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17:50: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品德教育;幼儿园教育;渗透

引言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里,品德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纵观社会出现的品德问题来看,就是品德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幼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性。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品德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小学阶段,为了更好地开展品德教育教学,就必须重视品德工作,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德。

一、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我国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发展对全面型、复合型的人才需求日益膨胀,而品德教育作为反映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品德教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今后的发展状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全面型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品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中加强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幼儿全方面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现状

(一)教学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学活动不是针对一个人,而是全班,甚至是全园的幼儿而进行的,然而就当前幼儿园教育来看,教育重心依然是在文化知识的教育,注重的是教导幼儿识字、数数,注重技能的教育,而对品德教育教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错失了品德教育的好时机,

(二)游戏活动中忽视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来讲,他们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认知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符合了幼儿的性格特点,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投入到教学中来,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快乐。然而就目前来看,游戏活动中根本就没有渗透品德教育,不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

(三)生活中忽视品德教育。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学习的主要地方,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对任何事物都比较好奇,接受能力也较强,这个阶段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最好阶段。然而就目前来看,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教师大多是采用那种生硬的说教方式,教师没有及时的纠正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三、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在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的好坏反应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好的品德也是我国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故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必须结合幼儿园教育特点,全面渗透品德教育,提高品德教育的认识,除了要注重幼儿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从小打好基础,进而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性活动,也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手段。为了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尤其是品德教育教学环境,要在幼儿园内张贴幼儿喜欢的图画,让幼儿感受到欢乐;其次,教师必须要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要融洽消除,教师要主动打入幼儿内部,与幼儿交朋友。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多给予幼儿帮助,要鼓励其他幼儿积极帮助。

(三)游戏活动中品德教育的渗透。好动、爱玩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可以起到显著的效果。教师必须结合幼儿的特点组织合理、科学的游戏活动,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法和技巧告诉幼儿,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如何去进行沟通。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当自己犯了错误,导致整个游戏失败时,要教导幼儿说对不起,争取他人的原谅,对于其他幼儿,则要教导他们增氧善待他人,要介绍别人的原谅。

(四)生活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日常生活是幼儿园教育的第二课堂,幼儿的日常生活占据了幼儿园教育的大部分时间,为了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就必须注重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要教导幼儿懂得和别人分享,要团结友爱。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进而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师作为品德教育的执行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幼儿园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为此,幼儿园必须注重专业教师的培养,对内,不仅要加强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识,同时还要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外,要聘请专业的幼儿教师,壮大幼儿园专业教师队伍,为幼儿园教育中品德教育的渗透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在执行教育工作时,要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对幼儿要有爱心,要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呵护,进而引起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语

在现代社会里,对品德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品德教育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优良的品格,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日常生活都可以渗透品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就应当重视幼儿园教育的品德教育,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渗透品德教育,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姜珊珊.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教育探索,2013,10:133-134.

[2]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108-109.

[3]张艳.试论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21:92.

篇2

作为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那么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

一、学校的课堂教育

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幼年是世界观的模仿阶段,只有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图片、故事、实地参观等深入诱导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教师应严以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等。老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有些学生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言语等坏毛病,就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恶劣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典故:“孟母三迁”就告诉了我们环境的重要性。而且,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注重自我。同时,有些家长整天让孩子做作业 、做课外练习、辅导资料。认为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一个乖孩子,使孩子成了“高分低能”。所以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教育和熏陶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孩子从多方位去发展,成为正真优秀的有用之才。

三、社会的影响

篇3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43-02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教学帮助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为他们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对于学生来讲足可见一斑。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以及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与社会》这一科目的学习持敷衍了事的态度,总认为:“思想品德课仅仅只是一门副科,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科目,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对于这一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试想,如此状态之下,又怎么能保证学习效率及质量呢?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教学处境。

一、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促进农村小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树立的重要阶段

小学生是初步建立人生理想的最适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光靠自己来制定人生理想,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一部分在提供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的发展。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帮助他们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现实生活。因此,我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和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

2.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就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团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摆脱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心里的阴影,受到年龄及环境因素的制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父母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更有甚者产生了厌恶、憎恨父母的错误想法。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几位学生亲自阅读了他们外出的父母写给他们的信件,之后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读完父母信件之后的感受与想法。如此一来,不但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思维,而且结合农村留守学生的特有心理特点,又促使他们深刻感悟与领略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而这显然正好是本节内容的思想主旨之所在,从而为学生实现对于这节内容的更好认识、理解与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

1.针对农村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要尽可能运用好这些自然资源,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通过开展走出校门、走进家乡的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从小就熟悉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黄黄的油菜花,沉甸甸的麦穗,弯弯的河水,都蕴含着情愫!有那么多令他们心动的地方。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2.既然农村儿童较早参与了家庭的生活生产劳动,那么,这就理应成为我们开展品德教育的良好资源。但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文化程度比较低,或者是外出打工者居多,这又是不利的一面。要开发这种资源,就必须在取得农村学生家长的配合上下功夫。利用假期对农村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浅显易懂的儿童健康心理、儿童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取得他们实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上的支持。这样,许多把品德融入生活的教育活动,就能得以顺利开展,就能教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农村品德课来。

3.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去调查了解自己从教地方开展活动的内容,结合新课程要求,筛选出能为教学所用的“精华”部分,确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内容。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接受良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们正确认识养育自己的这个社会环境,养成良好的中华美德,为长大后迈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越感兴趣,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要做到不脱离课标,又不拘泥于教材。

三、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建议

1.农村小学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小学思想品德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增强教师对思想品德工作的认识,形成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对师生起到较强的激励作用,激发师生团结奋发的热情。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用正面的好人好事感染学生。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多给予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学校或班级要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增强集体意识,例如,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益智类活动等。比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主动去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帮互助,增进友谊。

2.要创新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篇4

世界发展到今天,国际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教育和人才的竞争。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任务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这一战略任务的关键,在于是否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然而,要发展科技,教育是基础,幼儿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第一环德育又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对幼儿整体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幼儿德育搞不好,直接关系到人才素质的提高与民族的振兴富强。因为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到了21世纪中叶正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所以,做为幼儿教师不仅应该重视幼儿智力的启蒙与开发,更应该至力于幼儿良好品德和性格培养,并把是否完成德育任务作为评估自己工作的标准之一。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德育培养呢?

1. 多启发诱导 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的影响,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诱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感,再启发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教会幼儿与人相处的方法及规则,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怎样征求他人的意见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例如对幼儿说:“某某小朋友的手娟丢了他真着急”,启发幼儿一齐帮助同伴找手娟;例如告诉幼儿“今天玩医院游戏”,启发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学习征求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2. 善用鼓励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物质或精神鼓励),幼儿的可塑性强,古人说:“少成若天性”,即幼儿期形成的好习惯像天生的一样非常巩固,能因此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能从中体会到被表扬的快乐,因为由这种快乐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容易记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把“真能干”、“真勇敢”、“真有礼貌”、“真关心小朋友”等词句挂在嘴上,对幼儿进行表扬、鼓励,但同时就注意表扬、鼓励的次数不能太频繁,否则将适得其反。因为每次幼儿出现良好行为都进行鼓励、表扬,孩子就会误以为鼓励、表扬是这种行为的必然结果。于是,为得鼓励、表扬而出现的良好行为,一旦停止鼓励或表扬,良好的行为也就停止了,反而失去了鼓励的作用。

篇5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重要性 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6-02

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满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1.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的现象,有些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对人们的发展形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1.2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克服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既对生活学习中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又会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同时也是学生出现心理冲突比较多的时期,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1.3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的思想情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有效对初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思想品德教育引起重视,同时还要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运用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之中,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此将几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2.1 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却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以生活中与学生联系十分密切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也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反思,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做到心领神会,这样不仅能够指导学生的思想,还能够达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的目的。

2.2 思想品德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要。进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的进行思考,才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进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更大的影响,才能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要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感悟,进而受到更多的启发。

2.3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小组讨论法是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运用思想品德学科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然而想要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就需要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就是训练学生实际应用思想品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针对目前的热门话题"老人跌倒要不要扶"这一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使学生一方面应用学习过的知识点去分析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一社会现象。

篇6

目前,受社会、学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学校不重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加上教师素质低下,跟不上这门课程的发展形式。至使品德与社会课程流于形式,成为所谓的副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高度重视农村小学品德课程的重要性

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一是在日常学习中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如针对学生做家务这一问题,学生们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同学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回家后,学生们要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这一问题就成功的解决了。这样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的建议下,去实践做家务这一活动,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二是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学生们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二、结合农村实际生活,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我们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因此农村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必须面向农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

一是要利用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农村、爱劳动的教育。现在就有许多身在农村而不爱村、不爱劳动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很好,他们学习的动力是考上大学,走出农门,离开家乡……这样的想法是偏面的。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这时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要结合品德与社会课加强农业科技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在农业生产中的含量正日益加大。如在教《春天的种植》一课时,先播放VCD多媒体课件,利用5分钟时间对学生进行农业科技教育,再组织学生展开“种子发芽”的条件讨论。然后结合类似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性,增强他们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长大攀登科学高峰的自觉性。

三、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农村小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均采用说教式教学模式。要想让学生乐于学习,乐于接受品德教育,可以以激情为主,可以以讨论为主,也可以通过演课本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是通过明理激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在传统讲解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图片演示、激情演说、行为评价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情感激发中受到教育。如在教《我送老师一支花》一课时,我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感情上的认同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从而提高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品德。

篇7

“品牌就是质量”,“品牌就是生源市场,品牌就是就业市场,打造了品牌就能赢得教育的明天”,教育品牌对于大学教育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1.从招生的视角

考生在选择高校、填报高考志愿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现状、特色专业、教师质量、地理位置等,归结到底,在综合考虑了这所有的因素以后,考生才会对目标院校产生一种心理、情感上的高度认同感与信赖感而选择这个目标院校,而认同感与信赖感的确立则“取决于高校的知名度、办学条件、专业设置、教育质量、名牌教授、特色专业、地域优势等。”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具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拥有一批颇具影响的知名教授是竞争取胜的关键所在。”那么,新形势下的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实现招生目标,就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其中重要的一条是“在挖掘内部潜能、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还必须注重加大对自己的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也就是说,要重视树立和发展好自己的特色教育品牌。很显然,优良的品牌更能够获得考生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和信赖,更能够吸引大量的考生报考。还有有学者对民办高校的招生情况调查后指出,影响民办高校招生主要有政策、学费和办学现状三个方面的因素,而在其中,“办学现状是影响民办高校招生的核心因素”。从办学现状的情况来看,首先“,社会认知度直接决定考生是否会到民办高校就读”;其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是影响民办高校招生最为重要的因素”;第三,“特色是否鲜明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民办高校的招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所有这些影响高校招生的因素构成了高校独特的“名片”,形成了高校特定的品牌,在各个高校的生源竞争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社会认知度、教育教学质量、高校特色都是影响教育品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那些社会认知度高、教育教学质量好、自身特色鲜明的高校才更有利于吸引考生。就现实的情况看,每年都有很大一部分考生在被某个院校录取了之后,并没有及时去该院校报到,或者根本就不去报到,这当中肯定有一些特殊情况导致该现象的发生,但这也从另外的层面反映出考生对录取院校的教育品牌认同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2.从人才培养的视角

优良的教育品牌是一张有足够吸引力的“名片”,能够吸引大量的学生前往就读。由于这样的“名片”背后本身所承载的是高校的特色专业、良好的办学条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与鲜明的教学特色等,使得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将吸引进的大批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因为高校要培养人才,根本就离不开学校的知名度、办学历史、办学现状、特色专业、名牌教师、地理位置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人才的培养模式更是从侧面凸显了高校的品牌效应。人才培养模式指的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不仅包括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还包括了培养过程、培养制度、培养评价等。“教育理念,是人才培养活动所尊崇的教育观念和原则,它规定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培养目标则为人才培养活动指明了方向;培养过程是教育理念得以贯彻的中间环节;培养制度是人才培养行为得以稳定存在并持续不断的行为模式;培养评价则是人才培养活动的评判环节,它衡量着人才培养活动的成功与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所有这些因素密不可分,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要素,人才培养模式都不能形成。对一个学校来说,不管是它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还是其培养过程、培养制度或是培养评价,都在某种程度上构成了整个学校的一种特定的“名片”,也可以理解为它的教育品牌,因为每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制度等都涵盖了各个学校自己的特色,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从国家整体角度来看,都是为了培养国家所需的人才,但就人才“如何培养”、“为什么这么培养”等,各个学校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会考虑学校内外的多方面因素,进行整体综合考量,最后形成独具学校特色的培养模式。高校优良的教育品牌还可以增强就读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其实现自我价值。一般来说,就读于那些社会认知度较高、办学特色较鲜明、名牌教授较多,专业设置较科学、地理位置更优越高校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优越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可获得较强的自我价值感的满足。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价值实现是人最高的需要,人只有实现了人本身的自我价值,他才是一个真正的人。高校人才培养正是要培养这种能够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能够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3.从就业的视角

从就业来看,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如性别、学历、专业、政策、地域等。有相关研究指出,从总体上看,大学毕业生中女生的就业率就低于男生,而且失业的持续时间高于男生,也就是说,不管承认与否,性别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女毕业生的就业。更重要的是“,还有很多用人单位在聘用毕业生时,不仅要看现有的名牌博士学位、硕士学位,甚至还要求看本科学位层次,也称‘查三代’”,有的用人单位设置的招聘岗位中,其实本科大学毕业生甚至大专毕业生已经足够胜任该项岗位要求,但用人单位仍然“一味地给自己树‘金字招牌’,体现领导在形式上对知识的尊重,纷纷打出‘招研究生’、‘招名校生’等招牌。”很显然,高校的品牌是否优良,该“名片”的社会认知度如何,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有着较大的影响,院校的品牌越是优良,“名片”社会认知度就越广,越有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尽管出身于其他品牌效应不那么优良的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也能够胜任同样的工作。还有学者通过相关调查,认为反映就业水平的有三类评价水平,分别为是否就业指标、薪金水平指标和就业时间指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最终的结论显示,“是否就业指标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就业时间,其次是生源地;薪金水平的最大影响因素是学历,其次是专业前景;影响就业时间指标的最主要因素是学历,其次是就业岗位。”可见,社会所认为的体现高校品牌优良程度的学历不但能够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也成为了影响毕业生薪金水平的最大因素,那些毕业于品牌相对优良高校的毕业生较之于那些品牌稍稍弱的毕业生更能够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并取得较多的薪金回报。由此,可以看到,高校的“名片”也即高校教育品牌优良与否、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如何,在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中发挥了相当大的影响作用,不仅对其能否顺利就业产生巨大的作用,甚至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其就业后的工资待遇等。

二、结论

篇8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而汉语拼音则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学习好汉语拼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等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重要性 识字 普通话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文比作一幢大厦,那么汉语拼音则是大厦的奠基石,只有基石埋得够深、够稳固,大厦才能长期屹立于世。如果把语文比作一棵大树,汉语拼音则是大树的树根,只有树根扎得够深、够牢,这棵大树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1、 拼音的重要作用

1.1利于学生识字

拼音是学生识字的有效工具。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刚入学的学生是不能直接通过观看字形而发出读音的,因此这就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解决读音和识字问题。教师将最基本的声母、韵母教给学生认识,然后带领他们拼一拼、读一读,等学生在周而复始的学习之后便可以熟练地利用拼音去认识生字。并且拼音可以让学生具有标准的发音,易于区别和纠正多音字、错别字。借助拼音,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认识更多的生字,从而真正的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1.2利于学生的阅读

拼音是学生阅读的拐杖。由于小学生的识字量较低,很多字都不认识,这对于他们的阅读来说是一大障碍。而拼音便有效地为学生清扫了这一障碍。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可以借助字旁所标注的拼音来认识这个生字,如果没有标注则可以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查阅后识字。解决了生字这一难题,学生便可以顺利的阅读完自己所感兴趣的书,这就有利于增加学生广泛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1.3利于学生的写作

写作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常常会通过给出几幅漫画或图画的形式让学生来看图写作。小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但是由于许多生字不会写,他们便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拼音去代替他们不会写的字,这样,不仅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训练的顺利进行,而且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利于学习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母语,是一种广泛而有效的交流语言,因此说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而汉语拼音对于学习好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许多学生具有方言,如:四川很多地方的人平翘舌的区分较困难,这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在人的一生当中,学习好普通话的最佳时机便是小学阶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认真学习汉语拼音,通过学习和训练,切实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最后能说出最标准的普通话。

2、 怎样实现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2.1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正面教学、启发诱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调动学生对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如:教师可以采用制作拼音卡片、角色扮演等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拼音产生好奇和兴趣。学生在对拼音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更主动且自发地学习拼音。

其次,教师应该在具备专业且丰富的知识素养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对拼音进行学习。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在亲身教学后,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切实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发音,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结合规律。如:教师在教学拼音过程中,可以利用比较夸张的姿态动作,或者运用口型、牙齿以及舌头等来分析口腔发音时候的整个状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感受不同口型的发音状态,从而做到准确发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区分表的形式直观的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鼻音和边音。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在学生学习并正确掌握了拼音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让学生将所学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教师可以让拼音学习的比较好的同学来充当老师,去教其他学生来朗读学习拼音。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努力创设学习拼音的良好氛围。语言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正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说:“有楚大幅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之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夫子所说的正是学习语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拼音的良好氛围外,还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让学生从小便学习说普通话。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范围内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交流。

2.2学校的重视

从学校方面来看,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应该把好选拔小学语文教师这一关,严格遵守选拔的规章制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择取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所选拔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知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擅长标准的普通话。这从客观上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校可以制定适宜的奖惩制度,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如拼音比拼、普通话比赛等活动,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汉字、说好普通话的前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采用相适应的拼音教学方法,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俞明燕.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26).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拼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3-006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3.04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教师的讲解和提问,还是学生回答教师提问的问题,都需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将信息进行传递。可以说,普通话说得是否标准和规范,与汉语拼音有着直接关系。 因为汉字代表文字,文字本身不能发出想要表示的声音,必须借助拼音来帮助认识生字。学好拼音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和保证。

一、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帮助小学生识字

学生刚入学时,他们识字并不多,但是口头表达的语言词汇不少。这些词汇还不能成形,也就是不认识这些话的书面形式。只有懂得了拼音后,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速度才会加快,能够把口语和汉语拼音相结合,再了解字义,记住字形。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汉字的教学过程。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学生只有会拼音,有些不会写的字,才可以用其代替。可以说,汉语拼音可以帮助学生把想要表达的内容写完整,认识更多的字词。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的写作水平,需要从低年级开始,一句一句地完成。通常小学生在写作文时,会有很多话会说不会写,这就在写作过程中遇到较大困难,但是这个困难可以用拼音来代替不会写的字。只有这种方法,学生的说话和写作能力才可以得到顺利的进行。同时,小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言语写下来,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认识的字不多,只有通过日积月累才能学好更多的字。但是他们可以借助拼音,对不认识的字自己也能识别。因此,如果学好拼音可以为学生的阅读奠定基础。不管是在课内阅读还是在课外阅读,教师都希望学生能利用拼音自己读课文,以了解文章的内容。早期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让学生感受自己熟读课文带来的喜悦,还可以巩固拼音来识字,掌握词汇,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四)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

汉语拼音不仅是学生识字和阅读的助手,还是学生学习普通话,说好普通话的基础。学生能在课堂上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认识词汇时,学习了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在拼读音节时,学生已经牢固地掌握,因此学生能够说出一口规范、标准的普通话。可以说,学生要想说好普通话,拼音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在学习语文课文前,首先应该安排汉语拼音的学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也是学好语文的前提。

二、提高拼音教学的途径

(一)游戏教学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如果使用游戏教学法,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快乐地学习。通常可以使用儿歌和故事导入法。儿歌导入的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接受,比如说在教学g之前,可以通过朗诵“小哥哥,爱白鸽,唱支歌,哥和鸽,笑呵呵”。当教师向学生提问出现最多的音节时,学生就会对g有所掌握,从而,将学生带入到学习情境中。

另一种游戏导入的方法为故事引导法。这种形式更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吸引力。在教学拼音前,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读或者编说和教学活动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现如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表现为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正面教学、启发诱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拼音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用制作拼音卡片和较色扮演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且自发地学习拼音。

其次,教师还应该在具备专业且丰富的知识素养前提下,指导学生的拼音学习,只有教师亲身教学,切实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才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区分音节。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三)加强学校和领导对学生拼音教学的重视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会拼音,首先学校和领导要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是起关键环节,选择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所选拔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和知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有标准的普通话,这样的条件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校还应该制定一定的奖惩制度,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拼音的比拼和普通话的比赛等,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汉语拼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写作和学好普通话的基础及有效工具。汉语拼音的作用十分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帮助学生阅读和学好普通话。因此,小学语文必须重视拼音教学,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得到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拼音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

新导刊,2010(18).

[2] 于明浩.小学语文习作拼音教学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0(26).

篇10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初中思品教学;重要性

一、引言

初中生都是由小学迈进来的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所以学生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都还未形成定性,这也决定了教师在这一阶段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教育,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思品教学就承担着这一任务,其对于学生思想道德以及法律意识有着显著的培育作用,因为教材中本身就会存在相关内容,由此我們也能看出道德与法制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道德与法制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初中这一阶段,其本身就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对于社会以及集体也存在更为强烈的责任,所以在实际生活过程中也会存在其自身的想法以及观点。但是,在这一阶段的观念以及思考,其本身带有一定的肤浅以及片面性,因为总的来说初中生思想还是较为单纯的,情感意识相对而言也较为脆弱,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把握住社会上所存在的各种诱惑,做事也就会比较冲动不计后果,最终就有可能会出现道德或者是行为上的偏差,更甚者还有可能会出现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可见,对于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这样就能有效地让学生知法、守法,而这些本身都是初中思品教学中的一个部分,所以说,道德与法制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成长,让学生养成正确行为思想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

三、道德与法制在初中思品教学中重要性具体体现

1.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以此来进行道德与法制意识培养

在初中思品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制作为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其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要想真正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就需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教材内容以及知识,通过基本的了解和学习让学生掌握现行主要法律以及作用,这样学生就能真正明白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材大多是有一些专家所编写的,所以内容相对于初中生而言较为专业,学生很难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挖掘其中所存在的道德或者是法制相关内容,以此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会拒接》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教材上83页所存在的“敲诈”事件作为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教材中这一事例进行情境演示,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王磊和宋昭的行为是因什么的诱惑而引起的?面对金钱的诱惑,王磊又采取了什么行动呢?出现了什么样的结果?”在情境演示之后,教师还可以让“被敲诈”的学生发表一下自身的看法,通过这一方式来让学生懂得学会拒绝的重要性。

2.结合时事资料,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之外,还可以结合时事资料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这样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程度保障学习的效果。例如,在上述《学会拒接》这一内容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不好意思拒绝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举例,让学生采用较为委婉的方式来发表出自身的想法,比如说:在1996年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一个记者问:“请陈外长介绍一下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在这一问题中,其本身就涉及了我们国家的机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去拒绝的话就会影响我国发展,而直接拒绝又好像显得不大气,这个时候陈外长就回答说:“中国已经爆炸了两个原子弹,我知道,你也知道。第三颗原子弹可能也要爆炸,什么时候爆炸,你们等着看公报好了。”通过这一时事资料,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说明:“对于那些严重违反原则或者是直接损害公众利益的要求,一定要旗帜鲜明地拒绝,用一个否定词‘不’去严词回绝,其能够直接表明态度;可是,在一些特殊场合,我们则可以采用避实就虚的回答方式来拒绝,这样能产生更好地效果。”通过这一时事资料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会拒接以及如何拒接。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对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升华

在初中思品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制教育属于关键内容,如果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的话,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对道德与法制教育进行深化。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活离不开法律》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实际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小明是某市初中生,在一天下午放学,小明看到同班同学小张和其他学校的小王发生了口角,这个时候,小明不分青红皂白就直接为小张助威,三个人还打了起来,并且还约定另一天再一决高下。在隔天,按照约定时间两帮都叫了人,并且一见面就相互打了起来,并且两帮都有受伤,后来警察来了之后也按照《治安管理条例》规定将斗殴首要人员小王和小张拘留了三天。”在提出案例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小明“见义勇为”这一行为进行分析和评定,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得到道德与法制教育,这样就能起到更为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品教学过程中,道德与法制属于教学组成部分,对于教学也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合理的利用道德与法制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品教学,就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平.关于加强初中生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途径及方法[J].读天下,2016,15(22):102-103. 

[2]吴丽娟.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方法论[J].教育,2016,22(11):00212-00212. 

篇11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教学策略 七性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注重实践体验,兼具开放型和综合性特点的课程。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注重“七性”。

一、生活性

儿童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是道德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品德教育就成了空洞说教,事倍而功半。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精选符合教学主题的生活素材。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到晚上睡觉前洗澡洗脚都要用到水;每天三餐做饭煮菜要用到水,平时洗衣服冲马桶等也要用到水。进而体会水和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可让家里有过缺水经历的同学谈谈没水时生活的不便,如父母要到很远地方取水,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联系生活教学,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认识,培养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

二、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因此,活动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如教学《上课了》,可以设计“上课高手大挑战”活动,分四个游戏进行。一是洗耳恭听:听故事,数汉字,体验认真听的快乐;二是火眼金睛:规定时间看图后说图意,体会眼脑并用、专注做事的成果;三是口齿伶俐:倒背词语,逐渐增加字数,训练头脑反应和口语表达;四是得心应手:练习眼耳脑心口并用回答问题。因为活动的开展,学生参与积极,并有效训练上课专心听讲的能力。

三、情境性

教育家杜威指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儿童参与,可以让学生获得难以身临其境学习的体验、经验和知识等。在教学中可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借助表演、视频等再现某一生活情境;还可创设虚拟性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情境。

如教学《做好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伸伸手、弯弯腰,拣起纸屑,摆正桌椅,放好扫把,现场动手为班级做好事,体验做好事的愉快心情。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生活中需要做好事的情境,如校园里有纸屑、水龙头没关、放学了教室门窗没关等,让学生从中寻找做好事的机会,知道好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四、实践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一条鸿沟填平。”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目标不是传授书本上的系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获得经验、形成体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知识传授完成的,而要通过儿童的实践。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实践、多亲历,动手动脑,参与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现场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资料等活动。

如教学《种子的探索》时,可布置学生课前亲自播种,认真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并记录下来;课上把豆子、萝卜、花生、葡萄、苹果等果实带到学校,大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议一议;还可把学生带到劳动基地观察发现种子的秘密。

五、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儿童不仅生活在学校中,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单靠书上的知识和课内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学要打破学校、课堂的束缚,把教学时空扩展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向课前课后拓展,联系学校、家庭、社区,充分利用图书、网络、自然环境等课程资源。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课前可先让学生调查家里每天、每月要用多少水,并记录下每天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以及周围什么地方缺水,缺水时用水情形又是怎样的,课上进行交流。课后还可设计“节水卫士行动”的延伸活动,让学生出“节约用水专刊”,劝阻生活中浪费水和污染水的行为,并记录下自己是怎么节约用水的,一段时间后对活动进行交流总结和评比表彰。

六、直观性

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性,把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充分利用图片、表演及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若能把水可发电、灭火、浇花、游泳、洗澡等用途制成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生直接感知,就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水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更好。教学《祖国真美丽》,可通过播放祖国美丽风光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还可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图片、旅游照片、视频等,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并扮演小导游等。

七、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放手让学生大胆想、充分说,主动参与、积极体验,而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活动。在安排活动和设计过程时,要尽可能考虑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充分考虑本地区、本班儿童生活的具体情况,对教材灵活地选用、修改或补充。学生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才能有所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的发展,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为习惯。

篇12

关键词:小学 汉语拼音 教学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094-01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全世界掀起了汉语热的,很多国家开设了汉语课,“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办的有声有色,为在全世界普及汉语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是,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在规范和普及程度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虽说“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但最终汇成的是我们唯一的母语―― 汉语。要想学好汉语,最重要的就要从汉语拼音做起,但是通过对近年来汉语拼音的使用调查研究发现,在各类使用汉语拼音的人群中,汉语拼音使用水平低下,错用、不会用的情况屡见不鲜。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是学习汉语拼音最好的阶段,小学阶段汉语拼音学习水平,直接决定整个人生阶段汉语拼音的使用水平。另外,各种需要的高要求,也要求把小学汉语拼音的教学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

1 整体素质提高的需要

人的整体素质直接决定人在社会中的发展状况。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国家不断在进行教育改革,从我国最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 改革―― 再探索,试图寻找更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模式。最终,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素质教育”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但什么是“素质教育”无所定论。自实行“素质教育”以来,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通过对某些大学生的素质调查研究,他们的素质还需要很大程度的提高。前不久,在中央频道举行的一档综合类节目―― 《开心辞典》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百名各大学在读的本科生在广场上进行答题比赛,主持人出题,答题者在题板上书写正确答案, 回答错误者自动离场。请写出“我国最大的盆地?”当时一名学生写“柴达木”不会写“达”就用拼音代替,结果把“dá”写成“bá”。结果正确与否暂且不说,能把这样简单的拼音写错,体现出一个大学本科生这样的素质,就已经是不得不引人反省的一件事。由此可见,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落在实处,要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先从最起码的汉语拼音抓起。

2 口语交际的需要

对“口语交际”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口语交际”理论上,“口语交际”在实际应用中有着更广泛的意义。从辩论赛、演讲、答辩到日常口语交流乃至见面的问候都可以归结为“口语交际”,要想拥有一口流利的“口语交际”语言,就必须有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而要说话的前提就是要有扎实的汉语拼音基础。汉语拼音扎实,就能对汉字的发音进行分析,知道汉字发音的韵头、韵腹、韵尾、声调,就能进行正确的发音,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口语交流,固然不要求能做到发音字正腔圆,但应该做到能进行正常沟通交流。我国民族语言繁多,由于民族语言的客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流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不学习普通话,就会给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带来更大的困难。现在是人才大交流时代,但由于东西、南北语言差异太大,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交流带来不便,甚至引起误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从此而得,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际工具,我们必须从源头做工作,为更好的交流交际打一个好的基础。

3 文字输入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已经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在工作中,文字的录入法有很多种,如搜狗拼音输入法、智能ABC输入法、全拼输入法、五笔输入法、极品五笔输入法等。但在这些输入法中,拼音输入法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尤其是在中国,基于习惯和熟练程度,大多数人使用的还是与拼音有关的输入法。在生活中,QQ通讯、微信、微博、手机短信等交流方式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这就要求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输入技巧,在大多数人的选择中,都选择拼音输入法,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拼音已经深入到神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但是,拼音在这些领域的运用状况却令人担忧,通过对初中以上,包括中职在内的学生调查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汉语拼音的韵母和声母的个数,甚至不能正确给汉字注音,在文字输入中,五笔学不会,拼音输入法不会拼,这种情况,势必会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不小的影响。从此可见,汉语拼音在人们的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其重要性也就越来越大。

4 终身学习的需要

中华文明是源远流长的,并且知识是学无止境的,生有尽而学无涯,要想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生字和生词,为了能正确认知生字生词的意义,就必须通过查工具书或网络来学习。这时候,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查询方法,字典是我们最忠实的老师,但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查字法已经被学生渐渐生疏。尤其现在学生汉语拼音水品低下,对拼音查字法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掌握,再加上懒惰心理,遇到生字就采取“秀才不识字,识的半边字”的方法猜字,让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学生能把“涌流”读成“sòng líu”但不查字典。可见,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也是亟待提高的工作,所以就要从拼音查字学起,养成一个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5 国民教育的需要

“做人的根本就是要知道如何爱国”。近年来,亲少年的爱国情感严重缺失,要爱国,就要从爱祖国的语言开始。时期日本人的奴化教育就先从语言开始,我们的先烈们都在用汉字学习“我是中国人”,但在过了六七十年以后,这种爱国情感越来越缺失。我们固然不赞成“英语考零分,我的中国心”的极端心理,但全国上下抛弃我们国学的精华,从学前教育开始开设的英语课,严重影响了汉语拼音的学习,很多学生汉语拼音没学好,英语也没学好,甚至把汉语拼音和英文字母混淆,不但没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所以,要为学习灌输强烈的爱国情感,就从语言开始,学好了自己的母语,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在爱国。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好汉语拼音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作为汉语拼音学习的启蒙者,就要采用积极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正确的汉语拼音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13

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力,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漠、不满足、散漫、压抑。”可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拥有良好的情感。下面谈谈体育教师良好的情感品质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1)期待之情。教师对学生深切的期待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是学生上进的动力。学生最信赖老师的判断力,对自己学习情况、能力水平的认识往往依赖于教师的看法,这样教师的期待之情对学生便尤为重要。它是对学生心灵上的支持,学生从中看到希望,获得自信、勇气和力量。体育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退缩心理。对原本有能力完成的动作丧失信心,自认为做不下来,而不愿继续努力。此时,教师若能用期待的目光来鼓励学生:“一定能成功!你大有实力完成这个动作!来,再来一次!”学生会被这种深切真挚的期待之情所感染,认为自己真的能行,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消除退缩心理,重新充满希望,鼓足勇气,克服困难,最终完成动作。可见教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学生都要饱含期待之情。这种期待情感能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添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是学生上进的动力。

(2)热爱之情。我国近代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爱的情感是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爱是对人或事物的最深的情感,可表现为一种倾向,形成一种动力。第一,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项艰辛的劳动,教师在付出复杂的脑力劳动的同时还要付出繁重的体力劳动。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执著的追求,才能具备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克服重重困难,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对学生真挚的热爱。教师关心热爱学生,可以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根本保证,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它最能激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最能激励教师千方百计地去教育好学生。这种情感驱使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对学生诲人不倦,使教师以更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障碍,挖掘出自身最大潜能,创造最好的教育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也是一种巨大的学习动力。有了这种爱,学生才会把教师当成亲人、知心朋友,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授的知识上。

(3)愉悦之情。教师带着愉悦情感走进课堂并自始至终保持愉悦心情,能将学生带进一个和谐、轻松、友爱的学习环境,对课堂气氛、教育效果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在愉悦情感的支配下进行教学工作,思维敏捷,语言丰富有情感,动作优美自如,面部表情自然丰富。从而创设出轻松、欢快、无忧无虑的教学情境,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心,增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可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由于体育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的机会较多,加之体育教学本身的特点,能够触发激情的刺激源较多,如学生在投掷教学中不注意安全,违纪现象屡屡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愉悦的心境会使之平静理智地来处理问题,使突发事件转化为新的契机,不至于因发怒而影响原有的良好的教学气氛。因此,体育教师应注意培养稳定的愉悦情感品质,要带着欢笑走进课堂,以愉悦之情唤起学生愉悦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感环境中接受教育。

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实践证明,教师的情感因素对体育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体育教师应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学中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使学生在最佳的情感环境中更好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接受教育。

篇14

【关键词】 英语教学;文学作品;文学欣赏;重要性;内容;模式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思想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作品也是需要每一位语言学习者进行学习与欣赏。本文着重论述英语教学中文学作品欣赏的重要性,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者的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英语文学欣赏的意义

文学是用一种语言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文学欣赏则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从而在思想上获得熏陶和启示,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观念,感受英语文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了解国外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在英语文学中,也有许多著作流传至今,被众多的读者津津称道。作为一位传播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鼓励学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文化精髓,学习西方文化,最终全面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感知能力。

文学欣赏指读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及思考的一种过程。文学欣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与思考,才能体会出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二、英语文学欣赏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常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如词汇、句式结构、语音、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来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从而反映出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主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及内容进行了解,同时要指导学习者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欣赏英语语言文学,这样才能做到对文学作品进行深透的理解和欣赏。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在作品中分析词语,句子以及语篇等的前提下,学会对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进行欣赏。同时,可以通过指导学习者欣赏作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学习者可以欣赏到作者独特的语言方式,感受最地道是英语语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因此,把文学作品的欣赏贯穿于英语教学当中,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是阅读技巧,还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是认识,通过大量的接触英语语言,句式和语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欣赏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读者要尝试对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学习以及赏析。作家通过特定的语言来描绘和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符合人物的社会背景。在众多是国外文学作品中,符合人物身份、经历、职业和心里特征的语言总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兴趣。而作品殊句式的使用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这些句式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特殊意图和思维模式。

四、英语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文学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被称之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不仅优美,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英语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这一点值得语言学习者学习和借鉴。英语语言学习者会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欣赏到大量的词汇、地道的语法和多变的语言现象。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学习者可以获得对词义到的理解,即熟悉词义,了解词义的延伸及构成,以及对表达同一思想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英语文学作品的创造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句式的变换和语篇特征的分析而进行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众多的外国语言学者提出语言教学中,文学作品可以设置为其主要教材。大学的英语学习者,一般具有一定是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在课堂上纯粹地讲述英语语言和语法知识,会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会极大的降低。文学作品欣赏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要学好英语,必须把作品欣赏贯穿到语言教学当中。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指导他们学习文学知识,赏析文学作品,把词汇学习和语法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能力。

建立一种把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所谓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英语语言知识时,要结合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与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相一致。所谓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所谓渐进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时,注意授课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进行赏析和学习。同时,新模式要求任课教师要钻研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技巧,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习者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特殊句式来赏析文学作品,使学习者具备学习和赏析作品的能力,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文化的奥妙和精华,使课堂教学氛围活泼生动,寓教于乐,从而使学习者真正的感受到语言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英语学习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语言学科,它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在现行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欣赏,通过在课堂上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来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3.

[2] 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设课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1.

[3] 刘雅芳. 泛读和略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技巧[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