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电子商务本科课程,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电子商务教学 启发式教学 网站设计技术
Abstract: Pedagogy of E-Commerce for Undergraduates China focuses on the "Inspiring", which pieces together with Web technology、Business and Payment Systems. The pedagogy involves teachers、students、teaching resources and open computer laboratory。It focuses on hands-on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Key Words: Pedagogy of E-Commerce Case Study Web Design Technology
1 引言
本科电子商务课程主要着眼于培养具有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及相关技术等综合技能的本科人才。它是一门融合计算机类各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综合应用的课程。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详细具体地介绍电子商务的一整套理论知识,不仅乏味,且学生很难理解与体会一些抽象的理论概念。但是利用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程序或网站,课程学习会变得有趣,充满创造性的活力,特别是一些页面图形化的设计与规划,可以锻炼学生使用各类图形界面类的能力与想象力。电子商务实践教学通常以项目任务方式驱动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与创新,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明确理解教学目标、步骤与内容,在教师指导与启发下进行独立思考与实践开发。
因此,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开发要求学生按照系统开发的思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熟练掌握系统开发的理论与基本技术。
2 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与步骤
在电子商务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按照如下逻辑思路设计并开发电子商务系统:
(1) 选定主题,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系统需求与功能目标;
(2) 界定系统功能目标,规划功能模块;
(3) 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具体类、接口及抽象类,以及主要的成员方法与成员变量;
(4) 编写ASP、或JSP等程序,并与数据库连接;电子商务系统开发,具体程序语言根据学生知识背景而定,如ASP、、JSP等网站编程语言,可以结合图形设计软件来美化界面,如Photoshop,Flash等。
(5) 调试与修改,直到达到系统原定目标与需求;
(6) 总结系统优缺点,分析设计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优化系统设计;
(7) 把系统开发过程写成报告,并附参考文献;
关于主题选择,学生一般根据老师指定或自己的兴趣、特长选定项目主题进行系统设计,项目主题举例如下:
(1) 游戏点卡销售软件管理系统
(2) 车主博客软件管理系统
(3) 股票信息资源软件管理系统
(4) 物业管理信息软件系统
(5) 电子商务诚信度评估指标软件管理系统
(6) 自拟
系统设计具体要求:
1) 系统具有原创性、创新性;
2) 系统至少包含三个功能模块如登陆模块、查询模块及管理模块等;
3) 系统应该包含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文件。
3 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以下五个案例是在电子商务课程学生系统开发作业基础上,经老师指导后修改而成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发的流程、系统结构图及其截图。本文通过这些案例来说明电子商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1) POOH SHOP网站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步骤
POOH SHOP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开发的一个在线商品销售系统。进行POOH SHOP系统调研与分析后,按照如下步骤设计网站。
第一步,建立ODBC数据源
对于一个ASP程序而言,它通常是通过ADO层或ODBC接口来访问数据库的。
ASP对数据库的整个访问过程是这样的:客户端的浏览器向Web服务器提出ASP页面文件请求(包括数据库的操作),服务器将把该页面由ASP.DLL文件进行解释,并在服务器端运行,完成数据库的操作,再把数据库操作的结果生成动态的网页返回给浏览器,浏览器再将该网页内容显示在客户端,见下图。
第二步,建立默认WEB站点
POOH SHOP网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是采用ASP脚本语言编写,运行在windows2000环境的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er) 是能够运行ASP的web服务器软件,因此,需要在系统试运行之前,安装windows的组建IIS,然后,在控制面板中的管理工具下的internet服务管理器,新建WEB站点,按照指导选择特定的保存网站文件的文件夹,命名为POOH,与网页程序中的名称相同。
第三步,设计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
由于我国电子商务行业迅猛发展,急需电子商务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行业和社会的需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文章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探索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现有的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兴起和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比较低,就业的综合满意度也很底,人才流动比较频繁,使得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造成这种局面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课程体系,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矛盾。因此,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能够健全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多角度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目前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按照全国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确定的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大纲来构建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上来看,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涵盖了经济、管理、营销和信息技术等四大领域,每个领域都有涉及,但是都没有深入,按照这样的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一般意义上的通才,而不是社会所急需的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商务并未融合。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和应用电子商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既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又具有商务经济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把这两种知识灵活地交叉应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这种特征就决定了电子商务课程体系的内容,既要包括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课程,同时也要包含与商务经济相关的课程,并且这两种要能够很好地融合,但是实际上,这两者在我国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是孤立的、分离的。我国电子商务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类课程为主,学生花费过多的时间学习技术,没有能够掌握系统营销理论;另一种是以商务类为主,学生只掌握了传统的商务知识,不能很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来从事商务活动。在这种课程体系下,开设的课程没有特色,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课程都要开设一些,但都没有深入,培养的学生是“万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没有自己的专长,毕业后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导致毕业生的就业率很低,这对于以培养电子商务应用人才为主的地方院校来说,尤其处于不利的地位。
2.课程体系定位不明确,课程进度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观点:技术型、商务型、技术+商务型,因此很多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比较混乱,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没有系统的科学规划。课程设置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一般都会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程序设计、网站开发与设计、物流管理等课程,既有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又有商务管理类的课程,但都涉及不深、不精,课程体系不能体现人才培养目标,没有特色。在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定位完全没有概念,不能掌握电子商务行业所必需的专业核心技能,更谈不上创新应用能力,与社会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课程进度安排也不够合理,通常都是在大一、大二安排大量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较少涉及电子商务理论类课程,只是在大二下学期才会开设电子商务概论这一门课程,而在大四,学生又开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撰写和找工作,学习电子商务专业课的时间只有大三一个学年,学生在短时间很难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更不能应用和创新。同时,一些应用型地方院校在设置专业课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不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任意照搬研究型高校的课程设置,随意进行拼凑,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安排顺序也不够合理。
3.课程设置受限于教材。
由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知识更新比较快,各个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的重点也不相同。目前电子商务专业的系列教材版本很多,编写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比较混乱,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学科体系还不完善,教材包括的内容不统一。各个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在选择教材时就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是选择大部分高校都选择的规划教材,还是选择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教材,这样就束缚许多高校专业课程的开设。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比较快,但是现有的教材内容比较陈旧,落后于行业的发展,不能传输给学生新的知识和观点,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和理解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同时,现有教材中比较偏重于传统的理论内容,实践操作内容比较缺乏,缺少相配套的实训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的许多核心课程,其教材内容差别比较大,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相互之间还存在重复和冲突。这些都给任课教师在教材选择上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4.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缺乏。
电子商务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实践环节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电子商务专业课程的实践环节既包括课程内的实践操作环节,也包括独立设置的综合实验(实训)课程,通过这些实践环节,学生可以在真实的电子商务环境中施行操作或是仿真模拟,对电子商务知识能够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但是现有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大多是课程内的实践环节,课时较少,缺少综合性的模拟实训课程,而且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实践环节并没有真正地开展,只是流于形式。另外,大多数实践课程内容比较宽泛,没有结合电子商务岗位工作的实际,针对性较差,因此也就不能起到实践操作锻炼的效果。
二、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原则
电子商务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课程内容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在课程建设时,不能简单地把这些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进行组合,需要结合应用型本科学院的特色,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来说,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应按照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1.以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时应紧紧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有利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突出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因此,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依据,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可以体现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一致,能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社会需求为导向。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要适应社会、行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要,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将电子商务最新的理念、技术和知识融入课程体系,以使培养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
3.以应用特色为主线。
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途径和手段。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应用型特色,突出应用,强调实践,因此,必须遵循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应用特色为主线构建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于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来说,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尤其是职业能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对电子商务行业和岗位进行分析,把电子商务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入到课程体系。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三、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1.将技术与商务融合,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内容体系。
在构建课程内容体系时,要把信息技术和商务管理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鲜明的特色。首先,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的专业,信息技术和商务管理两个方面的知识需要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在确定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内容时,既要包括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又要包括商务管理的系统知识。其次,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需要依靠技术来实现,在确定具体的课程时,并不是把信息技术类的课程和商务管理类的课程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是要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实际,确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以此确定所开设的课程。最后,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地方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特色,据此确定开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2.确定明确的课程定位,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构建课程体系时,根据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的定位,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
(1)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课程定位,设置课程结构。
确定课程结构时,围绕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依据社会需求导向,满足学生适应电子商务行业对能力、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考虑到科学的学科分类和分工规律,制定合理的课程门类数量、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注意纵向课程结构符合认知规划和逻辑顺序、横向课程结构的学科融合和交叉,进行课程优化,避免课程内容和知识的重复。
(2)确定灵活、合理的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内容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但能够培养学生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创新应用能力。一方面,需要对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业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其能力、素质和知识要求,根据要求构建其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灵活的教学内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比较迅速,知识需要不断的更新,为了适应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需要根据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实现学生所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体现出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现实性。
3.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材一般都是选用普通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但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速度迅速,教材内容严重落后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要求。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电子商务基本理论外,更需要在教学中反映出电子商务学科理论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最新发展,保证能够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编写的电子商务教材虽然有利于电子商务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但是对学生掌握电子商务行业实践技能的知识非常不利。在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教材建设中,必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电子商务行业所需的综合能力,要能够实现学科知识与行业知识能力的有机结合。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最直观、最新的行业发展素材,可以将课程特点与本地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组织专业教材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开发校企合作教材、与其他高校合作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的精品教材和引进国外高质量的应用型本科教材。这样就可以解决当前应用型电子专业教材建设的滞后问题,使教师教学能够有相应的依据。
4.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体系,实践性教学是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目前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需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对具体实践训练内容进行筛选、整合及拓展,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在具体改革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时,可以分层次地设置教学内容,按照学生接受专业知识的顺序分为电子商务专业认知实践、电子商务专业课程设计、电子商务综合模拟实验、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几个环节。这种分层次设置实践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使学生按照认知逻辑顺序理解和掌握实践知识,持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应用能力,能够更好地起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四、总结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为了切实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特点,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根据行业、企业职业岗位需求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这将会极大地增强应用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坚争,健全.电子商务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0)
[2]张佩.电子商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3]刘晶.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一、电子商务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和内容与社会需求不衔接
目前《电子商务》的教学要点主要是按照课程大纲的要求进行执教,教学的主要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在大纲的设计中占有近70%的时间比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数时间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互动性,而一些必要的实践性操作和实战型的训练没有足够的空间,致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果继续沿用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方法来教学,导致学生只会死记书本上的理论,考核后不知所记,思考能力缺乏、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
2.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是最近几年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的一门新专业,其专业课程的大多数的师资力量来主要自于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等方面的专业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的电子商务人才的需要,同时这些教师主要是一些理论研究型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电子商务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因此在对《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指导方面就有些力不从心。
3.实践教学资源配置不强
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在我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已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倍增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方向。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理论体系还不完整,教学实践也只是购买一些商业模拟性软件进行操作,与现行的电子商务模式快速的演变相脱节,即使理论上跟得上,但实践性的操作远远落后市场的演变,而一些电子商务模拟平台等验证性实验环境,只能使学生熟悉一些表面的认识,离“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目标还相差甚远。
4.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较薄弱
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及考核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现实的实践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由于《电子商务》涉及到大量的概念,模式、方法体系,既抽象又不好理解,学生普遍感到课程枯燥乏味,因此学习兴趣不浓,虽然也使用过相应的模拟软件来熟悉电子商务的操作流程,但学生还不能完全独立进行操作,还没有把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即使一些学生懂得网上的购买流程,但仍然缺乏一些后台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与实践经验,对网页的设计、管理、维护、网上客户关系维系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电子商务》课程体系建设的分析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教育部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和社会发展需要,积极进行方向转变,去完善电子商务课程的培养目标,并相应地调整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重在实践,应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的分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积极与电子商务类企业签订协议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进点实践、实习;此外还应根据学校的自身条件建立大学创业园,并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政策,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实践环节内容进驻创业园自主创业。
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和对技术性蓝领人才的社会需求推动下,近年来,我校始终围绕“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对教学大纲进行适当合理的调整,以技术技能型为培养重点。2011 年,我校以教育部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学评估为锲机系统的对《电子商务》教学大纲进行修订,使实践课时数达到整个教学任务的40%,这样学生有了充足的实践教学时间。近期来看这与社会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那就是学生毕业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岗前培训,才能胜任新工作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践、实习。为了丰富实践课内容,将理论内容和实践内容紧密结合,我们还编写了《电子商务》上机实验指导手册,积极购买最新的教学软件、带领学生进点实习,这些努力最后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技术性其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比较广,需要讲授的理论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比较多,主要包括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商务技术基础、虚拟企业管理、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电子商务安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网店经营与管理等等。要在一定的学时内完成如此系统的教学内容,讲透每一个知识点是不现实的。因此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需要掌握电子商务内容的侧重点,并在教学内容弹性化的指导思想下,如何保证担任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师在教学组织和实践方面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其改革思路思路如下:
首先,要根据各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编写不同的教学大纲,从而选定合适的教材。其次,在选择教材的时候要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各教材介绍的内容与侧重点不同,只有将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三应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电子商务师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素质。最后,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经济形态,其教学内容也是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任课教师应在教材之外适当补充介绍新的学科成果,不断的参与电子商务实践的学习,积极参与培训、完善授课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知识视野,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素质。
三、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1.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对《电子商务》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总结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其具体方法如下:
(1)实践教学法。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体系较复杂,如电子商务的模式、电子商务的交易流程、电子商务主要环节、网上支付的流程、网络营销的方法等,这些内容如果从理论角度来讲解,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不易消化,理论考核后很容易忘记。因此,我们在每一次理论课后都有相应的上机实践进行实战化的训练,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理论。实践教学法分为实际的实践和虚拟的实践。实际的实践就是去安排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与企业真正的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维护、推广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真实性问题。
(2)课堂讨论法。在课程大纲设计过程中我们会拿出一定的教学时间开展课堂讨论。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展开开放式的讨论,加深同学们对电子商务的理解。比如学生体验网上购物,如何去评价网上商品的真实性,如何判断店铺的合法性,或者实物与图片不符,由此引出制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诚信问题,就“如何完善电子商务诚信”开展课堂讨论。要求学事先通过网络和文案查阅相关资料,熟悉电子商务的安全法规,然后归纳整理,并结合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法,不但提高了学生动手、分析能力,还加深了对电子商务的认识。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电子商务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涉及的内容几乎都是以电子商务应用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基础上,进行大胆教学创新,运用案例教学法来组织课堂内容。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实践”、“实用”原则,特别适合电子商务课程教学。例如以网上开店的基本流程和网店营销为例,来作为贯穿全书的教学对象。围绕其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讲解。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组织上,将课程要讲述的内容分为相对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结合这个案例来探讨电子商务的基本内容和借助的技术手段。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加深刻地掌握电子商务整个体系结构。
2.借助先进技术,改进教学手段
电子商务实验课时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拓宽新的教学手段的空间,使教学效果得到进一步提高。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文件等形式进行讲解会使课堂生动而有吸引力。同时电子商务对教师的教学手段也有了新的要求,教师要能够直接面对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必须时刻注重自己知识水平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的同步提高。对本专业学生,积极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软件应用等复合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基于网络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对电子商务课程讲授进行支持,恰当处理好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提供宽松、广泛的交流和互动平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合理构建考核模式,优化考核形式
传统的电子商务的教学考核一般采用卷面的评分制,教师通过考试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考核,并通过试卷评分来考核学生成绩。但是这种测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不适用于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电子商务课。因此任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设计型或创业型的实验项目作为机试考试的一环与理论考试相结合,或者全部采用机试考试为主进行考核,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他们对该课程关注度。因此,考核方式可从两方面分别进行考核:分析问题、实验实训能力的考核和机试考试。因此今后考核的改革应该向实践型教学环节倾斜,加大实践考核所占比例,具体课时分配比例如下: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验实训占40%,期末机试考核(理论+应用实践)占60%。
4.完善专业团队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武汉商学院商贸物流学院 2武汉商学院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56)
摘 要:分析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必要性,首先从国内外高校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开放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的思路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从建设具体内容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成后的推广构想。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大学;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39
*基金项目:2014年武汉市属高校教研课题“面向国家商贸物流中心的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4110)的资助。
收稿日期:2015-05-27
0 引言
当前,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转型是一个热点课题,社会上普遍要求此类高校办学需面向市场化,日常教学需要面向产业岗位需求,全面培养所需专业技能和职业意识。高校实验室承担着培养应用技术型高技能人才的创新意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重要职责,高校用于实验室软硬件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而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更新极快且技能需求广泛,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是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技术及商业环境需求的。不仅资源投入不够,而且购置的各类硬件设备和教学模拟软件,特别容易过时且由于供应商的通用性模块开发,导致很多购置的实验设备很难满足院校的个性化需求,非常容易造成设备的闲置浪费和快速折旧。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最新技术理念在商业、教育领域的普及,各类商用的云端基础设施的方便易用,如何利用开放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存储能力、计算能力),再结合专业的个性化需求,搭建开放性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从而将实验室的设备、空间和时间无限延伸扩展到网络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由此衍伸出对开放实验室平台的开发、运营与管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
1 国内外应用技术型高校实验室建设研究现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商科类专业实验室建设一直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教育信息化领域的重点研究课题,而电子商务专业由于与时俱进的特征,且技术及相应商业模式更新换代速度尤其快,电子商务实验室建设的商业与技术前瞻性和规划性又显得更为重要。应用型本科实验室建设在建设目标定位上明显不同于高职高专实训室建设,国内外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实验室目标定位与教学方法研究,即侧重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吴海东就虚拟化技术与电子商务实验教学的整合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樊斌基于网络资源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实验室管理制度研究,开放实验室管理办法与相关流程。如叶壮志对高校电子商务实验资源建设与管理方面进行了一定研究。
(3)实验项目设计,包括实验标准、实验要求、实验形式与流程控制等。王玉珍对电子商务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提出了在对电子商务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设计原则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4)实验相关平台研究,例如当前最为流行的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开放实验室建设。赵明明等通过对云计算的介绍,逐步阐述云计算的特点,综述了高校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巨大发展空间。初步结合高校特点,指出云计算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带来的优势及其遇到的问题。
(5)实验室产学研化研究,探索实验室研发与社会服务功能相结合的案例研究与机制研究等。Emma Rogerster等就美国高校实验室产学研发展提出了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高技术企业发展模式、工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及工程研究中心模式等可供借鉴的发展模式。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工作学习空间泛在化、时间碎片化,如何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并研究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新型的开放实验室建设,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项目将侧重研究电子商务实验室的教学方法与实验平台建设研究。
2 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构建思路
通过研究形成符合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定位的专业实验教学方法体系与实验室建设管理机制,并搭建一个能实际投入使用的针对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建设的网络实验教学服务平台。通过研究主流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功能,选择适合的服务平台,然后基于此云计算环境,搭建符合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建设所需要的定制化的实验教学软件。开放实验教学平台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1)各类实验教学方法及效果比较研究。综合评价各类实验教学方法的实际教学效果,不断改进提高适用性。
(2)探索开放性实验室的运营管理方法。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实验室走向开放成为必然,因此必须有一套对应的开放式的符合互联网规律的实验室运营管理办法需要总结提炼。
(3)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实验教学项目研发。结合具体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通过依托现有教学软件和自主研发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全天候网络教室。该平台的搭建,不仅能够随时更新,按需定制,满足本校本专业师生实验教学所需,还能有效降低高校现有实验室设施负荷。
3 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主要内容
电子商务开放实验教学平台主要基于第三方云计算平台构建,由教研室教师根据课程实验项目需要定制开发,通过第三方云计算平台后台实验软件,从而能实现全天候不受时空限制的实验教学。该平台目前已经投入前期试运行,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开发了系列实验教学辅助工具及软件,如实验室二维码考勤系统等模块等。
(1)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方法研究。积极探索各类先进实验教学手段的应用,力争在场景体验式教学、模拟验证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创新创业训练导向课程设计四个方面构建完善的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体系,同时积极探索行业标准融入实验教学过程,从校企实验教学合作稳步升级到校企深度研发合作,为最终的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
(2)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定制化软件需求研究。构建应用型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并根据体系内各门课程的衔接与交叉关系,设计相关的各类型本科实验项目(如概论和导论类的课程,以体验互动式实验功能为主,系统与网站设计类课程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设计为主),明确课程体系对各类型实验的具体需求,并形成实验设计标准。
(3)主流云计算平台架构与服务研究。全面比较分析主流第三方云计算平台(如百度云服务、阿里云服务和新浪云计算服务平台等)的运行环境、服务功能及水平,明确各平台在数据存储、计算能力、服务器集群等方面的具体技术指标,并与应用型本科实验教学体系实际需求相对应,选择最适合且高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
(4)云计算环境下应用型电子商务本科课程的模块功能分析与设计。如面向“网页设计“、”web数据库“和”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的网站基本功能模块(如购物车、登录验证、用户管理)设计、、体验;面向“移动商务”课程搭建微信公众号服务器(开发模式)与二维码考勤实验教学系统;面向“客户关系管理”、“数据挖掘”等课程的在线购物车分析,RFM客户分类模型、客户信息管理、客户生日提醒、沟通管理等互动体验式实验功能的设计与实现,并投入课程的实验教学。
4 结论
搭建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开放实验室平台,能营造真实的实验教学与互动环境。通过该平台的搭建,能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提高。通过此项目的研究与具体实施,将能促进专业教师队伍在教学实验设计、软件研发、社会服务等方面能力的全面提升,为进一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实验平台打下深厚的基础。本平台的研究成果成熟后可向同类院校商科类应用型本科专业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杜晖.基于web的专家评价信息服务平台构建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4(4)
2 赵明明,林卫峰.高校云计算平台建设的发展趋势[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7)
3 王玉珍.电子商务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11)
4 樊斌.基于网络资源的电子商务实验教学改革[J].商业经济,2010(7)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模式 精品课程建设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
一、引言
1、国际上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立与发展
德国教育家洪堡(Humboldt)在19 世纪初以新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德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首次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观点。1810年柏林大学成立后,科研开始被引入大学教学体系,建立了研究型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在德国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使得德国迎来科技与经济空前发展,继而成为法国之后的世界高等教育先驱。20世纪初,美国开始效仿德国,将强化大学的科研职能作为重点,逐步建立了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高水准的研究型大学。直到上世纪末,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完善仍然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核心议题。由此可见,研究型教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国内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精品课程建设
与国外大学推行研究型教学的力度与效果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较大差距,瞄准我国“21世纪创新人才培养”和“卓越人才计划”目标,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重视研究型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正悄然改变,而引领潮头的当属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在2001年起就启动了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本科百门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建成了一批国家级精品课程,取得了瞩目的教研成果。李艳梅,冯婉玲(2003)指出清华大学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本科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注意的七个问题,即要有正确的精品课程建设指导思想,要有明确的精品课程建设目标,要有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定位,要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六要素”之中,要有科学和合理的整体架构,要处理好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的关系,要解决好相应的管理机制问题。孙宏斌、孙元章等(2006)对清华大学本科专业课《电力系统分析》运用了课内研究型的授课方式(历史溯源法、类比教学法、故意出错法等)和课外自选研究专题的方式进行教学,强调“优化理论课程,强化实践环节”,形成了一系列颇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和手段,提出了系统化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了课程的通识性、研究性和趣味性,建成了高水平的电力系统数字化实验平台,并在多所大学推广应用;建成了《电力系统分析》国家级精品课程。阎绍泽,申永胜(2009)指出课程的教学质量取决于课程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讲授、讨论、作业、实践、考核和教材,并运用于机械类精品课程的建设之中,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效率和效果均有了显著提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励。
其他高等院校也对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环境浸润”的教学思想、 “以问题为导向”、基于发现法和问题教学法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将研究型题目的设计与实现引入理论课课堂、研究型教学的“双主模式”等,对信息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3、武汉理工大学《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现状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是电子商务本科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典型的金融学与电子商务学科、管理学、信息科学的前沿进展交叉融合的创新课程,主要体现电子商务的“资金流”运动规律和知识体系,是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最为活跃的热点领域之一。
武汉理工大学杨琦峰教授负责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目前已通过武汉理工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考核,申请获得湖北省省级精品课,该课程教学队伍保持前沿研究的活力,以持续的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精品课程建设,将科研主攻方向和该门课程建设方向统一起来,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建设为载体,经历了“以教带研、以研促教、以研带本”实施阶段,实现科研成果向教研、教学成果的转化,形成“科研、教研与教学”的良好互动态势,在国内同类课程建设中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一定优势。课程负责人带领团队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在线支付)领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2项,是该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持续支持较多的团队,得到了国内同行的高度认可。《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在2010年2月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2011年度被评为湖北省高等院校省级精品课程。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一直面临着如何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在教学内容方面,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二是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三是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上,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分析
1、《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第一,在教学效果方面,由于一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授课教师素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因此高水平的教学效果往往过分依赖课程负责人。教研成果及教学资源集中在课程负责人手中,其可共享、可迁移、可移植和可推广性差,导致优秀的教研成果很难得到推广和延续,课程质量难以得到可持续发展。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缺乏适应课程教学需求的立体化教材。教学内容陈旧是多数大学课程存在的共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知识体系完备同时又能够与时俱进的教材。针对《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国内同类教材主要有“电子支付与结算”类和“网络金融”类。“电子支付与结算”类主要有:中国人民大学周虹副教授(2009)主编的“电子支付与结算”;东北财经大学李洪心、马刚(2010)主编的“电子支付与结算”及李洪心(2010)主编的“网上支付与结算”;西南财大帅青红(2010)主编的“网上支付与电子银行”;李蔚田、杨雪、杨丽娜(2009)主编的“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祝凌曦(2010)主编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网络金融”类主要有:陈进、崔金红(2010)主编的“电子金融服务”;张劲松(2010)主编的“网络金融”;岳意定、吴庆田、李明清(2010)的“网络金融”。已有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材并不能涵盖系统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内容不能体现当前课程领域的最新动态,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没有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培养创新型人才目标的需求。教材的编写没有体现处处为使用者考虑、精益求精的原则,在教材内容取舍、结构布局、板式风格、配套资源等方面与国外优秀的立体化教材存在较大距离;教材辅助教学系统欠缺,与之配套的音频、视频等电子化教学资源不足。
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由于传统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授课方式过度依赖于纸质教材,教学方法单一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授课方式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从而难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的;缺乏音频、视频等电子形式的教学资源,也导致教学方法的局限,难以将知识生动、立体的展现给学生。因此,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迫切需要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为课程定制最合理的教学手段及配套的教育技术。
第四,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目前我国精品课程主要是针对评审的要求而建设,而评审的要求并不能直接的反应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教学监管机制,优秀的课程在入选之后,会缺乏与教学的再次交互,在课程建设上停滞不前,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优势。
2、《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的对策
第一,在教学效果方面,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可共享、可迁移。开发《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配套试题库、案例库和网络资源链接指引,提供在线答疑、课程论坛和动态测试等辅助教学服务系统、数字化开发试验平台系统。
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的知识体系重构,在保留教学内容中经典部分的前提下,进行知识体系重构,及时地将课程领域内最新最前沿的发展纳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中来,将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及时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及实验大纲,以解决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规范性问题,保证一流的教学内容。着重开发与课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以纸质教材为纲领,以电子教材和演示教材为辅,开发适应该课程教学需求的一流的立体化教材。
第三,在教学方法方面,结合“Seminar”模式、“案例设计”和“问题溯源”等启发教学方式,提出 “科研、教研与教学”协同互动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实现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辅以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力求改变传统教学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局面。
第四,精品课程建设是长期坚持的过程,要随着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发展。因此,应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方案
1、《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目标
第一,实现《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研究型教学理念变革,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在“课程教学的六要素”中。课程建设应与人才培养协调一致,课程内容上应涵盖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通识型知识结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具有科学的怀疑精神、批判态度。为此,必须形成课内的研究型授课方法、课外的自选研究专题、综合设计性实验等,针对理论课、实验课和实验平台三大方面加强课程的研究性。
第二,精品课程建设应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为指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教学队伍”五个方面探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针对教育部精品课程的“五个一流”定位,从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内涵建设。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少精宽新”,在教学方法上突出“研究型特色”,形成一套较完整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
第三,构建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库是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及教学改革的基础。强化科研、教研和教学一体化联动与协同发展,建成《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可共享、可迁移,将课程组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领域的科研优势转化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课程资源优势和课程教学优势,建成“精品+特色”课程。
2、《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理念
高水平的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需要在先进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和持续建设的系统工程。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六要素”之中,使课程建设能发生实质性变化。
所谓研究型教学理念,就是以素质教育为主,以培养卓越人才为核心,强调“四基”(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并重;通过精品课程的建设和教学,使学生提高基本素质、夯实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提高基本技能;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注入式知识教育”,转变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研究式素质教育”;授课方式要由“连续型细节式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教学形式要由“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教学氛围要有浓烈的研究气氛。
根据《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特点,将研究型教学理念落实在“课程教学的六要素”上,即采用与研究型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材形式、授课方式、讨论形式、作业类型、实践训练和考核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并引导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像力、创新欲望和探索精神。
3、《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将精品课程定位为“五个一流”,即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以“五个一流”为主要内容的“一流性”,成为精品课程最突出和最重要的特征。因此,以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为指导,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教学队伍”五个方面探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如图1所示。
(1)教学内容建设。在课程知识体系重构方面,应处理好先进性与规范性问题。力求使新的课程知识体系更加明晰,体现“少精宽新”的特点,并重点补充近十年来本专业的前沿科研成果。改革后的新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与国际一流大学看齐,在讲授深度和信息量上不逊色于著名的国际一流大学的本科课程。采用“分类梳理、模式匹配”在对课程中相对稳定的固化的教学内容,通过全面梳理现有的国内外教材和文献,归纳整理,在形成教材的基本资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和“项目驱动”方法获取前沿理论知识和实现前沿问题的探究。根据国家教指委关于《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类课程知识能力体系及其局限性分析,展开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知识能力体系研究,逐步进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大纲及实验大纲的重构。
(2)教学方法建设。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基于Seminar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项目训练模式等典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采取以问题驱动的知识讲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自主归纳出知识、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驱动 “以研带本”模式,以项目/实验为依托,以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在项目/实验中提升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科研能力,使本科生掌握科研方法、培养科学素养。将“科学假说驱动法”、“综述研究法”、“科学查新法”、“演绎法”、“比较法”、“实证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导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研究,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性技能、可迁移技能和自我管理技能。
(3)教材建设。立体化教材是指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纲领,以学科课程为中心,辅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电子教材以及演示教材。
(4)教学管理建设。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检验,开展基于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建设动态评价研究,指导项目研究成果的优化。建立项目研究成果的动态优化、更新与维护机制,促进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外创新训练项目的团队指导方案与激励机制。另外,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教室配备必要的教学软硬件,将教学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5)教学团队建设。在课程的教学团队建设方面,解决讲授高水平、高质量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效果过分依赖于课程负责人的局限性;解决成果的可共享、可迁移、可移植和可推广问题。同时应注重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整合。
4、《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资源库构建
教育部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和完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构建优质的精品课程资源库是高校教学资源共享及教学改革的基础。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示范性教学资源库,也促进了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的提高。因此,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资源库,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框架,如图2所示。
(1)案例库。根据前沿领域的科学问题,形成系列专题、案例用以支持“Seminar”模式,用以开展问题驱动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初步形成以下前沿研究专题: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在线支付服务体系、第三方在线支付模式、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无纸贸易在线支付集成、城市一卡通支付模式、校园一卡通支付结算模式等。
(2)项目库。依托课程组承担的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2项国家教育部项目,探索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教研成果的实施方案,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主创新项目、教育部国家级项目等的项目成果以及项目中引申、内涵的专题纳入项目库中。探索以项目为驱动,开展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案例库相比,项目库偏重于理论基础的创新研究,针对更高的人才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拔尖人才。
(3)教学资源库。进行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现有《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教学资源梳理与探究性方法匹配研究,构建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库。对相对稳定的固化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电子支付知识模块。如现代银行支付清算体系、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与结算、在线支付协同监管等;二是网络金融知识模块。如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进行全面梳理,采用“Seminar”模式、“案例设计”和“问题溯源”等启发教学方式进行整体考虑和系统设计。
(4)试题库。开发《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配套试题库和网络资源链接指引,相应的,还可以在精品课程网站提供在线答疑、课程论坛和动态测试等辅助网络教学服务系统。
(5)开放性实验平台。建成满足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数字化开放性实验式平台。首先通过理论知识在电子商务领域中应用的实训式实验,加深学生对知识原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将创新的基础理论在前沿领域的应用形成小项目,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项目式实验训练学生应用支付的技术和原理开发小型支付系统,如低碳交易系统、未支付电子商务系统等等,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知识原理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所谓开放性,一是指实验内容是开放性的,学生在实验项目要求的框架内可以进行全程自主创新;二是指实验内容对于实验室资源的依赖性低,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进行调研、设计、编程开发,突破实验课学时的约束,使学生整个学期都能参与实验;三是指实验内容可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不断进行增删改,并可与其他高校实现实验资源共享。
(6)立体化教材。根据《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特点开发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相匹配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教材,即立体化教材。它包括纸质教材、电子教材以及演示教材。纸质教材是以书面形式印刷的教材,除了包括传统纸质教材的内容之外,还包括其他模态的内容,如图画、图表等,以及对其他模态内容的提示,如在什么时候需要插入视频、音频,到什么地方(如精品课程网站对应模块的网站链接)才能找到这些内容等。电子教材是以电子形式出版的教材,可储存在光盘、移动硬盘等电子设备中。电子教材不仅包括纸质教材中的所有内容,还包括其他所有与其匹配的多模态学习材料,包括课件、电子教案和录音等,还可附有相关参考书目和相关网站的链接,甚至还可能包括练习答案等。演示教材是用PPT或者其他软件编写的教材,可直接在课堂上演示用于教学,或者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层次、特点对其进行适当修改后用于教学。演示教材应该是只提供给教师的,它不仅仅是电子教案,而且可以直接用于教学,所以它应该包括纸质和电子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及其解决的办法,也包括一些教学内容的链接和用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多模态材料。其中电子教材和演示教材统称为数字化教材,置于精品课程网站上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课程建设向标准化、规范化和便利化发展。
四、总结
基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精品课程建设,改变了过去以评估为主的精品课程建设,将精品课程建设定位为面向教学,旨在培养拔尖的创新型人才的课程建设,实现教研与科研的融合。将研究型教学理念引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的教学模式已在武汉理工大学培养了五届学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本课程组正在开发《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精品课程的立体化教材,该教材已经列入了武汉理工大学规划教材。
通过将教学研究成果运用于武汉理工大学电子商务和相关专业的《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进一步力争将该课程建成能够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示范性课程;推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理念,营造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教学氛围,建成富有特色、辐射性强和影响力大的课程,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将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本文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3095,71073122);教育部社科基金(07JA630028,08JA630064);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武汉理工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在线支付协同管理模式及支付结算类相关课程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 毛雅娟、郑丽霞、钟惠霞:《公司理财》本科教学中研究型教学模式选择[J].财会通讯,2010(13).
[2] 李艳梅、冯婉玲:研究型教学模式下的本科精品课程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3(8).
[3] 孙宏斌、孙元章、陈永亭、姜齐荣、童陆园:优化理论课程 强化实践环节――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6(4).
[4] 孙宏斌、孙元章、陈永亭、姜齐荣、童陆园:电力系统本科专业课的研究型教学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5] 阎绍泽、申永胜:研究型大学机械类精品课程教学的六个基本要素[J].中国大学教学,2009(9).
[6] 吴於人、于明章、鲍鸿吉、顾牡、毛骏健:踏踏实实创建现代探究型大学物理精品课程体系[J].物理与工程,2005(6).
[7] 门、崔永梅:“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以北京交通大学“会计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8] 王淑娟、齐明:通过电子技术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
[9] 蔡冬梅、刘丰文:开放式学习环境与研究型教学模式下基础化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究[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6(8).
[10] 赵姝、杨晓露:精品课程探究型学习环境的构建及实现――以国家精品课程“远程教育原理与技术”为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3).
[11] 邓杰、白解红、邓颖玲:“学习策略+自主学习”任务型网络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