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等。C、气候: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公路、铁路;气象灾害(大风、雾等)――水运、航空。D、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②从人为因素考虑归纳如下:A、合理布局交通网――分配交通线上的客货运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B、经济:经济发展――客货运量大增,资金充足;反过来,交通建设――加快物资流通,促进区域发展。C、资金:尽量减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节省投资。D、人口分布:尽量联系城镇、人口密集区,最大限度受益。E、污染:干线不要穿过城区,远离重要文物古迹等。F、政治:京九线――维持香港稳定与繁荣;进藏铁路――加强,巩固国防等。G、科技:如在冻土上修筑铁路的技术已解决等。同时要注意:公路选线的分析方法,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a、国道选线的一般原则: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b、地方性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尽量多地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c、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从微观上考虑是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3.重视区位分析的基本方法

(1)分清区位分析的对象。区位分析的对象一般有两种:某个区域的区位和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例如“简述上海港在我国水运中的区位优势”属于某种地理事物的区位。“简述东北商品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属于某个区域的区位。

(2)掌握区位分析的要素。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位置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三个方面。把握好这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进行重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