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2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培训教学活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课堂活动 单词话题 说、写引导 课堂生成 教育情感
一、引言
1.当下基础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基础英语课程设置而言,英语学习者呈低龄化倾向,相当多的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就开设了英语教学。这类机械的、形式的言语记忆,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利于培养儿童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不利于发展和保持儿童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持久力。就系统的基础英语课程设置和英语教材而言,普遍存在着容量过大的问题,如《牛津高中英语》的编排,五个模块为必修内容,六个模块为选修内容。该教材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生活,不失为一部好的教科书,但对于相当多的江苏省三星级高中和农村中学来说,由于其容量大使得师生疲于完成教学任务,自主操作的空间极其有限。
就英语教学的内容而言,总体上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相对于基础教育的阶段性目标而言,英语教学已呈现出偏工具性、重任务性、轻人文性的特点。具体地说,以英语语言的知识积累和语用技能的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重读、写,轻听、说,师生沉溺于题海战术之中,几乎没有对英语文化的体会、领悟、交际和实践,更谈不上英语学习的乐趣了。
就教学方式而言,按部就班,重输入,轻输出;重讲解,轻实践;授课方式大多注重语法规则和语言结构的解析、练习和巩固。评价方式重客观测评,轻主观测评;重结果,轻过程;重师评,轻自评和伙伴之间的互评;不够全面、科学地评价和考查学生的学力状况和发展状况。
就课堂活动而言,重整体发展,轻个体差异;重主导作用,轻主体能动;重问题探讨,轻话题交流;加之不少教师还在用母语组织课堂教学(我们提倡用英语或双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英语的活动量少得可怜,交际氛围和频度不容乐观。
总的说来,我们的基础英语教学似乎过多地强调了对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忽略了设计有意义、有实效、有情感的教学(课堂和课后)活动,包括基于学情的活动安排,基于任务的活动铺垫,基于思维拓展的活动方式和基于师生共同发展的活动方略。
2.JESIE(Jiangsu Education Services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项目介绍。
JESIE项目,是江苏省教育厅对省内大、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的暑期“引智培训”课程,旨在从英语教学理念、方法、路径、策略及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与指导。十多年来,省教育厅师资处和苏教国际通力合作,基层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收益。2012年7月,我区承办了该项目中三个层次(高中、初中和小学英语教师)的培训课程,三位美国导师Jeanne Aguirre,Allison Taylor 和Kelli Keno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基于微格任务、基于思维拓展、基于目标达成,让我们领略到她们灵动的教学智慧、适切的教学活动起点、微妙的课堂活动切入点和细腻而又丰厚的教育情感。
二、例析
1.单词话题活动。
Allison Taylor将学员们分成几个小组,各组选配一个话题,如persistent, unstoppable,optimistic, patient, stubborn 等。每个组员根据话题,列举出自己能联想到的相关单词,要求首字母不得重复,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员分别按照从A到Z的字母顺序说出单词,说者先要重复前面说过的单词,再说出自己想到的单词。接下来,Allison给每人发一张卡片,根据大家刚才交流的内容,写出与自己生活实际相关的或个人关心的话题,如兴趣、爱好、观点、态度等。
Allison和学员们在户成一个圈,寓词汇训练于日常的游戏中。第一个游戏者手持皮球,随意说出一个单词后,将皮球传给其他成员,接到球的人,先要拼出传球者所说的单词,然后以该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作为自己要说出的单词的首字母,依此类推,续传续说。为了让此项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她在球的每一面上各附一个小问题,接到球的学员在回答后要添加问题的缘由,后续者不得重复。学员们开动脑筋,调动一切可遣用的语句,通过细节去挖掘缘由。
再如,Allison向学员们展示自己制作的ABC book——My ABCs,以26个字母的顺序排序,每一页以一个单词为话题引词,结合身边的人和事或自身的生活实际,进行叙述和写作。在学员们明了活动方式后,她与学员一起从正在使用的教材中挑选话题词汇,即从《牛津初中英语》9A和《牛津高中英语》第六模块中分别挑出以下20个单词:advise, arrange,bookworm,choice,confident,considerate,co-operate,difficulty,disability,disappointment,energetic,enthusiastic,friendship,humorous,jogging,photo,souvenir,sympathy,tradition,wage.她要求学员以每个单词为话题,结合自身生活实际或情感态度,用5句话展开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交流。Allison要求学员根据topic和话题单词,以细节描述为切入点,多迁移,多联想,多创意,尽可能地去表达和书写,当晚将当天所交流的内容进行整理并制作一个小册子(My ABCs),次日在全班展示和呈现,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
2.说、写引导活动。
说、写接龙是三位外籍导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活动规则如下:每人随机抽一个单词,依次进行说、写接龙。如:单词pan,学员要将三个字母p,a,n当作开头词去接龙造句,如有学员说“Peter ate nothing”。这类活动,将单个的词扩展成句,使其具有语用意义,通过新颖有趣的微格任务,进行词汇和句式训练,将知识和技能糅合在对综合语言的应用之中。
Jeanne Aguirre将学员们分成四人一组,共同商量和选择人物、情节、背景及时间,一起编写童话故事。在编写故事前,Allison讲解了童话故事的几大要素,如Once upon a time, magic, good and evil等。当堂以十分钟的小组合作形式,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互动式地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Allison以squiggle story的方式进行说、写训练。在导入和铺垫环节,她让学员们听歌曲填单词,旨在检测对目标词汇的提取能力。接着,她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曲线,鼓励学员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联想,将曲线比拟成具体的事物,或以曲线为话题去叙述一个故事。Allison非常喜欢将各类故事巧妙融入到她的课堂活动中,就故事主题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她的课上,读故事、讲故事已成惯例,如读、讲绘本故事,大家就故事进行讨论: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一个人物或哪一段情节?故事讲述了什么样的道理?等等。
Allison分发卡片,要求学员按照卡片上的图示,以pair work 的方式,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排序,自然进入firstly,secondly,finally,consequently等连接词的运用,之后,每个人在五分钟内做好一张用图式表示时间连贯的卡片。接着,她鼓励学员以三人一组,合作商讨,写出有关职业类的词汇。在每组完成之后,统计数量,进行小组评估。在呈现环节,每个小组按人叙述,用一张白纸,对折、对折再对折,就相关话题进行图示,或通过肢体语言去演绎动作,让其他小组学生猜测目标词汇。
在说、写训练课上,Allison倡导学员从五官的角度去打开写作思路,即writing by using five senses。她先让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在那个地方,能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闻到什么,触摸到什么,然后睁开眼睛,把脑海中的思维轨迹描绘出来。她充分调动学员开展头脑风暴,在描述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的过程中,要关注细节,学会概括和小结。然后,Allison以一件物品的描述为例进行巩固性的读、写训练。她拿出一张海报,然后找出一位学员,告知自己想要购买的商品,让学员在不说出商品名称的情况下详细描述该物品的颜色、状态、气味、功效和感觉等,其他学员则根据描述内容猜测物品名称,以说促写,增加了整个写作过程的趣味性。
3.教育情感的渗透。
Kelli Keno在美国的一堂话题训练课上,她看到了一个学生没有按照指令去做事,在折纸玩(在国内,叫“东南西北”的折纸游戏)。她不但没有对那个孩子发火,而是灵机一动,利用这个游戏展开了一次活泼灵动的生成教学,学生反响热烈,学习效果也超出了她的预期,让她颇感欣慰。她让其他学生与该生一起做折纸游戏,学生在折完纸的内侧面写上与本节课话题相关的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标上编号,最多可以写上八个问题。接着,她让全班同学两人一组,一人说8以内的任何一个编码,另一人打开相应的纸面,就纸上的问题进行交流。最后每组呈现问题,并说出他们的讨论内容。这样的课堂生成,足以显现Kelli灵巧的教学智慧和细腻的教育情感。她这样劝导学员们:“Students may sometimes do something that annoys you. As a teacher, you can use it against students. Ha!Ha!”
三、启示
在基础英语教育过程中,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都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情,启思探疑,和学生一道分享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达成学习目标。
不难看出,三位导师所设计的单词话题活动,适切有效,富于启发性、合作性和互动性,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外发散,围绕“知—探—解”三式循环迁移,导思引探,在和谐而又紧凑的情境中,从词到句,赋予词汇教学更多的语用意义,既有汇总,又有展开,在沟通、合作、应用等活动中,帮助和引导学生将其所学进行归类,在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她们就每一个Word-oriented topic所展开的教学活动,看似简单,但细细回味,就能感觉到其设计的精巧。其课堂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一环扣一环,活泼多样,训练扎实,衔接井然。三位外籍导师的说、写训练方略,聚焦思维拓展。她们充分调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网状图式Brainstorming,通过适当、简洁、巧妙的发散式思维,借助联想,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说出话题相关词汇,有序地进入到积极、愉快而又充实的说、写情境。在充分的铺垫和互动的合作中,让说和写的输出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参与程度的多少是决定其课堂学习活动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多向的交流(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和学生的交流等),是多向交流的会合与碰撞,会不断形成和涌现问题,故问题处理与解决的精当与否也就成了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三位外籍导师重视学习策略和活动策略,十分关注评价策略和情感策略。她们非常讲究“问”的艺术,她们大多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设问(根据话题预设问题)、导问(引导学生在探讨话题情境中生成问题)和提问(学生在活动情境中提出问题或疑惑)。她们的设问有微妙且适度的切入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拓展思维,体现了灵活性、激励性、发散性和开放性。她们的导问从学生的角度和高度出发,灵巧启智,因人施问,源于学生,且略高于学生,使学生内心产生疑窦,引发积极的思考和探讨,体现启发性、层次性和多元性。她们的提问面向全体,精心创设切实合理的问题情境,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探究。我们注意到,在师生完成问题探讨时,她们常常会说,“Good job”“OK”,让每个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当问题解决进展缓慢时,她们会用“Good try”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谁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在上述案例中,Kelli灵巧地将自身的实践性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旨在引导学员在面对课堂上学生的错误或课堂意外时,抓住时机,睿智变通,巧妙地将它们转化、生成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后现代主义教学观呼吁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生命世界和教学生活的“本真世界”,它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的能动性,强调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和经验;知识要进入学生的体验之域,并激发学生去生成和创造生活的意义。鉴于此,我们感悟到,不论是何种课堂教学活动,其本色都应该依附于社会主题生活、学校主题生活、家庭主题生活和间接经验获得的主题生活,其目标都应该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适当的切入与铺垫、充分的互动与合作、合理的输出或产出以及科学的呈现与评估活动中,,求异存同,通过缩小差异,达到自主发展和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荣莲.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2).
【关键词】企业培训方法;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应用
自从2002年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应用型院校理念以来,由于其鲜明的地域性、行业性、适应性特点而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重视。应用型人才培B是随着20世纪初“威斯康星理念”――大学为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本质是如何处理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它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本科人才为己任, 主要为中小型企业或基层单位输送岗位所需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管理人员。虽然应用型高校办学目标清晰、定位明确、特色鲜明,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目前,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师对教学活动定义的理解存在偏差。某些教师仅从狭义的角度去理解教学活动,把教学活动仅仅理解为课上的45分钟,教学大纲、课件、教案、讲稿的设计只围绕这45分钟展开。其实,完整的教学活动不仅包括课堂的授课环节,还包括课前期引导和课后指导两个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督导”作用。由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定义理解存在偏差,所以一些教师在把大多数精力放在课堂教学阶段。课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上课准备不充分;课中,教师单方面灌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沟通不足,互动不够,导致教学活动参与率低;课后,学生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实践、反思、内化,专业知识掌握不扎实。整个教学活动,教师扮演“填鸭人”和唱“独角戏”角色,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
另一方面,学生对学习主体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在教学活动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态度不同,教学效果出现了“分层现象”。一部分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在授课前通过复习旧知识和预习新知识,对知识的系统性、结构性和完整性有了较强了解,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带着问题去上课,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态度消极,缺乏课前的充分准备,只能通过机械的、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这种被动的“填鸭式”的授课,学生缺乏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同样的授课内容,这部分学生有些听得烦,有些听不懂,众口难调,课堂进度难以把握。
二、借鉴企业培训方法
相对于单一的学校教学,丰富多样的企业培训方法更适合成人的学习,如适合知识类培训的方法有讲授法、专题讲座法;适合技能类培训的方法有工作指导法、工作轮换法、行动学习法;适合参与类培训的有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适合简单罗列,我们发现形式多样的企业培训方法可以为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提供一些“灵感”。通过这种灵感借鉴,我们既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革新,也可以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提高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
我们通常把教学活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课前准备阶段。第二,课中授课阶段。第三,课后辅导阶段。这三阶段主要特点是:课前准备阶段主要是建立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或施加适当压力,让学生充分关注授课目标和内容。课中授课阶段主要是围绕授课目标、内容,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诠释知识重点和难点。授课指导阶段主要是通过“教师边讲边做,学生边学边干”的模式,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形成自己的认知。
通过对教学活动不同阶段特点的描述,我们可以综合运用企业培训方法,扬长避短,相互弥补,提升授课效果。
“授课前阶段”学生的学习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这一阶段教师主要通过间接指导的形式进行引导,指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为此,我们可以引入“自学法”和“网络学习法”。这种组合学习方法的优点是符合现阶段学习者的个性和教育环境特点的,学习者的目的性、自主性、趣味性强,学生可以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文件资源进行学习,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缺点是:1.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可能导致学习效果有较大差别。2.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也得不到及时解答。3.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学习兴趣减弱。为了弥补“自学法”和“网络学习法”的不足,教师可以把自己拥有的学习资料,如视频、课件上传给学生或者向学生提供资源的渠道,如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让学生自己获取资源,完成作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获取资源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的组合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即通过教师构建学习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即时感受,增加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和体会,注重学生观念和态度的转变,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去解决学生的疑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授课阶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多使用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知识系统性强,传授内容多。缺点是:1.短时间内传授内容较多,学员吸收、消化知识转化率低。2.单向传授不利用双方互动交流,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学习兴趣减弱,降低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3.单一的培训方法难以满足学员的个性需求,不适合成人学习。
为了弥补课堂教学法的不足,我们可以引入企业培训方法中的研讨法、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素质拓展训练等方法。“体验式教学”虽然减少了授课的内容,但增加了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交流和互动,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单项性缺点,体现了“教学组织与管理”艺术,培育了积极的团队精神,触及了人的社会性和内心世界。同时,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培训方法,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减少了学习的枯燥感,提升了学习兴趣,利于创造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模拟的现实工作环境,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授课结束之后,虽然课堂教学已经结束,但是完整的“教学活动”还没有结束。这一阶段是学生最容易遗忘所学知识的时候,不断练习、巩固、内化是不可或缺的。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培训方法中的“工作指导法”,即“教练法”或“导师制”。这种培训方法的优点是导师通过“扶上马、帮一把、送一程”的方法,减少学生对知识应用的陌生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便于更好、更快地掌握、吸收所学知识。其缺点是对导师、学员及组织要求较高。导师要具有较强的沟通、监督、指导能力,具备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及人生阅历,为学生提供细心、贴心、耐心的教学服务。同时,要求学员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潜力,并且学习意愿强烈,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提升自己。此外,人才培养计划要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紧密相连,且组织要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导师制”的落地实施,在“校、师、生”三者互动下实现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和发展。
此外,“教练法”在实施过程中,“导师”通常先做示范让学生在旁边观察,然后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必要时,学生可做导师助理,辅助导师进行科研、教W工作,师生双方在共同完成任务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小结
企业培训法对应用型高校教学活动的变革起着推动作用。对教师而言,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学生角色进行分配。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制订计划、完成任务。这样不仅易于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而且可能为科研提供灵感,从而实现知识的创新。对学习者而言,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具体情景的学习体验,有利于发掘独立思考、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潜能以及培养学生概括问题、分析问题、制定实施计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习者高级认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培训与开发(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0.
[2]安鸿章.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版)[M].北京: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186-197.
*月__日,有幸参加__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举办的书法教育培训活动,活动为期一天,包含开幕式、书法专家报告、书法教学课以及书法教育交流研讨等内容。此次活动由__区教研室__主任主持。__区教研员__做开场发言,他介绍了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字艺术,至少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书法的文化内涵及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而现今电脑、手机、邮件的介入使汉字书写的重视程度每况愈下,在这样严峻的现状下,书法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书法教育意在让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接着,实验二小阚校长致欢迎词,__区教研室申主任发表讲话,条理清晰的介绍了书法教育的重要性。随后,__出版社__总经理介绍了学生使用的书法教材的设计理念。
简短的开幕式之后,就是重量级的专家讲座——小学书法教育散谈,__老师从背景、课标及纲要、提升、教学几个方面阐述了他对书法教育的理念,报告中,__老师引经据典、文采斐然,既有干货——日常的教学经验及方法,又有硬货——小学书法课标的解读。报告由于时间限制,让人意犹未尽,扼腕叹息。报告中提到要提升书法教育教学水平要做到多读帖、多临帖、多读书、多交流。读帖就是要详观、揣摩字的笔画结构,要铭记于心,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临帖前选帖要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临帖要狠;临帖要专,不可朝三暮四、改弦易辙;临帖要恒,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临帖要用,可以集字,加强临帖时的趣味性。
书法教育要面向全体,让每个学生写好汉字,但使人人写好字,不求个个书法家。书法教育要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堂堂正正做人是基础,代表宋代的书法风格,而且成就最高,的宋四家的“蔡”原本应该是蔡京,后人不齿其为人,所以把蔡京换为蔡襄,并认为蔡襄的艺术成就蔡京之上。书法教育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并注意用眼卫生;书写时专心致志并保持不急不躁、安静平和的心态;勤于观察和思考,先动脑后动手,手脑互动;注意爱护与保养书写用具,保持环境整洁;增强日常书写的练字意识,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书法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书法基本功,读帖、临帖、摩帖、背帖并及时比对调整,“意在笔先”。书法教育要注意书写规范,“字”要规范,“法”也要规范,即笔法、字法、章法要规范。最关键的中锋用笔由于时间限制没有深入讲解,很是遗憾。
__老师开玩笑的说,第一次自己的名字也能出现在主席台,要说自己是个主任的话,也算是,因为他自己是一名班主任,他就是平阳小学一名普通不过的小学老师。不到一个小时的报告,儒雅谦逊,持之以恒,这是__老师留给我的深刻印象。
三节书法示范课分别是__市第二实验小学陈娟老师执教的《横》,__市第三实验小学郑荣华老师执教的《点》,开发区银川路小学马绍和老师执教的《欧体的基本笔画》。三位老师功底深厚,设计思路清晰,示范到位,并在巡视指导时,及时纠正,坐姿和执笔姿势的纠正也穿插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银川路的马绍和老师曾自费学习一年,年过无旬的他蹲在黑板前认真示范书写的场景,让人动容。书法教学入门学习,容易因为枯燥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而在郑老师的课堂上,孩子们精神饱满,参与感极高。这得益于郑老师课前的毛笔热身操游戏,多样化的课堂环节设计,增强了课堂趣味性,及时评价并具鼓励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展示环节则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此次学习,收获极大,首先是对书法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其次是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专业修养,从一点一划做起,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第三,书法教育要与人格教育想融合。
我的备课也是按这个要求备的,当我在写标题时有一个培训在下面提出重新分组的要求,我想,这节课就是开发利用师生源,何不把这个即时生成的问题当成我的第一个活动呢,于是我就向大家交待任务说:“以前的组都是我们培训者分,今天我想请你们来分,各位老师以现在坐的位置为临时组,请你们在五分别之内想出分组的方法,先每人写一种,然后组内汇总,组内讨论后筛选出最好的一种方法,然后找一个人起来发言,此轮发言完后,用循环的方法依次对各组的发言进行一个优点一个不足式的1+1评价,评价完成后由全班举手表决出最好的一种分组方法”。我计划用是这活动代替前面的剪角活动,然后探讨后面的问题,可老师不比学生,他们因多种原因参与性不高而此项活动没能选出更好的分组办法来,在此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就是我们上次作为培训者一起参训的老师,我称她为同学,事情到这一步,不可能不做,也不可能让我来做,要不这个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目的就没达到,此时我又将这个任务交给参训者(特殊的学生)。她让大家围成一组,轮回念“我们是务川人”成功地将组分好,分完组后,我才抛出: ①通过这个活动你对学生资源有何认识;②你认为如何开发、利用教师资源。这两个问题让大家探讨,此时不少老师才恍然大悟,这个分组活动,我利用即时生成性问题的学生资源与课堂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策略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给参训者演出一个真实版的利用现有学生资源的案例,我认为很成功,值得分享。
就这个单元,下午我在另一班培训时我的操作方法又改变了,因为资源有区别吧,此班非那班。一开始我就找到班长,我问班长:“下午天气太热,老师们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搞个热身活动,你能不能替我问一下大家?班长大力支持。我问班长:“是你来设计主持这个活动呢还是你指定老师来做?这个班长真的很能干,立即就想出让大家搞一个编故事接龙。要求:①老师不能说不知道;②每一个老师思考时间不得超过5秒;③不能答的或超时的要表演节目,由我们培训者监督。不多一会儿,这个充满着挑战、而又有趣的活动在紧张和愉快的气氛中很顺利地完成了,活动完成后我顺势抛出要讨论的问题,此时各参训者才如梦初醒一般,有个别地禁不住发出原来如此啊的惊叹声。
同一内容,我上午和下午在不同的两个班中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来培训,让参训者深深认识到老师是如何充分利用学生资源的,这是我在培训中非常成功的两个活动。我分组的方法也值得一提,参与式教学中分组是必须的,如何分好组很值得研究。
分组尽量满足如下几个要求:①老中轻三给合相对均衡;②是男女搭配相对合理;③每组尽可能都是来自不同学校;④尽可能避免领导与领导、熟人与熟人、朋友与朋友坐在一起。分组还要完成的任务:确定组长、记录员、发言顺序或方式。分组中经常出现的问题:①组内在确定组长时因过份的虚心而互相推;②组内在确定记录员时因过份的虚心而互相推;③组内在确定发言人时因种种理由而互相推。
[关键词] 远程培训;价值导向;在线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2009年以来“国培计划”项目的实施,远程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接受和喜爱。但不可否认,远程培训的质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教师远程培训继续发展的滞阻。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课程资源的实践性、提高助学教师的能力素质、强调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开发高可用的平台等,都成为了提升教师远程培训成效的途径。在众多途径之中,在线学习活动由于能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深层学习的发生、理解能力的提高和交流技能的发展”[1]等优势成为了目前触发教师远程培训质变的关键——关注学习活动及其设计与实施,研究并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正成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的良策之一。
而目前在远程教育界,关于学习活动已有较多的研究,涉及学习活动的本质、学习活动理论、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支持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策略与方法等,按理依循这些研究成果设计在线培训活动就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在当前的教师远程培训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活动设计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片面追求参与人数与规模、“缺乏情境化与多样化设计”、[2]“多以下载资源、简单讨论为主要的研讨方式”。[3]那么,教师远程培训的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去改进呢?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可能需要从在线活动的价值导向上寻找原因,并依循正确、合理的价值导向开展活动设计与评价优化工作。
一、在线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导向分析
(一)教育价值导向分析
任何一类事物产生的原因总归是有现实的需求,学习活动得到重视和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其能实现教育目标,并能凸显培训的教育价值。从微观层面来看,培训的教育价值引导了项目具体目标的设立,如“提高教师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提升教师师德修养”、“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等等。从宏观层面来看,它推动了教师远程培训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对于任何一个培训项目而言,外显的是微观目标,而内隐的则正是宏观目标,培训系统中的诸要素将形成合力,助力两方面价值的实现。依循培训的教育价值导向,学习活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只有结合实际需求和群体特点才会彰显其成效。从教师知识的结构来看,教学和教育经验的很大一部分是处于隐性状态的专业知识,认识和显性知识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成为了普通教师向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变的关键。从知识结构的特征所提出的隐性知识的认识和显性要求对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活动提供了设计导向。按照知识管理的观点,隐性知识通过“外化”成为显性知识,并通过“社会化”而引起群体共鸣。显然,“外化”、“社会化”等知识螺旋增长的需求,无法从教师远程培训中的课程资源、平台建设以及管理制度等要素中得到满足,唯有能够体现学习者“参与”和“互动”的学习活动才能吻合教师知识增长的要求,因而教师培训中应该有意识的创造或设计“外化”和“社会化”的学习活动回应这类需求。
2. 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呼唤
纵观当前各国的社会发展制度和教育政策,终身学习都作为一个关键而核心的概念频繁出现。但对终身学习能力的构成各国都有不同观点,杨帆等研究者对各类观点进行综合梳理后发现,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持之以恒的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相互影响、相互支持,共同成为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能力项研究。[4]细致分析上述各项能力项,在远程学习模式中都浸润着对上述各项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信息素养以及持之以恒的能力等都是远程学习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而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等均可通过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远程学习活动来培养。
面对全球化时代知识的快速更新,终身学习俨然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在此情景下,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为教师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创造足够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创设项目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
3. 文化基因学及价值模因的启示
仔细分析上表中所列举具有不同价值模因的人群所具有的学习需求与学习/教学风格,再对比当前教师群体的特点和培训需求,显然,当前教师主流的学习需求更贴近第六层次(绿色),欣赏差异性,并寻求一致,在学习风格上偏向合作学习以及自由公平的交流互换观点,而我们教师培训的最终目标应该努力通过跨学科融合、自由发展以及整体学习实现教师自我全面的和平表达,继而影响所负责的学生。
4. 在线学习活动的价值维度
(2)接受型—反思型。接受型则强调新知识、新信息的获取和掌握。而反思型学习活动中要求学习者以一个研究者的心态和眼光,去审视、思考、分析甚至是批判活动中呈现的各种情景以及与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该公式直观地解释了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当教师在对自己教学进行整理、思考、反省,并做出理性的选择、判断之后,能够促进自己教学观念的转化和教学能力的提升,而各种类型的反思型活动也将有利于这样的反思行为得到持续和深化。
(3)封闭型—开放型。封闭型的活动在内容、方式、步骤、顺序等方面均为既定的;开放型的活动则带有一定的生成性,其方式、频率、深度等都依赖学习者的参与情况,换句话说,学习者的参与会影响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开放型活动设计的思路体现了建构主义的思想,还原了学习者的主体身份和意识,主动、合作、交互等能力单元都将在此过程中得到体现和历练,而开放性、多元化的思维品质也将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空间。
将上述三个维度中的变量抽取出来进行对比分析,并非认为他们之间是对立关系,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例如,有意义的反思往往是在新知接受之后,而社会化活动常常需要以个人化的学习为前提。进行对比分析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学习活动的价值倾向,继而能根据教师培训的需求、主题以及参训教师的特点进行设计和组合。
(二)在线学习活动的分类及教育价值
综合前文分析,从体现学习活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角度来看,社会性、反思型、开放型的活动是教师培训活动中需尽可能要考虑设计的,但具体到不同的培训目标和课程内容,又要有所侧重。譬如,补充教师学科新知的课程,在活动类型上要倾向接受型、封闭型;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课程,其活动类型尽量选择社会性与开放型。
二、学习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层次
当明晰了教师远程培训的价值导向之后,根据培训项目及课程性质设计恰当的在线培训活动就成为了一个操作性命题。下面,我们将以“上海市共享课程项目”中的网络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为例来尝试说明价值导向的培训活动设计的角度和层次。
(一)平台工具的选择:参考工具技术的特性
相对于传统教育,技术在远程培训中绝对不是一个可选项,反而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这是不是说明技术本身决定了远程培训的最终质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很多时候,远程培训以及远程学习活动所遭遇的质量瓶颈,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从内容与技术的适切度上寻找原因。纵观当前的信息及网络技术,相对于10年以前既有量的变化,也有质的飞跃,了解每一类工具技术的特性,对于我们把握活动的效果具有前提性的意义。
(三)活动的任务设计:探寻好任务的标准
学习活动理论认为,学习任务是学习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应该完成的具体事务或者主题。[13]什么是好的任务呢?结合前文的探讨,并参考国际知名的教育技术学者Thomas C. Reeves等人总结的网络环境下真实活动(Authentic Activities)的十个特征,[14]我们可以梳理出教师远程培训中好任务的标准:紧扣学习目标,反应学习内容的掌握;以实践和问题为导向,尽可能提供接近教学情境中的实践任务;能够有效地引发学习者运用高阶思维;创造更多的自评和互评的机会,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有效地整合评价,将任务完成的过程和结果与评价挂钩。
活动任务是否紧扣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将具体反应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学习者在回答“你在学校搞教科研时遇到了哪些问题”、“请观摩比较案例1与案例2,马老师在前后两年实施评价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两个问题时,后者显然需要对课程内容有足够的理解。“就课程学习而言,学习者‘外化’的前提是有质量的‘内化’”[15]具体体现了培训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所在。
而在“上海市市级共享课程项目”中,关注学习者的实践需求贯穿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的活动任务为例,见表5,在多种活动的任务设计中都充分考虑了与实践需求的贴合度。
(四)活动的交互设计:关注学习者的参与
美国远程教育专家Moore曾经将交互分为三种类型: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交互等三种类型。[16]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的特殊性决定了构筑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之上的学习活动正是促进教师隐形知识的“外化”和“社会化”的、提高教师实践智慧的适用策略。因此,除了关注学习者与学习内容交互、学习者与教师交互外,在教师培训中,设计支持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显得尤其重要。现今如火如荼的社交网络,如Facebook、人人网等,正是通过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增加学习者自主功能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参与的积极性,提升学习者的社区归属感。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要领”的作业提交活动中,增加作业共享与互评环节,允许学员评论他人的作业的功能,赋予学员评价他人评论级别的权限等,增加了互动交流的针对性和内容深度,并充分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其他可以提高学习者参与积极性的做法还可能包括:在BBS系统中设立学员版主,允许学员发起一些投票主题;鼓励学习者主持课程中的专题讨论;吸引学习者分享自己的实践案例;提供学习者点对点交流的工具等。
此外,我们还需要特别指出,相对于远程培训系统中课程资源、培训平台等相对“静态”的要素而言,助学教师、学习活动等则略显“动态”。就在线学习活动而言,当融合不同的设计元素时,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就如作业提交与互评活动而言,作业提交本是个人化的行为,但当我们融入共享互评环节时,无论对学习者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团队氛围的培育,都将产生不同的结果,活动“总结反思”亦然。在设计案例研读或小组讨论环节时,若能根据学员讨论的情况延伸和拓展一些讨论主题,自然会使得该活动更具开放性。
(五)活动的评价设计:引导实现学习目标
培训的效果可能存在两个层次:“学习真正发生”与“学习达到目标”。“学习真正发生”评价了学习者是否真正参与以及是否保证了充足的学习时间,而“学习达到目标”方为实现学习成效的真正判断。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我们的评价往往侧重于前者,例如,考察学习者的在线时间、累计学员的发帖数和留言数、统计作业是否提交等等。上述这些考核要素使得我们的活动看起来熙熙攘攘但却收效甚微,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为活动设计中评价与学习目标的不同步,信息化时代以学为中心的评价提供了一些解决思路,例如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促进评价的多元化开放性、评价活动的参与质量而不是数量等。
可以发现,该课程中的活动以社会化、应用型、反思型活动较为丰富,这样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与本文所倡导的培训活动教育价值导向相一致。从学员填写的问卷可以看到,整套活动设计方案也达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选择“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学员占了整个班级的96%(学员98人,参与调查95人,有效问卷95份),有学员在总结中提到“每一讲中老师精辟的讲解,每一堂精彩的研究课例案例,都在不断丰富我的人生与教学的经验;每一次BBS发帖,每一场学员们热烈的讨论,都是思维的碰撞。大家精辟的理论、独到的见解,都拨动我的心弦,触及我的思想,我觉得这一切都很受用。”
回顾本文,我们呈现了活动设计中的六个关键词:价值导向、工具、类型、任务、交互、评价。“价值导向”发挥着正确而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工具”奠定了活动设计的系统功能前提,“类型”保证了从目标内容到活动形式的科学推演,“任务”确保了与教学实践的贴合性,“交互”提高了学员的参与积极性,而“评价”从实施成效方面夯实了课程目标达成度。可以说“价值导向”是活动设计的准绳,也是活动设计的起点,而借助其余五个要素可以形成科学、合理、全面的活动设计方案。我们也发现,由价值导向出发开展培训活动设计可以成为一种活动设计的思路,同时也能作为一种优化、提升的策略。从“价值导向”到活动方案的形成,实质上也是一种从理念到操作,从宏观、中观再到微观的思考过程,而以此渐次展开的学习活动设计,既可以确保活动在定位和设计上的科学和准确,也将会使在线活动在设计、组合上更为立体和饱满,并使得远程培训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彰显得更为精彩。
[参考文献]
[1] 张超,杨改学.在线学习活动的学习支持探析——基于教师有效指导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70~74.
[2] 胡小勇,徐旭辉.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网络课程的调研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4):62~66.
[3] 乔爱玲.基于成效教学理论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9):60~63.
[4] 杨帆,穆肃.终身学习能力构成及能力项关系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6):81~88.
[5] [英]苏珊·布莱克摩尔.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序:4.
[6] 祝智庭.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3~13.
[7] Beck, D. E. Stage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ultural Dynamics that Spark Violence, Spread Prosperity, and Shape Globalization[EB/OL].[2012-06-15]..
[14] Reeves T. C., Herrington, J., Oliver, R.. Authentic Activities and Online Learning[EB/OL].[2012-06-10].http://learnatics.sydneyinstitu
/file/view/Reeves.pdf/54062466/Reeves.pdf.
为打击违法违规的办学行为,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秩序,促进其健康发展,根据《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物价局、市民政局、市工商局关于开展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市教职发[20__]1号)精神,我局决定集中开展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上下联动,注重实效,依法全面整顿和规范全区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办让政府放心、人民满意的民办教育,为构建和谐__做出贡献。
二、工作机构:
为切实做好本次整顿活动,特成立__区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专项整治工作小组:
组长:徐超
副组长:王文
成员:孙学尚、周智林、窦友和、李增毅、曹宏顺、张颖、陈卫星及各街道教育办成人教育专干。
三、整治内容:
1.各民办培训学校是否面向义务教育段学生举办了“奥语”“奥数”班和同步文化课补习班;是否超出批准办学范围开展办学活动;是否举办或变相举办义务教育段学生入学选拔性考试;是否开展了营利性活动;发放的广告和招生简章是否经过备案,是否与备案内容相一致。
2.各义务段中小学是否通过民办培训学校举行入学选拔性考试。
3.各民办培训学校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办学条件是否达标。
4.辖区内是否存在未办理审批手续的“黑班”。
四、整治方式:
1、召开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负责人会议,明确本次专项整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要求其自查自纠。
2、由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织人力对区教育局审批、管理的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进行抽查。
3、由街道成人教育专干对本辖区内无证办学的“黑班”进行摸底,并配合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进行查处、取缔。必要时,可请公安、工商、物价、民政等部门配合,联合执法。
五、时间安排:
集中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__年1月17日至1月21日):整治活动安排部署阶段。对辖区内民办文化教育培训学校的办学行为状况进行全面调查,掌握情况,成立专项整治活动工作小组,制定整治方案。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是国家发展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吉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学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解决英语教师由英语新课程理念向英语具体教学行为转化的问题,为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在全省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最终形成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能够在农村基层小学发挥骨干作用的英语学科带头人;一批用于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教师资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知识更新的课程与学习资料;一批适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课或示范课;从而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摘 要 “活动单导学”是我市教育局区域整体推进施行一种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随着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改革,已经形成理论完善、操作可行、教学相长的完整课堂教学体系。随着该模式走进体育与健康课堂,体育教师面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何种途径学习和掌握该模式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形成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本文借助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研究成果,依据学校现有的校本培训资源条件,结合体育教师自我研培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出基于“活动单导学”的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活动单导学 体育教师 校本培训 有效途径
梅贻琦先生曾说:“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对于学校,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灵魂,体育教师的成长水平与成长合力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关键。为此,构建职业道德高尚、专业知识扎实、教学风格鲜明、治学态度严谨的体育师资队伍,已成为各个学校共同追求的目标。
“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唱响了如皋教育的品牌。其在文、理学科的不断实验成功,硕果纷呈的同时,开始走进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面对这个立足于体育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改革实验,如何通过有效的校本培训方式,学习该模式的教学理论,掌握该模式的操作技能,形成驾轻就熟的教学技巧和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促进和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成长?本文结合南通市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活动单导学’的师本培训研究”的成果,谈谈体育教师基于活动单导学背景下校本培训的几种有效实施途径。
一、自主规划
在学校教师成长总目标指导下,学校明确规定学习任务,由教师个体实施。体育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准确定位,自主规划,自我研培,促进专业成长。实施时,可按“自我诊断、明确需求、制定发展规划、实施自我研培、反思与总结、学习成果呈现”的程序进行。为促进体育教师的自我研培,学校体育主管部门要以激发教师内在学习积极性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制度、检查和奖惩;要积极为体育教师自主研究和培训提供物质条件,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成长规划,激发他们自主研培的热情和内驱力。
二、协同共进
体育组内的协同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同事间的协作学习有3种方式:一是组织竞赛,培训者组织参训体育教师开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知识竞赛和模式操作能力竞赛,旨在调动体育教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二是协同攻关。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参训教师可组成学习小组,相互指点,分工合作,共同攻克学习难关。三是互教互学。可通过互相介绍学习经验、轮流担任学习导师等途径交流问题、探讨问题、体验培训的乐趣。协同学习对于每个教师而言所产生的作用,不只是学习到书本的或者理论的知识,更在于能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个别自学所无法实现的。
三、课题引领
实施“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要求教师实现从经验型到研究型的转变,因而在校本培训中应把引导教师进行课题研究作为一件头等大事来抓。课题引领式的校本培训可按以下步骤来运作:(一)组织学习“活动单导学”的基本理论。(二)确立研究课题。(三)搜集研究资料。(四)通过体育教研组或年级备课组等“集体合作”组成课题研讨小组,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题研究。(五)课题研究结果的反馈:一是教师完成课题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二是教师要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经验,看取得了哪些实践成果;三是教师反思自身学习、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整改方案;四是确立下一步的研究课题,继续接受“校本培训”。这种“师本培训”是一个连续的、不断螺旋向上进展的过程,是保证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培训形式之一。
四、帮扶结对
帮扶结对式即传统的“师带徒”的培训途径。受培者一般包括:一是新上岗的教师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熟悉教材教法,掌握“活动单导学”的基本教学技能,尽快适应教育教学的各项工作。二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操作能力相对较弱的,以帮助其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三是新调入学校的教师以帮助其了解“活动单导学”教学背景,理解教学模式流程,掌握和运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技能。四是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以帮助其继承名优教师的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指导教师既可以是教师个体,也可以是教研组、教学协作指导小组等体育教师群体。指导教师主要来自校内,从充分挖掘资源来看,学校要积极组织校内外优秀教师参与本校教师的个别指导;从实际效果看,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接受指导的教师和指导教师责任到人,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使指导和被指导落到实处。
五、听评诊断
学校主管体育教学工作的负责人、导师、有关专家按照“查看课前准备――观察课堂教学――剖析教学情况――研究改进对策”这一程序对教师的“活动单导学”教学过程进行观察与诊断,开出“处方”,对症下“药”帮助教师提高“活动单导学”模式操作水平。运用该培训形式时,注意勿将其混同于传统的形式主义的听课评课活动(评课时常有讲套话、讲假话、夸大成绩、缩小问题的情况)。诊断者、被诊断者密切配合,探准“病”因,找准良方。
六、网络信息交流
网络是开展体育教师校本培训的重要平台。学校或体育主管部门可在网上举办学习讲座,定期教育教学信息,也可在网上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可在网上搜集、整理信息,了解“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新经验;教师之间可在网上互传信息,互相指点迷津;为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参训教师还可在网上与校外专家、同行进行研讨、交流,从中受到启发、得到指点。
七、专题讲座
学校根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带共性的需求,每年确定几个与“活动单导学”研究相关的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如室内理论课与室外体育实践课的相关教学策略;不同类型的实践课中技术与技能教学的“活动单”在设计上的差别;教学实践中,“活动单”出示的时机及对学生影响等等。专题讲座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侧重解决一些全局性、共同性、前瞻性和系统性的问题,侧重于信息交流;要注意适当性,不能过多和过杂。讲座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考虑,有后续活动或者要求。
八、参与互动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追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目标。以往,教师通常只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爱问“怎么样”。今天,我们的教师不仅要考虑自己的教育教学结果,还要对结果及有关原因进行理性思考,多问“为什么”。这种“追问”会帮助教师增强问题意识,永不停歇地追求教育教学更高层次目标。鉴于此,在体育教师校本培训中,应充分考虑成人在职教育的特点,综合运用问题讨论、案例分析、课题研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教师围绕“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涉及到的重点、热点问题,深入地进行教改研讨;引导教师与专家、同行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激励教师去思考他们所做及原因,改变过去一人主讲、其他人旁听的培训局面,促使大家多想、多听、多问、多做,以此达成认识的统一,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九、观摩与交流
《基于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 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二、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经过三年在总园带动园本培训活动中,我们的教师在活动教材的运用、活动组织、随机教育、班级组织等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特别是民间游戏在我园的开展,经过我们老师不断的学习、探讨,让我们在民间游戏的运用上把握得很到位。但我们的教师群体在教育教学的领域上多多少少还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在主题中,怎样的生成活动是孩子们需要的?教师该如何发现、取舍生成活动;强调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做到有效生成。教师往往在生成活动时看到了活动的价值,但是如何发挥教学内容的价值,老师们就做不好了。这一现象说明教师缺少教学活动探究主动性和深入性。此外,课程意识比较淡薄,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师以教材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将教学内容与教材等同,认为教学要“以教材为中心”,忽略了课程目标、幼儿兴趣及身心发展水平等在确定课程内容时的重要作用。
所以立足我园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教师的成长与工作进展同步,让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园的发展与时俱进,形成具有我园特点的培训工作,已成为我园园本培训工作的重点。
三、问题的提出
大自然就是活的教育,广阔的自然资源一直是农村幼儿园广为运用的。孩子们用泥土来构建和塑造;用石头、豆类来装饰;用树叶、麦秆来操作;用种植和饲养还劳作等等。如何让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土材料与现代化有效结合,成为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课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走进身边的大自然,去发现、探索自然中隐藏着的教育价值与智慧,并不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为基点,将我们身边的自然力量引进集体教学课堂。
我园的园本培训,将从“基于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方面入手,引导教师将“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在总结提升和反思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寻求专业的引领、理论的支撑;对老师的自我修养、基本技能、知识结构的更新和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园本培训目的
1.以“基于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为载体,指导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逐步提高教师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运用教材、有效生成活动的能力。
2.让老师成为“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研究的主体,不是旁观者,不是陪衬,而是真正的研究者、亲身体验者,推动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渴求、学习和应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3.以“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为研究主体,注重发掘教师的实践智慧,教师的团队协作精神,注重发挥教师集体的教育合力,在设计活动、实施活动、反思活动的过程中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
五、培训对象及形式
培训对象:全体在职教师
培训形式:采取以集中参与式、教师的自我反思为主的多种培训形式。包括专题学习、主题研讨、案例教学、教学观摩、协作交流等。
六、培训内容
(一)教育理论学习
1.学习《幼儿园指导纲要》。通过教师自学、集体学习了解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关键点。
2.预设理论学习:“什么是农村资源”
“农村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农村资源如何融入集体教学活动中”
以上理论的学习将根据培训的实际情况采用自学、集体学、相互交流的形式开展。
3.教师自学摘记若干篇文章,并开展理论交流活动2次。
(二)专题的讲座:邀请园长就“如何剖析教材”进行一次讲座。
(三)经验共享:“目标的有效落实”(分年龄段、分领域)
(四)集体教学活动设计评比
(五)现场观摩与研讨
以“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为主体,通过讨论活动思路——观摩教学实践——自我评述——集体研讨——形成改进方案——重返教学现场——汇集实践经验——分享教育智慧为模式进行一课二研活动。
七、主要措施
1.理论学习支撑园本开展
(1)继续学习贯彻新《纲要》和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组织教师重温幼教专业理论,学习前沿理论,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拓宽知识结构,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逐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网络技术等,学习围绕主题为“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活动”的相关内容。不断积累相关的理论知识,为研讨活动做好有力的铺垫。
(3)延续“读书活动”的良好习惯,自我学习一些与“农村资源”相关的知识,并能及时做好摘抄、记录工作,在不断为自己充电的同时,加强此方面的理论知识。
2. 让经验分析成为动力的起点
通过教研活动平台,集结教师们在自我不断学习、发现、探索中,畅游经验分析方,运用经验来观察、分析决策对象和环境,提出来出咨询意见和方案的方法。
3.思维碰撞,形成观点交集
在园本培训活动中,把教师们提出的观点进行探讨、交流、总结,选取一些有教育价值的观点,并根据这些观点收集相关的材料,去深入集体教学活动。
把讨论的观点作为进行集体教学的有力理论基础,通过材料的收集、教学活动的设计,把农村资源融入到集体教学中。
【1】
更多关于2011年幼儿园园本培训计划的文章 >>
【返回 栏目列表】
4.案例剖析,自我反思
案例分析是我们自身成长的一个好方法。通过真正走进课堂,将在集体活动中发生的片段,围绕某一个点,进行阐述,将自己是如何更好将农村资源利用在课堂上的策略或者活动过后的点滴反思进行案例交流。
5.一课二研,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
对于活动设计的基本格式和要求做了一下全面的梳理,使教师们对于规范的设计方案有所了解。在观摩后,从目标的定位,整合的形式、内容、方法等不同地方进行分析,经过讨论提出了更完善的设计思路和活动内容,然后,教师再次实践、观摩并讨论,在总结梳理中教师们的理念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6.互相听课,取长补短
本学年我们以“农村资源融入集体教学中”为主题,通过同事间相互听课,发现其活动中的亮点,并能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利用交流的平台提升教育教学经验。
八、培训管理
1.参培教师必须准时参加培训,无故不能迟到、早退、缺席。
2.参培教师必须严格遵守学习纪律,认真做好学习培训笔记。
3.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及时总结。
九、考核办法
(一)培训学时、学分
集中理论学习:9课时;专题讲座:5课时;教学活动展示及研讨:36课时;活动评比:2课时;案例探讨:8课时;共计60课时。计24学分。
(二)考核办法
过程考核:20?;教学展示活动:50?;案例撰写於分析考核;10?;活动设计评比10?;摘记理论考核:10?。
考核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
注:
过程考核:考核参训教师平时的学习表现、态度、参与程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
教学展示活动:主要以教学量表为依据,考核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案例撰写与分析、观察笔记、摘记理论考核:各两篇,有由教研组长进行检查,考核期适量与质量。
【2】
[关键词]青少年培训 素质教育 社会效益
一、 青少年宫业余培训是对应试教育的拾遗补缺
作为公益性机构的青少年宫所进行的业余培训教学活动,其机构性质决定了它并不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它应该是学校教育的延展和补充。它的主要对象是在校学生,也可以理解为课余培训。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业余培训作为第二课堂有着第一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业余培训的因材施教原则更多地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这种学习不是强迫性的,而是出于学生内心的喜好,学生的学习天分得到了很好地挖掘;另外,业余培训活泼且有激情的课堂形式,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团队意识,这也有利于学生人格意识的健康发展;业余培训非常重视的社会参入意识——如各类比赛、演出、实际操作等——正是学生不断认识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
业余培训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的安排,由于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极大地补充学校教学内容,弥补学校教学的不足,应该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通过丰富学生生活、拓展学生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
业余培训遵循教育规律也应有其教学原则:第一,人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课堂教学和活动安排中都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充分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发挥出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在学习中自由、自在、自觉、自发地体会学习的乐趣。第二,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要记住素质教育是业余培训的主要诉求。第三,业余培训应该是在尊重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应试教育有着不容讳言的不足之处,但它却是基础教育不可少的部分。业余培训应该是有益的延伸和补充,课程和活动的安排要做到兼顾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第四,业余培训一个重要原则是“有教无类”,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观察、分析自己的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学生共性和个性发展的足够空间。发现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老师要合理安排课程,着力深挖学生潜力,找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亮点。
二、 业余培训必须注重社会效益
无论何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应该以社会效益为终极目标,社会效益是教育活动的唯一准则,是教育公益性质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公平的综合反映。以赢利为目的的教学活动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功利性的教学活动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只有注重社会效益的教育才能做到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如果将教育比作生产活动,要使生产成果成为有效:首先,从使用价值上来看,生产成果,无论在质或量上,都必须符合社会一定阶段的实际需要,也就是说产品的使用价值必须得到实现;第二,从价值上看,生产产品所消耗的,应该取得相应的生产成果。只有这样,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所取得的生产成果才能成为有效的,而这种有效的生产成果我们称之为“效益”。教育假若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基于以上理论的阐述,我们完全可以要求教育生产出社会需要的“效益”,不能产生社会效益的教育模式是不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
业余培训的教育模式可以弥补应试教育的误区,努力促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良好发展。我们知道:能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教育是否具备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中国在21世纪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取决于教育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
三、素质教育可以让学生自主、自知
我们理解的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人才素质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其中思想素质是灵魂,文化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生活方式。通过进行素质教育启迪学生的学习天分,使得受教育者在道德素质、健康的体魄、能力及眼界的拓展以及个性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它的未来性,素质教育不是为了应付这样或那样的考试,主要目的还是个人全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以及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启迪心智,孕育后续发展的潜力,实现学生的最优发展。
通过素质教育,我们力图培养的人是一个有足够的自主意识的人,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人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应具备的最基础的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人的素质是一种以先天禀赋为基础,在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要素的总和。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受教育者由自然人成长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使受教育者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一个文明的社会人。素质教育使得基础教育返朴归真,将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础教育。
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四、加强素质教育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必要
充分培育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使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解放,从不断自知到不断增强自主意识,个性的尽力释放会带来巨大的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教育精神,而这些就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所有教学活动中,除了调动学生们的参入意识、自主意识,更是要启发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提问。因为提问才有互动,提问才体现了积极思维,而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根据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由思索”的教育思想,健康的教育是让受教育者“个性”得到健康、自由地发展。这样的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解放学生的“个性”,因为只有个性得到解放和发展,才能够谈得上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才在情理之中。
同时,创新思维不仅来源于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和深入钻研,也要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知识面,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都必须有广博的知识作基础。因而文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力 、创造力都是基于个体能够掌握的知识面,其中文化素质可以完善思维方式,想象力可以让思维自由驰骋,是创造思维的来源。
五、着力学习环境的营造、激发学习者的潜能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能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决定学习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氛围、平等交流的教学姿态,以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用民主平等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积极参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将每一个学生当做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因为学生不是简单的容器,被动的灌输无法滋润他们的情感,所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切互动的学习气氛尤为重要,也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正面的评价更多的对学生进行鼓励,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对老师的戒备心,师生间在愉快的情绪中相互接纳,教学相长,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在业余培训的教学活动中,培训部也应该多组织与教学相关的活动。在教学点布置宣传栏刊登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刊登学习心得用以交流学习,帮助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刊登自己的学习成果等等,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强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参加如舞蹈、作文、绘画、航模、机器人等等的相关比赛活动,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创造。在活动结束后,任课老师应该要求每个学生提交小论文或者活动纪实等,汇报活动的心得。教师应该在学生的小论文中找出学生的思维闪光点或者不足之处,通过及时沟通,给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掌握好知识的同时,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学生通过参入这些活动扩宽了自己的眼界,个人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六、业余培训的师资要求
业余培训的目的也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因而就必须让学生在一个身心愉悦的学习环境中释放个性、学习知识。因为业余培训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有其特别的要求,所以对老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其实有着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应该在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强调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认识到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掌握好应该学习的知识,而被动的灌输只会磨灭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教学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掌握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
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观念、能力、学识等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实施以及教学活动的成效。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再则,老师在教学过程应注重情感的投入,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能够极大的提高学习的效率。老师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投入,还应该激励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探索学习的核心,一个好问题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应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努力营造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以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个人魅力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加以合理运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样,教育才会更全面、更和谐,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也才能真正达到我们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道玉.知识·智力·创造力——谈创造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根据国家文化部对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要求,对大理地区所有进行艺术等级培训的,无论是学校、社会团体、个体应进行清理,对不具备进行少儿艺术培训教学的培训班坚决取缔;条件不过关和不符合要求的责令整改,合格以后才准予进行招生和进行教学活动;对进行少儿艺术培训教学活动的师资队伍严格把关,把那些以进行艺术教学培训为幌子,实际敛取钱财的人挡在文化艺术培训的大门之外,保证业余艺术培训班的师资的纯洁和高水平、高起点和有较高的艺术教学质量.
2.业余艺术培训自身建设
要向专业化、高标准努力业余少儿艺术培训班的教学活动受学生来源广,绝大多数是中小学学生的客观因素制约,其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周六或周日,安排的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正常学校学习下进行,要做到课程安排、教学方法正规化、科学化,采用全国育和考级教材,保证少儿业余艺术培训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质量。同时配合艺术培训教学进度应适当进行一些乐理知识教学,采取具有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在进行业余艺术培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除了严格遵循《考级教材》教学外,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条件、兴趣加进一些自己编写的内容来提起学生学习艺术热情和兴趣,再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教学,收效会更好。社会办业余艺术培训教育,要在培训班自身建设上向专业化、系统化发展,教学活动要向高标准方向努力,教学中因材施教。例如:业余古筝艺术培训的要求,一是初学时期原则上按照初级课程进行教学,以教师示范为主对音区、节奏、音准,以及每一个基本的指法(如“钩、托、抹”)都要求学生做到准确、标准、到位,以求夯实根基。二是练习曲时期以教材为主,循序渐进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以民歌曲目为主进行教学弹奏。三是节目时期,即把所教所学曲目组织成不同形式的演奏会、音乐会为学生获取公开上台演出的机会,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业余少儿艺术培训需要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彭博,信息、美术共创奇葩冲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6:21-23.
关键词:教学目标;问题化;活动化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175-03
目前中小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除了教学目标表述不规范、抄袭教参样例等已经得到公认的现象存在外,还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目标与实际实施的教学活动出现两张皮现象,即实际实施的教学活动与所设计的教学目标之间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脱节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教学目标不能达成,教学活动无的放矢,进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本文拟通过具体案例的呈现和分析,对备课效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一、案例呈现及简析
案例背景:自2009年底开始,海南省在全省展开“教学基本功”中学教师全员培训项目,第一个基本功便是“备课基本功”的培训,培训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按照学科分组,每组确定一个课题,根据培训内容进行现场备课,经过组内和组间交流,以及现场汇报和点评,学员再进行修改,最后形成最终的教学方案。此种培训模式被移植到深圳海滨实验小学,也同样获得较好的培训效果。本论文所选取的案例修改来自在上述培训中收集的较为成功的案例。在此对相关的老师表示感谢!
课题1:什么是周长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长的概念。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②能举例说明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周长。③能解释“一周”的概念。
2.运用周长概念解决实际问题。①会测量和计算简单的图形的周长。②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
起点能力:能正确指出物体或图形的“一周”。问题:你能用摸一摸的方式找到物体或者平面图形的“一周”吗?活动1:“摸一周”,指出数学书、镜子、正方形、树叶……的一周。活动形式: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活动2:“说一周”,结合上面的物体或图形说一说什么是“一周”。(沿物体表面或者平面图形的边线从出发点出发,再回到起点)。活动形式:教师指名,学生个别发言。
使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问题1:你能找到物体表面或者图形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表述什么是周长吗?活动1: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活动形式:同桌之间相互演示,评价。活动2:摸一摸下面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事物平面图形,分发至各组)。活动形式:请学生分别摸一摸。活动3:在纸上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活动形式:同桌互相检查,全班交流展示。活动4: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活动形式:同桌互论,教师指导发言。问题2:你能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吗?活动5:下面蓝色线条画的是它们的周长吗?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全班展示交流。
使能目标2:能测量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问题:你能说一说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活动:先测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活动形式:独立完成,同桌检查,指名交流。
终点目标: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问题:你能说一说如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吗?活动:比较下面两组图形的周长。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整体上看,该教案线索突出,纵深分明,结构清晰,设计的活动既有方向又有空间,体现出备课的效度,即为上好本节课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和支持。进一步分析,该教案呈现出如下显性特点:整个教案由终点目标、多个使能目标、对应的问题和活动组成,每个使能目标都对应相关联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而该教案更隐含如下的隐性特点:
1.递进性,各个使能目标逐渐提升,直至一节课的终点目标,比如,使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是使能目标2“能测量和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必备前提,使能目标2是使能目标1的后续动作。
2.逻辑性,所有的核心问题形成内外关联的问题链,直至最终达成一节课的终点目标,比如,使能目标1“能举例说明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周长”产生两个问题,即问题1“你能找到物体表面或者图形的周长,并用自己的话表述什么是周长吗”和问题2“你能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吗”,问题1主要达成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问题2是在理解基础上,通过运用概念辨别给定图形是否有周长,是对概念的变式举例,也是对概念的理解深化。另外,这些问题又与使能目标2对应的问题“你能说一说怎样计算这些图形的周长吗”又是前两个问题的进一步提升。
3.丰富性,首先在于核心问题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其次在于教学活动的学术性和真实性。比如,上述例举的各个问题,涉及理解型、运用型、分析型等类型,因此,核心问题的多元性和层次性是好理解的。那么,教学活动的学术性和真实性如何理解呢?“真实性”是学生学习投入和个人意义获得的前提条件,是作为意味着“自我实现”的概念而成立的,“真实性”不在于权威化了的作品,而在于创造并享受作品的主体(作者、读者)内部的“真实性”(内心的声音)探究这一主体。“学术性”是指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的“可探究性”,“可探究性”是就学习活动的内涵而言的。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已经密切关注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但是,如果不引导好奇心进入理智的水平,好奇心便会退化或消散,而能把好奇心引入理智的水平,正是在于教学活动的“可探究性”,即学术性。比如,上例中使能目标1的五个教学活动很好体现了其学术性和真实性。
从上述分析可知,该教学案例的隐性特点更应该受到重视,因为它们体现出备课教师的思路和主线索,更体现了由使能目标导引、教学问题支撑的教学活动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这些隐性特点才是影响备课效度的始作俑者。
二、备课效度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何谓备课的效度,简言之,即是指中小学教师的备课过程及结果,是否能够或者多大程度上为促进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可能,而要最大限度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可能,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且一定意义上,后者似乎更为重要。众所周知,教学目标(包括使能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指挥和调控着课堂教学的进程,并指引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和落脚点。教学问题是指教师精心设计的、具有相互逻辑关系、支撑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提问,如果某个核心提问被删除,教学活动会显得杂乱、无章可循,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是蕴含相应教学目标、由教学问题所支撑的解决某个核心问题的动态过程,一节课中的各个教学活动之间相互衔接和延展。其中所提及的“核心问题”是指: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创造的、重要的提问。基于此,结合前述案例及其分析可知,在备课时,密切关注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和递进性、教学问题的思考性和逻辑性以及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学术性即丰富性,是首要的、必要的,也是容易理解和达成共识的。那么,教学目标、教学问题和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又如何重要地影响着备课的效度呢?首先论及教学目标(包括使能目标)与教学问题的关系。教学问题产生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问题生成的源头,由此,当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了这些核心的教学问题后,相应的使能目标也就达成了,进而达成最终的教学目标。其次论及教学问题与教学活动的关系。教学活动的真实性和学术性来自于教学问题,教学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内在活力,即是,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解决教学问题时的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共同合作的过程。最后论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关系。基于上述两个关系的论述可知,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内核,教学活动蕴含相应的教学目标,二者依托教学问题而联系、而融为一体。以上所论及的归结起来即是:教学目标细化与问题化;教学问题活动化;教学活动蕴含教学目标,是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中的第一列表示了教学目标的分解与排序,箭头所指表明“倒推式”分析思路;第二列表示了教学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箭头所指表明教学问题的思维递进方向;第三列表示了教学活动之间的关联性,箭头所指表明蕴含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的行进方向。横向的两个箭头清楚表示了教学目标问题化、教学问题活动化、教学活动蕴含教学目标的含义。如果三者关系果真按照上图得以实现,至少可以解决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互不相干的两张皮现象,也可以解决教学活动“有形无实”的现象,还可以解决教学问题“无的放矢”的现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课的效度也就显现出来。
三、相关案例再认识
课题2:太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出和写出13个生字,16个词语。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3.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能说出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起点能力:具备初步的查字典理解词语的能力和初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使能目标1:能正确写出13个生字,16个词语。问题:通过查生字词,你们能正确朗读和正确书写吗?活动:字词擂台。活动形式:自读,互读,抽读,“开火车”读,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PPT)。
使能目标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有关太阳的知识。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的特点吗?活动:太阳揭秘。活动形式:默读课文,小组交流,个别展示,与教师参与指导(ppt)。
使能目标3:能解释和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问题: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解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吗?。活动:太阳之光。活动形式:学生朗读,小组交流,个别展示,教师指导。
终点目标:能初步阅读说明文,知道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问题:找出文中介绍太阳的句子。并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活动1:找一找,说一说。活动形式:学生圈画,小组交流,个别展示,教师指导(PPT)。活动2:连连看。活动形式: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个别展示,教师指导(PPT)。该案例是怎样体现“教学目标的细化和问题化”,以及“教学问题的活动化”的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过程,也是图1所展现的纵横关系的具体体现:
1.教学目标的分解与排序。教学目标编制与规范表述后,接着就要对所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与逻辑排序,以找出各级使能目标,为后续的教学目标问题化和教学问题活动化打下良好基础,从而真正纠正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施互不相关的状况。
终点目标能初步阅读说明文,知道说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使能目标3能解释和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使能目标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有关太阳的知识。
使能目标1能正确写出13个生字,16个词语。
起点能力:具备初步的查字典理解词语的能力和初步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教学目标的问题化。教学目标需要通过教学问题才能与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教学目标问题化主要通过对目标的显性化和具体化,以及把目标的措辞进行转化来实现。
终点目标问题4:找出文中介绍太阳的句子。并说说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使能目标3问题3: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应句子,解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吗?。
使能目标2问题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的特点吗?
使能目标1问题1:通过查生字词,你们能正确朗读和正确书写吗?
关键词:教育均衡 教育公平 教师 教育教学知识 类别 获得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与他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多寡厚薄密切相关,厚积才能薄发。作为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了解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分类,在此基础上,知晓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的途径,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一、教育教学知识结构分类
在“教师教育教学知识”中,认知者是教师,被知体是教师自身所知道的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知识。从构成来讲,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包括影响教师观念和行为的系统的认知和体验。以教学活动的空间要素为分类维度,将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分为五个方面:
1、意义性知识——为什么教学
教育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教师不但要有明确的短期教学目标,还要有清晰的长期教育目的。在教学活动中,“为什么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定向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
明确“为什么教学”,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起点。教师能否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能否全面、准确地掌握开展教学活动的目的、价值、意义等知识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高低的一个必要前提。
2、本体性知识——教学什么
“教学什么”就是本体性知识,它是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也是教育教学活动本身的意义所在。
本体性知识是指关于教学内容的知识。这类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内容组织的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从阅读材料、课堂、老师及其他的经历中获得的有关某一学科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科的事实、概念、学科的程式及相互联系、学科中产生和确立命题知识的方式和方法、学科知识的信念,形成学科的知识理念等知识。学科内容的知识主要指作为教学活动中的学科的主要概念、方法与学科性质的知识与信念。内容组织的知识主要指教师对教材的知识结构、逻辑体系等的横向、纵向的认知与把握。
3、主体性知识——谁教学谁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须要掌握“教者”(自身)和“学者”(学生)的知识。
在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了解不同班级学生的特点,既要掌握学生阶段性发展的共性特点,又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既要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关于学生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全体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别学生的个性风格、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发展需求等方面的知识,也就是说既包括学生特点的知识,也包括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知识。在学习方面的知识主要是指学生学习具体的概念要具备什么知识,在学习中会在哪些领域出现学习困难。
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他们往往因各自的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经验、生活阅历、文化底蕴及兴趣爱好等不同而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培养和运用不同的教学风格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教师的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对自己的特点(性格、气质、能力等)和教学风格的认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认知,对自身教学效能的感知,以及对自己认知的认知,并根据认知特点如何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等等。
4、策略性知识——怎样教学
策略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特定的内容和特定的学生,在课前或者在课中根据特定的情境制定教学活动的若干方案,并根据当前形势发展选择某一更适合的方案进行实施。
(1)关于教学背景或者教学情境的知识,指对教室、学校、家庭、区域、国家等可能影响教学活动成效的知识。这种知识既有国家层面、社会层面的宏观环境的环境,也有教室层面、个体层面的微观环境的知识;既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与教学活动有关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知识,又有政治盼、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社会生态环境的知识,还有精神的、心理的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心理环境的知识。
(2)关于教学的普遍性知识,主要指超越各具体学科而普遍适用于各个学科的一般性教学知识,它包括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学习的基本原理,涉及如何设计教学、如何实施教学、如何总结教学的知识。
(3)关于特定学科教学的知识,主要指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面对特定的教学环境、特定的学生,教师将所教学科的内容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相融合而生成的对具体课题、问题等内容如何组织、呈现、表达的知识,如何运用教学策略才会取得更好效果的知识。它是教师教学知识的核心部分,既是教师特有的、影响教师教学活动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学科教师与学科专家、教育专家的不同之处。
5、评价性知识——教学得怎么样
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要有评价自己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知识,即评价性知识。评价性知识主要指教师所具有的关于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结果的肯定与判断的知识,并能根据评价反馈对教学活动作出及时改进与调整的知识。
以上五种知识的区分主要是以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逻辑的。意义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因和起点,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目的和价值问题;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与材料,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内容问题;主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它解决了“教”和“学”的对象问题;策略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手段,它解决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方案问题;评价性知识是教学活动开展效果的检测和反馈,对教学活动起着促进、激励、导向等作用,它解决了检测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是否达到目的这个终极问题。
二、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得途径
教师教育教学知识获取的来源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宏观外部的因素,也有微观内部的因素。在此,借助相关调查分析结果将获得途径进行梳理,在分析影响教师教学知识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指出教师教学知识的来源:
(一)作为学习者的经验
教师在接受正规职前培训前作为学习者的经验,也即工作之前的经验,还包括学校、家庭及其他日常生活情景所获得的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经验。
(二)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就是为了给未来教师提供足够的教育教学知识,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丰富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知识的结构内容。
(三)在职培训
在职培训主要是教师所接受的正规的即有明确目的的专业培训,可以是学历培训也可以是非学历培训。
(四)有组织的专业活动
有组织的专业活动主要是指由教研组、教导处等机构组织的一般性会议、研讨会、课堂听课等组织活动计划。
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反思等行动研究及后来的经验;与同事的交流和向老教师学习、观摩;以及职前在大学及师范教育中获得的“教科书知识”与“职前知识”等都可以帮助教师获得自身所需的教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