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学重点范文

公共管理学重点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0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共管理学重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管理学重点

篇1

[关键词]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发展方向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历经了重建、发展和提升三个时期,且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良多。至2001年底,我国具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已有132所。2003年底,在北京举办的公共事业管理骨干教师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150多所高校的200多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班。随着时间的流逝,公共管理学科在我国有了新的发展趋势,但其发展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问题,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不仅需要相关人员解决现在已有的问题,还需要其为它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1公共管理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在课程的设置上会有避重就轻,主次不分的短板。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高校都只重视公共管理的学科性,而对其专业管理的职业性严重忽视,这完全是一种喧宾夺主的行为,不能突出专业特色的课程设置也忽视了独特的专业性。这种重专业、轻能力的课程设置,致使大多数学生对公共管理的实际操作掌握较少,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一方面,这种避重就轻的课程设置方式,使公共管理专业的进步和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另一方面,也致使学生因其在校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中所需的知识相矛盾,所以在择业就业和工作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制约的境况。更重要的是,这样没有特色性和系统性的专业课程设置更不会形成一个符合实际的、有着清晰明确的公共管理发展思路为指导的建设规划。总的来说,这严重阻碍了公共管理学科的建设发展。其二,新兴的公共管理学科还不曾被社会大众广泛接受,很多毕业的学生在就业中遇到了诸多问题,能力不被认可、行为不被重视也是屡见不鲜的。因其认可度不高,很多高校开设这样的学科专业都不被大多企业所知晓,其专业内容更是不被了解,好多本专业的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等问题。再者说,不成熟的专业规范、模糊不清的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培养不定向,所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学校、社会三方之间互不了解。学生所学知识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无用武之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在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招聘人才信息中他们没有招聘公共管理学科专业学生的考虑。此外,在我国很多正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地区,都会采取不再招聘新人的策略来使编制大大缩减,此种策略使那些就业困难、前景不好、又缺乏经验的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大增加。其三,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师资团队的教学水平和学术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为实现教育大众化的改革目标,高校要招收大量的公共管理学生,因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原本的教师数量短时间内难以适应且根本满足不了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数量严重短缺问题在许多高校都存在。这说明较少的教师要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以前的好多倍,无形中加大了教师的压力,致使教学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难以进行创新来促进学科发展。除此之外,公共管理学科教师的基本素养也需要进一步提高。当今时代,很多高校都实行学科带头人负责制,其中,很多高校明确提出需要学科带头人要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工作,特地为此成立了专业人才工作小组。一般情况下,学科带头人工作主要是负责执行本学科一些具体的建设工作,例如主持设计本学科的建设发展规划;负责对学科建设经费进行预算、利用、分配和管理;带领、指导、培养一些青年教师组建学术团队;进行学术研讨交流活动等。因为学科带头人作用重大,并影响着一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所以近几年来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一直是各大高校十分重视的事情。尽管如此,学科带头人依然匮乏,其质量和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理想的状态,以至于很多高校不能形成完整的教师梯队。单从教师本身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能及时接受新鲜事物、不懂得融会贯通、思维陈旧老套、创新能力不足、眼界不开阔、不能适应学科的发展要求等众多问题,在各大高校屡见不鲜,这些问题使高校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长期原地踏步,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生产力。

2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对策以及重点发展的方向

2.1完善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方向

为了实施多方面、多层次发展方略,相关人员应该抓紧时间着手整理和完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从实际的专业发展方向来说,其可以调整人才培养的规格,为了使公共管理学科积极培养本专业的研究型人才,相关人员可以在减少和控制本科专业规格的条件下,尝试新模式,如进行公共管理专业本硕连读。另外,相关人员还应该加强公共管理专业的教学科研管理,狠抓科研,切记不可掉以轻心,应以本校此专业的办学特色为首要目标,快速建立本专业课程最为完整的题库。

2.2改进课程设置的策略

一方面,课程框架体系的确定要求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笔者之所以觉得在专业课程中应以基本理论课程设置为理论知识的总体构架,用来培养广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是因为公共管理学科展示着一定时期或一个国家的最基本的社会意识形态。另一方面,未来社会对公共管理学科人才人文素养的要求是高校现今应该做好的事情之一。高校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稳稳的提升。高校设置的人文素质基础课程需要以综合化和系统化为原则,所设定的专业培养目标之一是使学生拥有一个扎实的人文基础。总的来说,高校应格外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2.3改进师资团队的策略

师资团队的结构建设应该引起高校的重视,每一所高校教师团队的整体质量是由师资团队的结构进行反应的,学校科研能力以及教学能力都受其影响。师资团队结构大体上由年龄、职龄、经验、学历等几个部分组成。作为一门刚刚开始发展起来的公共管理学科,师资团队的结构建设就更应该被重视起来,一成不变的、保持原本的师资团队结构、不引进新的“源泉”的陈旧模式终究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此,源源不断招聘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发展的人才,是高校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只有这样,师资团队的结构才会稳定,教师团队才会被优化,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必须这样做,同时这也是使公共管理学科师资团队不合理现状得到有效改善的方法。高校应该采取定性、定量两者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教师进行绩效考核。定性考核要求的主要考核内容是教师的品德和教学科研中的优秀表现,主要考核手段是以群众积极参与和组织谨慎评价来确定的;定量考核要求的考核内容是以教学的业绩和水平作为考核标准,其考核依据是指岗位的量化指标。为使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学科课程设置更有规范性、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各有不一样的专业特色,高校可以通过相互派优秀的高年级学生进行交叉培养,然后留校教学、相互派青年教师访问讲学等多种办法,提高教师的能力,为形成新一批的优秀教师而努力。强化师资力量的办法不止一种,强化师资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方面,要通过进行“人才引进”、积极地让许多教师参加各种各样有意义的学术研讨会、专业培训班以及向许多名牌高校输送国内优秀的访问学者等多种途径,达到本校师资水平显著提高的目的。另一方面,为了从全方面上提高全国的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教学水平,高校可以在校际间开展互相评课活动,多多增强学术交流,积极进行名牌教师、名牌课程、名牌教材的“三名工程”建设,培养出许多高质量、优秀、年轻且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尽快与同类高校、省内高校和非名校三个层面建立起横向的合作关系,这也是使教学科学研究横向合作得到增强的重要步骤。促进成立全国分省分类高校专门学科指导委员会分会、一起合作编著相关主要课程的教材、开展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等方式,都可以有效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进而使优秀学生培养战略可以得到很好的实施。此外,使学科专业的师资力量得到充实的方法也不止一种,高校可以选择从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中挑选出一批文化学识水平高、办事业务能力强、娴熟掌握公共政策并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领导、事业单位的干部或公务员,主办专题讲座或者是担任本专业的课程导师。

2.4改进人才培养策略

为了方便在体育、文教、社保、环保等公共事业的行政部门开展管理工作,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将具有当代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素养,具有可以将管理知识融会贯通、熟练应用到实际操作能力中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因此,高校更应该在人才的培养上训练学生基本的管理技巧和方法,并积极灌输给学生现代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为了提高管理能力,高校应充分利用公共管理的办法进行计划、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在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上,高校应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以前只知道读书而不注重创新的培养模式进行改变。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学科专业人才优秀的培养经验,对专业所包含的知识和范围,充分积累经验,结合国情对人才进行培养。在人才培养的途径上,高校应对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使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大量丰富的理论知识,提升专业能力也可以为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提供很大的助力。增加实习和实践课在所有课时安排中的比重,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公共管理专业的主动参与者,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灵活的教育模式在当代的中国是有发展前景的。高校应该采用灵活的教育模式,培训并教育出公共管理领域所需要的综合型、应用型的中高级专门人才,这也是公共管理学科高等教育的目标。在公共管理学科的课程建设中,运用灵活的教育模式,给在校生提供更多值得珍惜的学习机会、模拟真实的公共管理情景,提供更加方便的培训途径和提高自己业务能力的机会,以提供现在社会中真正需要的从事公共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所有学生而言,灵活地进行学习应是学习者个人的事情,而不是其他人的责任,学生进行学习行为应该是自己主动去做的事情,而不该是由他人支配去做的被动行为。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去主动学习,因此,高校应通过调查、体验、参与、合作、探究等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增强实际的工作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使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解决、完善问题,通过虚拟化的实践,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主要参考文献

[1]罗俊杰.高校公共管理课程本地化案例库建设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2(5).

[2]乔成邦.高校公共管理类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6(12).

[3]肖茂盛.解读高校公共管理学科建设的重点与方向[J].华章,2014(24).

[4]齐海丽,郑建明.高校公共管理类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

[5]马小娟.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电子政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

篇2

化工单元操作是实践生产过程的总结和提炼,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联系生产、科研中的成功或失败的案例,同时穿插日常生活中的丰富、生动的流体流动、传热及传质的实例,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并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工程问题,以具体的实例和逼真的动画素材贯穿于各单元操作的介绍;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的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丰富的实践案例渗透在理论教学中,适时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化工单元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工程观点。

2对比、归纳教学方法

《化工原理》不同于理论基础学科分析和逻辑推理,它注重于工程实际应用,掌握好各单元操作知识和理论,有助于更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教学中抓住“传递过程原理”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论”两条主线,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对比、归纳等学习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在动量传递、传热和传质三传过程中,微观上是流体分子运动的结果,流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直接影响流体分子运动效果。宏观上根据流体形态,把流体传递划分为层流传递和涡流传递,采用相同微元平衡法来研究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输过程。对于层流传递,大都采用解析方法;而涡流传递则采用实验方法(量纲分析)。比较吸收中的最小液气比与精馏中的最小回流比,我们发现它们都是操作线与相平衡线相交,通过解出操作线的斜率,求解得到最小液气(或回流)比,在实际化工生产过程,采用液气(或回流)比都是最小液气(或回流)比1.1~2.0倍。再比较传热的对数平均温差与吸收的对数平均推动力,我们也发现它们都是两种不同状态流体采用逆流进行传热或者传质,因为采用逆流方式进行传热或传质推动力最大,在干燥单元操作中,物料与空气接触也是通过这种逆流方式进行传热和传质。在讲解单元操作过程中时,通过对比的不同单元操作的知识点,学生容易抓住了实际工程问题内在因素相互联系和统一,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能启发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工程类似问题。

通过归纳总结,各单元操作根据现象和过程的物理机理,以能量平衡(或相平衡)、物料衡算为起点,逐次展开原理和公式、操作性和设计性计算、设备构造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内容,计算、设备构造、影响因素又以基本原理和公式方程为依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显示出相似的研究方法。但三传各单元操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各操作单元重点特点各异。要求学生每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操作)之后,要运用简练的文字和公式,把该章节的基本理论、主要公式及设备和工程应用等主要内容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如流体流动可通过连续性方程、机械能衡算方程和阻力方程三个主要关系式把流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计算公式有机地构成一个知识网络。同样地,传热章节内容可通过总传热速率方程和热平衡方程有机地贯联起来。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学生掌握化工原理知识方法,更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化工问题能力培养。例如,在离心泵理论压头公式推导过程中,叶轮前弯利于得到高的理论压头,流体可以获得较高动能,动能所占比例增大,但在转化为静压能过程中,会有比较大的机械能损失,使泵的效率降低,所以离心泵采用后弯叶片,而风机主要要求送气量大,不追求效率,用前弯叶片利于减少叶轮和风机的直径。

3通过课程设计,增强学生工程观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的运用有限的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教学环节,在设计时首先要从操作基本原理考虑可能性,知道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其次运用公式方程进行设计性计算来分析技术上的可行性,在运用书上的公式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公式出处和用途的理解,计算过程中对有些数据的选取,只能依据工程经验值范围和趋势去判断,结果肯定有一定程度的误差,这些又直接影响后续具体设备的选型。这就需要学生进一步从运行效益上考虑操作费和设备费的合理性,最后还需学生从安全和环保方面来考虑具体设备的选型。这些都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要深层次了解,方方面面进行分析,从多方面考虑中筛选出最佳方案。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完善和加深理解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际中研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生全面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观念,达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创造性和工程性的教学目的,为学生综合和创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如精馏塔设计中,适宜回流比确定是个关键问题,需要从操作原理,技术、经济等方面来考虑影响因素,才能优化精馏塔设计方案。

4结语

篇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社会中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不断崛起,室内装潢作为艺术和科学的交叉学科,在社会审美中有着重要地位。家装的精美程度直接关系到居住环境的舒适程度,因此社会市场上对于装饰工程的需求程度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这就要求在相关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保证大部分客户需求。

《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实际的教学中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很多高校或高职类院校开设有此专业,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被锁定在课堂之上,教师采用理论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技能知识的灌输,使这一学科的教学和其实践性特征相背离,这是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提高的重要阻碍之一。

其次,有些开设该课程的高校或高职类院校已经注意到该课程的实践指向特征,也相应地开设了室内模拟实务课程。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在华北地区某个开设该科目的高校内,同时开设了理论教学课程和实务课程,但是实务课程的持续时间是在半个教学年度的14周-17周左右,一个完整的教学年也只有6-10周左右,而且实务课程也仅仅是一周内的某一天内进行,虽然其中也有教学编排和课程成本上的问题,但是综合来说实务课程实践较少。

最后,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这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现实,加上某些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导致这门课程的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较低,这也是该科目在教学中的一种局限性。

《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教学中的要点

首先,教学内容方面应当覆盖理论教学和模拟实务,使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同时得到提升,思维和操作能力同时进步是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内涵。

其次,需要保持教学课堂的活力,即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这依赖于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在课堂之上是教学中的另一个侧重点。

最后,开设这么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市场的广泛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其实用性和市场指向特征,这是对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的教师的个人阅历重要考验。

《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教学中的侧重点

1.基础能力教学

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对口的就业方向是家居装饰、装潢一类的职业方向,这个职业具备科学和艺术的双重特征,相对应的也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艺术基础和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灌输,但是艺术素养却需要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慢慢培养。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要进行理论灌输还需要重视学生艺术素质培养,尤其是在设计美感这个方面,这是理论教学无法触及到的装饰工程施工的内涵,而这也是评判一个设计师的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2.实践教学

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是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最终都是为了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即实践中。而在校园内的学生没有太多的机会去参与社会上的实习,因此实践教学的经验就依赖于通过校内装饰工程室内模拟训练进行积累。

校内开展模拟训练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教师尽可能不要参与到模拟训练之中,只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教师发挥辅助作用,学生发挥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理论能力能够通过校内模拟训练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实践操作经验。

(2)对于学生来说设计的快乐之处在于创造,这也是装饰工程的施工的灵魂之处,很多巧夺天工的工程都来自于设计师的天马行空的设计思维,教师在学生进行模拟训练时要尽可能地引导出学生的这种天马行空的设计思维,鼓励其将创新的设计方案在模拟训练中进行实践,说不定又会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新型设计理念。

(3)通过模拟训练教师教授学生一些装饰工程中的注意要点,例如各类装饰的搭配技巧,装饰和居室类型的相性配合程度等,这些需要长期设计经验的人才能掌握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模拟训练阶段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实践经验的帮助下在未来的工作中避免很多可能出现的设计上的错误。

结语

篇4

【关键词】职工档案管理;管理难点;管理对策

一、学校职工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分析

学校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内部师资力量的控制与调配,同时还较大程度影响着其他教务工作的正常展开,尤其是近些年来我们国家高校招生规模急速扩大,院系重组甚至是院校重组都是常用的事,这样一种复杂的局面之下就更加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职工档案管理工作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还是出现了多方面的问题和难点,下文当中结合三个具体的方面来进行说明。

首先考虑到现在较多学校当中职工的档案管理工作并不到位,但是对于职工而言,档案就是其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础,也是职工在维护自身义务时候的有效依据,因此必然需要学校帮助其予以妥善的建立与管理。在新的市场背景之下,档案管理工作在较多方面都有优化和完善,主要就是将原有的个人基本资料转移到五险一金和合同保障等重要项目上来,使得档案本身以及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有意义。其次就是目前教学学校内的职工档案十分不规范,具体表现在职工档案内容的高度雷同上,除此之外,职工的个人资料不准确或者是资料分散等也是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相当数量的职工档案上都只记载了基本的姓名年龄等信息,这样一些过于简单的人事信息是完全达不到现代人事管理的基本要求的,这样的档案也就相应的失去了实用价值。最后就是档案管理工作本身对于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但是实际工作当中管理人员通常是没有达到这样一种要求和标准的。

二、学校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分析

上文当中对学校职工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分析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可以看到的是,学校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必然需要通过合理的机构以及完善的制度离开实现,也只有在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之下才能够保证其为学校的教务工作以及人力资源分配提供良好服务。下文当中分析具体的处理对策。

1.建立并完善学校职工档案管理机构

学校内的职工档案管理机构可以由学校所在地的政府来进行确定和指导工作执行,并相应的制定出明确的职工档案管理方法来,这样一种要求和规定的明确并不只是针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同时对各级档案管理部门都是有一定的要求和权限设置的。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则主要是需要在重视的基础之上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从学校的层面和角度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达到这样一种目的,就要在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基本地位的同时加强对于他们日常工作的要求,具体来说,首先就要加强宣传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广播或者是校报等来传达领导对于档案意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并开展一些较大型的活动来进一步宣传,使得在整个学校范围内都营造出关注和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来;其次就有必要在学校内开展相关方面的培训课程,根据学校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来进行配合,一方面是使得学校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和认识并在日常工作当中良好落实,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加强全体职工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这样就能够促使其积极参与和配合档案管理工作的进行。最后强调的就是要注意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服务意识的体现,通过资金投入的加大以及相关文化制度的建设来促使其不断发展进步。

3.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任何一项工作归根结底都还是要落实到人的,因此学校内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还需要通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来实现,这甚至可以说是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和基础。首先,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同时还应当具备基本的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和认识;其次就是要不断加强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良好的培训来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素质;最后就还需要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行学习和创新,为档案管理工作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结语

学校职工档案管理工作的良好进行对于学校内的人才资源分配以及教务安排都有较大影响,因此必然需要通过各个方面工作的进行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和完善,最终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职工。

参考文献:

篇5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市主要发展目标是:确保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单位GDP综合耗能下降3.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以上。

按照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推进以下八项工作。

(一)大办推进产业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举全市之力抓项目,深入开展“产业项目攻坚年”活动,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步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实现300亿元,增长30%以上,力争超过350亿元,净增近100亿元。重点推进重大项目19项,全年开工建设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0个。完成产业项目投资120亿元。大力推进工业产业项目。装备制造业通过做大做强和裂变衍生项目,年底达到销售收入80亿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项目,销售收入达到130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重点推进风电、生物质发电、核电、新材料和新型化工项目,到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能源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材料和化工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5亿元以上。区域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推进和谋划一批利用俄方资源合作开发的重大项目,努力推动产业结构扩展和升级。大力推进以大通道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推进哈佳客运专线建设、佳木斯机场迁建立项审批、中俄同江铁路大桥开工、西北绕城高速公路等发展战略项目。大力推进高端服务业项目。推进国际农机具博览中心、佳天农产品交易市场、大世界改造、温州城三期等专业大市场、香格里拉等五星级酒店、大型超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黑瞎子岛、四丰山、柳树岛综合开发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项目。重点推进临江、引汤、悦来、幸福、乌苏镇等灌区建设,加快三江灌区、松花江水利航电枢纽申报、开工建设进程,提高农业生产和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各县(市)区和市直重点部门要组织25个以上招商小分队,开展冬季大招商,参加好第五届黑龙江冬季国际投资合作洽谈会等有关活动。全市国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实现188.5亿元,增长30%;实际利用外资实现1.3亿元,增长15%。

(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聚集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和紧迫任务。一是做大做优工业经济。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在重大新产品研发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快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以我省东部城市群和对俄贸易为基础,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实施规划,开拓各类专业市场,扩大服务种类,提升服务水平和档次,积极培育和发展信息、咨询、会展、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努力扩大城乡及周边城市的需求,开拓城乡市场,推进沃尔玛城市综合体、温馨鸟商务会馆、永安集团商务酒店等项目开工,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加强城镇市场监测和调控,进一步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推进省级和市级8个旅游名镇建设,精心办好四大节会。接待海外旅游者15.8万人次,外汇旅游收入3697万美元,增长10%:接待国内游客27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4亿元人民币,增长15%。三是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以建设创业型城市为牵动,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制定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专项发展基金,健全发展中小企业考核奖励机制,强化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在政策、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四是大力推进园区建设。重点推进产业建设项目50个。完成产业项目投资10亿元,确保开工项目30个,高新区雏形基本形成,为创建国家级园区奠定基础。各县(市)区的工业园区要在项目落地同时,加大园区的扩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园区承接项目的良性发展,年底前园区建设发展要形成一定规模。

(三)着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舍效益

以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开发核心区为牵动,全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提升粮食总产和品质。实施“百亿斤、千万亩”水稻发展规划,各县(市)区继建1~2个10万亩以上的优势种植产业带。实施良种工程,建立水稻、大豆良种繁育基地。二是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启动“一城带六区”食品加工战略,建设以佳木斯食品加工城为轴心,以六个产业加工园区为支撑。辐射周边地区的经济区格局。四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各县(市)区要通过典型引路,培育1~2个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等均衡发展好的试点,提升农村现代化的水平,并不断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面。建设一批农业重镇、商贸大镇、边贸强镇、旅游名镇,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四)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我市对外开放得天独厚的优势,继续保持外贸稳定增长,对外贸易进出口完成35.05亿美元,增长15%以上。重点支持和培育外贸关联度较强30户出口生产加工企业,扩大出口规模和份额,促进外贸主体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口岸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和港、澳、台的经贸联系,并通过和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的友好城市的建立,扩大交流合作。

(五)强化城市承载能力,推进城市建设提档升级

以“七城同创、三优共建”为牵动,实施“城市建设管理升级年”活动,突出抓好规划、建设、配套和综合管理,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提高供热企业的服务水平,实现大网供水,保护水资源,确保饮水卫生安全。加大园林城建设力度,全面推进“道路、绿带、公园、水系”等绿化建设。完善各项工程“规、建、验、管”衔接机制。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实施集约和节约用地。不断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六)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突出抓好群众关心的民生大事。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加大对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力度。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培育城乡创业成功者3000人,拉动就业3万人。抓好城镇个体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人员参保缴费。做好新农保试点的总结验收并扩大试点范围。启动城乡社区示

范工程,抓好区域性敬老院和五保家园建设,不断提高集中供养能力。低保补贴发放标准每人每月由221元提高到241元。认真落实好困难家庭、居民和特殊人群的子女上学、住房、供暖、供气、供水等各项救助、补贴政策。继续推进精神病人福利院二期工程、儿救中心等重点社会福利项目的建设。做好第五批9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实现全市28791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新增1322户廉租住房资金补贴。进一步开展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红十字扶危济困等活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激发市民仁爱之心,形成仁爱慈善的城市风气。实施学前三年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公办幼儿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市特殊学校改扩建任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全力支持佳木斯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申办工作,抓好博物馆异地新建项目,做好电台、电视台编播设备试运行。以“快乐舞步”为切入点,推动城乡全民健身工程,探索重振冰雪体育强市有效途径。加大对城市各类文化的挖掘和展示,加快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建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以上,全力办好佳木斯全国图书博览会。积极探索医疗改革的有效办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继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公积金缴费比例,由8%提高到10%。加强国防动员、人防工作,切实增强民族宗教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重视发展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注重人口生育质量。认真落实“米袋子”、“菜篮子”和“油瓶子”行政首长负责制,抓好每个环节,确保米面油和蔬菜食品的有效供给,规范价格调节基金,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6.8万亩。着力强化食品安全和质量的监管,确保城乡居民吃上放心食品,形成食品安全放心的城市形象。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认真接待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体察民情。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责任到位,监督到位,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应急救援管理,做好防灾、抗灾、减灾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以高压态势从速从重从严打击各类犯罪,推进“平安佳木斯”建设。

(七)探索破解发展难题,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努力破解资金少、土地紧、运输难等发展瓶颈。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通过引导企业规范运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城镇土地整理、特许经营权经营、资产置换活化等方式扩大与金融机构合作、扩大国有和民营资本的进入,实现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提高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企业的服务指导力度,确保完成开行棚户区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1亿元,确保全市8家商业银行支持重点项目、中小企业,城市建设全年新增贷款100亿元,力争全年投放农业贷款达到120亿元。推动银企合作,防控资金外流,为企业发展提供融资保障。整合政府有效资产。继续开展城投债券融资业务。进一步优化整合市城司资产,规范运行,启动上市各项工作。净地出让,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招拍挂率实现100%,土地出让金、年租金、矿产资源补偿费等应收尽收。探索破解运输瓶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铁路、公路等部门的支持,缓解企业产品运出难问题。认真研究有关政策,争取获得国家更大的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为经济发展和大项目落地提供充分的用地保障,重点做好哈佳铁路、高新区及县(市)区工业园区的重大项目征地、供地工作。进一步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教、文、体、卫等事业单位改革有效方式;加快县(市)区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土地股权融资新模式:建立完善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探索林业经营组织形式。抓住汤原列入国家实施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的契机,强化森林保护与资源培育。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