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2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字】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关系
在时代的发展下,对于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来说就显得更加的有必要,特别是在城市化的影响下,城市用地资源的紧张稀缺性越来越凸显,使得土地利用的规划管理和城市规划两者间的矛盾不断的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的,因此,就需要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1.城市规划实施的体系结构分析
从城市规划的地位来讲,它是属于一个相对独立且较为完整的体系,从它的管理主体来说它的管理主体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其所制定的规划方案中,规划的内容设置需要依据于实际的状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在规划方案的制定工作完成后,还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和鉴定,确保它的实施是具有很高的实施价值的,可以有很大的现实意义,简单的来说,城乡规划的实施一定要依据于城市的具体实际来进行,不能脱离现实。
2.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2.1有利于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它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主要表现在,对国有土地进行固化的过程中,实现在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范畴之内的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在土地规划管理的作用下,不仅可以维持现有的土地使用面积,而且还可以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是相一致的,一个科学合理的土地规划体系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对经济发展结构来说也是极为有利的。
2.2对土地资源的具体使用起到有效的管控
我国的地域面积辽阔,但是可以用来作为直接使用的面积却十分的有限,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土地规划管理体制下,可以实现有限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对于土地的具体使用能够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区分,对不同的使用性质又适合的归类,并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使用策略。这样的分类可以给土地的使用提供一个明确的导向,使之更具有目的性,使不同的土地资源类型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有了新的追求,因此,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也就更多的关注在建设、保护、环保三者的均衡点,起到多收益的效果。
2.3有利于土地规划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从大量的实践证明,土地规划管理是一项周期性的工作,具有较长的时间,它的规划效果是否高效是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提现出来的,因此,就需要在具体的规划实施前,做好规划的前期调查工作,对受到外界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考虑,根据这些因素的实际状况来保证规划方案的合理。还可以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实践经验,对规划进行合理的检验,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处理,并做好记录工作,这样可以给后续使用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提供参考依据。
3.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
自古以来,土地的使用规范问题都是经济建设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管理者也对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各项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得对土地利用的需求不断增大,造成土地资源的紧缺,国家针对这一状况,也出台了很多的指导性文件,有效的协调了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两者之间的关系。
3.1强化土地管理的核心地位,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从目前来说,我国的乡镇建设用地规划作为常用的模式是增减挂钩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对于推动城乡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可以使农村土地的利用更为高效,有利于农村居民向集中用地的方向发展,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进一步的调整城乡结构和布局,在耕地供给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使城乡发展矛盾缓和。
从政策的实施执行来看,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于民意违背的现象,导致用地矛盾的紧张,要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必须强化土地规划和管理的政策,进一步明确增减挂钩的政策效用,在执行的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土地利用目的的合理定位,尽可能的减少农田的占用面积,以确保其实施性的增强。
3.2建设用地计划和城镇建设用地的合理扩大
我国在现阶段,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很多的城市开始对旧的地区进行改造扩建,同时也在进行着新区的发展规划,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当前土地规划的模式,对于这两者模式需要进行合理化、协调化的引导发展,以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大程度的节省土地资源。具体的来说就是,在一些小城镇或者是新的经济开发区,可以借助于新区建设的方式来进行城乡规划,这些是较为适合于规模不大的城市,而对于规模基础相对较大的城市来说,则需要对土地的使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把新区的开发和旧城区的改造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确保有序健康。
从实施的具体措施上来看,需要把土地规划管理和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进行一定的调整,具体的调整模式有:在对建设用地有良好的控制基础上进行当前城乡发展状况的全面详细的调查工作,并重点对规划方案中的经济结构和土地的使用布局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在土地的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实施的基础上对用地的具体类型和侧重点进行合理的区分和应用,并积极的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多模式并用、产业集中等等实施方案的高效执行。
3.3加深土地规划的深度,采用先进的管理体系
上述提到,土地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是极为有力的,因此,要确保城市规划实施效果的不断改善,就需要充分的发挥土地储备的调控作用和引导作用,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周期性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加强宏观层面的土地调控,对土地的规划进行严格的细化区分,确保其用途的明确,从而推动城市规划的实施性增强。另外,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城建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的特点,因此,在土地的规划中就需要规划人员及时的完善自身素质,加大对新的规划体系的引导作用,增强城乡规划的可执行性,从而起到降低投入成本的作用,进而使土地规划管理与城市规划实施之间的关系更加的良好。
4.结 语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城市用地建设不断的增多,这就需要管理者制定良好的、符合实际状况的土地规划方案,降低投入资金的额度,从而发挥出土地规划最大的作用价值,使两者的关系更加的合理科学,推动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吕维娟,殷毅.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探讨[J].城市规划,2013,(10):34-38.
[2]竺豪杰.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中国农业信息,2014,(03):202.
[3]赵维威.浅谈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4,(25):309.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征用;级差地租
一、问题提出
城乡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在城乡差距日益凸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转移的进程中,城乡规划逐渐被提上日程。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持续加剧,使得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展。而在农村,土地是农民拥有的除劳动力之外的有效“致富”资产,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土地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布局与建设的空间,而且是融资的重要工具,土地增值收益的公平分配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的体现。国外经验表明: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充分控制和分配土地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保障城乡规划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及其问题
(一)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当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第一,农村土地征用:土地征用是集体土地向城市用地转换的合法途径,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城市化、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集体所有制化的土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补充,保证了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对土地急剧增长的需求;第二,对土地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的配套开发以及城市土地的综合管理利用。对城市土地以拍卖的方式卖给房地产商,以招标的方式将城市基础建设的任务分配到有能力的单位,从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
(二)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土地征用方面:土地价格在土地征用中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征用是国家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有偿征用农民土地的方式。在我国,征用农民土地后给农民较少的经济补偿,土地征用费占土地出让价格的比重很低,土地的收益分配混乱,加之政府对土地补偿费的截留,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此外,市价和土地征用价格的巨大反差,土地在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其他类型经济组织之间的不规范流转大量存在,这种自发性的流转由于没有纳入统一的土地市场,带来诸多问题。如用地权不清晰、产生由价格和产权问题而发生的争端、土地资源的滥用等;其次,利用招标拍卖等方式对土地进行分配利用。土地竞拍的价格一般较高,尤其是房地产商为了追逐自身的经济利益,在高价得到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进行配套建设开发,造成房屋价格上涨、炒房现象严重。
三、城乡规划中土地合理利用的政策建议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城乡规划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做好城乡规划的基础。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有效利用,应首先从土地价格的规范出发,一方面对农村土地征用进行管制;另一方面对土地的招标、竞拍、挂牌给予合理规制。
(一)对农村土地征用的管制
1、征地补偿费、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根据地租理论,地租有级差之分,应根据土地的优劣程度来确定地租。换言之,对征收的土地给予征地补偿费时,应有所区分,根据地块带来的效益确定。对于在可预测范围内有良好发展前景,并且用途非常广泛的地块,在征用补偿费的确定时,应区别于劣质地块。此外,政府在对失地农民的同期损失给予补偿时,应该加入土地使用后的预期利益,动态提高补偿标准,从而既可以降低农民对征地的不满情绪,又提高了土地征用的成效。
按照马克思的地租分配理论,级差地租Ⅰ应由土地所有者所有,级差地租Ⅱ应由土地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所有。对土地征用后产生的增值部分,应充分考虑被征地者的利益。而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土地用途转变增值的土地收益中,农民约得5%~10%,村一级得25%~30%,政府及部门得60%~70%。因此,规范征用土地的收益分配是改善现行制度的重要方面,是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2、征用土地的购地费确定。购地费应由被征购地块的地价款、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构成,其中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应如实补偿,地价款可根据农地基准地价,参考集体农用地转为国有建设用地后的用途及预期收益等因素确定,让农民分享额外的增值收益。尤其对于个人承包集体土地的农户,在承包期还未到达的前提下,承包的土地已被政府征用,他们的预期利益更应得到保护。
(二)对土地招标、竞拍、挂牌的规制。由于国家允许对经营性土地实行招标、招商、拍卖和挂牌,全面推行和严格执行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从而凸显土地资产价值,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秩序以及有效遏制土地出让中的暗箱操作提供平台。经营性用地通过扩大土地出让的招拍挂比例,由市场机制决定土地去向,由政府部门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基准地价和出让底价,充分挖掘土地的资产价值。
根据科斯定理,在明确产权的前提下,甚至不需要政府干预市场交易,市场交易便会按照公平合理的价格来进行。市场的真谛不是价格,而是产权,只要产权确定,市场主体便会“议出”合理的价格。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地价是转让产权后的经济收入,招标、竞拍、挂牌会获得土地使用权,因此政府为了保证招标、竞拍、挂牌的顺利进行以及土地资产价值的充分体现应该先从制定基准地价以及转让土地的产权入手,根据转让产权的不同、土地的位置、土地使用期限、基础设施完善程度、地区经济结构、人口密度、城市周围农用地的生产状况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来制定基准地价,从源头上规制土地的招标、竞拍、挂牌。
主要参考文献
[1]陆益龙.农村土地征用问题:现状及成因分析[J].学习与实践,2009.1
[2]童霓.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征用问题浅析[J].西部财会,2008.3
关键词:城乡土地资源;利用;合理规划;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continues to deepen, land resource market as a part of the market economy is also in constant on reform. Especially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of reform,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urban and rural l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the trend of the merger has taken on, especially with the town land in the use of resources has already become the saturated state, gradually to rural land excessive, how should we reasonable planning can reasonable use the village l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normal agricultural land condition,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o use, it is the place of the discussion.
Keywords: urban and rural land resources; Use; Reasonable plan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91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镇一体化的提出以及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逐渐饱和,乡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被提上了日程。这种目光和战略性政策的转移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充分的利用起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帮助农村的经济建设,充分的利用土地资源,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正常的农作物种植。由于在开发中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也对原有的农村土地风貌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怎样合理规划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健康发展,带动农村的经济建设,是我们应重点讨论的话题。
一、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
土地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开发,土地的需求状态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这些变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正视并解决。
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要求,也会是将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决策。城镇化的进程结果必然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加速了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发展了农村经济,使每个农民都切切实实的体会到了城镇化建设所带来的富裕。另一方面城镇化的建设虽然使得农民的生活状态逐渐改善,但是在征用土地的过程中,开发商盲目的征用土地,造成了很大一部分农民无地可种,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了很大的侵害。
且不说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土地的充分利用程度、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的维持都是目前城乡土地利用的重大问题,也是需要亟待解决的。
(二)城乡土地资源利用中所出现的问题
1、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了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的开发是需要根据需求关系不断的使土地在两者之间合理的流动,尤其是城乡一体化的提出,城乡土地的利用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状态,农村的很多农用地被征用,开始大兴土木建设,这种经济发展的事态是良好的,但是由于在开发的过程中不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维持,使得部分农村原有风貌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这主要源于某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只求眼前的利益,却损坏了长远的利益。
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制度上的不完善给与很多不法开发商提供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尤其是在城乡土地建设的过程中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确立,使得很多开发商打着国家建设用地的旗号以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来进行国有土地的出让,这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大部分农民群众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有序、稳定、健康发展。
农村土地的征用使得农民失去土地,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拥挤的现状
虽说城乡土地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利益,但是由于无休止的征用,使得农民失去土地,破坏了农村发展的原有秩序,使得农村出现了很大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这样的局面不仅违背城镇一体化实施的初衷,再加上开发商为了谋取利益用很低的租金来获取农民的土地,使得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城乡矛盾急剧上升,影响了国家方正政策的顺利实施。
二、城乡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规划
城镇一体化的政策理念在方向上是对的,它的实施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是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但是针对在城乡土地利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不仅是一个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更是一个长远需要坚持的政策。
放慢城乡一体化的脚步,合理规划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需要稳步的落到实处,特别是在解决“三农问题”上更要注意。城乡一体化的理念在大的方向上是正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使农民走向富裕的必然之路。但是政策的实施必会导致一些相关问题的出现,因此,应该放慢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一边发展农村经济,一边解决中途所出现的问题,既达到了经济上的利益,也能顾全农民的利益。土地毕竟是农民的生命,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是我们所不能体会到的。因此,在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上应该以维护农民的利益为前提,实现农村向城镇的稳步过度,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城镇一体化的进程。
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的局限性,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虽然国家明文禁止集体建设用地的自由流转,但是实际上大量的集体用地却以各种形式非法进入了城市土地市场,经过变相的流转来获取相应的利益。这是一种自发的、缺乏规范性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市场发展的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这种制度存在很大的弊端,缺乏相关法律的约束,在此应注重规范相应法律的建立和完善,对于这种“暗箱操作”行为给与严厉的打击,打破这种少数人获取利益,破坏市场规律的局面,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国家应充分利用其宏观调控的手段进行适当的干预,制定相关的政策文件,明文禁止这种不道德的行为和恶劣行径。
在合理利用城乡土地资源的同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是为了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镇一体化,本质上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农民的问题是目前我国首要解决和重视的问题,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关乎我国的稳定发展和改革大局的,因此,在城乡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出现的大量剩余劳动力是需要切实的解决的。
农民就业的问题是很复杂的,但就业的渠道还是比较宽的。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为农民提供创业指导,提供相应的培训,如:大棚栽植技术、特殊果木品种的种植等等。很多项目都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状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解决农民没有土地的切身问题,这样既解决了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也能是农民通过自己的双手逐渐走向富裕。
三、以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为核心指导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需要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由我国土地资源有限的现状所决定的。在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上,要有一个长远的眼光,除了注意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还有用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积极的相应国家的各项政策,在城镇一体化的进程中,切实的解决好农民的问题,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魏东辉.哈尔滨市城市郊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 2007 .
[2]牟锐.小城镇建设用地供需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 2006 .
[3]闫宝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近郊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06 .
[4]刘巧芹,刘京会,苏国英.我国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3,(03) .
一、城市规划影响到地价的变化
城市规划对城市地价的影响,这里主要讨论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地价的影响。
首先,规划纲要是一种策略规划,它主要通过确定城市发展政策,影响供求关系,发挥其对城市开发活动的整体引导作用,影响城市地价的整体水平。 城市间地价的差异主要是由城市宏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投资条件、产业结构、聚集规模等因素决定的,城市地价水平上涨幅度取决于城市产业更替、城市经济增长和空间结构的变化速度; 由于城市土地供求矛盾始终存在,土地市场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土地价格的波动。土地供给增长,需求不变,则地价下跌;土地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则地价上升。当城市发展采取保护农田的政策时,意味着土地供给受到限制,城市开发将趋于高密度的建设方式,地价的整体水平将会上升。规划若限制某一特定用途用地的总数量,不仅会造成该类用地地价水平上升,而且由于规划方案造成的区位影响,还会对个别地块的土地价格发生影响;由于生地很少直接进入市场,在市场上交换的一般都是经过开发的、具有某些基础设施的熟地,因此包括运输系统、供水排污、电力电讯、能源等基础的发展策略及投资政策对地价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总体规划对地价的影响。总体规划主要从宏观层次上对城市土地价值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城市用地结构都会对地价产生影响。城市职能类型及主导职能的差异,是决定城市地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规划控制对城市地价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规模越大,聚集经济效益越明显,土地级差收益也愈高,且按我国城市土地使用现状,城市规模越大,人均用地指标越低,意味着土地供给与需求的缺口愈大,土地资源短缺情况越严重,地价水平也会越高。不同性质的用地价差是普遍存在且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商业类用地地价最高,住宅次之,工业用地最低,因此,规划确定的城市用地构成与地价总体水平及地价总量密切相关;地价总体水平与商务和商任用地的比重呈正相关,而与工业用地的比重呈负相关;商务、商任用地在城市中的比重主要取决于城市职能特点及规划用地功能分区,用地结构的合理化既有赖于土地价值的经济调节,也有赖于城市规划的技术调节,城市规划在遵循“充分发挥土地使用效益”的原则下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将有利于提高城市地价的整体水平。
最后,控规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对地价的影响。控规是在微观层次上对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并对城市开发活动起着直接的控制作用,它在微观层次上影响着具体地块的土地价格。在一般情况下,土地开发强度越高,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就越高,地价也相应提高;反之,如果土地开发强度不足,亦即土地利用不充分,或因土地用途确定不当而导致开发强度不足,都会减弱土地的使用价值,降低地价水平。另外,容积率的变化可导致地价成倍上升或下降,一般情况下,地价变化与容积率成正相关,即容积率大,则地价高,但有时也会出现地价随容积率增加反而降低的情况。容积率的大小决定了土地开发得益率的高低,从而影响到地价。
二、地价的变化影响到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实施的过程受制于城市开发建设速度的快慢(即城市发展速率)。城市开发建设速度快时,土地需求量上升,市场供需平衡容易被打破,地价上升。当地价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中小城市的决策者就会看重眼前的土地预期收益,在土地财政的迫切需求下,而改变一定区域的城市规划,比如有的地方本来规划的是教育园区,但由于部分学校建好后,导致周边地价上升,城市决策者就会想法改变规划,使尚未开工建设的教育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或商品房开发用地,以此增加土地收益。甚至以前规划的绿化等公益性用地也会转变为商业用地,很多中小城市都会出现类似改变城市规划的现象。
关键词:土地资源 城乡规划 利用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城乡规划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城乡功能区的科学组织和土地的合理利用。城乡规划既是科学建设和管理城乡的重要依据,又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内容。目前,我国处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稀缺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促使城市土地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展。而在农村,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发展农业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不仅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桥梁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土地不仅为城镇发展提供布局与建设的空间,而且是融资的重要工具。经验研究表明: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与政府充分控制和分配土地收益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保障城乡规划成功进行的前提条件,对城乡规划中土地的合理利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及其存在问题
2.1城乡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方式
目前,我国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农村土地征用。土地征用是农村集体土地向城市用地合理转换的合法途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是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推进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在,农村集体土地作为城市用地的重要补充,保证了“三化”推进对土地的急剧增长的需求。二是以“招拍挂”的方式出让土地。政府对土地以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进行城市建设的配套开发以及城市土地的综合管理利用。将城市土地以拍卖的方式卖给房地产开发商,以招标的方式将城市基础建设的任务分配到有能力的单位,从而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率。
2.2城乡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问题
2.2.1土地征用行为不规范
征用是国家运用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有偿征用农民土地的方式。目前我国土地征用的补偿费用远远低于土地出让的价格,土地的收益分配混乱,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由于市场价格和土地征用价格的巨大反差,土地不规范流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用地产权不清晰、土地资源滥用等,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2.2.2利用招标拍卖等方式对土地进行分配利用
土地竞拍的价格一般较高,尤其是房地产商为了追逐自身的经济利益在高价得到土地使用权后,对土地进行配套建设开发,造成房屋价格上涨、炒房现象严重。
2.2.3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困难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都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在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上是一致的。[1]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和衔接的中心内容是用地规模和用地发展方向。[2]但是,二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一是着眼点不同。规划部门着眼点是城镇的发展,根据经济的发展需求决定城镇的功能、规模及发展方向,且要求用地上有足够的弹性。土地部门的着眼点在于“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强调对用地的严格控制,指标落实、地块落实且责任到人。二是两者编制技术与标准的差异。比如人口规模含义、用地分类、规划人均用地指标及规划时限等技术指标的测算标准不一致。三是土地用途管制方面也存在差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将小城镇用地和城市用地归为一类,规划中往往突出城市用地而忽略了小城镇用地,在用地空间安排上也限制了小城镇的发展。
2.3城乡规划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对策建议
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城乡规划中有着重要作用,是做好城乡规划的基础。为土地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土地资源在城乡规划中合理利用。
2.3.1进一步规范土地征用行为
政府在对征收的土地给予征收补偿费用时,应有所区分,根据地块带来的效益决定。对于在可预测范围内有良好发展前景且用途非常广泛的地块,在征用补偿费的确定时应区别于劣质地块。同时,逐步实行从“征”到“购”,促使土地征用与土地市场接轨。耕地补偿费应基本接近于土地征收后出让金,或不低于等质等量的耕地造地成本。
2.3.2加强对土地“招拍挂”制度的管制
我国允许对经营性土地利用招标、拍卖和挂牌的方式进行出让,此制度的严格推行和执行,为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土地市场秩序和有效遏制土地出让中的暗箱操作提供平台。土地是一种特殊商品,地价是转让产权后的经济收入,招标、竞拍、挂牌会获得土地使用权,因此政府为了保证招标、竞拍、挂牌的顺利进行以及土地资产价值的充分体现应该先从制定基准地价以及转让土地的产权着手,根据转让产权的不同、土地使用期限、土地的位置、基础设施完善程度、人口密度、地区经济结构、城市周边农用地的生产状况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来制定基准地价,从源头上加强对土地招标、拍卖和挂牌制度的管制。
2.3.3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做好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土地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的基础。[3]为了加强土地资源在城乡规划中合理利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协调好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
一是完善“两规”在法律层面的系统性。《城乡规划法》与《土地管理法》规定了“两规”的衔接关系,但是没有明确建立两者之间的约束关系,也没有对两者如何衔接做出具体的规定。因此实现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调,需要建立配套的管理办法对具体的衔接协调工作开展引导和约束。
二是加强“两规”技术层面的互通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高效协调机制,促进“两规”在规划期限、统计口径、标准规范等一系列技术指标上的互通,实现成果间的可比互通。
三是要把保护耕地和合理用地作为贯穿始终的指导思想。城乡规划中的城镇建设规模应控制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且尽量少占耕地。道路规划、广场规划等要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相适应,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率。规划城镇功能分区时,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结语
城乡规划是指导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手段,土地资源如何在城乡规划中得到合理利用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现在每个城市都面临着土地资源的紧张的局面,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形势更为严峻,所以城市规划需要从长远的目标出发,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和管理规划,使城乡建设中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赵蕾,皇甫玥,陶德凯.《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差异分析及协调途径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012(4):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