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范文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

篇1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精神,我公司按照国家、省公司制定的办法和标准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2006年度市东供电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年度计划和具体实施的保证措施。

一、2006年度建成电气化的目标:

市东供电公司2006年新农村电气化创建目标:到年底争取建成四个电气化标准村。具体是杨庄村、上河头村、万寨村、琵琶村。

二、为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特制定以下措施:

1、合理进行线路及配电设备的设计工作,对照《江苏省新农村配网建设与改造典型设计》,按照上级有关配网建设的要求,合理、有序开展新农村配网建设

2、结合新农村电网建设,使村配电网络结构调整为合理状态,与村庄整体布局协调统一,接户线和用户配电装置统一规范布置安装。

3、新增变压器经负荷电流实测之后,根据负荷分布点合理布局,使变压器安装地点和供电半径低于0.5km;生活照明用电全部实现一户一表,低压进户线统一采用集束电缆;低压主干线路按配网建设要求,达到70平方以上,支干达到50平方以上。杆塔全部使用190重型杆,乡村主干道部分使用架绝线路,部分使用15m以上电杆,低压全部使用10m电杆;

篇2

;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因此,应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主要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应该不断加强农业以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切

实做好乡村规划,使得乡村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

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应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应该从当

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坚持节约以

及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

建设,才可以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之上不断稳步地向前推进。

1111、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

1.1、对乡村规划缺乏充足的重视

乡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关规划部门支持和经费投入,乡村规划先

天不足,比较薄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法的推动下,乡村规划得

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乡村规划工作,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乡村规划,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乡村规划。

1.2、理论同实际脱节

乡村规划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照搬城市规划

模式,忽视农村实际,盲目规划和拆建,以致规划和建设工作受挫。部分地区村

庄建设规划标准过高,难以实施,被村民讥称“中看不中用”。

2222、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

科学规划村庄布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与城镇规划相统一,重点发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学取舍、合理布点。精心编制村庄设计,根据村庄特点,在实用、美观、

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经济型村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宜业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实效上下功夫。

规划上体现一村一品,根据地理地貌环境,以及民习民俗,编制具有特色的

村庄、村民住宅方案。建设上以农民自愿为主对破旧单体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缮,避免大拆大建,要围绕村庄文脉传承和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空间布局、住宅及

院落组台、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环境整治是关键。抓好生活环境的改善,围绕农民群众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旧房屋、院墙,清垃

圾、清污泥、清杂物,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

施配套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健全

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2.4、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策,巩固和

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乡村建设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创新,在乡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民生活富足、村庄环境整洁、乡村环境优美,更

重要的是乡村文明,是群众素质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村民理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等组织建设。

2.6、突出规划原则,在编制标准上下工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农村建设规划标准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又不能按照城市

规划生搬硬套,为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和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

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

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建设规模、速度,使其与人口和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村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区域特色、

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

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势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四是

建设节约型村庄,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村民精神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3333、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

数的有力抓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有

效载体,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建设之中应该坚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一体、整体谋划的原则。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整村推

进,逐步配套完善,既坚持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便于农民生产

生活和体现地方特色。

4444、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乡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资金筹措,通过村民参

与决定、设计以及监督实施,如此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才可

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蓝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3.

[2]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8,27:12042-12044.

篇3

第一,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加强政府引导,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走群众路线。一方面,各乡镇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设计者、指挥者,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度定位和工作职责,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加强督促检查,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让农民明白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变成自觉行动。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还是农民群众自己。绝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本末倒置。第二,处理好试点示范和全面推进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样本,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试点示范、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不可能一哄而起,盲目攀比。在工作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和全面推进的关系。通过典型引路,使新农村建设的面不断扩大。

第三,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不等于建新村庄,但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新变化、新风貌。当前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是要抓好特色产业建设,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建设新村庄、过上新生活才有保证。当前,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只有这样,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有了根基。

第四,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既要把当前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实,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又要牢固树立打基础、管长远的思想,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第五,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涵盖了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扶贫开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过程,实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扶贫开发搞好了,就突破了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二)夯实五项基本任务

一要抓好基本规划。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各级要按照“合理布局、分类指导、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立即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结合各村的实际,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具体规划中,必须把握三条:一是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规划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与产业开发、生态移民、小集镇建设、旅游相结合。要真正深入调查、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切不可凭主观意志、闭门造车。

二是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新农村规划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部门很多。在制定总体规划的同时,要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制定本部门的专业规划、行业规划,明确具体任务,落实具体措施。三是长远与当前相结合。规划要对远期目标有总体要求,近期任务要与十一五规划、优势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相衔接,对于一些重要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有分年实施要求。

二要抓好基本产业。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坚实的特色产业作为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把发展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对汉滨区来讲,就是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农业优势产业布局规划为指导,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蚕桑、畜牧、魔芋、劳务输出等全区性主导产业,茶叶、烤烟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和蔬菜、中药材等地域性特色产业。对一个乡镇来说,要按照规模化的要求,走一乡二三业的路子。对一个村来说,就是要主抓一两个骨干项目。各乡镇、各村在产业建设上,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地自然条件和优势资源出发,把市场有需求、农民愿意搞、当地适宜种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三要抓好基础设施。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最能使广大群众看到新农村建设实惠的,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切实抓住中省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机遇,想方设法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并做出专门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要把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以“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圈、改厕、改厨、改环境,建产业园、沼气池、文化宣传设施”为主要内容的“五通四改三建”上,使村容村貌逐步改观。示范村、试点村要根据各村的实际,从群众盼望最迫切的某一方面入手,找准突破口,稳步推进村容整洁,逐步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家居舒适化,使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展示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篇4

一、一年来的工作汇报

(一)、抓重点,定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

为了使我们所包村的新农村建设早规划、早部署,出成效,我们一是迅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陈峰亮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静同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科室各公司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选出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四名同志为工作队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局长陈峰亮同志亲自到所包村调查研究,确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安排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纪检组长王静同志亲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她率队亲临工作一线,和村双委一起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根据所包村的实际,制定出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除此之外还要搞好村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结合“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八荣八耻”教育,制定新的《村规民约》,配合村双委绿化村级主要道路,发动群众扩大沼气建设,使所包村新农村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每包一个村,我们工作组召开了村班子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会议首先由村支书发言,详细的向工作组介绍了所包村的基本情况、近几年该村取得的成绩以及村庄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接着工作组向到会的村民们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及政策措施,要让大家明白: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确认,我们国家绝大部分人口是农民,只有让农民兄弟真正富裕起来,国家才会富强。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接着工作组和在座的代表积极畅谈所包村的发展蓝图,气氛热烈,会议为新农村建设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三)发动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全力为所包村办实事。

1、始终惦记所包村贫困户的温暖。就在20*年的春节前,我们筹措资金10000余元,购置食用油40壶,面粉2600多公斤,由局领导带顶风冒雪,对北冶乡甘泉村、岭后村和曹村乡的苍田村的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同时,我们还给20户特困户发放慰问金2000元整,使大家深刻体会新农村建设的温暖。

2、为认真做好千名干部下基层,和谐稳定促发展。(1)局里筹资6000余元,购置书包、文具盒300多套,分别与5月31日和6月1日送往所包的五头尚庄小学、石井南腰小学,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2)投资5000元,帮助南腰村硬化文化大院地平1000平方米,完善文化大院设施;(3)投资2000元,帮助南腰村完善井站工程,解决村民吃水问题;(4)投资2600元,帮助南腰村完善廉政建设活动室软件建设;(5)投资6000元,帮助南腰村搞好20户沼气建设,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3、在尚庄村调研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粒樱桃的种植,20*年新发展大粒樱桃600株;(2)扩大林业种植。以木材加工为龙头,积极壮大特色产业,20*年筹资扶持木材加工户40家,使全村的木材加工专业户达到140户;(3)高度重视养殖业发展。积极培育养殖大户,20*年增加养猪专业户60户,养鸡专业户4户,使全村生猪存栏达到800头,蛋鸡存栏达到3000只。

4、我们加大村民培训力度,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2期,努力把村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充分发挥粮食系统的部门优势,派出2名有种植养殖技术的同志,赴村讲解种植养殖知识,180余名村民参加了培训,加快广大村民致富奔康步伐。

5、改善服务设施,提高群众生活。

我们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加大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20*年硬化通组道路5公里;加强村庄道路排水排污设施的修建和改造,使配套率达到100%;解决60户村民的吃水问题,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发展有线电视40户,使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60%;要高标准建设两委办公场所,20*年发展小商店4个,完善卫生室2个,在金水河南修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个。

篇5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思想认识;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31-1

1 要着力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起好步,开好局,扎实推进,稳步提高,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要求。但从工作开展情况看,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来衡量,还有一定差距,发展还不平衡。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克服一切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奋斗目标、具体措施上形成共识,教育广大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自己的事业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理念,激发建设热情,激活民间资本,引导他们自愿筹资筹劳,共同建设新农村。

2 要着力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一项促进发展的工程,而经济发展又是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反过来,只要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才能加快。当前,农民增收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手中有钱了,生活逐步宽裕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他们建立以党员和乡村能人为骨干的技术员、信息员、经纪人队伍,努力培养农民增收带头人,发挥各地优势,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大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打造名牌农产品;同时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加工转化增值,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 要着力解决好重点突破问题

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所以,他们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他们搞新农村建设,不过分强调高标准,而是因地制宜,在起步阶段,先选择农户直接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进行,如农民群众比较关注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等,注重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不懈为农民办实事,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

4 要着力解决好规划实施问题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规划,只有制定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规划,才能为顺利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才能使全县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各乡镇、各村在规划编制中,紧密结合群众的愿望要求、农村的产业基础、家庭的收入等具体状况,规划好本地产业支撑、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并且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使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5 要着力解决好农民素质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尽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民技术员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让农民走出去,开阔眼界,学到外地新知识、新经验。还要让农民走回来,回乡创业,干事业,上项目,带头致富,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改变家乡面貌。

6 要着力解决好资金投入问题

篇6

6月8日至10日,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组织各区县(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及市委市政府驻新农村示范村工作组组长、村支书赴江西赣州考察学习新农村建设经验。考察团实地考察了赣县山田村、枧田村、石院村,兴国县文院村、长迳村,大家一致认为,赣州市以超前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赣州市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的主要成效

2004年9月,江西省委、省政府适应新形势要求,决定在赣州市先走一步,用5年的时间在广大农村开展以村镇规划、“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文明村镇创建为重点的“五新一好”(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新农村建设活动,力争经过努力,逐步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热潮,赣州市兴国县的1532个村庄完成了村庄规划编制,占应编制数的45%,今年可全面完成村镇规划编制任务;全面开展了“三清三改”活动,全县3441个自然村均建立了“三清三改”公约和理事会监督执行、定期检查评比的工作长效机制;拆除无人居住的“空心房”6.9万平方米,拆除废弃牛栏猪圈、厕所7000多间;建成了225个示范点,占村庄总数的7%,今年又在实施389个示范点建设,示范点81.6%的农户用上了卫生安全饮用水、90%的农户硬化了进户道。全市农村共清理垃圾3万多吨、污泥4.5万吨,拆除牛栏、猪圈、茅厕5.76万处;完成6718个村庄的改水、改厕6.7万多座,硬化通村公路3420多公里,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赣州市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拥护,也受到了上级的关心和重视。《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先后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扎扎实实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题,对赣州市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研究室叶兴庆等领导先后率团对赣州新农村建设考察调研,充分肯定赣州的新农村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积极探索与有益实践”,并用“起步早、目标明、措施实、初见效”十二个字来归纳对江西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印象。

二、江西省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2004年9月14日,赣州市委、市政府做出“关于在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各地广泛动员,精心部署,充分利用标语、传单、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宣传画、宣讲团等形式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各级宣传部门采取歌谣、韵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引导和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及时报道了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在全省及至全国引起较大的反响。考察中,随处可见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标语、口号。

(二)规划先行,把新农村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赣州市委、市政府强调,要搞好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在编制规划时,坚持“一个保持、两个突出、三个不搞、三个配套”的原则。即保持农村传统文化特色;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突出农村田园风光;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水、电、路配套,社区活动中心配套,房屋设计配套;推广“一片耕地、一座水库、一片山林、一处村庄”的生态发展模式。各级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的要求,严格规划管理。凡是已经有建设规划的村镇,国土部门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未作出规划的村镇,按要求完成规划编制,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引导鼓励建新拆旧,纠正一户多宅现象。凡到规划区内建新房的农户,必须拆除老宅基地上的旧房,老宅基地由集体统一收回或流转;凡不愿拆除旧房的一律不准在新宅基地建房。为确保村镇规划的编制和落实到位,市县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并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大多数乡镇成立了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所,配备了专门的村镇规划管理员。

(三)整合资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市、县两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比例的专项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各乡镇充分利用省、市挂点单位和社会各界力量,多方筹集资金,并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捆绑使用各种专项资金。整合老区建设扶贫、交通、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等专项资金,向“三清三改”、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倾斜。三是实行规费减免政策。规划部门为小城镇、中心村编制规划时,只收规划成本费,且每年必须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所需规划费用由县(市、区)、乡镇规划统筹安排;交通公路部门为通村公路建设进行勘察设计时,只收成本费;国土、房产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本级规费减半收取;其它有关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房屋建设审批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加大对乱批土地、乱收费的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乱批土地和乱收建房费的,发现一起依法查处一起。四是落实扶持政策。对路面宽3.5米、4.5米、6米及以上的水泥路,按不同标准给予水泥等实物补助;争取了国债项目新建沼气池的,按项目管理标准进行补助。市、县财政足额安排建制镇自来水厂建设配套补助资金。

(四)上下联动,充分凝聚各方合力。一是整合领导力量。成立了强有力的领导小组,职能部门的涉农工作都围绕新农村建设来开展。特别是直接负责规划、改水、改路、改厕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有2/3以上的人员常驻乡村一线,为村镇规划、“三改”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了正副组长督查制、专项督查制、现场调度制等三项督查机制,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二是整合工作力量。市县领导既要负责督促指导所挂点县乡的新农村建设,又要具体帮扶指导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市县相关单位分别帮扶指导抓好一个示范点建设;各乡镇同时抓好党委书记示范点、乡镇长示范点、圩镇示范点和一个空心村改造示范点共四个示范点建设。该市还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平台,创造性地实施了拟提拔重用干部离岗锻炼考察、专抓新农村建设制度。三是整合资金力量。在不改变项目资金使用渠道的前提下将涉农专项资金整合使用,重点用于示范点的新农村建设,通过建一个示范点,综合改善一个示范点的生产生活条件,由点扩面,逐步推进。四是整合群众力量。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把阶段性集中整治与日常性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农村理事会和农村“五老”的作用,建立巡察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同时,通过村级自治组织经常性地开展“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文明村庄”、“信用村”、“信用户”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进新农村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三、江西省赣州市等地新农村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次考察,时间虽短,但大家都感到收获颇丰,一是统一了认识,理清了思路。通过实地观摩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对建设新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思想更加解放,思路更加开阔。二是学习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我市和赣州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其经验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三是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赣州的做法与经验可看、可信、可学,在某些方面,我们甚至更有优势,完全可能也完全应该做得更好。具体来说,结合我市实际,扎实稳步地推进我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自主建设,始终突出群众主体。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起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首先,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兴奋点。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推出一些符合群众口味的宣传节目、宣传口号。要积极倡导文明理念,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清洁家庭”评比等活动,着力倡导文明新风,发动群众参与村庄治理、环境保护等活动。第二,要制定奖惩措施,在政策激励上找准关节点。对新农村示范村实行自主申报、动态管理,对依赖性强、群众积极性不高、工作难以推动的,及时进行调整,并补充增加、优先建设真正有积极性的示范点。同时,借鉴韩国新乡村运动和赣州市“实物补助”的办法,向农户兑现奖励和补助。实践证明,这一办法较好地起到了补助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赣州所有“三改”补助金额仅为实际造价的30%,财政投入只有6300万元,却吸引农民自己投入了3.1亿元。第三,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结合的联结点。一是要引导各地建立群众公认、威信高、活力强、敢干事、能干事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可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下,自行组织开展工作,发挥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成为联结村级组织和农民的纽带和桥梁。二是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就规划的执行、环境卫生的保护、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等方面,要根据实际制定详细具体的《村规民约》,明确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奖惩措施,并由村民互相监督,共同执行。三是要落实建设管理主体。对项目和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维护,交由村委会或理事会负责;对公共卫生,实行分户分段包干,采取类似“门前三包”的措施,交由农户负责,定期检查评比;对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以及公共场所保洁所需资金,可采取受益农户凑一点、社会捐一点、集体补一点、奖励资金筹一点的办法解决,确保新农村建设管理主体落到实处。

(二)要坚持科学切入,循序渐进。新农村建设内容繁杂,不可能一开始就全面铺开,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按照典型示范、科学切入、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工作思路,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分步推进。在新农村建设的范围上,要从示范村建设开始,逐步扩大试点示范面,对那些群众基础较好,有强烈愿望的村,每年确定一定的指标,纳入试点示范的范围,用5—10年时间,使新农村建设的点覆盖到全市。在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上,选择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群众最迫切希望做好的“三清三改”起步。

篇7

今天,我和××、××同志,××××××县政府的领导,以及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来通河调研,先后到桦树村、三站乡、依山村,实地察看了新农村建设情况。刚才,通河县委、县政府介绍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情况,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很受启发。总的感觉是,通河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态度是坚决的、认识是到位的,工作起步早,规划有特点,工作抓得也比较实,创造了一些好的经验,很值得学习。比如,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确定“通、改、延”工程;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注重“稳、调、服”思路;在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方面,加大“转、提、强”力度。这九个字都有具体内涵和量化指标,内容比较清晰,任务比较具体,对启发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拓宽思路,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就推进新农村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国家、省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部署,月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市“十一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即:以县(市)财政和农民“双增收”为核心,以壮大县域经济为根本途径,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构建新体制、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树立新风尚和创建好班子为主要内容,加大投入力度,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把传统村镇整治建设成规划科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优美、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生活富裕的新农村。重点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带动工程、产业化工程、科技化工程、公路通畅工程、饮水安全工程、康居工程、动力工程、信息化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和生态村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可以说,新农村建设的序幕已经拉开,我们必须迅速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家、省、市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当务之急,要尽快把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当中。建设新农村是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完成这一历史任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投入,但关键是要有良好的精神风貌,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各级、各部门必须适应新形势,着眼新实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采取更加奋发有为的措施,以更加坚定的决心,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好头、起好步、筑牢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农民始终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最终受益者,衡量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键是看能否真正发动群众,调动起农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因此,在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要把各项政策与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农民自立、自强、勤勉、自助的精神和意识,动员和吸引农民自觉投入到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伟大工程中去。要通过工作发动、政策引导、宣传教育、典型带动等多种办法,激发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和信心,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要花必要的时间,采取必要的形式,大规模、高质量地培训基层干部,让干部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上的明白人,带头人,组织人。

三是完善市直部门帮扶乡镇的工作机制。为强化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市委、市政府把市直党政部门帮扶试点村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具体措施,举全市之力,合力推进。各部门在帮扶工作中要防止形式主义,防止脱离实际,防止强迫命令。要及早介入,开展工作,让农民真正体会到全社会都在帮助他。要妥善处理好个关系,即:积极推进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全面规划和分期实施的关系、政府引导和群众自愿的关系、先期试点和全面推进的关系、全面建设和突出重点的关系,使新农村建设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

四是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努力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工换位”。要把劳动力转移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五是用足用好资金,发挥投入的最大效能。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坚持财政资金存量向农村增加、增量向农村倾斜,保证新农村重点建设资金的投入。目前,市财政、金融信贷、市直有关部门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预计亿元,这些资金如何使用?第一要打捆使用,按照规划和农民意愿,依照轻重缓急按计划逐步实施,集中使用,集中投放,集中管理。第二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以奖代补、以物抵资,既可以投入资金,也可以投入物资。第三坚决防止乡村举债,向农民集资筹劳要通过“一事一议”,坚决禁止向农民硬性摊派。第四坚决防止形象工程,要从农民最迫切、最直接、最切合实际的事情入手,利用好有限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二、搞好试点工作,实现新农村建设良好开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当前,我们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实施“百乡千村”试点工程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抓好试点乡镇和试点村建设,及时总结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通河作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农业经济不发达,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但他们不等不靠,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农村经济,率先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他们的做法值得全市借鉴和学习。结合通河的经验,在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中,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市政府正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各区、县(市)要根据本地实际,统筹搞好农村产业发展、城镇体系建设和村庄布局规划。要突出重点,在近期内完成重点试点村规划,由点到面,逐步推开。

二是从广大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针对不同村屯、不同情况、不同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到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通河县坚持把创新工作机制作为工作重点,把分散项目集中向重点村屯倾斜,把单纯依靠部分帮扶向政府主导、部门协调、社会参与上转变,把单一资金向捆绑资金上转变,这些做法很值得在全市推广。

三是必须明确责任,创新机制。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明确新农村建设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层层签订责任状。要落实目标管理,对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和县(市)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是重点倾斜,尽快制定新农村试点乡镇扶持政策。试点乡镇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必须给予特殊的政策扶持,促使其加快发展,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积累经验。要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完善新农村投融资机制和吸引人才等方面,尽快研究制定和出台我市试点乡镇扶持的相关政策,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普遍性,要做到边研究、边完善、边细化。

五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区、县(市)、各部门的领导同志,要经常深入到试点村,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认真总结试点村的建设经验,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要善于学习省内外其他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加以借鉴。

三、及时破解难题,确保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当前,我市的新农村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仅通河县新农村建设的资金缺口就高达亿元,其他县(市)也同样存在着严重的资金缺口,为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二是基础设施欠账多。我市还有万多公里农村公路需要建设,座桥梁需要改造,个乡(镇)、个行政村需要高等级路面贯通,个行政村需要修建公路,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涉及农村人口万人。三是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破除。全市以城带乡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分割的局面还没有打破,这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严重体制。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农村政策制定、公共资源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布局,逐步克服和解决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阻力和障碍。

一是扭转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将不断加大,国家、省、市也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给予支持。但是,有限的资金只能用在“刀刃”上,近期内还不可能关照到每一个村庄事业的发展。即便是争取到了上级财政支持,许多情况下分到手上的也只能是启动资金,杯水车薪。大量村务工作的开展及集体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广大农村干部带领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何尊重民意、发挥民智、汇聚民力,自力更生干大事,农村干部的引导和模范带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增强时不我待、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起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在困难中找机遇,在发展中求突破,更好地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干事、干成事、干大事。

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多方筹措新农村建设资金。要抓紧制定出台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外商资本、工商资本、城市资本等向农业和农村投入。同时,通过对扶持新农村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适当减免税费,对引资人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等形式,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篇8

一、近几年嘉祥县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嘉祥县立足经济欠发达的实际,牢牢把握全省“扶持县”、全市“试验区”的历史机遇,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解决农民增收和水路电医学等问题,在新农村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新修柏油路1400多公里,投运农村客运车辆150多辆,实现了村村通路、通客车;新建农村集中供水站52处,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架设光缆线路800余公里,村村通上了有线电视;2005年在全省30个欠发达县率先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82%。实施了“三进工程”,一是工业进区,规范发展了石雕、石材、木材加工等10个乡镇特色产业集群区;二是农业进园,扶持发展了19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组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10个,创办农业示范园区53处;三是农民进城,坚持三大板块(旧城、新城、园区)统一整合、梯次推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示范引导、政府扶持、农民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以“构建产业新格局、打造乡村新面貌、培育造就新农民、建立完善新体制、创建乡村好班子”为总抓手,以村庄整治为切入点,以加大投入为保障,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力争全县农村总体上达到建设小康社会主要指标所确定的水平,努力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嘉祥县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常规做法

在新农村建设中,财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调度、保障和监督管理县级补助资金,参与制定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按照各项工程项目的进度拨付补助资金等方面的工作。

(一)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按照“财政支农资金增量高于上年、预算内用于农村建设资金的比重高于上年、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高于上年”的要求,今年安排“三农”方面的资金投入4811万元,比去年增加了848万元;县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重为12.02%,高于去年的11.19%;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为382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65万元。县财政安排专项用于新农村“十项工程”建设资金2514.4万元,占“三农”资金总额的52.26%。

(二)通过“边争取、边建设,先建设、后争取”的方式,认真实施好重点项目

近年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确定为全省试点后,全县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全力以赴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为了解决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实施了“村村通自来水”工程,争取到省、市扶持资金1155万元;同时,还实施了“村村通柏油路”、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建设等项工程。

(三)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子”作用,扩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嘉祥县财政经济状况虽然实现了基本好转,但财政支撑能力仍然较弱。为了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我们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子”作用,继续实行“通过上级支持一点、本级财政安排一点、社会各界筹集一点”的做法,搞好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新农村的建设。

(四)发挥财政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财政补贴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在“村村通自来水”项目建设上,制定了“每建一处集中供水站,奖励财政资金3—5万元”的政策,吸纳企业投资1670万元;在“一池三改”工程建设上,制定了“每建成一个沼气池,奖励财政资金900元”的政策,引导农民投入到“一池三改”的建设资金均在1000元以上。通过资金政策引导,有力的加快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五)发挥财政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推动新农村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

在今年实施的“十项工程”建设中,财政部门配合组织部承办的“村干部工资统一打卡发放”工作,配合民政部门承办的“五保供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事项,也正式运作;配合民政部门承办的 “乡镇敬老院的改造”任务,其维修改造资金247.9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目前,财政部门所承办的各项事项运作良好,受到了定职村干部和五保老人的普遍欢迎。

(六)发挥财政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调节作用,整合更多的财政性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将预算内、预算外、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上级专款等用于支持“三农”的资金整合一部分,专项用于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项目;按照上级的政策,积极筹集资金,落实好财政配套资金,今年用于新农合补助的县级配套资金为538万元,比去年增加481万元。财政部门的调节作用,有力的推进了农村重点项目建设。

三、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虽然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财政支撑能力较弱

嘉祥县是全省经济欠发达县,财政支撑能力不强,尤其是乡镇自身财力严重不足,即使加上上级转移支付补助,就目前的工资标准,也仅仅是吃饭型财政;去年全县财政“三农”投入达到3963万元,在全县总财力的11.32%,如果扣除工资性支出,本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十分有限。

(二)扶持政策措施滞后

一是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还没有制定出一套比较完整、系统的政策措施,财政支持的重点不明确,难以形成上下结合、配套联动的投入机制。二是已经出台的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还没有正式兑现。

篇9

BB联社近年来始终坚持“立足小额信贷、立足社区、立足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在集中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和县域经济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创新信贷品种,并着力构建风险防范新机制,推动了地方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BB联社信贷支农实现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的双赢目标,是全县信合人树立科学发展观,苦干实干的共同结晶,这其中凝聚了XXX理事长贴心支农的心血和汗水,他靠30年农村金融基层领导的从业经验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在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创造了“五个第一”。 2006年2月中央“1号文件”下发后,XXX理事长紧紧把握中央支农、惠农精神,立即率领联社班子迅速反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结合县域经济特色和信用社实际,以支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促进“乡风文明”为切入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于3月初制定了《BB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关于完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入,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十条具体措施。由于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执行到位,促进了全县信用社信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落实到位,信用社在实现贷款“放得出、用得好、收得回”的同时,农民实现增收、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得到上级组织、当地党政和农民朋友的高度评价。为推广借鉴BB联社支农经验,2006年AA市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现场会在BB成功召开,BB联社的支农效果受到与会人士好评。

二、支持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致富,他和他的一班人带领人员进村入户,实地调查,第一个提出增加农民贷款信用授信,把过去的一、二、三级最高信用3万元提升到最高贷款5万元。

2005年,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变化,农户小额信贷最高3万元已不能满足部分农民生产经营需要的实际情况,XXX亲自带领班子成员和部室员工到云龙等信用社开展调研,开拓性设立了农民“特级信用户”等级,将沿用多年的小额农贷最高授信3万元提高到5万元,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大户的资金需求。2005-2006年,全县评定2200户特级信用户,为他们增加授信1430万元,此举被BB县委主办的《BB要情》、《BB报》和AA市委主办的《AA快讯》193期予以刊登和肯定。 三、特事特办,实事快办,他和他的一班人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种、养业大户第一个实施降息、增加授信,展开农村信用社反哺新农村系列行动。 (二)对种、养专业大户降息和增加授信。2007年作为全县人大代表和县人大常委会成员的他,在参加县人大会议期间了解到农村种、养专业大户在实际生产经营中感觉贷款利率偏高、贷款额度偏小的情况后,会期一结束他便又率领信贷人员深入云龙等地实地调研。通过算帐,信用社能通过做大总量来弥补降息的减收,尽管直接收益不大,但农民却能得到实惠。于是今年3月出台了《BB县农村信用社放宽贷款额度、实行利率优惠,降息30%,大力支持诚信种、养专业大户试行办法》,预计将为全县400多个种、养业大户减负30余万元的贷款利息。同时对评为种、养业特一级、特二级、特三级产业大户,最高授信额度可达30万元。

(三)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特殊扶持。对新农村建设,他和班子坚持点面结合,合力推进。在点上,为支持梁山镇八角村、屏锦镇万年村两个市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他亲自指导两个所在信用社制定了具体的支持规划,并进村入户摸底调查,了解农民的资金需求,与村两委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和落实风险防范措施,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融资环境。同时出台了利率优惠政策,对八角村、万年村两个市级“示范村”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用于房屋改建、新建的贷款,一律执行人行基准利率。2006年,信用社对这两个示范村共发放贷款482.8万元。目前,以上两个示范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受到AA市和县委县府的高度评价。 四、学习尤努斯,普降及时雨,对农户建档、评级、颁证、授信工作,他和他的一班人第一个提倡除“三种人”外,全部颁发贷款证。 五、抓新农村信用工程建设,重信贷风险控管,他和他的一班人指挥第一个建立内部人员“三道防线”履职承诺制,实现贷款“放得出、用得好、还得了”的目标。

(一)抓信用基础建设,倾力打造合作金融信用县。近几年来,抓小额信贷和信用工程建设一直是XXX为首的班子集体工作的重点。一是抓“信用工程”规划。他响亮的提出全县信用社要在2008年前建成全市第二个合作金融信用县,并按年规划和验收创建目标。二是扎实抓好基础。在创建中,除对创建要求的数据指标达标外,他要求各信用社尤其要注重对“诚信”的教育与考量,充实内涵,讲求实效。截止2007年3月末,全县信用社的建档面、评级面、颁证面、贷款面分别达到87%、84%、84%、45%;已建成信用村22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70.7%,已建成信用镇乡23个,占全县镇乡总数的69.7%,初步达到合作金融信用县的创建要求,为做大盘强零售业务打牢了信用基础。

(二)抓内部履职“三道防线”建设,创新风险管理机制。对支持新农村建设,XXX有自己的作法,对经营风险防范,他同样有自己的独道之处,他常说,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需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加强风险防范也刻不容缓。在他的指挥下,全县信用社已建成自成体系的“三道防线”,并取得显著效果。 2、抓二道防线巩固,使大额贷款本息安全。为强化对基层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和检查,联社各部室正副经理与联社签订了包社履职承诺书,构建了“第二道防线”。各部室正副经理每季到包片社检查、指导和解决实际困难时间不少于10天,并承诺若包片社出现大的信贷、安全、经济等案件,自愿接受相应处理,从而全面加强了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促进了各信用社业务健康发展。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重要思想和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根本,为把我市农村建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做好农村人才资源的现状调查,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决策依据。围绕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规划,尽快对全市农村人才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摸清农村实用人才的数量、结构、分布等基本情况,建立全市的农村人才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我市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和发展规划,明确相应的政策导向,制订切合实际的政策,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2、建立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农村实用人才创业活力。与我市农业主管部门密切合作,根据我市农业产业结构特点,在坚持重效益,重业绩,重贡献的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乡土人才职称评价体系,通过加强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工作,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奖励表彰活动,树好典型,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3、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分院的作用,每年定期组织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培训;针对农村实用人才头脑灵活,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集中培训、外派参观、现场传技、鼓励自学等方式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把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公务员培训范围,全面提高他们的领导素质和统筹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骨干作用。

4、探索建立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借鉴城市各类人才市场的成功经验,构筑和完善农村人才市场体系,使其发挥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村实用人才的合理流动。学习其他省市在农村人才市场建设中的先进经验,推广建立“乡土人才超市”。同时,要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农村人才协会,通过协会网络人才、交流技术、传递信息、解决实用技术难题。

5、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作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制定出台政策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一线创业和发展,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二是定期组织各类专家服务团开展智力支农活动,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三是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培养建设新农村的骨干。

6、实施“毕业生服务新农村“计划。进一步贯彻落实人事部等《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精神,大力实施“毕业生服务新农村”计划,从今年起连续5年,每年招募一批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开展为期2至3年的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支持新农村建设。

7、强化各级公务员的责任意识。各级公务员有责任、有义务参与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建立公务员建设新农村的帮扶制度。制定帮扶计划和帮扶目标,将建设新农村情况纳入公务员的考核范围,并作为公务员奖励、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推进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成立以魏志健为组长,卢顺通、杨月云、朱锦源为副组长,吴鹏忠、吴清环、胡宇飞、陈惠光、陈志良为成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市人事局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篇11

关键词:新农村 规划 建设

对于新农村建设,中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合理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首要任务。而新农村规划不是一乡、一镇、一村孤立进行的,它们是市、县域城镇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做好新农村规划,必须深入了解村庄现状,了解村民的实际需求,才能提出适合农村发展的具体措施,制定出适宜农村发展的特色规划。

1 新农村规划面临的问题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区域资源、文化和地理特点差别明显,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也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乡镇有些已经完成产业结构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变,率先步入小康社会。但是,内地特别是中西部广大农村,与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及工业化基础薄弱,缺乏规模企业支撑,财政困难。农村教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建设凌乱无序,脏乱差现象严重,整体村容村貌落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观念落后,农村旧习俗还普遍存在等等。农业和农村发展远远滞后于工业和城市,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

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往往导致路径跟随、盲目投资建设现象,造成无谓的浪费和建设的混乱无序。所以,新农村建设规划及管理措施的制定迫在眉睫,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和依据。

2 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六新”,即新农民、新产业、新村庄、新组织、新环境和新服务。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不是让农村直接变成城市,或是在面貌上接近城市,而是要建设成更适合人居住的田园小镇。

2.1 明确思想,科学指导

根据乡镇和村庄经济的形式的发展要求,要从乡镇和村庄建设的全局出发,综合进行乡镇和村庄规划,统筹安排乡镇和村庄建设,逐步改善广大乡镇和村庄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要重点规划和建设好集镇,为现代农业化建设和新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前进的基地,为农业剩余的劳动力寻找就业的机会,避免农民大量的流入城市,为逐步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积极创造条件。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依靠当地群众,征求群众意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发展程度,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有步骤有计划的把新农村规划好建设好。

2.2 以人为本,合理配置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使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享受与城里人相同的待遇,体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那么,在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一是要充分体现科学性,二要尊重普通农民的权利和利益,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农民群众参与规划的制度,明确农民需要什么,农村需要什么,不能搞大包大揽,为了迎合长官意志、业主主意而牺牲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新农村规划就是使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科学、有序,使我国的城市化沿着完善、健康的道路向前推进。

2.3 城乡统筹,科学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要融入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新观念,要通过对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指导和管理,确保新农村建设的连续性和方向性。要跳出“就三农抓三农”的传统思维定势,打破城乡分割的体制,把农业发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把农村进步放到整个社会的进步中,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进而统筹规划政策、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按照城乡统筹的理念,编制乡镇总体规划、片区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统筹配置中心城区、建制镇和农村的各类资源通过实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全面延伸下移城市公共服务和统一规划配置社区管理,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城

乡统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及其管理体制、城乡均衡化的公共服务。

2.4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新农村规划一定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遵循农业的特有规律来进行规划、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农村规划必须考虑农村自然开放空间、农村自然尺度、农村地理形态及其联系,土地和空间的非农业化对生态循环的影响,农村生活与生产在土地与空间使用上的混合,空间布局与分配比例的特殊规律等等。

此外,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产业特色、生活习惯以及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差异,既要使农村特有的地容地貌和自然风景得以保存,又要是农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得以改善,还要使整个地区的人文精神、文化气息得以延续。具体操作上,要根据各地经济情况的不同,资源状况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对农村建设发展分步规划、逐步推进,根据地理位置、产业状况、经济情况背景等因素,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设方案。

我国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八种可资借鉴的起步模式。分别是:现代农业主导带动型、休闲农业主导带动型、畜牧养殖主导带动型、休闲渔业主导带动型、工业企业主导带动型、商贸流通主导带动型、民族特色主导带动型、历史资源主导带动型。新农村建设中应该充分参考、借鉴各地涌现的多种多样的建设模式,但注意不能走向模式化。

2.5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要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首先要节约土地资源,综合考虑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村庄建设用地的开发。从区域层面上划定禁止建设区,并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限制农田用地向非农用地转化的同时,对农村将来发展用地的数量与类型做出科学的预测,及时整理闲置、废弃建设用地,以便合理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实现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调整,注重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在进行村庄建设用地规划时要从功能分区、空间结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绿地系统规划、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来综合考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合理布局农民的土地。同时,高效集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适合新农村特点的新能源,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建设新型住宅,切实做到节能、节水、节材,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其次,在对新农村进行规划,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同时,开发生态农业产业链,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而提高农业效益,同时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6 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

新农村规划要从环境与区域空间的整体性出发,综合考虑道路、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环卫、绿化、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村域内安全、便捷的交通体系,实现道路路面硬化,并进行道路断面综合设计;建立符合国家水质要求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保障水质,供水到户;建立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统,逐步实现“雨污分流” ;结合周边城镇市政设施进行集中供暖,或利用太阳能、沼气等进行分户供暖和作为燃气;建立一套有序、完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处理体系;在主要道路两侧及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结合村庄出入口和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布置集中绿地广场;进行电力供应的变配电设施、输电线缆架设或埋设,电话线缆、卫视天线等通讯线缆及设备的配置等。

根据村庄发展需求和周边公共设施配套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坚持分散和共享相结合的布局原则,以服务全覆盖为目标,配置教育、医疗、商业、行政、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发展和完善农村社会事业。

3 小结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经济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适应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合理的新农村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应从可持续发展的层面上去认识其战略意义,又要充分分析解我国农村发展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新农村规划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建彬,张红梅 新农村规划要义的几点思考 山西建筑[J] 2007(33);

篇12

1.1农机化是发展新产业的强大支撑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产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发展农村经济,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化装备武装农业优势产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做大做强农业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1.2农机化是培育新农民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建设新农村,还是发展农机化,都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机部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强化人本观念,在普及推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中,着力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素质,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3农机化是建设新村镇的有效措施 通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化肥深施机械化技术,不仅解决了秸秆堆放甚至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消除了施肥不当造成的水源污染,还改良了土壤,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1.4农机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方略。一方面,国家通过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既扶持了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又有效拉动了农机市场需求,加快了农机工业振兴。另一方面,农机化的迅速发展,既加快了农村劳动力的稳定转移,富裕了农民,又促进了我省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2.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

2.1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机化发展的主体也是农民。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农机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中,要给予农民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使农民既能从国家补贴政策中得实惠,又能从充分的市场竞争中添实惠,获得更低的机具价格,更好的售后服务。

2.2坚持走非均衡发展的路子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量力而行”的方针,从不同乡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自然经济条件、产业特点、种植制度的实际出发,确定优先发展农机化的重点区域、重点村镇、优势产业和关键环节,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重点支持产业优势明显、群众积极性高的乡村,以及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发展农机化。

2.3坚持可持续发展 为适应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的要求,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化肥深施、农机节能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循环农业发展。

2.4坚持典型引路 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农民的意见,充分尊重基层和农民的首创精神,发现典型,树立样板,充分发挥典型和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解放思想,善于创新,积极探索发展农机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

3.农业机械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

3.1 要继续提升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要充分利用国家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契机,确保农机化在政策推动、效益驱动、需求拉动下,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引导农民自觉自愿购置农业机械。同时,要加大对农机化的投资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农业装备项目和专项资金,引导农民及农村的龙头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收获、植保、田间耕作、还田、青贮、粮食烘干、农副产品深加工、保护性耕作等机械技术;发展节水溉灌、设施农业等系列化机械作业,有效促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全领域的机械化,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3.2要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改善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引导农民购置耗能少、作业率高、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农机具,发展多功能高级的复式作业机械,加快老旧机型的更新换代;其次要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加快农机作业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进程,推进农机作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再次,要构建节约型的农业机械化生产体系。主要是节水、节肥、节药、节约种子、节约能源,真正使农业机械为农业生产提供节能增效的途径。

篇13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石花镇西部,紧邻石花镇,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372户,1280人。现有土地8534亩,其中旱地面积1071亩,水田面积506亩,山地面积5434亩,水面面积40亩,其它土地面积229亩(菜园、宅基地等)。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劳务输出,**年度村民人均收入4100余元,比上年度增加300元。村集体经济相当薄弱,仅有一个砖窑厂和一个养殖场,每年集体收入主要来源于砖窑厂和养殖场承包款,约2.5万余元。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状况,副局长周杰同志带领工作队人员坚持每月到驻点村住一周进行调研,书写调研报告2篇,与村两委干部共同研究新农村建设规划,具体参与项目建设,一年来走访农户372户,为群众排忧解难26件,培养发展新党员1人,提供有效工作信息7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117人次,办高效农业示范园面积200亩,帮助改善基础设施2项,修建农田水利设施3处,修建石子路面3公里,建文化活动场所1个,修水井20口,建沼气池4个,解决饮水困难179户,筹集资金8万余元,对村委会办公楼进行了改造。促进了驻点村新农村建设上新台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发挥工作队主导作用。年初,市司法局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局长黄秀强同志担任组长,明确副局长周杰同志担任工作队队长主抓该项工作,在局里挑选了两名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工作队成员,为我局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领导保障。工作队和村里4名村干部分包到村民小组,对主要工作明确到人。黄秀强局长先后6次深入**村进行调研和指导,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召开新农村建设专题会议,现场办公。并召开村组干部座谈会,局、村共同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帮村干部解除后顾之忧,树立信心。同时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外墙粉刷、地面硬化、环境整治、村办公楼改造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迅速扎实推进。

二是加大宣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需要举全体村民的力量,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主体是农民,要号召村民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如果没有村民的积极性,那么各项工作将难以开展。因此,我们坚持把宣传发动、调动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组织工作队员和村干部深入各村民小组,利用村民大会、村干部会议等有利时机,灵活采取召开动员会议,发放宣传单,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不断营造人人动手,户户整治,组组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统一全村干部群众的思想,形成工作合力。

三是典型引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农民群众的思想通了,但在“怎样建”的问题上,其态度往往还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为了让村民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照着学的榜样,我局工作队考虑到户与户之间的情况不同,指导村两委先发展一批示范户,通过示范引路顺利推进整个工作,以筛选出来的农户为突破点,进行了重点建设,比如我们协调市水利局、林业局等有关单位对村里的水产、畜牧、苗圃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组织他们观看外地的成功经验录像片,发展成示范户,以此来带动全村农户参与学习乃至主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同时,我们还积极组织农民代表、村干部到镇内和县内的示范村参观学习,一方面让其切身感受示范村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把示范户建设的经验做法一五一十地教给农民。

四是加大帮扶,推动新农村建设早出成效。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市司法局党组主动念好“服务经”。一方面,结合我们工作的职能,积极开展了“送法进村”及走进农家、走下田坝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一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展出宣传图片20幅,张贴宣传标语25条,悬挂宣传横幅3条,向村文化活动中心赠送法律书籍100余册,为村农民上法制课1次,全村受教育人数达1200余人次。另一方面从资金上予以支持,我们在局金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2万元对村办公楼进行了改造,拿出1.5万元为村委会购置了办公桌椅。此外,还积极与市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1万元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推动了**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

三、**村新农村建设存在的困难

经过一年的努力,**村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我们感到,该村目前的现状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突出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村集体经济薄弱。建设新农村,村集体经济是基础。**村基本上属于农业村,由于受土地资源(山多耕地少)、土质结构(严重碱性土壤)的制约,村集体经济较薄弱。据调查,该村每年的集体经济收入仅为2.5万余元。除一个砖窑厂和一个养殖场承包给个人外,几乎谈不上有村级集体经济。没有村级经济,建设新农村就失去了一个重要支撑。

(二)基础设施落后。由于集体经济差、底子薄,村内公益事业几乎没有,尽管这几年时有一些投入,但村内主干道至今仍有5公里没有硬化,村委会办公楼改造后,上级要求的党员、治安、计划生育、民兵等阵地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篇14

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村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和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县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妇女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