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筑安全网络范文

建筑安全网络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建筑安全网络,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建筑安全网络

篇1

互联网保险发展迅猛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互联网渠道保费收入达858.9亿元,同比增长195%。互联网渠道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由2013年的1.7%增长至4.2%,对全行业保费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8.9%,同比提高8.2个百分点。2011年,在中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有28家,到了2014年就达到了85家,其中中资公司58家、外资公司27家。从2011到2014年,不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增加了两倍多,互联网渠道保费规模更是提升了26倍。

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者不仅是“触网”的传统保险机构,还有一些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继2013年中国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成立后,今年又多了三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今年5月,保监会批准筹建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安心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和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互联网保险公司,陆续下发了牌照。这三家公司获批的经营范围主要包括货运险、信用保证保险、意外险、健康险、家财险、企财险等。

网络安全问题获关注

保险行业天生是一个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而随着互联网保险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已经成为保险行业本身所要面对和应对的一个风险。行业监管者已经认识到了网络安全对互联网保险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在《办法》中花了大段笔墨来明确相关监管要求。

目前我国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85家公司中,有69家公司建立了自营网络平台,有68家公司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了深度合作,其中52家公司同时利用自营网络平台、第三方网络平台开展业务。《办法》将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网络平台分为保险机构自营网络平台与第三方网络平台两种,分别就网络安全保障提出了具体要求。《办法》要求自营网络平台要“具有支持互联网保险业务运营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与保险机构核心业务系统的无缝实时对接,并确保与保险机构内部其他应用系统的有效隔离,避免信息安全风险在保险机构内外部传递与蔓延”,此外还要“具有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以及灾难恢复等互联网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而针对第三方网络平台,《办法》则要求“具有安全可靠的互联网运营系统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与保险机构应用系统的有效隔离,避免信息安全风险在保险机构内外部传递与蔓延”。

此外,《办法》第十七条还提到“保险机构应加强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采取防火墙隔离、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与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关的交易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真实、准确、完整”,“保险机构应防范假冒网站、APP 应用等针对互联网保险的违法犯罪活动,检查网页上对外链接的可靠性,开辟专门渠道接受公众举报,发现问题后应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并及时向保监会报告”。

加强客户信息保护

篇2

1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系统的软硬件不受破坏,确保系统中数据不因恶意攻击遭到破坏,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作,这就是所谓的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具有完整性、保密性、可审查性、可控性等特点,要利用网络安全的特性为建筑企业服务。作为企业信息化标志的网络管理在建筑企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确保建筑工程的信息管理,确保工程顺利完工,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建筑企业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2.1操作硬件欠佳造成网络瘫痪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器五部分组成,这些物理装置构成计算机的物质基础,是计算机软件运行的前提条件。软件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文档及程序。计算机软件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媒体工具软件、操作系统、图像工具软件等。其中,操作系统是较重要的一种软件。操作系统既是计算机与用户的接口,也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接口,它不需要用户进行具体操作。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安装时就存在,它直接管理并控制着软硬件系统资源。操作系统的设置考虑最多的是运行便捷,安全性方面考虑的较少。操作系统在安装的时候必然要开启一些系统,安全隐患就会凸现出来,这种安全隐患是无形的威胁,不易察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容易造成网络崩溃,网页无法继续访问等问题。建筑企业需要网络进行工程计算和其它辅助工作,一旦网络瘫痪,会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进程。

2.2网络结构漏洞引发攻击入侵

网络结构是参考开放系统互联对通信系统进行的整体设计构思,它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通常,企业的网络与外部网络相连接。建筑企业部门众多,网络覆盖面广,运用广泛。因此,面临的风险和威胁也大。很多入侵者利用外部网络结构存在的缺陷侵入到企业内部网络结构中,进行一些不法活动。外部网络结构一旦受到攻击,与它连接的所有单位的网络都有被入侵的危险。很多企业的管理者缺乏防范意识,办公系统未安装安全防护软件,安全措施不到位,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企业内部网络结构的漏洞入侵攻击,造成企业电脑无法正常工作。企业内部只要有一台电脑被入侵,其它的电脑也会受到影响,企业的各种信息数据容易被盗取,不利于企业安全管理。如今,企业被黑客入侵的比例越来越高,企业应加强对内部网络结构的安全保护,从源头上保证网络结构的安全。

2.3网络应用不当致使信息泄露

网络应用就是利用网页浏览器进行操作运行的应用程序。要进行网络应用,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工作基本原理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用好网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各种工程资料、数据、客户信息都非常重要,关系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在网络应用的过程中总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如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如果员工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数据泄露或被篡改。网络病毒传播速度极快,危害巨大,有的人在网络投放病毒,致使电脑死机、造成文件丢失、信息泄露。这些不当的网络应用都会为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想保证建筑企业信息安全必须做好网络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谨防信息外泄。

3增强建筑企业网络安全技术措施

3.1严把安装程序,完善硬件设施

若想建筑企业正常运转,必须要保证企业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不仅仅是单点安全就可以了,整个信息网络的安全也格外重要。这就要求企业从计算机操作硬件这个源头抓起,完善硬件设施,降低操作硬件带来的风险。计算机的物理装置是基础,在安装之前要进行检查,确保硬件装置的完整性。必须提高计算机的配置,特别是建筑企业,企业信息资料保密性较强,一旦泄露,影响巨大。操作系统安装的过程中不要将所用的系统都打开,这样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只开启需要的软件系统就可以。这样就避免了不必要的风险漏洞。计算机安装是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整个企业网络运行,必须严把质量关和程序关,从源头上控制风险。软硬件系统的加强,能够有效避免因设备配置过低引起的网络瘫痪,防止黑客攻击,确保网络高效运转。

3.2建立准入控制,谨防攻击入侵

黑客攻击已成为威胁建筑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网络黑客找到企业网络的漏洞和缺陷,对其进行攻击。单纯的主机防护技术只能保证主机自身的安全,无法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要通过设立网络准入控制机制,限制访问条件,谨防攻击入侵,确保企业整个网络体系的安全。网络准入控制技术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通过强制执行网络访问的方式开展,具体操作流程是当主机需要接入企业内部网络结构时,准入控制系统会对主机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测,检验合格就可以进入企业内部网络系统中,即使进入企业网络系统中的主机也需要再次检验,经过多次检验,主机的安全性大大提高。若检验不合格就会被系统隔离出来,并对用户进行相应的信息提示,让用户作出反映。还可以引入防火墙,它是应用较多的网络安全设备,抗攻击性强,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严控网络信息。防火墙有不同的级别保护,可以根据企业自身需要选择相应级别的保护。通过这些方式不仅能确保主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网络安全事件,还能增强企业整个网络的安全。

3.3引入检测系统,强化信息安全

入侵检测系统能够积极主动监控网络传输信息,在发现可疑传输时能够及时采取反映措施的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它具有实时性,可靠性,是一项实用型极强的安全防护技术。入侵检测系统具有较多的过滤器,通过这些过滤器进行识别和拦截。当攻击出现后,入侵检测系统的过滤器就会发挥作用,对各种数据包进行分类检查,确定安全后,数据包继续前行。未被识别的数据包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检查。通过层层筛选检查,保证数据包的安全。建筑企业的信息安全极其重要,为防止信息外泄,必须引进入侵检测系统。此外,可以禁止一些不必要的服务,开启的系统多固然好,但也存在弊端和风险,要综合考虑,禁止不必要的服务,降低建筑企业网络风险。

4结语

篇3

对不同地区裁判文书中酌定赔偿情况的分析司法实践中,不同地区法院、同一地区不同法院对不同类型作品、不同侵权方式判决的酌定赔偿数额差异性较大。为对比研究不同地区法院在涉网络著作权案件中的酌定赔偿问题,笔者选取了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四川五个地区法院近两年间的判决,并且每个地区区分文字、音乐、美术、摄影、影视、计算机软件六类不同作品,就酌定赔偿数额及考量因素进行分析统计。综合分析发现:文字与计算机软件作品鉴于在篇幅、复杂程度方面的不同酌定判决数额差异较大,音乐、美术、摄影、影视作品单部的判赔数额相对差异较小。另外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考量因素有所不同,可以分为共性因素与个性因素。共性因素主要是侵权情节(包括侵权主观过错、侵权行为方式、范围、后果等)和作品知名度因素,六类作品案件中普遍都强调侵权人的主观过错程度,其次是侵权后果、侵权行为方式。此外对于侵权情节因素中的其他内容,不同类型作品案件的侧重点不同,文字作品类案件一般还考虑侵权范围,如侵权使用文字作品的篇幅、字数;音乐、摄影、美术类作品考虑侵权行为性质,即是否为盈利性使用,包括作为背景音乐或背景图片使用、收费下载等;影视与计算机软件作品一般侧重侵权持续时间、侵权行为性质如属于直接提供涉案作品还是仅为提供搜索链接服务。个性因素主要集中在除知名度以外的其他作品本身因素和被告方因素。通过分析判决还发现各地判决中对于酌定因素大多不做详细说明,出现“套话”倾向,一般仅笼统表述为“综合考虑涉案侵权行为的性质、时间、涉案作品的市场价值等因素,酌情确定赔偿数额”,对于其中各因素在具体案件中的体现、对最终赔偿数额的影响程度、所占比重等一般不做说明。实践中,大多数围绕酌定判赔数额的二审案件也是因为当事人无法从判决文书中得出酌定赔偿数额的准确有力依据,因而对判赔结果不信服。

二、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的考量因素研究

(一)现有规范中对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考量因素的规定现有规范中

专门针对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考量因素的规定很少,部分高级法院的指导意见中有关于著作权或知识产权案件酌定赔偿考量因素的规定,在涉网络著作权案件中可以参考适用。从上述规范性文件可以看出,不同效力位阶、不同地区对于酌定赔偿的考量因素规定不尽相同,司法解释以及各地的司法行政规范文件大大丰富了《著作权法》第48条第2款的规定,逐步扩张地将越来越多的因素纳入法官的考量范围。对以上规范性文件中的酌定考量因素进行归类、总结,主要可分为三类:一是作品本身因素:包括作品类型、知名度、市场价值、许可费(或合理使用费)、独创性程度等;二是侵权情节因素:包括主观过错、侵权性质、侵权具体方式、程度、范围、侵权持续时间、侵权后果等;三是可能的损失或获利情况。三类考量因素中,作品本身因素和侵权情节因素是各地规范中普遍规定的内容,对于可能的损失或获利情况,仅有北京、江苏、重庆三地的高院纳入了考量因素范围中,其目的还是倾向性的鼓励法院通过其他间接证据证明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侵权所得。

(二)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各考量因素的具体内容1、作品本身因素

(1)作品类型

根据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规定及实践中涉网络著作权案件情况,一般来说,涉网络著作权案件的涉案作品包括文字作品、音乐作品、摄影作品、美术作品、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及计算机软件作品,不同作品由于在资金投入、创作难度、收益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因此酌定赔偿额范围也应当不同。例如,从各地判决样本来看单部电影作品的酌定判赔数额一般多于单部音乐或摄影作品。

(2)作品知名度

作品知名度因素包括作品本身知名和作品创作者或表演者知名两种情况,一般来说,影视、音乐、软件作品较多参考作品本身的知名度,美术、摄影、文字作品对于作者知名度因素也予以考虑。司法实务中对于作品知名度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作品获奖情况、票房(指影视作品)、销售情况等。另外影视作品在多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音乐作品进入知名歌曲排行榜一定范围名次的情形也可作为知名度高的表现。

(3)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因素与知名度因素在一定范围上存在重合,但更强调经济方面的利益,实践中认定标准包括作品的投入或创作的成本(包括制作成本及宣传发行成本)、销售利润、票房收益、⑥上许可费的证据的真实性、合理性、可比性等进行严格审查,避免权利人故意夸大许可费或为追求高额赔偿提供虚假许可使用合同的现象。

(5)独创性程度

独创性是指一部作品是经作者独立创作产生的,是作者独立构思的产物,而不是对已有作品的抄袭。对于独创性程度的判断,理论界存在争议,实务界也没有统一标准,基本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实践中应当综合考虑作品属性、所属领域作品现状、创作空间、是否具有使人们辨识作品的独特特征等因素。有的案件中当事人提供作品获得创意类奖项的证明,也可以作为认定独创性高的依据。

2、侵权情节因素

(1)侵权方式(或侵权行为性质)、范围

有的判决中将侵权方式和范围作为侵权程度的内容,侵权方式主要是指侵权行为的形式或性质。侵权行为方式可分为上传、存储、播放(分为定时播放和随时播放)、搜索、链接等形式,另外还包括是否商业性使用等因素,侵权范围包括侵权使用作品的数量、片段篇幅、网络传播的广度(如播放次数、点击量、下载量)、网络的开放性程度⑧等。

(2)侵权持续时间

指侵权人网上传播作品的时间跨度,短期的侵权有可能侵权人获利很小甚至尚未获利,而长期的侵权行为中,侵权人往往获利较大,权利人的损失也相应较大。

(3)主观过错程度

网络著作权案件中,侵权人主观过错程度的判断标准与其侵权行为方式有直接关系,一般认为将未经授权的作品直接置于其服务器上的网络内容提供者,其作为直接侵权责任人的侵权过错程度应当大于仅提供侵权作品搜索、链接服务的间接侵权责任人,此外如侵权人接到权利人通知后仍继续侵权行为,以及就侵权情节存在不真实陈述的,认为其主观过错程度较高。

(4)侵权后果

侵权后果主要强调侵权行为对权利作品市场的影响,有观点认为,侵权范围、侵权持续时间与侵权后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因素,侵权后果包含了侵权范围与持续时间,范围与持续时间是衡量侵权后果的重要因素,也有将侵权后果与可能的获利或权利人损失因素相结合,以侵权方通过点击、下载、广告等可能获得的利润或权利人可能因此减少的收益作为侵权后果进行考量。另外侵权发生时间若是在作品发表、首映或热播期间,则一般认为侵权结果较重。3、侵权人因素主要是指侵权人的经营规模、影响力、经济状况等因素。学界有观点认为以侵权人的经济状况作为适用酌定赔偿考量因素有“劫富济贫”的情节,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鼓励经济状况不好的企业或者个人实施侵权行为。笔者不同意上述观点,我们将侵权人的经济状况、经营规模等作为考量因素之一,并不是作为唯一的考量因素,考虑这些因素目的在于通过侵权人自身因素判断侵权人可能的获利或相对较为准确的侵权后果,因此笔者认为将侵权方因素作为酌定赔偿依据之一具有合理性。

三、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司法适用的审判思路

(一)境外关于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的立法规定

从世界范围立法例及司法实践来看,目前专门针对涉网络著作权酌定赔偿问题作出规定的仅有美国的《数字化时代版权法》,但其他如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关于著作权领域酌定赔偿的规定也可以借鉴参考。

1、美国、加拿大、台湾地区

关于酌定赔偿的规定《美国著作权法》第504(c)项:每一作品的赔偿数额为500美元至20000美元,由法院公平认定。如果版权人提供证据证明,且法院认定是故意侵权,法院可酌情将法定赔偿增加到不超过10万美元。如果侵权人提供证据证明,且法院认定侵权人不知道且没有理由知道构成侵犯版权,法院可酌情将法定赔偿减少到不低于200美元。1998年美国又通过的《数字千年版权法》(1998DigitalMillenniumCopyrightAct),其中规定:每一次侵犯技术措施的行为,法院可判处200美元以上2500美元以下的赔偿金;每一次侵犯版权管理信息的行为,法院可判处2500美元以上25000美元以下的赔偿金。”“对于法庭判决下达后的3年以内的再次侵犯者,可将损害赔偿的额度提高至3倍。”“一般情况下,普通被告有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或没有理由相信其行为构成侵权的,法院可酌情减轻或免除被告的赔偿责任”。⑩加拿大著作权法第38.1规定的酌定赔偿制度与美国相类似,同时对于适用酌定赔偿时法庭需要参考的因素也作出了规定,包括:被告主观的善意或恶意;诉讼中或诉讼之前的行为;是否需要吓阻其他类似侵权行为。11台湾地区《著作权法》规定:依前项规定,如被害人不易证明其实际损害额,得请求法院依侵害情节,在新台币一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酌定赔偿额。如损害行为属故意且情节重大者,赔偿额得增至新台币五百万元。12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上述国家和地区立法例中是根据侵权人主观过错程度的不同适用不同的酌定赔偿幅度,同时含有惩罚性赔偿制度内容。

2、日本、德国关于酌定赔偿的规定

日本和德国立法中规定的酌定赔偿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两国在著作权损害赔偿的确定上采用的是“推定”或“拟定”的赔偿额方法,辅之以酌定赔偿。如《德国著作权法》第101条规定,著作权人可以其著作权之通常行使所获取金钱之数额,推定为自己受损数额而请求赔偿,法院得斟酌情形,确定损害赔偿之数额。13《日本著作权法》第114条规定:著作权所有者或著作邻接权所有者,对因过失或故意侵犯其著作权或著作邻接权的人要求赔偿时,可用相当于行使该著作权或著作邻接权通常应接受的金额作为自己所遭损害的金额。前款的规定,不妨碍请求赔偿的损失超过同款规定的金额。此时,侵犯著作权或著作邻接权的人,若非故意或重大过失,法院可斟酌裁定损害赔偿的金额。

(二)我国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的审判思路

笔者认为,涉网络著作权案件审理中,可以参考刑法中的量刑规范化及国外立法例中以侵权人主观过错程度或许可使用费为酌定依据的做法,建立我国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数额确定的统一审判思路。刑法量刑规范化原则下确定量刑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根据基本犯罪构成事实在相应的法定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再根据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数额、犯罪次数、犯罪后果等犯罪事实,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最后根据量刑情节调节基准刑,并综合考虑全案情况,依法确定宣告刑。15借鉴上述方法,笔者认为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的审判思路为:确定基准数额范围确定具体的基准数额考虑加重、减轻或加倍赔偿的情形。在基本审判思路基础上适用各考量因素时应当坚持客观因素优于主观因素、主要因素优于次要因素的原则。在网络环境下,作品类型、合理许可使用费、侵权行为的方式(侵权性质)、侵权范围及侵权方主观过错程度是相对客观和容易查实的因素,作品知名度、市场价值、独创性程度、侵权后果等因素的判定较多依赖于法官的自由裁量。对于考量因素主次顺序的划分,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有利于权利人可能的损失或侵权人可能的获利查明的判断标准,将被有效证据证明的因素作为主要因素首先予以考虑。在此基础上,确定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数额的具体步骤为:

1、根据作品不同类型及合理许可使用费确定酌定赔偿的基准数额范围

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权利人在类似情况下有特殊约定的报酬或许可使用费的,直接以该标准为基准数额,不需再划定基准数额范围;第二种情况是没有约定报酬或许可使用费的,根据不同作品类型划分基准数额范围,此范围的确定可依据同类作品通常许可使用费并结合考虑各地经济发展状况及司法判决确定,若现有规范中有关于基准数额的规定,则应以规范内容为准。如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若干解答意见》中规定:文字、美术、摄影作品的酌定赔偿数额范围是标准稿酬的2-5倍、每集电视剧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整部电视剧一般不超过10万元)、每部电影在人民币10万元以下、每首音乐作品一般在人民币1000元以下。同类作品通常许可使用费可以参考文著协、音著协等集体管理组织对于许可使用费的规定。

2、在基准数额范围内依据侵权行为性质及侵权人主观过错程度

确定具体的赔偿额基数。根据侵权人网上侵权行为性质是直接侵权的提供行为还是间接侵权的搜索链接服务划分不同的基准数额档次,再根据侵权方的主观过错程度确定具体的基准数额。比如一部电影确定的基准数额范围为2-10万元,对于在网上提供搜索链接服务侵权且主观过错程度较轻的可以将基准数额定为2万元,搜索链接侵权且主观过错程度较重的基准数额可以为3万元,对于侵权行为系直接提供行为且主观过错较轻的基准数额可以定为4万元,直接提供且主观过错程度较重的可以定为5万元。

3、以作品知名度、侵权范围、侵权后果、侵权方自身情况等因素为标准考虑

在赔偿额基数上的加重或减轻赔偿情形,并优先考虑主要因素。在具体的基准数额基础上,综合考虑作品知名度、侵权范围、侵权后果、侵权方自身情况等因素,在基准数额上予以复加,有证据证明的主要因素的复加数额应当多于较多依赖法官自由裁量决定的次要因素的复加数额。实践中,减轻赔偿的情形较少,目前遇到的情况主要是原告方做完侵权公证后既不发送通知,亦不予诉讼,无合理理由拖至诉讼时效届满前再,此时距离原告进行侵权公证的时间已近两年,导致被告无法就被控侵权发生时间点的情况进行举证,又如涉案作品是网络自制剧等特殊作品,每集时长明显少于一般剧集时间,对上述两种情形,在考虑酌定赔偿数额时可予以适当酌减。

4、考虑侵权方是否存在加倍判赔的情节

加倍判赔体现了惩罚性赔偿原则,在美国、加拿大等国著作权立法中已有明确规定,其主要针对的是恶意、公然、屡次侵权、以侵权为常业的行为,16如实践中出现的侵权人在PC端提供作品的在线播放服务被判侵权成立后又在移动客户端提供同一作品再次被诉,在后一起案件中应当让侵权人承担加倍赔偿责任。网络环境下侵权成本低、侵权行为频发,影视、音乐、出版、软件行业是著作权侵权盗版频发、屡禁不止的领域,在酌定赔偿考量中引入惩罚性赔偿原则并适当提高赔偿数额有利于规制恶意、重复侵权行为,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四、规范涉网络著作权案件酌定赔偿司法适用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议最高法院、各高级法院定期针对酌定赔偿问题公开相关典型案件

公开相关典型案件有利于明确审判思路和统一执法尺度,同时在公布典型案件时,对于其中的酌定考量因素应当一并予以公布,必要时可加强相关说明。此举可谓“一举三得”:首先,加强了对下级法院的指导;其次,公布酌定因素亦有利于激发当事人就赔偿酌定因素举证的热情,如果当事人对于举证其索赔依据有动力,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当事人不举证,全靠法官酌定”的问题;再次,公布典型案件还能引导当事人确立合理的诉求金额,避免不切实际“漫天要价”的现象。

(二)探索专家陪审员及行业协会在涉网络著作权酌定赔偿数额确定中的辅作用

充分利用专家陪审制度,聘请行业专家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由专家陪审员协助法官对作品的知名度、侵权后果、权利人提交的许可使用费证据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判断,弥补法官在相关专业领域知识的欠缺。加强与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的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相关行业信息,掌握行业运行规律和作品的使用费变化情况,使判决的赔偿数额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现状。17

(三)将确定酌定赔偿数额纳入案件审理重点

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审理涉网络著作权案件时,往往关注的重点是被控侵权行为是否成立,而非如何酌定赔偿数额。要破解这一难题,必须使法官关注、重视该问题,将确定酌定赔偿数额作为案件审理的一个重点,避免酌定数额的随意与套路化:一是合理确定举证责任,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高技术含量使得权利人在证明赔偿数额时存在较大困难,同时侵权方也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或消极应诉的方式阻碍法院对相关侵权事实的查明,因此合理分配举证责任是酌定赔偿的关键,既不能免除原告的举证责任,又要向被告方明确释明酌定赔偿中被告消极举证及不予质证的法律后果,对于被告能够提供但拒绝提供的如账簿、广告收益等证据的,法院应当判决被告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二是加强对酌定赔偿证据指导、审查与合理推定,针对现阶段权利人极少就赔偿数额酌定依据进行举证的现实情况,法官可以指导权利人举证证明其赔偿请求的依据,对于原告提供的相关证据,应当加强审查,可以采用的要大胆采用,以提高权利人的举证积极性。三是对于当事人双方确实无法举证证明的情况,法院应当引导当事人就赔偿数额问题展开充分辩论,法庭在认真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予以全面考量。

(四)加强裁判文书中关于确定酌定赔偿数额的说理

篇4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具权威统计,2001年计算机病毒与黑客攻击在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百亿美元。

入侵检测是继"防火墙"、"信息加密"等方法之后的新一代安全保障技术。它监视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发生的事件,并对它们进行分析,寻找危及网络安全的各种入侵行为并及时报警。根据被保护对象网络结构和规模的不同,一般有两种系统结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

系统结构

二级结构:

二级结构适用于保护拓扑结构较为简单的网络,系统由入侵检测引擎和管理控制台两部分组成。

入侵检测引擎:入侵检测引擎为专用硬件设备,一般采用1U工业级主机,可安装在标准机架上。其作用是:捕获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检测攻击并发出实时报警,保存检测到的信息供事后查询分析。

硬件配置:1U机箱RPC-1100E/多网口CPU卡NORCO MB-3L-B/CPU PIII 1.0G/内存

256M SDRAM/40G硬盘

管理控制台:管理控制台是一套软件,可以安装在网络管理员的主机上(Windows 2000/NT操作系统)。它的作用是:对引擎进行配置管理,接收实时报警,查询引擎中的数据。

三级结构:

三级结构适用于保护大中型网络,它由入侵检测引擎、中心机和管理控制台3部分组成。大中型网络的拓扑结构复杂,地域分布广,数据流量大,需要使用多个引擎才能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对这种情况,专门增设了一台中心机,负责收集和保存各引擎检测到的数据,并进行二次分析,为管理员提供综合分析报告。管理员的指令也可以通过中心机自动下发到各引擎中去执行,提高管理的效率。

主要功能

“网络监控和统计”和“入侵检测和报警”是重点。前者指的是入侵检测系统时刻监视着网络中发生的每次连接,并将其忠实地记录到数据库中,供管理员查询和分析;后者指的是入侵检测系统实时捕获网络内外网之间所传输的所有数据,运用协议分析和模式匹配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各种网络攻击和异常现象,如拒绝服务攻击,非授权访问尝试,预攻击探测等。当发生攻击时,可根据管理员的的配置以多种方式发出实时报警,如通知管理员主机、发送E-mail、通知防火墙等。对于严重的网络入侵事件,也可由入侵检测引擎直接发出阻断信号,切断发生攻击的连接。

典型应用方案

小型网络应用方案:这种网络结构较为简单,只需要安装单个引擎即可对整个网络进行监控。

篇5

【关键词】无线网络技术 建筑物 健康监测 传感器

引言

建筑物的数量和高度的日益增加,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建筑物通常受到地质变化、天气状况、建造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变形,具体形式有整体或部分沉降,轻微振动,楼体倾斜等形变现象。目前发展较成熟的监测技术有液体静力水准测量法、三角高程测量法等,文献对建筑物变形原因、测量方法进行阐述,文献介绍了一种建筑物倾斜变形测量的新方法。无线网络技术可实现建筑物实时监测,对安全预警、健康诊断等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1 建筑物安全监测系统

大型建筑物的健康检测,即是通过在建筑物上固定一些测量传感器,如位移、应力、裂缝宽度测量等传感器,来监测建筑物沉降、倾斜变形、偏移等形变量,将采集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通过对信号对处理,来实时评估建筑物安全状况、稳定性、载荷能力等性能,有些监测系统还能实现提前预警。健康评估主要包括机构寿命、强度、经济性等,主要通过检测值与标准值对比。评估安全状态主要通过预测测量值,常见的预测模型有灰色系统 模型、 回归预测、多项式回归预测、组合模型等,预测效果与预测精度有所不同,各有优点。

建筑物监控的项目主要以下几个方面,主要是物理状态:

(1)建筑物在地质变化、天气变化时,受到挤压和结构的受力状态;

(2)建筑物在灾难如地震、地陷、大风之后,结构和受力的变化及状态;

(3)建筑物在发生形变时间,微小的振动等;

(4)建筑物的生存环境,温度、风速、地质等。

传统的监测不可能监测到这些物理参数,受测量和读数误差约束,灵敏度不高。且人力、物力有限,沉降、倾斜变形等监测工作也是定期安排,无法实现实时监测与动态显示。所以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尤为必要。

2 系统设计

2.1 传感器选择与配置

大型建筑物监测系统及监测的内容以及所对应的传感器、传感器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加速度传感器,主要监测建筑物结构倾斜。建筑物受风力等影响发生一定的倾斜,在倾斜瞬间,建筑物产生一个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记录反应的加速度大小及方向。将记录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可得到倾斜程度。

(2)应力传感器,主要监测结构表面所受挤压、拉伸、扭转力或力矩大小。具体的应力传感器有应变仪、测力计等。应变仪记录建筑物应变应力,测力计记录钢筋等结构的拉伸数据。监测应力及拉伸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建筑物受力状态。

(3)位移传感器,主要监测结构相对位移。建筑物发生的位移主要有沉降、倾斜、表面形变等。沉降是竖直位置变动,倾斜有水平变动分量,位移传感器监测的水平和竖直变动量可确定建筑物在一个平面的位置。采集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可得建筑物的偏移量。

2.2 系统总体设计

建筑物监测系统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数据采集,将采集的物理信号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到上一级进行处理;第二是接受和处理监测数据,与监测主机实现通讯。实现这两个过程的系统组成有两部分,一是网络协调器 ,主要完成组件网络、接收和处理终端节点传输的数据、与主机之间实现相互通讯这三项工作。二是检测终端节点 ,它主要包括测量传感器和各种处理器,可以实现建筑物形变、位移、倾斜等量的测量,并把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射到网络协调器,进一步发送到电脑主机处理与显示。

2.3 系统硬件设计

根据系统的总体设计,监测目的等,确定系统硬件的硬件组成。数据采集模块包括各类传感器,具体包括位移传感器三个、应力传感器三个、加速度传感器一个。数据传输模块包括主要是网络终端节点。数据接收和传输模块主要是网络协调器。

系统硬件最核心的部分是处理器。处理器在处理速度和数据处理精度上有区别,处理器实现了与玩味电路的相互联系。在实验室中,搭建的监测系统,短距离的网络传输,考虑性价比和系统实现功能等,选择处理器择 ,它包含8051内核,前端设有RF无线收发功能,8KBRAM,64KB FLASH,12位ADC,21个通用GPIO,在此基础上配置串行通信接口就可以构成一个Zigbee网络的协调器。在CC2530F64配置各类传感器接口电路、传感器就可以形成一个终端节点。

2.4 系统软件设计

系统软件实现的功能及内容也可分为两步。第一是通过CC2530平台,协调器监控程序主要完成通道的扫描、初始化、建立网络、节点加入记检测数据的接收、验证、上传。第二是终端节点的软件程序主要完成接口初始化、申请入网、传感器控制、数据采集等编写。整个软件程序实现网络的建立、数据传输,在各方面协调一致。

3 系统模拟与实验

实验室搭建模型模拟建筑物健康检测,检验系统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实验主要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检测加速力,根据之前的监测系统经验,优化各部分结构组成。系统监测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监测系统的监测流程大致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处理与评估预测。在实验室监测健康状况,利用传感器监测位移、应力等物理信号通过传感器外接电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CC2530处理器处理,在串行口转换电路之间通信,在PC机上动态显示。在实验室模拟的小型建筑物上固定陀螺仪,没晃动一次陀螺仪,PC机上的显示界面均会发生变化。显示界面上有指针盘和数据框组成,指针随着陀螺仪的晃动而变化,反应较为灵敏。对应的动态数据在数据框中给出,包括反应力与倾角等。

检测系统的令一个任务是对建筑物的安全进行评估和预测。系统也提供了许多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建筑物应力在结构承受应力范围内、建筑物倾角范围在安全范围内等。通过程序控制这些变量,当这些变量超出范围时,报警系统启动,实现报警。

4 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建筑物健康安全监测系统,通过模拟大型建筑物实现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健康评估预测。系统利用多种传感器,并基于无线网络技术,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广泛,通过组网、入网申请等环节,实现的网络的开发与利用。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郑志勇,张光华.高大型建筑物沉降监测的方法及精度分析[J].地矿测绘,2005,21(3):20-21.

[2]宋发良.建筑物变形测量方法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3:108-109.

[3]夏阿梅,王全海.建筑物倾斜变形测量的一种新方法[J].山东冶金,2008,5(30):77-78.

[4]邬晓光,徐组恩.大型桥梁健康监测动态及发展趋势[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3):39-42.

[5]吕丽娟,王莹.基于无线网络的振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青岛远洋船员学院学报,2006(04):36-39.

作者简介

姜涛(1994-)男,江苏省人。现为徐州工程学院学生。Pro/E高级工程师。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

作者单位

篇6

关键词:主动;被动;防御;安全;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5-7098-03

To Build a Secured and Reliable Network Needs Combination of Initiative and Passive Defense

HUANG Wei-fa

(Fujian Provincial Tobacco Company Fuzhou Branch Company,Fuzhou 350013,China)

Abstract: How to guarantee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tobacco business has become a key issue to push forwar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obacco industry in the information era. According to the necessity to conduct electronic administration and e-commerce in tobacco industry, on the ba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Fuzhou network security of tobacco business and daily work, this paper put forward a suggestion: network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 hence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the aspects of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so as to build a more effective and more reliable network security system by combining initiative defense technology with the traditional passive defense.

Key words: initiative; passive; defense; security; network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以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和巨大的利益吸引着厂商纷纷通过建立电子商务虚拟市场完成其交易活动,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而且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已经意识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是不可逆转的。然而随着网络上的数据来往,网络信息安全成为企业更为关注的问题。由于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门,面对激烈的竞争,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能将对这种新型的网络商务运作模式的有效运转、提高我国烟草行业的经济效益和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占据有力的作用。

该文以作者所在单位的网络为例,从策略、管理、技术等方面对如何打造更为安全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1 网络安全的基本认识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是网络。随着Internet的发展和PC机的普及,网络和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从Internet的最早起源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Defenc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前身ARPAnet开始,到现代高达发达的信息化公路,网络可以说是无处不有,电子邮件、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络办公…… 网络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方便。

然而,网络信息技术也和其他科学技术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当大部分人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另外一些人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却做着相反的事情。他们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机密信息、篡改和破坏数据,给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据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简称CNCERT/CC)统计, 2007年各种网络安全事件与2006年相比都有显著增加,CNCERT/CC接收的网络仿冒事件和网页恶意代码事件成倍增长,网络仿冒事件数量由563件增加至1326件,增长率近1.4倍;垃圾邮件事件数量由587件增加至1197件,增长率达1倍;网页恶意代码事件数量由320件增加至1151件,增长率近2. 6倍。2007年微软公司正式公布了69个4具有编号的安全漏洞。其中,除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外,安全漏洞更多的集中出现在了IE浏览器和MS Office等应用软件上。

2 福州烟草网络安全现状

图1为作者所在单位的网络拓扑图。在图中可以看到,在广域网范围,全网由主备两条2M SDH链路连省公司和下属各县分公司;在城域网范围,连接各业务部门和下属单位近十条链路;由于业务需要,还存在到其他地区的2M 帧中继以及到兴业银行和农业银行等连接。这些线路或通过广域网连接到市公司中心机房的两台cisco 3600路由器,或通过城域网连接到市公司中心机房的6509核心交换机,最终全区所有节点约800台都汇聚到6509核心交换机。在全区外网唯一的出口和内网之间架设一台中科网威防火墙NPFW-200-P4和入侵检测服务器。在公司架设一台防病毒服务器,全网所有电脑都安装瑞星网络版防病毒软件。

从拓扑图来看,这是一个规模不大的网络系统,网络中采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服务器和瑞星网络版防病毒软件等措施来构建基本的安全防御系统。防火墙隔离了内部局域网与外部互联网,保护内部网络不会轻易受到攻击,瑞星防病毒软件安装在每个终端上,对终端进行杀毒保护,这是最为简单的组合模式,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我们发现存在着不少安全问题。

首先,基于传统安全防御理念构建的网络架构,其防御的对象着眼于外部,忽视了来自内部的威胁。在传统思维的引导下,通常企业也都比较信任内部的员工,安全设备根本不对企业网络内部的情况进行监视。企业内部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可以在网络中随意游走,毫无限制。然而,来自安全研究机构的统计: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企业内部,威胁源头包括内部未授权的存取、专利信息被窃取、内部人员的财务欺骗等。当然更有说服力的,还是国内外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包括很多全球知名企业的泄密案等,其损失之巨大,更是足以让后来者引以为戒。

传统安全防御的方法更多的是采取被动防御技术的,构筑好一个防御的城堡以后,就坐等敌人的进攻,主动权交到了对方的手里,这样的防御永远只能跟在对方的身后,拆拆补补,南门受到了攻击,就调集部队守南门,北门告急,再调过去补北门,疲于奔命,顾此失彼。而且一个城堡能否被攻破,不是取决于城堡有多厚,而是最薄的地方在哪里,而更加致命的是被动防御往往不知道什么地方最薄。

其次,在管理上,建立规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制定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并不是一个有什么难度的事情,最为困难的就是如何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和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执行到位,这涉及到企业的管理风格,业务模式与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依赖程度,特别是企业领导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以及信息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决定了网络安全体系如何建设、建设到什么程度以及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

最后,在技术上,我们虽已配备安全产品的“老三样”――防火墙、入侵检测以及防病毒软件。但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防火墙技术已经逐步走向网络层之外的其他安全层次。而我们的防火墙功能比较弱,无法为各种网络应用提供相应的安全服务。同时,由于没有流量控制、带宽控制等功能,使得我们在外网访问管理上捉襟现肘,许多很好的管理思路无法得到实施。

对于终端电脑没有有效的工具来管理。如前所述,在传统安全防御思路中,对来自内部的安全威胁认识不足,各类信息软硬件的发展诸如移动存储设备(移动硬盘、闪盘、SD/CF/等)、服务器软件等使得病毒木马可以轻易绕过防火墙进入局域网内部,更何况现在许多的病毒木马可以终止安全软件的运行。身份认证系统是整个网络安全体系的基础,否则即便发现了安全问题也会由于无法查找而只能不了了之,只有建立了基于全区网络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才能彻底的解决用户入网身份问题,同时也为各项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证。

与作者所在单位相似的是,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使得许多企业也意识到了搞好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少企业都能斥资数百乃至上千万购置防火墙、防病毒软硬件设备来构筑自己信息安全的堡垒。但是他们往往发现投入了许多,安全问题不减反增,每天不停打着漏洞补丁,病毒日志数十页地增加着,系统运行时好时坏,从事信息建设的工作者无法高枕无忧,反而更加有如履薄冰的感觉。尽管采用了花样翻新的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但企业所面临的安全威胁不是减少,而是大大增加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虽然90%的企业机构已经采用了防火墙和防病毒解决方案,但仍有超过一半会受到安全漏洞的影响;尽管对信息安全忧心忡忡的企业已经在该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企业每天受到攻击的次数却以每半年30%的速度增长。

3 主动与被动防御相结合构建更为安全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的连续性。对于企业来说最关心的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网络,而是如何保证网络所承载业务的正常、安全、可靠地运行。虽然我们面对的信息网络具有各种各样的安全缺陷,只要我们通过适合灵活的安全策略,保证业务活动和业务数据的安全,并确保业务应用的可用性,那么承载业务的这个网络对于我们来说就是符合要求的安全网络。

以下从策略、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就如何打造主动与被动防御相结合的网络安全体系进行探讨:

3.1 在策略方面

3.1.1 配置入网身份认证机制

身份认证的缺失,使得任何一个用户对任何一个安全问题都是可抵赖的。而内部攻击的发生是无法从制度上阻止的。在网络节点接入安全网络时,需要对待接入的系统安全状况以及操作该节点系统用户的身份进行充分的评估、认证,以确定该系统是否符合网络的内部安全策略,来决定该网络节点系统是否接入到安全网络中,还是拒绝接入或安全升级后接入。显然,网络准入的机制不仅实现了安全网络“主动”的动态扩展,而且能够有效降低不可信终端系统接入网络所带来的潜在安全风险,为网络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有效保护核心数据的生成、访问、更改等操作,保障电子政务的运行以及为所有应用系统的统一单点登录创造条件。

3.1.2 加强网络内部机器的管理

对内部网络所有计算机上的重要信息的存储和传输实施访问控制、数据保护和日志记录,提供完善的集中管理控制机制、有效的安全策略生命周期管理方法和细致清晰的审计分析报告,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内部网络重要信息通过各种途径被非法泄漏和破坏。安全问题不仅仅来自外网,实践证明更多的来自内网。虽然我们非常清楚地知道企业内部人员的危险程度有多高,但是,内部人员的活动是无法预测的。谁都不可能知道哪些员工会在什么时间干出伤害公司利益的事情。因此,主动防御更多的就是要我们主动出击,防患于未然。

3.1.3 建立安全管理中心(SOC)

将关键设备的运行管理权利集中到一起,通过高度密集的管理产品和手段,将分散在各地区、不同业务网络上面的各种安全产品有机的结成一个整体。所涉及的安全管理管理范围包括:所有的基于IP的网络和应用系统的安全:包括支撑网本身、业务支撑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网管)、业务系统本身和其他应用。所有安全产品组成的安全体系的实时管理和监控都应当受到SOC的管理。所有非安全产品的关键应用系统均应该通过一定途径将安全相关信息输送到安全管理中心中,保证及时安全时间的发现、分析和响应。

3.2 在管理方面

3.2.1 网络安全是一项技术问题,更是一项管理问题

网络不能完全依赖安全产品来解决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更需要从管理的基础上突破技术问题。安全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多是管理的问题。在技术保障下,良好的管理能够使网络安全达到最大化。网络安全事务是多维的,涉及到:公共管理、安全策略、法律法规、人员素质、安全审计、安全保险、安全技术、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评估等多方面。一个方面的疏漏就会导致整个安全防护系统功败垂成。通过加强管理来避免安全问题,使安全隐患最小化,建立安全问题的责任问责制,形成信息安全问题解决机制。

3.2.2 提高全体人员网络安全意识

1) 提高领导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关系着核心数据的保护、业务运行的稳定性和办公流程运转的连续性,是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的基础性的内容。

2) 提高信息化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不是装个防火墙和防病毒软件,没事就杀杀毒。它是复杂的,多维的,动态发展的;它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技术水平,更需要提高认识和综合能力,具备良好的管理水平。信息化工作人员有必要定期进行培训,接触并学习到较为前沿先进的技术知识,并加强和同行间的交流。

3) 提高终端用户网络安全意识。

所有终端用户是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他们既是信息网络的使用者,也是信息网络安全风险最大的制造者。引发安全问题可能是有意的,可能是无意的;但绝大多数是无意的。只有提高所有终端用户计算机使用水平和网络安全意识,才能最大程度消除安全风险。

3.2.3网络安全管理监督机制

任何制度建立了但没有执行就是一纸空文,执行了但没有监督就无法落到实处。网络安全管理监督需要技术做保证。只有具备进行身份认证和操作记录的技术,才能防止用户的抵赖,真正做到监督有所依据、有所成效。同时建立网络运行状况定期公布制度,甚至进一步建立奖惩制度,有力的督促用户规范使用网络和信息设备。

3.3 在技术方面

3.3.1 及时更新升级网络安全设备

对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被动防御技术进行及时更新换代,以确保防火墙、防病毒软件能够适应最新的安全防御要求,实现管理者的安全防御思路和策略。提高网络管理者对网络的操控能力。

3.3.2 配置安全专用设备加强外网安全管理

新的网络安全观念认为应该用防火墙阻挡攻击者从正面的试探入侵,着重的是网络层的过滤;而安全专用设备管理和控制内部用户对外的访问,着重的是应用层内容的检查。两者相辅相成,达成全方位及最佳效能的安全防卫架构。

3.3.3 配置网络管理软件加强终端用户管理

由于全网内终端电脑数量多、分布广、权限大、使用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网络安全管理在防范内网安全上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内网存在大量的病毒传播,文件传输,共享漏洞,密码保护等问题。只有配置了网络管理软件,才能有效的实现可控、可追踪、可审计和全面的终端管理。

3.3.4 合理使用VPN或VLAN技术

合理使用VPN或VLAN技术,通过物理网络的划分,控制网络流量的流向,使其不要流向非法用户,以达到防范目的。

4 结论

构筑一个主动与被动防御相结合的网络安全体系,就需要打破原来城堡式的被动防御观念,建立一个灵活机动、积极寻找防御点的可以信赖并且是可控的网络环境,关键点就在于这个体系要能够主动预知和控制我们的防御。任何方案不可能做到绝对安全,只能最大限度去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主动防御通过各种措施来评估和预知安全事故的可能发生点,采取手段制止事故的发生。在网络安全的管理与建设当中,应当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安全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策略、管理、技术三方面着手,在传统被动防御的基础上结合主动防御技术构造更加有效可靠的网络安全体系,为烟草行业实现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蔡立军.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篇7

1 网络与信息安全简介

1.1 网络与信息安全是什么。网络信息与安全简单来说就是指网络系统正常运行,网络中的所有数据因受到保护,没有破坏,严格保密。来说,大致由信息以及控制安全这两大部分构成。信息安全指的是在网络里的数据信息安全和数据信息的保护工作,通俗来说,就是指数据信息在网络系统中进行处理、传输、存储等过程时,信息没有被破坏,不会有更改,更不会被泄漏;并且外来的破坏不会扰乱网络与信息系统,让其受到保护,保证正常的工作。

1.2 OSI中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安全管理、安全机制和安全服务是OSI模型中的三大主要部分。安全管理定义的是安全技术是实施规则、方法和方式等;安全机制是指运用于安全服务的手段和技术等;安全功能和需求的抽象就是指安全服务。

(1)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重心在于安全策略,安全策略处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重点部分。安全管理简而言之就是通过非技术手段来保护系统的安全,具体来说是通过管理的体制、方式和方法等手段。(2)安全机制。认证机制、加密机制、访问控制机制、鉴别交换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签名、路由控制机制是安全机制的主要及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国现在的外网认证MS60、CAMS的路由控制机制。(3)安全服务。安全保密服务有五种,具体如下: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以及防抵赖。重点对防抵赖进行说明:防抵赖是指证实已经发生过的操作,从两个发面来说,一指确认基本信息是来自发送方,以防发送方不承认发送行为;二指确认接收方已经收到了该种信息,以防接收方不承认接受行为。

2 当今网络系统所面临的主要威胁

2.1 当今网络的真实状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发展越发迅速,如今网络已经覆盖了世界上的每个行业,每个角落。网络的发展,大大地缩短了距离,给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网络的弊端也显现出来。

人们过分依赖网络技术,广泛地不加节制地使用网络,使得网络系统缺乏应对的安全机制,给网络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现如今,网络系统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变成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问题,怎样才能控制黑客和病毒对网络不足的恶意行径,怎么做好预防,从而保护好全球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是全世界比需齐心协力解决的一个严重问题。

2.2 网络威胁的特点。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给当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物极必反,正是由于过于开放性的网络,给我们也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威胁。总结有以下几点:(1)非法访问。这是网络威胁的一个主要特点。非法访问是指在未经允许的条件下使用计算机资源和网络,而且对其进行违反规定的操作,甚至于进行违法操作。(2)泄露或丢失信息。网络信息在传送中被丢失和泄露,多体现于网络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无意或者有意的丢失或泄露,或者外部人员地非法获得信息的行为。(3)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被破坏。有的人为了谋取私利,通过一些非法手段,更改网络信息本身,使接收方收到不正确的信息,从而破坏了信息的传递。(4)拒绝服务攻击。简单地说就是使合法的网络用户不能通过。(5)截收。一种有很大隐蔽性的方法。通过一些非法手段推测出机密信息,或者直接截取有用的信息。(6)冒充。非法分子通过两种方式对网络产生威胁,第一种冒充网络控制,第二种冒充主机;通过这两种非法途径,给我们正常的网络生活带来极大威胁。(7)抵赖。信息发送者不承认有关该信息的相关行为。(8)系统的可用性被破坏。通过一些手段中断网络,让合法用户无法使用。(9)其他威胁。一些不恰当的操作,一些灾害等都可能对信息网络系统形成巨大的威胁。

3 建立安全网络体系

网络和信息的安全问题是现如今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虽然在发现网络威胁后我们采取了不少措施及应对方案,但要彻底的完全的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们还需要进行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因为这并不是一些简单的手段就能成功解决的。既然是对网络和信息进行保护,我们就应该根据网络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针对不同的方面采用不一样的保护方法,形成一个有系统有结构的全方位保护。

具体有下面几个着手点:(1)系统安全;(2)网络安全;(3)物理安全。由于研究的具体方案,本文将着重讲解第三点——物理安全。

网络的物理安全的定义是一些突发的重大事故,例如火灾、水灾等发生的条件下,或者说由于不恰当的操作以及计算机违法活动而导致的电力计算机网络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过程。因此,必须得确保电力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各种物理安全。

有关物理安全的一般保护手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做好主要设备的保护工作。由于高辐射和磁鼓能向外泄露信号,因此应建造一个具有高效阻止信号外泄的屏蔽室,将主要设备放置在屏蔽室;这样能最大效率的 保障电力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2)控制传输的过程。电缆在传输信息时不能完全解决其对信息的辐射,现如今都是采取的光缆传输。这样的传输方式会大大降低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辐射。(3)终端设备。电力计算机网络信息在发出、传输和接受时都会产生辐射,从而导致信息的泄露,在接收到信息的终端,同样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和方法减少辐射,使得整个信息传送尽可能的保存完整性和准确性。对于网络和系统安全,我们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特征,从多方面着手,采取合理而且高效的解决及保障措施。

4 其他合理的有效措施

(1)安全意识的提高。主要是增强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让他们自身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从法律和道德两个方面提高计算机使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控制自身利用计算机随意打开不明软件,也尽量使用安全系数较高的浏览器。(2)防火墙。就现如今的网络发展来看,防火墙还是维护计算机安全的不二选择。它尽可能的保障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阻止非用户随意改动或删除计算机信息。(3)更新软件。这个方法就像我们常说的抗体一样,长期使用同一种软件,会给黑客和病毒带来突破计算机防护的机会。(4)网络安全的投资。这是以全国为着手点,仅仅只是我们单个或集体用户需要注意这个问题是不够的,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宏观操作,也不具备如此庞大的资金支持,所以国家应当对网络安全这一块的资金利用加以重视,创建适合本国的高效的计算机网络保护系统。

5 结束语

篇8

关键词:数字化系统消防安全城市建筑

中图分类号:TU-0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城市的建筑消防的安全数字化系统的课题研究,我们可以从分散的不同厂家所建立的消防系统来形成的网络化、数字化集群系统,和其他地方的一些消防支队来进行无缝地连接,这样可以做到资源的共享。这样也非常有利于消防的接警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快速而准确地对火灾的发生地点进行定位。在最短的时间出警,降低火灾安全的危险程度,对建筑物的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措施。

一、基于网络的城市建筑物的火灾智能化的自动设置的报警控制系统

(一)智能化的火灾的自动控制的报警系统它一般是控制模块、智能型的火灾探测器、以及火灾的报警控制器等一些部分组成,首先是由智能型的火灾探测器对火灾现场的温度与烟雾浓度做出一些探测,还要把它转变成电信号,对此做出一些处理,再这些数据向火灾的报警控制器进行传送。

(二)火灾的报警控制器在接收到智能型火灾的探测器发出的数据之后,要对其做出一些判断与处理,对火灾发生的真实性进行确认。

(三)如果处理之后的结果是火警状态,那么它就要发出一些报警的信号,同时相应的控制模块也会得到启动,像:风机、启动消防沗等等。现在在市面上的智能化的火灾自动的报警的控制技术是科大创新公司、秦皇岛的海湾公司所生产的。

二、网络的接口模块

网络的接口模块主要是由控制器的网络接口模块与数据中心的网络接口模块而组成的。

(一)控制器的网络接口的模块。在城市的建筑消防的安全数字化的系统中通常采用的是集中的智能系统的结构分布、分布智能系统的结构,网络通信的结构系统也可以在这样两种的系统基础上进行,不同的是计算机的数据的通信技术主要是运用在火灾的报警控制器上,这样能够让控制器之间通过Token Bus、Internet、Token Ring等等的一些通信协议,和专用的总线或者通信线来进行数据的交换,这样可以对火灾的监控系统的层次功能进行设定,以及远程数据的调用与管理,对网络通信也能够达到增强通信服务的功能。

在上诉的基础之下,再对它进行配以分布智能的数据的处理方式,这样它就能够对高性能的火灾监控体系进行适应,同时对城市的消防数据的信息网络的系统奠定一定的建设基础,并要让火灾的安全系统满足城市未来的建筑物的消防设施的发展需要。

(二)数据中心网络的接口模块。对于这种模块的选择市场上有通用的集线路、交换机。稍微小一点网络可以根据自行设计的一些网络接口模块来采用。它的主要优势是能够进行多一的对应关系。

三、火灾报警系统的有关自动控制的实现

(一)灾的自动报警的消防系统它是智能建筑的综合的理系统之中的子系统,它是独立于系统的设计之上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对自动的灭火系统与报警系统进行相关的控制,它是智能建筑的综合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并且它还可以和其它的系统的资源进行共享,像:火灾的探测报警信号和照明灯光之间有相应的联动,把火灾的自动控制的报警系统出现的监控信号向中央的监控系统进行及时地传送,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中控室对火灾的自动的报警消防系统进行综合的管理功能与对其进行监视,最终将实现系统的集成。

(二)在对整个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它的应用软件的相关设计以及对程序进行的编制工作的人力、物力的需求量很大,在对软件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到此应用软件需要的健壮性,这样才能够保证程序的持续而稳定的安全运行,在对程序进行代码的编写时,要做到进行多次的调试,并且要保证思维的严密性,努力做到把人为的失误降到最低。

结束语:

城市的建筑物的安全与否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精密相连的,对城市的建筑物进行消防安全的数字化的系统设计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的安全,把损失的程度降到最低。通常火灾出现的时候,如果只是依靠人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对这个消息进行传播,并呼叫消防部门来到现场。消防安全的数字化系统的出现为人们解决的这个难题,当火灾出现的时候,处在现场的人们可以通过警报声知道了灾情的出现,尽早地做好逃离、自救措施。

参考文献:

[1] 孔令成,张志华,蒋中等.基于网络的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数字化系统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8,27(2):117-119.

[2] 潘俊臣,肖相金.VPN在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数字化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信息,2010,(8):617-618.

[3] 孔令成,蒋中.基于网络的城市建筑消防安全数字化系统设计[J].智能建筑电气技术,2007,1(6):16-19.

篇9

摘 要 土壤墒情网络监测系统的洪涝、干旱及火灾等报警功能关系着生命财产的安全,作为系统核心的监测主机的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全面分析监测主机可能面临的病毒、黑客、硬件故障、操作人员因素、自然灾害等安全威胁,以预防和恢复为指导思想,确定具体的安全策略,进而建立起监测主机的全方位层式安全模型。该模型具有预防、恢复、审计追踪三层,综合考虑了各种安全威胁,具有全方位的保护作用。采用《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对该安全模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其安全性能较高。

关键词 安全模型;安全评价;土壤墒情;网络监测

1 引言

土壤墒情是重要的土壤信息,可以预报洪水和干旱,是农作物和森林树木生长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土壤墒情网络监测系统通过监测土壤墒情数据,具有预测和预报森林土壤墒情和洪水、干旱及火灾等灾害的功能。土壤墒情网络监测主机担负着数据库服务器和网络服务器的功能,一旦其遭到破坏,整个土壤墒情网络监测系统将瘫痪,失去洪水、干旱及火灾等灾害的报警功能,可能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土壤墒情网络监测主机的安全保护极其重要。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土壤墒情网络监测主机可能面临的各种安全威胁,提出了一种全方位层式安全模型,并采用美国国防部和国家标准局的《可信计算机系统评测标准》对该模型进行了评价。

篇10

机构建设铺路,人人参与管理

为适应新形势下教体系统安全稳定的需要,强化组织领导,旬阳县教体局及时调整综治维稳及工作领导小组,将安全办、监察室、项目办充实到该县教体局维稳工作机构中;建立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专职机构,配置4名工作人员,专职抓全县中小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各中小学校也按照要求成立了安全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保卫安全机构,配备了专职保安人员,形成以政教处为核心,班主任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安全管理机制,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抓校园综治维稳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年来,各安全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工作。由局领导带队,按照综治、维稳、工作要求,组织了2次全县范围内学校综治维稳工作大检查,对矛盾纠纷和高危人员进行排查,逐一核实清楚,建立台账,随时了解掌握最新动态,落实稳控责任。各中小学与镇党委、政府、司法、派出机构积极配合对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及时化解矛盾。

制度建设护航,事事细化到人

维护安全稳定,重在落实,关键在于制定一套完备且操作性强的制度。旬阳县教体局结合校园安全稳定和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实际,修订完善了学校安全稳定预案和工作制度,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岗位责任制、“一岗双责和首遇负责制”等制度,制定了《教育体育系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细则》,与全县中小学签订了《旬阳县教育体育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安全稳定目标责任书》。将综治维稳工作列入各校的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并加大考评权重。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职工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各学校根据需要,制定了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汛防滑、防火、防踩踏等安全预案,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职责和要求,学期初向学生家长发放通知书,明确了家长应做的工作和应负的责任,保证了安全稳定工作在环节上不留空挡,实现了全覆盖。认真坚持安全隐患“周排查、周会商、周整改、月报告”制度,建立隐患台账档案及销号制度。配合公安消防大队,对全县中小学消防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大检查,组织各校校长和安保人员对消防器械使用方法现场培训和演示,开展消防知识宣传与演练。积极开展安全培训,提高防范能力,先后与公安、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法治进校园报告会60余场,参加培训学习人数45000人,利用暑假期间对254名保安人员进行了安全轮训。

文化建设引领,校校平安和谐

在抓学校安全管理具体实践中,该县教体局主要领导在年初抓落实会议上就维稳工作作了专题强调,纪检监察室具体负责落实,进一步完善了群众点名接访制度及公开栏建设,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管理措施,维护全县学校的安全稳定。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应用环境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1-0000-01

Issue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Zhao Lei

(Dongchang College of Liaocheng University,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Liaocheng 252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starting environment for network security applications,highlighting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issues that need attention,so you can be mor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combine to enable network operators better.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security;Application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一、引言

现如今,广泛至大型企业集团,具体到小型单位和各大高校,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明显,大部分数据都存储在安全性较高数据库中,方便查看和修改。单从这点出发,安全性就值得重视。所以需要借助很多新型的技术来达到网络安全应用环境的建设。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发展着,各种应用环境的安全性问题也需要不断的进步,确保在实际运用中避免出现信息窃取等不安全迹象。作为一名称职的网络建设者和维护者来说,要以网络安全作为首要出发点和目标,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去研究工程中的具体需求和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的解决问题。

二、计算机网络自身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一)Internet网本身的局限问题

因为Internet网本身就存在着局限性,计算网络是面向全球的,很多的资源是为了能够达到共享的目的,这样网络的开放性会让网络处在一个极易被攻击的环境,众多的网络协议虽然可以避免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但是还是会存在很多隐蔽性的安全问题,比如窃听,篡改等,这些都不易被发现。

其次计算机网络不去限制网络的使用者,只要有一台计算机,配备了联网的设备,就完全可以了随意浏览和下载文件等网络性活动,活动是自由的,就像人的言论自由一样。

(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计算机的裸机上一定要安装第一层系统才能运行,这就是我们常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操作系统,任何事物都是有其弊端和优势的,不管是哪家公司设计的操作系统都有其漏洞可破,都会受到攻击,往往很多不安全的活动都是在操作系统上动了手脚,不安全的因素存在其中。这也就是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的更新病毒库和更新系统漏洞的原因。

与此同时,一般常见的操作系统都是支持网络服务功能的,包含有网络上下载和上传文件图片等可执行文件,这也正好体现了网络的很重要一个特点――共享性。但是在下载或者上传文件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植入不安全因子。为了将安全的思想贯穿到底,需要我们在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环境建设中注意一下的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环境建设中注意

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环境建设中要把注意点考虑周全,可以从硬件和软件这两方面双重“施压”。针对以上计算机网络本身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采用较新的科技技术去进一步完善安全的条件。

(一)网络安全应用环境的建设步骤

各种应用环境的建设过程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去完成的,包括网络安全的应用环境,比如说各大高校的新型图书馆建设问题。首先要对整个网络进行细致的规划和设计,整个过程需要面向学生群体,把各种应用实例嵌入其中;要能够进行统一化计划,建设过程可以一步一步去具体实现其中细节问题;整个建设要注重效率二字;同时要将安全性问题贯穿建设的始终,学会层次化控制各个区域。其次要了解各项原则,在规划中为了方便,要能够一体化管理,但是要依据实际需要分部实行,小步前行,把环境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放在重要的地位。虽然网络没有绝对的安全,但是尽力去提高其安全指数,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二)建设应用环境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

一般要进行各种网络攻击的形式主要有:常见的有木马攻击,主要是通过植入方式,在重要的文件里秘密的安装控制程序文件,这样在不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的一切行为就会被别人获取,进一步对有用信息利用,可以想象后果的严重性。其次就是让人头疼的病毒,其中有些是可以被查杀,但有些目前的杀毒软件都没辙。病毒的可怕之处就是在各种环境下能破坏有用的信息,甚至让计算机无法正常运行。再次还有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各种类型的钓鱼网站,会在你打开网页时候不经意出现各种引诱的信息,通过要你注册信息还窃取相关资料,一般比较典型的网站攻击都是黑客进行攻击的重要手段,通过欺诈信息还获得利益。

(三)建设过程中安全机制的安排

其次就要利用好安全机制,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加密和认证措施,一般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都是以明文的形式,这种不安全的形式造成了很多问题,需要采取MD5以及各种DES算法来加密和安全传输。现在越来越多的安全中心利用了口令机制,这也是访问控制中的一种手段,这样可以安全授权,而且要求每次使用过后的密码都要进行更新,保证了密码不能被猜中,安全性更高。最后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信息的备份工作,要依据分区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这样病毒或者其他硬件出现问题后可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四)安全性工作的实质

网络环境应用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其安全性,需要加强引导工作,把应用环境的建设工作安排合理,分工明确,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效率,将安全性贯彻到底,这样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应用环境的建设工作才能顺利的进行,建设完毕之后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可以调查效果,主要针对应用环境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这两个方面。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简析了应用环境建设中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还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基于网络环境下个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对各种应用程序进行建设。伴随着网络世界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应用环境也在不断的诞生,安全性的问题也需要不断的解决。新型的计算机网络问题也诞生出各式各样的补救措施,这就是进步的表现,也是我们不断创新的结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用环境的建设问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篇12

今年县结合工作实际,为切实做好今年的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时制定出台了严格的工作措施,全县陆续开展六项专项整治活动,全方位保障建筑施工安全。

把工程施工作业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降到最低,一是开展深基坑工程专项整治。严格执行深基坑工程专家论证评审制度、设计方案安全可靠性论证制度和分段开挖、分段支护与分段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监测资质的第三方对深基坑的沉降、位移和周边建筑物等进行监测。确保深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强化日常检查,二是开展大模板、脚手架工程专项整治。对大模板、脚手架等危险性较大工程设计方案的编制、审查、论证、审批和实施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严肃查处存在各类安全隐患。

对全县建筑起重机械实施登记注册管理,三是开展起重机械设备专项整治。加强建筑起重机械和安全防护用具监督管理。全面开展再用建筑起重机械(包括塔机、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安全检测工作,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准使用。全面禁止使用和强制淘汰qtg20qtg25qtg30等型号的塔式起重机。

构建科学规范、高效严谨的高处悬挂作业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定型化、工具化安全防护装置的推广使用,四是开展预防高处坠落专项整治。规范高处悬挂作业备案登记、设备检验检测、人员持证上岗、现场安全管理、应急救援处置等工作。安全防护设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一律不得在施工现场使用;加强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安全网、安全带、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品管理,加大对假冒劣质产品的查处力度,新购买的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前要进行抽检,重复使用的要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测试,使用过程中要确保安全防护用品的合格有效;强化临边、洞口安全防护的管理,建筑工程各类临边、洞口安全防护设施的安装要确保牢固、严密、齐全、有效,严格落实防护设施验收制度,未经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联合审批不得拆除,强化对脚手架操作层等易发高处坠落事故隐患的排查,确保作业人员施工安全。

篇13

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钢构”)在超高层钢结构、大跨度钢结构、复杂空间钢结构、高耸塔桅钢结构等领域,具有独特、领先的技术优势。多年来,公司秉承“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了“生命至上、安全是行为底线,以人为本、从严从细抓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坚持顶层设计、底线管理、全员管控,促进了企业的安全发展。

挑战

近年来,钢结构以其重量轻、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合理布置功能区间、回收利用价值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中,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址等著名建筑,采用的均是钢结构建筑。但是,钢结构施工也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钢结构施工大多穿插在钢筋、模板、混凝土工程之间进行,交叉作业多;钢构件需要超出已有建筑结构一定的高度或宽度,临边作业、高空作业多;钢构件吨位重,需使用大型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安全管理任务重;钢结构施工焊接量大,动火作业多,防风防火要求高。另外,钢结构的建筑安全规范和标准目前还相对较少。因此,相对于其他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的安全管理任务更为艰巨。

顶层设计 健全管理体系

针对钢结构工程安全管控的重难点,中建钢构着力构建了以安全管理制度、过程监督检查、重大危险源识别等为重点的安全管理体系,筑牢安全屏障,确保安全生产。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编印了涵盖35项安全管理制度的《安全生产管理手册》,为日常安全管理提供指南。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岗位覆盖、全员参与”的原则,明确了各层级、岗位及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车间负责人生产现场带班办法》规定了企业各级负责人带班检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的内容及频次,要求企业负责人每月带班检查时间不得少于工作日的25%。企业负责人带班现场检查时,应填写《企业负责人生产现场带班检查记录》,并在企业及工程项目或制作车间留存相关检查记录及影像资料以备查,为企业各级负责人带班安全检查提供了依据。

建立安全监督检查体系

公司构建起全方位、无盲区、多角度的“三级四维”监督检查体系网络,加强隐患排查整改。三级,即:公司级―分公司级―项目(车间)级;四维,即:立体、精确地对项目施工现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公司、分公司每季度对项目进行安全综合检查,全面管控生产安全;分公司每个季度组织评选标杆项目;分公司每年对各项目部组织安全生产责任状的考核。

除定期开展安全综合检查外,中建钢构还大力推动信息化在安全监管方面的应用。公司承建的目前国内跨越长江的最大跨度钢结构桥梁――重庆粉房湾长江大桥,应用3G视频远程监控技术,实时监控项目安全生产动态,为跟踪和评估项目重大危险源,提供如实、快捷信息。公司还为在建项目建立了“综合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设立安全监管模块,涵盖安全监管的全部内容和环节。各级监管机构可根据不同授权,及时填报相关内容,在全过程监控中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建立风险控制策划体系

公司全面推行《安全策划书》,并将其作为项目责任目标考核项及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工程开工前,公司组织项目人员召开《安全策划书》编制交流会,确定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劳务管理、安全费用计划为主的安全要求;制定以组织体系建设、劳保用品使用、作业指导、教育交底、检查整改、应急救援等为施工过程保障的控制措施;制订以文明施工、环保、企业形象为工作底线的安全管理措施。全员按照策划,指导施工作业,保证安全文明施工。

建立危险源识别及控制体系

公司针对钢结构行业高危特点,在抓好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的同时,还突出做好重大危险源管控。

公司结合行业特点,组合各业务系统识别并形成《危险源识别表》,形成公司各项目危险源识别指引。其次,根据识别的项目危险源,按照“LEC法”判定危险源等级。其中,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公司给三种因素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这就能够根据作业类别、高度、难度、发生事故的概率与事故的后果等,对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分级。如:焊接操作过程中,易发生灼烫事故,危害因素为焊接飞溅的火花,作业人员在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后,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为1(可能性很小),频繁程度E为10(连续暴露),发生的后果C为3(伤残),则此危险源的危险性D=1×10×3=30,危害程度为低风险。针对“LEC法”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公司创新采用新方法、新工艺,确保安全生产处于可控状态。如:成都博物馆钢结构工程的斜柱及斜梁施工中,在结构稳定、吊装过程、临时固定、胎架卸载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隐患(风险)。项目部在斜柱安装中,采用格构式胎架做临时支撑,确保结构稳定;采用沙箱做卸载工具,确保构件卸载安全;使用导链做临时固定,简单方便实用;铺设无漏洞安全网,避免高空坠物;搭设标准化操作平台,确保吊装过程安全。

全员管控 精细管理

中建钢构承建的成都国金项目,是目前成都市在建的第一高楼,建筑高度248m,建筑面积76万m2。钢结构项目部在本工程施工中,以全面精细的安全管理,为项目的安全、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公司安全管理要求,成都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细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为现场安全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项目部制定了《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对季度、月度、每周定期及不定期安全检查的内容作出具体规定,及时排查消除隐患;制定了《安全生产奖罚制度》,针对项目月度评选的先进班级、安全标兵,以及安全检查中的违规现象,分别明确了对应奖罚额度,充分调动了项目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成都项目部为让新进员工事先判断自己是否适应高空作业,特别模拟现场实景,利用钢模网、钢跳板、防火布等材料制作了高空作业体验平台。同时,项目部严格按照公司标准化设施管理规定,在高空施工区域拉设安全绳,使用双钩安全带,制作牢固的安全操作平台。此外,布设消防桶、接火盆、防火滤网、石棉网等安全设施,确保施工安全。

项目部成立了专项安全生产检查小组,每周定时对现场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针对事故隐患下发整改通知单,定人、定时、定措施监督整改。重点检查焊接操作平台,如:平台踢脚板高度是否符合公司规定的高于18cm的标准,是否存在焊缝脱落情况,是否出现变形超过10mm的钢板,是否发生钢丝网破裂现象。同时,还以现场安装为中心,每日对各施工点巡查监督,对吊装、构件卸车等重大危险工序,采取旁站监督制,确保现场作业人员安全。

科技创新促安全

中建钢构总结多年来在钢结构工程建设中的经验,鼓励创新运用技术手段促进施工安全。在武汉中心钢结构工程建设项目中,这一做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挂设可靠安全网

武汉中心钢结构工程建设项目的建筑高度为438m,为满足超高层钢结构工程施工铺设水平安全防护网需要,确保压型钢板铺设、钢梁焊接、高强螺栓终拧等后续工作的安全进行,项目部发明了“可调安全网下挂器”工法专利。具体做法为:在钢梁吊装前,把安全网下挂器提前套装在钢梁下翼缘板上;钢梁吊装就位后,调整移动安全网下挂器。下挂器两个单元对扣用螺栓固定,这样不会导致脱落。后续工段施工时,也不需要取下安全网。移除下挂器时,只需拧动上部螺杆,把安全网下挂器移动至钢梁一端,即可集中取下循环使用。安全网下挂器每隔1m间距设置一组,使安全网铺设更加安全密实。

构筑高处安全操作空间

在高层钢结构施工中,为减少钢柱焊缝数量,往往需要增大钢柱横向或竖向的体积。这样一来,钢柱就极有可能超过施工楼层一定高度或宽度。大型钢柱对焊,就成为一大安全监管难点。项目组采用通过“钢柱组装式操作平台”,在钢柱对接处搭设了适合4人同时工作的可拆卸式操作平台,这样不仅保障安全,而且兼具防风、防雨等优点。

篇14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智能建筑技术是传统的建筑风格,结合新兴的IT产品,其中,SAS是基于使用的建筑功能,建筑标准和安全管理上,要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组成先进,可靠,经济,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楼宇智能化系统的主要子系统之一,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安全防范系统,主要针对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防护和防范:一是防止人为破坏;二是防止自然灾害(如火灾,煤气泄漏等)。随着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建筑水平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的要求不断增加,传统的安全系统,智能楼宇布线,功能,可靠性和维护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建筑技术集成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近年来,兴起的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建筑安全系统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物联网是各种通信手段,一个新兴的融合网络,已经开展了对传统互联网的延伸和扩展。它是自动化信息的人与物体之间的交流和处理的智能网络。用户通过电脑或手机等终端实现了识别对象,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1传统安全防范系统的不足及物联网技术的优势

物联网有三个特征:一是充分认识到,它可以使用RFID,传感器和二维码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的对象的信息;

二是可靠传输,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实时和准确的信息传递出去的对象;

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智能计算技术,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智能控制的实施对象。物联网技术在传统的智能建筑安全系统具有以下优点。

1.1布线优势

传统的安全系统,可用于建筑物的布线电话线,总线,电话线,线多种方式,但公交车的容量,高集成,线路铺设,干扰,总线隔离技术要求。智能家居,总线可以在家庭内部共享,但不适合所有家庭室与一辆巴士。无需额外布线电话线,但电话线的带宽很窄,容易产生拥塞信号,不适合传输图形,图像等信号,绿色信号传输性能好,但安全系统包括多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均采用绿色,然后接线复杂,建设和维护增加了难度。此外,对于老建筑,有超过几个布线修改的工作量和其他问题。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东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系统布线从建筑本身的限制,根据需要方便地访问各种无线传感器,设计,施工,维修和改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节省了大量的布线材料,人们无法到达的地方或危险区域的布局,这是一个独特的优势。每个传感器被设置在RFID (射频识别)设备,可识别和位置的传感器。

1.2远程监控的实现

传统的安全系统,将各种安全检测信号集中到管理中心(如建设安全管理中心或小区管理中心),从中心的智能管理设备或值班人员监视这些信号,并联动的过程。这种结构是有限的范围内执行安全的建筑物或地区,无法满足远程监控的应用,如智能家居远程监控。物联网技术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安全网络几乎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搭建桥梁,安全经理或租户,我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终端(电脑或手机)建筑空间的主动监测,发生异常时,报警信号发送到监控或及时发送给住户本人。

1.3传感器的智能化

目前智能建筑系统中的各种安全子系统(如门禁,视频监控,火灾报警等子系统)是独立的,在绝大多数功能单一,使用的传感器是智能的。例如,非法入侵检测的红外线检测器,只要显示器的红外信号,不是实际的非法入侵,这将产生一个报警信号;视频监视摄像头仅具有相机功能。因此,尽管报警,系统可以生成适当的联动性,就彼此不适合产生报警信号。物联网技术为每个传感器节点是一个智能的,在三个领域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它不仅使传感器本身具有智能数据处理功能,并可以组织各种安全子系统一起,形成一个智能联动系统。

例如一个红外探测器报警信号被检测到,第一个数据处理模块通过节点本身来判断信号,以确定是否符合非法入侵的红外信号特征,同时通过通信模块和采样摄像机图像和图像分析部分节点联动报警视频监控,进一步确认图像功能,以满足非法入侵,最终决定是否生成报警。这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防止产生假警报。

1.4网络可靠性优势

在传统的布线,如果总线出现故障,那么该总线​​的所有监控设备将瘫痪状态。物联网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具有同等地位,通过分布式的算法,可以协调他们的行为,自动网络。通过消除中央节点,它具有很强的鲁棒性和生存能力。中的每个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传输使用的中间节点,以形成一个网络的多跳(multi-hop)路由,而不是由一个专门的路由设备(如路由器)完成。因此,即使一个单独的节点出现故障时,其他节点仍然可以彼此依靠保持沟通,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可靠性。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远程安全防范系统结构

通常物联网应用系统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主要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主要是信息传递和处理,实现通信与互联网的网络融合;应用层则是物联网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其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行业智能化。

3物联网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大厦保安系统具有显着的优势,但由于其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所以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个是节点的电池能量,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是有限的,等等。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事情将是大小的限制,所以其存储空间,通信带宽相对有限,并且需要连续电源节点,当前节点的产品主要依赖配备电池供电,所以其生命周期中受到严重制约。其次网络容错要求高的东西。传感器网络是高度异质性,节点的添加,删除,或失败,从而使整个系统呈现高度动态的,这是一个通信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这种系统的可靠性要求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应用程序。

此外,信息安全问题。一方面,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系统里面的建筑物大多是通过无线传输在互联网上,这个信号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到偷,而且还容易受到干扰,这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事情建筑物的室内安全监控系统被连接到开放的互联网,很多互联网的优势的介绍,而且还引入互联网安全风险,如病毒攻击,可能使系统完全瘫痪,或披露的建设家庭隐私。这些问题都制约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安全系统的应用,我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结语

物联网技术是一个多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文中,传统的智能建筑安全系统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个远程网络技术为基础的安全系统的应用,分析其优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应用等子系统的程序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海昆,邓佳佳.物联网网关技术与应用[J].电信科学,

[2]郭永彩,余滢,.基于GSM/GPRS的远程安防监控管理系统[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123-126.

[3]杨灿,彭立艮,赵旭伟.基于ZigBee应用研究[J].机电技术,2010(

1):36-38.

[4]纪晴,段培永,李连防,等.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能家居系统[J].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29(12):80-8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