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09: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口腔医学外科学,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教材分析
专科教材目前主要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由万前程主编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口腔颌面外科学》(第2版)。首先,相对口腔本科教材来说,专科教材更新较慢,编写力量稍显薄弱,教材中选用的名称、技术方法和临床实际出现脱节,实际上参考教育部信息中心数据,近十年来口腔医学专科学生数量始终高于本科。其次,针对专科就业情况分析来说,就教材而言,肿瘤、感染、创伤等内容过多,而使用率最高的牙及牙槽外科章节内容又过于简略,细节上描写不够,按篇幅仅占整本书的七分之一,同学们在学习以后感觉仍很迷惑,尤其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微创拔牙技术本就注重细节,专科教材则一笔带过,未能详尽描述,想深入学习却无法开展。最后,职业教育发展之初,国家教育部曾不建议职业院校开展口腔医学教育,提出专科层次只能开展口腔医学技术或者口腔工艺教育,所以教材在编制时就偏重技术而不是临床医学,适合性上就显得有些不足。
(二)实验实训效果不佳
卫生职业教育要求实训课要达到50%以上,实验实训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目前专科教育对实验重视程度均不足,开设实验课质量达标难,另外为了节约一部分成本,开展实验又存在一些实际困难,实际上实验开出率会低一些。首先,专科教育设备更新慢,很多均为本科院校淘汰以后的实验器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其次,人员配备也比较少,专业培训的实验员太少,大部分的实验员不参与教学,仅做做收发器械,开关门的简单工作,这也导致即使有好的设备到位,使用起来也较困难,维护保养不到位,新设备老化快。最后,仿真设备使用太少,目前外科教学的传统方法为:理论课学习——教师示教——临床实习。但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和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当前医患关系又尤其紧张,临床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示教非常困难,学生不具备行医资格,根本没有动手实际操作的机会,只能借助大量仿真设备来弥补,进行模拟操作,所以必须加大仿真操作的投入。
(三)就业率、资格证通过率不理想
目前来说卫生职业教育就业不容乐观,首先存在盲目招生情况,招生量超过社会需求量,当前口腔专业也存在这个问题,口腔专业的招生量过多甚至超过临床医学招生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就导致了就业困难。其次当前县级以上医院招聘门槛普遍过高,从事临床工作均要本科学历以上,出现了基层医疗缺人却又招不到人尴尬场景,而私立和个体的医疗机构大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医师,同时,由于毕业初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存在医疗风险大的情况,这都导致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差。另外,专科毕业的学生相对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差,均导致了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医师通过率过低,通过我们调研以及对往届毕业生回访得知,大家均反映颌面外科得分率低,在通过资格考试时成为拦路虎。
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一)首先解决教材问题
我国颌面外科教材问题实际涉及到口腔医学教育体制问题,欧美牙医学和口腔颌面外科分属两个不同专业,欧美的牙医学仅学习牙槽外科知识,从事口腔颌面外科临床工作的并非牙医,欧美的牙医学相对研究更深,但范围狭窄。而我国的口腔医学专科教育毕业生工作性质和欧美牙医接近,根据就业进行统计主要有三个方向:公立县级及乡镇卫生院、私营口腔医院和诊所、自主创业开办诊所,这些医疗场所均无进行大中型手术的条件,因此专科层次口腔医学培养的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处理所有门诊手术的医师,门诊手术实际就是牙及牙槽外科手术。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之更加适应临床工作。首先增加牙槽外科学时,由原来的16学时增加至36学时,提升至整个学时的25%,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同时增加,同时将于之相关的章节,例如麻醉、基本操作等,也稍微增加学时。其次教研室自行编制了专门针对牙槽外科的补充教材,细化充实了内容,并且增加了一下近年来的新技术新知识,尤其增加了大篇幅的微创拔牙知识,弥补了教材本章节粗糙和内容更新慢的缺陷。最后,也不是一味的将其他章节内容大删特删,其他章节疾病主要就放在诊断和预防上,比如说肿瘤,专科毕业的学生需要做的是能判断良恶性肿瘤,给出患者适当的建议即可,当今社会肿瘤高发,因此专科的毕业生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三级预防上也需要尽力,所以如何预防也需详细讲解,为国家的卫生事业作出相应的贡献。
(二)其次针对实训问题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也是逐年加大,我院也是抓紧这个机遇,申请到国家的支持,将实验设备进行了更新,引进足够数量的实验员,同时对实验员进行规范化培训,要求对每一个实验都要会做,每一个新设备都要会用,另外组织力量编写了适合高职高专的的实验手册,尤其加大了牙及牙槽外科实训项目,并且与我市多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有重点、典型的病例,及时与学校联系,组织学生分组、分批去观摩,由医院带教医生进行操作和讲解,加深理解,最后回到学校进行讨论式教学,由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巩固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将我院的仿真头颅设备数量和种类都进行了增加,首先从数量上满了学生,使实验课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能使用仿真头颅设备,还配备了数码互动设备,方便同学学习交流,并且针对性的增加了一部分适合专科实验的仿真头颅设备,比如针对颌面外科麻醉和拔牙操作,配备了阻滞麻醉仿真头颅模型和专用拔牙模型,使得牙及牙槽外科实训更接近临床,同学掌握的更好,实习医院带教医生普遍反映学生对该部分内容掌握的更熟练
(三)针对学生就业率和资格证通过率低问题
首先通过加强宣传与多地基层医疗机构和个体民营诊所建立合作关系,其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率。针对专科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低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与毕业学生面对面谈话调研,发现普遍反映口腔颌面外科类考题难度较大,得分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实际工作环境难以接触到牙及牙槽外科范围之外的患者,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导致对其他章节知识点理解不够,遗忘太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从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出发,对牙及牙槽外科之外章节进行分析,除了讲解诊断和与方法外,对易考考点进行强化,同时建立了题库,采用了形成性考核的方式,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对近几届学生的回访发现,采用了这些改革方法,本校毕业生资格证通过率比改革前显著提高。
三、结语
循证医学教育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有着显着的不同,是对传统医学教育的补充与发展,也是促进传统医学自身进步的一种推动力。在传统医学传承经典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循证医学教育倡导独立、严谨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医学生在面对临床问题时如何获取资料、科学评价资料以及综合分析资料,以获取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临床。
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教育重要的一环就是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临床研究生在经过本科阶段对医学基础课程及口腔医学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后,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接受专科培养与训练,以达到合格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要求,这也是医学本科后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一环。继续医学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循证医学本身就是对继续医学教育甚至终身医学教育的一种实践。随着网络资源的发展,获取全世界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已越来越容易,而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寻找我们所需要的最可靠的证据是所有医学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在临床研究生阶段,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循证医学的重要性,掌握实践循证医学的技能,必然能使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也能具有不断更新自我知识系统的能力,进而提高医疗实践效率,这也是实现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尝试。
2实施方法
2.1对象以已经完成本科阶段临床医学教育及实践课程,在本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实习的临床研究生为主,也含一些低年资住院医师以及进修医师。
2.2准备学生需在研究生基础课程中学习“医学文献检索”、“统计学”以及“循证医学”等相关课程,要求掌握国内外医学科学文献的检索与评价,掌握常用的统计学方法以及应用情景,掌握循证医学概念、特征以及对医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随机对照试验的应用方法以及对其结论的评估方法。由口腔颌面外科教研室所有教师集体讨论,确定临床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并整理成册。
2.3实施方法带教教师将在讲授、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过程中遇到的具体病例,结合之前总结出来的临床问题,向临床研究生提出相应的待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循证医学研究。通过文献检索系统搜集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实用性进行评价,筛选出有价值的文献资料。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循证医学标准对研究资料的质量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得出确切结论,以指导临床问题的解决。
2.4效果评价通过对临床问题解决的效果评价,总结临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将结论整理成论文,最终达到提高自身学术水平以及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3重要意义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主干课程,我国的现代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大而全的特点,包含内容丰富,实践性强。长期以来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教育模式是知识经验型教育,临床研究生成为了被动的接受型学习者,带教教师只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并根据自身经验补充部分最新进展的内容。在医学科学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这种“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显露其弊端:教学内容相对于学科发展前沿显得滞后,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培养临床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过分偏重手术技巧的学习,而未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难以将最新的临床科学研究证据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实践性科学,与其他基础医学不同,临床研究生面对的是在社会层次、疾病阶段、身心情况均不同的个体患者,如果仅仅从课本或者临床教师的经验上传承学习,势必造成学科发展的停滞,最终影响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循证医学;口腔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一、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的核心意思是临床医师应认真、慎重地将在临床研究中得到的最新、最好的证据,用于指导解决临床问题。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医师的经验、直觉或病理生理原理等来处理病人。现代医学模式是在经验医学的同时强调循证医学即根据科学研究的依据来处理病人,在仔细采集病史和体格检查基础上,要求临床医师进行有效的文献检索,运用评价临床文献的正规方法,发现最有关和正确的信息,最有效地应用文献即证据,根据证据解决临床问题,制定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措施。总之,对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
二、口腔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
(一)现代社会是知识更新换代加速的时代。在信息大爆炸的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医学新证据的产生是非常之快速的,新的医疗器械的应用随之诞生的就是新的医疗实践,医学研究的进步会诞生许多医学学术论文,这些都是新证据产生的源泉。新证据的产生还需要得到及时的应用才是新证据的诞生的价值所在。但是传统医学在临床问题的解决方面在存在重大的局限性,有不少证据都已经被充分证实但是仍然没有被临床采用,例如,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溶栓治疗心肌梗死已经被充分证明,但是知道其后的20年才被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当中。
(二)长期工作会产生学习惰性。学生在学校毕业之后原有的学习动力通常在繁忙的工作当中消失殆尽,而且工作时间越长,其学习的动力就越低,在长期的工作中,虽然工作经验会不断纠正学生的知识体系,但是毕竟知识框架还陈旧的,因此在新药和新设备的应用方面会产生诸多的不便和不适应问题。
(三)临床工作尤其是口腔外科护理这种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尤其需要用新的的适应时代需求的证据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四)学校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而且在实践能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也比较小,日后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循证医学理念可以有效地达到持续更新自己知识体系的目的。
(五)循证医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质量,而且也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三、教学实例
我们以阻生智齿为例:无症状阻生智齿能够进行预防性地拔出,对于此问题的争议比较大。有学者认为:“一旦确诊为阻生牙,应尽早拔除,因为阻生牙可能引起冠周炎、邻牙龋坏、邻牙牙槽骨吸收等,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拔牙更加困难,并发症增多”。针对这个命题,导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列“循证”工作,具体工作是,知道学生进行相关文献的查询工作,此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查找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论文。但是学生反映,没有找到关于“无症状阻生智齿能否进行预防性地拔出”这个主题的RCT论文。学生经过齐心合力证实一点,即对无症状阻生智齿进行预防性地拔出会损伤舌神经以及下牙槽神经,所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没有证据表明无症状阻生智齿的预防性地拔出是对患者有益处的,但是有证据表明预防性地拔出会损伤舌神经以及下牙槽神经。此时的观点已经非常明确。另外需要特别告诉学生,预防性拔除智齿(不管是有症状的还是无症状的)均是存在风险的。最后做出应用评价,在所有参考文献当中,文章质量较低,如果要对该问题进行确定,仍然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
四、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重视循证医学的局限性。虽然循证医学具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仍然不能够替代临床经验、临床技能以及临床资料,所以证据要应用自己的患者使必须要严肃慎重,应该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结果以及身体指标的实验室检验结果。
(二)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名词已在国际会议和杂志论文中到处可见,应用范围也扩大到为专家们制定诊断治疗指南和政府制订医疗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三)循证医学并不等于RCT:有人认为应用某项RCT结果作为治疗的依据和指南,就是循证医学,这种看法是片面的。首先对RCT结果应根据治疗性试验的评价标准进行打分,如果该试验设计合理,科学性强,也要根据自己病人的情况分析是否适用。
参考文献
[1]Hitoshi niwa. Mitsutaka S,Yuu S,et al.Cardiovascular response to epinephrine-containing local anesthesia in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2001,92(6):610-616.
[2]Sackett DL,Sharon E.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How to practice and teach evidence-based medicine.New York:Chruchill Livingstone.2000,(01):1-10.
一.基础综合:
1、包括口腔医学专业基础: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
2、 医学基础: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预防医学;
3、 临床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
二.专业综合: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预防口腔医学。
专家简介
邱蔚六,口腔颌面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等职,现为上海市临床口腔医学中心名誉主任。
从事医学教研工作50余年,擅长颌面部肿瘤与整复外科,是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头颈肿瘤外科以及口腔颌面整复重建外科的开拓者之_。曾获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项。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等称号,2004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2009年获国际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学最高奖一杰出会士奖,2010年被国际牙医学院授予该院最高荣誉――大师称号。
记者:什么是口腔医学?
邱院士:那还要从战争说起。以前的常规战争,士兵都头戴钢盔,头颈以下部位都掩护在战壕里。战争给人体的颌面、口腔损伤很大,由此所产生了诸如口腔疾病、颌面整形与康复(语言、咀嚼、吞咽、呼吸和面部表情)等问题。因此,在17世纪中期从外科系统中分出建立了牙医学的分支。以后又由于颌面外科的成熟和加入遂形成了现代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在我国是上世纪50年代从前苏联引进的概念。近60年来,口腔医学在我国发展很快,尤其是颌面外科,涉及组织缺损的、修复整形的,效果都不错。
记者:什么是口腔颌面外科?
邱院士:口腔颌面外科是一门以外科治疗为主,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腭、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诸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颧弓等)、,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以及颈部某些相关疾病的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口腔颌面外科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为了防治口腔颌面部疾病的需要,口腔颌面外科与牙体、牙髓、牙周病科、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等有关学科不能截然分割;另一方面,由于它本身的外科属性,又与普通外科学、整形外科学、肿瘤外科学以及内科、儿科学等有着共同的特点与关联。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口腔颌面外科学既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记者: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邱院士:易患口腔颌面部肿瘤的人群在医学上常被称为肿瘤的高发人群或易感人群。患口腔颌面肿瘤的危险因素常见有如下几类:
生活习惯。嗜好烟酒,有咀嚼槟榔习惯的人群。槟榔有兴奋上瘾作用,槟榔碱易诱发口腔癌。中国有咀嚼槟榔习惯的地区为台湾、海南、湖南等。
种族差异。以黑色素瘤为例,白人患面部皮肤黑色素瘤居多。黄种人则以黏膜居多。
年龄因素。发生口腔颌面部肿瘤人群的年龄,一般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近年有年轻化趋势。
临床治疗。曾接受过放疗或化疗(包括曾接受过器官移植,接受过免疫抑制治疗者)的人群。
其他因素。具有癌前病损的人群(如白斑、红斑以及扁平苔藓等),以及具有遗传倾向的癌瘤家族。
记者:口腔颌面肿瘤有哪些分型?
邱院士:口腔颌面肿瘤有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结构、生长方式、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预后均有很大差异。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有以下分型。
溃疡型:肿瘤多发生于皮肤或黏膜浅部,表面坏死脱落并向周围扩展,形成中间凹陷、边缘隆起的火山口状溃疡;
外生型:肿瘤迅速向表面增生,形成菜花样,常合并感染、坏死;
浸润型:肿瘤发展较快,早期向深部与周围组织生长,侵入黏膜下层和肌组织,表面稍隆起而粗糙不平,深部可扪及不易移动的硬块。
还有肉瘤:早期即呈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不能移动的肿块。黏膜或皮肤完整,可伴以皮下或黏膜下血管扩张;皮肤或黏膜充血,生长迅速;长大后因局部营养缺乏或继发感染才发生溃破。临床常见有纤维肉瘤和骨肉瘤。骨肉瘤早期症状是患部发生间歇性麻木和疼痛。肿瘤侵犯翼腭窝、颞下颌关节、咬肌、翼内肌、颞肌等肌群时,可引起张口困难。
记者:颌面肿瘤手术后恢复原貌的概率和生存率分别为多少?
邱院士:患者接受颌面部肿瘤手术后,功能受损、容貌毁损,修复重建是必须,也符合患者的心理需求。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已进行过6000多例手术同期修复重建手术:成功率高达98%。所以就目前而言,该手术是比较成熟的。
颌面部肿瘤手术后,尽快行康复治疗也是很重要的。如张口训练,语言训练等。
口腔颌面癌症手术后,5年生存率达50%,其中Ⅰ期5年生存率达90%,Ⅱ期5年生存率也可达70%~80%,Ⅲ、Ⅳ期5年生存率仅20‰因而其生存率还有待提高,但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记者:如何预防颌面肿瘤?
邱院士:预防口腔颌面肿瘤,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吸烟、合理饮食等。癌症的预防可分为3级:Ⅰ级预防为病因学预防,是降低发病率的最根本措施;Ⅱ级预防主要是,贯彻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发现如口腔白斑、红斑、扁平苔藓、口腔黏膜下纤维变性、盘状红斑狼疮、上皮过角化等;Ⅲ级预防是指防止复发,应定期随访,严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