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旅游管理的智慧范文

旅游管理的智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旅游管理的智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旅游管理的智慧

篇1

智慧旅游正在逐渐影响着人类的行为模式和正常生活,旅游行业在这样的新时期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旅游业态的不断更新,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管理体系更加需要系统地完善。在对智慧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基础上,通过虚拟现实、高速无线通讯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来实现智慧旅游的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智慧旅游与目的地旅游管理

(一)智慧旅游概述

智慧旅游最初来源于“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而这个概念在我国的首次提出却是在2010年的江苏省镇江市。智慧旅游利云计算等新技术,通过对移动物联网,以便携终端上网设备为载体,感知旅游活动及旅游者的最新信息并及时进行,使人们能够根据这些最新信息作出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与以往的旅游不同的是,通过智慧旅游,旅游者在出游之前就可以实现对途中交通、住宿酒店以及目的地景点的一整套安排。换句话说,智慧旅游实现了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及住宿等问题之间的实时互动,这种人性化的旅游方式为出行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更加优质的服务。

(二)智慧旅游与目的地旅游管理

智慧旅游正在将目的地旅游管理从一种传统的方式逐渐向现代化方式转变,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智慧旅游开始能够提供旅游方面的即时信息,进而实现目的地旅游管理从传统模式下的事后管理、被动处理向具有更新效果的实时管理转变。由于智慧旅游也为旅游景点带来了便利,因此,旅游景点自身也愿意为了更高的效益水平主动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加强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以及旅游环境之间的互动,进而推动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全面发展。将智慧旅游与目的地旅游管理二者结合,不仅能够提高目的地旅游企业自身的管理水平,还能够实现旅游信息与旅游资源的全面整合,更能够实时地对目的地的旅游进行监控管理,这种结合对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基于智慧旅游的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

(一)基于智慧旅游的目的地游客管理体系

对于智慧旅游而言,旅游者始终都是其中的核心部分。旅游企业与旅游者所处的位置是对立的,这种特殊的位置意味着对旅游者的管理至关重要。旅游者流量预测体系可以根据以往的数据分析预测出接下来的旅游者数据,通过对节假日、历史旅游者流量走势、天气预报情况,分析出旅游者流量大概的高峰与低谷状况。当旅游者达到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可以采用感应识别等技术,对旅游者进行实时的动态监控,监控结果可以交由旅游企业等有关部门进行决策,进而有效地把控整个旅游过程,并防止旅游者在此过程中发生意外。在智慧旅游全面发展的今天,国外的旅游发达国家都在注重对公共服务的管理,因此,我国的智慧旅游也应该对公共服务加以重视。目前,我国各大城市的旅游景点与交通标语等指示牌全部采用中英双语,开放状态下的网络旅游宣传更是采用了多于两种的宣传语言,这些举措直接为我国的旅游行业赢得了国际荣誉。

(二)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管理体系

1、应该对旅游资源与环境设立一个完善的检测体系。

相关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激光扫描及红外感应等专业技术对旅游目的地资源与环境的色泽度、温度以及负重程度等进行及时的监测及维护,同时在旅游目的地安装预警装置,以便向对旅游资源与环境进行破坏的旅游者发出警告,进而使旅游目的地的资源和环境处于一个鲜活的状态,使其生命力更加持久。

2、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管理其实就是一个对旅游资源的整体分布特征、数量等相关信息的处理、分析的过程,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状况,结合相关生态学的理论,确定旅游目的地能够承载的旅游者容量,然后对日后的旅游者数量进行预期规划,以达到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体系

要实现智慧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的全面智慧化办公,就应该加强行政管理平台的建设和整体的指挥调度水平。借助该体系的建立,智慧旅游目的地在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制度之后,就可以制定并实施自身的相关旅游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

(四)基于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管理体系

为了系统地完善智慧旅游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首先应该鼓励旅游企业加快对电子门票体系的建设,这种体系能使旅游者感到更加方便快捷。其次,应该对旅游企业建立一个统一的监测调度体系。这种体系可以通过指挥调度来实现智慧旅游目的地的各种调度需求,从而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四、结论

篇2

【关键词】智慧旅游;旅游企业;旅游管理

所谓的智慧旅游,指的就是人们在进行旅游的时候,应用一些科学技术手段,在日常生活当中,使得各种事情变得更加的便利,能够单借助移动终端里面的相关软件,将一些资料提供给游客,让游客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当地的一些旅游信息,自我国智慧旅游的应用和出现,使得我国的旅游业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我国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让游客可以在旅游的过程当中逐步的释放自己面对美好风景的心情,除此以外,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也能够得到应用,可以让旅游企业将自己的产品以及相关的服务提供给游客,让游客有更多的选择,有效的节约传统旅游企业中,在宣传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以及成本,有效地提高旅游企业经济的收益。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阶段

旅游行业在现在看来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服务行业,但是从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旅游业刚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一种新兴的服务行业,在我国的历史也比较短,只有几十年,在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的加快,旅游的方式也随之而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旅游行业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传统旅游到电子旅游,以及现在的数据旅游,还有智慧旅游这四个阶段[1]。近几年来,随着智慧旅游城市的发展以及建设,我国的旅游行业也逐渐的进行改革,从数字旅游开始,向智慧旅游进行过渡,现在已经实现了旅游信息化的相关目标,对于世界各地的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也逐渐地进行了覆盖,各个地区都能够通过网络交换旅游信息,数据信息库也可以共享,使得旅游企业可以在互联网的平台上以及电子商务的平台上有效地实现服务型的经营,能够在网络上及时的完成信息查询以及相关内容咨询,包括订购等多种在线旅游的业务,而有关部门也可以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于旅游行业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有效地实现旅游行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科技化水平的进步和发展,除此以外,通过对于旅游数据资源的全方位的整合,还能够有效地实现跨界交流以及融合,推动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

二、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管理与落实现状

(一)各个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我国的疆域非常的辽阔,但是相对比来看,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并且我国由于本身各个地区的文化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说导致我国普通的区域在进行旅游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呈现不一样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的思路。比如说一些,因为旅游业而出名的城市,就将旅游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核心,而相对来说,旅游业发展比较缓慢的城市在进行旅游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面对诸多的问题,产生的经济发展效果不是非常的理想。正是由于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所以说导致我国的智慧旅游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造成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总体的发展水平比较低,甚至导致我国各个区域的旅游行业无法实现同步的发展进步,针对这一问题,要尽快地采取相关的措施解决[2]。根据各个地区旅游行业发展状况的不同而采取因地区而异的发展战略,对于旅游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省份应该进行鼓励,实现优先发展的旅游管理政策,相反,旅游业发展较慢的城市应加快智慧旅游管理的开发步伐,用旅游行业发展比较发达带动旅游行业发展较慢的地区,有效地提高祖国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旅游管理整体水平较低。旅游管理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智慧旅游行业的发展,这也要求行业尽快地建立公寓旅游管理的相关机制,有效地提高旅游的一些服务功能,充分地对现有的服务旅游资源进行利用,带动智慧旅游行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智慧旅游的服务质量水平,但是当前各个地区的很多旅游资源项目已经被开发建设,一些旅游企业管理人才将发展的战略重点放在景点的经济利益上面,而对于开发新的旅游项目关注比较少,这就难以满足游客对于旅游景点的各种需求,也会导致智慧旅游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需求。智慧旅游管理本来就是一个比较庞大,比较复杂的工程,为了满足当前游客在旅游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需要,旅游企业也针对智慧旅游管理的相关体系提出了一些比较高的要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第一点就是信息化方面的要求,由于智慧旅游管理本身涉及到的旅游信息就非常的广泛,所以说在对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方面,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旅游的过程当中使用信息资源所具有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第二方面的要求就是层次化的需求,主要指的就是旅游业和其他行业之间存在的层次问题,再对智慧旅游管理活动进行开展和落实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和其他行业进行区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完善,开展创新。

三、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改变旅游企业服务观念。旅游行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服务的行业,虽然说对于游客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是无形的,但是相对来说,游客体验的感觉却非常的深刻,有可能通过智慧旅游中所具有的各种服务的功能,有效地提高自己旅游的体验和感受,并且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进行反馈,旅游企业也能够通过游客的各种意见反馈完善服务措施,使得旅游企业按照游客的各种需求,不断地对服务的方式进行改善和创新,从而还能够有效地提高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除此以外,企业在对旅游服务管理的相关模式进行完善的过程当中,还应该对自身的服务理念进行改善和创新,要坚持以游客的需求为主,改变以往单纯以利益为主的服务模式,有效地提高游客对于旅游企业服务的满意程度,旅游企业还可以利用游客的相关数据分析后得出游客的爱好,向游客推荐合适的旅游项目。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潜在的一些经济效益,比如说一些省份的旅游企业,在保证自己所具有的业务规范背景下,可以利用旅游舆情监控以及数据的挖掘技术,对游客的兴趣爱好,继续挖掘,从而引导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者规划相对应的旅游产品,对一些旅游主题进行营销。这也是带动产品与服务的有效方式,能够帮助企业有效提高经济效益,最重要的还有一点,是游客进行投诉后可以快速反馈的系统,以及游客服务满意程度的评价系统,利用产品所具有的渊源,确保旅游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的水平,有效的发挥出多媒体锁具具有的作用,进一步加大旅游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参与到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过程中,关注更多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增强旅游景点自身所具有的吸引力。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智慧旅游指的就是信息技术,旅游企业专业管理知识和电子设备的结合,能够按照旅游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相对应的管理体系以及营销的方法,在旅游企业管理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包括以下几个类型,首先第一种就是财,一个管理环节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当中,应用办公自动化的系统,还有计算机辅助制造,包括事务处理的系统。第二个应用类型就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决策和管理工作当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说应用管理信息系统,还有决策支持系统等。这些信息技术都能够对旅游业务的管理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有效地提高企业对外开发的各种业务功能,进一步加强旅游项目对于游客的吸引能力,最重要的是还能够提高旅游管理的最终效率和质量水平。

(三)完善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1.景区导游。旅游企业可以将旅游的景点进行一些改造,使得导游电子化,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运用到互联网技术以及一些比较先进的播音技术手段,采用一些真人语音播放的方式,对整个旅游景点的内容进行讲解,之后还可以将这些讲解的内容上传到一些比较方便的设备,或者是软件上能够让游客随时随地地对旅游景点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从而享受电子智能导游的服务。比如说游客在手机安装了一些软件后,就是由景区自主进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就会自动地通过gps定位系统对游客的位置进行了解,然后就会自动的向游客提供游客所在位置的景点讲解情况。除此以外,游客还可以利用软件对景区当中的布置以及各种设施的分布进行查询,有效地提高了游客旅游时的便利性。2.城市导览。还可以利用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将各个旅游城市的具体信息在网络上及时地进行更新,这样能够方便游客对城市当地的信息进行了解,比如说旅游景区每天的温度,还有风向,包括湿度等,这些天气预报都有助于游客更好的做准备工作,除此以外,景区的航空信息以及各种交通路线,也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上传,让游客更方便地进行交通[3]。还有一点就是游客出行需要预订一些酒店以及停车场的停车位,还有景区的门票等,这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来进行有效地减轻游客,进行旅游的压力,而游客在旅游回来后,还可以在平台进行意见的反馈,分享自己的旅游经验,给其他的游客做参考。对于旅游软件的使用体验,也可以在上面进行分享,让旅游企业采取一些措施,对旅游软件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完善,提高游客旅游软件的体验感,从而增加旅游景点对于游客的吸引力。

四、结语

总的来说,智慧旅游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模式,还能够改善旅游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进步,从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旅游企业和游客之间的交流反馈将为旅游业稳定的发展提供一些信息资源,所以说一定要按照游客的需求来对旅游的模式进行改善。因此,旅游企业一定要认识到智慧旅游对于自身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对自身的服务理念进行创新,及时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孙颖.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6,6

[2]张毅.智慧旅游背景下云南旅游转型与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36

[3]申帆.智慧旅游背景下旅游市场的营销策略创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2

[4]钱正英.浅谈智慧旅游在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论,2016,31:55~56

[5]赵晓丽.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中社会关系变化与社会资本形成研究[D].云南大学,2019,6

[6]杨俊博.河南沿黄黄金旅游带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7]杨亚丽,张俊英,杨龙.智慧旅游视域下茶卡盐湖景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构建[J].江苏商论,2020,5

[8]裴凤琴,李茂强.旅游企业在旅游产业趋向变化下的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商贸,2011,1

篇3

智慧旅游是大众旅游在新时代的环境下说产生的,也是二十一世界的新生事物,并且智慧旅行也得到了行业的广泛应用。另外,智慧旅游的应用价值在于,其理念可以指导旅游企业的管理工作。

一、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

智慧旅游主要是指在互联网、云计算等多种便携式终端设备上,人们能够获得与旅游目的地有关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交通、住宿等各方面的信息,从而能够在出发之前就做好旅程的规划工作。通过智慧旅游沟通双方的交流效率能够得到大大提升,成了智慧旅游的理念。其中,不仅有助于改善旅游区服务的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旅游管理的不断创新,在信息技术的依托下,给人们一种全新的旅游体验。不过,想要改善企业的竞争力,推动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旅游信息资源的整合,并且在开展旅游企业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及应用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现阶段我国智慧旅游管理与落实现状

(一)各个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而广,又因为经济水平不均衡,外加各地景色和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这也就导致了我国各个区域之间开展旅游业的经济模式和发展思路的不同,也就是我国各地存在的显著不同,导致了我国旅游业不能实现同步发展。对此,本着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的原则,对其旅游业发展较好的,鼓励实行优先发展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发展不好的,应当适当放慢智慧旅游的管理政策,从而实现以点带面,以达到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升的目的。

(二)旅游管理整体水平较低

建立起健全的旅游管理机制,对于提升整体的旅游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x,并且有利于服务功能的提升,对于旅游企业自身来说,应充分的调动起自身已有的旅游服务资源,从而促进我国智慧旅游行业整体的良好发展。实际上当前很多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在开展景区的开发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过多的关注经济利益。可想而知,这也就是导致旅游项目难以满足游客对旅游景点需求的直接原因。

(三)智慧旅游体系的建设需求

智慧旅游是一个很复杂的工程项目,不仅要能够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还要能够充分的遵循旅游企业对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的实际要求,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的需求,则要求保证旅游使用信息资源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就导致了对信息的输入、信息的编码和信息的设置要求比较高的缘故。另一方面,站在层次的角度开展分析,要能够在旅游管理活动开展及落实的过程中,能够将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区分开来,并结合实情进行创新,这也就导致了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二者之间的层次。

三、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一)改变旅游企业服务观念

旅游行业所能够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一种无形的服务,但是智慧服务过程中所提供的各项功能是能够在实际的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切实能够感受到的,从而让旅游企业不断完善,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应该以顾客需求为主的原则进行开展,转变其观念,从而达到提升游客满意度的目的,另外,还可以根据游客的喜好推荐旅游项目,从而提升经济利益。

(二)提升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

要想有效的提升旅游企业管理效率,就需要能够借助于旅游企业专业管理技术、信息技术及相关设备来形成一种良好的应用体系与应用方法,这也是智慧旅游的内涵所在。至于旅游企业自身在开展相关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综合性业务管理及时等多方面技术。

(三)完善智慧旅游的配套设施

1.景区导游。对此,运用互联网和先进的播音技术,可以将导游电子化。

2.城市导览。通过网络技术,对各个城市的旅游信息进行事实更新,从而给旅客提供更好地服务。

3.智慧交通。根据游客的需求进行软件的开发,对交通路线,乘车信息在网络当中进行公布,以便游客的需要。

4.综合管理。不仅要为旅游局、主管单位开展服务工作,还需要对旅游企业、从事旅游行业的人员开展服务,所以对于旅游管理部门来说,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综合服务功能,做好游客的引导工作,及时获取游客的动向、反馈信息、分布情况等,以便于游客能够对旅游景点当中的实际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管理平台;构建方法

一直以来,我国在旅游管理、景区消费、服务等方面不断的完善,并且效果显著;现阶段,电商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现代旅游管理中。但一些产业在我国旅游发展中存在一定问题,国外风险投资通过资金、技术等优势,进入我国旅游产业,使得我国传统旅游受到了威胁,在这样种形式下,我国旅游行业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

一、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建立

“智慧地球”理念的提出,主要通过现代化技术实现政府、个人和企业的沟通,进而提升效率、质量、反应等。智慧方案具有透明性、感知性、互通性特点,更为智能化。

“智慧旅游”的提出建立在“智慧地球”的基础上,通过智慧旅游管理平台,以及旅游资源,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推动智慧旅游走向智能化、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而更好的对分散旅游资源做出正确的抉择;以旅游为主,继而推动吃穿住行等行业快速发展;通过网络技术,在旅游资源中融入传感技术,进而感知资源状态、属性、ID等,建立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边缘化产业;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将其与网络融入,进而实现信息的传输,构建智慧旅游的感知体系传输;与GIS、信息资源、商业智能技术等进行融合,感知不同的数据信息,对其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等,这也是智慧旅游感知体系的核心。

智慧旅游感知体系是一种多样化的服务形式。例如:休闲娱乐、电子门票、咨询推送等,进而实现多样化智慧旅游服务模式;对旅游企业进行流量监控、汽车调度、智能收费等多样化的管理服务体系;以及为旅游管理进行交通、环境、资源等多样化的管理服务模式。

二、感知体系构建目标和发展趋势

(一)实现智慧营销

智慧营销包含:第一,多媒体景区体验技术。通过3D、视频、图像等技术对景区的标志建筑、娱乐场所等进行全面展示,为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体验;第二,多媒体体验分享。客户在网络媒体中将自己的旅游心得体会发表在媒体平台中,例如:微博、微信,分享景区游玩攻略。第三,智慧旅游规划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根据服务资源,按照游客的要求提供旅游路线,将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生成订单,然后推送到企业中;第四,旅游资源预定技术。客户能够提前订购景区门票,该项技术主要通过网络、物联网等技术,RFID、二维码扫描等进行网络支付订购,使之更加方便快捷。

(二)智慧导游

智慧导游包含:第一,数字地图。客户能够在移动终端上浏览景区,数字化网络地图,地图中包含:交通出行、查找等信息,同时包含多种接口;第二,信息监控系统。实行全过程信息监控,例如:气候、车量、人流量、餐厅等信息监控;第三,旅游信息包含众多景区、地点等信息。

(三)智慧购物

第一,商业旅游商品宣传系统。按照用户的个人意向进行研究分析,对用户群体进行划分,进而选择适合的商品推送;通过信息、PUSH网络等方法发送给客户,该系统主要根据具体数据信息进行营销管理;第二,旅游服务感知推送技术。该项技术主要通过网络系统将休闲、世帧⑿菹⒌确⑺椭劣没В在用户感知范围内进行信息推送。

三、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构建

实现目标的首要前提是:构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中接入应用终端、传感节点,通过多样化的服务技术,同时提供智慧营销、导游、结算等多种平台。另一方面,也为有关旅游企业提供开放式服务。管理平台包含:感知层、云平台构建、应用服务,在旅游景区中安装不同的传感技术,通过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并且与其网络融合,进而为旅游景区提供多样化应用服务。

感知体系通过不同的传感技术,根据不同旅游景区应用服务,铺设不同传感器,进而实现多方位的感知体系。将网络技术作为基础,通过Zigbee、RFID、蓝牙等技术达到多样化感知。

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基础支持,即:云平台模型,底端接入传感信息,上端支持不同应用服务,进行网络访问。云平台模式分为:物理资源、虚拟化资源、应用服务。物理层由服务器、储存器、网络设备、数据信息等组成,为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服务。虚化资源主要将同等类型的资源构成。资源的虚拟化能够将物理资源进行融合,为用户提供方便;而应用服务主要是通过增值应用、基础应用、开放应用等构成。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经济的进步,带动了旅游行业的发展,我国旅游正在向着精细化、制度模式发展,与国际旅游产业相融合,进而扩大发展,走向更高的领域。笔者分别从:智慧旅游感知体系建立、感知体系构建目标和发展趋势、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构建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智慧旅游感知体系与管理平台构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焱.基于“智慧旅游”的重庆旅游目的地信息感知体系构建障碍研究[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1).

篇5

2016年我校经历的教学合格评估工作全面推动了教学改革各项措施的出台,也引发了深入热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集中在旅行社、饭店、景区等旅游企业,这类企业各岗位的最终服务对象是旅游者。学生要胜任这些岗位的工作,成为适用型创新型人才,主要应掌握计算机运用等基础知识,掌握旅行社经营概况等旅游专业知识,重点掌握饭店、旅行社、景区等各岗位的一线服务与管理技能,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等勾通合作能力。教学功能重在通过课堂与实践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能力,而社会服务旨在实践“考核”学生的能力,可见教学和社会服务的目标导向是一致的。因而,高校旅游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社会服务必须相互融为一体。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的形式

1、文化引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相应的外延。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因素为依据,以旅游诸要素为依托,作用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它涉及文学、艺术、哲学、博物学、考古学、民俗学学等学科中与旅游相关的部分;它更体现在旅游观光、旅游娱乐、旅游食宿、旅游服务、旅游购物、旅游环境,以及旅游专业队伍建设等具体的旅游诸形态中。每个地区经过长期发展与历史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旅游文化。高校作为文化机构,是地方文化先导的高地,引领先进文化就是其基本职责。高校应利用自身的人才与学科优势,在挖掘、研究、发展和应用区域旅游文化成果中起示范和引领作用。

2、人才培养。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既是高校人才培养职能的体现,也是高校服务于社会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和内容。旅游业作为一个应用性较强的跨学科、跨专业的新兴行业,不仅需要知识结构完备和专业素养良好的理论型与研究型人才,更需要行业经验丰富、专业技能高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要做到能不断地为旅游业输送需要的合格人才,就需要高校时刻掌握旅游行业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与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旅游规划。所谓旅游规划,是对特定区域未来一段时间内旅游发展目标、路径和方式的计划和规定,经相关政府部门审核批准后,成为区域旅游开发与建设的基本依据,旅游规划需统筹全局,为区域的旅游实践提供指导性的方针乃至具体的实施方案。伴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规划热潮应运而生。旅游规划是一项涉及多目标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旅游规划人员专业背景涵盖面较广,包括地理、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林业、旅游、文史等学科,而高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人才济济,具备了从事旅游规划的智力资源。因此,国内许多高校成立了旅游规划设计机构(如旅游规划研究中心),并申请了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开展旅游景区景点的旅游开发与规划实践工作,为政府和企业在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和旅游业规范发展方面提供了决策依据。

4、行?I培训

(1)旅游行政管理人员培训。组织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干部职工开展教育培训和学习,可以提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旅游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组织旅行社、景区和星级酒店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及部门经理参加岗位职务培训,可以增强旅游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水平和技能。

(3)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包括导游员的岗前和在岗培训、星级酒店服务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景区从业人员及讲解员培训等三种类型,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注重实用,培训内容重点为岗位服务技能。

(4)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优势,搞好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服务,使乡村旅游从业人员了解旅游知识,懂得一定的旅游服务礼仪和服务心理,接受一定的导游、餐饮和客房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水平。

5、信息咨询

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其发展离不开旅游信息的支持与保障,高校应发挥在信息方面的优势,为当地旅游业提供咨询服务。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依托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合作成立公益性质的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的主要功能是:(1)为游客提供旅游地各种信息;(2)作好旅游企业宣传促销和市场调研的特殊媒介;(3)为旅游主管部门提供相关决策的依据。

三、提升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社会服务水平的措施

1、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建设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团队。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产学研”的平台加强对旅游企业与旅游市场的研究,教师应当走进旅游产业,要研究旅游产业发展等课题,也要研究前厅接待、旅行社计调、景区导游讲解、旅游促销等课题。同时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做”一体转化。

2、重视教学与相关社会服务的衔接。

“顶岗实习、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一直是我们专业的教学特色,让学生在旅游服务的模拟或现实中学习基本的旅游服务技能,为未来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在认真修订过程中,强调教学内容和社会服务的内容相互融合是必然方向。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工作安排应与课程内容衔接,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场所并检验学生校内所学。

篇6

关键词:汇率目标区;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外汇市场压力指数

作者简介:刘柏,男,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从事国际经济问题研究;张艾莲,女,吉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从事金融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应对升值压力研究”,项目编号:11BJY1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汇率与国际收支协动变化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0YJC790164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4-0076-06

引 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汇率作为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货币购买力比值在对外经济中的影响程度日益凸显其重要性,国际间密集的货币兑换活动也体现了汇率的持续动态性。目前,国际外汇市场每日平均交易额大约达到了1.5万亿美元。在2011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达到了14.2万亿美元,相当于每日平均成交581亿美元。尤其是近些年来,我国逐步开放金融市场,拓宽程度和领域不断加大,外汇市场的交易量日益增长,从2007年至2011年,我国外汇市场交易量年均增长40.3%。外汇市场规模的逐步扩大需要有效的汇率制度保障,才能使得对内和对外经济稳定发展。

在传统的汇率制度体系中,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是最常见的制度。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水平保持稳定,保障了进出口贸易的顺利进行,但是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需要对汇率进行干预,从而导致内部经济结构出现失调,继而引起国际间汇率的剧烈变动,因此固定汇率制度对于中央银行具有重大的压力。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因为汇率水平更为有效地体现了市场的供需状况,所以对国际收支的调控较为迅速,同时也相应降低了中央银行为了维持固定汇率水平所承受的压力,但是浮动汇率制度下较为频繁的波动会诱发投机活动,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会引发市场危机。在国际汇率制度发展历程中,遵循严格意义上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几乎不存在。现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是在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之间寻求恰当的过渡机制。

由于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二者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Williamson提出了汇率目标区概念,这个概念融合了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原意是指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所遵循的法则,即中央银行预先设定汇率水平浮动的上下空间,当汇率在浮动空间上下限范围内波动时,中央银行不进行干预,但是当汇率水平超出上下限时,中央银行会采取措施干预外汇市场,以保持汇率在预定的空间内波动。Williamson(1985)[1]对汇率目标区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市场干预计划。对汇率目标区做出重要贡献的是Krugman。Krugman(1991)[2]结合连续条件和平滑链接条件,将随机微分方程应用于目标区与汇率动态分析中。在汇率目标模型中提出的前提假设条件是汇率目标区具有可信度;居民具有理性预期;货币需求随机扰动项变动服从布朗运动;中央银行在上限和下限进行持续性干预时,汇率水平越逼近上下限,干预力度愈强;国外产品与国内产品具有完全替代性。基于上述假设,设汇率模型为:

其中, 表示经济基本面;

变化。基本面包括两个要素,其中m是中央银行实施的政策工具,v包含其他影响汇率的因素。假设上述因素遵循布朗运动,并且汇率的预期变动为零。Krugman(1991)设定汇率波动存在目标区,即 ,当汇率水平逼近 或 时,中央银行进行调控。在目标区具有可信度的条件下,政府的干预行为将改变经济个体的预期行为。当汇率水平接近上限或下限时,汇率向中心线移动的概率高于从中心线向上限和下限移动的概率。同时,市场参与者能够预期政府的干预行为,即:

所以目标区呈现非线性状态,称为“蜜月效应”(honeymoon effect)。汇率是基本面的函数,汇率与基本面的关系不是传统的直线行为,而是平滑S曲线。大量实证研究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S曲线意味着汇率基本上处于接近上限和下限的区域而不是目标区的其他区域,所以汇率的边际分布是U形的,条件方差是∩型。

Krugman模型的重要结果之一是S形曲线斜率在任何区域都小于1,即“蜜月效应”具有明确的政策含义。当汇率接近目标区的上限时,中央银行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货币供给量,提高通货膨胀预期,促使外汇市场汇率升值,降低汇率。在基本面因素既定条件下,目标区汇率的波动弱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波动。“蜜月效应”体现了目标区的稳定性本质。模型的第二个结果是S形曲线斜率最终逼近目标区边界的零斜率,说明在目标区的边界处,汇率函数是边界的水平切线,称为“平滑接触”。当汇率位于目标区的零斜率边界上,意味着汇率对基本面的反应不敏感,因为在目标区边界处,基本面预期存在不连续的状况。Krugman认为汇率目标区是汇率目标趋势受限的浮动汇率制度。

Krugman的研究引发了后期学者对汇率目标区的关注和研究,Frenkel和Goldstein(1986)[3]认为,汇率目标区是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结合体。以Krugman模型为基础,学者对汇率目标区进行了大量研究。Bertola和Caballero(1992)[4]对Krugman的前提假设进行了修正,并认为存在两种情况对汇率进行干预,第一种情况是在汇率水平逼近目标区的上限和下限时,中央银行会遵循原有的设定,通过干预市场基本要素将汇率引至中心线;第二种情况是在不改变目标区上限和下限之间的幅度的条件下,建立新的目标区中心,借由市场基本要素干预汇率。在汇率与基本面变量关系的阐述方面,Lundbergh和Ter?svirta(2003)[5]采用S曲线表现二者之间的关系,当名义汇率接近目标区上限和下限时,相同程度的基本面经济变量改变对于汇率的影响程度趋弱。

一、我国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构建

自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发展的不断变化促使汇率制度处于不断变革之中。1994年年初,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变了开放之初的固定汇率制度,实施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年我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有条件可兑换,1996年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自由兑换。2005年7月,根据实际经济运行状况的需要,对汇率制度进行了新一轮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可以视为以BBC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以浮动幅度(band)、货币篮子(basket)、爬行(crawling)为特征,对汇率进行微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影响汇率制度的因素各不相同,我国经济历经30多年的改革,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其一,最基本的影响要素是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改革开放之初1980年的4545.6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471564亿元,增幅约达10274.08%,并仍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总体而言,传统理论表明经济增长会引致本币升值,但是影响效果是复杂的。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升也导致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其二,影响汇率制度的直接因素是国际收支状况,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和结构持续改善且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贸易顺差连续快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也显著增长,并为累积巨额外汇储备奠定了基础。出口竞争力的增强,使得对人民币的国际需求增加,也对汇率升值造成了压力。其三,利率水平之差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未完成,但是利率的市场化作用日益凸显,利率的变动幅度比改革开放之初频繁,且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动性日趋增强,利率会通过套利资本流动对汇率产生影响。经济各方面的发展使得汇率制度依赖的基本面发生了变化,汇率制度也要随经济转换而改变。

在资本项目未完全放开的前提下,我国实施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汇率水平无法形成完全精准的理性预期,因为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干预造成二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而市场参与者的预期对汇率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币值的上升或下降依赖于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随着我国经济开放程度不断拓深放大,外汇市场所带来的汇率波动风险对金融机构、进出口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者等经济主体具有重大冲击,而外汇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成为微观主体和宏观载体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经济改革仍处于前行阶段,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未能实现高效的融资,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未完成,所以理论上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现行经济状况,在有限的范畴内可以对汇率理论和框架进行相应的修正。

基于汇率目标区理论,为了避免汇率制度剧烈变动所引致的潜在风险,可实施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即在短期内维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制度,在外汇储备充足的条件下,通过调整国际收支的各项构成所涉及的经济活动,对外汇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力量进行频繁的小型政策干预,抵补原有的过度依靠买卖美元的对冲机制,以维持汇率水平的小幅波动,降低外汇风险;在长期内,当经济发展出现基础性改变,导致实际汇率变动偏离原有经济基础面决定的汇率发展趋势和区间时,应对汇率实施大幅度的离散浮动,使得汇率水平处于新的置信区间内,以适应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在通过直接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冲销和间接调整国际收支结构两种手段对汇率进行调整过程中,后者的间接手段更为有效(Zapatero和Reverter,2003)。[6]国际收支项目进行调整基于微观层次,通过对对外经济活动参与者间接作用于宏观经济,因此政府主管部门能够借助缓解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问题,延续汇率维持稳定的时限。并且,政策制定者基于目标实现,通过国际收支项目调整从而制定汇率浮动的区间是可行的(Cukierman,Spiegel和Leiderman,2004)。[7]

通过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调控,在短期内汇率水平小幅振荡使得外汇风险处于窄幅空间,外汇市场的供需双方能够有效预期并防御风险,从而提升交易效益,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长期内,当外汇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基本面发生实质性改变时,汇率会发生大幅变动,交易各方会采取规避风险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所以当离散性汇率变化发生时,仍然处于市场参与者的风险预期范围内,可将风险损失控制在小范围内。在设定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波动幅度时,在充分给予汇率浮动灵活性的同时,要体现汇率的价格机制和资源配置功能。既避免幅度过宽,使得目标区失去调控汇率的作用,又要避免幅度过窄,使得汇率弹性削弱,干预措施过于频繁。波动幅度应根据现实的金融市场状况、资本项目开放程度和外汇储备情况进行设定,因为我国外汇储备充足但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所以波动幅度不宜过大,尤其是要视国际金融市场和波动状况而定。

二、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实证分析

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是汇率目标区理论,而对于基准值和置信区间的确定诸多学者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界定,但是离散浮动的基础条件和标准将成为管理当局研究的重点。外汇市场压力指数恰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更是政策制定者确定离散浮动的风向标。有了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度量,就可以根据经济目标的需要确定未来外汇市场的走向。

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水平体现了供给和需求双方力量的改变和制衡,但是由于汇率形成机制的特殊性,传统的名义汇率水平不能有效地体现这种力量的改变,因此Girton和Roper(1977)[8]提出了外汇市场压力概念,基于这个概念产生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xchange market pressure index,简称EMP)能够较全面地度量和昭示外汇市场供需力量的核心变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适用的范围较为广泛,从固定汇率制度到浮动汇率制度都可以有效地度量。一国对外经济活动通过国际收支状况的变化体现外汇储备规模的升降,并且国际经济学中利率平价理论说明了利率在汇率形成机制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和利率的变动情况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主要因素。鉴于此,采用名义汇率、中美利率差额和外汇储备构建外汇市场压力指数。

从1994年1月至2012年6月的我国名义汇率的走势图可见,汇率水平受到汇率制度改革的影响呈现了阶段式的变化,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在2005年汇改之后,人民币的升值幅度迅速攀升,这体现了我国经济基础面在近20年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进入21世纪,我国外汇储备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虽然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外汇储备出现了短期的增长放缓,几近水平状态,但是总体而言,外汇储备斜率较高,这也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要素之一。

在外汇市场压力指数中,采用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以及美国利率是因为在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和金融项目投资活动中,美国占有较大比重,如2012年6月对美国出口占总体出口总额的20%左右,进口所占比重达10%以上。我国外汇储备近些年有了腾飞式增长,超过3万亿美元,其中也以美元为主。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模型为:

其中,EMP是外汇市场压力指数,ER是名义汇率,i是本国名义利率,i*是外国利率,FR是外汇储备,t是时间。 是 的标准差, 是 的标准差, 是 的标准差,b是各变量标准差的倒数之和,即:

在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计算中,汇率变量采用的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利率变量采用的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美国联邦资金市场利率和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隔夜加权平均利率。因为我国在2005年7月进行了汇改,样本区间为2005年8月至2012年6月。构建后的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走势如图3所示。

由图3外汇市场压力指数走势可见,在2005年我国汇率制度改革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变化基本在两倍标准差的狭窄通道内上下波动,整体趋势围绕零界值,波动幅度不大,标准差仅为0.005。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趋势波动幅度更为狭窄,说明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汇率制度进行的改革使得外汇市场风险度有所收敛,处于目标区间范围内。

三、我国当前应坚持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展中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改革,在市场开放的进程中经历了经济困境和市场冲击,这些经历说明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发展不尽完善的基础上进行的经济开放需要恰当汇率制度的有效保障,尤其是面临资本项目开放,作为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安排应更为灵活。加入WTO之后,我国步入逐步开放金融市场的阶段,资本项目也不再处于封闭状态,在市场化程度不断增强的条件下,汇率弹性的自由度应渐进放大,才能适应日益频繁的市场冲击,采取更为灵活的措施平抑市场波动。从长期看,由于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对货币政策调控有着高度的依赖性,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不可逆转的金融全球化浪潮又势必对货币政策的效力产生重大干扰,因此,人民币汇率机制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换,应当成为我们的战略选择。[9]

我国经济虽然有了腾飞式增长,但是我国金融市场还未达到高效的融资配置,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系统还未完善,利率还未实现充分反映市场供需变化的目标,市场参与者的经济理念和行为还有待于提升,在现阶段人民币还不具备实行完全浮动汇率制度的基础。因此,在短期内,给予人民币汇率灵活性,实行有限制的汇率目标区式的浮动,在长期实行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是适应我国经济阶梯式增长和变革的需要。

有效的汇率制度对于一国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往来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能够在维持经济稳定的同时提高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灵活性,降低风险。在我国进入“十二五”期间,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采取必要的汇率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能够适应我国在经济转轨期间阶段性经济增长特质。有管理的离散浮动汇率制度能够在短期内频繁小幅释放经济基本面变化和市场供需双方力量改变导致的币值浮动压力,在长期内经济发展导致的区制变化累积引发的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水平的偏离一次性释放对于经济造成的较大冲击,也会促使汇率水平再度从偏离修正为符合经济基本面。

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进程体现了阶段性的汇率制度离散调整,彰显了外汇市场压力所致的汇率区制性改变。2005年汇改后,外汇市场压力指数变动处于狭窄通道内且趋势波幅更接近零线,体现了汇制改革符合经济基础面决定的汇率变动,为国内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往来提供了有利保障。

适应经济基本面发展状况的汇率制度是经济增长和抵御外部风险的前提,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增强对抗外部危机的能力,应采取如下措施: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资金往来日益频繁,在增加资本项目规模的同时,提高金融机构自身的竞争实力,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其次,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深,与其他国家的联动性越强,越需增强外汇市场的灵活变动性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无穷变化。再次,外汇储备的增强是外汇市场压力的主要因素,在累积外汇储备的同时,应扩大国内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并拓宽资本的外部流向,以避免人民币升值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短期内利用升值预期套取资金并外逃,抵御潜在的国际资金流动风险。最后,应多元化外汇市场的金融产品和种类,避免单一地依赖特定金融产品,无法实现预期的无风险收益率。

参 考 文 献

[1] Williamson, J.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M].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5.

[2] Krugman, P. Target Zones,Exchange Rate Dynamics[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 (3),

[3] Frenkel, J. A.,Goldstein, M. A Guide to Target Zones[J]. IMF staff papers,1986,(33).

[4] Bertola, G.,Caballero, R. Target Zones and Realignment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2, (3).

[5] Lundbergh, S.,Ter?svirta, T. A Time Series Model for an Exchange Rate in a Target Zone with Application.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03, SSE/EFI.

[6] Fernando Zapatero, Luis F. Reverter. Exchange Rate Intervention with Option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3,(22)

[7] Cukierman, Alex,Spiegel, Yossi and Leiderman, Leonardo. The Choice of Exchange Rate Bands: Balancing Credibility and Flexibility[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Elsevier, 2004, (2).

篇7

关键词:缺陷产品 召回 法律制度 

缺陷产品召回.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如2004年安徽阜阳奶粉事件、2005年亨氏爆出的“苏丹红”事件、雀巢奶粉案、问题医疗器械事件及“2006年笔记本召回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等等。 

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我们必须把“说真话.讲真情”的道德呼唤转变为一种法律制度,从而能从制度上保障社会公益和个人权益的实现,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作为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结合,其意义正在于此。更为重要的是: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属于一种事前弥补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损害的发生。因此,建立我国的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已是当务之急。 

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 

1.1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含义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指产品的生产者或销售者等在得知其生产、销售或者进口的产品存在缺陷可能或者已经危害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时。依法向主管机构报告并及时通知消费者,对缺陷产品进行免费维修、更换或收回,主管机构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的制度。 

1.2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特征 

第一,缺陷产品召回的前提是产品存在系统性缺陷。即产品召回不是因为产品瑕疵、产品质量不合格,而是在设计、制造、销售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设计能力及当时的生产状况等因素制约,导致产品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以致可能危害人身财产安全或造成污染。且这种缺陷是在产品的某一批次、型号或类别中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缺陷,而不是个别的、偶然性的缺陷。第二,缺陷产品召回的义务主体是生产者或产品提供者。这就使责任主体的范围包括了生产者、销售者、进口者、出租者等所有涉及产品流通的市场主体。第三,政府主管部门在召回程序中依法承担监督和管理职能。在召回过程中,政府一直作为第三方参与整个法律关系。第四,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体现对公共利益的保护。召回制度确立的初衷以对未来危险预防为取向。召回制度还可以有效促使企业不断变革和更新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如此循环下来,消费者权益维护和企业自身效益的双重目的能相得益彰,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自然也就得到最好的维护。近年来.发达国家把对环境的损害也作为认定产品是否应该召回的标准之一,该制度的社会公益性体现得更为突出。 

2.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缺陷产品召回立法,相关内容散见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及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 

具体来讲,就《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两部全国性法律规范而言,二者虽有缺陷产品的内容,但没有明确提出“缺陷产品召回”的概念。而且二者均存在对缺陷产品召回规定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就地方性法规而言,2002年,上海市颁布了《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其他省市也纷纷效仿。地方性法规对缺陷产品召回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但它们都属于地方性法规,仅适用于特定的地区.适用范围狭窄,效力层次低。而且,将缺陷产品召回作为一项制度.这些规定仍显粗略,不够具体。就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而言,2004年lO月1日施行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第一次在具体的行业制定了完整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2007年8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了《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食品召回管理规定》,这是我国继《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制定后对缺陷产品实施召回管理的又一举措。特定行业产品召回制度只是一个部门规章,只适用于一定的行业,效力层次低且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三鹿奶粉事件”迫使-中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出台提速。 

2.2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2.2.1缺乏对缺陷产品召回的基本法律规定,现行规定立法层次过低。 

虽然我国《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但过于笼统,难于操作,很难据此直接要求经营者召回缺陷产品。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则是一个部门规章,无法对其他部门产生法律效力,也使得与其相关的认证制度缺乏法律基础。而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也是仅有几条涉及召回,规定比较粗梳,且仅适用于特定地区。 

2.2.2现行规定召回对象类型单一。 

就我国目前有关召回的规定来看,仅仅涉及到汽车、食品行业,其他行业的产品存在缺陷的(尤其是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药品等),召回制度仍然缺位。 

2.2_3召回法律责任不明,缺乏威慑力。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仅设定了经营者的相关义务,但违反这些义务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承担多大的法律责任、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等等,却没有说明。《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规定的最高5万元罚款,罚则太轻,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召回制度中制定的罚则相差甚远,难以产生召回动力。 

2.2.4相关行政部门职权分工不清,影响政府的管理效力。 

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政府部门职权重叠交叉,在缺陷产品的管理上有很多部门。在缺陷产品召回中.政府部门必须适时介入,可以最大程度地消除数量庞大的缺陷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还可以减少全社会解决缺陷产品危害问题的管理成本,避免和减少司法诉讼、保险赔偿等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

3.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构建 

3.1建立我国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3.1.1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首先,建立缺陷产品召回法律制度,将促使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使产品的档次不断提高,从而降低造成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的危险性。其次,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消费者权益维护的实现。“消费者有寻求安全的权利即保护消费者生命健康免受危险商品危害的权利。”I】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无疑将避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大范围的侵害。最后,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有利于维护我国消费者的国际利益,改观“中外有别”。另外,我国已经加入了WTO,更多的外国产品进入我国市场。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缺位。中国市场准入门坎很低,将使“洋垃圾”毫无阻碍地进入中国市场。 

篇8

关键词:外汇储备高企 货币政策 时间序列分析 外汇平准基金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016-03

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约为28473亿美元,约为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外汇储备量的1.8倍。近年来,经常项目与资本金融项目的“双顺差”是我国外汇储备高企的源头。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与高涨的人民币升值预期使我国成为了国际游资与“热钱”的新兴避风港,进一步加快外汇储备增加的步伐。

我国外汇储备高企一方面直接使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趋于失效,另一方面致使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难以避免,间接加剧了内部失衡问题。而目前我国采取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缺乏弹性,这强化了外汇储备高企对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机制,使我国承担着较高的机会成本,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一、外汇储备高企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机制的理论研究

1.外汇储备高企的直接影响机制分析。我国央行通过三条渠道发行货币:财政渠道,银行信贷渠道和外汇占款。现行的结售汇制度下,我国外汇储备高企对内表现为外汇占款的,直接制约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

(1)货币供给内生性增强,货币政策时滞缩短。一国货币供给应当内生性与外生性相互平衡。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外汇占款的激增导致货币供给要被动地受制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进出口与资本流动等对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无法独立地决定货币供应量的大小,只能被动地适应外汇占款的波动。对外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越大,货币供应的内生性越强,央行货币政策在控制货币供给方面的有效性也就越低。

再者,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从发行库流出到经过信用扩张流入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之中,需经过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的一系列信贷活动, 从整个银行体系到企业体系的存贷款转化过程具有较长的时滞。而我国外汇储备高企所带来的外汇占款通过银行结售汇体系将基础货币迅速转化为企业存款,缩短了货币供应时滞期限,削弱了货币供给速度的可控性。

(2)货币供给结构非预期失衡,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受阻。外汇占款的剧增不仅放大基础货币供给总量,而且造成货币分配结构的非预期性失衡。我国目前正加大经济发展方式改革的力度,在新兴战略性产业等领域出现了较大的资金缺口,而新兴产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通资金只能依赖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而为了维持社会货币总供给相对稳定,央行不得不加大对冲外汇占款引起的货币供应增加的力度,同时通过提高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等措施紧缩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结果是外汇占款挤占国内信贷,产业融资缺口难以填补。

当国内资金供需关系紧张时,外向型企业可通过结汇取得大量盈余资金,而内向型企业却难以寻觅到资金来源或者资金使用成本上扬。资金分配的不均将使产业结构失衡,不利于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出口贸易额大、招商引资较多的沿海地区行业所掌握的资金相对充裕,而外汇收入稀少的中西部地区行业资金相对难以满足经济产业升级的需求。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会加剧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减弱货币政策实施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2.外汇储备高企的间接影响机制分析。我国外汇储备的高企在外汇市场上表现为外汇供给的不断增加,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从外汇市场供给需求模型角度分析(如图1):假定一国初始外汇供给线为S0,外汇需求曲线为D0,外汇市场均衡点为A,均衡汇率为E1。若此时外汇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至S1,与D0相交于新的均衡点B,均衡汇率为E2。若此时汇率固定在点E1位置或者仅发生微小波动,则此时外汇超额供给为Q1Q3,货币升值压力为E1E2。同时外汇储备高企所导致的本国货币升值预期将降低国内用汇企业对外汇的需求,其将会把持有的外汇卖给外汇银行获得本币,规避汇兑损失风险。外汇需求的减少,使需求曲线左移至D1,与S1相交与F点,均衡汇率为E3位置。此时若仍维持汇率保持在E1点固定或微调,则超额外汇供给扩大为Q5Q3,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为E1E3。在这种传导机制下将产生涡轮效应,促使升值预期不断增加,外汇需求的不断递减,加大一国汇率压力性失控风险。

我国目前采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保有一定的弹性,但是为了防止汇率波动对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冲击,央行仍然积极主动进入市场熨平升值预期引致的市场型汇率波动。面对干预外汇市场可能引发本币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不得不对采取冲销干预政策调控本币供给量,对冲措施又会弱化外汇市场汇率干预措施的效果,从而致使央行货币政策陷入循环的两难局面。

同时,我国债券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可供央行操作的债券品种有限,因此央行必须自行创造负债发行央行票据,吸收本币过剩的流动性。作为有价证券,央行必须为央票持有人支付利息。而美国基准利率的不断下调,我国外汇储备进行保值增值的主要品种――美国国债收益率不足以抵补央行票据的利息支出,中央银行面临亏损局面。自2010年6月以来,在市场欧洲债务危机蔓延,美国不断加大“量化宽松”政策力度以及外汇储备增幅不减等一系列负面因素下,央票二级市场收益率不断上行,一、二级市场利率持续出现倒挂。高企的发行价格和低位的收益率回报,使得机构在一级市场认购央票的热情持续下降,各种期限央票的发行量不断下滑,公开市场操作已几近于丧失流动性管理能力,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趋于失效。

二、外汇储备高企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

本文将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Eviews5软件进行数据运算,对我国外汇占款与货币供应量、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理清外汇储备高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

1.数据选择与处理。我国外汇储备(WHCB)数据来自国家外汇管理局网站;外汇占款(WHZK)和准货币M2(ZHB)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NEER)数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网站。通过计量检验研究我国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以及外汇占款与准货币之间的关系。由于我国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汇率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为了剔除初始不规律浮动,所以本文使用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月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为了消除数据的趋势线性化,异方差现象,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为:lWHCB、lWHZK、lZHB和lNEER。ADF检验中最优滞后阶数通过SIC准则和Mankinnon(1991)临界值确定,格兰杰检验滞后阶数根据赤池(AIC)原则确定。

2.实证结果分析。

(1)单位根检验。对于时间序列而言,为了保证模型检验的有效性,首先采用Dicker-Fuller标准的单位根检验(ADF)对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的稳定性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

从检验结果看,lWHZK,lZHB,lNEER和lwhcb的水平序列均非平稳,而它们的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即都是一阶单整I(1)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2)协整检验。采用Engle和Granger(1987)提出二步检验方法,分别建立lZHB与lWHZK、lNEER与lWHCB两组变量之间的协整方程,通过OLS方法得出回归方程:

lZHB=0.7401421927*lWHZK+4.260022397(1)

(28.30484) (13.79073)

R2=0.930246 F=801.1641(2)

lNEER=0.1210975748*lWHCB+3.51908465

(9.643167) (28.98480)

R2=0.605239 F=92.99068

两个方程的可决系数比较高,T检验量和F检验量都显著,模型拟合效果较理想。对回归方程(1)、(2)分别提取残差μ1、μ2水平值,并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看其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见表2。

从检验结果看,μ1、μ2分别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序列表现出平稳性,即两组变量相互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根据Hendry等人提出的ECM误差修正模型,采用模型等价形式,分别构建lZHBL和lWHZK、lNEER和lWHCB之间的等价误差修正模型,其分别为:

lZHB=0.1445235566*lWHZK+0.9860997636*lZHB

(-1)-0.1291222592*lWHZK(-1)+0.01084280793

(1.229784) (54.2325) (-1.10258) (0.114247)

R2=0.998655 F=14598.08

lNEER=-0.568736478*lWHCB+0.8881309151*lNEER

(-1)+0.576795574*lWHCB(-1)+0.4599451819

(-5.49194) (22.55373) (5.582447) (3.182196)

R2=0.965471 F=550.9048

(3)格兰杰因果检验。上述结果证明两组数据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我们可以对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的lWHZK与lZHB、lNEER与lWHCB之间的关系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从结果可得,在1%显著性水平下,外汇占款是是准货币(M2)的Granger原因,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并不存在互为Granger因果的反馈性联系,证明外汇储备高企将会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

三、外汇储备高企问题的解决途径――构建外汇平准基金

在我国施行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不变,汇率尚未真正得以市场化,对外投资受限,外汇储备增长源头机制难以根断的前提下,我国外汇储备高企问题的解决途径应该着力于通过改革我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来降低因保持汇率稳定使外汇储备增加所付出的成本,隔断外汇储备高企对国内央行货币政策的联系影响机制,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

1.“藏汇于民”和购买大宗商品措施效果的期望与实际背道而驰。有人提议将央行账面资产过多的外汇储备部分分摊给居民,一来可以减少储备高企规模,二来能有效地促进居民消费,改善民生。但是在我国外汇管理制度不变情况下,居民手中增加的外汇在国内没有合理的使用渠道,只能再次出售给外汇银行换得本币,这种行为无异于基础货币的二次投放,更加大了国内货币流动性过剩。而且在人民币尚未国际化之前,居民在国外用外汇进行采买,拉动的是他国的需求与经济,对本国经济影响收效甚微。

另外,有人提议购买大宗商品例如国际原油、黄金等,弥补我国经济告诉发展带来的资源需求缺口,改善外汇储备结构。但是近年来石油出产国政局不稳,国际油价波动频繁,而且大范围地购买石油等战略性物资,一来易引起他国的猜疑,二来通过需求拉动模式,引发国内输入型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调控压力骤增。而黄金价格波动较大,现货交易量少,多流行期货交易,加大了买卖风险与保值获利难度。作为贵金属,黄金本身存量较小,提升储备规模可操作性受限,改善优化作用有限。

2.构建外汇平准基金的优势分析和现实作用。各国用来干预外汇市场的储备基金,称为外汇平准基金,它是由黄金、外汇和本国货币构成。其按照货币当局设定的理性汇率水平,对汇率超调以及波幅较大情形进行干预,实现汇率政策目标。

现今世界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中,以美国、英国、日本三国外汇平准基金制度与运用效果较为突出。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其在进行外汇储备管理时实行中央银行与财政部二元管理体制,汇率政策和外汇市场操作交由财政部平准基金负责,央行仅处于货币政策的导向目的进行辅干预。财政部通过发行融资债券,从央行或者市场上筹集资金组织平准基金来源,外汇储备的归属得以分化。储备管理相关目标定义与解释进行定期的信息披露,有助于防止社会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行为偏差。

开放经济条件下,构建外汇平准基金对于我国目前最大意义在于可以及时消化新增外汇储备,有效规避投放基础货币来对冲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以及内外均衡矛盾等问题,彻底切断外汇储备高企与货币政策实施相互制约的制度。央行将新增外汇储备转移至外汇平准基金,按照“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目标进行资产管理,加强内部资金审计,通过绩效考核评价等方式提高储备管理效率。

同时,为构建平准基金所发行的债券可以作为特种债券在我国债券市场进行流通,极大地丰富了我国债券市场品种层次,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自我完善与资本市场的平衡健康发展。央行票据将逐步减发,央行无需被动地创造负债进行对冲。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新增外汇储备将不进入央行资产负债表。央行持有的国外资产将减少,持有债券国债的比例将上升,央行对其资产拥有更为主动的买卖控制权,能有效地规避不同导向的货币政策实施时政策意图与实际反映之间的非对称性,提高货币政策实际执行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前进.人民币汇率:现实、理论和政策[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2.康立.中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3.岳意定,张璇.我国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1)

4.刘磊,冷穆.东亚外汇储备管理比较[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5.李杨,余维彬,曾刚.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外汇储备管理体制改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7(4)

6.朱庆.外汇干预理论与我国的实践[J].南方金融,2007(2)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湖南长沙 410079)

篇9

一、智慧旅游的定义和发展现状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命题,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它指的是以云计算、物联网、高速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智能手机、电脑、触摸屏等多种服务终端,为广大民众和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提供旅游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的综合应用平台,满足旅游发展中管理智能化、服务主动化、旅游个性化和信息对等化的需求。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促进旅游产业信息化进程的背景下,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借助信息化手段,旅游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引导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的关键环节。智慧旅游,这一现代服务业和科技结合的典范,有着广阔的发展和应用前景。它将成为现代旅游方式转变的重要推手,旅游业将迎来一个以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化公共服务为标志的时代。

在国家旅游局提出“智慧旅游”战略后,我国不少城市也在如火如荼地构建自己的智慧旅游系统。如北京、天津、南京、镇江、苏州以及上海、杭州、成都、大连等城市积极投身于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而浙江也正以智慧旅游为抓手,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旅游业加快建设成为现代服务业。温州、杭州和宁波成为智慧旅游国家试点城市;杭州西溪湿地、宁波奉化溪口景区是智慧旅游试点景区。其中,杭州的“智慧旅游”已经初具雏形;宁波、温州、绍兴、湖州等地也在逐步开发智慧旅游创新产品,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这些对智慧旅游的探索和实践对金华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打造有金华特色的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从而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无缝整合,满足来金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二、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举措和思考

结合全国和全省智慧旅游的成功探索经验,本人从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这三大方面提出构建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设想。

(一)旅游服务的智慧

金华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未能使游客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享受旅游和回顾评价旅游的整个过程中感受到智慧旅游带来的全新服务体验。这方面,国家旅游局“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南京可以给金华提供有益的借鉴。南京搭建了“智慧旅游”平台,游客只要登入网站,输入关键词,平台就会把所有相关信息自动筛选、编排,并实时发到游客的接收终端。南京“智慧旅游”雏形还体现在“南京游客助手”的推出、新型游客体验终端的开发。全市四星级以上酒店、旅游咨询中心等地都配备了旅游信息屏、触摸屏等服务终端设备,从而实现与游客的实时互动,服务更到位。在“智慧景区”的建设上,金华的双龙景区于去年引进“贝竹一证通”系统进行试运行。而已经初步打造成“智慧景区”的四川九寨沟景区、南京玄武湖景区以及红山森林景区,为双龙景区智慧旅游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旅游管理的智慧

构建智慧旅游体系,还要求金华旅游实现从传统旅游管理方式向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旅游管理部门应能通过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掌握游客的旅游活动信息和旅游企业的经营信息,实现旅游行业监管从传统的被动处理、事后管理向过程管理和实时管理转变。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也应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形成旅游预测预警机制,实现对旅游投诉以及旅游质量问题的有效处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三)旅游营销的智慧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建成可以确保金华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通过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从而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

基于上述三方面的构建设想,可从智慧预订、智慧导游、智慧导购、旅游交易结算、统一服务热线、智慧景区管理、智慧行业管理等七个方面构建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四)实现金华旅游服务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要实现金华旅游服务的智慧化,可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智慧预订系统;2.统一服务热线,实现电话预订酒店、机票,电话查询景点信息、景区活动,电话留言、投诉、建议等业务功能,为来金华的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旅游服务;3.实现智慧导游,开发数字地图,使游客可以在电脑、手机、触摸屏等终端上浏览数字化网络地图;并向游客实时分布全方面的旅游信息,包括旅游景点景区、天气、人流量、车流量、实时促销信息、餐厅座位饱和度等与商旅行程息息相关的各种即时、多变的信息。

(五)实现金华旅游营销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为了实现金华旅游营销智慧化,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实现智慧导购,适时将符合游客喜好的新产品以邮件、短信等形式推送给游客;同时,向游客自动推介餐饮、商品、娱乐、住宿等。2.搭建旅游交易结算平台,满足旅游服务企业对游客的B2C交易支付、旅游服务企业相互间以及旅游服务企业与IT服务企业之间的B2B交易的需要。

(六)实现金华旅游管理智慧化的具体措施

实现金华旅游管理的智慧化,应从两方面着手1.实现智慧景区管理,建设景区售检票系统,旅游管理系统,位置救援系统和信息系统,保证在游客遇到灾难、特殊事件时,及时通知其他旅客,及时采取救援措施;2.实现智慧行业管理,方便旅游管理部门收集、分析、整理数据,为行业管理和行业改进提供量化依据。

三、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思考和意义

智慧旅游发展前景广阔,但是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尚无现成的技术标准和建设发展模式。在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注意协调智慧景区、智慧交通、智慧酒店、智慧餐饮等诸多方面的联系,协调旅游者、政府、企事业以及目的地居民之间的多方,明确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各自的分工和角色。

其次,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大量数据涉及个人隐私问题(如个人出行路线、消费习惯、个置信息、健康状况、企业产品信息等)。在构建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应致力于研究如何减少安全漏洞,保障应用平台的整体安全,保证用户的安全服务。

另外,智慧旅游基于现代科技,旅游者需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服务终端才能充分享受其公共服务体系所带来的大量信息和便利服务。但是,对于不具备信息手段应用途径和能力的其他旅游者,如何能保障他们也成为该体系的受益者,避免数字鸿沟?有些地方所谓的“智慧旅游”只是简单地将旅游电子商务、数字化景区又用“智慧化”的概念重新包装,“智慧旅游”的“智慧性”没有更好的体现。金华在构建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中,应率先用实际来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必将在今后的旅游市场占据优势和竞争主动权。

具体来说,金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提升金华的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来金游客的旅游体验,创新旅游管理和优化旅游资源。

(一)解决并满足旅游者海量个性化旅游需求。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民众对旅游公共服务的要求迅速提高,特别是面广量大的自助游客和散客,他们数量众多,约占整个旅游人数的85%以上,而且需求各异。如何解决并满足广大民众海量的个性化旅游需求,是旅游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为旅游者提供高品质的旅游公共产品和服务。游前,旅游者通过信息门户实现咨询服务、产品选择、行程设计和预订付费等;游中,通过各类智能终端享受酒店、景区、购物等智慧旅游设施提供的智能化服务和质量平台提供的品质保障;游后,通过信息门户和智能终端反馈信息,从而获得高标准、智能化的服务体验。

篇10

一、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重要主体的信息技术,已在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活等诸多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人类社会迈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信息化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旅游业的发展业取得了重大进展,旅游业由传统模式走向了现代,并经历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诸多现代化的信息通信技术被应用到了旅游景区的建设中,由此使得人们的旅游活动和旅游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多彩,旅游业也实现着由信息化、数字化到智慧化发展的变革。在这个过程中,相比于快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学术领域的研究步伐却略显缓慢,特别是有关智慧旅游方面的研究目前基本上处于初级描述状态,在针对景区实践建设方面的深层次研究较薄弱,难以满足旅游业的实际发展所提出的迫切要求。

基于此,本文基于信息技术繁荣发展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对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本文的研究中,通过分析和总结当前智慧旅游呈现出的新特点,为未来智慧旅游的建设和发展探讨思路,并力求将其凝练、提升为理论,进而为智慧旅游理论体系起到丰富和推进作用。此外,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来对实际的智慧旅游管理起到促进作用,即通过剖析当前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来探讨未来智慧旅游实现创新和发展的策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以促进旅游业更好、更快、更智能地发展。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智慧旅游作为一个新名词,尽管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时间,但是还有很多的普通旅游大众对于这个新项目的准确理解程度还不足,甚至还有人对于智慧旅游完全没有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智慧旅游在我国旅游业的推广和普及。因此本文的开始我们首先对智慧旅游的概念和基本的功能特点进行相关的讨论。

(一)智慧旅游的概念

智慧旅游是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利用新的技术终端可以实现对于个人的实时的情况的回报和对于一些禁忌问题的及时反馈和处理。应用在旅游管理方面就是对于游客来说可以减少一些游客失踪事件和旅游过程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危险和损失,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游的质量,让旅游真真正正地成为游客美的享受和全身心放松的最佳途径,这对于旅游业的未来的发展前景来说是一个很好地助力。因此针对智慧旅游的概念的了解有利于智慧旅游的发展和对于这个新项目的认知,更是有利于给游客的整个旅游过程提供全程的有效保证,同时也为游客的旅游过程提高更多的便利。

(二)智慧旅游的主要特点

智慧旅游的主要特点与其他的信息化技术不同,主要是因为他是最新的科学的结晶,比之前的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又进了一步,它所表现出来的独有的特点也是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智慧旅游的一些主要特点。

首先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减少了人工对于信息的采集和整理工作,这就大量地减少了旅游业对于人员的需求数量,同时也增加了现有工人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在智慧旅游技术的指导下,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智能对游客的信息进行实时的采集和反馈,并能对于一些紧急情况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更能对游客的信息跟踪和不断的更新,对于旅游业对于游客信息的管理来说也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进步。

其次就是智慧旅游与传统旅游有着重大的不同,智慧旅游设计中加入的新技术对于传统旅游的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了很大的改善,提高了旅游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这些技术主要有互联网的植入、云计算技术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等。这些都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自己智慧不断改革创新的新发明和新技术。

第三个主要特征是慧旅游将最新的科研发展成果运用到对旅游业的管理和经营当中来,在应用方面主要表现为将对游客的旅游咨询、旅游服务和旅游购买进行一体化的综合处理,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理念,这儿改变对于传统的旅游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颠覆和创新。

第四个主要特征就是可以实现自主化服务,针对每个旅客对于旅游公司和服务的不同需求,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对策,在智能化的基础上实现了一对一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在保证游客安全和满意的基础上实现旅游公司的效益最大化,更能为旅游公司创造良好的口碑和声誉。这对旅游企业来说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综合竞争力的最完美展现。

三、当前智慧旅游的整体发展体系

智慧旅游尽管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但是它并不是一个个体,而也有一个完整的经营和运行模式和体系,也需要各个环节之间的机密配合和协作,个人认为可以将智慧旅游在旅游管理中的运用分为三个主要体系。

(一)前端应用体系

前段应用体系主要是应用在前期对于整个旅游过程的策划和选择,它包括对于旅游过程中的的前期对于出行计划,出行目的地,以及旅游过程中衣食住行和购买和娱乐的各个项目总体规划和落实,用以保证旅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的安全以及满意度,智慧旅游的最大优势在于这些在传统的旅游模式下只能由多名工作人员共同努力合作来完成的项目,在当下的智慧旅游模式下,这些都可以由智能的计算机和高科技系统来完成,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更是节约了相关的费用。

(二)后端支撑体系

后端支撑体系主要是为了保证整个体系的合理运行,这个体系主要是由高科技的自动化的感知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完整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这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的,这三个部分的完美配合有利于智慧旅游管理的正常进行,后端支撑体系就相当于一个幕后的工作者,对于整个系统的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个支撑体系具有强大的技术做支撑,最主要的是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数据库,有利于在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对于游客的信息的查询和调查。这就是智慧旅游的多项技术支持的主要项目和主要应用。

(三)中央管理平台

中央管理平台对于整个智慧旅游的整个体系的作用就像大脑对于个人的正常生活是一样的,这个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就是相当于整个智慧旅游的联系枢纽,对整个旅游过程进行统一的策划和管理,使得各个体系之间紧密相连,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而且唯一具有对整个旅游过程进行监管的体系就是中央管理体系,它可以针对游客的旅游过程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进行实时监控,以确保整个旅游过程的顺利开展,而且也有利于保证游客的游览安全。

这三个体系无论哪一个体系发生故障,都会对整个智慧旅游体系的正常运行产生威胁,因此保障者三个体系的正常运行是这个智慧旅游的关键所在,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加强对于智慧旅游管理的人才培养,毕竟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对于很多旅游业来说甚至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因此加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有利于智慧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壮大和人们对于提高旅游质量的需求,更有利于我国旅游业的进步和前进。

四、目前我国推行智慧旅游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智慧旅游尽管有它独特的优势,但是在推广和落实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于智慧旅游在我国的推广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我们需要意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一)各个地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高低不一,同时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历史背景,因此也有着自己的经济运行模式,这就使得不同地地区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2]如有的地方是著名的旅游大省,主要依靠旅游业的发展来增进经济的发展步伐,而对于有的省份来说旅游业的发展就相对比较缓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的诸多的瓶颈,走了许多的弯路而难以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正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地域差异性,于是导致了整个智慧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都不高的现状,使整个旅游业难以以整体的方式同步推进和发展。

针对这种情况一个合理有效的措施就是有针对性地对于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对于旅游业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优先进行智慧旅游的实施,针对旅游发展比较缓慢或者欠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地减缓智慧旅游发展的步伐,或者以发展快的地区带动发展缓慢的地区,以一带多地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二)整体水平不够高

对于我国智慧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整体的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因为旅游业和很多产业的发展都息息相关,拥有齐全的旅游产品体系设计和完善的旅游功能对于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各个体系的协调和稳定,有效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抓住重点,来进一步促进智慧旅游业的发展进步,整体提高智慧旅游的素质和水平。

应对这个问题的主要措施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动态旅游,景区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一些有趣的项目也是提高游客对于景区的态度的一个有效方式,当前过多的景区都是已经开发过的景区,负责人大多也都是只关注景区的盈利而很少关注景区项目的开发和新的旅游景点的开发。这样有利于应对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要求不断提高的需求,更有利于智慧旅游对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贡献。

(三)智慧旅游体系的构建要求

智慧旅游的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而又耗时的工程,为适应当下的发展需求,对于智慧旅游管理体系的构建也有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首先是对于信息化维度的要求,智慧旅游管理体系对于信息化的维度的要求是最高的,因为它设计的信息面广泛,从信息的录入到信息的编码和设置都有严格的要求,最重要的是确保游客信息的安全和信息资源的广泛性。

其次就是对于层次化维度的要求,层次主要还是指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层次,因为旅游业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特殊行业,因此在智慧旅游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区分旅游业和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相同的地方可以通用,但是对于不同的地方也要根据自己行业的需求合理地创新和改善,不能一概的照搬,这只会造成旅游业的混乱不堪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对智慧旅游的先关技术的引进和实施才是关键,这也正是保证智慧旅游在我国顺利落实的关键所在。

五、总结

篇11

前言

当前情况下,世界各国的旅游业都十分关注智慧旅游这一新兴的旅游形态。具体来讲,智慧旅游其实依赖于物联网、智能数据等的科技成果,在此基础之上,它致力于让游客进行自主的旅游体验。在智慧旅游中,游客可以通过智能设备等接受到旅游企业所提供的全面的旅游信息管理和服务。这样一来,对于游客而言,在他们旅游的过程中,有关信息搜索、购买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受到全面的智能化服务,由此可见,智慧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方式存在明显区别,前者更具现代化,非常符合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

一、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在构建课程体系时,需要得到教育价值理念的指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整合课程要素从而形成课程体系。这样一来,在动态过程中,每个课程要素都能够致力于实现课程体系的目标,并实现对学生们的专业培养。从广义的角度上来看,一般的课程都分为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体系这三个层次,其中专业设置中包含高等教育的学科和专业,而课程体系中则有专业课程内部体系的问题,最后教材体系则是关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文章中主要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方向,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课程设置不适应时代要求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性是技能技术课程的明显特征,这一特征意味着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计划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就旅游专业来讲,其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有灵活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能力,还需要学会应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还要求教师顺应时展需求,有效结合旅游行业发展新形势,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合理的设计。但是就当前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来讲,传统基础课程占据大部分内容,而且,也并没有满足智慧旅游的需求,为学生们设置结合互联网技术和旅游知识的相关课程。(二)课程内容重复就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来看,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重复的课程教学内容。首先,基础理论课程包含内容多且十分全面,其中涉及到经济学、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的课程知识,但是在旅游专业课程中,学生们也需要学习关于旅游的市场营销和经济知识。其次,在专业课程上,具有范围小但是内容全面的特点,其中涉及到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管理这三个方向的内容。在旅行社管理中,旅行社经营管理和旅行社市场营销都是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在景区管理中也有出现,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旅游管理专业虽然在方向上有分化,但是却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如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还存在于专业内部知识中。(三)理论课程比例大于实践课程比例,实践环节质量不高实践性是旅游管理专业非常鲜明的特点。当前情况下,我国有很多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无法在一毕业后就从事于旅游领域。之所以出现这一问题,这要是因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薄弱。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中,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围绕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学生们也没有太多机会参与到酒店管理、导游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去。

二、“智慧旅游”对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首先,高职院校应该致力于将学生们培养成为智慧型的旅游人才。面对智慧旅游的盛行,传统的旅游人才培养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因此,在设置旅游专业课程时,高职院校应该充分了解信息化背景下的新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旅游专业课程中去,以此来让学生们跟上旅游业发展的脚步。其次,高职院校应该强化自身与相关旅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们成为智慧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培养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人才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强化与智慧旅游企业的合作,以此来为学生们提供实践的平台。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积极联系相关企业,与企业一同研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应该如何设置,这样一来,便可以有效避免人才的培养脱离现实轨道,而且,这也能够让人才的培养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重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就“智慧型”旅游人才来讲,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需要联系到多个领域的内容,特别要求掌握信息领域的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云计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使得“智慧旅游”的理论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联合。目前,就国内外旅游业情况来看,他们都十分认可“智慧旅游”理念。为此,高职院校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智慧旅游”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设置旅游管理专业,致力于将学生们培养成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

三、基于智慧旅游视角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要想有效培养人才,首先应该优化教学内容,因为教学内容是让学生们受到有效培养的基础,而且影响着学生们的能力。当前情况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出现体现在:没有确立培养人才的方向,学科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清晰等方面。

(二)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实现

“线上+线下”体验式学习教师是实施体验式教学的关键人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改变自身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微课、翻转课堂等的有效作用,重新整合教学资源,让学生们能够进行良好的体验学习,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促使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旅游管理专业还可以建设云平台,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在这一平台上,教师和学生们可以展开活动,实现学习交流和共享资源,这样一来,便也有利于师生全面提升自我能力除此之外,通过这一方式,也能够将学习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们提高自己的课后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教师通过观看学生们的网上学习痕迹,可以总和出大数据,以此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弱点,这样一来,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善这部分的教学,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相关内容。

(三)利用校企合作丰富课程教学,实现工学耦合

由于企业的经验主义,导致专业知识难以朝着教育资源方向进行转变。当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这就必须要强化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实现校企合作。这样一来,在建设课程体系的过程中,便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大优势。

(四)课程设置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

在各个地方中,高职院校是本地区的高校。为此,高职院校的办学应该立足于当地,从当地拓展到周边。而且,高职院校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服务。所以说,地方文化特色应该成为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此来强化当地文化特色,并有效增强当地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五)设置实训室,加强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训课程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而言,这类课程有利于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消化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训课程也同等重要。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就必须要为学生们设置实训室,以此来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却忽视了实训室的设置,它们要么不设置实训室,要么就是不充分利用实训室,在这种情况下,实训室并不能够发挥自身的真实价值。所以,在“智慧旅游”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想让学生们成长为优秀的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要重视实训室的设置,并重视发挥其有效作用。

总结

总而言之,在智慧旅游背景下,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导致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无法顺应智慧旅游发展的脚步,使学生们难以在旅游行业中顺利就业,自身的能力和水平也无法达到旅游行业的工作岗位标准。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就应该满足智慧旅游发展要求,对自身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让学生们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充分提高自身的各项专业能力和水平,进而成长为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耀星,叶颖.智慧旅游:未来旅游业发展新趋势———基于4G技术支撑下的景区转型升级[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5).

篇12

集中起来的主客体

宁波市旅游局党委副书记赵吉明表示,目前宁波市智慧旅游项目已陆续完成了智能手机导游、宁波旅游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宁波虚拟旅游、旅游行程智能DIY等项目的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旅游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旅游基础信息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初步形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点)、智慧旅游企业,构建比较完善的智慧旅游产品、营销、管理和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智慧旅游导游、导航、导购、导览四大功能。

“智慧旅游,带给游客的是超出预期的旅游体验和无处不在的旅游服务,带给旅游管理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将是一场巨大的变革。简单地说,智慧旅游将引领宁波旅游业进入实时在线的触摸时代。”这是宁波市旅游局对宁波市开展智慧旅游项目建设的总体描述。

宁波市针对智慧旅游项目搭建起了旅游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应用对象是游客、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这三者几乎能够将服务平台所服务的主客体全部集中起来,同时这三类对象都是平台的受益者,又在平台中扮演不同角色。

宁波市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金涛介绍,宁波市旅游企业积极探索智慧旅游建设的商业模式,确保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都能切实从智慧旅游中获益。智慧旅游不仅给游客带来了便利,对旅游经营者来说,也意味着一场变革。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宁波智慧旅游建设将实现包括导航、导游、导览和导购等基本功能;从旅游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宁波智慧旅游建设主要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三大方面。目前,宁波市智慧旅行社、智慧景区和智慧酒店纷纷涌现,80%以上的旅游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和查询预订系统,智慧化正在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基本特征。据了解,宁波各A级景区内客房和餐饮预订火爆,黄金周前六天预订率已达到90%以上。宁波溪口、天宫庄园等景区通过智慧旅游系统及时播报景区游客饱和度及区内旅游交通情况,引导旅游者有序旅游。滕头景区建立无线宽带景区,游客可以随时上上网了解最新动态。

赵吉明解释,旅游的智慧化工作是当前富有挑战性、前瞻性的政务性工作。这项工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宁波旅游工作的发展。今后旅游业通过虚拟交易市场、网络营销将取代实体市场。因此,智慧旅游不仅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也是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面对智慧旅游变革的浪潮,宁波市旅游管理部门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推动智慧旅游建设,积极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方面整合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旅游地综合网络,推进旅游信息化工程建设。另一方面新建全市范围内的公共交换平台,实现各网络平台互联和资源共享,推进相关领域信息化建设,重点扶持旅游产业的电子商务功能建设。目前已建成宁波旅游商务网络平台、以“阿拉旅行卡”为起点的宁波旅游支付体系,宁波旅游公众信息查询体系、行业管理系统、网络营销体系等一系列智慧旅游项目。建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咨询中心、导游服务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行前体验、行程设计、网络预订、自助查询、旅游咨询投诉、行程反馈等多个环节的一站式服务。

平台化管理的效应

目前,按照安全、便捷、舒适的指导性原则,宁波市旅游局通过打造“六大平台”,扎实推进智慧旅游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目前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金涛解释,搭建平台重要注重实用原则,以实用为主,而不是技术展示。在建设设计中要力争功能全面,针对游客的平台要能够满足海量的个人需求,让不同需求的游客能够各取所需。信息要全而新,为游客提供覆盖广并更新及时的信息。服务点要广,服务点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分配。流程要全而畅通,同时注意数据共享。为此,宁波在搭建平台之初首先建立了数据中心,在此基础上延伸,避免信息孤岛存在。

具体来说,六大平台功能及取得的主要成效包括:

强化旅游网络应用平台。宁波市旅游局完成政府官方网站群的改版升级。政务版强化了互动交流功能。强化了在线访谈、在线咨询投诉、领导接待日等栏目,并根据旅游企业、游客、导游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办事服务,为政民互动架起了一座桥梁。商务版增强了实用性。在充分考虑网友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了商务版的实用性,新增用户点评、完善资料等功能,并对景点、酒店频道内容进行了完善,新增目的地地图定位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网民。

构建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开通新浪、腾讯微博进行宁波旅游的整体推广,营销信息准确且更新及时,目前微博粉丝已经超过20万人。开发宁波旅游手机报系统,定期向全国范围的旅游行业人士、旅游爱好者发送宁波旅游业内资讯。

完善旅游投诉咨询平台。建设完整的门市咨询网络,开展宁波旅游呼叫热线的建设,开通各地的呼叫热线,并逐步融入宁波96118呼叫平台。

升级旅游自助自驾平台。构建了国内领先的宁波自助自驾游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旅游公共信息查询、自助行程设计、自驾车交通指引标识、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紧急救援、旅游意外保险等服务机制。提升了虚拟旅游中心用户体验。虚拟旅游中心完善自由行中心、旅游剧场、旅游电台、3D旅游中心、体验中心五部分组成,为网友提供全新的视听体验平台。

建设旅游触摸屏查询平台。在宁波大市范围内各大旅游景区、酒店、机场等人员集聚地铺设300余台宁波旅游公众信息查询终端向市民及游客提供宁波吃、住、行、游、购、乐等多方面信息和宁波旅游动态资讯。

篇13

[关键词] 智慧旅游理念;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B

随着近几年互联网的逐渐普遍及信息技术手段的逐渐应用,旅游行业为适应智慧旅游理念,强化自身旅游发展能力,已经在其内部逐渐完成了旅游信息化的转变和建设。乡村旅游是近几年旅游行业中一项热门的旅游项目,也是缓解我国旅游行业低谷的一丝清泉。在当前智慧旅游理念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何去何从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智慧旅游理念及旅游信息化发展

智慧旅游理念主要是指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便携式终端旅游设施,从而主动的感知旅游资源、旅游活动和旅游经济等信息的一种旅游理念,通常也被称之为智能旅游理念。智慧旅游理念下要求我国旅游行业逐渐完成其信息化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其在旅游市场环境中的市场竞争能力。旅游信息化发展主要是指旅游信息化技术与互联网云端,建立“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模式。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也为我国旅游经济的提升奠定了技术基础。

二、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萌芽期。乡村旅游行业在其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开始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周边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将部分信息内容以网络信息的形式实施信息公布;第二阶段,形成期。随着电脑的普遍应用,我国社会直接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的形成带动了乡村旅游信息化的发展,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跨城市发展;第三阶段,发展期。云计算、移动终端技术以及国家信息化发展政策的推行,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酒店、旅行社、景区等范围内已经开始广泛开始流行,乡村旅游信息化全面实现了乡村旅游景区化发展模式;第四阶段,成熟期。截止到今天“互联网+”模式和智慧旅游理念的形成将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发展带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建立了以村镇为中心的乡村现代化景区。

三、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旅游网站的信息化发展

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旅游网站的建立。传统的旅游网站中主要是以国家级旅游景区为宣传内容,建立景区专门的网站。但是,近几年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发展,以乡村旅游景点为主的乡村旅游网站已经成为旅游网站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网站建立的过程中以各大搜索引擎为基础,建立检索网页,在网页内部以市级单位为核心创建该地区直辖范围内各大乡村旅游景点,并且对下属各个景点的基本信息和特色旅游实施网络介绍和宣传。个别先进的乡村已经与携程、途牛等大型旅游网站建立了旅游路线计划宣传的活动,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

(二)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旅游管理信息化主要是指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在智慧旅游理念下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景区内部管理系统。例如,乡村旅游中已经逐渐开始使用电子门票、区域内文化自主保护电子系统、信息化环境监测系统等内容。我国乡村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中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逐渐开始实施卫星遥感定位系统和LED信息系统,从而保障乡村旅游的安全性和新颖性。此外,我国以三坊七巷等35家乡村旅游景区为首的“身份证入园管理模式”已经投入乡村旅游管理信息化发展建设中。

(三)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

当前我国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在智慧旅游理念的影响下开始逐渐推广区域旅游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例如,针对乡村景区内的各个景点设定自助景点门票售票机,在景区内引进自动贩卖零售和饮用水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降低景区建设过程中的人力资源浪费。此外,我国《关于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乡村信息网络工程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实现了我国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发展。

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网站宣传重视程度不足

随着旅游事业迅速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新型的旅游形式,在开发后赢得了广大游客的青睐。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企业家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开发,这些经营者对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自身的知识和素养有很大的关联。由于乡村旅游经营者受到投资成本的影响,在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经营时,未认清“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对乡村旅游景点进行宣传时,仍旧采用传统广告的形式,这样就很难引起更多网络群体的关注。此外,一些地方自行建立的乡村旅游行业网站,受地域的影响受众群体较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具有广泛的传播性,产生这样状况的主要原因是经营者对网站宣传重视程度不足造成的。

(二)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

新世纪以来,信息传播的速度在逐渐上升,这样的发展环境使人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旅游领域中信息化的管理模式能提升旅游管理的工作效率,为乡村旅游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在很多乡村旅游产业经营者的意识中,对信息化管理的认知较少,这样的意识很难实现对旅游产业进行科学的管理。而实际上,在旅游产业的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中,信息和数据存在相互重叠的现象,并且相对独立,未能形成信息数据共享的体系。此外,旅游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未经过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培训,这就导致了乡村旅游产业中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相对较低。

(三)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旅游行业经营和管理的模式逐渐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乡村旅游产业为了适应当代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应逐渐对自身的产业实施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在一些乡村旅游的景点中,虽然计算机和上网设备能够正常使用,但是其中只有少数的旅游企业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网站,这些少数的网站在实际运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功能未能充分的发挥,所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时,产生的影响力较小。目前国内很多乡村旅游产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五、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策略分析

(一)加强网站建设和网站宣传

乡村旅游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是旅游产业向智慧旅游升级的重要表现,这不仅能提高对游客的服务质量,同时还能促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应加强自身网站建设和网站宣传的工作。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在于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充分的利用网络平台对自身的旅游信息进行宣传,与较热的公共服务网站进行合作,使游客在公共服务网站上对乡村旅游产品进行预定,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服务的顺利链接,以此来提升乡村旅游产业信息化的服务质量。

(二)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水平

乡村旅游企业经营者多为当地的农民企业家,为了有效的提升整体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水平,首先要提升经营者对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而智慧旅游建设作为旅游信息化的升级模式,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注重旅游公共服务和管理服务的有效链接,通过利用先进的计算技术来建设智慧旅游模式,能够实现对社会资源最大化的利用。因此,乡村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应充分把握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规律,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保障机制,制定科学的发展策略,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

(三)全面建设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

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是乡村旅游信息化管理和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含了数据库、物联网和无线的网络通信技术等。其中标准化的数据库是智慧旅游景点建设的基础条件。数据库中收集了海量来自政府和游客的信息,这能为乡村旅游产业制定新的发展策略提供可靠的数据。因此,应注重对数据库的建立。另外,物联网实现物物连接主要依靠射频识别技术,为了实现智能旅游景区的建设,应注重对物联网各个环节的配置。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手持电子智能终端的游客可以随时介入无线网络中,能对旅游体验进行实时的分享。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应强化对无线网络通信的建设,从而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旅游服务。

通过本文的论述得知,智慧旅游理念实质内容是为游客打造智能化的乡村旅游服务。智能化旅游服务主要是将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到乡村旅游产业建设中,例如,云计算技术、海量数据库、物联网、无线网网络通信技术等,但是在对乡村旅游产业进行建设时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从而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智能化的建设。

[参 考 文 献]

[1]张凌云,黎j,刘敏.智慧旅游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J].旅游学刊,2012(5):66-73

[2]黄忠伟.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43-144

[3]郭华.信息化背景下川东地区低碳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7):58-59

[4]陈颖杰.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6):117-119

篇14

机缘际会,得以熟识四川省旅游局局长郝康理,所以关于旅游和智慧旅游的信息和思考,自然颇多“得天独厚”的收获。从他“智慧旅游之道”的传道解惑中,不仅了解了什么是“智慧旅游”,如何打造“智慧旅游”,怎样才能享受“智慧旅游”,而且对“智慧旅游”竟也跃跃欲试起来。

回望中国人与旅游的“前世今生”,从旅游使人陌生、使人羡慕、使人遐想到旅游使人新奇、使人开眼、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也使人疲惫、使人烦恼、使人不知所从,旅游气象万千。这样的过程,这样的感受,之于众多的旅游者们,是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旅游的路上,“驴友”们要么“曾经沧海”是个有故事的人,要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个有思考的人,要么“万水千山走过”是个永远爱在旅游的人。

改革开放、日子渐好,使旅游在中国一路高歌、如日中天。有钱、有闲、有心情来旅游了,旅游的管理者和消费者势必都在处心积虑、绞尽脑汁地琢磨如何把旅游搞得更好、更有档次、更有吸引力。当今“智慧旅游”闪亮登场,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已然上路,可谓应运而生;围绕“智慧旅游”这盘大棋局,国家、地方、企业等诸多层面都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可谓智慧比拼。“智慧旅游”关键在“智慧”二字,“智慧”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智慧”、“旅游管理的智慧”和“旅游营销的智慧”的良性结合中。这样的智慧交融和升华,是旅游业各个层面和国家、全社会做出成功决策和服务的关键。“智慧旅游”使中国旅游业由“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大步迈进“智慧化”时代。

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做“智慧旅游”的“智者”,“好风凭借力”用好用足现代信息技术,是“智慧”中的“智慧”。大数据、网络、云计算、通信新技术等等关键词,都是这种智慧体现和运行的载体、激发和增值点,都是促进和融合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上档次上水平的推进器。

打造“智慧旅游”已风起云涌,大潮激荡。迎接这个中国旅游的新时代或者说中国旅游业的一次革命,在“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前提下,政府、企业和游客各有指向、各有责任、各有希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