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品德教育的方法范文

品德教育的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品德教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品德教育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幼儿品德教育;健全人格

0 引言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品德教育应该从幼儿抓起。在《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就明确的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出了要求。幼儿教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好坏关乎孩子一生的发展,尤其是幼儿品德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仅是幼儿自身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但是遗憾的事很多幼儿学校和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智力教育以及发展,忽视了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 当前幼儿品德教育面临的危机

幼儿教育是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力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关注。相对而言,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反而被忽视,导致幼儿思想品德教育陷入危机。

1.1 幼儿教育简单化,忽视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很多幼儿园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认为依靠一个故事或者一个游戏就可以完成对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而事实上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虽然品德教育要借组一定的故事或歌曲,但是故事的讲解和歌曲的学习并不能完成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工作。孩子仅仅是表面上理解了这个故事或者歌曲的内容,但是并不能完全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将所学的只是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1.2 单纯的认为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对道德的认识问题

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老师对于幼儿品德教育问题了解的不够深入,单纯的认为幼儿品德教育就是单纯的帮助孩子加强道德认识。认为品德驾驭就是教导孩子乖乖听话,不做有损同学、朋友的事情。而事实上幼儿品德教育包括的内容并不仅仅只有这些,责任感、诚实守信以及集体荣誉感都是幼儿品德教育的总要内容。而实际上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旺旺忽视了这些。

1.3 注重智力的提高,忽视品德教育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和智力的开发,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品德教育以及心理以及人格的发展情况。幼儿佳偶是决定孩子一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品德教育的忽视也是幼儿品德教育面临的主要危机。

2 幼儿品德教育的意义

2.1 幼儿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孩子只有在幼儿时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一生而言,幼儿时期的品德教育是无可替代的。同样,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而言,幼儿品德教育同样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2.2 良好的幼儿品德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需求。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幼儿教育中,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忽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必将会影响未来色会的发展,影响正确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2.3 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总我们也不难发现孩子自私的表现,比如不愿意与别人分享交流,对公共财务不重视等现象。如果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必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影响。同时,品德教育是“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品德,再高的智力水平,再强壮的身体都是不完整的。

3 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品德教育史幼儿教育的关键,因此在幼儿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总的来说,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3.1 家庭教育,父母以身作则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体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式幼儿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以及父母的行为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从家庭入手,父母以身作则。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良好的家庭成员关系,都有利于幼儿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有些家长学习西方教育方式,采取放任逐流的教育方式。这些孩子多数在爷爷奶奶或者电视机旁边长大。这样的孩子缺少与父母间的沟通和交流,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

3.2 学校教育,教师合理引导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在幼儿园,孩子不仅能学到基础、简单的知识、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而且对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时期是人身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学校和老师都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正确的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孩子的不来那个行为要及时的制止纠正。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激发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也只有正确、全面的教育才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品德。

3.3 社会教育,树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幼儿虽然不会直接单独的接触社会,但是社会风气的形成以及社会环境的好坏同样对幼儿的品德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国家和个人要共同努力,积极的为孩子的颊囊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下一代良好品德形成。

4 结语

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通行证。因此,要及早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问题。自由这样才会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此能力素质,为孩子创造一个辉煌灿烂的明天。世界史我们的,也是孩子的。孩子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幼儿品德教育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成长环境;以身作则,为孩子品德形成做好楷模。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指导规程》试行

篇2

一、创设育人环境,激励情操

苏霍姆林斯幕说过:“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他把环境同教育摆到了同等的位置。中国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语,也道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可见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的成长。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审美、爱美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志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的美好品质,养成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为此,学校应创设一种良好的育人环境,把学校里的一切都看作是育人的阵地。这样,通过环境建设,让校园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说话,让校园中的每个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得到培养,良好习惯得以养成,情操得到陶冶。

二、发挥榜样力量,激励行动

小学生富有模仿性,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以一些先进人物为榜样,利用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激励教育学生。作为榜样的人物可以是历史伟人、民族英雄,科学家和各方面杰出的人物,也可以是全国十佳少年和本校或本班的优秀学生。利用榜样把道德观点和行为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形象而生动,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和鼓动力,能激励学生仿效榜样去认识和处理问题,爱憎分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所以,我们要把中小学榜样教育上提倡的“学英雄、见行动”这条宝贵经验,切实地运用到思想品德教育中来。

三、运用故事情境,激励启发

小学生的天性是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四、再现生活情节,提高认识

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对学生来说,只有他自己的生活才是他有意义的真实的生活,所以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我们应当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及时地巩固、内化、应用到相关的社会实际问题中去。如《家乡变化真大呀》中感受家乡的交通方式多样,交通网络发达,要形象直观。教材只是范例,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让生活中的事再现在课堂中。如:假日到某地旅游,用什么交通方式,可选择多少条路线出门?哪条路线最经济便利?在地图上画一画,小组内说一说。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课堂十分活跃。再如《长江两岸是我家乡》“家乡的习俗”中所举的例子土家族有哭嫁的习俗,端午节赛龙舟,每年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就会举办庙会等都离学生很遥远,如果我们照本宣科,那样难免会让学生产生错觉。

篇3

一、充分挖掘教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因素

幼儿品德教育的许多方面是蕴含在各种教学活动之中的,五大领域及游戏、区域活动等都是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既要认真挖掘教学活动中的品德教育内容,又要注重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对幼儿进行培养,以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增进幼儿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语言领域故事《小鸟和牵牛花》主要教育小朋友要关心别人的疾苦,同情帮助弱者。在活动前,我们组织小朋友观看残疾人生活的视频,还请我园聋儿语训班和培智班的小朋友来班上做客,激发幼儿的同情心,在组织进行活动时,教师一边播放课件,一边有声有色地讲述故事,并进行了情景表演,很多幼儿投入到故事之中,当讲到“小鸟叹了一口气,慢慢地把头缩回去,躺在窝里,悄悄地哭起来了”时,很多幼儿眼里含满了泪水。然后,我们展开了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心小鸟、帮助小鸟?从而引申到怎样关心帮助我们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通过活动,幼儿理解了“关心”别人的含义。活动延伸,我们又开展了关爱残疾人的活动,很多小朋友以前看不起我园的聋哑儿童和智障孩子,现在,孩子们愿意主动和他们一起游戏了,还帮助他们捡玩具、搬椅子等。上述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激发了幼儿乐于助人、同情弱者的美好情感。

二、重视幼儿日常活动,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品德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共同生活中,通过交往、探索、游戏等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友爱、合作、爱护公物、克服困难的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例如,每天早上入园时的礼貌教育,进餐时的分享教育,餐后散步时,爱护公物及环保教育,游戏活动时的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值日生活动活动时,爱劳动、做事认真、有条理的培养,区域活动时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等。同时,我们还结合日常生活以及身边近期发生的事情,随时进行引导教育。如,一段时间来,班上的小朋友出现攀比心理,虽然幼儿年龄还小,但他们开始要求穿名牌的衣服、鞋子,背名牌书包等。有些孩子早上为了挑衣服、挑鞋子,搞得家长头痛不已。针对此现象,我们开展了主题教育活动,观看了贫困儿童生活视频,使他们认识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孩子吃不上饭,穿不上衣,从而引导幼儿争做勤俭节约的好孩子。通过观看《雷锋的故事》的动画片,了解雷锋的成长经历,通过和雷锋叔叔一起过生日的活动,教育幼儿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感受到外在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做一个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的人才是最美的人。

三、创设良好环境,陶冶幼儿道德情操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作为教师,首先要为幼儿提供宽松、愉悦,接纳的良好环境,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因为幼儿天性好模范,成人的言行是他们心中的榜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教师高尚的师德、诚挚的爱心、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美好的行为都会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生活在幼儿园,这种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能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各方面的能力获得最好发展。我们还开展了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三八”“五一”等节日,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结合“端午节”“重阳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爱国爱家、关爱他人,珍惜幸福生活的教育。

四、家园同步,共同培养

篇4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就成为体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因此,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中,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个性、特征、行为和意志,并掌握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途径和方法,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

1、动态性

体育教学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技术,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发展素质、促进健康的方法。在体育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各项身体活动,身体练习,学生的行为思想容易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于其特点是动态的,因而,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也就具有动态性。

2、经常性

体育教学一般是在运动场上进行,具有活动空间大,处于干扰因素与突出事件多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容易暴露,各种思想随时都可能表现出来,这就需要教师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课的全过程,在每节课的各个部分都注重经常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保证体育课教学的正常进行。这就是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另一特性――经常性。

二、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常规是把体育教学中必须遵守的要求和措施加以规范化和制度化。教师在贯彻执行体育课堂常规的过程中,要严格考勤制度、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课的正常进行。教师应对遵守课堂常规的表扬,对违反课堂常规的批评,通过执行课堂常规,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自觉遵守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育

体育课教材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教师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教材内容密切结合起来,并渗透到教学之中。如用中长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品质;接力跑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篮球、排球、足球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舞蹈、韵律操、武术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陶冶美的情操,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培养学生的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

3、结合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识和行为结合起来,在采用合理、严密的组织教学各个环节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队到队形的调动,培养学生迅速整齐,严肃认真、严格遵守纪律的习惯;通过组织学生保养整理场地、收拾送还器材,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品德;通过生动准确的讲解示范,启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结合学生表现进行教育

在体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行为特征不尽相同,学生的各种思想行为都充分表现出来,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要因势利导、利用良好的集体舆论,引导帮助学生抵制不良倾向,要弘扬正气,树立榜样,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意识教育法

体育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教学的意义、途径和效果,要求他们加强主观意识,自觉的接受教育,培养成良好的品质。如在中长跑教学中,通过讲解中长跑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告诉学生练长跑会碰到的困难以及科学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只有经历不懈努力,战胜困难,才能达到增加体质和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2、说服教育法

体育课中,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思想表现,通过耐心的说服、讲解、讲评、座谈讨论、个人谈话等形式,阐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明确是非,提高认识,在课堂上遵守纪律、刻苦锻炼,培养品德。说服谈话要有充分准备,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以理服人,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3、困难训练法

体育教学中适当加大难度,如增加器械的高度、远度、重量和数量;相应提高动作的次数、质量标准;改变动作的节奏、幅度和重心;增加动作的障碍、阻力和对抗因素等。在教师的激励下,使学生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突破难点、提高思想素质,从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4、制度约束法

体育课堂制定的纪律、规章制度,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生必须自觉接受、自我约束、努力做好。如游戏和教学比赛的规则,任何人都要执行,不的犯规,这样用制度和规则的约束,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5、批评教育法

体育教学中,学生有不良思想行为或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发生时,教师要及时发出警告,提醒学生注意,严重时要进行适当的批评。学生意识不能接受意见的,课后应进行个别谈话,并配合班主任或家长,帮助学生接受批评。批评要注意方法、形式要灵活、语言要文明、要注意分寸,用教师对学生的爱感动学生,批评教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6、评比竞赛法

由于青少年要求进步,好胜心强,表现欲高,教师要是能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评比竞赛活动,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组织评比竞赛的内容,可以包括组织纪律、保质保量完成任务,遵守游戏竞赛规则、爱护公物、互相帮助等。组织评比竞赛,条件要明确具体,要使学生明确目的、端正态度,评比要充分发扬民主。

7、表扬鼓励法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思想行为和拼搏精神,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树立正气,鼓励学生奋发向上,调动学习积极性。表扬要一视同仁,谁做的好,就表扬谁,对曾经有过错误的的学生更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实事求是地进行表扬。

篇5

世界发展到今天,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任务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然而,要发展科技,教育是基础,幼儿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第一环德育又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德育搞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提高与民族的振兴富强。因为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到了21世纪中叶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做为幼儿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幼儿智力的启蒙与开发,更应该至力于幼儿良好品德和性格培养,并把是否完成德育任务作为评估自己工作的标准之一。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呢?

1. 多启发诱导 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的影响,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诱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感,再启发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教会幼儿与人相处的方法及规则,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怎样征求他人的意见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例如对幼儿说:“某某小朋友的手娟丢了他真着急”,启发幼儿一齐帮助同伴找手娟;例如告诉幼儿“今天玩医院游戏”,启发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学习征求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2. 善用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物质或精神鼓励),幼儿的可塑性强,古人说:“少成若天性”,即幼儿期形成的好习惯像天生的一样非常巩固,能因此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能从中体会到被表扬的快乐,因为由这种快乐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容易记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把“真能干”、“真勇敢”、“真有礼貌”、“真关心小朋友”等词句挂在嘴上,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但同时就注意表扬、鼓励的次数不能太频繁,否则将适得其反。因为每次幼儿出现良好行为都进行鼓励、表扬,孩子就会误以为鼓励、表扬是这种行为的必然结果。于是,为得鼓励、表扬而出现的良好行为,一旦停止鼓励或表扬,良好的行为也就停止了,反而失去了鼓励的作用。

篇6

关键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创新方法

G623.1

针对农村教育,被广泛关注的教育问题就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活动、思想变化等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因此有关教育部门必须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质量,对每位留守学生进行详细的了解,了解他们的喜好、性格以及内心想法,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对小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思想品德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可以建立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由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并且对一切事物的认知度还不够清晰,没有形成对身边事物进行准确评判的能力,也正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的原因,所以常常会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并且还会时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对于小学生的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小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对小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教育,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上的教育,小学思想道德课程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专门对小学生进行心理上的辅导、教育,对培养小学生心理素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对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起到促进作用[1]。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凝聚力的形成

由于大多数留守儿童性格都比较孤僻,不愿与人沟通、交流。因此,在教师组织的合作学习中,也不会积极参与,更不愿和同学、教师进行互动,导致团队合作意识缺失,更加不具备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因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包含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的世界^、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以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并且将学生的心都凝聚在一起,加强和巩固班级的向心力[2]。

二、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的现状

(一)对思想品德教育不够重视

由于应试教育对我国小学教育影响颇深,所以直到目前,仍然有一些农村地区的小学,依旧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一些农村地区小学领导也很重视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是教师却没有落实好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大多数农村地区的教师对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视度不够,没有明确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观念,认为思想品德这一学科的分数比较少,并且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成绩,所以就忽略对小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而是将教学的重心都放在数、语、外这三门学科上[3]。由于教学方式传统,在实际授课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主体,采用“灌输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仅没有将留守儿童自我形成的不良习惯转变,而且使得提高农村思想品德教学质量难度加大。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目前,大多数的小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进展很顺利,教学笔记也很详细,这些都是通过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进行调查、统计所得出来的。但是,深度研究后就会发现,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多数都是讲一些理论性的知识,并没有关于思想品德的实践教学,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将思想品德教学的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上,而忽略实践性教学,加大培养小学生良好品德的难度,例如,学校根据思想品德教学材料,需要对学生开展“敬老爱老”活动,但是由于教师并不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就将小学生留在课堂,结合教材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理论性教学,然后提问,但是不进行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活动,很难真正的使小学生意识到思想品德教学的意义,也无法体会真实的“敬老爱老”的意义,没有很好的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影响,无法触及到小学生的心灵,不能够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4]。

(三)农村留守家庭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发展

因为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都比较差,因此大多数家长都进城务工,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导致留守儿童在教养问题上的缺失,并且缺乏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也给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师带来很大的教学困扰和压力,教师很难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无法做到真正了解留守儿童的爱好以及性格,就没办法因材施教,大多数的留守儿童性格都比较偏执,很少与人进行沟通。

三、提升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思想品德教学内容要重根基

加强我国公民的整体思想品德素养,并且加强对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小学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水平以及对思想品德教师的行为举止进行合理的规范,为小学生做好榜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也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另外,还要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的教材进行修正,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增加集体荣誉感、改掉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的行为,因此,学校要多开展有关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开拓小学生视野,在活动中互帮互助,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5]。

(二)创新思想品德教学途径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和质量,务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新课改对教材的要求,教师应多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内心情感,还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养,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多看一些有关爱国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书籍,使小学生从小就有爱国情怀。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有关抗日或者古文物的展览馆进行观摩和感受,让学生亲眼看到的事物感染内心深处,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

改变我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小学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拓宽学生的视野、规范自身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并且培养小学生的责任心,促使整体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田树波.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74-75.

[2]张刚.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课[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64-165.

[3]杨文芬.当前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4):18-18.

篇7

关键词:思想品德 教学方法 品德教学

1家庭参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教材和教育模式,遇到什么事情就进行什么内容的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家庭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去教育孩子,因此,教育方法灵活多样,不强调正规化,而是强调生活化。总之,家庭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对子女的体质、道德、智力、审美、劳动等素质的发展具有全面的推动作用,人的各种素质的基础,大都是在家庭里奠定的,而这种作用,是其它任何社会单位都替代不了的。家庭教育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家庭教育,它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起点和水平,又影响着社会教育的基础与发展。学校教育,它既对家庭教育起着支撑和导向的作用,又对社会教育起着辅助和优化的作用。社会教育,它既为家庭教育提供环境和条件,也对学校教育反馈信息、提出挑战。但是从家长的总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已经交了学费了,家长就尽到了责任了,管理孩子完全是老师的事情和责任了,学校就好像是全托所似地,这样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孩子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孩子内心世界从来不管不问,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管好吃饱穿暖就成了。

另外还有一些家长完全忽略了对孩子的卫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习惯教育的养成。早期形成的好习惯对今后身心发展起催化作用,早期形成的不良习惯会对今后身发心展起着巨大阻碍作用,因此,家长应该全面转变观念,配合学校和社会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思想品德教师可以请家长走进课堂,举行专题讲座;利用通过家长职业渠道提供的教育资源,带领学生到不同的工作单位参观考察,去感受和体验不同行业的工作经历。还可以通过家长这一中间渠道,带领学生到历史博物馆或历史文化遗址参观考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祖国灿烂文化的魅力。

2社会参与思想品德教学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家庭之外,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对于青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是不可或缺的。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进行。整体社会环境对其各自的家庭教育也会产生影响。比如乡邻相互之间有个照应,能给彼此带来一种归属感和精神上的支持,另外,环境的经常变动增加了家庭教育的难度。现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居无定所,有时为了寻找更好的居所,有时是变换工作,孩子要不断的适应新环境,家长忙于生计,不愿意经历许多麻烦去为孩子上学奔忙。很难保证给子女提供稳定和良好的环境。这些因素都导致了他们的孩子失学或无法接受比较系统的教育。

社会的各种因素对人的成长都起作用,也都有影响,社会上各种因素例如社会风气、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和各种宣传工具(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都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者要善于挖掘社会环境的教育资源,并注重抑制其中的消极因素。在社会教育环境建设中,要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变社会环境的随意影响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极容易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失学少年时常聚在一起,四处浪荡,打群架或从事行窃活动或上网成瘾,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有的孩子失学后留在家里照顾家庭,或做父母的帮手,这实际上是把这些孩子推向社会最低层,给他们一生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企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先进人物、知名人士、革命先烈等,都对思想品德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这一部分人的力量,将有利于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效。例如,教师可以争取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和社区知名企业家的支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基地,带领学生参观生态农场、企业并参与到其中,感受自然生态园和企业文化的魅力,体验企业的生产经营,锻炼学生校外生活实践的能力。

3学校开发多样教学资源进行教学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未曾转变,认为吃透书本教材就可以,而学生则由于学习任务繁重,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拓展教师和学生的视野,使之更好地为思想品德的教学服务。

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的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关键是要把校外课程资源与校内课程资源联系起来,就校外课程资源而言,主要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联的社区资源。社区是一个广阔的资源中心,蕴涵着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资源,能为教学提供许多的便利条件。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书本教材,对这些宝贵的社区课程资源视而不见,无疑是没用的,所以要重视校外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积极开发利用校外社区课程资源要根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连接好社区内的公共图书馆、电影院、科技馆、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区服务机构和地理资源、生物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经济技术资源、民族传统资源,从而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生活接轨,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在开发利用思想品德社区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各种社区课程资源进行识别排查,精心过滤,从中筛选出所需要并有价值的课程资源。这种开发利用方式既简单方便又容易实行,而且学生也易于接受,由于所筛选的课程资源来自学生所生活的社区,学生因此会倍感亲切,容易为他们所信服,也有利于促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使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生活化,教育教学活动社会化。

4结语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热点问题,更是一个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迫切需要解决的且十分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充分开发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位课程资源对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赋予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极为有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霞.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活动改进的策略研究[J].岱宗学刊,2008,(03).

篇8

1.注重课堂上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思想品德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很大的,老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为处在小学时代的他们还没有主见,他们都是先从模仿中学到知识,所以老师的任何一个小的行为都很可能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老师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课堂氛围。新课改以后,国家提倡要活跃课堂气氛,不能每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一定要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同时,老师还要因人而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建立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乐在其中的同时又能学到知识。

2.注重家庭生活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人们的第一任老师都是父母,所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小学时代,我们很多的时间都是在家里,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家庭环境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也可能不一样,家长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该计划要与学校的教育相结合,让学生能随时随地接受具有相同内涵的教育。

3.注重课余时间的思想品德教育。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一样的,怎么用相同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利用时间。上学期间的课余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那将会对教育有很大帮助。老师可以在课间组织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又可以起到思想品德教育作用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知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学会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4.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小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选择意识,他们还只会跟从,只会模仿。小学生在学校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老师,所以,他们一定会无意识地去记住一些老师的动作、行为等,然后去模仿它们,因此老师一定要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做有损道德的事情,让自己与时代同步,保持自身魅力,不被社会淘汰,这样学生也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5.实现学生生活实践与思想品德教学的组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渠道去学习、去接受知识,这就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出了挑战,因为学生可能会在教学以外的地方发现他们更感兴趣或者是他们认为对的事情,这样他们就会对思想品德教学产生抵触情绪,老师一定要及时修正他们的这种思维。比如,对于那些家庭比较贫困的学生,他们可能在小的时候没有好的生活环境,会很自卑,这个时候老师一定要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愿意努力,长大以后也一定能作出一番业绩。相反,对于那些家庭环境相对好的城市学生,他们可能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老师可以让他们去体验一下乡村生活,让他们认识到农村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么差,自己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优秀,农村同样可以有很优秀的人才,告诉他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6.思想品德教育要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充分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启发为主,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完全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老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信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理解。思想品德教育很多问题都没有统一的答案,不同的理解就会有不同的答案,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时刻保持激情,活跃思维,自己去发现答案,从而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地去学习。

7.注重小学生思想道德习惯的养成。习惯是很可怕的,一个人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再改变,所以老师一定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老师要参照一定的规范制定详细的计划,一步一步来,让学生慢慢养成习惯,合理地学习,健康地学习,从而成为综合型发展的人才。

篇9

小学品德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生活课堂在小学生教育中也发展成为重要的环节,二者的结合,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小学品德和生活课堂的结合,就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思想品德和生活情趣的提高。通过对这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内涵,提出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品德 生活课堂 教学方法

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就很注重对国民思想品德的培养。学生自小学入学开始就要接受品德的教育,并成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小学生健康积极地成长。品德教育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要在实际生活中起到作用,在实践中领悟品德的含义,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品德。

一、对品德与生活的内涵的理解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得到了深入的发展,相应的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程度的要求也在提高。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师要言传身教,不断加强小学生的品德教育。由于社会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推行,小学品德逐渐和生活课堂相结合,并发展成一门独立的课程。这门课程立足于现实,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小学生对品德理解,具有深远和广泛的影响。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小学生对自我认知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就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课堂和实际相联系,多举生活中具有品德教育功能的例子,让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品德的重要,提高接受和理解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授时,课堂与实际的结合要在小学生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之内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小学品德和生活课堂的结合,为小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提供了契机,也为小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道德基础。长远来看,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二、适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教学方法

1.生活和品德相结合。现实生活可以磨练一个人的精神品质,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精神品质。品德是将社会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因为有了品德,人与人之间才能友好和平的相处和沟通,才不是冷漠自私的驱壳。生活与品德的结合,就像鱼和水的融合,只有在生活中小学生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品德的意义和力量。道德标准来源于生活,那么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就要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去感受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道德传统,去理解和领悟生活的习性。不小看任何一件小事,不错过任何一个养成美好品德的机会,努力提高认知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1]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内容和目标要紧紧围绕生活与课堂的结合这一主题,而且要坚持贯彻生活与品德相结合的这一理念。

2.在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培养生活情趣。教师要对思想品德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进行把握。为了保持学生对课堂内容保持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授课时可以采取与平常不同的且趣味的教学方式。最重要的还是创设具有真实效果的生活情境,消除小学生对品德遥不可及的距离感,让他们觉得品德就在身边触手可得,这样他们就会认真对待和思考,从而能够真正的了解品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有关品德的事实进行改编,改编成一个个内涵深刻的小故事将给学生们听;也可以将生活中的好人好事生动的讲述出来;放映视频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小学生对图像、声音等比较敏感,视频可以对小学生形成综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那些品德和生活的故事,能够以积极地心态感受和理解品德和生活,激发潜在的情感和向上的心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角色扮演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个教学方法可以让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通过对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改编,在扮演和观看中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就可以让小学们在这一过程中真实的体验到生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这种短剧的扮演要选择具有品德教育意义的题材和内容,在小学生的理解接受范围之内,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扮演的过程中得到情感和品德的升华。

3.丰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课堂内容。教师在教学时,不要局限于课本,要不断扩展教学的空间,丰富课堂的内容。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的结合,其实就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有了较强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又加固了理论知识。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用知识和道德素质修养,有能力扩展教学空间和课堂内容,做好学生的引路人,提高课堂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眼光放到社会上去,带领学生去亲身感受生活。比如,带领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去感受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精神和爱国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也可以带领学生去敬老院,让他们去帮助那些老人,激发他们的尊老、爱老的品德。[2]总之,要多带小学生去具有社会价值,提高小学生品德的地方,既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又可以在实践中进行自我认识和思考。课堂内容的丰富和扩展,以及与课外生活的结合,让学生主动将品德与生活相结合,不断思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自己的价值。

【结 语】

小学品德和生活课堂的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影响小学生当下的品德与生活,对以后几十年乃至一生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这门课程的存在促进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小学生明辨是非和学习的能力。“人之初,性本善”,让小学生在“习”不断加强品德培养,培养他们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探析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中学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中学生顺利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然而,现实中人们普遍感觉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了,广大中学教师更是有同感,认为现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在是太难了。他们总结了其难教的诸多原因,其中有两点是主要的。其一,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由于种种原因从小就在溺爱中长大,不可能受到实践教育和挫折教育,也就缺乏最基本的感恩和责任意识,导致自我意识增强;其二,由于社会环境的感染和竞争的压力,家长们对子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导致孩子们在学校学习不好时,出于急躁,不去研究和鼓励自己孩子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纠正不当的方法,而是一味地将以上原因归结于老师和学校。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助长孩子产生厌学的不良风气,导致孩子行为偏激和逆反。这种困惑在当今的社会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和谐合作。

二、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的原则

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在一定的原则基础上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创新首先必须基于人本原则,其次要基于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原则和传统文化借鉴的原则。人本原则是指在对在开展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尊严和现实需求。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有利学生的良好人格形成,不忽视学生的现实需要。鉴于上述认识,要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氛围,要从学生发展需要着力,要根据时代要求,给出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符合的道德规范。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起着启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所以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要注意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对学习活动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确立非智力因素促进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情感、端正的动机参与进教育,自觉主动的接受教师的思想指导和引领。

三、中学生品德教育方法创新

首先,开展主题品德教育大讨论活动。笔者在正常开展学校品德教育的同时,利用周末在班上进行分组、分内容、综合总结、正反论证等多种形式的“丰富的知识来源于勤奋,优良的品德起始于尊重”的主题活动,使本班学生在学习之余领悟到应该怎样尊重老师,尊重家长,尊重同学和尊重自己。具体活动如下:把班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进行以下内容讨论:

第一,不尊重老师的现象。学生通过讨论,认为主要有:上课与老师顶嘴、和老师反着干、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或上课大声接话都是不尊重老师的现象。

第二,不尊重家长的现象。几乎所有学生认为与家长顶嘴、顶撞、争吵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还有近三分之一的小组成员认为不服从父母的管理,不理解父母,与父母斗气,与父母说话语气恶劣,欺骗自己的父母,向父母要钱挥霍,对父母的教导不理不睬,甚至感到厌烦,不与父母沟通交流等是不尊重家长的行为。

第三,不尊重同学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给同学取绰号是不尊重同学的行为;在同学互相谈话时都带有脏话,互相发生小矛盾就大打出手等。

第四,不尊重自己的现象。学生们讨论后认为主要现象有:不认真对待学习;没有自信心,没有上进心,自甘落后于他人,自暴自弃;一开口就说脏话;不负责任等。

最后,将以上现象和行为在班级公示,给大家分析这些现象和行为存在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内化每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然后由第二小组同学对第一小组同学所提出的不良的现象和行为提出合理化建议或改进意见:对于不尊重老师的学生,要学会用乐观的心态对待老师,多站在老师的角度想问题;对于不尊重家长的学生,通过老师做工作让该学生给家长写道歉信,列出十件父母做过令自己感动事情,多与父母沟通交流;对不尊重同学和自己的学生,要学会互相调解,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学会相信自己,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定一个远大的学习目标。其次,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就是摒弃以往硬性说教方法,采取走近实际、走近生活、走近学生的人性化教育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的真实生活中,通过日常生活的影响,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生活化能让中学生亲历生活,在经历现实的过程中品德意志得到锤炼,或在亲历现实生活之后,在真实生活或生活事件的启迪下感悟到某种思想成果。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生活化属于就事明理式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其教育过程直观真切、说服力强,是针对性、实效性很强的一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

推进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首先思想品德教育目标要生活化,即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设置要贴近中学生,贴近中学生的真实生活,以关心中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心理期待为根本。要人性化设计教育目标,重视人文关怀,让他们看得见,够得着,听着信,切忌过于政治化、统一化、理想化和一言堂。其次,思想品德教育内容要生活化,即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要不空洞贫乏,体现科学性,富有教育意义和理论魅力,又要丰富多彩,反映真实生活及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强调生活常识、道德礼仪、做人之道,生动形象。最后,思想品德教育手段要生活化,即要充分利用实现生活中人们熟悉的教育设备,教学设施为载体实施教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趣味性、可信性、通俗性和大众性,以先进的教育手段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的参与,能使受教育者在陶冶情操、享受生活中,进一步增加体验和增强对真实生活世界的感悟,从而激发广大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使中学生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进而让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生的各种实践中,实现关注学生的意义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完美结合,成为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分层推进法、自我教育管理法都是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分层推进法,就是依据学生的理想志向、思想水平、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等将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自我教育管理法,是指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实现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我思想教育,二是自我道德教育。自我思想教育,是学生不断地自我学习充实,不断地反思锤炼自己的思想,使其思想的深度、广度和品质不断得到发展提升,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方法之一,也是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内在要求。自我道德教育通常是在确立了一定的道德标准后,由学生自觉地依照道德规范,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提高,逐步养成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评判力。为了使教育方法发挥更大的实际功能,还要构建符合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的评价机制,对运用方法所带来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进行评价反思,并作出调整。

[结束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探讨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反复实践、总结和提高。也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这一行列,这样,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篇11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快走出传统教学模式的误区,掌握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用有实效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兴趣。在当前的中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大多数学校还在采用刻板教条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教条条,学生只背条条”是中国教育的传统方法方式,这样呆板陈旧的教育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不但造成学生无学习兴趣,而且限制思想品德教育在现今社会的拓展深入。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要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有“变”,让变化涵盖规律,更好地优化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中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

1.加强监督管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要提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兴趣,就要从基础的自身品德树立开始做起[3]。学校、教师与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共同对中学生的行为加强监督管理,家长与学校要定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在生活与学习中的不良行为习惯,以身作则,在行为习惯中树立典范。在普通中学校园中普及各类思想品德教育规范,爱国守法、尊师守信、团结进步,自强不息等基本道德规范都要进行传播,培养和教育大家学习为人处世的方法,提高基础素质,养成积极向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有的思想行为可以通过激发兴趣进行培养,有些行为习惯必须出台相关的校规进行强制规范。

2.注意时事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时事,以这些时事开展课程教学。例如,一些学生爱聊天,爱谈时事,爱畅谈自己的观点,对于时事战争,对于社会动态,对于新闻大事,都会津津乐道。可是一上思想政治课,就提不起精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育过于死板,教育过于陈旧,忽视身边的人和事情,忽略了能够加强学生记忆力、创新力的环境。教师可以从一些学生了解的感兴趣的时事着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4]。例如,在讲解《心理健康》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最近发生的“大学寝室投毒事件”与早前发生的“马加爵事件”等,讲解造成这些恶性事件的根源,阐述其与思想品德、心理健康等是密切相关的。

3.创设情境,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认知过程是教育培养的重要核心,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修养素质,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社会的各类活动中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出发结合社会实践活动,靠近社会,聆听社会[5]。

4.启发自觉教育,引导主动学习。(1)教师要启发学生自觉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大多学生都是渴望自己成为社会国家有用的人才,教师应将他们的这一愿望同振兴中华、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社会交际中,都体现其优秀的思想、优秀的品德,从而使他们由自觉地把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变成他们发自内心的需要。一旦学生没有这种自觉的形态意识,就算身在正确的思想教育之下,但内心却在此过程之外,其思想品德教育是不会有所提升和有所改观的。所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2)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独立性。过去的填鸭式的硬灌,学生老实听话,都不再是现今社会成功的表象。这些陈旧的方法对于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是无用的。现在的教育方针是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己、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引下,形成一定的思想,通过师生对话,思想的频繁交流,促使学生认识真理、把握真理。

三、结语

篇12

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热爱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以及将来所从事的事业,培养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提高对社会的责任感,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专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人体特征和机能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各器官的机能已趋于健全,高级神经活动已接近成人水平,这就为他们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更为高级的脑力劳动奠定了基础。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心理素质不稳定。中专学生在性格上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他们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没有十分清楚的正确的认识,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体育教育工作者深知体育课不仅能使学生增强身体素质,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发智力、陶冶性情、增强组织性、纪律性,培养团结互助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但体育教学的这些功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认为文化课的教育才是主要任务。笔者认为,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体育教学除了增强学生的体质外,还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这些对学生文化课成绩的提高不可缺少。因此,把思想品德教育的丰富内容结合到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品德修养,这是每一位中专体育教师应尽的职责。

2中专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1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否很好地将思想品德教育渗入到体育教学过程中是体育教师个人水平的体现。教师自身是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和体现者,体育教师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生活、工作的态度,以及体育教师个人的理想、信仰、追求等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出来,进而对全体学生产生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为人师表,要严以律己,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教艺去教育、启迪学生,只有教师自身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从而形成教师的威信,这样的学生在向心力的作用下,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教师缺乏师德和专业修养,不仅不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还会造成反面引导,甚至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决杜绝此类行为。

2.2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专生的心理特点是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表现,处于思想由形成向成熟的过度阶段,有着很强的可塑性。但同时教师应注意到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的行为轨迹,避免受到社会不良思想的侵害,造成情绪失控将影响学生心理结构的形成。中专教师应以学生的心理基础为出发点,根据实际的教学实况制定体育教学中思想教育方式和心理教学方法,将思想教育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放在同一水平上。

2.3充分利用体育教育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由学校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经验双向结合、个体自觉地将自主学习能力与内在修养动力联合而形成的。中专体育多样化、生动而形象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理想、责任相联系,上升为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爱国主义责任感能够推动学生锻炼身体的实践,通过运动的成就感进一步扩展对理想实现过程的认识。理想的实现源自不竭的动力和健康的体质,健康是通向成功的基础。责任感和理想信念能够赋予学生使命感和荣誉感,自助地将个人的发展投射在爱国理想的实现上。体育运动能够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不断增加学生突破障碍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加上正确的心理辅导,鼓励学生克服障碍、不畏困难,能够打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懈怠和畏惧,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运动环节。既是体育教学有意义的尝试,也帮助了学生重新建立对体育精神全新认识。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体育教学应该趋向具体和形象,并侧重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和体育精神,道德品质的教学内容应该结合体育寓教于乐的特点,应该是潜移默化式的教学。

3不断改变组织教法,增加思想教育内容

篇13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

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时期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良好的教育、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将为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和信息时代,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越发重要,因为谁把握了青少年,谁就把握了未来。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里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的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体现时代要求,成为“四有”新人。这一目标,为我们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方法、新的出发点。为此,我们一线的教师就必须不断地探索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教育方法,并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我作为一名从事多年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经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希望能对进行教育教学的同仁有所帮助。

一、充分挖掘各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润物细无声

在我们开设的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果教师对他们认真挖掘,并把握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四个阶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八年级语文课本中,孙犁的《芦花荡》,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等,这些都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还有的《沁园春・雪》,郦道元的《三峡》,周密的《观潮》等,这些文章中都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能让学生为祖国骄傲,为生长在这个英雄的国度而自豪,从而更加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同时增强了为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自信心和决心。

还有,在地理学科中包含的人地关系思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及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化、生等学科中的环境保护、生物入侵等的内容都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总之,只要认真地挖掘各学科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课内外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进行教育――人在画中游

课堂上的教育只是知与情,只有与课外结合起来才会转化成行。因此,我在平时非常注重与课外的结合,尤其是与节假日的结合。比如,利用“植树节”和“世界环境日”组织活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成立环境保护小组,进行学校内的环境保护,当然,有时也到校外。利用“三八”节与“母亲节”进行向母亲献爱心活动,活动形式不拘一格。学生情绪激昂,有的为母亲献花,有的帮母亲做家务,还有的为母亲洗脚等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之后,我又利用班会课让他们谈体会,结果他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五四青年节,我组织学生参加了社会公益性的义务劳动,讲求奉献,体会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在“七一”和“十一”,通过文艺活动、诗歌朗诵等形式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在寒暑假,布置力所能及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写出实践报告和体会,进行演讲。所有这些,既教育了学生,又培养了他们的各种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身在此山中

中学时期是学生发展非常活跃的时期,这时的学生总觉得有使不完的劲,但同时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这时的学生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针对这一生理特点,我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把他们分成几个不同的兴趣小组,每周举行1~2次活动,这些活动我只做指导工作,其余的由他们自己完成。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求知、活动的需要,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协作精神、集体主义思想和自尊心、自信心、创造力,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

在班级,我还建立了“道德银行”,进行道德存款。用以鼓励学生做好事,乐助人,爱集体,争上进,珍视荣誉。所有这些,既体现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而且达到了教育目的。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宜。

古语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教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热爱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同时要知道教育的反复性,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教育学生,才能相信人都是有上进心的,也才能教育好学生。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才能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而这些与所受到的教育有直接的关系。懂得了这些,就会懂得教师的责任之重大,教师的工作多么崇高。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掌握在教师的手中。

篇14

一、创设宽松环境

课堂上,为了维护严肃的“课堂气氛”,教师们往往制定“严格”的坐姿和机械的问答学习方式。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再发言,像这样凝固的学习空气,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敢于向传统挑战。具体做法如下。

可以多设计学生可以自由活动的环节。如《我和星星打电话》一课,教师让学生在自主表演,相互评价中对夏季星空的秘密产生浓厚的探索欲。可以多采用激励措施。如“你真棒”、“你聪明”等激励性语言,让学生愿说、敢说、敢做。可以改进发言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自由发表见解、表现自我的机会。

二、情境体验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都是刚刚入学的小朋友,自控能力较差,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从悦耳动听的音乐、精美奇特的动画中,诱发学习动机,开发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夏天到了》一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呈现出夏季特征的画面。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播出了这节课的问题:同学们,关于夏季的知识你了解了多少?今天我带着大家走进夏季,让大家看看这个季节有什么特点,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夏天?这种图貌并存的情景,吊起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接受挑战的意识,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提供了条件。

角色的扮演是情境体验的又一形式,也是儿童最乐意的一种学习方式,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能大方、勇敢地上台展示自己、介绍自己,这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有很大的帮助。如在教学《节约小能手》一课时,我让孩子们主动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用多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既锻炼了表达能力,也让自己展示的优点接受同伴的评判和监督。

三、图文结合

由于教材本身就以图画为主,画面活泼,文字较少,特别给了学生很多留白之处,让他们用手中的笔展开想象,去思考、去创造。低年级学生本身就爱涂涂画画,老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在教学《金色的秋天》这一单元时,当时我提出了《怎样留住秋天》的问题,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在回答中我及时抓住画图这一好的想法,鼓励孩子们画完之后再互相欣赏交流,让大家共同分享秋天带来的欢乐,分享创造带来的喜悦。 四、合作探究

《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众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多给学生探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去倾听、质疑、说服,共同得出结论,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式。如在教学《左手右手好朋友》这节课时,我先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请小朋友做智力游戏,画一画、剪一剪、贴一贴、拼一拼等活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共同认可,并从中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使智力好的学生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到学习的快乐,并在经历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益处,使“交流”与“合作”成为他们共同认可的一种解决问题的合理方式。

五、联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