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物质范文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物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2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初中化学常见化学物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初中化学常见化学物质

篇1

关键词:初中化学;推断题;解题策略

一、初中化学推断题的常用类型

1.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一般都是先进行文字叙述,而后设问题要求考生作答。这类题往往首先对化学物质、实验环境和对象进行说明,而后会设问要求学生推断出可能存在的物质、一定存在的物质以及不可能存在的物质。学生在解答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审题,对叙述之中的条件和类型进行仔细分析,分清文中给出的字眼的先后顺序,找到突破口。

2.带图式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化学物质之间的转换关系,一般没有限定的化学物质范围,要求学生推断出图中所带有的未知物和已知物,学生可以利用以果求因等方法来进行物质的推断。比如北京市中考题里面有一道题目给出五种物质、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要求根据图表来进行未知物质的猜测(如下图)。

3.带有表格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往往以带有的表格为主,通常来说,表格中都会附有在有物质限定范围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实验现象,从而要求学生进行未知化学物质的推断。这类题一般会采用对照的方法来进行解析,比如下题给出五种无色溶液,已知是NaOH,HCl,MgSO4,BaCl2和K2CO3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

4.带有网络图的推断题

这类推断题通常会给出物质范围以及用箭头将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给标示出来,从而形成一个状似网络的物质反应图,接着要求学生根据图示来推断出未标明的物质,这类题型一般要求学生根据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推断。

二、初中化学归纳题突破口归纳

1.根据常见的化学元素或者物质进行推断

解答化学题的时候很多题目里面会有一些提示性文字,要求学生根据文字叙述进行推断,比如,浙江省中考题:“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其中,D便是可以通过字面意思推断出来的物质,这些都需要进行归纳总结,比如: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也最小的气体是H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这些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确定的知识点。

2.根据化学实验发生的反应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那种突破口推断,还有一种便是说明了物质的特征现象从而让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安徽省里有一道题是“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这便要求学生熟悉化学实验中常发生的化学反应。

3.根据物质特征颜色进行推断

化学推断还有一种便是根据化学物质的颜色了,化学中的物质通常都有着固定的颜色,而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颜色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因此,记住这些颜色学生便能很容易地了解到题中所给的物质是什么。这首先要求学生熟记化学物质的原色以及发生反应后的颜色,比如:Fe、C、CuO、MnO2、Fe3O4这些物质都是黑色的。

4.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

除却以上三种方式,还有一个便是根据物质的状态进行推断。物质的状态通常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学生只要熟记便可以知道化学物质的类型,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推断。比如常见的固体单质有Fe、Cu、C、S,无色气体有H2、N2、O2、CO、CO2等,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便是H2O。

三、初中化学题归纳题解答步骤

第一是要阅读题目。学生首先要通阅全题,统领大局,掌握题中所表达的意思,找到关键点并且反复阅读,弄懂题目所包含的重点、难点,接着再进行具体分析。

第二便是寻找突破点。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的过程中找出明显条件,挖掘隐含条件,从而快速准确地寻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三步,进行了以上两点之后,学生就要进行正确推断。这便要求从突破口入手将明显条件与隐含条件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方法正确推断。

最后一步是验证答案。学生要将推出的结果代入题中逐步检验,在进行检验之后学生需要推断出这个题推出的结果是否是正确答案。最后便可以进行验算和写答案了。

四、总结

篇2

一、学生要明确“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考点的命题特点和解题策略

在初中化学“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考试测验中,一般情况下考到的知识点不仅包括各营养素的类型、来源和功能,还会考到关于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影响方面的知识内容。因此,学生还要认真复习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多收集一些有关营养素方面的知识资料。另外,学生也要注意合理饮食,重视营养均衡,要从正反两面对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对人体健康情况的影响进行分析说明。比如,人体中的无机盐含量虽然不多,但它对于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重要的维持作用,而且无机盐在人体中还有维持正常生理机能,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初中“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不同考点解析

1.关于营养物质不同作用的考点解析

例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基本物质是维生素,而且维生素还具有促进机体生长,修补受损的细胞的作用

B.糖类是由C和H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

C.油脂能够通过人体内经过氧化后释放出能量,不仅能够维持机体的体温恒定,还能维持机体运动

D.蛋白质可以起到预防疾病、调节新陈代谢和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糖的组成,以及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作用。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调节机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使人体保持健康。糖类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是帮助人体生长和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所以,正确答案为C。

2.关于营养物质分类的考点解析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不仅有蛋白质、油脂糖类和维生素,还包括水和无机盐,而这六类又被称为六大营养素。初中“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中考到的知识点,通常包括营养物质的分类。

例2:某学校的食堂午餐菜谱有米饭、酸辣土豆丝、清炒白菜和萝卜汤。

(1)上述食物中包括的营养素主要有糖类、油脂、_____、水和无机盐。

(2)初中学习阶段正是学生身体发育的重要阶段,学生需要补充各种营养素,因此,学校食堂需要添加的营养食物是____。

解析:大米和土豆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又属于糖类营养素。蔬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白菜和萝卜都属于青菜,因而学生的食谱中并不缺少维生素。而且,清炒白菜和萝卜汤中含有油脂、无机盐、和水。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但学校食堂的菜谱中没有含有蛋白质的食物,而中学生又处在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还应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所以,第一题的答案为维生素,第二题的答案是鸡蛋、豆制品或其他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

3.关于各种元素影响人体健康的考点解析

例3:以下元素与人体健康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B.缺碘易引起坏血病

C.缺钙易发生骨质疏松或患佝偻病

D.缺铁会导致贫血

解析:本道题主要是考查钙、铁、锌、碘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缺锌会导致机体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缺碘容易引发甲状腺肿大,缺钙会引发骨质疏松症和佝偻病,而贫血则多是由缺铁引起。所以,正确答案为B。

4.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类考点的解析

例4:周末,小红在做完作业后,准备和妈妈一起做午饭。妈妈告诉小红,午饭除了要做米饭外,还要做家常豆腐、糖醋排骨和蛋花汤。

(1)为了实现营养均衡,小红的妈妈还要在午饭中加一道什么菜?

(2)小红和妈妈将菜清洗完,切好后准备炒菜。但是她发现家里炒菜用的铁锅生锈了,为了防止铁锅生锈,你给小红的建议是什么?

学生在做这道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营养素的种类,小红和妈妈做的午饭中,不仅有糖类、油脂、蛋白质,还有无机盐和水,但是却缺乏维生素,所以为了营养均衡,还应该再添加一道炒青菜。关于第二道题,防止铁锅生锈,人们通常会在铁锅表面洁净、干燥时,在铁锅表明涂抹一层植物油,因为可以使铁锅和水、氧气隔绝,从而达到预防铁锅被氧化、锈蚀的目的。

结束语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知识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书中的知识点,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分清主次,找出重点和难点,还要在平时的考试测验中,对这一部分的知识和考点进行认真解析,让学生明确书中的重点知识,对于考题类型和考题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做好日常的功课复习,从而在考试中取得一个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美文. 化学物质与人体健康[J]. 职业与健康,1989(06):16-17.

[2] 郭震. 初中化学教科书常见问题解析[J]. 教学与管理,2015(19):51-54.

[3] 刘晓瀛. 人体内影响情绪和心理健康的化学物质[J]. 中国医药指南,2011(03):50-52.

篇3

一、课前预习略读,为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阅读教学理论告诉我们,课前预习略读能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提前的了解.初中化学是学生刚接触的学科,学生往往带着好奇心进行提前预习.而教师有目的地布置预习,能让学生知道课前需要阅读哪些内容,阅读中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难点内容.这样,为学生即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实践表明,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略读预习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阅读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阅读习惯.例如,在讲“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时,教师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略读,并提出问题:人体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多少种?学生在课前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几个学生说说有哪些营养物质,人体最需要哪些常见的营养物质.对学生预习阅读中遇到的不懂问题,教师再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初中化学学习中的预习阅读,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发展史、基本概念、现象、定理等.当然,对某种现象的认识与规律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二、紧扣课文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初中化学中的阅读应该紧扣教材内容.整体感知是阅读的第一步.在整体感知中,首先要了解一些概念与定律,然后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对化学概念与定律进行初步的理解,准确了解概念的内涵.例如,在讲“溶解度”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必须围绕几个要点:①条件:一定的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溶液;④质量:溶质的质量;⑤弄清楚什么是溶质,什么是溶剂.很多化学概念读起来相似,学生往往混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学生应该进行对比性阅读,找出容易混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把它们甄别开来.例如,在讲“溶解度”时,学生往往把它与“溶解性”混淆.在引导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对比其不同的地方.这两个概念从字面上看,一个是“性”,一个是“度”.溶解性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它表示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而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溶剂里溶解性大小,是溶解性的定量的表示方法.

三、拓宽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布鲁纳认为,在发现学习中,人的直觉思维对信息的加工、储存、提取产生一定的内驱力.根据这样的发现学习原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要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要立足化学课本.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铅笔上标有H、B等字样,它们的含义是什么?不怕水的鸟笼是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有的玻璃不怕火烧?等等.这样的内容,学生喜爱阅读.又如,在讲“碳酸盐”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并把广西桂林的芦笛岩的景色从网上下载下来给学生看,然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哪位同学能说出这样美丽的溶洞中钟乳石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这些钟乳石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怎样用化学原理来解释成语“水滴石穿”?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其中原理的欲望,他们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来解释这个问题.这样的问题,在网络上是很容易解决的.经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就能体会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同时,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对于学习化学的促进作用.

四、课后重读巩固,透彻理解所学知识

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尝试

初中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仅仅从理论层面来进行知识教授,远远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我们的教育者只有进行化学教学生活化的体验尝试,才能真正改变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生活化体验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实践中探讨化学知识,树立化学知识生活化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总结,我们的化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去发现探究,这主要是为了转变一些学生的厌烦心理,使他们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当然,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颜色一节中,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图片的形式来使学生获得实际体验,列举生活中的一些常见形态,对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质分为固、液、气三块分开展现,对每一形态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进行分类。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知识实际上和自己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

二、引导学生亲身实践

化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绝不单纯是让学生背诵的,否则,知识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我们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一定要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调查活动,运用相关的化学指导原理来进行生活实践,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并发现新的理论,提出新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社会调查有很多种,例如对社会污水排放的调查等都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

初中化学知识由于阶段特征的限制,其内容难度并不是很高,对此,教师应该从初级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

力,只有提前对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才能提高开展化学教学生活化体验的速度和效率。

篇5

关键词:学业考试;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1-007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1.030

备考复习之于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其重要意义在于对教材梳理、提炼、去粗取精。复习的要旨就在于:将复杂问题简明化、抽象知识形象化、零散知识系统化、课本内容考点化。化学复习之于学生,就是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简言之,初三复习的价值在于帮学生诊断、暴露、整合提升。

初三备考复习教学大体都是从三个重要环节着手:即备课、上课、讲练。一线教师普遍感觉初三复习时间紧张,复习课很难上好,原因之一就是备课不精。复习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具体的教材。如果教师一味凭借主观判断,将臆想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无疑是对课堂宝贵时间的浪费。只有实现“内容考点化”的初三化学复习备课,才能有效提高初三化学备考的复习效益。有鉴于学业考试试题的导向作用,本文拟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的核心内容和高频考点进行剖析和总结,把脉学考最新动向,诊治化学教学的“病理现象”,提升复习课堂效益。

一、卷面分析:“望”学业考试之结构脉络

纵观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从题型、题量、内容等方面均保持了高度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难度控制较好并且趋于稳定。客观题比较基础,有利于衡量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即是否达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学科的学业水平)。主观题中的填空题难度适中,综合能力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的难度较大,具有合理的区分度,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择优选拔。

二、数据剖析:“闻”考试评价之反馈信息

试题的难度系数反映试题的难易程度,即考生在一个试题或一份试卷中的失分程度。“难度系数”也可以理解成“容易度系数”。难度系数越高,可认为试题总体的难度越小,反之,难度系数越小,则表示试题难度越大。

通过对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试题的难点分析发现,所谓难点,多存在于教学和考试关注角度的分歧之处。“考试大纲”中罗列的陈述性知识,而不是考试所考查的策略性知识,即在特定情境中运用知识的策略。所以,单纯依靠押中或复习陈述性知识来应对学业考试,而不让学生学会在问题情境中运用和深化知识的策略,正是学生考试不理想的根本原因。例如:2011年广东学业考试的第16题,表面上看考查的内容有:“化学物质的多样性(物质的分类)”、“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的分类)”。在考试大纲中都属于基础知识,一线的教师也一致反映这些知识在平时教学和考前复习中都是十分重视和训练的知识点,但学生的考试结果(难度达0.5)却显示“这是一种难题!”根源在于试题中设置了新的情境――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而隐藏了“物质的微粒性”的考点,本题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策略,而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调用熟悉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统计和分析对常年执教毕业班的初中化学教师提供了值得冷静地思考几个问题:①对于一份25道化学试题的试卷,真正的难题有哪些?②为什么知识点貌似都讲过,为何学生考出来的成绩仍不如人意?③卷面上所谓没有考到的知识点真的没有考查吗?

三、课标寻踪:“问”学考命题之思想立意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和要求,“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应根据《标准》要求,考查化学学科课程中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并注意学科内各部分内容的合理分布。”“内容范围以5个(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一级主题形式给出。”根据这5个一级主题的评价目标以及具体内容对近年来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逐题进行统计(如表4所示),可以发现广东化学试题在保持了题型、总题量、结构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学科内部5个一级主题的考查内容在题目数量、赋分值的分布上有所调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大知识板块在学业考试命题中的地位,对化学复习中核心主题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1. 科学探究――课程核心、举足轻重,分值最重,难度最大

自2013年起,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大纲明确说明:不孤立进行探究方法的考查,而落实在另外四个主题的考查中,试题内容比例:25%~30%。科学探究的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本仪器的使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气体制取、物质的性质实验、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与优化等等。近年来的中考试题逐步加大了对实验的考查力度,题型也推陈出新,在选择题、填空甚至计算题都屡有出现,实验题的形式也是多样化。

2. 身边的化学物质――核心部分、知识主干

有关本主题的命题,近年的化学试卷除了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外,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及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科学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内容时,均以身边的化学物质为载体进行考查。

3. 物质构成的奥秘――学好化学的关键

本主题聚集了大量的化学用语,这个高度浓缩的符号体系能够准确、简洁地记录和表达极为丰富的化学信息与思想,使之方便地交流,对于化学科学的传承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内容抽象、易于混淆,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内容较难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属于教学中的难点。物质构成的奥秘的教学比较侧重于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化干涩为丰润,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4. 物质的化学变化――理论基础、能力为本

这一主题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会初中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与技能、具备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5. 化学与社会发展――体现学科价值、渐受重视

此主题的命题数量和赋分值逐年递增,而且考查的难度不大,体现了学业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引导教学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彰显学科价值。

四、章节权衡:“切”常态教学之“缺失”症结

需要说明的是,化学试卷分析并不是单纯把试题肢解成单元知识块,把考试当成知识点的随意拼组,因为这样会破坏试题的整体构思和布局,对复习和教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对于以能力立意为命题宗旨的学考试题,在命题的过程中已不再过分关注各单元、各课题的比例,其考点是在于知识的单元组块之间的内部关联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渗透上。因此,对于学业考试中的“章节权重”分析,并不是只停留在从考查知识的表面层次上去归类知识的所属单元课题,而是旨在关注试题的立意和构思,分析试题的逻辑性和综合性,凸显知识单元件的内在关联性和整合性。鲜活的考试题例和难度分析,可以呈现和切中平时教学的“缺失”和复习课堂的“症结”,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五、核心聚焦:“诊”学考复习之有效良方

《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科学业考试大纲》中基本知识的“基本”涵义有二:一是“核心主干”,是知识内容的选择层面;二是“基础性”,是知识内容的性质层面。教材中出现的知识并不都是“基本知识”,因为有些知识不属于“核心主干”范畴。学业考试的“基础性”强调的是“核心主干”的覆盖面,而不是面面俱到。实际上,考试没有教学那么广阔的发挥空间,受制约的因素很多,还要满足全省各地区的不同需求,所以一份试卷所承载的内容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学生一整年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所有思维结果面面俱到地呈现出来,只能选取基础、主干、核心的知识作为考试内容,并将化学特有的、重要的思维方式贯穿其中。对于基础、主干、核心的化学知识是年年必考的内容,只是每年考查的侧重点和试题形式会有所变化,突出知识灵活应用和学以致用的价值。这些在师生备考中必不可少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命题点,即是化学教师所应该剖析和归纳的核心考点。

基于以上分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历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化学学科学业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总题量高达75小题(问),年均考查7道化学方程式,年均分值高达16.2分(统计只是单纯的化学方程式的分值,不涉及含计算的分值),远远高于其它考点。除此之外,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肥、物质的分类、溶解度、环境保护、基本实验操作、装置组装与选择、pH、化学用语、化合价、微观示意图、反应类型的判断等核心热点几乎每一年的学业考试都出现。而诸如多功能瓶的使用、图形数据等考点,虽然不是每年必考,但往往是学生最怕的、最容易丢分的题目。

六、结语

学业考试不仅是学业评价的过程,还是对学生进行读书教育指点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立足让每个学生收益和协调发展。高质量有水准的学业考试试题,会与义务教育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促进学生发展;会与教学形成合力,着眼于学生未来,共同科学地、有目的地促进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对于学业考试试题,应关注命题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总之,化学学业考试是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过程,而教学是培养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思维和深度认知的根据地。当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学和考试的共同目标,教学和考试就会在同一标尺下关注试题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互惠共赢,共同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明贵,徐泓. 2014年安徽省宣城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学科评价报告[J].化学教育,2015,(7):39-44

[2] 刘雅莉.化学高考试题的内涵及其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J].化学教育,2015,(5):51-55

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问题;策略

一、分析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和教学重点把握不准

新课改后的化学教材,教学知识重点有些改变,教师对新教材的了解不够完善,教学的重点把握的不太准确,以至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头绪,思维混乱,对酸碱盐知识的区分点不明确,很容易记混。学生只理解表面知识,并不清楚各物质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发生不同反应的条件、温度及特点梳理不清,让学生越听越糊涂。

2.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积极性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甚至息息相关,常见的化学反应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是一旦教学变得空泛,脱离了生活实际,这些化学知识便成为枯燥的知识点,无法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也会变得失去吸引力,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学生缺乏实验训练

化学反应要通过实验才能明显的感知出来,但是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因为是很平常的反应,反而容易忽略实验教学。不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亲自观察,只借助教师的讲解,很难对酸碱盐知识理解透彻。缺乏实验课对学生的感官刺激,学生对酸碱盐具体的反应变化没有直观的印象,很容易混淆知识点。

二、有效解决酸碱盐教学问题的策略

面对上述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为了更好的实现酸碱盐教学的目的,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记忆这些物质的特性和化学变化,学好这部分的知识,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做出调整。

1.总结归纳酸碱盐知识特性,把握教学重点

要想理清酸碱盐各物质的特性,离不开对教材知识的挖掘总结,教师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学重点知识,对各物质特性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对学习酸碱盐知识的目的要明确,才能引导学生合理的记忆掌握知识点。教师分别归纳总结酸性物质、碱性物质跟金属、金属氧化物之间的反应,总结酸碱之间中和反应以及物质的变化,对需要重点记忆的知识标记清楚,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记忆,对于特殊的物质变化,尤其提醒学生注意,盐与盐之间的反应变化都按类别归纳,方便学生明确掌握。特殊的反应也要特殊记忆,这样在酸碱盐知识的学习方面学生才能有清晰的条理,不容易弄混。对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通性也要理解清楚,便于学生复习,在老师深究教材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化学,才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重点,充分了解酸碱盐知识。

2.改变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授教的方式,以学生为本,利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比如,利用酸碱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出一定的化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看似复杂的化学反应。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碱NaOH、小苏打的用途以及常见化学反应,都可以成为教学资源,还便于学生回家观察实验。教师还可以介绍酸碱盐在化工、纺织及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碳酸钠在玻璃、洗涤剂、造纸等行业的广泛应用等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自己观察生活中的酸碱盐变化,如何去除水垢、如何清除铁制品的锈迹,让学生自己利用酸碱盐的特性发现生活中的小窍门,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还有观察化学反应后试剂颜色的变化,了解人体中常见的酸碱变化,让化学知识真正与生活实际相融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化学现象的好习惯,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有效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3.通过必要的实验,充分了解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酸碱盐的物质特性通过实验可以很直观的区分,所以在学习初中化学时,一定不能忽略实验课的作用。教学时除了关键知识点的讲解,还有必要借助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区分实验现象,理解酸碱盐的物质特性,直观的感知和观察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酸碱盐的化学反应变化,加深学习的印象。化学微观的离子反应通过实验观察,变得很形象,通过感知形成化学思维。教师带学生观察酸碱盐物质的实验样品,学会通过颜色、气味、形状等各自的特点来分辨,吸引调动学生兴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的奇妙与乐趣。通过PH试纸的测定判断酸碱盐物质的分类。通过实验,让学生实地体验感受酸碱盐的特性,帮助学生构建酸碱盐知识的框架体系,进一步加深这部分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认识,帮助提高酸碱盐教学的效果。实验课程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教师在传授实验基本技能和操作步骤的时候,对实验应注意的关键点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同时在实验课上可引入一些趣味实验,特殊的鉴定试验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会举一反三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酸碱盐知识,需要带领学生熟练掌握酸性物质、碱性物质和盐之间的化学变化,了解这些相关物质之间的反应变化和化学性质。酸性物质和金属之间的反应,酸性物质与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碱性物质与金属、金属化合物之间的反应都要区分清楚,并能熟练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只有理清这样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才能总结方法和规律,真正的将酸碱盐知识活学活用,不用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各种复杂的化学方程式。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明白了反应原理,学习化学自然会变得轻松,酸碱盐教学中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初中化学酸碱盐的知识涵盖范围比较广泛,需要记忆的知识点确实很多,对于容易出现的误区,教师需要重点讲解,借助习题训练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真正融会贯通,并能学会举一反三。比如,化学反应与反应物的性质有关,还与反应的温度、浓度等多种条件相关,并不能一概而论,要善于分析物质特性。对于浓盐酸、浓硫酸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亲自观察,分析两种物质打开瓶口时的变化,用水稀释后状态如何,有什么样的差异,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这样学生对这两种物质的区别就很明确,浓盐酸瓶口有白雾,浓硫酸吸水性很强,稀释后产能大量的热,对于两种化学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差异就有了深刻了解。同类物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的,同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推断硫酸与金属之间的反应以及盐酸与金属物质的反应,对于物质的个性之处,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便于学生记忆。通过积极自主的思考与探索,逐渐将酸碱盐的知识渗透到化学课堂,总结和强化关键点的区别和差异,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化学思维。

三、结语

要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牢固掌握酸碱盐的知识和初中化学的重点,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借鉴并提升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归纳知识重点,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到初中化学课堂中。同时,教师还要注重挖掘教材,构架合理的知识框架,合理借助化学相关实验,了解各类化学物质的特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自主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真正意义解决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付春香.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刍议[J].新余学院学报,2012,(03):145-147.

篇7

关键词:化学 教学 乐学 效率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三章第一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八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另外我们还根据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二氧化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对氧气制法复习提问的基础上引出二氧化碳的制法同时对二者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进一步复习巩固了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的异同点等。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大部分。就拿身边的化学物质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为此教师还应具有对教材探索、创造和对知识进行筛癣归纳、补充的能力。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教育;环境意识

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工农业的发展,导致了人类干扰自然、改造自然的力量空前强大,于是,我们看到了人类在创造财富的同时,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自上世纪70年代的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大会之后,环境教育运动便在世界各国纷纷兴起,90年代的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教育都成为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课程性质描述中就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在面临和处理与化学有关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思考和判断”的教学定位,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相信化学必将为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做出重大的贡献”,以达成“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决策的意识。增强安全意识,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应用价值,初步树立STS(科学•技术•社会)的观念,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和为了社会发展所必须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为初中化学提供了具体而有效地实施环境教育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机会,对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关注环境问题,在教学中重视环境教育,已然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话题。

一、教师的环境意识决定了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高度

1.教师对环境问题应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思想支配行动”,作为化学教师,已经具备了从化学的视角关注环境问题的科学素养。面对我国国民总体环境意识水平较为低下的状况,以及频繁出现形形破坏环境的社会问题,我们更应该站在化学工作者的角度,旗帜鲜明的为保护环境摇旗呐喊。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把培养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自觉的环境行为,视为化学教育的使命,才能在化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2.教师要在环境教育中正视化学科学的作用与地位毋庸置疑,进入到社会大众视野中的环境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化学相关联,从排放到空气、土壤、河流中的有害物质,到进入人们食物中的诸多有毒、致病物质,乃至于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似乎都与化学脱不开关系,化学也就因此而成为公众眼中的洪水猛兽。事实上,化学污染严格地说并非化学本身之过,而是人类活动没有从自然———社会———科学技术这个大系统的观点看问题,片面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造成的。化学污染的真正源头是化学的实际应用即化学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此造成对人类生存环境乃至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为此,化学家已提出绿色化学的奋斗目标,把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不再产生废物作为绿色化学的理想,把污染治理转变为污染预防。绿色化学的诞生无疑是化学自身发展中的一场革命。同时,从事分析、监测、治理环境污染的正是化学家和化学专业工作者,他们不但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承担重任,更把保护世界视为己任。教师作为具有较高化学科学素养的群体,更应该通过环境教育,为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作用鼓与呼,切不可人云亦云,不分青红皂白的将环境问题归咎于化学科学的发展。3.教师要把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环境教育的理念、目标、要求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青少年学生的环境教育既是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在中学阶段所养成的各种行为习惯和人格特质,很大程度的决定了他们进入社会的思想行为。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其特有的启蒙教育特点,成为我们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课程。同时,环境教育的有机融入,将会给刚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展示一个具有时代特色、生机勃勃的学习背景。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在在教学中,将环境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为学生提供获得环境保护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机会,为未来社会发展做好人才和知识的准备。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的途径

篇9

初中化学是化学学习的最基础阶段,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初中化学在初中课程学习中占据的比例并不大,因此许多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讲解的时候,依旧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没有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将范例教学引入到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1.范例教学的优点

范例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适应学生的能力发展。

1.2 例教学可以让枯燥的课堂任务变得更加生动和活泼,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联想能力。

1.3 范例教学的发展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一致。

1.4 有利于学生自主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1.5 可以帮助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2.1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师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但是初中化学中有很多复杂的知识点,学生们不能轻易学会,导致学生排斥化学,使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不高。其实,学生排斥的并不是化学,而是排斥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范例教学的应用非常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在范例教学中可以体会到化学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学生通过对范例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巩固学习到的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2.2 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初中的化学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只是把一些前辈们的经验进行一个总结,传授给学生们,这就使学生们缺乏自主分析和创新的能力。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每个实例的详细分析,分析该化学物质的结构、性质等等,让学生们自己去总结化学学习的内容,促使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产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2.3 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通过初中化学课堂范例教学的应用,使学生们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化学其实并不是一门简单的知识学科,它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在学习化学时,学生可能会遇见各种复杂的困难,要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化学学习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3.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3.1 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目标制定范例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正确的范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范例教学的作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该结合教材,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可以围绕目标制定一系列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应该包含范例,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范例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选择范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范例中解决问题的技巧,更要注重范例与教材内容的联系,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范例教学取得更加显著的结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以进行实验,通过对具体实验案例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在讲解二氧化碳具体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开展醋精与鸡蛋壳的实验,鸡蛋壳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它做实验,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真地观察实验。教师还可以针对实验的现象进行提问,让学生讲解鸡蛋壳在醋精中慢慢消失的原理,即使学生阐述的不对,教师也应该予以鼓励,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从而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

3.2 正确地应用范例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沟通,课堂氛围非常的严肃,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从心中抵触化学学习。教师通过范例教学的应用,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在课堂上通过范例的应用,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学生想法错误的时候,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想说、敢说。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还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3 明确教学形式并选择恰当的范例。在范例教学中,范例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教师选择的范例不正确,将会对范例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教师在应用范例教学中,应该将范例选择作为重点。教师在选择范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教学目标,教师要选择既包含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点,还有学生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的范例,这样才能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微课 初高中化学 衔接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B-0040-0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初中化学学习是高中化学学习的准备,如何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一直是困扰高一化学教师的难题。高中化学教师到初中听课较少,不熟悉现行的初中教材和教法,衔接意识不强,甚至没有梳理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或者因高一化学教学时间紧,不能花费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专门复习初中化学知识等,导致学生初高中化学学习出现脱节和低效的现象。还有,处于高一的学生,面对环境的新旧临界点,也面对自身的心智发展的新旧临界点,需要寻找一些途径帮助学生克服他们学习的困境。

微课是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重要资源。微课短小、内容精、情境化、便于应用等特点满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微课贴合了学生的兴趣,避免疲劳和乏味,可反复观看学习。如今,以微课为主的现代化教育方式正在我国迅速火起来。科学、有效地应用微课,可以帮助教师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提高课堂的时效性,值得探讨。在此,笔者尝试聚焦探讨,如何使用微课,助推化学教材知识内容、教学重难点的有效衔接;助推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及其学生学习心理的有效衔接。

一、微课的内涵及其有关研究

在国内,2010年广东佛山教育局胡铁生提出微课,并定义了微课的含义,2013年再次丰富微课的内涵。胡铁生认为,微课又名微课程,它的主要载体是微型教学视频,是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他特别强调了微课的视频型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2013年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焦建利教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近年来,黎加厚,张一春,郑小军,吴秉健等各地学者也都提出了微课的内涵,强调了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融合了多种数字资源。微课在我国研究发展的时间比较短,2013年后知网上呈现的有关微课的研究明显增多,研究者大多在研究如何设计微课内容,寻找开发微课的工具、软件,或者进行理论建构。有学者研究如何将微课融入高中的化学教学中,或者探讨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使用策略。有关如何使用微课进行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的文章很少,2015年中学教师郑于艺在《地理教学》期刊上发表了《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的文章,对探寻使用微课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的策略有借鉴意义。

二、微课在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中的应用

(一)理清知识内容的衔接点,找准微课切入点

借助微课开展衔接教学,首先需要理清初高中化学知识的衔接点。初中的化学学习主要包括5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高一化学必修模块提出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六个学习主题。初高中化学课程在内容设计,教学要求,编排体系上都有相应的衔接,但是高一必修化学的教学内容广度大,起点高,习题相对初中难度大。通过分析这些衔接点,找准切入点,再强化和铺垫,有效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

比如,在教材的第一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的第 1 节,关于粗盐的提纯,与初中重点学习的溶解、过滤、蒸发衔接紧密,在此,可以以微课重现这些基本操作的过程,温故知新。同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杂质CaCl2、MgCl2及硫酸盐等,深化过滤除杂知识。再比如,学习必修 1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时,以微课展示图书馆,超市等因为有序分类带来的方便性和重要性,避免教师讲解枯燥。同样,以微课对初中酸、碱、盐知识进行系统复习,从物质进行有序分类方便生活,过渡到对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些都是为了方便研究其性质,引导学生从分类法的高度用化学方程式表示CCO2H2CO3CaCO3和 CaCaOCa(OH)2CaCO3的转化关系,从而强化了学生对酸、碱、盐的认识,领会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研究的重要性,为日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梳理知识衔接的重难点,建立微课资源库

短小精悍的微课,集中几分钟的时间聚焦解决一个问题,丰富又灵活,可融合于课堂又可移动地学习,高效突破教学重难点。运用微课,可以浓缩初中知识关键点,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测试,教学经验积累等途径找准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盲点。针对知识盲点把握关键内容,包括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及其易错点,组织语言讲解透彻,录制成微视频,让学生自主学习。或者从互联网上整合多方资源,形成知识关键点的微课资源库,呈现给学生。针对高中时间紧,无法使用长时间专门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情况,可以尝试在每个章节中使用微课对衔接知识点进行铺垫,使用微课资源包,融入课堂,或者留给他们做移动性的随时性的自我充电,引导学生事先适当地复习和预习,实现初高中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平稳过渡,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微课资源包也可以融入课堂教学中,比如在初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时,学生的障碍点往往是不记得元素的化合价,或者不会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或者思维还停留在“得氧和失氧”的片面角度。此时,把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分析的过程和元素化合价记忆口诀以微课形式呈现,引导学生从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及时突破学生的认知障碍,也衔接了知识点,并使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得到延伸。

(三)分析学情,以微课助推学习方法的有效衔接

初中化学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教材内容浅简,直观性和趣味性强,以形象思维和机械记忆为主。高中教学内容从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化学原理多,知识的难度深度加大,以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方法也跟随着转变才能适应学习内容的变化。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不只是内容的衔接,更需要解决学习方法的衔接。当前的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处在高一的学生,生理上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潜意识里普遍存在习惯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去对付高中的学习。生理、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使得更多的高一学生碰到问题碍于颜面不敢于或者不愿意向教师或者同学请教。还有,学生处于求新求异求新奇的时期,手里的手机、iPad、平板电脑、MP4播放器是他们的挚爱,如何引导他们发挥这些信息设备的学习功能呢?

微课发挥独特的魅力,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微课资源库自主掌握学习节奏,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点击他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盲点,反复琢磨,因时因地因需克服学习盲区,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激发他们主动分享学习的乐趣,提出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线提出疑惑,在QQ群或微信群中进行讨论,解决问题,收获成就感。教师从中及时地分析出学生在哪些知识的衔接上断链,或者及时反馈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采用微课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新手段引导学生在移动中学习和在线学习,促进学生比传统课堂更积极、投入地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适应高中的学习,助推学生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另外,教师把学生交流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以使得备课更有针对性,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做到以学定教,有效助推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总之,微课这种基于学科知识点而构建、生成的以视频为主的教学资源,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微课为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注入了活力,是帮助学生迈进高中化学学习的关键性的第一步,为学生适应高中的学习,习得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资源。建议我们广大化学教师,以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为起点,集中集体智慧,开发微课资源,不断扩充、优化和综合利用微课,建立微课资源库进行分享,促进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汪金鑫.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

[2]张晓菊.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论坛,2011(13)

[3]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2013(4)

[4]郑于艺,黄志明.让微课为初高中地理衔接教学润色[J].地理教学,2015(17)

[5]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0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项课题[2013ZJJ107]

篇11

>> 初中化学实验兴趣教学法初探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分析 谈初中化学教学法 初中化学教学法刍议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PBL教学法的探究 初中化学怡情式启蒙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化学课改后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法 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法 初中化学用语教学法浅谈 浅议初中化学的教学法 初中化学的教学法初探 初中化学教学法之浅见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法浅析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式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探究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探究 初中化学兴趣教学法探究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072-01 摘要:兴趣是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有效的老师。可以想象得到,如果学生能够由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去探求知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将会是事半功倍的课堂,是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所梦寐以求的教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化学 兴趣教学 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入门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专业奠定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巧设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所讲的引入包括绪论、每一章节的导言和具体到每节课的导人部分。初中三年级才开始化学的学习,对于这个时候的中学生来说,化学无疑是非常陌生的一门课程。学生多少会带着对这门课程的好奇,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打开学生学习这门新课的兴趣之门。比如在第一节课时。我们大多从绪论开始讲起,也就是所谓的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这节课能不能教好,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同学们肯定很想知道,这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它主要是讲些什么内容,工业的还是农业的?能不能引起我的兴趣,我该怎么学习它呢?等等,这时候教师不必急于教课,可以先问同学们一些问题。

如“大家知不知道1亿年前,我们的海洋平均温度是多少呢?”、“一千万年前又是多少呢?”很多同学肯定会大吃一惊,并会感觉很滑稽,会想:“今天老师怎么问这么奇怪的问题呢?”他们大多目瞪口呆,专心致志的等待着老师讲解到底是怎么回事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说,我们根据美国科学家1947年发明的温度计可以测量出来。同学们就更加感到迷惑不解了,1947年距离1亿年前这么遥远,怎么可能做到呢?其求知的欲望就很快被提起来了。这时教师再具体讲,根据普通氧和同位氧在化合物中的比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只要把海洋古生物化石的两种氧的原子比率算出来就可以推算出,1亿年前的水温平均是21℃ ,三千万年前海水的平均温度是7℃,而现在的海水温度是16℃左右了。这时候同学几乎发出惊叹了,原来将要学习的这门化学有如此之神力,学习化学真是很有意思,都暗暗下决心学好化学了。当然,在以后每次上课的时候,我们教师要精心准备上课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以更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

二、做好实验,激发兴趣

化学对于初三学生来讲是一门新学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首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兴趣盎然的观察能活跃学生的思想,形成积极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讲催化剂概念、氧气、氢气、酸碱盐性质时,演示实验尤为重要。如在讲氧气的鉴别时,我没有先讲鉴别方法,而是用一个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两个集气瓶中,让学生由观察到的现象得出鉴别氧气的方法。再如在讲实验室制氢气是用锌而不是用镁或铁的原因时,增加了这样一个演示实验:分别用锌、镁、铁三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让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再由学生得出为何不用镁、铁而用锌的原因。这也为以后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打下了基础。

其次是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学生自己实验时兴趣较高,为了避免学生动手的盲目性,教师要因势利导,把单纯的兴趣转化成对学习知识的乐趣,成为学习的动力。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指导他们分析实验现象,书写实验报告。

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做好选做实验及家庭小实验。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本校实际,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实验,例如:在讲“绪言”时,我先避开书本,做了几个趣味实验“空杯生生奶”、“小纸花变色”、“魔棒点灯”,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双眼。然后我才引出新课内容。这样紧紧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效果当然要比平铺直叙好得多。再如讲了酸性、碱性之后,指导学生去测定本地土壤、水样的酸碱性,讲了有机物的知识后,指导学生去学会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

三、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许多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解化学的奥秘是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和解释分析自然界中的现象是学习化学的主要目标,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学科优势,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把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转为理解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首先,从第一堂化学课始,就要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化学世界中,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有其化学构成,空气主要由氦气、氧气、二氧化碳及稀有气体等成份组成,我们需要其中的氧气来维持呼吸:我们的食品主要包括糖类、油、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成份,我们的服饰主要依赖于植物纤维和化工纤维,我们的钢筋混凝土房屋离不开碳酸钙、铁等化学物质,我们乘坐的汽车、轮船等行驶工具离不开汽油燃料,而汽油主要成份为烷烃…,学习化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从丰富的宏观世界逐步进入到神奇的微观世界,其次,应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用化学理论鲜明生动地解释一些熟悉的事例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认识,更增进了他们对化学这一现代学科的认同感。无疑也有助于点燃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激情和信心。

篇12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0.引言

化学,是一门基于原子、分子层次的基础之上对物质的性质、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结构以及物质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课程。而世界就是由物质组成的,是人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重要手段,因此,化学的研究十分重要。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不尽人如意,化学教学质量问题备受关注。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其教学的有效性对整个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各化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化学科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化学科学深刻的渗透在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当中。对于中学生而言,化学的学习效率与学生的考试成绩息息相关。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依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尤其是对于农村地区的初中,缺乏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和相关的实验设备,并且由于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的还是一些基础的理论性知识,因此,普遍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化学学科的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严重影响了化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首要手段,对化学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意义[1]。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教师方面、二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方面、三、学生方面,下面针对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从学生自身方面来看,开始接触化学的时候已经是初三,面临中考的关键时期,在化学的学习方面所花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初中的化学内容还比较简单,主要涉及的是理论方面的内容,包括化学实验的基本设备、试剂、实验仪器的使用、简单的化学反应、O2、CO2等基本的物质,这些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从教师方面来讲,初中的化学教师队伍在综合素质方面参差不齐,一部分较年轻的初中化学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制度下经过层层筛选出来的,教师个人的化学素质较高,但是普遍缺乏教学的经验和技能。而年龄较大的教师,尽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却欠缺专业知识。

从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来看,初中化学的教学需要把实验和理论结合在一起的,但是我国初中化学普遍忽视实验教学,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和实验的器材、仪器等,比如,初中课本中有实验室制氢气的内容,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是Zn+H2SO4=H2+ZnSO4,Zn+2HCl=ZnCl2+H2,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只进行原理的讲解,却没有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2]。同时,由于受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在化学实验设备方面的投入量少,另外,在初中化学教学组,普遍由那些经验较丰富的教师担任组长,但是这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阶段教学的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化学教学的质量。

3.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一点就是需要根据上述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当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了措施和建议: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学生自身要改变错误的观念,在有限的时间里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上课时保证跟得上教师的授课思维和教学进度。由于初中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还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学生需要充分利用好奇心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一旦拥有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够相应的提高,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第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第二,教师要在课前充分的备课,熟悉通透化学教学,做到课堂上能够游刃有余,并在上一堂课中可以适当预留学习任务,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前预习;第三,并将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的课堂教学。比如,在CO2的内容方面,CO2是灭火器中的主要材料,其中干冰是CO2的固体形式,在舞台烟雾的制造中,采用的就是干冰,与生活中常见的冰有很大的不同,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化学的奥妙。

最后,从教学的设备方面来看,学校要加大对化学实验室和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加强化学物质的管理等,另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转变化学教学管理制度等方式促使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

4.结语

初中的化学教学是高中进一步深入进行化学教学的基础,因此,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而如何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讲,尤其是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化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等,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化学式 策略 书写方法

化学式是最基础的化学用语,也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此内容是初中化学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普遍存在于各分数段学生中。在学生平时作业和卷面中体现出化学式的书写错误主要原因还是不注意书写规律的总结,书写方法不够系统化,化学方程式书写粗心大意。为了帮助学生准确书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法策略。

一、构建系统的书写方法

不同的物质种类在书写化学式时方法不一样,多数学困生书写化学式时无从下手,因为对物质的类别不熟悉,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思路,教学中首先要给学生建立完整的物质分类系统,知道了各种物质的所属类别,接下来就要将不同类别物质化学式书写原则方法归纳总结给学生,这样学生在面对一种物质时就能够准确的将其所属物质类别准确归纳,然后可以很有条理的将该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出来。一般不同类别的物质化学式书写方法如下:

二、化合物书写方法口诀化

学生在构建了系统的化学式书写方法之后,基本可以将一些常见物质的化学式准确书写,而在教学中发现化合物书写往往是化学式书写的一个难点,因此应着重讲解和练习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而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时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为十字交叉法,但许多学生在初用十字交叉法书写化学式时还能按照步骤认真书写,但后面书写化学式时只是随意书写出物质的组成元素,并没有十字交叉法,导致化学式书写错误,如碳酸钠Na2CO3―NaCO3,硝酸铜Cu(NO3)2―CuNO3,为了让学生真正利用十字交叉法,在讲解该方法时可将书写步骤口诀化,概括为“写符号标价约简交叉得式”,并严格要求学生在初学时将书写过程写清楚,这样不但有利于化合价的记忆,且让学生养成习惯使用十字交叉法,确保了化学式书写的正确性。

三、巧用名称书写化学式

有些化合物名称里面既包含所含元素和原子团种类,又包含了数字,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这类物质化学式书写时只需遵循“写法与读法相反原则”,倒顺序写出所含元素和原子团以及对应的角数,如SO2 ,CO即可。

化合物的化学式不是背的,是根据化合价写出来的,所以首先要记熟化合价。然后用用化合价来写化学式。

如氧化钾:

1、按着顺序先写出元素符号。一般都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2、在元素符号上方分别标出该元素的化合价

3、把该元素的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另一种元素的右下角,作为该元素的原子个数(能约分的要约分),

4、略去化合价为化学式。

如果化合价记熟,不用标化合价,按照此方法可以直接写出化学式,即快又准确。

例如:氧化钾-----KO------ K2O (钾是+1价交叉在O的右下角,个数是1省略不写。氧是-2价将2直接交叉写在K的右下角,即得化学式。)

又如:氧化铜-----CuO(铜+2价氧-2价,都能被2整除,个数是1省略不写,)遇到这种情况,可直接写化学式CuO

如氧化铝-----------AlO---------Al2O3(化合价不用写在纸上,是记在心里直接用的)

这样能写出很多化合物的化学式,化合价可以按口诀背,包括原子团的化合价。

说明一点:化合价也不是万能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殊性,如,过氧化钠用你现在学的化合价知识就无法解释,所以学知识要灵活,要掌握事物的一般和特殊的规律!

四、循序渐进,难点分散

化合物所包含物质很多,想要让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化合物化学式书写是不可能的,尤其酸碱盐类物质学生本身对此类物质不熟悉,所以酸碱盐化学式书写更是一个难点。此类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可分散在该类物质学习的过程中,课堂中学习该类物质的基本性质时讲解化学式的读写,这样可以将难点得到分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学效果较好。

五、常见错误化学式多练习

虽然初中阶段接触的化学物质非常多,但某些物质的化学式书写在平时考试过程中总是被一部分学生写错,如高锰酸钾―KMnO3,锰酸钾―KMnO4,碳酸钠―NaCO3,氦气―He2等。因此教师可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总结出常出错的这些物质,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加强调。

总之,化学式书写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多注重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形成系统的书写方法,知道化学式书写的一些小、技巧,力求准确写出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参考文献】

[1]熊有太.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01)

[2]伍素琼.初中化学学习满意度提升策略[J]. 成功(教育). 2011(05)

篇14

【关键词】初中化学;酸碱盐教学;物质分类;分类观

酸、碱、盐多种物质,多种反应,多条性质,学生根本没有明确物质构成及性质变化本质,在此基础上强化训练,增加数量增加难度。反而使得规律性知识更为繁杂。已有研究例如“微粒观指导突破酸碱盐教学难点”,“对酸碱盐反应的归纳”、“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酸碱盐教学策略初探”等,对于酸碱盐部分教学难点已经有所突破,未能体验分类观的发展与作用,本文试图解决教学课时紧张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矛盾,试图理顺知识教学与学生发展空间之间关系,既要掌握酸碱盐部分核心概念,又要宏观把握初中化学酸碱盐部分的反应关系,还要从微粒存在分类标准明确酸碱盐部分物质转化的本质。

1.分类观指导下的酸碱盐教学

分类是一种一般科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领域。通过分类,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认识同类物质的本质。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物质及其变化,分类标准是分类的核心,理解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质及其发生的变化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可以发生相似的化学变化,是学习者必须要掌握的科学方法。

学生对物质分类的认识,从混合物纯净物的是否为单一物质的分类标准,到单质化合物的纯净物中是否一种元素,继而有机物无机物的化合物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最终到依据元素组成对酸碱盐的分类,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发展过程。由于元素组成的复杂程度增加,元素组成的分类标准在酸碱盐部分所起作用明显减弱,酸碱盐部分的化学反应几乎都与溶液相关,因而元素在溶液中的微粒存在形式,对酸碱盐性质影响非常大,近于决定作用。

对酸碱盐的分类,宏观元素组成是初步的,表象的;性质用途的分类标准是事实性的,显性的;微观微粒存在或构成,是深入的,本质的。学生只有明确了酸碱盐溶液中微粒的种类,存在状态,相互作用,才能理解酸碱盐之间、以及单质氧化物和酸碱盐之间反应,掌握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实质。结构相同性质相似,结构不同性质不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突破学生学习难点。

2.酸碱盐部分单元教学设计

通过课前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酸、碱的概念之前,90%学生对酸的认识仅限于一种味道,并不认为是一类物质,酸与酸味之间没有建立联系。10%的同学知道盐酸、硫酸和醋酸。而对碱的认识只有5%的同学提到面碱即纯碱。其他的同学对碱基本上没有概念,可以说他们所知道的碱,跟碱的概念没有关系。95%的同学认为盐就是食盐,只有5%的同学认为碳酸钙、氯化钙和硫酸钠是盐。可见从一种物质扩充到一类物质,是学生们的首要问题。

学生能够按照元素组成的分类标准,将化学物质分为连续的宏观形态的物质,如各种元素的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其他等,依据微粒构成将化学物质分为不连续的微观形态的物质,如分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构成的物质、离子构成的物质。因此,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类观研究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在酸和碱的学习中,多角度认识酸碱,建立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共同的结构特点与相似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归纳从几种物质的性质,推知一类物质的性质,又能从一类物质的性质,推知某种物质的性质,形成从零散经验到通性框架的认识角度,同时认识到对于物质进行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盐的学习中,学生运用分类观,巩固和应用研究一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盐类物质,由特殊物质到一般规律再到具体物质的学习,体会对于复杂的、规律不明显的盐类物质进行二级分类研究的必要性,利用分类研究物质性质变化。

酸碱盐单元教学课时分配如下:

3.酸碱盐单元教学设计的教学价值

学生从生活中感知酸味、涩味,从指示剂的变色体验酸碱性质,从元素组成上区分酸碱盐,从溶液中微粒判定物质的性质变化。多角度认识物质,是分类标准的落实点。

在分类观指导下,突破物质性质核心概念,建立并应用“成分――分类――结构――性质――用途”的研究模型,更加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是思维能力的提升点。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探索新的知识,依据已有知识,预测未知物性质,并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最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实验探究能力的创新点。

化学学科基本观念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不断深化提升的过程。单元教学设计发展了微粒观、元素观、分类观等,是初中化学观念发展点。

常见的酸碱盐的学习,通过典型代表物探究、推广分类研究的新视角,通过物以类聚,结构决定性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基本方式,促进学生对物质及其性质的认知发展,为学生研究物质性质提供了思路和科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2(必修).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姚梅华.考试周刊,2012.34: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