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范文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内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20 09:47:5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内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内容

篇1

    1医院结构与护理人员现状

    1.1我院是1所2级甲等中医医院,收治的以老年病、常见病及需长期治疗护理的患者居多,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对此类患者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熏洗、贴敷和拔罐等方面,这些疗法具有操作方便,使用器具简单,使用范围广和见效快的特点[1]。护士直接参与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有8项,包括拔罐、刮痧、肛滴、耳穴,电针,熏洗,帖敷和磁疗[2]。

    1.2我院护理人员中,中医护理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的护士8名,只占全院护士的5.7%。

    2中医基础知识与中医护理技能的开展情况

    2.1我院的护理人员大部分是西医院校毕业,在思想上深刻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3],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中医理论基础较差。

    2.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少,护士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护士要进行中医护理操作,必须在有医嘱的情况下进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写出版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一书要求操作均需先核对医嘱)[4]。从医院的调研中发现,医师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从而使护士应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受到约束,医嘱少、实践机会少也直接影响护士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准确程度、熟练程度,从而影响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3培训方法

    3.1理论培训

    3.1.1护理部每个月组织2次中医护理基础理论讲座,请院内中医医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制护师担任主讲,其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医健康指导等内容,课后对重点内容进行考核,要求人人过关。

    3.1.2科室每周2次晨间提问中医基础知识,每个月组织1次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内容业务学习,强化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

    3.1.3实行护理查房中西医交替,每个月1次中医护理示范查房,由护士长或中级以上护师担任,内容涉及中医辨证护理、中医饮食和用药指导等。

    3.1.4凡西医院校毕业的护理人员进院2年内分批次送入中医药大学参加100学时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培训,保证医院西医护士有扎实中医理论基础知识。

    3.2操作技能培训

    3.2.1根据2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并结合本院实际工作情况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

    3.2.2护理部依据《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中医护理操作规程,操作考核标准。

    3.2.3选择中医护理专科以上学历、责任心强,具有娴熟的护理技术、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及教学能力的护师或主管护师担任操作示范老师。

    3.2.4每个月组织1次集中操作授课的培训方式,由专职操作带教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培训对象为各科操作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培训结束后,考核组按照考核标准对每位培训对象进行考核,直至合格方可在科室传授。

    3.2.5制作8项中医操作视频作为学习教材供科室带教老师传授辅导。

    3.2.6每季度组织召开中医护理技术临床应用体会交流,探讨运用技巧,进一步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培训效果。

    4临床实践

    4.1学以致用,医护加强沟通,医师根据患者病情积极主动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增加中医护理技术临床运用,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4.2护士长对科内西医护士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情况进行统计,每个月发放调查表,征求患者意见,汇总反馈至护理部,护理部对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的非护理因素进行分析,定期总结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方案,满足临床所需。

    4.3培训计划实施8个月后由护理部对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护理技术,理论以笔试为主,操作由院内操作考核小组按评分标准随机抽考8项中医护理操作中的1项。并分别对培训前后的理论与操作平均成绩进行比较。

    5效果

    我院西医护士培训前中医基础知识平均分为56分,培训后平均为78分;培训前中医护理操作平均分为68分,培训后平均分为92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6讨论

    6.1国家目前针对中医护理人员培养、专业技能的继续教育机构较少,西医院校毕业护理人员在中医理论与中医技能操作上非常欠缺,且中医传统技术临床应用少,制约了中医护理技能的培训实施与发展。

篇2

(1)参训人员需掌握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和中医文化知识的部分内容,这些理论知识是中医护理的内涵和精髓所在,护理人员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服务于临床工作,适应“治未病”发展的需要。(2)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体质辨识相关知识,包括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与特征、判定方法和标准,以及各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与九大体质的关系,通过培训具备一定的健康评估和中医体质辨识能力。(3)参训人员需掌握医患关系沟通技巧,熟悉医院健康管理理念及流程,了解医院营销策略。“以人为本”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所在,要体现人性化的温馨护理,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健康管理流程,掌握医患沟通方法,使临床工作顺利进行。(4)参训人员需掌握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拔罐、刮痧、贴药法、敷药法、坐药法、中药熏洗法、中药保留灌肠法、中药离子导入法、中药超声雾化疗法、中药穴位注射疗法等,这些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适用范围广,具有中医简、便、廉的特点,是中医专科特色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治未病”工作开展的主要方法。(5)参训人员需掌握辨体施护,健康指导的具体方法,以中医九大体质分类为基础,掌握不同体质适合运动的方式、强度、起居及饮食宜忌、情志调摄、食疗、药膳种类和烹饪方式。并具备对各专科病员进行健康宣教及开展中医特色护理的能力,籽‘治未病’,理念融入专科临床护理工作中。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形式

各临床科室成立中医“治未病”小组,选派1—2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热爱中医护理的护士,以业余半脱产的方式参加治未病中心开展的治未病专项护理培训,培训方式包括专题讲座、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示范操作、案例分析、分组竞赛等。

专题讲座

以中医九大体质为总纲,强化与“治未病”相关的中医药基础知识。每次讲座预先发放讲座PPT,并将讲座过程全程录像,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引入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主动学习热情,结合讲授重点针对性的进行提问,促使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分组讨论

专题讲座结束后,预留与专题相关的延伸问题给学生自学和讨谢,以拓展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的潜能,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

提供有典型临床意义的中医体质病例,鼓励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病例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不违反诊疗原则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作为案例分析的补充,由学生自身充当医患双方角色,使其身临其境,在模拟角色的同时,对典型案例场景再记忆,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最后老师予以综合点评,巩固所学专业知识。

示范操作

培训前制定各种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的操作规程,使学生对操作技术有规范意识。老师充当操作示范主角,负责示范与讲解,并将各种操作的禁忌症、适应症、注意事项、医患沟通技巧融入其中。

课堂实践

示范操作后,给予学生充裕的课堂操作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规范操作,反复练习,人人过关,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高中医技能操作水平。

分组竞赛

在培训后期,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竞赛,各小组运用所学中医理论知识,与患者互动沟通,获取临床资料,完成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制订健康教育和辨体施护方案,并当场实施健康宣教和部分中医特色基本操作技术,老师给予当场记分和点评,通过竞赛,学生对所学中医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并提高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医患沟通技巧。

确定以“治末病”为指导思想的中医护理培训考核方式

篇3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支援西部地区中医医院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于2005年底派出医疗工作组参加了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期一个月的对口支援工作。工作组深入调查基层县中医院的基本状况,了解到基层中医院缺乏急诊急救知识,处理临床危急重症经验不足等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学科特点,积极开展查房、门诊和带教工作,并先后多次对县中医院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了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如“心肺复苏术的应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疗规范”、“急性心力衰竭的诊疗规范”、“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等。培训主要在急诊急救、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诊疗规范等方面。经过培训前后两次基础知识测试表明,培训后基层医务人员对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达到了“人才培养计划”的工作要求和扶贫支援的目的,现报告如下。

1一般情况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中医医院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湖北省示范中医院,现有病床204张。参加知识问卷调查的职工均为临床医生,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4人,住院医师21人;学历大学本科毕业11人,大专及中专毕业28人;男性26人,女性23人,平均年龄32•7岁。

2急诊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与培训前后的对比

3分析

3•1关于心肺复苏术现场急救基础知识的培训

有关心肺复苏术的基础知识经过培训后,医务人员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的认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如心肺复苏的目的、重要性、具体方法和操作步骤等都能够达到记忆、再现和理解水平。其中对于心肺复苏的按压部位和深度,除颤能量的选择等正确回答率可达到100%,对于心肺复苏相关药物的认识也有进一步提高。但应该注意到,虽然此次培训后答题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但培训中所包含的概念性、记忆性内容较多,而大部分医生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并没有真正碰到过类似的场景,更没有具体的操作体验,因此培训的真实效果还有待实践来检验。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心肺复苏术的培训必须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有效应用水平。将来解决问题的办法应该是每年用一定的时间来定期培训,不断强化基础知识和模拟实战相结合。

3•2关于常见危重症中西医基础知识的培训

常见危重症基础知识的培训主要选择的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心肌梗塞的诊疗常规经过进一步培训后,大部分医生对于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典型改变和诊断要点的理解掌握可达到90%以上,对溶栓治疗的认知率可达到92•6%,比培训前的比例多出近1倍,对PTCA治疗的认知率也从7•7%上升到22•2%。这表明当这些经过培训的医生再次面对急性心梗病人时,他们选择最佳的心肌再灌注治疗方案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医务人员培训后对急性左心衰竭诊疗规范中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基本治疗方法的掌握已达到80%以上,这说明培训对提高基层医生处理临床常见危重症的能力将有所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对中风的概念和临床表现的认知程度较高,因此中医诊断符合率高达100%,对于头颅CT在确诊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大都有比较正确的认识。

在培训结果的分析中除了可以看到系统培训带来的有效成果之外,也应该看到基层医生在知识技能等方面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如基层医生对急性心肌梗塞相关酶学改变的认识程度还不高,这可能与基层单位在先前的临床工作中没有广泛采用溶栓疗法有关,另外对于急性心肌梗塞的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组复杂的综合症候群,易与很多疾病相混淆,因此,对于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于缺血性中风诊疗规范中血压管理的认知率从7•8%提高到51•9%应该看作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这说明很多基层医生将来面对相关病人时,可能不再只知道单纯一味地降低病人的血压。管理血压而不是降低血压,虽然只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但却可以使更多的病人避免遭受到脑灌注压不足带来的第二次危害。遗憾的是培训后刚到一半的认知率显然还是偏低了。

从此次培训的结果来看,最突出的问题是基层医务人员普遍在中医诊断、辨证、立法和方药等方面表现出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具体表现在诊病过程中普遍忽视对中医传统望闻问切四诊内容的采集,套用书本现成的模式,不能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所掌握的的病历资料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因此,一方面中医理法方药各方面基础知识普遍欠缺,另一方面工作中又存在的对传统中医的消极态度,这就造成了对中医理论的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日渐衰减。这些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基层中医院普遍存在。究其原因,恐怕与日常工作中普遍重视西医诊断治疗,过度关注西医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轻视中医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缺乏对中医治疗危重症的信心有关。

4对策研究和展望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山高林密,交通闭塞,人口50万,但居住分散。当地经济欠发达,多数人为农业人口,只有少数煤矿、化工和制烟业为经济支柱产业,因此人们的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医疗费用相对较低。因此当地百姓就医时,小病多在乡镇卫生院解决,大病才到县医院和县中医院。如果解决不了,个人经济情况又许可的话,则会到州中心医院或省级大医院就医。这就决定了医院的医疗收入有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医疗设备相对滞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与内地大城市医院相比相对薄弱。前来就医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多样,这不仅与当地的气候环境,医疗环境(医生的技术水平,病人的文化水平等)有关,还与当地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有关。贫穷是健康的最大杀手,当地很多病人由于经济拮据,小病硬扛,终成大病;而来住院的患者只带着一两百元钱押金又是常事;病虽重但尚可医的病人,却常因无法承受经济负担而回家放弃治疗。另外,矿山、印染等行业工人由于缺乏严格的劳动保护措施,矽肺等职业病更是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病人身上常常是病多而复杂,病重而无钱医,有钱诊断而无余钱治疗的尴尬情况,让人感到扼腕叹惜,束手无策。而湖北恩施州建始县的这些情况(医疗、经济、交通、地理环境等)在西部贫困地区不是唯一的,而是普遍存在的。

基层中医院面临的困难巨大而复杂,既有经济上的,又有政策上的,还有人才上的。对于领导班子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生存问题,没有生存,就谈不上发展。经济条件的限制迫使很多基层中医院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工作中,千方百计搞创收,因为没有钱就无法购进先进的仪器设备,没有钱就不能发放足额的工资奖金,没有钱就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和培训人才。因此,偏重于经济效益较高的西医检查和治疗是很多基层中医院无奈和现实的选择,传统中医的检查和治疗不能带来足够的利润而被人忽视,被置于从属地位。#p#分页标题#e#

篇4

关键词: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1-0221-02

针灸推拿学生毕业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针灸推拿学生由学生身份向针灸推拿医师身份转变的过渡阶段,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关键环节。因此,提高针灸推拿学生的实习质量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目前针灸推拿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的学多以理论学习为主,未掌握熟练诊疗技能,让这样的学生接触患者,在患者身上进行针灸和推拿操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临床带教医生对学生实习目的、掌握程度也不十分明确,通常临床病例讲解过深,而对实习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临床技能训练有所不足。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实践行为,强化针灸推拿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目标,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实习效果,我院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在学校率先试点开展了“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机制”的探索,首先对即将进入毕业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针灸推拿技能以及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的培训及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每一位学生,使其了解自己的薄弱之处以便在实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提高,只有通过考核的学生才能够进入实习,未通过考核的学生必须进行相关培训后补考,合格后才能够进入临床实习。同时对医院带教老师进行分批培训,使其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带教要求、流程和讲解的内容、讲解深度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当前关于医学生教育和医学生能力的评价特别是动手能力评价,国内外的学者们都做过很多研究,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各地区之间的环境、习俗等差异,就我国各省市标准和水平也各不相同。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维护患者生命健康安全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是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医学水平和动手能力。如何把关学生后期临床教学质量,建立一套可行、公正、客观、规范的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和评价方法,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之一,也是促进医学后期临床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现阶段由于传统医学课程设置的关系,我国大部分医学生目前还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毕业临床实习前的技能培训和考核,部分学生动手能力欠缺,让没熟练掌握诊疗技能的医学生直接接触患者或在患者身体上进行诊疗操作存在严重医疗安全隐患,而且由于现阶段医患矛盾突出,患者对医生的不理解不信任,导致医学生能够实际接触病人并且进行技能操作练习的机会越来越少,严重制约了医学生后期临床教学的进行。为了达到针灸推拿学生在毕业临床实习中的学习目标,规范临床实践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实习针对性和实习效果,我们开展了“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制度”的研究,从源头把关,率先提高学生基本理论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更自信地进入临床面对患者。

二、毕业实习准入制度的构建

我院在学校教务处指导下在学校率先试点开展了“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机制”的探索,以2009级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和以前传统的岗前培训相比“毕业实习准入制”体现了“二强化”和“两优化”理念。“二强化”是指一强化了学生的基础理论,二是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两优化”是指一优化了培训的时间,二优化了培训的内容。利用课余时间首先邀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体内容见表一。在对学生进行培训的同时对教学实习医院的带教老师进行培训,对学生在临床应掌握的疾病具体到每个疾病都要求掌握什么,病例讲解要求范围和深度,并要求带教老师培训结束后编写每个科室实习学生学习指南。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将针灸推拿学院2009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10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人。实验组经过培训后考核,对照组组未进行培训直接考核。

2.培训、考核方法及内容

培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推拿学和职业素养共8部分内容,共计用50学时,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了专题培训。

考核分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两个环节,笔试采用闭卷考试,时间2小时,满分100分。综合试卷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和推拿学。临床操作考核针灸操作、推拿操作和西诊的临床检体三部分,分值各100分。

对带教老师进行三期培训,分别对带教学生学习情况、在校技能掌握和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并对学生在临床应掌握的疾病具体到每个疾病都要求掌握什么,病例讲解要求范围和深度,并要求带教老师培训结束后编写每个科室实习学生学习指南,里面详细记录各个科室要求学生掌握内容及临床操作标准、流程和注意事项,编辑整理成内部资料,学生进入该科室实习时发给学生,出科考试时以此为依据考核学生临床能力。

3.问卷调查

进入实习6个月后在实习医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准入制能否促使你们复习学过的中医针灸推拿基础知识,实习前的培训和考核是否能够提高你们的临床动手能力,经过准入制培训和考核后在实习中能否适应临床工作;对带教老师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你认为经过实习准入制后的学生和往届学生相比临床动手能力如何,你认为经过实习准入制后的学生医学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你是否愿意带经历过实习准入制培训考核的实习生等内容。

4.统计学分析

将学生考试成绩用excel输入计算机,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经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采用方差分析,以P

四、结果

1.两组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

考核结果的分析通过上述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四项考试的培训组成绩均高于对照组成绩,证明培训是有效的,是可行的,可以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检测实习准入机制的效果,2013年12月在我院的教学实习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对我院实行实习准入制的2009级针灸推拿本科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收到带教老师有效问卷75份,学生有效问卷95份。调查结果显示:91.58%的学生表示准入制能促使他们进行基础知识的重温,94.74%的学生认为准入制模式更能提高自身临床技能水平,89.33%的学生表示经过准入制考核后他们在实习中能很自信并一周左右就能适应临床;88%的带教老师认为经过实习准入制后的学生和往届学生相比临床动手能力更强。84%的临床带教老师认为经过实习准入制后的学生医学理论基础更扎实,94.66%的带教老师更愿意带经历过实习准入制培训考核的实习生。调查发现,实行实习准入制是让实习学生受益、临床带教老师满意的临床实习保证措施。

五、讨论

1.现实意义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医学人才是医学教育的核心问题,针灸推拿学专业是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我们认为建立毕业实习准入机制有助于让学生更重视毕业实习,以更好的状态进入临床。实习准入机制的培训和考核,能够减少学生对于针灸推拿学理论知识的遗忘,强化临床技能熟悉程度,帮助学生增加信心奠定基础更好地适应临床。在现有医疗环境下,实习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水平,才能在临床实习中得到患者、医生和带教老师的信任和认可,才能获得更多的动手机会,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技能。

2.展望与思考

实习准入制度作为提高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探索性措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者和管理者也开始在关注和思考实习准入制的构建和完善。实习质量的保障将是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保证学生质量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本次针灸推拿学生临床实习准入制度的研究,使高等医学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了解到其临床技能掌握的现状和不足,明确了以后学生毕业实习临床教学方向和目的,使后期临床教学更能有的放矢,有效保证了实习质量并保障了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文绍敦.加强中医系学生针灸实习的建议[J].甘肃中医,1991(1).

篇5

1 研究内容

1.1组建中医护理小组 在某医院组建中医护理小组,安排详细的管理计划,对患者进行提高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规定中医护理的管理目标,记载对应的护理记录单,组建规范的管理流程。入选的中医护理小组成员,可以肩负起对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职责,同时对于中医护理的技术进行开展和指导[1]。

1.2确立小组目标 从该医院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具体情况入手,进行中医的详细实施护理,让该医院的中医护理水平可以有质的飞越,最终让临床护理工作能够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1.3对中医护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 从该医院的实际情况入手,聘请一些非常有名的中医护理专家来医院进行讲座,从中学习并加深了解,以期让中医护理小组具有稳固的中医护理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

1.4中医护理小组成员的相关的护理管理体系 中医护理人员对患者注重提升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具体的方法如下:①护士长可以让护理人员认真的学习有关的文件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思想理念,按照患者的具体要求,安排对应的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的实施计划,譬如中医护理技能操作的目标以及其他等等;②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考察,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全面培训,并进行全面考察,如不合格,那只能继续进行培训,直到符合培训的目标;把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全部都进入到护士的培训与考核体系中;③将一些护理知识扎实的人员派出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的经验,以及其他良好的措施等等;④制定严格的考察制度,把中医护理技能也加入到考察体系中,按照患者的具体满意度对护理人员进行考察[2]。

1.5中医护理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辩证施膳。这就是说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安排饮食,对于四肢麻木的患者,建议适度的饮用浸泡1w的紫丹参;而对于四肢发冷的患者,建议适度的饮用浸泡的黄酒等;;对于烦渴的患者,建议饮用金银花煎水;对于便秘的患者,建议饮用大番泻叶煎水;而对于身体偏瘦的患者,建议适当的饮用一些大补的食材,譬如进食山药粥等等;其次是指导患者自身可以进行自我推拿,其方法大致如下是:患者的双脚经过温水浸泡后擦洗干净,患者首先握住一只左脚,向内进行挤压,接着轮换另外一只右脚,然后把手放于脚背处,上下进行用力的揉搓,直到脚部全部发热,起到血液循环的意义,再接着采取补法对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按摩;再其次就是利用清热解毒化湿法汤剂,以及足浴器选择恰当的振动幅度,患者每天浸泡双脚30min以上,水温维持在40°左右的水平,一般可以进行3w的疗程;然后就是按照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以及患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干预,让患者保持一种愉悦的心态,缓解患者的压抑情绪,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四肢麻木的痛苦,让患者积极的配合治疗,以便能够早日康复;最后就是健康教育和运动指导。护理人员应该详细的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具体根源以及目前的医学的解决方法,同时建议患者可以进行自我的有效护理,另外护理人员可以让患者积极的参加运动,譬如打太极,以及其他的运动方式,保持患者的身体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对患者进行按期的随访,让患者的依从性得到全面的提升[3]。

2 研究结果

患者的满意度,是说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治服务的满意水平,同时也是患者对医院护理水平和诊治水平的真实感受与,而开展提升中医护理技能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该院通过充分的护理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学习和培训,在提升中医护理技能之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关系也有了显著的改善,见表1。

按照中医护理指南的相关的规定,提升中医护理技能在该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患者的恢复与康复水平。医院组建中医护理小组后,使用注重提升中医护理技能的护理管理,让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水平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评估,而且患者自身病情的具体症状也逐渐在消退,对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篇6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医院校

为解决医疗人才建设滞后,2014年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医药人才特点设立的,对提高整体中医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使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无缝衔接,中医院校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结合,并同时进行。遵循教育发展规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挥中医药特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要的要求[1]。

1规范化培训的目标及意义

规范化培训的方式,能够让专业学位研究生真正的进入临床工作,成为合格的住院医师,注重培养其专业素质、职业道德,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及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为社会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极为重要,对医学教育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2]。高等院校和附属医院在教改、医改双重背景下,要推进二者有机衔接形成合力,二者不能背道而行……既有利于培养胜任力强的中医临床医学人才,又有利于推动硕士生教育由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人才的战略转变[3]。

2传统硕士培养和规培硕士培养的比较分析

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高强度临床轮转实习,专业学位性研究生实习的时间可以纳入规范化培养3年时间中。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要求制定培训计划,分为理论学习和临床轮训两部分。导师及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以临床技能为主,时间不得少于33个月。其中理论学习时间为1个月,其余以业余时间自学为主。临床轮训为24个月,专科培养为9个月。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模式培养出的中医临床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效果,并与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培养模式的优越性[4]。由于医学专业对毕业论文质量和深度的高要求,医学生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科研工作上,导致其动手实践能力极为有限,而实践教学是保证和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5]。培训的目的是使住院医师达到某一临床专科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成为能够独立从事某一专科临床医疗工作的住院医师[6]。为使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无缝衔接,为储备中医临床人才后备力量作出贡献,切实的执行专业学位性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

3规培的具体实施策略

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是对其进行规培医师基础知识及技能培训。基础知识培训:(1)科内知识讲座;(2)中医基础及经典培训;(3)典型病例临床示教;(4)规培医师试讲;(5)出科考核,进行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平时工作成绩、病例考核等。考试需通过考核小组才可转科,否则继续留在该科室学习。

4规范化培训存在的问题

4.1医院及规培生认知不够重视

(1)医院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不够重视,如部分临床科室其认识停留在“为科室开展医疗工作为主,之后才是培养研究生”。(2)研究生自我认可度低,没有充分认识到规培的职责所在,未专心投入规培,加之管理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学生临床能力较差等。

4.2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养不足

近些年来,受现代医学影响,诊疗过程到临床用药中医特色日减。医院在繁忙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对研究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教育仍显不足。如何在培训与考核过程中凸显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优势,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点与难点[7]。

4.3科研能力培训不足

规培的学习主要围绕着临床医疗工作,对医师科研能力是一个挑战。工作之余,规培研究生应该自觉地不断的反省,回顾和总结临床中遇见的问题,从临床提升到科研中,达到临床、科研双丰收。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考研目标。

5解决规培存在的实际问题

5.1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

对硕士规培医师应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中医院规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如考勤制度,考评制度,不定期查岗制度等,严格进行日常考核、月考核、年度考核和阶段考核等,认真执行规培。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培训中,培养研究生的责任感,调动学习主动性。

5.2加强规培人员对规培重要性的认识

规培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结合,提高研究生其中医辨证思维及临床诊治能力,对研究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运用、临床思维的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应认知其重要性并积极投于规培中。5.3提升中医临床实践能力规范化培训,充分体现中医临床特点,结合中医师承模式,注重培养中医临床思辨能力,中医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其规范化培训基地,应注重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辨证思维及诊治疾病思路,通过内容丰富、不同层次的学术讲座、教学查房、知识竞赛等加强住院医师的中医基础知识,提升中医临床能力。

5.4加强培养临床科研能力

中医硕士规培过程中,跟师时间被分割,其专科培训时间减少,但总体上临床时间多,鼓励规培医师主动提出临床问题,培养通过学习专业的科研方法、查询文献,进行临床研究设计和评价。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

5.5强化导师及带教模式

(1)强化责任导师在规培中的重要角色,加强师承培训,督促导师对其学生进行指导。(2)选择中医理论、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并定期对医院带教老师进行培训、考核,达到规培的带教资质要求。实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培养、带教模式,传统的师承模式是中医人才培养的一大特色[8]。

5.6培养医患沟通能力

如今医患矛盾大,对医疗服务提出高要求。医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临床功底,还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顺利开展医疗活动、避免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培养中需要强化培养医患沟通的谈话方式、沟通技巧,激发道德观约束言行。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院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改变了硕士教学脱离临床实践的状况,真正培养研究生的中医辨证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但由于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最近才强制实行,为了提高学习和规培效果,应不断完善规培制度,贯彻其实施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源,蔡虹,李亮,等.提高中医科学学位研究生思想教育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3(2):50-52.

[2]张红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22):58-59.

[3]沈晓明.教改医改互动规范化培训与专业化教育衔[J].中国高等教育,2012(2):9-11.

[4]郭华,盛淑祯,孔江联.江西省住院医师规培生申请在职研究生需求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1(36):170-172.

[5]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医学教育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9]4号)[R].2009.

[6]彭义香,傅燕,王真,等.住院医师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5):779-780.

[7]王彩红,许学军,高艳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3):124-125.

篇7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10-0100-03

中医英语是中医国际化的基础性工具。为促进中医走向世界,我国各高等中医院校目前普遍开设中医英语(或中医双语)课程,并着力提高中医英语教学质量。中医英语教学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使用高质量的中医英语教材,而如何编写和选用中医英语教材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此,笔者基于已有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相关研究,结合中医英语教学的特点,拟定出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并尝试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进行评估,以期为中医英语教材的选用和编写提供参考。

1 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现状

教材评估是教材建设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涌现了大批针对外语教材评估标准的研究。Seaton[1]主张根据教学大纲或评估一览表对教材进行对照评估;McDonough等[2]提出外部评估(总体判断)、内部评估(逐项检查)及综合评估;Sheldon[3]建议采用整体印象评价和定性评价。Cunningsworth[4]则提出整体评价与深入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并建议分3个步骤进行,即使用前、使用中和使用后。总之,上述评估标准都涉及教材的目标和方法、设计和组织、教学法、教师参考书等,并且强调要重视学习者和教师等要素。

在外语教材评估领域,目前广为使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评估法。首先由评价者列出教材的使用目的以及对各个层面的特点要求,如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成本等,然后根据该清单来对照评价被评估教材。具体做法是对教材的每一方面进行打分,然后以总分确定被评教材的价值。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评估和编写外语教材提出了指导性原则[6-7],还有研究者综合运用国外较有影响力的评估理论框架针对大学英语教材进行了评估[8-9]。

总之,国内外研究者在评估外语教材时尽管实施步骤不尽相同,但在方法上多数采用的是Hutchinson等[5]提出的对照分析法。在评估内容上,一般都强调学习者的重要性,重视选材、教学方法、技能培训、练习设计及语言使用。这些研究为后来的教材评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是,中医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在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因而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制定出适用于中医英语教材评估的原则和标准。

2 关于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2.1 中医英语教学的专业特性

根据现行中医药大学中医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中医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运用英语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与国际交流的能力,具体是指综合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进行有关中医内容的研究及对外交际活动。该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已完成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学习任务的学生,他们具有大学英语四级以上的英语水平,并已掌握了一定的中医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中医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其专业特性。首先,中医英语教学立足于中医专业知识,以中国古代哲学观念为理论基础,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学术观念,因此,不能盲目使用没有专业人士审核的教材。其次,中医不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门治病救人的科学,中医英语教学不仅要立足中医文化的传播,更要着眼于介绍中医现代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成果,所以,中医英语教材的内容覆盖面要广,并按照中医学科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编排。此外,中医对于脏腑功能、疾病、治疗原则等认识与西医多有不同,其术语表达也有与自身语言、文化传播相对应的特点,因此,中医术语的翻译训练也是教材编写的重点。

2.2 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标准

根据中医英语教学目标及其内容的专业特性,笔者从内容选择、结构安排、学习任务编写、翻译技能培训及使用者(教师和学生)需求等方面,提出以下评估中医英语教材的7项标准。

2.2.1 教材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有学者指出,仅仅具有材料真实性的教材是不够的,只有符合学习者心理真实、学习水平(如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真实和交际功能真实的教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实性教材[10]。因此,中医英语教材既要保证所选内容的真实性,又要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中医知识水平,以确保教材的实用性。

2.2.2 英语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英语语言知识具体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等,英语语言知识的累积是学好中医英语的基石。完成大学英语四级学习的学生在英语语言基础方面仍有待加强,所以,中医英语教材应以中医学科知识为核心,以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发现等内容为依托,将英语语言知识与中医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将中医基础学科所涉及的主要英语术语、习语和句型等在内容中体现出来。

2.2.3 教学内容编排的循序渐进 教材的编写在专业内容程度上应逐步加深,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中医英语教材不是普通英汉对照读物,而是培养中医外向型专门人才的重要工具,因此,在内容上应由基础理论着手,渐入各科。

2.2.4 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 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情感需求和认知特点。教材内容单一,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其效果会大打折扣。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中医学科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既要有思考分析类任务,又要有交流表达类活动。

2.2.5 术语翻译的训练 中医英语是以将中医推向国际为目标,国际化的交流离不开翻译技能的培训。中医术语翻译是中医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中医英语教材必须包含一定量的术语翻译的训练。

2.2.6 学生和教师的专业背景需求 教材是否能够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是评判教材的依据和前提[7]。因此,中医英语教材应根据学习者专业语言水平的不同,合理设计,有的放矢。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是教材的使用者,教材编写必须考虑到教师的背景和水平,设计出为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的教材。担任中医英语教学的教师专业背景,既有英语专业,也有中医专业,因此,中医英语教材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教师专业背景的多样性。

2.2.7 动态的立体化教材 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中医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理应延伸到大的交际环境中,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因而,中医英语教材也应该是多方位的,为学习者提供开放、互动、多元化的中医英语学习材料。

3 对现有中医英语教材的评估

目前,可供选择的中医英语教材很多,针对各高校的使用情况和关注度,笔者主要讨论李磊、施蕴中主编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11]和李照国、张庆荣主编的《中医英语》[12]这两套有代表性的教材,参照Hutchinson的“主观需要”与“客观对象”相对照的评估方法,对照上述7项评估标准进行简要评析。

3.1 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题材涉及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养生、中医临床特色治疗。《中医英语》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主要内容,同时涉及中药、方剂、针推、典型病例分析、中医现代进展。两套教材均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核心,结合中医临床知识,对于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兼具真实性和实用性。《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所选课文内容有出自Manfred Pokert、Tom Williams等国外著名中医研究学者的著作,这些专著有些就是国外中医学习人员所使用的教科书,因此,国内学习者了解并阅读同样的教材,有利于在国际交往中中医交流的开展,更符合实际交际任务的需要。两套教材在内容上的不足之处在于篇幅有限,有关中医四大经典的内容不多。

3.2 语言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

上述两套教材文后都附有词汇及音标,关键句译文,翻译练习和扩展阅读,将中医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有机融合。《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的词汇表中将六级词汇单独标出来,也有长难句注解,有利于学生英语和中医知识的积累。《中医英语》将中医英语专业知识与听力结合,制作出临证会话MP3光盘,提高了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和中医翻译水平,也是第一本拥有听力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

3.3 教学内容的编排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上册课文包括中医概述、阴阳、精血和体液、脏腑、中医病因、五行、辨证论治、病机、针灸、治疗原则;下册课文包括中医前景、针灸、推拿、太极拳、方剂和剂型、中药、非典和中医、疟疾和青蒿、中药的安全性、疼痛的治疗。而《中医英语》的课文内容依次为中医医学史和发展、中医理论体系、阴阳、五行、藏象、五脏、六腑、气血、气血关系、经络、病因、病机、四诊、脉诊、八法、中药、中医方剂、针灸、推拿、病案举例、中医现代进展。《中医英语》严格按照中医原版教材的编排顺序编写,对已有中医基础的学习者来说是便于熟悉的。《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第一章即是中医概述,从中西方文化差异来导入中医基础知识,先脏腑病因后五行理论,对中医初学者来说,更易于理解,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识中医的思维方式。

3.4 练习设计

《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课后有翻译练习、讨论、阅读理解、听力,且下册每一单元开篇的“Warm-up”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演讲,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中医英语》课后安排翻译和写作练习、阅读理解、翻译讲座、口译实践及临证会话光盘,加强了学生中医英语翻译技能的培训。可见,这两套教材在练习形式上是具有多样性的,但也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如《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可以增加MP3临证会话的内容和口译实践,《中医英语》也可以增加“Warm-up”等促进师生互动的环节,增加实践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两者都可加大术语翻译练习。

3.5 术语翻译

该两套教材均重视学生中医术语翻译的训练。《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在中医术语翻译上力求将术语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如相克的表达有“inter-restraining”和“interaction”。但由于文章多来源于国外中医研究者,某些术语表达出于欧美国家的习惯,可能会对中国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理解困难。如中医中所说的“七情”被翻译为 “joy,anger,sadness, grief,pensiveness,fear and fright”,其中“sadness”和“grief”意思相似,没有把“忧”翻译出来。《中医英语》中“七情”翻译为“joy,anger,anxiety,thought,sorrow,fear, fright”,更易于理解和运用。《中医英语》教材所附的MP3光盘中涉及中医基础理论的师生对话也为课堂教学可能涉及的中医口译提供了很好的操作模板。

3.6 专业背景需求

两套教材以中医药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对中医专业和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来说,内容深度是适中的。从语言层面上讲,两套教材均符合医学英语清晰简洁的特点。《中医英语》多是中文内容的阐释,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低的学习者的思维方式;《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多截取国外文章,英语应用更加地道,更符合英语综合水平较高的学习者使用。

3.7 现代化技术手段

这两套教材目前都还没有网络学习课件。《中医英语》作为第一本附光盘的中医英语教材,其多种课后练习,如阅读理解、中医知识讨论、翻译技能解读、英汉互译、口语练习和听力练习等,还可经过进一步加工,多方位地开发为互动平台,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件,加强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训。

4 小结

从上述分析和评估情况来看,《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高的中医初学者,《中医英语》更适用于综合英语水平较低的有一定中医基础的学习者。但各自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在翻译技能培训上可以着重强调当前国际中医热点,如针灸、中药等,以便学生在交流和学习过程中应用,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此外,两者都应该进一步完善练习设计和教辅教参。

教材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只是笔者对中医英语教材评估这项艰巨任务的最初尝试,更有说服力的评估结果应该是来自所有中医英语教学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评判。上述中医英语教材评估标准也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这项工作,从而共同推动中医英语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 Seaton B. A handbook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erms and practice[M]. H.K.: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82:33-36.

[2] McDonough J, Shaw C.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M]. Cambridge and Mass:Blackwell,1993:163-165.

[3] Sheldon L. Evaluating ELT textbooks and materials[J]. ELT Journal,1988,42(4):237-246.

[4] Cunningsworth A. Choosing your coursebook[M]. Oxford:Heinemann, 1995:76-78.

[5] Hutchinson T,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44-46.

[6] 胡壮麟,陈中竺,赵扬.提高教材评估工作的科学性[J].外语界,1995(1):11-16.

[7] 文秋芳.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2002(1):17-21.

[8] 徐锦芬,肖婵.《大学英语》听力教材教学内容的评估[J].外语界, 2001(2):52-55.

[9] 黄雪英.高职英语教材的评估与选择[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5(4):79-81.

[10] 罗选民,熊俊钧,罗立胜.大学英语专业阅读阶段教材教法研究[J].外语界,2001(2):36-42.

[11] 李磊,施蕴中.新世纪中医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

[12] 李照国,张庆荣.中医英语[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针灸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3-0041-02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针灸临床治疗等内容[1]。它也是一门集医学基础、过渡、临床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护理学专业授课学生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操作、熟练临床技能为主[2]。护理学教学强调护理技能的获得与形成,护理技能的教学重点和特点在于强调技能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与患者的言语沟通和提供患者所需要教育的技能[3]。此外,对于护理技能的创新服务,笔者认为基于中医针灸推拿作为绿色安全无毒的传统疗法,其对于病症的治疗疗效确定,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护理实践[4],因而可以将针灸推拿引入临床护理中来,可以给予患者针灸推拿等的非药物疗法护理。基于此,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将传授针灸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在护理学专业学生的《针灸学》教学中,个人认为思路如下。

一、基础知识理论的掌握

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学》的基础知识[5],也是《针灸学》课程性质之一医学基础课程的体现。经络腧穴部分是针灸刺法灸法和针灸治疗的基础,也是《针灸学》的核心之一。因而对于基础知识理论的教学极其重要[6]。在经络腧穴部分的教学上,先多以基于授课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7],教师以讲授基础理论知识为主,学生主要以记忆为主获得夯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同时期间也可穿插一些趣味记忆方法如谐音、串联等来促进学生记忆。另外,对于护理专业而言,虽然《针灸学》教学大纲对经络原文的不要求,但是也要求掌握经脉的基本循行,因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以后的临床护理针灸操做铺垫。因而基于《灵枢·经脉》中的经典原文,选择行文简洁,诵之朗朗上口,或三五字一句,条理性比较强的文字进行重点讲解,如心经循行原文“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其支者:从心系,……。其直者……,出其端”,以原文讲授,让学生自己在体表描绘经脉循行路线,在理解并能够自行在体表描绘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尽量背诵原文,以便更好地记忆循行路线,为临床实践奠定稳固基础。

二、临床过渡课的提早进行

由于护理学的教学重点在于临床护理技能的获得与提升[2],因而《针灸学》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围绕这一中心开展课程。刺法灸法学作为《针灸学》教学中的临床基础课程,其主要担负着联系基础知识理论和临床实践治疗的桥梁作用,主要是对于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起过渡和衔接临床的作用。因为针灸治疗和传统常规中医有所差异,在理、法、方、穴的基础上,强调术,即针刺手法操作。熟练的针刺手法操作多是来自于长久不懈的练习,所以可以在整个学习的一开始,就提前练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练习针刺手法,能够更好地让护理专业学生掌握针刺技能[8]。本着提早获得、提早练习的提高临床技能的目的,提早进行针灸基本临床技能培训是有必要的。提早进行针灸临床基础课程的讲授,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针灸操作技能的感性认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9],最终有助于学生护理技能的获得。

三、临床课程引入PBL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或以问题为引导的学习,是通过小组讨论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围绕提出的问题来学习问题背后的知识的过程[10]。而《针灸学》中的针灸治疗部分,针对具体的疾病讲解针灸的穴法方术,是针灸对于实际临床问题的解决。因而,在针灸临床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模式能够补充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疾病的认识,使教师授课更有针对性,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养成[11,12],尤其是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PBL模式的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满足护理学的教学目标,利于护理学生临床技能的养成。

四、结合护理学专业特色,引入杵针疗法

杵针疗法是李仲愚老先生家传十六世的针灸技能,其特点为不用药物,针具不深入皮肤肌肉,工具制作简单,取穴精简,手法简易,操作简便易学,无疼痛损伤之苦,无交叉感染之虑,兼针灸与按摩之长[13]。正因如此,将杵针疗法引入护理专业针灸学教学课程中,能够创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也拓宽了学生临床技能范围,创新学生技能素质,更能够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技能,提高护理水平和质量。

综上,护理学专业因其自身专业特色,其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要求决定了《针灸学》教学中针灸临床操作能力的重要性。因而,在教学中提倡以医学基础课程为基础,夯实针灸经络腧穴基本知识;通过早临床的方式,加深针灸临床过渡课程的学习;再结合PBL教学提高学生面对具体临床实践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补充创新型安全疗法——杵针治疗,能够综合提升学生临床能力。

参考文献:

[1]梁繁荣.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林婷,姜小鹰,郑翠红.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基础护理学教学改革[J].中华护理教育,2010,7(10):447-449.

[3]Bjork IT,Kirkevold M.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developing a model of Practical skill Performance in nursing[J].Clinical Nursing,2000,9(4):620-631.

[4]王军英.浅议针灸疗法的施术安全[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2,8(7):424.

[5]胡蓉.《针灸学》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针灸,2012,32(1):75-77.

[6]孙志.《针灸学》腧穴教学方法探讨[J].中医杂志,2011,52(5):448-449.

[7]申翔.传统教学法与PBL教学法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77-78.

[8]许予民,魏建文.《针灸学》“双前法”教改初探[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5):57-58.

[9]刘红华.“早实验、早临床”护理技能培养模式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10]庞春江,王威,吴兆利,等.以问题为引导的PBL教学模式在针灸临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2):13-14.

[11]陈力.论针灸临床教学创新[J].中国针灸,2011,31(9):834-836.

[12]夏勇,李艺,刘世敏等.PBL模式——针灸临床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4):4-6.

[13]钟枢才.杵针学[M].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改课题(No.JGYB20110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NO.11YB034);四川高等教育学会2011-2015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NO.11sc007)

篇9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1

  为加快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步伐,进一步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质量,20xx年1月13日—6月6日我院组织各临床科室专业技术骨干,通过举办理论讲解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先后组织17场培训,对全区9个乡镇610名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乡村医生进行了专项培训,现将培训本阶段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

  要求各乡村医生转变“重治轻防”的思想,要把为辖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疾病治疗当成同等重要的工作去抓,两手转,两手都不能放松。通过提供优质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减少辖区居民患病率,提高高血压、糖尿病及精神病等病人的生活质量,当好辖区居民生命健康的守门人。

  二、加强学习,强化乡医自身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核心,也是此次培训的重点。通过强化专业技能,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而及时有效的诊治辖区内居民的疾病,科学的指导重点人群(辖区内的老、弱、病、残)的日常活动、饮食和治疗,将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病等病人症状控制在理想水平,提高重点人群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会和辖区居民有效的沟通,指导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常识,提高广大居民对医务工作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从而不断提高人民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减少许多常见病、慢性疾病的发生,进一步解决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这次培训,从健康人群的体格检查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再到后续的健康指导,都做了详细的培训和指导,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服务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专业人才保障。

  三、转变思想,为辖区居民搞好服务

  医改后,国家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基层的卫生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从“要我做”过渡到“我要做”。要主动服务、热情服务,为辖区内居民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氛围。

  四、存在问题

  1、部分乡村医生对培训工作的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认真。

  2、乡村医生业务水平低下,在培训经时间紧、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乡村医生在短期内难以领悟部分政策内容。

  此次培训工作中,在东港区卫生局、东港区卫校、东港区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位参训人员的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了此次培训工作,并且成效显著。

  1、领略了医改总体政策方针;

  2、重新规范了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

  3、对医学法规常识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4、医学业务知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5、了解并掌握了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儿童保健等相关知识和要求;

  为保障此次培训工作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区院成立培训领导小组,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健全考勤制度,严格培训纪律,力争使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达到100%。其次,保证学习质量,每次授课完毕均进行考核,考核成绩记入个人档案。本阶段乡医培训指导思想与培训目的明确,培训内容实用,考核程序规范,培训进程安排有条不紊。本次培训得到各乡镇医院和各位乡医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此次医生培训圆满结束。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2

  为了强化乡村医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其掌握基本的中、西医适宜技术,提高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应急处理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推进我县三级工程深入实施,县卫生局和我院于10月份全面为全县乡村医生进行全面培训。

  此次培训我们请来了省医院的专家和哈医大的老师,同时还有我院核磁科的专家和呼吸科的主任为乡医们进行讲课,老师们精彩而专业的讲课为乡医解答了许多疑难的问题,让他们满载收获。

  卫生局采取三项措施确保乡医培训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一是加强领导。乡镇卫生院成立乡医培训领导小组,卫生院院长为组长,做到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健全考勤制度,严格培训纪律,力争使参加培训的乡村医生达到100%,确保培训人员按规定要求时间参加培训。我院院长是培训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于不按时参加培训,不认真学习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并报卫生局备案,对于屡教不改者,年终考核为不合格,取消其乡医资格。

  二是保证学习质量。参加培训人员必须认真听讲,做好记录,遵守培训纪律,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卫生局将培训点进行巡回监督检查,发现培训班点人员不齐,培训纪律松散,追究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点负责人责任,并予以通报批评,情节较为严重,造成一定影响的要给予纪律处分和处罚。乡医培训工作结束后,各培训点要向市卫生局上报培训工作总结。

  此次乡医的培训非常的成功,我们相信第二期的培训会更加的圆满,这样的工作以后要多加开展,为提高我县乡医的专业水平多努力。同时也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更积极主动的推动乡镇文化的发展,真正的做到位百姓谋福利!

  医院医生学习培训总结3

  转眼又到了一年的年底,回望这一年来我在护士岗位上所做的工作以及参加的各项培训,心中有很多感慨;现将今年以来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严格管理,有效协调。

  一年来,在护理部和科主任的领导下,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科室工作尤其是护理工作中身先士卒,大胆管理,认真落实医院和科室的各项工作制度,保证了科室工作稳步进行。积极配合主任做好医护协调工作,引导大家做好医护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一些摩擦和矛盾,增强了科室凝聚力,使中医科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医生护士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工作,也为病人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病区住院环境。

  二、狠抓护理业务培训。

  作为一个中西医结合内科综合科室,我们科面临病种杂,疑难杂症多,护理专科性不强的难题。而与之对应的是:中医科的12名护士,仅有一名是中西医结合护理大专毕业,其余都是西医护理专业毕业,在学校仅了解到简单的中医基础知识;在西医“专科护士”培训不断深入发展,专科护士特点和优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中医科护士没有特定的专业知识和发展方向,这在一程度上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也给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带来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现实,我果断决定:从我做起,全员培训。采取业务讲课和业务查房相结合的方式,发动科主任和医生参与,对包括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的常见内科疾病知识进行培训,对中医基础知识和常用技能系统培训,甚至对一些普外科和骨科疾病的保守治疗、护理知识,也进行了培训。

  一年的系统培训下来,考核结果表明,护士对上述各系统常见疾病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不仅提高了她们的业务技术水平,也极大的增强了护士对自身、对科室发展的信心。此后,我又采取日常强化的方式,不断结合病房现有病例强化培训过的知识,终于打造出了一支技术过硬、有中医特色的护理队伍。

  三、尝试文化管理,力求做出特色。

  多年的护士经历,使我深切的体会到:对于一个团队而言,规范其行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其思想,升华其内心世界,要让“护士管理”这个外因,通过护士“个人素质”的内因起作用。为此,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护士排班表上,每周送她们一句人生、职场感悟;举办“天使心语”小板报;利用早会给她们讲一些励志、哲理等小故事,引发她们对人生、对事业的思索。潜移默化之中,我们中医科的护士,人文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近几年,不仅中医科的护理文化建设搞得风生水起,而且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在省市历次检查中,我们中医科以收费规范著称,每次都迎接收费检查,没有给医院丢过一分。在行风评议检查中,中医科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服务,更是赢得了参检专家的肯定和赞扬。

  四、注重服务细节,提高病人满意度。

  在对病人的健康教育方面,多数科室的做法是,单纯依靠护士口头宣教,但我通过长期以来的观察,发现了一个弊端:护士说得少了,内容涵盖不全,说得多了,因为时间有限,就会说得快而没有重点,这样,病人根本记不住。

  我把入院宣教的内容列了一个提纲,作为护士口头宣教的内容,而把详细内容输入电脑,护士在做提纲挈领的宣教后,把详细的资料发于病人,这都起到很好的效果。类似的还有“鼻饲知识宣教”、“痰培养标本留取方法”、“尿培养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这种口头和书面相结合的宣教方法,不仅有助于病人掌握,也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因此深受大家欢迎。

篇10

一、成立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陈永雄

副组长:谢日升

成 员:谢文强、王岸、曾凡航、李育群、邹彩凤、

廖 剑、黎思财、何荣龙、严天琳及医共

体负责科教培训人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院科教科。

主 任:谢日升

副主任:严天琳、何荣龙

秘 书:李春妤

二、培训组织:在医共体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医共体总院科教科负责制定年度业务培训、考核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培训形式: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工作需要,安排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专题讲座、短期培训、进修、远程培训等学习。

三、培训内容:以卫生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诊疗常规以及新项目、新技术推广、中医诊疗操作规范、医疗核心制度等以中医药知识为主的培训。

1、基础培训,包括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培训。

2、知识更新培训,包括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为主的四新培训。

3、全科医学知识培训,学习全科医学基本概念和全科医学服务模式,掌握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适宜技术。

4、中医特色康复技术,以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为主。

5、中医药知识。

四、人员范围:阳春市中医院医共体成员单位医、药、护、技人员

五、时间安排:原则上每月至少举行一次,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可增加培训次数。

六、培训考核:培训采取签到制,参加学习的医务人员不得无故缺席,如因工作需要或家中确有急事要按规定请假,学习中认真听讲,遵守学习纪律,不得随意走动或接听电话,并做好笔记。培训结束后以考试形式进行效果评估,并存档,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七、继续教育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需按要求完成专业课、选修课和公需课。积极参加总院举办的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班,选修课由医共体各成员单位自行录入单位自管学时,公需课自行在华医网学习。每年12月31日前,各成员单位负责继续教育的人员负责将各自单位当年的继续教育完成情况汇总给总院科教科。年度对成员单位考核,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的参与率。

篇11

Mini-CEX源自美国内科学会(AmericanBoardofInternalMedicine,以下简称ABIM),是该协会于1995年在传统的CEX基础上发展出用于评估住院医师临床能力并兼具教学功能的测评工具[3]。2001年ABIM根据1999年美国医学继续教育认证委员会(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提出的合格住院医师所应具备病人照顾、医学知识、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职业精神、在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等6项能力[4],并结合美国21所医学院试用Mini-CEX评估和培训住院医师的结果,重新修订评估项目为:临床接诊、体格检查、人文医学、临床诊断、健康咨询、组织效果和整体评价等7项。据美国多家大学医学院使用后证实Mini-CEX具有相当可靠的可行性和信效度[5-6]。2010年Mini-CEX被温州医学院附属东阳人民医院率先引入我国,用于评估和培训专科护士和住院医师[7]。随着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Mini-CEX被陆续引入医学院校教育,在评估和培训住院医师、全科医师和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等方面得到运用[8-12],尤其在查找学生临床技能薄弱环节方面效果显著。

2Mini-CEX在中医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教育和西医教育的差异性源于思维方式和学科基础的不同,单纯套用Mini-CEX的模式进行中医思维和临床技能的考核存在不合理性。2010年以来,浙江中医药大学等一批中医药高等院校尝试将Mini-CEX引入中医临床技能评估中,将中医临床考核与Mini-CEX融合,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TCM-Mini-CEX,其测评要点主要集中在中医四诊、体格检查、辨证思路、理法方药、沟通技能、人文关怀、整体表现等各方面[13]。

3探索和实践

3.1测评内容

2013年,以我校中医学专业认证为契机,我们积极的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目前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采用临床模拟评价的报道尚不多,因此我们尝试将Mini-CEX的评价思路和模式引入到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在实践教学病案分析练习中,以评价表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进行更为客观的评估和反馈。参照目前被广泛采用的ABIM的Mini-CEX评量项目[8]、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Mini-CEX评估手册[14]、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上海中医药大学等院校的Mini-CEX评价量表,结合课程特点,我们拟定了用于实践教学课程的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病案分析练习)量化Mini-CEX评分标准,包括接诊与沟通、辨证论治、人文关怀、整体表现4方面能力,每项采用20分制作为计量评分标准,在实际考核中以四项总分48以下为不合格,48~59分为合格,60~67分为良好,68分以上为优良。每人每次考核时间30分钟。

3.2测评对象及方法

我们选择了我校2011级中医学专业30名学生作为测评对象,该专业学生为大学三年级,前期已进行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伤寒论》《中药学》《方剂学》等中医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并且前期已进行过10周的阶段中医临床见习。由中医内科学专业教师事先安排好模拟患者,模拟患者为同班级其他学生担任。每位测评受试学生选择一名模拟患者进行模拟临床问诊。考核教师由中医内科专业教师担任,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对受试学生进行测评打分及指导反馈。

3.3测评结果

测评结束后收回测评表,对学生成绩进行统计。经统计,优良即68分以上(含68分)者9人,占30%;良好即60~67分者12人,占40%;合格者即48~59分7人,占23%;不及格者2人,占7%;全班平均分61.5分,最高分74分,最低分40分,及格28人,及格率93%。

4开展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量化Mini-CEX的体会

篇12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我院新入职护士58名,均为女性。其中本科8名,大专37名,中专13名。为西医院校护理专业毕业护士,未接受过中医系统培训的人员。

1.2培训方法

1.2.1成立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小组授课老师由护士长、护理骨干、主任中医师、主任中药师等担任,考核老师由护理部主任、3~5名护士长组成。

1.2.2制订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方案由护理部培训组根据《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的要求,制定规范化培训方案,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课程以院内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院内培训以定期理论讲座和操作技能培训、模拟情景演练为主,科室培训以一对一带教、护理查房、晨会提问、临床实践为主。

1.2.2.1院内培训(1)理论讲座。统一购买中医护理本科教材,每周1次组织授课,聘请资历较高的主任中医师、中药师或中医护理专业毕业的高年资护理人员担任授课老师,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常用穴位的定位、辨证分型、中药学、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中医护理临床路径、中医辩证施护、中医特色护理在临床中的运用等。(2)操作技能培训。选定了穴位按摩、中药熏洗、刮痧、耳穴压豆和艾条灸等共8项中医传统技术操作作为培训内容。每月组织2次集中操作授课,由专职操作培训老师演示护理操作过程,讲解操作要领,适应证、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制作8项中医操作VCD作为学习教材。(3)定期模拟情景演练。每月取专业素质突出、操作流畅、沟通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任培训老师进行演练示范,再由新入职护士分组练习,并且让其轮流扮演“护士”及“患者”的角色,使新入职护士如实地感受到操作的整个过程。练习时循环播放该实训操作的VCD光碟。通过反复观看和操作,使其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每次演练结束后由新入职护士进行自我分析,再由培训老师进行客观分析指导,特别强调评估的技巧和沟通指导的重要性,注重培养护士关爱患者,从患者角度移情思考问题的习惯,训练指导规范操作的能力。(4)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讲座定期在院内、科内开展。教会新入职护士通过记录反映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理需要以及对患者实施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过程的真实护理效果和动态记录。将规范护理文件进行示范,同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书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士提高护理文件书写水平。

1.2.2.2科室培训(1)一对一带教。选择取得护师职称3年以上,热爱护理工作,要求上进,在知识、技能和观念方面均突出,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和教学能力的临床护士作为临床带教老师,新入职护士在老师的指导下分管2~3例患者,学会运用中医四诊方法,采集病史,了解疾病发病原因,进行整理、分析对比、推理确定辩证分型,从而提出护理诊断,确立护理计划,进行辩证施护。(2)晨会提问。护士长利用每天晨会后5~10min对中医护理的重点内容及知识薄弱点进行提问。(3)中医护理查房。每月选择危重、疑难、大手术、中医单病种、优势病种等患者进行中医护理查房,由新入职护士负责采集病史,做好病历及相关知识的复习和预习及做好文献资料的查找工作。内容包括病例简介,中医四诊检查,分析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提出护理问题给予辩证施护。在辨证施护中,重点从情志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中医护理操作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1.3评价指标

于2012年7月(培训前)及2013年6月(培训1年后)进行评价,包括理论操作考核、中医护理应用能力及中医临床综合能力等3个方面,评价指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特色评价细则(试行)》《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中医护理学基础》等要求自行设计评分表,(1)中医理论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自行设计2个项目,每个项目为100分,取平均分比较。(2)中医护理应用能力评价自行设计10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3)中医临床综合能力评价自行设计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为10分,取平均分比较。

2讨论

2.1中医护理规范化培训的必要性目前中医医院的大部分护理人员毕业于西医院校,基本上未经过系统的中医基础知识教育。而且她们在思想上接受了西医理论体系,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相比之下中医理论抽象、模糊,使护理人员倍感晦涩难懂,从而使护士缺乏学习中医护理技术的主动性。据报道,中医院护士对中医的态度积极,但中医知识的正确率只有67.42%,因此医院管理部门应给护士提供学习中医知识的机会,加强中医继续教育再培训,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护理操作技术,避免了在中医医院工作产生的压力与反感,有利于中医护理的实施与开展。

2.2护士的中医临床应用能力明显提高规范化的培训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为指导,着力培养护士运用中医理论进行临床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培训时强化了危重病、疑难病、新入院、大手术及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患者的病情观察和辨证护理,加上培训老师的个体化指导,护士间互动式学习,使护士进一步了解了中医护理知识,使自身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培训后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培训前,中医临床护理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满足了护士的学习需求,有利于护士的综合素质提高在对新入职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中,把院内讲座与科室培训相结合,加入情景模拟培训方法,通过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便于新入职护士更好地领悟书本知识和指导老师所教的内容,在中医护理技能、观察交流能力提高的同时,加深对中医护理专业的认可度;一对一的临床带教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负责对新入职护士在辩证施护、中医健康教育指导、中医护理操作的运用、护理服务及沟通技巧等方面进行传帮带,使新入职护士开阔了学习视角,规范了服务技能,更新了服务理念,提高了沟通能力;通过中医护理查房让新入职护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运用情志护理、饮食调理、生活起居、四时养生等健康教育手段,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中医特色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篇13

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医继承和恢复的条件,由官从医、由儒从医者更加数不胜数。在古代,具备了传统文化知识背景时,学习中医会较为容易,并且中医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中医学融汇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不论是理论根基还是思维方法,都和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天然浑成的效果,医学中例如五行、气、阴阳等均由传统文化中来,所有传统中医理论体系都是通过传统文化的不同范畴作为理论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我国传统文化,就不会有当前形态的中医理论。要从源头上解决中医传承、发展、振兴的问题,主要是真正解决中医本质、传统中医特点、加强中医文化地位、恢复中医总体思维形式,在中医界构成了统一认识以及相同的发展动向。从某种程度来讲,中医文化研究成为了中医继承、发展的主要动力,要强化中医药学科学以及文化价值观的体现乃至中医药理知识的教育。

二、中医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现状

1、基础教育忽略传统文化素养

职业高中的中医教育对于普及传统文化知识方面较为匮乏,这个基础如果不对中医教育的几点思考李建伟山西省原平市职业学校摘要:职业高中对学生进行中医方面的教育是为了能够培养出可以掌握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技术的专业型人才。面对学生本身具备的文化素养、将来要服务的人员的文化素养以及所掌握的内容构成的反差使得我们只能够将中医教育放在当前科学文化的氛围中进行分析,找到当前中医教育事业的问题所在,探寻提升我国中医教育质量的方法。关键词:中医教育素养教育质量牢固就会令学生未来的学习之路较为坎坷。当今学校过于重视理科和英语的学习,而往往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不给予重视。而对于学习语文,也仅仅是在传播传统文化知识,并非真正将文化渗透到学生内心。

2、中医教学中西结合的现实形式

中医学当前的教学形式属于将中西文化乃至医学理论共同传授的过程,这也令中医教学的过程较为独特。中医学属于我国传统医学的科目,隶属于东方文化。中医学校的教学过程通过中医专业知识为核心,倾向于东方文化,可是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加良好的适应当前医疗保健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能,会在教学当中设置较多的基础学科以及和西医有关的学科,学生在入学时通常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西方文化的基础了解,所以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会更为迅速。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以及基本理念就会相对陌生。对于当前科学和西医学来讲,中医理论的学习会让学生无所适从,许多学生觉得就是在看“天书”。

3、中医学生的无措与迷茫

当前很多中医学校为了响应国家的相关政策,会扩大招生的数量。步入中医学校进行学习的学生有三种:第一种属于立志于学习中医的学生;第二种属于家长希望子女的未来能够在医学方面做出成绩;第三种是没有自信能够顺利升上普通高中而报考了职业高中。而大部分学生的报考都过于盲从。中医学是一项十分深奥的医学,它同当前具有较大的差距。可是就算对于那些对报考中医学校十分热衷的学生来讲,只要当他们接触了中医学科中五行、阴阳、经络等相对抽象的概念时,都会无法轻易领会其中的含义。并且,当前媒体都会用较大的版面对科技方面的成果进行大量报道,而却极少会关注文化传承方面的内容。

三、主要措施

1、抛弃中医是伪科学的想法,强化中医药文化教育

在对中医药知识体系培训之前应当强化中医药文化基础知识的培训,让学生在真正接触中医之前,应当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补充,例如我国传统文化、古代哲学、中医药典故、中西医文化对比等相关内容,不但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医、接纳中医、还可以在对比的过程中让学生建立对中医文化的认同与兴趣。

2、优化中医课程,突出中医特征,兼顾西医知识

当前中医教育在设置课程方面过于模仿西医课程。所以,目前中医教学应当强化学生学习中医的力度,在进行课堂设置时应当遵从中医自身的规律以及理论体系,不可以兼顾所有而忽略中医的特色,多设置有关传统中医的课程,尤其传授有关中医方面的良好经验。

3、保持适度规模,增加师承教育的力度

从古代开始,传统中医的诊疗传承就是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进行,所以我们也一定要对这种方式给予重视。因此,当前很多中医学校都已经开始引进此种方式进行教学。并且在未来的日子里,也要不断加强此种教育方式的力度,并探寻出新的方法,不断提高中医学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篇14

1研究对象

以2013-2016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同学(n=112)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为均已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的专科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结合的使用PBL教学法结合科室每周的培训工作,开展普通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对比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

采用PBL教学法,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材料中的内容,课前授课老师结合材料与实践设定若干问题,将学生分成7~8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并解决设定的问题,问题内容来自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四版《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3评价方法

3.1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为需要记忆的基础内容,综合知识为各专业综合应用的知识。采用试卷考试的办法,考试为5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各一份试卷,其中基础知识25题,综合知识25题;对每一届实习生入科实习时进行首次测试,在进行PBL教学完成以后,采用同样的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再次考核。3.2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课程设置的认可评价,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的影响等。

4统计学方法