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

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2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6-213-01

在我们国家的传统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地理教育在很长时间里都是被置于副科的次要位置,在以往很多人都会认为地理是初中阶段让学生放松心情,开阔视野的学科。然而在新课标正式出台执行之后,地理这门学科逐渐成为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地理这门课程,其对于开展素质教育所起到的作用也已经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地理教师怎样才可以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及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当前地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生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现今,我们国家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对于大部分的学校、老师、学生及学生家长而言,地理这门课程是不是值得花费过多的精力,重点在于它有没有被教育部纳入初中升学考试或高中升学考试的计分课程。如果地理并不是中考或高考的必考课程,那么和语文、数学、英语等必考科目比较而言,自然是没有办法比较的。对于刚步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讲,在刚开始上地理课程的时候,很多都会比较积极,兴趣也比较高,然而从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在各门“主科”的压力之下,他们的兴趣就会渐渐被打压下去,有的学生还会觉得“地理又不是主要科目,只要求个及格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在这样的负面心理影响之下,学生不愿意学地理的风气也会慢慢地蔓延开来,这个是影响地理教学效果的最大因素。

2、地理教师的素质无法适应新形势之下的地理教学。提升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任往往都要压在地理教师的身上,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地理教师都能承担好这个责任。因为没有充足的地理专任老师,尤其是接受过地理专业学习的专任老师更是少之又少,许多中学的地理教学都是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来兼职。而本身地理教师在“副科老师”的头衔之下对于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与探究深度就远远不够,有些甚至只能照着课本一字一句地念给学生听,简单地应付教学,又或者是让学生自习阅读课本就算完事,最后到了考试的时候就给学生画画重点。这种将课本看成是仅有的教学资源,把学生的考试结果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的理念和心态,严重影响着地理课程教学的发展。

3、没有有效整合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根据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相关学科知识。这个要求,不仅会受到中学地理上课时间少、教学内容多的实际状况的影响,也受到教师教学水平落后、知识体系繁杂的约束。而且,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也仅仅是华而不实的理论,不仅不能得到吝啬时间的学校的响应,而且也不能得到对学生爱护有加的家长的支持。

二、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有效对策

1、在上课之前充分做好备课的准备工作。①课前的备课工作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点、学习情况来进行准备工作,提前设计好预习、研究、巩固等环节,要考量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为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交流留足实践的空间与时间,并给予他们必须的学习资源。 ②备课要结合教材。课堂教学的根本就是教材,教师进行课堂准备工作的时候需要根据教材中所指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依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准确指定教学目标,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在新课标中有明确指出课堂教学的根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做上课准备工作的时候要注意取舍,找到既符合实际,又可以提高学生兴趣的内容。 ③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教人以渔,让学生学会思考才是学生受用一辈子的知识,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采取多种教学策略,考量教学的启发性、基础性和思想性,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教学中学到有用的知识,并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

篇2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地理学习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a)-0196-01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师生对地理教学的意识差;教学中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大脑中认为这是副科,考试不考,学与不学一个样评价学校成绩的标准是所谓的主科。所以,只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农村地理教学才有生机、才有希望。

1 存在的问题

(1)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学习简单的基础知识,几乎不涉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更没有将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知识点理解不透,容易遗忘,且地理是非中考科目,学生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认为地理学科不重要,得分多少无所谓,缺乏应有的学习态度,更谈不上有好的学习成绩。

(2)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将初中学地理的学习态度带进高中,大部分学生想学理科,认为地理学与不学没多大关系,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投入再多,也不会有好的收获。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会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3)高中地理,首先学习的是自然地理部分。而自然地理这部分内容基本上都是自然规律的总结及应用。难度较大,尤其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物理、立体几何等知识。学科渗透明显,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这部分知识学生有很多还没接触过。本来大多数学生想给高中生活开个好头,但一开始就遇到拦路虎,萌生退意。

(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生前记后忘,首尾难顾,甚至常吃夹生饭。知识点理解不透就不会做题,再加上考试成绩不理想,极大地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对地理这门课的学习。

2 解决对策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四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至关重要,因为它是帮助学生学好地理的助力器。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对学生多作学法指导。学生具备了会学的能力,才能产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1 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四种能力

2.1.1 学会阅读,提取信息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要求阅读课本内容,找出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和做好读书笔记。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不仅要阅读文字,还必须突出图像的阅读、观察与应用。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在教学中给学生介绍每种地图学习技巧:看地图时先看图例、后看图;先看面、再看点;学习时按照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学新内容时鼓励学生先看图,后看文字,然后再把文字落实到图上。通过努力,学生不仅提高了读图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2.1.2 学会比较、分析和综合,归纳原理

阅读中遇到问题就要思考,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分析与综合、归纳的过程。同时,根据不同的地理内容,需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区域地理特征,锋面类型等常常需要通过运用比较方法;掌握地理成因、规律、分布等常常需要进行分析和综合。

2.1.3 学会语言组织,描述地理事物等

学生能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明确把握关键点。

2.1.4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教师应从第一节课就对地理的学习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的环节包括预习―自学―互动―展示―质疑―总结等,使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教师设计教学时也要紧紧围绕它,同时加强学习过程的检查。

2.2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保证。教学方式是直接影响学习方式形成、完善以及改变的重要因素,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调整原有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殿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利用教案导学案、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发、整合资源,为学生学习搭建平台提供实践场、体验场。

如在每节课前设置5 min的演讲,问题,演讲话题要围绕与地理有关的内容,演讲者自行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学生可以就演讲的话题提问题,请演讲者或老师回答。演讲从无学生主动报名到现在的踊跃参加,课堂预热效果大增,主动参与的热情高涨并一直延伸到整节课,由于话题要运用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等,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小组合作探究时,人人争着发表见解,课堂效率稳步提升。

目前话题已从当时的命题延展到生活中的地理,学生已不觉中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与地理课有机结合起来。良好的氛围既为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提供条件,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活泼开朗的个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的赞扬和鼓励消除学生的顾虑,增强学生的信心,更激发学习的热情。

总之,在地理课堂中,让学生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能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多方创设自主学习的途径,激发并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进而促进农村中学地理教学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1 课时少、进度慢,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新生刚刚脱离初中的学习,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再加上地理跨度大、难度大、课时少,他们更觉得地理就是一部“天书”,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教师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各班教学进度存在差异。

(1)我校正在发展之中,学生数量多、层次不一。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强,教学进度快。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弱,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

(2)有些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师紧缺,任课教师要跨年级教学,班级层次又各不相同,导致教师所带班的教学进度有所不同。

3 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他们普遍认为高中地理难学(如地理知识点多而散,地理计算、图像判读、空间定位难度大等),觉得学习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恐地症”。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征。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大多采用自己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其创造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到最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当前地理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对策

1 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每周的教研活动我们地理组的教师都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确定每节内容如何上、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注重教法的转变、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讲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可这样提问:我们一天当中影子最短的时刻在中午,那么一年当中影子最短的是哪一天呢?问题一出,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议论纷纷。通过设计这一问题,不但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讲“季风气候”内容时,我会先讲“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提出两个有启发性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信心可以借到箭?他利用了什么天气条件?提出这类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开展对这方面问题的课堂讨论,这就为接下来的知识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在每节课中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其参与地理互动教学,有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简单可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我们不能让课本和作业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和家里,要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的认知能力。中小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为国家不断培育具有活学活用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才,为全面实现国家人才战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它是应用性或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地理教学中的优势。

篇4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中考评价体系的定性,作为有多年教龄和教学经验的农村初中地理教师,我深刻的感受到现阶段初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单单是办学条件差、教学设备简陋的问题,它更涉及到对地理学科的认知与对待的态度问题,学校所开展的教学模式及评价问题;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使用效率问题及教材编排解说文字过多等四大方面。下面就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四个堪忧问题来浅谈我个人的应对策略。

一、对地理学科的认知与对待的态度问题

因初中地理属非中考科目,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教师和学校都认为这门学科是副科,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缺乏热情,不积极主动,更不用说课下复习,即使是课上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也大有人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好,学校和其他老师特别是班主任的态度也有待改善。大多数学校没有独立的地理教研组,往往依附于文综或理综学科,教研活动时跟着别的学科跑,相当于没有一样,再者有很多,学校在月考或期中考试时不把其计入总分,即使计入总分试后分析时多数班主任教师对此课要么轻描淡写,要么干脆不理不睬。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地理的大环境,地理老师只能孤军奋战,难免丧失热情而不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于是形成了学校、家长、老师及学生不重视地理的恶性循环。

寻根究源,我们心知肚明――因为地理不是中考项目。在谆谆教育学生学习此学科时,我总是要晓之以理――高考时,地理是文科必不缺少的学科,初中没有打好基础,高中地理学习就会是空中楼阁。同时也呼吁地方学校的教育者,重视并加大地理学科的教育关注力度,营造有利于地理学科学习的浓厚氛围。

二、正确理解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为贯彻全新的教育理念,迎合教学模式考察,现在的地理学科教师,不论是科班出身、还是特岗招聘的非师范类毕业生,都接受新课改理念,而且每年都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与考试等多种类型方式的培训,因此现在课堂教学中很少出现填鸭式教学,但课堂上却出现了满堂问和花架子问题。及表现为上课一问到底或者为探究而探究,为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假大空现象。什么问题需要合作探究教师的心中没数,这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校课堂评价,如果一节课没有合作探究,没有小组活动,没有成果展示,评判小组就认为你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一棍子将其打死,有些地理教师也只好不管本节课讲的是什么,将这些形式上的东西一并用上,以免认定为不合格课而导致“花架子”。

面对地理课堂满堂问和花架子的问题,我们的解决之道为:一是要执教者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成立地理教研组,认真开展教科研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打铁还需自身硬”满堂问和花架子就是自身不硬造成的。广大地理教师必须内练素质外练功夫,使自己早日成为地理教学的行家里手。二是广大地理教师要有充分的自信,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上课时该自主学习的自主学习,该合作探究的合作探究,依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定而不受外界影响。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使用效率问题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功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睬。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方面,地理空间分布动态变化演示方面,构建空间思维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现在许多无关的花哨信息大量充斥课堂,分散了学生注意力,真正重点的东西反而印象不深了。而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时出现“拉洋片”问题。即教者自己不做课件,网上下载现成的,不敢不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一字不改,一概用之。为此,我们必须树立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课标、研究教材,把握好重点难点,三维目标,不图花筐热闹,用知识本身吸引学生不用无关的花哨干扰学生,切记喧宾夺主。数学课没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色彩,既没有行云流水,不也能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吗?

四、教材编排解说文字过多问题

客观的说现在的地理教材很注重联系实际,安排了很多可行性较强的学生活动,图片、图表较多,教材设计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很好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篇5

关键词:文理分科;地理教学;教学方法

文理分科在我国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近几年有些学校更是将文理分科提前到了高一下学期,这使本来在理科班进行地理课教学的难度又加大了。分科后,学生心理发生了细微变化,教师教学目标也有了区别,再加上高考时间较紧张,理科班的学生不愿在地理科目上花较多时间。怎样更好地在理科班进行地理教学,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理科班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地理课在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文理分科以前,所有的科目都是必学的,地位几乎处在同一水平,老师对待每一科目的态度也都不分彼此。而分科以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转变,地理课成了理科班学生高考不考的科目,在理科班学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逐渐被理科班学生忽视。

2.教学目标和知识内容深度发生变化

分科后,对于地理课文科生要完全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而理科班的目标则变成了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这二者相比,需要掌握知识的深度有了明显区别。在新课标中,每一个单元都几乎设有活动实践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掌握某些原理和方法的使用;而理科班的学业水平测试中,这部分内容几乎被完全删除。

通过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目发现,考题相对简单,计算题几乎很少出现,基本以常识记忆类知识为主,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知识的日常实用性。

3.在知识理解程度方面产生差异

地理科目是文科班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学好地理是文科生的高考目标,加上文科生喜爱记忆性的知识,这使得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喜爱记忆地理知识;理科生却对记忆性的知识并不十分喜爱,这也是一部分学生选择理科的原因。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较强,若他们愿意投入精力的话,对一个问题的理解深度是足够的。

4.在学习的投入程度方面产生差异

地理是文科生高考必考科目,所以文科生对它学习的投入时间是相对比较多的,除了语文、数学、英语,地理算比较难的,他们需要花费一定的精力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所以他们学习地理时是自觉、认真的。

而理科班的学生几乎是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高考必考科目上,当老师在讲授地理这些文科科目时,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反感的情绪,认为是占用了他们学习的时间;即使老师强调地理是需要学习的,他们也是非常被动和排斥的,这就导致理科生学习地理的时间明显偏少。

二、应对措施

因此, 考虑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时, 应充分考虑到客观存在的因素,化解不利因素, 使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课堂形式更具灵活性,以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1.简化目标,精简教学内容

老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在新课标和学业水平测试大纲中,遇到相同的表述时,老师应思考该怎么样把相同的表述通过自己的理解有区别地应用到文理班的课堂上来,这就要求,课标被老师钻研的同时,历年的学业水平测试题也是老师在理科班上课时的一个很重要的参考。

作业应该布置得相对容易,甚至可以不布置作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熟记需要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解决的问题当堂解决。把最基本的作业放到课堂上来,适当地把课后作业进行简化,不宜过难、过偏,也不能过多地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

2.改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态度和看法

因为理科班和文科班已经明确了学习任务,所以理科班的学生在学习地理科目时和文科班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不同的。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对地理明显表现出无所谓和排斥的态度。

如何在理科班上好地理课,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第一节课,任课老师应不急着讲教材内容,而是组织一次研讨会,自我介绍后让学生们进行一次辩论探讨;也可以组织一次班会,让学生们思考一些地理教学的问题。比如:这个科目高考时不考,为什么还要我们学呢?你认为不应该学,原因又是什么?地理虽然在高中属于文科专业,但在大学却被划为理科专业,这又是为什么?等等。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老师进行补充,列举一些大学中的地理专业,并介绍一下地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行业和职业。这样让学生们了解到地理并不仅仅是文科专业,同时也让很多学生发现想要在大学就读的专业竟然是和地理相关的。最后,老师再进行总结,指出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这样学生至少在认识层面上不会再轻视地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老师也会轻松很多。

3.教学形式和方法“因班施教”

与文科生相比,理科生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为了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与文科班相比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文科班进行教学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而理科班更强调掌握基础性知识和趣味性知识,更注重知识的广度。

这就要求教师在给理科班授课时,需要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涉猎多领域知识,应将课程内容多与身边实事、新闻、政治等联系起来。现在湘教版教材中已引入了双语教学,那么老师可以在地理课上给学生教一些英语地理知识,告诉他们在以后的高考英语中很可能会用到;也可以利用这些英语知识引出一些小故事和小幽默,这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课标内容。在理科班课堂上应更多地对学生提出表扬,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哪个方面有了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喜爱地理。

4.根据地理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地理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涉及物理、化学、历史、政治、数学等,最近几年又和英语紧密联系。由于地理学科的这一特殊性,把地理课与理科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进行有效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与文科生相比较,理科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更为活跃,那不妨利用理科生这一思维特点来组织教学,把地理课上成理科思维的地理课。对于同一内容, 提问方式应不同,提问的切入点也应有差异。

如:时区可以和数轴联系起来,中时区是原点,这样理科生理解起来就相当容易了;讲大气分层的时候与物理联系起来,老师可以故作不懂的样子向学生提问,电离层与其他层的不同处;而讲到农业和工业时,可以展示有代表性的图片,与地理相结合,更容易引起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记忆。

总之,让学生学到知识是每个老师的终极目标,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当然,作为一个老师我们首先要有爱心,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其次,专业知识要过硬,不要让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挑出老师的毛病;再次,对待学生一定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学生对讲课内容不感兴趣而烦躁;最后,要有一颗为学生服务的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心态,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知识,而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有了这些基础,再加上前文所述的方法,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地理既是一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科,学生只有掌握了地理知识才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本人的归纳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将地图教学与理论知识的讲解结合起来

本人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地图虽然是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地图对学生地理学科学习的辅助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只是就知识点本身对学生进行阐述,不能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这就使得地图辅助学生进行地理学科学习的功能难以发挥。在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点的难度有了进一步增加,很多知识点只有结合地图才能更加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讲解,如果教师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势必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理论知识难以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地理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既能够使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又能够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然而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比较枯燥,既降低了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有效性,也降低了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能力提升,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方法相对单一

现代教学要求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使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地理涉及的知识面十分广泛,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模块,教师在对不同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而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仅影响了知识点的呈现,而且使得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继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难以达到高效开展课堂教学的目的。

4.学生进行课外考察的机会较少

上文已经提到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因此想要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学科学习,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将知识点的讲解局限于课堂教学,还要为学生创造一些到室外进行考察的机会。

二、解决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十分关键,通过地理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极大的开阔。针对上文中提到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1.实现地图与地理知识点的有效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地图引起重视。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对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地图自然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地图对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得到体现,同时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地图有效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非洲的人文、气候、地形时,可以以地图为依托,从地理地形等多个角度去分析气候的形成原因,这样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问题的根源,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地图在教师进行很多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引起重视。

2.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地理本来就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生活中实际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教师在选择生活中的例子时,要侧重选择知识点是如何在生活中进行实际应用的,引导学生看到地理知识的实际用途,如果例子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就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当然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应该以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方法为主,这样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还要摒弃传统教学中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在实现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其灵活性,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4.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考察

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战场,然而对于地理这门与大自然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而言,组织学生到室外考试也十分必要。学校可以固定安排或者灵活安排学生到大自然中进行考察,为学生上地理室外课提供条件。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上地理室外课的方法,不能只顾玩乐,要将学习的知识点与所见所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提升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效果。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高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不但可以开阔视野,拓展眼界,丰富思想,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我国地域了阔,物产丰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高中生,如果不学习地理这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他们就无从了解我国的地理分布,自然情况,无法关注我国人口、自然资源以及环境和区域发展,还有一些自然灾害与地质地貌的关系。所以说,高中地理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门必须要学的“副科”,更是一门重要的课程。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和大家交流。

一、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地理课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

虽然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素质教育已推到重要位置,但作为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地理学科,依然由于它前面的“副”字,没有被学校、教师和学生重视,所以给地理课安排的课时相对于其他课程少得可怜,一周也就两三节课。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高中地理教师,肯定为了完成一学期的教学任务,争取在期末把整本书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对一些比较重要或者关键的地理知识展开、延伸,也没有办法再为地理课堂教学补充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二)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从我们传统的惯性与认识上来说,代副课的老师有一部分综合素质不高,在教学中没有创新意识,不会革教学方法。这就让新时代的高中地理老师也对自己的定位产生了错误的认识,总用一种消极的心态对待地理教学。这样的心态,营造的课堂教学气氛是浮躁的,不踏实,缺少探索精神的,从而让学生对地理的学习也流于形式,不积极积累地理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还有一部分老师,虽然有心教好高中地理,但是由于思想陈旧,教学方法死板、单一,课堂教学缺少创新性和新鲜的东西,也让学生渐渐失去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严重影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从以上我们发现,由于地理是副课,没有被引起重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不注意更新自己的知识,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致使或多或少影响了地理课堂教学的发展。

(三)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

高中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压力大,使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等一些在他们心里认为能影响他们升学考试,左右他们人生的一些主课上,让他们学习地理的时间少之又少。甚至有的学生在地理课上背单词、做作业,纯粹把地理课堂当成自习课,对老师讲的关于地理的知识两耳不闻。这样导致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落下的越来越多,对地理学习越来越觉得无趣,这就严重影响教与学的质量。高中地理在不断的改革和变化中,变得相对较难,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从原先的死记硬背,变得理解性强、灵活性强。这本身就对对地理不感兴趣,在学习上没有引起重视,知识基础差的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使他们越来越觉得地理无从下手。比如,相对较简单的经纬度以及季风气候内容的学习,大多数同学就总是掌握不了经纬线。这种学习情况,对以后更深入的地球的运动规律、时差的计算等等,就更不知所措了,这无形中又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使高中地理教学不能正常进行。

二、要改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一线高中地理老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真正的作用,在给学生传授相的关知识内容的同时,还要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拓展外延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因此,教师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各种途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

(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高中地理其实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教学态度的原因,把地理在教学中变成了纯粹的文化理论课,在课堂上滔滔不绝、一讲到底,不给学生看地图、相关的地理图片、视频资料,把地理课堂搞得死气沉沉,没有生气,让学生也没有学习的兴趣。随着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了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因此,高中地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相关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并借助一些现代化的辅助教学工具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三)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标改革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教师说一就一、说二就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创新意识,也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发展。所以,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篇8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这对促进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改善地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引导作用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阐述了地理导学案在编制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就其价值和结构两方面阐述了看法。

关键词 :导学案;高中地理教学;问题浅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091-02

一、对导学案的认识

国内已有许多学者给出了导学案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方案;也有的学者认为“导学案”是在学案导学模式中,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等,由教师设计的用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材料,这种观点认为导学案是一种学习材料。概括地说,“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学情,由教师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预案。“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迅速走红,使得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导学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有以下积极意义:

1.“导学案”的运用与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贴近。“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是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于高中地理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一副图景这个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地理已经成为了众多地理教师的共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2.“导学案”的运用可以改善高中地理课堂中“教”与“学”的关系,更加凸显学生“学”的自主地位。导学案的突出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学案“导读”、“导问”、“导思”、“导练”。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就在于课堂由“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具体而言,就是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的空间留给学生。“导学案”中“导”的精髓是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情将教学主题中的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主要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思考,自主或合作完成学案的学习。导学案的问题化设计赋予了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的可能,传统课堂中教师的“灌”转变成了如今课堂中的“导”,学生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教”与“学”在课堂中趋于和谐。

二、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观察了大量课堂并收集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在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地理导学案编制的问题。

(1)地理导学案的呈现模式习题化。“课前自主预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自我巩固”是组成地理导学案的三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的编制有不同的要求。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教师出于对学生地理考试成绩的考量,“地理导学案”往往变成了“习题集”,学生在学习这样的导学案过程中,基本为课前做习题预习,课中与教师交流课前习题,课后做习题巩固,再预习下一个学习内容的预习习题,基本等同于循环做题,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背道而驰的。

(2)地理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填空化。教师在编制导地理学案时,应当在充分解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再结合学情,对教学课题的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将地理课本中陈述性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孕育于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导学案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问题设计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笔者在收集诸多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许多地理导学案并未体现出对地理知识的加工,而只是简单地将地理课本中陈述的地理知识关键字省略。例如,高中地理必修一“常见的天气系统”这个课题,某地理导学案在学生课前预习模块设计问题如下:

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

①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气旋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向____方向偏转。

②反气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气旋是一个由气流垂直运动连接而成的低空___,高空____的环流系统。

这样的课前预习问题设计并不能调动学生自主的思考,只是让他们成为了“搬运工”,将书本中陈述的知识搬运到了导学案中。

(3)地理导学案过于突出地理知识的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精华,是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体现,笔者在分析大量的地理导学案后发现,这些导学案基本上是以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为主,“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案中基本得不到体现。知识是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载体,因此,在地理导学案的编制中,教师应当以地理知识为承载,将地理知识中可以蕴含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加以外显。

2.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1)导学案课前使用的问题。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地理学习课题是导学案的重要作用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导学案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本,自主思考,通过思考产生疑问,为课堂的师生、生生互动奠定基础。笔者在访谈了一些中学地理教师和中学生后,发现部分学生不会使用导学案,即使会使用,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导学案编制主要由教师完成,学生对使用导学案是陌生的,如果教师对导学案的使用不加引导,学生的感觉是学习又多了一张“试卷”,做完这张“试卷”就是完成了学习。大部分学生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学的过程几乎等同于看书完成填空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缺乏自主思考,缺乏对知识的质疑,没有提出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如果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没有产生疑问,这样的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教师在导学案的课前使用中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完成课前的预学缺乏指导。在笔者收集的地理导学案中,几乎没有导学案针对课前预学有详细的指导。

(2)导学案在课堂中使用的问题。导学案是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沟通、互动的桥梁,只有师生共同参与并互相作用才能达成预设的导学目标。从地理教师的角度来讲,一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中对导学案的使用心存疑惑与排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未能较好地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学习地理,导学案在课堂中的桥梁作用也就形同虚设。从学生角度看,学生喜欢保持自己过往的学习习惯,认为导学案上的很多知识都在地理课本上,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导学案,因而也比较排斥。

此外,过分地依赖导学案也是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中突出的问题。导学案几乎包含了学生学习某个地理课题的整个过程,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教师的教学也几乎完全围绕着导学案的编制来展开,教师课前备课的重点变成了制作导学案,课堂教学变成了讲导学案。此时,教师和学生都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地理教材,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完成了导学案就完成了地理的学习任务,教师也误以为学生完成了导学案就等于达成了教学目标。

(3)课后使用导学案的问题。温故而知新,学习的成长往往离不开课后的反思,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课堂中师生互相作用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并不等同于完成了教和学的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课后应当依据导学案的内容及时总结、巩固;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在课后应当反思导学案中的问题,并及时予以完善,此外,还有必要及时回收导学案,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了解学情的好方法。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没有在课后及时完善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而是投入到下一个学案的编制中,这是教师课后使用导学案常见的问题之一。问题之二,没有及时回收学生的导学案,发现学生的问题,观察学情。同时,多数学生在课后就将课堂的学案“雪藏”,并没有及时总结、巩固。事实上,课堂结束后,部分学生对导学案中的内容还是有疑惑或未完成的,缺失了课后温故导学案的这个过程,导学案的作用也相应地打了折扣。

三、对完善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应用的认识

导学案是对改善高中地理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尝试,虽然在应用中存在问题,但教师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定或放弃这种尝试。如何避免问题呢?笔者认为首先要认清以下两个问题:

1.充分认识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地理教师在编制和应用导学案前首先要明确导学案的价值,“导学案”不能等同于“教案”,也不能等同于“习题集”,那么,导学案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是“导学”,这是其最主要的存在价值。“导学案”的应运而生是为了解决应试教育下学生被动学、教师“满堂灌”的问题,因此,导学案要凸显“导学”的功能,而“导学”要基于“学情”,也就是说,“导学案”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相结合,教师只有在学生已有基础上的“导学”才是真正地引导。

当前导学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这让不少地理教师尝到了“甜头”,许多地理教师纷纷效仿导学案。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导学案”不是“万能胶”,并不是所有地理知识的学习都必须用导学案,导学案应该因地理教学课题和学情适时采用,即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

2.地理导学案应当包含哪些模块。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编制地理导学案时,要依据“地理课标”和“学情”确定好每个地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是地理导学案中不可或缺的模块,而有明确的方向则是高效学习的前提。

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的过程,导学案的“导”可以分为“课前导”、“课中导”、“课后导”,因此,地理导学案中应当包含课前的“自主学习”模块、课中的“合作探究”模块、课后的“总结巩固”模块。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在具体的编制中应当尽量简练,地理导学案则应该有机地将地理课本、习题册等学习资源组合起来,并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和地理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而不只是对学习资源的生搬硬套。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瑞祥.导学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D].陕西师范大学,2013.

[3]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6-10.

[4]黄莉敏.新课程背景下地理学案设计探析[J].广西教育,2010,(6):64-65.

篇9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教学;现状;对策

地图是一种记录地形和地理事物的图表,具有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空间性突出等特点。它可以生动、形象、直观、准确地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教学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提高学习效率。

一、当前高中地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

新课改指出,新时期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重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得到优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师在教学中作出的教学调整仍然以教学形式的转变为主,并没有着力于改进教学内容;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常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明显提高;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常说“本节知识在考试中经常会考到,大家要记牢”等,这种硬性的知识灌输仍然是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此外,学生在高考的压力下学习负担越来越沉重,而学习方法却得不到改进,容易导致学习的有效性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教师向学生介绍能源地区分布时,虽然给学生展示了相关的地图,但是由于这些能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学生感觉学习的强度过大,难以有效吸收。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很多地理教师认为,利用地图开展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过于依赖地图,采用的教学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地图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不仅要善于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还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全面提高。

二、对高中地图教学的建议和对策

1.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知。在地图展示和讲解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地理信息,如在一副地图中同时为学生展示气候分布情况、地形情况等,让学生能够在地图中获取更多有效的地理信息。其次,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学生绘制地图的能力和对地图的观察能力。多媒体技术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视觉冲击力,利用其进行地图展示能够增强地图的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三,教师在教学中应增加地图编写内容,提高学生设计地图和应用地图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地图学习中。

2.创新教学方法

①合作探究教学法。新课改指出,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多措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合作探究法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师布置的问题和任务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教学《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一课时,可以针对所在城市的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获得自己所在城市的相关信息,还可以对照所在城市的地图分析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规律。通过探究学习,学生的交际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②知识建构教学法。高中地理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丰富,如果教师不把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就会较为零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是教师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知识建构是指教师利用地图将所学的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更加完整的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地图进行直观分析,对比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同特点,从而加强学生对地区性农业生产状况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③多媒体教学法。在地图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分布状况,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地质构造》一课时,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真正了解地质构造的特征和形成原因;但是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动态的地质构造图,就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学生对地质构造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

为了提高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地图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利用率较高,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对地图的解读能力才能更好地领悟地理知识。然而事实上,部分高中生拿到地图之后并不知道应该从何处下手、如何借助地图解决地理问题。因此,教师要先引导学生了解图例,然后针对地图上的地理要素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提高读图能力。其次,要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地图分析能力主要包括从地图中获取直接信息的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推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计算经纬度以及时间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要帮助学生养成随手绘制地图的能力。学生如果能够对地图进行简单的绘制,那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学习黄河的水文特征时,可以引导学生绘制黄河流域的基本地形、水流、水电站分布等情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黄河流域各种地理要素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使用地图进行教学的频率并不低,但是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这与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很大关系。学校应加强对地理教师的专业培训。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对地图教学的认识,促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对教师进行地图教学培训。高中地理教学中涉及到的地图种类较多,要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和绘图的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师运用地图的能力,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地图在当今社会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不仅军事、交通、旅游等领域需要运用地图,政治、商业、科研等领域也需要运用地图,地图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践行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在近年来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大量的以图为载体的题目,甚至可以说几乎无图不成题了。因此,我们要重视开展地图教学,引导学生从中获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杨张送.浅谈如何有效的在高中地理课堂使用地图教学[J]. 中国培训,2015(08).

[2]郭立霞,张莉.案例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农业区位因素”一课为例[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

[3]段爱琼.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盲点探索――以粤版初中教材与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2(02).

篇10

[关键词]地理课堂 情境教学 多媒体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情境教学法普遍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如果将情境教学法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地理教学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情境教学法不失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好方法、好途径。

但是我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部分教师没有领会情境教学的精神实质,只顾生搬硬套别人的成功经验,导致情境教学方法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结合地理教学将问题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情境多集中在“开场白”部分

当前,地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多被用作讲授新课之前的教学导入使用,情境的创设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引入部分,即教师在讲述某部分知识之前,通过运用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实体、影像、音乐或图表等媒体或手段,创设或再现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主要教学内容的学习。问题是达到了通过预设情境,引入教材内容的目的之后,教师便往往依旧恢复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框架中去,继续按照原来的教材知识序列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不再注重创设新的情境了。

教师应当看到,这种单纯以创设单一情境作为教材内容的引入,没有将预设的情境与教学内容完整、有机地结合起来,仅仅起到了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作用,达不到对学生大脑中枢的兴奋点进行持续的刺激转换的作用。实际上,教学情境设计的功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导入新课,情境不应该只在讲解新课前发生作用,而是要分阶段设计,逐步地扩展、深入、充实,让情境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情感和实践等活动。因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多种情境,不断地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

二、情境的创设易走马观花,流于形式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动起来”,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的使用,那么怎样体现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呢?很多教师往往忽视其所用教学方法的实质目的,更多的是看重形式上的“到位”。因此在教学(特别是公开展示课)中过于注重教学形式的丰富,而教学方法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结果使情境的引入是只得其皮毛而失其神韵,表面看是热热闹闹,其实是华而不实,不能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同时,这样过于重视形式,也很容易造成忽视地理学科特点,使地理课变成了手工课、电脑课或拼盘课等现象。

三、情境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在平时“家常课”的教学中,可能很少或根本就不使用情境教学法或某种情境,可是在开公开课时会努力的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师生特点创设多种情境。在公开课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注意恰当使用,因为情境的创设只用在公开课中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教学效果。一种就是整堂课设计精妙,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恰当,整节课可谓是无懈可击,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也会出现一堂失败的公开课,原因并不是老师表现不好,而是学生表现的不好,因为学生对于一些像多媒体画面、音乐、语言等简单的情境学生可能会比较容易接受,但是对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等比较复杂的教学形式一下子根本不能适应,不能很快领会老师的意图,摸不到具体实施的方法、目的和注意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老师的任务,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很差。

四、多媒体情境的使用易走入误区

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变化,多媒体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日益显著,特别是在地理学科中运用更为有用,因为地理学科的研究范围和内容都比较广阔,不是每一种地理事物或现象都能够进行实地观察,而且很多知识仅靠书本上的静态图片和文字说明想达到较好的教育目的是比较难的,但通过多媒体技术所拥有的特殊效果,如:动态模拟、录像剪辑、背景拟音、图文并用、问题显示、超级联接等方式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通过画面的展示、切换、组合、停顿、重复、叠加等方式得以突破,可以达到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地理教学还可以提高课堂的信息容量;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精美画面还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学生情操。

在教学实践中也感到,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教育教学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说是今后教学手段发展的总趋势。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诸多问题,有人用“人机共灌”、“画蛇添足”等词语来表示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境况。可以将目前地理课堂中多媒体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概括为以下七点。

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多的注重画面的精美,而忽视了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

2.整个教学过程过多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教师成了“操作员”和“讲解员”,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忽视了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3.多媒体课件成了公开课、观摩课的不可缺少的“点缀”,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4.多媒体课件过多的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不利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5.学生的注意力过多的集中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忽视了对地理学习内容的关注。

6.多媒体演示的过程中,往往画面的移动速度过快,忽视了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7.现成实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较少,而广大地理教师制作课件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篇11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问题对策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40123

高中阶段是学生记忆力最强、学习最有效率的时期,加强高中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社会人文情怀和科学的地理观是高中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理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学科,它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兼容的特点,学好高中地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三维目标难以掌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三维目标的把握不是很容易。一些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使用原有的知识体系以及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许多新教师对于新课标还没有理解透彻。

2.教学模式不新颖。当前高中地理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不新颖等问题,很多教师依然秉持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甚至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

3.教学内容枯燥。高中地理教材受到篇幅和表现方式的制约,部分教师就教材讲教材,教学内容枯燥、不够生动,所蕴含的知识信息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课堂教学的信息生动性与丰富性都不足,很难形成学生热爱学习的氛围,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4.课堂评价机制缺乏。现阶段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方式,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指标,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也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做出的努力,这样的评价机制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降低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成效的对策

1.贯彻落实“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还应当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统一起来,不失时机地促成“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教师要重视学生思维的推导过程,教会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教会学生如何总结归纳出知识要点,并着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以便学生掌握正_的地理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应在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以及试题的编制过程中渗透一部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相对应的试题,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为一种可测量的目标。

2.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丰富自己,明确教学目标,完善教学体系,认真备课,努力提高专业水平,结合学校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

3.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化教学媒体较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人机交互,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单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而通过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学生可以直观观察想象,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关于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昼夜交替现象等内容学生能轻松理解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实现评价方式多元化。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合理的评价机制。例如,可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结果、努力程度、学习动机强度、课外实践能力等相应指标,为每一位学生制作成长记录袋或档案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有效结合起来,综合测评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展的步伐,难以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更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地理教师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模式,构建高效课堂,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活咏萄В晃侍馓轿觯欢圆哐芯

一、地理“活动教学”的内涵概念

地理活动教学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外,相关的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展有关的地理课外活动学习,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活动性。而从广义的地理活动教学来看,地理活动教学不仅是指地理老师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野外的观察以及实验活动,还包括了地理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机结合,地理教师指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主动思考,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学习。

二、高中地理“活动教学”的现状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利用率不高

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在当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利用效率不高,达不到实际的预期效果。很多的高中教师仍然拘泥于传统的地理教学观念,认为实施“活动教学”会影响教学计划,在中国素质化教育的大背景下,始终将学生的成绩放在教学计划的首位。其次,高中地理课堂的信息量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所占用的时间往往超出了教师的讲解的时间,加之,一部分教师对活动教学的没有深刻的认识造成了地理教材中“活动”教学的利用效率不高。

(二)、学生参与地理教材“活动”的积极性不强

在地理活动教学中,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加之受到老师教学观念的影视,对于地理活动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认知上存在着误区。同时,由于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对于地理活动教学开展的不深入,流于教学形式,造成学生在地理活动教学中的抵触情绪,不想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学生的参与热情不高间接造成了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

(三)、“地理活动”教学开展流于形式

由于部分地理教师对于地理活动教学没有深刻的认识,为了应对新课程理念的改革,在地理课程教学中一些课堂活动教学只是简单的开展,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在课后也没有建立起相关的活动安排机制。忽视了活动教学的价值,使地理活动教学的开展流于形式。不能充分满足高中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创造力,学生在自我展示和表达方面欠缺。

(四)、“地理活动”开展受到学校发展条件的限制

在一些高中学校中,由于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学校各项基础设施的不同。特别是对于“地理活动”教学来说,课外地理实验、观察所需要的资金、相关的场所不能满足地理活动教学的开展。同时,学校领导对于地理课外活动教学的开展支持程度不同,为了避免校园安全事故,同时考虑到学校的升学率,一些学校的领导对于开展地理课外教学活动并不是大力支持。

三、高中地理“活动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

高中地理教师和学校领导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了解和认识到开展地理活动教学带来的深远价值。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调整改变教学方式,明确地理活动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向,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学习求知积极性和创造表现性。针对教学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加强活动教学的课程教研活动,形成清晰系统的教学模式。

(二)、努力创造丰富的地理活动教学情境

在地理活动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质性,必须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地理教师必须精心安排设置地理活动教学的具体方案,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的热点问题以及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同感。同时,立足于教材内容,在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教学时间,科学合理的开发地理活动课外教学设计方案。

(三)、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质

地理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专业的指导,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组织开展好地理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地理教师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学习实习培训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教研活动以及对外交流教学活动的经验交流,能够为在课堂上更好的开展地理活动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的目标要求。

(四)、建立多元的“地理活动”评价机制

建立多元化的地理活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通过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视,将地理活动教学真正的落到实处。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及时的发现教师在开展地理活动教学中的问题,并形成一系列的数据,将数据结果及时汇总建立反馈评价系统,更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与课堂评价机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地理活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四、研究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的意义

研究高中地理“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深入贯彻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断转变当前的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拓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创造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空间,进一步转变高中生的学习思维,充分发挥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相长理念,深入开展地理活动教学,从而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目标。

篇13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典型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94-01

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调查发现,其主要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气氛沉重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的长远学习也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典型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进行解决,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率,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

1.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分析

1.1 教学方法单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而这也是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该问题具有典型性[1]。导致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单一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而创新教学理念,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主张采用填鸭式的方式进行地理教学,导致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非常被动,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与教师进行密切的配合,甚至部分学生出逆反心理,严重的影响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

1.2 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从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来看,由于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对教学过程的优化,导致教学过程非常枯燥和乏味,学生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增强学习感受,对学生的地理学习非常不利[2]。而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教师没有重视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述,缺乏新意,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

1.3 课堂教学气氛沉重。众所周知,地理是高考的重点考察项目,并且地理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存在着较大的压力,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重,教师为了赶进度、增强课堂教学的容量,为了给学生讲授更多的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会争分夺秒,进而导致课堂气氛紧张,学生处于此种状态下无法高效率的学习地理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水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地理学习的效果[3]。

2.解决措施分析

2.1 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一步创新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理念,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通过积极的学习,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4]。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分层教学法、学案导学法、案例分析法、问题引导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开展地理教学工作,有助于全面的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水平。

2.2 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在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过程方面,具体教师应做如下2个方面的努力。①对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多个教学趣味点,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地理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②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计划的实施,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完善,确保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高质量的完成[5]。

2.3 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重势必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影响到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策略进一步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可以运用轻松幽默的教学语言、与学生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趣味性的地理资料不断的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地理教学中,实现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3.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着的典型问题及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多种教学问题的发生,教师应该对教学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并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策略解决问题,提高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确保学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立伟.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 高考(综合版). 2015(01)

[2] 纪懿芯,林媚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析[J]. 课程教学研究. 2014(02)

[3] 王伟.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几种变化[J]. 学周刊. 2011(32)

篇14

一、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学科课程设置、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手段和方法与教育评价模式等几个方面来考察和评价,目前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状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不合理

前人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圈定为“人地关系”,研究方法大多以定性为主,研究过程也大多以文字来描述,因此地理学堪称一门描述性科学。正因为这样,中学一直将地理学科归入文科类,而正是这一错误的归类,给地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障碍。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院校的地理学科属理科。近年来的科技进步也要求地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文科学生对此要求显然难以达到,因为他们中有的数理基础相对较差,不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部分院校为了照顾文科来源的学生,不得不将该专业的教学要求整体降低,其结果必然使部分学生难以成才,难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初中只有七年级和八年级开设地理课,九年级没有地理课,河南省中招考试又不考地理,结果教师、学生及家长都不重视地理课,致使大部分学生的地理知识贫乏,这也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教学。

2.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中学地理教育思想和观念落后,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中考取消地理课造成的社会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不重视和教师不重视的外部环境所致,地理教育处于应付、地理教育改革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其次是因为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这一观念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地理教育被“浓缩”成为“填鸭式”的地理知识讲授和学习,完整的地理教育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最后是因为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依然存在。实践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之一,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实践与应用”成为地理教育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如判断方向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少教师讲课时仅利用经纬网地图从理论上讲述,而不是带学生到野外利用自然要素和人文景观去判读,以致闹出了学生在野外分不清东西南北的笑话。

3.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落后

目前,一些中学地理教育仍采用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与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等课堂教学模式大相径庭。此外,作为地理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二课堂,如实验、观察和野外考察等也被作为细微末节予以舍弃。目前,在一些中学,地理教育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主要还是“粉笔+黑板”,这与地理学飞速发展、“3S”技术广泛应用的状况相去甚远。

4.教育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教育评价标准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尺度,评价的指标是分数,评价的方法是考试,因此就形成了教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的怪圈。况且现在中招考试不考地理,教学唯一的“指挥棒”也没有了,这导致中学地理课在一些学校形同虚设,中学地理教育很不理想。

二、河南省中学地理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要解决上述问题,教材的改革和创新是基础,转变教育观念是前提,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是中心,狠抓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1.调整中学地理课程设置与抓好教材创新

河南教育主管部门应适时将中学地理学科进行调整,考虑将地理学科归入理科范畴,高考中的地理科目也应相应地划入理科考试范围,中招考试应加上地理科目。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已经成为我国的发展战略,作为21世纪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应该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地理教材的框架,使教材具有鲜明的素质教育方向。

2.加强野外调查与考察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教学不应再被局限在教室(或实验室)的空间范围内,其内容也应向书本以外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出课本了解自然、社会,增强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地理野外调查、考察等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伸和补充,是搞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不可或缺的活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不同,积极组织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通过走出课堂,让学生把从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并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3.改变知识传播的媒体

21世纪地理教材不再是纸质媒体一统天下。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的提高和互联网的发展,容量大、界面活的电子教材将更多地走进课堂,多媒体教学技术将逐渐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互联网将成为地理教学不断更新的资料库和数据库。同时互联网也是我们进行网上思想和学术交流的工具,是地理教育工作者进行国际、国内合作的工具。新的传播媒体因其主要以图像和声音的形式传递信息,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容易,但这对地理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南省是个人口大省,还不太富裕,传播媒体配置应逐步开展,不应操之过急。

4.推广“问题中心式”教学

21世纪的地理课堂教学不应再是教师“讲”和学生“学”的单一形式,应积极提倡和推广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中心式”教学形式。师生互动、双向交流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问题中心式”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的“讲”和“教”日趋减少,而教师作为领航者、组织者的作用日渐增强。教师针对某个问题提出思路,然后由学生讨论、回答甚至总结,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学科教育面向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