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范文

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

篇1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前言

城乡规划是在社会主义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加快城市文明的途径,城乡规划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乡村居民,旨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城乡规划一般由政府投资、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使城乡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对于城乡规划来说,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涵盖的文化、习俗也大相庭径。生态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较大,生态建筑设计是未来发展建设的必然趋势,它符合中国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生态建筑设计对城乡规划来说至关重要,是城乡发展的推动力量。

1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述

城乡规划主要是对经济、空间、资源等多方面进行规划,以刺激城乡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城乡规划的范围较大,需要多层次、全方位地对其进行合理的布局,不仅包括空间布局,对它的经济结构、文化底蕴以及政治管理均会造成影响。城乡规划的主要目标是满足人的需要,因此,需要以人为本,落实可持续性发展。1.1建筑应适应环境生态建筑设计主要考虑了环境因素,它要求建筑物应该适应当地的环境,如果违反了生态法则,则会对城乡规划造成严重的影响。在城乡规划过程中,理应注重创新,但需要结合自然环境。绿色建筑是城乡规划的主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能够促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自然环境应该与城乡规划互相作用,这是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此同时,建筑风格需要与环境相适应,在进行建设时,尽可能的降低对原有环境的破坏。1.2采用绿色材料绿色材料是生态建筑的前提,只有保证建筑材料的环保性,才能打造绿色建筑。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原材料不能达到国家标准,从而在施工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污染,也会使工程质量大打折扣。施工材料存在问题,会严重影响施工人员和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大审查力度,务必采用绿色材料。生态建筑设计将环保渗透到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这能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1.3营造和谐氛围由于社会的大力发展,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生活在现代都市,人们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压力,城乡规划致力于营造良好、和谐的氛围,有利于消除人们的精神压力和物质压力。人文环境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谐的氛围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良好的状态。这种方式可以从精神层面对人们起到促进作用。1.4颠覆了传统的观念对于城乡规划来说,具有一定的规划制度,但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不断创新,使其更加人性化、合理化。生态建筑与以往的建筑工程不同,它能够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使建设区域更加理想。生态建筑设计不仅增加了人文、环保理念,还能使城乡规划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实现对空间的节约。生态建筑设计是加速城乡一体化的推动力量,它并非是一层不变的,而是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优化、补充。

2生态建筑设计的分析

生态建筑是时展的产物,利用生态建筑设计能够达到人、社会、自然的平衡。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充分了解自然生态环境,采用相关的技术,使建筑与环境相融合,以提高城市的舒适度,优化城市的格局。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生态建筑能够缓解城乡规划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生态建筑设计的方案需要对实际施工具有指导意义。从多个方面对建筑进行优化,既保证效率,又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关系

3.1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区别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城乡规划主要对城乡的发展发挥作用,要考虑规划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城乡规划更加注重区域的总体发展,旨在增加效益。而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对单一的过程,它主要注重工程质量。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它们高效的结合能够促进城乡建设和社会进步。3.2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统一城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城乡规划能够指导城市建设,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相互独立,但它们的统一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能源损耗,进而促进生态文明。由于贫富差距日益突显,城乡一体化刻不容缓,而城乡规划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生态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相辅相成,它以城乡规划的需求为依据,能从根本上减少生态破坏现象。

4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4.1生态意识不足生态建筑设计需要对施工区域的周围环境进行掌握,并结合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规划,从而建设环境友好型工程。将生态与建筑相结合,能到达到一定的平衡,既能提高工程的质量和资源利用率,又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生态建筑工程能够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但现阶段的生态建筑设计普遍生态意识缺失,没有充分融合生态理念,使生态建筑工程流于形式,因此,取得的效果也相对不明显。生态意识不足和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生态建筑设计不能充分发挥作用。4.2理论与实际未能良好的结合生态建筑设计是城乡规划的指导性理论,它需要长期的经验、总结,并且处于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不同的生态建筑设计需要一定的环境作为基础,脱离了实际,生态建筑设计不过是空中楼阁。目前,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结合并不紧密,这是未来发展生态建筑的难点。城乡规划如果不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会影响工程的效率、进度和质量。通常,有两方面的问题急需解决:①理论知识的研究匮乏,在生态建筑设计中,不能设计出科学、高效的理论依据;②不能灵活运用相关理论,在实际操作中变通性较差,这也同样影响着城乡建设的步伐。

5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策略

5.1深化改革城乡规划制度体制改革是城乡规划的驱动力量,城乡规划制度(如图1)应该满足国家政策和时代需求,并严格遵守流程。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时,制度是其前提条件。不断优化城乡规划制度,能够实现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的完美结合,进而落实生态工程建设,更好的为居民服务。深化改革制度是加强生态建筑设计的途径,它能使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得以体现。生态问题是目前关注的热点,深化改革需要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以及施工区域的环境进行,从而使生态建筑设计更加合理化、科学化、人性化。通过深化改革制度,能够大大节约建筑空间,使资金结构更加合理,也极大的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5.2加强观念和方法的创新要想维持生态平衡,必须不断提高环保观念,在城乡规划过程中也是如此。城乡规划设计与生态建筑设计相结合是提高城乡规划效率的重要手段,但只有不断改进方法,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更新观念、改进方法,可以改善城乡规划的生态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应该不断吸收优秀经验并结合实际,从而设计出优质的生态建筑工程规划,以保证建筑与生态、安全、经济等相互融合。不断进行创新应该发散思维,以为城乡规划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5.3结合城乡规划的实际需求城乡规划的范围宽泛,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城乡规划的效果与交通、气候、环境等息息相关,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考察,尽可能的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果存在不可变的因素,则需要以生态建筑工程的需求为主,从而使生态建筑工程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从原料到工程成品都必须符合这一原则,以合理规划资源。如果存在矛盾的情况,也需要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具备充足的施工时间和空间,以满足生态建筑工程的最大需求。

6总结

综上所述,城乡规划是我国建设的主力军,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能够完成城镇和乡村的良性结合。生态建筑设计体现了环保的意识,为了平衡人与自然、社会间的规律,应该将生态理念渗透到城乡规划中。尽管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但只要采取及时的、积极的措施,便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将城乡规划与生态建筑设计融合在一起,能够营造良好的、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154.

[2]李强.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新材料新装饰,2014(8):486.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乡规划;必要性;指导作用

城乡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属于宏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城乡和城乡所在的区域,建筑设计是微观的,它的研究对象是建筑,城乡规划是建筑设计的前提与先导,而建筑设计则是城乡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研究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对城乡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就城乡规划如何实现与建筑设计的结合进行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1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和城乡规划的必要性

城乡规划即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控制,对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美观和使用的要求,同时在具备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在外部形体上协调建筑与城市控制性规划、城市文脉、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针对城乡建设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城乡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明确要求。各级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提高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为城乡面貌实现质的飞跃奠定坚实基础。

当前城乡建设存在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等突出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规划和建筑设计水平不高。只有有了高起点的规划和高水平的设计,才能实现高标准的建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提高规划、建筑设计水平为切入点,加快提升城乡建设品质、塑造城乡品牌、推动城乡发展,是目前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2 重视城乡规划管理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现代建筑设计、城乡管理必将与规划、景观设计及相关领域密切结合。城乡规划的实质在于合理利用城乡的土地和空间资源,协调城乡功能布局以及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其着眼点远离建筑物质形态而偏向于社会的整体平衡。城乡的建设大都还是由许许多多的、彼此并不一定相关的个体项目构成。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乡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乡管理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乡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特点在于设计城乡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乡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

3 城乡规划管理中应结合建筑设计的运用

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增加了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难度。城乡提供给人们的各方面感受便是城乡空间,我们对城乡空间进行分析及规划,使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之间的关系协调,就是城乡规划。而城乡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乡的历史,展望城乡的未来,因此在城乡的发展过程中城乡规划对城乡的有序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作为城乡构成的基础要素之一又必须服从于城乡内容,他们之间在空间上是点与面的关系,好的建筑如同凝固的音乐,是城乡的灵魂,但建筑也不能脱离城乡环境,必须与城乡环境相融合,因此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同等重要。

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存在着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问题。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可见,在城乡规划管理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4 正确处理城乡规划管理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

4.1科学对待城乡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管理是一种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乡规划管理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亚德的观点,城乡规划管理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管理发展到综合管理。在城乡规划管理中不但要注重城乡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乡规划管理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规划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乡建设的好坏与城乡规划管理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乡规划管理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因此,在批准城乡规划管理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4.2建筑设计服从城乡规划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乡规划管理的指导下,注重四周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促进了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矛盾,处理好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两者之间的关系,将直接对城乡的形象和景观产生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振宇.促进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契合有效途径[J].江西建材,2012,01:41-42.

[2] 张兵.城乡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0(02):50-54.

篇3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分级决策与审批的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景观与环境建设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促进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上水平,建筑设计出精品,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现就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篇4

关键词:相关性;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处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162-02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发展日渐繁荣,大中型城市数量与日俱增,城市规模的日渐增大,对城市规划设计而言无疑带来了严重挑战。其中楼房建筑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市容市貌,然而最近几年,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同时,标新立异建筑层出不穷,对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严重影响。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建筑能否与城市规划相互融合,重在正确认识与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关系,基于此,笔者根据个人的实践研究,对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加以分析。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概述

1.1 建筑设计概念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增多,建筑设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建筑设计具体定义,应指对建筑结构、功能、风格、建筑施工等多方面进行选择的问题,通过对建筑工程的各细节进行分析,从而制定明确的建设方案。根据调查显示,人们普遍关注的建设设计有两点,其一是建筑风格,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更为显著,因此建筑风格被日渐重视;其二是建筑结构,建筑结构将关系到建筑的功能状况与空间效果,故而成为设计师关注的焦点。

1.2 城市规划设计概念

城市规划涉及内容较广,包括土地利用、环境建设、城市空间结构、基础设施、市政交通等等,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则是对以上多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制定一定的建设方案,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3 二者的异同

同样作为设计工作,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相同点,即对建设有着指导作用,城市规划设计必将作为城市建设的依据,而建筑设计指导着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但是,因其设计对象不同,自然也存在较多的差异,分析差异有利于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现对两者差异具体分析。

①设计目标。建筑设计的目标具有确定性,根据某一建筑工程项目而进行,而各项设计细节则围绕目标开展;但是城市规划设计则无确定目标,会伴随城市发展变化随时调整。

②设计任务。建筑设计其任务具有客观性,往往根据建设需要制定明确的设计方案,并以施工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像国家的现行政策、城市经济状况等,设计任务将依据综合分析结果进行布局。

③设计因素。两者相比,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少,重在对建筑本身因素进行分析,或者对建筑所在环境进行分析;而城市规划设计则需要考虑的因素则明显增多,需要对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并且设计过程相对漫长,影响因素也会随之改变。

2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相关性分析

2.1 建筑设计为城市规划论证提供依据

城市规划论证即指对其可行性进行讨论,由于城市规划设计没有明确的目标,方案是否可行将通过诸多方面来验证,其中建筑设计就是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城市的重要地段进行规划,可以对建筑设计的可行性进行探究,从而论证该地段城市规划是否合理,但是依据建筑设计进行城市规划论证仅适用于部分环节,在运用中应注重其适用范围。

2.2 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有着一定的约束力

城市建筑情况会影响城市规划开展,为此相关政府部门对建筑设计给予了一定的强制限制,对建筑高度、楼群密度、建筑的容积率、绿化率等进行规范,凡是指标计划范围内的区域,在进行建筑建设时期,建筑设计必要遵循以上指标要求。城市规划设计对建筑设计的约束,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城市规划难度,促进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

2.3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都将影响城市发展,两者具有相辅相成的联系。城市环境是建筑物的容身之所,进行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城市环境因素,实现建筑风格与环境的协调一致;建筑楼群是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在进行城市规划时不可忽略建筑设计,建筑数量与规模将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并对城市交通、园林绿化等带来影响。

3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

3.1 加强对设计审评制度的完善

设计审评是对设合理性的评价,完善的审评制度可提高审评的科学性,提高设计质量,为更好的促进城市化建设,保证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提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审评制度进行完善:其一,审评标准应系统、明确,通过对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相关性的合理分析,对两者的评审标准进行制定,将其作为验证设计质量的重要依据。其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为此应将两设计间的协调与否作为重要的评审指标。

3.2 建筑设计应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

城市规模的扩大增大了规划设计难度,如果在进行建筑设计中不能对城市整体环境进行考量,必将影响城市规划设计,甚至造成建筑楼房的格格不入。为此,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对城市规划标准加以遵从,在建筑风格上促进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建筑结构上保证符合指标要求,避免因设计不合理造成建筑在整个城市环境下十分突兀。城市规划设计的部分指导作用,将促进建筑设计更加合理,为城市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

3.3 城市规划设计要充分考量建筑设计

对于工程建设而言,建筑设计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站在城市发展的角度,建筑设计会对城市规划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将其作为设计考量的重点。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时,可以借鉴建筑设计的先进方法和经验,对建筑结构、功能、空间等的创新设计作为城市规划论证的重要依据,对城市区域规划的合理性进行评定。除此之外,相关城市规划部门,应对建筑设计的个性化创新加以支持,在兼顾城市整体规划的同时,对建筑设计经验与方法有效运用。

3.4 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创新发展

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创新,针对建筑设计亦是如此,而建筑设计的创新必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给城市规划设计带来负面的影响。处理好创新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正确处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的重点,在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原则,保证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活动。

4 结 语

新时期,城市建筑日新月异,对城市规划设计带来严峻挑战,为更好的处理好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需要对两者的相关性加强研究,明确其存在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虽然,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有着诸多不同,但是两者的关联性却极为密切,城市规划论证需要建筑设计提供依据,建筑设计又受到城市规划设计的制约,基于此,应对设计审计制度进行完善,促进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协调,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协调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乔小溪.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关系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 产品,2014,(21).

篇5

关键词:居住区规划;整体设计观;空间;节能;节地;生态设计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Xiayangjincheng second period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in details from the aspects of overall concept, space concept, energy-saving and ecological view,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lanning.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he overall design concept; space ; energy saving;land saving; ecological view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居住区为居民提供居住生活空间和各种设施,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之一。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向着更人性化、更节能生态的方向发展。以下就夏阳金城二期工程(下文简称二期工程)为例,探讨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

一、二期工程概况:

基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东面是赵重公路,西面是厂房,北面是西张土泾,南面是已建成的夏阳金城一期工程(多层住宅为主)。二期工程占地77992平方米,容积率1.2,总建筑面积107971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93590平方米,地下总建筑面积14381平方米。基地被一条东西向景观河道穿越,分为南北两块。北块占地47952平方米,南块占地30039平方米。基地北面的西张土泾与基地内的景观河道这两条水系成为本项目的鲜明特点。基地南面与一期的商业街相邻。周边均为新建或拟建住宅区,配套完善。

设计将联排别墅布置在基地景观河道以北,7层带电梯多层住宅布置在景观河道以南。小区最南面布置二层商铺与一期商铺相对应,形成商业街,沿赵重公路转角处设置集中商业。商业总建筑面积为10553平方米。

小区主入口设于东侧的赵重公路上,小区南面与一期入口对应处设次入口。主干道在基地北块独立成环并以组团路联系每幢联排别墅。从主入口到次入口另有一主干道联系,多层区与别墅区的道路系统既通畅又互不干扰。小区可停机动车534辆,停车位分别布置在联排别墅处、地面停车、地下车库以及集中商业地下车库。非机动车停在多层住宅地下室与集中商业地下车库内。

二、 居住区规划的整体设计观

整体设计观包含“形”与“思”两方面:一方面是指规划与建筑设计形态的

整体性,例如建筑体量的整体性、空间的完整性、立面的延续等;另一方面是指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的整体性,即由宏观到微观的设计理念与手法的相对统一,这种整体性甚至可以延伸到同一个项目的景观设计与室内设计及其它相关的细部设计。在二期工程设计中,体现在以下两点:

1、注重一期、二期形态的完整性,尊重用地现状及周边环境。一期工程以多层住宅为主,二期工程将多层住宅布置在南面,与一期的多层住宅形成建筑体量上的完整形态,同时对道路的天际线起了统一作用。

2、在二期工程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时,设计初衷即将此社区定位为具有实用性、经济性、适应今后居住功能变化的普通住宅。并且将此理念从规划设计一直贯彻到建筑单体设计以及建筑细部设计,景观设计。尤其在多层住宅房型设计中,以小于9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一室一厅与两室一厅占多层户数的90%以上。除两幢为六跃七层复式外均为七层,均为一梯两户带电梯房型。小户型占多数与多层电梯房的设计均考虑到普通住宅适应今后老龄化社会居民的需要,体现了人文关怀。

联排住宅的部分房间用半砖墙作为隔墙,考虑到了今后使用的灵活性。

三、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空间观

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表征不仅仅是实体的建筑,而且是建筑围合的各种空间。居住区的空间包括居住区在城市界面中的外部空间和居住区的内部空间。居住区外部空间倡导建筑群体的秩序、道路界面的延续,天际线的韵律等,使得单个居住区能个性又不突兀地融入城市空间。而居住区内部空间倡导的是宜人的尺度,亲切的交流空间,以及多个不同空间组合创造的生动的,步移景异的居民感受。

在二期工程中,多层住宅设置在商铺的北面,既阻隔商业街产生的噪声,又可以在空间形态上延续一期,使一、二期建筑群由南向北呈现中-低-高-低的起伏,丰富了大空间的层次。住宅依路而建,沿河而布,建筑之间形成自然的角度,围合出不同形态的流动的空间。联排别墅在两条水系之间既获得良好的景观视野,又自成一片,不受干扰,形成相对安静的环境。在联排住宅的房型设计中运用内庭院、阳台、露台等多种灰空间的设置创造居室内部与外部空间的交流与互动。

四、 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节能生态观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增长,各国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建筑物能源消耗占全社会能源消耗总量的40%,是工业能耗的1.5倍,要想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减少建筑物能耗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节能包括“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四项基本内容,如何确保这四项内容在建设过程中以及之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都能够得到实施,节能理念应在居住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过程里贯彻始终。节能与生态是有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1、“节地”在居住区规划中是最早体现的,要求设计者从一开始就通过几条量化指标来进行设计.例如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等。研究问题的视角既从宏观角度,即整个居住区的规划来进行研究,也要从微观角度,通过一些具体指标例如日照、间距、退界等来指导设计。作者认为在居住区容积率已经确定的情况下,节地的最好体现就是通过比较各个方案最终取得各种类型住宅的最佳配比,从而确定建筑单体规划布置与层数。这个最佳的技术经济指标还应尽量体现资源配置的均好性,例如景观、阳光、通风等。

二期工程规划伊始,在郊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住宅的市场定位是首套住宅+改善性住宅,且改善性住宅是面积偏大的类型。开放商希望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一开始要求做尽量多的联排住宅。而建筑师追求的是资源配置的均衡与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甄选与说服,终于形成了现在的北面布置联排,南面布置多层,联排与多层住宅的面积比为1:1的较为合理的方案。多层住宅以90平方米以下户型为主,多以4-5个单元拼接而成。联排住宅的房型设计非常紧凑:平面开间为5.7-6.7m,进深均为12m,平均建筑面积为217平方米,大多为六户连拼。如此布局体现了规划对土地的充分利用,并考虑到各种资源的均好性。

2、“节能、节材、节水”在二期工程中通过建筑设计及细部设计都有所体现。

住宅的立面风格简约现代,尽量减少体量的凹凸,获得良好的体型系数;墙体、门窗等围护结构采用保温材料;多层外立面采用涂料,联排在河浜的对岸,外立面采用经济的面砖,立面设计各有特色,只用暖色调的主墙面颜色取得统一。

小区采用智能化管理,保安及信息系统,推广IC卡计量,计费智能表具;有机垃圾生化处理;简式变压器供配电和分时计价用电;新型单元楼防盗门技术,采用经济的结构形式与设备,力求提高小区的科技含量与综合评价指数。

3、二期工程的生态设计着力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尤其是两条水系西张土泾与景观河道的相互融通和渗透。规划设计用蜿蜒的水景将两河道联系起来,在小区北块形成南北向的中心绿化带,并与贯穿小区主入口的横向绿带形成了小区北块十字形绿化骨架。通过水生植物的种植,驳岸的处理,以及开挖河道的土方进行的微地型的设计,体现出自然的原生态的景观风貌,人们或散坐草坪或滨水散步,仿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小区南块的锲形中心绿地由多层建筑围合而成。南北两块中心绿化与滨河绿带、城市绿带、联排住宅的庭院绿化、屋顶绿化一起构成有层次的绿化系统,使整个小区生态自然,环境宜人。

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要注重整体设计观、空间观、节能生态观等,这是作者的一些经验与总结,旨在不断地提高居住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夏阳金城二期工程从2006年开始规划设计,直至2009年底大多数号房竣工验收,并获得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颁发的 “2010上海优秀住宅设计”三等奖,这也是众多参与工程的设计师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邓述平,王仲谷.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篇6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关系;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作为最终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直接对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景观产生影响。但如果两者之间不能良好的进行沟通协作,而是各自为政,最终会导致城市建设的混乱和低水准。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过程中,只有真正体现建筑设计的重要性,加强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联系,才能取得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和谐统一,最终达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良好效果。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两者定义的界定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落实,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在一定时代特征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因而,建筑设计是一种微观层次上的空间地域上的规划,其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建筑单体室内外或建筑群落的空间特性。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

明确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将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

两者相对独立

建筑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多功能的要求而进行设定的,同时要保证建筑设计以城市规划设计为前提依据,根据相关单位下达的建设任务、要求以及能够提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条件等,来对城市建筑进行全面设想和划分。不但要解决建筑室内的使用要求,还要满足建筑室外的美观要求,根据整个建筑的具体使用功能将建筑物涉及到的尺寸、标准要求等进行空间上的完美组合,同时要保证城市建筑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历史相融合,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而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其中最为重要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对整个城市活动提供必要的空间结构划分,保证城市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城市规划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较多,例如整个城市的外观形态、社会发展现状、城市相关政策、城市性质以及相关企业的合理布局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在实际工作进行中有着相对独立的工作方法和原理。

建筑设计要依附于城市规划

对于一个正在逐步建设中的城市来说,城市规划是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对城市进行的一种动态性的有机规划,其中包括对城市中各个建筑中之间的联系、建筑的形象以及建筑的使用效益等,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着眼整个城市的未来,所以对于城市来说城市规划设计所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而建筑局设计作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必须依附于城市规划来开展工作,因为就算是好的建筑也不能够脱离凯城市而单独存在,那样建筑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对于城市规划工作来说,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筑设计问题,所以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与城市发展的环境相适应,做到与城市规划设计相依附。

两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具体城市的建设中如果人们直接以城市规划去指导微观的项目建设和建筑设计,极易造成彼此间的脱节,并直接导致环境品质的下降,中间层面的现代城市设计,作为两者间联系的纽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社会的空间环境设计,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城市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一种在定性、定量图文结合方式下的弹性控制方法,可以直接指引到具体建筑单体的设计层面。城市建设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化过程,如果没有条例的约束,其间各种作用力必然会发生偏移甚至抵消,但是这种约束又不是对具体建筑物的描述,城市设计的特点在于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物,它是弹性而非具象地引导建筑设计,从总体上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活环境的优良品质,促进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同时为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种长效的技术管理支持。城市设计导则正是城市设计一种法令型成果形式,在我国许多城市已经得到重视,除须根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划设计要点执行外,同时对于建设项目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需要完成的成果做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简言之,要十分重视城市设计对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设计方法

3.1建筑设计与场地设计应协调

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对单个建筑物体的设计,还牵涉到场地设计问题。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和谐,其中,建筑物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体现在:首先,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其次,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认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3.2场地设计应服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①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上;②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因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VI的方位规定等”。

3.3立足建筑设计,做好城市规划

建筑是基础,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起着引导作用,它的好坏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在建筑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关注建筑物本身,而且还应关注其是否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即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对建筑进行设计。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纲,建筑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基础,建筑设计必须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才能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要关注建筑本身的特点与个性,还要使之与城市规划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邵映川.论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四川建材,2008,(4)

篇7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设计;生态环境

Abstract: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is made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the unified planning and deployment, relates to the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content, in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design concept, can be more effective to achiev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of the situation, enhance the design concep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thinking and new method in the city development also bring.

Keywords: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ecological building desig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城乡规划是在有关政府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对城乡的发展进行以及空间建设进行的布局,城乡规划要求做到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城市居民的更美好生活。城乡规划涉及到了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历史文化等的发展面貌,因而也是具备地区特色的。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满足,人们对于自身的精神需求有了更多的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带来人身心方面的积极感受,也是呈现社会和谐面貌的重要方面。对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进行研究,找到现有阶段中的弊端和不利因素,从而不断改进生态建筑水平,带来我国城乡规划中的新格局。

一、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乡规划是一项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大工程,必须是考虑全局的、具有综合战略的,在社会的各项经济、政治以及文化进程中,需要运用到良好的统筹思想,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改变城市面貌和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做到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以及促进城市文明也纳入到城乡规划系统中来,从而将城乡规划的内容不断丰富。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城乡规划中的新型建筑理念,是充分考虑到人的物质和精神追求的双重要求了。在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设计中主要包含了几个方面的概念:

(一)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

生态建筑设计就是要将建筑的整体风貌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利用相关的建筑以及生态理念进行建筑思维上的创新,利用自然资源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对建筑本身进行生态环境塑造。这种融合过程也包括了建筑风格、建筑材料以及建筑理念等方面的与环境的一致性,不去恶意破坏原有的环境基础,尽量保持其初始状态,使得建筑本身是与环境极为融洽和谐的处在一起的。

(二)运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还包括有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一些劣质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建筑材料被运用到了建筑过程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险。生态建筑设计就是要从源头处把关,使用绿色无公害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过程中的化学污染,也减轻对环境的产生的破坏作用。

(三)注重良好人文环境的营造

人文环境是涉及到人所身处的建筑以及自然环境带给人身心方面的体验内容,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带给人以健康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更好的融入到生活以及工作中。在城乡规划中,应该注重对这种人文环境的营造,利用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理念,更好的帮助现代人缓解压力,释放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保证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现阶段的生态建筑设计困境

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城乡规划中能够更新规划设计理念,促进现代文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由于生态建筑设计理念是在近几年发展出来的,对其的研究和运用都还不太完善,使得生态建筑设计还没有真正深入下去,不能很好达到生态建筑的人文效果,最终生态建筑设计只是停留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表面。总结说来,在现阶段我国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生态建筑理念意识不强

通过对建筑周围环境的自然环境考察,利用生态学以及建筑工程中的理论来达到建筑与环境的良好组合,从而在两者的和谐作用下,进行有效的环境调节,达到延长建设寿命、美好生活环境以及促进人体健康等方面的目的。但由于对生态建筑的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的城乡规划设计中没有充分运用和挖掘生态建筑设计的理念,只是简单的在建筑物旁边点缀一些花草,增加建筑设计中的自然形态,将对生态建筑理念的运用停留在浅显的层次范围内,从而没有起到促进城乡规划发展的作用。

(二)理论没有联系实际运用

生态建筑设计理论是在具体的建筑过程中总结和发展出来的,并且在特定的思维情境下进行了思维发散,因此在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论时应该是因地制宜,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运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合,一方面,不去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在建筑设计中缺乏科学规范的指导;另一方面,对于理论的运用是死板的,没有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合理的改造,从而导致最终设计效果不佳。

(三)现代化程度不高

现代化建筑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些高新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也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智能化以及安全化。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应该不断融入进现代化技术,将智能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运用到建筑设计中,提高城市建筑的高效性以及节能性,同时提升对资源的利用程度。现代化手段在取得不断发展,但在城市规划的运用却是相对较为迟缓的,从而导致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现代化水平不高,不能很好的体现生态设计理念。

三、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改进措施

增强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以及理论运用,能够提高城市建筑的现代化水平,更好的体现时代精神,使得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从而保证人类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针对在现有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几点来进行改进:

(一)深化城乡规划的制度改革

进行体制创新和革命,促进城乡规划,改变制度中不利于城乡规划建设的部分,建立起高效合理的规划体系,将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城乡规划设计中去,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以及生态建设,促进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更好运用和发展。在进行具体的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根据建筑需求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来有针对性的进行制度改革,提倡具有人文观念以及生态理念的现代化建筑,更加有效的节省土地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发挥良好的环境效益,促进城市建筑水平的提高。

(二)进行观念以及方法上的创新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观念以及方法上的积极创新,发挥生态建筑设计的最大社会以及经济效益。吸收优秀的建筑设计理论和经验,结合实际来进行考察,建立天空、地面以及地下的全面立体系统,发挥建筑与环境的最佳关系,改变以往建筑设计中的老套方式,进行多种设计思路的融合,贯彻生态建筑设计的新思维,做到因地制宜,增加设计中的人文体验,不断完善生态建筑设计,并且提供给城乡规划设计的新途径。

(三)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建筑物能够起到连接居住者与自然环境的作用,不断调整建筑建造、使用以及维修的全过程,增强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保存建筑空间的合理布局,增加城市居民的居住舒适度,做好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沟通,保障建筑内部良好的自然采光能力,提供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在建筑内部,可以增加绿色植物来吸收有害气体,调节温度湿度,进行屋面绿化,也将对建筑的外面环境的改造降到最低,保证建筑的自我生态平衡调节能力。

总结:

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建筑设计上的新方法和新思路,注重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相处,生态建筑设计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对生态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能够更好的促进城乡规划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的生态建筑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弊端,通过相关方法措施的采用,能够真正将生态建筑设计运用到城乡规划设计中。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城乡建设也呈现出了日新月异的态势。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运用生态环保观念,构筑绿色生态建筑,成为城乡规划设计的主要趋势和必然选择。实际上,现代城市的规划与设计是非常复杂的,如何确保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中发挥最佳效果,是市政部门和设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生态建筑概念

生态建筑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概念。主要是根据建筑所处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技术科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使得建筑与环境可以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具备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以满足人们对于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使得人与建筑、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在工业文明与机械的带动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难以估量的成就。同时对于自然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得人们终于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生态建筑就是其中的一种。运用生态建筑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对城市和乡村进行规划和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城乡生态危机,缓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1]。

2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2.1城乡规划设计

城乡规划设计是指相关建设部门针对城乡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对其发展进行安排和规划,对有限的空间和自然资源进行布置和利用,从而改善城乡现有环境,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做好城乡规划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要想对城乡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就必须立足全局,从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多个领域进行统筹,使得其均能够为城乡整体发展的大局服务,实现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一致。事实上,城乡规划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同时满足城乡居民在物质以及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规划建设部门应该立足实际,不断更新理念,从全局层面做好各项工作。

2.2生态建筑设计

生态建筑是现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兴概念,简单来讲,就是在建筑的规划中引入生态环保理念,通过自然环境的协调、人文环境的营造以及各类绿色生态材料的应用,实现建筑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运用自然的调节能力,对建筑进行生态层次的改造,在保持建筑原本功能的同时,对环境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2]。而想要将生态建筑合理应用到城乡规划设计中,需要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

(1)制度观念的革新。一方面,要针对现有的城乡规划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摒弃其中不合理的部分,构建合理、完善、高效的规划体系,将生态建筑设计的相关理念融入的城乡整体规划中,对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进行改善,确保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能够得到有效落实。例如,可以结合城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进行针对性的改革,在现代建筑中融入生态理念和人文观念,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实现环境效益的良好发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进行观念和方法上的创新,确保生态建筑设计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例如,设计人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一些优秀的设计理念以及经验进行学习,结合城乡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从一个相对更高的层面上去理解城乡规划,改变传统建筑设计中死板的理念和僵化的方式,通过多种设计思路的有机结合,做到因地制宜,对生态建筑设计进行完善。

(2)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环境的主旨就是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与自然环境的结合是生态建筑设计的关键所在,也是设计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讲,应该将当前的建筑建设放在区域的整体环境中,结合专业的生态建筑知识以及自然的调节能力,对建筑进行生态改造,实现建筑与环境的一致,在不破坏原本建筑环境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更加有效的利用。

(3)人文环境的营造。人文环境主要关系着人们对于自身生活环境的体验,涉及建筑以及环境所能够带给人身心方面的体验内容。一个良好和谐的人文环境,可以给人更加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使得其更好的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因此,在进行城乡规划时,应该强化对于人文环境的营造,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轻松舒适的环境,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3]。

(4)绿色建材的应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各类绿色环保建材不断涌现,也为生态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在资金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选择新型生态建筑材料,在维护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进一步减少建筑对于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构建绿色生态城市,实现和谐发展。3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现代城乡建设意义重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将生态理念应用到建筑设计中,从建筑、环境和人三个方面出发,寻求和谐共融的良好局面,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相关建设部门应该从城市自身出发,将生态建筑设计合理融入城乡规划设计中,更好的完成现代城乡的建设规划。

作者:张娟 单位:北京世纪中天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宁夏分公司

参考文献:

[1]赵兵.花桥新城生态单元制图与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篇9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生态建筑;改善措施

1引言

现阶段,伴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与破坏,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提高生态环境的建设质量对于促进城乡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生态环境建设不仅是我国长期发展的一个主要目标,同时它也可以反映出现阶段国内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以及不同地区的优良传统。此外,生态建筑也是历史产生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于人文、自然环境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概述

2.1城乡规划设计的概念

所谓的城乡规划,指的是有关建设部门对于本地区城乡发展情况的一个规划、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保证空间结构的布局合理、科学,同时还要对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合理、科学、高效的利用。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城乡发展中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和政治要素等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进而可以促进各个因素之间的和谐、整体发展。这样一来,就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进步提供一系列的科学保障,同时也可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的统一性、科学性。

2.2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的重要意义

2.2.1促进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高效利用。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问题,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比如说在进行生态建筑的建设过程中,比较重视太阳光的利用,因而可以减少建筑物对照明设备的使用;同时,生态建筑也利用水池、喷水系统等进行室内温度的调节,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制冷设备的使用。

2.2.2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高效利用

目前,伴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设计与施工中越来越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被应用。通过这些材料与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节能、环保效果,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而,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新技术、新材料的利用,进而可以降低建筑工程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进而起到保护环境的功能。

2.2.3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

对于生态建筑来说,它的一个显著的优点就是提升了使用者的健康度以及舒适度,这也从侧面体现出建筑对人的关怀,提升了建筑使用者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沟通。①生态建筑在使用功能方面得到了显著的完善,进而可以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对于建筑的不同需求。②生态建筑对于采光设计以及通风设计、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细节进行了仔细、全面的思考,这样一来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高质、舒适、健康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3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

3.1对于生态建筑的认识不够

现阶段,规划设计人员对于生态建筑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精准性、统一性的认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于生态建筑建设的定义还不是很统一,因而在将设计转化到实物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异。另外,各个区域有着不同的环境模式,并且建筑建设过程中也会受到生态环境以及人为条件等不同因素的印象,因而生态建筑也很难进行统一。

3.2没有对农村状态进行仔细研究

现阶段,虽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并且生态系统在总体形式上也呈现出高度的不均衡性,这就导致了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工作时,往往容易忽视对于农村的规划设计,因而也就影响到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3.3资源利用不合理

近几年来,伴随着城乡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目前还有很多开发单位在进行开发过程中不能对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甚至在开发的过程中占有了一些优质的耕地。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导致了资源不合理利用问题的出现:①不同区域在进行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大多只依据自身的思想进行相应的规划设计工作,这种不切实际的做法直接导致了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②房地产商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其中相关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开发过程中对于相关资源的供应量也存在不足的问题。伴随着城乡区域的不断扩张,许多地区与城市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拆迁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将会导致资源利用率下降。

4提升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质量的措施

4.1深化城乡规划设计的制度改革

在进行城乡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与革命,进而促进城乡规划设计工作质量的提升。建立健全高效、合理的规划设计体系,可以将先进、成熟的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本地区、本城市的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去。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不断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和生态建设的质量,同时还能有效的促进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设计工作中的运用与发展。在进行具体的体制、制度的改革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底蕴等不同因素对于规划设计工作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到土地资源的节省问题,进而可以提高对于空间的利用率,提升城乡建筑水平。

4.2注重观念、方法的创新

在进行具体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工作时,要不断进行规划设计观念以及方法的创新,进而可以发挥出生态建筑设计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①参与城乡规划设计工作的人员要积极吸收优秀、先进的建筑设计理论以及设计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与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②在进行生态建筑的设计工作时,要注重实地的考察工作,因地制宜的进行设计。在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时,要注重建立天空、地面、地下全面的立体系统,进而可以高效的发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最佳功能;另外,还要敢于打破以往建筑设计中的老套理念与方式,同时还要将多种先进的设计思路与方式融合到设计规划工作中。这样一来,可以在生态建筑设计工作中注入新思维、新概念,同时也能更好的体现人文情怀。

4.3增加生态平衡的调节作用

生态建筑的优势在于其与周围生态环境的完美融合,生态建筑的设计重点之一就在于建筑物调节气候的能力。生态建筑在设计时,会留有一定的备用空间,以便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能够随时进行整改。生态建筑的布局要兼顾采光与通气性,可以多布置绿色植物来净化环境、调节温度湿度,同时也要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抗水平,最大程度的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具体来说,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有以下几点:①有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②有利于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协调;③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对于湿地公园来说,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①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和稳定性较高,是遗传的基因库以及生物演替的温床;②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由于湿地特殊的生态特性,在植物生长、促淤造陆等生态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无机碳和有机碳;③滞留有害物质,净化水体。对于不同地区的建筑物来说,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还要满足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在就要求对建筑建造、使用、维修的过程中,要对建筑进行实时地调整,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的自我平衡调节能力进行不断的增强。这样一来,才能实现建筑空间的科学、合理布局,同时也可以提升城乡居民居住的舒适度与健康程度。要确保建筑可以有效的与生态环境进行沟通,首先要不断提高建筑物内部的自然采光能力,这样可以提高生态平衡的调节效果;其次,还要不断增强建筑的抵御、防御能力,即使该地区有了较强的地质灾害,也能确保建筑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害。另外,在建筑物的内部可以尽可能多的设置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不仅能够吸收大量的有害气体,同时也可以起到调节室内温度、湿度,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的功能。

4.4将建筑设计与城乡规划紧密的结合起来

建筑工程在其建设施工期间,要注重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紧密结合,同时还要确保建筑物的总体设计框架满足当地环境的不同需求。一旦在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规划设计与当地环境出现了冲突与矛盾,要及时利用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另外,还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遇到问题多从整体方面进行考虑,提升建筑工程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

5结束语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国内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契机。由于城乡生态建设涉及到国家、政府、各机构以及公众等不同方面的利益与权益,因而在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工作时,要将具体实际作为立足点,同时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升生态建筑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姚瑞峰.浅谈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2):59~61.

[2]齐冠宇.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2):6~7.

篇10

关键词:城乡规划 生态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方面的资源浪费严重,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人类的居住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严重失衡,这种现象尤其表现在一部分较为发达的城乡地区,盲目地追求经济发展而导致环境严重破坏,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人类社会面临的这一问题,我们要构建出真正适于我们人类生存的生态聚居环境。而一直以来,中国建筑的理念大多是借鉴一些西方的建筑理念,没有对自身的情况有足够的认识,事实证明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人类居住等一些社会问题已经不是借鉴西方建筑理念能解决的,所以我们必开拓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独立的建筑理念,也就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贯彻到城乡规划中的建筑中去。

一、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的概念

城乡规划就是相关部门对于城乡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空间布局的合理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合理节约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人们所生活的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城乡规划不论是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是对居民的生活都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城乡建设的规划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建设现代化城乡结合的工作进程,在进行规划时,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合理协调和处理经济、文化以及政治等方面的发展状况,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保障文化的同步发展,还要符合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在发展人的物质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需求,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重视建筑和周围环境的融合。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要求建筑本身的风格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建筑理念和生态理念的结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尽量发挥自然资源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来塑造建筑本身的生态环境,建筑与生态环境融合的过程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的理念以及建筑物的风格等许多因素的融合,要在不破坏本有环境基础的前提下,最大化原有保留环境中的初始状态,真正做到建筑与环境的自然融合。第二,建筑材料的应用一定要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构成要素,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所选用的建筑材料一定要绿色环保才能够体现生态建筑的根本理念,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中所选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达不到环保的要求,这不仅会破坏周围的环境,还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而生态建筑主张的是全程采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又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不受到影响。第三,建筑周围的人文环境的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对人的心情和思想产生积极的影响,让人们生活在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中,让人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保持愉快的心情,现代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帮助人们释放心里的压力,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是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城乡规划生态建筑的趋势。

二、我国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不能深刻认识生态建筑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对于生态建筑有着许多不同的概念,但是其核心的内容是一致的,就是生态建筑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生态理念和建筑理念的融合,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将建筑和周围环境中的奇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建筑真正融入到周围的环境中,同时建筑物内部气候条件还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建筑本身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还要还要具有寿命长、无污染、节约资源、改善周围环境等优势。但是在很大一部分人的眼里,建筑物周围只要有一定的绿化就可以被称为生态建筑,又或者建筑物的内部加一下植物的点缀就是生态建筑,这些都只是对生态建筑比较浅显的认识,并没有深刻地对其含义进行研究,是对生态建筑的片面认识。

2.2.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的设计中去,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更加应该加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城乡建筑的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增强建筑的节能功能。但是由于人们观念的落后,尽管现代化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却没有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这就导致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无法完全的被表达出来,降低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的现代化水平。

2.3.无法理论结合实践

随着生态建筑的理念的越来越深入,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也逐渐成熟,很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也为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目前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中,却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导致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离,还有的直接套用理论,忽略了结合当地建筑的实际情况,造成建筑的不合理等情况。

三、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改进措施

3.1.加快城乡规划制度改革的进程

加快城乡规划制度的改革,要求我们发挥创新的思维,对城乡规划中的不利因素进行改革,建立一套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将城乡规划与神态建筑设计完美的结合,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加快生态建筑设计在城乡规划中的工作进程,以保证城乡规划的良好发展。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生态建筑的合理需求和当地的环境现状来制定改革的方针政策,提倡城乡规划时坚持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理念,最大限度上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2.创新生态建筑观念和设计方法

城乡规划在对生态建筑进行设计时,要不断的更新现有的理论知识,从观念和方法方面进行创新,争取将生态建筑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发挥,对于生态建筑以往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参考其设计精髓,在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让生态建筑和周围的环境能够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改革传统的建筑理念中错误的或者落后的观念,创新思维,融合多种设计理念和思维,使生态建筑的设计达到最佳效果,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的城乡规划进程。

3.3.增强生态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建筑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居住者和周围的自然环境有效地连接起来,在对建筑物进行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其状态,增强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能够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建筑物的内部要的布局设置要做到科学合理,给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注重生态建筑的内部采光,与环境更加和谐的沟通,加强建筑的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在生态建筑的内部要尽量多的放置一些绿色植物,净化室内空气,调节室内的空气湿度,使内部的环境达到最佳状态,内部环境得到充分的优化,才能够更好地与室外的环境融合,进而增强生态建筑的自我调节能力.

四、结论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尤其是在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的理念很好地解决了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难以协调问题,我们要大力弘扬生态建筑的理念,为我国的城乡规划提供良好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建筑设计城乡建设有效措施

建筑设计是在进行具体建筑施工之前对整体建筑的综合考量,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本身的水平高低。在我国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生活观念以及物质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带来了城乡建设过程中的不均衡发展。提高建筑水平能够加快城乡建设,改进原有的发展面貌,达到城乡建设的快速化、科学化的发展态势。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前人的发展经验,借鉴优秀的思想理论成果,从而发展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城乡建设能够促进我国社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引领时代的发展,最终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和繁荣。

1 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现状

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道路较为漫长也是曲折的,由于我国的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的自然风貌以及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存在不同,导致我国的城乡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均衡的,也在进行整体的调节和发展中存在困难。对建设水平的要求不高以及创新能力不足,城乡建设中的制度规范不合理,这一系列的因素都最终促成了我国城乡建设的发展阻力。

(1)城乡发展不均衡。在各级城乡规划以及建设管理过程中,是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的,这种发展目标的差异性造成了城乡地区发展的失衡。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环境的不同带来了不均衡的现状。这种失衡性在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对比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城市资源丰富、各项资金投入多以及设施建设较为全面和现代化,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高效过程,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不断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需求,但在广大农村地区,资源投入是十分不足的,导致地区的教育、经济等水平落后,与城市存在较大的差异。

(2)管理制度缺乏。城乡建设中的管理制度还较为缺乏,从而导致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中缺乏有效的方针指导,导致方法以及措施上的滥用,降低城乡规划建设的效率。管理制度没有统一的原则和执行标准,相关人员的素质不高,对管理制度的运用程度不高,管理制度没有结合到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这些都导致了城乡建设过程中出现不规范和不合理之处,影响城乡规划整体目标的达成。

(3)创新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化建筑设计理念的一个方面。在城乡建设中,没有长足的发展眼光,对于创新设计理念以及方法的运用不足,没有及时的抓住市场需求,创新能力缺乏,从而使得城乡建设的现代化道路发展受阻。在时代的不断进步中,新的观念在产生,新的技术手段也不断得到运用,城乡建设中也包含有这些新观念以及手段,但在现阶段的城乡建设发展中,没有对此的运用和发展,创新形式以及理论都相对不足,影响城乡建设的现代化水平。

2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的有效措施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改进城乡建设中的品味不高以及特色不鲜明等面貌,提高城乡建设的专业化水平,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将城乡规划和设计水平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起点上,从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利用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来促进城乡建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

要想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就需要开放人才引进平台,并且真正科学的用人,发挥高新技术人才的创造能力,最终促进城乡规划的合理以及科学性。城乡建设在引进人才时应该树立民主、公平的人才观,吸引优秀人才的目光,并且提供给个人以良好的发展和晋升平台。对于已有的技术设计人员,应该不断进行员工素质培训,学习和借鉴不同地区的优秀经验,合理开发和利用国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建设相应建筑论坛平台,组织专家学者之间的对话活动,提升设计人员本身的设计思维水平,从而带来高水准的设计方案。

(2)深化决策机制和平台

进行决策机制和平台的改革,创新决策方案,将城乡规划的各级部门以及管理机制都规范起来,提高管理效能。城乡规划的相关负责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建筑设计方案的征集活动,对于公开招标的方案中不能少于三个,并且要提交到城乡建设的主管部门进行备案。建设良好的专家审查方案,采用专家陪审团的方式对招标方案进行审核,提供给明确而科学的修改意见。扩充城乡规划以及建设的参与渠道,听取社会方面的意见,以投票等方式来进行民主而科学的选择,保证在城乡建设中采取的是最优化的建筑设计方案。

(3)树立科学环保的发展观

绿色环保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在城乡规划以及建设设计中也应该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念,带来城乡建设的美好面貌。在进行建筑材料的选取时,应该选用环保、无公害的材质,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运用,不破坏自然资源,营造健康积极的人文环境,提高建筑本身的经济效能、艺术欣赏性、环保功能等。建立整体化的规划思路,在进行具体施工建设中,提高现代化意识,融入创新思维,推动环境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市建设。科学环保能够提供给建筑设计以新的思路,也能够改变城乡的发展面貌,带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局面。

3 结语

城乡建设是要对城乡的发展做出统一的规划布局,来促进城乡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改变城市面貌的过程。在现有的城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城乡发展不均衡;管理制度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提高建筑本身的设计水平,能够带来城乡建设良好的发展状态。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人才,深化决策机制和平台以及树立科学环保的发展观,能够提升城乡建设中的建筑设计水平,也能够提升城乡建设的实践能力,在全新的发展理念以及方法运用的基础上,推进城乡建设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建增.基于低碳经济视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篇12

城乡规划是政府的重要责任,要树立规划先行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集约发展、依法管治”的原则和“融入成都、同城发展”的要求,实现与成都“有特色、无落差”对接。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是城乡规划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带头履职,将城乡规划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目标管理。各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揽总作用,切实加强本区域城乡规划工作。

二、提高城乡规划编制水平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选择国内外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城镇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和重要项目设计方案。实行规划编制咨询制度,多规并举、相互衔接、整体推进,切实提高规划水平。城市重要干道、特色街项目以及开发面积在30亩以上的项目,应有2个以上建筑设计单位参与项目方案设计,其中必须有1家甲级建筑设计单位。

三、突出抓好规划管理

(一)加强规划集中统一管理。城市、县城、建制镇、新区、园区、风景名胜区等,必须纳入城乡规划统一管理,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行使规划管理权。

(二)加强市域交通干线空间管制。城市规划区范围外、市域交通干线两侧实行严格的规划管控。高速路、国道、省道、县道红线两侧建筑,分别按150米、120米、100米、80米控制,管控区内不得新建任何非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构)筑物。现有农房、厂房等规划不予保留的建(构)筑物,要逐步进行搬迁。违法违规的建(构)筑物,一律拆除。

(三)加大规划执法力度。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为执法主体,要依照《城乡规划法》,坚决制止和处理违反规划的违法行为。对单位和个人未取得规划行政许可或未经规划验线合格的建设项目以及擅自改变规划审批内容的建设项目,市、区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要采取坚决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法予以处罚,对制止不力造成违法建筑后果的,要严肃追究主管部门的工作责任。

(四)加强城市规划区规划管理。严格执行市政府《关于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的通告》(府通〔〕3号),城市规划区248平方公里范围内一切建设项目的“一书两证”,必须报经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办理,不再授权东坡区及园区办理规划手续。

篇13

关键词:城乡规划;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1-0267-02

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为正处转型阶段城乡规划指明了改革方向,新版《城乡规划法》颁布更是为我国未来城乡规划各项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培养城乡规划专门人才的学校,应关注社会需要和自身发展。

经初步统计,我国目前开办城乡规划专业的学校近200所,有的一座城市有五六所(吴志强)。而社会又反映缺乏应用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既有学历又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级技师。因此,普通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在面临的新形势下,应依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办出特色。

一、学生入学情况分析

普通本科院校城乡规划专业录取批次在二本;它们一般是在原师专或建设学校基础上创办的,文理兼招,起点较低, 表1 学生入学成绩调查

从专科或中专升入本科时间不长。需做好新生入学调查等工作,了解学生素质、学生的长处与欠缺所在、学习需求、就业思想等,以便有针对性进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找准定位。

(一)入学成绩分析

某院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来自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如江苏、浙江、山西、新疆、青海、甘肃、北京、山东、湖南、广西、安徽等地,以湖北省为多。分析学生的入学成绩,总的来看,学生基础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差的,绝大部分新生入学成绩刚好达到分数线或仅超过几分。以某级学生入学成绩为例(见表1),就湖北生员来讲,超过10分以上的有9人,10分以下的为24人,其中5分以下的为20人,超过1分的5人,刚好在线上的有4人。

(二)入学思想调查

从笔者对学生的调查情况来看,进校时甚至一二年后绝大多数学生对本专业都了解得很少。他们不知道城乡规划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到哪里就业。笔者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本专业,回答说是因为城乡规划名字好听或是他们父母的决定。

二、专业课程教学情况

(一)教师情况

表2 专业教学主要课程

某院城乡规划专业现有教师8人,其中具研究生学历的3人。师资力量少,没有形成各研究方向有机配合的团队力量,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很重,少有时间从事理论研究;教师实践工程项目少,只有新农村的一些小规划项目。

(二)课程安排情况

某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毕业生能从事城乡规划的管理、设计、研究工作,并具有参加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专业规划工作的基本能力。

现有课程安排状况为:学位课程有城乡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城乡规划系统工程学。其他主要课程有城市地理学、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城乡规划与管理、城市经济学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有美术实习、城市认识实习、规划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社会综合调查)、专业实习(建筑实习、居住区规划调查、交通调查)、毕业设计等。总计公共必修课18门、专业基础课18门、专业主干12门、集中综合实践7门、专业选修课20门、跨专业选修课5门,见表2。教师和学生都感到课程多,自习时间少。

三、面向社会和学生实际进行课程改革

(一)课程教学组织安排改革

课程的教师安排上,应充分考虑专业教师少这一具体情况,让每位教师据自己实际情况选一研究方向进行研究,教学课程相对固定,且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要相互配套,相对固定同一个或同一组教师教学。可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园林绿地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工程管线规划等几个方向。城市设计组可教城市社会学、城市设计概论、城市设计等课程;城市总体规划组可教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等课程;城市详细规划组可城市详细规划原理、建筑概论、城市详细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依工科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教学方式探索改革,如现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

(二)课程纵向安排上的改革

某院现有专业课程安排上,前2—3年时间基本上是建筑学课程。学生在城乡规划专业学习2—3年后对城乡规划专业还是知之甚少,基本上是建筑学方面知识,造成诸多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进行两个方面的改革,改革方向一: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学生入学后先不分专业,前2年的课程拉通,第3年再分专业;改革方向二:(1)规划专业的一些基础课程可适当往前安排,如中外城市发展与规划史、城市经济学、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学、计算机辅助设计、城乡规划原理等。

(2)有些课程可合并,如:城乡规划初步与城乡规划原理等;建筑学方面课程有些可适当压缩学时,如:美术等,有些可取消,如:中外建筑史等。(3)理论课必安排在实践课之前,如:城市设计概论;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实践课应安排在所有理论课教完之后,学生毕业实习之前,即第七或第八期。

表3 专业教学主要课程改革

(三)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大学生就业形势本来就严峻,与重点大学相比,像笔者所在这样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更具劣势。所以,应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市场进行全面调查,了解就业市场动态,课程教学改革充分考虑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变化、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和单位实际情况。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快速时期,有大量的城乡规划和建设工程,各规划院已进行了面向社会的市场化改造。应积极鼓励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进一步深造;帮助引导毕业生就业于各层次规划院、建筑设计院从事规划及建筑设计工作;支持毕业生去县级及乡镇级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从事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因此,教学改革实行“大平台、小方向”,在注重对学生理论、公共知识构建的同时,应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更宽就业面。城乡规划原理、城市地理学等理论课的课时应加大;城市地理学及城乡规划管理与法规应作为学位课程教学(表3)。

(四)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工科城乡规划专业本身就是个强调实践环节的专业,而一般本科院校学生要在就业市场找准、找好就业岗位,更应强化自己动手能力,应以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知识素质和结构来安排本专业的课程教学。首先,加大各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量,而不是减少课时量。其次,配备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教学。再次,教学方式可多样化,比如:可积极与城乡规划院所联系,通过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方式,与他们联合;亦可积极与实践单位、部门进行人员交流,引入实践专家来校讲课;可联系一些小工程项目让学生完成等。

对于学生实习环节,现有各种项目较多,有美术、城市认识(一、二)、社会综合调查、规划设计、毕业实习等。我认为,根据绝大多数学生家庭不宽裕及学院经费紧张的具体情况,应讲求实效,合并相关实习环节。

(五)充分发挥学院已有优势

充分、现实地分析某院城市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劣势,将优势基础做大做坚实,转化为市场,并积聚人才,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能力,将这种优势发展成垄断优势。

某院本专业前身是建设部南方村镇建设学校,为各地基层培养大量技术力量。重点学校毕业生瞄准的是大中城市,而广大县级、镇级规划建设部门需要大量的规划建设设计和管理人才,应充分发挥学院的历史、资源优势,建设实践平台,瞄准小城镇,培养大量针对性人才。课程教学上,可安排一些针对性课程,如小城镇发展战略、小城镇规划等。

Study on th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peci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ordinary colleges

HONG Guang-rong

(City construction school,Xiaogan college,Xiaogan 432000,China)

篇14

关键词: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4-0000-00

收稿日期:2013-06-04

修回日期:2013-07-02

1学科现状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与建筑学同时位于我国110个一级学科之列[1]。建筑、园林、城乡规划3个学科各有特点和规律,但是在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三者需要互相依赖、融合、促进,立足各自的学科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风景园林学可设5个二级学科或方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3]。21世纪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时期,风景园林学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3]。风景园林的外延包括景观建筑、构筑物与工程设施的设计与建设等。

2风景园林专业发展

风景园林学科名来源于西方学科名“Landscape Architecture”,由于早期翻译的差异和学科认识的局限,历史上曾被译为“景观建筑学”,偏向人工营建的景观。当时也有“风景园林”这一概念,偏向自然风景的内容。两者经常被比较区分,认为两者各有侧重,也有被认为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2011年后颁布的一级学科目录中的“风景园林”学科名,与西方“Landscape Architecture”相对应,融合了以往的“景观建筑学”和“风景园林”两个概念,属于旧词新涵义。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也有一定的历史,以1951年原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合作设置的“造园组”为学科诞生的标志[4]。

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扩展,并明确了方向,能被业内接受。“景观建筑学”在历史上曾呼声较大,但容易与建筑学专业混淆,其内容也被涵盖在新颁布的一级学科内,并被替代取消。“景观建筑学”或许改称为“景观营造学”比较合适, 这里的“建筑”不是建筑学中的一种类型建筑,如公共建筑、文化建筑等,而应该是“营建”“营造”的意思。目前,中国的风景园林学科被设置在农学、林学、工学及艺术学等众多门类及学科中,没有统一的研究内容,侧重点甚至还会大相径庭,这也导致了国内对这个学科内涵的认识模糊不清,继而影响与同列一级学科的“建筑学”“城乡规划”专业互相渗透。

全国目前的风景园林专业或风景园林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农林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是园林植物和园林规划设计,偏重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另一类是建筑院校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重点在人工环境的规划设计。

3学科关系

风景园林专业是以室外人居环境――开放空间( Open Space) 为中心, 跨越庭园、城市绿地和区域景观尺度的规划与设计,融合城市设计、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等。这是“城市绿地――城市开放空间――区域景观”空间层面的专业[6]。在某些空间尺度上,建筑属于风景园林中的一个元素。如何利用好建筑元素,控制好建筑元素的体量、形式及建筑围合的户外空间,是风景园林项目成败的一个关键点。

建筑学专业先于风景园林学,是一个成熟的系统性学科,其研究内容明确。与风景园林相对而言,建筑学研究的是室内人居环境。两者虽然有内外之分,但研究内容存在交集,涉及的学科领域也有交集。建筑内环境需考虑外环境的影响,与建筑相关的小环境应该由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共同完成。

目前,我国建筑学专业的基本教育还是以西方现代主义建筑教育理论为基础,重建筑的功能和实用性,过分注重场地内部的关系与结构,忽视建筑本身应具备的社会、时代与地域属性,没有建立与实际场地以至更大范围地域相关联的设计思维[7]。建筑设计受诸多技术限制,包括规划条件、功能、结构、设计规范等,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做设计时,往往花大部分精力来满足限制条件,而无力融入建筑设计的理念或情感元素,即类似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想。风景园林学科的景观设计受技术条件限制较少,重景观视线,强调场地情感、人的宜居感受,给设计者很大的创作空间,可以突破学生做建筑设计时的思维局限。故建筑设计融景观设计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实实在在的项目设计问题,加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能培养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想。

4社会需求与现状

从2001年开始的短短10年间,中国城市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从28.4%提升到37.37%,人均公园(公共)绿地面积从4.6 m2上升到9.71 m2 [8]。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整个社会对生活环境的品质日益重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满足城市规划对场地的限定与要求,而规划对于场地的控制指标中往往包括25%~40%的绿地率,这就意味着一个建筑作品不仅仅需要处理建筑本身,它的周边环境特别是绿地也成为重要的设计内容,这些任务通常落在与建筑师配合的风景园林师身上[5]。

为满足社会的需求,景观及园林设计公司日益庞大,但目前该类公司的人员格局普遍存在缺陷,景观设计师不具有建筑设计的能力,或公司建筑设计力量较弱。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对外工程服务,造成一些项目不能独立完成。就广州几个主要的景观设计公司而言,如广州园林院(简称,下同)、广州普邦、广州怡境等,都存在这一问题,比如风景度假区规划项目,涉及到景观建筑就无法承担。这与公司的人员招聘有关,公司主要以景观设计师为主,而且所招的景观设计师很多是来自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农林院校出来的学生往往侧重植物和纯景观教育,建筑设计能力较弱。

须将景观与建筑一体考虑的项目比比皆是,如资源再利用方面,考虑“可持续发展”,旧建筑区域的再利用开发工程;城市公共空间界面的景观建设;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垂直景观[9]。有些小型项目同为设计类的内容,但没条件细分工种,建筑和景观往往一体设计,由同一班设计师完成;大型项目,虽有条件分工设计,但由于建筑与景观关系紧密,设计师必须同时了解不同领域才能互相配合。

景观与建筑结合的社会要求促使景观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进行人员调整,特别是景观设计公司。易道景观公司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公司原先定位为景观设计,后融建筑、规划于一体,设计师的配置也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项目要求。

风景园林学现与建筑学同为一级学科,虽然明确了风景园林的学科内容,但其概念依然可能令人误解,并与建筑学关系疏远。景观设计公司的人员构制跟院校的人才培养关系密切,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往往不会做跟景观有关的建筑设计;而建筑学专业学生又不屑做景观设计,以为只是植物配置或者绿化小品的内容,且本科对传统的园林建筑设计的教育也不充分,而且建筑学专业毕业生不愿意去景观设计公司。简单地说,学建筑的不重视景观设计,学风景园林的不会建筑设计,导致综合性人才的缺乏。

5教学策略

5.1两学科设置互补的课程

目前风景园林专业设置有园林建筑设计,但深度不够,特别是农林院校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而且建筑设计的内容可扩大范围,跟景观关系密切的建筑类型都可以纳入,如度假别墅、度假酒店、会所等。也可以强调传统园林建筑的设计,不光是建筑形体,还要考虑传统园林建筑构造,以应对实际工程。考虑到风景园林专业学习的内容较多,5年制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专业是主流,故建议风景园林专业改为5 年制比较合适[4]。

建筑学专业教育不能仅限于《景观设计原理》《园林史》之类的理论课程,还要加入景观设计环节,如公园规划设计、城市广场设计;每个类型建筑设计中也应融入景观设计。

5.2设置景观建筑二级专业

这里的景观建筑专业并非以往的“景观建筑学”,而是建筑学和风景园林学的一个分支及综合,研究的内容是与景观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及其相应的户外环境,这个环境不限于建筑庭院,可扩展到城市绿地。

华南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曾经培养过建筑与景观的综合人才,并受到社会企业好评。在学院建筑学专业成立之初,有过4年制的景观与建筑设计方向。专业教育上,建筑设计教育2年,景观设计教育1年半,毕业设计半年,学制比较紧凑。学生兼具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能力,特别适合景观规划设计公司,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可惜在5年制建筑学专业申请下来后,这个方向被取消。

5.3通识教育

将风景园林、建筑学、城乡规划学3个一级学科设置在同一学院,三位一体。头两年专业教育在同一平台上教学,第三年开展各专业的内容,这也有利于响应国家的“通才教育”。这种模式是解决这一社会需求的最有效方法,国内比较成熟的工科院校的建筑学院都这样设置,如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由于历史原因,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和建筑学专业往往分布在不同的学院,或只有风景园林专业,如华南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这样会形成各学科较独立,交融性差。三位一体的模式,应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专业互补的理念,同时各学科的师资力量需平衡,不能一方主导,才能达到教学上的互补。

6总结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城乡建设一日千里,各种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涌现,包括可持续发展问题、资源环境的危机、城乡矛盾的加剧等。3个学科涉及的领域与社会发展密切,如今在建设中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1]。城乡规划和建筑学这2个学科的渗透关系引起了各界的重视,在风景园林学科成为一级学科之初,我们也要重视风景园林学与建筑学及城乡规划的渗透关系。

参考文献:

[1] 吴良镛.关于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同列为一级学科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11-12.

[2] 齐康.尊重学科,发展学科[J].中国园林,2011(5):13.

[3] 王绍增,王浩,叶强,等.增设风景园林学为一级学科论证报告[J].中国园林,2011(5):4-8.

[4] 林广思.1951-2006年中国内地风景园林学科与专业设置情况普查与分析[J].中国园林,2007(5) :7-13.

[5] 张汛翰.加强建筑学专业的风景园林教育[J].中国园林,2001(8) :10-12.

[6] 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56-63.

[7] 林磊.如何在建筑学教育中植入景观规划设计的差异性教学[J].华中建筑,2009(11):173-176.

[8] 仇保兴.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J].中国园林,2010(7):1-5.

[9] 赵秀恒.景观与建筑的融合景观建筑学的发展与实践[J].时代建筑,2002(1):18-21.

作者简介:

姜 磊(1980-),男,浙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