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2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新农村建设具体措施,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为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落实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精神,我公司按照国家、省公司制定的办法和标准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出2006年度市东供电公司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年度计划和具体实施的保证措施。
一、2006年度建成电气化的目标:
市东供电公司2006年新农村电气化创建目标:到年底争取建成四个电气化标准村。具体是杨庄村、上河头村、万寨村、琵琶村。
二、为保证目标顺利实现,特制定以下措施:
1、合理进行线路及配电设备的设计工作,对照《江苏省新农村配网建设与改造典型设计》,按照上级有关配网建设的要求,合理、有序开展新农村配网建设
2、结合新农村电网建设,使村配电网络结构调整为合理状态,与村庄整体布局协调统一,接户线和用户配电装置统一规范布置安装。
3、新增变压器经负荷电流实测之后,根据负荷分布点合理布局,使变压器安装地点和供电半径低于0.5km;生活照明用电全部实现一户一表,低压进户线统一采用集束电缆;低压主干线路按配网建设要求,达到70平方以上,支干达到50平方以上。杆塔全部使用190重型杆,乡村主干道部分使用架绝线路,部分使用15m以上电杆,低压全部使用10m电杆;
;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因此,应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主要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应该不断加强农业以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切
实做好乡村规划,使得乡村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
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应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应该从当
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坚持节约以
及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
建设,才可以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之上不断稳步地向前推进。
1111、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
1.1、对乡村规划缺乏充足的重视
乡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关规划部门支持和经费投入,乡村规划先
天不足,比较薄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法的推动下,乡村规划得
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乡村规划工作,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乡村规划,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乡村规划。
1.2、理论同实际脱节
乡村规划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照搬城市规划
模式,忽视农村实际,盲目规划和拆建,以致规划和建设工作受挫。部分地区村
庄建设规划标准过高,难以实施,被村民讥称“中看不中用”。
2222、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
科学规划村庄布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与城镇规划相统一,重点发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学取舍、合理布点。精心编制村庄设计,根据村庄特点,在实用、美观、
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经济型村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宜业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实效上下功夫。
规划上体现一村一品,根据地理地貌环境,以及民习民俗,编制具有特色的
村庄、村民住宅方案。建设上以农民自愿为主对破旧单体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缮,避免大拆大建,要围绕村庄文脉传承和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空间布局、住宅及
院落组台、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环境整治是关键。抓好生活环境的改善,围绕农民群众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旧房屋、院墙,清垃
圾、清污泥、清杂物,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
施配套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健全
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2.4、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策,巩固和
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乡村建设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创新,在乡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民生活富足、村庄环境整洁、乡村环境优美,更
重要的是乡村文明,是群众素质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村民理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等组织建设。
2.6、突出规划原则,在编制标准上下工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农村建设规划标准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又不能按照城市
规划生搬硬套,为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和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
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
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建设规模、速度,使其与人口和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村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区域特色、
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
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势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四是
建设节约型村庄,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村民精神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3333、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
数的有力抓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有
效载体,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建设之中应该坚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一体、整体谋划的原则。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整村推
进,逐步配套完善,既坚持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便于农民生产
生活和体现地方特色。
4444、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乡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资金筹措,通过村民参
与决定、设计以及监督实施,如此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才可
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蓝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3.
[2]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8,27:12042-12044.
第一,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加强政府引导,又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坚持走群众路线。一方面,各乡镇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设计者、指挥者,要正确把握自己的角度定位和工作职责,掌握工作分寸,注意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政策导向作用,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加强督促检查,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让农民明白新农村建设是自己的事,变成自觉行动。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还是农民群众自己。绝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本末倒置。第二,处理好试点示范和全面推进的关系。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样本,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需要因地制宜、试点示范、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分步实施,不可能一哄而起,盲目攀比。在工作中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典型示范和全面推进的关系。通过典型引路,使新农村建设的面不断扩大。
第三,处理好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不等于建新村庄,但新农村建设一定要有新变化、新风貌。当前建设新农村的核心是要抓好特色产业建设,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只有基础打牢了,建设新村庄、过上新生活才有保证。当前,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只有这样,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就有了根基。
第四,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关系。建设新农村,既要把当前的各项工作任务抓实,切实解决好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把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又要牢固树立打基础、管长远的思想,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明确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
第五,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农村小康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是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涵盖了扶贫开发的各项任务,扶贫开发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困地区扶贫开发的过程,实质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扶贫开发搞好了,就突破了新农村建设的难点。
(二)夯实五项基本任务
一要抓好基本规划。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各级要按照“合理布局、分类指导、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的原则,立即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结合各村的实际,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具体规划中,必须把握三条:一是科学性与客观性相结合。规划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具体操作的可行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与产业开发、生态移民、小集镇建设、旅游相结合。要真正深入调查、摸清底子、吃透情况,切不可凭主观意志、闭门造车。
二是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新农村规划涵盖内容十分广泛。涉及部门很多。在制定总体规划的同时,要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制定本部门的专业规划、行业规划,明确具体任务,落实具体措施。三是长远与当前相结合。规划要对远期目标有总体要求,近期任务要与十一五规划、优势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相衔接,对于一些重要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有分年实施要求。
二要抓好基本产业。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坚实的特色产业作为支撑,新农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必须把发展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对汉滨区来讲,就是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农业优势产业布局规划为指导,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蚕桑、畜牧、魔芋、劳务输出等全区性主导产业,茶叶、烤烟等区域性优势产业和蔬菜、中药材等地域性特色产业。对一个乡镇来说,要按照规模化的要求,走一乡二三业的路子。对一个村来说,就是要主抓一两个骨干项目。各乡镇、各村在产业建设上,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地自然条件和优势资源出发,把市场有需求、农民愿意搞、当地适宜种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三要抓好基础设施。当前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环节,就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最能使广大群众看到新农村建设实惠的,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切实抓住中省对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投入的机遇,想方设法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并做出专门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要把基础设施的重点放在以“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圈、改厕、改厨、改环境,建产业园、沼气池、文化宣传设施”为主要内容的“五通四改三建”上,使村容村貌逐步改观。示范村、试点村要根据各村的实际,从群众盼望最迫切的某一方面入手,找准突破口,稳步推进村容整洁,逐步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家居舒适化,使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展示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一、一年来的工作汇报
(一)、抓重点,定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
为了使我们所包村的新农村建设早规划、早部署,出成效,我们一是迅速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陈峰亮同志任组长,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王静同志任副组长,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各科室各公司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队,选出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四名同志为工作队员,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局长陈峰亮同志亲自到所包村调查研究,确定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安排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工作。纪检组长王静同志亲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她率队亲临工作一线,和村双委一起制定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根据所包村的实际,制定出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除此之外还要搞好村风建设,提高村民素质,结合“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八荣八耻”教育,制定新的《村规民约》,配合村双委绿化村级主要道路,发动群众扩大沼气建设,使所包村新农村建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深入广泛地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
每包一个村,我们工作组召开了村班子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会议首先由村支书发言,详细的向工作组介绍了所包村的基本情况、近几年该村取得的成绩以及村庄发展所面临的难题,接着工作组向到会的村民们宣传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关精神及政策措施,要让大家明白:新农村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确认,我们国家绝大部分人口是农民,只有让农民兄弟真正富裕起来,国家才会富强。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接着工作组和在座的代表积极畅谈所包村的发展蓝图,气氛热烈,会议为新农村建设活动开了一个好头。
(三)发动干部职工克服困难,全力为所包村办实事。
1、始终惦记所包村贫困户的温暖。就在20*年的春节前,我们筹措资金10000余元,购置食用油40壶,面粉2600多公斤,由局领导带顶风冒雪,对北冶乡甘泉村、岭后村和曹村乡的苍田村的贫困户进行了慰问。同时,我们还给20户特困户发放慰问金2000元整,使大家深刻体会新农村建设的温暖。
2、为认真做好千名干部下基层,和谐稳定促发展。(1)局里筹资6000余元,购置书包、文具盒300多套,分别与5月31日和6月1日送往所包的五头尚庄小学、石井南腰小学,让孩子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节日;(2)投资5000元,帮助南腰村硬化文化大院地平1000平方米,完善文化大院设施;(3)投资2000元,帮助南腰村完善井站工程,解决村民吃水问题;(4)投资2600元,帮助南腰村完善廉政建设活动室软件建设;(5)投资6000元,帮助南腰村搞好20户沼气建设,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
3、在尚庄村调研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1)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大粒樱桃的种植,20*年新发展大粒樱桃600株;(2)扩大林业种植。以木材加工为龙头,积极壮大特色产业,20*年筹资扶持木材加工户40家,使全村的木材加工专业户达到140户;(3)高度重视养殖业发展。积极培育养殖大户,20*年增加养猪专业户60户,养鸡专业户4户,使全村生猪存栏达到800头,蛋鸡存栏达到3000只。
4、我们加大村民培训力度,先后举办种植养殖培训班2期,努力把村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充分发挥粮食系统的部门优势,派出2名有种植养殖技术的同志,赴村讲解种植养殖知识,180余名村民参加了培训,加快广大村民致富奔康步伐。
5、改善服务设施,提高群众生活。
我们从解决群众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加大商业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20*年硬化通组道路5公里;加强村庄道路排水排污设施的修建和改造,使配套率达到100%;解决60户村民的吃水问题,使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发展有线电视40户,使有线电视普及率达到60%;要高标准建设两委办公场所,20*年发展小商店4个,完善卫生室2个,在金水河南修建村民文化活动中心一个。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思想认识;农民增收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031-1
1 要着力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新农村建设基本实现了“起好步,开好局,扎实推进,稳步提高,取得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要求。但从工作开展情况看,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来衡量,还有一定差距,发展还不平衡。县委县政府要求各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克服一切不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在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任务、奋斗目标、具体措施上形成共识,教育广大群众克服“等、靠、要”的思想,牢固树立“自己的事业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的理念,激发建设热情,激活民间资本,引导他们自愿筹资筹劳,共同建设新农村。
2 要着力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一项促进发展的工程,而经济发展又是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反过来,只要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才能加快。当前,农民增收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必须依托产业搞建设,把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抓好抓实。只有产业发展了,农民手中有钱了,生活逐步宽裕了,他们才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来。他们建立以党员和乡村能人为骨干的技术员、信息员、经纪人队伍,努力培养农民增收带头人,发挥各地优势,增加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大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打造名牌农产品;同时建立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种养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加工转化增值,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 要着力解决好重点突破问题
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是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有效手段,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所以,他们从农民最关心、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他们搞新农村建设,不过分强调高标准,而是因地制宜,在起步阶段,先选择农户直接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进行,如农民群众比较关注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等,注重解决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不懈为农民办实事,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存环境。
4 要着力解决好规划实施问题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规划,只有制定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合理的规划,才能为顺利开展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才能使全县新农村建设有章可循。各乡镇、各村在规划编制中,紧密结合群众的愿望要求、农村的产业基础、家庭的收入等具体状况,规划好本地产业支撑、发展规模和发展目标,并且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真正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使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5 要着力解决好农民素质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他们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培训,尽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年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农民技术员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生力量。让农民走出去,开阔眼界,学到外地新知识、新经验。还要让农民走回来,回乡创业,干事业,上项目,带头致富,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改变家乡面貌。
6 要着力解决好资金投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