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09:48:0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0016301
1企业合同风险种类
在合同法上,广义的风险是指各种非正常的损失,它既包括可归责于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又包括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狭义的风险仅指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带来的非正常损失。合同风险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价格风险。所谓价格风险,是指货物发生损坏或灭失时买方还应支付货款的风险。
1.1根据风险源的不同,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类
(1)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和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
(2)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流程风险。流程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过程风险、技术风险、非技术风 险、财务风险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在投标、签订合同时,会面临诸如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合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会存在诸如资金、生产或服务的质量和进度等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以及合同一方违约的信用风险。
1.2根据发生频率和损害性的不同,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分类
(1)高频率、高损害风险;(2)高频率、低损害风险;(3)低频率、低损害风险;(4)低频率、高损害风险。
2合同管理中的风险表现形式
环境风险和流程风险在企业实施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可能会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主要体现为:客户风险、决策风险、过程风险等。企业必须正确认识这些风险,并尽可能避免和降低风险。
(1)客户风险。客户风险是由于客户原因造成的风险,如客户不配合而使合同执行结果潜藏着风险,以及客户不履行支付行为而形成的违约信用风险。
(2)决策风险。在合同项目决策时很容易产生风险,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风险、方案风险和供应商风险。
(3)过程风险。过程风险是指在合同执行过程中 发生的风险,主要是有关质量、资金、进度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表现为质量风险、资金风险、进度风险和运输风险。
3防范或规避合同风险的对策
3.1建立健全合同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是及时识别、降低和化解风险的有效手段。主要应优化业务流程、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和风险监控机制等。
(1)优化合同管理业务流程。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分析合同管理关键控制点的风险要素,并依据风险管理的原则,建立相应的控制制度,不断改进、优化业务流程,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低风险的目标。虽然合同种类很多,金额大小不一,但其关键控制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同管理制度的制订及落实情况;二是委托授权、市场准入、 招投标程序;三是合同标的审查;四是合同条款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五是合同履行的全面性和责任追究情况;六是合同管理基础工作情况。
(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针对上述关键控制点,应在客户资信评估、合同评审、合同审计、合同项目负责制和合同过程控制方面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以实现在保证质量、提高风险管理时效的前提下,不断降低成本,满足客户的需求。
(3)完善风险管理机制。①建立供方档案库。企业如已通过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结合质量管理体系对合格供方选择评审的要求,建立供方档案库,对各个分包方或供方的履约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根据供方档案库中该供方的资信状况和以往的 履约记录,提出该供方履约能力评估意见,供项目负责人和公司管理人员参考。②建立健全监督机构。借助于监督机构,对合同执行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和跟踪,并提出防范措施,是企业有效控制风险的必要手段。③全过程的监督。对风险的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合同履行完毕后对项目的总结评估上;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事前防范和化解风险。如合同签约前审计等。监督可以分为定期的阶段性评估和终验后的总结评估(后评估),它们应贯穿于合同执行的全过程。④责任追究制。决策失误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最重要的根源。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决策随意、成本居高不下、资金管理粗放、产品质量水平低等突出问题,应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以促进管理者树立牢固的风险意识和偿债意识。
(4)重视保险工作。为转移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应考虑对决策行为、交易活动以及经营资产等方面存在的风险给予保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公司董事及高管对市场的动态以及政策的把握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因此存在着决策失误的可能。而一旦发生决策失误,董事责任险将可以有效地补偿股东及股民的损失,同时保护董事的利益。董事责任险有利于增强上市公司抵御风险的能力, 也有利于提高公司的公信力。此外,还应考虑货物运输险、财产险、责任险等。
3.2合同风险的处置对策
(1)对损失大、概率大的合同风险,如油田地面建设合同要害部位质量风险,要加大工程监理和验收力度,将风险降低到最小。
(2)对损失小、概率大的风险,如对零星用料的招投标管理,如果不进行招投标,可能损失额不大,但损失的概率很大,可采取年初一次招投标的方法来降低风险量。
(3)对损失大、概率小的风险,如机动车辆可通过投保财产险转移或降低风险,或者在施工合同中将施工者的安全责任在合同条款中明确,将安全责任转移。
(4)对损失小、概率小的风险,如合同结算凭证没有附相关的验收资料,可以督促相关单位采取积极措施,来加以控制。
关键词:CNG加气站;风险识别;技术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为了降低汽车废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压缩天然气(CNG)成为替代汽油、柴油的首选清洁燃料。该燃料能降低汽车运行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延长汽车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由于该燃料所具有的强大市场发展潜力,近年来,全国各地CNG加气站的兴建数量逐年增加。然而,由于CNG具有易燃、易爆和易泄漏等危险性,同时运行设备又处于高压状态,一旦发生事故(遇火源易发生火灾爆炸),将对站场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巨大的风险和破坏。
一、工艺流程和设备概述
CNG加气站的主要作用是将天然气经由压缩机加压后,增压到20-25MPa,再经过高压深度脱水,充装储存,运送到各个城市输入管网,向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和工业企业用户供应天然气。
1.工艺流程。CNG加气站的一般工艺流程是从天然气管网进气,经计量调压装置后进入净化脱硫系统,再进入压缩机组,压缩到25MPa,然后经过高压脱水装置进行处理,可直接将压缩天然气注入车载气瓶给汽车加气,或注入CNG拖车的气瓶运往子站。
2.主要设备概述。CNG加气站的主要设备有气体预处理系统(进站计量装置、过滤器、干燥器等)、压缩机组、储气装置、售气机等,其中核心设备是压缩机。
第一,气源调压计量系统。气源压力要求与压缩机进气压力的匹配,主要进站计量装置目前采用的计量装置有孔板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第二,压缩机系统。压缩机是CNG加气站的关键设备,国内生产天然气压缩机主要有V型、L型和ZW 型。该系统还包括循环水冷却系统、传动机构系统、气缸辅助系统等。第三,深度脱水装置。汽车用CNG的水露点为在汽车驾驶的特定地理区域内,在最高操作压力下,水露点不应高于一13℃ ;当最低气温低于一8℃,水露点应比最低气温低5℃ 。主要通过再生循环和来处理天然气含水,以达到合格的CNG。第四,地下钢管储气井或高压储罐,用于存储高压气。第五高压管道。CNG高压管道最高工作压力达25 MPa,同时压力波动频繁,波动幅度大。
二、CNG加气站风险识别
1.腐蚀性。输气管道中的天然气除甲烷外,还含有少量的硫化氢、可溶性硫化物、水分及二氧化碳等组分。若CNG加气站没有脱水和脱硫设备,硫化氢在潮湿的环境下会对管壁及设备造成应力腐蚀,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造成事故隐患。
2.静电荷聚集性。天然气本身是绝缘的,当其在较高流速下流经管路进入容器的过程中或压缩气体从管口或破损处高速喷出时,由于强烈的摩擦作用,有产生静电的特性,静电聚积到一定电位时就会产生静电放电。如果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火花能量达到或大于可燃物的最小点火能,就会立即引起燃烧或爆炸。
3.膨胀和压缩性。CNG加气站要求将进站天然气经脱水(硫)、压缩等工艺,最终增压至25MPa。由于天然气具有压缩性,使得压力容器和管道的天然气储存了大量的压缩能,导致系统处于高压运行状态,容易发生超压,若系统压力超过了其能够承受的许用压力,压力容器和管道会出现裂纹,最终超过设备及配件的强度极限而发生爆炸事故。
4.工艺设备风险
(1)压力管道(容器)超高压泄漏。CNG加气站运行过程始终处于高压状态,系统高压运行容易发生超压现象,很容易造成管道、压力容器泄漏;当压力超过设备和组件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或局部破裂,造成天然气的大量泄漏。
(2)管道腐蚀泄漏。在高压状态下,H2 S水溶液对输气管道的腐蚀作用进行得很快,即使溶液中H2S的质量分数很低,容器及管道的硫化物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应力腐蚀破坏,造成管道腐蚀,发生天然气泄漏。
(3)压缩机爆炸。天然气经压缩后温度会迅速升高,如果压缩机内循环冷却水水质差,冷却系统不能有效运行,会使设备内温度过高;高温就会导致压缩机内部的油黏度降低,失去作用,使设备的运行部件摩擦加剧,造成设备内温度超高,容易引起火灾爆炸。另外,如果压缩机气缸油选择不当、加油量过多、油质不佳或过滤器污垢严重,吸人气体含尘量大均易形成积碳。积碳燃烧后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当压缩机系统中一氧化碳的含量达到15%-75%时就会发生爆炸,并引起压缩机爆炸事故。
5.设备控制系统的危险性。设备控制系统主要是对加气站内各种设备实施手动或自动控制。因此,加气站内存在着潜在的点火源,各生产环节防静电接地不良或各种电器设备、电气线路不防爆、接头封堵不良,在天然气稍有泄漏时就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三、CNG加气站安全生产的技术管理措施
1.注重工艺安全,保证气质符合要求。由于CNG加气站气质来源存在差异,应根据气质情况,设置脱水、脱硫设施。以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等酸性气体或水分,防止设备管线腐蚀和钢质气瓶发生“氢脆”或防止在减压膨胀过程中出现冰堵。对特殊气质如含烃气质.应考虑增加除烃装置。在日常的管理维护中,应按规定进行气质监测,及时更换脱水剂、脱硫剂。保证气质符合要求。也就是保证加气站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
2.加强对井管储气技术研究。加强对井管储气技术研究,是日后解决安全问题的必然要求,由于泥浆的差易性,压力小不可能穿过垮塌物(段)到达设计位置,往往只能将泥浆固在井口段。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当水容积确定以后,一般情况下,设计深度不要超过120m。我国的技术体系并不是特别健全,部分环节仍然存在争议和探索的空间。小于120m的设计深度符合社会需求,也符合技术上的规范;其次,上部30m-40m之间,必须加大一级钻头的尺寸,下入井管,值得注意的是钻井时需采用清水钻井,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成果,部分地区由于客观条件上的限制,仍然需要采用泥浆钻井,此时的泥浆比重不能过大,必须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保证钻井质量。最后,要灌入固井水泥,当下的要求是采用油井专用水泥来进行工作,并且通过大量数据和资料的指导,优化选择比重。
3.辅助电加热(保温)、降温及强制通风设备。在净化设备循环再生过程中会发生节流制冷效应,因此如果天气偏冷的时候,并且恰好天然气本身带有少量的水分,就会使天然气马上结冰,产生冰堵,增大了整个管道的压力,安全隐患堪忧,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在管件或者阀门处使用辅助电加热或者保温设
计;另外气体的压力会随着温度的增大而上升,如果储存瓶组在高温地区下或者天气下使用,应设置相应的降温措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喷淋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储气的效率,同时又能使储气瓶组的最高储气压力能够满足安全的要求。天然气的密度远远小于空气,发生机械爆炸(如压缩机机体爆裂、机件解体等)的概率非常低,如果能保证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通风条件,完全可以消除发生恶性事故,因此储气棚还必须具备通风系统,但对于储气井是例外。
通过对CNG加气站风险识别和分析评价可以知道,CNG加气站为较高风险的企业,主要生产环节都有较大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产生较严重后果,带来较高的经济损失和较大的社会影响,但CNG加气站的风险也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深入理解其特性、特点,掌握驾驭控制的方法,CNG加气站完全可以做到安全平稳地运营。
参考文献:
[1]谭金会,何太碧,杨菡,林秀兰.CNG加气站设备安全风险评价的关键问题[J].天然气工业,2008,(11).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researches about risk management of tunnel and underground projects,it was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of risk management in tunnel constructions,and then was described an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procedure for tunnel projects.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risk identification,risk analysis,risk evaluation,risk response and risk supervision in tunnel projects were also discussed. At the end,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whole text,it was standardized the tunnel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standards.
关键词: 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流程;工作标准
Key words: tunnel project;risk managing process;work standards
中图分类号:U45;F06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90-04
0引言
20世纪60年代,一门新的管理科学――风险管理,在美国正式形成,从此风险管理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风险管理现已被公认为管理领域内的一项重要职能。风险管理首先应用于经济领域,最近10年,风险管理才真正应用到隧道工程领域。美国MIT的Einstein・H・H教授是较早从事隧道工程的风险分析的代表人物,主要贡献是指出了隧道工程风险分析的特点和应遵循的理念,诸如《Geological model for tunnel cost model》[1]、《Risk and risk analysis in rock engineering》[2]。
隧道工程项目是一个投资大、工期长、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在这些项目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会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的因素,因而隧道工程建设中存在较大风险因素。为降低诸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规划、风险分析和风险监控,科学合理地使用管理方法、技术手段对项目涉及的风险实施有效控制,主动、系统地对项目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及监控,达到降低项目风险、妥善处理风险事故不利后果的目的。
1991年英国提出UK MOD风险管理模型,将风险的管理分为初始辨识、分析和规划管理3部分,初步建立了现代风险管理流程的雏形。美国工程风险管理研究专家Reilly和Carr(2001)提出5阶段风险管理模式,即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风险控制。该风险管理流程在2002年国际隧道协会(ITA)起草颁布的隧道及地下工程风险管理指南中得到了应用[3]。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适用于隧道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流程,设计规划的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流程图,提出相应的工作标准。流程如图1所示。
1分析项目环境拟定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人们认识事物在深度上和广度上均有局限性,这就使得分析处理能力上是有限的。工程项目可被视为客观事物的集合体。因此人们对工程项目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上的不完备的问题,从而造成人们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环境缺乏客观认识,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缺乏符合实际的预见,这是导致出现风险的重要原因。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对每一个不同的项目来说,量身定做一套风险管理策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即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必须是在分析项目环境的情况下完成的,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项目环境拟定风险管理策略。该过程在图1中通过A2、A3、A4充分体现。由项目的领导小组分析项目的环境,根据项目的环境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并确定项目的整体目标,以便后续工作更好地进行。
2隧道工程风险分析
目前国内对风险分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市场分析、工程项目管理、投资分析、信息安全与贸易安全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风险分析过程实际是探索系统未来运作轨迹。在隧道工程中,风险分析主要包括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以便更好的控制和处理风险,将其所致的损失和后果降到最低。风险分析过程在图1中通过B4、B5、B6、B7、A7充分体现。风险评估小组组织风险分析,进行风险因素识别和评估,最后向领导小组提交风险报告,如果风险分析可行,下一步进行风险应对,如果风险分析不可行风险评估小组重新进行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直到风险分析可行为止。
2.1 风险因素识别
风险识别是针对项目中各种风险因素、风险来源、风险范围、风险特征与风险事件或假象或现象和风险后果相关的不确定性,可能发生的风险类型、风险产生原因和机理进行风险辨识[4]。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风险识别主要包括收集资料、分析不确定性、确定风险事件、编制风险识别报告等。
风险识别是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开始,也是风险评估的基础。风险因素识别方法和手段正确实用与否,风险分析结论准确全面与否对后续的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隧道工程中,风险识别是要确定隧道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它是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基础。在隧道工程风险识别中,常用的风险识别方法有专家调查法、头脑风暴法、敏感性分析法、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法、事故树分析法等五大类。
在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积累的结果上,可以总结出隧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风险因素如下[5]:
①施工风险:如塌方、岩爆、瓦斯爆炸、突水、滑坡等;
②技术风险:如施工技术不合理、爆破控制不当、新技术、新结构的应用等;
③自然风险:如高温、严寒、地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
④管理风险:如施工人员不合格、管理人员不合格等;
⑤设备风险:如施工设备供应不足、设备安装事故等。
2.2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的,可分为风险估计与风险评价两部分。风险估计与评价在施工风险管理中很重要。它通过对施工中风险的估计与评价,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就可以得出施工中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从而决定应采取什么样的风险处置计划。
2.2.1 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指在找出潜在的风险因素后,估计潜在损失的规模和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即损失发生可能性的估算和严重性的估算,以便于评价各种潜在损失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确定风险管理对策的最佳组合提供依据。
隧道工程风险估计时,常使用风险指数法R=P?鄢C估计风险的严重程度。目前,我国在隧道工程领域风险估计时,将潜在风险P分为5类,如表1所示;对风险后果C相应的分为5级,如表2所示;风险指数如表3所示[5]。
2.2.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基础上,把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结合其他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得出项目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指标比较,确定项目的危险等级。然后根据项目的危险等级,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
风险评价是隧道程风险管理的核心,是系统地识别工程风险和科学合理地管理风险之间重要的纽带,是决策分析的基础。工程中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很多,简单概括起来,主要有:主观评分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敏感性分析法、故障树法、结构可靠性分析法、影响图法等。
近年来隧道风险评价方法在国外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及应用,除了借鉴隧道工程行业以外已经发展的评估方法,应用一种或几种方法对工程系统或工程的某一部分进行风险估计外,还根据隧道工程的特点发展了许多适合隧道工程的风险评价模型。而我国隧道与地下工程研究和实践的时间都比较短,还属于发展阶段,因此风险评价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还比较少,目前也仅限于最简单的风险指数法[6]。
3隧道工程风险控制
3.1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就是针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为降低风险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应对措施。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缓解、风险自留和风险利用,以及这些策略的组合[7]。在众多应对策略中,项目管理者选择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寻求既符合实际,又会有明显效果的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力图使风险转化为机会或使风险所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到最低限度。
某一工程项目风险,可能有多种应对策略或措施;同一种类的风险问题,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主体采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或应对措施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从理论上说,需要根据工程项目风险的具体情况以及风险管理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抗风险能力去确定工程项目风险应对策略或应对措施。隧道工程项目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控制和风险自留。
除了上述的风险应对策略以外,保险也是隧道工程风险处理的一种方式,实际上购买保险也是一种转嫁风险的方式。但是保险并不是最保险的方式,如果想要达到最佳效果,而是应该通过科学的决策,理性的做出处理对策。
3.2 风险监控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风险会不断发生变化,可能会有新的风险出现,也可能预期的风险会消失。而隧道工程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风险变化的可能性显得尤为明显,及时对残余的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并进一步修改风险策略,对于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这是关键的一步。因此,对隧道工程进行风险监控是十分重要的。
风险监控是指隧道工程进展过程中,密切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控残余风险,识别新出现的风险,修改风险管理计划,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风险监视和风险控制。前者指对风险和风险因素发展变化的把握,后者指在风险监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7]。
在某一时段内,风险监视和风险控制交替进行,即发现风险后经常需要马上采取控制措施,或风险因素消失后立即调险应对措施。因此,常将风险监视和控制整合起来考虑。风险监控过程在图1中通过B11、A11、C12、C13、A13充分体现。由风险评估小组制定风险监控策略,交由领导小组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项目团队执行风险监控策略,并及时进行反馈,以便更好的完善风险管理策略。
风险监控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有:项目风险应对;审计;定期项目评估;增值分析;技术因素度量;附加风险应对计划;独立风险分析[8]。
4隧道工程风险管理工作标准
根据以上的分析,规范了隧道工程风险管理的工作标准,如表4所示。
5结论
风险的管理是隧道工程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何使隧道工程这一复杂系统的诸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在隧道工程施工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定一个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工作标准在这一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风险管理者才能通过全面的识别、细致的分析、合理的评价、恰当的处理、实时的监控,才能使工程免受重大损失,保证工程效益。
参考文献:
[1]Einstein H H & Vick S G. Geological model for tunnel cost model[J];Proc Rspid Excavation and Tunneling Conf,2nd,1974:1701-1720.
[2]Einstein H H. Risk and risk analysis in rock engineering[J];Tunneling &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1996:141-155.
[3]张云飞、赵云胜:《隧道施工期风险管理体系探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9(2):55-57。
[4]郭捷:《项目风险管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78-79。
[5]贾剑青、王宏图等:《隧道工程风险管理探讨》[J];《全国地铁与地下工程技术风险管理研讨会》:171-178。
[6]路美丽、刘伟宁等:《隧道与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工程地质学报》2006(4):462-469。
关键词:如何学习;行政事业;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1
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 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分总则、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附则6章65条,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进行解析。
一、风险评估的概念
风险评估,是指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同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要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形成风险管理的依据。风险与可能被影响的目标相关联。既要对固有风险进行评估,也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评估要考虑到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
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 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应当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应当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
二、风险评估的程序
风险评估由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构成。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只有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自觉地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才能实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单位总是在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的过程中去赢得生存和发展。风险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没有风险意识,不知晓风险,不能准确地识别风险,不能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策略。如果忽视风险盲目发展,必然导致单位处于不利地位。不做事不发展看似没有风险,然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发展本身也是一种风险。风险评估贯穿于单位经营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始终。
(一)目标设定。单位应当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地、系统地、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这里所指的设定的控制目标主要是指总则中规定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如前所述,单位实现了内部控制的五个方面的目标,就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能够转变发展方式,所以风险评估首先要设定目标。单位目标设定之后,要根据既定目标有计划地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外部相关信息。单位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大信息收集量,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便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二)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在目标设定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内外部主要风险因素。单位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主要风险,这些风险是在单位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通过日常或定期的评估程序与方法加以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具体化为各项应用指引中的主要风险。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应将各类风险进行分类整理,形成单位的风险清单。
(三)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单位进行风险分析,应当充分吸收专业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按照严格规范的程序开展工作,确保风险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风险的定性分析,是指通过观察与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对风险进行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一般不需要运用大量的统计资料,使用起来简单易行。该方法主要是通过问卷、面谈及研讨会等形式进行风险分析,依靠专业人员的经验和直觉,或者行业标准及惯例等,对风险相关要素的大小或高低程度进行定性分析。在不需要进行量化时,或者进行定量分析需要的数据无法取得,以及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不经济时,一般应采用定性分析。
风险的定量分析,是指运用一些数据分析模型,将有关风险及其影响予以量化,在此基础上判断风险重要性程度的方法,如敏感度分析法和盈亏平衡分析法等。定量分析需要对构成的各个要素和潜在损失程度赋予数据或货币金额,使风险分析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均被量化。定量分析的方法通常能够提供更高的精确度,往往应用在复杂的经济活动分析中,是对定性分析方法的补充。
(四)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是指风险应对政策的选择。单位应当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风险规避是单位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风险降低指的是单位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分担是单位准备借助他人的力量,采取业务分包、购买保险等方式和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风险承受是单位对风险承受度之内的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不准备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策略。
单位应当综合运用这些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以目标设定为基础,单位在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之后,通过风险应对策略,排除了风险规避、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凸显了风险降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配套指引中的系列应用指引明确单位至少应当关注的风险点,并经过风险识别、分析之后,结合应对策略,重点对风险降低作出了规定,即系列应用指导提出的各项控制措施。
三、单位在进行风险评估时,由于所面对的层面不同,因而重点关注的方面也不相同
风险识别只是由设计单位在设计勘察过程中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进行简单的专家个人判断,风险分析则由设计单位根据LEC法评分准则进行评分,计算单个风险的风险值从而得到整个项目的风险值大小。虽然有设计会审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核,但还是无法避免风险识别和评估过于主观和片面的缺点,经常会造成风险因素识别不全,风险值定义不准确等问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较差。
通信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流程
通信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流程与监理工作实施流程密切相关,按照建设工程生命期阶段划分,监理工作主要分为启动阶段、设计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验收阶段、保修阶段等几个阶段。虻监理公司将通信工程监理单位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按阶段进行了划分和明确,制定了通信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流程。(一)项目启动阶段编制监理规划,安排具备资质的安全监理人员。(二)设计会审监理安全监督工作1)审查工程概预算是否按照有关规定列出安全生产费用;2)审查工程设计是否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防止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3)审查工程设计是否注明涉及施工安全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并对防范生产安全事故提出指导意见;4)在《设计文件监理审核意见表》上填写监理审核意见。(三)施工准备阶段安全监督工作1)审查施工单位(分包单位)的安全生产资质情况。2)审查施工单位对工程项目是否合理配合安全管理人员。3)审查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4)工程开工前向施工单位签发“安全监理通知书”。5)审查施工单位安全技术交底情况。(四)施工阶段安全监督工作1)检查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是否具备特种作业证。2)监督施工单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及时制止各种违章作业。3)加强施工作业现场的检查,发现存在生产安全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应当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4)督促施工单位做好安全自检工作,并抽查施工单位的自检情况。5)抽查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6)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安全生产专项检查。7)定期召开项目部安全会议。(五)验收阶段安全监督工作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做好工程项目安全监理文档的出版、移交和归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