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图书馆的空间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Key words】Space、Environment、Children needs
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是图书馆设计的重要一项,它既具有室内设计的一般属性,也具有其作为公众阅读空间的独特性。
1.1室内设计的内涵
室内设计是指人们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运用色彩、材质、灯光等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文化、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1.2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基础
读者是图书馆生存价值的体现,所以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就是要如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而要做到优良的设计,必要的基础就是对读者阅读行为和图书馆业务流程有足够的了解,并能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当中。
2“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
依照设计的步骤,室内设计可分为空间规划、空间环境设计、家具的选择与陈设三大部分。
2.1开放、流畅的空间格局
空间规划是室内设计的第一步,“是指依据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对空间进行的划分、分区和组合”。在做空间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的受众和服务,然后设计出一个能兼顾不同年龄读者群、不同资源类型和不同活动的区域划分方案,而每个区域的规模和位置,则要依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而定。
2.1.1开放性
开放的空间规划主要以虚拟空间的形态呈现。主要是依靠非实体墙的虚拟分割来实现,如通过列柱、灯具、书架、的排列,色彩和材质的变化等,对空间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切割感。这样的虚拟分割使图书馆呈现一种开放的形态,符合图书馆公众阅读环境的开放属性,同时又便于图书馆功能区域的重置与增减,预留了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
2.1.2流畅性
流畅性是图书馆开放性空间规划的一种体现,具体有以下要求。(1)视野的通透,通透的空间能够让读者快速概览馆内的全景;(2)功能的贯穿性是指读者随时可能产生的服务需求都能得到高效、高质的满足。
对于初次借阅的读者,可以通过导览图快速了解图书馆的布局,从而决定从哪里或去哪层。图书馆入口处区域是设置“读者自助服务设施”和“快速选择区”的必要区域。快速选择区是为了满足时间紧凑的读者的需求。设置在每层楼梯转角处的服务内容导览图,儿童阅览区的自助借还机,人工咨询和流通服务台,这些服务设施都属于图书馆的快速服务体系,方便读者更加便捷地获取服务。
2.2空间性格的创造
“空间性格是空间环境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反应的人格化”。不同的空间元素排序,形成不同的空间环境;不同的空间环境,造就出不同的空间性格。构建与图书、读者性格相协调的空间环境,既有助于提升读者阅读的心理舒适度,也有助于增强图书馆对受众的吸引力。
2.2.1空间环境的营造
图书馆的空间环境设计比较复杂,要有主次之分。首先要确定整个空间的主格调。是典雅古朴的还是时尚现代的,是沉静稳重的还是开放灵动的。主格调的清晰度严重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认知度,要突出但过于突出反而会淹没图书馆的其他主题,所以空间格调要表现的内隐。其次是子空间环境的营造。子空间环境其实是对不同功能区内容和目标受众的一种映射。子空间展现自己的性格,可以通过部分用具、元素的改变来实现。
2.2.2元素设计
空间环境是由空间元素的排列构成,每种空间元素有其独特的属性和空间构造力。
(1)色彩、照明设计
通过对色彩和照明的合理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现图书馆的视觉效果,引导读者,调动读者的阅读情绪和缓解疲劳。例如儿童阅览区可以用些鲜艳的颜色,既能醒目地吸引儿童读者,也符合儿童的视觉心理特点。
(2)标识设计
对于初次借阅的读者,清晰的标识设计格外重要。设计合理的标识要综合考虑到馆内建筑风格、空间规模、目标受众、装修色系等因素。标识主要包括:服务布局图、导向标识、区域标识、资源分类标识。服务布局图,一般设置在图书馆的入口处及楼层拐角处。导向标识包括馆外的位置导引标识和馆内的服务、资源导引标识等。区域标识,是对子空间的功能界定,如“儿童阅览区”、“自主服务区”、等。资源分类标识,包括主题标识、分类号标识,其中主题标识可以是文字标识,也可以是图案标识。
2.3家具的设计与陈列
家具的选择与陈设,关系到读者在图书馆阅读的舒适性,同时也影响到图书馆空间环境的装饰效果。图书馆的家具主要包括书架和桌椅。家具的摆放和尺度关系到图书的利用率。 开卷的书架,对顶层的图书有较好的展示,每层置书的隔板都是略略上倾的,方便读者获取书名和查找。二是书架的可活动性。开卷书架可拆卸、重组,方便图书馆布局调整变化。桌椅的作用:一是供读者歇息。二是分割和装饰空间。环曲排列的桌椅,既可分隔成一个独立的区域,也可形成一条读者阅览引导线;通过桌椅色彩、造型的变化,起到区分空间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3“以儿童为中心”的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
空间环境对儿童智力的开发与人格的完善起着重要的作用。阅读空间的设计是否能符合孩子们的行为及心理特点。儿童的所思所想,能否达到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爱好的作用。怎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正确引导他们,这些才是少儿图书空间设计的重点。近几年的儿童阅读空间设计中能看到宽敞的活动空间、良好的绿化环境、协调柔和的灯光和无障碍设施;丰富的色彩;大开间、灵活的隔断设计,藏、借、阅一体化,但是其设计表达的形式和布局上还是存在不足的。
儿童借阅区书架、桌椅的布置要灵活便于儿童活动;阅读区采用明亮而温和的颜色使得空间的氛围变得十分轻松且具有活力。给儿童带来快乐与有趣的心理感受。
Abstract: The outer space of university library is relative to the internal space.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s of library. It's the "no roof building". In the elements of the library outer space, interface i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forming space, and als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o decide and influence outer space.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要素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outer space;elements
中图分类号:TU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3-0096-01
0引言
大学图书馆的外部空间是相对于内部空间而言的,这个空间是图书馆的一部分,是“没有屋顶的建筑”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图书馆外部空间的设计对图书馆自身及整个大学校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的设计要素主要包含界面和环境两个方面。对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要素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加系统和深入地了解影响外部空间质量的各方面因素,提高我们对外部空间的认识,从而提高对大学图书馆的外部空间的设计水平。
1界面
在大学图书馆的外部空间中,界面是形成空间的必要条件,也是决定和影响外部空间的重要因素。外部空间界面可分为环境界面和建筑界面。
1.1 环境界面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的环境界面指各类路面,广场,绿化,水景等对外部空间起界定作用,同时影响外部空间形态和空间质量的界面。
1.1.1 硬质界面图书馆的广场是最重要硬质界面。广场是大量人流穿越、聚集、交汇的场所,它直接影响读者对图书馆外部空间的感受。广场应该有适合的尺度,过大的广场会使人失去尺度感,使读者与图书馆产生疏远感;过小的尺度会使空间局促,使读者产生压迫感,同样影响对图书馆的使用。适合的广场尺度应当具有围合感,同时有足够的观察和使用的空间。广场的铺底也十分重要,铺地的材质、铺装的图案也会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外部空间的感受。明快的色彩,细腻的材质,简洁的铺装,可以体现大学图书馆严谨、宁静、儒雅的氛围,同时能够突出图书馆的建筑形象,使内外空间协调统一。道路作为硬质界面起到引导人流,组织交通的作用。不同形式的道路对人流有不同的作用:直线式的宽敞的道路起到快速引导人流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曲折的园林小道吸引少量人流散步休憩,没有特定的目的性。机动车道及停车场则将机动车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对图书馆读者的影响。
1.1.2 软质界面图书馆的外部空间的软质界面主要包括绿地和水景。软质界面具有场所功能。广场的场所功能在于组织交通,进行仪式性的公共活动等,而软质界面的场所功能偏于休憩和交流。读者在图书馆读书之余可以在草坪或水边进行休憩交流。同时软质界面具有景观功能。大学图书馆周边的绿地和水景可以形成舒适宜人的外部空间环境,吸引读者进入。此外,软质界面还具有生态功能。绿地和水景有助于改善图书馆建筑外的小气候。植被可以热岛效应。同时还可产生氧气,提高周边空气质量。水体可以吸收热量,调节室外温度,形成空气对流,有利于建筑通风,降低建筑能耗。用原有的地形条件,将硬质界面和软质界面结合布置。同时利用高差变化,精心设计外部空间界面,可以创造出大学图书馆丰富的外部空间。①仪式性外部空间。②自由性外部空间。③复合性外部空间。
1.2 建筑界面图书馆建筑界面在其外部空间中起着控制和统领的作用。同时,大学图书馆建筑界面又必须与其在校园中所处的位置和周边的环境相协调。①图书馆位于校园核心区的中轴位置,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图书馆的建筑界面常常被设计为对称式的:强调外部空间的礼仪性,强调建筑的中轴位置。②图书馆位于校园核心区,且校园内需要一个制高点来统领整个空间。图书馆的建筑界面常常被设计为高层塔楼式:强调建筑形式的高耸突出,以及对其外部空间和其他建筑的统领作用。③图书馆位于多条流线的交汇处,且不需要图书馆有高度上的统领作用。图书馆的建筑界面则常为非对称的多层独立式:形式的相对独立,可强调个性,也可强调与周边建筑的协调。④当图书馆以多层院落式来适应地形环境或校园风格时:其强调的是空间的层次和组合。⑤图书馆位于校园核心区,不处于中心位置,且与其他建筑结合,结合式:不强调个性,强调共性与协调。
2环境设施
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环境设施主要包括:
2.1 休憩设施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的休憩设施为读者提供了读书、休憩、交流的设施。体现了图书馆对读者室外活动的关怀,也是外部空间环境功能性的重要体现。
2.2 景观设施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环境中的主要艺术景观设施包括雕塑、壁画及各类艺术小品。它们能够点缀和烘托外部空间环境气氛,给外部空间以鲜明的标志;能够增添大学图书馆的文化气息,强化图书馆在校园中的可识别性。
2.3 照明设施大学图书馆外部空间照明设施主要是利用环境灯光的效果,创造夜间图书馆宜人的外部空间。照明设施的设计包括基本照明和艺术照明。基本照明是保证读者正常的夜间室外活动,防止事故和犯罪发生。艺术照明是在基本照明的基础上,结合图书馆外部空间特征,利用各种灯光渲染环境气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外部空间环境的再创造。
2.4 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是大学图书馆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图书馆开放性的表现。图书馆外部空间的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盲道、残疾人坡道、视残标识等。
大学图书馆的外部空间设计还特别要重视吸收地域文化的优秀传统,努力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点,不断地探索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的结合方式,并融会到空间设计中去,才能够创作出有文化品味的外部空间。
参考文献:
[1][日]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2][英]杰奥弗里・勃罗德彭特.乐民成等译.符号・象征与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鲍家声主编.图书馆建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4]钱健,宋雷.建筑外环境设计.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5]何镜堂.建筑创作与建筑师素养.建筑学报,2002.9.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与更新,高校图书馆作为当代高校的地标性建筑、高校教育“硬件”象征之一,其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高校图书馆承载的是高校几十年历史文化的发展,无论从选址、设计还是气势,都是其他建筑所无法比拟的。
本文主要从当代高校图书馆的复合型功能出发,结合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从建筑功能和使用功能两个方面浅析高校图书馆的设计布局,从中找出可供其他高校图书馆参考的长处及不足之处以待改进。
1图书馆的建筑功能
11一般高校图书馆的自然采光方式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建筑中的一种,拥有开馆时间早、闭馆时间晚、使用频率高等显著特点。其每年开馆时间在10个月以上,开馆时间一般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九、十点,长达14个小时以上。
为了保证图书馆苛刻的采光需求与阅读环境要求,图书馆建筑的采光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主要采用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相结合的方式,在自然采光方式中,一般主要采用的是被动式自然采光。
建筑的采光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效果最好,同时又最节约能源的就是自然采光。自然采光,顾名思义就是将自然光引入建筑内部,并且将其按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更加理想、质量更好的照明效果。建筑的自然采光方式分为被动式采光方式与主动式采光方式两种。两者的被动与主动关系是相对而言的。
(1)被动式采光:被动式采光就是利用不同的采光窗进行采光,其采光原理简单,自然光线通过建筑上的孔洞直接射入建筑内部,起到照明的作用。
(2)主动式采光:主动式采光是利用集光、传光等设备与控制系统将自然光传递到需要照明的部位。
鉴于主动式采光方式对建筑设计本身的要求,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一般主要采用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在这种采光方式下,传统的图书馆阅览空间为了节省电能同时满足采光的要求,将采光窗开大,层高也较高,这样一来,虽然满足了阅览空间采光的要求,却无法在阅览室内放置大量的图书;同样地,传统的藏书室为了避免阳光直射对图书造成的损伤,会减小开窗面积或采用窗帘遮挡阳光,层高也不需要特别高,这样的环境是不适合读者阅览的。但是,新型高校图书馆的复合型功能将阅览空间与藏书空间有机结合。这样一来,不但满足了读者阅览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增加藏书量,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这种新形式的阅览空间,其采光需求是非常严格甚至苛刻的。不但要创造出满足阅览需要的光环境,还要避免过多的阳光直射损伤图书,难点就在于“量”的控制。因此,对于新建的高校图书馆来说,其建筑的自然采光设计是需要经过慎重推敲的。
12青岛理工大学的采光空间设计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结合建筑自身情况,主要采用的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校区图书馆位于校区正东方,坐东朝西。从建筑朝向来讲,图书馆大厅的缓冲设计避免了最大的影响“西晒”,夏季午后的炎热对读者的阅览环境影响不大。同时,校区图书馆将大厅内西墙拔高,采用“高开窗”,既有效阻挡日光直射,又能最大限度地采光。
规避“西晒”的同时,校区图书馆主要采用南向与东向及部分北向的自然采光方式,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增加采光质量并有效保护藏书。
(1)图书阅览区内藏外阅。将较矮的阅览桌椅布置在采光窗直射区域,保证采光与通风;藏书架远离光线直射区域布置在中庭区域,这样,一来可以增加采光质量,二来避免光线照射高大的藏书架而产生大面积阴影影响读者阅览,三来可以有效保护图书。
(2)期刊阅览区交叉布置。基本同图书阅览区一致,同时,中庭区域阅览桌椅与期刊展示架交错布置,这样读者与期刊获得最大接触面积,避免空间死角。我馆采用110cm左右高度的期刊展示架,基本与读者坐高持平,这样既不会影响读者视线,又兼顾了领域感和私密性。
(3)阅读桌椅的摆放方向。阅览桌椅与采光窗成90°,避免读者的朝向正对着采光窗口产生眩光。
(4)南向及东向双层中空采光窗。这样的采光窗既能保证采光,又能保证夏季隔热与冬季的保温。
(5)采光窗结构的内表面和周围的内墙面及地面装饰,大部分采用浅色饰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览环境的亮度。
当然,我校图书馆在自然采光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现总结如下:
(1)我校区因朝向问题,大厅内西墙拔高虽有效规避了西晒,但高开窗及中厅高大的藏书架不可避免地导致室内空气的不流通,夏季容易闷热。
(2)阅览空间仅仅采用被动式自然采光,夏季的遮阳方式只有窗帘,如此一来,夏季摄入的光线虽然减少,但其亮度不可避免的降低。同时,夏季拉上窗帘就减少了室内的通风,严重影响室内的阅读环境。
(3)我校图书馆为了出于造型、采光等多方面考虑,将南墙、西墙设置为有色玻璃幕墙,有色玻璃确实能够阻挡部分光线的高强度摄入,但是摄入的绿色光线却极大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在被动式自然采光方式下,我校图书馆因自然采光带来的不足就需要人工照明进行辅助,同时因兼顾采光质量所带来的室温问题需要大功率空调调节,这都不利于能源的节能减排。
总体来讲,我校区图书馆结合建筑朝向及功能划分选择综合的采光方式,比较好地兼顾了室内采光质量,比较好地满足了读者的使用感受。
2图书馆的使用功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是师生课程教学的支持和补充,因此图书馆中的各类学习或非学习活动,均与教学存在联系,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改变,越来越强调开放式、协同式、无缝式学习,提倡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与阅览相结合的模式,各种各样的行为模式要求图书馆的设计跳脱出单一阅览空间的枷锁。图书馆传统的阅览空间、学习空间、交流空间、休息空间等空间界限被消解,各功能场所没有了明确的边界,最重要的部分――阅览空间也不再单纯按空间划分,整个图书馆都成为广泛意义上的阅览学习场所,阅览、交流行为无处不在。
结合美国人Demas在《大学图书馆的变化》一文中提出的关于美国大学生在图书馆中的行为,将当代大学生的图书馆行为总结如下。
21在安静的氛围中阅读
图书馆拥有让人安静学习的独特氛围,读者们通常十分享受“独自”在这个“看与被看”的公众场所学习的感觉,有时甚至连其他读者使用电脑的声音都比较厌烦。
22个性化的学习
读者学习行为既有个人的一面也有社会化的一面,图书馆扮演着仅次于教室的角色。不同于教室、办公室、寝室等嘈杂的地方,图书馆是一个舒适的可以适合各种学术活动的地方,可以让人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23非图书馆行为
阅读、学习、研究是大学图书馆传统的活动,其他与图书馆的功能和角色不太相符的行为,常常不被讨论和提及,被视为不务正业的表现。事实上,这些行为在学生读者群体中更为普遍。
会面和社交行为:许多学生愿意花时间在图书馆享受社会交往的氛围。
饮食体闲:学习行为的间隙需要咖啡、水甚至食品来支持和补充;因此,图书馆有必要改变管理模式,适应这种人性化需求。
其他活动:参与文化活动如“世界读书日”,看展览等。
当然,读者在图书馆发生的各种行为仍然以阅览学习为核心,这个核心贯穿于其他活动之中,最终表现出与各种相关行为融为一体的多样化阅览活动。因此,图书馆在空间布局设计上就要打破传统固定空间的模式,在方便读者多样化阅览活动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我校图书馆占据图书馆大楼二、三、四层,二楼、三楼为图书阅览区,四楼为期刊阅览区,各个分区融传统的“藏、借、阅”功能于一体,充分考虑读者的多样化阅览行为,将内部空间进行了契合建筑造型及复合型功能的设计。现以三楼科技图书阅览区为例进行说明(见下图)。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图书馆科技图书阅览区空间布局平面示意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校图书阅览区结合建筑造型及采光要求内藏外阅,又将藏书、阅览、学习、交流、休闲等区域有机融合,既方便了读者多样化的阅览行为,又高质量地保证了读者的阅览学习等行为。
摘要: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涌动的人文主义思潮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巨大。读者开始注重和强调图书馆建筑的多元化、环保、节能舒适、精神需求以及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更多地关注环境、人文层面上的因素等,希望图书馆是大开间、超市型的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0-0105-03
1图书馆发展的动态观
由封闭到开放、由对部分人开放到对全社会开放、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推送服务,图书馆经历了藏书楼、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复合型图书馆、云服务和移动图书馆的发展。从技术层面上看,其发展趋势是“数字化、结点化、特色化”的智慧型图书馆。
1.1图书馆建筑发展的演变
图书馆建设模式历经了传统模式、模数式、后模数式等过程。如:20世纪60年代的模数式建筑物是以按固定间距设计的柱子做支撑,除掉柱子,在建筑物内就没有任何支撑重量的东西,提倡“统一柱网、统一层高和统一荷载”的三统一。
1.1.1图书馆建筑演变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图书馆建筑职能的变化。②图书馆建筑管理方式的变化。③图书馆建筑空间形态的变化。④图书馆建筑建设方式的变化。
1.1.2图书馆环境品质新要求。未来的图书馆仍由图书馆建筑、书和人组成。同时,图书馆会随着读者对高科技的需求和应用而改变,主要表现在文化的拓展、元素的应用和理念的传承方面:①生态宜人的阅读环境。②浓郁的文化氛围。③个性化的阅读环境。④休闲交流的自由空间。⑤可供选择的学研场所。⑥自由灵活的弹性空间。
1.2图书馆空间的功能变迁
空间与环境既是图书馆服务的载体,也是图书馆服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空间在其定位、功能和作用已不能和十几年前同日而语了。2008年9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主席Julie Beth Todaro博士曾在发表的《21st Century Academic Libraries》报告中指出:“我们正在提供新的或是改建的空间吗?我们为用户提供公共学习空间、小组学习室、会议室吗?我们能为那些缺乏学术资源的用户提供远距离的、分布式的、无缝的学习环境吗?我们能通过合作提供更好的服务和节约服务成本吗?”因此,信息共享空间、学习空间的兴起,表明了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功能与角色的重新认识。
1.2.1图书馆空间的新认识。未来图书馆的空间将注重使用者、学习活动、空间场所、共享资源伙伴等4元素的循环互动与关联,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学习中心、信息资源枢纽、学术交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休闲娱乐中心。过去,图书馆利用“黄金”空间储存馆藏;现在,不常用的书刊从馆内书库迁移到校外密集书库或馆内密集书库。过去,图书馆空间以年度书刊购置量规划,很多图书馆随着馆藏增加占用而不断蚕食着读者的使用空间;现在,有些图书馆以书刊零增长来规划,围绕读者需求来设计,将馆藏空间改变为读者空间。
1.2.2图书馆空间的新需求。对于现代图书馆,封闭式书库、独立的阅览室已不再适应发展,需要营造一个现代复合式的多元化空间,以满足信息时代读者的多层次需求:①空间智能化。扩大信息空间、更换阅览桌椅、改变环境氛围、提供团体讨论、设置多媒体制作区、设立咖啡休闲区等。②图书馆要发展具有弹性的模组家具。③新的图书馆空间将逐渐进入到“海量信息的科技体验和美妙空间的艺术体验融为一体”的新阶段。
1.3信息共享空间的兴起
信息共享空间(IC空间)是一种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是一个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构成、拥有最新技术设备、提供一站式的专业的信息服务、培养用户信息能力和计算机能力、注重协作、供用户共享信息资源和原创作品并进行学术交流的崭新的空间和平台。
1.3.1全新的服务模式。作为一种全新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综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共同支持下,为读者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艺术修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
1.3.2丰富的时代内涵。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筑实体中减少了存储书刊的空间,将所有新旧媒体兼收并蓄,将实体空间的特质与虚拟空间的结构结合起来,形成互动关系,彼此成为镜像,并将更多的空间用于展览、阅读和读者团队学习,使信息时代的读者多样化的文化行为得以实现。
2信息共享空间与“七大群块”
这里提出的“七大群块”的概念是指:总服务大厅现代化的体验、密集型书库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布局、休闲中心的体现、学术沙龙氛围的营造、图书馆关键技术的应用、三维虚拟智慧平台的构建等。“七大群块”与新建馆或改扩建馆及其与原建筑体的融会贯通,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统筹考虑。
2.1服务大厅的现代化体验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日益涌动的人文主义思潮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巨大,读者开始注重和强调图书馆建筑的多元化、环保、节能舒适、精神需求以及建筑空间和建筑形式的多样化。新建图书馆可以把图书馆一楼大厅(或某楼层)打造成一个文化、文明的窗口,一个以凸显“服务立馆”的窗口,使广大读者“流连忘返”,设计、营造一座充满欢迎意味的图书馆。
2.1.1核心型交汇空间的建构。图书馆一楼大厅可建构成多功能型、核心式的服务大厅,使之成为核心交汇空间:①大厅应具备人流聚散、导向、书目查询等功能,设计时应考虑大厅的大小、形态等具体的要求。②功能的多意性和不定性。图书馆大厅要适当满足不同层次、规模的交往、休闲、展览等灵活要求。③空间应具备精神感染力和认知性,使得图书馆大厅空间的形态和设计要素应具有多变性和灵活性。
2.1.2阅览环境。图书馆可在大厅内多摆放沙发,为学生提供更为舒适的学习环境,并提供造型各异的椅子,满足不同学生需求;考虑到馆内一层部分区域灯光较弱,在一层所有阅览座位增加LED照明灯,满足阅读需求。另外,一些调研表明,读者不只需要安静的阅读空间,更需要有声的讨论空间。
2.2密集型书库建设
现代图书馆馆藏、阅览、交流的空间比例发生逆转,图书馆的建筑实体减少了存储书刊的空间,纸质书刊大量进入密集书库,将更多、更舒适、更便利的空间提供给读者用于展览、阅读。这就要求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根据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重视密集型书库的建设。传统书库建设有“一线书库”“三线书库”之分。目前,建设“密集型书库”“高密度仓储书库”,就是把一些“低质书”“剔旧书”分门别类放进密集书库。这样做不仅节约了馆员及读者查询的时间并减轻了劳动强度,也有效地实施了资产保护。
2.2.1图书流通量呈下降趋势。国外专家曾预计,印刷资源占图书馆全部馆藏的比例会越来越小,图书流通量年均下降约8%。另外,清华大学图书馆、香港和台湾地区图书馆的调研表明,图书外借量大都呈下降趋势。
2.2.2到馆人数增加。在图书馆馆舍新建或扩建的趋势下,读者入馆量呈上升趋势。到馆人数的增长提醒我们:设计良好、装备先进、与时俱进的图书馆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在大学的舞台上发挥着它们的中心作用。大学图书馆空间“人满为患”的境况,在某种角度上也反映出图书馆在学校培养具有竞争力人才中的作用,折射出现代图书馆空间和图书馆服务的魅力。
2.3信息共享空间布局
未来的图书馆将是弹性组织,弹性空间是永恒的真理。新的需求,新的技术,新的理念,导致了图书馆空间布局的调整,重点应放在信息资源共享空间的优化与设置上,以构建有大学图书馆特色的共享空间布局。
2.3.1空间特性。图书馆利用建筑物理空间勾勒共享空间时,应考虑6个方面的特性:①有主题特色。即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②组织性、秩序性。空间组织严谨,但有活力。③活泼、趣味性。即具有吸引人潮特性的图书馆。④内部空间开阔、穿透、层次性。即空间具有丰富美感,有内涵。⑤方向性。出入、上下动线,简约、清楚。⑥前瞻性、弹性。空间可弹性变动使用。
2.3.2“自助”理念。现代图书馆空间的理念转变了传统图书馆的视角,它从服务和管理的角度提出“自助”的理念。读者的自主性、自由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图书馆空间最大限度地自由开放,各楼层之间彼此联通,管理者的位置彻底改变,整个场所仅设置总服务台和咨询及引导服务的基本人员,其他与读者相关的管理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来完成。这样既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同时又大大减少图书馆管理人员数量,节省人力资源,真正使读者成为图书馆的主人。
刘二灿:基于IC空间图书馆顶层设计的基本理念*2.3.3建筑空间的利用。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空间的构建来说,硬件是基础,软装是美化,品质是内涵,生态、和谐是目标。图书馆要在坚守理念的前提下,完善设计,实现功能,进而体现其价值,使之成为永恒主题、时代轨迹、文明象征。
2.4休闲中心的体现
大学新建图书馆或改扩建后的图书馆可规划某楼层,布设成休闲、娱乐中心,构建读者自习、交流区域,提供简餐、茶水、咖啡、文化超市等服务,营造出“悦读”新境界,吸引读者进入图书馆。空间和新增内容兼容了许多新的功能。另外,大开间的布局,挑空设计,宽敞明亮的空间会令人耳目一新。
2.5学术沙龙的营造
图书馆已从管理阅览型向综合的信息开放型发展,图书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在资金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设置视听、研究、交流、自习、讨论、会议厅、展厅等不同的空间。
2.5.1大开放、小封闭的空间设计。大开放是指阅览室具有多种功能,融查、阅、藏、管、参等于一体。小封闭是相对的概念,主要指的是一些辅助功能和管理空间的相对封闭性、多样性空间的创造,如:设立各种类型的研究室、辅导室、交流室、休闲阅览区以及类型多样的小组研讨室等。
2.5.2“创客空间”的构建。“创客空间”目前已经嵌入大学、社区中心、成人教育等机构中。所谓的“创客空间”,具体地讲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物理场所,一个具有加工车间、工作室功能的,开放交流的实验室、工作室、机械加工室。读者在创客空间里共享资源和知识,合作进行创造,最终将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其“潜能”和发展空间巨大。
2.6图书馆六大关键技术的应用
2.6.1WiFi覆盖。这里所谓的图书馆WiFi覆盖与国内几大公司如中国移动、电信、联通的WiFi覆盖有所不同。图书馆的无线网络是指图书馆购进的商品化数据库、馆藏书目数据等具有产权保护的电子资源,在校园网或者在图书馆所覆盖的一定区域内能够为师生提供查询、浏览或者下载使用,为教学、科研服务等。如:师生可以利用手机或者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远程查询馆藏图书信息,可以网上预约、续借等。全区域的WiFi网络覆盖,是实现“智能化数字图书馆”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WiFi覆盖面已经由原来的几米拓展到了6.5KM左右。
2.6.2一卡通技术。近几年迅速普及的“校园一卡通”技术以智能卡为载体,结合微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诸多高新科技。“一卡在手,走遍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2.6.3网络隔离与协同。虚拟网通道和专用物理通道保证各层次网络连接和信息传输的安全,并实现专网、虚拟网、校园网的隔离与协同。
2.6.4统一身份认证。统一身份认证是信息化校园的基础平台,为校园的各种应用服务提供了统一的用户管理和身份认证平台。
2.6.5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技术。它是基于一卡通技术的数字校园管理技术。它通过完整的密钥体系,在权限分配、登录控制、身份验证、密码控制、日志跟踪等方面实行严格管理,并对每个业务的关键点都实施了安全措施,构成了完整的安全体系。
2.6.6Web Services技术。Web Services作为一种动态整合现有计算机系统的工具,具有创造效率、提供新功能的优势,已成为近年来技术领域中的主流,并被广泛使用。
2.7三维虚拟智慧平台
三维虚拟智慧平台采用最前端U3D虚拟化场景搭设技术,真实采集现实场景,以高模拟三维制作,以其独特的交互性及多感知性,构建一个集智能导航、智能管理学习、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化虚拟平台。如:虚拟翻书系统就是虚拟电子书,又叫感应翻书、电子翻书、互动翻书、魔幻书等。虚拟电子书犹如一本打开的书籍,书内记载丰富,包括动画、视频、图片等,读者可以自左向右或者自右向左用手翻阅,就像在看一本普通的杂志一样。这种虚拟翻书形式新颖,视觉冲击力强,给人以神奇感,而且可以展示的信息量更大。
3建议与思考
对于大学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布局来说,目前有两种情况:一是新建图书馆,二是改扩建图书馆。改扩建图书馆就存在一个“三位一体(原馆舍、改扩建主体、‘七大群块’的融会贯通)”的实施,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这里仅提一些朴素的、基本的想法,供设计部门、领导决策参考。
3.1设计师与馆方参与
成功的图书馆必须有好的业主和好的设计师。建筑师注重造型,张扬个性。国内的模式仅仅是做“毛坯”建筑设计;而业主则强调实用,体现功能的要求。这就需要两方面的沟通,馆方应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做人文设计,其结果会完全不同。早参与比迟参与好,迟参与比不参与好。
3.2避免“二次”投入
图书馆在规划方案、基建中要综合考虑环境建设:①融会贯通问题。即原建筑与改扩建主体,各楼层的桥接,存在安全、协调和美观问题。②动力配电系统。图书馆强电统一供给,有冗余。③综合布线系统。如:强弱电布线、信息系统、综合布线及读者出入等问题。④综合利用。原建筑看起来“不合理”“多余”的空间,可以稍加改造,综合利用,如复印室、照相室等。
3.3理论联系实际
在诸多前瞻性理念的指导下,图书馆应综合考虑学校存在的多种因素和图书馆目前的实际情况,有问题及时与校方、建筑方沟通,取得信任,得到最大支持。
3.4量力而行
环境建设要量力而行,实施先有后优策略。跟踪建设项目,是对图书馆人的理念、技术、功能和发展的理解程度的考验,也是一种学习,要在学习中成长、提升,努力打造一个以人为本,一站式、协同式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东来,刘锦山.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675.
[2]於维樱编译.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新发展计划[J].图书情报工作动态,2011(6):1-2.
关键词:资源利用 图书馆 占座
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其发生和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图书馆从最初的以藏书为主要职能的私人藏书状态发展到封建时期以中央藏书和地方藏书,国家藏书和私人藏书同步发展的状态,再到现在以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开放型社会机构的存在,更注重以人为本。在资源高度匮乏的今天,如何集中各种资源、高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及如何协调和分配各种资源是图书馆主要的职能。
随着借阅体制的改革、扩大招生和社会读者的增加,高校图书馆资源与学生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每逢考试期间,图书馆的座位更是异常的紧张,有些学生往往难以做到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定,一人占多位或者长时间离开座位的情况常有发生,出现了高校图书馆特有的带有普遍性的占位现象,损害了其他同学的利益,大大降低了公共资源的使用率,形成了不良的风气。为了给广大读者提供一个文明有序的学习环境,维护图书馆良好的阅读秩序,保证阅览室座位有效公平地使用,我们利用指纹系统、感应系统和数据库技术来完成对图书馆座位的自动分配和监测以杜绝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发生。
1.系统总体设计
我们把图书馆分为阅览室和自习室。阅览室里不准带外来的书籍进入,而自习室可以带外来的书籍进入。读者进入图书馆之后可选择是进入阅览室读书、借书还是进入自习室进行学习。本系统分为两个大的模块:一是门禁系统,另外一个是座位实时监测系统。其中门禁系统中又包含了终端系统。本系统可以自动分配和预约自习室的座位,实时监测恶意占位现象,对实现图书馆的自动化管理、减轻管理员的负担有着很大的帮助。
2.门禁系统的设计
自习室的门禁是带有指纹识别系统的自动门,外面配有终端多媒体设备。我们首先要对全校的师生进行指纹采样,建立一个全校师生的指纹数据库。
2.1指纹系统门
当要进门时把手指放入指纹检验器上,门禁系统会自动分配给空闲的座位号,同时门打开。
门禁指纹程序流程图:
输入指纹、调出数据库的数据是否有匹配信息、如若没有则不分配座位号;如若有则分配空闲座位号,如若没有空闲座位号则不分配。
2.2门禁系统终端
终端系统是带有查询座位、预约座位、查询书籍、预约借书、借书为一体的多媒体机,简单便捷的界面操作可以提供读者更自由地空间和时间进行阅读。
2.2.1预约座位
首先使用图书证件放在多媒体的证件扫面口进行红外线扫描,多媒体会调出证件的信息,主页会显示“欢迎***光临”,主面上有多个选择按钮,点击进入预约座位,选择读者想要预约的自习室,系统会出现已选自习室的座位图,其中有空闲的座位显示的是绿色,非空闲的座位显示的是红色,读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座位(如靠窗的),并记住座位号,对号入座。
2.2.2预约借书
在主页面上点击进入查询书籍,会出现书号查询、关键字查询、作者查询、主题查询等搜索手段。所有满足查询条件的书籍会显示在屏幕上,同时显示的还有书籍的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书籍的存放地点、书籍的现有藏书数目等。
在所有的搜索结果中如有读者想要借阅的书籍读者可以预约借书。此时读者在每个搜索结果中的书籍的最后有预约按钮,读者可以点击预约,被预约的书籍将会为该读者保留2个小时。
3.座位实时监测系统的设计
自习室的每个桌子配备带有传感器的感应系统,能更好地实时地管理座位。
以图书馆桌子为基台,被分配出去的桌子的座位实时监测系统的电源开关被打开,通过热式红外线传感器感知座位上是否有人的信息给系统[1]。若感应到没有人在座位上,则单片机开始计时,如果一段时间内(如30min)该座位一直无人,则该系统反馈给门禁系统,该座位号则显示空闲状态,可以接受其他读者的预约或者使用;如果在规定时间内有人回来,则系统恢复该座位状态为有人使用状态,重新查询。
4.结束语
图书馆从以书为本位的时展到现在以人为本位的时代,充分地体现了知识共享、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该系统恰好能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资源的匮乏之间的矛盾,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更好地传承精神和积累知识,使图书馆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本系统不仅仅可以用于图书馆自习室座位的管理,还可以广泛地运用到资源相对紧缺但是利用率很高的公共设施,对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避免可能因资源使用而引发的矛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倪江生,东南大学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项目技术报告院系项目,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