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范文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1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篇1

关键字: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对策建议

1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瓶颈

1.1 海外资产缩水

自2007年起,我国商业银行的海外资产不断下调。尽管减持海外资产有利于缓解海外金融环境恶劣带来的影响,但从长远看并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扩大投资范围,优化业务比例,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的发展目标,对于我国银行业逐步占领国际市场的发展方向相违背。

1.2企业风险陡增,不良资产增加

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不断,整体经济环境恶化,消费市场萎靡,购买力大幅下跌。因此沿海地区大量外向型中小型企业不得不面临销售额度下滑,运营成本升高,资金回笼困难,企业风险上升,偿债能力下降的残酷现实。除此之外,美联储连续几轮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持续走低,由此导致国际上诸如石油等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于原材料依赖进口的企业而言无疑是致命打击。

1.3 银行业盈利能力下滑

自2008年10月9日起,央行开始落实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随后也多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压缩银行利润空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鼓励居民消费投资,促进经济持续增长。2012年6月和7月连续进行不对称降息,加大一年期贷款利率下调的比例,进一步削弱了银行的利润空间。在贷款利率下调的情况下,贷款规模增长速度的下滑无疑会拉低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规模。

1.4 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1.4.1 流动性风险控制工具有限

我国的资本市场发育较晚,规模较小,交易主体较少,这些因素直接决定了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和获取负债的能力较弱,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和使用。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由各项存款构成,票据市场中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发展不足,银行间债券品种较少,金融债券2011年占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比重仅为1.68%。这就使得商业银行无法灵活调整其自身的流动性。

1.4.2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体现在商业银行本身和我国居民两个主体上。由于长期享有强大的国家信用,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利用方面更加激进,流动性风险管理始终没有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的自觉行为,并且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直以来是靠外力(法律法规等)推动,银行本身缺乏管理的主动性。直到2008年,银监局才将流动性相关数据进行官方统计和披露。

2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优势

2.1 国家政策支持,货币供应增加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增加速度呈现滞缓状态,但7.9%的GDP增速也远超世界平均水平,并且过去几年超过8%的GDP增加速度也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证明。

2.2 银行业根基扎实,基础稳定

次贷危机后,我国由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因,宏观经济层面(尤其是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国家及时提高对投资和消费另外两架马车的重视,相应出台四万亿等基础项目建设的政策,刺激我国经济的复苏。与此同时,银监局和央行也加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2.3 中间业务逐渐起步,理财产品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了以中间业务委员会制度为主体,以统一规划、统一协调、分工负责为主要内容的中间业务管理体制及运行制度。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投资意识增强,但又面临着国内投资市场发展不充分,居民投资手段有限的现实,理财产品的应运而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策略研究

3.1 优化资产负债配置

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配置优化包括规模和结构两个方面。首先,要在风险及收益兼顾的前提下,根据存款数量和期限,以及市场环境、企业背景等多方因素合理调整贷款规模,避免过度负债经营。其次,要保证银行贷款的流动性,优化信贷资产存量结构;推动贷款创新,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信贷服务。除此之外,信贷资产的比列要逐渐降低,积极推动银行投资业务的比重,改善商业银行总资产结构。

3.2 寻求金融创新,推行资产证券化

金融创新对于我国银行流动性、收益性的促进作用明显,商业银行既要继续巩固和推广现有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项目,又要不断扩大、租赁、委托、理财和信息咨询等低风险的中介业务。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混业经营趋势的逐步形成,还应该逐步开发投资银行、期权、金融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

3.3 建立适合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长期以来,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角色逐渐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相对于国外比较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单纯依靠国家信用并不能真正有效应对潜在的挤兑风险,并会放松对贷款质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杨浩英. 中国商业银行海外投资经营问题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2

篇2

关键词:SWOT分析;宿迁;中小商业银行;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073—02

引言

随着宿迁市地方经济的发展,众多的中小商业银行(这里指除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发展所形成的“鲶鱼效应”为整个银行业带来了竞争,也注入了活力。同时,中小商业银行如何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求得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包括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在内的中小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金融危机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同样,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作为推动宿迁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如何立足国情,依据自身情况选择符合时代要求和地方实际的发展思路,健康、稳定地发展,越来越对宿迁市地方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通过对宿迁市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苏州银行等宿迁市地区代表性中小商业银行的调研,本文将从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四个方面逐一阐述。

(一)优势:Strengths

1.资金质量高

在资金的来源方面,宿迁市以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中小商业银行资产规模、金融市场份额占宿迁市市场的整体份额较小,但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人均利润率等盈利性指标大多优于国有商业银行,比大银行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因而可为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业务创新提供更有利的资金保障,日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宿迁中小企业的认可,当下也有不少的宿迁市地方企业愿意选择中小银行作为其经营发展的有利资金平台。

2.体制较新

国有商业银行依然是宿迁市银行业的主体,受产权制度的限制,在进行贷款业务时必然要考虑地方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经营与决策受到限制,而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都是股份制组织,具备了较为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三性”作为经营目标,努力开拓包括宿迁市中小企业在内的资本借贷市场,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的资本增值。其次,与宿迁市的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需要负担的公共责任较低,因而在对宿迁市众多中小企业的贷款审批发放上表现出更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与大银行相比,由于组织机构体系简单,决策效率高且决策的自由空间大,能够更好地针对宿迁市中小企业的不同需要设计出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宿迁市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

3.金融创新意识较强

当前,宿迁市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基本上还是由省行或国家认命,笼罩着较为浓烈的行政色彩,银行内和银行间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利用会受到来自于制度层面上的很大制约。而近年来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长期实行股份制体制,通过灵活的用人机制和科学公平的管理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地方和省内知名高等院校乃至省外院校的优秀高等人才,员工的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员工结构也比国有大型银行具有一定优势,这使得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在对宿迁市中小企业贷款的技术研发能力方面明显超过大银行。

本文认为,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由于具有较强的金融创新意识和金融创新能力以及金融创新保障机制,使其在同业资金业务领域的优势明显,通过对银行资金的灵活和合理调配,大大优化了其行内资金的资产负债结构,银银平台、柜面通等特色业务已经被宿迁市民和企业广泛认可,规模效应和经营效益已经大大显现。

(二)劣势:Weakness

1.资金规模劣势

资本充足率以及核心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安全性的主要指标,该指标主要考核银行资产的抵御风险能力,按照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这个比率不能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与风险权数资产的比率不应低于4%,该比例越大,说明银行资产安全性越好。不可否认的是银行的发展需要有雄厚的资本规模作为支撑,强大的资本实力是银行取得客户信任、吸纳客户资本,开展信贷业务的基础,是银行赖以生存的前提。在这一点上,由于宿迁市的中小商业银行发展受到起步晚、规模小等众多历史和政策因素的影响,其拥有的资本规模与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营业网点少

中小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在宿迁市地区还没有形成覆盖广阔的营业网点(包括ATM自助设备)。本文调查发现,在宿迁市地区(含三县在内)江苏民丰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江苏银行、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商业银行仅拥有营业网点约60多个,其中像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和苏州银行等在全宿迁都仅有一个营业网店,这相对于宿迁市现有的约471.56万常住人口(来自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而言,人均可享受到的服务微乎其微。而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拥有网点约154个,其中单单是中国工商银行就拥有网点86个,此外,虽然交通银行刚刚进驻宿迁市不久,但已经在主城区发展了多个ATM自助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持卡客户的交易需求。宿迁市大银行如此庞大的网络覆盖面是宿迁市中小商业银行所无法匹及的,也构成了其自身在未来实现较快发展的巨大屏障和重要制约。

篇3

关键词:企业网上银行 商业银行 现状 发展趋势

企业网上银行随银行传统柜面业务的不断发展正在逐步完善,由于企业客户群体相较个人客户来说,整体数量规模较小,在对公结算方面的应用更专业,所以被大众熟知的程度要低得多。

企业网上银行主要是是银行资金结算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指商业银行以互联网或专用网为接入方式,通过安全认证后为对公客户提供实时化的自助金融服务。作为一个面向客户的标准化产品渠道,企业网上银行加快了客户资金周转效率,突破了银行传统会计柜台业务地域、时间的限制,向企事业对公客户提供了除现金以外的几乎所有形式多样的在线金融服务,因此越来越被客户所青睐;企业网上银行作为商业银行会计柜台的一个延伸服务渠道,营运成本低廉,巩固和完善了传统银行业务,商业运行模式及赢利手段也越来越丰富,其自身渠道的产出与投入比也越来越大。另外,企业网上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的业务融合,从而衍生出更多的金融创新服务和个性化服务。因此,企业网上银行日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发展重点。

一、企业网上银行近几年的发展概况

(一)概况

企业网上银行的起步相对较晚,初期是作为商业银行对企业客户提升服务水平的一种柜台延伸手段,换句话说是一个服务补充渠道。客户使用企业网上银行,需经签约认证后通过互联网或专线接入方式实现资金划转、查询等实时功能。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以宣讲全天候、足不出户等服务特点作为推介企业网银的营销卖点。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和多数的股份制银行均推出了各自富有特色的企业网上银行,不仅基本覆盖了传统会计柜台除现金以外的业务,而且还涉及到了自助贷款、票据业务、国际业务、缴税、报关、电子商务、现金池管理、企业理财等多项综合性金融领域,通过系统直连方式还可经专线或互联网实现企业财务软件系统、ERP系统与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的无缝连接,客户直接通过财务系统或ERP系统的界面就可以享受账户查询、明细下载、转账付款、资金归集管理等服务。各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的企业网银相对覆盖的产品较多,交通银行和农业银行其次,建设银行近几年也加快了产品与柜面的同步覆盖。各金融机构的企业网上银行在各自服务的客户中的知名度也不断提高,艾瑞市场咨询(iResearch)查数据显示,工行网上银行及品牌“金融@家”的认知度最高,达到了86.4%,招商银行“一网通”和建设银行“e路通”的知名度也分别达到了64.8%和60.1% ;从企业网银的服务水平来看,用户对工行的网上银行满意度达到了84.2%的较高水平,其次是招行网上银行业务,建行位居第三。从企业网上银行安全性对比调查中,认为工行和招行的网上银行很安全的用户较多,分别达到了47.9%和42.3%。从企业网银系统构架,工商银行的企业网银相对来说略胜一筹,一个网银系统分层级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简单明了。建设银行则采用不同的客户推介不同的结算系统。中行和农行的企业网银近几年也在系统优化和产品种类做了大量的有效工作,力求与同业领先的工行缩小差距。

(二)优势

企业网上银行提升了各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服务的地域、时间等渠道的延伸使客户的忠诚度不断提高。针对大型集团公司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资金管理需求,企业网上银行更显现出重要性,其跨区域全天候的资金归集、现金池、收支双线管理等应用功能,成为商业银行争夺和维护重点集团客户的必备手段。

企业网上银行基本的转帐、查询等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系统,依托人民银行的大小额系统或二代支付系统(超级网银),跨行实时转帐、实时查询等新功能逐渐成为吸引客户的新特色功能。为加强对授信客户的服务,一些商业银行将传统贷款的操作流程模式转移到企业网银上,实现信贷额度内自助借贷还款,例如工商银行的网贷通、招商银行的点金成长计划以及建设银行的E贷通等,这种传统资产业务与企业网银的结合,在贷款申请、支取和还款方面极大地方便了信用良好的企业客户,提升企业与银行的相互依存和忠诚度。另外,一些传统手续较为复杂的票据业务和国际业务也正在逐步迁移到企业网上银行,通过流程优化再造和系统联动使客户真正体会到网上银行的便捷,从而达到手工柜台业务的网络渠道分流。

在安全性方面,美国彼得S罗斯(Peter S Rose)在其《商业银行管理》在线银行的观点中强调让客户账户和资金安全是目前网上银行最大的问题,提出了采取密码、智能卡、指纹等进行多重身份验证。企业网上银行正是基于数字证书的电子签名和多重密码保护,并且网银系统的交易流程和角色权限控制沿用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流程管理,所以从目前的安全机制和防控措施来看,企业网上银行是相对安全的,至少从近几年的网上银行案件来看,因为企业网银行系统原因造成的客户资金风险还是少见。

(二)劣势

从目前各商业银行企业网银的功能来看,多数还停留在传统柜台业务的电子化搬迁上,即把银行柜台除现金外的各种银行服务、产品移到网上来供客户自助操作使用,从而造成各家银行企业网银的的主要功能,尤其是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功能如查询、转账、代收付业务等基本一致。产品功能和服务存在着较大的“同质性”使得企业网银在同业竞争中日趋激烈,用布鲁斯.亨德森(Bruce Henderson)的竞争平衡理论中的反应模式理论可以较好揭示企业网银市场的竞争态势,具体表现就是各个商业银行企业网银由于传统功能同质性很强,那么就会通过价格浮动展开争夺,通过开发特色功能来吸引客户。

各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客户细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客户细分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匹配对应的个性化和行业化功能。不同层级和规模的客户需求是不一致的,相同行业的客户具有需求的相似性。尽管工商银行按照不同客户层级将其企业网银

进行系统功能划分,但还远未达到真正按需选用的客户细分的要求。客户细分不但要按行业、按区域、按规模等可识别的差异性区分,而且还应当与客户自助开通对应的服务渠道、网上银行产品功能结合起来,借助自助方式达到更精确的细分,将企业网上银行原有的以银行为中心转换成以客户为中心。商业银行应当在企业网上银行面向客户的渠道、产品功能的自助互动开通方面都做得更充分彻底,例如通过签约成功企业网银后,客户可以自助开通短信提醒、理财投资功能、国际业务以及资金管理等一些特色服务。客户根据业务需求通过渠道自助互动,实际上也就把自己进行了一个合理的类型细分。

企业网上银行面临多语言和多操作系统的客户群体,还有待推出更多的版本或者可嵌入式客户端。例如除了WINDOWS外还有LINUX、MAC操作系统,WINDOWS除了简体中文版还有繁体中文版,除了英文版还应有日文版、韩文版、法语版、德语版等。

企业网银要加强针对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服务内容。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严格的说应归于企业网银的一部分,这部分也是目前和今后商业银行以及非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企业竞争的焦点,尤其是人民银行的跨行二代支付系统的不断完善,商业银行垄断的支付结算格局被打破,谁早走一步,谁就可能占领先机。

二、外资银行企业网上银行值得借鉴之处

1、丰富的产品服务。从外资银行的网银发展的趋势看,凡是柜台网点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网上银行都有,凡是柜台网点没有提供的服务网上银行也应发挥优势向客户提供,所以外资企业网银的产品服务种类较多,涉及面较广,包括柜台网点没有提供的股票、期货、保险等。

2、简约通用。外资银行除了针对用户比较关心的网上银行产品功能、安全和收费下足功夫外,更越来越重视系统的通用和易操作性,例如香港汇丰银行如果遇某企业的财务软件与网银接口不一致,不会单方面要求客户与之匹配,也会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发一个转换小程序方便其向网银交互各种数据,提高其企业网上银行的通用性。

3、价格优惠。外资银行的网上银行价格一般较柜台网点优惠,借以吸引客户使用。

4、高增长性。这几年外资银行的网上银行的发展速度也非常快,2008年全球金融虽受到经济衰退和泡沫破灭冲击,但是网上银行的发展势头依然良好,每年交易额、交易量都有成倍的高速增长。

5、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外资银行注重企业网银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结合,积极进军这些领域并设计和开发出许多新型金融产品。例如,汇丰银行和商业网站、软件公司、电子商务公司组成策略联盟,专门从事电子商务,并推出电子商务门户网站(B2B、B2C),供商业机构进行企业对企业、企业对消费者的交易,包括保险、房地产、采购及零售等网上交易。随着政府大力引导信息产业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等客观有利因素支持,国外银行也积极与政府公众信息平台合作,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将网上银行的支付结算与政府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发展网上招标采购方案(i-shoppingsolution)与网上贸易方案(e-commercesolution),例如花旗银行属下的CitiCommerce。

但是,由于国外银行利用混业经营的优势,在网上银行中融入了很多金融创新,国内商业银行受制于监管业务模式不同,不能完全照搬。

三、企业网上银行发展趋势

国内一些专家人士把企业网上银行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最基础的阶段是“依附主营业务的网上银行”——只是将除了现金存取款以外的银行传统柜面业务全面搬到网上开展,且实现方式尽量遵循现有业务的流程规定和制度?这一阶段的企业网上银行更像是自助式的会计柜面终端?

第二阶段可称之为“可定制的全面支撑的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在利润率?渠道选择和客户行为方面都做出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客户规模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客户对网上银行的依赖性更高,网上银行成为银行抢占市场、拓展客户、提升服务、创造收益的重要渠道;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在互联网上仍旧只能提供基本功能,银行的电子银行策略尚不够明确?

在不久的将来,企业网上银行势必要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真正意义的电子化金融机构的网上银行”?这一阶段的网络银行有自己的客户群体,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系统?应用结构?程序和策略,令客户实现自助服务?产品选择和决策支持?这一阶段的网上银行建立的是“真正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一种真正贴身的服务,可大大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并因此加强银行的竞争力?

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基本走完以交易为核心的第二阶段,伴随着网络、网络技术、网络经济的高速发展,正在突破传统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向第三阶段迈进,就目前企业网银的具体业务发展趋势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望:

(一)企业网上银行的渠道立体化整合

立体化的渠道体系应该是一种全新的电子银行产品服务营销理念,是依托物理网点将企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WAP手机银行、短信通知银行等各具不同特色的系统进行整合,共同搭建一个营销和服务的大平台,渠道整合体现了电子银行立体化发展趋势,是电子银行无限拓展性的特点决定的。

(二)企业网上银行打造自己的电子商务支付平台

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给电子银行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网上支付业务在短短几年内成几何倍数猛增,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网银的一个组成部份,使得企业网银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人民银行的二代支付系统、WEB2.0的信息互动、第三方电子支付的从业资格牌照的发放,势必更进一步突破银行与非金融机构在金融支付业务竞争中的壁垒。面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各商业银行的企业网上银行借助自身行业优势和客户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得传统的客户发展、盈利模式、竞争格局等传统规律不断被打破。

(三)无限量扩大规模,不断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规模的无限扩大并不意味成本增加,企业网上银行不仅是一个超级强大的交易渠道,而且在销售、创新和市场细分中孕育着巨大的潜能和机会,并逐步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网上银行遵循网络经济规律不断发展完善,突破传统商业银行的服务方式,催生新的商业金融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从客户角度和市场角度的市场

细分,势必不断创新形成商业银行新的核心竞争力,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竞争格局。

(四)更高的安全保证

不再使用传统USBkey数字证书加密方式,而是采用指纹、虹膜等生理信息技术验证客户身份,或者IC卡组合实时的一次性动态密码和交易信息进行多重认证等安全简便的方法。

(五)成熟的网上银行立法保证

根据网上银行的实际情况,建立适用于网上银行操作运行的法律规范,严惩利用计算机在网银系统中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分子,完善对网上银行在法律制度上的安全保护。网上银行无国界,要加强与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金融司法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合作,解决好对跨国、跨境金融数据流的监管,制定共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和调控网络金融业风险责任承担的国际条约,来确保网络金融业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捷  建设国际一流电子银行理论与实践  2011

[2]《金融时报》2010年12月23日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限制因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31-01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

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成为银行比拼综合竞争力的必争之地。但从目前我国各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主要还停留在咨询、建议或者方案设计上,具体操作仅仅是储蓄功能的扩展,将存贷款产品进行简单组合,或是只提供初级的咨询服务,并不涉及房地产、债券、股票、基金等投资品种。而且,受政策和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体系仍然处于分业状态,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客户资产不宜大幅增值,个人理财业务尚待完善。

2 限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原因

(1)理财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

首先,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互相效仿,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其次,政策和监管层面的约束还比较多。另外,产品同质性问题突出。各家银行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不遗余力地推出了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但事实上只不过是对货币市场产品的简单组合,真正创新的理财产品并无增加,与其他银行相比也并无太大不同。

(2)“全能――复合型”人才缺乏。

真正的理财师应该是全能――复合型人才,其缺乏必然制约市场发展。由于个人理财业务涉及金融、财务、法律等各方面知识和实践,专业的理财师应该是具备以上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虽然各家银行都花了大力气培养理财师队伍,但大多数从个人金融从业人员中抽调而来,即使经过了银行的专业培训,其技能仍只局限于银行类业务,更多的是充当产品促销员的角色,缺乏实践经验。

(3)风险揭示不足,客户评估不完善。

一些商业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片面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不恰当的理财产品,带来人为性损失。

(4)品种单一,缺乏创新激励机制。

部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创新方式多为从外资银行引进一个结构,而不是自行设计,或是以模仿为主,创新的原创型很少,品种单一,电子化程度低,易于复制和模仿,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普遍缺乏创新的内在激励机制,如创新的设计、实施监控和考核机制等。

3 应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大营销宣传力度。

首先,作为从事个人理财业务的机构,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己的网点和员工,利用媒体和中介机构加强宣传和引导,应将宣传重点放在客户的实用价值上,以吸引目标客户去尝试使用。其次,通过为客户度身定制理财计划,推荐适合客户需求的理财产品或产品组合;提供符合客户潜在需求的理财信息,提出资金汇划、转账的最优途径,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等手段来达到客户资产的保值的目的。另外,理财中心可提供理财沙龙服务和专家理财顾问服务等,举办理财知识讲座,推介金融新产品。

(2)营造品牌效应。

商业银行在打造的个人理财品牌时应体现个性化、情感化和人文化,体现银行服务的定位,为消费者提供一种心理满足。在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声誉后,其品牌效应就会使客户对银行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从而反过来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在营销策略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市场细分策略、产品策略、定价策略、促销策略、分销策略(我国商业银行实行的是分支行制,营业网点遍布全国)。

(3)加快理财产品创新。

第一,对汽车消费贷款、住房消费贷款、个人质押贷款等热点业务简化手续,放宽条件,改善服务,以扩大市场份额,形成规模优势。第二,依托高科技电子网络,将现有产品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为载体进行整合提升,不断扩展服务功能,提高技术含量。第三,银证通、基金买卖、外汇实盘买卖、债券买卖、记账式黄金买卖等业务,向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咨询,实现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

(4)培养和选拔专业理财人员。

一方面,银行管理层要加强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形势的学习和研究,统一认识,积极创造条件设置客户经理,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管理。同时制定理财顾问培训计划,选拔理财候选人才,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最后,对理财候选人员进行岗位交流。使其熟悉银行的各类业务,能够进行银行业务的独立操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金融产品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客观必然性

各家银行均已看到,在利润来源中,零售业务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已发展成为商业银行四大业务(公司业务、零售业务、资本市场业务、全球投资业务)体系之一,其业务领域相当广泛。零售业务拥有庞大的客户群,联系几乎所有的金融活动,是个人信用活动的枢纽,而且其重要性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一)我国发展零售业务一方面适应了国家宏观政策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处于高增长、低通胀,市场繁荣、物价稳定的健康良好状态。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型方式为主,其消极作用显现,并且经济进入了经济高增长与需要抵抗高通胀压力的双重形势。因此,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战略。

(二)当前存在着很多对发展零售业务有力的因素

1、市场潜力巨大。

2、传统网点优势。我国商业银行在营业覆盖范围和营业网点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便于开展零售银行业务。

3、零售银行业务正越来越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近年来,我国许多商业银行都已在努力开拓零售银行业务,对于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也受到重视。

4、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极大提高,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和改革力度的加大,财富不断向个人转移,而且有向少数人集中的趋势。这部分人对投资、理财和各类零售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市场需求很大。

5、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金融衍生市场,大量新的金融工具的开放,给商业银行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理财产品提供了动力和市场,能最大满足广大居民和中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需求。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起步晚,和国外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着很多差距,这就决定我国商业银行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独有的特征。

(一)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所处的阶段和其特征

零售业务战略转型的启动,给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上带来了一系列调整,这些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并呈现以下特征:从注重负债业务向注重资产业务转变;从注重资产业务向注重中间业务转变;信用卡业务呈现井喷式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存在的问题

1、客户资源和渠道建设方面

客户信息资源开发落后:国有商业银行对现有客户资源的信息管理方面还存在明显缺陷, 缺乏完备的个人客户档案和数据库, 客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处于较低层次, 对客户价值的评价缺乏科学的依据。

渠道建设比较落后:网点布局不合理,网点的工作效率低,自助银行服务未能有效分流网点客户。

2、人力资源方面

一是零售业务从业人员总量不够。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营销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足已构成零售业务发展的瓶颈。

二是专业人员较为缺乏。银行零售产品功能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 渗透了很强的金融专业知识, 营销战略能否有效实施取决于营销人员的素质。

三是人力资源的激励措施不清晰。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业务以对公为主, 对公业务人员有良好的职位晋升通道, 但零售板块的客户经理管理缺乏明确的薪酬激励和晋升阶梯, 导致零售业务人员的职业发展受阻。

四是专业化的培训不到位。目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虽然在培训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但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没有实现系统性、规范性。

3、产品品种有限、功能单一, 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薄弱

一是品种有限, 结构不合理。虽然近几年零售业务产品品种逐步在创新中丰富, 但总体上功能单一、种类有限。经营中注重传统的低盈利品种而忽视了对高收益业务的拓展。

二是产品创新针对性不强, 缺乏对市场中“有效需求”充分调查的基础, 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

三是品牌意识薄弱。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以业务名称代替品牌名称,以业务管理代替品牌管理;同时各银行都不同程度缺乏集中本行优势所独创且他行不能替代的核心产品, 无法形成良好品牌。

4、业务结构不合理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高度依赖个贷业务, 中间业务占比较低, 个贷业务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零售板块的整体发展情况。

5、风险控制不完善

在当前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房地产泡沫现象屡禁不止、新车价格持续快速下调的情况下, 零售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将是银行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客户的发展对策

1、依据客户群细分市场

现代商业银行的市场细分,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和相似性,把客户划分为若干个客户群,并以此将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市场细分为若干个子市场,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来满足这些不同客户群的需要,扩大市场份额,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2、拓宽业务渠道

我国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开展方面,是以柜台业务作为渠道的。同时,银行要注意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产品的创新、各类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的变化,及时调整各类分销渠道的数量和分布结构,使银行分销渠道体系实现成本低、效率高、功能强、效益好的最终目标。

(二) 注重零售业务人才的培养, 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金融市场上的竞争不仅仅表现为业务范围、服务手段的竞争,更突出的是人才的竞争。商业银行要注重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注重培育和发现人才,根据其特长,将其防到合适的位置上,发掘其潜力并发挥其所长。

1、做好人员培训工作。零售业务管理中要把人员培训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针对现有人员总量和人员结构方面的矛盾,建立专业化的培训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多渠道的进行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公关及推销等综合素质,从而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零售人才队伍。

2、改进绩效考核制度。商业银行管理能否最大限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绩效考评和奖惩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业务结构合理化发展对策

1、扩大零售业务规模

这需要做好市场调查分析,制定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目标及计划指标,开发更多的金融服务领域,在人力物力方面配备更多的力量。

2、找准零售业务的市场定位

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的发展方面,要扩大业务总量,必然要增加业务品种拓宽业务领域。然而根据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对国内外零售金融市场形势的清醒分析,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零售业务转型的重要内容。

结论:

基于之前学者的研究和发现,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有了大致的了解,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我国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要对其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使其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达到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孙汉鲲《新经济条件下 我国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浅析》 《华北金融》2004年第5期

[2] 吴真《加快我国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提高零售银行核心竞争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9月第22卷第五期

篇6

关键词:个人理财;投资;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居民理财观念的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在国内刮起了一股“理财”潮流。然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在获得了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本文将针对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

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1.总体获得较大发展

从2010年到2014年,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在30%左右,个人理财产品成为银行之间竞争的一个主要市场。2014年8月,市场上在售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有140多只,产品的投资金额、投资周期、收益率和风险种类繁多。

由于受金融危机的蔓延影响,投资者在投资热情和风险偏好程度都有一定成度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青睐投资期限短、低风险和保本型的银行理财产品。

2.还存在改进空间

虽然当前理财产品的数量繁多,但是其理财产品的质量不高。某一家银行推出一支理财产品,在短时间之内就会被其它银行跟风模仿,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创新力短缺,也表现出监管机制的不够开放。

金融危机爆发时,个人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的亏损,给理财产品带来了负面影响,同时也暴漏出银行理财制度的不完善、风险管理欠缺。在客户方面对理财产品不够了解,不知道自己的资金要投放于那个市场,盲目购买,最终无法承载理财产品存在的风险,从而给自己造成损失;在银行方面操作不透明,私募性质强,介绍产品时内容不够全面,只介绍优点,销售产品时过度宣传收益,而对风险提示不足。

理财产品对于市场的划分缺乏多样化和层次化,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准入门槛为5万元,而基金产品已经做到了1元起投,这也是近年来余额宝的投资规模达到2500亿元,不是因为它具有高收益,而是余额宝理财门槛低,目前银行由于其准入门槛高,造成大量小额散户流失。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对策研究

1.加强自主创新

创新能力取决于人才,银行对人才的吸纳不到位,创新就无法落到实处,建立更好的激励制度,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好的产品。

理财产品的开发与银行的经营战略、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都有很大的关系,最重要的是需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可以参照国外银行在开发理财产品上的先进经验,多做关于理财产品开发的市场调查,推出受投资者欢迎的产品。

可以开发出免费大众理财服务,在学校内普及财务管理教育,并在银行理财网站上专门的视频、文章对大众进行理财培训,从而提升其理财品牌知名度,发展大量潜在客户。

2.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是加强风险管理,理财产品的收益达不到预期甚至出现亏损,对投资者和银行都是不好的结果,投资者损失了钱,银行损失了信用。对于风险管理,不仅要做好市场风险调查,更要防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及其它风险潜在隐患。

其次是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如今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借助于理财产品的销售,有助于缓解银行的存款压力,通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保持投资者对银行的信赖。根据客户的需求合理提供理财产品,并做好风险提示,建立客户投诉机制,对客户的投诉及时妥善的处理。

最后是加强制度的执行管理,加强对理财产品设计、资金投向和销售环节等环节的管理,加强品牌建设工作,提升银行理财业务员工的业务能力,做好突况应急预案等。理财产品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精细化,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并实行首问责任制。

3.促进产品多元化

对于投资周期,当前理财产品的周期大多在三个月以上,这样就无法吸纳那些持有大额资金但是短时间内不打算投资的投资者。通过开发出超短期理财产品,增强投资的流动性,吸纳这部分资金。

对于投资金额,可以适当的降低投资门槛,并根据不同的投资金额设置不同的投资回报率,这样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投资的乐趣和获得一定的回报,通过培养人们的理财意识,从而促进自身理财产品的销售。

我们通过余额宝的调查,可以发现,其成功因素无外乎流动性高、门槛小,还有借助于电商平台,而这些因素正是目前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所欠缺的地方,我觉得银行可以分别从以下几点来扭转其劣势:

(1)适当降低门槛,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在便捷性方便无法与余额宝相比,且银行在理财产品上的管理成本比余额宝大些,但是其投资门槛可以降到1000元。

(2)减少投资周期,余额宝类似于银行活期存款,当前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类似于定期,银行可以适当减少投资周期,在减少投资周期的同时,可以适当减少回报率。

(3)基金用处多,当前居民生活中的水费、电费、天然气费都是在银行办理,可以吸引居民投资基金,然后水费、电费、天然气费都可以在基金当中扣取。

(4)发挥网上银行线上平台,当前各家银行都已开发出手机app,手机app上可以嵌入基金理财板块,让人们感受到理财的便捷。

4.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是美化服务环境。银行内的物品、资料摆放有序,地面整洁,并且挑选适当的花木盆栽放置在银行内外,让投资者进入银行后,感觉舒适。

其次是加强培训,通过案例分析,让员工意识到提升服务的重要性,每日清晨进行早训,将服务理念贯彻于心。对于一线柜员,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与考核,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

最后是树立典型,通过参考员工的服务水平和业绩水平,评选和奖励先进人物,起到带头模范作用。

结语

虽然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存在产品同质化、理财风险加大、监管不足等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在个人理财产品竞争方面,银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做好自主创新、健全管理制度、产品多样化和提升服务水平,才能进一步繁荣我国的理财市场,保障投资者的权利和利益,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振达.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及趋势[J].经济导刊,2010(12):42-44.

篇7

关键词:个人支票;商业银行;现状;原因;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2

过去,人们一直使用的是以货币或代用货币等实物为中介进行商品交易。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本以实体货物为基础的现金交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交易需求。因此社会上衍生出一种新型的金融支付产物,即支票。由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心理预期因素的影响,个人支票存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支票业务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人们购物绝大部分是以个人支票为支付方式的,因为他们认为采用支票支付比较方便而且安全。相反,此种场景几乎很难在信用体系不发达的中国社会中见到,这引起了人们深刻的思考。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支票业务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习惯使用信用卡,然而信用卡只是代替了个人支票的部分功能,从长远来看,个人支票的功能更加的全面且方便。信用卡要求的前提是要有pos机,这样一个小小的机器,在商品交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pos机的不可替代,在实际的商品交易中如果缺少这样一种关键的因素,商品交易却不能因此顺利地进行下去,所以个人支票的发展很重要。但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支票业务却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今个人支票发展的现状如下:

(一)相关主体认可性不高,个人支票业务难以开展

一方面,由于个人支票业务的普及度不高,商业银行目前的主要支付业务还是放在传统的储蓄卡与信用卡上,并没有把重心向个人支票业务转移。据了解,商业银行大多数柜员对个人支票业务的流程手续并不熟悉。在推销支付业务时,也着重以银行卡业务为主;另一方面,商家在消费者结账时一般不支持使用个人支票,因为商家无法及时对个人支票的真伪进行校验,害怕收到空头支票,影响商业收益,并影响了消费者使用个人支票的信心。

(二)银行办理个人支票业务成本高,风险大

支票业务,银行所收取的费用是办理时所收取的手续费及支票的工本费。对于个人支票业务的申请,银行审批并不仅仅只是根据申请人的书面申请,而且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去调查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是否符合申请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压力,大大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支票业务发展缓慢的原因

在知乎网站上有这样一则评论,“在中国内地为什么很少见到人们使用支票?在法国,美国等较为发达的国家,他们绝大部分只允许收取支票,而且也很少使用pos机”这则评论并不奇怪,我们甚至可以在法国街头的超市里看见,一位法国大妈用0.6法郎的支票买了一根面包棍,完全不足为奇。在中国我们依然在使用着现金货币,依然每个收银台上都有一台pos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如下:

(一)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

法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个人支票业务普及程度高,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拥有健全牢固的信用体系,并且建立起了足够的诚信制度和保护制度。倘若在国外开出空头支票,开户人将会受到严重的惩罚甚至监禁。中国的个人信用体系不健全,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及诚信保护制度,利用个人支票犯罪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要想普及个人支票业务,需要国家建立一个健全的个人信用体系,使人们的基本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

(二)商业银行对个人支票业务的推广缺乏积极性

商业银行是主要以贷款业务为主的营利性机构,即使是一笔小额贷款,也可以带来大于其他业务所带来的收入,这就是银行之所以把重心放在贷款业务的原因。然而对于支票业务,商业银行从中赚取的是手续费,比办理银行卡业务的手续费还要低,并且支票业务的手续繁杂,包括鉴定是否是真实的签名或盖章等,加重了个人支票业务的成本,倘若出现任何差错,商业银行将遭受严重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对于推广个人支票使用的积极性不高。

(三)个人支票使用程度不高,申请门槛高

由于个人支票业务的办理需要比较高的门槛,需要良好的信用状况,所以个人支票使用的程度不高。根据个人支票业务的申请规定,申请人必须拥有良好的信用记录,稳定的经济收入,本地常住户口,并能够提供担保人才可以办理。而普及程度较高的信用卡办理的门槛相对较低,信用卡中的贷记卡规定持卡人可以在一定的信用额度内消费,无需缴存备用金。但是个人支票的开户申请人需要缴纳10万元的担保金,且账户也要求存入最低5000元金额来确保支付。由于这样的高门槛,消费者会更趋向于使用实物货币和其他银行卡业务,使得我们中国的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缓慢。

三、对于发展商业银行个人支票业务的建议与方法

(一)加大商业银行个人支票业务的推广程度,提高对支票的认知程度

商业应加大宣传力度,对个人支票业务和使用进行详细的介绍,让行内工作人员和广大群众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除了发放一些宣传手册之外,商业银行也可以在专业电视频道上和网站上进行宣传,禁止过虚放大个人支票业务的好处,迷惑群众。银行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不仅使行内人员深刻了解到个人支票业务是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而且可以提高行内人员的积极性去开拓个人支票市场,运用新兴的体系提高办事效率并且节约成本。银行进行全方位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个人支票业务的好处以及使用程序,并且逐渐地广泛使用,并能大大提高人们的办事效率,逐渐发展成一个快节奏的社会。

(二)借鉴国外个人支票业务发展的经验,改革创新

发达国家的先进的个人支票业务的发展,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发,现代经济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各种支付工具正在与时俱进,信用卡,票据,信用证等支付工具都有其独具一格的特点。商业银行所创新的各种支付工具,要按照消费市场的需要和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中国应该在传统的个人支票业务发展的基础上,通过了解市场的需求,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科学发展,设计出一套适合中国个人支票业务发展的金融体系,使个人支票业务得到普及,让中国社会与时代接轨。

(三)中国政府应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及完善有关的政策

建立个人的信用体系,是适应时展的需要。要想很好地统治和管理一个国家,必须建立健全个人信用体系。个人信用状况是判定一个人的品行,习惯,以及为人处事作风的良好手段。建立个人信用体系,首先政府要建立个人的信用资料库,记录人们在各个交易场所和信用机构的交易信息以及活动,包括有无及时还款,足额还款和有无拖欠等历史记录。并组织专业的评估机构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除了健全个人信用状况之外,政府还应建立健全有关于个人信用诚信制度与保护制度。指导人们应该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脚踏实地。个人信用保护制度,是当人们踩破了那道诚信防线所作出的保护措施。当人们的利益受到侵犯时,要善于利用政府建立的个人信用保护制度来维护自身的权利,让不法分子绳之于法。

参考文献:

[1]袁道强.我国支票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2).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 发展分析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从萌芽期到发展期再到成熟期,数量上从少到多,品种上从单一到丰富,整体来说,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调整,法律法规的日渐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

从2003年11月中国银行发行了我国第一款外币理财产品―“汇聚宝”外汇理财产品,到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了我国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再到2005年底,我国约有26家银行开展了理财业务,理财产品余额约为2000亿元,这表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进入了以外资银行产品、结构化产品、外币理财产品等为主,种类趋于多样化,设计创新有了明显突破的萌芽阶段。

(二)发展阶段

从2006年起至2008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开始规范,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投资方式也开始多元化,理财产品运作模式也丰富起恚获取了大量的理财客户。但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矛盾,如市场稳定性不足,导致泡沫积聚以后引致的市场低迷;投资者忽视投资潜在的风险进一步助长了市场泡沫的膨胀;金融机构自身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不能合理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从而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三)成熟阶段

从2009年至今,由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多项规则制度规范的相继出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数量与种类上取得了很大突破,理财产品在发行数量与规模上也呈现了高速增长态势。人民币理财产品占比较大,成为主流产品。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

根据“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上半年)》,从机构类型来看,自2015年3月份开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超过国有大型银行以来,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一)期限上趋于短期

根据“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6上半年)》,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按期限划分只有2015年以及2016年上半年的数据(图1),但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期限上呈短期化的趋势。

(二)主要为标准化资产

在我国理财产品的结构中,债券与货币类的产品占比较大,且仍有增长趋势。主要是由于这一类投资产品易受市场利率的变化面产生波动,能够将现阶段资金成本的具体情况较好的表达出来。在市场资金较为紧缺的时候,对这类产品进行投资仍可能获得理想的收益。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由于其监管限制较为严格,导致其投资量下降。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

(一)金融市场透明度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至今,对信息披露这个问题始终未有效解决。近几年来,银行理财产品被客户投诉的事件频频出现。为保证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出,必须要提高理财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主要体现在披露时间上不规律不及时,披露内容上不完善不明确。

(二)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的不断发展,我国现有的监管模式与制度已无法满足理财产品发展的需要。现阶段虽然有相关法律政策与制度的出台,但仍有许多方面并未涉及到。

(三)产品同质化趋向严重

在了解各个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时,发现在形式上虽然多种多样,但实质上在结构功能上基本相似,缺乏个性化设计。各个银行相互效仿,在核心的理财产品上同质化严重,很难具备核心竞争力。

(四)投资者缺乏风险意识

理财产品也是一种金融产品,其自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有些投资者,特别是个人理财产品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认识,还受着传统理财观念的影响,对理财产品存在错误的理解,未与银行传统存款产品等进行区分,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很少认真去看产品说明,风险意识较低,缺乏金融理财知识。

四、应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建议

(一)提高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透明度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在理财产品的开发、销售、投资、到期兑付等各个阶段应及时、准确、完整的向投资者进行披露。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制度与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产品信息披露进行检查。

(二)完善相关监管制度

首先,应结合我国当前国情,逐步形成适合我国金融业发展需要的监管体制,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发展状况,构建出银监会、银行、银行业协会“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各部门之间应该加强联系,使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三)加大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

银行应该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并且要保证投资期限的合理性,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适应不同客户。打破传统观念,加大创新力度,立足实体经济,实施差异化战略。

(四)培养投资者正确理财意识

一方面投资者应主动学习相关理财知识,对理财产品有一个更加充分的认识,增强风险意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应大力宣传理财知识,使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五)培养高素质的理财队伍

商业银行应把专业知识纳入考评范围,定期对理财经理进行培训与考核,倡导终身学习制。提升理财经理素质,真正以客户为中心,将“合适的理财产品卖给合适的人”。

参考文献

[1]林业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经界.2016.

[2]于婷婷.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5.

[3]王慧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5.

篇9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策略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物质基础,构成了潜在、持久而旺盛的理财需求。我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2005年国内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可见,我国居民储蓄率水准之高已为世界之最。2005年户均资产总额35万元,其中金融资产12万元。金融资产在10万美元以上的大约300万户,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客户人群为30万人,预测2009年富裕家庭的流动资产总额将从2004年的8250亿美元增至1.606万亿美元,增幅将近一倍。

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在京、津、沪、穗四地的专项调查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41%的被调查者需要个人理财服务。在上海,大多数市民认为“未经专家指导的自发理财方案有很大风险”,87%的被访市民表示会接受银行提出的理财建议,其中32%的市民“最感兴趣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40%的市民认为“应增加客户投资操作、提供专家服务”,并“希望能与银行理财专家建立稳定和经常性的业务联系”。在广州,33%的市民对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保险等金融资产的优化组合感兴趣,22%的市民要求银行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这些数字说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个人理财业务重视不足,规划不够,主动营销意识欠缺。当前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还仅仅是为了争夺存款、提高市场份额,并不完全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一些银行采取盲目承诺高保本、高收益,将个人理财产品演变为变相的高息揽储工具。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在亏损让利的条件下推出理财产品,以其为竞争手段吸引中高端客户、争夺零售客户资源,缺乏对理财业务的长远规划,导致投入不足,市场营销观念不强,广告宣传设计过于专业化、抽象化,不易被广大客户理解和认知。多数银行理财人员“闭门待客”思想严重,缺乏主动营销意识,不善于通过常规业务发展与客户的关系,致使理财业务开展不起来。

2.个人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尽管各商业银行已推出了各种个人理财服务,但忽视品牌建设,缺乏特色,使得理财为民服务的效率和功能大打折扣。银行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附加值低,造成理财收益偏低。目前,我国银行理财基本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还作不到代客进行全方位的资产运作。如在投资领域,几乎都是外汇、证券、保险、基金、债券等产品组合方面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的整合,并没有针对不同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的设计。而个人理财的精髓和主要方向却恰恰是它所能提供的个性化的服务。因为有一定财富的个人,在他生命的不同阶段,对理财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风险的承担偏好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根据客户不同阶段、不同偏好、不同投资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进行产品创新,才是未来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方向。

3.政策上的约束限制了理财业务的开展。目前我国金融业是分业经营,银行尚不能涉足证券、保险、基金等业务,只能代销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产品,而对这些产品的适用性无能为力,这种状况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而目前商业银行的理财方式仅限对传统储蓄、贷款、外汇业务的简单罗列、堆砌和整合,且限制条件多,这并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服务,客观上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4.组织机构不健全,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多数商业银行尚未设立独立理财业务管理机构,缺乏对业务的条线管理和长远的科学规划,无法充分发挥专兼职理财队伍的合力。从理财从业人员组成看,多数客户经理仍是从基层金融岗位上临时抽调出来的,即使参加了由银行内部组织的业务培训,其理财技能仍以银行类业务为主,未经过权威机构的培训及专业资格认证考核,专业水平和道德水准尚未达到专业理财师的标准,银行理财业缺乏整体公信力。2004年9月,以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名义发起成立了金融理财标准委员会,并于2005年8月加入国际CFP(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组织,首次在国内阴极国际CFP专业资格认证制度。但培训及考核地点分布极不广泛,致使职从业人员求学无门。从国外情况分析,个人理财涉及到税收、财务、会计、法律、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等多方面理论知识和实物操作,大到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小到日常生活的衣食支出,无不包括在内。且不说如何投资、节税,使财产保值增值,单纯是个人资产负债表或财务预算的制定,若不具备全面规范的财务分析能力及金融专业知识都很难确保专业服务质量。而外资银行的理财人员在遴选过程中,都是经过学历等综合素质方面的考验,即使成为客户经理后仍需接受财务分析师培训。因此,培养和选拔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已成为开展理财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1.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发挥职能作用。要充分研究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殊性要求。银行在组织架构和业务分工的重组中,应根据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需求,专门指定一个职权相对独立、职责比较明晰、专业结构比较综合的业务部门负责个人理财业务的管理、规划和发展。

2.创新产品,贴近市场。作好个人理财业务服务内容的研究及客户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个性化需求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适合其愿望特点、保证业务内容充实、理念更为科学的理财服务,使客户资产最大化的得到保值和增值。同时,应降低门槛,扩大需求。细分市场,实行差别化、个性化、分层次的服务,并加大营销宣传力度,主动出击,引导市场,创造市场需求。

3.多层次、全方位培训人才,实现差异化服务。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简单化、表面化阶段。因此,从为客户提供以差别化服务为手段的理财建议,到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投资咨询业务,代客户投资理财,不仅需要得到政策上、技术上、环境上、人才上多方面支持和配合,还需要做好客户经理的培训工作。商业银行应优选一批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对个人理财业务感兴趣的员工,进行证券、保险、债券、基金、税收等金融基础专业知识的强化培训,建立起一支全面掌握银行业务,既具备各种投资市场知识,懂得营销技巧,又通晓客户心理的高素质理财人员队伍。还应与境外机构积极合作,引进国际经验,逐步完善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规范中国金融理财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理财师的素质。当前,由于市场上普遍缺乏精通多项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商业银行培养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显得尤其迫切。

4.创新服务,实现 从“以市场为导向”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长期以来,个人业务仅仅是国内银行筹措资金的手段,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别的大众化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应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服务新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风险偏好,设计符合其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并协助客户操作实施,而不是借理财之名行推销产品之实。

5.加强跨行业金融机构间的合作,加快战略转型,丰富理财业务内涵。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速,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为此商业银行目前要做的是:①加强合作。商业银行应加强与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等跨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从现阶段相互业务的简单发展为更广阔的业务融合,如2007年5月,吉林交行以办理银证三方存管业务为契机,先行将延伸柜台入主市内各大证券公司,为股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仅一个半月时间,即办理银证三方签约近7000户,占已办理三方存管股东签约总数的65%,存管资金达16亿元,在总行排名第八,发展“OTO”黄金及白金客户100余户。②加快战略转型。如交行作为首家综合经营试点银行,其正依托自身丰富的综合化经营经验,按照整体战略逐步采用设立或并购的方式,积极涉足其他非银行金融领域,如计划将湖北国投更名为交银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交银国信”);07年5月份,通过业务重组和整合原有的交通证券有限公司等业务的基础上,又在香港成立了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交银国际”)。目前,以交通银行为主体,包括交银保险、交银国际、交银信托、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交银租赁在内,交银金融控股集团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未来,交通银行必然将进一步整合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租赁等各类金融业务资源,提升产品交叉创新能力,深入挖掘市场潜力,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向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方向不断迈进。

目前、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尚处于由萌芽到快速成长阶段。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增加、金融市场的改革、监管体制的建立,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新焦点,随着外资银行的大批涌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也势必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未来几年中国理财市场一定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 绿色信贷

十报告提出,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在维持生态平衡、实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陆续出台了“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等一系列金融政策,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商业银行是主要的参与机构,“绿色信贷”成为绿色金融的突破口。

“绿色信贷”是指银行将促进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减少碳排放等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等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高污染、高能耗和高排放行业的信贷投放,利用信贷手段引导全社会最大限度地控制、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实践

我国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给予了积极的响应和支持,对环保产业优先贷款,支持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项目的开发。

1.绿色信贷政策不断完善

中国工商银行制订了《关于加强绿色信贷建设工作的意见》《关于对境内公司贷款实施绿色信贷分类及管理的通知》等多项制度,使绿色信贷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交通银行制订了《关于深化绿色信贷工程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见表1)。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贷投向政策指引》,明确对节能减排领域的信贷支持。招商银行推出《绿色金融营销指引》,推动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北京银行与ING集团签署“建设绿色银行合作协议书”,构建以“碳金融”为标志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深入推进绿色信贷业务。

2.控制“两高一剩”行业的授信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的统计,2010年,银行业对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余额占总贷款3.57%,较上年下降0.37个百分点(见表2),“两高一剩”行业贷款清理、退出力度不断加大。

中国工商银行在信贷政策中明确“扶优限劣、有保有压”的原则,对不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 。2011年末,中国工商银行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造船等7个产能过剩行业贷款余额为1429.75亿元,占境内公司贷款余额的2.74%,两年内下降0.4个百分点。

3.加大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

中国银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商业银行的节能环保项目贷款余额较上年增长18.07%,涉及项目金额增长1.71%,客户数量增长11.2%。

中国工商银行优先支持在新能源、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绿色信贷项目,中国农业银行大力支持以循环经济项目、节能环保工程、环保设备生产企业、污水处理企业为重点的“绿色工业”“绿色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2011年,中国工商银行环境友好及环保合格客户数量及贷款余额占境内公司客户数量及贷款余额的比例均在99.9%以上,绿色经济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3%(见表3)。中国建设银行绿色信贷贷款余额为219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88%(见图1和图2)。中国农业银行因环保因素否决贷款106笔,涉及贷款41.57亿元;支持节能环保项目1599个,贷款余额881.68亿元。交通银行以低碳经济、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为特征的绿色一类客户达1052户,授信余额为1235亿元。

二、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我国尚未确立明确系统的绿色信贷体系,而国际绿色信贷标准对我国商业银行也无强制约束力,因此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困境。

1.绿色信贷政策操作性不强

在现有的绿色信贷评级体系中,除少数财务指标是定量指标外,绝大多数指标都是定性指标。当企业环境风险发生变化时,商业银行由于缺乏量化的信贷评级,不能对企业的信贷规模做出动态调整。而且我国的绿色信贷政策多为综合性指导,缺少具体的评级标准,降低了绿色信贷的可操作性。

2.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低

企业面临的环境风险是商业银行进行绿色信贷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低,仅将重点集中在信贷投放前的资格审查环节,而忽略已经发放出去的贷款中的环境风险。

3.地方政府的干扰

商业银行是否对企业进行信贷投放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增长,间接牵涉到地方政府的利益。大多数“两高”企业是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地方政府可能会保护“两高”企业。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建议

1.有针对性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

商业银行要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简化贷款手续、完善金融服务,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限制类的增量项目,不提供信贷支持,对限制类的存量项目,若国家允许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整改,可按照信贷原则给予必要的信贷支持;对淘汰类项目,停止授信并积极采取措施收回和保护已发放的贷款;对允许类项目,要充分考虑项目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因素。

2.继续完善绿色信贷评级,提高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重点是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有机结合,探索出适合我国银行业的绿色信贷评级模型。严格贷前审查,不符合放贷标准的企业坚决不予提供贷款;及时了解绿色信贷投放的使用情况,并依据不同阶段的环境风险状况进行动态调整。

3.建立健全的社会制度

第一,改革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制度,将环境考核指标纳入其中,推广绿色GDP核算体系,改变以牺牲环境换取效益的发展思路,为绿色信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第二,完善金融部门和环保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使环保部门采集的信息能方便商业银行在信贷决策中的使用。第三,通过加大绿色信贷政策的宣传力度,使企业置身于社会舆论的监督下,同时督促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绿色信贷业务。

参考文献:

[1] 李宾.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大众科技,总第14卷155期,2012年7月.

[2] 毛安娜.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对策研究[J].金融教育研究,第24卷第5期,2011年9月.

篇11

关键词:资本节约 中间业务 零售业务 经济资本

银行是经营货币资金的金融企业,资本是银行生存、发展的基础。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高资本消耗问题日益显现。据测算,按照现有的发展模式,国内几家系统性重要银行在近4年内会有4000—5000亿元资本金缺口,相当于2011年股票市场融资总额(4377亿元)。显而易见,传统的高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国内商业银行需要顺应银行业改革发展潮流,践行科学发展观,走低资本消耗、高经济效益的资本节约式发展道路。

一、银行业进入资本节约式发展时代

(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为银行资本节约式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在经历了30年年均10%的高增长后,中国进入了经济调整和转型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可能放缓至7.9%。由此带来的存款增长的放缓、贷款增长的受限使得商业银行难以依靠高资本占用的传统的批发贷款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 资本消耗更低的中小企业融资、消费信贷、财富管理、信用卡等零售业务将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银行资本节约式发展提供了持续动力

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投资渠道的增多,银行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额的比重逐步趋于下降。同时,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获得实质性进展,净息差水平将不断收窄,贷款规模扩张带来的盈利增长赶不上加权风险资产的增长,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对后续的信贷扩张形成制约。银行需要利用有限的信贷扩张获得较高的收益。

(三)新监管标准的实施为银行资本节约式发展带来了现实压力

2011年5月,银监会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提高了银行资本质量和数量的要求,明确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分别为5%、6%和8%,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杠杆率不得低于4%。资本约束的强化制约了银行信贷增长能力,并引导银行优化业务结构,加大零售业务、中间业务等资本节约型业务的拓展力度。

二、国内商业银行资本节约式发展的现状

从理论上来看,商业银行要实现资本节约式发展,需要借助两条途径,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通过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二是提升资本配置水平,形成功能上从纯粹的融资中介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变,增长模式上由传统的追求存贷款量的扩张向以提供各种价值增值服务为主转变,盈利模式上从依赖利差收入向中间业务收入和利差收入并重转变。发展低资本消耗业务,要求商业银行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业务、零售业务、小微企业业务等低风险权重业务。提升资本配置水平,要求商业银行采用经济资本手段,精细化管理资本。

(一)中间业务

与国外银行相比,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国内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低于国际。国外平均在20%左右,国内银行平均在15%上下。二是中间业务品种少,覆盖面窄。中间业务以支付结算、业务、银行卡业务三大传统业务和咨询顾问业务、理财业务两大新兴业务为主。三是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与银行规模存在正相关性。2010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平均为18.61%,股份制银行平均为10.28%,15家大型城市商业银行平均占比6.27%,53家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平均占比为3.97%。

(二)零售业务

中国零售银行的蓬勃发展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传统零售业务焕发新活力。个人贷款逐步从个人住房信贷向个人汽车、个人综合、个人住房装修、个人信用、助学贷款等个人消费领域全方位拓展。电子银行快速发展,B2B、B2C等电子渠道特色产品不断涌现。二是理财业务实现爆发性增长。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达19176款,较2010年上涨71.40%;产品发行规模达16.49万亿元,较2010年增长1.34倍。三是高净值人群涌现引发零售银行分层拓展。私人财富管理在高净值人群中的渗透率正在逐步上升。四是创新零售银行组织架构,将小企业业务管理纳入零售条线。如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建设银行都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归属零售业务部管理。

(三)中小企业业务

自2005年以来,银行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六项机制”、“两个不低于”、“银十条”等政策引导商业银行加大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在政策鼓励、银行自发调整业务结构的作用下,各银行纷纷设立专营机构、倾斜信贷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截至2010年末,全国共有包括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在内的109家银行设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各银行纷纷开发“适销对路”的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

(四)经济资本管理

经济资本是指用于抵御银行各项业务非预期损失所需要的资本支持。2002 年,建行率先引入经济资本管理,建立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制度以及以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随后工行、农行、中行、交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纷纷跟进。迄今为止,国内绝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已经实施了经济资本管理制度和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激励制度,部分城商行也开始研究经济资本的计量方法和管理体系。

三、国内商业银行资本节约式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夯实资本节约式发展的基础

篇12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用卡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步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已逐步进入一个新的更为成熟的阶段。2009年国内银行卡发卡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新增卡量超过3.4亿张,截至2009年年末,累计卡发量超过21.4亿张,从卡种结构上看,信用卡发卡量在总发卡量中的占比达到8.5%。

从申办方面看,现在的申领信用卡的手续较几年前简化了很多。前几年在申领信用卡的时候,除了要提供申请人的基本资料外,还要出具加盖公章的单位意见。而现在,申领人只需提供自己的身份资料和收入证明即可。发卡银行按照程序进行一定的调查和核查后,就会批准申领人的申请发放银行卡。

从功能方面看,如今我国信用卡市场细分也越来越明显,信用卡的应用从原来的百货、保险、教育等逐步扩大到企业认同、城市认同、汽车、体育等领域。多数银行已经组建了自己的信用卡中心,所有的银行卡都按照市场化、产业化、专业化、公司化要求发行,细分市场越来越清晰。各家金融机构为吸引更多的客户,在信用卡的功能、个性化设计、服务、营销推广等方面也动足脑筋,使得银行卡各有特色,既方便了用户,也赢得了市场。针对不同的持卡人群体,不少银行开始提供不同层次的持卡人服务产品,如特惠商户、高尔夫订场、紧急救援、商旅预订、银联联盟积分等,以满足持卡人“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需求。还有其他银行的很多银行卡都有其自己的特色。

在信用卡风险防范方面,我国的个人征信系统已于2007年年初正式启动,现在正在逐步实现全国联网。这无疑是我国信用卡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据中央银行2008年3月7日于官方网站的消息透露,截至2008年底,央行征信系统已为近6.4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个人信用档案除采集在银行的信贷信息外,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个人住房公积金信息、电信用户缴费信息等均将被收录在内。 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已经影响到个人或企业在银行的借贷行为。企业或个人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前,征信记录的优劣已经成为各家银行考量该企业或个人有无偿债能力的一项重要考量指标。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的建成,不仅帮助金融机构防范信贷风险,也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有利于增强全社会信用意识。个人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将大大加强信用卡业务监管的力度,使得风险防范制度有据可依。

二、存在典型问题

但是,也不难看出,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信用卡从发行到使用,从风险防范到针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

1.发行存在泡沫现象

在发行方面,很多银行都给职员派发推销任务,他们错误地认为“用户数量”决定着银行“市场占有率”和“利润”。这样做的结果是产生“信用卡泡沫”,持卡数量和消费水平脱节。据一项业内统计显示,中国信用卡的激活率非常低,只有20%左右。

2.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首先,信用卡签约商户的网点还有待进一步扩大,“只收现金”的状况还是屡见不鲜。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刷卡环境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国内大部分的二、三线城市,除了在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商场和酒店可以刷卡消费外,可以使用信用卡进行消费的商户在总体比例上还是比较低的。

其次,在具体的服务方面还不够细致。比如在还款的规定上,某些银行应该本着从简从便的原则,多为持卡人考虑一些。某些银行规定到期还款日前必须归还全额贷款,否则差一分钱便所有消费从发生日起计算利息,条件非常苛刻。一些银行规定还款首先还取现部分,包括未在同期帐单上的取现。这样一来,持卡人不得不自己特意记录记账日以后发生的取现时间和金额乃至服务费和利息,然后在还款时加上这些金额一起还贷。这样不仅给持卡人增加麻烦,还容易出现计算错误。如果同时此银行又有上述第一项规定,而持卡人在还款时忘记加上不在帐单上但已发生的取现部分,就被算作未全额还款而产生很多利息。这些方面都是持卡人对银行的信誉及信用卡使用上的消极因素。

3.信用卡犯罪呈上升趋势

特别应该关注的是,我国信用卡犯罪的各类案件发案数量上升较快。从总体上看,我国信用卡犯罪呈现密集化和蔓延趋势。 国际犯罪集团操纵的跨境犯罪呈上升趋势。信用卡犯罪导致发卡银行、特约商户和持卡人风险损失逐年加剧。由于不少发卡银行、特约商户为抢占市场而削弱风险的防范制度,发卡审核制度有所放松,让不法分子乘虚而入。信用卡犯罪频发,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完善建议

1、加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防范

(1)关于发行

信用卡的发行至关重要,旨在平衡持卡人的流失风险和信用风险。审核过严,会使持卡人流失,从而使信用卡业务收入降低;过松,则面临信用风险的增加。随着个人征信系统的逐步完善,发卡机构可根据个人信用信息来执行相对应的审核标准。据麦肯锡咨询公司日前的一份调研报告称,我国信用卡要实现整体盈利需要到2013年。 而我国信用卡的总体盈利还远未达到预期标准,各银行间为抢占市场单纯追求发卡量而进行价格战。建议各银行之间应达成协议,放眼未来,在有效开拓市场的同时,应继续客观地按照合理的信用审核制度,切不可盲目为求市场占有率而放松审核标准。

(2)提高使用信用卡的安全性,降低伪冒风险。

首先,要尽快推行EMV智能卡,以取代现行的磁条卡,从根本上减少安全隐患。EMV是由欧洲国际支付组织(Europay)、万事达(Mastercard)、维萨(Visa)等三大信用卡国际组织联合制定的IC智能卡金融支付系统,目前正在全球积极推广。自2005年12月16日,工商银行在京推出了首张芯片卡以来,我国9.2亿张银行卡换芯工程正逐步进行。 各银行应尽力加快其发展步伐。其次,加强网络安全,建立和完善银行卡交易处理的计算机监控、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和处理各种异常交易情况,从而有效防范使用信用卡交易时有关信息的泄漏。

(3)加强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

目前,我国也已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与规章制度,如《电子签名法》、《银联卡密钥安全管理规则》、《银联卡收单机构商户风险管理规则》、《银联卡风险事件报送及协助调查规则》等。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深入开展及新型技术的出现,需要有关管理机构及时完善与建立配套的制度规范。

2、进一步提高信用卡的服务质量

持卡人和特约商户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本源。在现今十分激烈的同业竞争中,争夺新客户的竞争愈发激烈,倘若再发生老客户流失的情况将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有效的保持维护与现有客户的良好关系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银行的服务人员应时刻记住:客户和银行联系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或是及进行咨询,并且希望银行的服务代表能够给予足够的关心。

3、引入竞争,加快联网

尽快引入竞争机制是进一步扩大商户网点的关键。特约商户扣费率高成为扩大网点的一大问题。2003和2004年,上海、成都、深圳等城市就发生了商家因为银行卡刷卡扣费率太高而集体拒绝银行卡消费的“银商之争”。国外对银行卡组织结构和管制的研究表明,只允许一家银行卡组织的存在不是最有效率的。而且,银行卡组织间的竞争会降低商户扣费,使更多商户接受信用卡。同时还能促进银行卡服务质量和提高系统安全性有促进作用。美国的银行卡市场中,就不但拥有维萨和万事达这两家开放型银行卡组织,也有运通卡等封闭型银行卡组织。由于存在几个银行卡组织,消费者为了能在不同的银行卡组织的特约商户处刷卡消费,就需持有几张卡。同时,也可防止因为一家银行卡组织中断而陷入被动。而美国持卡消费率高的原因也正是因为多家银行卡组织开展竞争,提供便利的结果。中国银联作为银行卡产业中惟一提供全国跨行信息交换的银行卡组织机构,在银行卡发展的初期,有一定的必然性。但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技术的进步,

若不改变其垄断地位,就将损害银行卡产业的整体发展,影响信用卡产品服务质量的改善和服务收费的降低,损害全社会的福利水平。

因此,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加快完善国内联网和国际联网的步伐,更方便外国消费者在中国消费以及中国持卡人在外国的消费。银行也会在提供更便利服务的同时,赚取更丰厚的利润。

总之,我国信用卡的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同时也充满挑战,要解决制约我国信用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要不断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用卡发卡行的规范管理,提高信用卡联网的技术手段。相信随着我国信用卡的用卡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国信用卡业务的新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上海《青年报》2008年1月22日

2.陈琰 《京华时报》2008年03月08日03:24

3.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2007年6月9日

4.尤越 《国际金融报》(北京) 2005-12-19 02:37:00

5.殷建 《对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的分析》2006.09.28 11:09

6.宋菁 《 新快报》2008年3月17日 10点53分

7.王琛《从中国银联系统中断看金融支付安全》信用卡目录•中国金融家首页 2006年6月9日星期五

8.郭毅 哈尔滨法制网

9.邢征宇 陈维民 李珂《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浅析》―《海南金融》2005年第9期

10上海《青年报》 2008年1月22日

11《京华时报》记者 陈琰 2008年03月08日03:24腾迅网载news.省略/a/20080308/000300.htm

12记者郭毅 法制网哈尔滨 2008年1月14日

13《 新快报》宋菁2008年3月17日 10点53分

14 《国际金融报》记者 尤越 (北京) 2005-12-19 02:37:00网易网载biz.省略

15邢征宇 陈维民 李珂《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浅析》―《海南金融》2005年第9期

篇13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市场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大量出现,对我国的金融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由于自然法则的存在,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营销日益重要。我们一定要在充分了解金融环境以及自身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与当前环境相适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市长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现状分析

(一)人们的营销观念落后。

金融企业的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对金融营销的落后认识,他们认为营销就是推销,或者只有营销部门才负责金融产品的营销,与旁人无关;市场营销等同于广告促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金融企业之间不能做到有效配合,不利于营销工作的完成。

(二)金融产品缺乏以技术为支撑的品牌。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的营销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一些具有创新思想的金融产品被相继推出,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丰富,银行产品的种类增多,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多种需要。可是,这些增加的产品种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以模仿为主,依靠技术为支撑的产品相对缺乏,品牌产品更少。这说明,商业银行等还没有形成对营销市场的准确研究,也没有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营销行为。

(三)没有充分发挥价格的真正作用。

在多种营销手段中,价格是最重要的一种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可是由于受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价格因素没有真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尽管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多次进行利率调整,并且已经开始把民众的储蓄意愿以及资金供求等因素考虑在内,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没有出现同时兼顾宏观调控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具体要求的市场利率,这制约着商业银行能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营销策略。由于没有出现市场化的存贷款利率,以及某些服务项目部收取任何的费用,商业银行面临的价格营销范围很窄。

(四)现行的营销组合决策性不够。

纵观商业银行的广告促销手段,尽管形式多样,广告资金投入也不少,可是成效不大。广告缺乏说服力度,没有达到强化题型的效果。产品营销人员所做的营销内容单一,多属于存款类产品,面对的营销对象范围较窄。从营销推广的角度分析,营销人员的大部分营销行为属于无差异营销,不利于客户对金融产品树立起品牌意识。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更新营销观念,把顾客需要放在第一位。

通过分析银行业营销状况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明显不及成立时间不久的股份制银行,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历史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新成立的银行自开始就具有最新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强调顾客需要,也就是说所推出的产品不仅要有良好的质量,而且要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注重金融创新,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最近几年,人民银行连续执行降息政策,使传统业务中的利润非常有限,资产固定收益持续下降。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商业银行要想获得良好的市场营销,必须要注重金融创新。只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才能扩大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当前情况来看,中间业务是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内容。所以,商业银行可以在遵循技术为先、服务对象差异、功能差异、兼顾多方利益等原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开展能体现高收益、高科技的中间业务。这些中间业务要突破代收代付的限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要不断延伸,发展方向重点侧重于帮助客户理财、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等。

(三)科学制定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

客户能够对某一银行产品感兴趣,很大程度依赖于该银行产品的服务收费标准。当前我国利率市场正处于改革发展变化的重点时期,因此银行产品在营销中的合理定价影响着产品能否获得客户的接受。银行除了要重视产品在市场中的上市期限和性质之外,还要注重其他营销策略的制定。银行在充分考虑产品的成本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可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银行在确定利率以及收费标准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便及时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使产品的竞争力达到最大化。

(四)灵活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提高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认识度。

促销从本质来看是一种说服沟通的手段,目的是使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促销能否达到目的直接决定着营销目标的实现。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自己产品的特点,确定能够满足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银行的广告手段必须符合产品的实际,不能做虚假宣传,满足客户的品位。银行所使用的宣传媒介应该是人们经常关注的,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情感类的广告来提高银行在目标客户中的认识度,把银行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人们。

三、小结

促销手段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促销目标因素、市场因素、产品类型因素等,此外,各种促销手段应该充分配合,协调使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3班)

参考文献:

篇14

一、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宏观环境

许多实力雄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国内商业银行因缺少创新和规模相对小,竞争中处于弱势,只有发展投行业务才能加强竞争力。

(1)是中国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必要补充。金融改革在取得了成就的同时还存在众多的不足。中国经济结束了高速发展进入中高速的新常态,更需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完善。近年来中国一直以中介贷款为主,证券融资为辅。融资结构不合理,资本市场弱小致使金融市场发展落后。

(2)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面临考验。国内银行普遍存在问题是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利息收入,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其201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94.43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为1094.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78.5%,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9.7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4%,主要是手续费的增加。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与美国商业银行的相比明显偏低,且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主要来自手续费,充分说明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手段单一,很少创新开拓投行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运作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多是借鉴国外已经成熟的发展经验,相应的业务部门成立和运行的时间较短,受制于金融监管环境,主要是通过与证券公司合作的方式实现,如银证转账、基金托管、证券、资金合作和买卖部分债券业务。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和监管的规范化程度提高,商业银行可开展的投行业务逐步增多。

当前招商银行的成绩还是可以的,据招商银行公布的2015年第一季度季报显示,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16%,国内全行业净利润增速跌倒个位数的情况下,招行净利润增速仍维持15.22%。其一季度营业收入507.47亿元。其中利息净收入333.89亿元,同比增加22.22%。其中手续费、佣金及其他中间服务净收入,同比增加49.23%,且主要来源于除手续费外的财富管理、基金、债券业务等中间服务,这些服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首次突破30%。总之,当前中国商业银行借鉴国外经验开展的投行业务,为其进一步拓展投行业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领域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宏观环境所限、自主创新能力和意愿不足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许多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投行业务增长潜力有限,但当前由于市场过度泛滥,造成基数过大。基数过大就会导致许多情况的变化,如盈利模式、组织架构、经营理念和市场需求等情况,情况的变化会增加投行业务收入跃升的难度。

(2)涉及投行业务的产品种类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现有的投行业务无法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需求,投行业务产品大同小异,使得行业内竞争较弱,难以形成良性竞争。且这种结构很脆弱,一旦受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会带来大规模的波动。中国的宏观环境转弱,政策监管严格。受经济下行和企业业绩低迷的影响,部分企业投融的计划不断徘徊,投融意愿较弱。国家政策监管日趋严格使得财务顾问业务发展缓慢,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压力下,利率下调,但有些银行职员为了业绩,却巧立费的名目转嫁给客户。

(3)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不适应投行业务发展。虽然投行业务快速增长,但是一些银行至今尚未真正配备专职人员,而是由从事其他业务的人员兼任,人员的非专业化,难以提供给客户高质量的投行业务服务。

(4)国内银行投行业务增长空间巨大。一直以来,中国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来自存贷款利差较多,非利息收入较少,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因此,中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就是努力拓展创新投行业务在内的中间服务、逐步提升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

四、中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