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保险服务存在的问题范文

保险服务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保险服务存在的问题,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保险服务存在的问题

篇1

关键词:个性化服务;缺陷;思路

中图分类号:F8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3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86-02

个性化服务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服务方式,根据用户的设定来实现,依据各种渠道对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向用户提供和推荐相关信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原来单纯技术层面的竞争,发展到服务方面的竞争。保险公司也不例外,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日趋成熟,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目前国内大多数保险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个性化服务,市场上各类保险个性化服务咨询扑面而来,从产险到寿险,几乎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之广,令人应接不暇。由此可见,个性化服务已经成为保险公司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公司的客户多种多样,客户的需求也是千差万别。保险产品及其服务就是要尽可能地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保险公司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把握住客户的需求点,了解客户需求的多样化,提供适合客户需求的服务,建立与客户良好的信任关系,搭建一条公司和客户之间友谊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公司健康稳定的发展势头。从这个角度看,提供个性化的保险服务,恰好满足了高端客户的各种需求。首先,客户可以及时反映对保险产品的个性化要求,从保险营销人员那里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获得了预期利益的满足或使不合理的预期利益得到了纠正,降低了购买风险,提升了客户价值。其次,客户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及时地与保险营销人员进行沟通,节省了寻找、挑选、购买产品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个性化服务可以使保险公司与客户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会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创造固定客户群体。

保险公司在经营自身业务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效益,根据20/80法则,公司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客户,而剩余80%的客户只能给公司带来20%的利润。这20%的高端客户应该成为保险公司重点经营和发展的对象,因此,对这类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就显得很有必要。可以预见,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成为未来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一、个性化服务存在的缺陷

保险公司应谨慎开展个性化服务。现阶段保险公司大肆推行个性化服务,在提高企业经济实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增加了公司成本

目前保险公司推行的个性化服务尚处在发展初期,很多条件还不具备。保险公司要推行个性化服务,必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让公司进行额外的投入提供新服务,必然增加了公司成本,影响保险公司经营的效益。

(二)增大工作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

对每位客户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无形之中增加了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难度。对保险公司来说,要满足每一位客户的需求,对保险营销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保险公司如果要兼顾所有的客户,必然会使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整个营销服务网络都将经历严峻的考验。

(三)受消费者隐私保护的制约

由于保险公司在提供服务之前会要求客户填写完善的个人信息,所以很可能让客户产生对公司不信任,在顾客了解复杂的产品信息的过程中也有可能产生抵触情绪。

二、对策思路

(一)更好地体现个性化服务

很多保险企业在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过程中的做法很具有共性化,请客吃饭、中秋节送月饼、生日送蛋糕等,但是效果往往不太好,例如如果礼物太轻,不仅不会打动客户还会遭到客户的斥责,而礼物太重,会让客户认为保险公司获得了高额的利润。笔者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保险公司应该考虑如何利用个性化服务打动客户,与客户时常沟通思想和情感比单纯的礼物更好。个性化的服务,是创造价值的服务;共性化的服务不仅不创造价值,而且有可能创造负价值。例如,保险公司的营销人员可以经常走访客户,以短信形式提醒客户天气变化,更注重与客户的情感交流,另外,营销员还可以把公司的最新产品信息及时告诉客户,让他们把握最新的产品动态,表明营销员是时常站在客户角度尽心尽力地着想。实际上,多关心一下客户的情况,聊一些生活上的问题,时常去拜访一下,会让客户在情感上把营销员提升到朋友或家人的位置,营销员与客户之间不再只谈保险,营销员把客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关注,在赢得客户的信赖,也能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健全信息,建立客户档案

健全的客户信息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保险公司要把顾客当作一项资产来管理,对每一位客户都必须设定直接的营销员,营销员应建立自己的客户档案。首先,档案的资料应有助于全面描绘客户的情况,不仅要反映客户的基本信息,最好还包括习惯、爱好、消费能力、消费档次等等。其次,档案必须是及时更新,每一次与客户接触后,保险公司应及时将这些信息输入到档案中,在顾客未注意到的情况下,送上贴心的服务和建议。最后,客户档案的信息应在公司内各部门之间得到充分的共享,例如产险部门和寿险部门可以建立统一的客户档案,全面了解客户的动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提高保险公司的效率和客户的价值。

(三)扩大客户范围

如今的高端保险客户在选择保险产品时,除了看重其保障功能外,更看重保险公司所能提供的优质服务。保险公司应根据客户的价值和吸引及保持客户所需成本进行成本收益权衡,确定级别,例如高端客户和一般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初期,保险公司应首先对能给自己带来丰厚收益的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逐渐扩大客户的服务范围。要扩大客户群,首先,保险公司要建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树立健康的企业文化;其次,加强业务人员的专业培训,特别是针对高端客户群的营销员的培养;最后,将保险服务融入到客户的生活圈中,尝试在各种场合吸引客户。

(四)完善公司内部制度创新

个性化服务要求保险公司对顾客需求的反应灵活快捷,这对公司的组织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个性化服务与传统的标准化、规范化服务不同,保险公司必须在制度设计上进行改革。要提供完善、可行的个性化服务,保险公司当前的业务流程要做出根本性的思考和改进,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效率等各项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改善。保险公司应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削减内部层次,才能降低工作的复杂性和管理难度,提高客户信息传递与沟通效率,真正发挥公司内部员工的创造性。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西安;服务外包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西安服务外包业发展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继制造业之后,全球范围内又掀起了以高端服务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浪潮,这就是“服务外包”。现在每年世界服务外包的总产值都在20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占全球总量不到10%,主要业务来自于日本和韩国。外包即“外部资源利用”,是指企业将生产经营中一些重复性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其它专业公司完成,而自己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其实质是一种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

近年来,西安利用自身优势实施差异化竞争,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增速每年都在35%以上。虽然从总量上来看,西安在中国并不突出,但在产业成熟度、产品竞争力等方面居国内前沿,具备了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ITO、BPO等方面的行业成熟度较高,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开端良好,对日外包初具规模,欧美外包迅速起步,并初步形成了服务外包各种业态,产业整体发展环境比较完善。日前,中国服务外包网从产业基础、禀赋资源、经济环境、配套设施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对全国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35个非示范城市进行了横向评比,西安凭借科技实力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商务成本低、人员流动性小、产业成熟度高、通讯交通便利等诸多优势,荣获2011年度中国服务外包城市投资吸引力第二名。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1年底,西安市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金额达到3.87亿美元,同比增长32%,完成全年3.3亿美元目标任务的117%。目前西安年外包总产值已达5亿美元。从2006年至2011年的六年间,西安市服务外包离岸业务实现了七倍增长,产值实现了翻两番。目前,西安市拥有软件和服务外包企业达到1050多家,从业人员规模突破10万人,承接离岸外包业务的国别市场已达48个国家和地区,西安市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11年,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纷纷落户西安。以世界500强企业IBM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研发中心、法国施耐德电气全球研发中心、日本NTT数据公司西安创新软件开发运维中心、中国银行全球客服中心等为代表的6家世界500强企业先后成功落户西安。已有1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西安设立了全球研发运维中心。这些标杆企业的落户,对推进西安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聚集,提升西安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安服务外包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西安外包业务这几年发展很快,但是我们也同时看到不少从事外包业务的企业在接单上却只能是低层次竞价竞争,规模效益徘徊不定,难以做大做强。目前,西安服务外包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服务外包政策调整滞后。政策调整滞后,是影响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的一个因素。比如:电信管制政策调整滞后、人才培养政策调整滞后、相关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滞后等等,缺少一定的政策扶持。尽管西安也有支持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仅涉及某一领域,加之有些政策(如税收)又无法落到实处,政策效应很难体现。这就严重制约服务外包产业的对外发展。

其次,从行业自身来说,品牌效应低下。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不能够产生集聚效应,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如果这个行业协会能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无疑将促进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在我国的品牌中,绝大部分是生产者品牌,而外包商品牌还几乎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随着外包企业的发展壮大,国际外包市场需求量激增,实力雄厚的接包商纷纷采用自己的品牌,外包企业品牌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可以讲外包品牌龙头带动效应非常明显。

再次,从市场方面来分析,西安服务外包市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外包服务质量的监控还不到位、服务外包合同还不是很规范、缺乏行业标准等等,这些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改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就会比较困难。

最后,人才资源结构不尽合理。西安虽然拥有多所高校,具有丰富的人才储备,但人才结构并不十分合理。以软件产业为例,目前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呈金字塔形结构,而软件人才结构则呈“橄榄型”,位于产业上层的软件架构师、系统设计师严重短缺,属于产业基础的软件蓝领非常稀少,而处于金字塔中层的系统工程师相对过剩。

三、促进西安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依托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国际分工新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提升产业结构、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更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的迫切需要,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以政策推动,加快服务外包业与产业调整和转型相结合。不断优化服务外包产业的法治与政策环境。其次,搭建西安服务外包对外交流的平台,努力培育和壮大服务外包企业集群。再次,优化产业发展的承接载体,大力建设和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人才队伍。人才是发展服务外包的基石。加强外包人才的培训,积极把握西安外包行业发展趋势,西安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为本地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保证西安外包行业快速、有序地发展。最后,打造西安服务外包业的品牌。就西安外包行业的实际情况来说,西安服务外包品牌建设要不断地展示、宣传西安的外包企业和行业发展现状。可以重点加大对西安服务外包品牌企业的宣传力度,尤其行业资源优势以及取得业绩全方位立体化的推介。政府主管部门、服务外包协会经常召开服务外包专业研讨会,请进来、走出去。掌握行业发展态势。对品牌优势企业要做到多交流、多沟通,努力形成强强联合,打造外包经营航母级企业集群。加强国内具有知名品牌外包企业业务合作,互利双赢。对外形成规模优势,并且要逐步加大同国际外包著名品牌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提高西安在行业发展的知名度。企业要爱惜自身形象,强化品牌意识。要协同相关部门打击假冒品牌的行为,保护自己品牌,维护本企业的合法利益。政府支持外包品牌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强在专业网站、报刊、媒体上对外包的宣传。外包企业也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的专业展会和论坛,抓住机会扩大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 曾康霖,余保福.金融服务外包风险控制及其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06(6).

[2] 刘澜飚,彭砚.金融服务外包国际监管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6(2).

篇3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深入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解决存档人员在医疗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进一步深化我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现对在市、区(县)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个人委托存档人员参加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问题通知如下:

一、实施范围及管理机构

(一)本办法适用于在北京市市、区(县)劳动行政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职介中心)个人委托存档并已参加了北京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的人员(以下简称存档人员)。

(二)存档人员大病医疗保险工作实行区(县)属地管理。凡列入范围的存档人员应到本人档案所在职介中心办理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有关手续。职介中心应到本机构所在区(县)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为本职介中心的存档人员办理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有关事宜。

职介中心负责收缴存档人员缴纳的大病医疗保险费并上缴所在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存档人员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职介中心负责与所在区(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结算。

(三)职介中心应建立存档人员缴费情况台帐及大病统筹基金报销台账,负责管理存档人员大病医疗过程中的身份核对、费用监控等有关问题。

二、缴费

(一)存档人员按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的7%按年度缴纳“大病医疗保险”费,由市、区(县)职介中心按年度统一收缴。

(二)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存档人员,第一次应缴纳12个月的大病医疗保险费,从缴费当月起,每满12个月缴费一次。

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存档人员应连续缴费,不得间断,逾期三个月未缴费的,视为间断。凡间断缴费后再次缴费者,按初次缴费对待。

(三)存档人员因调动,档案转往国有、集体企业或其它所有制形式的企业,职介中心应出具其在存档期间的缴费情况证明。

三、基金支付

(一)存档人员患病、非因工负伤一次性住院的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或者患尿毒症在门诊进行透析的(包括肾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物)、患癌症在门诊进行放化疗的医疗费用30日内累计超过2000元的,属于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

(二)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医疗费用,采取分档计算、累加支付、上限封顶的办法。

医疗费支付金额为2000元以上的部分,具体标准如下:

1.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部分支付90%;

2.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部分支付85%;

3.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部分支付80%;

4.3万元以上的部分支付85%;

前款各项所称“以上”不含本数,“以下”含本数。

(三)大病医疗费用的报销,由市、区(县)职介中心填写《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基金拨付审批表》,报区(县)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审核拨付。

(四)在医疗费用中,由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后的剩余部分(包括大病统筹2000元以下部分,不包括自费部分、个人负担部分),由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机构视存档人员缴费情况按比例支付。存档人员连续缴费每增加一年,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比例增加2%,最高支付比例不超过30%。

(五)大病医疗保险基金年度内最高支付额为本市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

(六)存档人员患病住院治疗需要预付押金时,由本人垫付。

四、医疗管理

(一)存档人员初次缴费6个月后发生的大病医疗费用,按本办法的规定享受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二)存档人员实行定点医院制度。各职介中心要为存档人员明确二所定点医院,存档人员可任选其中一所为个人就诊定点医院。存档人员患病凭《医疗保险卡》到定点医院就诊。确需转院治疗的,应当履行转院审批手续。

(三)存档人员患病确需做特种检查、特种治疗或者使用贵重药品的,应当履行有关审批手续,并由存档人员个人承担部分费用。特种检查、特种治疗、使用贵重药品的规定及个人应承担的费用,按市劳动局制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参加大病医疗保险的存档人员执行《北京市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用药报销范围》及北京市劳动局制定的大病医疗保险、劳保医疗的其他有关规定。

五、其它事项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大病医疗保险范围:

1.未经批准在非定点医院就诊的(紧急抢救除外);

2.患职业病、因工负伤或者工伤旧伤复发的;

3.因交通事故造成伤害的;

4.因本人违法造成伤害的;

5.因责任事故引起食物中毒的;

6.因自杀导致治疗的(精神病发作除外);

7.因医疗事故造成伤害的;

8.按国家和本市规定医疗费用应当自理的。

(二)企业委托职介中心存档的,其存档人员由所在企业按《北京市地方所属城镇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规定》参加大病医疗保险。

篇4

关键词:油田企业 职工保险 问题 社会化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职工保险方面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油田企业作为传统的大型国企,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职工保险方面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只有正视在职工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合时展趋势和油田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发展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的对策,对油田职工保险实行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才能不断推进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油田企业职工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油田企业作为传统的大型国企,对于维护石油生产的稳定,实现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油田企业职工保险工作日益复杂,成为影响油田企业和谐稳定地一个凸出矛盾和问题,这一矛盾和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会极大地影响我国石油生产和谐稳定地局面。虽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油田纷纷把建立健全职工保险体系作为油田改革的重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国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发展还是不完善,当前我国油田企业在职工保险方面面临以下两个难题,

1、多种现实因素对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职工的退休年龄都是男性60周岁,女性55周岁。近年来,随着油田企业职工退休高峰期的到来,每年油田企业都会有大量的职工退休,导致我国油田企业在职工保险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油田企业的亲睐,越来越多地人希望进入油田企业,享受各种福利待遇,而一旦进入企业,却又在较高的福利待遇条件下逐渐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同时,油田企业不同工种的待遇差别,又降低了一部分工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再加上面对职工养老保险开支的巨大压力,油田年轻职工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综合以上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少年轻的油田职工工作态度不主动、不积极,对油田的持续稳定生产产生了负面影响。

2、历史遗留问题加重了油田企业职工保险负担

作为长期存在的传统国有企业,油田企业在职工保险方面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复杂且难以解决的。由于开始时认识不到位等原因,部分油田企业的退休人员并没有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使他们的各项保险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容易产生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对油田企业的稳定生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降低用工成本,油田企业存在使用临时工等问题,他们虽然从事的是油田上的脏、累、苦工种,但是却大部分都没有参加职工保险或者是参加的职工保险险种不齐,处理好这部分人的职工保险问题也是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发展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发展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的对策

解决油田企业职工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最根本的对策就是发展职工保险事业,建立社会化的职工保险制度。社会化作为职工保险的一种本质属性,顺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有助于实现油田企业职工由“企业人”向“社会人”转变,可以提高被保险职工的保险水平,充分保障被保险职工的权益。一般而言,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的。

1、职工保险对象全覆盖

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企业职工保险体系,实现油田企业职工保险的全覆盖,建立多层次、适合不同工种的职工保险,将应该参加职工保险的职工全部纳入社会统筹,从而实现职工保险的社会化全覆盖,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让油田职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为油田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2、职工保险范畴的社会化

职工保险包括不同工种的全部的油田劳动者,在保险项目上,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又分为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实现职工保险范畴的社会化,从而将职工保险改革作为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改变油田企业作为传统国企存在的一些职工保险弊端,让所有工种的职工同等享受保险待遇。同时,还有利于劳动力的流动,形成人才合理流动机制,消除阻碍不同工种之间、油田企业和外部企业职工之间相互交流的制度障碍。

3、职工保险主体和资金来源的社会化

通过实现油田企业职工保险资金来源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形成职工保险主体和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机制。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油田企业职工退休高峰期来临的现实情况下,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职工享受各种保险待遇的稳定性,为职工享受保险待遇奠定基础。

4、职工保险服务的社会化

结合目前我国油田企业职工保险的现状,在实现保险对象、范畴、资金来源社会化的同时,还要实现保险服务的社会化,将职工保险与各种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让油田企业的职工在企业、社区、工作和生活中都能随时随地享受多种多样的社会服务,从而提高油田职工的生活水平。

三、结论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职工保险的要求越来越高,油田企业作为传统的大型国企,在职工保险事业发展进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当前人口老龄化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和油田企业职工退休高峰期到来的双重压力下,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面临诸多问题,只有从职工保险的对象、范畴、主体、资金来源以及保险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实现社会化管理和服务,才能解决油田企业职工保险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油田企业职工享受的保险服务水平,为油田企业的稳定生产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高喜,朱国忱.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风险控制的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钱酉山,金加友,胡奎.关于高等学校实行离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J].教育财会研究.1996年01期.

篇5

关键词:社会保险 问题 思考

1.什么是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指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有国家强制实施的方式,并通过建立基金,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安定等目的的一种制度安排。在我国,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是国家与企业对劳动者出现意外伤害的一种生活保障,是一种社会福利。

2.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比较晚,存在这许多问题,总结起来就是两点,服务和供给不足,社会保险不及时发放,没有健全的制度,劳动者维护权益困难。不平等的分享,社会保险法的不完善,导致许多劳动者没有得到应有的福利。而不平等的分享,很大程度是由于供给的影响。下面笔者浅谈一下社会保险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

2.1认识上存在偏差

①二十多年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遵循着从功能与权责的角度看待社会保险的观念。注重的是社会保险的社会功能,因而总是把侧重点放在政府的社会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上,对于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益的实现不够重视。因此这就形成了政府在社会保险问题上的主导地位,政府享有收取个人、企业参保的费用的权利。政府变成了权力的主体,而劳动者成了责任的主体。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缴费的被管理者,这种关系违背了当初立法者对社会保险的作用,是要求政务帮助解决劳动者在受到意外伤害时,给与的福利与帮助。违背了设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本意,导致了本末倒置,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与义务。2、对社会保险的服务性认识不足,服务意识淡薄,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大家关注的都是社会保险的待遇,缴费水平等问题,但很少有人关注实施的问题,以及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速度,服务人员的态度,办事效率等。则很少有人关心。3、对于社会保险服务没有公平的理念。由于社会保险业发展的较晚,没有健全的制度,又因为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整个社会过度的效率取向,导致社会保险业,发展第一位,快速发展,提高效率,没有树立公平服务的理念,更没有将它作为基本出发点和根本目标。更使得我国维护社会公平主义和促进共享发展结果的价值取向与建立理念,一直未能得到真正的确立。另一方面,过度的效率取向,强调个人应履行的义务,权利与义务对等。忽视了弱势群体应享有的权利,也忽视了保险业公平理念的要求。

2.2管理体制不完善

保险体系中的建设责任虚设,尤其是中央和省级政府责任虚设,使得建设责任体制不完善。各险种统筹层次低,保障能力有限,对于个人和企业的保障体系不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滞后、不完善。政府对自己的责任不清楚,更是履行不到位,不够重视,投入资金少,少作为不作为问题严重。对于一些偏远落后地区更是扶持不到位。投入不足。社会保险没有一个统一的制度网络,各地保险衔接不上,保险政策零碎缺乏权威性,对于社会保险的公平性很难保证。社会保险立法与政策制定滞后,对于实际工作的需要不能满足。政策调控体系也不完善,使得一些保险政策不能很好的实施。

2.3运行机制不完善

过程控制机制不完善、维权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需求表达机制,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着漏报、少报的现象。以及拖欠保费,和提前办理退休等现象还有很多社会保险部门不爱岗敬业,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其根本原因,法制不健全,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企业和个人的权利难以实现或遭到损失,是避免不了的。但就目前而言,还没有企业或个人维权的机制,也就是说个人或企业在遭遇不公平时,没有地方维权。这样,一方面增加了社会保险服务的盲目性,导致一些可以避免的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使得社会体系缺乏纠错和自我完善的机会,使得社会体系不能发展进步。

3.针对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险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认识上存在偏差、管理体制不完善、运行机制不完善。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调整发展思路、创新管理机制、创新运行机制等建议。

3.1调整发展思路

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把提升服务能力作为中心。不但提升外在,还要提升内在。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各方面素质,培养成一支高素质、高服务的社会保险人员。调整发展模式和制度设计。对保险体系进行从上往下进行整合,消除相互分割作业的状态,提高运行的协调性和有效性,降低运营成本。加大政府的投入,政府要对保险体系进行关注,加强社会保险服务体系的建设。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尽快的建立起完善的制度。还要对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加大扶持力度,确保这些地区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发达地区可以同步。

3.2创新管理机制

把政府责任虚设问题彻底解决,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中央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险体系的立法进程,统一制定社会保新体系的法制责任,明确责任与义务,让社会保险体系有法可依。建立立法保障体制,应该改变以往模式,实行“先立法、后实践”。强化各级政府的行政意识。建立有效的法制化促进机制,完善政策的调控,可以给地方政府一些权利,鼓励政府实施一些有效的政策,可以给人们带来福利,切实的改善社会保险的制度,保证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保证在各地的实行。

3.3创新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