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道德教育培训,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促使他们既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又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职业培训 职业道德 教育
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曾说:“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行业,都各有各的道德”。这里的“道德”指的既有社会道德,又有职业道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社会道德包含职业道德,而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符合职业特点要求的行为准则、思想情操与道德品质。①因此,在对学生开展职业培训过程中,学校应重视,且努力做好职业道德教育,为社会输送技术过硬、品质过优的专业人才。
一、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
在进行职业培训后,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远远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要。鉴于此,其目前情况如下:
1.学校侧重于技能培训,忽视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为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教师重点讲授专业理论、技能操作课程,加大专业课的课时数,而对职业道德的教育的重视不够,没有把其放在应有的位置,且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法单调、教学模式一层不变,未能使学生看到“好处”、成效,不能激发学生对职业的热爱、对职业道德的关注。
2.教师只重视技能培训,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部分学校是直接安排专业课教师顺带上职业道德课;部分学校虽安排思想政治课教师上,但这些教师沿用“老套路”,不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实际进行教学。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未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水平,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亦使他们缺乏提升个人修养的动力。
3.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相当一部分学生只图眼前境况,却未能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待职业道德。普遍认为只要掌握了职业技能就可以找到好工作,职业道德的好坏与是否有利于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看不到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否影响将来的发展空间,继而忽视职业道德培养。
二、加强职业培训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每一行业都有其职业道德,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因此,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都必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那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职业道德,做到“道德”与“技能”并重呢?
1.增强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首先要从道德意识抓起。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学校要督促教师做好培训工作。一是要根据学生实际,细化,并强化职业道德要求,适时地拓展职业道德知识。二是要结合学生专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本职业道德教育。三是要灵活运用培训方法,结合现场观摩法、师生互动法、影片赏析法等教学方法,生动地讲解职业道德。
2.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培训中去
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学校应积极贯彻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加大职业道德教育的力度,一手抓“技能培训质量”,一手抓“职业素质质量”。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时,在开展专业课过程中,也要视专业、对象的不同而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教育,且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技能操作培训中去讲解、示范及运用。职业培训的职业道德教育,要从基本的道德着手,从基本的职业行为规范开始,再深入地讲解本职业的“行规”,培养学生认识、接受,乃至实践“行规”。通过培训,努力使学生对职业道德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身体力行,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使这些枯燥的理论转化为指导他们具体技能训练的“武器”。
3.改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原有认识
从学生到员工,他们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对学校、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学生在接受培训时,一定要改变他们对职业道德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等原有的错误、肤浅认识,要联系实际生活、工作,排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困惑,让他们在从事本职业活动时,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行为哪些该做、不该做,在做正确时才能得到认可时,就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他们便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开展工作,一心一意地为做好每一件事。此外,也要使学生意识到职业道德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威望、收入等,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样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地、实事求是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言行举止,促进他们不断进步。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职业培训中的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但要掌握所从事职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专业素质,而且还要具备该职业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每个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这样才能完成所从事职业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因此,在职业培训中,学校应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德育教育,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身教重于言教”,教师需密切结合学生专业,丰富教学方式,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从行动上影响学生,做好表率作用,促使学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从业观”;学生需扎实地掌握本行业的规范、准则、礼仪等职业道德,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为社会提高“德”“能”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宦平主编.德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册)[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10-11.
关键词:远程培训;教师成才;专业发展;通道建设
中图分类号:G7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4-074-02
一、教师专业成才通道建设面临的问题
1.专业研修局限性严重
对于教师而言,专业成才的道路需要对教育科学以及前沿教学现状有足够的了解,但是教师毕竟不是教育学的研究人员,也没有相应的研究空间和教学广度,因此,教师在成才发展方面需要有专业化的教育研修指导。目前,我国的教师专业研修发展主要是依靠校本培训,从宏观层面看,校内的教师合作还不足以克服校本研修分散、个案的弊端,而且校内的教师本身还需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在教学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地进行专业化的行动研究。
2.成才督促制度化严重
教师专业成才之路的督促往往来自于学校,而学校的成才督促工作有着较强的强制性反应。首先,表现在对教学的主体有着强硬化的教学成绩规划,这种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方式有着单一性的弊端,必然会使得进行相应教学新方法研究的教师兴趣大减,缺乏教学研究的积极性,而且也使得教育工作者缺少交流感悟的空间。而对于教师的专业培训而言,学校的督促作用又较为弱化,往往只是将工作总结、体会、建议、感想以及“浅谈”之类都看成校本教研成果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校方对教师成才的督促过于强调制度化,通过强硬的制度化严厉督促教师作出多方面的成绩,而对成绩形成的过程不重视;通过传统的培训制度进行教学培训工作的开展,而缺乏对培训结果的应用情况研究,使得教师的培训工作形同虚设。
3.培训内容阶段性严重
对于教师的成才通道的建设,学校以及相应的教师培训部门对培训内容的合理控制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1)培训内容脱离实践严重。教学研究应该是以学校所存在的突出的教学问题和学校发展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以学校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力量,通过一定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的研究活动。但是,很多培训内容只是针对某一个教学理论而展开的,对教师实际教学工作的情况没有深入调研。(2)培训内容阶段性严重。对于目前的教师培训工作而言,更多停留在微观层面,没有立足于推进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的视角,教师教育水平的推进不仅涉及培训模式、课程资源和培训效果,还涉及管理机制、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且培训模式、管理模式、技术平台的创新必须纳入一个整体的框架进行系统研究。而当前的培训内容忽视整体性,对单项的培训有了培训、有了成果、有了收获就停止了,这种培训实际意义极差。
二、远程教育培训的教师专业引领作用
1.形成合作和交流的研究状态
远程培训形成的是及时性的合作与交流状态,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虽然为教师提供了合作和交流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缺乏及时性,因为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所研究的教育内容往往是教师参与其中的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真实的教育事件。教师与教师之间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而不是对未来的展望或发出的某种指令。而远程教育由于其设计的探究层面更为广泛,教育问题更为前沿,所以能够为教师提供他们所没有接触过的教育教学内容,并在这种未来式的情景设计之中,激发教师之间合作与交流的研究热情,形成看法交流互通互助的研究状态。通过这样务实、有效的实践性、前瞻性、广泛性的研究活动,教师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合作与共赢、交流与探讨中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2.形成广泛的教育资源库
远程教育能够形成广泛的教育资源库,能够为教师提供教学资源、教学研究、专家解答、专家理论、教学案例等多方面的教育资源,而且在教师交流和合作的过程中,这种教育资源更是以飞快的速度不断提升,教师完全可以在远程教育空间内获得前所未有的教育资源获得机会。另外,远程教育的资源库还能够提供给教师自主设计数据库、教学软件、教学课件的机会,使得教师能够投入到数据库建设之中。
3.形成广泛快捷的培训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受培训面极为广泛,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的培训,其本身具有时空的适应性和教育的开放性,而且教育设备设施能够延伸到城乡、学校、家庭等各方面,而在教学时间上突破了固定教学时间的限制,扩大培训规模,为教师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培训时间和质量。同时,解决了教师的工学矛盾问题,传统的培训方式以集体研究为主,教师需要抽出课余时间进行教育研究,而远程教育能够提供更为快捷化的培训模式,教师可以自由地进行网络学习。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化成长,改变了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对称性,扩大了教师学习范围,拓宽了教师的专业视野。
三、远程教育培训对教师成才通道的促进发展措施
1.构建学用结合博客群落的培训格局
远程教育培训的主体内容主要是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博客群落的形式实现创新化的培训格局。所谓的博客群落就是通过博客的形式,通常参与远程培训的教师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网站专注在特定的教育课题上提供评论、新闻、实践案例等内容,并设置博客的留言和沟通方式,使得参与培训的群体之间有互通有无的空间,形成大规模的教师链接。这种培训格局的优势包括:(1)使得教师拥有了个人教学理论建议自由表达的空间;(2)有利于教师教学知识的过滤与积累;(3)形成了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这种博客群落的形式使得沟通交流更为快捷,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模式,能够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当然,在构建博客群落的培训模式的过程中要注意进行学用结合的指导,要鼓励学员将新学到的教学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并在博客上发表实践结果。同时,培训领导者也要注意对博客内容的整理,通过集体交流发现问题,形成问题整合,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的培训内容。
2.构建流程多元化的集体专业培训格局
为提高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给学习者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必须重视多元化的集体专业发展的交互设计。根据交互过程实现专业发展的合理化互动。交互提升包括对话渠道和网络渠道。对话渠道:提出主题(主持人)――各抒己见(沙龙)――提炼共识。网络渠道:个人发帖(论坛、博客)――参与者自主交流――专家点评。这一平台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使得远程培训成为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交流平台上,教师通过网络共同研究教学内容,然后通过个体实践将教学结果放到交流平台上进行集体反思研究,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形成了共同发展、联合互动的模式。
3.构建无限延伸的专业发展评价网络
体育教育要求体育参与者无论魅力大小、修养好坏、水平高低,都应该在竞争中将自己的信心和能力都最大程度地发挥和表现出来,以个性优势获得社会价值,将个人独立自主的本质通过自己的喜怒哀乐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也体现了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更强、更高、更快”。竞争能力和表现意识能够为青年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参与意识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11月为止,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一,其中学生所占比例最高,大学生总体上网比例已经超过了95%。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广大学生的交往模式彻底改变,他们正常的社交活动空间被虚拟的信息平台、娱乐平台、交流平台所代替,这样容易造成他们的自我封闭和对现实生活的远离。体育教育强调强烈的存在感和参与感,它要求参与者走向互助的集体和团队,而不再是孤独的自我,成为一个心态开放、心灵坦荡的社会人。培养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公平竞争意识体育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公平竞争精神,这种精神将和平的和谐、宽松与竞争的残酷、激烈相互有机统一,在公平的基础上展开竞争,追求竞争中的友好和交流,正基于此,体育才成为了一座将不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们连接起来的桥梁。与此同时,应该在一定的规程和规则中开展体育竞赛,裁判员要接受观众、教练员、运动员、仲裁人员的监督,而运动员则要接受同一个评分标准,服从裁判的判决,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环节,让体育竞技只有公平,没有特权。学生在这种体育教育下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养成法制观念和公平竞争意识。树立身心和谐的生命价值观体育教育追求的是身心都要达到和谐统一。体育运动的激情和精神,能激发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这种身体力行的切身体验,能使参与者学会在矛盾和冲突中,在你死我活的拼斗中调节和控制情感,在瞬间获得成功与失败的人生感悟,最终达到管理自我,超越自我,这是很多其他文化教育载体所不能达到的。这种身心和谐的生命价值观,对于大学生走向社会后的自我调节具有重要影响。
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目前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单单只是健康的身体,还应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体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全面传承体育文明、感受体育文化、了解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协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能力,塑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达到精神、心灵、身体三方面的和谐发展。同时,体育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光明磊落的气度,让学生学会遵守社会规范、尊重规则、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树立起一股坚持到底、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是极为有效的。体育教育是健全人格的重要方法人格包括能力、气质、信念、性格、爱好、兴趣等心理特征,人格教育是一种培养受教育者心理品质的教育,人格的伟大决定了未来的成就,博学和智慧远远比不上钢铁般的意志和优秀的性格,而健全的人格是指可以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挫折和困难,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生活永远都抱有积极的态度,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人必然是一个自强、自尊、自信、自立的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在的90后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在家里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心理承受能力弱。意志品质薄弱,从未受过累,从未吃过苦,这些娇生惯养的行为导致一些学生人格发生扭曲,不能健康发展。体育运动需要参加者面对种种人生考验,如失败、挫折、汗水、困难、伤痛、疲劳等,需要见过艰苦的磨练,付出极大的心理能量和身体能量之后才能够获得成功。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健全人格,培养意志力,指导学生对于失败或者成功都要淡然面对,让他们学会在面对胜利、自卑、失败、困难时如何调节自己的行为和心态。让他们懂得在胜利面前应该坦然冷静,在失败面前应该百折不挠,在困难面前应该坚韧不拔,劳累面前应该坚持不懈。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不懈、耐心仔细地向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创新能力精神、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将使大学生们终生受益。
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体育活动中会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竞争性和对抗性,我们应该结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给学生树立“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正确观念,突出“淡化竞技,强调健身,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主题,同时又应该按照西方体育文化的特点,用榜样示范、体态暗示、语言刺激等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鞭策后进,激励先进。应该让学生有良好的心态,赢得起,更输的起,要对暂时的胜负进行正确的对待,要有永不服输的劲头,败了也要有自信,也要有拼搏,胜了不能骄傲,要继续保持。对于那些耐心较差、畏惧困难的学生,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该适当地让他们参加一些中长跑比赛活动,这种比赛会帮助他们用意志去克服耐力下降、呼吸困难、乳酸堆积等困难,教师在他们喘不上气的时候一定要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鼓励他们坚持完成任务,学生往往在完成比赛之后都会有成功的喜悦,这样的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正确人生态度,对他们未来的人生都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作者:金龙泉 赵健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体育部
培训载体的选取
参与培训的对象是同一单位中不同部门、不同专业工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他们具有丰富的工作实践经验,缺少实训教学培训实践。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培训载体,成为了本次教学设计的难点和关键点。
初次载体选择,我们选用了“电缆架设案例”,意图以电力行业最普通、最熟悉工种实训教学培训来指导学员。经课题组演示测试和讨论认为:该案例专业性强,不能在培训中演示与实施,且管理类、技术类等人员难以接受。第二次载体选择,我们选用了“驾驶员培训案例”与“厨师培训案例”。这两个案例的选择具有普适性,能在学员中形成共有话题,培训氛围很快能形成,学员能在讨论中建立实训教学流程、提出各环节注意事项。实践结果表明,培训有效果,能形成共鸣。但是,培训局现于空谈,没有形成实践,学员也不能真实体会到自已面临实践的问题。另外,该案例主要反映的是个体培训,缺少团体配合。
针对初选载体的讨论与实践,我们选用“七巧板拼图”游戏作为教学载体。该游戏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学员;占用时间少、难度小、可拓展性强,具有创新性,能结合到生活与生产中;材料消耗经费少,容易准备,占用场地小,便于在课堂上开展;教学过程中有学员动手、教学演示、成果展示;可个人完成,也可团体合作,并能进行作品分享。
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设计
本次培训任务设计是以三次剪纸游戏为载体,以行动导向为指导,以学员体验实训教学过程为目的,通过讨论与总结分析实训中的现象为手段,从而提高学员培训教学能力。任务实施流程充分体现实训教学各环节,任务中有意设置障碍。任务难度由简单到复杂,任务工艺要求由模糊到具体,任务思维由混乱到规范到创新,任务实施流程由不完善到合理,任务组织由个体操作到团体协作。有安全事项、操作步骤、工艺和质量标准,有操作示范和总结点评。基于行动导向的任务设计详细见表1。
基本行动导向的培训实施
培训实施中结合培训目标,以七巧板拼图剪纸游戏为载体,不断提升任务难度,进行行动导向设计,从学员体验中发现实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找出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分析和总结中提炼出实训教学流程,实训教学组织、指导、演示方法与技巧等,从而提升学员实训教学能力。
第一步,聘用观察员。从学员中挑选2名观察员,通过观察员对任务实施过程的观察与发现,找出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现象,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学员的自我发现,更能体现实训教学组织与指导的关键点,具有说服力。
第二步,实施任务,进行实训教学指导。指导过程中提示安全事项及注意事项,收集学员意见,指出操作不规范的地方,提示实训教学中的一些必然现象。
第三步,单个任务实施后的总结分析。每完成一个任务,首先由观察员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并对形成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然后由学员补充分析;最后由教师点评分析。
第四步,实训教学总结。小组分别对3次实训任务教学设计的优劣、实训教学中的指导方法、实训教学组织等进行讨论,形成实训教学流程,并进行课堂分享。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分析。
培训实施中的现象与启示
通过多次培训教学实施,我们对培训过程中的现象不断进行观察和分析,将现象展示给学员,总结并启发学员分析实训教学中采取的应对措施,从而达到培训目标。现将任务实施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与实训教学启示见表2。
培训实践中设计了3个不同任务,每个任务的培训目标不同,培训组织形式也不相同。任务一培训目标不明确,学员不能获得预期能力培养。任务二培训目标单一,只解决了具体能力培养。任务三培训目标多样化,以团体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在完成个体能力发挥的同时,也培养了团体协作精神。任务二和任务三的组合,或更多形式的组合,可以适应于不同能力培养目标。实践证明,当培训任务一定时,我们应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条件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培训组织形式。
培训流程要清晰
从3个任务实施过程看,一个清晰的培训流程可确保培训顺利实行。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培训流程是:阐明培训目标、明确培训任务、讲解分析理论、作好操作演示、说清安全注意事项、发放工器具材料、作好实训指导、回收作品、回收工器具材料、进行分析点评、清理作业现场。以上是课程开始后的过程,可视具体情形进行调整,如当任务复杂时,可进行边演示边操作,然后反复练习,这时就需要提前发放工器具材料,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讲解安全注意事项。在课程开始前,我们还有隐性工作:明确培训目标、分析培训对象、确定培训任务、设计培训方案、落实场地设备、准备工器具材料、测试培训任务、制作质量评分标准等。往往在我们培训实践中会有意无意的忽略其中某些环节,这样可以省心省力,但却会导致培训效果下降,培训目标达不到。
培训指导要筹划
通过本次培训实践,我们有意在任务中设计缺陷,并在指导时明确指出学员存在的错误,以示范方式让学员明确指导方式和收效。首先,培训指导要有依据和规划,即根据培训目标及评价标准,确定培训指导的重点和关注的细节。第二培训指导中要特别注意安全事项,安全事项在任务开始前应交待清楚,任务过程中要时刻留心和不断提醒,任务结束后要总结反思,同时还应有必要的安全预案。第三,培训指导时除依据评价标准,发现不良现象及时改正外,还应发现表现优秀现象并予以及时示范。
回顾总结要及时
7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内容涵盖面广,知识结构宽,跟原来想象的还真是不同,而且很有料,还是有些震撼的,也对家庭教育指导师思维里的印象有很大的改观。
首先对家庭教育的概念有了更系统的了解,通常我们所理解的都是狭义的定义,广义的则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实施的一种教育。同时也清晰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职责范围及具体工作内容。特别感到震撼的是吴干老师指出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首先要幸福,活出自己的本真,把家庭教育理念方法内化在心中,成为自己的灵魂,带着自己的幸福传递给他人。就是我们在PD里面常说的,我们要活出PD,自己先成为那样一个人。还有那句"你的富有不是你的口袋里有多少东西,而是你能拿出多少东西来给别人。"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桥梁,帮助孩子和父母同时学习成长,让这种氛围在回归家庭后得以延续。家庭教育是基石,家庭教育要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无论整体大环境是怎样的,我们都需要保持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改变那些可以改变的,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引导家长关注正面,而不是盯着问题限在那里抱怨指责,要看到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善,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作为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首先要完善自己,有科学、系统、先进的知识体系;正确、适当、有效的实践方法;健康、平和、积极的身心素质;同时有自己的目标,知道我是谁,我能够做些什么,我已经具备哪些知识,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建立自己的体系,通过实践,成为自己的智慧。不是面面俱到,有自己擅长的一面,精细化,透彻化。特别是十六宫格的使用,让自己清晰的知道能给出什么,哪里需要补充完善,合理优化,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哪里。对于家庭教育的指导,我们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根据其生理心理发育特点及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借助比如绘本、一些活动等载体,有针对性的指导。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需要引导家长、启发他们的智慧,而不是告知、帮助其解决具体问题,必须是家长有意愿改变,帮助他探究问题背后的根源,疏导接纳他们的情绪,帮助其调整教育理理念,增强正向的信念,陪伴、倾听、引导和支持到他们,树立自己的工作界限。从指导到辅导到引导再到自导自引,更要做到知止和客观。
越学习就越感觉自己还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自己在某些方面只有一个概念,需要细化的地方还有很多。关于具体案例的解决方案,大致上有了一个轮廓,分析原因给出建议,然后一些具体的指导方法,比如目标倒推法、代币管制法、舒尔特方格以及一些测评表格等,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案例当中。在建立咨询关系时,尊重对方,表达热情,真诚的情感反射,关注积极正向的关系,不被对方给带走,进而明确主要问题是家长、孩子还是亲子关系的问题。在家庭生活中,关系大于一切,对错并不重要,引导家长从错误中看优点,积极的行动最重要。家庭教育是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教育,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亲子关系的质量。罗森塔尔效应、阳性强化与赋义、情绪ABC理论又启示到如何运用到应对策略中。
在幼儿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较强,其任何爱好都是基于自己的兴趣来产生的。所以舞蹈培训老师在对幼儿进行舞蹈教学的时候应当先培养幼儿的兴趣。只有充满兴趣,幼儿才可以专心致志的学习舞蹈,这样才能从小培养扎实的舞蹈基础。这便要求舞蹈培训教师要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舞蹈培训的过程中,许多舞蹈教师只重视对幼儿舞蹈动作的纠正,而忽略了对其兴趣的培养,这样便不利于幼儿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舞蹈老师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让学习充满乐趣,还能够借助生动活泼的语言去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幼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舞动上,时间久了自然可以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握幼儿身心特点
(一)幼儿的生理特点
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要求因为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其肌肉群不发达、肌肉纤维细,很容易疲劳,运动神经还不健全等特点要求了舞蹈教学要以简单自然的动作教学为主。比如可以让幼儿学习一些“错步”、“娃娃步”、“踏点步”等舞步。年龄稍大一些的幼儿,其肌肉的力量得到了增大,则可以考虑增加地面训练,再辅助以舞蹈小组合,使幼儿可以按照音乐的节拍和情感来做到动作和表情变换。而对于年龄更大的幼儿来说,其四肢关节更为灵活,肌肉群更为发达一些,所以除了一些舞蹈组合和歌舞表演外,还可以继续加强身段学习和动作强化练习。
(二)幼儿的心理特点
对幼儿舞蹈教育的要求因为幼儿都有着爱好模范、好奇心强和好幻想等心理特征,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跳一些欢乐的舞蹈,这就要求了在幼儿舞蹈的教学中应当多使用科幻和童话的主题,多使用动作模仿及直观的形象动作,充分的表现生动活泼的艺术特色。比如:教幼儿做碎步走的时候让其两臂在两侧进行波浪形的摆动,让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鸟在展翅自由飞翔。还可以让幼儿做托腮左右摇摆的动作,可以让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朵鲜花,自己的双手则是下面的两片绿叶。通过这些,不但可以让幼儿很快的学习舞蹈动作,还能够活跃生动的将这些动作表现出来。
三、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素质
(一)注重声情引导
人所共知,舞蹈是一门肢体性的艺术语言形式,是时间与空间下的一门特殊艺术。对于刚接触到舞蹈学习的幼儿们而言,不管是基础性的训练亦或是舞蹈的组合,教师所演示的每一个动作要精确清晰,用自己的节奏和身体表现情感。所以,舞蹈教师需要是一个真正能感受幼儿心理状态的老师,也应当是一个好演员,在教学的过程里要使用生动准确的形象,丰富的肢体语言去激发幼儿兴趣与想象力。尤其是在表演剧目和舞蹈组合的排练过程里,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带领孩子们进行重复练习。教师要从多方面去进行引导,循循善诱。做到节奏明快、感情丰富、声情并茂,最大限度的去关怀幼儿的心灵。
(二)坚持循序渐进
1.结合词汇、句型、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词汇、句型是语言学习的基础,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又如,句型Howoldareyou?是对年龄进行提问,但只用于一些特定的场合。英美人士并不喜欢别人询问关于年龄、工资等私人问题。此外,英美国家在问候语、打电话以及面对赞美等方面都与中国存在文化差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句型,培养良好的交际能力。
2.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渗透英语国家文化
人教版Goforit!教材中编者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文化背景知识,融入了很多英语国家的文化元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通过讲解、比较等方法渗透英语国家文化。如:Goforit!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2SectionA的3a部分中Eve碰到了一个问题:Ineedtogetsomemoneytopayforsummercamp,whatshouldIdo?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本人在班里进行调查:IfYouneedtogetsomemoneytopayfortheschooltrip,whatwouldyoudo?结果大部分学生除了向父母或兄弟姐妹伸手要钱之外,别无他法。这便是中国学生的思维,认为自己在受教育阶段向父母兄弟要钱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而在英语国家,大多数学生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愿望。如:getapart-timejob、sellCDs、haveabakesale等。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抓住契机,适时地进行了中西方文化对比,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增强了他们的文化意识。
模拟和创设情境,感受、体验异国文化
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是:话题“生活化”,广泛而贴近生活,涉及运动、到校方式、服装、饮食、压力等生活话题。因此,在课堂上应尽量开展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模拟交际,使学生在相对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体验异国文化。如Goforit!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7Howdoyoumakeabananamilkshake?这个单元讨论的话题是西方的饮食文化。介绍了水果奶昔、水果沙拉、爆米花以及超级鸡肉三明治的制作方法。在学习制作水果沙拉时,每个同学各带一种水果,再分组制作水果沙拉,最后轮流品尝各组自制的水果沙拉,简单而快乐,完全是个西式的自助餐party!何乐而不为!既让学生熟练掌握了语言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又体验了西方的饮食文化,真可谓“一举多得”。此外,本人把制作水果奶昔、爆米花和超级鸡肉三明治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与家人一起完成,共同体验西方的饮食文化。
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补充
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长期、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活动是培养文化意识的补充。
如:关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英语;让学生收集英语广告语或物品的说明书;组织英语表演、竞赛和英语角等活动扩大学生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请外教,请有国外进修经历的老师以讲座的形式介绍西方的文化背景知识,或学校举行联欢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丰富了学习形式,使学生更熟练地运用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进行交际。
㈠企业员工培训的含义
培训的含义有广义、狭义之分,笔者认为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为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及政治理论、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常识等而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教育与训练活动,从而使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价值观念等有所改变,使他们在现以成人教育的规律指导企业员工培训文/汪漪在或未来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达到组织的要求,并发挥最大的潜力以提高工作绩效。
㈡员工培训对企业的作用
培训是企业和员工的一种双赢选择,无论对公司还是对个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知识更新周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于石化行业来说,新能源知识、储运技术、油站管理等,都对员工的知识提出了新要求,通过培训,使员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需要。
2.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企业员工更加渴望不断充实新知识和技术来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胜任工作,表现出色。他们往往把被安排参加培训、外出学习、脱产深造、出国进修等当作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契机。经过培训的人员大多能提高素质能力,改善工作动机和态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3.有利于引才和留才。
央企对人才的吸引力虽然很大,但要求也很高,现在的石化行业技术员工流失日益严重。培训是企业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和保留人才的重要手段。企业要发展,就必须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和发展机会,这必然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以帮助其实现更高的追求和发展目标。
二、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㈠培训目的不明确,培训针对性不强
有些企业把培训当作一项活动,片面追求全员覆盖,过分强调全员培训,表面轰轰烈烈,实际效果较差。笔者认为,全员培训对于一些项目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培训内容都适合全员参加,例如部分特殊岗位技能的培训。培训中,企业由于缺少生产、经营、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骨干和专家,往往外聘讲师,如果他们不事先准备“功课”,加之不熟悉企业的情况,往往讲得缺乏实际,学员可能会懂,但用不上,此时,全员培训就更显“认认真真走过场”了。
㈡培训方法落后,培训形式守旧
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把培训当作“作秀”,不认真,不扎实。由于满足于“老做法、老经验”,对知识更新认识不够,部分管理者对员工培训不重视。他们没有充分运用传统的培训方法和手段,又不愿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现代培训方法和手段,无法使员工通过相互切磋、相互启发来发掘实践经验、实现经验共享和升华。培训时,缺乏把培训课程与员工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研究和自我创新有机结合,没有扩大员工对实践内容的自,没有激发员工培训的主动性。
㈢培训资源不对称,培训效果难保证
培训人员相关业务知识不足,缺少系统性、灵活性和责任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传递给被培训人员。培训教材死板,缺乏生动性和针对性。央企的员工培训大多是技能性的,培训内容更多的需要动手实践加以巩固,如果全靠教材培训,那就无法真正实现技术灌输。培训期间,对培训效果评估的考核评价设计不到位,培训效果往往靠全员自觉,还不能让参训员工感到只有通过培训提高素质,自身竞争能力才能增强,从而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取得优势。同时,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树立培训并用好现有人才比引进人才更重要观念。
三、提升央企员工培训效果的措施与建议
㈠构建培训的体制机制
央企要做好员工培训工作,首先要成立企业教育培训委员会。委员会的主任要由企业的主要领导担任,不定期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分析与总结,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远景规划与实施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和纠偏。同时,央企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效作为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各级领导干部从思想上重视教育培训工作,行动上参与和支持教育培训工作。
㈡明确培训的目的内容
本人认为,央企的培训按培训内容可以分为三级。一级培训主要内容为通用性知识、法律法规、企业文化等,目的是提高员工意识和基本素质,主要解决认识问题;二级培训是针对需要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方可上岗作业的岗位资格培训。三级培训主要是结合工作实际,培训操作技能和防护知识,重在实用性、针对性、有效性,目的是培养员工应对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根据不同培训人员,不同培训需求,实施分类培训,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员工新上岗、新调入、转岗、复岗、替岗、发生事故后均需要进行内容不同的培训。此外,还必须注意分析被培训人员的个性特点。人的有些个性是天生的,即使通过强化性的培训也很难改变,这种人通过培训即使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技能,但仍不适合某个岗位的工作,这种人员就需要调换岗位,而不只是需要培训。如果不注重分析了解这种情况,人为因素引发的事故就会增多。
㈢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
要取得好的培训效果,就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是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人员、被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方法的有机结合。央企培训前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不应该出现为应付上级检查而培训的现象。首先要了解岗位信息,明确岗位职责、内容、流程、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绩效考核的指标等,这是分析岗位培训需求的基础。其次要了解公司中长期发展的规划与目标,将其细化到各个工作岗位上,明确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具体要求。最后要建立员工详细的信息系统,系统应包括所学专业、接受过的培训、目前的技能与知识结构等内容。只有将其与岗位的具体要求相比较,找出差距,培训需求才能彰显出来。
四、结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2018年10月11日有幸与徐主任、张老师、程老师在省党校参加李庾南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培训活动。经过培训学习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教学中有诸多思考。
李庾南,南通市启秀中学数学教师,江苏省中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名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荣获人民教师奖章。1939年出生的李庾南,自1957年从教以来,长期执教中学数学,同时一年不落地担任班主任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她担任教学工作已超过50年,担任班主任也已超过50年。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以来,李庾南连续主持开展了8轮数学教改实验,出版专著7部,100多篇。她总结、提炼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全国初中数学教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李庾南在数学讲坛上一站就是53年。她创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曾获得“苏步青数学奖”等许多重要奖项,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教学流派。李庾南是名副其实的实践型教育专家。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教学主张和模式来自田野,是通过蹲守课堂,通过观察、调查、测量、试验、总结得来的,来自学生学习过程的现实情境。更深地挖掘学生潜能、更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这个教学主张和模式的中心内容。
一、精神之感人
李庾南老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命题,通过教法改革推动学法的确立;第二阶段,明确研究方向,主题是关注学程与教程的内在关系;第三阶段,深入研究,突出学习主体研究与学生能力培养;第四阶段,创新数学教学模式,重点研究课堂教学创新和团队建设,形成鲜明的教学流派。72岁的李庾南老师至今还活跃在讲台上,她创造了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吉尼斯记录,现在还在做着班主任。李庾南老师17岁走上从教之路,用她自己的话说“好生辛苦”。这是因为她一直在走上坡路。不断向上、向前,就是李庾南最为宝贵的精神。她的这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更由衷钦佩于她守望杏坛一生并在坚守中不断超越的当代教育家的卓越风范。
二、学习之自主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核心是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实践型的教学流派总是与一定的教学模式、教学法联系在一起的,李庾南教学流派就是基于她创建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第一,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指向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包括李庾南强调的要着力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通透的灵魂;
第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要聚焦到学生能力的研究和培养上,特别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四,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要调适好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学定教,坚持教与学的统一,坚持教为学服务。
把李庾南的探索研究放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看,“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草根原创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
三、操作之具体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简明具体,操作性很强,比如仅仅“独立自学”、“群体议论”、“相机引导”12个字,基本上就把操作要义说明白了。以“独立自学”为例,活动形式有阅读、倾听、演绎、操作、笔记等,具体实用。面对不同的教学情境,李庾南通过探索实验,又提出了3种水平的自学活动。第一种是“接受性”的,即自学演绎性材料,如教材、教辅资料等,习得知识;第二种是“生成性”的,即在新知识的背景中,或在凸显知识本质特点的情境中,自主建构新知识;第三种是“创造性”的,即由思维的拓展延伸、知识的迁移形成新知识。可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上手快,适应面宽阔。
四、教法之立体
听李庾南的课、琢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总觉得她的教学法是立体的。“自学•议论•引导”是3个环节,“自学”是基础,“议论”是枢纽,“引导”是关键,是一个有机的组成;3个环节又可以理解为3个维度,“独立自学”、“群体讨论”、“相机引导”是围绕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可以突破时间线索的,3个方面相辅相成。这个教学法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组织性,可以自我调节,可以再度生成,可以不断开放。所以,我们才会感觉在李庾南老师那里是开放的课堂。
五、思考之深刻
一、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
职业教育培训作为一种产业,学校是工厂,学生则是产品。培养的学生能否就业是职业教育培训持续发展的关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社会有就业需求才能拉动职业教育培训发展;二是就业的趋向决定职业教育培训的专业结构;三是就业需求的市场波动决定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规模变化;四是职业教育能够推动行业成熟,催生新的职业岗位。所以职业教育培训必须面向市场,服务社会,以市场为导向。近年来,社会失业人数剧增,企业用工乏力,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职业教育培训部分专业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目前就业问题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人所接受的学校教育与现实社会严重脱节。他们在学校很少受到为工作、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即使学到一点职业方面的知识,也是肤浅而片面的。而一旦离开学校,所获得的综合训练机会就更少了。因此就需要有一定的培训机构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提高他们必须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职业教育也是就业教育。
二、职业教育培训必须依据企业和行业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就业就意味着竞争,在当前就业比较严峻的形势下,职业竞争不亚于产品竞争。人人渴望就业,人人需要就业,靠什么来实现就业,这就需要职业培训来解决职业能力。因此职业教育培训必须在专业设置、培养规格、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实训要求上,面向经济社会的发展,面向产业结构的调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密切加强与企业合作,满足各类求学者的学习需求。由于技术不断现代化,要求不断更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接受培训和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胜任力,以适应新的需要。职业教育培训不要过于强调理论、教学要符合企业的需求,教师也要深入企业实际了解情况。职业教育中目前还普遍缺乏一个重要内容,即在现代化生产中亟须的工作岗位上独立和自我负责地行动以及参与现代工作过程的能力;一些高新技术领域仍然缺乏足够的能力。
三、提高职业教育为终身教育服务的功能
21世纪知识经济对劳动力的要求和终身学习社会对公民的要求,使劳动者形成既有全面的综合知识,又有某个领域的专门知识,具备在学习型社会继续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的能力。职业教育培训不单单是技能培训与谋生教育,实践中常常把职业教育培训设计成单纯的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而弱化职业教育培训对人立业谋生和继续发展的核心素质和能力设计与培养。职业教育培训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因此不能把职业教育培训的着眼点仅放在传授职业所需知识、技能上,而应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培养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加坡的就业培训基本技能中,把“进取心、终身学习、全球意识”作为职业培训的理念。1974年11月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八届大会(巴黎)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中,特别指出:“根据个人的需要和志愿,职业技术教育应该:
关键词:人力资本;政府投资;农民创业;教育培训
引言
我国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属于农村人口,农业发展的现代化1程度以及农村人口的富裕程度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及和谐社会的建成有极大的影响。农村的落后根本原因在于农民的落后,而其直接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对农民人力资本的投资而造成的的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所谓人力资本是指投资于人力资源后所产生的的凝固于人身上的价值,人力资本体现在通过投资使人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获得素质的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则指的是为使人力资本载体即人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使其素质提高而进行的投资,也指劳动者为更好地实现其价值而在不同单位及不同地域间流动而进行的投资[1]。因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大量农民工返乡的双重背景下,加大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尤其是农民教育培训方面的投资,全面提升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素质,并且由政府引导农民创业,由创业带动就业,在当前,这不但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可行路径,还是缓解农民的就业压力,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分析
截至2012年,我国农村人口大概是9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列约为70%;我国劳动力总数大概是7亿,其中农村从业人口约为4.9亿,约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71%。农村有着这么丰富的人力资源,然而并没有带来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其根源是长期忽视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及农村人力资本原本存量就低,进而导致农村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本却匮乏的现象,从而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社会的快速进步。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相当不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文化程度低,人力资本存量低下。在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水平层次不一,质量和素质都较低,导致我国人力资本的存量较低。农民文化程度是影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农业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其中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员仍占相当的比例,而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人员比例较低[2]。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有所提高,文盲的比例有所下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2、农民职业技术技能教育水平较低。我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综合改革处的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只有约20.01%的人受过短期培训,受过初等职业技术技能教育培训的仅占3.43%,受过中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的仅占0. 13%,而没有受过技术技能教育的却高达76.43%[2]。这表明,我国大多数农业人力资源缺少必要的技术技能培训,从而很难理解与接受现代科技知识,进而导致农业人力资源劳动效率整体低下。
3、农民缺乏人力资本自我投资的观念。我国大多数农民仅注重投资于子女的教育,而不注重投资于自身的教育;并且只注重对普通教育的投资,而不注重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不太积极且多局限于基础教育的投资,而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则比较滞后。由此导致农民不仅文化程度低下,而且其技能也比较落后,跟不上现代农业的发展,不适应当前市场的需求。
4、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存在严重的区域不平衡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存在区域不平衡性。由于农民家庭收入与其文化程度是正相关的,即在文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其农民收入也越高。整体看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民素质较高,中西部地区农民素质较低,导致东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存在较大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超高速增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则相对较慢,这导致我国中西部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逐渐扩大,这进而又引起了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区域不平衡性。
以上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整体低下,以此推演,我国农村创业人力资本的状况就必然更加地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农民普遍受传统保守观念的影响大,缺乏创业的意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低下,缺乏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及技能。这主要是由我国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及对农民进行创业教育开展的严重不足而导致。
二﹑实施政府导向型的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必要性
政府导向型的农民创业教育培训,就是指在政府的指导下开展农民创业教育培训。之所以要采取政府导向型的模式开展农民创业教育培训,是因为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因而在市场机制失灵的一些领域,例如公共事业领域,政府就需要发挥其主导作用,而教育培训正是国民公共事业领域中最重要的一项事业。
在我国之所以采取政府导向型的农民创业教育培训,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农村人力资本自身的特点要求确立以政府为导向的农民创业教育培训。从结构上来划分,农村人口可以被看作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弱势群体,而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开发应该归属于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之一,特别是由于这种弱势地位的形成与政府公共服务长期失职紧密相关,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讲,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开展农民创业教育培训是政府应有的责任。
其次,开展政府导向型的农民创业教育培训是农村创业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必然要求。从农村创业人力资本价值提升来看,要适应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农民需要从传统的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无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科学规划、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大力促进农民创业实践等重要内容,同时还需要出台一套完善的政策和制度。这项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靠社会分散的力量或农民自身显然是无法完成的,而必须由政府来领导农村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整个工作。
最后,确立以政府为导向的农民创业教育培训模式是培育创业型新农村的必然选择。一方面,我国工业化水平已达到一定程度,按照世界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我国可适时地进行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来改造农村和发展农业[3];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对农村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所需的财政基础。
三﹑结语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即“人力资本之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率在上世纪中叶增长迅速的重要原因是那个时期美国农村人力资本(包括农民的知识、技能、健康状况等)的提高。在当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以政府为导向,进行农民创业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全面提升农村人力资本的价值,促进广大农民创业,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农民就业压力,也能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者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本研究受陕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创业型新农村建设中农民职业教育的支撑体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资助(项目编号:2013JK0206)。
参考文献
[1]孙景翠,林艳,张墨.对当前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分析[J]农场经济管理.2005
[2]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
[3]郭军盈.我国农民创业的区域差异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6(6)
[4]丁国杰,朱允荣.欧盟三国农民教育培训的经验及其借鉴[J].世界农业.2004.8
[5]徐辉,李录堂.完善我国农民创业支撑体系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4)
论文摘要:笔者通过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对培训中出现的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进行了分析,从范畴、目标、内容体系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培训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认识进行纠正和澄清,并提出了在教育实践中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措施。
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06年,相应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始在全国中小学教师之间推开。
2009年11月,作为培训试点省辖市——安阳市第二批学员之一,笔者通过河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网络远程培训平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以往进行的信息技术培训相比,这次培训无论从培训形式,还是从培训内容上来看,都有较大的差别。信息技术培训注重的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操作,这次培训注重的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设计思想,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对教师关于教育技术的理解和如何基于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整体上进行一次全方位的培训,完成了从信息技术培训走向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转变。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培训感悟及浅见。
一、端正思想,纠正和澄清认识误区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块中有一项作业是: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笔者浏览了小组讨论学员发的帖子,发现对教育技术的理解存在着误区,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认为信息技术就等于教育技术。一位学员这样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在教育领域所涉及的技术都应用出来,目前感觉接触比较多的就是,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利用课件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所讲内容。”其实辅助教学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其中一个方面,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很重要。教育技术能力更多的是对我们教学的辅助和把握作用,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个理念和方向。还有学员认为教育技术应该是教学手段和方式的运用,从挂图到幻灯片再到多媒体的运用,从纸质教案到电子备课等。这种认识偏重于技术,是有失偏颇的。按照这样的认识,必然会走到信息技术培训的老路上去,其做法是以信息技术培训取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对此认识我们必须加以纠正和澄清。
1.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在学科、对象、研究范畴上是不同的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信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这里所说的合适技术,包括现代技术、传统技术、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是指信息技术,但是决不应把这里的“合适技术”仅仅理解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培训目标不同
信息技术培训是要使被培训者具有信息技术素养,即具有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指获取、存储、分析、加工、变换、传输与评价信息的能力。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要使培训者具有教育技术素养,即具有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能力与道德。其中,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是指对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能力,也就是在有合适技术支持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并有效地组织与实施教学的能力。
3.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培训内容体系不同
信息技术培训教材围绕各种信息处理技术展开,尽管信息技术培训中也涉及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软件利用和教学自动测评等教学应用的内容,但目的是将这类教学应用作为案例去验证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实用性与有效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材则是围绕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展开。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涉及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目的是利用这类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以提高学习的质量与效率。
二、立足教育实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影响到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如学习资源的呈现方式、学习过程的组织。由此产生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即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整合”并不是简单的混合,而是在充分考虑实际教学的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的辅助与渗透,从而实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而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以先进的理念做引导,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而且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三、增强创新意识,提升教育技术能力
这次初级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对于整个教学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参加培训的教师应当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反思过去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意识、综合意识、反思意识为立足之本,打破以往只重知识不重育人的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的束缚,以教育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为切入点,切实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切实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对教师来说,提升教育技术能力的根本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从信息技术培训到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转变,是时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综上所述,教育技术是一种能力,是具有技术含量的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培训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了基础,从信息技术培训走向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必然的,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最终受益者是学生,其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舞蹈教学;情感培养;美感训练;价值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126-01
一、舞蹈教学当中基本功的训练是体现美感的基础
基本功主要是指舞蹈演员从事舞蹈艺术一定要掌握的一些基本能力,包括身体的软度、力度、协调、平衡与控制等能力,所以要想是学生的美感得到训练,必须抓好舞蹈教学当中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明白强硬的基本是一个舞蹈演员获得成功的奠基石,也是舞蹈所必须的一个条件。
在对学生基本功进行训练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坚持与吃苦的好习惯,使其了解舞蹈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操之过急会对自身造成伤害。与此同时,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美感训练,使其可以熟练地应用自己的步、身、眼、手,以及所有动作分格的韵律,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展示出舞蹈所具有的肢体美,使舞蹈的情感得到抒发,进而去传播、创造与享受舞蹈为人类所带来的美,提高学生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
二、学习不同种类的舞蹈风格特征,把握舞蹈美感的体现
不同种类的舞蹈具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就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舞蹈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其学生去领悟与学习,强化其舞蹈的基本功,然后再系统地学习各种不同舞蹈的特征,及其美感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不同种类舞蹈的美。同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与学习情况做到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对于舞蹈学习的欲望,鼓励其追求舞蹈的美感,使其全身心地去体验舞蹈的美感,并且在努力的学习当中,提高自我的美感意识,以及美感的表现能力。此外,老师还要培养学生积累生活兴趣、观察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找到艺术灵感,切身体会到舞蹈所需要的审美,并启发其自身对于美感的意识,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然后再在课堂当中把其所吸收的精华和舞蹈动作紧密的结合到一起,使其情感和舞蹈情感发生共鸣,更加完美的表达舞蹈的美感。
三、使舞蹈和音乐紧密结合,丰富其表现力
舞蹈的灵魂是音乐,一个舞者要想跳出优美的动作就离不开音乐。舞蹈和音乐的结合,实现了空间上的穿透,把舞者的感情酣畅淋漓地表达出来,使其身心交融,进而产生一种共鸣;同时,音乐是舞蹈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多彩的风格、鲜明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使其更加动人、丰富;在优美音乐的伴奏当中跳舞完不单单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是对自我精神上的高度陶冶;音乐增强了舞蹈本身的感彩,有利于对舞蹈内容的理解,而且使舞蹈更加魅力。这主要是因为音乐可以直接打动观众,为观众和舞蹈系上感情的纽带,拉近舞蹈与观众的距离,此时,艺术的魅力就体现为因为和舞蹈的浑然一体。
四、舞蹈课程与艺术的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提高审美标准
舞蹈课也是一种积累知识的方式。在舞蹈课当中,老师为学生传授一些基础性的舞蹈知识。而且,改变传统舞蹈课的教学方式,使舞蹈课程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不断获得提高与进步。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水平,也为了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老师可以鼓励其学生主动去参加游一些舞蹈艺术类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舞蹈实践联系起来,并关注学生对于舞蹈知识的体验、创造、赏析与具体应用。一次大型的演出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实践机会,对于学生舞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是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接触不到的东西。
五、在培养学生情感与美感的训练当中需要赏识教育
学生是赏识教育的核心。舞蹈老师必须对其学生有足够的尊重、信任、鼓励理解、关系与宽容。老师的情绪、表情与语言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产生十分直接的影响。老师要既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又要对学生有耐心。要应用一些鼓励的话为学生加油。如果遇到学生做不好的情况,要让学生多加练习,指出其动作中不完美的地方,不断鼓励他们。这样即便学生才会保持对舞蹈的热情,努力去做到最好,对舞蹈学习充满信心。
舞蹈是一门“动”的的艺术,它和生命最接近,可以非常强烈、直接,并且细腻地表现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使人的心灵袒露,所以舞蹈这种艺术的形式是当今素质教育当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它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强身健体,而且还教会我们如何欣赏,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能力与想象的能力,极大地升华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扩大了其社交的能力。
关键词:职业培训;技工教育;广东经验;教益
中图分类号:[C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3)-12-0254-01
我国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素质决定着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克险攻坚阶段的当前,就业人员职业技能不足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因此,国家在调整发展教育的对策,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抓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普及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党的十报告大篇幅论述我国教育现状,并专门提出要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出职业教育培养的不仅是拥有精湛技能的人才,而是培养综合素养高的技能人才,因为职业教育归根到底是就业教育。在各地方的实际工作中,广东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经验值得借鉴,通过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感到可以被我们吉林省和吉林市推动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所借鉴的经验可集中为以下几点:
其一、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力支持
广东省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头部队”,以他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为我国实现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精神的实践中,他们提出了技能兴则广东兴,技能强则广东强的思路。,抓住良好机遇,解决发展难题,努力不懈地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广东省经济发展服务提供强大的技能人才保障。所以,近些年来,在加强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方面,他们以“排头兵”的面貌领先于国内的其他省市,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力支持是他们在这方面工作能够走在全国其他省市前面的一个突出经验。国家、省委省政府出台《进一步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为做好全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财政从2004年起,每年投入技工教育经费达2.4亿元以上;并从2005年至2007年投入1400万元用于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十一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增加3亿元用于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增强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实训能力,为促进全省职业培训和技工教育工作提供了强力支持。
其二、评估坚定、实训平台、培训体系合力作用
广东省强化鉴定中心的公益定位和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动全省各级鉴定中心向依公管理或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转变。不断充实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队伍,积极吸纳新兴职业专家和行业企业拔尖人才加入职业技能鉴定专家队伍。开展各级鉴定管理人员专业化轮训,探索建立持证上岗制度。省组织2期市、县级鉴定机构以及鉴定所(站)鉴定业务管理人员培训班,重点抓好基层新聘鉴定管理人员的政策和业务培训。组织鉴定考评人员培训班,着力抓好新职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职业(工种)的考评人员培养,建立考评人员工作评估机制,提升鉴定考评人员工作质量。积极培养考评人员和鉴定质量督导人员。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实训平台,初就业训练中心、公办职业培训机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实训基地、技师工作站等各类培训平台数量众多,巩固发展,每年都会实现培训人次上千万。多层次的职业培训体系基本建立,在培训普通劳动者和培训技能型劳动者方面双向着力,在就业培训和再就业培训方面双向,在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提高城镇居民职业技能素质方面双向推进,有效的改善了技能人才结构,高技能人才比例明显提高。仅2007年全省培养高技能人才23.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3.8万人,分别同比增长23.2%、31%。全省高技能人才141.9万人,其中技师、高级技师达21.9万人,分别比2005年底增长63.24%和43.61%。
其三、扩大招生,提升教学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广东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教育规模实现大跨越。教学质量实现大突破。广东省技工学校师资质量稳步提升,既从文化水平上不断提升,也从换页技术和教育理论水平上不断提升。全省技工学校开设的专业覆盖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主要行业,其中数控制造技术、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等科技含量高、复合型强的专业约占50%。
其四、培训工程系列化,竞赛活动多样化
广东省实施了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智力扶贫工程、再就业培训工程劳教人员创业培训工程、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工程、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程,通过这些培训工程将行行业业的技能培训包含进来,开展起来,实现行行业业的技能培训齐头并进的局面,实现了以职业资格从业的局面。职业资格证书是市场就业的“通行证“,全省职业技能鉴定总量与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连续十多年位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