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范文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1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篇1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状况

1、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虽然我国一直强调要实行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依然是主流,学生仍然有做不完的作业和没完没了的考试,小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在日益的增加,光凭“减负”的口号也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有的小学生们对小学数学这样需要极其费脑力的科目产生了厌倦心理,而这种心理导致的直接影响就是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下滑,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就是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与教育教学的强迫性之间的抗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老师们往往抛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谈,只是“填鸭式”教学,虽然也有一部分学生是喜爱数学的,但是从心理上排斥数学、讨厌数学的人也不在少数。如何满足所有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成为每一位数学老师应该关心和解决的问题。

2、老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所偏倚。在小学数学教育的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存在着一定的教学倾向,他们往往比较注重精英教育,对于那些对数学本身的学习兴趣特别大,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关注程度比较大,这种精英式的教育虽然会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它也在某种程度上自动摒弃了对那些普通水平的学生的教育教学,这与传统的大众教育是不相符的。那些得到关注的学生受到重点的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也会一直的上升,而那些不被关注和重视的学生因为受不到老师的鼓励和赞许,有可能会对数学课产生反感的心理,学习成绩自然也提不上去,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上的两极分化,直接影响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质量。

3、数学教育上目标的期待与具体执行有差距。好多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或是教育局出台的相关的教育政策其本身是比较好的建议,但是这些目标和建议如果不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的话,又因为受到各种因素方面的限制,最后是取得不了显著的教学成果的,有的专家的建议没有那么大的可执行度,最后学校和老师们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又进入了原先的教育教学的循环模式。

4、教育教学目的具有纯粹的功利性。我国教育环境总体上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这种背景下的教育肯定含有一定的功利性,家长和老师们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和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拼命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还有的家长为学生报名许多数学兴趣的培训班,但是学生们的兴趣受到了一定的忽视和限制,没有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这样的教育具有特别强的功利性,虽然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有时候反而会产生相反和负面的教育教学影响,这给学生本身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给学生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小知识题,让学生们去积极寻找和探索数学的原理,讲一些以前大数学家们比较励志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获取于自身有益的正能量。家长们给孩子们报数学兴趣班之前要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自身的兴趣点所在选择适当的培养机构。

2、按照有教无类、因地制宜的原则教育教学。针对有的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有所偏倚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改变这种情况。老师们要同等的对待所有的学生,对于那些数学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给予鼓励的同时也要告诫不要骄傲,而对于那些对数学已经失去兴趣的学生要加以正确的鼓励和引导,鼓励他们不要气馁,只要努力认真的学会取得好成绩的。同时,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教学,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交流,以便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他们的兴趣点适当的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提高小学数学老师的水平和修养。有的学校的小学数学老师没有比较高的职业教学水平和本身的素质修养,这也影响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在引进小学数学老师的过程中必须进行严格的考核,保证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在实际教学中的完全发挥。另外,学校应该定期的组织对小学数学老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老师们平常也应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多看一些专业的书籍,主动要求参加一些课题的研究,在锻炼中成长,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广泛的传授给每一个学生,争取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

4、教学不应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数学这门学科是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快速学成的,欲速则不达,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教学,抛却比较强的功力性,保证学生们的知识理解和吸收的能力和效率。不能因为一味要提高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就一时给学生们灌输大量的小学数学的理论知识,因为小学生处于这样的成长时期,虽然有着较强的记忆力,但是理解力方面还需要老师和家长们耐心的进行引导。因此,老师们不要过多的给小学生们留一些数学练习题或者作业,让学生们在一个比较宽松的教育教学的环境下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篇2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时整个教育教学当有着非常重要的分量,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代替的一门基本学科。它通过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同时,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散发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现如今知识的更新加快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正确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呢?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

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是一个急需解决并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的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缺少这种意识。主要表现在书本上的东西无法运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他们认为数学就是教材,只是一门学科,对生活没有上面帮助,无法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无处不在。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错误观点?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四点着手:1.注重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2.注重把数学知识教学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3.运用数学知识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4.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模型。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习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来使学生明确到学习的有用性,培养他们学习的需要性,有了需要就会有学习的兴趣。而教学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最直接的关系。因而,在数学教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社会和学校提出的客观要求与期望变为学生自己内在学习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改变被迫学习,变成自己主动学习。那么我们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1.巧设导语,引发兴趣。2.动手操作,提高兴趣。3.精选练习,发展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不是说一定要学好数学,而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当中同时还包括了其他的一些,比如说比较能力、抽象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所有这些都与培养良好思维品质密不可分,发展和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一般要经过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阶段。

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就小学生而言,它的一些教材上的概念和介绍都很抽象,给小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有一定困难。那么,老师可以通过让他们动手操作一下可能效果就大不一样。比如三角形可以用纸折出来,然后动手裁下来,只有做到手脑并用,可以获得直接感性知识,并建立起清晰鲜明的知识表象,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故动手操作只有与思维紧密练习起来,才能促进感知转化内部智力,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本领意义,也有效地锻炼了学生之创新能力。

五、授课内容要推陈出新

目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师的讲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师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后再备课,不已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应该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为出发点。老师务必要做到这几点:1.方法的创新。可以采用设问法、联想法、动手法等等。2.目的的创新。要根据教材内容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目的和要求。3.过程的创新。设计时可不循旧规,对如何导入新课、如何讲授新课、主要环节如何处理进行创新设计。

六、教学要坚持全面性

素质教育应该是面向全校全体学生,不仅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求整体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自由、全面充分的发展。因此,老师在教学当中应该时刻注意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比如对于数学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老师应该多些耐心,多些关照,课上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给予他们上台发言的机会。个别的可以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熟悉教材,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信心。而对于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优等生,老师要尽力创造机会和条件,给他们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智慧的舞台。

七、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

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由于受几千年师道尊严封建思想的影响,我们国家自古以来基本上是把教师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地位是绝对不平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成了绝对的权威。因此,要想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人。要构建师生平等、民主、亲密的关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必须首先爱其生,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不管是问问题还是与学生交流或是评价学生都应是以平等的口吻,不能够区别取代,要让学生感觉你既是老师有可以是朋友。

八、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是小学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育教学当中中,数学老师应当充当好老师、朋友的角色,不仅在学习方法上教会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解题学习,并通过朋友的身份来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学习心理和成长心态。与学生关系融洽,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积极、向上、乐观、创新的态度去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同时提高数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技术含量,有效的开展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作者:方慧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镇河坪小学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156-01

数学教学看似繁琐,实则乐趣无穷,感受神奇的数字游戏,感受变化莫测的数形转变,感受不成功便成仁的严谨性。而小学教学考察的不仅仅是简单数字的算法,更多的是智力的开发和和心态的培养,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衷。

一、小学数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过于单一化

现代小学教育基本处于加减乘除等一些简单运算,每天做着重复事,缺乏创新性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仅仅局限为任务型教学,以纯粹的任务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小学数学既是一种科学学科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曾有人云:数学的世界没有可能,还好,一般这类字眼,小数点的差异也会导致结果的全盘否定,可以看出数学的严谨和规范化。

过于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会使小朋友对一项新知识新学科产生厌倦厌学思想,从而导致教育效率的降低,大脑开发的失败。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字教学热情,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其具有一定对数字的敏感性能力,会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现教育制度责任制的制度下,在社会竞争压力下,众多小学教育一味的重视学生数字学习的能力,不考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兴趣特点的开发,导致中国教育制度存在“肯德基”式模式,单一化,不注重个性培养。

小学数学教育系统缺乏对学生正确心态培养

遇事心态的波动度,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皆体现其对心态把握控制的能力。心态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之内在根本,好坏的心态会决定其喜怒哀乐的变化波动,反应内心真实想法。现代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状,既教师尽力把所要教学的任务知识点传授给同学,并针对相应问题做出解答,尽管也会采取不同教学方式,但收获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为其忽略学生学习心态教育,把被动性的知识点想的太过主动化。心态是对学习接收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相传,地球上最聪明的犹太人教育小孩的方式是让其舔一滴滴落在圣经上的蜂蜜,面露虔诚之色。这是一种文化的形成,一种心态的培养。

社会教育制度对小学教育的侵害

“你家小孩今年期末考多少分”这是中国人最常问到的一句话,“你家小孩在学校过得舒服吗”这是美国家长常问的。中国人喜欢以点代面,总认为一个阶段好,以后才会好,缺乏一种能输能赢的大家风范,导致攀比现象的层出不穷。现今教育制度规定小学要取得多少成绩要求,规定的量化管理系统使教育压力逐级下压。

美国先进教育系统小学老师到大学老师学历是逐渐递减的,可能小学教师是研究生,博士生,美国重视学生自主创新完善能力,自我思考判决能力的培养,不会以量化的要求去衡量,重视思维的发挥和想象能力。而中国却与之相反,限定思维方式,令思维较早固定得不到扩散空间。

二、小学教学的对策分析

1、教师要传授正确教育方式

现阶段在中国教育机制和社会经济特定发展下,中国的教育停留在任务教学的阶段。著名学者赫尔巴特说过“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 教育是长久之道,并非短时间追求成绩的高低,打破过去以成绩来衡量个人发展的迂腐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扮演着学生发展道路的导师。

如何去除迂腐,传授正确教育方式?首先,因材施教,从过去的以老师教学为中心改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学者认为迂腐的任务教学会使学生大脑机械化,而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思维任意扩散的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自我价值观的保证,是学生成长道路上极为重要的教育形式。

其次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将数字化教育夹杂在游戏中开展任务教学,或在学生接受能力强的方面掺杂教学任务,将传统任务教学个性化,分散化,便于学生吸收与掌握。再次老师可以将数字知识现实化,故事化,通过讲故事这种小朋友喜爱的情景模式将数学教育贯彻其中,起到寓教于乐之目的。众所周知,当我们神经处于放松阶段时吸收知识最快,好比海绵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会吸收最多养分。即达到任务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热潮,形成主动吸收模式。

2、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之心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态养成非一天两天。心态是一切事情之根源,伴随人的一生。学生心态养成一方面通过自我认知来培养,另一方面通过外界引导来培养。但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学生处于“原生态环境”中,这段时间学生心里波动很大,自己的言行举止会受到外界干扰,很少有学生能做到自我认知。因此,外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效 教育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34

小学数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及质量,我们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体验再创造

弗赖登塔尔说过这样一句话:“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正确方法之一。”作为教师,应引导并且帮助学生实现再创造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直接灌输现成的知识。经过实践研究证明,学生如不能再创造知识的话,他们将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学习内容,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例如,学习“分一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不仅应让学生学会1/2,而且还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3、2/3等分数,使学生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再创造知识,从而深入了解、掌握知识。教师还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应教会学生在读书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在哪些地方需要圈出知识要点,什么时候应该动笔,需要重点标记哪些知识点等,从而引导学生多提出一些质疑,多向教师提出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合理应用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教师大多是通过讲解大量的知识,加上反复练习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并未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未注重引导学生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灵活性、活力不够,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率自然也相对比较低下。为此,教师应积极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生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四边形”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学习。制订一个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探讨四边形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等。其次,教师应要求学生学会绘制四边形,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掌握知识。学生在合作交流学习时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认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各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可以向学生直观、形象地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效果很好。

三、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的弊端主要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没有结合学生个体之间不同的背景、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基础等制订可行性高、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这样并不能使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真正学习、收获知识,而有的学生可能觉得学习难度比较大,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成就感,因此丧失学习信心。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以及学习背景等方面对学生合理进行分层,采用分层教学法优化配置各种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及效率。例如,教师平时应多观察每一个学生,多与学生交流、沟通,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以及学习成绩等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分层标准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划分成高层、中层、低层三个不同层次。比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相关内容时,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低层次学生而言,主要教学目标应该是夯实他们的基础,指导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最后教师再布置相应的课后练习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篇5

关键词:创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数学一直是许多学生的学习障碍,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它的一大难题,需要数学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手法上进行创新,满足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和期望。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

1.教学目标的设定

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改变传统的以传授具体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思路,注重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数学教学的目标。

2.对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传授书本上基本知识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接受和学习能力,引进生活中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定,除了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外,还要注意学生的需求,可以进行“问课”,向学生寻求学习的意愿和要求,询问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将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完善和补充,保证课堂时间得到充分利用。

二、教学手法的创新

1.改革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保持课堂的活泼、生动,激发学生的热烈讨论、积极发言,那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师对数学教学的课堂进行创新的目标。

要改革数学课堂氛围,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改变僵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为学生的学习利益考虑,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教师在讲完相关的知识后,将准备好的与课内知识有关的课外或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讨论的组合可以是学生就近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组。在讨论期间,允许不同组的学生自由走动,交换观点,而不必强求纪律,束缚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此外,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要多设计新鲜的、有趣的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和讨论热情。防止问题过于抽象或理论化,使学生疲于理解,无法展开讨论。

因此,无论是学习氛围的营造、课堂纪律的放宽还是问题的设计,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改革课堂模式的前提。

2.改变教师角色,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课堂上的主要关系,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教师的课堂上,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更强。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对他们的学习心态影响极大。因此,教师要注重改善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防止学生因害怕数学教师,转而害怕数学课,影响到小学数学的教育教学。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转变自己的角色,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参与者,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提问,在学生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给出耐心的解答,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觉得自己得到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此外,学生在无法回答教师的提问,或回答错误时,教师也要避免一味地惩罚,而是要对学生细心引导,使他们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这样会使学生对错误理解更加深刻,避免再犯。

而课下,教师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关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将教师当作朋友,有利于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的喜欢转移到数学课上,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3.组织多种教学活动,丰富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个性,使得纯理论式的数学教学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需要更多直观的、易于理解的教学活动的支持。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难题提出来,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寻找更为合适的答案。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和学习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难题,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展示,以增强学生对几何结构的理解和运用。这些都有利于创新数学教学,丰富教学手段。

总之,创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法,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对数学教学意义重大。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更需要学校和学生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更加卓有成效。

篇6

〔关键词〕小学数学 赏识教学

1 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

1.1 赏识教育的缺失使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缺乏自信。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数学有困难,长期处于家长或者教师的批评之下,对学习越来越失去自信心。作为小学生,自己的行为或语言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赏会感觉到非常的高兴。这种受关注的感觉会让学生乐于做家长或者教师喜欢做的事。

1.2 在小学数学的教育过程中,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小学数学是一门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学科,对于一部分抽象思维比较差的孩子,学习数学就会显得有些费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未必能够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表现出一系列的优点。当学生的优点呈现的时候,教师要能够适时向学生表达赏识,此时,学生非常容易便被激发起一种积极状态。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计划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赏识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一起积极学习数学的学习氛围。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赏识教育,要对学生给予肯定,时常鼓励学生。作为教师,其必须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坚持唯物主义辩证观,从两方面来看待一个学生。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活动,要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鼓励那些喜欢数学却不敢发言的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数学基础稍微薄弱些的学生。教师通过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能有效地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 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赏识方法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赏识方法。在对优等生的赏识教育中。教师要针对他们的聪明、成绩好进行赏识,尤其要在他们解答出较难的问题时进行表扬,这样可以给他们极大的自信心进行更深一层地学习:对中等生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针对他们认真、努力的学习态度进行表扬。鼓励他们继续坚持这种学习态度,相信他们最终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对后进生进行赏识教育,教师要针对他们学习上的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进行表扬,还要注意挖掘他们身上的其他优点,让他们不自卑,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我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学习成绩不好,因此就非常自卑,觉得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他写的粉笔字很漂亮,就经常让他在黑板上抄一些例题让同学们做,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是我发现他上数学课时比以前更认真了,课下也经常向我或是其他同学请教数学题,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人也变得开朗了不少。

4 把握有度,操作恰当

赏识性语言对学生评价要适度、真挚,眼神要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要轻描淡写,也不要过分夸张。有时在完成教师要求的学习任务时,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差异和思维模式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学习水平要求。对那些完成作业练习经常出现错误和不积极的学生,要以鼓励、培养其自信心为主,让其融入课堂中。对调皮的学生要以引导为主,以纠正其不良习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恰当使用赏识性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数学观察判断能力、数学知识点的运用整合能力,能够扩大课堂参与面,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的先天气质、性格、习惯、素质等对教学的影响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5 加强家校联系,并采用不同的方式建立优点卡

5.1 教师要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现在的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如别的孩子聪明,常会揪住孩子的缺点不放。长此以往,学生的缺点被无限制放大,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消极。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开展赏识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优点卡,并通过优点卡及时和家长沟通,取得家校一致的联合激励性教育,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5.2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建立优点卡。教师可以建立优点卡,鼓励学生能够正确认知自己,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进步或者好的表现记录下来。或者将班内学生进行分组。由同学们将观察到的学生的优点记录到优点卡上。当周一班会的时候,教师在班里公布。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学生的教育方式。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赏识教育方法进行教学,除了能有效活跃教学课堂之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不同领悟能力学生在相同的氛围中一同学习和进步,真正实现新课标规定的学生主体性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学会充分融合当前的教学环境,确保赏识教育能够与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更好协调,为新课标的真正实现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寿业青,丁红.赏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4).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08-01

一、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

1.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现状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除了数学课程标准内容更新的力度较大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主体性被激活了。在传统教学中,是教师忠实执行教材,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相对狭窄,课前预设方案比较周到,通常足以应付。现在,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得到了体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加上学生知识的来源渠道更为丰富多样。于是,学生质疑问难、节外生枝的频率与教师素养缺失的显露同步增长。

2.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提问的现状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手段之一。课堂中提问的常见模式为“问-答-评”三个环节。然而,课堂提问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提问的不科学,同样也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是对目前存在现状的分析:

3.课堂提问模式单一

提问“量多质差”:部分教师经常会采取“群众式”的回答模式,比如在讲完一个问题时,用“是不是”、“对不对”之类无思考的模式来提问,价值不高。还有部分老师分不清要点,总是漫无目的的提问,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4、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是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每位教师都承认自己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明确了,然而这远远不是我们教学任务的全部。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学、要怎样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更应该学会做人。这一问题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老师每节课只是在力求完成教材的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表现为教学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学中的教师中心化。一节课中教师的说话、活动时间占了课堂的一大半,为板书而板书、为演示而演示的现象也不少见。反映在教师的态度上就是生硬急躁,为教学而教学。上起课来就忘了自己的行为态度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殊不知教师在行为规范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要比所教的文化知识重要得多。教学中明显地反映出是学生在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教师在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进对策

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师生关系是活动中的基本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进行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一位教师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XX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更加融洽。另外,教师还应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需要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

2.重视情感的感染与激励。教师的感染力就是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以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去影响学生,同时又要以自己的感染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主体。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孩子在少年时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具有探索知识的潜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必须适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方式,提倡活动式、启发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活动中,要解脱孩子的思维空间,使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自然,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兴趣,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4.提供数学实践活动,形成创新思维策略

掌握创新思维策略,犹如我们创新能力培养的钥匙和有效途径,而多样性数学实践活动,正是培育创新思维的土壤。换元思维要求有深刻的洞察力,一眼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曹冲称象就是运用了换元思维,曹冲通过仔细观察后发现石入船沉与象入船沉的道理一样,就把称象体重的问题转化为称石重的问题。利用类似的道理我们在讲完圆柱、圆锥、球与方体的体积公式以后,教师可留一道思考题,怎样测量出茄子,葫芦的体积呢?你有几种方法?有没有简单的方法?我们这样换一角度来解这道题就迎刃而解了。

5、利用迁移规律,举一反三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都能迁移。小学课堂中的变式训练,就是从模仿一题多解再到多题一解,即教师指导学生做一道习题,不满足于求出答案,而是举一反三,把此题目相关的问题或结果尽力找出来,再进行举一反三,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升华,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6、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身的探索活动才可能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学生己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

创造性教学表现为教师不在于把知识的结构告诉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结论,在于帮助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7丰富自身的学科文化底蕴,切实加强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巩固与提高。一方面, 对于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的运用及应用题等方面,教师先要建立一个牢固扎实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对于要为学生建立一个怎样的学科知识结构应也应先从整体上先有一个把握,即尽管教的只是一个年级,但不能只了解本年级的学科知识体系,而应该先从整体上对各阶段的知识都要把握,对于本学科所要教学的概念、公式、方法、公理等应有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即密切“知其然与知其所以然之间的联系。”

三、总结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他的研究要通过一定的实际教学经验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及为之来展开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索,同时,要想深刻扎实理解一个数学原理,必须知道他的推倒过程和思路,所以,要学会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积极听取学生意见,从而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篇8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加强训练,要求学生从当前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学习当中的小知识点开始做起,坚持不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此环节中,注重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小学生有着较强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比较学生当中,谁的作业写的认真,谁的笔算速度快,谁的口算较为准确,通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手、口、脑并用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勤于动手、灵活表达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动脑,主要是让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在获得一些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就是让学生去做,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实验、解题等手段,掌握知识、掌握数学学习规律。动口,主要是让学生去说,让学生围绕着某一命题或者某一数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这类探讨性的思维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环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情感、有理想的生命个体。教师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人物,而只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掌握相关数学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讲解《圆的周长计算》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测量出大圆、中圆、小圆的周长。在学生采取“滚动”的方式进行圆周长的测量时,笔者问道“,圆形的游泳池可以滚动起来吗?”于是学生经过思考,想出了利用“绳测”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于是笔者又进一步问学生:“倘若将白色小球系在绳子的一端,然后将小球放置空中旋转,那么绳测的方法还管用吗?”经过实践发现,以上运用的“滚动”和“绳测”方法,都有着局限性。因而笔者又追问,“那么能不能探寻出圆周长的运算法则呢?”学生们又开始努力思考,然而发现了“圆周长=3倍直径”的规律。通过这样的层层设问,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新知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一个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尊重学生,注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热爱、信任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利用和善的微笑、热烈的赞美,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教师要尤其减少对他们的批评,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多种平台,让学生能够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努力学习。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能够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三)交给学生学习方法

篇9

小学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所以,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下面,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小学数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

一、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新课程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新教材已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课本的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在生活中选取了许多学生熟悉物体。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四人一袋,问学生想不想知道里面装了些什么?这样一来,既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倒出袋子里的东西后,我便又一次利用儿童好玩好动的天性,说:“你们看一看,又摸一摸,会发现什么?”这样进一步激起了学生参与操作的热情,从而达到了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的目的。另外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同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使学生学会共同生活,能力和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在交往互动过程中,能使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表达,能更多地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更新观念寻求新的教学策略

强化习惯,为数学学习保驾护航。习惯好坏对孩子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好习惯小到取得一个好成绩,达到受益终生,坏习惯则开领孩子走向懒散,马虎的深渊,越陷越深,所以,良好的计算习惯,作业习惯,补错习惯,做题习惯,等仍需不断加强,巩固,使孩子从细节做起,从基础做起,为学好数学取得好成绩打好基础,保驾护航。如果每天重复做一件事情,会很厌烦。学习也是一样,每天总是一种学习方式,学生也会厌烦,导致厌学、学习成绩大大降低。同样的知识,教学方法经常改变,小孩喜欢新鲜,学习兴趣就会明显提高,有了兴趣,就有了力量,学生的主动性就能得以发挥,效果事半功倍。

例如,小组合作式教学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但无目的、无针对性的、无必要的小组讨论,学生毫无兴趣,甚至有时趁机会聊天。这就需要教师创设小组合作的机会和条件。我在讲“统计初步知识”一课时,有一个内容是让学生数出一分钟四种机动车通过情况。我创设了一个情境,对学生说:“公路局长让我们帮助统计一下南口路段一分钟机动车通过情况,让同学们看录像,进行统计。”统计开始了,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认真地进行统计,可是,当汇报结果时,几十个人几乎没有相同的数据。同学们主动找原因,找失败的根源。当他们正急切的时候,我说:“看来这任务很艰巨,我通知公路局长一声,就说我们没有统计出来。”这时同学们异口同声坚决地说:“不行,您能不能把这个录像放一遍?您能不能让汽车放慢速度?”当排除这两种方法后,有学生站起来说:“我们可以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进行?”话音未落,同学哇地一声惊叫,不等老师说话他们自动地去组成小组,立即分工,那种积极主动、团结合作的氛围,真的难以用语言表达。通过合作,统计数据获得了成功,同学们各个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同样是小组合作,在老师的命令之下的合作与自发的合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同样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总之,我们要研究学生、理解学生,才能适应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借助媒体教学启发学生心智

篇10

一、教育应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

受教育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差异,比如智力水平的高低、性格的内外向、学习方法不同,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这一点,了解各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能只针对成绩中上等水平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还应当帮助中下等水平的学生找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给予专门性的指导。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享受平等的教育,所以,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维护学生的这种权利,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笔者这里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数学老师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

笔者班里有个X学生,她平时学习非常努力,不仅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数学作业,还主动买数学辅导资料进行练习,但令人不解的是,X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是提升不了,每次考试都是中等偏下水平。这也使得X学生非常的苦恼,并开始厌倦学习数学了,后来笔者问她遇到什么问题了,怎么成绩总是提不上去,她向我诉说了心里的郁闷,认为自己太笨了,可能真不适合学习数学。笔者一直坚持认为,任何一个学生只要掌握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成绩一定会达到中等偏上水平。后来,X学生就成为了笔者重点关注的对象,经过对其一个月的仔细观察,笔者发现她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在学习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导致了效率的低下。找出症状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谈话,告诉她成绩不好的原因在于注意力不集中,看书过程中一会收拾书桌、一会转动钢笔、一会又和别人说上一段。看似花了很长时间在看书,其实真正有效的时间很少。X学生听了后,终于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并开始改掉那些不好的毛病,在笔者的帮助下,现在她的数学成绩已经名列前茅了。

二、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一味的向学生说教,命令式的告诉他们做事、做题时应如何认真,而是用情景教学法,把学生引入到一个生活里经常见到的情景中,然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陷阱,不认真的学生就会掉进去,这个时候教师再告诉他错误所在就更具说服力了。笔者以自己的经历,在此举个例子说明。

一次数学课上,笔者给学生出了一道非常接近生活的数学题,题目是,十一国庆节,呼和浩特昭君墓游览门票推出了两种优惠方案,有6位家长带着3个孩子去旅游,问应该选择哪种方案最省钱?A方案:成人60元/人,儿童35元/人。B方案:团体购票(5人以上含5人),50元/人。一部分学生很快将A、B两种方案进行了对比,采用A方案将花费465元(即6×60+3×35),采用B方案将花费450元(即9×50),所以应该采用B方案购买门票比较省钱。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仔细阅读题目,而是凭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采用两种方案结合的方法最省钱,理由是6×50+3×35=405元。对于不认真读题的这部分学生,教师不应该直接给予否定,否则将禁锢他们思考的自由。笔者采用的教育方法是,向他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小和尚和一个尼姑师傅比赛打坐,在一炷香之内不说话的那个人就算是赢了。过了一会,小和尚A撑不住了,开口说“好累呀,香烧完了没有”,小和尚B忍不住接了一句“还没有”。这时尼姑师傅得意的说“我没说话,我赢了!”。笔者问学生,尼姑师傅真的赢了比赛吗,学生们齐声回答说没有,原因是“一炷香还没烧完,尼姑师傅也说话了”。笔者又说,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在做题时一定要看清条件,那么,刚才那道数学题采用两种方案相结合解题是否正确呢,学生们齐声回答说不正确。就是以这样轻松的方式,笔者让那部分不认真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三、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科,许多学生都是闻“数”色变。还有许多学生认为将来又不当什么大数学家,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用途。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数学,从小就让他们意识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数学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做到这一点,就得运用陶老先生的教育思想了,就是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这里笔者同样以例子来说明。

篇11

关键词:分层异步教学;小学数学;内涵;意义;实践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教育的模式也已经从应试教育升级为素质教育,教师的工作不再是只为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注意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更方面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分层异步教学法,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的短板得到强化和补足,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具体的发展。并且,分层异步教学法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能力特点进行完善的设计和分析,这样才能保证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给教学带来更好的效果。

一、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分层异步教学法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不同群组的划分,然后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从而起到因材施教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1]分层异步教学法拥有自身独特的优点,首先是分层性,能够根据实际的学生特点进行不同小组的划分;其次是针对性,能够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去制定符合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最后是人性化,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不论何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其教学理念都应该保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这些为出发点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分层异步教学法实践的重点。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意义分析

将分层异步教学法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首先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明确自身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拥有正确的学习观念,并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状况,将学习到的内容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理解和消化,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同学的启发来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从而锻炼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另外还能够让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差异、基础性差异和需求差异,教师布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共同研究、讨论,一起进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获得提升[2]。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具体实践探讨

1.根据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建立清晰的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而想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需要教师不断挖掘和创新各种教学模式,来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因此,教师在使用分层异步教学法时,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分层异步教学法的内涵以及相应的理论基础,把握基本的应用原则;另一方面要经常性地归纳和总结,将教学方法实行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完善和改变,确保教学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以提高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2.注重各层次的有效划分和整体衔接

分层异步教学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分层,这需要以下几个环节:第一,学生层次的划分,这个环节需要教师详细掌握学生的实际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等基础因素,并将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作为目标,在教学中去完善学生的薄弱部分,这样能够给分层异步教学法建立一个良好的互动机制,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小组,使小组的氛围与自身更加匹配,并且,在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正确的建议和引导,来帮助学生进行选择;第二,要做好分层目标的设定,小组划分好了之后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要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导。第三,要设计好分层的问题,在小组划分后,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为每个小组设定不同的教学问题,根据组内同学的实际特点设定符合学生各项能力的内容,问题的难度不要过高也不要过低,要使学生在得到锻炼的基础上也能够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以免难度过大无法完成而打消学生的积极性。第四,要做好分层评价的工作,在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时候,要根据学习成效动态进行分层异步教学模式的动态调整和小组的动态划分,这能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有更加充分地互动,从而一起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而共同努力,在潜移默化中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各项能力,更快地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异步教学法需要结合实际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入研究、科学设计和动态调整,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互动,这样才能确保该方法的有序实施和科学应用,有效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西庆.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华少年,2017,(10).

[2]杨荣兴.分层异步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学周刊,2018,(03).

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实践

一、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创新可以有效地将教学效果提升上来,更好地符合教学的需要.但是以小学数学教学的需要为基础,想要获得良好的教学创新效果,就要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方式以及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有创新的意识,还要从实践出发,真正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获得更好的教学成果。

二、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首先要制订好教学目标

小W数学教学是对学生综合发展进行推动的一个部分,对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猜测能力以及观察和操作能力等进行培养,通过对学生探索意识的培养来使学生具备足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将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掉.所以在进行目标确定的时候,不仅要认清操作知识技能具体需要哪些,还要强化培养学生的能力。

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的情况出发,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有很大关系的,并且决定着教学的整体效果.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创新首先应该制订好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制订规则

首先要深入地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才能使教学目标变得更加准确。

(二)贴近实际教学情况来制订教学目标

因为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对教学实践过程进行指导,为了将这个重要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来制订教学目标,在制订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原则,使教学目标变得更具指导性。

(三)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制订教学目标

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以满足教学需求为标准来进行创新,只有对实际教学发挥了促进作用,才能证明教学目标确实具有实效性,才能摸清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方法得到升华。

三、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在课堂导入工作方面要做好

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导人工作具有很重大的意义,为了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获得积极的效果,我们在导人过程中要贴合实际内容并且足够精炼,这样一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将思维发散开来,二来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有欲望进行下一步的探索,打好后续课程开展的基础.所以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程来说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部分着手。

(一)通过情境创设来将兴趣激发出来

在课堂导入环节想要保证课堂导人真正发挥出效果,就必须和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目前数学教学是非常枯燥的,而情境创设则可以改变这种局面。

(二)利用操作演示使学生产生初步感知

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从他们这方面的特点考虑,教师必须在课堂导人过程中亲自进行操作演示,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兴趣也会因此得到提升,体验到探索新问题的愉快,开启智力之门。

(三)以旧引新

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办法就是使用以前的知识和定理,来将新的概念和知识引入进来,也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所以以旧引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课堂导人效果,让学生通过多思、深思、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得出结论。

(四)提出疑问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适当地进行提问环节的设置,也可以将课堂效果改善不少,是值得我们推广使用的重要手段,并且是与课堂导人教学的需求相符合的,譬如:分数的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在解题中,学生往往因审题不清出现错误.因此,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应用比较,找异同点,突破难点.先对“数量”与“分率”进行的比较.A:一条绳子长60米,用去五分之一,还剩多少米?B:一条绳子长60米,用去五分之一米,还剩多少米?分析比较:两题只有一字之差:显示两题的解法完全不同。

四、挖掘教材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

教师在进行学习材料选择的时候,首先要依据学生目前的思维发展水平,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来供学生学习,使学生可以充分地对新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对新知识进行同化,慢慢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来进行教材的合理选择,还要创新改变一下教材的侧重点,具体可以进行以下几点工作:

(一)小学数学教材中应该有内容培养思维

在教学创新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教材选择,在认识到这一点后,选择小学数学教材的时候,就要保证教材中有内容培养思维,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发散,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需要有内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计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计算能力自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教材中应该有内容对这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小学数学教材中应该有内容将新旧知识接续起来

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中新旧两方面的知识要良好地衔接起来,所以要选择其中含有衔接新旧知识内容的教材,这样学生在接触到了新知识的时候也不会无所适从。

五、创新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一)以教学实际为基础,对目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二)以实效性为目的来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对教学创新的效果予以足够的重视,对教学实效提高做出的贡献进行衡量,保证创新以后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与预期的要求相符合.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篇13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从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入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真正把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潜能。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人、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时下流行的新课程教学模式明确指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通过不同途径问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获得喜悦、自信,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好的问题能诱导积极探索,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从而获得主动的发现机会。这样做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与辐射。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要多看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多看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并及时予以鼓励。

3、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篇14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成功的教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及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小学生近乎一张白纸,那么开启激发主体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了。有智慧的教师除了常规教育教学,会更加注重挖掘当今教育存在的现象,寻求解决策略或是拓宽影响。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修炼,以达到成功的教育教学目的。

一、蹲下来看学生

个别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定位为“高大严”,有点“”,冰块脸、命令式,一心想着镇住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不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和体验学生,并成为我们追求常态教育有效的重要工作。

1.辅导与教育中,蹲下来看学生

回想工作初期,面对捣蛋鬼和懒散生,容易急躁、发飙、埋怨,往往出力不讨好。试看看学生眼里藏着的求知欲,伴着一脸的无辜,即便是学困生,也是难熬。静心想一想,小学生是孩子一个,谁爱他多一点就跟着谁。耐心引导与帮助能提高师生乐观接受“挫折”、勇敢跨过“挫折”的能力。批评教育时避免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要用“从零开始的心态”去面对,多想想“他较以前有进步了”“再鼓励和引导会做好的”,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现在的我,常讲“有进步”“再来一次”“没关系,你可以的”。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容易淡化学生的优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然而长时间地努力表现,都听不到赞美的话,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当他们带有一定期待的时候没有得到肯定,就有可能放弃。

2.蹲下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了解到他们上一学段学得怎样,在学习某个新知识时需要哪些旧知识来迁移,也就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铺垫,影响知识的顺利探究和掌握。既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尝试、探索,还可以使一些教学活动达到“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把数学难点转化为直观理解。如,在教学行程中的相遇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白“两个运动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必定相遇”这个抽象原理,不如来个体验:同座位两位学生以走路的方式表达相遇的情景,在演的基础上加上条件与数据,还可以用双手鼓掌的动作,简约地把数学问题呈现。

要成为小学生需求的解救者,我们必须蹲下。

二、善导学生

教育中常常出现: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不能否定这种教育没有效果,问题在于事倍功半。要克服说教这一毛病,就要把教变成导,而且要善导。善导要有“四心”,即有爱心、耐心、诚心和信心。学生的每一种不良行为都有其独特成因的。记得上一年,新接手的班总是有人不见了东西,不管是讲理说教还是三番五令,都不能喝止。还演变着从一支笔、两把尺,到一群人不见了一堆用具。我决定来一次侦查,在缩小的范围内,得知陆同学的爸妈长期在外工作,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只带弟弟在外,留下两姐妹在外婆家寄住。我跟孩子们商量:这位同学能交出文具,可以原谅她吗?孩子们看着我一周来为此事团团转,欣然同意了。单独谈话有突破性的进展:“用这种方式引起大家注意是不对的,可以在学习上的进步、自律友善、助人为班等方面,让大家关注你、认可你。我知道你只是一时糊涂,相信你会把那些文具放在一个地方保管得很完好的,是吗?”她点了点头,眼泪往下流。她遵守了约定,在第二天的中午,我在办公室等到了一大堆完好无缺的文具。我也遵守了约定,没有在班里讲出她的名字,反而引导孩子从“完好的文具”这方面来讲,这位一时糊涂的同学是善良的。慈爱与尊严从来不对立,要开诚布公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同时要对特殊生倍加关怀。一年之后的陆同学,助人友善,成绩从不及格到七八十分,凌乱的头发整洁,还带着蝴蝶结呢!

在善导过程中,同时展现教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种教育往往是最深刻的,影响最深远的。

三、在教学实战中彰显实力

教师要想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除了不断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本领,更要有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智慧。

1.突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新授课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点对齐。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我会把计算与问题解决结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出示带标价的铅笔、圆珠笔、橡皮、卷笔刀。引导:“同学们最需要什么?”多让学生讲,激发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紧接着引导:“想买到它们,先来看看价钱。”出示上面文具图片的课件,学生说出每件文具标价表示几元几角。“你想买其中的两件文具的话,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取出两道加法的问题:(1)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尝试解决问题,讲演计算过程和算理。(2)一支圆珠笔比一支铅笔多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持续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在生活实践中悟理,师生教与学都显得轻松。

2.发挥互相评价的作用

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接龙评价”是我们班常用评价方式,在练习时,完成最快的前几位会得到我的面批面改(走到座位前),该生是全对的,才有资格帮其他人评价;每个被评价者是全对的就有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评价资格,如果有错,我会与该生讲解,他只有改正好,同时得到我或全对者再次评价了,才有资格评价他人,最后剩下的几个,就需要一对一的辅导。经过实践,接龙评价还可以改良成小组间的比赛。我不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你认为他说(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要改?”“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做?”等蕴含信任和期待的评价引语,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助的学习气氛中得到发展。在与同伴的一次次讨论、质疑中,学会欣赏别人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批评性思维的方法,当意见达到科学的统一时,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天地。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追求教育理想,紧贴地面而行!”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经验积累中执着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智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