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范文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3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

篇1

目前,企业信息系统中的威胁主要来源于外部因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有很多不法分子会想方设法的利用各种手段窃取企业信息,最终获得经济效益。还存在部分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为占取有利位置会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对方企业信息,最终达到击败对方的目的。目前在国内黑客人侵企业网络的主要手段有直接进攻企业信息系统和传播病毒两种。

二、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安全意识企业在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应意识到企业信息的安全问题与企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一旦企业的重要信息被窃取或外泄,企业机密被泄漏,对企业所造成的打击是非常巨大的,同时也给竞争对手创造了有利的机会。因此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为后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安全性能高的防护软件虽然任何软件都是有可以破解方法的,但是对于安全性能高的软件而言,其破解的困难性也随之增加,所以企业在选择安全软件时应尽量选择安全性能高的,不要为节省企业开支而选择性能差的防护软件,如果出现问题其造成的损失价值会远远的大于软件价格。

(三)加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管理首先,对于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而言,无论是使用哪种安全软件都会遭到攻击和破解,所以在安全防御中信息技术并不能占据主体,而管理才是信息安全系统的主体。因此建立合理、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体质对于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合理、规范的管理信息,才能为系统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建立安全风险评价机制。企业的信息系统并不是在同一技术和时间下所建设的,在日常的操作和管理过程中,任何系统都是会存在不同的优势和劣势的因此企业应对自身的信息系统做安全风险评估,根据系统的不同找出影响系统安全的漏洞和因素,并制定出详细的应对策略。

(四)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意识首先,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应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维护,在企业人员培训中加入对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从而使企业工作人员自觉提升安全防范意识,摆脱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网络认识误区。加强对对网络黑客尤其是未成年人黑客的网络道德和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使他们自觉遵守网络使用的法律法规。其次,应当利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普及对全体员工有关于网络法律法规及网络知识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

(五)网络的开放性使得网络不存在绝对的安全,所以一劳永逸的安全保护策略也是不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实施的网络安全策随着网络问题的升级而发展的,具有动态特征。因此企业制定的策略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并根据网络发展状况、策略执行情以及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更新,这样才能确保安全策略的有效性。此外企业还应综合分析地方网络安全需求,进一步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以减少网络安全存在的风险,保证信息化网络的安全性。绝大部分的企业信息被窃取都是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行的,因此必须加强企业的网络管理,才能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在安全的状态下运行。针对信息安全的种类和等级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方案,并提前制定出如果发生了特定的信息安全事故企业应采取哪种应对方案。当企业信息安全危机发生时,企业应快速成立处理小组,根据信息安全危机的处理步骤和管理预案,做好危机处理工作,避免出现由于不当处置而导致的连锁危机的发生。另外,还应在企业内部做好信息安全的培训和教育工作,提高信息安全的管理意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

三、结语

篇2

关键字:职高教育信息技术开放性教学 课堂设计

一、职高信息技术课堂现状及其原因

我国很多地方的职高教学当中出现了:台上老师激情演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造成职高信息技术课堂表现不佳现状的首要原因就是职高入学门槛低,学生和家长对职高认识存在偏差。一是,职高入学门槛低意味着职高生源素质难以保证,职高的生源主要是由中考落榜生,对高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还有一部分是小学没毕业来职高学习技能的,因此这些学生的质量层次不齐,加上他们正处于性格塑造期,加大了这些学生管理的难度。二是,部分家长和学生对职高认知存在偏差。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传统的高中教育和初中教育才应该好好对待,学成有出息,而对于职高这样的技能型学校,只要学习技能即可,不必过分重视成绩,造成学生学习动力缺乏,进而使他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人格塑造产生偏差。三是,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职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人生发展的方向,是以培养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但是,在职高实际教育中依然延续普通高中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普遍存在,忽视了学生教学主体地位。

二、做好职高信息技术开放性课堂设计途径

2.1,从情感角度对职高信息技术教学课堂进行开放性设计

职高的教学目的不是简单的将课堂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通过课堂学习,帮助职高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心。职高的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与其他教学内容有很大的区别,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偏重于实用,如果没有树立相应的职业道德观念,则很容易发生学习滥用信息技术,对其本人和其他人造成伤害。比如,学习网站安全知识时,网站安全就必须要学会如何处理好攻与防的关系。因此老师必须在开放性课堂上进行设计,老师应该考虑如何在传授网络安全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大部分的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正义和英雄非常尊崇,因此职高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介绍黑客历史发展历史,剖析红客与黑客的不同,讲解红客英勇事迹以及中美网络大战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2.2做好课堂问题设计

2.2.1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缺陷。

传统课堂,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滔滔不绝的讲授以灌输方式的教学活动,学生是听课的机器, 这充分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导致大部分学生厌倦数学枯燥无味,没有兴趣。甚至有些教师持有这样一种错误观点,他们认为把教材讲解明白易懂,学生的疑问就越少,对知识就会学的越深刻。但事实非你所愿,只有学生学会思考,进行思维加工,才能更有效。再者对职高学生而言,注意力能持续45分钟者寥寥无几,特别基础较差学生,听得太多,失去了积极思维,消化和理解的机会

2.2.2 开放性课堂设计就必须要重视课堂问题设计

职高信息技术课堂要充分利用提问,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堂不单单只是讲解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更多的在于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帮助学生树立软硬件关系,做好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程序的编写。编写一个相应的程序时,老师的任务不单单是手把手的教会学生机械式被动练习。而是,应该通过运用不同计算机语言,C语、C++等,在达到程序目的的前提下,对程序进行不同语言的汇编工作,同时通过老师的课题提问,帮助学生找出可能的程序漏洞,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编写态度。在比如,设计网页时,老师不单单是要学生学会设计一种模板,更重要的是通过课题提问,帮助学生实现网页设计内容在不同浏览器兼容性,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2.3 采用多媒体教学,创新教学手段

传统的职高信息教学课程上,由于学校教学设施的不完善,很多的信息技术课程都是理论课,一本书一支粉笔就可以完成整个教学工作。但是,新课改下,无论是学校还是老师必须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努力创新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往常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动画和多彩文字形式表现出现,既生动形象的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这就需要职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和教研部门改变陈旧教学思路,积极营造良好课堂开放氛围,一是,要注重课堂学习小组建设。课堂小组可以将大班级划分为几个小团体,这有利于老师教学工作的展开和评估学生学生进展程度。二是,重视课堂活动,增加课堂实践。信息技术与职高其他课程不同,更加注重课堂和课下实践,因此老师教学课程内容要少套话,理论知识,多留实践时间和实践作业,努力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动手能力。

三、总结语

搞好职高信息技术开放性教学课堂设计就必须坚持学生个性化与教学互动化原则,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做好课堂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提高和完善教师素质是适应教育新模式的重要因素[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15期

[2]曾勇民;刘欣;;高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1年45期

篇3

【关键词】煤矿;信息网络信息系统;网络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建设也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国内大、中型煤矿企业基本上都已经构建和装备了企业互联网、工业以太网、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工业控制等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煤矿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而且很多工业系统自动化程度非常的高,比如提升系统、选煤系统等已经实现了无人操作,远程开停、故障闭锁等,操作人员只需要对运行的参数进行观测和记录,大大提高了人员工作效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今天煤矿企业信息网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煤矿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现状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和探究。

1现状分析

我国中、大型煤矿企业建设和应用了大量的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并且这些信息系统已经深入到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促使煤矿企业从传统的密集型、重体力生产模式向“采掘机械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模式转变,有力地提升了煤矿企业管理效率,加速了煤矿的企业转型升级。但是煤矿企业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1企业管理人员对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主要表现在四点,一是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组织体系,相关的制度建立和落实不到位。二是企业大都没有编制详实可行的信息网络安全预案,也没有进行相关的应急演练;三是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比较少,企业安全防护设施不全;四是企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网络安全的知识非常欠缺,只注重信息系统具体应用和预设功能,对于操作可能带来的网络威胁没有防范意识。

1.2信息孤岛与信息网络安全之间的矛盾日益冲突

早期煤矿企业建设的信息系统和工业控制系统都是一个单一的个体,相互独立,之间没有任何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控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孤岛”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但同时产生的信息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信息孤岛”的消除依赖网络的广泛应用,而网络正是信息安全的薄弱环节。消除“信息孤岛”势必使工业控制系统增加大量的对外联系通道,这使得信息网络安全面临更加复杂的环境,安全保障的难度大大增加。

1.3信息安全管理人员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不足,主要依靠外部安全服务公司的力量

主要原因有三点:(1)煤矿企业地处偏远山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相对都比较差,很难招聘到高科技人才,即是招到人也很难留下来。(2)企业以煤炭生产、加工、销售为主业,信息技术人才发展空间小、大多数人员都只是从事信息维修工和桌面支持之类的工作。(3)信息安全管理人员长期得不到培训和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量有限、业务水平处在较低的一个水平,所以只能依靠外部安全服务公司。

1.4信息网络安全防护设备利用率低,很难发挥应有的功能

煤矿企业在信息网络建设初期都会做网络安全方面的布置,比如在网络边界架设防火墙、入侵检测设备,在内部部署杀毒软件,形成了软硬件相结合的防御模式,可是很多企业的防火墙和入侵检测设备从安装到被替换可能从来都没有做过配置更新,和漏洞修复、打补丁之类的操作,大多数的员工电脑也从不安装杀毒软件,这就做法无形中弱化了我们防御的盾牌和进攻的长矛,使网络安全防护设备长期处于半“休眠”状态。

2重要性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浙江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网络安全观,足以证明网络安全对于国家的重要性。那么同样对于现今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和工业控制系统的现代化煤矿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网络安全也就没有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改变了企业的生产方式,优化了企业的管理流程,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率,可是同样却又不得不将企业置身于互联网之中。互联网是一个“超领土”存在的虚拟空间,存在各种潜在的威胁,比如利用木马、病毒、远程攻击、控制等方式,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修改控制系统指令、攻陷服务器、盗取个人信息等,这些都有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这些还只是企业内部的损失,很多大、中型煤矿企业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效率都开通与集团公司之间的专线VPN,承载了很多应用服务包括协同OA、生产调度、销售等等的数据都要进行通信,如果信息网络安全受到攻击瘫痪,都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更有甚者可能通过煤矿企业本地发起攻击,致使整个集团的信息网络受到严重威胁,所以煤矿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信息网络安全观,充分认知信息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增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

3总结

总之,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今天,信息网络安全已经是每一个煤矿企业必须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也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积极参与和考虑的问题。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煤矿企业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通过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检查,准确掌握企业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状况,详细评估企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威胁,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构建企业信息网络安全的“防火墙”,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职工娱乐生活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健康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陈龙.煤炭企业网络安全建设与管理探究[J].煤炭技术,2013.

篇4

【关键词】4G;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在我国4G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之前,经历了1G网络、2G网络与3G网络,虽然可以有效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运行有效性,但是,在实际运行期间,还会存在较多网络安全问题,相关技术人员必须采取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其进行处理。

一、4G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隐患问题

在我国4G无线通信网络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安全隐患问题,难以提升网络系统的运行质量,无法保证其运行有效性,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4G无线网络面临的现状。4G无线通信网络是很多无线网络连接在一起的通信方式,其中包括:MT、无线接入网等,可以有效促进人们通信的先进性。随着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发展与无线网络的使用,MT可以在无线协议的情况下,参与各类无线活动,能够提升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有效性,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衔接问题,并作为各类无线网络的连接纽带。但是,在其实际运行期间,还是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主要因为MT系统的网络安全性较低。第二,4G用户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在用户应用4G无线通信网络的时候,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不能根据现代化通信网络运行需求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用户还没有得到一定的使用权限,不能保证用户的合法性质。另一方面,在用户实际应用4G无线通信网络的时候,不能根据移动环境或是OS字体软件实际情况对装备信息进行调整,难以提升其工作可靠性[1]。第三,4G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可伸缩性较低。在4G无线通信网络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安全问题,难以提升其可伸缩性,也无法保证网络运行系统的安全性,难以增强其工作效果。

二、4G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

在对4G无线网络进行安全防护处理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案,创新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保证可以满足现代化4G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防护需求,提升其运行安全性[2]。

2.1安全措施

在对4G网络进行安全维护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采取计算机软硬件保护措施开展相关工作,促进网络内部环境的优化性,减少容易被袭击的硬件接口。同时,相关技术人员还要加大对温度、电流与电压检查测试工作力度,利用物理预防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保证可以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增强网络系统运行有效性,发挥安全工作作用。

2.2科学应用效能方式

4G无线通信网络的运行,需要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科学应用效能方式,减少各类资源对无线网络的约束问题,制定完善的安全规划方案,保证可以提升无线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同时,在交换安全协议的时候,必须要简化安全协议相关信息,保证可以提升其工作便利性与有效性。在应用MT系统的时候,要尽量较少系统的工作量,保证可以提升协议系统的运算能力,明确系统运算责任,并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对其进行约束。另外,还要对MT系统的运算功能进行预先评价处理,确保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3]。

2.3其他安全防护措施

技术人员在对4G无线通信网络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必须要科学应用各类安全措施,保证可以利用融合性与可移动性的防范措施对其进行防护处理,以此提升4G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首先,技术人员需要共同商讨MT系统与无线网络的计算方式,在意见达成一致之后,要建设成为统一的文件,保证可以提升其安全性。其次,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利用装备方式,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安全监测,保证装备终端安全性,科学选择装配终端,以此提升4G无线通信网络的可靠性。最后,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需要科学应用混杂制措施,建设多元化的安全检测与防护系统,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措施对系统安全性进行管理,同时,还可以对其进行优势补充处理,例如:技术人员将Publie与Private结合在一起,发挥二者的安全控制作用,再如:技术人员将密码安全系统与指纹安全系统结合在一起,以此提升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满足现代化4G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防范需求,增强安全防范工作有效性,减少其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三、结语

在4G无线通信网络实际运行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创新安全防护方案,保证可以提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邵强 范磊 单位: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信规划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张超.4G无线通信的网络安全问题思考[J].信息通信,2014(4):226-226.

篇5

Abstract: Providing the young talent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about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maintain the network stability is the main aim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discipline. To help all the students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technology of network security and the way of informationization, quality educat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university.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increased in information security discipline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students in this major. This paper proposes to remain little time in class for students to present the latest case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share the experience of each other. On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ubject, it combines the experiments with appraisal system and onlines examination, increase summer class practice to enhance both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students.

关键词:信息安全;普及;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Key words: information security;popularize;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innovative consciousness;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1-0221-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通信网络广泛覆盖,网络化的消费生活和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主旋律。随之而来的不仅有生活的丰富和工作的便捷,还有更为高水平的网络攻击和信息诈骗,对人民的工作造成了重大影响,生活产生了巨大威胁。

另外,2013年6月斯诺登事件和“棱镜”计划的曝出,也让我们更深刻的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在国家层面的影响。由此看出,网络安全面临威胁日益严重和风险逐步扩大;强度高,规模大,组织严密的国家级网络威胁已经逐渐明显。信息安全学科的设立,不仅在于维护广大公民的的个人隐私和财产安全,也与保卫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已经作为国家安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2月27日的主持召开的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中,深刻阐述了“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提出了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使国家网络空间进入到一个全新时期。培养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网络安全人才是实现网络强国的基础。因此,在信息安全学科教育过程当中采取理论实践与素质培养并行方法,使学生兼备高水平的网安全专业知识和高素质的信息安全素养,至关重要。

1 学科特点

信息安全学科作为一门涵盖网络,通信,电子商务,法律等的交叉学科,涉及行业及领域较为广泛,综合性强,具有以下特点:①课程涵盖丰富冗杂,涉及高等数学,代数与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等,除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外,信息安全学科还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法律底线和是非观念。②相关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时间短。课本上的原理和知识有助于学生了解相关技术的发展和细节,但当前面临的问题及需求的技术和相关原理短时间难以呈现在课堂上。③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不能仅仅通过试卷上面的分数来现。

针对以上特点本文提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课程改革。(图1)

2 学科教学改革

2.1 信息安全素质教育的普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开篇之语就点名了创办大学,不仅是为了传播知识发展科技,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培养能够为能够肩负社会责任德才兼备的青年力量。信息安全学科旨在培养兼备网络安全专业知识和维护网络稳定安全责任感的人才,因此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加深其对自己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普及信息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专业素养。

作为一个拥有6.88亿网民的网络大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网上购物、订票、学习,求职、同城交易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而网络安全问题素质教育却存在严重缺失: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通常靠自觉,而信息诈骗靠标语提示还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具有威胁的链接常常因好奇被点开等,各种人们面临的各种信息安全威胁基本靠个人的安全意识,很难识别,一旦爆发,即使利用相关计算机技术进行溯源或防御,损失只能降低不能完全消除。在本科教学中普及信息安全常识,把信息安全教育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进行推广,全面提高国民的信息安全意识是防范各种网络威胁最基本的措施。

2.1.1 在高校普及信息安全素质教育

对于全体学生的信息安全教育普及应从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开始。网络安全是动态的,开放的,相互之间关联性强;在信息飞速流通,通信网络发达的今天,任何一个小小的事件都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从而产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态势。将信息安全素质教育作为公共基础课普及和推广,不仅要让全体学生了解到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带来的便捷,更要教会他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分辨各种信息,使“徐玉玉”等大学生被骗身亡的悲剧不再重演;从而使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安全高效地获取有用信息,对网络技术从“会用”变为“用好”。

2.1.2 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增加相关法律和心理学教育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在应对安全挑战时需要与不法分子斗志斗勇。因此,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加入一些心理学和法律相关知识,使学生具有明确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而对于安全意识的培养要不断强化,不能一蹴而就,要将它渗透到每节课中。对每一个相关知识点有实例引入,并进行相关心理学和法律知识延伸,让学生全面了解每一个问题,拉近学生与学科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兴趣。

2.2 课堂留余,给学生展示交流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主动思考是真正学习开始,只有学生开始思考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为听众,被动的复制和记忆,缺乏思考。教学中,在课堂留出十分钟时间,布置相关课题,搜索相关资料,进行展示交流,促进可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学习。

针对信息安全学科的特点,展示和报告的课题可有以下选择:①对于目前网络面临的主要威胁做出总结和分析;②以小组模式进行选择实际网络威胁案列进行介绍;③分两个大的组“攻击方”和“防御方”,进行攻防模拟。

这种课堂互动性较好,能够使学生独立思考,并对相关知识做出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体会,使学生在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2.3 设置有自动评价机制的实验模拟系统

网络安全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实验课支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学生众多,机房空间较大,不易管理。学生有问题时老师分身乏术,很难保证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得到解决。而学生遇到的问题大多相似,但由于座位分散,很难统一进行讲解。

为了使学生最大范围的得到解答,可以采取如下措施:①参考一些大型考试,如“信息安全大赛”设置带有自动评价机制的实验模拟系统,对个别难点进行讲解,在同学多次错误,无法进行的时自动提示。②可简单在线统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在得到老师准许的情况下,让率先正确完成同学辅导有困难的同学。

这种实验课方式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解答,同时更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2.4 无纸化考试

线上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时间和地点的约束,可方便快速获取所需专业技能和所学知识,且上机练习及考试能够自动记录学习中的错误,辅助学生不断提高。

就信息安全学科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来说,学生的专业水平,需要用上机实践检验所应用理论正确,算法精准,程序无误才算真正到位。在平时练习和期末考试采取无纸化的形式考核,可以同时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5 增加寒暑假实践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信息安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虽然有实验课辅助,但像毕业设计一样综合性强,能够系统深入体现专业技能的设计较少,不能真正锻炼学生实际处理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业精于勤荒于嬉,寒暑假漫长的假期,如果疏于练习,很可能将之前的知识遗忘,新学期在学习上衔接困难。增加寒暑期实践课题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状态,结合理论,提高实践能力。

寒暑假实践课题可以有以下选择:①对信息安全学科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进行总结分析并整理成册,让学生充分了解学科前景和当前前沿热点。②选择历年毕业设计进行学习和分析,锻炼学生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③结合兴趣点和信息安全学科特点做出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发散思维,寻找创新点。

3 结束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毕业生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把素质培养和传授知识同时进行,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同时具有良好信息安全素养的专业人才。在优化信息安全教学模式,实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上原则,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积极探索,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为我们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过渡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中国互联网信心中心网站,2015-12.

[2]朱薇.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网络信息安全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

[3]黄玮.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体会与案例[D].中国传媒大学.

[4]李丹.“信息安全概论”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5(34):208-209.

篇6

关键词:信息;安全;问题;对策

随着应用系统数据集中、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深入,基层国税机关日常要输入、传输大量的重要数据,在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的今天,税务网络的安全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

(一)信息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松懈,信息安全观念淡薄,保密意识不强。不少操作人员普遍认为只要有了杀毒软件,有了网络防火墙,内网电脑不上因特网,不使用移动存储介质,就不用担心自己的电脑会出现什么安全问题,觉得黑客、病毒离自己很遥远。由于操作者普遍没有危机感,造成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对信息保密技术的运用持“无所谓态度”,这实际已经构成信息安全的最大隐患。

(二)安全保密制度落实不到位。笔者曾对所在单位公文处理系统空密码进行扫描,在109位用户中发现34位用户密码为空,占31%,如果加上弱口令,这个比率应该会更高。由于大部分应用系统的数据集中在省、市局,县局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批量筛选出弱口令、空口令账户。笔者以为,全省弱口令、空口令用户应该不在少数。此外,诸如涉密文档不加密存储、不按规定销毁涉密文档等现象也普遍存在。

(三)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少税收管理员为方便工作,也会要求企业报送的部分报表均通过U盘或电子信箱传递。如此一来,U盘内外网混用就不可避免。现在提倡使用摆渡机,就是一台既不联外网也不联内网的电脑,从外网下载了资料后先拷到摆渡机上并查毒,然后将摆渡机上的资料保存到U盘或移动硬盘再拷到内网,但这种方法一方面十分繁琐,遇到时间紧张的情况就难以做到。另一方面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不能保证摆渡机的彻底干净。

(四)违规登陆因特网无法及时发现。虽然实行内、外网物理隔离,但是违规通过无线网卡、宽带拔号私自上因特网的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操作人员错误的以为拔下内网网线,然后上因特网就实现了物理隔离。殊不知,在上外网的过程中,如果浏览了带木马的网页或运行了带病毒的软件,木马、病毒就会植入个人电脑,当插上内网网线,木马程序或病毒就会在整个网络中传播。

(五)瑞星病毒库、上游补丁服务器更新补丁滞后,杀毒软件实时监控功能效果有限。由于病毒库更新、补丁下发的滞后性,税务内网的病毒、木马有时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并清除。笔者所在单位就曾发现Worm.Win32.MS08-067.d病毒,通过瑞星杀毒软件反复查杀均不能彻底清除,最后只能手工清除。据省局信息中心2008年统计,全省共查杀病毒2740536个,入侵事件236900件,形势不容乐观。

(六)缺少计算机安全策略设置。大部分计算机没有设置过本地安全策略,为图方便,大部分用户使用空口令登陆Windows。使用口令的用户,在密码复杂性、长度、更换周期方面也远远达不到安全的需要。基层单位电脑使用的操作系统一般采用默认安装,开放了所有端口,为病毒、木马入侵留下了窗口。

二、加强信息安全的对策

(一)加强信息安全宣传,树立信息安全理念。采取举办信息安全专题培训班、开辟信息安全宣传园地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安全宣传,使广大税务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并初步掌握必备的安全技能。帮助干部牢固树立“防胜于治”的安全理念,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要高度重视系统口令的重要性,省市局可以通过后台定期对空口令弱口令扫描,并将结果下发给各县局,由县局督促相关人员做好口令安全工作。

(二)加强制度落实的执行力,降低信息安全风险。大多数安全事件的发生和安全隐患的存在与其说是技术上的原因,不如说是管理上的原因。国内已经发生的许多计算机安全事件,包括计算机犯罪,技术手段并不怎么高明,主要是由于钻了管理上的漏洞。管理的关键在于人员管理,因为各种安全措施要靠人来实施,另一方面,有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出自系统内部人员。因此必须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系统内部人员的教育和管理。

(三)严格按规定使用移动存储介质。通过北信源桌面防护系统控制U盘使用节点,确实因工作需要使用USB接口的电脑,必须先进行病毒查杀,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四)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可控能力。鉴于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使用行为的多样性,光靠技术手段是不能完全奏效的,必须要动用管理可控手段,双管齐下,所以信息安全的对策是技术与管理手段并用。加强日常网络检查,严格执行内外网物理隔离相关制度。建立必要的惩处机制,对违规外联其他网络的个人除经济处罚外,应追究其行政责任,以切实提高信息安全制度的刚性。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15.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网络技术的成熟使网络连接更容易,同时安全受到威胁。安全的需求不断向社会的各个领域扩展,人们需要保护信息,使其在存储、处理或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访问或删改,以确保利益不受损害。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可以从不同角度对网络安全做出不同的解释。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讲就是网络上的信息安全,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保护。不遭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从用户的角度,希望涉及到个人隐私和商业利益的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保护,避免其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对自己的利益和隐私造成损害和侵犯。同时用户希望自己的信息保存在某个计算机系统上时,不受其他非法用户的非授权访问和破坏。从网络运营商和管理者的角度来说,希望对本地网络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避免出现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的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可能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网络具有不安全的特性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交互式的系统,连接着世界范围内的网络,在用户进行上网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要和很多其他的用户发生联系。这种联系的交互式的特征决定了信息浏览的不安全性。因此计算机网络在正常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很大的风险。

计算机网络是面向全世界用户开放的,在用户的上网过程中计算机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威胁,黑客以及木马病毒会在用户浏览信息的时候对计算机进行攻击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计算机的这种使用广阔性的特征增强了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威胁。由于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各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力度不一样,在计算机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很多不法人员会利用不同国家监管措施的不同,在国外采取危害国内计算机网络的行为。这种行为具有跨国性,当前计算机领域内的国际打击犯罪的措施比较少,客观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

2、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问题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部位,操作系统决定了计算机运行的基本情况。操作系统管理者计算机上的几乎所有的程序的运行,计算机就是在操作系统的作用下发挥自己的作用的。操作系统通过特定的程序管理控制着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的有效运行就是在操作系统的支配下进行的。操作系统在设计上会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内存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会使计算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如果在计算机的操作过程中不能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不能形成有效的防范会加大计算机系统的崩溃。有些黑客正是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不完善对计算机进行攻击,而且这种攻击具有巨大的危害性,用户对于这种攻击很难进行有效的防范,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3、计算机的防火墙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

防火墙是计算机的一道防护网,是由软件和硬件组成的在专用网和公共网络之间存在的一道安全的网络,从而对计算机经行有效的防护,防止黑客对电脑进行的攻击。现实中防火墙自身不够完善,不能对计算机形成有效的防护,在发声侵害的时候防火墙不能第一时间对电脑进行防护。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黑客会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对防火墙进行破解,防火墙被破解后会对计算机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4、计算机病毒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计算机病毒是一组通过复制自身来感染其他软件的程序,计算机中的程序运行时,其中的病毒也开始运行并且以较快的速度感染其他正常程序进而感染和破坏整个计算机。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复制性和传播性,事先设定好的计算机病毒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会迅速的扩散。很容易对计算机造成损害,或者导致开机的速度变慢,或者造成用户的信息和数据的丢失,给用户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计算机杀毒软件的更新速度不能及时的跟随计算机病毒的更新速度,更加造成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措施

1、增强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因为基本每个人都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员,因此每个人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都应该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政府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用户的意识的培养,正确引导文明上网,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尤其将强对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因为据统计,目前中国网络用户中未成年人人数最近几年人数剧增,如今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而未成年人因为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成型,对是非黑白问题的辨别能力还很弱,很容易受一些用心不良的人的蛊惑而干一些违法的行为,威胁网络安全。因此要增强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

2、要建立可靠的安全防卫体系

要想提高计算机的安全系数,建立可靠的安全防卫体制是必不可少的。首先要建立防火墙,控制外来人员以非法手段进去系统,防护墙可以很大程度的强化网络安全,减小了非法入侵和传输的可能性,而且对日常的操作都有详细的记录,对异常或者非法操作会发出警告,防止浑水摸鱼。其次对加强研发病毒查杀技术,对计算机系统定时查杀,有病毒就消灭,没有就防患于未然。

3、完善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

首先要全面的研究分析网络系统的设计,全面评估找出其中的弱点,对弱点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要加强各操作系统的监控,要及时检测不断更新。因为网络体系和其他问题的管理不太相同,网络比较自由,难以做到具体的管制,因此一定要加强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要对访问自己计算机网络的设置多层密码保护措施,而且及时检测评估计算机安全系统,防微杜渐。

4、建立网络服务器安全设置模块

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包括设置口令锁定服务器控制台;设置服务器登录时间限制、非法访问者检测和关闭的时间间隔;安装非法防问设备等。安装非法防问装置最有效的设施是安装防火墙。它是一个用以阻止网络中非法用户访问某个网络的屏障,也是控制进、出两个方向通信的门槛。目前的防火墙有2种类型:一是双重宿主主机体系结构的防火墙;二是被屏蔽主机体系结构的防火墙。流行的软件有:金山毒霸、KV3000+、瑞星、KILL、360等。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个综合性的难题,涉及到技术、管理等层面。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必须要综合考虑,制定切实的目标、方案,全方位的进行安全保护,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公安院校 安全文化 建设

一、公安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1.在教学训练的指导思想上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学生的日常教育训练中,只是重视警务技能的训练、体能的提高,大多自觉不自觉地强调勇猛顽强、敢于拼搏、不怕牺牲,而忽视实训的对抗性、实用性、控制技巧和自我防护意识。所以在公安院校涌现出的英模不少,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无畏的牺牲。

2.在安全意识的养成和深化方面缺少规范性。公安院校在学生安全意识的深化、安全素质的培养方面尚没有形成严谨、规范的措施体系,学生没有形成必要的安全意识,许多人不自觉地过分依赖警察身份本身的威慑力,认为自己将来是警察就有安全感。因此,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安全意识的培养和养成只能依靠经验的传授和积累,只能依靠老同志的“传、帮、带”,如果跟的老同志经验丰富,安全意识强,这个民警可能就少走弯路,少吃亏,反之,伤亡的可能性就大得多。

3.目前公安院校的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公安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的学生来源是相同的,但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是不同的。公安院校的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的危险性预期要远远大于普通院校。目前,在进行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公安院校并没有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类课程;也缺乏关于安全教育的专门教育;并没有针对公安职业所存在的风险和有害因素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介绍;没有将安全文化的精髓渗透到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中。

4.在公安院校的校园安全工作方面缺乏明确的安全文化主导意识。目前,公安院校很注重校园的安全工作,各个学校确立了“平安校园”的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但在执行中还大多停留在安全管理、安全技术保障的层次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树立起只有通过安全文化在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识领域的渗透,使所有人从内心产生安全需要,才能够达到校园的根本安全的意识。

5.公安院校的安全文化在内涵建设方面不能满足其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公安院校在校园的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校园的安全文化是为了维护安全而创造的校园安全物态文化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相对于公安院校而言,虽然也建立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办学时间相对较短,办学理念和经验的相对稚嫩,使得其在安全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安全伦理道德、安全管理哲学、校园安全管理理论及方法等方面的建设常常赶不上传统的普通高校,这就造成公安院校的学生在安全文化的认知方面较传统普通院校的大学生有所差距,这种状况与其将来所要担当的职责是极其不相称的。

二、公安院校安全文化建设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观念

人的生命是万物中最神圣的、最珍贵的存在。所以,尊重生命,关爱健康是全社会和每个人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准则。因此,公安院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增强“生命意识”,要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观,时时处处事事把安全记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更要落实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

2.树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安全观念

“事故是可以预防的。”就是说,任何事故,只要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事故是可以防止的。这一原则是所有预防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够把安全工作与教学、训练、管理、科研等工作同步进行,变事后处理性的被动管理向以危险预测、控制与评估为重点的预防性安全管理的方向发展。

3.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安全观

事故和事故发生的原因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这种因果关系一般是必然的,而事故与所造成的后果之间的关系则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即使是相同的原因所造成的事故,其后果一般也是不相同的,它取决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因素。由于这个原因,致使许多师生员工对一些安全隐患总是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问题不大,即使出现事故,也不会有多大损失,认识不到事故隐患的潜在性和危险性。

(二)转变教育理念,确定安全文化建设在公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公安院校应当认识到警察在和平时期是具有较大危险性的职业之一,具有很大的牺牲和受伤的可能性,公安院校的安全文化教育对学生将来工作的深远影响,进而确立安全文化教育在公安教育中的基础地位,逐步推动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并融汇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开设专门的立足公安职业的安全教育基础课程,传授各种不同的公安情境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法制教育,有计划地将安全文化知识纳入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中,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安全品行和自我防护意识。此外,还要教育学生掌握基本的预(报)警、避险、逃生、安全救灾的必备设施和工具的使用方法,加强防恐、防暴的综合救灾演习训练,提高事故处置的能力。

(三)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活动等多种形式,营造校园安全文化的氛围

文化的积淀不是一朝一夕,但一旦形成,则具有变化人、陶冶人的功能,任何社会人都是一定的文化塑造和教化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利用管理的、技术的手段保证网络安全,以免一些错误思潮和不健康的意识形态影响青少年的同时,还要将安全文化融入网络文化当中,建设富有文化底蕴、内容丰富的安全文化宣传网页以达到宣传和弘扬安全文化的目的。

(四)做好校园内部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环境建设,实现学校物态的本质安全

校园安全文化不仅仅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校园安全文化和一般文化一样,其孕育、产生和成长都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学校的物态文化也是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物态文化对在校学生的影响也是广泛的、潜移默化的。所以,学校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环境建设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公安院校安全文化构成要素中,最直观、最外显的因素就是公安校园的硬环境和硬设施,它不仅仅包括师生员工因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的需要而使用的各种防护、保护人类健康与安全的工具、器具和物品,还包括独具公安特色的安全防范设施。

(五)充分运用人才、技术资源优势,丰富公安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在安全物态文化方面,公安院校有其独特优势,公安院校在警、学、研方面的紧密结合的传统和现实状况,使得公安院校能将大量公安专业技术(例如安全防范技术)应用于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中。例如,学校的多媒体监控报警系统不仅仅应用于日常的教学和科研,而且,大面积应用于教学楼、实验室和图书馆,实现了校园防盗、防火的适时监控,大大提高了校园的安全条件和安全可靠性。使公安院校的学生在具备了传统普通高校学生安全物态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利用公安院校的独特技术优势和资源,从而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其安全文化的认知和素养。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职高 信息技术 开放性教学

一、实施开放性教学的原因

职高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因此生源素质相对较低。学生学习基础差,态度不端正,学习困难大。尽管如此,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有些学生学习一时跟不上,并不意味着他们缺乏智力才能。只要施以良好的教育,调动其积极性,后进学生是完全可以转化为优秀学生的”(苏霍姆林斯基)。

加上各种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我们提供更丰富的教学手段和策略。教师在明确职高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思想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充分考虑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灵活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开放性教学的理论依据

1.系统科学的“有序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进行丰富的信息交流和转换,才能使系统从低级结构向高级结构有序发展。如果系统与外界无信息交换,则系统就封闭,发展就无序。用“有序原理”审视小学语文教学系统,就应广开语文学习的信息之源,使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与社会、家庭、老师、同学等进行大量、多层面的信息交流,追求语文教学的高效。

2.施金纳的行为主义教育观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开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选择权,让选择权回归,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高。

三、职高信息技术开放性课堂的实施途径

1.从情感角度吸引学生,挖掘非智力因素。开放性的课堂首先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积极的情感总是给人以良性的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则阻碍人的发展水平。关爱学生、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技能。职高学生调皮的多,不爱学习的多,在心理上或多或少都带有自卑感,更渴望被关注,更渴望成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营造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让所有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碰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教师平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欢乐和满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提高课堂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注重能力培养。《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富尔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开放性的课堂,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只授人以鱼,而不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帮助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编写一个相应的程序时,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机械式被动练习。而是应该通过运用不同计算机语言,C语言、C++等,在掌握程序语言和知道程序目的的前提下,对程序进行不同语言的汇编工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教学经验,帮助学生找出可能的程序漏洞,培养学生严谨的程序编写态度。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3.培养发散性思维,鼓励创新。教育学家裴斯洛齐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发展思维。”发散思维是以同一来源材料获取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将思维方向发散于不同方面的思考,从而使人的思维趋向灵活、多样,富于创造性。职高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地点是课堂教学,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注意学生聚合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为目的。

例如,在讲“网页制作”这一节时,传统教学方法是:老师一一讲解Frontpage的各项功能,然后学生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巩固各项操作。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只会做题目,却不会系统制作网站。为了构建多边的、主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由单向性的信息传递向多向性的信息传递转变,我们把这部分的教学分为“建站规划”、“初建网站”、“网站优化”、“动态网页”和“网站的与评价”5个模块,鼓励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生疑、质疑,进而找出新的结构、新的点子、新的思路。学生学下来对建设网络家园有了系统的掌握,大部分学生能做出比较优秀的作品。再比如,设计网页时,老师不但要学生学会设计一种模板,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实现网页设计内容在不同浏览器兼容性,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

4.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可视化教学。开放的课堂,形式多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往常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动画和多彩文字形式表现出现,既生动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时,假如仅仅用语言讲解,学生很难理解,其结果既浪费口舌效果又不好。我就用多媒体技术把该知识做成Flas,把计算机拟人化,通过计算机(病人)到医院看病的经过,讲解故障的诊断和维修。计算机通过其语言(文字和声音)和医生交流的过程就是故障排除的过程。一个出色的故事讲完,课程也结束。出色的讲解、立体的演示帮助学生把该本节课的知识牢牢地掌握,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非常好。

5.加强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参加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是进行开放性教学的有效手段。教师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如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针对职业教育和专业特点,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区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比如在我校,不少文化课教师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水平比较低,他们经常会请教我一些非常简单的问题。后来当学生学了计算机故障的诊断和维修知识之后,再有同事问我的时候,我就去教室叫几个水平比较高的学生到办公室帮这些老师解决困难。一开始的时候学生觉得不好意思,不敢在科任老师面前卖弄,那些老师也将信将疑。等到问题解决了之后,老师很开心地赞扬了这些学生,学生更是兴高采烈,很有成就感。一举两得。老师的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师生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就要求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实践中,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

6.变单一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教学中经常用的教学形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操作、实验、参观等进行多元化、全方位、参与式的学习。这种形式有利于改变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优化学习效果的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置身于开放性的现实情景中,主动探索研究、自主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案,从中学会如何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表达思想、交流成果等。通过研究性学习能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例如,我校有个老师在“flas制作”的《图层的运用》这节课中,并不是直接对图层的定义、功能和操作进行讲解,而是先让学生尝试在没有图层的前提下用“运动的小球”的知识完成“让太阳从草坪上升起的动画”。学生经过操作后发现两种情况:部分学生草坪和太阳都不动,其他学生草坪和太阳都动。这时老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引出图层的功能:我们只要将草坪画在一张薄膜(图层)上,将太阳画在另一张薄膜(图层)上,然后移动太阳所在薄膜就可以了。最后让学生运用图层来完成。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马上对图层的概念有了形象的理解。

7.利用微课,实现同步教学。信息技术里上机操作比较多。很多时候,学生会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教师在教师机上操作(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学习速度并不一致,因此有的学生下课了还没有掌握好操作技术。教师可以制作微课,放在网上,提供给学生进行课后的及时补救。

当然录制的微课,需要教师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如讲文件的操作时要讲清楚保存位置、文件名、文件类型等。这样在保存中最关键的地方如保存与另存为的区别与联系,学生还可以反复观看,反复练习操作。

8.从职业角度教育学生,提高学生道德感。职高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目的的,职高的教学目的不仅是简单地将课堂知识传递给学生,还要通过课堂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和责任心。职高信息技术教学更加偏重于实用,如果没有树立相应的职业道德观念,则很容易发生学习滥用信息技术,对其本人和其他人造成伤害的事。比如,在学习网站安全知识时,网站安全就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好攻与防的关系。老师必须在开放性课堂上设计,考虑如何在传授网络安全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大部分职高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正义和英雄非常尊崇,因此,职高信息技术教学可以通过在课堂上介绍黑客历史发展历史,剖析红客与黑客的不同,讲解红客英勇事迹和中美网络大战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总之,要实现职高信息技术课堂开放性教学,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学习动机。其次教师要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坚持学生个性化与教学互动化原则,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设计好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再莲.职高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4.32:123.

[2]赵响亮.强化信息技术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谈如何构建高效的职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2:96-97.

篇10

在网络安全中,意识形态安全是第一位的。没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国家政治制度安全。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网络自由”之名,大肆输出意识形态,鼓吹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诋毁、攻击我国的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形成极大冲击。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必须坚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打造网络强国。

一、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张的“网络自由”是侵犯别国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网络自由”的本质是网络霸权主义。关于网络空间的适应性问题,一直存在争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拥有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的先进科学技术,主张“先占者”,即“网络自由”。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因而网络自由只能是西方国家的自由,而不可能是平等的自由。当然,西方国家并不是不承认网络的存在,只是在网络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在关乎自身利益的时候,就宣示神圣不可侵犯,屡次借各种理由对中国等进行指责和提出维权要求;而在无关自身权益的时候,就高调地抛出 “网络自由”论调,宣称网络空间没有边界,不受限制。这种双重标准就使其网络霸权主义的实质暴露无遗。自从2013年美国情报部门雇员斯诺登出走爆料以来,美国利用网络技术侵犯他国的行径就不再是秘密,美国国务院对此事件也并不避讳,而且还极力辩护,并借机对其他国家进行指责。特别是2015年上半年以来,美国持续热炒所谓“中国黑客对美发动网络攻击”,将矛头直指中国。美国国防部长也曾明确表示,“网络攻击已成为美国遏制某些敌国的重要手段”。可见,美国这个在网络安全问题上叫嚣最大声的国家,其实却是对世界各国进行间谍活动最猖狂、对别国网络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网络自由”只是其在网络空间推行霸权主义的幌子。

主张“网络自由”的目的在于借助网络推行意识形态战略。互联网时代,美国等西方国家将其意识形态战略的重点放在网络空间,借助网络向其他国家大肆推行其价值观。为达成这一目的,西方国家就必然要极力维护其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于是就抛出了“网络自由”主张。“网络自由”说到底就是西方国家为实施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排除障碍而定制的概念,其目的决不是促进各国网络自由平等发展,而是为西方意识形态战略在网络空间的推行提供合法性的依据。

二、网络的国际公认性使得“网络自由”无以立足、不攻自破

网络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客观事实。首先,网络的存在具有客观逻辑。信息时代,网络空间虽然是虚拟的,但却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已发展出了包括网络经济领域、网络政治领域、网络文化领域以及网络社交领域等完整的网络生态体系,各国都在加紧建设网络服务系统和网络基础设施。网络空间的客观存在就决定了网络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其次,网络的存在具有现实的物质支撑。任何一个空间,只要存在价值和利益,就必然会引起纷争,而有纷争则就意味着存在所属权的问题。在网络化的今天,各国的利益诉求越来越集中于网络空间,导致网络空间硝烟四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甚至开始策划“互联网大战”。因此,网络空间必然存在网络疆界,有疆域自然也就必然有国防,网络边疆和网络国防就是网络存在的物质支撑。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行使网络,网络的客观存在已成为国际共识。再次,网络的存在具有法理上的依据。早在2003年,由联合国提议召开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就对“制定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共政策属于一国范围”有了明确说法。尤其是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提出“尊重网络,不搞网络霸权”的主张,更是得到与会各国的一致认同。所以,网络不仅在现实中真实存在,而且还具有明确的法理依据,是各国发展网络必须遵守的原则之一。

“网络自由”缺乏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首先,网络是网络自由的前提,没有限制的自由只是谎言,只不过是强权的代名词。西方国家普遍主张绝对自由,并且以西方的自由尺度来衡量社会主义国家,指责社会主义国家限制自由、干涉人权。网络空间只有限定各国自由的范围,才能保障各国自由发展的同时不侵犯别国的权益。当前国际网络社会之所以存在诸多网络争端,与西方国家网络霸权主义行径密切相关。网络霸权主义导致的一系列网络摩擦事件无不说明,没有,自由就是妄言。其次,西方国家的主张和行为自相矛盾。西方国家一方面倡导“网络自由”,另一方面无论是不断通过加大网络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来筑牢网络国防,还是采取监视、监听以及网络制裁行为,其实正是承认网络的存在和网络对于国家安全极为重要的行为。因此,西方国家“网络自由”主张的虚假性不攻自破。

三、西方国家的“网络自由”对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构成的现实威胁

虽然我国一直强调网络,谴责美国的网络侵权行为,并大力加强网络国防建设,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网络技术相对落后,依然处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攻势之下。随着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逐渐平民化和世俗化,一些西方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已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子的学术议题或政治精英的政治议题,而是逐渐成为广大普通网民的生活议题,波及和影响到了更广泛的人群。

意识形态安全挑战一个最直接的表现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文化和价值观在我国网络空间的传播和煽动,严重冲击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舆论阵地的话语权。国内一些网民多年浸互联网,深受西方所兜售的那套“普世价值”所迷惑,逢中必反,逢美必捧,高举 “言论自由”旗帜,大肆攻击和抹黑政府、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习惯性地归因于体制、制度,在网络空间极力散布悲观论调,鼓动消极情绪。国内个别学者沦为西方民主政治的追随者与信奉者,在网络上公开散布指导思想多元化、实行民主等各种反的错误观点,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在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西方敌对势力栽培和收买的所谓“公知”“大V”、网络等极端反体制分子长期在网络空间兴风作浪,试图搅浑网络舆论场,搞乱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判断。一些网络媒体淡化甚至故意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肆传播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尽宣扬奢侈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西方媒体更是精心设置议题、恶意炒作,操控舆论,助推在我国网络空间扩散。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影响力,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侵蚀,严重危害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面对网络舆论的乱象和意识形态的不利态势,党的十以来,多次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强化互联网管理作出重要指示,国家互联网主管部门、各级宣传部、主流媒体一同发力、积极作为,打响了一场网络意识形态反击战,网络空间变得清朗了许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互联网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我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日都不可懈怠马虎。

四、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必须既加强技术防卫力量,又强化“心防力量”

严正申明网络是我国神圣不可侵犯的。“网络”原则的践行绝不可能一帆风顺,应对西方以“网络自由”之名所施加的意识形态压力,把握我国网络舆论空间的话语权,就必须敢于理直气壮地谈网络,把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不可逾越的政治底线。特别是主流媒体要理直气壮地坚持网络,在新闻报道、评论尤其是对外宣传中要表达维护网络、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坚定态度,并对商业网络媒体形成示范效应。同时,要引导商业网络媒体端正利益观,摒弃唯点击率、唯收视率为尊的做法,对屡屡在意识形态问题上触犯规定、挑战底线者,要作出硬性处理。

打造网络强国。我国网民数量之众、网络空间之大、网络发展之复杂性等都是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但是我国网络发展大而不强。在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在网络软件设备和网络核心技术等方面还都受制于人,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是我们在意识形态话语权方面还受制于西方国家的重要因素。因此,维护我国网络安全,就必须继续巩固我国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强化对网络硬件设施的控制权,着重提升网络软件技术水平,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科研和开发,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只有掌握了网络核心技术,才能从网络大国变成网络强国,才能有能力、有手段筑牢我国的网防,从而有效地将各种有害言论、错误思潮拦截在我国网络疆域之外,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

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味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要纳入法治的轨道,这其中必然包括网络领域。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是巩固我国网络疆域防线,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入侵的强制性保障措施。网络法治建设要在完善和巩固现有网络法律体系的同时,根据发展需要不断更新网络法律体系;坚持重点立法,以网络信息安全立法为核心,切实维护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传播的双重安全;坚持开放立法,增加我国网络法律法规的适应性,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适应国际互联网发展的需要;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既要加强原则性的法律法规建设,又要加强各级、各层次规章制度的协同性建设等。只有形成健全完善、操作性强、适应性好、不断与时俱进的网络法律体系,不断推进网络建设的法制化进程,才能用法律维护我国网络安全,打击各种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意识形态的恶性入侵。

篇11

一、新时代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意义

(一)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对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现实回应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交汇点上,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在国际上,全世界范围内的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贫富差距、贸易保护主义、网络安全等问题正在不断威胁世界人民的安全。而就国内的形势来看,依旧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缺乏对国家安全形势的全面了解与深刻体会,他们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因此,不断加强新时代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不仅是对当前国家安全形势的及时回应,更是提高小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关注度的体现,为小学生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奠定坚实基础。

(二)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大举措

教育担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我国教育就是要培养新时代的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因此,重视开展历史教育、国情教育、世情教育,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学校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安全观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构建国家安全体系的保障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视域下,安全领域内涵深刻、边界清晰、层次分明,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两个层次,其中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社会安全属于高级层次,而科技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核安全处于基础层次。总体国家安全观树立了国家安全治理应该遵循的思维,为学校实施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了指导性原则。同时,加强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也是对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落实与践行。

二、新时代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困境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在2018年4月正式以文件形式提出,距今时间较短,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仍在探索与完善中,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国家安全教育机制。在此背景下,新时代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的普及与深入发展面临许多现实困境。

(一)缺乏对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充分重视

在当前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中,并没有形成层次性、系统性的课程结构体系。不少学校缺乏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充分重视,导致国家安全教育难以落到实处。一些小学生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知薄弱,对国家安全概念模糊,加之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将国家安全教育付诸实践就举步维艰。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帮助小学生了解中国版图,并结合中国的名胜古迹加深小学生对国家的认识与民族认同感。但教材仅停留在了解与欣赏层面,并未重点围绕“国家”概念增强小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难以唤起小学生对个人生活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的情感认知。

(二)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体制不够健全

对比国家课程与必修课程的强制性与系统性,国家安全教育作为新时代被重点关注的教育却缺乏健全与完善的课程体系与机制。从学科建设上看,德才兼备的国家安全教育学科带头人较少,课程建设基础薄弱,缺乏发展动力;从内容上看,国家安全教育还未被正式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大纲之中,缺乏全国或地方性的教材、多媒体资料以及相应的资源;从方式上看,国家安全教育的渠道与形式较为单一,仅局限于教师传统讲授以及单纯宣讲;从考核上看,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和细致的评价标准,没有将其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以及日常考查之中。因此,国家安全教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体现得不明显,不利于达到其教育目标。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围绕我国法律展开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我国的国家机构”等国情介绍。其中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中提到了宪法第二章的规定,公民具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并创设情景帮助学生理解。但该内容仅有一页,主要是引导学生做好与公民其他义务的辨析,课程结构简单,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考评机制,难以引起小学生对国家安全的重视。

(三)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协同机制尚未形成

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并非仅限于学校,而需要协调家庭以及社会等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就目前的教育来看,部分学校将国家安全教育当作学校的事情,而忽视了家庭、社会的重要作用,未形成国家安全教育协同机制。当前各学段小学生教育都积极推行综合实践课程,提倡“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的课程模式。但一些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依旧停留在校内的简单宣讲,小学生难以切身体会国家安全的意义与重要价值,更难以将保卫国家安全内化为自我意识和行动。例如,在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中,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详细介绍了近代中国从积贫积弱走向文明富强的发展历史,旨在培育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丰富且具有历史意义的课程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却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形式也往往局限于学校课堂,未能充分利用周围的社会资源,如红色基地、博物馆等,学生难以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和认识。

三、新时代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对策

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对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来看,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为切实推进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笔者提出以下实施对策。

(一)融合国情教学与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

国情是国家安全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国情教学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将国情教学与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相融合能有效促进国家安全教育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深入研读现有教材,寻找教材与国家安全教育的结合点,以此为基础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与过程,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国情教学中。此外,教师在国情教学中还可以充分创设情境,通过反映国家安全形势的相关资料和新闻,拓展学生思维,渗透国家安全教育,引导学生综合分析,融会贯通。

(二)把握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规律

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情感基础是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担当品质,核心要义是坚定“四个自信”,实践平台是追梦圆梦的过程。在此背景下,学校要准确把握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规律,培养小学生的共同理想与坚定信念,促进小学生对党、对国家形成理性认知,常怀真挚情感。在推进新时代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积极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实践相结合,使小学生坚定对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深度认同,自觉成为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拥护者。

(三)统筹推进小学生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

篇12

[关键词]信息化;档案安全;因素;措施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48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是档案工作最基本的两项任务。档案的安全保管,关系到档案信息资源的长久保存。只有在充分保障档案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工作,体现档案的内在价值,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档案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档案安全工作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档案安全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深入研究,进一步提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安全工作

随着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档案管理和维护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新技术的应用、人为破坏、自然灾害、管理低效等因素导致档案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安全威胁。档案安全工作是建立在积极预防、综合防范下的一种长效的安全工作机制。这种长效机制基于组织协调能力、体系支撑力度和主管部门支持力度,依据具体的法规、制度和标准,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风险评估,最终形成四个核心能力,即档案安全的保管维护保障能力,档案安全的基础支撑能力,档案开放利用驾驭的能力和档案安全保障的社会影响力。档案安全包括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档案安全工作非常繁琐,涉及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等各个环节,贯穿于档案管理的整个过程。

2 影响档案安全的因素

2.1 自然灾害因素和基础设施环境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自然界发生的,人力不可抗拒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和一些非人为的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包括火灾、水灾、地震、台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这些自然灾害和一些非人为的突发事件等,严重威胁档案安全。就拿地震来讲,建国后的几次大地震都给造成巨大损失。1976年唐山大地震使唐山地区的档案馆受到了毁灭性破坏。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当地许多档案馆都不同程度受损。其中北川县档案馆馆藏的8.5万卷档案在地震中全部被埋,经过抢救后,该档案馆最珍贵的档案《石泉县志》仍未被挖出来,而且抢救出来的档案遭到了极大损失,只有60%可用。

基础设施环境因素是存放档案的档案库房内的设施环境因素,包括档案库房内的温度、湿度、防虫防蛀等。档案库房实施添置不全,导致档案长期存放在潮湿、阴暗、温差巨大甚至还有蛀虫的环境中,档案时刻面临着危险,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

2.2 管理制度不健全

我国档案事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档案法规体系,包括档案法律法规、各种档案规章制度和档案操作规程等。但是关于档案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少,即使有的地区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主要内容也仅仅是涉及档案保管和保密管理,内容比较简单。档案安全管理无法可依,更谈不上违法必究,档案安全根本得不到保障,阻碍了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2.3 档案本身的安全漏洞

档案实体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一,由于档案管理方面的缺失,部分档案是用圆珠笔、铅笔、红水笔、蓝水笔等填写的,时间长了,字迹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第二,纸质档案经过长期保存、利用,纸张发生霉变、破损,没有及时进行抢救、修复,造成档案损失。第三,音响制品档案和照片档案保管不当。由于技术限制,磁盆、磁带录制的音像制品档案保存期比现在利用数字技术刻录的音像制品档案保存期短。以前音像制品档案保管不当,保存期限则大大缩短。照片档案保管不当易发黄、粘连、霉变,降低了照片档案的效果。由于档案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档案一旦造成损失,将无可挽回。

电子档案存在的安全隐患。随着档案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产生的电子档案会越来越多,但保存电子档案的技术、方法和措施等没有及时到位,使电子档案随时存在信息丢失的危险。电子档案在收集、整理时操作不规范,造成信息接收不全或遗漏。特别是在信息化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工作人员疏忽等原因,档案信息录入不准确,使电子档案信息失去真实性。另外,由于不按相关标准和程序操作,生成的电子档案质量过关,导致档案信息无法长时间保存。

2.4 利用服务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档案在利用服务过程中,经常要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操作不规范对档案信息安全造成威胁。纸质档案在利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扫描、复印等方法处理,操作不当导致纸张损坏或信息被删改,就使档案信息失真和不完整。另外,档案在外借、展览等脱离档案馆室的利用方式过程中,操作不规范,审核不严,都会威胁到档案信息的安全。电子档案在提供利用时,需要将档案信息进行复制拷贝或网上传输等处理,不按规范操作造成复制拷贝信息不全或丢失,电子文档中毒导致信息被破坏。这些都破坏了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严重威胁档案信息安全。

3 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的措施

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档案馆室是档案安全的重要保障。加强档案安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档案馆室建设,改善档案馆室设施和档案保管条件。在档案馆室建设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抗震烈度、防火等能抵御自然灾害方面的刚性要求,要充分考虑坚固、安全、环保、实用等因素,把档案馆室建设好,筑起保障档案安全的坚固防线。在设施设备方面,要根据要求配齐基础设施设备,并安装视频监控、火灾报警、温湿度监控、电子巡查、计算机信息安全等新技术防范系统,切实保障档案安全。

3.2 树立档案安全责任意识

每个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档案安全意识。档案安全无小事,档案安全事关全局,事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第一,我们档案工作者要树立正确的档案安全观,这是确保档案安全的关键所在。必须要认识到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者的基本职责和重大责任,要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提高每个人的档案安全意识和技能,牢记档案安全责任,树立档案安全人人有责的思想,保障档案安全。第二,加强档案设施设备的日常安全维护工作,只有保证档案设施安全正常工作,才能是档案及档案信息长期存在于正常的安全环境,利于档案长期保存,维护档案安全。

3.3 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维护档案安全,促进档案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档案安全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建立专门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到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利用,每一步都要制订安全操作规范,建立一套完整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并建立档案安全工作领导负责制和岗位安全责任制,明确各自的职责。细化档案安全工作岗位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工资福利挂钩。使所有档案工作人员明白档案安全责任重大,工作中严格按规范操作,丝毫不得马虎,保障档案安全。

3.4 加强档案信息利用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

档案信息化后,大量的档案信息被保持在档案管理系统中,一旦安全得不到保证,档案信息发生泄密或被非法获取,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要加强档案信息利用安全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

第一,对在网络上资源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密和访问控制,防止档案信息在传输和利用时被非法利用和恶意破坏。

网上档案信息加密主要包括通信加密、脱机存储加密和联机加密。档案信息加密后,档案在网上传输就不会发生失密和被篡改问题,非授权用户就不能获取不对其开放的档案信息。

对利用档案信息用户进行访问控制。根据档案信息资源的公开和保密性质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管理,控制用户只能利用各自授权利用的范围内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比如,可通过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密码认证等。

第二,加强病毒防治。在档案信息化条件下,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必须要加强病毒防治,安装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相匹配的防毒、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工具,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联网之前必须要安装防火墙,在系统、主机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形成一道屏障,防止网络病毒和非法入侵。系统安装后就要安装防毒软件,防止利用复制拷贝信息时病毒感染。在发现设备、系统中毒后,及时安装强效杀毒软件及时清除病毒。

3.5 建立档案电子文档备份及定期备份制度

由于档案电子信息具有易被远程控制与改动、易于消失等特点,必须要对电子信息资源进行备份。2008年国家档案局要求各级国家档案馆通过建立异地备份库等形式,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信息资源实行异地备份,确保电子信息资源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的绝对安全。不仅是国家档案馆,所有各级各类档案馆室都应建立档案及电子信息资源备份制度,保证各类档案安全。另外,还必须建立档案及电子文档定期备份制度。档案信息化开展后,收集的档案主要是电子文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电子文档,必须定期进行备份,以一周备份一次为宜,保证每一份档案的安全。

3.6 建立档案安全保障应急防范机制

档案安全保障应急防范机制是指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快速应急反应,尽可能维护档案安全的一种防范机制。主要包括事前预防和准备措施、事发后的应急响应机制和步骤和事发后的抢救措施等。首先,要健全应对各类灾害应急防范机制。要与气象部门保持信息畅通,根据本地区的气象特点,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类灾害,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形成机制化。应急防范机制的内容要明确、具体,有可操作性。其次,要加强应急防范机制的演练工作。档案安全应急防范机制能贯彻实施的关键在于平时的演练,否则就是纸上谈兵。平时经常进行应急演练,在面对突发灾害时做到临危不乱、沉着应战。而且,在演练过程中,可发现应急机制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只有建立了完善的档案安全应急防范机制,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与各种后果进行事先估计,做好应急准备,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协调各方面并及时果断地进行处理,尽可能保证档案及档案信息安全。

3.7 培养高素质的档案安全管理人才

保障档案安全,人是第一要素。档案人员及相关人员的档案安全保密意识、能力直接影响到档案信息的安全程度。因此,要加强档案安全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制订档案安全人才培养计划,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档案安全管理人才。首先,要让档案专业工作人员接收全面的档案安全教育,接收档案安全管理知识,掌握档案安全管理技能。其次,要吸引各层次的安全管理人才投入到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中,主要是硕士、博士等高层次安全管理人才,成为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研究的学术带头人,重点做好档案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升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第三,对所有与档案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安全管理知识普及,掌握最基本的档案安全管理常识,全方位确保档案安全。

4 结 语

档案安全事关个人利益和国家安全,档案安全工作是档案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没有档案的安全,也就谈不上档案利用。我们每个档案工作者必须要有档案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做好档案安全工作,促进档案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资料

[1]张美芳.档案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中国档案,2010(4).

篇13

关键词:电子政务系统;安全建设;安全技术;安全防护

1 前言

政府很早就开始重视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建设了,也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效,在系统的物理环境安全、网络安全、病毒防护、防火墙、防黑客等方面都有不小的提升。但是过度关注上述问题的结果就是系统软件出现了很多安全漏洞,软件的安全性比较低,使得系统中的软件成了整个系统的薄弱点,想要提高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当务之急就是关注系统中软件的安全。

2 电子政务系统安全问题

电子政务系统中的软件大都是规模很大的应用软件,这类软件有着用户多、结构复杂、流程繁琐等等特点,而且电子政务系统是以Web为主要的应用实现方式,所以系统中的软件容易出现SQL注入漏洞、表单绕过漏洞、上传绕过漏洞.权限绕过漏洞、数据库下载漏洞等。另外,电子政务系统的管理账户中有时也会出现口令的安全性问题,出现空口令或者弱口令,更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系统不用登陆、没有操作日志等等知名的安全性问题。

3 政务系统安全建设之技术

3.1 身份认证和访问限制

身份认证是提高系统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没有认证意味着系统就像剥开了的莲子一样毫无防备。电子政务系统的使用者在访问到系统的数据或者资源之前,必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实名认证,认证方式可以使用口令,也可使用标记,总值必须要防止系统的使用者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就进入系统。从另一个层面,一个系统理应从技术上采取相关的防护措施,保障所有合法的用户通过预先设定的账户进行登录,软件管理员通过设置一些控制口令的方式提高软件安全性,口令要足够复杂和长。口令在经过一定次数的错误输入后要锁定,或者强制使口令更新,用来确保口令的绝密性。软件中对用户登录过程应该有详细的记录和把控,出现异常信息时也要有安全警示系统进行警告。另外,为了防止使用者的失误导致账户长时间在线,系统应该存在对登录时间的限制,在经过一定的事件后系统自动提醒使用者重新登录账户,以防被冒用,如果登录失败则自动退出。系统中可能记录使用者账户信息的cookies也要定时清除。

另外,因为政务系统自身的特性,每个账户有不同的访问权限。如系统的文件和数据库必须经过允许才能访问。在系统的设定中,事实上很容易出现权限设置不清晰或者不合理的失误,这种失败的设定会非常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按照当前的软件研况和发展情况,授权访问机制多是使用数据库与客户端用户分离的方式保证安全性。用户的访问权限在分配的时候,用户的权限应该对应系统中相关的功能,切记不可超出系统功能权限。另一方面,系统的管理和审计用户比较特殊,但是也不能分配过大的权限,最佳的处理办法是将不同的权限分给多个重要的用户,在部分信息得到泄露的时候也能保证大部分权限都是安全的。

3.2 通信安全

电子政务系统应用软件在编写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软件的通信安全,特别是对于通信的高完整性要求。通信除了部分必须加密,通信的双方还应该确定来自对方的信息是否具有效力。信息通信的双方如果要确定信息传输无差错,建立有关信息传输次序、格式、内容的协议时有必要的,因为网络层面上的协议很难保证通信安全,软件层面的相互验证通信机制十分重要。另外,出于某些特殊考虑,系统还应该具有部分功能,能在通信双方进行安全通信的时候留下消息发出或者被接受的证据。

安全通信应该具有一定的流程。首先,在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该有系统向双方进行初始化验证,确保通信双方都是合法的而且信息安全。然后,在通信开始之后,应该运行相关的国家加密算法对通话过程进行加密,算法具体如何应该有通信双方提前设置,在通信过程中保证信息的传递都有编码和解码的过程。而且,通信也和账户登陆一样,具有超时的自动再次确认或者退出的机制,当通信单方或者双方一定时间为有新的动作时为防止异常情况的出现,通信必须关闭。

3.3 安全审计

安全审计是针对各种各样的日志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查询和管理的功能,在运行时将具有特殊的规则,能够对软件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产生相应的安全监护报告。安全审计能够对系统的用户在发生行为时起到规范、预防、追踪、警示的作用。安全审计的范围必须是全部用户,对系统中重要的事件发生时能够全程记录,监护重要使用用户,监督系统的异常情况和重要系统功能的执行情况。在进行记录时,事件的事件、用户、事件类型、事件是否生效等等信息都必须记录在案,安全审计有权利也有能力及时的中断一切可能威胁到系统安全的操作并给以警示。

审计的记录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也非常重要,一年内的记录在遭到非正常删除、修改和覆盖的时候都应该有能力还原,而且在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摆正系统安全的时候,也要根据日志的记录情况,查找并封堵系统或应用中一切可能被利用的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系统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定使用者的网络位置,定位网络隐患,保证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都会得到追究和审查。

3.4 代码安全

软件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和编写的代码有关,软件在编写时应该有一定的代码编写规范,这样在软件出现漏洞时候方便监测和弥补。软件的代码在正式投入使用前要经过严格的脆弱性分析,尽量避免软件出现容易受到攻击的薄弱点,另一方面程序的规范性也是投入使用前的检测重点,错误和缺陷很多都是由于代码编写不规范的造成的。另外,代码的审查过程必须有一定的资料清单,清单上的资料由专业的代码测试人员和开发人员共同进行确认,然后由专业人员进行运行环境的配置和运行前的预编译,软件的能用性经过确认之后还要经过工具对代码进行安全测试操作,凭借反馈的结果对软件的问题进行风险估算,然后制成测试报告反馈开发人员,在所有程序都准确无误的通过之后软件才能投入使用。

4 政务系统安全建设之管理

政务系统的安全还和相关的管理职能相关,要从管理层面上加强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 完善我国信息安全基础设施

国家应大力扶持国有信息安全产业建设的发展。自主的信息产业或信息产品国产化是保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根本,国家应对其发展予以充分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对于当前迫切需要建立的国家信息安全基础设施进行建设。

4.2 建立政府部门内部安全管理制度

应该建立一定的安全责任制度。部门内只有具备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上严格的执行,工作人员才能各司其职,减少差错,防止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问题。

4.3 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

我国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多种途径对公务员进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方面的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丰富安全知识。强化电子政务环境下公务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强化公务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前提。

4.4 健全法律,严格执法

法律是保障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最有力手段,我国立法部门应加快立法进程,吸取和借鉴国外网络信息安全立法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和颁布多台相关法律,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信息安全经过法律渠道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邦凡,梁俊山,王宏禹.论服务型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提出的新要求[J].电子政务,2012(6).

[2]任铄,王诺,徐曼.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控策略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2(6).

篇14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人所共识。长期以来,保障高校大学生安全都是一项重大难题。然而,各高校在关于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方面面始终没有形成实质上高度的统一。对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概念以及内涵,表述上也不尽相同。所谓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指高校为了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维护大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党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技能而进行的教育。

一、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一直以来,我国多数大学生的求学生涯是直接中学到大学,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人生阅历浅,思想也相对单纯,对安全认识不足。而高校相对于中学、小学,是相对开放的教育机构,大学生与校外人员的交往也更为自由、频繁和随意。如此一来,安全隐患增多,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防火防爆,防盗防骗,防劫防暴,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等,保障大学生在校正常地学习、生活,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同时也使大学生逐步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

2.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现实需要

当前,各高校的在努力创建“和谐校园”。若大学生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又何谈和谐呢?校园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校园盗窃、诈骗、火灾、自杀、交通事故、打架斗殴等事件时有发生,并且网络安全也已经成为校园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创建“和谐校园”,就必须把大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头等任务来抓。

3.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对大学生实施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法纪观念,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大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保护大学生安全的首要途径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由内因决定,并受外因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改革的步伐加快,校园与外界的联系更为密切,由传统的封闭校园变为开放的“小社会”,也给高校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的一面,大学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高校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安全保卫工作人员和力量有限。要维护高校的安全稳定,就必须提高大学生自主维护校园安全、保护自己的意识。只有当大学生自身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具备了自我保护能力,安全问题才迎刃而解。因此,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大学生不仅有安全防范意识,而且备防盗防谝、防火防爆、防劫防暴等能力,提高大学生维护自身安全的自主性,使整个校园最终做到全员防范,是保护大学生安全的首要途径。

二、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

尽管大学生安全教育是高校以及社会的一个长期话题,且各高校和社会也做了不少努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和问题。

1.受教育者,即高校大学生自身发生了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自身也让发生了变化。一是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孩子入学早,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平均年龄变小,心理素质相当的不成熟。二是如今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部分人从小受家长溺爱,独立生活的能力不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遇事易冲动,缺乏社会经验,缺乏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对社会消极因素的抵御能力。这就使得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难度加大。

2.安全教育的方法陈旧落后,缺乏针对性

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方面,没有摸清哪些安全事故、什么时期容易发生,只是简单地做一些说教式宣传,把几千甚至上万名大学生聚在一起举办一两场讲座,拉几条横幅,却不问效果,没有把安全教育工作真正地深入到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去。而事实上是导致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表示漠不关心。

3.安全教育依然缺乏系统性

很多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都是仅仅依靠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工作部门单干,也没有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大学正规的课程教育体系,缺乏应有的地位,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制度化。

4.安全教育的内容不全面,组织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当下,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隐患不仅仅是消防、交通、诈骗、盗窃等,网络安全和心理安全问题日益突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行为也日益增多。大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易于被利用参与违法犯罪行为,网上购物和交友易于上当受骗,也易于受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和毒害。因此,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扩充,把网络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适应当前的形势。在安全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上,也应灵活安排。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同时期合理安排安全教育的内容,在组织形式上要灵活、具有针对性。

5.安全教育队伍的各方面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具有丰富的安全教育和学生管理实践经验。当前,在各高校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队伍主要由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人员组成,在安全教育工作中呈现出一些问题。一是面对学校不断扩招,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加大,甚至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很多工作人员不堪重负,没干多久便产生转岗的念头,造成工作队伍不稳定;二是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很多高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年龄大,无法胜任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而学生管理工作部门的人员虽然学历比较高,如辅导员基本在研究生学历以上,但没有全面掌握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也缺乏相关的培训。这就导致了高校不能全面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三、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途径

1.提高认识,齐抓共管

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就要提高各领导、各职能部门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且要引起师生共同重视。在校园安全方面,要有专门的领导来亲自抓,落实责任,各职能部门要予以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此外,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使学生自身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工作。

2.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机制,形成系统性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相关规章制度,规定专门的领导机构以及工作人员,明确职责;规定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方式;规定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年度日程安排,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规律化。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安全问题应急管理机制。设置专门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公共课程,实行学分制,培养大学生系统的安全观。

3.充实安全教育的内容

紧跟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掌握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生理等方方面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关注已发生的大学生安全事故并加以研究,不断充实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虽然防盗防骗、防火防爆、防劫防暴等安全教育内容早已成为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但是现如今,诈骗方式和手段层出不穷,火灾隐患越来越多,大学生失恋的现象不断增多,校园自杀、他杀事件也时有发生,这就要求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不断充实,要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4.拓宽安全教育方法和渠道

在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方法和渠道上,要不断地加以拓宽。第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到“五进”,即安全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宿舍、进社团、进网络、进学生心灵,使大学生安全教育无处不在,从而使学生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第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抓好三个关键阶段,即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和在校期间的经常性教育。第三,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安全教育仅仅依靠开设安全教育课程、举办讲座、拉横幅和做宣传展板是不够的,这样只停留在理论宣传层面上。各高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理论知识传授与宣传的同时,也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一些实际演练。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消防演练、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安全知识竞赛、抗压力素质拓展训练、防暴力措施演练、宿舍防盗措施演示、意外伤害紧急抢救与自救演练……这些实践性安全教育活动不仅能巩固大学生的安全防范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大大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对于这一类安全问题,除了学校的之外,还需要社会和家长的努力加以解决。当地司法部门应形成义务,运用社会鲜活事例到高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法、普法,使大学生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于打架斗殴导致严重后果者,警方还应单独教育打架参与者,目的是让参与者觉得自己打架斗殴牵涉面很大,后果很严重。如此一来,便能起到有效地震慑和约束作用。父母是学生最值得信任的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最有效的。学生家长应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学会为人处事,学会谦让、包容,文明守纪。不能过于溺爱,更不能“护犊子”,认为自己的孩子始终是对的,一味地包庇自己的孩子,应树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操,引导自己的孩子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学校、社会和家长共同努力,大学生安全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5.扩充、稳定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安工作人员素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高校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使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得到有力保证。一是要根据在校大学生总人数配齐安全教育工作人员。二是要提高安全教育工作人员的整体学历层次和文化水平。三是要为安全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专门的培训,使其掌握各方面的安全教育专业技能。四是学校要为从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教师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安全教育工作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同时,学校也要为他们减压。辅导员是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所从事的工作是保姆式的工作,日常学生工作十分繁忙,压力特别大,学校领导和部门应对他们给予关怀和帮助,这样才有利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

总之,新时期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始终是各高校乃至社会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高校应深刻认识到其重要性,理清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形势,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创建“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 冯小宁,陈木龙.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

[2] 丁金祥.浅谈如何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及其机制建设[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4)

[3] 彭庚生.新时期怎样加强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J].理论研究2012(6)

作者简介:

黄义乾,防灾科技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会计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