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范文

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1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

篇1

关键词: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内科;急诊

呼吸衰竭在医院急诊科是一种常见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预后。呼吸衰竭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有时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PaCO2)升高,并出现各种病理生理紊乱[1-2]。目前,临床上对呼吸衰竭患者常采用的急救措施是机械通气方法。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由急诊科收治转入呼吸科治疗的101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通气方式,以比较两种通气方式的治疗效果以及其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1月由急诊科收治转入呼吸科经检查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计101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50.3±3.7)岁,呼吸衰竭发生时间(7.1±1.3)h;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9例,平均年龄(52.1±4.3)岁,呼吸衰竭发生时间(6.8±1.5)h。所有患者在就诊30 min内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无创正压通气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呼吸衰竭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1.2.1无创机械通气方法 患者行半卧位,保持上气道通畅无阻。将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部的异物清除干净,选择合适的面/鼻罩置于患者面部并用头带固定好,开启呼吸机。调整呼吸机初始参数为:EPAP 4 cmH2O、IPAP 8~10 cmH20,在20 min内将参数调整增加至合适的水平。根据患者呼吸症状改善情况、呼吸机动用是否减少/消失、患者胸廓起伏情况、呼吸音、呼吸频率和心率以及SPO2和学期指标改善情况判断通气效果是否达标。

1.2.2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方法 操作方法和疗效评判标准同无创机械通气方法,但通气管道选择气管插管。

1.3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患者症状缓解,肺部杂音消失或者减轻,患者能够生活自理,恢复基本的生活能力;无效:患者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肺部杂音未减轻,基本的生活能力未得到恢复,甚至出现下降。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45例,占到88.24%,治疗无效例数为6例,占到11.76%;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有效例数为34例,占到68.00%,治疗无效例数为16例,占到32.00%。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出现呼吸性肺炎2例,上呼吸道阻塞1例,肺不张2例,其他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70%;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呼吸性肺炎4例,上呼吸道阻塞3例,肺不张3例,其他并发症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4.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衰竭一般定义为:在海平面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6.65kPa(50mmHg)。临床研究发现,多种因素均会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呼吸衰竭患者通常主要表现为肺通气或/和换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以致患者肺部不能和外部进行正常的气体交换,从而导致缺氧,甚至伴有二氧化碳潴留出现。目前,临床上诊断呼吸衰竭通常是根据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来判断的[3]。

临床上,按照动脉血气分析分类,可以将呼吸衰竭分为I型呼吸衰竭和II型呼吸衰竭,按照病程分类则可以分为急性呼吸衰竭和慢性呼吸衰竭。I型呼吸衰竭是指仅表现为缺氧而不存在二氧化碳潴留,或伴二氧化碳降低,在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病例中多见;II型呼吸衰竭是指由于肺通气不足导致的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且二者程度是平行的。急性呼吸衰是指突发因素使呼吸功能突然由正常转变为通气功能受损,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以及ARDS等均是导致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的诱因,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十分严重的威胁[4];而慢性呼吸衰竭通常是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例如在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患者中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主要是依靠机械通气来进行的,即是在呼吸机的辅助作用下,人为地代替、控制或者改变患者的自主呼吸运动,为患者输入空气,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改善通气条件,防止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现象。

在本研究中,运用机械通气对我院急诊科收入转呼吸科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抢救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1]任成山,钱桂生.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与治疗[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 (电子版),2011,4(1): 51-62.

[2]谢俊勇.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50-51.

篇2

【关键词】 药师;呼吸科;查房工作;临床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54-02

临床药师主要是指以自己丰富的药学知识辅助医院医生一起为患者设计和提供最合理、最安全用药方案的人员,临床药师作为协助医生合理用药的关键,在临床对患者的用药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药师应具备的条件

在呼吸科查房工作中,临床药师需对呼吸科所用药物的性质、药理作用、配伍情况;以及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吸收程度、分布情况、代谢作用、排泄过程等均进行熟悉与了解。并熟悉呼吸科的治疗指南以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呼吸科查房工作中,临床药师观察与学习专科医生的临床治疗知识,并辩证地吸收医生的用药经验。临床药师还需在对呼吸科患者病情的充分了解下,本着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原则,与专科医生探讨、分析患者的用药方法,并参与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1]。

2 临床药师在呼吸科查房的工作模式

临床药师每日上午跟随专科医生进行呼吸科查房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效果进行了解,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上午查房完毕后,针对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病患者,利用先进的仪器等设备对其进行监护。并对患者生化指标、细菌培养、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验方法、检验资料等进行查询与分析。当发现目前进行的检验方法、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存在缺陷或问题时,则应及时与专科医生、护理人员进行详细探讨,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并调整用药。

3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的工作内容

3.1 药物配伍及合理使用 在呼吸科查房工作中,药师应该对患者使用药物的配伍情况进行关注,并针对静脉滴注用药的配伍情况加以重视。例如,某患者,男,年龄64岁,临床表现为气促胸闷、咳嗽、寒战、高烧,体温为39.6℃,经检查胸片诊断为肺炎并入院治疗。遵医嘱患者药物配伍为:静脉滴注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180mg环磷腺苷葡胺,2次/d;静脉滴注90mg盐酸氨嗅索注射液+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次/d;静脉滴注100ml左氧氟沙星氯化钠,2次/d。以上药物连用3d后,观察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连用7d后,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发现无明显变化。再对其进行肺CT复查,发现患者肺部无明显好转,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后,怀疑其与单用左氧氟沙星效果不明显有关。

临床药师联同专科医生对患者疾病史、用药史进行询问,得知患者在两年前因急性溶血性贫血住院时,在治疗用药当中出现对丁胺卡那、山莨菪碱过敏的现象,因此在考虑联合用药的时候不建议巴比妥类、山莨菪碱、头孢类药物。临床药师建议加用阿奇霉素来抗感染,医生针对抗菌药与抑菌药不能联合使用为由与之产生分歧。药师通过查询大量实践资料,表明阿奇霉素穿透性强,可破坏细菌生物被膜,并可辅助其他抗菌药物,因此可联用。后医生决定采纳建议,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患者接着治疗7d后,咳嗽现象基本消失,咳痰量显著减少,因此表明阿奇霉素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临床药师将相关药物的使用说明、配伍说明进行了解与归类,再将一些治疗患者时的药物配伍建议反馈给医生,可促进医生的合理用药。

3.2 特殊药物的使用指导 呼吸科患者大多需要使入吸入剂来进行治疗,基于吸入剂的合理使用直接会影响到药效与患者的病情进展,因此我院的临床药师归纳并整理出吸入剂的用药方法,以便于指导患者合理用药[2]。并针对一些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对其详细进行用药的说明。如个别的女性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时,担心由于激素会使身体变胖,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私自停用此类药物,从而使治疗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临床药师应对患者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使患者能够提高对医生及药师的信任度,积极配合治疗。

3.3 特殊患者的监护 因呼吸科收治患者的个体不同,在药物的选择与使用中也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而谨慎对待,因此临床药师针对呼吸科所收治的一些特殊患者需对其提高重视程度。如β受体激动剂的使用,为避免患者出现血糖波动、心率加快等现象,一定要针对孕妇,以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患者时谨慎使用。而在使用M胆碱受体拮抗剂时,由于此药物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少尿的现象,所以针对伴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妊娠早期的患者,详细讲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使患者能够充分的了解药物性质,并配合医生合理用药。通过临床药师对呼吸科所收治患者临床特征的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协助医生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3.4 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工作时,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监测也十分重要。针对患者在用药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现象,应对其提高重视度。临床医师需对呼吸科药品种类、规格、药物禁忌等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并针对一些特殊患者的用药情况,实行住院医师轮转制度,对患者进行实时的监测,以便于及时地发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另外临床药师也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特征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用药建议,并针对一些药物在使用后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便于能更好地配合医生选择治疗药物[3]。

4 讨 论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工作,除了会对专科医生的用药选择,治疗方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之后,还可对患者的合理用药、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起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本院通过对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工作的工作内容、方法、经验等进行分析后发现,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临床治疗与用药情况的参与,可以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有效的加强患者用药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工作后,在对患者临床症状充分了解之下,可以协助医生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安全,从而显著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朴雪梅,等.在呼吸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两份病例分析[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1,11(1):14-15.

篇3

【关键词】 无创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秋冬季节更容易发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衰竭是COPD晚期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往常采用抗炎、祛痰、平喘以及激素等进行常规治疗,该治疗方法的起效较慢,治疗时间较长,效果常不理想,死亡率很高[1]。我科于2007年12月-2009年12月通过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5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为我院呼吸科于2007年12月-2009年12月间收住的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于2002年制定的《COPD诊断指南》[1]。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为(64±13.2)岁;在进行治疗前,所有患者的PaCO2> 50 mmHg,,并且PaO2< 60mmHg,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指标的诊断标准[2]。将该组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统计学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以及病情等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平喘以及祛痰,并且给予呼吸兴奋剂、激素以及低浓度的氧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BiPAPHarmony S/T的无创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进行鼻罩或者面罩的正压通气治疗,通气的模式为S/T模式,呼吸机的设置参数为呼吸频率为12~18次/min,氧流量为1~3L/min,吸气压力(IPAP)为8cmH2O~24cmH2O,从低水平逐渐调至高水平;呼气压力(EPAP)为4 cmH2O~8 cmH2O。在30分钟内将参数调定到稳定水平。通气时间为每天12-24小时。

1.3 疗效判断标准 有效:指在治疗后患者的神志比较清晰,发绀及气促症状减轻,辅助呼吸肌运动减轻,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肺部肺部干湿性啰音减少80%,SaO2及PaO2增加;无效:指患者意识障碍症状无改善神志加重,发绀及呼吸困难症状加重,呼吸频率及心率加快。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均以(x- ±s)表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中,有效例数为20例,占76.92%,无效例数为6例,占23.08%;对照组中,有效例数为12例,占46.15%,无效例数为14例,占53.8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2.2 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以及动脉血气变化的比较

结果显示,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呼吸、心率及其动脉血气指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呼吸、心率以及动脉血气的变化

注:治疗组在治疗后3h,24h的呼吸、心率、pH、PaCO2以及PaO2与同时间段的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 COPD)主要病理改变为小气道的不可逆性阻力升高,导致肺泡的弹性纤维功能减退和破坏,使其有效通气量减少,引起肺组织的过度充气,功能残气量升高,进而使肺组织的呼吸做功增大,氧耗量增加,长期可导致呼吸衰竭(动脉血氧分压50mm Hg)的发生[2]。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传统的方法为抗感染、祛痰、平喘以及给予呼吸兴奋剂等的对症治疗以及低流量吸氧疗法,其疗效欠佳。原因可能为COPD的患者长期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其呼吸机也因此会处于疲劳状态,因此常规的治疗方法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而有创机械通气疗法,由于其不可避免的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其经济负担,严重时甚至会使患者难以脱机,因此,很多患者不愿意接受有创通气疗法。

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的避免有创机械通气会引起的损伤,包括肺部感染、气管损伤以及气管分泌物增多等。无创机械通气疗法在患者进行吸气时,呼吸机会同步的吸气正压,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克服阻力,减少患者的呼吸做功,从而可以有效的改善其通气功能;在患者进行呼气时,呼吸机可以提供较低的呼气正压,减少或者抵消患者的呼吸机的内源性做功,从而可以有力的减轻患者呼吸机的疲劳程度。

相关研究显示,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早期的无创机械通气疗法可以有效降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死亡率[3]。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组的有效率为76.92%,显著高于对照组(46.15%)(p

(p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2,41(9):640-646.

篇4

【关键词】 COPD;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血氧分压; 二氧化碳分压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5.083

我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发地区,据统计,2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达4%左右,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占9~10%。在美国,20~80岁人群中,患有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者占到了7%左右,中度患者也达到了6.5%。美国,每年因慢性阻塞性肺疾而花费的医疗金额超过了300多亿美元。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的病变呈不可逆性的发展,使该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早期慢性阻塞性肺疾大气道功能检查多正常,随着病程的发展,气道阻力增加,气道受限成为不可逆。当病变累及大气道时,机体通气出现明显障碍,最大通气量减少[1],此时机体开始出现缺氧和CO2潴留,最终引起Ⅱ型呼吸衰竭。2009年4月-2011年5月本科分别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和常规方法结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法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进行治疗和对照分析,比较出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1年5月本科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100例,其中男78例,女22例,年龄65~85岁,平均(76±3.2)岁,患者病龄最短10年,最长25年,平均(16±3)年。100例患者均符合CMA关于COPD诊治指南中断标准[2]且排除对患者呼吸功能及血气值有影响的疾病和其他因素。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一般治疗: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吸氧,给氧浓度28%~30%,给予抗生素、支气管舒张药、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痰不易咳出者给予祛痰药。无创呼吸机治疗法:采用呼吸机对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机为压力支持通气模式,设置参数如下:通气模式:压力支持通气模式,备用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气压力(IPAP)自8 cm H2O始逐渐增加,如患者无不适, 上调速度为2 cm H2O/5 min,在30 min内升至14~24 cm H2O;呼气压(EPAP)2~6 cm H2O,FiO2以维持SaO2在90%左右为合适的FiO2,多数情况下

1.2.2 对照组 一般治疗:教育和劝导患者戒烟,吸氧,给氧浓度28%~30%,给予抗生素、支气管舒、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痰不易咳出者给予祛痰药。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的变化(血液酸碱度、血氧分压值、二氧化碳分压值)。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呼吸道不良症状均消失,血气恢复正常,能正常生活。有效:患者呼吸道不良症状有所缓解,血气值好转。无效:患者呼吸道不良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血液酸碱度、血氧分压值、二氧化碳分压值)的数据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酸碱度、血氧分压值、二氧化碳分压值的数据结果(x±s)

组别 时间 血液

酸碱度 血氧分压值(mm Hg) 二氧化碳分压值(mm Hg)

实验组 治疗前 7.25±0.03 48±9 63±11

治疗后 7.35±0.04 72±10 48±10

对照组 治疗前 7.28±0.03 49±10 64±11

治疗后 7.34±0.03 64±11 61±12

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分别经过常规治疗法与常规方法结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法后对比可见,常规方法结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血气改善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显效、有效、无效数据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显效、有效、无效数据比较

例(%)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实验组(n=50) 16(32) 24(48) 10(20) 40(80)

对照组(n=50) 7(14) 22(44) 21(42) 29(58)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分别经常规治疗法与常规方法结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法后对比可见,常规方法结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法能够有效提高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其效果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组病变不可逆性发展的严重肺部慢性疾病,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原因不明,可能由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结果所致[3]。COPD合并Ⅱ型呼衰采用呼吸机对患者行面罩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呼吸衰竭症状,且运用呼吸机对患者吸入氧浓度和呼吸频率进行个体化调节,减少患者呼吸做功从而能够使患者呼吸肌得到更好的休息与恢复[4]。呼吸机设置为为压力支持通气模式模式,氧流量控制在3~6 ml/min,每天使用时间10~20 h、次数2~4次、使用4~6 d、呼吸机呼吸压力均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节,使患者SaO2保持在90%以上,直至患者病情稳定[5]。

本组试验调查显示,采用常规方法结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治疗显著率达到32%;而单纯的常规方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其治疗显著率仅为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与单纯的常规治疗方法相比,采用常规方法结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衰,临床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操作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肺源性心脏病[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8: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3] 顾同进,殷民德,郑松柏.现代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0-134.

篇5

关键词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呼吸系统疾病 疗效观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043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3 李为春.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11):1486.

篇6

【关键词】 纤

重症肺炎为呼吸科常见严重感染性疾病,具有发生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研究表明[1,2],在肺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相对无创的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回顾性的总结分析了自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165例重症肺炎患者,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呼吸科165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82例患者,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34~89岁,平均(71.46±4.7)岁,基础性疾病:支气管炎者33例,慢性阻塞性疾病者42例,肺癌者7例;实验组83例患者,其中男60例,女23例,年龄37~92岁,平均(69.78±6.4)岁,基础性疾病:支气管炎者31例,慢性阻塞性疾病者44例,肺癌者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基础性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 方法

1.2.1 常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同时联合使用2~3种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抗生素的选择遵守社区获得性肺炎和院内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3];常规治疗中还应给予患者一定的支持疗法,如给予特殊患者冰袋、氧气支持;适当地给予患者白蛋白、肠营养液等营养支持等。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

1.2.2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接受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准备,用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黏膜麻醉,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套囊插入纤维支气管镜,尽量吸尽气道内分泌物及痰痂,同时留取分泌物送培养及药敏,然后用37℃生理盐水反复灌洗,每次10 ml,总量不超过100 ml。接着,负压吸出,回收灌洗液。同时心电监护,每次操作时间≤15s,当血氧饱和度小于80%时立即停止操作。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 d。

1.2.3 效果评定

临床疗效按照《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病情明显好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验4项中有一项未恢复正常;有效:病情有所好转,但不明显;无效:用药72h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3 结论

重症肺炎是常见呼吸科危重症之一,它的发生常伴随多种基础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疾病等,使得患者气管内的痰不易由咳嗽而排出。对于重症肺炎的常规传统治法并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深处的痰液,一方面使肺泡内积聚大量粘液,不利于低氧血症的改善;另一方面不利于抗生素达到其有效的血药浓度,从而使抗肺部感染情况得不到彻底治愈,甚至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应用纤纤维支气管镜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局部灌洗,可以较易解除支气管局部的痰液阻塞,促进痰液的顺畅排出,有利于控制肺组织的感染症状,改善支气管、呼吸道的有效气体交换[5]。通过本文研究,实验组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法后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明显提高了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并且对于患者死亡率也有明显的降低作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实用、有效的技术手段。

参 考 文 献

[1] 刘淑珍.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观察.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3):624.

[2] 莫健平,张元兵,罗群.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作用.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1134.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篇7

[关键词] 联合用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6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45-02

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生于小儿,是儿科常见的疾病,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冬春季发病为多[1]。RRTI发病机制复杂,病因较多,目前认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造成小儿RRTI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益生菌能减少RRTI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2]。所以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免疫增强剂防治本病,在治疗上以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为主,本文选取我院呼吸科诊断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8例对匹多莫德联合常乐康联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患儿78例,均符合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患儿男52例,女24例,年龄1岁至10岁平均6±2.4岁,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治疗情况等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应用匹多莫德(意大利多帕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00mg2次/d,口服半个月后改为400mg1次/d,共服用1个半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常乐康(0.5g/袋,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0.5g2次/d,共服用1个半月。治疗组、对照组在开始治疗后定期随访6个月,记录每个患者治疗后呼吸道感染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gG、IgA、IgM水平变化情况。

1.3 治疗效果评价 显效:发病次数较前明显减少,每年呼吸道感染次数减少6次及以上;有效:发病次数较前减少,每年减少3次及以上;无效:发病次数及病程均无改变[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χ〖TX-*3〗±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 果

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4%)高于对照组(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肠道菌群是黏膜免疫系统建立的关键刺激因素,益生菌进入肠道后能刺激肠道的免疫系统、淋巴组织,诱导局部肠道黏膜分泌IgA。slgA是黏膜免疫系统最重要的抗体,是机体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常乐康含有酪酸梭状芽孢杆菌及婴儿型双歧杆菌,这些益生菌可通过上述机制发挥作用。匹多莫德可增强巨噬细胞趋化作用、吞噬作用及杀伤作用,增加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调节B淋巴细胞功能,促使抗体产生,同时也促使T淋巴细胞增殖,使TH/TS比例正常化,刺激IL-2、γ-IFN的产生。通过这些调节机制发挥抗细菌和病毒的作用,从而预防和降低儿童呼吸道感染复发。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IgG、IgA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匹多莫德联合常乐康用药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匹多莫德组,能够显著提高IgA,IgG,与益生菌参与修复RRTI机制一致。治疗后两组IgG、IgA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患儿机体免疫力得到提升,患者在接受联合用药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药物副反应。本次研究证实,匹多莫德加常乐康联合用药更加能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蔡晓红,李昌崇,罗运春,等.儿童呼吸道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9,21(6):341-343.

[2] 王井和,胡国华,史训统.宝乐安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9):2674-2675.

篇8

[关键词] 优质护理干预;无创呼吸机;肺心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a)-016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cases in each,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dopt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while the excellent nursing group adopted the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heart rate, respiration frequency, 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 PaO2, BNP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HR,RR,BNP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after nursing, but the decrease range in the excellent nursing group was bigger(P

[Key words]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创呼吸机是一种使用方便、无须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它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各种损伤及并发症,同时改善患者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状态,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手段[1]。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但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差异,目前较少有报道。该研究随机收集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90例肺心病患者并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收集在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9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2007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诊断标准[2]。排除有无创通气禁忌证患者,包括气胸、左心功能不全、重度呼吸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5例。优质护理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9~82岁,平均(65.5±4.2)岁。常规护理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0~83岁,平均(65.9±4.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是在进行常规的肺心病治疗同时,进行护理、排痰吸痰等护理措施,常规治疗有止咳平喘、祛痰、抗感染、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无处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等,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氧浓度约为30%,吸气、呼气压力分别为8 cmH2O、4 cmH2O,结合患者呼吸状况调节参数,维持PaCO2为45~60 mmHg,PaO2>65 mmHg,血氧饱和度>90%,目的是缓解气促、呼吸困难,尽可能实现人机同步。优质护理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增强护患信任度护士根据患者年龄给予尊称,使其有被尊重感,护理时,仔细询问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答;②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知识教育,讲解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安慰患者以减轻其对呼吸机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③减少由于无创呼吸机使用所致的不适感选择适合患者的口鼻面罩、头带、维持无创呼吸机正常温度和湿度、减少面罩漏气,指导患者正确呼吸;④治疗时随时注意患者反应,听取其主诉,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PaO2、脑钠肽(BNP)及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有效:治疗后1~2 d内,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HR、RR开始降低,PaO2≥60 mmHg;无效:治疗后1~2 d内,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R、RR、BNP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但优质护理组降低程度更更大(P

2.2 两组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组有效率86.7%(39/4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3.3%(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5,P

3 讨论

据报道,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3]。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肺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4]。近年来肺心病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5-6]。肺心病患者因肺泡通气严重不足,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常而长期处于氧供不足状态。肺心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阻止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7-8]。肺心病的常规治疗包括合理氧疗、控制感染、化痰畅通气道改善通气等,一些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9]。随着无创呼吸机的推广应用,患者的得到了明显减轻。

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促进气体进入肺泡内,使肺泡内气体重新分布,改善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异常,促进肺内间质渗液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低氧供状态,阻止疾病进展。研究表明,肺心病患者由于对无创呼吸机缺乏认识,故存在紧张、恐惧心理,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10]。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利于疾病康复。该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在护理干预后分别为(73.9±3.8)次/min、(19.6±3.6)次/min、(92.3±5.0)%、(96.8±3.2)mmHg、(128.0±33.1)pg/mL,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83.2±6.7)次/min、(27.7±4.6)次/min、(75.1±9.4)%、(75.5±6.1)mmHg、(272.0±44.2)pg/mL,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各组相关指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说明优质护理科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纠正其氧供不足状态。该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有效率为86.7%,较常规护理组的53.3%明显提高,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上述结果与唐桂华[11]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肺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等指标,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晓坤.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6(3):550-55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3] 黄佩荣.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05-106.

[4] 蒋欢欢,戴元荣. 维生素D与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2):102-105.

[5] 李金兰.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27):7-8.

[6] 乔红梅.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2):35-36.

[7] 吴宗劲,华海湖,梁旭.无创呼吸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心脏Tei指数、脑钠肽及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3916-3917.

[8] 郭晓玲,吴敏,刘玉枝.肺心病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X):43.

[9] 何晟,魏立平,康闪闪,等.无创通气对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CRP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223-224.

[10] 隋书英,王秀兰,李一飞.舒适护理用于肺心病患者护理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86-688.

[11] 唐桂华.优质护理干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患者临床效果的作用[J].河北医学,2016,22(3):512-514.

篇9

结果 机械通气后患者pH值、PaCO2、PaO2、气道阻力及PEF均得到明显改善(P

【关键词】 机械通气;支气管哮喘;正压通气

重症哮喘是呼吸系统比较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合理有效的应用机械通气是提高重症支气管哮喘抢救成功率以及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1]。本文对我院急诊科、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于2007年6月至2010年9月应用机械通气抢救18例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急诊科、呼吸科及重症监护室住院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2~59岁,平均年龄(39.7±8.9)岁,病程3~29年。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2008年哮喘诊断和分级标准[2]。18例患者均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伴大汗淋漓, 烦躁不安,不能言语,呼吸频率32~55次/min,心率99~168次/min,两肺布满哮鸣音或哮鸣音突然减弱, 其中6例发热, 5例意识模糊, 12例双肺可闻湿音,2例出现呼吸心跳停止。所有患者均不存在肺大疱或严重心脏病等机械通气禁忌证。

2 治疗方法

2.1 常规治疗 持续呼吸、心电、经皮血氧饱和度、血压监测;24 h出入量;动态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常规痰培养,常规胸片。给予氧流量2~6L/min的鼻导管吸氧;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及补液等处理。应用抗炎平喘药物:包括静脉输入糖皮质激素甲基泼尼松龙及氨茶碱,气道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及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

2.2 机械通气治疗 14例患者因严重呼吸困难直接机械通气治疗,4例患者经上述处理后效果欠佳后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患者经气管插管后行有创机械通气, 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PSV+ PEEP,VT6~10 ml/kg,PSV12~20 cmH2O, PEEP 2~6 cmH2O,I∶E 1.5~2, FiO2 40%~60%,RR 12~18次/min。6例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模式, 采用CPAP+PSV, PSV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分析,P

4 结果

18例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后哮喘持续状态缓解,且未出现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26~155 h,平均通气时间48.5 h。比较通气前、通气12 h、撤机前指标pH值、PaCO2、PaO2、气道阻力及PEF,可见有显著变化,见表1。

5 讨论

重症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呈呼吸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的病理表现,支气管广泛阻塞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伴呼吸肌疲劳[3]。过长时间缺氧导致有效通气延迟及严重并发症是其致死的主要原因。抢救重症哮喘成功的关键在于尽早正确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提供有效的呼吸支持, 缓解呼吸肌疲劳,迅速纠正低氧血症, 改善高碳酸血症[3]。

目前没有统一的上机临床指证,但上机选择时机非常重要,我们的经验是一旦常规治疗不能使病情短期内有效缓解、PaCO2持续走高,呼吸酸中毒进行性加重,则必须尽早机械通气。本组18例重症哮喘患者,入院后即行气管插管,采取低PEEP、小潮气量、允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策略进行通气,患者pH值、PaCO2、PaO2、气道阻力、PEF均得到有效改善,表明机械通气用于治疗重症哮喘,可以立即有效地使患者的通气情况得到改善,显著提高治疗效果[4],增加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的模式和参数选择应根据病情而定,避免呼吸肌疲劳及人机对抗,必要时应用镇静剂甚至肌松剂。本组有6例患者一开始即应用无创NPPV, 另有8例患者在气管插管拔管后继续应用无创NPPV过渡,患者监测的pH值、PaCO2、PaO2、PEF、气道阻力也得到明显改善,避免气管内插管同时也改善了通气,从而减少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了有创肺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机率。无创NPPV治疗重症哮喘一直有所争议,目前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均有成功救治重症哮喘的报道[5]。我们的体会是如患者存在自主呼吸,可运用无创通气机械性扩张支气管,可以缓解小气管痉挛。但在应用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血气分析,短期内不能有效缓解病情者,则应尽早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有创正压通气。

参 考 文 献

[1] OmachiTA, Iribarren C, SarkarU, et al.R isk factors for death in adultswith severe asthma.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08,101(2): 130-136.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3): 177-185.

[3]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69-78.

[4] MedoffBD. Invasive and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patientswith asthmaRespirc-are, 2008, 53(6): 740-750.

篇10

【关键词】 舒芬太尼;不同剂量;中老年;胸科手术;影响

DOI:10.14163/ki.11-5547/r.2016.22.116

舒芬太尼药物在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具有较大作用, 这种药物对患者手术前进行麻醉, 在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效果较为明显, 但是这种物在使用时, 需要控制剂量, 科学适量的舒芬太尼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 并且能够有效降低其术后的躁动几率, 安全性也较高[1]。本次实验研究重点分析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苏醒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0例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 其男55例, 女35例, 年龄42~76岁, 其体质量指数均

1. 2 麻醉方法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 在上肢静脉对其进行桡动脉穿刺, 检测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全身麻醉采用静吸方式, 使用0.8 mg/kg阿曲库铵与0.50 μg/kg舒芬太尼及5.0 mg 地塞米松等进行诱导, 将气管与导管插入患者双腔内, 适当调整患者导管位置后要控制好患者呼吸使用麻醉剂, 控制患者呼吸需要设置好时间, 呼吸调节时间应设置为1∶2, 频率为11次/min。为保持麻醉深度, 患者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5~10 μg/(kg・min)阿曲库铵、0.05~0.10 μg/(kg・h)瑞芬太尼, 依据患者需要自身需要可吸入七氟烷。B、C两组注射舒芬太尼药物剂量分别是0.15 μg/kg与0.20 μg/kg。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患者从停止使用直到拔除导管气管的时间;进行这项操作时必须符合下述条件:患者在自行呼吸的5 min过程中, 体内的SpO2含量>95%, 患者的吞咽、咳嗽等功能恢复。苏醒时间:患者自停止使用直到其睁开眼睛的这段时间;这个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做好观察记录工作, 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与苏醒时间等记录 [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治疗后, C组是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B两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舒芬太尼是一种具有强效镇痛作用的阿片类药物, 能够很好地抑制机体应激反应行为, 也能够削弱患者的气管反应 [3]。舒芬太尼同时也是一种麻醉性药物, 具有很高的脂溶性, 广泛地应用在手术治疗中, 肌体亲和力非常强, 药物起效快, 药物起效过程中没有不会释放组胺, 对人体呼吸机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非常小。舒芬太尼具有更好的镇痛麻醉作用, 麻醉时间更长也更为显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使用剂量为0.15 μg/kg 舒芬太尼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患者手术后的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有效减少, 而且使用这种药物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手术后躁动的几率, 显著地缓解了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症状。此次实验研究中所选的病例多数伴随有其他慢性疾病,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因此医生在使用这种药物麻醉时, 最好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保证患者心肌氧供与氧耗平衡, 确保患者重要脏器的灌注[4]。手术拔管前的患者如果逐渐苏醒, 如果出现吸痰咳嗽或者是刺激导尿管等都会引起患者躁动, 特别对于胸科手术患者来说, 因为双腔气管导管刺激气管隆突或者是刺激支气管, 患者的血浆儿茶酚胺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患者这时可能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应激反应, 对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阿片类药物在抑制全身麻醉诱导及心血管反应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阿片类药物的这种抑制效应应该具有剂量相关性[5]。此次实验研究中, 使用剂量为0.20 μg/kg 的舒芬太尼的C组在手术拔管后出现暂时性呼吸抑制的有2例, 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患者的舒芬太尼消除较慢, 将患者气管拔除后其中的血药浓度仍旧较高, 此时医生应该托起患者下颌, 采用面罩给氧方式让患者深呼吸,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抑制不适感。

本次实验研究中, 两组患者经过手术药物治疗后治疗后, C组是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与A、B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手术前使用0.15 μg/kg的舒芬太尼能够有效减少其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 也有效改善患者的循环功能, 促使患者呼吸保持稳定, 降低了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治疗效果较好, 值得使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红芳, 江恬.舒芬太尼对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1, 40(17):1749-1750.

[2] 倪春艳.不同剂量的舒芬对中老年胸科手术患者苏醒的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2(32):29.

[3] 姜涛, 崔晓光, 姜大鹏, 等.不同麻醉和术后镇痛方式对中老年胸科手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 13(33):6529-6532, 6517.

[4] 蓝岚, 张朝群, 欧阳葆怡, 等.每搏量变异率在老年胸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2):299-301.

篇11

【摘要】 [目的]评价在果洛高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在低氧血症抢救中的疗效。[方法] 对36例各种原因所致的低氧血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无创呼吸机通气加常规用药,对照组采用经鼻导管吸氧加常规用药。[结果] 治疗组经无创正压通气后21例患者症状缓解,心率减慢,呼吸平稳,PaO.2升高、肺部湿罗音明显减少或消失,总有效率91.9%。对照组好转62.2%。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关键词】 高原 低氧血症 无创正压通气

我院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750m,属中高高原,鉴于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危重患者效果显著,为提高高原地区危重病抢救成功率,总结经验,现将我科五年间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组,并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显著,便于基层医务人员掌握使用,对今后研究高原地区低氧血症的治疗具有现实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从2007年至2011年我科五年间所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低氧血症患者3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37岁。随机分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7例,其中治疗组死亡2例,但在早期改善低氧血症时氧饱提高至98%,故仍将疗效计算在内。原发病中急性高原肺水肿21例,急性高原脑水肿6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重型颅脑损伤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

1.2 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模式通气模式为S/T,吸气压力(IPAP)8~16cmH2O,呼气压力(EPAP)2~4cmH2O,氧流量5~10L/min,根据舒适度选用鼻罩或面罩通气,对照组也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与鼻导管吸氧,氧流量相同,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抽血进行血气分析,两组监测及观察指标相同。我科所用机型为SULLIVAN VPAPIIST——A。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各组治疗前后均采用t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经无创正压通气两小时后,17例患者好转,呼吸频率降低,心率减慢,肺部湿罗音减少或消失,动脉血气分析较入院时明显改善,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于脑疝形成,未达两小时计算入无创通气失败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17例病情好转,总有效率72.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高原地区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内血管与组织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肺含水量增加,肺泡萎缩以及通气血流比值失调1,急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至肺小动脉痉挛,持续小动脉痉挛导致平滑肌层增厚,肺循环阻力增高,肺毛细血管膜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增加,此外,肺泡壁和肺毛细血管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进一步加重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渗漏2,较平原地区更加容易发生顽固性的低氧血症,肺水肿,持续时间长,症状改善所需时间也延长。

临床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减少肺间质和肺泡的渗出,能有效地改善肺换气功能,从而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无创呼吸机能克服气道阻力及其他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后者能使患者呼吸肌得到休息,减轻呼吸肌做功,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及全身氧耗,进一步降低心脏作功。

我科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选择低水平开始,每次增加不超过2cmH2O,发现其能明显改善缺氧症状和提高PO2,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尤其适合高原基层医院,在不具备有创通气条件时,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今后研究高原地区低氧血症的治疗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实用急诊手册 王一镗主编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8 :331.

篇12

【关键词】 超声雾化吸入;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音,在婴幼儿中的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此病多由于病毒和细菌引起,起病急,再重可高烧不退,口周发青,口唇青紫,有明显的缺氧和中毒症状。甚至可造成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烦躁不安等。现回顾分析我科7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4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3个月~4岁;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心电图、血尿粪常规和肝肾功能等多项检查,排除胸膜疾病、酸碱失衡、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疾患及肺部其他病变,并排除有先天性心脏病史,诊断符合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7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7例,对照组3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补液、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沐舒坦7.5~15 mg加生理盐水20 ml超声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l,加α糜蛋白酶4 mg雾化吸入,2次/d。疗程均为5~7 d。

1.3 疗效判断标准[1] 显效:经超声雾化吸入5~7 d后,热退,喘息消失,两肺音消失,1周后复查胸片感染灶完全或明显吸收;有效:经超声雾化吸入5~7 d后,发热、气喘症状明显好转,两肺音部分消失,1周后复查胸片见吸收好转;无效:上述症状或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1周后复查胸片无吸收好转。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37例中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大多是病毒感染,造成下呼吸道管壁肿胀,分泌痰液阻塞呼吸道,引发婴儿咳嗽、喘鸣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与此期小儿免疫力低下及呼吸道解剖特点有关[2]。婴幼儿的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间质发育旺盛,肺含气量少,易被黏液阻塞;炎症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减少,可致微型肺不张,由肺泡透明膜形成和肺泡壁炎症细胞浸润及水肿所致肺泡膜增厚。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喘憋,重症常伴心力衰竭、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婴幼儿症状尤为明显。因小儿咳痰困难,易堵塞呼吸道,故加强化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关键之一。目前缺乏特效治疗,多数采用静脉给予抗病毒、抗炎药物及口服止咳祛痰药物。由于常用的口服化痰药味辛苦、口感不好、小儿不易接受且刺激胃黏膜,影响患儿的食欲,使患儿的抵抗力进一步下降,很难达到快速治疗的目的。为防止支气管肺炎进一步发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清除呼吸道及肺部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及肺组织的充分膨胀,消除无效腔,维持正常的肺通气血流比值[3]。

沐舒坦作用于气管、支气管分泌细胞,调节浆液腺及黏液腺的分泌,使浆液腺分泌增多,痰液稀释;并恢复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活性,增大纤毛活动空间,增强纤毛摆动频率及强度,促进痰液排出。沐舒坦还能刺激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以维持肺泡的稳定及末端气道通畅,具有抗粘附作用,促进痰液运输,使痰液易于咳出。支气管肺炎的病变特征是在肺组织内散在一些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症病灶,早期病变的细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附着黏液性渗出物,随着病情进展,病灶中支气管、细支气管及其周围的肺泡腔内出现较多的中性粒细胞,一些红细胞和脱落的肺泡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渗出增多,渗出物成为脓性,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可有浆液性渗出,严重时,病灶相互融合,呈片状分布,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炎, 应用沐舒坦治疗时,患儿黏液的分泌可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著减少,呼吸道黏膜上的表面活性物质因而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特别适用于伴有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急性、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治疗[4]。

总之,采用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能迅速缓解、改善呼吸道症状,缩短病程,疗效显著,具有局部药物浓度高,吸入方便,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

[2] 张霞平.氧驱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婴幼儿支气管肺炎.儿科药学杂志,2006,8(6):19.

篇13

关键词:COPD;有创呼吸机;氧合;影响

【中图分类号】R5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388-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存质量和寿命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据调查,COPD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及艾滋病的第四大杀手。目前全世界约有2.7亿COPD患者。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往往起病隐匿,待有明显症状时病变进行性加重,多发展为呼吸衰竭而死亡。COPD晚期,患者往往并发呼吸衰竭,表现为低氧血症,伴或不伴有高碳酸血症,如不及时抢救,可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很高。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机械通气可以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是抢救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是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方式使呼吸机与人体气道连接,并能代替、控制或改变人的生理呼吸方式,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减轻呼吸功消耗,节约心脏储备能力的装置[1]。因其操作复杂、具有创伤性、费用高昂等特点,早期的有创辅助通气多用于濒危病人的支持治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深入,有创呼吸机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与研究日益广泛。本研究对我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2011年9月~2012年8月4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有创通气对COPD患者组织通气功能的影响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我院呼吸科重症监护室2011年9月~2012年8月应用有创通气的COPD患者43例,均符合COPD诊断标准,男性27例,女16例,年龄56~83岁,平均76.31岁,病程16~35年。I型呼吸衰竭6例,Ⅱ型呼吸衰竭37例。其中25例经无创通气1-3天无效后改用有创机械通气,18例直接应用有创机械通气。

1.2有创通气标准:患者病情恶化,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即行有创机械通气[2]:(1)意识障碍或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35次/分钟或

1.3方法:患者上机前正确连接呼吸机管道,置初始工作参数,经鼻或口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气道导管与呼吸机连接,根据情况选择辅助呼吸模式,逐步调整参数至最佳状态。监护机械通气过程各项呼吸力学指标确保通气量。当病因祛除或好转、自主呼吸恢复或血气指标连续3 d达到正常范围后,根据患者情况分别选用间断脱机和一次性脱机2种方法撤机。比较分析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前后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总结有创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总体情况:43例COPD患者经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后,死亡3例,病死率为6.97%,其中肺部感染死亡2例,呼吸衰竭死亡1例。40例患者治疗有效,恢复有效通气,成功撤离呼吸机。治疗时间5~ 37d,平均18.35d。

2.2治疗效果:40例成功脱机患者治疗后和氧合指数(PaO2/FiO2)和SaO2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P

3讨论

COPD患者病情加重、恶化的根本原因是肺脏通气和气体交换能力显著减弱,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产生昏迷、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临床表现,病死率高。呼吸机辅助通气对此类病人的治疗可提供有益帮助。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可改善肺通气量。哈斯也提・司马义[3]曾对2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了BiPAP无创通气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无创通气要求患者能配合,乔云丽等[4]认为必须得到患者配合和坚持才能实现无创通气,对于意识障碍患者不适用。但无创通气仍有许多缺点:不能保证有效通气量,不能解决痰栓问题。亦有研究报道无创通气在COPD加重期虽然缓解了呼吸困难,但临床疗效并不明确[5]。亦有学者认为COPD患者不适宜使用有创呼吸辅助通气存在呼吸机并发症和撤机困难等问题。Grap等[6]报道,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累积发病率达18-60%,其病死率为25 ~76%。Dasgupta等[7]报道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导致致病菌发生多重性耐药,部分患者可发生呼吸机依赖而出现撤机困难,增加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气压伤及呼吸肌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的几率,增加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但大量国外文献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在改善氧合,促进痰液引流,增强组织通气方面优于无创通气组,国内研究亦证实[8]。

本组43例COPD患者经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后,死亡3例,死亡率为6.97%,40例均治疗有效,全部成功脱机,治疗效果与国内报道相近[9-10]。COPD患者治疗后PaO2/FiO2和SaO2指标显著高于治疗前(P

参考文献

[1]刘又宁,陈良安,俞森洋.机械通气与临床[M].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

[3]哈斯也提・司马义.双水平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9):1362-1363

[4]乔云丽,李 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行BiPAP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2):170

[5]Scan PK,Caroline EP et a1.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n Patients With Milde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xacerbation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fia1.Respir Care,2005,50:610-616

[6]Grap MJ,Muuor CL.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implications for nursing[J].Heart Lung,1997,26:419

[7]Dasgupta A,Rice R,Mascha E,et a1.Four year experience with a unitfor long term ventilation (respiratory special care Unit)at the 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J].Chest,1999, 116:447 455

[8]刘丽平,石斌,等。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0,9(5):476-479

篇14

关键词:呼吸科;老年重症;营养方式;呼吸肌力;临床结局

由于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身体机能恢复与呼吸肌力改善情况,严重甚至引起诸多临床并发症,加重病情或死亡[1]。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营养方式应用于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对其呼吸肌力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诊治的84例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42例,男女比例22:20,年龄64~81岁,平均(73.51±5.19)岁;对照组42例,男女比例23:19,年龄62~81岁,平均(72.19±5.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营养方式 对照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患者入住病房48h通过胃管管饲注入肠内营养剂,30mL/h逐渐增加至100mL/h,同时每间隔4h测量患者胃潴量。研究组患者予以肠内外结合营养支持的方式,肠内营养支持与对照组一致,肠外营养支持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阶段,经深静脉置管注入复方氨基酸、甘油磷酸钠注射液、中链脂肪乳液注射液、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共同服用,补充患者热量与氮量,连续服用5d观察疗效。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同时予以抗感染、机械通气、维持酸碱度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方案,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予以治疗。

1.3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营养指标、呼吸肌力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并发症与生存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x±s表示数据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明显优于支持前(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呼吸肌力改善情况 研究组呼吸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并发症与生存情况 研究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出现1例(2.38%)胃潴留,1例(2.38%)腹泻,未出现肺感染性并发症与死亡情况;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出现3例(7.14%)胃潴留,5例(11.90%)腹泻,5例(11.90%)肺感染性并发症,1例(2.38%)死亡;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呼吸科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降低,自身免疫力较弱,容易形成营养流失,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4例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风险,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予以肠内外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为确保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的公正性,排除患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精神功能障碍者,且一般基线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主要通过营养支持剂注入肠内,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但其方法主要对患者肠胃消化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无法促进肠胃吸收营养[3]。由此研究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予以肠外营养支持,通过营养类药物,促进患者肠胃营养吸收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予以营养支持后各项营养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两组患者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表明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内外营养支持两种方式对患者营养指标改善情况相当,均可有效减轻患者营养风险。另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呼吸肌力改善情况,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最大吸气压与气道阻断压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肠内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促进呼吸肌力改善,提高身体免疫机能恢复情况,且营养支持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对患者临床结局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作用,提升治疗生存率。需要注意的是,老年重症患者一般心态较消极,临床依从性较低,营养支持中应结合相应的心理干预,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肠内外结合营养支持应用于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力情况,效果显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群.不同营养支持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07):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