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趋势范文

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趋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2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村电商行业发展趋势

篇1

艾瑞咨询最近的《2017年中国移动电商行业研究报告》表明,移动端流量红利消失,移动电商下半场角逐开启;核心竞争点从基础服务转为个性化精准服务;老牌电商企业优势依旧,垂直领域崛起移动电商新势力;线上线下融合、大数据驱动、社交化内容化营销为发展新趋势。

1、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背景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平稳发展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20.2万亿元,增长23.6%。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继续稳步发展。其中,网络购物占比为23.3%,相比2015年占比升高,发展势头良好。

网络购物仍是零售主流渠道

根据艾瑞咨询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数据,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4.7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14.2%。网络购物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仍是目前零售的主流渠道。也就是说,平均每100元社零消费中有14元来自线上。

艾瑞分析认为,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日益成熟,各家网络购物企业除了继续不断扩充品类、优化物流及售后服务外,也在积极发展跨境网购、下沉渠道发展农村网络购物。在综合网络购物格局已定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瞄准母婴、医疗、家装等垂直网络购物领域深耕,这些将成为网络购物市场发展新的促进点。

网络购物市场进入移动消费时代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移动网购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比达到68.2%,比上年增长22.8个百分点,移动端已超过PC端成为网购市场更主要的消费场景;与此同时,2016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TOP10企业移动端用户增速远超PC端,App端用户增速达27.1%,PC端仅增长9.6%。艾瑞分析认为,2016年移动端交易规模占比继续扩大;移动端成流量主来源。用户消费习惯的转移、各企业持续发力移动端是移动端不断渗透的主要原因。

网民红利渐失,移动电商探索存量增值

移动购物最主要的优势是便利、随时随地,而智能手机的发展为这种便利提供了最直接的条件。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普及率的提高,网民规模及移动端网民规模增速均放缓。艾瑞咨询分析,2016年中国网民数量超7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6.6亿人,市场增量空间减少,移动端流量红利消失。

2、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移动电商开启下半场

2013-2014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电商进入风口期,新一轮移动端网民红利带动许多新兴移动电商发展。2015年移动交易规模占比超过PC端标志移动电商时代正式到来,流量、速度比拼转为用户精细化运作。

各大电商企业持续发力移动端

数字营销预算小于20%的电商企业用户占比最多,为31.0%,而预算在80%以上的电商企业用户,占比27.6%,整体呈“两级分化”。此外,86.2%的电商企业用户2015年数字营销预算较2014年有所提高。

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移动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为3.3万亿元,同比增长57.9%,增速放缓,首次低于100%。移动购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

新兴移动电商势力崛起

从艾瑞mUserTracker数据来看,2016年手机淘宝月度独立移动设备覆盖数最广,遥遥领先于其他电商网站;京东次之,唯品会紧随其后,传统电商巨头优势依旧。此外,依靠移动电商红利发展起来的新兴平台发展迅速。例如闲鱼、贝贝网,月度独立移动设备覆盖数均保持比较强劲的增势。

3、移动电商时代典型企业案例

天猫:传统成熟电商企业典型代表

天猫为传统PC购物时代的强势品牌,也是移动端转型成功的典型代表。主要得益于大平台的自愈能力,拥有较多的资源和雄厚的势力进行转型布局。目前,天猫已经拥有4亿多买家,5万多家商户,7万多个品牌。目前积极布局跨境和020业务,继续完善阿里电商生态圈。

经过多年积累,天猫平台成为大卖家和大品牌的集合,拥有较高的网站知名度和用户沉淀的大数据,不断优化平台服务体验,可以提供全渠道的解决方案。在新一轮线上线下融合布局中,拥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唯品会:特卖电商领域的领先者

唯品会的限时特卖模式槠浞⒄棺畲蟮奶厣。目前品类由服装向母婴、美妆类扩展,同时布局跨境业务,由垂直向综合领域发展,拥有优秀的买手团队和较强的营销、运营能力。

贝贝网:移动电商新势力典型代表

贝贝网于2014年成立,是国内领先的移动母婴特卖平台,发展迅速。2016年6月,上线2年,完成D轮融资。其中D轮融资金额达1亿美金,投资方为新天域、北极光、高榕资本、今日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拥有移动互联网行业多种资源,是移动端流量红利时代和应用市场红利时展起来的典型代表。

“妈妈经济”囊括母婴市场、女性时尚市场、家居用品市场,贝贝网围绕母婴人群发展垂直用户经济。

“妈妈经济”的核心观点就是每个妈妈背后都是一个家庭,整个“妈妈经济”将满足家庭消费所有需求,包括给小孩买东西、给妈妈自己买东西,给家里买东西,围绕妈妈人群购买力进行的业务拓展成为“大母婴”市场新的经济助力增长点。2016年纯母婴用品线上交易规模为0.5万亿元,大母婴概念下市场交易规模为1.6万亿元,在整体妈妈经济中渗透率较低,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蘑菇街:模式历经转型的移动电商

蘑菇街最早为电商导购平台,2013年下半年淘宝限制导购业务之后,转型为垂直电商。2016年蘑菇街与美丽说、淘世界合并,目前发展为集B2C和C2C模式为一身的女性时尚电商,社交、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成为发展特色。

4、中国移动电商行业发展趋势

全渠道、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趋势

移动电商时代,消费者的需求和网购发展环境均有较大改变,用户希望随时随地精准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由于商品供大于求,单一渠道发展的增量空间有限,线上和线下均在布局全渠道发展。线下消费体验和线上购物便利的双向需求将带来线上和线下购物期望值的融合,未来线上线下融合、打造持续性的品牌价值是新零售时代的重要发展趋势。

社交化分享是移动电商时代新营销方式

与传统电子商务企业通过一个平台聚集所有商家和流量的中心化模式不同,去中心化的电子商务模式是以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平台为依托,通过自媒体的粉丝经济模式的分享传播来获取用户,消费者的购买需求会在人们碎片化的社交场景中被随时激发。例如贝贝网开设红人街频道,融合了社交、内容及直播等新型营销方式,达人分享服饰搭配并通过与粉丝的互动引导用户消费。

内容化、粉丝化、场景化成为发展新方向

移动电商时代,用户的消费路径和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从搜索到推荐,用户对精准内容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场景化,移动购物模式多样。内容化、粉丝化和场景化成为吸引流量的新方式。各大移动电商网站纷纷布局内容营销。

垂直品类经济或人群经济成为发展新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各方面消M力量兴起。一方面,90后、女性等细分用户成为消费新动力;另一方面用户更加注重商品品质,更多选择符合自身特征的商品。在此基础上,基于特定品类和特定人群的垂直经济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例如贝贝网围绕母婴人群发展的“妈妈经济”,基于特定人群,打造一站式购物入口;以易果生鲜为代表的生鲜电商和以土巴兔为代表的家装电商崛起,基于垂直行业深入发展。其中,2016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超900亿,艾瑞预计2017年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移动电商将提供愈加精准的服务。

篇2

1.市场基础的优质性

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良好的市场基础,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订单比较有特点,其一般都是小批量的订单,而且频次比较高,适合我国外贸企业碎片化的经营方式。跨境电子商务可以促进我国的国际贸易往来,可以促进进出口贸易经济的增长,有利于开辟出我国电子商务的海外市场。电子商务需要有较多电商的支持,在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商品供应链的完整性,我国拥有目前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是全球最大的跨境网购国家之一。有了优质的市场基础保证,可以促进电商国际贸易往来,可以使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产品扎根国际市场,有利于提高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

2.跨境电商平台的构建

我国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时间不长,但是入驻的企业比较多,这些企业中很多都是外贸企业,在电商贸易平台中,有着较多的供应商,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具有快捷性,其中间环节比较少,可以节省顾客的时间,还可以降低交易的成本,通过物流可以使用户更快的收到购买的商品。利用第三方平台,可以促进电商的发展,建立跨境电商平台后,可以保证国际贸易的网来,比如阿里速卖通这一交易平台建立后,可以保证跨境电子商务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3.政府的大力支持

通过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可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更快的发展。电子商务行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其可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所以,政府部门对这一行业也比较关注,并出台了较多的政策对电商企业加以支持,使得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在拓展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大大减小了,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跨境电子商务市场的环境更加健康、稳定。

二、我国跨境电子商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面临的问题

(1)中小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阻碍第一,许多中小企业受困于传统的销售思维,在传统贸易和跨境电商之间的抉择中显得犹豫不决。担心传统的业务会被跨境电商分流是众多中小企业的普遍心病。而中小企业正是跨境电商行业的中坚力量,它们的转型与否将影响着跨境电商的发展。第二,对于已经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仍然存在诸多壁垒障碍。尽管商务部了对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支持政策,但是短期内的海关通关手续问题,税收问题等解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很多小型外贸电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获得正规的进项发票,无法提供与海关匹配的报关单,按照现行的法律规定不能够享受到退税待遇。此外,在跨境邮递货物、商品的退换货问题上,也因海关监管模式直接产生不小的执行障碍。

(2)跨境物流发展滞后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这跨境物流体系不够完善的问题,跨境物流的发展具有滞后性,这与跨境电子商务订单的特点有着一定关系,由于很多订单都是小批量的,所以,跨境物流的运送规模也比较小。物流行业对电子商务行业有着较大的影响,其是连接客户与电商的纽带,只有提高跨境物流的发展水平,才能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市场更快的发展。跨境物流如果采用传统集装整箱的方式,则工作效率比较低,而且产生的费用比较高,不利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必须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这样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中电商不断增加的发展形势。

(3)跨境电商企业的建设水平比较低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中,企业间的竞争愈加激烈,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需要做好品牌建设工作,但是很多企业只是打价格站,没有从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服务质量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入手。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要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能过多的依赖政府部门,要做好跨境电商的市场规划工作,企业一定要加强品牌建设,要不断的提高产品质量,还要提高服务的水平,这样可以留住更多的顾客,还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才能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中稳占一席之地。

2.应对措施

(1)政府层面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只是刚刚起步。在下一步扩大覆盖面的工作中,政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政府应该做好规划引导的工作,在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结合我国现状制定一套完善的跨境电商规划计划。②要加大对跨境电商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扶持第三方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的发展,力争让更多中小跨境电商企业享受到一站式平台服务。③政府需要细化对跨境电商的监督和管制,制定关于跨境电商的法律来保护中小企业避免遭受损失,从法律层面上对跨境电商进行监管。

(2)物流方面在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好跨境物流的建设与发展,这样才能使我国电商开辟出更多的海外市场。当前跨境物流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成本过高问题,二是发展水平比较低的问题。笔者针对跨境物流问题提出的建议有:首先,建立跨境物流园区,做好国际货运工作,可以在我国口岸城市中多建立一些这样的园区,政府部门还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这些公司进行扶持,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物流运输的成本。国际货运公司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提高物流运输的速度,要提高仓储能力,还可以提高配送的效率。其次,可以建设海外仓储,要做好监督与控制工作,还要做好国际市场的考察工作,提高仓储量,降低经营的成本。最后,可以建设第三方物流,建设跨境的物流企业,通过委托的方式,制定出合理的经营与运输方式。

(3)自身品牌建设在全球化经济的影响下,中国传统的外贸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一号发展品牌战略来实现企业的转型。外贸企业要注意对其内部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尤其是模仿和同质化的问题一定要摒弃,加大创新力度,保持优质的服务,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使得国际消费者能够主动的购买企业的品牌产品,实施多样化的发展战略,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发挥出电子商务平台的流量优势,整合企业自身的资源,努力打造出属于企业自身的品牌,从而推动外贸企业的发展。

三、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路径

1.积极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技术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

采用各种经营手段,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积累财富,然后将所积攒的财富投放到新的商业模式中,实现对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采取能技术来辅助企业进行创新发展,使得企业的竞争实力得以增强。充分的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积极的引进全方位的人才,并且将其纳入到电子商务工作中,这样可以为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转型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事实表明,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依据对企业技术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在地区所举办的大型国际购物博览会也成为了宣传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手段,从而促进了各地以及内外电商企业的对接,进而实现了内需拉动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努力提供优质资源和高质量服务

要想使得跨境电子商务能够具有新的增长点,就需要对其进行大量资源的投入,同时要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建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来实现国内国外电商企业的对接,并且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挖掘大量的人才和各种资源。在进行人才的招收时,需要对人才的质量和人才的类型进行合理的选择,积极选用高级商务人才以及技术型人才。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在开展的进程中国,其也会受到技术以及市场中存在的风险的影响,要想有效的规避这些风险,就需要在技术手段上进行提升,并且要依据信息的支持来实现风险的规避。另外,跨境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进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以及各个机关单位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企业要不断的对自身储备的人才进行培训,同时要对自身的金融体系进行创新和改进,依据市场发展的需要来构建完善的金融服务体系,国家也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从而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3.切实营造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政策制度环境

政府部门要注意发挥出引导作用,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支持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建立健全的电商企业管理制度,使得电商企业能够在市场上形成良性竞争,从而在竞争的进程中,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制定出具体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实现电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所制定的跨境电子商务策略的作用,使得电商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收益。电商企业要积极赢得各项优惠政策的支持,积极的应对来自信息技术发展的挑战和冲击。现阶段,如何解决跨境电子商务中法律相关问题以及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问题是相关政府以及各个机关单位都需面对的问题。

4.采取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跨境电商发展策略

国内电商企业的发展性质以及发展方向与跨境电商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因此,不能够将国内电商企业的发展策略强加到跨境电商发展上,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的具体策略。同时要依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对不同的国家的发展近况、人们的消费习惯以及购物需求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跨境电商发展的精准市场定位。另外,在跨境贸易中,商家信誉度的高低以及产品、服务质量的高低,对于跨境贸易的发展快慢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一定要对这些方面进行严格的注意。

5.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多维度协同

所谓的多维度协同也就是针对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主体之间实现紧密的联合,从而共同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国内的电商企业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网络购物的消费者对电商行业的发展则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科研院所以及各个高校、政府机关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中也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除此之外,跨境电子商务在发展的进程中,还需要资源协同的支持,针对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投入不同的资源,并且在各行业发展的进程中,也需要对各项活动进行协调推进型,从而实现跨境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品牌发展及跨境电子商务梦想体验

1.以某电商品牌为例

电子商务代表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改变传统贸易模式,使其国际贸易的各个环节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推动了国际贸易的不断创新。以某电商品牌(中江国际豪雅姿品牌)为例,该公司是全国出口额最大200家,进出口额最大500家。品牌的知名度是“用欧美人的食品安全标准造福于中国人的健康,用新颖创新的产品丰富中国人的家居生活。”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流程,如图所示:

2.M2C商业发展模式

本品牌发展选择是M2C商业模式,M2C是指生产厂家直接对消费者提供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这种模式降低了销售成本和减少流通环节,确保了产品销售服务质量,因此,M2C是全球直销平台选择趋势,与传统国际贸易模式不同。跨境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与这种贸易方式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相关。首先,它适应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部分海外进口商出于缓解资金链压力和控制资金风险的考虑,也倾向于将大额采购转变为中小额采购、长期采购变为短期采购,传统“集装箱”式的大额交易正逐渐被小批量、多批次的“碎片化”进出口贸易取代。其次,有效降低产品价格。跨境电商仅需经过工厂、在线平台、海外商人即可到达消费者,外贸净利润可能达到传统贸易的数倍。未来外贸链条还可以更简化,产品从工厂经过在线平台可以直接到国外消费者手中。

3.未来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1)智能化将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利用智能技术人们能够实现多种跨平台信息的更为有效迅捷的融合,各种信息将会被更加智能化地收集和整理,以便被商业用户所定制。智能化数据分析功能可帮助商业客户从简单的数据处理业务提升到智能的数据库挖掘,为企业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2)规范化也是跨境电商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商品与服务的提供方在售前的货源品质保障、售中的宣传推介、和售后的服务兑现等方面将随着市场完善和相关法律及奖惩措施的出台而变得更加规范自律。一些相关法令制度的颁布,将迫使着电商业者们通过规范化运营来获取竞争优势。

(3)细分化和大众化也将是未来跨境电商发展的特点,未来电商服务从板块式经营模式向细分市场模式发展,更加符合和贴近当地生活习惯的本地化电商模式将会层出不穷,各个区域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将会得到满足。全国各地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传统大城市之外的更为广阔的城镇农村地区将成为巨大市场,这样除了常规电商行业,将会针对电商以网络为依托的特点提出各种新的需求,更多的人群将会参与到越来越大众化的电商服务中来。

五、结束语

篇3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自2007年中央银行与银监会启动的新一轮的农村金融改革以来,村镇银行已经过七年的发展壮大,到如今已经达一千多家,遍及了全国31个省市,覆盖了一半以上的县市,应该说村镇银行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村镇银行设立的初衷是为了改善农村金融明显落后于城市金融的状况,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村镇银行应该始终遵循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的营销策略和市场定位,要始终以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作为经营服务的目标。从本质上来讲,村镇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并无区别,也是“完全牌照”的银行,同其他城商行和农商行一样,按照监管要求在所辖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按金融许可证规定范围开展各项商业银行业务。相对于其它银行业金融机构,村镇银行也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和特点,如它的管理结构是扁平化的,管理半径短,手续简便,贷款审批机制灵活,信息反馈决策速度快等。

如今,村镇银行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渐有自身特色的小微银行、社区银行、“草根”银行,成为服务“三农”和支持小微企业的新生力量,并已成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4年8月末,全国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资产总额已达到707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4457亿元,负债总额达6022亿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为5067亿元,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了1886亿元和2213亿元,两项合计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达到了92%,在银行业金融机构中是比较高的。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已累计向133万农户和24万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4万亿元,其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作用日渐明显。

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村镇银行的经营者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村镇银行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从当前宏观上来讲,经济形势总体还是向好的,但仍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经济下行的压力,结构调整的压力和利率市场化都给村镇银行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另外,村镇银行社会认知度低,组织存款难度大、存贷比比较高、服务手段单一、支付结算渠道不够畅通等,这都限制了村镇银行的业务发展和服务能力。

二、村镇银行创新发展策略

村镇银行面对复杂的形势和自身的困难,如何确保其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是当前村镇银行领导层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农村金融问题本就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组织多元化创新的一员,对于国有银行、信用社多年以来都能没解决的问题,村镇银行肯定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但仍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完善。笔者长期从事金融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分别参加了城商行、村镇银行的筹建和经营,针对村镇银行在运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和建议。

1.提升支农支小水平,明确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

国家对村镇银行定位已经非常明确,就是支持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支持小微企业,支持县域经济,村镇银行本身要树立立足县域、支农支小的经营服务理念,将农户和小微企业作为金融信贷支持的核心。村镇银行要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经营体制,充分发挥决策链短、管理灵活、手续便捷、审批高效的优势,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形成村镇银行特有的服务特色和竞争力。村镇银行要努力将金融服务下沉到基层,要延伸到乡镇街道、田间地头,提高服务的覆盖面。村镇银行要建立具备自身战略特色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要构建侧重风险防控的“三农”与小微企业业务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人才培养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村镇银行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培养一批熟悉农村经济环境、小微企业情况的信贷从业人员,同时还要不断培育一批属于自己的忠实客户群体。

2.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确保村镇银行安全稳健运营

今年以来,由于受经济下滑、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企业出现了资金链趋紧、货款回笼周期增长等困难,甚至出现了个别企业主出逃的现象,信用违约风险在逐步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村镇银行要强化风险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一是要加强信用风险防范,要及时掌握经济发展动向和行业发展趋势,时刻关注信贷资产质量的大幅波动,提高贷款风险分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将出现的风险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二是要防范出现操作风险问题,村镇银行在简化流程的过程中,不能把风险也简化掉,要建立与自身业务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对案件的防控。三是要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出现,村镇银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出现流动性风险,很容易引发挤兑事件。因此,村镇银行银行要合理规划资金使用,切实防范错配,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对流动性管理要做到主动性和前瞻性。四是要做好舆情监测,加强信息公开。村镇银行要实时关注及时研判舆情信息,及时澄清虚假信息和不完整信息,特别要对重大风险事件和炒作热点,要防止负面舆情扩大化,要积极做好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社会公众舆论,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3.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增强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

村镇银行要把创新产品服务和管理方式作为经营发展的重要手段。一是要在业务品种上实现创新,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贷款担保方式,推出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二是要在吸储和支付上实现创新,要通过上门服务、电话服务等加大服务力度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吸收当地闲散资金,要通过现代化支付系统、电子银行等多渠道支付方式,方便农户和小微企业进行结算往来。三是要在政策宣传和落实上实现创新,在要辖区内树立村镇银行品牌形象,要借助普惠金融、金融知识进万家、三大工程等活动,进一步扩大村镇银行的社会影响力。

4.加强合规经营,规范开展经营活动

村镇银行服务范围主要是所在县域内的“三农”和小微企业,办理的业务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汇为主,村镇银行绝不能为了发展急功近利,超出法律法规允许范围,超出自身风险控制能力来开展业务,要做到不突破自身业务范围,不跨区经营,不发放大额贷款,确保主要监管指标持续符合监管标准,实现稳健发展。村镇银行做为新型农村机构,要从一开始就将银行业“三铁”纪律(即:铁账本、铁算盘、铁规章)贯彻到日常的经营活动中,要坚持做合规经营的典范。

5.加强政策扶持,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壮大

村镇银行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新生力量,村镇银行目前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家相关部门要继续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积极支持村镇银行发展。在金融监管方面可适当调低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适当调高“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央行要加大对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的支持力度。财政部门要发挥财政的导向作用,利用税收和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

篇4

【关键词】中小商业银行;开拓;国际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032-02

中小商业银行的蓬勃发展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但是毕竟不能与五大银行在国内银行领域的垄断地位相媲美,致使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因此中小商业银行应抓住“走出去”战略的机遇,更新经营理念,转变经营模式,调整和优化业务结构,在国际业务这块新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

一、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中小商业银行的定义尚未明确和统一,文章所指的主要是除国内五大银行,即中、农、共、建、交以外的商业银行,如各城市、农村、股份制等商业银行。

(一)符合市场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业务不仅利于解决当下的生存问题,更利于其未来健康、长远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一方面是我国加入WTO进一步深化了市场国际化,国外众多金融机构被引入国内市场,这对于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因为人民币业务市场由于竞争异常激烈已趋于饱和,同时造成了国际业务市场发展不成熟,这恰恰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机遇,而且国际业务带来的利润较高,风险较低,发展前景广阔。另一方面是我国在国贸政策方面逐步向“走出去”战略的过渡,实现了资本由单一的输入向多元、双向流动的转变,新形势下的国际业务自然成为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主要的竞争对象,为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中资银行更好的服务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商业银行必须开拓国际业务。

(二)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经验不足,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管理体制不完善,致使业务客源少、品种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突出,市场竞争力差,同时在中外大型商业银行的有力冲击下,以及受相关政策的影响,加剧了其不利形势。虽然为适应市场需求和改革需要发展了国际业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受体制、技术等因素的约束,发展进度远不如大型银行。再者由于中小商业银行在相当激烈的人民币业务竞争中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而国际业务的利润点具有较大优势,除了为数不多的大型银行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外,中小商业银行在新领域的发展尚不成熟,发展空间较大,因此中小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抓住国际业务这根“救命稻草”,实施改革,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实力,从而积极应对竞争和挑战,走出困境,长远发展。

二、中小商业银行国际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对国际业务客户的认知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推行和实施,以及市场国际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企业进入国内市场,使得国际业务客源增加,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这对于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无疑是发展国际业务的天赐良机,但是由于其经营理念比较落后,关注视点狭隘,缺乏对外贸市场的全方位了解,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现状以及格局等的关注不到位,弱化了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丧失了把握市场的机会。

(二)信息的获取渠道不畅

面对着构成复杂的市场资源,如何寻找所需的理想客户是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难题,或者说在这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因为在新形势下,中小商业银行还是沿用传统而且比较被动的方式,等待客户联系自己,而不是主动的寻找和争取客户,而且仍然没有意识到“坐商”的方式已严重脱离行业发展要求,同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较少,也不善于借助媒体提高自身知名度,很少参加官方信息会等,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有效信息的获取,制约着中小商行发展国际业务客户。

(三)自身先天不足,市场竞争激烈

中小商行由于业务品种单一、客源少而且不稳定、附加值低等自身问题,加上受行政区域限制,导致资源有限,综合实力差,同时由于国内大小银行数不胜数,加剧了市场竞争形势,特别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五大行抢占了先机,占领了大部分国际业务市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客户的拓展范围。

(四)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在当今时代下,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因为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障,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对于发展国际业务来说亟不可待,因为目前中小商行的人才还不符合发展国际业务的要求,无论是专业水准,还是职业风险意识等,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无法通过一个完善的机制产生一个人才带动一片市场的效应,也不能实现人才与业务以及效益的有机统一,这不利于中小商行发展国际业务。

(五)金融产品缺乏新意,服务也不到位

目前的金融产品本来就大同小异,而且单一,加上近年来银行行业的快速发展,相继组建了很多地方商业银行,又缺乏拓展、创新新品种的人才,从而加剧了金融产品雷同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了市场环境。同时由于中小商行的服务不到位,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忽视了服务环境的改善,无法让客户感觉到自身的魅力和价值,弱化了对客户的吸引力。

(六)对潜在客户的挖掘过于表面

当下中小商行在挖掘潜在客户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精力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受重内轻外思想的影响,忽视了对外向型经济客户的扩充,而且营销模式比较单一,对客户需求、数量、前景等信息量的掌握较表面化,对大客户的服务和管理尚不完善,在此影响下,客户的忠诚度很难得以提升,甚至降低。

三、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的措施

(一)转变思路,将国际业务列入发展战略

中小商行要想改变不容乐观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与时俱进,改变思想,实现根本上的转变,并将其列为重要的发展目标,确保从上级领导到基层员工即全行上下对国际业务认识的转变,明确它既不附属于人民币业务,也不附属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而是低成本、低风险的高收益产品,是提高本行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本行走出困境的新出路,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保障资源投入和配置等问题总归会解决。

(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

中小商行应充分利用灵活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可以根据国际业务营销和服务的重点和目标调整决策,如额度大小,某些费用收取与否,汇兑价格等,如果其他条件相同的话,中小商行就会凭借这种优势增大对客户的吸引力,特别是区域内具有对外贸易的小企业。同时由于实行的是二级管理体制,相对于五大行来说在收集、处理和反馈信息方面所需时间更短,利于及时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也增强了办理国际业务的时效性。

(三)有效把握推出产品的时机

说到底就是要抢占先机,这是市场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之一,毕竟如今的经济市场变幻莫测,大环境一变必然会引起外汇政策的变动,因此中小商行应密切关注外汇政策的动态,尽量趁早与客户锁定合约,以规避风险,同时还要增强对货币的汇率、利率的洞察力,熟悉货币市场这个大环境,利于及时掌握有效信息,以便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四)强化对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视

客户是开拓国际业务的基础保障,因此中小商行应该充分认识国际业务客户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相关政策,掌握其现状和格局,抓住机会,如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外资的引入量,提高业务收入。同时还应增大挖掘客户潜力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对其需求、数量和前景的分析,拓展发展前景广阔、效益好的客户,如规模较大的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为了提高客户在自身服务的认可和满意度,应该实现营销策略的多元化,为大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丰富信贷、授信、核算等业务品种,并通过汇率价格、费率等方面推行优惠政策,为客户提供上门的专业服务,从而促进客户忠诚度的提高。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永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中小商行应按照国际业务发展的新要求适当的引入人才,加强对行内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除了处理一般国际业务的操作技能,更要加强对专项业务的培训,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还应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养,为员工创造将理论用于实践的机会,督促员工熟悉业务流程,规范操作。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督促其树立风险意识,提高识别国际业务风险的能力,以减少损失。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人才、业务和综合效益间的联系,最终实现人才带动市场的良好效应。

(六)拓宽获取有效信息的渠道

一是中小商行可以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获取信息,尤其是事关国际业务客户的源头部门,如对外经贸局、招商局等,获取重大外资项目的具体信息,并予以跟踪了解,然后上门拓展业务。二是可以从多元化的媒体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信息量大、全面、更新及时的网络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三是从客户源中挖掘有效信息,现有的客户群体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因此在与客户进行业务往来时,应综合利用各种优势强化国际业务优惠措施的宣传,并实施逐户上门、沟通、攻关的方式。此外还可从图书馆、档案馆、商会、技委会等机构团体中筛选客户的有用信息。

(七)整合资源,提高竞争力

一是可以加强与其他中小商行的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于更准确的把握市场,也利于缓解彼此间的竞争,可以说达到了共赢的目的,因此在共享信息资源后,应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市场调查,然后通过细分市场确定重点客户和营销区域,实施综合业务捆绑的营销方案,加大对重点区域的营销力度,并及时向客户传递营销理念,以促进国际业务健康发展。

二是合理选择国际业务,中小商行应从自身条件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部分国际业务进行拓展,而不是盲目的跟风,因此中小商行要充分发挥有效信息的作用,分析并预测市场发展趋势,抢占先机。如高端客户,在确认其信息的同时要予以及时的归档整理,以便日后的随时会诊,及时掌握其信息动态,在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此外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必须积极了解和分析客户需求,通过体制、品牌、技术、产品等创新,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业务品种,以增强该行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是成为大型商行国际业务的下设机构

大商行无论是在资源还是财力方面都远优于中小商行,而中小商行的地方性较强,既了解当地特色,对某些业务的熟练性又强,因此两者可以进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其中中小商行可以专门负责特定的业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增加了自身的国际业务量。

四、结束语

总之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是大势所趋,必须提高对国际业务的认知,畅通信息渠道,重视并全面掌握客户信息,培养专业人才,但由于自身实力有限,还应合理配置资源,为顺利拓展国际业务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东辉.中小商业银行拓展国际业务探析[J].金融经济,2013(04).

篇5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零售业务 战略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7)08-029-04

零售业务概念最早起源于商业领域,它是指将商品或服务直接销售给最终消费者,供其个人非商业性使用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活动;商业银行个人零售业务,顾名思义,就是以社会大众和家庭为服务对象的业务往来,与批发业务相比有巨大的不同,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主要包括储蓄、消费信贷、支付结算、业务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的增加,人民消费、投资理财观念的改变,各商行银行为了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人民的需要,须不断地推出新的业务,如信用卡业务、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服务群体是如此之广泛,以至于零售业务在商业银行的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有甚者,有些全球性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收入比重已占60%以上,有的甚至占到80%以上,以至一些银行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零售银行。而我国由于零售金融运行体系的基础构建较差,个人信用制度还需完善,相关的咨询、担保、评价等中介服务机构不足等,从而使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处于刚刚起步状态,因此大力发展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商业银行个人零售业务现状

1、柜台业务仍是服务的主渠道,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发展缓慢

近几年商业银行为提高竞争力,纷纷加快了营业网点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在服务环境、服务方式等方面为客户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对客户提供“座位式”服务,对营业窗口分类,设置VIP客户窗口,为重要客户提供各种优先服务。这些措施虽然大大改善了银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客户群,商业银行的大厅中总是人满为患,尤其是今年股市、基金形势大好的情况下,银行大厅如同繁华的闹市,让人望而却步,这种情况不但浪费了客户的宝贵时间,而且严重影响客户办理业务的心情,更有甚者,不再通过银行办理业务。大部分商业银行面对如此情况,纷纷推出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来办理个人业务,以减轻营业网点的重担,但是新业务的开通,新业务人员配备也不是那么完美,因此,个人在开通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业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银行大堂经理一问三不知,银行网页也不能解答个人开通网上银行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因此无形地提高了进入网上银行的门槛。

2、个人金融服务在银行中的利润贡献率非常低

当前,商业银行的个人零售业务中许多业务仍旧是免费的,比如个人帐户的管理(银行卡除外)、个人理财业务等,银行间甚至是同一银行不同营业网点间为了争夺客户资源,防止优质客户的流失,往往把这些业务作为一种馈赠手段;而在许多收费项目上,如借记卡年费、客户提前还贷收取违约金等方面,由于存在复杂利益关系的博弈以及缺少统一的收费标准,商业银行也把它作为竞争的手段,要么收费偏低,要么暂缓收费,再加上我国金融法规的规定,许多中间业务是不允许收费的。因此所有这些使得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在对银行的利润贡献率方面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从全球范围看,个人零售业务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利润贡献率一般达30%-50%;香港恒生银行个人零售业务对该行的贡献率为48%,而国内商业银行都在10%以下。

3、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创新的产品名目繁多,但营销仍是以产品为中心,金融创新不能满足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目前,中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共存,形成一个产权性质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共存的竞争局面。国内商业银行为增强竞争力,加大了金融产品的研发和创新,例如,各家银行都基本研发了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和个人理财业务等,在信用卡业务方面,各商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信用卡中心,并相继推出了个性化的信用卡。从招行的“一卡通”,到建行的“龙卡”,到浦发行的“东方卡”,各种名目繁多的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个人贷款方面,主要以个人住房贷款为主,包括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装修贷款、助学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的贷款业务体系,贷款品种名目繁多。在理财业务方面,各家银行之间竞争也日趋激烈,陆续推出自己统一的理财标准和服务,个人高端客户成为各家银行竞争最激烈的地方,纷纷推出了针对高端客户的理财室,无论是工行的“理财金账户”、招行的“金葵花理财”、还是中信实业银行的“中信贵宾理财”显示了各行争夺高端客户的实力和决心。但银行经营理念并没有随着产品的创新而转变,在营销过程中仍旧以产品为中心,只注重产品数量的营销和市场份额的占有,忽略了其赢利的能力。

二、零售业务的发展趋势

1、零售业务向规模化、处理集中化发展

与批发业务相比,办理零售银行业务所需的机构、人力、技术、市场营销成本很高, 必须依靠规模经营才能获利。集中处理作业可以明显降低经营成本,尽快实现规模经济。为提高各网点向客户提供及时、有效、全方位私人服务的能力,日本银行调整了总部机构职能,导入了“营业网点无后台制”的策略,通过电脑联网把各营业网点的后台事务全部转移到“后台事务处理中心”,实现了业务处理和后台支持的集中化, 降低了营业成本。

2、服务渠道向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零售银行大量依靠科技手段实现交易自动化, 无人银行、电话银行、 超市银行、 可视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的服务渠道,延伸并扩展了银行网点柜台的服务功能,可提供每年365天、每天24小时的全方位服务。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电子服务方式替代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这是由于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汇款、网上转帐等服务以其费用低、支付方便的优点将改变银行、保险、证券业等零售服务的竞争方式。对银行业来讲,零售业务网上交易与自动柜员机的结合是大势所趋,并随着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进一步普及,网上银行将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强有力手段。

3、产品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

随着银行自动化应用水平的提高以及混业经营管制政策的放松, 银行的资产运用能力和商品开发能力不断提高,现代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产品呈现出系列化、个性化、 电子化、 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商业银行在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日益开发出结合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年金等业务的零售产品,极大地扩大了零售银行业务的服务范围和服务深度。

4、客户服务向差异化发展

零售银行业务面向千千万万个需求差异各不相同的客户.不同的客户办理银行业务的渠道各不相同,占用银行的成本和对银行的利润贡献也各不相同。为此,日本商业银行采用客户细分技术,根据客户的年龄、财力、生活习惯、人生需求等提供分层服务;向不同价值客户提供与其贡献相适应的服务,从而实现银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5、竞争主体国际化和多元化

随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颁布,我国银行业已经向外资全面打开了大门,2006年11月花旗银行通过收购广发行,获得了对广发行的绝对经营控制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军中国的金融市场,由于外资银行拥有成熟的理财产品系列、专业化的市场运作经验、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同国内商业银行的某些业务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在国内,企业、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进入商业银行领域。各大商场开展的购物券、赠券;大型网站提供的金币,QQ币,e券、支付宝等提供网上支付功能;企事业单位向社会融资等,因此不仅在各商业银行之间,同时商业银行与非金融机构之间也在进行着商业竞争。

6、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挑战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6年12月31日正式开业,邮政储蓄银行在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占有主导地位,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有专家乐观预测,邮政储蓄所一旦具备汇兑、储蓄、借贷等等商业银行功能,必然对商业银行开拓农村金融市场构成较大威胁。

三、零售业务的发展战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外资银行、非金融机构进军金融体系,不仅对我国商业银行提出了挑战,而且同商业银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商业银行如何凭借自己的优势,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和发展零售金融服务

长期的计划体制使我国商业银行对零售行业认识不足,重批发,轻零售的思想在很多银行管理人员中已根深蒂固,因此必须转换商业银行的经营观念,从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和发展零售业务,使银行的信贷业务不仅注重企业,而且注重个人,不仅大力支持生产,而且也强烈支持消费。

2、注重零售金融运行体系的基础性构建

零售业务的发展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但是零售业务的发展、壮大不是瞬间能够完成的,它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必须遵循一定的事物发展规律,因此加快建立适应商业银行开展个人零售业务的社会化系统,即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个人信用制度、各种保险体系等。建立和完善金融基础性条件,不仅有利于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业务,而且也降低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3、在社区、乡镇增加营业网点

目前,各大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在大城市是星罗棋布,但是令人费解的是,在小县城、城市社区、乡镇却很难看到商业银行的影子,这不仅不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同时也给乡镇出去务工的人员带来极大的不便,由于乡村出去务工人员众多,每年从繁华城市所带来的财富数字惊人,同时乡镇务工人员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投资项目,所积累的财富要不是放在家里,就是放在储蓄所,因此增加商业银行在城市社区、乡镇的营业网点,增加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来源,这样不仅能够先占领乡镇、社区的金融市场,同时也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便利。

4、加快发展网络银行,提高竞争力

随着教育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运用高科技产品,从而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服务,而网络银行正是适应这种需要,它不仅避免了频繁去营业网点的麻烦,而且还降低了个人金融服务费用,因此它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喜爱。因此加大投资网络银行的建设,不仅是知识面经济时代的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需要,更是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5、引进人才和加强银行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市场竟争能力

个人金融服务是知识密集型业务,具有集管理、技术、机构网络、信息、资金和信誉于一体的特征,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个人金融业务的开拓和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敢于竞争、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些复合型的人才不仅可以提高服务质量,而且能增强银行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人才严重短缺,除传统的信贷人员外,在个人理财等方面的高级人才也很紧缺,因此,一方面必须大力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在银行内部加强银行业务人员的培训,使银行业务人员具备保险、股票、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经济专业知识;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同时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为不同职业、不同消费习惯、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人士提供理财服务,从而提高市场竟争能力。

6、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实施差别化金融服务和推销新产品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零售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并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我们有必要引进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新的产品,因此在服务管理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适合他们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对客户进行细分,使得零售业务的开展个性化、差别化,这是商业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策略的关键。同时,加快引进外资银行新的产品服务,尽管我们是模仿外资银行的产品,但由于我们能够比外资银行更加了解我们国内的市场、国情和人文特色,所以我们在引进新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在我国电子商务经济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企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物流企业的参与,物品在消费等经济行为发生过程中的流通速度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不仅大大减少了在物品流通上所花费的成本,还更好地满足了人们消费购物中的多元需求,助推了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从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还是运营状态的好坏来看,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增长空间处于不断压缩的趋势,这与成本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供应链视角下物流成本控制概述

(一)供应链视角下物流成本相关理论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点集中到物流领域,很多学者都开始就现代物流管理展开研究。物流企业在自我复盘经济效益与经营状况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发展难题,并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企业原本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占据的市场份额也不断被挤压,极大地冲击了物流企业的稳步发展。从供应链视角看所开展的物流成本控制需要在充分做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向外延伸视角,关注到物流产业链的上游与下游环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基本行为准则,兼顾供应商与分销商的利益,实现共赢。站在供应链视角研究物流企业的成本,主要可以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运输成本

运输成本指的是产品从商家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花费的成本,这项成本需要物流企业在成本控制中重点关注,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发展根本,具体来说,运输成本会涉及装卸、运输、中转等不同环节,相对比较复杂。

2.仓储成本

通常消费者购物后,商品无法立即送达消费者,而是需要先从存库中提货,在产品运输中转过程中也需要空间进行货物存储。产品销售过程中除了普通的库存外,可能会遭遇一些无法预知的意外事故,因此商家还需要设置应急库存来有效应对突况,这都属于仓储成本,是物流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3.交易成本

为了确保企业与外部信息保持同步,及时获取来自外界的信息,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管理策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需要付出相应的交易成本。

4.物流管理成本

物流企业开展的成本控制还需要控制好管理费用,通常规模越大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付出的管理费用也会越多,需要施以更严格的控制。

(二)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可以说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物流企业得到不断成长的重要基础,单独就物流企业管理理论来说,我国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体系。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间快速运输产品成为可能,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研发中。但是就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很多企业虽然配备了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但是却没有充分结合物流行业的特点有效应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系统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由于物流企业并没有充分去了解供应链成本控制,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无法综合开展成本管理。物流企业要想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可以实施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能够切实解决很多传统成本控制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基于供应链下开展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能够实现在降低企业内部成本的同时有效降低物流行业成本。

二、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成熟的成本控制理念

现阶段物流企业管理层大多认为成本控制仅仅只能在企业内部开展,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全方面覆盖的成本控制理念来指导成本控制工作,对于供应链视角下成本控制的认识也非常浅层面,受到认识层面的影响,物流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依然将管理的范围画在内部,并没有重视全面开展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事实上供应链系统下的成本控制全面覆盖了物流链的各个方面,将整个产业链视为一个整体,没有将其分割为单一的物流活动。而在实际成本控制中,管理层没有在宏观认识层面对成本控制进行统一部署规划,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无法落到实处。落后的成本控制理念是桎梏物流体系成本控制水平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因素影响下,物流企业无法应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过大的成本投入下,很多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恶性循环影响下,物流企业成本越来越大。

(二)物流领域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制度

目前在物流企业开展的成本核算由于方式还非常粗放,很多成本控制不足的问题都或多或少暴露出来。通常在物流企业中成本核算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后续在成本核算表中进行反映,事实上这种方式并不能准确核算出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相当一部分物流企业中虽然制定了成本控制制度,但是却没有明确成本核算,无法指导财务人员进行成本核算,一旦遇到问题,依然还是由相关工作人员凭借过往的工作经验进行解决,无法保障成本核算的科学准确性。

(三)欠缺科学高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电子商务基础上的,物流运输相关理论成型发展的时间还比较短,针对物流行业成本控制方法的理论研究也比较有限。虽然很多高校开设了物流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物流专业学生,但是由于高校理论培养没有充分对接物流专业相关的岗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入物流企业后,由于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在一定程度上会和物流企业采用的成本控制方法不匹配。很多物流企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法依然是传统方法,标准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先进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理论还没有得到有效运用推广。正是由于科学方法的缺失,供应链成本控制系统的优势无法得到有效发挥,不能为物流企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确保企业成本控制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企业间信息共享与合作欠缺

物流企业各种设备的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发达的水平,但是企业内部各种信息往往都只能够在企业内部进行共享,不同物流企业之间无法达成合作。鉴于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还没有建立起一个能够进行信息交换的网络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物流行业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行成本。一般来说衡量物流企业效益的标准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结构的掌控程度、业务流程的优化程度等,要求物流企业保持不同环节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达到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这意味着物流企业之间要站在宏观层面推进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建设。但是由于部分物流企业不能正确认识供应链成本控制,看不到物流行业的发展大趋势,也就无法充分配合物流行业发展促进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无形中影响了物流企业的成本。

三、影响我国物流成本过高的因素

(一)技术因素

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在建设资金上缺乏来自政府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打造出一个更高效、更便捷、更科学的区域物流领域与运输系统,在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之间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虽然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水平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是整体上还不是非常发达,针对现代物流开展的研究还比较少。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一直需要在配送上耗费很多时间,并且无法提供高水平的货物运送服务,在物流企业中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还比较缺乏,从事物流行业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不高。正是由于运输供应链的不完善,运输环节过于烦琐复杂,造成运输过程中的成本大大增加。

(二)发展理念因素

我国各行各业中应用到集约化与组织化的数量还比较少,在物流领域,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无法完全替代公司内部的物流,很多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依然注重大与全,无论是生产运作体系还是规定都区别不大,这种大环境造成物流在市场中不管是供给还是需求都存在不足。正是由于我国不同企业与部门之间缺乏完善的协作基础,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表现出散、多、乱、小、差等特点,经过统计,物流企业的运载车辆平均到每一个企业后仅仅只有2.5辆,配设的行车路线与硬件设施科学性不高,运行中经常出现车辆空载问题,资源得不到更好的调度,无论是对物流资源还是道路等公共资源来说,都是一种资源浪费。很多物流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缩减成本时仅仅局限于解决物流运送领域,没有全面对待成本控制,忽视了供应链的整体性,问题得不到完全解决。

(三)体制原因

我国还没有针对物流领域进行整体规划与发展完善,现存的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河运等物流方式都是由不同的部门管理,每一个部门都有着自己的管理方式与规则。这种背景下无法更合理地调度各种物流资源,各种政策无法灵活应用,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现代化的物流网络,依然只采用传统的物流发展方法,将不同的物流方式对接需要耗费非常大的成本,为了减少在物流变换时投入的装配成本,很多物流企业都更倾向于选择一种物品运输。

四、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对策分析

(一)做好事前成本控制工作

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客户的真实想法与需求,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与此同时,充分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场走向的科学预测,切实指导物流企业不断调整优化经营目标;其次要做好成本预算。合理的成本预算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全面地了解自身运营中支出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成本控制规划,确保资金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成本预算要充分结合市场变化因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二)做好事中成本控制工作

首先要控制好订单成本。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要确保订单信息能够及时传达,保障交流的畅通性,避免出现发货延迟的问题,用最快速度完成客户的订单,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其次要控制好运输成本。对物流企业来说,货物运输是大头,除了人力成本外还包括车辆、燃料、设备维护等费用,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能否正常运营,企业要加强运输成本控制,结合不同市场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输计划。最后要控制好库存成本。根据自身实际科学规划,避免出现库存积压或者商品积压损坏等现象。

(三)做好事后成本控制工作

首先要立足于客户需求控制成本。要充分满足用户合理需求,维护好客户关系,为企业长远发展维持稳定的客户群。其次要立足于企业内部控制成本。物流企业运营中常常需要跨区域运转,离不开内部协作,要在运营中加强监督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优化。最后要立足于财务控制成本。物流企业成本涉及非常多的方面,需要构建一个专业的成本控制体系,充分发挥财务作用,加强对资金的监管。

(四)不断完善物流行业成本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成型的物流成本控制制度大多是针对单一的企业的,适用范围比较小,成本控制方式非常有限,制度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供应链视角下物流企业开展的成本控制不仅需要能够应用到某一个企业,还要立足于整个供应链的需求,充分照顾到不同阶段中企业之间的协同效用,确保最终能够达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成本控制的目的。物流企业要积极参与到不断完善物流行业成本控制制度的进程中去,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建立适用于整个物流行业的成本控制制度,在此基础上由各个物流企业根据自身运营实际情况,形成适用于各个企业的供应链成本控制战略,让其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五)重视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我国物流企业发展节奏非常快,只要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就能够成立一个物流企业。最开始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比较低,随着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只有更高水平的物流工作人员队伍才能够确保供应链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协同合作,保障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得到有效落实。

(六)搭建供应链合作联盟及其信息平台

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也需要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而其合作对象主要是分布在供应链上的各个供应商,需要物流企业积极寻求对外合作,联合上下游企业搭建起一条完整的供应合作链,从整体上来降低物流行业成本,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外部信息的共享与交流,进一步推动企业与各方的协同发展。

五、结语

信息技术持续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物流行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成本控制是物流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无论是物流成本水平还是物流系统质量都是影响物流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需要物流企业立足于自身长远发展,高度重视物流成本控制管理,不断提升物流发展环境,对外积极寻求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物流资源,将现代物流成本控制技术创造性的应用到物流企业管理中去。

参考文献:

[1]陈蓓蕾.互联网经济背景下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20(12):125-128.

[2]兰芳.做好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环球市场,2020(7):111.

[3]何雁.“互联网+”下物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创新研究[J].商情,2020(15):16.

[4]杨桦.基于供应链视角的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分析[J].纳税,2019,13(1):271+274.

[5]吕宗霖.供应链视角下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解析[J].中国市场,2019(24):174-175.

篇7

关键词:网络购物;新模式;手机购物;反向团购;O2O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0-0283-05

随着Internet的快速发展,中国网民的数量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电子商务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再加上第三方支付平台及其安全性的完善,网络购物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使得网络购物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时尚。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42亿人,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42.9%,与2011年相比,网购用户增长了4 807万人,增长率为24.8%,“8·15电商价格大战”与“双十一”等促销活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显然,Internet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消费模式。但随着“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网络购物自身的发展,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又将怎样顺应时代的潮流?

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手机购物用户占网购用户的22.9%,比2011年增长了6.6个百分比,其用户量比2011年高出2.36倍,这些数字都充分说明了手机购物必然成为未来中国网络购物发展的新模式之一(王雪梅,2009;陆敏玲等,2012);另一方面,随着B2C模式弊端的不断暴露,C2B模式的优势就愈加凸显,以反向团购(潘勇,2005;张璇等,2012;袁娜,2013)、线上交易线下消费的O2O模式(吴芝新,2012;王艳江,2012)、预售模式(张力澎,2013)等三大典型C2B模式无疑成为其中最大的亮点。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网络购物的四大主流方向——手机购物、反向团购、O2O模式及预售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

一、手机购物

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已相当普及,手机已经成为网民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方式。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32次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64亿,较2012年底增加了约4 3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比由上年底的74.5%上升至78.5%。而手机网民规模早在2012年6月就超越了使用PC机上网的网民。这种庞大的用户群体就不得不吸引着各大商家步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开拓移动购物市场,重塑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012年11月CNNIC的《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指出,网购消费者比例只有21.8%,相对于在其他方面的应用来说,所占比例相当小,但却是移动互联网最具市场价值的掘金点之一。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便捷性。无论你是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还是在排着长长的队伍,甚至是挤着拥挤的公交车、地铁,只要你想购物了,只需拿出手机,轻轻一点,便可轻松购物了。如果我们能够从移动购物中享受到如此大的便利,何乐而不为呢?第二,手机支付及其安全性的完善。小到一张电影票,大到酒店旅游,网民都可以一站式移动消费,而不必手机查询后再移到电脑端支付,这就极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提高了购物效率,同时,移动购物的这种特点,也恰恰迎合了当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第三,二维码等功能技术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比较等多方面功能,这就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开始转移到移动购物上来;第四,本地化信息动能。本地化信息是移动互联网商业信息模式,是现在传统的PC公司和互联网公司所未涉及到的模式。

但说到底,网络购物就是视觉购物。消费者更倾向于花费更多的时间通过大屏幕来浏览商品。虽然手机屏幕越来越大,但还没有达到消费者浏览大图片的要求,这就有可能成为阻碍手机购物发展的瓶颈。市场调研公司eMarketer表示,相较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屏幕更大,更适合进行购物。但是,不难发现,平板电脑却没有智能手机便捷,因为,你不可能随时随地都带着平板电脑,而手机却是你必备的。Fiore等人提出的Image Interactivity Technology(IIT)——影像互动技术,它能够使产品或者环境图像来模拟实际的产品或者环境。特别地,之后两年,Fiore等人还结合了three-dimensional(3D)virtual models——三维虚拟模型。比如说购买服装,只需要输入自己的身高、体重等信息,IIT和三维虚拟模型技术就可以模拟出穿上衣服的效果。假如此技术也应用到手机端购物,那么消费者就不用担心屏幕大小的问题了。但是,这只是一种假设,还缺乏实验证,需要做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电子商务市场的移动革命已经开始,移动电子商务必将在电子商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eMarketer预计,到2016年,美国移动购物规模将达到870亿美元。在不远的将来,手机购物时代必将到来!

二、反向团购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2年度中国网络团购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中国累计诞生团购网站6 177家,其中56%的团购网站已关闭,团购网站数量缩减至2 695家(如图1所示)。面对团购行业整体下滑的趋势,电商网站不得不寻求新的电商模式。

2013年3月1日电商网站蘑菇街推出的“蘑菇自由团”频道一上线,就引起了消费者火爆反应。数据显示,“自由团”上线两小时就组织了超过5 000个团购,共有20 000多人参与组团。“蘑菇自由团”就是消费者选择自己喜欢的商品发起团购,卖家设定团购价格和时间,当团购量达到一定数量时,团购就成功了。这种由消费者发起的团购就是反向团购。

天猫原创品牌茵曼首次参加了双十一预售活动,在双十一之前,共推出六种款式的服装,其中,有两款预售就超过了2万件,效果特别惊人。这种以预售模式为代表的天猫“双十一”营销创新,极大地震动了传统营销模式。

所谓预售模式,就是以消费者的需求来驱动商家生产,即利用网络平台,提前一段时间产品信息,并在短时间内快速聚集单个分散的消费者需求订单,然后给厂商一个集采大订单,厂商可从供应链的前段、后端进行优化,从而更加精确地锁定消费者,进行提前备货,消除库存,进而大大降低产品成本。简单来说,预售模式,就是先收集消费者需求订单,然后再进行生产、流通和销售。

这种模式不但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和忠诚度,而且解救了库存忧患,实现了消费者和商家的双赢。但是,考虑到时间成本,预售模式需要商家具备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因为该模式虽有很强的精确性,但是时效性很差。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购买时间一般不会超过3天,而服装的生产周期一般不会低于15天,这样就会损失一批潜在购买消费者。所以,目前,预售模式只适用于具有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体系的商家,比如宝缦家纺,它就拥有一条从棉纱、织布、印染、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供应链体系,产品生产周期仅需要7天。这也许是该模式最大的弊端。

五、结论

互联网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随着“云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网络购物自身的发展,现有网络购物模式的弊端愈加清晰,以消费者为中心,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购物体验的模式逐步形成。手机购物、反向团购、O2O模式以及预售模式,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而且迎合了他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更符合电商营销方向。因此,这种社交加本地加移动化的购物模式即SOLOMO模式——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的)、Mobile(移动的),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发展的新模式,引领消费者进入另一种消费时代。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

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2013-01-15.

[2] ALBRECHT ENDERS,TAWFIK JELASSI.The converging business models of internet and bricks - and - mortar retailers[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2000,(5):542-550.

[3] 王雪梅.3G技术下电子商务时代的“手机购物”模式分析[J].中国商贸,2009,(9):123-124.

[4] 陆敏玲,曹玉枝,鲁耀斌.基于移动商务特征视角的移动购物用户采纳行为研究[J].情报杂志,2012,(9):202-207.

[5] 潘勇.网络交易中的逆向选择与营销策略取向[J].平原大学学报,2005,(1):4-6.

[6] 张璇,王琦.中国网络团购行业发展的瓶颈——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J].中国商贸,2011,(24):101-102.

[7] 袁娜.基于企业微博平台的逆向团购网站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2.

[8] 吴芝新.简析O2O电子商务模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73-74.

[9] 王艳江.浅谈当下电子商务O2O模式新机遇[J].电子世界,2012,(12):23.

[10] 张力澎.电子商务预售:农产品又添一出路[N].新农村商报,2013-05-15(A06).

[1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12/0719/14/86PILUKG00094MS8.

html,2012-07-19.

[12]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EB/OL].http:///hlwfzyj/hlwxzbg/ydhlwbg/201211/P02012

1116518463145828.pdf,2012-11-16.

[13] Fiore,A.M.,& Jin,H.-J.Influence of image interactivity on approach responses towards an online retailer.Internet Research:

Electronic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and Policy,2003(13),38-48.

[14] Fiore,A.M.,Jin,H.-J.,& Kim,J.For fun and profit:Hedonic value from image interactivity and responses toward an online store.

Psychology & Marketing,2005,(220):669-694.

[15] 黄炜,殷聪.中国式网络团购的现状、问题、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2,(8):135-143.

[16] 李晓欣.基于SWOT分析的中国网络团购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电子商务,2012,(12):14-15.

[17] 赵春兰.以CRM的视角看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兴起[J].中国商贸,2012,(34):177-178.

Exploring of New Business Models of Online Shopping in China

XUE Yang-yang1,CHEN Mei-mei1,XUE Jian-kai2

(1.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China;

2.Physical engineering,Qufu Normal University,Qufu 273165,China)

篇8

互联网金融概念最早由谢平教授提出,他把“互联网金融模式”定义为: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 金融融资模式。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其特点是:“在这种金融模式下,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本质是金融电商化。

二、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影响

2013年6月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推出的余额宝,以1元起购,活期也能理财,并且具有操作简便、低门槛、零手续费、可随取随用的特点,还兼具购物、转账、缴费还款等消费支付。余额宝的这些优势不但得到了阿里巴巴电商平台海量用户的认可,也俘获了社会大众的芳心,使其在不到 1 年的时间里,余额宝的用户规模便轻松达到 1.49 亿人,余额宝销售余额达到 5349 亿元,开启了金融变革的新时代。余额宝的成功让人们认识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巨大威力,促使传统商业银行更加重视互联网金融业务,并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尽管如此,互联网金融还是给商业银行经营的传统业务带来了深远影响。

商业银行经营的传统业务主要有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在金融互联网时代,除表外业务外,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均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威胁。

在负债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业务不断争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宝”类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逐渐蚕食商业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个人理财资金,甚至个人定期存款也受到了影响。导致商业银行组织资金的难度加大,传统商业银行不得不提高负债类产品的收益,通常采取的手段就是提高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或者直接最大限度地调高各种期限存款的利率。最终,造成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增加。

在资产业务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各类融资平台,加剧了金融脱媒现象。 互联网融资业务借贷平台分为机构借贷平台与个人借贷平台,主要业务对象有个人与小型公司,因而,互联网融资业务抢夺了商业银行的零售贷款客户,主要包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客户、个人消费性贷款客户以及小型公司贷款客户。商业银行零售贷款业务单笔贷款额度小,但客户数量庞大,风险分散且整体较小,议价能力强,收益高等优点,成为商业银行竞相追逐发展的业务。如今,商业银行必须面对零售业务被互联网金融瓜分的现实。

在中间业务方面。支付结算类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中间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功能的直接体现。然而,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加速了第三方支付产品的发展壮大,第三方支付产品的信用度不断得到增强。国内主要的第三方支付产品支付宝、微信支付、百度钱包从线上支付扩展到线下支付,推出了移动支付工具,如扫二维码支付。导致的必然结果是第三方支付产品从线下线上全面渗透到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领域,弱化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

商业银行主要有信用中介功能、支付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政策调解功能、服务性功能,前三个功能是商业银行安生立命的根本,却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三、互联网金融对边远农村地区的银行传统网点影响不大

互联网金融即“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金融给商业带来了巨大挑战,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乏力,2016年上半年工行、农行、交行净利润增长率继续维持在“零”水平,中行净利润增长率在五大行中最高,也只有2.52%。2011年民生银行行长洪崎曾向媒体表示“赚钱赚得不好意思”,然而, 5年过后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增长率回落到只有1.66%。因此,从宏观上看,互联网金融确实给传统商业银行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是从微观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对边远地区的银行传统网点影响不大。这是因为互联网金融要发挥其巨大的威力至少需要先满足三个前提条件,一是要有互联网,二是要有人使用互联网,三是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利于分析个人信用状况的数据。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垫江支行JF分理处地处垫江县原JF乡(已被合并,下文将以JF乡表示JF分理处主要服务的6个村)的边远农村地区,距离县城42公里,与中心场镇相距6公里。JF乡共6个村,派出所的户籍系统显示全乡共17674人,汇总各村(居委)统计的常年在家的人共11924人,以“老弱妇幼”居多。JF乡人口构成基本情况表如表1所示。

表1.JF乡人口构成基本情况表

村别

人口

外出务工人口

常年在家人口

75岁以(含)上人口

60岁(含)以上人口

40-50岁(不含)人口

18-60(不含)岁人口

18岁(不含)以下

九龙居委

4535

1558

2977

126

884

981

2704

947

龙溪

1744

386

1358

61

359

393

1005

380

登陵

1589

543

1046

48

308

328

936

345

联合

3550

1233

2317

113

635

756

2143

772

杨柳

1189

408

781

39

237

259

708

244

古佛

5067

1622

3445

147

974

1102

3068

1025

原JF乡

17674

5750

11924

534

3397

3819

10564

3713

整个中心镇

48961

注:数据来源于当地派出所户籍人口系统数据及村(居)委统计数据

常年在家的11924人中有很大部分从未使用过互联网。在使用互联网的人中,极少有在电子商务平台购物、网上虚拟交易的人,但都安装了微信,并经常使用。如表2所示。

表2. 调查部分JF乡常年在家的人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表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常住地

是否(常)在JF分理处办业务

业务办理习惯

金融资产余额(万元)

是否使用微信

前海微众银行的微粒贷授信额度(万元)

使用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额度

使用支付宝的频率(次/年)

在电商平台购物的频率(次/年)

罗华英

35

JF当地XX居委综合服务岗

JF当地

自助

3.8

0.15

3

3

汪阳生

42

JF当地XX居委书记

JF当地

自助

35

汪一林

53

JF当地XX居委主任

JF当地

自助

5.89

刘定荣

54

JF当地XX居委综合治安岗

JF当地

柜面

4.76

王强

37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自助

5.41

0.3

9

9

黄国庆

51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柜面

3.87

黄发奎

51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柜面

0.008

罗兴禄

52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柜面

5.73

夏德平

52

JF当地XX村委书记

JF当地

柜面

3.39

周世海

53

JF小学教师

JF当地

柜面

0.98

周兴芬

48

JF小学教师

JF当地

柜面

49.57

夏万柏

50

JF小学教师

JF当地

柜面

0.67

夏维霞

36

JF小学教师

JF当地

自助

6.23

0.8

78

130

蒋仕国

46

承包鱼塘

JF当地

柜面

77.28

胡勇

43

承包JF小学食堂

JF当地

柜面

49.78

赵光会

43

养殖户

JF当地

柜面

44.77

黎开洪

45

装修工

JF当地

柜面

43.61

刘国舅

51

个体户

JF当地

柜面

40.89

上表中接受调查的人有:村干部、教师、金融资产余额大于40万的当地富有客户。共计调查了18人,在接受调查的人中有17人正在使用互联网,他们全都在使用腾讯公司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在电商平台购物的只有3人,只占16.67%,他们都获得了前海微众银行微粒贷的主动授信邀请,累计授信额度1.25万元,获得微粒贷授信额度最高的是JF当地小学的一名教师,额度为0.8万元,她是所有调查者中使用电商平台频率最高的一位;被调查的人中都没有使用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工具。在调查中还了解到,农村60岁以上的人很少使用互联网,本次调查也发现,JF乡使用互联网的人全都在60岁以下,从表1可知60岁以上的人有3379人,占JF乡总人口的19.11%。如果不是调查之前排除了这些完全不接触互联网的人群,在电商平台购物和获得微粒贷授信的人比例将更小。

常住JF乡的人在使用电商平台购物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无快递公司。只有邮政快递EMS的派送范围包含了JF乡,且仅限JF场上范围内。垫江县内的28家快递公司无一家的派送范围覆盖了JF乡,只有天天快递、顺丰快递的派送范围覆盖了JF乡所在的中心场镇,不包含中心场镇街上以外的地方;二是消费欲望不强烈,无网上购物习惯;三是对网上虚拟交易有畏惧感;四是不会熟练使用互联网。

“微粒贷”是国内首家互联网银行腾讯微众银行面向微信用户和手机QQ用户推出的纯线上个人小额信用循环消费贷款产品,2015年5月在手机QQ上线,9月在微信上线。“微粒贷”采用用户邀请制,受邀用户目前可以在手机QQ的“QQ钱包”内以及微信的“微信钱包”内看到“微粒贷”入口,并可获得最高30万元借款额度。目前,微粒贷主动给客户授信的规则暂处于保密状态。不过,笔者通过电话咨询前海微众银行的客服工作人员了解到微粒贷的一些授信规则,主要是提取客户的工作、年龄、征信记录、网购记录、互联网理财记录、朋友圈等数据,采用建立信用评估模型对上述“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客户信用等级,最后,主动给客户一定的授信额度。微粒贷现在尤其重视客户是否有正式工作、是否有不良征信记录。以笔者亲身经历为例,微粒贷给笔者的主动授信额度为5.6万元,笔者申请了一笔500元的微粒贷,在5分钟内便将贷款资金打入了关联在微信上的银行卡账户。

通过以上分析得知,JF乡的人上网比例相对较少,且极少在电商平台购物,或者在网上进行虚拟交易,上网的基本都会使用微信。JF乡常年在家的人只有极少数人有正式工作,且以“老弱妇幼”居多,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和意识差,很少有人在互联网上留下有利于分析个人信用状况的大数据,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务未能在JF乡大面积推广。因此,互联网金融对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垫江支行JF分理处的业务影响不大,但是也要看到互联网金融业务在JF乡已经有了“星星之火”。

四、传统银行的优势

与完全虚拟化的互联网金融相比,传统银行存在以下优势:

体验感强。传统银行物理网点可以面对面给客户办理业务,这是互联网金融服务无法提供的。许多金融消费者非常注重亲身体验感,坚信“眼见为实”的道理,没有亲身体验过就不会做决定。同时,很多金融消费者只对实体渠道高度信任与依赖,需要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体验,尤其针对复杂金融产品或高风险业务,需要更充分的面对面交流。据权威公司的调查发现,即使在IT技术先进的美国,仍有超过85% 的客户习惯通过传统网点获得银行的服务。

权威性。这是商业银行在特殊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金融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市场调节和政策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商业银行处在信用融资中心的地位,在保障社会资金安全性方面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专业性。商业银行是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商业银行属于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是商业额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为经营原则,在实际经营的操作过程中,三者之间有较大的矛盾:首先,要提高安全性和流动性,往往就会削弱其盈利性;而提高了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又要受到影响。要处理好这些矛盾,是十分困难的,但又是无法回避的。商业银行一方面管控面临的各种风险,包括政策风险、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法律风险、国家风险、资本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另一方面业务经营过程中,还得协调安全性、流动性、营利性三者之间关系,使它们之间达到一个最佳的组合状态。

五、JF分理处优势受到制约的表现及原因

JF分理处作为商业银行最基层的银行传统物理网点,是组成传统商业银行无数细胞中的一个,是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平台。从单一的银行物理网点来看JF分理处的优势,表现最充分的是体验感和权威性。在专业性方面表现得不是很明显,这主要是因其承担的职责不同。因此,JF分理处也拥有商业银行的体验感、权威性及一定的专业性优势。而JF分理处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拥有的银行传统物理网点优势受到了制约,具体表现形式和原因如下:

1.体验感减弱。一是业务办理集中。JF乡的绝大数客户都是利用每月固定的赶集日到JF分理处办理业务,业务办理集中在赶集日的上午,造成赶集日上午的排队拥挤现象,客户体验较差。统计显示,JF分理处赶集日上午的平均业务量为82笔左右,而非赶集日全天的平均业务量为38笔;二是无法将持存折类的客户分流到自助柜员机。持存折类的客户中社保客户占了绝大多数。统计显示,赶集日上午存折存取款金额在1000元(含)以内的业务平均为36笔,存折存款赶集日上午平均只有7笔。

2.权威性受质疑。JF分理处作为传统银行的物理网点,在JF乡得到当地村民的绝对信任,有着极高的美誉度。近年来,也出现了很多质疑JF分理处权威的声音。最主要的原因是JF分理处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任务,存在向客户过度宣传代销保险产品的嫌疑。如前几年代销的XX保险公司分红型保险产品收益率过低,与JF分理处销售时宣传的预期收益率相差甚远,甚至还低于当时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很多客户反映当初购买XX保险公司分红型保险产品是在JF分理处柜员地大力宣传产品收益率,并一再劝说下做出的购买决定,自己根本就没有打算购买XX保险公司分红型保险产品。

3.专业性有待升华。银行传统物理网点多注重对员工某一单方面操作性技能的要求,如要求柜员掌握一定柜面业务系统操作方法、柜面业务有关的规章制度,要求客户经理熟悉营销的某一类银行金融产品。很少有银行传统物理网点的员工能全面熟悉大金融类产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及相应的基本运作原理。很难找到能为客户科学制定综合理财方案的员工。当然,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也很少有需要制定综合理财方案的客户。

六、发挥JF分理处传统银行物理网点优势的措施

当前,互联网金融对JF分理处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并不表明互联网金融对JF分理处永远都不会产生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到来是不可阻挡的,传统金融包括银行传统业务,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现在JF乡常住在家里60岁以上的人基本没有接触过互联网、办理互联网金融业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人群会逐渐减少,直至消逝。在10—20年之后,出生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的人们将会逐渐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主力军,这一代人毋庸置疑是在互联网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互联网+”是他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是在边远农村地区会使用微信、网购、互联网金融的人们将会不断增多,并最终使互联网全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10—20年之后,互联网金融在边远农村地区也必然会从现在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因此,JF分理处的短期目标是进一步提升银行传统物理网点的优势,应对来自同业的竞争。长期目标则是转型为智能化的轻型网点,适应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JF分理处的长短期目标,我认为发挥JF分理处传统银行物理网点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分流持存折类客户到自助柜员机办理业务

持存折类客户大多是社保客户,占用了大量银行柜面资源,却只给银行带来了很少的收益。根据“二八定律”JF分理处应该将更多柜面资源用于20%的高净值客户。由于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有着大量的社保客户,采取一定措施将社保类客户分流到自助柜员机办理业务,有着非常重要现实意义。对于持存折类客户我认为可以用如下方式解决。

1.商量客户将存折换为银行卡

最彻底的解决方式就是商量客户将存折换为银行卡。银行还可以定制“对账折”,来满足对使用存折有特殊偏好的客户。“对账折”的功能仅限于补登账户明细,没有存取款、转账等功能。

2.将现有自助存取款机升级

将现有自助存取款机升级改造为可以支持存折取款的自助柜员机。可以尝试的一种方案是,在现有自助存取机上增加存折取款模块,业务办理流程设定为:客户依次输入存折账号存折凭证号正确的密码取款金额吐钞。如果在自助存取机上增设存折取款模块影响银行卡业务,或是存在合规风险,可以将存折账户设置成单户全年累计取款金额不得超过1500元,社保户全年获得的金额也不会超过1500元,即将办理此类业务的客户严格限制在社保客户范围内。

3.投放卡折通用存取款机

2014年5月14日台州日报报道了一则《存折也能在自助ATM机上取款了》的新闻,“2014年5月7日台州银行在台州市投用首台卡折通用取款机,卡折通用取款机在普通ATM机的基础上增加了存折取款、查询、补登折等业务,24小时为市民提供服务。”鄞州银行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年初鄞州银行投用了4台卡折通用存取机,储户可以通过卡折通用取款机完成存折取款、密码修改、存折补登、卡折转账等自助交易。每张存折每天最多可取5000元。这些都说明卡折通用存取款机早已问世,且不存在运营上的合规问题。目前,广州御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生产卡折通用存取款机,包括大堂式和穿墙式。同样,可以将卡折通用存取款机设置成单户存折全年累计取款金额不得超过1500元,办理此类业务的客户严格限制在社保客户范围内。

(二)与同业竞争对手进行非正式对话

当前处于同一区域的商业银行为抢占市场份额,采取了输送利益、加强宣传、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提高存款利率等方式来争抢有限的客户资源。边远农村地区的同一个地方通常有重庆农商行和邮政银行两家银行金融机构,两家金融机构为了不在竞争中处于下风,都采取了发放礼品的方式营销或维护客户,彼此不断增加发放礼品的次数和数量。这些都看似高明的手段,但都会受到对方的反制措施,“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长此以往,将会陷入恶性循环,既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也不利于双方尽早进行银行传统物理网点智能化改造。因为从短期来看,是传统银行之间的竞争,但从长期来看,则是来自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为避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悲剧发生,重庆农商行和邮政银行两家有非常相似性的金融机构,双方可以选择在支行或总行层级进行非正式闭门谈话,互相承诺至少在只有重庆农商行、邮政银行两家金融机构的地方停止类似的“自杀式”竞争,双方靠优质的服务、优良的金融产品、优美的营业环境制胜。

(三)合规销售代销金融产品

JF分理处代销金融产品现阶段只有保险产品(万能型或分红型),重庆农商行取得《保险兼业许可证》的网点都在代销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选择银行进行代销,除了想借助银行增加销售渠道,实现交叉营销的目的外,还看中了银行信用在社会公众眼中的权威性。由于在广大边远农村地区的居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对自身的金融消费需求难以正确判断,大多数人第一次购买非存款类金融产品时,都是出于对银行的高度信任。在销售过程中,网点工作人员应明示产品的代销属性,充分揭示代销产品风险,不得采取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方式误导客户购买产品,并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实施录音录像。

(四)做好混业经营的准备

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及其它金融企业以科学的组织方式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金融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也是中国金融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从国内外的情况看,混业经营有诸多公认的好处,比如:为资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有助于金融各个领域之间发挥协同作用,减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等。只有混业经营才有助于对风险的系统监管。因此,JF分理处的员工要及时充电,深入学习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等大金融领域的知识,争取取得相应资格证书,为即将到来的混业经营做好知识储备。

(五)申请以JF分理处为名的微信(公众)号

分析表2数据得知,边远地区接触互联网的农村居民基本都在使用微信。申请以JF分理处为名的微信(公众)号,并在JF当地推广后,有利于JF分理处及时与客户进行互动,了解客户的金融消费需求;有利于JF分理处根据当地客户群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重庆农商行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利于JF分理处与客户保持更加良好的关系。

(六)重视大数据,提高获取能力

 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交易方面的大量数据的有力支持下得到使得快速发展,金融公司能够利用互联网管理平台以较高的效率与较低的成本对大量的信息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对顾客交易方面的信息有了更加充足的了解,从而有利于顾客金融风险与需要的评估与分析。针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该方面的优势,商业银行就应当加大互联网新业务的发展力度,提升当前业务和服务能力,融合线上线下业务转化和发展,重视客户群体建设,加强与顾客的便捷沟通,对当前已有的客户群体进行巩固。

对于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商业银行将会具备独特的的发展优势,例如:具备较多的柜台网点与比较庞大的人员数量,具有比较全面专业的金融知识体系,在监督管理方面较为严格,内控制度健全,顾客对银行形象认可,这些方面的各种优点对于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在短期内是无法逾越的。具备这些天然优势,商业银行能够在互联网领域大展身手,构建了更加符合顾客们的需求、强化与顾客们合作粘性、全方位了解顾客们的资信状况的电商的平台,同互联网金融公司相互竞争。

篇9

在整个物流环节中,“最后一公里”占到整个物流配送成本的30%以上,此环节也直接决定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同时,电子商务物流还涉及货款快速回笼与货款安全的要求,配送速度显得格外重要,配送服务质量直接影响了订单接收率,关系着电商企业的营收。因此,电商为了掌握“最后一公里”成为整个行业自营物流原始驱动力。

社区收寄投入巨大

2012年9月,继顺丰速运在厦门开建社区便利店之后,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天猫事业群日前宣布,将开展提供校园快递系统解决方案的“阿里巴巴服务站”试点,进军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校园市场,而福建厦门也在首批试点城市之列。

事实上,收寄快递难的问题,在高校、社区、一些写字楼都很突出,因为快递业务激增,有些小区的物业和业主、快递公司之间产生了非常激烈的矛盾。这一切都是因为代收快递会增加物业的管理成本和相应风险:快递包裹需要专门的房间来堆放;包裹存放在货架上,需要制作货架;手机短信或电话通知业主取快递包裹会产生费用;快件丢失或损毁产生费用……

因此,怎样做好“最后一公里”服务便成了快递行业体现“服务质量”的重点,而不论是上述的“阿里巴巴服务站”,还是顺丰速运便利店,抑或北京等地启动的城市物流“共同配送”试点工程,包括京东商城、当当网、库巴、新蛋、苏宁易购还开设了城市自提点,都是为了满足“最后一公里”需求而做出的反应。

而这电商集群性自营“最后一公路”的付出是巨大的社会成本,如图1物流服务商投递每件B2C包裹的成本结构示例显示末端派送占53%。也是压垮整个电商及电商物流行业的一根沉甸甸的稻草!

电商集群式地跨入物流“最后一公路”,笔者认为实际上是很多电商业者过度重视及相应地夸大了个别网购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譬如生日晚会用品、会议项目专用物品、体育赛事器材、体验试穿样品、医疗器械等,这些的确是非常讲究时效的电子商务物流货件,但是,这些物流货件的市场份额非常小、客户群体非常窄。电商群为了有限的需求,花费高达53%的成本去自营物流,甚至跨界去做大学城便利店、道路候车亭、小区寄存间,这是一个巨大的电商物流误区。同时,电商群这些“最后一公里”物流投入绝对集中在一、二线大中城市,这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物流资源浪费。

资金无法解决的问题

“最后一公里”是非常关键的,但绝对不是资金就可以解决的。中国一、二线大中城市配送不仅存在运货车辆准入的问题、道路狭长堵塞的问题、交通分流管制的问题、停车场不足的问题、进入小区的密码保护的问题、上楼送货客梯使用的问题、收派件时间集中的问题,甚至宅养小猫小狗都是问题等,而三、四线城市又存在服务资源缺乏的问题,人手不足、网点不够、语言沟通不畅、信息回馈不及时。总之,“最后一公里”问题丛生、各具特色,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多年来也一直深受困扰,苦寻解决方案,但确实问题的个性化太明显,即使投入巨量资金或相应资源,也绝无可能快速一体化解决。

以珠三角的东莞和广州为例,珠三角的驾驶员对于东莞的交通管制是极为敏感的,除了东莞本地的驾驶员,外地驾驶员进入东莞几乎都会被遍布大街小巷的交通摄像头捕捉到违章记录,少则1次/趟,多则3~4次/趟。而珠三角的驾驶员对于广州的掉头道又是极为敏感的,除了广州本地的驾驶员,外地驾驶员进入广州几乎都会因为掉头道选择错误而多花30~40分钟行车时间。这就说明中国的“最后一公里”情况确实非常复杂,东莞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方案放到深圳去实施,可能就是灾难;而南方的“最后一公里”物流模式放到北方去实施,可能就是更大的灾难;2002年前后,顺丰速运进入华东上海市场,前后是三进二出,最后采用全部自营网络才成功扎根。

而电商跨行自营物流不一定好过外包给本地社会化第三方优质物流服务商的原因,也在这“最后一公里”。因为电商如果释放出53%的物流配送成本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集合资源、集合规模,提高运作效率,产生“第三”利润源。而电商自营却只能总是成本中心。

有的电商认为,只要我的货量够大,我的专业化程度够高,我的规模效应更大,我也可能赚钱,成为利润中心。实际上,这时你的目标已经是第三方专业化电商物流公司了。而且你是希望将中国电商物流行业“七通一顺”近20年的成长历程,用3~5年来达成!关键点“最后一公里”是对的,可是路很难走,就像让“海尔集团”花3~5年将“海尔物流”拉上A股主板,实在太难,即使海尔物流已经有十多年的运营积淀。

像富士康集团工厂厂区可能是中国化工厂、钢铁厂之外最大规模的工厂厂区,每天工厂收到的快件部门多、单数多、件数多、目的地复杂、而且包装不一定符合航空运输条件,富士康使用的快件服务公司也很多,一般陌生的送件员找不到收货部门,找不到收件人,单不对货,快件交接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富士康集团就将交接现场前移到门卫室,门卫室统一安排一个专人收货,收讫之后由这个人再在厂区内分发,当然这个分发人的工资是由各个快件收取配送费用负担。这个案例2000年以前几乎所有的快递公司都是了解的,快递公司也是愿意的,工厂、快递公司之间操作也都顺畅,专业化就极为节省成本。

而广州目前有很多特大型居民小区如祈福新村、骏景花园、汇景新城等,广东还有特别大型物业管理公司如珠海葆力(1150万平方米物业,广州大学城主要是该公司负责物管)、广东城建、广东康景等,这些特别场所就可以由物业管理公司统一承接区域内物流件集结、配送运作,小区交接站点、物品寄存库房设施都可以合建合营,服务质量双方培训共同保障,服务费用公平结算,既能降低配送成本,又能提高配送速度,还能保护收货人隐私及健康安全。这种衔接应该是行业对行业,不应该是配送员对守卫员,这种业务应该是利益与责任在企业间合约转移,不应该是配送员对守卫员个人之间口头承诺。笔者认为电商物流开发、善用社会资源才是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的关键方向。特别是像深圳、揭阳等快速发展的城市门牌号码不完备、邮政编码错综布局,与现有的物流配送供应商达成全面分包或共建共营等深度合作才是方便、快捷、高效的物流模式。

一线管理的策略

“最后一公里”投入的物流资源管理往往是最脆弱的,电商所谓“掌控”,就是掌控第一线员工,而第一线作业人员稳定性最差,一旦员工流失,前期所有物流投资都是白搭。顺丰速运在笔者小区长期派驻一个派投员,某天,公司突然调派他去另一个派投站协助工作,当天,我小区收派件工作效率极低,新派投员分不清楼别、不记得密码、不晓得哪些用户要提单、哪些用户要协助包装、不清楚哪些用户是固定时间发货、不了解哪些用户是单一收货地等等细节,于是,小区内收发人集体发飙,纷纷致电原派投员质询,弄得原派投员在新岗位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第二天,小区部分发货人的货件就转给申通快递公司了,3天后,顺丰原派投员还是回来工作。但是,申通快递已经挤进了这个小区,竞争格局发生了变化。

如果这个小区只有一个“公共”的、“兼职”的派投员,这个派投员可以是电商的、快递公司的、物业管理公司的、报社的、牛奶公司的,甚至可能是电器维修中心的,只要收派件费用合理、货量稳定、熟门熟路,快递公司只要专注做好前段的货件中转服务质量就能在市场取胜了,因为“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员及服务质量,小区业主是看得到的、稳定的、有保障的。

而大学城的所有收派件业务则完全可以委托该区域物流院校物流系物流专业物流班级学生来完成,作为勤工俭学长期项目,而且只委托大二一个班的学生,只须培训一届,接下来就由他们系自己传承,而合约主体可以是班级、团委,每年轮换一次而已。

而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及需求日益旺盛的小镇乡村,建议由电商物流行业协会牵头着手区域分工、合作建点、联线织网,逐步实施物流服务进镇入户,适应电商业务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电商及电商物流行业2010年之后在一、二线城市任何的物流投入都是极大的社会浪费和对投资人的严重不负责任。譬如有电商公司在上海嘉定投入超级规模的物流中心,岂不知上海嘉定区就是华东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社会化的CDC-RDC-ODC-LDC体系完备,各类家用消费品货物至少有15天华东消费需求的库存量,如上海市嘉定区马陆镇众芳村外贸仓库(沪宜公路2838号),这里就是一个库容很大的家电空调库。电商本应该就近调拨供应商的库存,或者采用VMI模式,最大化利用供应商库存满足网民购买需求。而且,2007年开始“产业转移”以来,中国已经形成广东顺德、湖北武汉、西南重庆、河北廊坊、辽宁大连、安徽芜湖等家电产业基地,安徽芜湖的家电“隔天送到”上海区域,网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据调研统计,网民购买货物是能够忍受3天到货期的;“一日三投”要么是腾讯“疯”了,要么是易迅“疯”了;电商在一、二线城市持续展开“最后一公里”决战只会血流成河、白骨累累;有电商认为我在一、二线城市进行物流设施建设,未来可以承接同行生意,我的平台可以成为电商物流公共资源,能够接到外单就可以盈利。

电商物流已进入新模式

其实,中国的物流总量、物流流向已经在2007年确定了新的模式,随着产业转移、家电下乡、内需开发、电子商务、VMI实践等技术政策融合发展,中国一、二线城市的物流总量从2008年开始渐趋下降,原来单一的由沿海工业区流向北上广深局面,已经极大地转向三、四线城市,以前珠江水(饮料)广东粮(食品)顺德电器东莞电脑大量运送到北京上海武汉,国内干线长途车辆拉货都来广东而回程全是空车,现在产业转移局面下,广东出运物流量严重下滑,进入广东的车辆也装满了货物,以前乡村购买力是在大城市实现,为了避免在小城镇买到假冒伪劣产品,佛山人跑到广州、香港购物消费是常事,昆山人跑到苏州、上海淮海路购物消费也是不少的,2012年就大大减少了这类消费,三、四线城市的直接消费正逐步增长。所以,一、二线大中城市的物流设施的需求正在弱化之中。笔者认为电商物流们2010年以后在一、二线城市巨资投入新建的物流中心在未来5年内均摆脱不了“蚊子馆”的命运。

中国电商们如果愿意投入物流事业,那应该是在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小镇乡村或209国道以西地区,利用当地的运输业者、零售商、维修商、邮政派投(离退)工人、村组个体运输户,有计划地建立配送、维修组织机构。各个电商各自重点开发一个内陆省或一个地级市的物流资源,然后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我们以广西为例,南宁、桂林、柳州、玉林、贺州、北海、防城港这些地区的物流配送服务资源是齐备的、网络是健全的,但是这只覆盖到广西东部地区,广西西部河池、百色(巴马)广大地区的人口数不少,长期大量的外出务工人员也积攒了巨额的农村家电消费能力,但是,个体购买的家电怎么进山入村,怎么安装维修,确实是一个购物困扰,绝大部分购买者都是用摩托车远自柳州、南宁自带入户。而如果易迅能够将在北京实现“一日三递”的物流资源抽出来转移到以柳州RDC为支撑的宜州LDC、河池LDC、巴马LDC、百色LDC这条线上,“易迅物流”跟当地小镇(乡村)已经存在的货运点、小型零售商店、邮政派投员、电器维修工、小四轮(三轮车)运输工等相关业者合作合资建立线下乡村配送服务体系,实现“三日到达”进村入户服务,那将会极大激活广西西部乡村家电及其他日用品消费需求。在这些地区不需要建立大型物流中心,所有的仓库都选择就地租赁,旺季时多租赁几个仓库,淡季时保留最低库存面积,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库存管理、远程控制,而绝大部分当地仓管配送服务人员都采用有偿外包服务,跟个人签署合作协议,按次计酬,不用担心“五保一金”人工成本。在缺乏机动载具的地方投放合适的车辆资源,用承包租赁的方式由使用者回购,3年以后,车辆属于使用者。所有愿意参与服务体系的当地人员均必须接受正式全面系统持续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提供免费手机,手机号码永远属于“易迅物流”公司资源,当原来的人员因故自愿退出服务体系时,手机号码交回“易迅物流”公司,转下任服务人员继续使用。就是说保证这个乡村配送体系联络方式不会改变。至于说,配送工人将货物私吞了、货物在山路上摔坏了……这就是物流公司的管理细节了。

当“易迅物流”建立起广西西部物流配送体系之后,在所有的电商平台公布,由使用者公平公开公正地评价,按照评价意见给予改善固化,直到系统完备、服务稳定,其他1号店、国美、苏宁、海尔、美的、顺丰、圆通……就可以真正实现区域内物流资源共享,共同将货物卖进广西农村市场,外出务工人员就可以在广州、深圳下单,货物由“易迅物流”公司在当地送村入户,并协助安装调试、培训使用,交代日常维护保养注意事项。

这才是我们倡导的、期望的、未来电商“最后一公里”真正的市场机会,其实,一、二线城市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成熟的消费者利用非常便利的比价渠道将商品价格压到更低,而消费者之间把“低价格”当作一种面子在享受,而不跟支付能力有关,你买了180元的电热水器,你的邻居就会去寻找更低价格的热水器,或者用同样的180元去购买质量比你好的、知名度更高的热水器,一、二线城市沦为走量的市场。三、四线城市市场对于价格的敏感度目前是比较低的,如果立足于“乡里乡亲”资源建立的线下物流配送、安装调试能够达到一定服务水平,消费者还是能够接受的。广阔的三、四线城市就是一片巨大的蓝海市场。

CCTV -2连续播出的《今日观察——中国物流顽疾》《再问(中国)物流》,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分析材料,也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物流特别是电商物流行业已沦为苦力活、物流人社会地位低、社会人才很难进入的行业,特别是两头受气的电商物流因为简单化为搬运工,更没有人才进入,物流公司也追求管理“傻瓜”式承包制,PDA输一下TMS简单地敲一下人机对话模式,轮胎管理、油耗管理、维修管理、线路管理、集载管理、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统统简化包干,全部在配送费一费制了。

篇10

合作成功之本:理念变化

当下,中国的金融改革已触及一系列深层因素。资本约束、结构改造,经营创新等等均已不再是年度报告中的装饰品,而是银行从业者实实在在的工作。商业银行开始实实在在树立并实践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开始实实在在地成为一家银行命运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同时,由单纯竞争走向竞争与合作,通过全方位合作、深层次合作提高银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以适应客户需求的变化,增强银行业的竞争能力与发展能力,已经成为新一轮银行发展浪潮的大趋势。对于中小银行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也尤为紧迫,也正因为如此,多年来一直处于低层次替代性竞争的中小银行逐步走在一起,开始了新一轮良性互动的合作性竞争。昆明是云南的省会城市,保山则位于云南省西部,两地相距568公里,日前,两地的地方金融机构――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通过跨区域共享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开创了中小银行合作又一新途径。

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是银行电子化业务运行的基础平台,它对银行的意义相当于一个人的心脏。通过网络技术远程共享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使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各自原有的客户都能使用自己的卡或折,到对方的营业网点办理存取款业务,且无需交纳手续费。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在目前各个银行系统各自为阵、“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下,这种合作模式显然具有革命性意义。一旦该业务模式推广开来,不仅使合作银行大大降低了科技成本,而且相当于使其的营业网点增加若干倍,以往网点较少的劣势可以得到有效改观,银行也可以把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为客户服务上去,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这样的联合将使银行“事半功倍”,正如昆明市商业银行杨槐璋行长所说,“将来就可以腾出手来与国有银行比拼服务了。”

为什么两家银行愿意合用一个心脏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资本约束的问题。资本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本状况是影响银行业发展、科技投入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资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资本约束软化现象普遍存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出台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逐步转向以资本管理为核心,以风险管理为手段,审慎经营,持续发展。其中,中小银行因本身规模以及银行员工成本、市场推广开支上升等因素,面临日益严格资本金监管环境,它们所承受的成本压力更大。因此,如何合理地改进资本分配,一直以来是中小银行积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从国外的经验来看,日益严格的资本金监管带给银行的业务变化主要表现在:以往大量集中在房地产、IT系统以及营业网点的资本金逐渐释放出来,用于银行的产品研发、客户服务、中间业务。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中小银行通过共享IT系统来合理分配资本已经成为趋势。目前日本最大的系统中心已经同时支持12家银行的业务。从大的环境上看也是如此,随着科技发展,IT设施趋同于公用事业也是世界潮流所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共同的理念的变化催生了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的合作。

有效路径之一:经营创新

有了合作的基础,还必须选择正确的合作的路径。昆明市商业银行和保山城信社在寻找合作路径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过去,企业的经营目标经常被表述为利润最大化,其中有一个重要缺陷,即没有考虑到资本成本及资本收益的要求。并且以损益表为基础的利润更多地反映企业的即期效益,而没有反映企业未来价值增长的能力。只有把企业价值和传统的会计利润区分开来,充分考虑资本成本等因素,确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才能真正地为股东创造财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由于触及体制问题的改革措施必定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显露出效果,那么,中小银行(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快速达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希望,只有寄托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建设上了。但是,建设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复杂工程,根据估算,一个普通的区域性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新建一套符合当前业务发展需要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按5~10个网点来计算需要投入的建设费用约为400万,其中:一次性投入的系统硬件投资约100万~150万元、软件开发费约200~300万元、每年的运行维护费约30万~50万元。抛除科技力量较薄弱的因素不说,与自身规模相比,投入几百万上千万开发功能寿命仅3―5年的IT系统,毫无疑问是中小银行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此外,资金都投入到系统建设上,中小银行赖以生存的产品和服务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就很难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将对未来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由此,通过经营创新共建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成为像昆明市商业银行和保山城信社这样的中小银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有效之路。

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同属于云南地方金融体系内的成员,其中,昆明市商业银行是在昆明市原有二十多家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于1996年组建成立的,近年来发展迅速,建立了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制度和灵活的经营机制;拥有71个营业网点和较先进的计算机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在云南省金融界中有一定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保山城信社1989年成立,是保山市规模较大的地方性金融机构。2003年末,为了满足客户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昆明市商业银行投入建设资金近5000万元开发了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昆明市商业银行拥有了超越传统服务重新设计金融产品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该行的竞争优势。保山城信社原有业务系统为单机业务处理系统,1997年投入运行,结算渠道不畅,信贷品种单一。对于昆明市商业银行来说,为了保有相对先进性和可扩展性,系统一方面必须预留一定空间,另一方面每年需投入维护费用约500万元,因此,如何利用闲置资源减轻维护负担的问题比较突出。对于保山城信社来说,目前的IT系统已经不能适应金融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必须尽快进行彻底改造。

基本原理和具体流程

昆明市商业银行由于拥有一级银行法人的营业资质,是云南省惟一同时具有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及同业拆借市场成员、财政部国债承销团成员、国家开发银行及中国进出口银行政策性金融债承销团成员、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债券结算行等多项

业务资格的金融机构,因此在同业合作方面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近年来,该行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加强同业交流与合作,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双方合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此外,昆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基于Vision Banking Core/400基础,以银行大会计、综合柜员制为基本内容,以客户信息管理为基础,以账务处理为核心,数据集中管理,面向客户、面向交易、面向服务,其设计理念和技术水平在银行同业中都处于相对先进地位。该系统自身具备的几项技术特点为合作提供了基础。一是该系统上线后,一直运行稳定;二是它采用参数驱动及关系数据设计,在网点数量、规模上没有限制,只要增加硬件系统即可扩展规模;三是该系统支持“多分行”模式,易于维护、扩充,可通过网络连接实现异地机构共享。此外,为了保证合作的安全性,昆商行还采取了四项防范措施,一是将双方业务置于同一系统的不同物理分区,不实现逻辑集中,因此确保双方的业务不出现交叉、数据不出现交叉;二是采用“专线专用”,确保网络信息传递的及时和安全;三是在数据传输时进行加密,防止双方各自的数据及信息出现失窃;四是对主机的操作权限进行严密控制,通过制度确保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得到落实和执行。

基于以上基础条件和准备措施,2005年8月,昆明市商业银行与保山城信社达成合作意向,保山城信社租用昆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平台参加全国大额支付系统业务。9月,技术准备完毕,租用系统开始试运行。11月14日,试运行成功,双方签定全面合作协议,相互承诺以通存通兑方式对方异地结算业务,并在法律法规允许或经监管部门同意的前提下,开展信贷资产转让、票据以及银行卡等业务的深入合作。

帷幕初开

国内中小银行的发展历史只有10多年,机构网点数量现在和将来都无法与国有大商业银行相比,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走大摊子、高成本、低效率的发展道路。因此,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成本,追求价值的最大化,才应是中小银行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目标。要想在“成本付出最小”的同时达到“资源利用最大”,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就必须在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的全过程中切实转变理念,在各项工作中项项计较成本,时时挖掘资源。昆明市商业银行和保山信用社的合作充分证明,通过科学有效的合作,银行不仅不会丧失自身优势,反而改进了资本分配,在网点设置、物质开支上量力而为、物尽其用,将有限的资金投向目前银行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产品资源和回报更多价值的客户资源上,从而获得新的盈利和发展机会。

首先,节约成本、利用资源的目的得到了最大化的实现。一是昆明市商业银行在安全的前提下,合理有效的利用了闲置的系统资源,寻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保山城信社则节约了成本400多万元,包括一次性建设费用约400万及每年约30万至50万元的维护费用。二是两家区域性的银行机构跨越了地域屏障,将本行业务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延伸对方城市,以昆明市商业银行现有71个营业网点和保山城信社现有6个营业网点计算,双方通过合作,各自节约的网点成本都非常可观。此外,双方共享的不仅是系统资源,也包括网点资源、人员资源和客户资源,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了行业内的资源整合、成本节约。其次,提高了银行的联合竞争能力。一是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更方便和更经济的服务。由于提高了资金清算、结算的效率,双方客户可以在异地办理业务,免除了过去发生异地业务时,要在不同银行间开户、转账或取现、存现的麻烦和成本。另外,由于系统可实时到账,缩短了客户资金的在途时间,提高了客户资金的使用率。二是为人民银行提供了更方便资金监控的渠道。由于双方的数据采集更为准确和快捷,为人民银行对跨行转账、大额交易的清算和监控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三是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由于规范了不同银行之间的接口信息,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资金流通手段,为银行的业务发展与创新开辟了新的空间,使地区银行的信息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台阶。此外,为中小银行利用有限的营业网点资源及电子网络资源实现收益最大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正因为如此,双方的合作刚一迈步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系统自9月1日试运行截至11月10日,已办理异地储蓄通存通兑1310笔,金额达5569万元:两行“资金往来”约1亿元。保山信用社通过昆明市商业银行的全国大额支付系统办理的业务,自10月9日以来仅1个月,就达504笔,金额达2200万元。保山城信社的存款仅1个月增长了10%。

当然,因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的成熟度、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技术更新、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影响,共享综合业务处理系统的合作方式也存在种种问题和可能风险,如果不加以重视和管理,合作银行不但无法从中受益,反而会受损。

首先是信息控制的问题。一旦此银行内部的信息或资源在技术上存在被彼银行调用的可能,信息失控的风险就显而易见,比如客户资料、资金往来情况等等都有存在泄露的可能。

其次是不确定性风险。由于合作双方可能不在同一区域,即使同在一个区域内,其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都有可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增加了综合业务处理系统支持银行经营目标和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另外,还将面临许多潜在的风险。例如,双方经营理念的不同,可能导致业务处理流程难以同时满足双方需求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和风险,合作双方应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如信息共享、优化合同、建立监控机制等。总之,还需要合作银行通过继续探索和实践来寻找最佳的解决路径和方法。

篇11

(人民网)

建设部:房地产政策将在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表示,2006年的房地产政策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完善,确保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把政策职能和市场职能进一步明确分开。2006年,在相应的房地产政策中,该由政府办的就要由政府办,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配资源的主导作用。二是把长期的问题和短期的问题适当分开。比如说困难群体特别是特困人群的住房问题,这涉及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分配体系等多方面的因素,是个比较长远的问题。三是把局部的问题和全局的问题进一步分清楚。要严防把类似上海退件等局部问题当成全局性问题来炒作,避免影响调控政策的效果,增加经济调控的难度。要考虑房地产发展的区域性特点,给予区别对待。四是把调控总量的政策与调控产业的政策分开,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新华社)

国土资源部:全国明年停止供应别墅用地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李元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上说,为稳定房价,今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应。今年将继续严格控制大户型、低密度高档住宅土地供应,停止别墅类用地土地供应。他表示,今年将继续严把土地“闸门”,进一步加强参与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未来5年,土地“闸门”都将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方面发挥作用。同时,今年将适时出台新的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支持有利于结构调整的项目建设用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不予供地。

(《国际金融报》)

国家五部委:部署加强液态奶监管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海关总署和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5年12月2日在北京进行统一部署并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对液态奶监督检查。其中,液态奶市场占有份额居全国前列的12家企业将受驻厂监管。生产过程是否使用“复原乳”将成监管工作一大重点。

(《北京晨报》)

发改委:研究制定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

关于我国汽车行业中长期发展趋势以及重要成果的课题研究已经基本完成,主要分析了我们国家未来汽车发展的一些积极因素,制约因素和市场需求情况。同时对目前汽车行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特别是我们在自主开发能力方面也做了比较全面的、客观的分析。按照这个课题的思路,有几个方面,一是调整目前汽车产业的布局结构和生产企业组织结构;第二方面大力鼓励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第三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们汽车的消费环境,包括消费政策等等,鼓励居民消费小排量的经济型轿车;第四方面就是通过重组做大做强我们的汽车龙头企业,要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第五方面就是完善汽车行业标准,特别是和国际标准接轨,还有就是在清洁环保等方面也有具体的思路和要求。

(新华网)

公安部:推行执法责任制加强执法监督

为明确执法责任,加强执法监督,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推行执法责任制的活动,争取通过推行执法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公安执法工作机制,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公安部近日下发的《关于贯彻实施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对有违法或者不当执法行为的单位,要根据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或者影响的恶劣程度等具体情况,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取消评比先进的资格等处理;对有关执法民警,要根据年度考核情况,或者根据过错形式、危害大小、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离岗培训、调离执法岗位等处理。

(新华社)

公安部:大中城市居民拥有合法固定住所可落户

“当前,公安机关要抓紧制定出台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见,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作为落户的基本条件,逐步放宽大中城市户口迁移限制,着力构建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公安部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部长白景富在全国公安机关电视电话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白景富指出,各级公安机关要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作为公安行政管理改革的主要方向,把管理与服务统一起来,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强化管理。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加强边防、出入境、消防、交通管理等工作,适时再推出一批便民利民措施一

(《法制日报》)

国家税务总局:年终奖缴税有变

国家税务总局去年底调整了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方法,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加薪的,年终奖分两种情况缴个税。

按照规定,一个月内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加薪等各项年度奖金,可合计作为一次收入,按12个月分解后确定适用税率和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并据此全额计算纳税。不同月份发放的全年一次性奖金、年终加薪等各项年度奖金,每一个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只允许采用一次分解12个月确定税率的计税方法。

(《北京晚报》)

财政部:详解财政新亮点

财政部长金人庆指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稳健财政政策,并着力推进投资、消费和出口健康发展。今年中央财政对科技支出安排将大幅度增加,各地也要相应增加科技投入,通过这一政策信号更好地引导全社会重视科技创新。同时,充分利用税收扶持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体说来,今年将研究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以及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完善进出口税收政策,鼓励能源资源型、环保型、先进技术设备及其零部件产品的进口,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以及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对国内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装备所需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要实行进口税收优惠政策。

(《人民日报》)

发改委:成立药品价格评审中心

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成立药品价品价格评审中心。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开展药品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调查;组织进行专家证审,提出药品价格制定或调整建议;配合研究制定药品价格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监测国内外药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化情况;协助开展药品价格政策咨询等。

(《信息导刊》)

劳动保障部:改善进专有务工人员就业环境

劳动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近日说,劳动保障部门今后将采取4 项措施,进一步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进一步消除限制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歧视性政策;为进城务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强化日常巡视监察和举报投诉案件查处力度;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法制的普通及宣传工作。

(《信息导刊》)

省委组织部:省管干部不称职就降职

篇12

(一)发展的重点领域

1、战略主导型产业

旅游产业。以“三乡文化”为核心内容,以“*风情”为主体形象,构建“一湖四线”旅游发展格局,把*建设成集度假、休养、体验、观光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胜地。加快发展中国*石雕文化旅游区、石门洞刘基文化旅游区、方山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区、**风情旅游区、**宗教文化旅游区、温溪驮滩世界名品集散旅游区。加快建立六大旅游产业体系,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交通体系、旅游要素体系、旅游营销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积极鼓励各种民间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重点引进能引领*旅游产品提质、产业升级的实力型企业,建设一批集休闲、培训、会议等为一体的星级酒店,提升*城市品质(县旅游局牵头)。

金融产业。整合现有金融资源,逐步建立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机制体系和人才要素支撑体系。积极创建“浙江金融强县”,发挥已有各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引进有实力的商业银行,改制农村信用社,发展村镇银行和华侨银行,引进证券公司,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壮大,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向服务业经济实体,健全社会中介体系,规范做大现有的担保机构,着力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主体。加强支付体系建设,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创建外汇交易市场。推进保险市场主体多元化,加快保险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积极发展各类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公共评估机构,完善保险市场体系(县人行牵头)。

房地产业。积极利用国家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建成欧式建筑特色,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和提高城市品位为目标,加快我县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增强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快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和廉租房建设。构建集开发、经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房地产业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建设“人居*”(县规划建设局牵头)。

2、培育发展型产业

文化产业。发挥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挖掘和保护民间特色文化,鼓励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立石雕文化创意园。鼓励多元化主体投资设立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等文化场所。加强KTV、迪吧、网吧、游乐场和电子游戏房等娱乐场所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加快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举办大型赛事和群体活动,引导全民参与体育健身运动,鼓励发展健身房、游泳馆等运动场所(县文广新局牵头)。

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港物流基地建设,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物流服务。建设世界品牌商业集聚区,努力打造国际名品集散地。大力建设商业核心区,积极发展大型超市、连锁经营、专业店等现代物流零售业,加快发展雕塑、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发挥“乡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作用,加快商品配送中心建设,推进现代农村商品流通网工程(县经贸局牵头)。

依托华侨资源,规模性、特色性地引进酒吧、咖啡吧等西餐业,鼓励发展有特色、高档次的农家乐,打造*侨乡特色餐饮服务,提升*餐饮业的竞争力(县工商局牵头)。

教育业。以特色教育基地为中心,整合教育资源,鼓励兴办国际化教育培训平台、基础教育和职业学校,吸引新一代华人华侨在本土接受学前教育、华文教育、外语教育及石雕、厨师等技能培训,发展侨乡特色教育(县教育局牵头)。

3、公共服务型产业

中介服务业。放宽中介机构的准入范围,凡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中介机构,工商部门均鼓励发展;规范、指导房产中介、汽车租赁中介机构健康发展;培育、扶持质量认证市场、技术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才市场、招投标市场等新型中介市场;鼓励有实力、上规模、守信用的中介机构到我县设立分支机构(县工商局牵头)。

鼓励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促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发展(县经贸局牵头)。

养老保健业。针对归侨、侨眷休闲养老的需求,积极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建设高档次的国际养老中心,鼓励发展针对老年人的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服务、修身养性等老龄产业(县民政局牵头)。

信息服务业。以建设总部经济大楼为依托,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加强信息化服务,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投融资型、贸易型“华侨总部经济”发展(县经贸局牵头)。

加快县域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建立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技术评估、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移、专利、科技信息等各类科技中介组织。应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县科技局牵头)。

(二)目标定位

围绕“接轨*,组团发展,建设和谐小康新侨乡”发展战略,以产业大集聚、项目大建设为载体,加大服务业扶持力度,全力推进服务业创业创新和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战略主导型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型产业,全面提升公共服务型产业,努力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以上,对地方税收占比在65%以上,力争将*建设成兼具浓郁*风情特色和秀丽山水景观特性的国际化休闲胜地(县发改局牵头)。

二、要素保障

(三)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各类资本进入服务行业和领域。除有特殊规定外,服务企业设立连锁经营门店可持总部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按行业发展规划,直接到门店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新设立的服务业企业,除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决定规定的企业登记的前置许可项目外,其他审批项目均由工商部门直接注册登记(县工商局牵头)。

涉及前置审批的,各相关部门实行并联审批,按照“企业设立前置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要求,按时办理完毕(县审批中心牵头)。

设立公司制服务业企业,除法律、行政法规和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另有规定的外,首期出资额达到注册资本的20%即可办理注册登记,但最低限额不得低于3万元,其余认缴的出资可在2年内分期到位。凡中介服务企业组建集团的,其母公司注册资本放宽到1000万元,母公司和子公司合并注册资本放宽到3000万元。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服务业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70%(县工商局牵头)。

(四)保障用地供给。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充分考虑服务业的用地需求,在符合“两规”的前提下优先安排用地指标。根据“365”节约集约用地行动计划的有关要求,结合“五五行动计划”,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大闲置土地的清理、盘活、调剂及转而未供土地合理利用,积极鼓励建设项目地下空间的开发,多渠道、多途径的挖潜现有存量建设用地,以确保服务业项目的用地需求(县国土资源局牵头)。

(五)加大信贷支持。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加强对服务业发展趋势、发展潜力、信贷需求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信贷扶持重点,扩大对服务业的信贷投入。金融机构应根据服务业企业的实际状况,单独建立符合服务业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简化信贷流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积极开展产品创新,转变过分依赖抵押品的传统授信模式,不断开发出符合服务业企业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开展应收账款质押、组合担保等业务,知识产权和经营权质押等各种灵活有效的担保方式。对服务业重点项目,要优先安排信贷资金,优惠贷款利率。建立服务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的服务业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并研究制定具体的补偿办法(县人行牵头)。

鼓励扶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项目融资、产权置换和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措资金(县经贸局牵头)。

积极鼓励信用担保机构加强与实施风险补偿的金融机构紧密合作,为服务业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对服务业企业增加贷款较多、风险控制较好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为服务业企业贷款担保服务业绩突出的担保机构予以奖励(县人行牵头)。

(六)加大财政扶持。加大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支持,把扶持发展服务业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加大投入(县财政局牵头)。

1、引导企业实施服务业品牌战略。充分挖掘*的文化内涵,包装、推介具有地方特色服务业品牌,加大扶持和宣传力度。对依法评定(不包含司法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且年纳税总额500万元以上的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依法评定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且年纳税总额300万元以上的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评定为丽水市著名商标、丽水市名牌且年纳税总额200万元以上的服务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获省、市知名商号的分别一次性奖励3万元、1万元(县工商局牵头)。

鼓励商贸企业大力推销本县农副产品,凡在县内外开设经营面积100平方米以上、经营时间2年以上且年销售额(以正式销售发票为依据)在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特产超市(店),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县经贸局牵头)。

对千镇连锁企业租用闲置的国有资产(房屋)的,在租金上给予优惠(县财政局牵头)。

2、引导企业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对被评为三星级文明规范市场的各类市场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当年通过ISO14000、OHSAS18000认证的服务企业且当年纳税总额4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6万元。对首次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AA、AAA、AA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县工商局牵头)。

旅游业政策参照《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若干意见》(青委〔20*〕32号)和《关于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执行(县旅游局牵头)。

3、鼓励服务业做强做大。竞争行业(不含金融业),当年实缴地方税收净额超过100万元且比上年增长10%以上,或当年实缴地方税收净额超过50万元且比上年增长15%以上,分别给予企业法定代表人5万元、3万元的奖励(县财政局牵头)。

对经发改部门立项并经工商部门登记企业当年新投资、新开业的重点服务业项目,按固定资产实际投资总额(以工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评审,财政部门认定,按工程决算数为准)的1%以内给予补贴,最高补贴金额原则上不超过20万元。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且列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可按年度分期贴息,总贴息金额不超过50万元(县发改局牵头)。

4、引导和支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扶持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和集聚区内企业成长,重点规划建设和培育现代物流、总部基地、生产业、新型专业市场、特色专业街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对集聚区中的建设项目,优先纳入县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给予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和投资贴息补助(县发改局牵头)。

引导物流企业规模发展。物流企业当年首次实现主营收入分别达到1000万元、4000万元、1亿元以上(凭会计事务所或审计部门审计报告和报税务部门年报),同比增幅在10%以上的,每家法定代表人奖励5万元、10万元、15万元(县发改局牵头)。

大力扶持专业街区建设。对县里确定的餐饮、服装、文化娱乐、品牌专卖店等特色专业街区的建设,可给予一定的补贴(县工商局牵头)。

鼓励汽车4S店发展。鼓励各类品牌汽车在*设立4S店,有法人资格的每设立一家,按地方税收净额的10%给予奖励(县发改局牵头)。

5、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培育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对挖掘、保护和发展本县民间文化业绩显著的企业和组织,新办演艺公司或成立民间文化企业和组织且当年有成效的,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县文广新局牵头)。

鼓励发展文化娱乐业。凡当年地方税收净额在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以上,且年增20%、15%、10%以上的,年终给予奖励法定代表人3万元、5万元、10万元(县文广新局牵头)。

6、全力拓展中介服务业。培育发展中介服务机构。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需实行专业资质认定制度的中介机构,鼓励资质升级,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发展行业协会。(县工商局牵头)。

7、鼓励服务领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科技服务业有关优惠政策按《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县的若干意见》(青委〔2007〕110号)规定执行(县科技局牵头)。

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鼓励企业积极和国际优势服务企业合作,对开展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服务企业在土地保障、融资税费优惠等方面列为重点支持对象(县经贸局牵头)。

(七)实施税费优惠。大力支持服务企业发展。对从事货运、拆迁、保险、知识产权、广告、会展等企业取得的业务收入,实行差额征收营业税。对在我县设立总部的大型服务业企业、新办高新技术服务企业、连锁超市、省重点物流企业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如按规定纳税确有困难,可按照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酌情减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对我县新设立的金融组织或机构,纳税确有困难的,按税收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可给予减免房产税。对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有关条件的服务企业,可按规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县地税局牵头)。

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生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分离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业务、贸易营销服务、专业配套服务、设计策划服务和融合发展服务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原则,开展工业企业分离发展生产业企业试点,并研究制定具体的配套政策措施。分离后的税负如高于原税额,高出部分由县财政对该企业予以扶持补助,鼓励分离后的服务企业为社会服务,其自用的生产经营房产应缴纳的房产税、占地面积较大的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如纳税有困难的,经税务部门批准,设立初期的三年内给予减征;其所购的固定资产因技术进步等原因,可以加速折旧。有关部门要对工业企业组建生产业企业给予全力支持,在市场准入、登记注册、资质认证等方面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费用、提高办事效率(县经贸局牵头)。

完善服务业用水、用电价格及收费政策。服务业用水(除桑拿、洗浴、洗车等高耗水行业外)与一般工业用水同价;商业用电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并轨。规范对服务企业的收费行为。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要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服务企业应缴纳的各种资格认证、考试、培训费以及行政事业性费用,其收费标准有浮动幅度的一律按低限收取。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负责对各部门行政性收费清理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抓好落实;严禁向服务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检查和罚款行为必须依法执行。规范行业协会、商会的收费行为(县发改局牵头)。

(八)加快人才引进。加快培养和引进社会急需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旅游、餐饮、中介服务及国际贸易等管理和经营方面的人才。坚持人才培养与有效使用并举,培养与引进人才并举,创造吸引、用好、留住人才和人尽其才的良好政策环境。实施人才居住证制度,采取户口不迁、来去自由的柔性流动方式,吸引国内外人才来我县兼职、挂职、合作。具体有关人才政策按《*县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试行)》(青委〔20*〕29号)执行(县人劳社保局牵头)。

三、组织领导

(九)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到与发展农业、制造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工作推进、引导投入、强化服务等环节上通力协作,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确保服务业各项发展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建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组织协调服务业工作的重大事项;下设服务业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做好服务业发展统筹协调、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统计分析、考核奖励等工作(县发改局牵头)。

(十)加强服务业规划引导。强化规划龙头作用,编制《*县服务业发展规划》,与城市、土地、产业总体规划等重大规划相衔接,提高规划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相关行业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县发改局牵头)。

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要引进有实力的服务业企业来我县设点布局。凡新建的大型服务业项目,在符合县域总体规划、服务业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的前提下,采取“一事一议”的原则,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县发改局牵头)。

(十一)继续深化服务领域的改革。促进服务企业改革重组。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支持社会法人、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用事业和文化科技改革。进一步推进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县发改局牵头)。

(十二)强化服务业统计和考核评价。建立健全服务业工作机构和工作网络,充实和加强各级服务业工作队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我县服务业工作水平。建立健全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预测和信息制度,充分发挥信息导向作用。县服务业发展工作成员单位要加强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及时提交分析报告。建立对服务业发展工作的年度考核制度,细化各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县发改局牵头)。

(十三)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引导服务企业以骨干企业为龙头组建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协调、自我管理和行业自律作用。对已有的服务业行业协会,要加强规范和提高,充分发挥其市场维护、行业自律、沟通信息和加强合作的积极作用。县服务业办公室负责指导全县服务业行业协会开展工作(县发改局牵头)。

(十四)企业的同一申报内容,涉及县级各项优惠政策及本《意见》两项以上奖励的,按“从高从优”原则只实行一次奖补。

篇13

理念先导

监管理念引领监管行为,实施有效、持续的监管首先要有先进、科学的监管理念作为各项监管政策、目标、机制、技术、制度和行为的先导。纵观国际银行业监管模式的演进,可以清楚地归纳出合规性监管――资本为本监管――风险为本监管――承诺式监管的监管理念发展轨迹。合规性监管重在监督银行是否执行有关金融规定。资本为本监管强调银行须持有足够的资本抵御风险。风险为本的监管渗透和充斥着更多的数据收集以及分析与预测,标志着银行监管迈上了更高层次。承诺式监管则是监管的最新发展动向,强调激励相容监管,即参照银行机构的经营目标,将银行机构内部管理和市场约束纳入监管的范畴,引导这两种力量来支持监管目标的实现。

银监会成立后,适时顺应了国际银行业监管实践的变迁,提出了“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提高透明度”的监管新理念,并通过贯彻落实新的监管理念,确立了风险为本监管的基本框架,促进银行业监管方式和机制发生了“五个转变”,即:由合规监管为主向以风险监管和合规监管相结合转变;由“分割式”监管向注重对法人机构总体风险的把握、防范和化解转变;由“一次性”监管向持续监管转变;由侧重具体业务准入向注重监管公司治理和风险内控转变;由定性监管向定性监管和定量监管相结合、加强风险评价和预警转变。三年来的实践效果表明,监管理念的提升和监管方式、机制的转变,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银行业经营理念、方式、机制的转型和跨越,中国银行业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革。作为目睹和参与这场变革的监管工作者,这几年收获和感受多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两点:一是理念的启导性;二是实践的差异化。理念的启导性是指在持续监管的循环过程中,须以理念为先导,而且一以贯之;实践的差异化,是指我国银行机构种类繁多且正处于体制转换、改革和发展阶段,各类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实施持续监管过程中必须在监管方式和理念上考虑这些差别,正确把握合规监管、风险监管、资本监管、承诺监管等不同监管方式之间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加以灵活运用。现阶段,应区别不同类型的银行业机构,根据ROCA和CAMEL评级结果,采用不同的监管方式和理念,对有问题的银行要侧重于合规性监管,对良好银行则侧重于风险监管和承诺监管;对法人机构重点做好资本监管,对非法人机构则重点做好风险监管。

目标定向

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在总则部分就开宗明义地明确了银行监管的目标是:“促进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维护公众对银行业的信心。银行业监督管理应当保护银行业公平竞争,提高银行业竞争能力”。监管目标旨在确保银行业稳健的前提下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协调兼顾了稳健与效率两大价值取向,为银行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银监会依照法律的定义,从行为监管的角度提出了微观的监管目标由于区域的不同,侧重点也有所区别,各区域监管机构根据所监管辖区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不同的监管目标,力求让弱势银行变强势银行、让强势银行变标杆银行,努力向宏观目标靠拢。

明确的监管目标从时间上划分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银行监管的长期目标从传统意义上说可概括为:安全性、稳定性、结构。安全性主要是考虑保护存款人和存款保险基金;稳定性是保护经济免受金融体系动荡的影响;结构则集中在促进竞争和提高效率。由于结构(竞争)目标与安全性和稳定性的目标存在冲突,因此监管者与立法者还必须在它们之间权衡轻重。中期目标,即根据银行监管的总体目标和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情况,确定某一段时期的监管目标,解决阶段性面临的突出问题。例如湖北银监局根据湖北经济金融运行特点以及监管资源和能力配置情况在2006年初制定了未来两三年之内的四个主要监管目标。

第一,改变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水平长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左右的状况,尽快达到或略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城商行、农信社、信托公司等法人机构,改变目前大都处于四五级或较低水平的尴尬局面,整体监管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

第三,银行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对经济的渗透力增强,银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武汉银行业对周边的辐射力和吸纳力明显增强。股份制商业银行综合排名保持领先水平;国有商业银行综合排名达到和超越全国平均水平。

第四,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明显提高,牢固确立监管新理念,成型监管运行新机制,能够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经验、新技术、新方法,及时甄别、发现和处置银行业风险苗头,以持续监管推动和规范银行业持续发展。

长期目标和中期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各项具体化的短期目标的完成为基础,必须根据总体目标、中期目标和当期情况,研究确定短期监管工作目标。2006年初,湖北银监局与机关各处室、各银监分局、各直辖监管办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在明确省局和各银监分局以及直辖监管办监管职责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银行业风险特点,对各项监管职责和年度任务进行规范,明确了全年监管工作的总体目标及各类机构的监管重点。同时,还对总体目标进行纵向和横向分解,在全省银监系统形成相互衔接、协调一致的目标体系。

核心定位

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内容就是防范或化解银行业风险。《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第l6至20原则更是对“持续性银行监管”作出了明确规定,认为银行机构的业务经营活动是一个连续不断过程,风险持续存在于银行业务经营的全过程,防范、识别、监督、化解各类风险也必然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由此可见,持续监管的核心定位就是风险为本监管。

风险为本监管是通过对银行经营的大量数据指标全面深入分析以确定和衡量银行营运时所面对的各种风险,进而敦促银行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这种监管模式抓住银行业经营的实质问题,也体现了外部监管的本质要求,标志着银行监管迈上了更高层次。

持续监管的核心定位重在把握风险监管的特征和要求。风险为本监管是一个持续监管的循环过程,不仅可以全面系统掌握被监管对象的经营风险,而且可以灵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风险,较之以往的监管更多地渗透和充斥着数据收集以及分析与预测,其基本特征和要求是:必须建立在对银行风险的识别与计量之上;将风险划分为潜在风险数量和风险管控质量两部分,分别进行分析评价;风险评估须通过标准化的方式进行,风险分类及评估方法应符合国际惯例和最新要求;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尽可能地将监管资源集中在银行机构所面对的最大风险环节。

明确持续监管的核心定位,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的关系,进一步转变监管方式,坚持以银行风险评估为切入点,从银行机构市场准入、业务营运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探索运用较为先进和科学的风险评级系统,定期对银行风险状况进行前瞻式评估;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的关系,突出监管重点,合理调配监管资源,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从而确保有效掌控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风险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防范任何已经存在的或正在逐步形成的风险对银行体系造成的威胁;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外部监管与商业银行内控管理的关系,更加注重监管有机连接与协调,通过不断推进法人治理监管、资本充足率监管、内控评价监管,引导建立内部风险评级体系,发挥商业银行管控风险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以此促进银行监管有效性的提高。

机制定轨

在银行业监管组织体系当中,监管运行机制是指保证监管工作有序运行并实现有效监管目标的银行业监管工作制度、规范、办法及组织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国际银行业监管发展历程启示我们,监管组织形式必然由机构监管向机制监管转变,以通过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实现对监管方式和方向的定轨运行。

一方面,通过良好监管机制的有效运行,促进市场准入监管、非现场监管、现场检查三个监管板块之间协调联动,并具有针对性和互补性。以发现问题为主线开展非现场监管,重在整体风险分析和判断,在发挥监管基础作用的同时为现场监管提供线索;以核实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开展现场检查,重在核实和处理,对非现场监管提供支持和补充;以合规性、审慎性为要求开展市场准入监管,重在利用将非现场和现场监管成果,实施扶优限劣、正向激励的差别监管政策。

另一方面,通过监管机制的运行,自动实现监管机构上下级之间明确分工并实现整体联动。上下级监管机构通过建立明确的“委托―”关系和分级负责制,坚持上级机构抓督导、属地监管抓落实,实现全系统协调联动,增强整体监管合力。如,银监会通过明确授权,基本建立了分级监管与属地监管相结合的持续联动机制,并针对总行不在北京的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专门制订实施了《对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动监管与职责分工的指导意见》,可以说是对加强法人监管和联动监管进行的有效探索。

在监管机制定轨工作过程中,湖北银监局从监管目标、板块协调、监管治理、监管保障等五个方面制定《监管运行机制框架意见》,并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制度体系,促进了市场准入、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三个板块以及上下级监管机构之间的有机衔接和互动,以机制定轨为有效手段确保了监管工作的有序开展和各项监管目标的顺利实现。

技术支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银行监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也必须有适应银行风险管理要求的技术作支撑,体现为监管部门运用科学的监管理念、知识和国际先进经验组织开展监管活动,使监管活动在最短时间内用最小的监管成本获取最佳监管效果。随着金融创新和网络银行业务的迅速发展,新的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银行风险计量技术性程度加深,使银行监管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由此可见,提高监管技术含量是实现持续监管的基础和保障所在。

银监会根据我国银行业监管与改革实践和国际银行业发展趋势,制订一系列监管制度,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有效提高了监管技术水平。特别是及时启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工程(1104工程),并以此全面推进监管技术的现代化。首先,运用了先进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程序实现监管信息采集网络化,实现数据核对、汇总、监管报表生成的自动化,建立以电子化、网络化为基础的监管信息系统,提高了监管信息采集、加工的效率和水平。其次,运用了先进的风险计量技术,制订实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操作指引》,《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完善现有的非现场监测指标和报表体系,积极构建持续有效的非现场监管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实现了对商业银行有关风险指标及经营管理活动和综合风险趋势的动态监测,提高了风险计量的准确性。再次,运用了先进的风险分析技术,对不同类型的银行机构分别采取CAMELS和ROCA风险评价办法,探索建立科学的非现场监管分析评价方法体系,不断增强了银行风险监测分析功能。

从银行监管发展的一般规律看,用新的思路和新的办法解决银行风险管理面临的问题,往往为监管机构改进监管技术提供了方向。作为基层银行业监管机构应主动应对各种新问题、新情况,适时调整监管方式,不断探索运用表格化、定期化、标准化的监管和监测技术,支持和促进整体监管技术水平的提高。湖北银监局针对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资本(股本)分红监管中标准模糊、不便操作问题,大胆运用风险计量和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建立了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现金分红约束模型。该现金分红约束模型根据法人银行机构的有关监管政策要求,以资本充足、拨备覆盖、可分配利润控制等限制要求作为约束条件,对银行的盈利水平、再融资需求、投资机会、风险状况、可动用现金能力、成本等六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和测评,确定银行现金分红的适度区间,从而实现对银行机构股东现金分红的“量化监管”,初步形成了定量计量与科学判断相结合的赢利分红监管决策机制。

约束纠偏

优良的制度约束是持续监管有效实施的制度保证。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看,监管制度就是对监管者与被监管者都产生强制约束力的游戏规则。优良监管制度的核心就体现在三大约束纠偏上,即信息纠偏、负外部性纠偏和非理性纠偏。

持续监管作为一项先进的监管制度安排必须首先解决监管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问题而引起的严重后果,即信息纠偏。银行监管领域的信息不对称矛盾表现为监管者拥有的被监管者信息资源明显少于被监管者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不对称往往会产生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监管者不知道被监管者风险控制能力有多强;二是监管者不知道被监管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愿意遵守监管制度;三是监管者不知道被监管者的剩余风险到底有多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最关键是建立“数入一门、数出一门”的监管统计制度,即将所有数据资料、信息资源的采集、整理、处理、等全过程归口统计信息部门的监管制度。具体来说统计信息部门负责与被监管对象建立稳定保密、口径一致、系统兼容、快捷汇总的数据传输渠道,规范数据汇集、处理、使用、对外范围和程序,及时、准确地向监管部门及业务综合部门提供各类数据,建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这一制度优势在于整合监管信息资源,强调由统计信息一个部门集中向被监管者收集信息,由统计信息一个部门集中对外,在信息的收集、处理等过程实现信息纠偏目的,用最快捷的方式最大程度地解决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持续监管作为一项制度安排要尽可能减少银行业的负外部性问题,进行负外部性纠偏,以保持银行业稳健经营,这也是持续监管的最终目标。银行业是一个负外部性极强的行业,当有问题银行出现挤兑并传染给健康银行,导致健康银行出现损失时,受害的健康银行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向有问题银行讨回损失,这就是银行体系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实际上是金融市场失灵的表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建立具有纠偏功能的监管制度,其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差别监管制度,也就是对好银行与坏银行(问题银行)实行差别监管。一方面通过制订实施“良好银行评选办法”,将发展稳健、管理规范、内控完善、效益良好、合规守法的银行评为良好银行,对其实施鼓励性监管,即减少现场检查监管次数和频率,正面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另一方面,对于有问题银行制订实施“有问题银行特别监管办法”,即实行不批准开办新的银行业务、不审批机构高管人员提升上一级职务的任职资格、增加对机构的现场检查频率等惩罚性监管,对有问题银行实行强制性纠偏行动。

篇14

[关键词]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财务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国内道路运输企业也必将发生重大变革。为适应新的行业发展形势,交通部制定了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管理办法,决定对全国道路运输企业进行经营资质的评定,并按照评定后的经营资质等级实行经营的合理分工。其目的是加快提高我国运输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引导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规范化服务,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道路运输企业现状及进行经营资质等级评定工作的必要性

(一)道路运输企业在施行经营资质评定前的状况

1、企业规模小,经营业户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自八十年代初道路运输市场全面开放后,由于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投资少,收益快,道路运输业发展迅速。原来交通部门所属的专业运输企业因解体和下放,其经营规模大大缩小,经营能力大大降低。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其他行业部门为分流富余人员,成立了一批小规模道路运输企业,从事道路运输经营。而在农村个体运输业户占得比例很大。形成了目前道路运输经营业户多、企业规模小的局面。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企业共有经营业户207998户,其中:交通部门拥有971户,占道路运输行业总户数的0.74%;非交通部门拥有207027户,占道路运输行业总户数的99.53%。全省共有营运车辆319109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营运车辆19491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6.11%;社会企事业单位拥有营运车辆150955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47.3%;个体联户拥有营运车辆148663台,占营运车辆总数的46.59%。我省道路运输业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1.53台,其中:交通部门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20.07台;社会企事业及个体联户平均每户拥有营运车辆1.45台。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规模小,企业建立的运输网络覆盖能力有限,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发展壮大受到了制约。尤其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将全方位进入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国内道路运输企业将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2、道路运输工具档次较低

我省道路运输行业普通营运客车和营运货车所占的比重很大,高级营运客车或专用载货车辆所占比例很低,道路运输企业车辆结构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营运车辆车型结构如表一、表二所示(略)。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行业共有营运客车80445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营运客车12740台,占全省营运客车总数的15.84%。共有高级营运客车总数5717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高级营运客车1350台,占全省高级营运客车总数的23.61%。高级营运客车总数占营运客车总数的7.12%。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广大旅客在出行时越来越注重乘车的舒适性、安全性、快捷性。道路运输业高级客车数量偏低,车况陈旧落后,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旅客的需求,不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制约了道路旅客运输的健康发展。

至2000年末,我省道路运输行业营运货车总数为238664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6751台,占全省营运货车总数的2.83%。全省共有专用载货营运货车9235台,其中:交通部门拥有303台,占全省专用载货营运货车总量的3.28%。我省营运货车车辆结构中,高效率、低能耗的重型营运货车很少。而高能耗、效率低的普通营运货车占得比重很大,全省共有普通营运货车229429台,占营运货车总量的96.13%。

当前,道路运输企业在用的营运货车大部分是普通敞蓬货车,货物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货损、货差现象十分普遍。尤其是在运送沙石、建筑材料及煤炭等货物时极易洒漏,并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发达国家多数实现了营运货车厢式化,既有利于避免被送的货物途中丢失和损坏,又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我们在调整营运货车的重型、中型、轻型以及专用货车的车型结构比例时,还应考虑营运货车的厢式化问题,力争早日实现货物无敞露运输,大力发展特种车辆运输。

3、道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落后,服务质量不高,安全隐患较多,运输效率较低。

至2000年末,我省国有专业道路运输企业共计145户,其中已改制的企业11户,改制专业运输企业仅占我省专业运输企业总数的7.59%。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组织形式比较落后,无论是国有的专业运输企业,还是社会个体运输经营业户,基本上采用的是单车单干的运输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经营组织形式单一。

在市场经济下,许多道路运输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道路运输的服务质量提高,使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道路运输企业的窗口形象。道路运输企业实行多种经营形式后,有些经营者为图谋私利,短期行为严重。有的道路运输企业车辆使用权被层层转包,外来车辆挂靠专业运输企业,司乘人员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行车的安全动态无法掌握,使原来行之有效的预防性教育、检查、动态监控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形同虚设,行车事故频频发生,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率呈上升趋势。

4、道路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

从文化素质来看,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高,其中具有中等专业以上学历的大约占18%左右。而个体和社会其他从业人员,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从业人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近年来,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岗位技能培训,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接受了一定时间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个体和社会其他运输业户从业人员,多数均未通过岗位培训。道路运输企业缺乏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的高级人才。

5、道路运输业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

在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道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刚刚起步,如果不加快道路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及高新技术的应用,会导致道路运输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开发,将从根本上改变现行道路运输企业传统的经营观念、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提高道路运输企业的运输效率、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为道路运输企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道路运输企业进行经营资质评定工作的必要性

1、开展资质评定是调控道路运输市场,改善行业形象,提高行业素质,促进行业发展的需要。

开展资质评定是有效调整运输市场,培育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需要,是优化运力结构、促进产业升级的需要。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着不少结构性矛盾和问题,客运市场宏观调控乏力,运力结构严重不合理,车辆档次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只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在提高,服务质量不如人意。货运市场经营主体过多、过散,市场集中度低,大中型企业为数不多,运输能力不强,企业和个体户数量很大,车辆结构不合理,运输经营方式落后。要从根本上治理整顿好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只能通过对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优化企业结构,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提高全行业服务质量。资质等级与经营范围挂钩,等级越高,可经营的货种、线路越多,这必将推动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引导企业把提高服务质量当作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2、开展资质评定是扩大对外开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道路运输市场将逐步完全对外开放。道路运输行业要应对国际、国内运输市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激烈竞争。无论外资、中资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经营项目、范围都要受到《规定》的约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符合实行国民待遇的国际惯例。这必将促进国内道路运输行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道路运输的经营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运输效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道路运输企业来主导行业发展方向,建立起以安全、高效为特征的,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国内其他运输方式相协调的道路运输组织系统。

3、开展资质评定是完善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和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

道路运输企业按照企业经营资质等级实行经营分工后,无论是线路质量招标,还是行政审批分工,都要以企业的资质作为主要依据,按企业的资质经营,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明确不让其经营与资质不符的经营项目。这样,可以减少行政审批程序中的不正之风,促进行业管理转变作风,加强廉政建设。对道路运输企业来说,明确了企业的经营资质等级,可以直接参与经营项目的招标和经营,监督不符合资质条件企业的经营状况。同时,通过加强企业质量信誉的考核,提高企业管理,促进行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道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观念陈旧落后,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者只抓生产经营,不注重财务管理工作,认为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营运部门及司乘人员创造的,财务部门是一般的职能管理部门,只是简单的记账和算账。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管理上的失控,经济受损,效益下降。主要表现在承包经营初期,以包代管,放松企业内部管理,承包人员为了自身利益,拼车辆、设备,该保养的不保养,该维修的不维修,使承包车辆没到使用年限就已报废,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单车租赁经营后,只注重对外发包车辆数量,忽略了车辆租赁费的收缴,使大量的租赁费收不上来,有的已成为死账,企业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二)财务会计信息失真

有的经营者为了个人的政治目的、个人业绩考核或为获取银行的信贷资金等,虚增企业收入,该进成本的费用不进,该提的折旧不提,该摊的费用不摊,想方设法把利润调整为最大化。有的经营者,为了躲避税费,达到躲、偷、漏、避各种税费,采取不该摊的费用多摊,不该提的多提,该入账的收入隐瞒不列,转移账目,账外设账。

企业对外投资、重组改制及资质评审时,编造理由高估资产,以获得较大比例控制权和评为更高一级资质企业。利用资产评估消除潜亏,将坏账、毁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递延资产等潜亏确认为评估减值,冲抵“资本公积”,使国家和职工利益受损。

道路运输企业采用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的经营方式非常普遍。由于承包经营、租赁经营等经营形式的存在,使会计确认和计量上具有不确定性。

(三)经济效益下降,财务状况恶化。

表三:2000年国有交通运输企业财务状况分析(略)

道路运输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较差,未实现资本保值增值目标,多数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如表三所示,我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变现能力指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低于企业的正常比率水平,国有道路运输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低。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不高,企业资金管理不利,资金占用水平高,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周转速度缓慢,应加强资金的使用管理。企业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高,资产负债率超过标准财务比率(40%-60%)水平,企业的负债程度较高,偿付长期债务能力较低,企业财务风险较大。2000年度我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完成利润总额-1687万元,亏损面43.33%,企业获利能力水平较差,企业扭亏增盈工作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全面实现交通运输企业扭亏尚有一定的阻力。

(四)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企业虽有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执行情况不是很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对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差距,从思想上还不够重视,有的单位甚至认为领导说了算,有无内部控制制度无所谓。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不完全,针对性不强,操作性较差。有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滞后,受管理人员思维、管理意识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会计工作的需要。监督环节薄弱,执行力度不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五)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较低

思维观念落后。会计人员普遍的认识就是只要按法规、制度要求,把一套账做好,把一套会计报表编制出来,就算完成任务。对于运输成本控制、经营预算编制、投资决策分析、资金运用等工作职能,认为是与财务会计人员无关的事情,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文化素质较低,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以我省道路运输企业为例,至2000年末,全省国有道路运输企业在职职工44065人,有财务会计人员1041人,占企业职工人数的2.36%。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和中级会计职称以上的会计人员很少。个别财务会计人员不敢讲真话,不能同外来诱惑、威胁或弄虚作假的行为做斗争,不能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业务知识陈旧、老化,结构单一。财务会计人员在经济、法律、产业组织与管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外语等其他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制约了财务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挥。财务会计人员所学的业务知识,仍停留于旧会计制度所学的内容,对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学习得很少,研究的不深,有的甚至没有接触。

(六)财务管理手段滞后

目前,多数道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还停留在手工会计核算上,财务人员覆行的只是会计的职责。即使是实行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也只是实现了会计核算上用计算机替代了手工核算,或者部分地完成了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而网络会计在道路运输企业几乎是空白。

三、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等级评定中的财务分析

(一)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评定有关财务状况分析

1、道路运输企业在资质评定中提供的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分析

(1)规定申报资质等级评定的企业出具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的目的

《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申请经营资质等级的道路运输企业要提供企业净资产和客、货运净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其目的就是通过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对道路运输企业所拥有的资产价值进行评估,以确定其资产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经营资质等级对中小道路运输企业来讲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壮大的机遇,对中、小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的申报工作我省非常重视,鼓励他们实行强强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了规范中小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兼并、联合等经营体制改革动作,避免个别企业之间搞假联合、重组、兼并等形式蒙混过关,规定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等级时必须报送经中介机构审计的上年度企业会计报告和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

(2)道路运输企业提供的资产评估报告、会计报告真实性分析

由于道路运输企业自身的原因导致资产评估报告、会计报告虚假。有的企业本来其资产没有达到其要申报的资质等级标准,为了多估资产、收入,少计负债,不惜出重金请愿意为其出具假报告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出具假的资产评估报告或会计报表审计报告。

目前,在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中,存在不少有违背职业道德的现象,会计师事务所竟相压价,不顾质量恶性竞争,为保收益不计后果,面对干预和压力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和谨慎原则而违心出具不实审计报告。中介机构责任心不强,对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甚至没有审计就盖章出具审计报告。不按照国家规定的资产评估程序、标准、方法进行评估验资,没有资产评估、验资职责的部门机构对企业资产进行评估验证。

企业与中介机构联合串通,提供虚假会计报表,任意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减少负债,增加企业营业收入,以达到相应的资质等级。对已抵押资产评估确认,不分清责任,没有考虑企业的债务情况,提供不实的资产评估报告、审计报告。

2、道路运输企业资产规模分析

交通部颁发《道路运输企业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资产规模规定为:一级企业净资产在5亿元以上,其中客运净资产为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净资产在5000万元以上,其中客运净资产3000万元以上等。对道路货运企业的资产规模规定:一级企业净资产在5亿元以上,其中货运净资产在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净资产在1亿元以上,其中货运净资产在6000万元以上等。

至2000年末我省交通部门客(货)运企业净资产分布情况如表四(略)所示。

(1)道路运输企业有关资产状况分析

①不良资产数额较大,存在潜亏

应收账款中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数额较大。据统计,至2000年末我省交通部门三年以上应收账款达11800万元,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企业应收账款总额的27%至51%。应收账款中欠交的货运运费、车辆承包租费较为严重。有的已成为企业的呆账,有的以实物抵账,把实物的价格定在高于同期的市场价格,形成潜亏。

企业库存积压多年的存货,主要是汽车零配件,大部分已是过时和被淘汰的汽车零配件,已无使用价值,但账面数额较大。有的企业油库多年没有盘点,库存数量远远低于账面数量,形成潜亏。

部分企业对运输车辆计提折旧采用工作量法,在市场不景气时大批车辆闲置、停驶,车辆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但折旧还没提足。有的资产净值很高,而车辆已老化,造成账面车辆净值很大,但真正可运营的车辆却很少。

②对外投资管理不规范,投资回报率低

道路运输企业的长期投资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盲目投资,缺乏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长期投资项目不签订投资协议;对长期投资的核算不规范;对已达到规定的投资比例的长期投资项目不按照权益法核算。有的企业长期投资回报率低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有的投资项目甚至多年没有分利,所投企业连年亏损,给企业造成很大的投资损失。

③虚增资产,调增企业净资产

为了增加企业资产总额,达到增加企业净资产的目的,在对企业资产重新评估时,把土地进行重新估价,增加企业的资本公积,使企业的资产和净资产同时增加。

把挂靠车辆作为企业的资产,增加企业的营运车辆数和运输车辆的原值、净值。道路运输企业实行挂靠经营方式比较普遍,其中货运企业比客运企业突出。从我省实际评审情况看,企业挂靠车辆数约占企业车辆总数的20%至70%比例,个别企业属于“空壳公司”,没有自有营运车辆。

车辆有关证件弄虚作假。对营运车辆的有关证件及证明材料进行编造、拼凑或篡改。为了准确反映企业实有车辆数,确认企业车辆产权和所有权,通过到有关部门对企业营运车辆证件进行验证,发现有的道路运输企业在经营资质申报表中,将其他单位的营运车辆计入本企业,虚报企业营运车辆数。个别企业还存在着编造、拼凑和篡改车辆证件现象。

为了达到相应资质等级的条件,有些小规模运输经营业户采取假兼并、假联合的方式进行组合,以某一企业名义申请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这些企业之间的兼并、联合和重组只是形式上的组合,签定虚假合同,没有按照国家有关法律程序规定操作,没有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企业仍然按照原来的经营模式、经营范围独立经营,各自为政。

④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

申报经营资质等级的道路运输企业,多数存在着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的问题。造成企业实收资本与注册资本不符的原因:一是实收资本不实。在1993年企业会计制度改革后,由于受会计政策的影响,将改革前的固定基金、流动基金和专用基金中的更改基金转作实收资本,但是多数企业未向工商局申报变更登记,造成法定资本与实收资本不符。1995年企业进行清产核资,调整企业潜亏和固定资产毁损,报经财政或国有资产部门核实批准先冲销资本公积,不足部分冲减实收资本,仍未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二是实收资本核算不规范。表现在集团公司和分级核算的企业,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或者总公司对分公司的投资,分别作“长期投资”和“实收资本”账务处理,但在汇总报表时没作抵销分录,造成账表实收资本不符。三是对国家有关法规制度理解不够。按照《公司法》规定,企业实收资本超过注册资本20%时,应到工商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

(2)客运线路使用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分析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可分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

客运线路使用权具有无形资产的一般特征,是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客运线路使用权是客运企业取得客运线路经营的权利,是企业为运送旅客、提供运输服务而持有的,它没有实物形态,是一种权利。客运线路使用权的取得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企业在新开通一条客运线路时,通常要做客流调查,经济效益分析,办理线路审批手续,还要做广告宣传等,这些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在新线路试运行期间客流量又小,收入少,在短期内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而在线路使用期内,还要根据线路客运收入向有关部门交纳一定的税费。

客运线路使用权基于上述特征,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故可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根据交通部有关文件规定,客运线路属于国家资产,国家授权企业使用,不允许企业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因此,企业参加资质评审时,不能将其线路使用权重新评估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处理。

3、道路运输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收入的规定:一级企业年完成总营收5亿元,其中客运收入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年完成总营收5000万元,其中客运收入3000万元以上等。对道路货物运输收入的规定:一级企业年完成总营业收入5亿元,其中货运营业收入3亿元以上;二级企业年完成总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其中货运营业收入6000万元以上等。

2000年我省交通部门客(货)运输企业营业收入分布情况如表五(略)所示。

(1)道路运输企业营业收入的确认分析

在实际评审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道路运输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运输收入、生产量低于交通部规定标准,主要原因是道路运输企业存在着多种经营方式,如:公车公营方式、单车承包经营方式、单车租赁经营方式等,使营业收入的确认存在着不确定性。企业财务账表只是部分地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约占企业总营业收入、生产量的三分之一水平。为了真实地反映道路运输企业的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时,允许企业按照实际经营的线路、班次、实载率、车辆数等指标,进行分析测算后再申报。但换算系数的选定缺乏科学性,当公车公营方式在某一企业所占比例较大时,换算收入与实际应达到的收入将相差很大。

公车公营的经营方式基本上用于高速公路旅客运输、快速直达旅客运输及快捷货物运输,客运站的售票收入及货物结算中心的运费收入可作为运输收入。而单车承包经营方式与单车租赁经营方式的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承包者每月交纳的管理费、线路使用费和营业税金;另一部分是每月从承包者一次或分次交纳的相当于车辆净值或者是购车款中转入的收入。

(2)道路运输企业生产情况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生产量规定:一级企业在近5年内年均完成客运量1200万人或客运周转量120000万人公里以上;二级企业在近5年内平均完成客运量230万人或客运周转量23000万人公里以上等。

有的企业为了达到资质等级的客运量标准,将客运站的旅客发送量计算到企业客运量中,造成客运量数据不实。企业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后,客运量是按客运收入换算出来的,因客运收入不真实,使客运量的准确性不高。同时,营运客车行驶里程不能完整统计,造成客运周转量不准确。企业营业收入、生产量完成情况记录不完整,实际计算出的基本运价水平也不够真实。

4、道路运输企业的债务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规定道路运输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高于60%。2000年我省交通部门运输企业共145户,其中: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下的运输企业45户(客运企业25户,货运企业20户),占交通部门企业户数的31.03%;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上的运输企业100户(客运企业34户,货运企业66户),占交通部门企业户数的68.97%。

道路运输企业负债数额不实、资产负债率不准确的原因:一是该提的费用不提或者少提,造成负债总额不实。如:少提或者不提应付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退休活动经费以及该提而未提的长期借款利息等。二是调整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达到减少流动负债金额。有些企业将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相抵,达到降低资产负债率的目的。三是企业资产不实,掩盖企业的或有负债,使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损失。有的道路运输企业对外提供贷款担保,数额较大,没有在企业资产负债表附注中披露,使企业存在潜在的债务风险。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发展,我省允许企业在申报经营资质时,对有关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测算。但企业应当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规范自己,发展自己,增强生命力。企业财务账表不能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将会带来很多弊端:一是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数据失真。会计数据不真实,是当今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它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等有关法规规定。二是企业对外提供的营业收入、生产量等经济指标,与实际相差较大,企业少交纳税费,造成国家有关税费流失。三是会计核算不规范。营业收入与成本费用等财务数据只是部分地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违反了《企业会计准则》有关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性原则。四是对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错误的信息,造成决策失误。五是落后的经营管理手段对企业发展不利。企业经营者只满足于现状,没有紧迫感,不能通过挖潜企业内部潜力来扩大生产。

(二)道路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分析

交通部颁发的《道路运输企业经营资质管理规定(试行)》对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营运客车规定:一级企业自有营运客车800辆以上,客位24000个以上且高级客车在150辆以上,客位4500个以上,或拥有高线营运客车300辆以上,客位9000个以上,车辆新度系数在0.7以上;二级企业自有营运客车150辆以上,客位4500个以上且高级客车在50辆以上,客位1500个以上,或拥有高级营运客车60辆以上,客位1800个以上,车辆新度系数在0.7以上等。

对道路货运企业的营运车辆规定:一级企业车辆总载质量不少于7000吨,其中载质量为8吨及以上的重型载货车辆的载质量不少于3500吨,或专用货车不少于车辆总数的40%,车辆新度系数为0.60;二级企业车辆总载质量不少于1400吨,其中载质量为8吨及以上的重型载货车辆的载质量不少于700吨,或专用货车不少于车辆总数的35%,车辆新度系数不低于0.55等。

至2000年末,我省公路运输行业营运车辆情况如表六(略)所示。

自有营运车辆是指车辆产权属于该企业,车辆行驶证、道路运输证冠有本企业名称,企业固定资产账上有车辆产权登记的营运车辆。所谓挂靠车辆是指以企业的名义营运,但车辆产权不属于该企业的车辆,即在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上均冠有该企业名称,但企业车辆资产账册上没有登记的营运车辆。

在道路运输企业资质评定过程中发现,有的企业将挂靠在本单位经营的个体车辆和社会其他企业车辆作为本企业的自有车辆。因挂靠车辆不属于其资产,不应计入企业自有车辆。

有的客运企业经营者和个体运输业户,为了个人利益需要,私自增加客车座位,使客运车辆客位不准。有的货运企业承包经营者及个人运输业户,为了偷逃养路费和通行费,通过汽车制造厂或改造厂使车辆标记的载重吨位远远低于实际承载能力。所以,在核定营运车辆吨(座)位时,应以公路征稽部门核定的吨(座)位即养路费征收票据上标明的吨(座)位为准。个别汽车厂家出于自身利益,把自己生产的车辆按照高级车标准进行简单组合,尽管达不到高级豪华客车标准,却定为高级豪华车辆。

交通部规定在考核营运车辆新度系数时,车辆使用年限统一按8年计算。但有的道路运输企业为了能够达到相应资质等级车辆新度系数标准,在不影响营运车辆总数和总载质量的情况下,把那些使用年限长的营运车辆不在申报材料中申报,以达到提高车辆新度系数的目的。对于高速快客运输的豪华客车和从事长途快运的重型货车,按8年计算新度系数,则会出现车辆新度系数很高,实际上车辆已经到了报废限度。

(三)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方式分析

1、道路运输企业的几种经营方式

公车公营经营方式:即由企业出资购买运输车辆,车辆产权归企业所有,并由企业自己经营的方式。

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又称抽本经营方式,是指车辆的产权是企业的,由承包人按合同约定除上交按收入与成本配比原则核定的承包费外,还要一次性或分次上交相当于车辆净值的费用,承包者在约定期间内占有和使用营运车辆,待承包到期后,车辆产权归承包人所有的经营方式。

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即由承包者个人出资购买运输车辆,而车辆资产记入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以企业的名义经营,且承包人按合同约定上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和其他代扣、代缴费用,待承包到期后,车辆产权归承包人所有的经营方式。

挂靠经营方式。即车辆产权归经营者所有,经营者以企业名义经营,车辆的行驶证、道路运输证上均冠有企业名称,并按合同约定上交一定数额的管理费和其他代扣代缴费用,待经营到期后,车籍转出该企业的经营方式。

2、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和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1)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承包者一次性上交相当于车辆净值的现金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现金”,贷记“预收账款—预收承包车折旧款”;如果是分次上交则分次作相同的分录。每月应作如下会计分录:计提承包车辆折旧时作分录,借记“运输支出”,贷记“累计折旧”;承包者按合同规定每月交管理费时,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运输收入”。从“预收账款-预收承包车折旧款”中按承包月份的平均数作转账分录如下:借记“预收账款”,贷记“运输收入”。承包到期处理固定资产时做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2)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的账务处理

当承包者将购车款交与企业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购车时作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每月作会计分录如下:计提车辆折旧时作分录,借记“运输支出”,贷记“累计折旧”。承包者按合同交承包费时作分录,借记“现金(银行存款)”,贷记“运输收入”;按承包期月份总数平均从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中作转账分录,借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购车款”,贷记“运输收入”;承包到期处理固定资产时,作如下会计分录,借记“累计折旧”;贷记“固定资产”,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清理”。

3、各种经营方式在道路运输企业的运用情况分析

公车公营经营方式主要用于高速公路旅客运输、快速直达道路旅客运输、快捷货物运输等。企业高档豪华客车及重型、箱式、特种大型货车基本都用于公车公营方式,且此种方式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经济效益在全部运输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道路运输企业也正是依靠此种方式去创企业品牌,树立企业形象,扩大企业知名度。车辆产权转让承包经营方式主要用于企业自有的且已使用多年的车辆租赁承包。这种经营方式在企业初始实行承包时应用较广。当前,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和挂靠经营方式在道路运输企业应用比较广泛,是道路运输企业公车公营方式的补充,是企业运输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是单车租赁承包经营方式和挂靠经营方式存在许多弊端,尤其是挂靠经营方式更为突出,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隐患多,行车事故频繁发生

由于挂靠在企业的运输车辆过于分散,驾驶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行车的安全动态无法掌握,企业对其管理的难度较大。有些挂靠车经营者为图谋私利,车辆不定期保养检修,车辆带病运行,常常超限超载。有的经营者为了减少开支一人包开一辆车,日夜疲劳驾驶,重大、特大恶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的挂靠车经营者没有参加车辆保险,出了重大事故后无法支付巨额损失,只得由挂靠的企业来承担事故赔偿。交通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危及旅客和货主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2)服务质量差,严重影响道路运输企业的窗口形象

有些经营者只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道路运输的服务质量,坑、宰客户现象比较严重;无证上岗,业务不熟,语言粗俗,不文明服务现象非常普遍;违规营运时有发生。使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大幅下滑,道路运输企业的社会信誉受到玷污。

(3)车辆档次较低,车况陈旧落后,车容车貌较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受个人财力限制,客观上造成了挂靠车辆档次不高,与道路运输市场上需求高档、舒适、快速、安全的车辆发展趋势不相协调。

(4)生产效率低下

一人一车分散经营,车辆的利用率很低,使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和发展受到了制约,不利于企业集约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难以在激烈的运输市场竞争中取胜。

(四)道路运输企业有关资产联合、重组、兼并及划拨情况分析

1、个别企业为达到某一资质等级标准搞假联合、重组和并购

有的中小运输企业及个体运输业户,因其资产规模不具备某一资质等级条件,为了评上该资质等级,他们私下里达成协议,以某一企业的名义作为发起人搞联合、重组或兼并,并以该企业的名称申报资质等级评定,待取得资质等级证书时,还是各自为政,独立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