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思想教育的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2-0088-01
一、新时期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当代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逐渐成为时代的主体。其价值取向也呈现出明显的多元性。从总体上看,在新的现实面前,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包括以下诸方面。
(一)习惯于独立地思考问题
这是新时期青少年运用理性思维进行判断和比较的新特点。青少年关心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社会公平,是社会群体中正义的代表,对待问题不是顺势接受,而是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和检验,主要体现在更深层面说明问题。青少年又特别关注思想热点和难点问题,对于复杂的现实情况,他们希望从自身的根本利益出发。
(二)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
因为理论与实际的不相符合现象,造成了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这种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相脱离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当今的青少年虽然往往还未进入社会,就以自己全新的眼光看待社会,然而他们的心理、想法及其社会阅历都与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常常处于矛盾状态。
(三)期待双向的思想交流
青少年的思维极其活跃,伴随着出现的思想问题层出不穷,为了自身健康成长,青少年迫切要求多渠道的思想交流。这种交流过程中主体双方必须站在平等的地位,由于思想工作者对其新特点认识不够,因此在与青少年沟通交流方面出现了一些薄弱环节,目前最紧要的就是研究探索新方法。
二、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之教育,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目前的教育方法必须随青少年的变化而变化。
(一)着眼于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灵活性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青少年即使处于相同的环境下,由于其自身情况的差异,所表现的思想问题都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根据青少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灵活处理。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思想政治问题。当代人的创新意识给青少年开辟了新的角度进行思考,这种具有新意的思维方法最容易解开问题的症结。
(二)把握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渗透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实践证明,要做好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与之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用感情激发广大青少年学习和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列宁同志说,做人的工作是最伟大的艺术。在思想教育中,要时刻把青少年的需要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让他们体会到党和人民的高度重视,用真诚实意去感染青少年。因为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自我观念很强,所以我们要以一个平等的姿态来面对他们,倾听内心的声音,尽量与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为将来更好地开展思想工作奠定基础,使青少年的心灵在读书学习中不断得到净化、升华,产生思想飞跃。
(三)坚持对青少年进行有力的鞭策
同志关于“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的指示,充分发挥了思想教育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的突出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鞭策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英雄的精神永远不过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广泛形成崇尚英雄模范、学习英雄模范的社会风尚。青少年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发展时期,青少年的英雄模范教育有利地鞭策其健康成长。我们应该努力发挥英雄人物的模范作用,积极引导青少年向正确的道路上发展。
(四)坚定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循序渐进
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实状态,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也要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我们应该从青少年的现实思想实际出发,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以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用汗水和心血去培育“四有”新人。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近年来,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教育正日益成为思想教育领域的一个崭新课题,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围绕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所具备的内容的扩充性及趋异性特征,着重研究了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希望有助于推动该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能为网络思想教育的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随着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双向交流方式,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语言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尤其计算机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互联网也为中国大学生生活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生活条件和网络生活空间,大学生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李岚清同志在第九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也强调指出:“要高度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师生在享受因特网传播信息便利、快捷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因此,正确认识网络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方法研究,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务。
一、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及其特性
1、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涵义
通过几年的研究,学者们不断深化了对网络思想教育内涵的认识。刘梅从技术特征角度出发,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传播学和思想宣传的理论,利用计算机网络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了解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知识,掌握现代传播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和控制网络信息,引导网民(或受众) 在全面客观地接触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吸收正确的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韦吉锋则从人的本质角度,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指抓住网络本质,针对网络影响,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网民施加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信息素养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2、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特征
网络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与信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思想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与传统的思想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教育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1)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
网络是个开放系统,网络的隐匿性使得上网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高,虚拟上网过程中,受教育者即使认同网上的内容后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再虚拟上网。这种带有传承意义的虚拟行为,在更深的层面上深化了教育者上网的内容,造成了言论自由度大幅度的扩张,使新的理念、认识等有价值的东西, 在开放平等的关系中得到认同、肯定、传播,这在客观上添增了新的网络内容。同时,网络超密度、超高速的传输技术,使任何信息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增量扩容,在扩张中也实现了网络教育的巨大效能。
(2)网络思想内容的趋异性
一般情况下, 网上内容趋异性是由网络教育者决定的。网络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社会职责、话语权力以及其它方面的优势, 充分利用掌握信息资源的优势, 把各级各类教育网站建设得更好, 内容丰富多样。广大受众为满足认识启蒙、认识补缺、认识偏颇及认识超越,就需要上网寻找这方面的答案,这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它既是一种通过教育者表现出来的社会组织行为, 又是一种单个自组织行为, 二者的结合, 使受众完成了对网上内容的自主选择。受众上网, 一般说来是“求其友声”, 以求同性为指导, 但要实现这种求同性, 又必须以趋异性为前提。因此, 在网络思想教中,如何样解决趋异性与求同性这对矛盾, 是有待于网络思想教育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于是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也就成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
1、坚持疏导方法。
网络思想教育,是一种社会组织行为。单个的组织系统必须服从整体组织系统的需要。在网络思想教育中,教育者组织行为的目的是提高广大受众及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为处于主体地位的教育者,就必须科学设置网上教育的内容,上网的受众在思想观念上认同主流社会。这种相容性,为网络思想教育者坚持疏导方针,提供了基础性的前提条件。在网络思想教育中,客观上要求网络思想教育者, 对受众思想认识问题,以及工作、学习、生活、家庭中的具体实际问题,尽可能做解惑析疑的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众愿意接受网上教育,并保持受众思想趋上行为的相对稳定性,以发挥网络思想教育的更大效能。在整个网络思想教育过程中,受众出现认识上偏差、反复、片面、偏激甚至错误,是经常存在,为了达到教育者的目的,必须坚持疏导方针。
2、强化自我评判能力。
网络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对象化实践活动,它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的庞大系统工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具有显著的人为性。在网络思想教育中,人不仅是教育主体,同时也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网络不仅是传播文化精神、价值观念、培养人的知识技能的工具,而且使人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主体可以自主能动地进行选择,必然导致对行为主体的网络行为合理有序的困扰,特别是信息一体化进程的加剧,各种价值观念纷呈,不同文化意识相互碰撞,排斥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冲击下,网络思想教育中的知识滋长出不确定性和相对性,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性、确定性和垄断性。由此可以看出,保证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正确导向,提高主体自我评判能力,必然有助于主体在虚拟化的自由环境中提高价值判断能力,正确决策,对自我高度负责。
3、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机制。
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已初具规模,接受和参与网络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在工作机制上,高校若要推动网络思想教育健康发展,保证网络思想教育持续性和有效性,必然要求建立明确的网络思想教育原则和指导思想;建立长效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机制;建立网上信息资源利用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网络用户操作规程和网络服务制度、网络思想教育队伍建设制度。所以,我们要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特点,定期组织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考察学习、交流取经,通过各种形式培养一批网络技术骨干。鼓励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优秀学生干部、学生社团成员和学生积极分子参与网络管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群体。
三、一点启示
互联网对思想教育就其特点来说是全面和深刻的。一方面,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我国意识形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各种文化观念和社会思潮相互交锋,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提出挑战,应对网络环境的思想教育理念、方法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地改造着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必然出现新问题、新特点。因此,在实践中不断深入网络思想教育研究,将网络对目前和未来可能对大学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对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产生基础性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知识的传播所具有的开放性、以及受众在网络环境中创造的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可以反作用于受众,重塑受众,网络文化的虚拟性)等特征上,都显示出网络思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网络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就成为网络思想教育发展和改革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作为一柄“双刃剑”,其负面社会问题还会不断出现,对此,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文化警觉,应从增强国家竞争力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角度着眼,来对大学生的网上行为进行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导向,提高运用网络开展思想工作的能力,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马萍,张世梅,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径[m],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
[2]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的趋异性[m],长沙大学学报,2003(3)。
[3]彭雪开,论网络思想教育内容的扩充性[m],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4]张瑜,网络思想教育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m],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
一、面对现实,科学引导
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的后进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思想行为都不尽人意,有一部分学生有很强的自卑感,最怕别人看不起。由于长时间遭受冷落等不公正的待遇,不少学生不同程度的患有心理障碍。这些心病不除,学生的成长、生活、学习道路上就会障碍重重。还有一部分学生富有个性,聪明伶俐,喜欢独立思考,不愿盲从,有其闪光点。因此,作为一名职教工作者,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来对待每一位学生,这就必须从思想上摒弃旧的观念。还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激发学生成功的内驱力,让他们找回自信心与自尊心,让他们认识到,不是只有考上重点高中,上大学才算是人才。只要能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上中职学校同样也能够成才。
二、做好学生的目标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这促使学生目标定位不科学性。部分学生虽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殆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造成“混日子”的局面。因此,首先,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绩效性和长期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发育不足”和后天的“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的偏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举措,导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陷入“上中职没出息”的怪圈,及早并及时地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1.要让道德知识深入学生心中
道德教育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道德行为来自对道德知识的掌握,而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并非只是上大课、大讨论所能解决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个别学习、社会感化、他人教导和榜样示范等途径。将道德知识输入学生心中,要坚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以示范教育为主。首先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让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规范,成为道德知识的最实际的“注释”。如果言行不一,道德低下,学生就会对她所传播的道德知识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接受。其效果好坏,还取决于灌输者道德水平和道德威信的高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高标准严要求在言行中约束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它是教育学生无形的资源,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确保灌输的效果,班主任必须在道德知识的灌输中,应首先要做到具体与抽象相结合,最好抓住学生生活中典型事实说明道德知识的内涵。二是在讲述一个道理时,注意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结果去说明。三是把抽象的道德准则图解化、人格化。四是把灌输道德知识与开展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这样形象地进行直观教育,不仅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巩固道德知识,而且能使道德知识在学生心目中不断再现。
第二,强调以实践为主。就是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把获得的道德知识转变为道德行为习惯。一类是体验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学生学到一定的道德知识后,组织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去体验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以陶冶道德情感,形成道德信念。二类是强化性的道德实践活动。例如,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学生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能力和集体主义品质等等。三类是养成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即把灌输道德知识与落实学生的规章制度《中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使道德知识更好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
2.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16 - 18岁,正处于一个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兴趣爱好广泛,精力充沛,引导他们正确进行道德评价,一方面可以帮助加深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扩大道德阵地,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道德知识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促进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它还有利于在班里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班集体建设。
第一,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道德不仅具有强烈的阶级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此相适应,道德行为的善恶评价标准,也必然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归根到底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
第二,要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道德评价的科学方法。科学的道德评价方法,就是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在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一致的,即好的动机常常引出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也常常导致坏的效果。但有时好的动机暂时不能获得好的评价,因为行为动机与行为效果存在着不一致,甚至矛盾的现象,所以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在进行道德评价时片面强调动机,或片面强调效果都是不对的,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具体分析。第一步,全面分析行为的全过程及其产生的结果,以判断动机的善与恶。第二步,考察行为效果的社会价值。第三步,分析引起行为及其效果的外部原因。第四步,将前三部分所得的情况加以分析综合,得出符合实际的正确结论。
第三,经常进行道德评价示范。道德评价不仅是一种理性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活动。为此,班主任应当经常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带头做出简明正确的评价。同时还注意通过班会和评选“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活动,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使他们的道德能力由表面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地发展。还可充分发挥集体舆论的监督和指导作用,使其扬正去邪,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指人的道德需要实现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青年学生的道德情感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正义感、事业感等等。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意义重大,一是它有利于助长健康的道德行为,控制或克服不良的道德行为。道德情感是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连接点,它的健康与否将决定一个人道德行为的健康与否。二是它有利于确立和实现崇高的道德目标。因此,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感,才能自觉确立崇高的道德目标。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第一,以道德知识育情。道德知识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例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条道德准则就充满了对祖国的爱和保卫祖国的责任感。所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就是一种育情的过程。还要做到在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讲授道德要求的过程中,同时注意启发他们进行道德情感体验。如向他们讲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的重要性时,可运用带情感色彩的词句赞赏,使他们产生自豪、羡慕、向往和愉快的情感体验。讲不遵守校纪校规,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时,则以厌恶和责备的词句使他们产生羞耻、鄙视和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会等形式,及时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行为,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或歉疚的情绪体验。
第二,以道德行为事例激情。中职学生年龄偏小,情感尚缺乏深沉性。他们的道德情感常常由具体事例激发出来。生活实践表明,具体的道德形象具有生动性和感染性,也容易引起学生道德情感上的共鸣,难以忘怀。班主任要经常收集有关富有鼓舞性和感染性的道德行为事例,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述,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四、做好学生的过程管理
中职学校的教师所从事的是把人力转化为智力,把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的劳动,是把职校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劳动者的职业。因此,我们首先应加强常规管理工作,从严要求并正确引导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其次,要正确把握好心理导向,使之形成正确的成才观和价值观。再次,应把行业规范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为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和做好铺垫。此外,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多加强指导并充分挖掘和利用活动中的教育因素,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竞争真实的存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真地玩味发展和表现自我的成功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五、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德育工作之一。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德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提供的,但德育并不只是品德教师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的任务。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可在教学时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创新性人才必由途径。在修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把传统的“双基”扩充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上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数学的结果是“看”出来的,而不是“证”出来的,这就依赖于直观判断。
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思想教育因素,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知识的学习之中。
如教学“元、角、分”时,可教育学生人民币是国家的财产,代表着国家的尊严,我们应该爱护好人民币。希望全班同学在平时的生活中都能做到勤俭节约,合理地使用人民币。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结合“植树造林”事例,培养学生绿化祖国意识,以及结合诸如节约用煤气、粮食增产、激光测距等许多具体事例中的数据资料,使学生在解题中受到多种思想的教育。
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月的用电量,然后计算全班同学家庭一个月、一年的用电量。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节约用电,科学用电”的教育。又如,在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让学生走向社会,调查改革开放后当地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情况。调查了解当地农民家中各种高档家电的普及率:电话98%、冰箱90%、汽车68%……结合教学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巨大成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科学的热情。我们要在教学中更好、更妙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二、利用课堂教学案例渗透人文思想教育。
数学教学要给学生心灵“松绑”,还学生心灵的“自由”,容忍他们的“出格”,鼓励他们质疑追问的勇气,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有了安全和愉悦感,才会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展示自己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课堂上才会充满欢笑与激情。学生在充满爱的和谐氛围中,潜能如花绽放,个性自由舒张,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好的人文熏陶。可见,数学课堂教学应以生活中的人为本,始终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应更新观念,调整视角,在课堂上体现人本主义理念。
如教学“比例”一章节时,我就让学生认识世界是辩证的,比例有正比例就有反比例。正比例关系就相当于社会正能量,社会正人君子、好人多,风气则正,社会就是和谐、美好、真善美。学生也就理解了社会正能量与好人多少是成正比的关系。引导学生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热门话题,让学生评论思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信息窗:猫和主人一节,我就引入最近网上流传:“北大一学生摔死流浪猫”一事,引入课堂,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学历和道德水平成比例吗?德育和智育哪一个更重要?一个合格的人应该是怎样的?比如,看到足球、乒乓球,在头脑中形成圆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一种抽象的存在,这种存在已经脱离了具体的足球和乒乓球。借助这种抽象的概念,可以在黑板上画出圆,甚至还可以定义圆,可以研究圆的性质。由于这种普遍性,数学才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数学就是研究那些抽象了的存在的东西。
三、利用数学图形对学生进行美学思想教育
首次研究面积是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是按如下顺序展开的。
第一步提出研究动因,74页该单元第一句话:“看看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一个面比较大,哪一个面比较小”――要研究和比较这一点,需要给“这一点”即这个几何属性取个名字。
[论文关键词]大一新生 专业思想教育 问题与方法
高校有必要从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问题,并实施持之以恒的全程化的专业思想教育,以稳定新生的专业思想,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一、大一新生专业思想问题的表现
(一)上进心松懈,学习意识淡漠
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从紧张的高考中走过来,普遍有“解放”的感觉,加之有个别高中教师错误地引导“大学60分万岁”,致使学生思想上产生了懈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观念淡薄,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游戏娱乐、沉溺网络风气盛行;学习纪律意识松懈,缺勤、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学习干劲持久力差,高中时期优秀而进入大学后成绩平平甚至很差。有些学生厌恶学校的规章制度,总想冲破纪律的束缚,要求取消晚自修、学生宿舍24小时供电,好像没人管、自由自在才是大学生活。
(二)迷茫与困惑导致的厌学心理
新生入学后,普遍对所学专业缺乏认识和了解,总认为自己的专业比别人的差,专业思想极不稳定,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容易造成学习的盲目和茫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初入校门的那种新鲜、好奇、兴奋也被无聊、郁闷和迷茫所取代,学习不安心,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成绩不理想,甚至产生了“厌学”心理。如有的学生一入学就要求转专业、退学;有的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没有动力。
(三)学习焦虑与盲目
部分大学生对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内心十分地失落,这种失落往往伴随着自卑感。还有些同学在入学前对大学十分地神往,他们往往带着挑剔的有色眼镜观察校园的环境变化。但学校的现实与学生的理想总会有些差距,这种差距调适不过来,就会导致学生情绪失落。同时,大学以自我管理为主的学习模式也让很多习惯了“一切由老师安排,学生照做就行”的新生无所适从,他们不知道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进校门就参加了好几个社团或者去竞选好几个学生组织,每一天都忙于参加各种学生活动,根本没时间进行专业学习,等到发现要期末考试了,才突击复习,效果可想而知。
(四)就业焦虑
近年来,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给在校大学生带来新的压力。想到大学毕业以后面对的就业形势,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表现出难以把握、无可奈何,也使部分同学处于焦急和忧虑之中,以至于得过且过混日子。
再之,尽管近些年来各高等院校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一直突出了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但却忽视了专业思想教育,一般只在新生进校后的几天和应届毕业生快离校时的几天突击做一下,这种流于形式的专业思想教育是没有效果的。
二、专业思想教育的若干对策
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变化规律,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对大学专业思想教育从内容、层次、时间上都作一系统的计划安排,从学生进校直至毕业不间断地进行。
(一)根据大一新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思想教育
针对大一新生,我们的专业思想教育要结合就业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和职业的关系,了解职业演化、发展、分类及职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引导学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认识到大学是又一次新竞争的开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大学几年美好的时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二)把握专业思想教育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入学教育是专业思想教育启动的最佳时机,没有牢固的专业思想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加强大一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是关键。刚刚入学,他们思想尚未稳定,对学校和所学专业不甚了解,有的还没有目标和追求。在入学教育中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不仅可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所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确立远大职业理想,激发学生新的生命激情。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我们应该认识到位,管理到位,在“细”、“广”、“深”三字上下工夫。首先,专业思想教育要“细”。要通过查档案和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其次,专业思想教育要“广”。组织专业知名人士、专业老师、高年级同学给新同学做报告,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和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使新生从一入校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再次,专业思想教育要“深”。专业思想教育要深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去,让学生充分认识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就业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相结合,做到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得益彰
许多学生存在专业思想问题,主要是担心将来找不到工作,对自己择业的惧怕心理造成的、我们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职业常识、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逐步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使学生对未来的专业前途充满信心。一是可以邀请校外的专家、经理人到校就就业观念、求职方法和人才需求信息等进行讲座,解除学生的疑惑;二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大中型企业进行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三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从事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如见实习、自主创业等,并在实践中找准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完善自己。
(四)利用校园文化活动平台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大学生存在的专业思想问题也千差万别。如果带着思想问题去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应多角度、多层次地强化专业思想教育。如邀请学术界知名的专家、教授,通过学术报告会、专业座谈会,外出参观或组织同学结合本专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使学生明确和了解所学专业的特点、专业方向、专业优势、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