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2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旅游管理的知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给高职院校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带来了机会。很多高职院校都以此为契机,设置了旅游管理专业。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为主:重理论,轻实践。没有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导致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缺失。
旅游管理专业特点是:行业指向性明确,应用性强,主要为旅行社、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酒店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
高职院校专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育,更应考虑旅游行业对管理层面人才的特殊性需求,重视和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如何构建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新型的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分四个层次若干点:
一、构建成熟的专业课堂内的实践性教学
实践环节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理论知识得到内化认知的根本途径。大部分的专业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专业课强调职业基础素质及相关知识的教学,实践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一)实践教学类型多样,覆盖面要广。
所开设的实训课程除了主要集中在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如礼仪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客房服务实训、餐饮服务实训、导游讲解、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考察等方面外,其他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实践教学,比如旅游心理学、广西导游等课程,也应该结合我们广西的主要景点:桂林漓江、南宁青秀山、桂平西山等进行实训。
(二)实践教学手段丰富,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可采取以下多种形式:
(1)旅游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可遵循以下步骤:分析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还可以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让学生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判断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决策能力。
(2)旅游管理学习法。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在限定条件下的模仿练习解决,比如模拟导游学,要求学生模拟带团到南山公园玩,教师可以说出一些要求,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自愿的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判断做出分析和决定,然后进行比较,在小组之间决出胜负。
(3)旅游行业角色扮演法。教师可以把旅游行业中的某些工作岗位,比如酒店管理的前台接待员等,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从而加深理解,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职位表现。
(三)深化实践教学的能力培养层面
能力培养需要深化。实践教学除了专业技能训练,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第一层次能力的培养外,更要培养学生的第二层次能力,比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
二、健全实习基地校内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高职院校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一是按行业标准完善在现有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实验室设施设备;二是将实验室的功能趋向多样化。以满足未来多种实习的需求,使学生能在同一个实习场地进行多种技能培训:三是建立自己的酒店、旅行社、培训中心等设施,支持院校自办的相关产业成为标准化实习基地。此外,学校应该让学生按教学计划定期到实验室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性或综合性的实践学习,通过各种渠道督促校外实习基地使其进一步稳定、拓展和开放。
三、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建立综合考核制度。
(1)提高实践教师的素质,首先鼓励校内专任教师利用假期去旅游企业或行业管理部门挂职锻炼,参加旅游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考试,选派教师去国内外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点)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及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为教师创造社会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机会,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此外还可以邀请旅游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利用他们丰富的行业经验指导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建立综合考核制度。首先改革考核项目,将课程实践、案例讨论,集中性与经常性实习、参与项目等学校规定范围的实习列入考核体系;其次改革考核方法,除采用开卷或者闭卷形式进行考核外,还可以加上技能考核+口语表达等形式。比如对旅游服务礼仪这门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引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是其核心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是高职培养学生技术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但高职旅游专业《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一直是其较为薄弱的环节,学生通过学习往往能够掌握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却缺乏从管理理论的角度观察、分析和思考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一般性、艺术性、学科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等特点,要求课程教学要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既要注重基础,又要强化实践、不断创新,帮助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一、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生命线,以应用性和综合性为特征的管理学课程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它对旅游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是理论教学的延续与深化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管理与旅游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旅游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管理思维模式和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旅游管理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而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而言,具有直观性、启发性和探索性等特点,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具备基础管理知识的基础上,获得规范的管理操作技能,形成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管理学》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二)是培养应用性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的侧重点是具有极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注重对理论知识和理论成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能力和领悟能力的培养。《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正是在建立管理知识基本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管理问题,并能够依据相应的理论知识判断分析现实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管理学》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三)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是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既要求协调组织的控制能力,又要求统筹全局的计划能力等。如:组织旅游活动按照标准制定路线、吃饭、住宿、服务等详细规划;旅游途中的人际关系、意外事故、临时问题等的应变和控制。作为一名合格的旅游技术人才,仅仅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或职能,是很难满足工作要求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复合型管理技术技能的人才。《管理学》课程实践能够通过系统的学习管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中不同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是集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于一体的有效途径。
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问题
在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教学的调研中,发现其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地域特点,又有一般现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考核方式等。
(一)教材内容的专业性不强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目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教材大都使用经管类通用教材,教材内容的受用面较大,相似程度较高,与旅游管理方面的相关管理实践案例较少,不能充分体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特点,与后续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衔接紧密型不足,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形式比较单一
受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方式与教学考核等方面的影响,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课程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形式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具有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明确的应试目标,确立了教师的主宰地位和学生的被动接收地位,使学生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忽视了知识的实践性和时代性,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
(三)实践教学偏向于口头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已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认可,但正真在教学上仍然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时较少,而且实践内容往往也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开展,没有达到实践性的目的。
(四)考核形式传统单一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计划中对《管理学》的考核主要是采用笔试的形式,考核内容多是针对所做的笔记和课堂讲授的原理规律的背诵。虽然学生通过了考试甚至考试成绩很好,但在实践工作中仍不能较好的运用这些管理学知识,学生的管理实践技能没有被培养起来,偏离了学习管理学的根本目的。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管理学》实践教学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针对上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改进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学习课程的基础,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针对社会和行业发展与需要,结合后续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突出专业特点和课程要求的《管理学》教材。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编写适合区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学》实践教学教材,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设计种类和数量丰富的实践案例。
(二)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在《管理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中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和实践环节,多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并针对实践教学的知识点确定实践教学的内容、目的和组织形式,避免实践教学的口头化和形式化。
(三)构建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
按照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管理学》独特的学科特点,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进行实践教学思路设计,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案例、习题与相关教学资源等。理论教学注重课程知识结构的提炼,实践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理论与发展前沿和实践的融合,有意识的给学生提供大量扩充性和相关性的实践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四)丰富实践教学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要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学生为主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团队练习、角色扮演、管理专题辩论等方式组织实践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效果;在现代教学技术下,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设立高度仿真的实践场景或真实的管理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与协作精神。
1.案例教学法。选择核心知识点对应的典型案例,案例兼顾示范性、应用性和实战性,并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境中,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情景模拟法。将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浓缩为虚拟环境,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模拟旅游途中游客意见不统一的决策游戏,通过模拟加深学生对管理决策知识的认识。
3.团队练习法。根据班级人数分成若干团队,每个团队指定主要负责人,并给各团队提出任务,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讨论分析问题,教师对其指导。
4.角色扮演法。是用演出的方式组织开展教学,设定某个场景,让学生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某一类管理问题的能力。
5.专题辩论法。把某一知识点或者旅游管理中出现的实际现象设置为论题,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辩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性。
(五)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智慧旅游;旅游管理;人工智能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061-01
一、概述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时代的前沿性和信息传递快等特点也要求更加务实、高效的旅游行业。这就对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旅游行业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先进的旅游管理知识和方法之外,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将企业的网页设计出别样的风格,再辅以翔实的描述和唯美的画面去吸引旅客。企业还可以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旅游景点真实的展现在网上,使旅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游客来此旅游。
二、智慧旅游的概念及特征
智慧旅游需要借助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一些新的技术,通过(移动)互联网,并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感知并及时一些关于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活动等一些方面的信息。随着智慧旅游的到来,将为旅游企业创造出更大的附加值,将为游客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提供极大的方便和更好的旅游体验。与传统的旅游相比,智慧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慧旅游不需要过多的依赖靠手工收集的信息和一些专家设计出来的规则,智慧旅游还应用了云计算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旅游相关的信息能够及时快速的更新,并且还能及时得到旅客的反馈信息,对企业和游客来说的实用性都较高。第二,智慧旅游比传统旅游应用了更多的技术,并且这些技术能够很好的在智慧旅游中应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标准体系构建
(一)信息化维度
信息化涉及很多方面,从数据编码、数据库、网络设施分别到文件格式、应用系统、操作系统,这些方面都非常庞大。所以,从信息化角度来说,对信息技术进行简单的陈述是不合适的,而应该从信息技术在旅游专业的实际应用的角度将其分为具体几个层次,以适应信息化发展需求。
(二)层次化纬度
旅游行业和其他行业一样都有着层次之分,在信息化环境下,旅游标准与其它领域标准存在互通性,更多的可以相互操作,领域差异造成了旅游管理的差异性,在关注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建设的同时,也要更多的关注专业标准。由内向外通常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专业标准,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在这三个维度当中,信息化维度的方向是信息技术和旅游内部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很好的体现。目前虽然智慧旅游基础设施的一些相关标准仍未制定完善,但从总体上来看这并不影响智慧旅游标准体系建设,尤其是现行标准的制定和完善上,旅游建设的相关标准主要侧重在管理和应用系统两方面。
四、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旅游管理的途径
第一,对智慧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该行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其中人才的竞争是这次竞争的核心部分。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和知识水平是旅游行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关键因素。为了应对这种趋势,关于旅游方面的高等教育急速的扩张,这样能够提供满足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的能力突出的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高等教育为旅游行业提供了理论上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对旅游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在职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培训教育的实际操作工程中应该以旅游景点为载体,以学校培训为途径,通过让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参加各种各样的短期培训,强化他们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水平,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素质水平,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第二,加强相关智慧旅游营销服务的技术应用。应该积极的在新闻媒介上投放一些关于旅游景点的一些广告,以使游客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旅游景点。利用现代的广告媒介能够迅速的扩大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受众群体,应该结合传统的电视、广告、报纸等和现代的互联网。微博等作为旅游营销的载体。加深面向在线应用服务的力度,利用卫星遥感360/720度实景拍摄、虚拟显示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大力发展虚拟旅游。
第三,加强移动信息技术在游客在途服务中的应用。由于现在移动终端的普及,可以充分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随身的优势结合先进的标签识别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以及无线定位技术,实现旅游行为可记忆,导游顾问可携带,游览对象可辨识。这样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对旅游景点的差异化的信息需求,在此同时还可以满足他们的动态性、互动性等方面的需求。
第四,加强游客在途服务的关键技术应用。对符合移动信息传播需求的数字旅游信息进行开发,使手机和智能移动终端中能够获取旅游资讯、营销广告、多媒体宣传内容、旅游地图等信息,开发多种适合移动终端的软件,能够满足游客的在途应用。
参考文献:
[1]倪柳.金华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 2013(12):171-172.
关键字:高职;旅游管理;两年学制;局限性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两年。同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两年制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专家均指出两年制高职利大于弊。至此,全国高职院校积极拥护和推进各专业学制“三改二”的工作,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便是在此大潮中作为学院第一个两年制高职开始招生。经过8年的实践,我们开始反思,两年制高职是否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是否符合市场需要,是否能满足学生需求等问题。在上述疑问中,笔者就旅游管理专业两年制办学的局限性,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分析
旅游业涵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饭店住宿、旅游会展等行业,具备综合性强、关联度大、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等特点。作为为旅游业培养人才的旅游管理专业很显然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是一个社会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通过学习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饭店住宿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等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广的专业服务管理人才。对于高职层面的旅游管理专业而言,熟练的操作技能和正确的服务意识是对学生的培养重点。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宗旨分析
随着丽思卡尔顿酒店的座右铭——“我们以绅士淑女的态度为绅士淑女服务”的提出,并在旅游业内被广泛推广,以山东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一批高等职业院校也相继将“我们培养的是为绅士和淑女提供服务的绅士和淑女”作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分析
很显然,在“我们培养的是为绅士和淑女提供服务的绅士和淑女”这样一个人才培养宗旨的指导下,高职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重点将从传统的重技能转变为技能与综合素质并重,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
(一)专业、熟练的服务技能
旅游业是传统的服务性行业,服务是其安身立命之本。服务业着重强调的标准化、人性化和个性化,是服务的三个逐渐递进的层次,首先通过标准化的服务让客人认可,再通过人性化的服务让客人满意,最后通过特别的、专属的个性化服务超越客人的心理预期,最终成为企业的忠诚客户。很显然,作为旅游业的从业者,最基本的专业能力便是熟练的服务技能,这是让客人认可的基本条件。因此,对学生服务技能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较高的情商
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服务的行业,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拥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和较高的情商,以便针对不同性格、不同特点的旅游者,提供针对性的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介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就业单位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毕业生合格与否的基本条件,而情商的高低则是衡量毕业生是否优秀的条件。
(三)能熟练运用英语完成对客服务
旅游业是我国与世界接轨最多的行业之一,旅游企业尤其是高等级的企业均会提供涉外服务,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外语能力,特别是口语能力要求比较高。能否熟练运用英语完成对客服务,是目前衡量旅游业人才质量的一大标准,同时,能否培养出能熟练运用英语完成对客服务学生,也是衡量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办学质量的一大标准。
(四)优雅得体的仪态举止
旅游业越发展,人类现代交往越频繁,对旅游服务者的礼仪要求就越高。旅游业是为绅士和淑女服务的,但旅游服务者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绅士、淑女,使自己成为一个优雅的人。优雅的标准体现在旅游服务者与客人的言语沟通以及非言语沟通两方面。非言语沟通是人们通过使用不属于言语的方式来沟通感情、交流信息的过程,一般包括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穿着打扮、交往距离等内容。对学生仪态举止的培养便是非言语沟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本身是服务行业,向客人出售的是服务产品,服务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服务的提供者——各个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热情的高低。旅游服务人员通过与客人的交往为客人提供服务,而这种交往是客人在旅游全部经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旅游服务者作为客我交往的首要环节,对旅游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塑造良好的旅游服务者文化人格是旅游业的必然选择。
文化修养是旅游服务者圆满完成接待任务的关键,是判定一个旅游企业员工有无发展前途的重要标准,旅游企业员工文化修养的优劣决定了企业的兴衰。
四、旅游管理专业两年制高职局限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业人才需求变化,两年制高职的局限性开始凸显,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不符合目前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
近期,教育部出台文件对高职教育重新定位:高职教育要区别与中职教育,强调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学制所限,学生应具备的专业人文知识不得不被删减,压缩到只有基本的技能知识,这无形中就是在培训只会做的“机器人”,抹杀了学生的能动性,与“培养学生的后续发展能力”原则相悖。
(二)专业课程设置“名不符实”
由于学制限制,我院现有两年制旅游管理专业仅能选择性的开设旅游管理类的部分重点课程或者倾向于旅游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如:酒店管理或旅行社管理,这与旅游业涉及面广的特点相矛盾,导致现有专业课程设置“名不符实”。
(三)人才培养未能达到要求,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正如前文所说,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宗旨是“培养为淑女和绅士提供服务的淑女和绅士”。符合这一培养宗旨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优雅得体的仪态举止和较强的服务意识。很显然,上述能力的培养仅仅用两年的时间是远远不能达到的,所以,两年制使我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不能达到相关要求,同时也不能满足市场预期。
(四)限制了专业方向的拓展和专业群的建设,不利于专业特色的塑造
旅游业涵盖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饭店住宿、旅游会展等行业,与之相对应,旅游管理专业也可相应的分为旅行社管理、旅游景区管理、旅游交通运输管理、酒店管理和旅游会展策划等多个方向。而现有的两年学制,在开设完基本专业课程和部分重点课程之后,便没有空间开设其他课程,这使得我专业分方向建设成为空谈,专业群的建设更是遥不可及,没有强有力的专业群支撑,在塑造办学特色方面更是难上加难。
(五)不利于新教学模式的推进
随着高职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不断完善,“3+2”、“双轨制”等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渐为国内各高职院校认可和推行。旅游管理专业无论从专业特点、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还是从市场需求方面来说,都急需推行新的、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目前的两年学制,学生仅能学习完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便匆匆毕业,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推进新的教学模式,这无疑来说是限制了我专业与市场接轨、与世界接轨。
(六)考取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难度大
众所周知,在旅游业中,在校学生能报考的各项职业资格证里,导游资格证的含金量是最高,也是受到行业认可度最高的证书,学生持证便可直接上岗,正是由于其较高的含金量,所以考证难度较大。在现有的两年制教学中,我专业仅能选择性的选取导游资格证考试中的两门课程开设,其余课程均靠学生自学;另外由于学制短,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相对较多,压缩了其自学的时间和精力。上述因素均是导致我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持证率低的主要原因。
(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学制过短,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不够系统和扎实,使大部分期望通过专升本进行再深造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升学难度,最终导致我院旅游管理专业专升本比率低。因此,两年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八)学生对“两年制”办学的怀疑,导致招生瓶颈的产生
通过问卷调查,网上调查、学生座谈、电话回访等方式,我们发现,在从我专业流失的生源中,大部分学生均对“两年制”的文凭和学习产生怀疑:45%的学生认为两年制学不到太多的知识, 不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32%的学生认为两年制大专文凭与三年制大专文凭有区别。上述问题的直接后果,便是导致了我专业招生瓶颈的产生,使得招生规模开始呈现下降趋势。
(九)办学成本高,投入产出低
为保证专业的正常运转,在学校的教学投入、师资投入、实训室投入方面,并不会因为是两年制而相应的减少,很显然这将直接导致办学成本高、投入产出低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罗达丽.国际化趋势下重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发展对策[j].旅游纵览,2011年第2期,46-47页.
一、前言
职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所从事的职业的认识、意向和从事该职业时所具有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评价、情感和态度,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等这些职业要素的综合。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来说,是从事旅游行业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职业素质和风度,主要有: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服从意识及行业忠诚意识等。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内容
在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的内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优秀的职业道德以及高品质的服务意识
在一个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中,旅游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窗口”,通过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通常会被当作一个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所以,一个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都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旅游职业行为和习惯。[1]
在市场经济的进程之下,市场竞争也变得更加强烈,顾客的消费意识在不断的提升,同时还注重了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所以旅游行业的竞争,最直接的就演变成了服务质量的竞争。在建设旅游品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对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视。对员工服务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这就是一种独特的服务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因为存在着历史文化方面的因素,在我国才传统文化当中,服务文化一种缺乏足够的地位,我过缺乏足够的服务意识,就目前来说,西方国家的国民收入在百分之六十以上,甚至是更高的比例都是来源于服务行业,在世界经济发展当中,服务业是一个重要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强之首的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比如在中国酒店的总经理,很多都不会在大堂之内给客人拉门或提行李,在他们的意识里,只能做好管理的分内之事,服务是分外事,但是在外资酒店,这样的场景随时可见,有时候总经理还会到客房给客人端茶送饭,在他们的意识里,酒店生存的根本是服务,只要是对酒店有利,不分级别不分行业,都可以做,所以从总经理自身开始,身体力行,给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样对酒店服务文化的培养是非常有利的。在所有的服务性行业中,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服务对象,因此需要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非常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足够的服务意识。 [2]
2. 娴熟的职业技能
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务愿望,而没有娴熟的职业技能,那么优质服务就是虚的。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陆空交通运输、游览、娱乐等行业,这些行业相互联系,但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旅游方面的卫生和救护常识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3. 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个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随时发生的埋怨和打击具备足够的应对能力。因为旅游从业人员行业的特殊性,所以会经常受到游客误会和呵斥,因此需要承受相应的心理压力,所以要求旅游从业者,在各种环境之下都要保持一种积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心理压力进行自我舒压,对自身情绪进行自我控制,因而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进行换位思考,化解矛盾,平和的解决游客矛盾,使游客获得超值服务。旅游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足够的心理应变能力,对突发的意外情况和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并能够及时的汇报,随时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以积极的态度,对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准确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然后妥善的解决问题。[3]
4. 优秀的文化素养
对于旅游业来说,所涉及到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不管是古今中外,还是天文地理,都能够泛泛于其中,所以需要旅游从业人员具备优秀的文化素养,因为旅游行业的服务对象来自世界各地,所以存在着文化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的差异,生活习惯和的差异,同时还拥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要是旅游从业人员缺乏足够的知识,就无法提供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给游客。
5.优雅的仪容仪态
客人对服务的第一感受就是通过旅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态来体现。因此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站姿优雅,坐姿端庄,行姿轻盈 ,服务用语礼貌和蔼,肢体语言得体,向游客展示出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现状
为了适应当今旅游服务行业发展的趋势,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应用型人才的特征,主要体现为具有较高的旅游行业职业意识和特定的旅游服务职业能力。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受到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的影响,多采用“学术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旅游人才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旅游行业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职业能力不强,职业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旅游行业职业价值意识及旅游行业职业情感,缺乏正确的从事旅游行业的职业态度及职业理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旅游行业服务和基层管理人才,做好服务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学生进入旅游企业通常是从基层服务工作做起。但是,出现学生普遍存在着职业意识不强的情况,因此没有足够的了解旅游行业特性,对旅游服务岗位认识模糊,当这些学生走入工作岗位之后,发现工作现状与职业理想相差甚远,因此出现严重的“失落心理”,一些学生对旅游服务工作出现失望的情绪,因此改行做了其他行业。因此出现了旅游服务行业员工频繁跳槽和流失率较高的现状。
四.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策略
1.对入学新生进行足够的专业性教育
在新生入学以后,就要集中的进行职业意识教育,以如下内容:
1.1针对旅游专业进行培养目标性教育。按照旅游行业的要求,给学生提供帮助,做好职业定向。对于高职旅游院校来说,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向旅游业输送旅游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工作者,该院校毕业的学生主要从事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部门的服务岗位和基层管理岗位,旅行社、旅游公司的导游、计调、外联等业务岗位和旅游景区等其他旅游企业的服务、接待、经营岗位。
1.2针对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完成初步的职业(专业)认知。学校采用专业教育,使学生对旅游专业各个学期的教学安排进行了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计划,帮助学生合理规划从校园到职场的职业生涯发展途径。
1.3增强学生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其中包括了职业服务意识培养等,给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提供帮助。在整个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把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贯穿到职业道德当中,让学生理性的对将要从事的行业和服务对象进行理性地认识,让学生认识到高尚职业情操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自觉培养健全人格、培养诚信品格。
2.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进行创新,使得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方面突出
2.1在设置课程时按照旅游行业发展需求进行设置。在设置课程时如果要注重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的培养的话,因此需要其行业适应性非常的强,这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4]
在设置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国内外的旅游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来进行设置。对现存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合,根据工作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对各专业课程进行特色性的设置,将各门专业主干课有机的结合为一个整体,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意识与能力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最终达到培养职业意识教育的目的。
2.2以业意识培养为重点,建立合理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根据现今西方国家培养职业教育的经验来说,设计课程的模块化,能及时的体现社会及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及新方法,大大增强教学的适应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学生的需求。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要把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向融合起来,分解旅游行业就业岗位的能力,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及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5]
3.实践情境学习的强化
想要迅速提升职业素养就可以学习实践情境,对职业意识进行强化。情境学习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途径来实现。
3.1在学校之内建立实训室,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训练。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操作技能进行深刻领会,深化职业认识。
3.2在学校之外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对职业意识的提升。以正常运转的旅游企业作为实习单位,在学生进行入岗之前进行新员工岗前培训,把企业精神、经营理念、服务理念、员工管理条例、服务质量标准等灌输到学生心中,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职业角色中,为养成职业所需心理素质做好准备。
4.营造足够的校内外职业氛围给学生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同样是激发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感的重要途径。
4.1开展校内“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进行积极倡导,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公益活动及与专业技能相关的各类比赛,在对学生的业道德修养、社会公益服务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进行营造和强化。比如说在旅游专业当中,在校内可以实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有如下几种:社团活动,如旅游协会、酒店服务协会、校园导游团、礼仪服务队、演讲协会等;职业技能大整齐、说话要使用服务规范用语、举止要端庄得体等。在教学内容中进行模拟。在进行专业技能教学的时候,对相应的工作流程进行严格控制,对实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技能进行模拟教学,加强学生相应的角色意识,比如待人接物的方法、处理问题的灵活应变性。下面是在导游实务课程中地陪“迎接服务”教学所涉及的内容:
如酒店服务技能大赛、导游技能大赛、演讲与口才比赛、校园形象大使选拔赛等;其他校园活动,如主办旅游专业报纸刊物、旅游线路设计评比、旅游摄影作品展示、大学生创业活动、寝室文化活动展示、个人才艺表演等。
4.2开展校外职业体验活动。学生在校期间,要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要求,进行一定时间和范围之内的职业劳动或生活的体验通过在企业、社区等社会组织之内来实现,把对职业的认知和自我认识进行加深和强化,对自己的职业适应特性进行发现和发掘。在旅游专业之内可以开展的校外职业体验活动有:企业参观,如参观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社会实践,如社会调查活动、旅游线路考察活动、新农村生活体验等;还有一些其他的活动,如义务导游、礼仪服务、勤工俭学活动、各类社会义工等。[6]
五.结束语
在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这是一个全程化与系统化的过程,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与沉淀。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方面要实现学校、教师和旅游企业等多方的共同协作,通过长期的、综合的、循序渐进的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进行培养,最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将成为旅游行业欢迎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红娟.高校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
[2]肖寒.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
[3]于淑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能力构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
[4]朱晓敏.我国民办院校旅游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