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培训教学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课堂活动 单词话题 说、写引导 课堂生成 教育情感
一、引言
1.当下基础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基础英语课程设置而言,英语学习者呈低龄化倾向,相当多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教学。这类机械的、形式的言语记忆,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利于培养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利于发展和保持儿童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持久力。就系统的基础英语课程设置和英语教材而言,普遍存在着容量过大的问题,如《牛津高中英语》的编排,五个模块为必修内容,六个模块为选修内容。该教材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生活,不失为一部好的教科书,但对于相当多的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和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其容量大使得师生疲于完成教学任务,自主操作的空间极其有限。
就英语教学的内容而言,总体上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相对于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而言,英语教学已呈现出偏工具性、重任务性、轻人文性的特点。具体地说,以英语语言的知识积累和语用技能的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重读、写,轻听、说,师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之中,几乎没有对英语文化的体会、领悟、交际和实践,更谈不上英语学习的乐趣了。
就教学方式而言,按部就班,重输入,轻输出;重讲解,轻实践;授课方式大多注重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的解析、练习和巩固。评价方式重客观测评,轻主观测评;重结果,轻过程;重师评,轻自评和伙伴之间的互评;不够全面、科学地评价和考查学生的学力状况和发展状况。
就课堂活动而言,重整体发展,轻个体差异;重主导作用,轻主体能动;重问题探讨,轻话题交流;加之不少教师还在用母语组织课堂教学(我们提倡用英语或双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活动量少得可怜,交际氛围和频度不容乐观。
总的说来,我们的基础英语教学似乎过多地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忽略了设计有意义、有实效、有情感的教学(课堂和课后)活动,包括基于学情的活动安排,基于任务的活动铺垫,基于思维拓展的活动方式和基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活动方略。
2.JESIE(Jiangsu Education Services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项目介绍。
JESIE项目,是江苏省教育厅对省内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的暑期“引智培训”课程,旨在从英语教学理念、方法、路径、策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十多年来,省教育厅师资处和苏教国际通力合作,基层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012年7月,我区承办了该项目中三个层次(高中、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三位美国导师Jeanne Aguirre,Allison Taylor 和Kelli Keno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基于微格任务、基于思维拓展、基于目标达成,让我们领略到她们灵动的教学智慧、适切的教学活动起点、微妙的课堂活动切入点和细腻而又丰厚的教育情感。
二、例析
1.单词话题活动。
Allison Taylor将学员们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配一个话题,如persistent, unstoppable,optimistic, patient, stubborn 等。每个组员根据话题,列举出自己能联想到的相关单词,要求首字母不得重复,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员分别按照从A到Z的字母顺序说出单词,说者先要重复前面说过的单词,再说出自己想到的单词。接下来,Allison给每人发一张卡片,根据大家刚才交流的内容,写出与自己生活实际相关的或个人关心的话题,如兴趣、爱好、观点、态度等。
Allison和学员们在户成一个圈,寓词汇训练于日常的游戏中。第一个游戏者手持皮球,随意说出一个单词后,将皮球传给其他成员,接到球的人,先要拼出传球者所说的单词,然后以该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自己要说出的单词的首字母,依此类推,续传续说。为了让此项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她在球的每一面上各附一个小问题,接到球的学员在回答后要添加问题的缘由,后续者不得重复。学员们开动脑筋,调动一切可遣用的语句,通过细节去挖掘缘由。
再如,Allison向学员们展示自己制作的ABC book——My ABCs,以26个字母的顺序排序,每一页以一个单词为话题引词,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叙述和写作。在学员们明了活动方式后,她与学员一起从正在使用的教材中挑选话题词汇,即从《牛津初中英语》9A和《牛津高中英语》第六模块中分别挑出以下20个单词:advise, arrange,bookworm,choice,confident,considerate,co-operate,difficulty,disability,disappointment,energetic,enthusiastic,friendship,humorous,jogging,photo,souvenir,sympathy,tradition,wage.她要求学员以每个单词为话题,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情感态度,用5句话展开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交流。Allison要求学员根据topic和话题单词,以细节描述为切入点,多迁移,多联想,多创意,尽可能地去表达和书写,当晚将当天所交流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制作一个小册子(My ABCs),次日在全班展示和呈现,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2.说、写引导活动。
说、写接龙是三位外籍导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活动规则如下:每人随机抽一个单词,依次进行说、写接龙。如:单词pan,学员要将三个字母p,a,n当作开头词去接龙造句,如有学员说“Peter ate nothing”。这类活动,将单个的词扩展成句,使其具有语用意义,通过新颖有趣的微格任务,进行词汇和句式训练,将知识和技能糅合在对综合语言的应用之中。
Jeanne Aguirre将学员们分成四人一组,共同商量和选择人物、情节、背景及时间,一起编写童话故事。在编写故事前,Allison讲解了童话故事的几大要素,如Once upon a time, magic, good and evil等。当堂以十分钟的小组合作形式,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互动式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Allison以squiggle story的方式进行说、写训练。在导入和铺垫环节,她让学员们听歌曲填单词,旨在检测对目标词汇的提取能力。接着,她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曲线,鼓励学员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联想,将曲线比拟成具体的事物,或以曲线为话题去叙述一个故事。Allison非常喜欢将各类故事巧妙融入到她的课堂活动中,就故事主题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她的课上,读故事、讲故事已成惯例,如读、讲绘本故事,大家就故事进行讨论: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或哪一段情节?故事讲述了什么样的道理?等等。
Allison分发卡片,要求学员按照卡片上的图示,以pair work 的方式,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排序,自然进入firstly,secondly,finally,consequently等连接词的运用,之后,每个人在五分钟内做好一张用图式表示时间连贯的卡片。接着,她鼓励学员以三人一组,合作商讨,写出有关职业类的词汇。在每组完成之后,统计数量,进行小组评估。在呈现环节,每个小组按人叙述,用一张白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就相关话题进行图示,或通过肢体语言去演绎动作,让其他小组学生猜测目标词汇。
在说、写训练课上,Allison倡导学员从五官的角度去打开写作思路,即writing by using five senses。她先让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在那个地方,能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闻到什么,触摸到什么,然后睁开眼睛,把脑海中的思维轨迹描绘出来。她充分调动学员开展头脑风暴,在描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的过程中,要关注细节,学会概括和小结。然后,Allison以一件物品的描述为例进行巩固性的读、写训练。她拿出一张海报,然后找出一位学员,告知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让学员在不说出商品名称的情况下详细描述该物品的颜色、状态、气味、功效和感觉等,其他学员则根据描述内容猜测物品名称,以说促写,增加了整个写作过程的趣味性。
3.教育情感的渗透。
Kelli Keno在美国的一堂话题训练课上,她看到了一个学生没有按照指令去做事,在折纸玩(在国内,叫“东南西北”的折纸游戏)。她不但没有对那个孩子发火,而是灵机一动,利用这个游戏展开了一次活泼灵动的生成教学,学生反响热烈,学习效果也超出了她的预期,让她颇感欣慰。她让其他学生与该生一起做折纸游戏,学生在折完纸的内侧面写上与本节课话题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标上编号,最多可以写上八个问题。接着,她让全班同学两人一组,一人说8以内的任何一个编码,另一人打开相应的纸面,就纸上的问题进行交流。最后每组呈现问题,并说出他们的讨论内容。这样的课堂生成,足以显现Kelli灵巧的教学智慧和细腻的教育情感。她这样劝导学员们:“Students may sometimes do something that annoys you. As a teacher, you can use it against students. Ha!Ha!”
三、启示
在基础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情,启思探疑,和学生一道分享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不难看出,三位导师所设计的单词话题活动,适切有效,富于启发性、合作性和互动性,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外发散,围绕“知—探—解”三式循环迁移,导思引探,在和谐而又紧凑的情境中,从词到句,赋予词汇教学更多的语用意义,既有汇总,又有展开,在沟通、合作、应用等活动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将其所学进行归类,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她们就每一个Word-oriented topic所展开的教学活动,看似简单,但细细回味,就能感觉到其设计的精巧。其课堂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一环扣一环,活泼多样,训练扎实,衔接井然。三位外籍导师的说、写训练方略,聚焦思维拓展。她们充分调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网状图式Brainstorming,通过适当、简洁、巧妙的发散式思维,借助联想,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话题相关词汇,有序地进入到积极、愉快而又充实的说、写情境。在充分的铺垫和互动的合作中,让说和写的输出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参与程度的多少是决定其课堂学习活动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多向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学生的交流等),是多向交流的会合与碰撞,会不断形成和涌现问题,故问题处理与解决的精当与否也就成了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三位外籍导师重视学习策略和活动策略,十分关注评价策略和情感策略。她们非常讲究“问”的艺术,她们大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设问(根据话题预设问题)、导问(引导学生在探讨话题情境中生成问题)和提问(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提出问题或疑惑)。她们的设问有微妙且适度的切入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拓展思维,体现了灵活性、激励性、发散性和开放性。她们的导问从学生的角度和高度出发,灵巧启智,因人施问,源于学生,且略高于学生,使学生内心产生疑窦,引发积极的思考和探讨,体现启发性、层次性和多元性。她们的提问面向全体,精心创设切实合理的问题情境,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探究。我们注意到,在师生完成问题探讨时,她们常常会说,“Good job”“OK”,让每个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当问题解决进展缓慢时,她们会用“Good try”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在上述案例中,Kelli灵巧地将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旨在引导学员在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或课堂意外时,抓住时机,睿智变通,巧妙地将它们转化、生成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呼吁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生命世界和教学生活的“本真世界”,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和经验;知识要进入学生的体验之域,并激发学生去生成和创造生活的意义。鉴于此,我们感悟到,不论是何种课堂教学活动,其本色都应该依附于社会主题生活、学校主题生活、家庭主题生活和间接经验获得的主题生活,其目标都应该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适当的切入与铺垫、充分的互动与合作、合理的输出或产出以及科学的呈现与评估活动中,,求异存同,通过缩小差异,达到自主发展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荣莲.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2).
【关键词】企业培训方法;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应用
自从2002年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应用型院校理念以来,由于其鲜明的地域性、行业性、适应性特点而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应用型人才培B是随着20世纪初“威斯康星理念”――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本质是如何处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本科人才为己任, 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或基层单位输送岗位所需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虽然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清晰、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定义的理解存在偏差。某些教师仅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仅仅理解为课上的45分钟,教学大纲、课件、教案、讲稿的设计只围绕这45分钟展开。其实,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的授课环节,还包括课前期引导和课后指导两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督导”作用。由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定义理解存在偏差,所以一些教师在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课堂教学阶段。课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准备不充分;课中,教师单方面灌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不足,互动不够,导致教学活动参与率低;课后,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实践、反思、内化,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扮演“填鸭人”和唱“独角戏”角色,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主体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态度不同,教学效果出现了“分层现象”。一部分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在授课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完整性有了较强了解,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带着问题去上课,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消极,缺乏课前的充分准备,只能通过机械的、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被动的“填鸭式”的授课,学生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同样的授课内容,这部分学生有些听得烦,有些听不懂,众口难调,课堂进度难以把握。
二、借鉴企业培训方法
相对于单一的学校教学,丰富多样的企业培训方法更适合成人的学习,如适合知识类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适合技能类培训的方法有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行动学习法;适合参与类培训的有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适合简单罗列,我们发现形式多样的企业培训方法可以为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提供一些“灵感”。通过这种灵感借鉴,我们既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也可以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
我们通常把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课前准备阶段。第二,课中授课阶段。第三,课后辅导阶段。这三阶段主要特点是: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或施加适当压力,让学生充分关注授课目标和内容。课中授课阶段主要是围绕授课目标、内容,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诠释知识重点和难点。授课指导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干”的模式,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认知。
通过对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特点的描述,我们可以综合运用企业培训方法,扬长避短,相互弥补,提升授课效果。
“授课前阶段”学生的学习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间接指导的形式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为此,我们可以引入“自学法”和“网络学习法”。这种组合学习方法的优点是符合现阶段学习者的个性和教育环境特点的,学习者的目的性、自主性、趣味性强,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文件资源进行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缺点是:1.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可能导致学习效果有较大差别。2.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答。3.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学习兴趣减弱。为了弥补“自学法”和“网络学习法”的不足,教师可以把自己拥有的学习资料,如视频、课件上传给学生或者向学生提供资源的渠道,如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让学生自己获取资源,完成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获取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组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即通过教师构建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即时感受,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体会,注重学生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去解决学生的疑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授课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多使用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知识系统性强,传授内容多。缺点是:1.短时间内传授内容较多,学员吸收、消化知识转化率低。2.单向传授不利用双方互动交流,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减弱,降低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3.单一的培训方法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不适合成人学习。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法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入企业培训方法中的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素质拓展训练等方法。“体验式教学”虽然减少了授课的内容,但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单项性缺点,体现了“教学组织与管理”艺术,培育了积极的团队精神,触及了人的社会性和内心世界。同时,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培训方法,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感,提升了学习兴趣,利于创造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授课结束之后,虽然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还没有结束。这一阶段是学生最容易遗忘所学知识的时候,不断练习、巩固、内化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培训方法中的“工作指导法”,即“教练法”或“导师制”。这种培训方法的优点是导师通过“扶上马、帮一把、送一程”的方法,减少学生对知识应用的陌生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便于更好、更快地掌握、吸收所学知识。其缺点是对导师、学员及组织要求较高。导师要具有较强的沟通、监督、指导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及人生阅历,为学生提供细心、贴心、耐心的教学服务。同时,要求学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潜力,并且学习意愿强烈,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此外,人才培养计划要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且组织要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导师制”的落地实施,在“校、师、生”三者互动下实现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和发展。
此外,“教练法”在实施过程中,“导师”通常先做示范让学生在旁边观察,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可做导师助理,辅助导师进行科研、教W工作,师生双方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小结
企业培训法对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变革起着推动作用。对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角色进行分配。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制订计划、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易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可能为科研提供灵感,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对学习者而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具体情景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发掘独立思考、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潜能以及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实施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0.
[2]安鸿章.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186-197.
*月__日,有幸参加__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书法教育培训活动,活动为期一天,包含开幕式、书法专家报告、书法教学课以及书法教育交流研讨等内容。此次活动由__区教研室__主任主持。__区教研员__做开场发言,他介绍了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艺术,至少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书法的文化内涵及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而现今电脑、手机、邮件的介入使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每况愈下,在这样严峻的现状下,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书法教育意在让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接着,实验二小阚校长致欢迎词,__区教研室申主任发表讲话,条理清晰的介绍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随后,__出版社__总经理介绍了学生使用的书法教材的设计理念。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就是重量级的专家讲座——小学书法教育散谈,__老师从背景、课标及纲要、提升、教学几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书法教育的理念,报告中,__老师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既有干货——日常的教学经验及方法,又有硬货——小学书法课标的解读。报告由于时间限制,让人意犹未尽,扼腕叹息。报告中提到要提升书法教育教学水平要做到多读帖、多临帖、多读书、多交流。读帖就是要详观、揣摩字的笔画结构,要铭记于心,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临帖前选帖要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临帖要狠;临帖要专,不可朝三暮四、改弦易辙;临帖要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临帖要用,可以集字,加强临帖时的趣味性。
书法教育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但使人人写好字,不求个个书法家。书法教育要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堂堂正正做人是基础,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的宋四家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蔡京之上。书法教育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并注意用眼卫生;书写时专心致志并保持不急不躁、安静平和的心态;勤于观察和思考,先动脑后动手,手脑互动;注意爱护与保养书写用具,保持环境整洁;增强日常书写的练字意识,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书法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读帖、临帖、摩帖、背帖并及时比对调整,“意在笔先”。书法教育要注意书写规范,“字”要规范,“法”也要规范,即笔法、字法、章法要规范。最关键的中锋用笔由于时间限制没有深入讲解,很是遗憾。
__老师开玩笑的说,第一次自己的名字也能出现在主席台,要说自己是个主任的话,也算是,因为他自己是一名班主任,他就是平阳小学一名普通不过的小学老师。不到一个小时的报告,儒雅谦逊,持之以恒,这是__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三节书法示范课分别是__市第二实验小学陈娟老师执教的《横》,__市第三实验小学郑荣华老师执教的《点》,开发区银川路小学马绍和老师执教的《欧体的基本笔画》。三位老师功底深厚,设计思路清晰,示范到位,并在巡视指导时,及时纠正,坐姿和执笔姿势的纠正也穿插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银川路的马绍和老师曾自费学习一年,年过无旬的他蹲在黑板前认真示范书写的场景,让人动容。书法教学入门学习,容易因为枯燥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精神饱满,参与感极高。这得益于郑老师课前的毛笔热身操游戏,多样化的课堂环节设计,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及时评价并具鼓励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展示环节则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此次学习,收获极大,首先是对书法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其次是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专业修养,从一点一划做起,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第三,书法教育要与人格教育想融合。
我的备课也是按这个要求备的,当我在写标题时有一个培训在下面提出重新分组的要求,我想,这节课就是开发利用师生源,何不把这个即时生成的问题当成我的第一个活动呢,于是我就向大家交待任务说:“以前的组都是我们培训者分,今天我想请你们来分,各位老师以现在坐的位置为临时组,请你们在五分别之内想出分组的方法,先每人写一种,然后组内汇总,组内讨论后筛选出最好的一种方法,然后找一个人起来发言,此轮发言完后,用循环的方法依次对各组的发言进行一个优点一个不足式的1+1评价,评价完成后由全班举手表决出最好的一种分组方法”。我计划用是这活动代替前面的剪角活动,然后探讨后面的问题,可老师不比学生,他们因多种原因参与性不高而此项活动没能选出更好的分组办法来,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就是我们上次作为培训者一起参训的老师,我称她为同学,事情到这一步,不可能不做,也不可能让我来做,要不这个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目的就没达到,此时我又将这个任务交给参训者(特殊的学生)。她让大家围成一组,轮回念“我们是务川人”成功地将组分好,分完组后,我才抛出: ①通过这个活动你对学生资源有何认识;②你认为如何开发、利用教师资源。这两个问题让大家探讨,此时不少老师才恍然大悟,这个分组活动,我利用即时生成性问题的学生资源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策略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给参训者演出一个真实版的利用现有学生资源的案例,我认为很成功,值得分享。
就这个单元,下午我在另一班培训时我的操作方法又改变了,因为资源有区别吧,此班非那班。一开始我就找到班长,我问班长:“下午天气太热,老师们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搞个热身活动,你能不能替我问一下大家?班长大力支持。我问班长:“是你来设计主持这个活动呢还是你指定老师来做?这个班长真的很能干,立即就想出让大家搞一个编故事接龙。要求:①老师不能说不知道;②每一个老师思考时间不得超过5秒;③不能答的或超时的要表演节目,由我们培训者监督。不多一会儿,这个充满着挑战、而又有趣的活动在紧张和愉快的气氛中很顺利地完成了,活动完成后我顺势抛出要讨论的问题,此时各参训者才如梦初醒一般,有个别地禁不住发出原来如此啊的惊叹声。
同一内容,我上午和下午在不同的两个班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培训,让参训者深深认识到老师是如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这是我在培训中非常成功的两个活动。我分组的方法也值得一提,参与式教学中分组是必须的,如何分好组很值得研究。
分组尽量满足如下几个要求:①老中轻三给合相对均衡;②是男女搭配相对合理;③每组尽可能都是来自不同学校;④尽可能避免领导与领导、熟人与熟人、朋友与朋友坐在一起。分组还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组长、记录员、发言顺序或方式。分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①组内在确定组长时因过份的虚心而互相推;②组内在确定记录员时因过份的虚心而互相推;③组内在确定发言人时因种种理由而互相推。
[关键词] 远程培训;价值导向;在线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2009年以来“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远程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和喜爱。但不可否认,远程培训的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师远程培训继续发展的滞阻。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课程资源的实践性、提高助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强调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开发高可用的平台等,都成为了提升教师远程培训成效的途径。在众多途径之中,在线学习活动由于能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深层学习的发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交流技能的发展”[1]等优势成为了目前触发教师远程培训质变的关键——关注学习活动及其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正成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的良策之一。
而目前在远程教育界,关于学习活动已有较多的研究,涉及学习活动的本质、学习活动理论、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支持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与方法等,按理依循这些研究成果设计在线培训活动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教师远程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活动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片面追求参与人数与规模、“缺乏情境化与多样化设计”、[2]“多以下载资源、简单讨论为主要的研讨方式”。[3]那么,教师远程培训的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改进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从在线活动的价值导向上寻找原因,并依循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开展活动设计与评价优化工作。
一、在线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导向分析
(一)教育价值导向分析
任何一类事物产生的原因总归是有现实的需求,学习活动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其能实现教育目标,并能凸显培训的教育价值。从微观层面来看,培训的教育价值引导了项目具体目标的设立,如“提高教师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等等。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推动了教师远程培训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培训项目而言,外显的是微观目标,而内隐的则正是宏观目标,培训系统中的诸要素将形成合力,助力两方面价值的实现。依循培训的教育价值导向,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只有结合实际需求和群体特点才会彰显其成效。从教师知识的结构来看,教学和教育经验的很大一部分是处于隐性状态的专业知识,认识和显性知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成为了普通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关键。从知识结构的特征所提出的隐性知识的认识和显性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活动提供了设计导向。按照知识管理的观点,隐性知识通过“外化”成为显性知识,并通过“社会化”而引起群体共鸣。显然,“外化”、“社会化”等知识螺旋增长的需求,无法从教师远程培训中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以及管理制度等要素中得到满足,唯有能够体现学习者“参与”和“互动”的学习活动才能吻合教师知识增长的要求,因而教师培训中应该有意识的创造或设计“外化”和“社会化”的学习活动回应这类需求。
2. 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呼唤
纵观当前各国的社会发展制度和教育政策,终身学习都作为一个关键而核心的概念频繁出现。但对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各国都有不同观点,杨帆等研究者对各类观点进行综合梳理后发现,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持之以恒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共同成为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能力项研究。[4]细致分析上述各项能力项,在远程学习模式中都浸润着对上述各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持之以恒的能力等都是远程学习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均可通过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远程学习活动来培养。
面对全球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终身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情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为教师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创造足够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创设项目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3. 文化基因学及价值模因的启示
仔细分析上表中所列举具有不同价值模因的人群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教学风格,再对比当前教师群体的特点和培训需求,显然,当前教师主流的学习需求更贴近第六层次(绿色),欣赏差异性,并寻求一致,在学习风格上偏向合作学习以及自由公平的交流互换观点,而我们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应该努力通过跨学科融合、自由发展以及整体学习实现教师自我全面的和平表达,继而影响所负责的学生。
4. 在线学习活动的价值维度
(2)接受型—反思型。接受型则强调新知识、新信息的获取和掌握。而反思型学习活动中要求学习者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甚至是批判活动中呈现的各种情景以及与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直观地解释了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当教师在对自己教学进行整理、思考、反省,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之后,能够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各种类型的反思型活动也将有利于这样的反思行为得到持续和深化。
(3)封闭型—开放型。封闭型的活动在内容、方式、步骤、顺序等方面均为既定的;开放型的活动则带有一定的生成性,其方式、频率、深度等都依赖学习者的参与情况,换句话说,学习者的参与会影响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开放型活动设计的思路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身份和意识,主动、合作、交互等能力单元都将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历练,而开放性、多元化的思维品质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空间。
将上述三个维度中的变量抽取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并非认为他们之间是对立关系,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例如,有意义的反思往往是在新知接受之后,而社会化活动常常需要以个人化的学习为前提。进行对比分析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学习活动的价值倾向,继而能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主题以及参训教师的特点进行设计和组合。
(二)在线学习活动的分类及教育价值
综合前文分析,从体现学习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角度来看,社会性、反思型、开放型的活动是教师培训活动中需尽可能要考虑设计的,但具体到不同的培训目标和课程内容,又要有所侧重。譬如,补充教师学科新知的课程,在活动类型上要倾向接受型、封闭型;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其活动类型尽量选择社会性与开放型。
二、学习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层次
当明晰了教师远程培训的价值导向之后,根据培训项目及课程性质设计恰当的在线培训活动就成为了一个操作性命题。下面,我们将以“上海市共享课程项目”中的网络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为例来尝试说明价值导向的培训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层次。
(一)平台工具的选择:参考工具技术的特性
相对于传统教育,技术在远程培训中绝对不是一个可选项,反而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是不是说明技术本身决定了远程培训的最终质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时候,远程培训以及远程学习活动所遭遇的质量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从内容与技术的适切度上寻找原因。纵观当前的信息及网络技术,相对于10年以前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了解每一类工具技术的特性,对于我们把握活动的效果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三)活动的任务设计:探寻好任务的标准
学习活动理论认为,学习任务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事务或者主题。[13]什么是好的任务呢?结合前文的探讨,并参考国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者Thomas C. Reeves等人总结的网络环境下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ies)的十个特征,[14]我们可以梳理出教师远程培训中好任务的标准:紧扣学习目标,反应学习内容的掌握;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尽可能提供接近教学情境中的实践任务;能够有效地引发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创造更多的自评和互评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地整合评价,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与评价挂钩。
活动任务是否紧扣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将具体反应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者在回答“你在学校搞教科研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请观摩比较案例1与案例2,马老师在前后两年实施评价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两个问题时,后者显然需要对课程内容有足够的理解。“就课程学习而言,学习者‘外化’的前提是有质量的‘内化’”[15]具体体现了培训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所在。
而在“上海市市级共享课程项目”中,关注学习者的实践需求贯穿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的活动任务为例,见表5,在多种活动的任务设计中都充分考虑了与实践需求的贴合度。
(四)活动的交互设计:关注学习者的参与
美国远程教育专家Moore曾经将交互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三种类型。[16]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构筑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学习活动正是促进教师隐形知识的“外化”和“社会化”的、提高教师实践智慧的适用策略。因此,除了关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外,在教师培训中,设计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显得尤其重要。现今如火如荼的社交网络,如Facebook、人人网等,正是通过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增加学习者自主功能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者的社区归属感。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的作业提交活动中,增加作业共享与互评环节,允许学员评论他人的作业的功能,赋予学员评价他人评论级别的权限等,增加了互动交流的针对性和内容深度,并充分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其他可以提高学习者参与积极性的做法还可能包括:在BBS系统中设立学员版主,允许学员发起一些投票主题;鼓励学习者主持课程中的专题讨论;吸引学习者分享自己的实践案例;提供学习者点对点交流的工具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特别指出,相对于远程培训系统中课程资源、培训平台等相对“静态”的要素而言,助学教师、学习活动等则略显“动态”。就在线学习活动而言,当融合不同的设计元素时,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就如作业提交与互评活动而言,作业提交本是个人化的行为,但当我们融入共享互评环节时,无论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团队氛围的培育,都将产生不同的结果,活动“总结反思”亦然。在设计案例研读或小组讨论环节时,若能根据学员讨论的情况延伸和拓展一些讨论主题,自然会使得该活动更具开放性。
(五)活动的评价设计:引导实现学习目标
培训的效果可能存在两个层次:“学习真正发生”与“学习达到目标”。“学习真正发生”评价了学习者是否真正参与以及是否保证了充足的学习时间,而“学习达到目标”方为实现学习成效的真正判断。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我们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前者,例如,考察学习者的在线时间、累计学员的发帖数和留言数、统计作业是否提交等等。上述这些考核要素使得我们的活动看起来熙熙攘攘但却收效甚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活动设计中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不同步,信息化时代以学为中心的评价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例如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评价的多元化开放性、评价活动的参与质量而不是数量等。
可以发现,该课程中的活动以社会化、应用型、反思型活动较为丰富,这样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本文所倡导的培训活动教育价值导向相一致。从学员填写的问卷可以看到,整套活动设计方案也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员占了整个班级的96%(学员98人,参与调查95人,有效问卷95份),有学员在总结中提到“每一讲中老师精辟的讲解,每一堂精彩的研究课例案例,都在不断丰富我的人生与教学的经验;每一次BBS发帖,每一场学员们热烈的讨论,都是思维的碰撞。大家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都拨动我的心弦,触及我的思想,我觉得这一切都很受用。”
回顾本文,我们呈现了活动设计中的六个关键词:价值导向、工具、类型、任务、交互、评价。“价值导向”发挥着正确而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工具”奠定了活动设计的系统功能前提,“类型”保证了从目标内容到活动形式的科学推演,“任务”确保了与教学实践的贴合性,“交互”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而“评价”从实施成效方面夯实了课程目标达成度。可以说“价值导向”是活动设计的准绳,也是活动设计的起点,而借助其余五个要素可以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的活动设计方案。我们也发现,由价值导向出发开展培训活动设计可以成为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同时也能作为一种优化、提升的策略。从“价值导向”到活动方案的形成,实质上也是一种从理念到操作,从宏观、中观再到微观的思考过程,而以此渐次展开的学习活动设计,既可以确保活动在定位和设计上的科学和准确,也将会使在线活动在设计、组合上更为立体和饱满,并使得远程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彰显得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 张超,杨改学.在线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持探析——基于教师有效指导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70~74.
[2] 胡小勇,徐旭辉.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2~66.
[3] 乔爱玲.基于成效教学理论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9):60~63.
[4] 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6):81~88.
[5] [英]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序:4.
[6]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7] Beck, D. E. Stag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Dynamics that Spark Violence, Spread Prosperity, and Shape Globalization[EB/OL].[2012-06-15]..
[14] Reeves T. C., Herrington, J., Oliver, R.. Authentic Activities and Online Learning[EB/OL].[2012-06-10].http://learnatics.sydneyinstitu
/file/view/Reeves.pdf/54062466/Reeve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